近代史-晚清时期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史模板

中国近代史模板

中国近代史通常被划分为两个主要时期:晚清时期(1840-1911年)和民国时期(1912-1949年)。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中国近代史模板,包括这两个时期的主要内容。

一、晚清时期(1840-1911年)1. 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为了扩大对华贸易,强行向中国输入鸦片,导致大量中国人沦为鸦片吸食者。

清朝政府试图禁烟,但遭到英国的武力反抗。

最终,清朝在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2. 洋务运动(1861-1895年):清朝政府在战败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自我振兴措施,如兴办实业、学习西方科技等。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洋务运动未能实现其目标。

3. 戊戌变法(1898年):光绪皇帝试图进行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改革,以振兴国家。

然而,改革遭到了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最终失败。

4. 辛亥革命(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

清朝政府在内外压力下垮台,中华民国成立。

二、民国时期(1912-1949年)1. 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7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政局动荡不安。

北洋政府在袁世凯领导下,试图实现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然而,袁世凯去世后,政局再次陷入混乱。

2. 国共合作与分裂(1924-1927年):国民党和共产党在孙中山的领导下,实现第一次合作。

然而,由于意识形态和政治利益的分歧,两党关系逐渐恶化,最终导致分裂。

3. 抗日战争(1937-1945年):日本侵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

4. 解放战争(1946-1949年):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再次展开全面内战。

经过几年的战斗,共产党最终取得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1840鸦片战争—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1840-1912晚清统治时期1、一次变法:戊戌变法(103天,百日维新,代表人物:谭嗣同、康广仁、康君、杨深秀、杨锐、刘光第)2、一次洋务运动:江南制造局,北洋海师,金师同文馆,一次留洋(刘步蟾组织者)代表人物; 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3、二次革命:太平天国起义(洪秀全)、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孙中山,团体:兴中会,政党:同盟会,起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南京府,法规:临时约法)。

4、N个不平等条约1)最早(1840)签订的是中英《南京条约》共13款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2)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3)索赔最多的《辛丑条约》,4亿5000万两白银,亦称《北京议定书》,八国。

4)开发口岸最多的是《天津条约》,10个口岸。

中英、中法5)割地最多的是1858年与沙俄签订的《瑷珲条约》。

5、四次侵华战争1)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

2)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3)中日甲午战争:1894年7月末~1895年4月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1、一大会议(1921.7.23 上海)通过的第一个纲领,就原则提出了用革命手段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加强军队中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2、二次运动1)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鲁迅、李大钊)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

2)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导致五四运动爆发.3、二次复辟1)袁世凯复辟:袁世凯复辟帝制是1915年12月12日发生,结束于1916年2月25日的一场闹剧。

2)张勋复辟:1917年7月清废帝溥仪在北京复辟十二天的事件,由于此次事件是张勋一手策划,史称张勋复辟。

中国近代史阶段特征归纳

中国近代史阶段特征归纳

中国近代史阶段特征归纳一、晚清时期:国家衰弱、社会动荡1. 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民族斗争和社会不平等2. 政治制度腐败:封建专制、官僚腐败和外族势力侵略3. 经济落后:闭关锁国、商品经济低下和农业危机二、辛亥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开启民主政治1. 革命思潮兴起:启蒙思想传入、爱国主义觉醒和反对不平等条约2. 辛亥革命爆发:孙中山领导的武装起义、推翻清朝和建立中华民国3. 民主改革探索:宪政制度建设、选举制度实行和法治观念培养三、民国时期:政权更迭、社会动荡1. 北洋政府统治:袁世凯复辟、军阀混战和国家分裂2. 国共合作与分裂:孙中山与共产党合作、国共两党矛盾激化3. 社会变革与思潮兴起: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和科学思潮兴起四、抗日战争:民族抗争、国民经济发展1. 日本侵华:侵略战争爆发、国土沦陷和残酷战斗2. 全民抗战:国共合作、游击战争和抗战胜利3. 国民经济恢复:战时经济调整、工业发展和农村合作运动五、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建设、现代化探索1. 中共夺取政权:人民解放战争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 社会主义建设:土地改革、计划经济和大规模工业化3. 对外开放与改革:第三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改革开放政策和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六、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社会变革1. 经济体制改革: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国有企业改革和外资引进2. 社会变革与思潮兴起:文化大革命结束、知识分子解放和新时代思潮3. 国际地位提升:改革开放成果显现、国际影响力提升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七、现代化建设:科技创新、人民生活改善1. 科技创新:航天事业发展、信息技术革命和高速铁路建设2. 社会福利提升:教育普及、医疗保障和社会保障体系建立3. 国际交往与合作:一带一路倡议、国际合作交流和文化输出八、新时代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 国家治理体系改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依法治国和党的建设新时代要求2. 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3. 人民生活改善:脱贫攻坚、教育优先和健康中国建设以上是中国近代史的阶段特征归纳,从晚清时期的国家衰弱、社会动荡开始,到新时代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中国近代史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变革和探索。

