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中国古代陵墓建筑

合集下载

陵墓建筑

陵墓建筑
陵墓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群之一
01 建筑结构
03 建筑特色 05 典型陵墓
目录
02 历代皇陵 04 建筑形式
基本信息
陵墓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最宏伟、最庞大的建筑群之一。这些陵墓建筑,一般都是利用自然地形,靠山而建; 也有少数建造在平原上。中国陵园的布局大都是四周筑墙,四面开门,四角建造角楼。
陵墓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人基于人死而灵魂不灭的观念,普遍重视丧葬,因此,无 论任何阶层对陵墓皆精心构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陵墓建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产生了举世罕见的、庞 大的古代帝、后墓群;且在历史演变过程中,陵墓建筑逐步与绘画、书法、雕刻等诸艺术门派融为一体,成为反 映多种艺术成就的综合体。
十三陵
明朝皇帝的陵墓主要在北京的昌平,即十三陵,为明代定都北京后13位皇帝的陵墓群。
明十三陵规模宏伟壮丽,景色苍秀,气势雄阔,是国内现存最集中、最完整的陵园建筑群。其中规模最宏伟 的是长陵(明成祖朱棣)和定陵(明神宗朱翊钧)。经挖掘发现,定陵地宫的石拱结构坚实,四周排水设备良好, 积水极少,石拱无一塌陷,这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人建造地下建筑的高超技术。
典型陵墓
秦始皇陵
明清皇陵
秦始皇陵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骊山北麓的秦始皇陵是中国最著名的陵墓,建于2000多年前。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的秦始皇兵马俑就是守卫这座陵墓的“部队”。秦始皇兵马俑气势恢弘、雕塑和制作工艺高超,于1987年被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曾这样评价:那些环绕在秦始皇陵墓周围的著名陶俑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 战马、战车和武器,都是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
风水观念 祭祀特征
宗教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发展史上始终保持着独特的体系,具有自己鲜明的民族特点,宫殿建筑所反映的是 一个时代建筑艺术及其技艺的最高成就。宫殿建筑的起源虽然很早,但保留至今的仅有明、清两代的宫殿。

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主要特点

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主要特点

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主要特点1.宏伟壮丽:中国古代陵墓建筑通常呈现出宏伟壮丽的规模和雄伟庄重的风格。

这是因为古代帝王和贵族们认为陵墓是永久的象征,必须体现出他们的权威和地位。

陵墓建筑常常由大规模的石墓、宫殿、墓道和祭祀建筑组成,整体气势恢弘,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

2.地形选址: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选址非常讲究,通常选在地势高而水势旺盛的地方。

这种选址可以增加陵墓的气势和威严,同时也可以使墓地保持湿润,符合古人对“山水气”的追求。

地形选址的重要性体现在明代十三陵,它们都选址于北京西北的紫金山脉中,地势高大而壮丽。

3.器物陪葬:中国古代陵墓建筑通常会陪葬大量的器物,这些器物包括陶瓷、玉器、铜器、翠玉等。

这是因为古代帝王和贵族们相信,陵墓中的陪葬器物可以为他们在阴间提供享受。

这些器物不仅代表了社会的物质繁荣,也体现出古代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4.墓室布局: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墓室布局讲究均衡和对称。

一般来说,陵墓的墓室分为前室、后室和侧室。

前室通常用于举行祭祀仪式和迎接来访者,后室则是主要的墓葬空间。

两侧的侧室则常常作为陪葬墓室,用于安放陪葬品。

5.墓道设计:中国古代陵墓建筑通常会有一条向下的墓道,用于连接地面和墓室。

这个墓道被认为是通往阴间的通道,也是死者与世界的接触点。

墓道的设计非常讲究,一般会有石门、石阶和石道,以保护陵墓的神秘性和尊贵性。

6.装饰和雕刻:中国古代陵墓建筑常常进行装饰和雕刻,以彰显建筑的尊贵和富丽。

陵墓的大门、石墙和墓碑上常常会雕刻龙、凤、琉璃、云纹等吉祥图案,象征着皇室的权威和繁荣。

这些装饰和雕刻不仅体现出古代建筑的艺术价值,也反映出古代帝王和贵族的身份和地位。

总之,中国古代陵墓建筑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宗教信仰、审美观念和科技水平。

它们不仅是古代帝王和贵族的墓葬,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遗产,对于研究古代社会、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中国古代陵寝建筑 (精品)

中国古代陵寝建筑 (精品)

第二节
陵寝建筑的布局特征
中国古代的帝王陵寝一般由地下建筑与地 面建筑两部分组成。
地下建筑部分主要用于埋葬死者的遗体、 遗物和随葬品等,多仿死者生前的居住 状况。 地面建筑部分主要用于祭祀和护陵之用。
一、地下幽宫
1、先秦至秦汉时期:“黄肠题凑”; 2、东汉以后:砖石代替木材; 3、明清:“前朝后寝”、地下宫殿。
中国古代陵寝建筑
陵寝建筑,指古代帝王的墓葬。 陵,指高大突起的土堆; 寝,原指宫殿后部的寝宫。秦汉时期,开始在 帝王墓的侧面建寝,象征宫殿中的“寝宫”, 专供帝王的衣冠、几杖和日常生活用具,以 便帝王的灵魂享用。 庙,后人祭祀死者灵魂的地方。
东周三王陵
第一节 中国古代陵寝建筑的 文化心理特征
一.“灵魂不死”观念 二.“事死如事生”、“事亡如 事存” 三.“厚葬以明孝”、“媚祖以 邀福”
陵墓木椁示意图
定 陵 地 宫
永 泰 公 主 墓
二、地上陵园
1、春秋以前:不封不树; 2、战国秦汉时期:方锥体、黄土夯筑; 3、唐:以山为陵
4、明清:宝城宝顶
乾 陵
明十三陵长陵棱恩殿
第三节 中国宫殿陵寝建筑环境设计
1、“风水”与陵寝的选址。 “藏风得水”、 “聚气”、
“乘生气”
2、神道石刻
标志性石刻——阙、墓表、牌坊; 装饰性石刻——石象生; 叙事性石刻——墓碑。
高颐阙
梁 萧 景 墓 神 道 石 柱
局部
明 十 三 陵 石 牌 坊
梁萧宏墓前石辟邪
河 南 巩 县 宋 陵 神 道 石 刻
永定 陵 神门 西侧 石狮
宋永 裕陵 东侧 武士

