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山盆地窑火沟铜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合集下载

铜矿资源的地质特征与分布规律

铜矿资源的地质特征与分布规律

感谢观看
汇报人:
铜矿资源分布规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铜矿资源的分布对工业发展有重要影响,如电子、机械、建筑等行业都需要铜作为 原材料。
铜矿资源的分布不均会导致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如某些地区铜矿资源丰富,经济 发展较快,而其他地区则可能因为缺乏铜矿资源而发展缓慢。
铜矿资源的分布规律也会影响国际贸易,如某些国家铜矿资源丰富,可能会成为铜 矿出口国,而其他国家则需要进口铜矿以满足国内需求。
湖北铜矿资源丰富,主 要分布在大冶、黄石、 十堰等地
铜矿资源分布规律的形成原因
地质构造:地 壳运动、板块 碰撞等形成的 地质构造对铜 矿的形成和分 布有重要影响
岩浆活动:岩 浆活动可以形 成铜矿床,岩 浆的性质和活 动方式对铜矿 的分布有影响
地下水:地下 水可以溶解和 搬运铜元素, 形成铜矿床
气候条件:气 候条件可以影 响铜矿的氧化 和侵蚀,从而 影响铜矿的分 布
加强铜矿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防止非法开 采和盗采
推广绿色采矿技术,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加强铜矿资源的研究和开发,提高资源利 用效率
加强铜矿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降低资源 浪费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铜矿资源可持续 发展的挑战
铜矿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展望
铜矿资源的重要性:铜矿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对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铜矿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实现铜矿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铜矿资源的环境保护:加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铜矿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铜矿资源的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铜矿资源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铜矿资源的类型与特点
铜矿资源的类型:硫化物 型、氧化物型、碳酸盐型 等
氧化物型铜矿的特点:品 位低、难选、储量小

窑火沟铜金矿床矿体特征及找矿方向

窑火沟铜金矿床矿体特征及找矿方向

接触的碳质岩层 的接触变质带 中, 矿体与 中酸性侵
入岩关 系 密切 , 但 非 一 一对 应 关 系 。围岩 主 要 为 厚 层状 变质 灰岩 和薄 层 状 变 质砂 质 灰 岩 , 围岩 蚀 变 强
烈并有 不 同程 度 的矿化 。
2 矿体 赋存 形态 及 矿石 成 分
2 . 1 矿体赋 存 形态
1 矿 床 地 质
窑火 沟铜 金矿 床位 于秦 岭褶皱 系 礼县 一柞水 华 力西 褶皱 带东 端 , 地 层 区划 属 于 秦 岭 区礼 县 一柞 水 地层 分 区唐藏 一山阳小 区 。出露 的地 层主要 为 上古 生界 泥盆 系 到下石 炭统 ( D— C ) 浅 变 质 的碎 屑沉 积 岩 系列 , 下石 炭统 ( c ) 是 区 内矿 产 赋 存 的 主 要 层
东西向和近南北 向断裂为主, 这些 断裂方 向、 性质 、 活动时期不同 , 控制着不同侵入岩体 , 直接影响着岩
浆 活动 及矿 产分 布 ; 区 内岩浆 活 动 频 繁 主 要 为 中 酸
卡岩走向基本一致 , 形态为 不规则 的似层状 、 透镜 状, 倾向 5 。~3 0 。 , 倾角 5 5 。一 7 0 。 , 矿 体 平均倾 角 6 5 。 。单个矿体规模变化较大 , 走 向长几 十米 一 2 0 0 m, 一般 1 0 0 m左右 , 倾向延伸几十米 一 2 0 0 m, 厚度 0 . 5 ~ 2 . 0 m, 平均 1 . 2 m。各矿脉群及 矿体在平 面 上呈平行排列 , 剖面上呈前侧斜列 , 纵投影剖面上矿 体向北东方 向侧伏 , 侧伏角 2 0 。~ 6 0 。 , 矿脉平行 间 距1 0 ~ 3 0 m不等。矿体常产 于侵人岩周边岩层的
Ab s t r a c t : Ya o h u o g o u c o p p e r g o l d o r e - b e a r i n g h o r i z o n i s ma i n l y d i s t ib r u t e d i n t h e o u t e r c o n t a c t i n t r u s i v e r o c k b e h,mo s t l y s u p e imp r o s e d o n t h e e x t e r n a l s k a r n z o n e a n d s k a m r o c k .S k a mi z a t i o n we r e c l o s e l y r e l a t e d wi t h mi n e r a l i z a t i o n。 T h r o u g h t h e r e s e a r c h o f t h e Ya o h u o g o u c o p p e r g o l d d e p o s i t g e o l o g i c l a f e a t u r e, t h e c o n t r o l f a c t o r s o f t h e d e p o s i t we r e d i s c u s s e d a n d p r - o p e c t i n g s u g g e s t i o n s we r e p r o p o s e d 。 Ke y Wo r d s :c o p p e r a n d g o l d mi n e ; g e o l o g i c l a f e a t u r e s ; o r e g e n e s i s ; p r o s p e c t i n g

铜矿矿产地的地质与产量分析

铜矿矿产地的地质与产量分析
铜矿矿产地的地质与产量分析
汇报人:
目录
01
铜矿矿产地的地质特征
02
铜矿的产量分析
03
铜矿矿产地的开采与利用
04
铜矿市场供需关系分析
05
铜矿矿产地的投资与开发前景
铜矿矿产地的地质特征
PART 01
铜矿的形成与分布
铜矿的形成:主要由火山岩、沉积岩、变质岩等岩石中的铜元素形成
铜矿的分布:全球铜矿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等地区
开采方式:露天开采、地下开采、联合开采等
环境保护:减少废气、废水、废渣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循环经济:实现铜矿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浪费和污染
铜矿市场供需关系分析
PART 04
全球铜矿市场供需现状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铜矿供应:全球铜矿供应相对稳定,主要来自智利、秘鲁等国家
铜矿需求:全球铜矿需求持续增长,主要来自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
环保措施:采取环保措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提高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采矿对环境的影响
破坏地表植被,影响生物多样性
产生大量废石,造成土地资源浪费
产生废水、废气、废渣,污染环境
破坏地下水系统,影响水资源安全
产生噪音,影响居民生活品质
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资源利用:铜矿石、铜精矿、铜金属等
供需关系:全球铜矿供需关系相对平衡,但未来需求增长可能超过供应增长
价格趋势:全球铜矿价格波动较大,受供需关系、经济环境等因素影响
市场价格波动分析
铜价波动原因:供需关系、经济环境、政策因素等
历史铜价走势:过去几年铜价的涨跌情况

