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问题学生”教育方法(德育论文)
浅谈如何对问题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浅谈如何对问题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思想道德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精神品质和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标准。
要加强对中职学生的情感教育和专业教育,在学校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高尚风格,下面笔者就德育教育谈几点看法。
一、在专业课中适当加入德育教育成分一定程度上来说,德育教育存在对学生的约束性作用,当下学生多少存在逆反心理,面对这一约束性的课程,必然存在排斥心理。
多数学生侧重以自我为中心,以个人意志为出发点,不考虑行为后果,追求自我满足。
部分中职生由于对学习不感兴趣,精神无所寄托,其行为由紧张、压抑转向标新立异,盲目追求个性发展,主要表现在奇装异服,嘴叼香烟,特殊发型,寻求刺激,蛮横任性,争强好斗,不注重塑造自身形象,不懂得基本礼仪常识,不尊重他人,不诚实守信,男女交往过度等。
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人们的道德也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而获得的。
当今社会环境复杂,各种腐朽没落思想、文化、言行充斥其中,很容易使青年学生受到污染和毒害。
家庭成员的思想品德、文化修养、生活习惯、教育经验等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
如有的家庭实行家长独裁,有的家长过分溺爱;有的家长对孩子不放心,实行全方位监控;有的家长实行撒手式管理;有的家庭家长只注重表面,缺乏对孩子内心的了解,缺少与孩子的对话、沟通与交流等,致使学生缺少健康成长的环境、缺乏正确引导,容易形成不良品德。
因此,相比于其他学科,德育教育的开展难度加大,教师的责任也明显增大。
长期以来,学生对德育老师的印象总是刻板、严厉、说教,这对教师开展教学形成了阻碍,也影响了学校的教育进程。
从教学内容自身来说,德育教育确实存在脱离实际生活,脱离学生的情况。
德育教师的课堂上往往出现的是崇高、无私、廉洁的字眼,然后实际生活中出现的有违道德的事件层出不穷,这种反差让学生失去了对德育课程的耐心。
因此,适时适当地在专业课中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知识,有利于学生的接受,并且德育教育中的利人助人、尊重他人成果等的思想也将反作用于教师的专业课课堂教学。
浅谈如何做好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论文
浅谈如何做好中学⽣的德育教育⼯作论⽂浅谈如何做好中学⽣的德育教育⼯作论⽂ 在学习和⼯作中,⼤家肯定对论⽂都不陌⽣吧,论⽂可以推⼴经验,交流认识。
相信写论⽂是⼀个让许多⼈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编为⼤家收集的浅谈如何做好中学⽣的德育教育⼯作论⽂,仅供参考,⼤家⼀起来看看吧。
论⽂摘要:作为新疆边远地区民族中学教师,在教书育⼈的本职⼯作中,需要我们以育⼈为本,与时俱进,增强德育⼯作的实效性、针对性和主动性,使德育教育真正做到⽆处不在、⽆时不有。
要⽤科学的⽅法进⾏德育教育⼯作,针对不同的⼈、不同的问题,采⽤不同的⽅法,以求得实效。
引导学⽣既要爱祖国、爱家乡、反对民族分裂,维护民族⼤团结。
学习成才,⼜要成⼈,把做⼈和成才⼆者紧密结合起来,塑造出具有正确的世界观、⼈⽣观、价值观,符合现代需求的新型合格⼈才。
论⽂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教师;师德教育 ⼀、学校教育是品德教育的主阵地,要增强德育的全员意识 中学阶段对学⽣进⾏品德培养有着极为有利的条件,因为中学是以正规的学习为主导活动的,学习活动的内容和性质带有社会性、强制性,在客观上为青少年学⽣品德的培养⼯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另⼀⽅⾯,学⽣在⼊中学前就有向往中学⽣活的意向,希望在中学⽣活中见到更多的新东西,学到更多的新知识,新技能,开展更多符合⾃⼰需要的活动;再加上这个时期学⽣已积累了⼀定的社会⽣活经验,认识和基础知识能⼒有了⼀定的发展,这都为中学⽣接受中学教育创造了良好的内部条件。
因⽽必须抓住学校教育这个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增强全员意识,切实抓好德育⼯作。
德育⼯作不光是班主任的事,每个教师都肩负着德育教育的⼯作职责。
教师是既教书⼜育⼈的。
我们如果⽆视德、智、体、美、劳各⽅⾯的内在联系,⽽单纯的认为德育仅在品德与社会课、晨会课、班队课中,势必会造成德育游离于学⽣的智育、体育和美育之外,使德育与诸育脱节,这根本⽆法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加强师德教育,以学⽣为主体,教学相长促进德育发展 加强师德教育,提⾼教师素养⾮常有必要。
德育方法论文(5篇)
德育方法论文(5篇)德育方法论文(5篇)德育方法论文范文第1篇道德主体是在道德活动中具有熟悉力量和实践力量的人。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消失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多元利益主体共生的社会局面,使得人们的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
乐观的与消极的,传统的与现代的,东方的与西方的,多种价值观并存是当前社会价值体系的总特征。
教育是培育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德育是塑造主体灵魂的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德育的重要使命是引导同学接受社会主导价值观,使其学会在纷繁简单的价值现象面前作出正确选择。
当社会的价值导向比较单一时,学校德育通过制定道德规范,宣扬唯一的价值观,向同学灌输价值准则就可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然而,面对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现实,学校再依照以往的方式方法进行道德教育就难以奏效了。
从老师方面看,现代社会飞速进展,新思想、新观念和新问题层出不穷。
很多新的思想观点,不但同学闻所未闻,就是老师也颇感生疏。
受老师生活时空和个人品质的限制,老师并不能够完全关心同学顺当解决全部的道德难题。
而且社会道德原来就不是非此即彼的简洁推断。
老师也需要仔细学习和深刻思索,需要进行自我批判和选择。
老师很难做到“先知先觉”,很难达到肯定正确。
像以往那样由老师代替同学作价值推断和价值选择的做法,唯恐过于简洁了。
对老师个人来说,也未免强人所难。
从同学方面看,当代青少年处于一个多元、开放、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他们在道德进展、价值选择和人生取向等方面都面临着多元选择。
青少年同学必需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自我推断、自我选择、自我掌握和自觉成长。
这是道德主体必备的意识和力量。
另一方面,当代青少年自身也有成为道德主体的需要。
有人撰文指出,当前同学的主导性道德需要已经发生了变化,从过去的注意道德身份的获得转到注意道德尊严的确立。
道德生活的主体性日益受到重视。
求异性和主体性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性,竞争与效益要求人们独立自主,大胆创新。