中国古代陵墓建筑

中国古代陵墓建筑

2024/2/1
10
唐乾陵
乾陵是中国唐代高宗皇帝李治与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 的合葬之地,是全国乃至世界上唯一的一座夫妇皇帝合葬陵。陵地 距古都西安80公里,其居梁山。三峰耸立,风景秀丽,远望宛如一 位女性仰卧大地而有“睡美人”之称。乾陵利用自然山势修建,陵 园雄踞整个梁山山峦,海拔1047.9米的主峰如首而高昂,东西对峙 之南峰似其乳,俗谓之奶头山。因处于长安西北方八卦的乾位而称 乾陵。
唐乾陵在唐代18座帝王陵墓 中是目前唯一未被盗掘过,且保 存最完整、气势最雄伟。
北宋陵
• 北宋陵位于河南省巩县嵩山北麓与洛河间的丘陵和平地上。总 面积约30平方公里。其陵墓均坐北朝南呈正方形,各陵尺度和 墓前石刻数目整齐划一。墓室上建造方形三层陵台,每门各有 石狮一对。由南门向北的神道两侧排列文武大臣和各种石像。 陵园布局和唐陵一样分上宫和下宫,分别为上陵谒拜祭祀和日 常供奉起居的场所,所不同的是唐代下宫建筑在陵墓南面偏西 处,而宋代建筑在陵墓北面偏西处。北宋 9个皇帝,除徽、钦 二帝被金所虏囚死漠北外, 7个皇帝以及被追尊为宣祖的赵弘 殷(赵匡胤之父)均葬于此。世称七帝八陵。
夫妻合葬(父子合葬)私有制、贫富分化、阶级对立产生 出现墓穴和棺椁。 商周时期: 出现了墓道、墓室、椁室以及祭祀杀殉坑等。 石墓室和砖墓室逐渐替代木椁,利于长期保存。 战国末年: 大块空心砖代替木材作墓室壁体, 西汉:大块空心砖墓盛行一时,墓室中已经出现穹窿顶。 东汉以后: 小砖与拱顶墓室代之而起。 唐、 宋: 穹窿顶结构,得到广泛应用。 明、 清: 墓室以中间3进为主,用石作拱券结构,形成豪华 的地下宫殿,且更讲究棺椁的密封与防腐措施。
中国古代丧葬的主要方式 由于不同地域自然条件的差异,不同民族的观念和传统习俗的 差异,所以在我国历史上形成了多种处理已故亲属的丧葬方式。 主要有:土葬、火葬、水葬、天葬、悬棺葬等。 陵墓类型 陵墓是安放故人的尸体,祭奠故人的场所的总称。若分开来讲, 陵一般指地上建筑,墓则是地下部分。 由此陵墓景观可分为: 无陵无墓、有陵无墓、有陵有墓三类。

我国古代陵墓建筑

我国古代陵墓建筑

我国古代陵墓建筑我国古代陵墓建筑从秦始皇开端,到了汉代,帝王修建灵寝形成制度,每代帝王⼀继位就开始修⾃⼰的陵墓。

陵墓之所以产⽣,是因为在⼈的思想中形成了“灵魂观”。

我国从⽒族社会开始,这种观念就开始存在,⼤家普遍认为,⼈死后灵魂会离开⾁体到另外⼀个世界⽣活,这反映了⼈对永⽣的渴望。

我国古代陵墓建筑分为三个部分:地下墓室,地上陵台封⼟和陵园。

⼀·地下墓室母系⽒族社会时期,⼏乎每个⽒都有⾃⼰的公共墓地,⼈死后不分等级和性别共同葬在⼀个或⼏个墓坑中。

到了⽗系⽒族社会,出现了夫妻合葬墓和⽗⼦合葬墓。

在⽗系⽒族社会后期,阶级逐渐分化,墓室的规格有⼀定的区别,出现了⽐较⾼级的⽊构架墓室。

商周时期,奴⾪主的⾼规格墓葬有了墓道、墓室、椁室和祭坑。

此时期具有代表性陵墓是河南安阳的“武官村⼤墓”和“妇好墓”。

商周以后到西汉前这段时期,帝王和贵族的⽊椁墓室有两种:⼀种⽤⽊枋制成箱形椁室,有1层或多层,内置棺;另⼀种⽤短⽅⽊垒成墓的“黄肠题凑”,内置棺,这种结构有防盗性。

西汉时期,由于制砖技术发达,砖普遍应⽤到建筑上,加之传统的⽊椁不利于长期保存的原因,所以发展出了砖墓室和⽯墓室。

其中⽯墓室⼜有崖墓、⽯拱墓和⽯板墓三种。

此时期著名的崖墓是西汉中⼭靖王刘胜墓。

西汉时期的中⼩型墓室,⼤量使⽤空⼼砖作为墓壁,后来发展到⽤空⼼砖作墓顶,由于空⼼砖烧制难度⼤,容易破碎,所以在东汉以后多⽤⼩砖和拱顶墓室。

东汉时期拱顶墓流⾏,此时的拱顶墓有两个特点:第⼀,砖型多样,除了有空⼼砖和条砖外还有楔型砖、企⼝砖;第⼆,⽆模架施⼯,有的砖制成“与”字形,⽬的就是为了⽆模架施⼯。

西汉末年,出现了两拱相交的穹隆顶墓室,但这种形式还不普及。

汉以后,由于要求跨度增⼤和⽆模施⼯,以致穹隆顶墓室⾼度增加。

唐、宋时的墓室中,穹隆顶结构被⼤量使⽤。

明、清两代的墓室规模宏⼤,中间通常为3进,采⽤⽯拱券结构,更加讲究棺椁的密封和防腐。

⼆·地上陵台我国发现最早的坟在良渚⽂化时期,直到西周时在社会上都没有流⾏。

中国建筑史--陵寝建筑

中国建筑史--陵寝建筑
“封之若堂” 秦公陵区 十余座“陵堂” 中山王兆域图 “陵”“堂”密切结合,相互隶属,难分彼此形制 战国—秦汉 陵体越造越大,称“方上”“山陵” 已经不宜再以土木结构的形式做陵堂 秦起“方上”前侧另起寝庙 “陵”“寝”才有明确区分
方上·兆域·陵寝
兆域图 中山王兆域图 铜板上以金银为轮廓线镶嵌而成 详细标注建筑名称及尺寸 宫墙两道 414*191m 329*88m 中间纵长的夯土台基 “丘足” 其上一字排开的五座方形夯土台 中间三座较大,44m见方 居中为王堂 两侧“王后堂”“哀后堂” 较小者为夫人堂,33m见方
北宋 首次开辟了个陵相距10公里的统一陵区 陵体恢复“方上”,三层为尊 附会风水中的“五音姓利”, 赵姓角音 应东南地穹,西北地凹 陵址均东南高,西北低的地形 前高后低,不同的空间布局特点
陵寝的嬗变
南宋 “寄厝”制度 将上宫殿殿后出一抱厦,以石条封闭 内置棺椁,称“攒宫” 为日后归葬中原祖陵 直接影响明清北京陵寝布局
南梁萧景墓前辟邪
因山为陵
唐陵 继承秦汉陵园的神道制度 在魏晋“因山为陵”的基础上再发展 选择一座山头为陵体 ——天然“方上” 前有低矮山头,藏风聚气风水图式
因山为陵
唐陵 唐昭陵 唐太宗 闫立德主持 《兰亭集序》 “昭陵六骏”
因山为陵
唐陵 唐乾陵 唐高宗李治 武则天 规模最大 皇陵风水佳例
陵寝的嬗变
方上·兆域·陵寝
兆域图 中山王兆域图 高台遗高15米 方形夯土台 三层 下层有卵石散水痕迹 中层有回廊柱础 台顶大量瓦砾堆积 法 至迟在战国,已经有了利用图样进行规划设计的方
方上·兆域·陵寝
陵寝之始 ——秦始皇陵 “陵”“堂”密切结合,相互隶属,难分彼此形制 战国—秦汉 陵体越造越大,称“方上”“山陵” 已经不宜再以土木结构的形式做陵堂 秦起“方上”前侧另起寝庙 “陵”“寝”才有明确区分 “秦始出寝,起于墓侧,汉因而弗改,故陵上称寝殿, 器具衣服象生人之具,古寝之意也” ——《后汉书》