南秦岭柞山地区铜矿成矿类型、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

南秦岭柞山地区铜矿成矿类型、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

南秦岭柞山地区铜矿成矿类型、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张西社【期刊名称】《地质与勘探》【年(卷),期】2012(48)4【摘要】南秦岭柞山地区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其西起柞水县,东到山阳县,面积约3000km2。

其地处南秦岭海西-印支褶皱带东段,主体夹持于商丹缝合带与凤镇-山阳大断裂之间。

作者总结了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对热卤水喷流沉积型铜(银铅)矿、沉积-改造层控型铜矿、热液脉型铜(镍)矿、矽卡岩型铜(铁)矿、震裂岩型铜矿、斑岩型铜(钼、金)矿等6种铜矿成矿类型的特征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柞山地区铜矿的成矿规律,指出热水喷流型铜矿、斑岩型铜矿、沉积-改造层控型铜矿最具找矿潜力。

目前已知的矿床(点)均受具导浆、导热、导流、导矿功能的区域性凤镇-山阳大断裂控制,并沿其两侧展布。

未来一段时期,柞山地区铜矿找矿主攻类型为热水喷流型铜矿、斑岩型铜矿、沉积-改造层控型铜矿。

找矿靶区首推柞水县银洞子矿床深部、山阳县池沟铜矿点、柞水县冷水沟铜矿点,次为柞水县张家坪铜矿点、山阳县色河铺铜矿点。

通过进一步勘查有望取得铜矿找矿的重大突破。

【总页数】14页(P728-741)【关键词】铜矿;成矿类型;成矿规律;找矿预测;南秦岭【作者】张西社【作者单位】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七一三总队【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2【相关文献】1.南秦岭地区铜金多金属矿化类型、成矿区带划分及找矿方向 [J], 李树立2.东秦岭-大别山钼多金属成矿带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探讨 [J], 祝少辉3.南秦岭柞山地区铅银锌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模型 [J], 王鹏4.南秦岭柞水—山阳矿集区金铜矿床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 [J], 王瑞廷;冀月飞;成欢;刘凯;张启;李弦;任涛5.秦岭造山带柞水-山阳矿集区斑岩型铜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分析 [J], 刘凯;任涛;孟德明;李剑斌;王向阳;郭延辉;杨智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铜矿成因地质类型特征及找矿技术分析

铜矿成因地质类型特征及找矿技术分析

找矿技术P rospecting technology 铜矿成因地质类型特征及找矿技术分析王 成(鞍钢集团矿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辽宁 鞍山 114004)摘 要:我国不同区域地质背景具有显著的差异性,而这种地质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类型的铜矿。

在所有的铜矿中,斑岩型所占的比例最大,约占总量的50%以上,其次是矽卡岩型、和海相砂页岩型。

本文接下来将围绕我国的主要铜矿类型的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并根据铜矿的特点对找矿技术进行深入的挖掘。

关键词:铜矿类型;地质特征;找矿技术中图分类号:P61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1)22-0073-2Geological Type Features of Copper Deposit Genesis and Analysis of Prospecting TechnologyWANG Cheng(Ansteel Group Min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Anshan 114004, China)Abstrac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geological background of different regions in China, and this geological difference forms different types of copper deposits. Among all copper deposits, porphyry type accounts for the largest proportion, accounting for more than 50% of the total, followed by skarn type and marine sand shale type. Next,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in types of copper deposits in China, and deeply excavate the prospecting technolog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pper deposits.Keywords: copper deposit typ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prospecting technology我国的铜矿种类繁多,储量丰富。

铜矿是怎样形成的

铜矿是怎样形成的

铜矿是怎样形成的铜矿指可以利用的含铜的自然矿物集合体的总称,铜矿石一般是铜的硫化物或氧化物与其他矿物组成的集合体,与硫酸反应生成蓝绿色的硫酸铜,是什么因素导致铜矿形成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铜矿是怎样形成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铜矿的形成铜矿是岩浆的作用,不是火山的作用。

有色金属矿物是在岩浆的冷却过程中形成,有重力、置换、重结晶、凝华等多种方式。

例:斑岩型铜矿床主要与火成岩有关,由于这一类火成岩具有“斑状结构”,因此将与这类火成岩有关的铜矿床称为“斑岩型铜矿床”。

斑岩型铜矿床的形成与中深成的火山岩侵入有关,象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

岩浆的侵入导致了围岩蚀变,沿侵入岩体的中心,不同的围岩蚀变呈环带分布。

铜矿体一般产在侵入岩体的内部或与围岩的接触带上。

铜的来源一般是随着岩浆的上侵,从深部被岩浆携带上来。

这一类矿床的主要原生矿物是黄铜矿和斑铜矿,规模一般较大,但品位较低,一般为0。

5%左右。

斑岩铜矿床,大多数产出于大陆边缘和岛弧环境。

普遍认为,被俯冲洋壳板片释放流体交代的地幔楔部分熔融形成的玄武质岩浆,在相对封闭系统结晶分异和/或同化混染形成含铜长英质岩浆。

然而研究表明,在西藏碰撞造山带,发育一条具有巨大成矿潜力的中新世斑岩铜矿带,含铜斑岩具有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性,来源于被加厚的藏南镁铁质下地壳,但俯冲的新特提斯洋壳板片部分熔融也不能完全被排除。

斑岩铜矿形成于陆-陆后碰撞伸展时期(13~18 Ma),即青藏高原迅速抬升之后。

横切碰撞造山带的南北向正断层系统,类似于岛弧环境下的横切弧的断层系统,成为埃达克质斑岩岩浆快速上升和就位的通道与场所,并使岩浆热液系统中大量的含矿流体充分地分离而成矿。