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中取胜。
缺乏制造,人云亦云的主体只能在竞争中失败。
浅议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浅议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德育教育在小学阶段变得愈发重要。
小学生的道德素养不仅关乎个人品德的养成,更关乎国家和社会的未来。
加强小学生德育教育,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对于塑造优良社会风气,促进国家繁荣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方法与途径等方面展开讨论。
我们来谈谈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他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正在逐渐形成。
通过德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意识、积极向上的心态等,为他们的成长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
德育教育也有助于调整学生的行为方式,提高他们的自控能力,塑造积极健康的人格。
德育教育也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积极的影响,因为一个有良好道德修养的学生,往往更容易获得老师和同学的信任,更容易融入班集体,更容易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色。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些有效的小学生德育教育方法与途径。
学校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可以通过开设道德伦理课程、组织爱心助人、团队合作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
与此家庭也是进行德育教育的关键渠道,家长可以通过言传身教、耐心引导等方式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社会也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支持,社会可以通过举办义工活动、开展爱心助学等活动,激发小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培养他们的社会公德心。
德育教育还可以通过激励机制来实施。
学校可以设置优秀学生榜样,表彰在道德行为上表现出色的学生,激发更多学生的积极性。
学校也可以设置奖励制度,对于遵守纪律、团结友爱、帮助他人等行为进行表彰和奖励,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小学生德育教育还应具有因材施教的特点,注重个性化教育。
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有限,不能进行抽象的伦理道德教育,应该注重生活化、形象化的教育。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特长等特点,对德育教育进行个性化引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受益于德育教育。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的问题与对策小学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社会道德认同和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环节。
在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就小学德育教育的问题进行浅谈,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小学德育教育的问题之一是教育内容的单一性。
当前,德育教育主要以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为核心,却忽视了其他方面的教育内容,如情绪管理、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等。
这使得小学德育教育缺乏全面性,不能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可以扩大德育教育的内容,引入更多的社会常识、职业道德、家庭伦理等,使其更加全面和多样化。
小学德育教育的问题之二是教育方式的机械性。
传统的德育教育过于注重讲解和灌输,在教学中强调规定和标准,缺乏互动和参与。
学生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容易产生被动学习和消极态度,无法真正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参与性。
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可以采用更加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如故事讲述、情景模拟、游戏体验等,创设积极、主动、互动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得启发和成长,形成积极向上的德育意识和行为。
小学德育教育的问题之三是评价方式的单一性。
目前,德育教育评价主要以考试和奖励为导向,侧重于对学生行为和道德选择的规范和判断,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和引导。
这种评价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功利心态,以及对道德行为的虚伪和表面性。
为了改变这种评价方式,我认为可以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如个案分析、小组讨论、自评互评等,注重对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观察和引导,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小学德育教育还存在其他问题,如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等。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策,如加强德育师资培养、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学校德育教育的全面发展。
小学德育教育面临着内容单一性、教育方式机械性以及评价方式单一性的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包括教育管理部门、学校、教师、家长等。
只有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够构建一个科学、全面、有效的小学德育教育体系,培养出品德高尚、行为规范的新一代人才。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小学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基础教育阶段,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践中,小学德育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方式单一、课程内容单调、学生参与度不高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些对策,如注重情感教育、开展多元化课程、引入互动教学等。
