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主要考点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全版)1. 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考古学法- 田野调查法2. 古代朝代和历史事件- 夏朝- 商朝- 周朝- 春秋战国时期- 秦朝- 汉朝- 三国时期-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国-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3. 中国的地理特点和华夏民族的形成- 中国地理的主要特点- 华夏民族的形成过程- 中原文化的发展4. 考古学在古代历史研究中的意义- 考古学的基本内容- 考古学在古代历史研究中的意义5. 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的社会制度和思想文化- 封建制度和奴隶制度- 儒家思想- 道家思想- 法家思想6. 中国古代秦汉时期的社会制度和思想文化- 中央集权制度- 秦朝的法家思想- 汉朝的儒家思想- 经济和文化的发展7. 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社会制度和思想文化- 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分裂- 隋朝的政治制度- 唐朝的政治制度- 的传入和发展8. 中国古代宋元明清时期的政治特点和文化成就- 宋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繁荣- 元朝的统治机构和对外征服- 明朝的中央集权和文化成就- 清朝的政治制度和封建统治9.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著名人物- 古代历史上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 秦始皇、汉武帝、孔子、孙中山等著名人物10.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影响- 秦始皇统一六国- 青铜器的制作和使用- 宋朝的科技进步-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以上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的知识点总结,包括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方法、各个朝代和历史事件、地理特点和民族形成、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注意:以上内容总结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根据教材和老师的要求进行调整。
*。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一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1 夏、商、西周的制度•夏朝: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局面形成。
•商朝:内外服制度。
•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形成了贵族政治。
1.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三公九卿制: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郡县制:地方设郡县,由皇帝直接任免。
1.3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朝: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后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
•三国两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注重门第出身。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提高了行政效率。
•宋朝:设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和军权。
•元朝:设中书省和行省进行地方行政管理。
1.4 明清加强君权的措施•明朝:废丞相,权归六部;设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八股取士。
•清朝: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2.1 古代农业经济•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精耕细作: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农业生产力得到提升。
•土地制度:井田制、均田制、土地私有制。
2.2 手工业的发展•官营手工业:技术先进,但产品不投放市场。
•民营手工业:面向市场,明朝中叶后占据主导地位。
•家庭手工业:自给自足,不计成本。
2.3 商业的发展•市场:市、坊严格分开,唐朝市坊分开,宋朝市坊不分。
•货币:金银逐渐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海外贸易:唐朝广州设市舶司,宋朝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
第三单元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3.1 希波战争•原因:争夺领土和势力范围。
•过程:波斯连续三次远征希腊,最终失败。
•影响: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3.2 亚历山大东征•原因:建立庞大帝国,传播希腊文化。
•过程:征服了波斯、埃及、印度,建立亚历山大帝国。
•影响: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3.3 罗马帝国的扩张•原因:建立罗马城邦,对外扩张。
•过程:征服了意大利半岛,成为地中海的霸主。
•影响:罗马法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
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在高中历史的学习中,必修一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涵盖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和重要的历史事件。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夏朝: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夏朝,我国开始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禹死后,其子启继承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商王对内服(王畿地区)直接控制,对外服(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
(3)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分封制: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但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宗法制: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它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三公指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九卿分管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
(3)地方制度:郡县制。
郡县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朝: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2)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六部为尚书省下设机构。
三省六部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3)宋朝:在中央,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在地方,派文官担任知州,设通判监督,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总结是在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让我们抽出时间写写总结吧。
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一、中央官制1、皇帝制度(法令初一):基本内涵(基本特征):独尊、至上、世袭。