铜矿指可以利用的含铜的自然矿物集合体的总称,铜矿石一般是铜的硫化物或氧化物与其他矿物组成的集合体,与硫酸反应生成蓝绿色的硫酸铜,是什么因素导致铜矿形成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铜矿是怎样形成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铜矿的基本概述铜矿石一般是铜的硫化物或氧化物与其他矿物组成集合体,与硫酸反应生成蓝绿色的硫酸铜。

柞山地区铜银金镍钴成矿条件与找矿前景

柞山地区铜银金镍钴成矿条件与找矿前景

第6卷第3期有色金属矿产与勘查V ol.6,No.31997年6月 GEOL OGICAL EX P L ORATION FOR N ON -FERROUS METALS June ,1997柞山地区铜银金镍钴成矿条件与找矿前景包崇高 黄长青 高元龙 徐宗南(有色总公司西北地勘局地质研究所 西安 710054)摘 要 通过柞山地区铜银金镍钴矿成矿条件和成矿规律的总结,划分出5个成矿带,2个成矿系列,11种矿床(化)类型。

在分析对比的基础上,筛选出两种有成矿前景的矿床(化)类型作为今后的主攻方向。

提出了寻找大中型以上规模铜矿床的有利地段及依据。

关键词 铜银金镍钴矿 成矿条件 找矿前景 柞山地区①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工作区位于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之间的拼接带上,夹于商丹断裂与凤镇断裂之间。

凤镇断裂以北为柞山盆地。

泥盆系地层为一套岩石类型简单、沉积韵律发育的复理石沉积,属半深海—深海的浊流沉积。

凤镇断裂以南为镇旬盆地。

泥盆系地层大部分属浅海泥质碳酸盐台地沉积,局部属半深海钙屑浊流沉积。

图1基本反映了柞山地区中泥盆世岩相古地理的全貌。

图1 东秦岭中泥盆世岩相古地理剖面图Fig.1 Lithofacia l-pala eogeographic sec tion of the middle Devonian in the easter n Qingling柞山地区经历了加里东期、海西期两次裂陷扩张活动和印支期板块对接碰撞造山运动,导5①63收稿,3改回。

10199-11-01997-0-28致商丹断裂和凤镇断裂的再次活动,形成了本区多旋回的复杂构造格局。

如柞山、镇旬等盆地的形成、盆中隆起与凹陷的相间、东西向和近南北向同生断裂的发育、中酸性-超基性岩浆岩的侵入以及在急剧增高的地热场加热和驱动下多源热水及成矿物质的加入等,形成了不同地质背景下的地球物理场和地球化学场及铜银金镍钴矿化集中区,构成了本区由北至南的5个成矿带(图2),2个成矿系列,11种矿化类型(表1)。

南秦岭柞山地区铜矿成矿类型、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

南秦岭柞山地区铜矿成矿类型、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

南秦岭柞山地区铜矿成矿类型、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的报告,600字报告题目:南秦岭柞山地区铜矿成矿类型、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报告摘要:本报告主要分析了南秦岭柞山地区铜矿的成矿类型、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

根据其地质背景特点及找矿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南秦岭柞山地区的铜矿主要为含烃类型的热液沉积成矿;铜矿分布主要集中在泥质岩体中;其成矿规律比较复杂,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地质构造;2)热水活动;3)沉积埋藏深度;4)流体特性;5)物质来源;6)流体变化。

总之,根据现有资料及地质相关数据,本报告完整地反映了南秦岭柞山地区铜矿的成矿类型、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原则。

正文:南秦岭柞山地区位于陕西省,是汉高铜成矿带的主要组成部分,并且是一个重要的铜矿区。

南秦岭柞山地区铜矿主要为含烃类型的热液沉积成矿。

其成矿规律比较复杂,主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分布也不均匀,主要集中在泥质岩体中,且多以少量分布形式出现。

首先,地质构造是影响热液沉积铜矿成矿的重要因素。

南秦岭柞山地区由大西洋-白垩纪-三叠纪-寒武纪建造的褶皱型构造带构成,形成了多条热液活动的构造道路。

此外,热水活动也是影响南秦岭柞山地区铜矿成矿的重要因素,热水活动可以增加温度,促进矿物的生成与蚀变,从而使铜矿成矿。

沉积埋藏深度也是影响南秦岭柞山地区铜矿成矿的重要因素,大到一定深度时,温度会增高,促进矿物的蚀变,从而使铜矿成矿。

此外,流体特征、物质来源和流体变化等因素也是影响南秦岭柞山地区铜矿成矿的重要因素。

总之,根据现有资料及地质相关数据,本报告完整地反映了南秦岭柞山地区铜矿的成矿类型、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的原则。

通过对南秦岭柞山地区铜矿的深入分析,为未来开发区域的勘探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结论:本报告完整地反映了南秦岭柞山地区铜矿的成矿类型、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的原则。