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之一是教育方式单一。
传统的德育教育主要依靠教师的灌输式教育,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情感和意志的培养。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之一是注重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和情感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
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学生对他人情感的理解和关心。
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之二是课程内容单调。
传统的德育课程主要以道德常识和道德规范为主,缺乏趣味性和实践性,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之一是开展多元化课程。
多元化课程可以丰富德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教师可以将德育教育与其他学科相结合,通过课程整合和项目研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之三是学生参与度不高。
传统的德育教育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者,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性。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之一是引入互动教学。
互动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在交流中成长。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的问题与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德育教育是指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现实生活中,小学德育教育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
一、问题1. 德育教育内容单一在传统的小学德育教育中,往往只注重学生的礼仪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和引导。
这样就容易造成学生在行为规范上表面上做到了,但内心并没有真正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2. 德育教育形式呆板在德育教育的实施中,往往采用一成不变的形式,如开展主题班会、读书活动、德育课等。
这种形式单一的教育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也难以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3. 教师德育水平不高部分小学教师在德育教育方面的专业水平较低,往往只会进行机械式的传授,缺乏创新意识和方法。
这种情况下,很难对学生形成健康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进行引导。
二、对策1. 丰富德育教育内容在德育教育中,应该注重学生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不仅要教会学生礼仪,还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真、善、美,激发学生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在教育内容上多元化,给予学生更广泛的知识和价值观。
2. 创新德育教育形式在实施德育教育的形式上,应该推行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如采用情景教学、游戏教学等形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提升教师德育水平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德育教育专业培训,提高教师在德育教育方面的专业水平和素质。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德育教育实践,不断总结和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三、建议1. 坚持一切从孩子出发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需要德育教育中更多的关怀和理解,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2. 加强家校合作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学校应该主动与家庭进行沟通、合作,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德育教育成为了越来越受到关注的教育内容。
在小学阶段,德育教育更是至关重要,因为这个阶段是孩子性格养成和价值观培养的关键时期。
在实际的德育教育工作中,我们也会发现一些问题存在。
本文将围绕浅谈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展开论述。
一、存在的问题1. 德育课程设置不合理在很多小学中,德育课程设置并不合理,往往只是将一些教育理论堆砌在一起,缺乏具体的实践内容。
这样一来,学生对于德育教育的兴趣就会大大降低,而且也无法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
2. 德育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德育教育大多集中在理论层面,缺乏实际的行动指导和案例分析。
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德育的含义,更难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
3. 缺乏家校合作德育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来进行,而忽略了家庭对于孩子德育教育的重要影响。
家校合作不够密切,会导致学生的德育教育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
4. 德育教育缺乏全面性德育教育应该是全面的,包括了品德、心理素质、社会交往能力等多个方面。
但是在实际教育中,往往只是停留在品德教育,忽略了其他方面。
二、解决措施要改善德育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需要学校在制定课程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开设有针对性的德育课程。
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情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德育教育应该向实践教育靠拢,注重实际行动和案例分析。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参与实际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校应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为孩子的德育教育负责。