根本特征:至高无上。
本质:君主专制。
皇权具有随意性和独断性,因此皇帝个人的品行和执政能力决定了王朝的稳定和兴衰。
2、相权与君权的矛盾丞相的职责:(略)根源:制度本身。
历代皇帝调整相权的原因:防范宰相擅权,加强统治、提高行政效率;也是弥补这是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3、汉代:中外朝的形成原因:卿相的无能;为了抑制丞相的权利。
结果:中朝成为了决策机构,外朝变为执行机构;丞相权利受到削弱。
中外朝的出现:是君主专制本质的反映。
4、唐代:三省六部制出现于隋,完善于唐。
评价:三省分工明确,相互合作又相互制衡,保证了皇权的独尊(特点);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
是唐代社会繁盛的政治保障。
5、宋代:措施:设副相、枢密使、三司分别分割宰相的行权、军权、财权,确保君权的独断地位。
评价:相权进一步削弱,皇权加强;也给宋朝带来了冗官、冗费问题,是宋朝中期社会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监察制度:1、历代王朝的监察制度:秦朝:中央:御史大夫;地方:监御使。
汉朝:中央:御史大夫;地方:刺史。
唐朝:御史台;宋朝:提点刑狱司。
元朝:御史台。
2、评价:积极:在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的贪污-腐败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局限:实际效能是有限的,无法从根本上监督和扼制官员的腐败行为。
监察官员并不能代表社会履行职责,而只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
知识拓展:刺史制度的特点:以轻制重(以小制大)。
三、选官制度:1、世官制(世卿世禄制):开始于先秦,衰落于春秋战国。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 分封制。
- 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 内容: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 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但后来诸侯势力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 宗法制。
- 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 内容: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它规定,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
诸侯的爵位,也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其他儿子领有封地成为卿大夫。
卿大夫对诸侯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采邑内却是大宗。
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核心);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家国一体)。
- 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 皇帝制度。
- 由来: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定作自己的尊号,自称“始皇帝”。
- 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这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 中央官制 - 三公九卿制。
- 三公: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但秦始皇时虚设此职)。
三公九卿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中历史必修一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的知识点:古代史知识点、近代史知识点以及现代史知识点。
下面将对每个部分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古代史知识点1. 原始社会的经济形态:原始社会是以以狩猎、采集为主要生产方式的社会形态。
2. 奴隶社会的兴起:奴隶社会是以奴隶制为基础的社会形态,尤以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为代表。
3. 希腊城邦的兴起:希腊城邦是指以城市为基础的自治政治单位,具有独立政府和军队。
4. 古罗马帝国的兴衰:古罗马帝国是罗马共和国的继承者,达到了疆域最大、统治最集中的地位,但最终由于内部分裂、外部入侵而走向衰落。
5. 中国古代社会的演进:中国古代社会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等阶段的演进。
二、近代史知识点1. 16世纪欧洲的大航海时代:16世纪欧洲国家进行殖民探险,开启了大航海时代。
2. 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英国工业革命使制造业制度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而引发了工业化进程,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3. 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法国大革命实施了平等、自由、人权等基本价值观,对欧洲乃至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4. 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近代中国被列强侵略,沦为半殖民地状态,受到不平等条约的束缚。
5.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近代中国出现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重要的民主革命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
三、现代史知识点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之一,对世界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2. 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和影响: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制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3.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具毁灭性的战争之一,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4. 冷战的起源和演变:冷战是指苏联和美国之间的意识形态对抗,导致世界分为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
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格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美苏成为两个超级大国,世界进入了两极格局。
高一必修一历史必考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历史必考知识点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目的:巩固国家政权。
2、宗法制,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1、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
2、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
3、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三、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1、颁布秦律、统一法令2、统一货币、度量衡3、统一文字4、修建驰道、灵渠5、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四、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措施:1、军事上: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
2、行政上:派文臣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