其中,地质构造、热水活动、沉积埋藏深度、流体特征、物质来源及流体变化等因素均是影响南秦岭柞山地区铜矿成矿的重要因素。

陕西穆家庄铜矿床成因探讨及找矿意义

陕西穆家庄铜矿床成因探讨及找矿意义

泥 盆统 ( 图2 ) , 岩 性 为 一套 沉 积韵 律 发 育 的夹 有 热
水 沉积 岩 的 浅 变 质 海 相 细 碎 屑 岩一 碳 酸 盐 岩 , 属
浅 一半 深 海浊 流沉 积相 。中泥 盆统 大西 沟 组 ( 青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1 2—1 6 [ 第一作者简介 ] 夏长玲 , 男, 1 9 6 4年 生 , 学士 , 工程师 , 从 事 有 色金 属 矿产 地 质勘 查 与技 术 管 理 工 作 。
摘 要
穆 家 庄 铜 矿 床 位 于南 秦 岭 凤 县 一 柞 水 一 山 阳华 力 西 褶 皱 带 东 部 , 柞 水一 山阳泥盆纪 热水 沉积盆 地南缘 , 柞 水 银 洞 子 一 山 阳桐 木 沟 银 铅 锌 铜 重 晶石 成 矿 带 的 中部 。 中 泥 盆 统 大 西 沟 组 第 三 岩 性 段 第 一 亚 段 上 部 ( D : d ) 为 矿 区 主要 赋 矿 层 位 。该 矿 床 的形 成 经 历 热 水 沉 积 阶 段 , 形成 高背 景值 的含矿层 或矿 源层 , 构 造 阶 段 在 区域 构 造 和 岩浆 作 用 下 , 在 断裂 中形 成 工 业 矿 体 , 为热水沉积一构 造改造成 因。该观 点的确立 , 可 望 对 柞 水 一 山 阳地 区 找 矿 工 作 产 生 一 定 的促 进 作 用 。
关 键 词 穆 家 庄 铜 矿 热 水 沉 积 中图分类号 : P 6 1 8 . 4 1
构 造 改 造 岩 浆 作 用 陕西 文章编号 : 1 6 7 4— 7 8 0 1 ( 2 0 1 4 ) 0 4— 0 5 4 7— 0 7
文献标识码 : A
穆 家 庄铜 矿床 位 于陕 西 省 柞 水 县 城东 南部 , 行

浅谈铜矿床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

浅谈铜矿床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

浅谈铜矿床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摘要]变钠质中基性火山杂岩--细碧--角斑岩是铜矿区东带铜矿床的成矿基础,在经历了长期的构造变质变形作用后,它形成了两类最具工业开采价值的铜矿床,矿床的形成与火山喷发活动和后期构造作用关系密切,成矿作用多期次特征明显。

[关键词] 火山岩铜矿床矿床成因找矿该铜矿区区域构造位于北东侧-右江盆岭区的裂陷槽,以断裂为界将矿区划分为东西2个矿带,西矿带位于哀牢山地体东缘,东矿带夹持于断裂(矿带西界)与阿龙古断裂(矿带东界)之间的裂陷槽内。

矿区主要出露浅变质的细碧-角斑岩、镁质碳酸盐岩、砂泥质碎屑岩及深变质的片麻岩、变粒岩、混合岩等,并在局部有燕山期黑云母花岗岩侵人。

区内矿产丰富,以铜铁为主,局部伴生有金矿。

东矿带内重要的铜矿赋存层位为一套变钠质的中基性火山杂岩---细碧角斑岩系。

1主要矿床类型该矿区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矿床类型主要有两种,其形成和产出与区内火山杂岩密切相关。

变钠质的中基性火山杂岩--细碧角斑岩系是东矿带铜矿床的成矿母岩和容矿岩石,它固有的含矿性控制着区内铜矿床的空间展布和规模大小,为铜矿床的形成和定位提供了较为充分的物质基础和保证。

1.1与细碧-角斑岩有关的似层状铜矿床产于中基性火山杂岩体中上部,主要为Ⅲ号矿群部分,呈层状、似层状带状分布,总体产状与岩带分布近一致,断续分布长约18km。

矿体围岩为强烈青磐岩化的中基性火山杂岩,以浸染状、细脉斑块浸染状矿石为主,矿石矿物较简单,主要为磁铁矿、黄铜矿、斑铜矿和少量黄铁矿,脉石矿物以绿泥石、绿帘石及方解石为主,次为绢云母、石英等。

已控制有11个单矿体,矿体平均含铜为0.54%~4.68%,含铁10%~15%。

1.2与次火山岩有关的脉状富铜矿床主要分布于辉长辉绿岩中及其与上部中基性火山杂岩的接触带附近,为区内Ⅱ号矿群部分,呈脉状、似层状产出,总体产状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断续分布长约5km,单矿体多有倾斜延伸大于走向延长的趋势。

老柞山矿区地质特征及外围找矿方向初探

老柞山矿区地质特征及外围找矿方向初探

老柞山矿区地质特征及外围找矿方向初探摘要:老柞山金矿位于隹木斯隆起的中部、桦川复向斜南东翼。

矿石类型主要有矽卡岩型浸染状金矿石和角砾岩型浸染状金矿石两种,该矿床以矽卡岩型为主。

该区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依据已知成矿规律、找矿标志、结合物化探测量成果,在矿区外围圈定了七一林场等五处找矿靶区。

关键词:金矿;找矿标志;找矿方向;黑龙江1 地质概况矿区位于吉黑海西褶皱系隹木斯隆起的中部、桦川复向斜南东翼。

出露地层主要有下元古界麻山群、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和新生界上第三系、第四系为主。

区域内岩浆活动强烈,主要为华力西期、燕山期两个侵入旋回。

该区构造分为华夏系、新华夏系与华夏式构造体系和南北向构造体系。

2 矿区地质特征老柞山金矿区包括东、中、西三个金矿带。

矿石类型主要有矽卡岩型浸染状金矿石和角砾岩型浸染状金矿石两种,该矿床以矽卡岩型为主。

2.1地层:出露地层为下元古界麻山群柳毛组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变粒岩、片麻岩等,分布于矿区东部,产状10゜—50゜∠70゜—85゜中生界侏罗系上统城子河组的砂页岩、炭质页岩等。