中国近代史知识解析

中国近代史知识解析

中国近代史知识解析一、引言中国近代史是指从中国晚清时期(1840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的历史时期。

这段时期经历了多次战争、外来侵略、政治动荡以及社会变革,对中国的国家命运和民族意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中国近代史进行全面解析,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角度进行探讨。

二、政治变革1. 清朝衰落与外国侵略在19世纪前半叶,中国遭受了一系列的外国侵略,其中最著名的是鸦片战争。

中国人民面临了西方列强的武力威胁和不平等条约的压迫,中国开始逐渐丧失主权和独立。

2.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以孙中山为首的临时政府,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的开始。

中华民国的成立给了中国人民以民主和自由的希望。

3. 内战与国共合作辛亥革命后,中国陷入了政治动荡的时期。

国共两党在对外侵略方面形成了共同的敌人,他们开始进行合作抗日。

他们在内战中互相斗争,最终中共取得了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成立。

三、经济改革1. 开埠运动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鸦片战争后,中国不得不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使得中国经济受制于外国列强。

中国开始实行开埠运动,引进外商并签订了很多经济特权。

2. 戊戌变法与改革开放戊戌变法是晚清时期的一次政治改革运动,试图借鉴西方的制度来改革中国。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次改革最终失败。

改革开放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经济改革,它改变了中国的经济命运,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四、社会变革1. 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新文化运动在20世纪初兴起,提倡西方文化和科学知识,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

这场运动使得中国人民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文化传统与现代社会发展的关系。

2.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思潮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政治爱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现代思想的崛起。

这场运动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的革命和社会变革奠定了基础。

中国近代史提纲

中国近代史提纲

中国近代史一、晚清时期(1840—1912)——列强的入侵和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导火线:虎门销烟(林则徐——民族英雄)开始时间: 1840 年1.鸦片战争结果:1842年清政府被迫议和,双方正式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太平天国运动(鸦片战争后)领导人:洪秀全主要事例:太平军抗击洋枪队时间:1856年~1860年3.第二次鸦片战争罪行: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俄国趁火打劫,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时间:19 世纪60 年代——90 年代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洋务派)4.洋务运动口号:“自强”“求富”内容:近代工业起步创办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体现自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体现求富口号)性质: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意义: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5. 左宗棠收复新疆:19世纪60—70年代,中亚浩罕国阿古柏率兵侵入新疆,形成边疆危机。

时间:1894年6.甲午中日战争战役:黄海海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威海卫战役(体现出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结果: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内容: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割占台湾影响: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中国民族危机加剧。

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7.维新变法运动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资产阶级维新派)又称百日维新戊戌变法时间:1898年结果:失败(谭嗣同等六人被后人称“戊戌六君子”)背景:义和团运动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损害了列强的既得利益。

8.八国联军时间:1900年侵华战争结果: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影响: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近代史(1840-1949)晚清(1840-1912)

中国近代史(1840-1949)晚清(1840-1912)
1.原因 (1)根本原因是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蓄意打开中国国门,使中国沦 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 2.结果:中国战败,1842年被迫签订了近代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开放广州、 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让香港岛给英国;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 税,由双方商定。此外,列强还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权。美法两 国也相继强迫清政府签了《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
3.影响 (1)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改变。 (3)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4)西方思想文化传播,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1.原因:英法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 2.过程 (1)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战争。 (2)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洗劫并火烧圆明园,中国战败求和。 3.结果: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 4.影响: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任务: 反封建和反侵略; 追求社会民主和民 族独立; 实现民族振兴和国 家富强;
五四运动(1919年)与中共成立(1921年) 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年——1927年) 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1937年)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945年)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949年)
板块二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代史(1840-1949)
【概念阐释】中国近代史阶段划分
1.整体时间:
领导: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旧民主主义革命
领导阶级:无产阶级