3、经济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五、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唐朝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权。
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六、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太祖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加强中央集权1、废丞相,设六部;废行省,设三司2、内阁的创立。
七、希腊的政治制度: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1、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小国寡民的国情2、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达。
八、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早期的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
成文法诞生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九、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1、英国革命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实行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3、美国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
十、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1789年法国大革命和第一共和国的建立;1870年第三共和国的确立。
十一、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初,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十二、德意志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的特点:皇帝不是虚位,而是握有实权。
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的大权。
议会对政府没有监督权。
历史高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历史高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1. 夏朝: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但保留了氏族社会的特点。
2. 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
3. 西周:- 分封制:- 目的: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 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 权利与义务: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 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
- 宗法制:-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 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 皇帝制度: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
2.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三公指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九卿分管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
3. 地方制度:郡县制。
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三、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 汉朝:- 中央:汉武帝时设立中朝,削弱相权。
- 地方: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
2. 隋唐:- 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指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
- 选官制度:科举制,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加强了中央集权。
3. 宋朝:- 中央: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 地方: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4. 元朝:- 中央: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 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 明朝:- 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加强了皇权。
- 设立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
2. 清朝:- 康熙帝设南书房,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
常考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常考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常考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篇1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一、春秋时期政治特征:宗法分封制受到破坏,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衰落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使井田制逐步瓦解)2、表现:①小宗取代大宗的现象发生②诸侯不断擅自进行分封③强大诸侯国发动兼并战争二、战国时期1、各国纷纷进行变法2、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为统一创造了条件3、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确立,以后中国的封建社会就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过程) 基本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1、皇帝制度特点:①皇权至上(皇帝将立法、司法、行政、军事权力全部揽于自己手中)②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2、三公九卿制(中央官职)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①职能:丞相是“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②相互关系:互相配合、互相牵制。
九卿:三公以下的中央政府官职3、郡县制(地方)特征:①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与西周分封制的根本区别)②县以下设乡、里、什伍(二)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__多年的中国政治和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常考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篇2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鸦片走私的危害:鸦片泛滥,严重摧残了吸食者的身心健康,导致白银大量外流,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
虎门销烟的时间:1839年6月;领导人:林则徐;意义:把禁烟运动推向高潮,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
鸦片战争爆发时间:1840年6月,英军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1)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洋银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须与英国协商。