陵墓建筑

陵墓建筑

二、陵墓分类------封土(地上):
• 1.方上 是早期墓上封土坟头的一种形式。它在墓坑 上用土层夯筑,形成上小下大的方锥体。因 其上部为一小方形平顶,如锥体截去掉顶部, 故名曰“方上”。秦始皇陵、汉代帝王都是 这种类型的坟头。
2、因山为陵
• 利用地形,以山峰作为陵 墓的坟头。利用山岳雄伟 的形势来体现帝王的至高 无上的权威和宏大的气魄, 而且还可以防止盗挖。 • 唐代帝王陵分布在西安北 山的14个山头上,尤其是 海拔1188m的九峻山的李世 民昭陵 • 海拔1048m的梁山的李治、 武则天的乾陵最为雄伟, 连秦始皇的封土坟头也难 相比。
诸 侯
贵 族
一、陵墓建筑的形制演变
3.两汉时期---陵体为人工夯筑帝陵都起方形锥体 陵台,称为“方上”,四面有门阙和陵墙墓前 设石享堂、石碑、石兽、石人、石柱等。 4、南北朝时期---提倡薄葬,帝陵规模与汉代贵族 差不多,不设享堂。 5、唐代—因山为陵,上下宫制,上庙下寝,神道 加长、石像生增多。 6、宋-----集中布置,便于保护,帝后分葬,各起 陵台,五音姓利(陵墓规模小,陵台低,排水 不利,缺乏气势,但诸陵集中,便于保护。 )。 7、明清----(传统)因山为陵,陵区集中,遍植 松柏;(创新)陵体和祭祀建筑串联在轴线上, 形成多进院落,突出了祭拜仪式的重要性。陵 体形制为方城明楼、宝城、宝顶。
司 马 神 道
以 山 为 双 阙
石柱
石 马
马在唐代有着特殊的功能,战争、运输、交通等பைடு நூலகம்离不 开它。立于陵墓前的石马要突出其仪仗的庄重感,所以 其造型都比较僵板。
(三 )明十三陵 (气象宏阔的肃穆陵群)
明初,营建南京孝陵、泗州祖陵、凤阳皇陵,已形成定制。 明代迁都北京后,在昌平天寿山形成集中陵区,称“十三陵”,其制度基 本遵循孝陵形制。 十三陵距北京约45公里,陵区的北、东、西三面山峦环抱. 十三陵沿山麓散布,各据岗峦,面向中心——长陵。 长陵(明成祖)据天寿山主峰前,其南6公里处,有崛起对峙的小山两座, 成为整个陵区的入口。 环抱的地形造成内敛的完整环境; 整个陵区,南北约9公里,东西约6公里,结合自然地形, 各陵彼此呼应,成为气象宏廓而肃穆的整体。

5中国古代陵墓建筑

5中国古代陵墓建筑
2.坟墓概念:筑土为坟,穴地为墓
• 但是,帝王陵墓之外的一般坟丘,基本上都是圆锥形或 半圆形。但是帝王帝王陵墓封土经过了一系列的变化。
后来凡是埋葬死人的地方都泛称为墓。
梁山伯与祝英 台之墓
丘:土之高者叫丘。天坛的祭天坛叫圜丘。
林:圣贤的墓叫林。
孔 林
陵:古代大的土岗叫陵。到了汉代,陵是专指 皇帝的坟,成了皇帝坟墓的专称。
秦始皇陵墓
以山为陵
即利用山峰作为陵墓坟头,将墓穴修在山体中,以整座山体作为墓冢,气势宏大,雄伟壮观。 这样既能体现帝王的浩大气魄,又可防止盗挖和水土流失。唐乾陵、昭陵,就是这种封土形式。
➢“以山为陵”——盛行于唐代帝王陵墓,如:唐乾陵
唐 乾 陵 : 以 山 为 陵
宋代恢复“方上”的形式
宋朝由于常年经历战争,为节源,改变了汉唐预先营造 寿陵的制度,死后才开始创造,且必须在七个月内完成, 故其规模要比秦汉代小。
4、夏商西周和春秋前期。“不封不 树”“墓而不坟”。
殷墟王陵,虽然墓穴规模巨大, 最大的联通墓道面积超过700平方米, 但墓与地平。未见任何迹象表示曾筑 大坟。
• M260位于殷墟王陵遗址 东区。M260墓呈“甲” 字形,墓道在墓室南部,
呈坡状,墓室为一长方
形竖穴坑。墓室底有一
腰坑,内有一人一大玉
黄肠题凑
“黄肠题凑”为天子葬制。所谓“黄肠”, 是柏木黄心,即去皮后的柏木。(“黄肠”因 题凑用的木材都是剥去树皮的柏木枋(椽), 以木色淡黄而得名。“ )棺椁周围用木头垒起 一圈墙,上面盖上顶板,就像一间房子似的。 天子以下的诸侯、大夫、士也可用题凑。但一 般不能用柏木,而用松木及杂木等。但经天子 特许,诸侯王和重臣死后也可用黄肠题凑,如 汉霍光死,汉宣帝“赐给梓宫、便房、黄肠题 凑各一具”。