晚清是从哪一年到哪一年

晚清是从哪一年到哪一年

晚清是从哪一年到哪一年
晚清(1840年—1912年),是清朝统治的晚期,也是中国近代史的
开端,还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开启了晚清时期,清朝统治力量开始衰落,西方列强迫使清
廷签订不平等条约,以武力获得在华利益。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得清朝统治
危机进一步加深。

晚清文化
清朝末年,由于封建礼教的衰微和欧美科学的澎湃东来,促成了科举
制度的废除和新式学校的兴起。

淮安最早的一批新式学校,如江北师范学堂、江北农林学堂、淮安府中学堂等等,都是清末创办的。

而且教育中已
经或多或少地注入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分子还在驻清江浦的新军中秘密传播革命思想。


有这些,都为淮安各地响应辛亥武昌起义,迅速实现光复打下了思想基础。

以上内容参考:。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
1. 晚清时期
晚清时期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其主要特点是满清王朝的衰落和独裁土豪劣绅的强权统治。

在这个时期,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经济和文化都处于低潮状态,人民生活极为贫困。

2.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以推翻满清王朝为目标,成功建立了中国第一共和国。

革命的领导者是辛亥革命军的领袖孙中山,其三民主义思想对中国新文化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3. 袁世凯时期
袁世凯时期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阶段。

袁世凯在与各方势力的斗争中,成功掌握了实权,并逐渐成为中国政治的中心。

其政策强调权力与民主的合理结合,但他也因为个人权力垄断和专制主义倾向受到批评。

4. 四五运动
四五运动是新文化运动后又一轮思想解放和文化繁荣的高潮。

它的基本特征是“反帝反封建、群众性、浪漫性、罢工斗争”。

四五运动的主要领导人物是臧克家、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他们的理论思想对以后的中国共产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得到
了迅速发展。

北伐战争结束了北洋政府的统治,为中国的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打开了大门。

6. 国共内战
国共内战的爆发标志着中国现代史的又一次分水岭。

经过长达
4年的殊死搏斗,共产党终于取得了胜利。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时代。

形容中国近代史

形容中国近代史

形容中国近代史近代中国历史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程,经历了近两个世纪的磨难与荣耀。

从晚清封建社会的衰败,到革命潮流的兴起,再到新中国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实施,中国的近代史充满了辛酸、奋斗与希望。

本文将从几个重要的时期来描述中国近代史的形态变迁。

一、晚清时期(1842年-1911年)晚清时期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渐衰败和社会觉醒的时期。

在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迫签署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国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态。

清政府的腐败和软弱无能导致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民族危机逐渐加深。

在这个时期,中国开始了一系列的变革尝试,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但由于内忧外患的影响,这些变革运动未能有效推进。

同时,也涌现了一批有识之士,积极探索中国救亡图存之道,如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提倡的“新学”思潮。

二、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的成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开辟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纪元。

辛亥革命的成功离不开中国人民和革命先驱们的顽强抗争,他们不仅推翻了满清政权,还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由于国内外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辛亥革命后的新中国时期并没有迅速实现国家稳定和社会繁荣。

三、国共内战与新中国的建立(1927年-1949年)国共内战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这两个主要政治力量之间的斗争。

内战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与国民党的军队展开了多次决定性战役。

内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灵活的战略,不断推进革命事业。

最终,在1949年,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结束了旧中国时代。

四、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一页,这标志着中国开始了一场关乎国家命运的伟大社会变革。

经济改革的开展使得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得以迅速提升,中国逐渐地融入了全球化的潮流。

晚清历史简介

晚清历史简介

晚清历史简介清朝晚期(1840年—1911年)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鸦片战争开启中国近代,西方列强迫使清廷签订不平等条约,以武力获得在华利益。

清朝在抵抗外侮与内忧的同时,也一直处于改革派与守旧派拉锯的局面。

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学与文化亦引入中国,让清朝发起一连串的改革与革命,如自强运动,促使中国文化的成长与革新。

然而甲午战争的失败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强瓜分中国。

而维新运动随守旧派的抵制而告终。

在义和团排外失败、引来八国联军后,清廷也推动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内容让许多知识分子失望,转而支持革命。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同年宣统帝于2月12日退位,清朝正式灭亡。

目录1简介2历史2.1 开启近代2.2 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加深2.3 改良中兴2.4 战败与觉醒2.5 维新运动2.6 义和团与庚子之变2.7 立宪运动与革命的兴起2.8 清王朝的覆亡3国旗国歌4国防军事4.1 团练武装4.2 海军5签订条约1简介公元1840年,林则徐在虎门销烟以后,英政府以保护侨民为名,出动军舰企图进攻广州,史家一般以这一事件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1]。