学校可以组织家长参与学校的德育工作,并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德育表现和存在的问题,共同解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学校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应该注重全面性,不仅仅停留在品德教育层面,还要注重学生的心理素质、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德育方面得到更全面的培养。
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是不可解决的,只要学校和教师们能够正确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就一定能够有效解决。
浅谈“问题学生”教育方法(德育论文)
浅谈“问题学生”教育方法(德育论文)如何解决好“问题学生”的问题民勤六中李清文新课改仍在改革的路上,教学理念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
打破了“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进入到“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了,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把课堂还给了学生,给学生一个彰显自己才能的平台。
同时,管理理念也悄悄地改变着,特别是“问题学生”,的管理是每所学校,每位班主任,每位科任老师在教育教学中,都会遇到的问题,也是令人头疼的问题。
“问题学生”不是生来就是“问题学生”。
只是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受到来自家庭,学校及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潜移默化中就养成了自己现有的习惯。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如何扭转“问题学生”,改变学生的现状?是每一位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我也再不断的思考和摸索,不断的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适应现在的教学理念。
对待“问题学生”,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转变教师的观念,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对待“问题学生”,多数教师都是戴着一副有色眼睛,无形中就把“问题学生”打入死牢,拒之门外。
不是“问题学生”也成为了“问题学生”。
为此,教师必须做到,心中不存界限,平等对待“问题学生”;改变态度,改变言语,心平气和对待“问题学生”。
同时要做好班主任,科任老师,班干部之间的相互协调,班主任要大胆放手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尤其要问题学生参与班级管理。
二、全面了解问题学生的内心世界、善待问题学生。
爱戴每位学生是教师的本职,尤其是厚爱“问题学生”,分析“问题学生”的心理,找出“问题学生”差的真正症结,才能对症下药。
大多数“问题学生”的学习成绩虽然差,但自尊心很强,心理很敏感,教师稍有不慎就会触及到学生的敏感区域。
所以在处理“问题学生”时,必须讲方式方法,避免触及学生最最敏感的神经。
只有以心换心,才能博得“问题学生‘的信任,才能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良师益友。
三、捕捉问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德育论文浅议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浅议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小学阶段形成的思想品德对儿童一生的成长都有重要作用。
因为思想品德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
尤其是人的许多行为习惯,都是在儿童时期养起来的。
在小学阶段养成儿童具有良好的品德的行为习惯,就为他们今后的思想品德进一步健康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相反,如果在这个时期放松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或教育方法不当,使学生形成了不良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则将影响他今后一生的发展。
由此可见,教师在德育中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培养学生道德行为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做学生道德成长的同行者。
要做学生道德成长的同行者,首先要正确掌握德育的指导思想。
反思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我们往往是抱守着狭隘的课堂教育观,将施教的场所仅仅局限于教室,把课堂教学简单片面地理解为教育行为的全部,学校教育呈现出一种说教式的、十分明显的封闭化趋势。
因此,德育教育的成效还不能令人满意。
教师要树立新的德育观和学生观,教师不再是一个道德先知者、道德完美者,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两者只是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共同学习、共同发展。
教师应树立与学生一同道德成长的观念,不仅要以身作则,更要在学习和实践中反思,在教学相长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和学生一起感受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体验道德感情、发展道德行为,成为学生道德成长道路上的同路人。
二、做德育课程的开发者。
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
德育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教育、道德教育、行为养成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
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我们的做法是“重在实践、体验过程”,做到“三个结合”。
既“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大家和谐共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从而形成了良好的校风。
德育论文浅议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德育论文浅议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1.引言本文旨在探讨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方法和途径,以期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水平,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