中国古代陵墓建筑

中国古代陵墓建筑

秦陵兵马俑图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是1974年3月,由陵东西杨村 村民抗旱打井时,在陵墓以东三里的下和村和五垃 村之间发现。仅这一次发掘出土的就有陶俑千余件, 陶马百余匹,战车数十辆,陶俑手握的兵器近万件。 陶俑、陶马比真人马稍大,陶俑是分解为头、手、 身体等几个部件,分别塑造烧制,然后组装而成。 他们分作弓卒、步兵、骑兵、战车兵几组分别组成 方阵。1975年国家决定在俑坑原址上建立博物馆。 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开始向国内外参 观者展出。
2009பைடு நூலகம்6月13日,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再次开 掘,其后在一号坑北部中段,出土了彩色兵马俑。
二、汉代陵墓
汉代尚厚葬,所谓:“生不极养,死乃崇丧”
(《后汉书·王符传》:“今京师贵戚,郡县豪家,生不极养,
死乃崇丧。” )陵墓是保留至今惟一的汉代建筑类型。 汉代帝陵承秦制:1、帝王登位翌年即开始建陵墓;
图:霍去病墓与墓前石雕
在咸阳与兴平之间的五陵塬上的霍去病墓前,现建有茂陵博物 馆。位于陕西省距西安约40公里,是以汉武帝茂陵、霍去病墓及大 型石刻群而内容的西汉断代史博物馆。现有文物陈列室2座,汉武 帝故事造像艺术展一座,石刻廊房6座。总占地面积121486平方米。
茂陵博物馆图
汉武帝(前156年-前87,景帝之子)于公元前140 年登基,在位54年(曾用年号:建元、元光、元朔、元狩、
出去不合适。”就命令这些人全部殉葬,殉葬的人很多。下葬完 毕,有人说是工匠制造了机械,墓中所藏宝物他们都知道,宝物 多而贵重,难免会泄露出去。隆重的丧礼完毕,宝物都已藏好, 就封闭了墓道的中间一道门,又把墓地最外面的一道门放下来 (羡,yán,同“埏”,墓道。有内、中、外三道门),工匠 们全部被封闭在里边,没有一个再出来的。墓上栽种草木,从外 边看上去好像一座山。 ]

中国十大陵墓 中国最著名的十大古墓

中国十大陵墓 中国最著名的十大古墓

中国十大陵墓中国最著名的十大古墓摘要:古时人们相信人生有来世,帝王们都希望自己来世还可以统治江山,因此他们都把陵墓当成自己未来的筹码,所以他们的皇陵都非常豪华,而且费劲心机,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中国十大陵墓。

1.秦始皇陵荣誉:陕西西安骊山北麓,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园,中国古老文明的瑰宝,以其卓越的雕塑艺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景点门票:旺季(3.1~11.31):150.00元;淡季(12.1~2.28):120.00元开放时间:3月16日~11月14日:8:30~17:30;11月15日~3月15日:8:30~17:00 游玩时间:2-3小时交通情况:乘公交前往建造时间:公元前246年~公元前208年2.明十三陵荣誉:北京昌平,世界文化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明朝十三位皇帝的陵寝建筑群,国家5A旅游景区,以规模宏大、体系完备和保存完整为其特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开放景点有长陵、定陵、昭陵、神路。

景点门票:旺季:长陵50元;定陵65元;昭陵35元;神道35元。

淡季:定陵45元;长陵35元;昭陵25元;神道25元开放时间:旺季(4月~10月)8:00~17:30;淡季(11月~3月)8:30~17:00游玩时间:2-3小时交通情况:乘公交前往建造时间:1409年~1645年3.中山陵荣誉:江苏南京,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国家级文明风景名胜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景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景点门票:免费开放时间:8:30~17:00游玩时间:2-3小时交通情况:公交地铁均可到达建造时间:1926年~1929年4.明孝陵荣誉:江苏南京,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马氏皇后的合葬陵墓,明清皇家第一陵,中国明陵之首,世界文化遗产,中国现存建筑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中国古代陵墓建筑》PPT课件

《中国古代陵墓建筑》PPT课件

2021/4/9
2
一、陵墓构成
陵墓构成包括 陵墓建筑、陵 墓建筑上的绘 画雕刻等文化 艺术和随葬品 三部分。
2021/4/9
3
二、古陵墓类型
古墓中,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可分为3类:
1.帝王陵寝:规模大,随葬品丰富。
2.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名人墓地:除个别著名人物 外,一般规模不大,墓中随葬物微薄稀少。
3.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墓葬:主要有辽 宁辽阳汉魏壁画墓、新疆阿斯塔那古墓群、吉林集安 高句丽古墓群、麻浩崖墓等。
2021/4/9
4
三、古陵墓结构
古墓葬一般分为两部分,即地下部分和地面 部分。
地下部分包括墓室结构和随葬品,地面部分 包括封土和其他陵园建筑。
2021/4/9
5
(一)地下部分
2021/4/9
10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临潼骊山北麓。陵体呈四方锥形的三
层夯土台,东西长345米,南北长350米,它原高约120米,历 经两千多年的风雨侵蚀,现在高度还接近50米。秦始皇陵周
围有两道陵墙环绕,呈南北较长的“回”字形,外城周长 6000多米,内城周长也有2000多米。围墙四面正中建门阙, 四角还建有警卫的角楼。陵冢坐落在内城的南半部,坐西朝东。
2021/4/9
13
2021/4/9
14
六朝陵墓
三国东吴、东晋以及南北朝时期南朝的宋齐梁陈,史称“六朝”,
均建都南京。六朝的统治者继承了始于东汉的堪舆之术,选择葬地,讲
究“望气”“风水”,所选之地,一般要“背倚山峰,面临平原”。南
京、丹阳一带分布有六朝皇帝陵和部分王侯墓。
2021/4/9
15
唐陵
唐陵主要分布在长安城周围, 呈扇形展开,其中有20位皇帝 (包括武则天),号称大唐十八 陵,除了这十八陵外,还有唐 太祖永康陵,唐世祖兴宁陵;已 经追赠的帝陵如唐顺陵、唐让 陵等。

中国古建筑与园林第五章古代陵墓建筑

中国古建筑与园林第五章古代陵墓建筑
1. 帝王陵 2. 三皇五帝陵
(二)圣林
圣林,即为圣人之墓。圣人的墓因 为既要享受帝王的礼遇,又要区别于 帝王的规制,故而称“林”,与“陵” 谐音。中国著名的圣林有孔林、孟林、 关林等。
1. 孔林
2. 孟林
3. 关林
(三)坟墓
中国古代除帝王、圣贤外的官宦和 平民百姓,死后所葬之地通常称为坟 墓。
A. 炎帝神农氏,湖南酃县
B. 黄帝轩辕氏,陕西黄陵县
C. 虞舜,山西临汾
D. 太昊伏羲氏,河南淮阳县
5. 帝陵的封土建筑有以下哪几种形式( )。
A. 方上
B. 依山为陵
C. 宝顶宝城
D. 尖碑
6. 以下属于皇陵祭祀区的建筑是( )。
A. 神道
B. 祭殿
C. 东西配殿
D. 护陵监
7.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皇陵建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第三节 古代帝王陵墓
一、帝王陵墓的选址 (一)地理位置
古代帝王陵墓一般就近选址,这是中国历 代王朝的习惯。 (二)风水
历代帝王陵墓的选址遵循“天人合一”、 “山环水抱必有气”的风水观。 (三)礼制
历朝历代的陵寝建造几乎都遵循“居中为 尊”、“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传统 礼制观念。
二、帝王陵墓的建筑布局
四、唐代的陵墓建筑 唐陵的建筑方式有两种:一是沿袭汉 制封土为陵;二是以山为陵
古代表明方位的四神
五、宋元明清时期的陵墓建筑 五代十国时期,诸王朝的陵墓建造多承唐制, 但规模远逊之 宋、辽、金、西夏、元时期,皇陵兼采汉唐 诸陵制度,少有创新 宋代陵墓建筑虽依旧为“封土为陵”,但已 发展为筑圆形砖城 元代,对皇帝实行秘密埋葬,故不建地上陵 墓 明代,皇陵建筑既保留了汉陵覆斗形封土、 陵前建享殿、内外二城的特点,又开创了明 帝陵新制 清代出现了中国最大的皇陵建筑群,集中体 现了以木结构为主体的中国古代陵墓建筑最 高水准