影响: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开创了列强以条约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国的恶例;2)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演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4)反侵略反封建成为中国人民肩负的两大历史任务;5)中国的历史进入了民族民主革命时期。
高中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高中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一、专制中央集权制1、概念及其互相关系:专制制度(中央的决策方式):皇帝个人专断专制,集国家最高权利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大权,都具有随意性和独断性。
中央集权(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全国各种军政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充分执行中央的政令。
专制与中央集权有亲密的关系,不能把它们截然分开。
在中国历史上往往是皇帝代表了政权,中央集权就是以皇帝为中心,皇帝可以在中央高度地垄断一切权利。
包括秦汉在内,我国封建社会根本的国家形式就是专制和中央集权严密联络,皇帝个人既表达了专制,又反映了中央集权的贯彻。
2、形成原因和条件:原因:A、经济上:是维护封建经济根底的需要;B、政治上:随着经济力量的增长,新兴地主阶级迫切要求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权,以维护其政治和经济利益;同时也是稳固国家统一的需要;C、思想上:战国时法家韩非子关于中央集权和法制的思想,为秦建立中央集权制奠定了理论根底;D、理论上:战国时商鞅变法,初步确立了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其中地方上建立县制的规定,强化了国君在政治上对国家统一的权利。
这为秦建立专制中央集权制提供了成功的经历。
客观条件:A、春秋战国的混乱场面和周王室的软弱无力是历史的教训,也是这种制度产生的客观历史背景;B、秦的统一和强盛。
3、演变历程:(1)、战国时期:初步形成 (各国的变法运动、法家提出的中央集权和依法治国思想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中央集权理论);(2)、秦朝:正式建立(秦朝建立起专制中央集权制度);(3)、西汉:空前加强 (汉承秦制、有因有革);(4)、东汉:进一步加强(加强监察制度等);(5)、隋唐: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6)、北宋:强化(北宋采取措施,使专制的中央集权得以强化);(7)、元朝:新开展(中央的中书省、宣政院和枢密院、地方的行省制度);(8)、明清:到达顶峰(明朝时____空前强化的措施、清朝时增设军机处和大兴____等);(9)、反____民主思想的产生(李贽、黄宗羲等)。
历史必修一必考知识点归纳
历史必修一必考知识点归纳历史学科作为高中必修课程之一,其必考知识点广泛而深入,涉及古今中外的各个时期和领域。
以下是对历史必修一必考知识点的归纳: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包括宗法制度、分封制等。
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三公九卿制等。
3. 汉朝的郡国并行制:郡县制与封国制的并行。
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族政治:士族的形成与影响。
5. 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中央政府机构的设置与职能。
6. 宋朝的科举制度:科举的起源、发展与影响。
古代中国的经济与文化1. 农业发展:古代农业技术的进步,如铁犁牛耕等。
2. 手工业与商业: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繁荣与丝绸之路的开辟。
3. 科技与文化:四大发明、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
中国近现代史1. 鸦片战争:起因、过程与影响。
2. 太平天国运动:背景、过程与失败原因。
3. 洋务运动:目的、内容与评价。
4. 辛亥革命:背景、过程与意义。
5. 五四运动:起因、过程与影响。
6. 抗日战争:全面抗战的背景、过程与胜利的意义。
世界史1. 古希腊与古罗马:政治制度、文化与哲学思想。
2. 文艺复兴:起源、代表人物与影响。
3. 宗教改革:原因、过程与结果。
4. 启蒙运动:主要思想家、思想内容与影响。
5. 工业革命:起源、过程与对世界的影响。
6. 两次世界大战:原因、过程与后果。
历史学习方法1. 时间线索法:通过时间线索串联历史事件。
2. 比较分析法:对不同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比较分析。
3. 史料研读法:阅读并分析历史文献资料。
4. 历史思维训练: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历史解释能力。
结语历史学科的学习不仅仅是对知识点的掌握,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历史来培养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的归纳,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以及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深化对历史的理解,培养自己的历史素养。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8篇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8篇篇1一、史前时期的人类文明1. 早期人类文明的起源与特点(1)概述:人类文明的起源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史前文明主要集中出现在气候适宜、农业发达的地区。
(2)特点:以部落为单位,形成独特的文化特征。
2. 古代文明的代表性成果(1)古埃及文明:金字塔、象形文字等。
(2)古印度文明:哈拉帕遗址等。
(3)古代中国文明:早期农业文明等。
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文化成就1.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概述:夏商时期以部落联盟为主,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
(2)影响:为后世封建制度奠定了基础。
2. 秦汉时期的政治与文化(1)秦朝统一及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包括地方行政体系与法律制度等。
(2)汉代政治制度的完善与创新,包括郡县制、州刺史制度等。
(3)秦汉时期的文学与艺术成就,如诗经、楚辞等。
三、古代西方政治制度与文化传统1. 古希腊的政治制度(1)雅典民主政治的兴起与发展。
(2)罗马法系的起源与发展。
2. 中世纪欧洲的政治制度与文化传统(1)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2)基督教会的影响及宗教改革运动。
(3)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的兴起。
四、古代中西方文化交流与传播1. 丝绸之路与中西交流(1)丝绸之路的开辟及其意义。
(2)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商品与人员往来。
2. 古代文明的交流与冲突(1)古代文明的相互借鉴与融合。
(2)文明冲突的主要表现及其影响。
篇2一、古代中国的政治与文化1. 夏商周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的发端。
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表明,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历史是连续的,没有明确的界限。
这一时期,王权与神权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政治体制。
2. 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周室衰微,诸侯争霸。
同时,学术繁荣,出现了儒家、道家、法家等不同的学术流派,为后续的政治与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3. 秦汉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