2.德育教育的概念德育教育是指针对儿童的道德教育,包括对儿童道德认识、情感态度、道德行为的培养和提高。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的基础。
3.小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近年来,小学生的道德行为日益恶化,例如欺凌、作弊、抄袭等问题频发。
这说明我们的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存在问题,需要加强。
4.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方法4.1 借助教科书教科书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工具,可以通过教材中的故事、例句等方式进行德育教育。
例如,可以通过教育学生《格林童话》等传统经典故事,让他们领悟到道德的重要性。
4.2 利用班级会议班级会议是小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通过班级会议进行德育教育。
例如,可以让同学分享对环境、友谊等方面的感悟,以此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
4.3 以身作则老师可以以身作则,带领学生走上正确的道路。
例如,老师可以提出做一个文明的人,自己先干起来,不吐痰、不乱扔垃圾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做一个文明的人。
4.4 情景演练情景演练是通过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在模拟中锻炼自己的应变能力和道德水平。
例如,可以模拟学生在路上看到一个掉在地上的钱包,让他们学习认领、正确处理失物等。
5.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途径5.1 家庭教育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重视对孩子的德育教育。
例如,教育孩子讲礼貌、守纪律、敬老爱幼等。
5.2 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个人品德等的有效途径。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义务劳动、义卖等活动,以此锻炼他们的集体责任感。
5.3 德育课堂德育课堂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进行开放式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和创新能力。
5.4 文化体育活动文化体育活动是开展德育教育的有效手段,例如,可以通过趣味运动会、诗歌朗诵比赛等文化体育活动来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德育教学的举措方法与重要性探究论文(共3篇)
德育教学的举措方法与重要性探究论文(共3篇)品德修养不管是对什么人来说,它都是对终身发展以及对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一个作用的,所以德育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文就整理了关于德育教育的论文范文,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有效加强小学阶段德育教学的举措摘要: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培养孩子最重要的手段就是通过教育,在目前小学教育中我们更加侧重于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和榜样力量,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我们日常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多样化的德育教育手段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促进小学生德育素养的提升。
下面我们就将针对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开展的有效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教育;小学德育目前,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贯彻实施,我们将德育教育摆在了教学的首要位置,对小学生开展的德育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那么在小学阶段我们的德育教育主要包含了道德品质的教育、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小学阶段的教育直接决定着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而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也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和发展。
下面我将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目前学生在德育教学中的困境及现状,阐释关于加强小学生德育教育的相关策略。
1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分析小学阶段学生的思想还没有发展成熟,在这个阶段的德育教育可以说是启蒙阶段,这个时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往往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处于启蒙阶段的小学生他们的心智还不够成熟,对世界的认识比较模糊,因此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很多的事情都可能对他们的道德观产生影响,甚至影响到他们的一生。
因此这一时期的德育教育是绝对不能够忽视的,我们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对他们进行正确的道德意识的培养,让他们能够形成正确的道德标准和道德品质。
小学阶段良好的德育塑造正是为了学生今后升入中学、大学、走向社会做准备的。
为了能够让青少年能够构建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其打下扎实的基础,我们必须要充实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做好衔接,忽视或者没有足够重视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是不可取的。
浅谈对中学生进行德育的有效方法
浅谈对中学生进行德育的有效方法中学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德育教育对于中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中学德育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如何有效地对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的问题。
本文将就对中学生进行德育的有效方法进行探讨。
一、注重示范引领,塑造正面榜样对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首先要注重示范引领,为他们树立正面榜样。