中国古代的陵墓建筑

中国古代的陵墓建筑

中国古代的陵墓建筑在中国古代,陵墓建筑是为帝王或者显赫人物而建的,是其在世之后的安葬之所。

陵墓建筑不仅仅是由墓葬本身组成,还包括了陵寝、祭祀、防盗、景观等多种要素。

精美的陵墓建筑,既是古人的致敬之意,也是体现了当时社会文化水平与技术水平的重大成就。

本文将从设计方案、建筑材料、景观氛围、文化内涵等不同角度解读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魅力。

一、设计方案陵墓建筑是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其设计方案细节严谨而考究。

在设计之初,就需要充分考虑陵墓的位置、方向、大小、布局等方面。

首先,陵墓的位置必须是有利于景观的营造和祭祀仪式的举行。

它通常建于山上或者靠近山崖处。

如古代汉武帝陵就位于渭水之滨,周边多山,如龙首山、越王台等。

这样可以营造出人文与自然的完美融合。

其次,根据古代文化的要求,陵墓的方向也需要考虑。

古人都追求“吉祥知命,合天地造化”,所以陵墓的朝向大多数是依据八卦方位确定的。

一般来说,阳陵都应该面向南方,以吸收足够的阳光和天地精气,而阴陵则应该面向北方,以便于阴精的收纳。

最后,陵墓的大小和布局也是考虑的重要因素。

陵园面积一般较大,墓地要求平整、宽敞,建筑物的大小布局也需要根据当时君王的地位和权力来进行科学规划。

举个例子,陕西省西安市展开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由上宾坑、中宾坑、下宾坑三部分组成,大规模的装饰和排列方式为开创历史。

这一规模的陪葬物不仅在古代,而今在各国也是少见的。

二、建筑材料陵墓建筑所使用的材料主要包括石材、土墙和木材,其中石材使用最为广泛。

这主要是因为石材具有较高的防盗能力、装饰效果好,寿命长等众多优点。

在中国,最著名的陵墓之一是唐太庙陵(后改称唐陵),它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北方向约20余公里处。

唐陵中的墓园、宫殿、宝塔等全部使用了石材建造,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唐陵十二部屋。

这些石屋群依山而建,上联二十一字:“遗址千年不改;屋阁万载长存”,表达了对于唐德传承的虔敬之意。

为了增强墓地的神圣感和豪华氛围,很多陵墓里还会使用黄金、玉石、珍珠等贵重宝石装饰,这些材料不仅美观,而且富有深厚的文化意义,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瑰宝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章陵墓建筑

第五章陵墓建筑

秦始皇陵地宫透视图
秦始皇陵是一座建造在九层夯土之上 的中华土木大金字塔
中华土木大金字塔的外观是木构廊庑环绕的台榭形式
❖ 始皇陵据记载,秦始皇陵高120米,底边周长2167 米。不过始皇陵乃黄土堆积,经过2000多年来的风 雨剥蚀,高度已降到64米。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
计,大将章邯监工营建陵墓。因为陵墓地上的部分
并没有突出之处,可观的是秦陵四周分布的大量形
制不同、内涵各异的陪葬坑和墓葬,现已探明的有 400多个。现已经过考古挖掘的兵马俑,叹为观止。 兵马俑陪葬坑位于秦始皇陵园东垣外1000米的地方,
是一组模拟军事序列,旨在拱卫地下皇城的“御林 军”。发现于1974年,先后发掘三处。
❖民间传说秦陵的地宫内有水银所制 的五湖四海,秦始皇躺在纯金打就 的棺材里,游荡在水银制成的江河 上,巡视着帝国的领地。
❖ 北魏皇陵规划出现了寺塔建筑物,南朝 皇陵最精湛的是神道两侧的石雕刻,其 分布基本为三列对称设置
❖ 最前面的是一列两侧相对而立的一对石 兽,或天禄、麒麟、辟邪;
❖ 第二列是神道石柱(墓阙或华表);
❖ 第三列是石碑。南朝神道石刻是中国石 雕艺术的奇葩
❖——隋、唐皇陵建制上改为“以山 为陵”,开凿地宫,修建陵园,陵 园营造有内、外两重城唐皇陵规制 不但规模宏大,且陪葬的礼制也达 到鼎盛。唐皇陵神道石刻,陵陵俱 有,形成了帝王陵墓建筑规制。
水葬用的木筏
湖中的水葬台
天葬
❖ 天葬是是蒙古、藏族等少数民族的一种传统丧葬方式, 人死后把尸体拿到指定的地点让鹰(或者其他的鸟类、 兽类等)吞食,认为可以带到天堂。
❖ 属于佛教布施行为的一种特殊方式,死者将自己最后一 点东西———死亡了的肉体奉献给天葬台上的有形的秃 鹫和那些无形的神灵。藏族人向来对兀鹫十分敬仰,并 称其为“神鸟”,严禁捕猎。在天葬中人们借助兀鹫实 现了肉体的解脱,达到灵魂的升华。同时,把无用的尸 体施舍给秃鹫的结果,会使那些被秃鹫为食的虫食等其 他小生命少了一些伤害,多了一些生存的机会。因此用 自己无用的尸体去保护有用的小生命,被视为功德无量 的善业。藏族在天葬中具体地表达的是藏传佛教的“慈 悲”和“空”的理念。因此,虽然天葬源于印度,但是 在藏区却融入了藏族自己的理念与方式,成为一种富有 藏族本土特色的丧葬习俗。

中国古代十大帝王陵墓

中国古代十大帝王陵墓

中国古代十大帝王陵墓古代帝王陵墓对于我们来说是惊人的,无论是对于考古还是对于普通人群,对神秘古墓的探悉就像是想要了解另一个世界,了解我们的祖先,了解过去灿烂的几千年。

下面店铺整理了中国古代十大帝王陵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著名的中国古代十大帝王陵墓中国古代十大帝王陵墓一、秦始皇陵地点: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东骊山北麓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临潼县城以东的骊山脚下,修筑时间长达38年,工程之浩大、气魄之宏伟,创历代封建统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是中国第一个巨大且完善的陵墓。

在陵墓的周围环绕着那些著名的陶俑。

那些略小于人形的陶俑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战马、战车和武器,成为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成为全世界游客竞相前来的理由。