白垩系上统伊林组安山岩、安山玢岩等。

新生界第三系玄武岩。

第四系松散堆积物。

2.2 构造矿区分为东构造带、中构造带、西构造带,均为北西向剪切带。

北西向和北北西向构造是矿区的主构造方向。

元古代末期,兴凯运动使矿区岩层褶皱隆起并发生区域变质作用,产生与地层产状一致的韧性剪切带,形成东矿带及中矿带的控矿构造带。

华力西期的岩浆活动在西矿带形成大面积的混合岩。

这使得太古界麻山群的柳毛组地层进一步混合岩化,使早期形成的断裂再次活动。

燕山期构造运动使早期形成的断裂进一步活动并伴有中—酸性岩浆的贯入,产生新的断裂,在西矿带形成帚状控矿构造。

东构造带:产状40゜—60゜∠60゜—70゜,主构造F12为控矿构造,此断裂带内岩石主要为构造角砾岩、糜棱岩。

中构造带:产状45゜∠60゜—85゜,矿体赋存于矽卡岩中,与围岩产状一致。

陕西穆家庄铜矿床成因探讨及找矿意义

陕西穆家庄铜矿床成因探讨及找矿意义

陕西穆家庄铜矿床成因探讨及找矿意义夏长玲;张望;刘志明;刘建鑫【摘要】穆家庄铜矿床位于南秦岭凤县-柞水-山阳华力西褶皱带东部,柞水-山阳泥盆纪热水沉积盆地南缘,柞水银洞子-山阳桐木沟银铅锌铜重晶石成矿带的中部.中泥盆统大西沟组第三岩性段第一亚段上部(D2d13-3)为矿区主要赋矿层位.该矿床的形成经历热水沉积阶段,形成高背景值的含矿层或矿源层,构造阶段在区域构造和岩浆作用下,在断裂中形成工业矿体,为热水沉积-构造改造成因.该观点的确立,可望对柞水-山阳地区找矿工作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期刊名称】《矿产勘查》【年(卷),期】2014(005)004【总页数】7页(P547-553)【关键词】穆家庄铜矿;热水沉积;构造改造;岩浆作用;陕西【作者】夏长玲;张望;刘志明;刘建鑫【作者单位】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七一三总队,商洛726000;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七一三总队,商洛726000;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七一三总队,商洛726000;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七一三总队,商洛72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41穆家庄铜矿床位于陕西省柞水县城东南部,行政区划隶属柞水县杏坪镇和瓦房口乡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109°23'58″~109°29'35″,北纬33°33'18″~33°37'05″,通过近年的综合勘查,规模由原来的小型发展为中型[1]。

期间多位地质工作者从不同角度对矿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对其成因先后提出了层控成因[2]、热水沉积成因[3]、变质和构造改造的热水喷流沉积成因[4]、中低温海底热卤水喷流沉积—改造成因[5]、热水沉积—热液改造成因[6-7]、改造成因[8]、海底热水喷流沉积(SEDEX)成因[9]等观点。

笔者通过长期的勘查实践,结合广大同仁的研究成果,认为其成因是热水沉积—构造改造成因。

该观点的确立可望对柞水—山阳地区找矿工作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寨沟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研究

寨沟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研究
第2 6卷 第 1 8期 21 00年 9月
甘 肃科技
Ga s ce c n c n l n u S i n e a d Te h o
r . 6 Ⅳ0 1 0 2 Z .8
Sp. e
2 0 01
寨 沟铜 矿 地 质特 征 及 找矿 方 向研 究
史 明亮 , 王泽俊
1 3 侵 入岩 .
区内岩浆活动微弱, 未见大 的侵入体 出露。从 航 磁异 常和遥感 环状 色线 ( ) 色带 影 纹特 征 , 块 或 推
测是 由隐伏岩体 引 起 , 内有 形 成高 温 热 液型 铜金 区
矿 的可能 。
1 矿 区地 质 特征
1 1 地 层 .
工作 区 出露地层 有泥盆 系舒 家坝组第 二岩 性段 及新近 系甘泉 寺组 。由新到 老分述 如下 :

圈 帆 t, 聃
圈 - 龃 e 触 朋
-蹦

置 -,
挂术筏畸n.一盛牟 : 冀 脚I最 I : 鬻 鳗§ : .
,^} . I 什 *
嬲辩 上
团 一 图 “ 一 图 一・ 圈 一
_ 。 。
D口 n l ・
图 2 天水市寨沟铜矿Ⅳ 一Ⅳ 地质物探综合剖面图
1 1 1 新近 系甘 泉 寺组 ( g .. N) 分 布在矿 区北西 部 , 由红 色泥 岩 , 白色泥岩及 少
2 矿区物探异常特征
经高密 度 电 法 真 电 阻 率 剖 面 测 量 ( 大 测 深 最 10 , I一1石英 脉 型铜 矿 体 处显 示 为 高阻体 , 5m)在 电阻率 高达 4o ・ 异 常 明显 , 深部 异 常 范 围 o Q m, 向 及强度 有增大趋 势 , 外 , I一1矿 体北 侧等 间距 此 在 分布有 高阻 体 2个 , 测 由石 英 脉 引起 , 图 2所 推 如

新疆铜沟矿区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机制

新疆铜沟矿区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机制

第6卷第6期有色金属矿产与勘查V ol.6,No.61997年12月 GEOL OGICAL EX P L ORATION FOR N ON -FERROUSMETALS Dec .,1997新疆铜沟矿区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机制张 锐(有色总公司新疆地勘局物探大队 乌鲁木齐 830011)摘 要 简述了柴窝堡铜矿带西段铜沟矿区的地质特征。

矿区受地层层位控制的似层状矿体和受断裂控制的矿体分别属海底喷流沉积成矿和岩浆期后成矿热液充填断裂成矿,为不同成矿期、不同成矿方式、有一定成因联系的多因复成矿床。

关键词 铜矿 成矿机制 新疆⒇柴窝堡铜矿带西段铜沟矿区位于乌鲁木齐市东南约80km 处,面积约50km 2,已发现和开采的以铜为主的硫化物矿床十多处,但地质找矿尚未获较大突破。