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各界都应该做出榜样,要求自己遵守道德规范,做到言行一致。
通过身体力行,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模仿和学习到正面的行为和品质。
只有学生身边的每一个正面榜样都能成为他们的榜样,才能够更好地塑造他们的品德。
二、积极引导,激发自觉意识中学生正值青春期,思想意识产生了较大的变化,他们需要得到积极的引导,以激发自觉意识。
教师和家长应该与中学生多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及时进行倾听和引导。
要注重对中学生进行道德规范的讲解和解释,引导他们自觉维护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
只有通过自觉地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义务,才能够更好地塑造中学生的道德素养。
三、亲情教育,建立家校合作家庭是中学生的第一课堂,家长是中学生的第一任老师。
要想对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家庭应该是最重要的一环。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与中学生保持密切的联系,了解他们的成长过程和心理变化。
要注重对中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而学校也应该积极地与家长沟通,建立家校合作机制,共同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共同为学生的德育教育出谋划策。
四、教育引导,培养自主意识中学生已经拥有了很强的认知能力和自主意识,因此在德育教育中应该更加注重教育引导,培养中学生的自主意识。
教师要以引导者的身份来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让他们能够自觉地思考问题,自己去做出正确的选择。
要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他们的自主自觉意识,让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偏离正道。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的问题与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小学德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孩子们的品德修养和人格发展。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也会发现德育教育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及时加以解决和对策。
一、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1. 德育内容单一目前很多小学德育教育的内容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礼仪教育和学习纪律方面,缺少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生们只知道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但是缺乏对于美德的培养与弘扬。
2. 德育教育形式呆板传统的德育教育形式固化陈旧,课堂教学方式单一,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
学生们缺乏参与感,对于德育教育的接受度较低。
3. 育人机制不完善小学德育教育的育人机制不够完善,学校和家庭的协同育人不够充分,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不畅,导致孩子德育教育的效果不明显。
二、对策建议1. 丰富德育内容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应该在德育教育中逐步引入对学生品德的培养,开展各类主题班会和课外活动,大力倡导诚实、守信、友爱、勤奋等优秀品质。
2. 多样化教学方式在德育教育中,学校应该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对美德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德育活动,增强德育教育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3. 强化家校合作学校应该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使家校之间形成育人合力,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学生德育教育,增强德育的全面性,让学生在学校外也能接受良好的德育熏陶。
4. 引入德育评价机制学校应该建立德育评价体系,对学生德育情况进行量化和综合评估,向家长通报学生在德育方面的表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保障。
5. 规范德育管理学校应该建立健全德育管理制度,完善学生德育档案管理、教师德育培训等工作,并且加强德育督导,不断改进和提高德育工作的质量。
小学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德育修养和品格养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面对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时,学校应该积极采取相关的对策,不断改进和提高德育工作的质量,让学生成为品德兼备的尖子生。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的问题与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德育教育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本文将从小学德育教育的问题和解决对策两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对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借鉴和启发。
一、小学德育教育的问题1. 教育内容单一在传统的小学德育教育中,教育内容往往偏重于传统的道德品质和礼仪教育,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多元化的发展。
2. 教育方法单一小学德育教育往往依赖于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导致学生难以真正接受和理解道德教育的内涵。
3. 教育环境混乱部分小学的德育教育环境混乱,存在着道德境遇的不恰当、师德师风不端正、师生关系不健康等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4. 家庭教育不足部分家庭对孩子的道德教育重视不够,忽视了家庭教育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造成了学校和家庭双重失范。
2. 多元化教育方法小学德育教育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方法,不仅仅依赖灌输式的教学,还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使得学生能够在道德教育中积极参与,形成更加持久的影响。
