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创新的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创新的作用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持久动力,没有创新的民族是难以自立于世界之林的。中华民族曾经在世界历史上创造过灿烂的文明,有力地显示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智慧和卓越的创新才能。但是,到了近现代以后,中国的创新能力却明显地逊色于其他一些国家。

西方国家在我们明清时期就开始注重实验科学和基础理论的研究了,而我们中国那时正奉行符合封建统治者需要的科举制度,学生还在读老一套的“四书五经”,当时有很多学者轻视劳动,并且顽固地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当我们的学生们正在摇头晃脑地读“之乎者也”时,日本和西方国家就开始向学生传授物理学、数学等基础理论知识,并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这些学生就是以后动手研制洋枪洋炮的专家。当时的西方工匠是因为想造出更精良的产品去研究物理学和数学等基础理论,他们是实践在先理论在后,然后再往返于实践和理论之间,这样才能举一反三地发挥学到的知识,我们中国发明的火药到了这些人的手里就变成了威力无比的热兵器——这就是创造力发挥的经典案例。我看过一本书,说的是西方海盗,有些海盗为了造出精良的火炮和掌握过人的航海技术,他们不但学习物理学、数学、天文学,而且热衷于实践学到的知识。从热兵器的发展史看,首先把火炮装在船上的是航海家和一些海盗;作为战争之神的火炮和带蒸汽机的铁甲舰就是想象力的产物,想象力是最伟大的能量,它甚至可以改变整个世界。实际上,根据清朝民间掌握的技术就可以制造出具有一定威力的火炮和火枪,当时国外的火炮炮筒和枪管也是用马匹转圈的土办法加工来的。非常遗憾的是,清政府轻视科学技术而没有把资金用在发展工业技术上,甚至还要挪用军费去建圆明园,从而失去了发展的大好时机。

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方式有很强的特殊性,在学生掌握一部分基础知识后就要让其自由发挥,并且根据学生的特长重点培养,尤其要停止灌输对发展特长无关的知识,只有这样才可能让学生有更多精力和时间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同时还要加强实践,要把实践放在第一位,书本知识不等于理论知识,即使把大英百科全书背下来又能怎么样!遗憾的是,我们学校的传统教学方式几乎千篇一律,各教育单位基本上都是按分数原则教学的,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强行向学生灌输一脑袋可以提高考分的知识,很少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天才因素,也很少考虑这些知识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没有用,学生被克隆出来以后学校就不管了,以后的只能自己多保重了。因此,不论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角度看,还是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实施创新教育已经显得非常迫切。

以当今世界科学界的最高奖项诺贝尔奖为例,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科学实力和创新实力。从诺贝尔奖设立至今,千余人的获奖名单中,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泱泱大国——中国籍公民却没有一人获奖。与此形成鲜明

对比的是,杨振宁、李远哲、李政道、朱棣文等6位美籍华人却在别国的国土上获此殊荣。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十分严峻而现实的问题,为什么聪明的中国人

只有在外国的环境中才显示出他们更高的创新才能?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探讨和深思的问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我国在创新人才培养体制中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我们还缺乏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的土壤,还没有形成系统有效的创新人才培养运行机制。

我们知道,创新不是凭空臆造,它建立在知识的传播、转化和应用的基础之上,而这一切又深深扎根于教育的基础之上,无论是知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均离不开教育对它的支撑。因此,全面提高国民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首先应从教育创新人手,大力提倡和实施创新教育,突出当代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真正培养出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水平。只有这样,才可能使我国顺利过渡到知识经济时代,缩短与发达国家在知识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

学校作为学生直接接受教育的场所,更应该创设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和氛围。传统学校教育一直以传授知识作为学校的培养目标,在以应付考试为目的的价值观支配下,教师和学生很难形成创新的意识。应试教育强调以升学为惟一的教育追求目标,使得教师和学生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的知识传授中,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是学校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所在。应试教育在教育理念、目的、方式以及内容等许多方面都与我们当今倡导的创新教育水火不容。应试教育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教育思想和观念下培养的学生,只注重对知识的记忆储存,而不注重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应试教育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地学习,其主体性和积极性受到很大的抑制。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创新性也就失去了基础。另外,在对学生的要求上,应试教育过分强调整齐划一,忽视个体的差异性,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实行统一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考试。在这种统一的规范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想也容易雷同,缺乏个性、缺少创见。总之,这种重知识记忆、重考试而轻创新探究的旧教育模式,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主动的、生动活泼的、自由的、有鲜明个性的全面发展,远不能适应未来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当前已在我国全面铺开的新的课程改革,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的人格、创新的思维和创新技能的为教育目标的中心,致力于把学生从“考试”和“升学”中彻底解放出来。我们相信,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和逐步完善,它必将对我国创新教育的发展起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