1 地质特征1)地层 矿区所属的博格达小区在石炭纪晚期至早二叠世初期属浅海沉积区[1],出露一套火山沉积砂岩。

其岩性可分为二个组,六个岩性段。

由下而上分述如下:(1)庙尔沟组第一段(P 1m 1)灰白色薄层状凝灰质粉砂岩、粗粒火山岩屑砂岩、灰色中层变质细粒长石砂岩。

厚度大于51m 。

第二段(P 1m 2)为灰色薄层状硅化凝灰质粉砂岩、灰白色中层变质砂岩。

厚度191~510m 。

第三段(P 1m 3)为灰白色厚层凝灰质砂砾岩、蚀变粗粒火山岩屑凝灰质砂岩。

上述岩层厚度变化很大,分选性差,夹有凝灰质细砂岩、粉砂岩。

地层厚58~114m 。

地层上部含条带状硅质岩和硅质结核。

结核内含有黄铜矿、黄铁矿等金属硫化物。

该组地层中的凝灰质含砾砂岩、粗砂岩是层状铜矿(化)体主要赋矿地层。

第四段(P 1m 4)为灰色凝灰质变质细砂岩与薄层灰白色条带状硅质岩互层。

夹中厚层含砾粗砂岩。

岩层中含有硅质结核。

少量结核内含有黄铜矿、闪锌矿、黄铁矿等矿物。

含砾粗砂岩层中局部地段赋存有层状铜矿化体。

地层中含有海百合、芦木碎片等化石。

上部地层层面波痕、虫迹普遍。

地层厚81~733m 。

陕西省柞水县北川沟铜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

陕西省柞水县北川沟铜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

44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陕西省柞水县北川沟铜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黎伟峰,王建平,刘婉嫔商洛西北有色七一三总队有限公司,陕西 商洛 726000摘 要:北川沟铜矿区位于柞(水)-山(阳)泥盆纪热水沉积盆地中部,区域性凤镇-山阳深大断裂北侧,处于柞水-山阳菱铁多金属成矿带中段。

此成矿带产于中泥盆统大西沟组地层中、上段中,印支-燕山期强烈的造山运动,形成了一系列近东西向断裂构造,并使矿源层中成矿物质活化,迁移于有利的构造部位富集形成热水沉积-改造型矿床。

本文对北川沟铜矿地质特征、物化探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其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希望能为今后在本区找矿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铜矿;成矿地质特征;控矿因素;找矿标志;北川沟;柞水县;陕西省中图分类号:P61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4)03-0044-3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of mineralization and prospecting indicators ofBeichuangou copper deposit in Zhashui County, Shaanxi ProvinceLI Wei-feng, WANG Jian-ping, LIU Wan-pinShangluo Northwest Nonferrous 713 Brigade Co., Ltd,Shangluo 726000,ChinaAbstract: The Beichuangou copper deposit is located i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Zhashui Shanyang Devonian hydrothermal sedimentary basin, north of the regional Fengzhen Shanyang deep fault, and in the middle section of the Zhashui Shanyang siderite polymetallic mineralization belt. This mineralization belt occurs in the middle and upper sections of the Daxigou Formation of the Middle Devonian. The strong orogenic movement during the Indosinian Yanshan period formed a series of nearly east-west trending fault structures, which activated the ore-forming minerals in the source layer and migrated to favorable structural areas to enrich and form hydrothermal sedimentary reformed deposit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hysicochemical exploration data of the Beichuangou copper mine, summarizes its controlling factors and prospecting indicators, and hope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ture prospecting work in this area.Keywords: copper or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ineralization; Mineral control factors; Exploration markers; Beichuan Gou; Zhashui County; Shaanxi Province收稿日期:2023-12作者简介:黎伟峰,男,生于1977年,汉族,陕西商洛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金属矿产勘查与民生地质调查。

铜矿床类型、特征及资源评价

铜矿床类型、特征及资源评价

火山岩型铜矿床
总结词
火山岩型铜矿床是一种较为特殊的铜矿床类型,主要形成于火山岩地区,具有品 位较高、规模较小、埋藏较深的特点。
详细描述
火山岩型铜矿床通常形成于中新生代的火山岩地区,由火山岩浆活动和后期的热 液作用所形成。该类型铜矿床的品位较高,但规模较小,埋藏较深,开采难度较 大。在全球范围内,火山岩型铜矿床的资源量相对较少。
矿床类型之一。
砂页岩型铜矿床
总结词
砂页岩型铜矿床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铜矿床类型,主要形成于 沉积岩环境中,具有分布广泛、品位中等、规模较大的特点 。
详细描述
砂页岩型铜矿床通常形成于古生代的沉积岩环境中,由含铜 砂页岩和页岩经过变质作用和后期改造而成。该类型铜矿床 的品位通常在1%左右,分布广泛,规模较大,是全球重要的 铜矿床类型之一。
评价原则
科学性、客观性、实用性、综合性。
评价内容与指标
评价内容
铜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开采条 件、经济意义等。
评价指标
资源量、品位、储量、采选能力、预 期效益等。
资源潜力评价
资源潜力分类
大型、中型、小型铜矿床。
资源潜力评价方法
地质类比法、统计分析法、成矿规律研究等。
资源潜力评价结果
为铜矿资源开发提供决策依据。
不同类型铜矿床的成矿时 代有所不同,但总体上主 要集中在中新生代。
成矿环境
铜矿床的形成与特定的地 质环境密切相关,如板块 俯冲带、陆内造山带和陆 表海沉积盆地等。
成矿物质来源
铜的成矿物质来源多样, 既可以是岩浆岩,也可以 是沉积岩或变质岩。
03
铜矿资源评价
评价方法与原则
评价方法
地质分析法、经济分析法、统计预测法等。

铜矿床的成因及找矿评价的主要地质标志分析

铜矿床的成因及找矿评价的主要地质标志分析

铜矿床的成因及找矿评价的主要地质标志分析中国地大物博,矿产资源丰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各种自然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我国工业的不断的发展,整个国民经济有了显著的提高。

但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生产、生活领域对矿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中国矿产资源的消耗量增长逐渐加快,矿产资源的利用与开采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要怎样才能更合理更高效的开采出矿产资源,成了当今社会迫在眉睫的问题。

本文通过举例对一些矿区的铜矿成因和找矿方法与地址进行了简要探索分析,为矿产探索人员和开采人员提供了铜矿开发展的理论依据与实地指导,现实指导意义重大。

标签:铜矿床成因找矿地质1铜矿床的成因(1)岩型斑岩类型的铜矿床成因,岩型斑岩铜矿是铜矿中最重要的矿床类型。

铜矿体产于中酸性的浅成侵入岩体(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石英闪长斑岩)中或岩体的边部;也有的铜矿体产在岩体边缘内外侧或矿体延伸到围岩中,甚至以在围岩中成矿为主。