中国古代十大帝王陵墓二、乾陵地点:陕西省咸阳市乾县梁山乾陵,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合葬陵,位于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东距西安市约80公里。

它是唐代第三个皇帝高宗李治和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墓。

乾陵修建于公元684年,经过23年的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

气势雄伟壮观。

梁山有三峰,北峰最高,在海拔1047.9米。

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中间为司马道,故而这两峰取名叫“乳峰”。

“唐高宗乾陵”墓碑,最初为陕西巡府毕源所立,但后期原碑已毁,重立的碑是清乾隆年间重建的。

中国古代十大帝王陵墓三、成吉思汗陵地点: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甘德利草原位于鄂尔多斯市中部伊金霍洛旗境内,距东胜区65公里,座落在高高的甘德尔山岗上。

成吉思汗的墓并不是很大,但却是比较有特色的。

相传,七百多年前,成吉思汗率军远征西夏途经鄂尔多斯高原,目睹这里水草丰美,花鹿出没,心里特别高兴,陶醉之际,失手将马鞭掉在了地上。

部将刚要拾起马鞭,却被成吉思汗制止了,并即兴吟诗一首:“梅花幼鹿栖息之所,戴胜鸟儿孵化之乡,衰亡之朝复兴之地,白发吾翁安息之邦。

”成吉思汗死后,人们就遵嘱将他葬在这里。

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精品)

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精品)

二、古代帝王陵墓形制的演化 2 、“因山为陵”式
• “因山为陵”式,就是利用山峰作为陵墓, 将墓穴修在山体中,以整座山体作为墓冢, 山丘四周筑方形陵墙,四面辟门,门外设 石狮,四角建角楼,陵墓气势宏大,雄伟 壮观。唐朝帝王陵墓使用这种方式。
二、古代帝王陵墓形制的演化
3、“宝城宝顶”式
• “宝城宝顶”式,是在地宫上方,用砖砌成圆形 (或椭圆形)围墙,内填黄土,夯实,顶部做成穹 隆状。圆形围墙称宝城,穹隆顶称宝顶。由南向 北分为3个院落,第一个院落由碑亭、神橱、神库 等组成;第二个院落是祭殿和配殿;第三个院落 是埋葬先皇的地方,设牌坊、五供座、方城明楼 和保城等。这种形制用于明清两朝,清朝的宝城 宝顶多为椭圆形。
• 北宋八陵均集中在河南省巩义市。 同时有皇族、大臣陪葬墓300余座, 地面建筑多已不存,只有陵冢和石人 石兽。
宋陵石雕
蒙古贵族建立的元朝,在葬制 上保留放牧民族的特点,皇帝及 贵族死后采用秘葬,不起坟。
6、明代帝陵
• 明朝十三陵
• 明代十六个皇帝,除太祖朱元璋的孝陵在南 京紫金山,惠帝朱允炆下落不明,代宗朱祁 钰葬在玉泉山北外,其他的十三个皇帝都葬 在北京昌平县天寿山,称“明十三陵”,共 占地约40平方公里。
西汉茂陵
霍去病墓




4、唐代帝陵
到了唐代,从唐太宗昭陵开始,“依山为 陵”,墓室都建在山的南麓,封闭墓门后, 形迹不显。 平面布局是在山陵四周筑方形陵墙围绕, 四面辟门,门外设石狮,四角建角楼,陵前 神道一般顺着坡势向南展延,神道上的门阙 和两侧的人、兽较前代增多。
(1)昭陵(唐太宗)
• “黄肠题凑”
• “黄肠”是指墓穴内所用木材都是剥去树皮的柏 木枋,呈淡黄色,“题凑”是指穴内垒筑的木材 皆呈向心状,故将此类椁室称为“黄肠题凑”。 椁室构造为一扁平大套箱,箱内分数格,称为 “厢”,正中置棺木,象征庭院式布局。

中国古代的陵墓建筑

中国古代的陵墓建筑


• • • • • • •
(1)长陵。长陵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的陵墓. 长陵是十三陵中的主陵,位于陵区的正中,其余各陵分布 在其周围。各陵共设一个神道与牌坊、石像生等。陵区的 整体布局由神道和陵园两部分组成。 (2)定陵。定陵是明代第十三位皇帝神宗朱翊钧及其 两位皇后的合葬陵墓。1956年进行考古发掘,从而揭开了 地宫之谜。 (3)孝陵。明孝陵位于南京钟山,明朝开国皇帝朱元 璋和皇后马氏合葬于此。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一致决 定,将中国北京昌平境内天寿山南麓的明十三陵和南京明 孝陵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7.清东陵和清西陵 清朝帝陵在关内分为两地: 遵化陵区位于京城以东,称为东陵; 易县陵区位于京城以西,称为西陵。
• • • •

• •
• •
• •
水葬,是我国西南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实行的一种葬法, 即将死者投入水中,任其漂流沉浮。实行水葬的民族多生 活在江河之畔,以水为生,以鱼为食,故视江河为生命的 源泉和最好的归宿。 天葬,又称鸟葬。将死者尸体被送到天葬场,若尸体 全被鹰鹫吃光,说明死者已升入天堂。 悬棺葬,是我国南方、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在悬崖上或 崖穴中安葬死者遗体的一种葬俗。悬棺葬以四川珙县、福 建武夷山等地区最为集中,最具代表性。 (二)陵墓的主要类型 陵墓是指:安放故人尸体和祭奠故人的场所.一般来讲, 陵是指地上建筑部分,墓是指地下安葬故人的部分。 1.无陵无墓 无陵无墓指有天葬、水葬和悬棺葬习俗的少数民族等. 四川三峡等地的巴人悬棺,引起了中外游人的极大兴趣。


• •

堂内正中靠后安放着成吉思汗石雕坐像。有长廊连接 东西两厅,中厅后为寝宫,安置着黄色绸缎包围的蒙古包 四座,分别供奉成吉思汗及夫人、胞弟别力古台、哈撒尔 夫妇及成吉思汗四子拖雷夫妇的灵柩。 中央纪念堂为祭祀活动的中心,整个祭祀活动以祭祀 成吉思汗的“苏鲁定”(长矛)最为隆重。近年来还建造 了规模浩大的“元代村”以接待中外游客。 6.明十三陵及明孝陵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昌平县境内的天寿山南麓,距北京 市区约50公里。陵区面积达40多平方公里,它是明代最大 的陵墓群,也是我国众多帝王陵墓中保存得比较完整一处. 十三陵各陵墓除面积大小、建筑繁简不同外,其建筑 布局、规制基本相同。平面形制均为长方形,后面有圆形 (或椭圆形)的宝城。建筑从石桥起,依次分列陵门、碑 亭、棱恩门、棱恩殿、明楼、宝城等。