[2-3]此时清王朝正值道光帝(1821~1851年)在位。

战争伊始,道光帝认为英军不堪一击,但随着战事的发展,清朝国旗[4]英军围困珠江口、攻占浙江定海、直逼天津大沽,使得道光帝大为震惊,忙派琦善等人与英军谈判,同时又将林则徐治罪,重新开放广州。

然而,英军并不满足于此,他们继续对虎门、宁波、厦门等地进行攻击,并于1842年攻占吴淞。

至此,清政府不得不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

此后,法国和美国也效仿英国,与中国签订了中法《黄埔条约》和中美《望厦条约》,中国的门户从此被打开了[1]。

1840年后帝国主义的入侵,使清廷与侵略者分别缔结了大量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开启了中国近代史[5]。

高三晚清时期知识点

高三晚清时期知识点

高三晚清时期知识点晚清时期,即清朝晚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的知识点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从这些不同的方面逐一介绍晚清时期的重要知识点。

一、晚清政治知识点1.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也是清朝政权的终结,为中国开启了新的历史时期。

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人是孙中山,通过武装起义和政治斗争,推翻了清朝统治。

2.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晚清时期的一次改革运动,旨在强化清朝的国力,挽救国家危局。

变法的中心任务是改革政府机构、军事、教育、法律等方面,但改革遭到了保守势力的反对,最终失败。

3. 维新变法:维新变法是晚清时期的又一次改革运动,又称“百日维新”。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戴梓绶、康有为等人的变法活动,试图推行君主立宪制度和现代化改革,但遭到朝廷保守派的坚决反对,只持续了短短的百日便告失败。

二、晚清经济知识点1. 不平等条约:晚清时期,中国的经济遭受了列强的侵略和压迫。

由于历次战争的失败,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如《南京条约》、《辛丑条约》等,这些条约剥夺了中国的主权和贸易利益,使中国经济陷入危机。

2. 自强运动:晚清时期,为了摆脱外国列强的控制,中国兴起了一系列争取自强自立的运动。

其中代表性的是洋务运动,旨在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先进制度,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3. 农民起义:晚清时期,农民起义频繁发生,反映了农民对清朝统治的不满和对地主豪绅的反抗。

如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这些起义对晚清政权产生了巨大冲击。

三、晚清文化知识点1. 白话小说:晚清时期,随着维新思潮的兴起,白话小说开始崭露头角。

这种以白话文写成的小说形式,更贴近百姓生活,对中国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红楼梦》是晚清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2. 新学派:晚清时期,新学派是一股重要的思潮。

新学派强调学术独立性和自由思考,主张借鉴西方文化,并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整合和创新,对中国近代思想文化有很大影响。

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历程总结

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历程总结

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历程总结一、晚清时期(1840年-1911年)晚清时期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也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遭受了列强的侵略,先后签订了多个不平等条约,国家形象受到了严重损害。

中国人民逐渐觉醒,开始了反侵略的斗争。

同时,晚清时期也是中国内部改革的时期,新政运动兴起,推动了一系列变革。

二、辛亥革命(1911年)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结束。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一事件对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三、北洋政府时期(1912年-1928年)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成为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但他试图复辟帝制,引发了全国范围的抵制。

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成立,开始了多次政权更迭和政治动荡。

北洋政府时期,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社会矛盾加剧,经济落后,民生困苦。

四、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924年-1928年)在北洋政府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开始了国共合作。

孙中山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推动了国共合作的发展。

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武装起义在南方兴起,发动了北伐战争。

1928年,北伐战争胜利,国共两党共同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

五、国共内战与解放战争(1927年-1949年)国共内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战争期间,国共两党进行了长达20年的斗争。

共产党领导的红军经过长征,最终与国民党展开了决定胜负的解放战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六、新中国建立与改革开放(1949年至今)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进程。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实现了农业合作化和工业化,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总结起来,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历程经历了晚清时期的侵略和变革、辛亥革命的开创、北洋政府时期的动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国共内战与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建立与改革开放的阶段。