(2)爬立山铜矿床的成因,爬立山铜矿床的矿石类型丰富,为多种地质作用因素控制成矿。

按照矿床类型划分,爬立山地区的铜矿类型主要有矽卡岩型铜矿床、火山喷发(溢)沉积型铜矿床和风化淋滤型铜矿床。

对于矽卡岩型矿床,矿体位于以花岗闪长岩体为主的中酸性岩体与灰岩接触带附近的矽卡岩化蚀变带中。

通过对与矽卡岩有关的花岗闪长岩进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爬立山矿区的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平均化学成分的特征指示了矿区中酸性岩体为成矿作用提供了矿源物质。

花岗闪长岩的微量元素分析显示,研究区中酸性岩体具有分异重熔作用,其物质组成既有幔源物质,又混入有地壳物质。

在板块俯冲碰撞的火山岛弧环境中,中酸性岩体沿裂隙侵位,并发生分异重熔作用,含成矿物质的流体沿断层、层间裂隙等构造薄弱部位贯入,并与灰岩等围岩发生热液蚀变作用,地壳物质混入成矿热液。

含矿热液在有利才储矿空间中富集成矿,形成矽卡岩型铜矿。

(3)钾层砾岩和钾层砂岩是大铜矿的两大主要类型,铜矿床Ⅰ矿层底板、Ⅱ矿层底板和Ⅲ矿层、Ⅳ矿层顶板及底板围岩分别为K2x1(五上)砾岩和K2x1(七)层砾岩,Ⅰ矿层部分顶板和Ⅱ矿层部分底板围岩为K2x1(六)层砂岩。

地质勘查中铜矿成因地质类型特征及找矿技术分析

地质勘查中铜矿成因地质类型特征及找矿技术分析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 地质勘查中铜矿成因地质类型特征及找矿技术分析罗 俊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铜矿勘查的相关内容,包括铜矿的成因类型、勘探方法和技术、矿床模型和靶区选择以及地质调查中的仪器设备和数据处理与分析等方面。

在铜矿勘查中,通过了解铜矿成因类型的特征,可以更好地选择合适的勘探方法和技术,从而提高勘探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铜矿勘查中的矿床模型和靶区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勘探人员确定合适的勘探范围和目标,提高勘探成功率。

在地质调查中,使用合适的仪器设备和数据处理方法,可以更准确地了解矿区的地质情况,提高勘探效率和准确性。

关键词:地质勘查;铜矿成因;找矿技术在当今的工业发展中,铜作为一种重要的金属资源,铜矿勘查作为寻找铜资源的重要环节。

铜矿勘查需要综合运用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化学、地球化学等学科的知识和技术以及各种现代勘探手段,包括卫星遥感、地球物理勘探、钻探等,来寻找铜矿床。

本文将对铜矿勘查中常用的地质调查方法、勘探技术和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进行介绍,并探讨其应用前景和未来发展趋势。

1 铜矿成因地质类型特征当谈论铜矿成因地质类型时,需要明确铜矿的形成通常涉及多种因素和过程。

这些过程和因素包括地质背景、地质构造、岩石类型、流体作用、温度和压力等。

同时,不同的铜矿类型也有其独特的地质特征和形成机制。

在这个背景下,下面将详细探讨铜矿成因地质类型的特征。

1.1 火山岩型铜矿火山岩型铜矿是一种由火山岩熔岩和火山灰中的铜离子通过流体作用沉积而成的矿床。

这种类型的铜矿通常与火山活动有关,包括火山岩的形成和喷发等。

火山岩型铜矿的特征是富含铜、硫、铁等元素,矿物组成丰富多样,包括黄铜矿、方铜矿、黄铁矿、闪锌矿等。

常见的火山岩型铜矿包括斑岩型铜矿、熔岩型铜矿等。

1.2 矽卡岩型铜矿矽卡岩型铜矿是一种在富含二氧化硅的热液系统中形成的铜矿。

在高温高压下,热液会将铜和其他金属离子从岩石中溶解出来,并将其沉积在断层和裂隙中。

甘肃卓尼县窑沟铜矿点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甘肃卓尼县窑沟铜矿点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WA G Q a -un G OZ a-u N urya , U hoh i t
( as ofr u el i l xlrtnB ra em, a i 7 00 C ia G nuN ner sG o gc poa o ueu3T a B i n 3 90, hn) o o aE i y
i e b s d,c p e a b n t n O o i e lw- mp r t r y r t ema l r t n i o i a o ,T e f r ,t e rt- a e o p rc o ae a d S n w t t o t e au h d h r l ata i n c mb n t n r h h e e o e o i hro e e h p l n r iw a e mi e sts ae f l g i h o tmp rt r y r t e ma t o t o p rd p sm. e mi r i a y v e t t n i r l n te lw— h t h e i i n e e u e h d o h r lmea mai c p e i a s c e e
河岩体南部下拉地铜、 、 铅 锌多金属成矿带上。中石 炭统 ( :) CX 下加岭组为本区主要含矿层。区内构造
王全原 , 郭朝 晖
( 甘肃有色地质勘查局 三队, 甘肃 白银 70 0 ) 39 0