汉朝继承了秦朝的制度,并在文化上形成了独特的汉文化。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大全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考点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3、分封制(内容、特点、意义)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课考点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 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 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第三课考点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高中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以下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的一些必备知识点:
1. 人类社会的起源与早期文明:包括人类起源、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农业革命和早期文明。
2. 两河流域文明:包括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古埃及文明等。
3. 印度河流域的古代文明:主要包括古印度文明和古代中国文明。
4. 奴隶社会的兴起与奴隶制的发展:主要涉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奴隶制。
5. 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包括西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等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6. 秦朝的统一大业与秦始皇:主要涉及秦朝的建立和秦始皇的政策。
7. 汉朝的统一与繁荣:包括西汉和东汉的政治、经济、文化情况。
8. 古代中原城市的兴起与东方帝国的统一:主要涉及隋唐帝国的建立和繁荣。
9. 宋朝的科技发展与文化繁荣:包括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10. 西方的封建社会:主要涉及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和社会结构。
11. 马可·波罗和他的游记:主要涉及马可·波罗西行的目的、经历和影响。
12. 毛泽东思想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包括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
这只是一些必备知识点的简单介绍,还有很多细节和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需要学习。
建议你根据高中历史教材的内容来进行系统学习和复习。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有哪些高中历史必修一的知识点包括:1.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包括夏商周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等。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英国革命的背景、过程、意义和影响。
3.美国的历史: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内战、19世纪中期的美国社会和经济变化、南北战争后的黑人奴隶制度。
4.法国大革命和法兰西第一帝国:法国大革命的背景、过程、意义和影响。
5.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的建立: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的建立。
6.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7.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背景、过程、意义和影响。
8.俄国十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过程、意义和影响。
9.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背景、过程、意义和影响。
10.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过程、意义和影响。
11.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过程、意义和影响。
以上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的知识点总结,涵盖了世界历史的主要事件和制度。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大全高中历史必修一的知识点包括以下方面: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主要涉及中国历史上的几个重要政权及其统治者的政治制度,如夏商周制度、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汉朝的郡县制等。
2.古代中国的经济基础:主要涉及农业生产、土地制度、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
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主要涉及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等内容,以及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民主革命的历程和成果。
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主要涉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政治建设历程,包括社会主义改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内容。
5.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主要涉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发展历程,包括计划经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
6.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主要涉及二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及其演变,以及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和主要国家的对外政策。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电子版必修一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电子版必修一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电子版)——必修一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世袭制的确立与发展- 宗法制的特点及其影响- 分封制的实施与作用2.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郡县制的推行- 法家思想在政治中的应用-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文字、货币的意义3. 汉朝的政治制度- 推恩令与罢黜百家的政策- 汉武帝时期的政治改革- 东汉时期的宦官专权问题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变革- 九品中正制的实行- 世族与寒门的对立- 北魏均田制的实施5.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 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发展- 三省六部制的完善- 唐朝的盛世及其政治特点6. 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 宋朝的中央集权加强- 元朝的行省制度- 元代的民族政策与治理7. 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 明朝的内阁制度- 清朝的八旗制度- 明清两代的皇权极盛与东厂、锦衣卫等特务机构二、古代中国的经济与社会1. 农业经济的发展- 古代农业技术的进步- 土地制度的演变- 农业经济对社会的影响2. 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 手工业的兴盛与技术革新- 商业的繁荣与市场体系的形成- 货币经济的发展与影响3. 社会结构与阶层- 士农工商的社会等级划分- 社会流动性的限制与机会- 社会矛盾与阶级斗争4. 人口与城市化- 人口增长的趋势与特点- 城市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 城市文化与市民阶层的兴起三、古代中国的思想与文化1. 