中国陵墓建筑

中国陵墓建筑

孔子成人后想去祭祀父亲时,却找不到墓地,后来经 过许多老人的回忆,费尽工夫才找到了。 孔子是一个很“重礼”的人,他认为子孙祭祀祖宗是 必要的礼节。为了经常方便的前来祭祀、悼念祖先, 于是他就在父亲的墓上培土垒坟作为标志。
(一)“方上”形式 是早期帝王墓上封土坟头的一种形式,盛行于秦汉 时期。它在墓坑上用土层夯筑,形成上小下大的方 锥体。因其上部为一小方形平顶,如锥体截去掉顶 部,故名曰“方上”。
(二)“以山为陵”形式 就是利用山的丘峰作为陵墓坟头,既能体现帝王的浩 大气魄,又可防盗。
安葬唐太宗李世民 的昭陵,就选择了 海拔1188米的九嵕 山为坟,凿山建造。
(三)“宝城宝顶”形式
二、陵园布局
(一)祭祀建筑区 廊庑,拼音为láng wǔ,释 义为指“堂下周屋”,即堂下 四周的廊屋。分别而言, 廊无壁,仅作通道;庑则 有壁,可以住人。
第三节 陵墓建筑
课前回顾
1.宫殿的布局有怎样的特点? 2.宫殿的主要陈设有哪些?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3.故宫的建筑分为哪两大部分,各自包括哪些 地方? 4.古代帝王亲自参加的祭祀活动有哪三项? 5.天坛的主体建筑有哪些,布局呈什么形状?
陵墓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人 基于人死而灵魂不灭的观念,普遍重视丧葬,因此, 无论任何阶层对陵墓皆精心构筑。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陵墓建筑得到了长足的发 展,产生了举世罕见的、庞大的古代帝、后墓群。 在历史演变过程中,陵墓建筑逐步与绘画、书法、雕 刻等诸艺术门派融为一体,成为反映多种艺术成就的 综合体。
一、封土的沿革
墓葬社会现象是在灵魂观念的基础上出现的。从考 古发现来看,在18000年前,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在 死者身上撒布着赤铁矿粉粒,随葬品有燧石、石器、 石珠和穿孔的饰品。5000年前大汶口文化层男女合 葬墓和家族合葬墓中,男随葬品有农具,女随葬品 有纺轮等,都说明人们认为人虽死,但灵魂未死, 他们到另一个世界团聚、生产、生活,并保佑活着 的人生活顺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山旅游区
清东陵
6、清西陵
清西陵位于河北省易县,陵区内有雍正的泰陵、 嘉庆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光绪的崇陵4座帝陵。 清西陵是中国清朝前期、中期、晚期陵寝建筑艺术 的代表作品。陵寝建筑规模宏大、布局合理、宫殿 辉煌、石雕精美、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保存完整。 清西陵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史料,从不同侧面 展示了18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期中国陵寝建筑艺 术风格及皇家宗教信仰的重大发展、变化,对中国 古代陵寝建筑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有重要贡献,具有 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和鉴赏价值。
镇墓神兽
天禄
麒麟
辟邪
石碑 神道石柱
唐乾陵
成吉思汗陵
明孝陵
明十三陵——长陵 方城明楼 祭殿—祾恩殿
宝城宝顶