近代史的一些资料

近代史的一些资料

1928年北伐战争后,由于蒋介石不重视北方边防,把首都迁到南京,撤销原京兆地方,北京改名为北平特别市。

1930年6月,北平降格为河北省省辖市,同年12月复升为院辖市。

这一时期,北京尽管不具首都的地位,但在教育方面仍有关键的优势,被国际人士称为“中国的波士顿”。

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平被日本占领。

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此成立,且将北平改名为北京。

1945年8月21日,入侵北京的日本军队宣布投降,第十一战区孙连仲部接收北京,并重新更名为北平。

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

70年代以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鸦片战争前,中国仍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制国家。

但由于清王朝这个封建地主政权腐朽没落、妄自尊大,固步自封,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逐渐落后。

所以封建制度已危在旦夕。

由于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借机侵略中国,但其实质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以扭转中英贸易逆差.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从此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向中国大量输出商品和资本,逐渐冲击着中国封建经济。

1840年,大英帝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

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场场强加给中华民族以深重的灾难。

近百年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对中国发动过一次甚至多次侵略战争。

有公然入侵,也有不宣而战;有单独入侵,也有合伙劫掠,强迫中国签订了数以千计的不平等条约。

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资本主义列强扶植封建势力作为统治中国的工具;蚕食和鲸吞中国领土;出兵控制,窃取中国军事要地;划分势力范围;控制重要通商口岸和建立租界;施行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通过战争勒索巨额赔款;在中国进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外国资本主义列强推行的殖民主义,引起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剧烈动荡,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现代中国历史分期及阶段性特点

近现代中国历史分期及阶段性特点
一、本时期的历史分期 1、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年)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 3、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 4、徘徊时期(1976——1978年) 二、阶段性特征 向社会主义过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巩固新生政权、恢复 和发展经济,成功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 渡,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 折前进,极“左”思想不断发展,最终导致十年 “文革”。
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78——今天)
一、本时期的历史分期 1、改革开放初期(1978——1992年) 2、改革开放深化时期(1992——今) 二、阶段性特征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开始全面进入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近现代中国历史分期及阶段性特点
老万
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分期
中国近代史(1840-1949) 一、晚清时期(1840——1912)——中华民族的沉轮与希望 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7年) ——民主共和与专制复辟的斗争(从旧民主主义革 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渡) 三、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27——1949) 中国现代史(1949-现在) 四、向社会主义过度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探索时期( 1949——1978) 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今天)
一、晚清时期(1840——1912) ——中华民族的沉沦与希望
一、本时期的历史分期 1、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鸦片战争时期。时间 为1840——1860年。 2、现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时期。时间为 1861——1894年 3、现代化的深入——资产阶级改革与革命时期。时 间为1895——1912年 二、本时期阶段特征 农耕文明向近代文明转变

中国近代史详解

中国近代史详解

中国近代史详解近代,是指从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时间段,也是中国历史上发生了巨大变革的时期。

本文将从清朝末年开始,通过多个重要事件和阶段,详细解析中国近代史的演变过程。

一、晚清时期晚清时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社会变革的起点。

19世纪末,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内部的腐败导致了中国社会的动荡。

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包括鸦片战争、天津条约、马关条约等。

这些事件揭示了中国的软弱与落后,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二、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起始。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传统封建制度的结束,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孙中山成为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三、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的爱国运动,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端。

1919年,中国学生和知识分子举行了大规模的抗议活动,反对巴黎和会将德国在中国的特权转让给日本。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青年一代的觉醒和奋起,掀起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新潮流。

这一运动对中国的文化、思想和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北伐战争北伐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中的又一重要事件,也是中国共产党崛起的契机。

1926年至1928年,中国国共两党联合发动了北伐战争,旨在推翻北洋政府,统一全国。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红军开展了一系列的战斗,最终取得了胜利。

北伐战争的胜利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五、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中最艰苦、最惨烈的一次战争,也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伟大斗争。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展开了长达八年的抗战。

中国军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最终战胜了日本侵略者。

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保卫了中国的领土完整,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六、新中国的建立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取得了新中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成立。

高中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归纳总结近现代史是高中历史课程中的重要部分,涵盖了中国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末的历史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和社会变革。

本文将对高中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一部分内容。

一、晚清时期(1840年-1911年)晚清时期是近现代中国史的开端,也是中国社会发展剧变的时期。

其主要内容包括:1. 鸦片战争:这场战争标志着中国现代史的开端,上海的《南洋商报》在1844年上半年报道了这个战争的起因、流程及背后的各方力量,它在中国引起了广泛的影响,使得中国逐渐被列强侵略。