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孔子与儒家学说的创立- 儒家经典的编纂与传播- 儒家思想在政治与社会中的体现2. 法家、道家及其他学派- 法家思想与秦朝的统治- 道家哲学的核心观念- 墨家、阴阳家等其他学派的贡献3. 科技与发明- 四大发明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古代科技的创新与发展- 科技与经济、文化的互动4. 文学艺术的繁荣- 诗歌、散文的创作与流派- 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的发展 - 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趋势四、古代中国的关系与对外交流1. 民族关系与边疆政策- 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互动- 边疆地区的治理与开发- 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2. 对外交流与贸易-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影响- 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 古代中国与外国的文化交流3. 外交政策与国际地位- 朝贡体系的形成与运作-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古代中国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五、历史人物与事件1. 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 秦始皇、汉武帝等帝王的政治成就- 孔子、孟子等思想家的哲学贡献- 诸葛亮、岳飞等历史英雄的形象与影响2. 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 战国时期的各国争霸- 秦朝的统一与灭亡- 唐宋变革的历史意义3. 历史教训与启示- 历史周期律的探讨- 历史事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历史评价的客观性与多元性以上是对高中历史必修一课程内容的知识点总结,涵盖了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民族关系、对外交流以及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等方面的主要内容。
高中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史1. 人类起源和文明的形成- 人类起源于非洲大陆,随后通过迁徙和适应环境的方式,逐渐扩散到世界各地。
- 文明的形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最早的文明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和古埃及地区。
2. 中国古代社会- 历史文化的兴起:伟大的中华文明,在一篇篇充满智慧的文章中体现。
- 出现的主要朝代:夏商周时期,以及春秋战国时期。
- 社会结构的演变:农民和奴隶是农业社会主要的生产劳动力,地主阶级和奴隶主阶级居于社会的统治地位。
3. 中外古代文化交流- 中外古代文化交流的产生原因及过程:源于对外开放,多种文化的交融。
- 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中国文化的开放,中西文化的融合。
二、近代史1. 世界大航海时代- 世界大航海时代的背景:1453年,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攻占了君士坦丁堡,东方贸易受阻,意大利商人开始寻求南下,新航线的开辟。
- 特征和影响:亚非大陆被欧洲列强侵占,奴隶贸易、殖民统治等。
2. 近代世界的资本主义- 近代世界资本主义的兴起:18世纪,工业革命开始在英国兴起,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逐渐成形。
- 资本主义的特征:自由竞争、私人所有权、市场经济、利润最大化等。
3. 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 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原因及历史进程:自19世纪以来,中国社会遭受外国列强侵略,社会各阶层不断觉醒,发生了一系列社会变革。
- 社会转型的影响: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进入了社会变革的时代。
三、现代史1.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近代世界历史上一次具有重大影响的战争,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同时存在的社会矛盾的表现。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加速了列强政治经济的变革,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2.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条件:中国社会出现了大量的社会问题和矛盾,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的主要阶段:党的成立、大革命、抗日战争、全国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夏朝:出现王位世袭制。
-商朝: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
-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
-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
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确定嫡长子继承制,在宗族内部区分大宗和小宗。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三公即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九卿分掌朝廷和国家各项行政事务。
-地方制度:郡县制。
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朝: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
-唐朝:三省六部制。
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六部。
-宋朝: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元朝:行省制度。
行省是中央派出机构,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
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内阁是皇帝的顾问机构,无决策权。
-清朝:设军机处。
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二、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地理环境:多山多岛环海,有利于航海和海外贸易的发展,形成了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
-发展历程: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
2.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十二铜表法》:罗马第一部成文法,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公民法:适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
-万民法: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中历史必修一主要涉及中国古代历史的基础知识,以下是该科目的知识点总结:一、古代中国的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1. 原始社会:人类社会的初级阶段,采集、狩猎、渔猎生活为主。
2. 奴隶社会:农业的兴起导致奴隶制度的形成,奴隶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1. 封建制度的确立:周朝衰落,诸侯国分裂成独立的封建国家。
2. 百家争鸣: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墨子创立墨家学派等多种思想流派的兴起。
3. 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主张仁爱、尊重家族、尊重礼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4. 战国七雄争霸:齐、楚、燕、楚等七个国家为争夺霸权而展开的战争。
5. 秦统一六国: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集中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