3. 优化教育环境学校应该优化德育教育环境,加强对道德教育环境的管理与营造,使得学校成为一个良好的道德成长场所,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4. 加强家庭教育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合作,共同致力于学生的道德教育,加强对家庭教育的引导和培训,使得家庭成为学生道德教育的延伸,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保障。
小学德育教育的问题与对策既反映了现实中的矛盾和问题,又提出了在实践中的具体解决方案。
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育方法和对策,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相信在相关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小学德育教育的水平将不断提升,为社会的未来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的问题与对策小学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的重要环节,旨在让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格、健全的心理和正确的行为习惯。
在实施小学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小学德育教育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的问题。
有的学校过分注重形式,重视操行评价,而忽视了对学生德育内涵的培养。
这种做法使得学生只关注小学德育教育的外在表现,而忽略了内在的道德修养。
教育部门应加强对德育教育内容的研究和制定,明确小学德育教育的目标和要求,确保教育的内涵与外延相统一。
小学德育教育缺乏科学性问题。
目前,一些小学的德育教育还停留在传统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则教导上,忽视了心理和社会因素对学生行为的影响。
针对这个问题,学校可以加强对学生心理特点的研究,开设一些适应学生心理变化的德育课程,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和表达情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绪和行为。
小学德育教育过于注重道德训诫和禁令的制定,缺乏多元化的教育方法。
一些学校在德育教育中只讲道理,忽视了情感和体验对学生的影响。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各类德育活动,如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到道德行为的积极影响,同时也可以通过故事、电影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道德行为的美好和意义。
小学德育教育中缺乏家校合作的问题也值得关注。
德育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配合来完成。
由于家长参与度不高、学校与家庭沟通不畅等原因,导致德育教育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与家长共同制定德育教育的目标和计划,互通有无,形成家校合力,共同培养学生成为品德优良的公民。
小学德育教育中缺乏针对性、个性化发展方向的问题也值得关注。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德育教育应该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针对一些行为不规范的学生,可以通过心理辅导和行为矫正等方式,引导他们改正错误,培养正确的行为习惯。
小学德育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如“重形式、轻内容”、“缺乏科学性”、“过于注重训诫”、“缺乏家校合作”和“缺乏个性化发展方向”等。
学校德育问题措施分析论文
学校德育问题措施分析论文一、重视“两个转变”,克服学校德育传统教育内容与变革的社会现实及时代发展要求的“滞后性”。
时代在发展,学生的思想也在变化,但学校德育的内容却相对稳定不变,学校德育内容与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思想实际的变化,出现了“滞后性”的倾向,如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学习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条件下,如何教育青少年正确认识国情、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在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的情况下,如何培养学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情况下,如何指导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等等,都要求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随之变化,而当前我们的德育习惯于把完美无缺的人物形象教给学生,忽视了抓常规、抓基础、抓做人的道理的教育。
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是共产主义的理想、前进教育、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接受的是愉悦的道德情操熏陶,但在家庭、在社会都耳闻目睹了许多纷繁复杂、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这种对学生接触社会或一旦走向社会就深深感到学校老师灌输的理想信念道德价值观念是一纸单薄的空文,一种理想的境界,学校筑起的这一道信念大堤,在社会面前显得那么单薄、脆弱,这种学校德育与学生认识社会的二律背反现象,已成为影响学校德育质量的根本原因之一,致使学校德育工作投入和产出没有形成良好的正比例关系和良性循环。
所以面对变革社会现实和时代潮流的发展,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学校德育应做好二个转变:其一是德育观念、内容应该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确立符合改革开放时代需要的德育新观念,德育内容应该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思想实际,剔除“大、高、空”唱高调或与社会发展相悖的道德内容,加强对学生个性发展引导和培养,注重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其二是德育方式应该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必须引导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和正确认识社会,应该充分利用本地德育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到烈士陵园扫墓,到革命基点村活动或请老红军讲当年革命战斗的故事等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学生认识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如组织学生到工厂、市场等地参观,让学生亲身感受祖国改革开放所带来的伟大成就,感受党的伟大等,这样,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认识总比坐在教室里看书理解课本内容容易得多。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的问题与对策小学德育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关键环节。