2. 太平天国运动:这场运动由洪秀全创立,提倡平等、拜上帝教信仰,曾对清政府形成极大的威胁。

3. 戊戌变法: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尝试,致力于使中国适应外部压力和内部危机,但最终因受到保守势力的反对而失败。

4.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建立了中华民国,标志着中国近代史从封建社会向民主共和社会的转变。

二、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民国时期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时期。

主要内容包括:1.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局势动荡不安,军阀混战、政权更迭不断。

2.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对于中国新文化、新思潮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3. 国共合作与分裂:国共两党开始相互合作,但随着意识形态和权力分歧的加深,最终分裂成两个敌对的政治势力。

4. 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重要战争,中国军民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年至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也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篇章。

主要内容包括:1. 新中国的建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进行土地改革、合作化运动、国有化等一系列社会转型。

2. 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次特殊时期,对于中国社会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影响。

考研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梳理

考研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梳理

考研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梳理中国近现代史作为考研历史学科的重要内容,占据着相当的比重。

下面将就中国近现代史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和备考。

一、晚清时期(1840年-1919年)晚清时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标志着中国从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社会转变的过程。

1. 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重大战争,它导致了中英两国签订《南京条约》,这一条约被称为不平等条约之首,标志着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

2. 甲午战争(1894年-1895年):甲午战争是中国清朝与日本帝国之间的一场战争,中国在战争中惨败,签订了《马关条约》,使得中国丧失了对朝鲜半岛的影响力。

3. 戊戌变法(1898年):戊戌变法是清朝末年的一次改革运动,意在挽救国家危亡,但它失败了,主要原因是保守势力的阻挠。

4. 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二、民主革命时期(1919年-1949年)民主革命时期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阶段,是中国各族人民为了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而进行的持续不断的革命斗争时期。

1. 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的爱国运动,它以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为中心,对中国的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北伐战争(1926年-1928年):北伐战争是中国国共两党联合起来发起的一场反对北洋军阀的战争,它最终推翻了北洋政府,实现了国家的政治统一。

3. 中共成立(1921年):中共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的探索和斗争,在中国的土地上正式建立起了真正的共产主义政党。

4.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它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政治组织,在政治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三、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945年)抗日战争是中国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进行的一场艰苦卓绝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的重大事件之一。

近代史上篇

近代史上篇

第一单元晚清时期(1840-1895)鸦片战争(1840-1842)太平天国(1851-1864)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本阶段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中国在屈辱中逐渐向近代化迈进。

政治上:由于列强不断侵略,中国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中国人民为取得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进行了抗争,太平天国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经济上:随着西方侵略,中国经济结构变动,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洋务运动创办大量近代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开始向近代化迈进。

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随着中西交往增多,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生活习俗发生了变革,传统生活方式及社会礼仪受到冲击;清朝“天朝上国”思想受到冲击,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一鸦片战争1鸦片战争的背景1840年英国完成工业革命要中国变为它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而中国自然经济下实现闭关锁国政策,成为发生战争的根本原因。

正常的中英贸易,中国处于出超。

英国为了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自私鸦片。

中国1839年林则徐禁烟维护中国合法权益。

英国借口中国硝烟损害在华利益向中国发动战争,为战争的直接原因。

2.《南京条约》及其影响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1842年8月,英军舰队驶抵南京下关江面,在侵略者的武力要挟下,清政府屈辱求和,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条约内容:割让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赔款 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要与英国商定 (协定关税)。

“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

”这是英国人在《南京条约》中把上述地区作为通商口岸的理由,反映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掠夺中国原料;打开中国市场。

《南京条约》签订后,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阶段特征】政治经济文化生活(1)屈辱线索:列强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主权遭到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抗争探索:农民阶级掀起了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先后发起了洋务运动与清末新政;资产阶级先后发起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晚清统治于1912年结束。

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的出现,使中国产生了近代工业。

资产阶级掀起了“实业救国”的思潮,民族工业在曲折中发展。

清朝统治者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逐渐惊醒,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中体西用”、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和科学思想、马克思主义先后登场,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以及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推动,西方的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物质生活和礼仪风俗受到冲击,向近代社会迈进。