三、秦汉帝国的兴起1. 秦始皇统一思想:推行法家思想,实施刑法严厉的法治政策,推行统一的文字和度量衡。
2. 坑儒焚书:秦始皇烧毁儒家经典及其他学术著作,造成知识的巨大损失。
3. 长城的修建: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确保边境安全。
4. 汉武帝的开拓:汉武帝统治时期,开展了西汉辉煌的文化发展,推行"郡县制"和改革官僚制度。
5. 奴隶制度的终结:西汉汉武帝时期废除奴隶制,实行农民自由户籍制。
四、唐朝的繁荣1. 高度中央集权:唐朝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设立中书省、门下省等行政机构,实行科举制。
2. 唐朝的繁荣时期: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开展了与中亚和西亚的贸易往来。
3. 唐朝的改革:武则天推行的改革措施改善了政府管理,提高了社会生活水平。
4. 外族入侵: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分别对唐朝造成了严重的政治和社会动荡。
5. 翰墨风华:唐朝的文学艺术达到了巅峰,杜甫、李白等著名诗人在这一时期活跃。
五、宋朝的政治改革1. 宋朝的政治改革:推行了科举制度,实施了一些农村改革,增加了中产阶级的影响力。
2.农村改革:推行"均田制"和"保甲法"等农村改革,增加了农民的土地和粮食收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必修一主要考点呼图壁县第一中学历史教研组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1.禹建立夏朝,启继承禹的王位,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2.夏商时代的王,运用占卜等手段决策国家大事,使王权具有神秘色彩,加强统治。
3.夏商时代,分封地方势力的首领为侯伯,王实质上相当于部落联盟的首领。
4.西周确立分封制度、宗法制、礼乐制度:分封制:周王将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古代帝王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宗法制:以父系血缘的亲疏,确定政治等级,维护分封制形成的政治秩序,调节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即: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原则,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表现。
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子正妻长子,立嫡以贵不以长)宗法制使中国人形成了重视血缘、家族、家庭亲情的习惯和文化风俗。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春秋战国时代,因为生产力的发展使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弱,对诸侯的控制减弱,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频繁。
2.商鞅变法是秦国消灭六国统一中国的重要原因。
3.统一,是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前提。
4.秦朝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皇帝总揽全国政治、经济、军事大权。
中央官制:丞相——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副丞,掌管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虚职)三公互相配合,互相牵制,三公之下为九卿是具体执行部门。
地方制度:郡县制——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郡县制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郡县官吏均有皇帝任免,加强了中央集权。
5.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确立了两千年来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并为历代所沿用且不断完善和加强。
6.认识:从秦朝创立中央集权开始,中国政治制度中就产生了两对矛盾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这两对矛盾贯穿中国整个封建社会。
三从汉至元的政治制度1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将国家权力集中于中央,中央控制地方,削弱地方权力,其主要做法是确立各种地方管理制度,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
君主专制:国家管理的决策方式,即国家大事由皇帝(君主)一人裁决。
皇帝掌握国家大权,但可能受到中央负责辅助皇帝处理全国事务的官员制约,所以,君主专制主要是皇帝通过各种制度削弱中央官员(主要是丞相)的权力,减少其对于皇权的制约和威胁。
2.从汉至元中央集权的发展汉代:汉初——郡国并行制,诸侯国势力发展,严重威胁中央汉武帝——推恩令,消除王国势力的威胁唐代:中期设立节度使,掌握地方军政经济实权,形成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
宋代:收地方财政军权,减少地方割据威胁,加强中央集权收大将兵权,调地方精锐充实禁军;派文官担任地方知州,设通判加以监督;设立转运使,将地方税收大部分收归中央,只留少部分供地方开支。
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也是地方管理过于死板,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元代:确立行省制度。
既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又给地方一定的自主权利,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在西藏地区设立宣政院,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立宣慰司。
行省为中央中书省的派出机构,隶属于中央。
3.从汉至元君主专制措施:汉代: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低级官吏组成中朝(内朝)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分割了丞相的决策权,削弱了丞相权力,加强了皇权。
魏晋南北朝:三省体制逐步形成、隋唐:确立和完善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为丞相,中书决策、门下审议,尚书执行,三分相权,互相配合、互相牵制,集权于皇帝,加强了皇权。
宋代:另设中书门下掌管全国政事,后又设立参知政事;设立枢密院掌管军务;三司掌管财政;三个部门互不知情,集权于皇帝。
元代:中央设立中书省作为唯一的中央机构管辖地方,中书省长官为丞相,权力增大,甚至左右皇帝的继承和废立。
(相权增大)5、元代的行省制度,基本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即中央集权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宋代之后,君主专制已经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因素之一。
因此说,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前期积极作用大于消极,后期消极作用逐步增大,并成为阻碍中国社会进步,造成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
四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1.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由皇帝管理。
2.由于政务繁忙,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是明代内阁的雏形。
3.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要事务,正式确立内阁。
4.明代内阁并非法定机构,没有实际权力。
5.清代初年,康熙皇帝设立南书房形成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南书房三足鼎立的局面。
6.雍正帝时,为办理西北紧急军务设立军机处,后成为皇帝处理全国事务的部门。
7.军机大臣每日接受召见、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国家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中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军机大臣没有实权。
五古希腊民主政治1.希腊地理环境:三面环海,多山地,多河流,多岛屿,少平原,适于发展工商业。