然而,现实中存在着一些小学德育教育问题,比如教育方式单一、教育内容单调、教育引导不到位等。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教育方式单一在小学德育教育中,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式仍然普遍存在。
这种教育方式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自我发展,更注重知识的输入而忽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采取更加灵活的教育方式,注重关注学生的需求和需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并鼓励学生思考和自由表达。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或活动,使学生能够在玩乐中获得德育教育。
二、教育内容单调小学德育教育的教育内容单调,往往只注重学生的礼貌行为和基本常识,缺乏对学生品德、情感、思维等方面的综合培养。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该增加德育教育的内容,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除了传授基础知识外,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大爱、勇气、诚实、自信、包容等品质。
此外,教师还可以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各个科目中,让学生能够在不同科目中接受有关品德教育的灌输。
三、教育引导不到位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教材和教师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
然而,一些教师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教育的内在意义,教材中的内容也往往不充分地引导学生的品德、情感、价值观。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德育教育的内涵和引导作用,制定合适的教育实践策略。
同时,教师需要仔细研究教材中选取和组织品德教育内容的方式,将道德教育的因素融入教材中。
最后,教师应该及时为学生提供引导和帮助,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发展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解决好“问题学生”的问题
民勤六中李清文
新课改仍在改革的路上,教学理念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
打破了“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进入到“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了,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把课堂还给了学生,给学生一个彰显自己才能的平台。
同时,管理理念也悄悄地改变着,特别是“问题学生”,的管理是每所学校,每位班主任,每位科任老师在教育教学中,都会遇到的问题,也是令人头疼的问题。
“问题学生”不是生来就是“问题学生”。
只是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受到来自家庭,学校及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潜移默化中就养成了自己现有的习惯。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如何扭转“问题学生”,改变学生的现状?是每一位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我也再不断的思考和摸索,不断的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适应现在的教学理念。
对待“问题学生”,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教师的观念,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对待“问题学生”,多数教师都是戴着一副有色眼睛,无形中就把“问题学生”打入死牢,拒之门外。
不是“问题学生”也成为了“问题学生”。
为此,教师必须做到,心中不存界限,平等对待“问题学生”;改变态度,改变言语,心平气和对待“问
题学生”。
同时要做好班主任,科任老师,班干部之间的相互协调,班主任要大胆放手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尤其要问题学生参与班级管理。
二、全面了解问题学生的内心世界、善待问题学生。
爱戴每位学生是教师的本职,尤其是厚爱“问题学生”,分析“问题学生”的心理,找出“问题学生”差的真正症结,才能对症下药。
大多数“问题学生”的学习成绩虽然差,但自尊心很强,心理很敏感,教师稍有不慎就会触及到学生的敏感区域。
所以在处理“问题学生”时,必须讲方式方法,避免触及学生最最敏感的神经。
只有以心换心,才能博得“问题学生‘的信任,才能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良师益友。
三、捕捉问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俗话说得好:一把手伸出来五个指头都有长短,何况人呢。
“问题学生”也是如此,他们也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只是不为我们所发现而已。
这就要求我们要随时寻找、观察、捕捉他们身上那些闪光的东西,那怕是那“一闪而过”的,都要及时的把它捕捉下来,及时的进行表扬,帮助学生树立了信心,从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
四、建立起家校联教的长效机制
家庭、学校,作为孩子成长的两个重要“摇篮”,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教育作用。
为此,近几年来,各地中小学都在努力构建家校沟通与合作的协作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家
长资源来管理和教育学生。
有位教育家说过:“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复杂的,单凭教师,无论你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教育效果。
”所以,家校联系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建立起家校联系,和家长的沟通,我认为在与家长交流时,应该把握三个原则“真诚、及时、灵活”。
只有全方位的去了解“问题学生”,才能使昔日的"问题学生"不再有问题。
总之,“问题学生”在各个学校都是客观存在的。
若每位老师都能对他们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正确的态度,热情的善待每一位“问题学生”,帮助他们找出问题真正症结,培养他们的进取精神,以改过去的不良习惯,创造更有利的条件让问题学生去掉问题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