总结1 甲午战前(1)高频考点:政治:外交近代化【依据国际公约、设立领事馆、不谙熟近代外交】、军事近代化【洋务运动的影响】经济:卷入世界市场【洋货充斥中国市场、洋货在中国滞销的表现及原因】洋务运动【洋务企业的经费问题、减税问题、海洋利用】思想:洋务思想【与传统观念冲突、维护传统意识形态】(2)低频考点:政治:太平天国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态度】;经济:近代铁路交通【封建等级制度阻碍】(3)空白考点政治: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经济:民族工业的诞生;思想: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知识拓展】1、近代资本主义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①发动侵华战争:②签订不平等条约:③侵犯中国主权:④操纵中国政权(以华制华):⑤割占中国领土:⑥镇压中国人民革命:⑦经济侵略:⑧精神文化侵略:【知识拓展】2、列强侵华导致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1)政治:①社会性质的变化:②主要矛盾的变化:③革命任务的变化:④革命性质的变化:⑤阶级关系的变化:⑥外交关系的变化:⑦军事管理的变化:(2)经济①经济结构的变化:②经济政策的变化:③海外市场的变化:(3)思想领域的变化:(4)社会生活的变化:3、晚清新政与中央集权的衰落(1)同光新政:①政治上:大量起用汉族官僚→汉族官僚逐渐掌握地方实权;②军事上:允许地方势力大办地方团练→扩大了地方官僚的军权;③经济上:将兴办洋务企业的权力交给督抚→扩大了督抚的财权和经济实力。

(2)甲午(戊戌)新政:①政治上:各地新政措施不一,并要求中央承认其变通之法→中央行政领导力下降;②军事上:新式军队筹建权交给地方督抚→国家军队变成地方督抚直接控制的军队;③经济上:筹饷之权交给地方督抚→地方与中央互争财源。

(3)清末新政:①政治上:省级工商等新机构纷纷建立→省级财政体系确立,财政混乱局面出现。

②军事上:编练新军→省级新式军事体系确立③经济上:兴办地方路矿→省之利权意识增强总之,近代以来,清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实际上走过了一条疏离和异化的道路。

为了集权,却造成了分权;为了加强专制皇权,却种下了民主共和的种子;为了削弱地方,却造成了地方的强大。

同时要认识到:一方面,地方势力的崛起与地方分权的扩大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地方势力的过度膨胀与分权也是清王朝和民国军阀混战、地方割据产生的主要原因。

4、晚清的外交近代化(1)夷夏观念:①概念:合乎华夏礼俗者并与诸夏亲昵者为华夏;不合者为蛮夷(化外之民)。

②嬗变:A.从“夷”到“洋”:反映了中国人对“华尊夷卑”思想的纠误,对西方列强的重新定位;B.从“宗藩体制”到“条约外交”:反映了“天朝上国”(“宗藩外交”)观念走向没落;以条约形式规定中西方官员平等往来、派遣常驻使节、使用照会文书、遵守国际法等成为规范。

C.中华民族观念的萌生与形成:民族革命、中华民族精神被逐渐唤醒,反映了近代意义上的民族观形成。

(2)外交体制的变化:①鸦片战争前:主要归理藩院负责(即管理少数民族也管理涉外事务);有时礼部、鸿胪寺和军机处也负责参与。

②鸦片战争后:鸦片战争后,先是设立南、北洋通商大臣负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央建立专门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之后又允许外国在中国设立常驻公使馆、在外设立领事馆;1901年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列六部之上,近代外交体制正式确立。

5、晚清的经济转型(1)经济形态的转变: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自然经济开始向商品经济转化。

但中国近代经济转型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经济发展不平衡,特别在广大的内地城乡,自然经济仍长期占主导。

(2)市场观念的变化:受西学东渐思潮和近代经济成分出现的影响,“商战”思想出现并初具成效。

(3)经济政策的嬗变:由“重农抑商”到“振兴商业”“通商惠工”,变“抑商”为“恤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传统的经济政策发生根本改变。

(4)商品结构的变化:鸦片战争前,传统市场流通的商品主要为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

鸦片战争后,逐渐形成以进出口商品为主导,土货洋货并存、生产原料和消费品并重的近代商品市场。

其中国货占有量逐渐上升,体现了市场流通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5)商人主体的变化:鸦片战争前,市场上商人以官商、私商为主;鸦片战争后,洋行、买办和民族资本家逐渐成为市场上的主导力量。

另外,金融市场、商业城市、交通运输、价格结构、商业资本构成、商业经营方式、劳动力市场等方面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些都反映了中国近代市场的发轫与发展,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变。