祾恩门 大宫门
明十三陵——定陵
定陵地宫布局
作业: 1.秦始皇陵位于___________,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座帝王陵,它的封土形式
是_________,秦始皇陵和兵马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汉茂陵
任城汉陵地下墓室
汉 王 陵 墓 出 土 的 金 缕 玉 衣
3、唐十八陵
唐朝18个皇帝的陵墓,分布在陕西省咸阳市和渭南市,渭水 之北、北山之阳,坐北朝南,依山为陵,凿石成室。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也是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 座,并有167座陪葬墓。昭陵保存了大量的唐代书法、雕刻、绘 画作品,其中“昭陵六骏”浮雕,构图新颖,手法简洁,刻工精 巧,是石雕艺术的珍品。昭陵陪葬墓出土的大量彩绘釉陶俑,工 艺精湛,造型优美,色彩绚丽,全国罕见。
3、新石器时代开始 ,人们深掘土坑, 把尸体埋在地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土 葬。
距今7000-5000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 期仰韶文化遗址中,发掘了2000多座墓 葬,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土坑藏。 成人葬器开始使用棺椁,儿童使用翁 棺。
4、夏商西周和春秋前期。“不封不 树”“墓而不坟”。
殷墟王陵,虽然墓穴规模巨大, 最大的联通墓道面积超过700平方米, 但墓与地平。未见任何迹象表示曾筑 大坟。
3.地下部分:
1、土穴木板墓——原始社会 棺椁、“黄肠题凑”
西汉马王堆棺 椁
黄肠题凑
“黄肠题凑”为天子葬制。所谓“黄肠”, 是柏木黄心,即去皮后的柏木。(“黄肠”因 题凑用的木材都是剥去树皮的柏木枋(椽), 以木色淡黄而得名。“ )棺椁周围用木头垒起 一圈墙,上面盖上顶板,就像一间房子似的。 天子以下的诸侯、大夫、士也可用题凑。但一 般不能用柏木,而用松木及杂木等。但经天子 特许,诸侯王和重臣死后也可用黄肠题凑,如 汉霍光死,汉宣帝“赐给梓宫、便房、黄肠题 凑各一具”。
唐昭陵
唐 乾 陵 旅 游 图
武 则 天 的 无 字 碑
唐乾陵鸵鸟浮雕石刻
4、明十三陵
坐落在北京市昌平县,是明代十三个皇帝陵寝的总称。 陵区的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间为盆地。依次建有长陵 (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 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 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 (熹宗)、思陵(思宗)。形成了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 势磅礴的陵寝建筑群。明十三陵作为中国古代帝陵的杰出代 表,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十三个陵寝中,建筑 最为雄伟的是长陵,结构最为精美的是永陵,规模最小的是 思陵。陵区南北长达7公里的中轴线上,建有宏阔壮观的神路。 路两侧排列着造型生动,刻工精巧的石雕,共有石像生18对, 自南向北排列顺序是;雄狮、獬豸、骆驼、象、麒麟、马, 均为两卧两立,其后则是武臣、文臣、勋臣各4个。
寿陵的制度,死后才开始创造,且必须在七个月内完成, 故其规模要比秦汉代小。 元代帝王的 “密葬”
内蒙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甘德利草原
宝城宝顶
在地宫上砌筑高大的砖城,在砖城内填土,使之高出城墙成一圆顶。城墙上设垛口和女儿墙, 宛如一座小城,即“宝城”;高出的圆顶,称为“宝顶”。宝城上建有明楼,楼内立石碑,刻 着皇帝的庙号、谥号。
3.古墓葬分类: 帝王陵墓、名人墓地、历史和艺术价值墓葬
二、中国古代墓葬结构
1.地面部分:封土(封土的沿革)
方上
是早期陵墓的封土形式,就是在地宫之上用黄土层层夯筑而成,使之成为一个上小下大 的锥体。因其上部好像是被截去顶部的方形平顶,故名“方上”。
“方上”形式——盛行于秦汉时期,如:秦始皇陵、汉代帝王陵墓
乾陵是中国唐代高宗皇帝李治与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 则天的合葬之地。陵园内建筑仿唐长安城格局营建,宫城、皇城、 外廓城井然有序,现存有华表、翼马、驼鸟、无字牌、述圣记碑、 石狮、六十一蕃臣像等大型石雕刻120多件,整齐有序地排列于 道两侧,气势宏伟,雄浑庄严,被誉为“盛唐石刻艺术的露天展 览馆”。出土大量珍贵文物和绚丽多彩的墓室壁画,堪称唐代瑰 丽的地下艺术画廊。
黄 肠 即 柏 木 黄 心
——
题凑——就是木头垒起一圈墙
2、砖石墓
明定陵地宫
随葬品
三、中国现存的著名古代帝陵
秦始皇陵
1、秦始皇陵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35公里的临潼区骊山北麓。秦始皇 陵及兵马俑的发现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1987年被列 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秦始皇陵于公元前246年至前208年营建,是我国历史上 第一个皇帝陵园。其巨大的规模、丰富的陪葬物,居历代帝王 陵之首,是最大的皇帝陵。据史载,秦始皇为造此陵征集了70 万个工匠,建造时间长达38年。秦始皇陵陵区分陵园区和从葬 区两部分。陵园占地近8平方公里,建外、内城两重,封土呈四 方锥形。秦始皇陵封土原高约115米,陵基近似方形,状如覆 斗。顶部平坦,腰略呈阶梯形。现存高76米,东西长345米, 南北宽350米,占地120,750平方米的陵墓及大量地面建筑遗 迹和陪葬物。
• M260位于殷墟王陵遗址 东区。M260墓呈“甲” 字形,墓道在墓室南部, 呈坡状,墓室为一长方 形竖穴坑。墓室底有一 腰坑,内有一人一大玉 戈。在墓道填土内,有 集中在一起的22个人头 骨。
殷墟王陵M260
5、春秋中期开始,中原地区的土丘坟 已经出现。
• 在春秋前期及其以前,墓葬是没有坟丘的。春秋晚期才 出现墓而封土为坟,孔子将其父母合葬时曾说:“古也 墓而不坟。封之,崇四尺”。因为孔子是一个东奔西走 的人,为了便于识别,于是就筑了四尺高的坟丘,目的 是成为墓的标志。到了战国时,“封土为坟”的墓葬形 式就普遍推行了,成了一种文化风俗,并成为定制。当 时统治者的陵墓都有高大的封土堆。 2.坟墓概念:筑土为坟,穴地为墓 • 但是,帝王陵墓之外的一般坟丘,基本上都是圆锥形或 半圆形。但是帝王帝王陵墓封土经过了一系列的变化。
定陵
定陵博物馆位于大峪山下,是明代第13位皇帝神 宗朱翊钧和他的孝端、孝靖两位皇后的陵寝,始建于 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历时六年竣工。定陵地宫 于1956年发掘,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地下宫殿距墓 顶27米,由前、中后、左、右五个高大宽敞的殿堂组 成,全部是石结构,为拱券式无梁建筑,殿门均用汉 白玉雕成。地宫前殿是空的,中殿放有三个汉白玉石 雕宝座和三盏“长明灯”,左右配殿放有棺床,但没 有棺椁。后殿是地宫最大的一个殿,地铺磨光花斑石, 棺床上放置着帝后棺椁,皇帝居中,左右各一个皇后 棺椁周围放着26只朱漆木箱,内装随葬器物。
秦始皇陵墓
以山为陵
即利用山峰作为陵墓坟头,将墓穴修在山体中,以整座山体作为墓冢,气势宏大,雄伟壮观。 这样既能体现帝王的浩大气魄,又可防止盗挖和水土流失。唐乾陵、昭陵,就是这种封土形式。
“以山为陵”——盛行于唐代帝王陵墓,如:唐乾陵
唐 乾 陵 : 以 山 为 陵
宋代恢复“方上”的形式
宋朝由于常年经历战争,为节源,改变了汉唐预先营造
定陵神路
明十三陵


定陵地宫
5、清东陵
清东陵是中国现存规模最为宏大、体系最为 完整、保存最为完好的帝王陵墓建筑群。清东陵 位于燕山山脉的南麓,始建于清顺始十八年(公 元1661年),占地面积2500平方公里。陵区依山 而建,因地制宜,达到了“陵制与山水相称”的 和谐统一。全陵区建有帝陵5座,以顺治陵墓—— 孝陵为中心,其他陵墓依次分列两旁。东侧有顺 治皇后孝东陵,康熙皇帝的景陵;西侧有乾隆皇 帝的裕陵及裕妃园寝,咸丰皇帝的定陵及咸丰皇 后的定东陵。此外,在东南部有同治皇帝的惠陵。
陵墓价值:
这些陵墓是中国封建时代对灵魂信 仰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一个时期的政治 思想、道德观念和审美趣味,也反映了 当时的经济状况、科技水平和营造工艺 水平,是中国丧葬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 和建筑典范。而且受所谓“风水”之说 的影响,选址多在环境优美之处,将自 然环境与建筑物、雕刻绘画与建筑艺术 有机地融为一体,从而使陵墓建筑成为 古代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类型,现大多成 为重要的旅游资源。
1974年以来,在陵园东1.5公里处发现从葬兵马俑坑 三处,成品字形排列,面积共达2万平方米以上,出土陶 俑8000件、战车百乘以及数万件实物兵器等文物。其中 一号坑为“右军”,埋葬着和真人真马同大的陶俑、陶 马约6千件;二号坑为“左军”,有陶俑、陶马1,300余 件,战车89辆,是一个由步兵、骑兵、战车等三个兵种 混合编组的曲阵,也是秦俑坑的精华所在;三号坑有武 士俑68个,战车1辆,陶马4匹,是统帅地下大军的指挥 部。这个军阵是秦国军队编组的缩影。1980年又在陵园 西侧出土青铜铸大型车马2乘,引起全世界的震惊和关 注。这一组两乘大型的彩绘铜车马——高车和安车,是 迄今中国发现的体形最大、装饰最华丽,结构和系驾最 逼真、最完整的古代铜车马,被誉为“青铜之冠”。
中国古代陵墓建筑
陵墓建筑
古代中国是一个礼制盛行的国家。守 孝、祭祖是中国儒家礼俗中的头等大事。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 礼”。由于受到儒家文化和封建迷信思想 的影响,中国古代笃信“厚葬明孝、媚祖 邀福”的理念。
一、中国古代墓葬的概述
1、古代埋葬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初期人们并不掩埋同类的尸 体,而是弃之于原野山谷。 2、旧石器时代中期开始,人类已经对死 者进行有意识地埋葬。 山顶洞人公共墓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