要: 窑沟铜 矿点 位于秦 岭造 山带 西段北 缘 , 处于黑河 岩体南 部下拉 地铜 、 、 铅 锌多金 属成矿 带上 。中石炭 统
( ) C。 下加岭组为本区主要 含矿 层。 区内构造形 态复杂 , 岩浆 活动频 繁, 有形成大 型 、 具 超大 型矿床 的构造 条件 。 研究表 明矿体 受近东西 向断裂构造控制。矿点具有普遍 的硅化 、 绢云母化 、 泥石 化、 酸盐 化等与铜 矿有关的 中 绿 碳 低 温热液蚀变组合 , 故初步认为矿点属 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型铜矿床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及第 四系( , 中下石 炭统 二峪河 组 ( ) 合 于下 Q)其 Cr整
伏 上泥盆 统星 红铺组 ( ) 上 , 分 为七 个 岩性 段 , DX之 可 第 三岩性 段 ( 3 和第 五岩性 段 ( 5 以薄 层状 变 粉 C r) C 1) ,
砂岩、 细砂 岩 、 粉砂 质板岩 与砂 质灰岩 组 成韵律 层原 岩 形 成 的矽 卡 岩 , 于赋 矿 围岩 , 体 呈似 层 状 、 镜 状 属 矿 透 产出 , 与地层 产状相 一致 .
基金项 目: 陕西省科技厅 资助项 目(2 1J 5 1 ) ¥0 1 8 1 C 通倍作者 : 刘林( 97一) 男 , 16 , 河南太康人 , 工程师 , 研究方 向 : 质矿产勘查 、 地 数据挖掘. E—ma :il 1 8 @13 cr i l i 8 5 6 .o l un n
1 成 矿 地 质 背景
窑火沟铜矿在区域上处于柞水 一山阳断裂北侧 , 泥盆纪柞 山盆地中南部 , 如图 1 所示. 矿床产于岩体附 近 的层 间裂 隙构造 和受 E 向断裂 构造控 制 的层 间裂 W 隙和层 间滑脱 构造 中 , 以薄 层 状 变 粉砂 岩 、 细砂 岩 、 粉
收 稿 日期 :0 2—0 0 21 3— 9
1 2 地 质构 造 .
床, 是成矿带 中有代表性 的一个矿床. 山期 的闪长玢 燕 岩为成 矿 的侵入 岩 , 体呈 似层状 和 透镜状 , 于下 石 矿 产 炭 统二 峪河 组第 三 岩 性 段 ( 。 )第 五岩 性 段 ( ) Cr 、 c 的层 问裂 隙 中. 控 特 征 明显 , 层 属层 控 矽 卡 岩 型矿 床 . 因而剖 析该 矿床 , 探讨 它 的成 因模 式 和成矿 规律 , 十 是 分必要 的 , 以期指 导该类 型矿 床 的勘查 工作 . 并
柞 水 一山阳 盆地 ( 称柞 山盆 地 ) 藏 着 丰 富 的 简 蕴 铜 矿资 源 ,0世 纪 7 2 0年 代 , 后 发 现 了小 河 口铜 矿 、 先 穆 家庄 铜矿 、 水沟 铜 钼矿 床 、 官坊 铜 铁 矿 、 家 沟 冷 下 袁 铜钼 矿 、 园子街 铜 铁钼 矿等 矿床 ¨2, 多 为“ l 但 J 鸡肋 ” 型 矿床 , 虽然 近几 年前 人 按 斑 岩型 铜 矿 的 模 式进 行 了 勘 查, 可几 十年来 的 找铜工 作 , 直未 发现规 模较 大 的工 一 业矿 床 , 寻 找 大 型 铜 矿 方 面 没 有 突 破 . 期 笔 者 在 近 借助 于 窑火 沟铜矿 详查 工作 , 系统 收集 、 整理 和分析 了 柞水 一山 阳盆地 铜矿 资料 , 为位 于柞 山盆 地 中南 部 , 认 小 河 口 一园 子 街 铁铜 金 成矿 带 中段 的窑 火 沟 铜 矿
矿 区与 区域构 造线 方 向一 致 , 总体呈 E 向展 布 , W 表现 为 由 E 向逆 冲 的压 扭 性 构 造 、 S 向张 型 断 W 近 N 裂 、 W 向和 N N E向张扭 型断裂 组成 的强 烈挤 压带 . W E
向断 裂组 , 主要 为印支 期产物 , 成群 出现 , 常 规模 大 , 且
第2 7卷 第 2期 21 0 2年 6月
矿 业 T 程 研 究
Mie a gn eig Re e r h n rl En ie r s a c n
V 12 . o . 7 No 2
J n 01 u .2 2
柞 山盆 地 窑 火 沟 铜 矿 地 质 特 征 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成 因分 析
具有多期活动性质 , 表现为既有角砾岩被闪长玢岩胶
结或 穿插 , 又有 切割 闪 长玢 岩 、 割 矽 卡 岩 , 控 制 区 切 是 内岩 浆活 动及 矿 化作 用 的主 要构 造 . N向 断裂 , 张 S 属 扭性 断裂 , 面倾 向东 , 角 7 。~ O , 多 期 活 动 特 断 倾 0 8 。具
刘 林 , 高建 利 杨 莉 ,
(. 1 陕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第六地质队 , 陕西 西安 7 0 1 ;. 安欧亚学 院, 16 2 西 1 陕西 西安 7 0 6 ) 10 5

要: 对位 于柞 山盆地 中南部 、 小河 口一园子街铁铜金成矿带 中段 的代表 性矿床—— 窑火 沟铜矿床 的矿床地 质特征和 控矿
因素进行 了重新分析和研 究, 现 窑火 沟铜矿 矿体 呈似 层状 和透镜 状 , 于下 石炭统 二峪 河组 第三 岩性 段 ( 。 ) 第五 岩 性段 发 产 Cr 、
(. ) c r 的层间裂隙 中. 5 赋矿 围岩为绿 帘石石榴石矽卡岩 、 辉石石榴石矽 卡岩 , 透 矿石金属矿 物主 要有黄铜矿 、 斑铜矿 、 磁铁 矿 、 黄铁 矿、 雌黄铁矿等 , 石矿物主要有柘榴石 、 脉 透辉 石、 方解石等. 间裂 隙控制矽卡岩 带和矿体分 布 , 层 同一成矿 带上小河 口铜矿金属 硫 化物 s同位 素、 方解石氧 同位素 、b同位素、 P 流体包裹体 显示成矿流体 H—O 同位 素组成分析结果均 显示热液 中的水 属于岩浆 水, 因而认 为窑火沟铜矿 床属于层控矽卡 岩型矿床. 该矿床的成 因模 式对在柞 山盆地 中寻找 类似矿床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 铜矿床 ; 质特 征; 地 矽卡岩型矿床 ; 窑火 沟 中图分类号 :6 8 2 P 1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4— 86 2 1 )2— 0 0— 5 17 5 7 (0 2 0 0 7 0
砂 质板 岩与 砂质灰 岩组成 韵 律层为 主 的原岩形 成矽 卡 岩( ) 化 带成 矿 , 图 1和 图 2所 示 . 如 1 1 地层岩 性 .
矿 区出露地层 ( 1 由老 至新依 次为 上泥 盆 统 星 图 )
红铺 组 ( , ) 下 石 炭 统二 峪 河 组 ( ) 白垩 系 ( DX 、 Cr 、 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