6、中国的海洋政策及观念(1)古代:①海洋政策:第一阶段:汉代到元代:开放(如海上丝绸之路发展、鼓励海外贸易、官商分利政策等)第二阶段:明清:日趋封闭保守(如海禁或闭关锁国)②海洋观念:A.文化机制上的辐射性和交流性:如鉴真东渡、四大发明外传等;B.价值取向上的商业性和趋利性:如“行舟楫之变”与“兴渔盐之利”等;C.历史形态上的拓展性和开放性:如实行开放的海洋政策等;D.社会体制上的从属性和依附性:如仍以农立国为本,海洋开发大多处于边缘从属地位,并服务于朝藩体制。

(2)近代:①晚清海权意识的萌发: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以守为战”的海防作战策略;洋务派积极筹划近代海防,但总体上属于被动防御的海权意识。

②民国海权意识的觉醒:收回关税自主权和部分海关管理权。

7、中国近代的经世致用思想(1)内涵①倡导学习西方:如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的代表人物②批判社会现实:如政治上,声讨政府腐朽,官员昏庸;经济上,指出土地兼并导致贫富不均日益严重;文化上,谴责科举制的刻板禁锢等。

③提倡改革弊政:如漕运上,主张用海运代河运;盐政上,主张食盐自由运销,政府抽税;水患上,主张以治为主,以防为辅;财政上,主张开源节流等。

④继承振兴实学:如龚自珍、魏源等人通过著述立说继承和发展了清代复兴今文经学的治学方法。

⑤关注边疆研究:目的是巩固边防,抵御外侮。

⑥旨在救国自强:爱国主义是经世致用思想的主导。

(2)评价①积极性:促进西学的引进和先进思想的传播;导致中国知识分子的分化改组;引发近代史上的多次思想斗争;影响中国社会的走向与脉络。

②局限性:局限于少数知识分子,未获得清政府和社会的广泛认同;未形成大规模的运动,未能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具有功利性、短视性和浅薄性,不可能是一种真正救国的道路。

1、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的阶段特征?2、政治:(1)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结果、影响?(2)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结果、影响?(3)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两大纲领没有得到实施的原因?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影响?3、经济:(1)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2)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的原因及表现?(3)洋务运动的背景、内容及评价?为何说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4)民族工业诞生的原因、特点?4、思想:(1)近代前期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的派别、主要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2)早期维新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观点、缺陷?5、社会生活: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表现?总结2:甲午战后(1)高频考点:政治:列强侵华战争【甲午战争的结局、东南互保、冲击与反应】经济:现代化【表现】、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表现、原因】、城市化【发展因素】、清政府自开商埠【时间、原因、影响】缓解人口膨胀的主张及评价、清末新政【留学教育】思想:中体西用【本质目的】、甲午战争的思想影响【日本新词传入中国】、维新思想【严复宣传进化论、维新派重视易服、梁启超掀起“诗界革命”的目的、康有为著作被禁毁原因、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康有为与韩愈思想的共通之处】(2)空白考点:政治: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运动思想:谭嗣同的著作及思想、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8、甲午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水岭。

(1)列强侵华:甲午战后,列强侵华进入新阶段,经济上以资本输出为主,政治上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主要矛盾: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民族危机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3)经济结构: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洋务运动破产【注:洋务经济仍旧存在】(4)阶级关系: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维新派、革命派政治团体成立,救亡图存运动高涨。

(5)西学东渐:向西方学习从技术层面转向制度层面;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6)民族意识:甲午战争使民族危机意识普遍产生,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

9、甲午战前中国社会发展趋势(1)政治上:在战争推动下被动改革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核心:师夷长技)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核心:制度变革)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末新政(核心:抵制革命)(2)经济上:在外力冲击下艰难转型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纺织分离、耕织分离、农产品商品化加强近代工业开始出现→洋务企业、民族工业(3)思想上:向西方学习中嬗变更新地主阶级→“师夷长技”(制夷→自强→新政)(核心:学习器物)资产阶级→维新思想、革命思想(立宪→共和)(核心:仿行制度)1、甲午战争后的阶段特征?2、政治:(1)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结果、影响?《马关条约》的内容?(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原因、结果、影响?《辛丑条约》的内容?(3)清末新政的背景、目的、内容及评价?(4)戊戌变法的背景、施政纲领(理由?)过程?败因?影响?(5)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结果及评价(性质、意义)?3、经济:(1)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主要手段及影响?(2)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出现的原因及影响?4、思想:(1)维新思潮出现的背景?主要代表人物及观点?康有为思想特点及成因?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的内容及影响?(2)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含思想来源)?内涵?影响?5、社会生活(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交通和通讯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