经济是雅典实行民主制度的根本原因。
2.形成独立自主,小国寡民的城邦。
(小国寡民是直接民主的重要原因)3.城邦公民:祖籍为本帮,拥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
4.雅典民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梭伦改革:财产等级制、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四百人议事会、公民陪审法庭、废除债奴制。
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克里斯提尼改革:十地区部落、五百人议事会、轮流执政、十将军委员会、陶片放逐法。
确立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
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监察机关。
发放参政工资和观剧津贴。
5.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是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6..弊端:小国寡民的产物。
直接民主过于泛滥,是少数人的民主。
(奴隶主的民主)六罗马法的发展演变1.罗马共和国早期,平民为反对贵族的任意压榨和盘剥的斗争,促使罗马将习惯法制定为成为法《十二铜表法》(限制了贵族任意解释法律,侵害平民利益,是平民斗争的胜利;但其本质仍然保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2.公民法:罗马共和国时期,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
适用范围主要限于罗马公民,成为公民法。
3.万民法:罗马帝国疆域的扩大、经济事务的增多、人口民族的增加,促使罗马将公民法的适用范围扩大即: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4.罗马法成为法律体系: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将历代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汇编成《民法大全》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5.影响: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罗马法是维系罗马帝国统治的支柱。
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影响广泛而深远。
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近代资产阶级根据罗马法中的思想,作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利武器。
七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英国资本主义发展。
2.光荣革命:1688年,不流血政变。
3.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并颁布《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
4.《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权利,保障议会权利。
——王在法下。
5.英国权利结构:国王:统而不治,世袭产生,是英国的国家元首和国家代表。
议会:是英国最高权力机关,拥有立法权和司法权,有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代表选民形式国家权利。
首相:议会多数党领袖,经国王任命,出任首相。
首相是英国政府首脑,掌握行政权。
内阁:首相提名本党议员出任各部大臣组成内阁。
内阁与首相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共同对议会负责,所以称为责任内阁制。
6.英国议会在1832年适应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调整议会选举,增加了工业资产阶级代表的议员席位。
称为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7.英国第一任首相是1721年担任财政大臣的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
8.英国议会是两党制。
八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1.1787年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突出“分权制衡”的原则。
2.邦联——联邦3.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结构:国会:掌握立法权,由参众两院组成,参议院由各州议会选举产生,每州两名,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众议院有各州按人口比例选出,任期两年。
国会有权弹劾总统。
总统:掌握行政权,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每届任期四年,连任不得超过两届。
总统对宪法负责,有权否决国会通过法律,有权提名任命政府高级官吏,有权同外国缔结条约,但需要国会批准。
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负责司法解释。
最高法官6由总统提名,参议院批准,终身任职。
4.两党制:19世纪50年代中期,两党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九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1.法国大革命的原因:根本: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重要:封建专制制度的压迫和剥削;启蒙运动的影响。
2.确立: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以一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法国的民主共和制度。
(一票之差,说明法国当时社会各派别政治力量基本相当)3.国家权力构成:议会:参众两院组成,众议院议员由成年男子直接选出,任期四年;参议院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任期九年。
三年改选三分之一。
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
拥有立法权。
总统:掌握行政权,由参众两院联席议会选举产生,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
有权任命部长等高级官吏,缔结条约,实行特赦。
有权任命内阁。
4.德国:①19世纪六七十年底,三次王朝战争,普鲁士统一德国。
(王朝战争)②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德国的君主立宪制③德国君主立宪制下,皇帝拥有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大权,是国家的实际统治者。
议会有帝国议会和联邦议会组成,拥有立法权,但立法需要皇帝批准才能实施。
首相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
内阁成员有首相指定。
④德国的君主立宪制是真君主假立宪。
十鸦片战争1.第一次鸦片战争①根本原因英国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需要扩大海外市场。
②其他原因:中国坚持闭关锁国政策;马可波罗行纪和几个世纪同中国进行商业往来对中国社会形成的错误认识。
虎门销烟给了英国人借口。
③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目的是扭转贸易逆差。
④《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无处为通商口岸;关税需要同英国商定,割香港岛给英国。
在《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中规定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等权力。
影响:破坏了中国领土、贸易、关税、司法等主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赔款和外国商品的大量倾销大大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
鸦片战争的失败也凸显了清政府的腐朽。
2.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
①修约被清政府拒绝,从根本上说是英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条约及影响1858年《天津条约》: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牛庄、淡水、汉口、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