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描和花鸟画的基本构图方法-推荐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描和花鸟画的基本构图方法

中国画技法名。古代“白画”的发展。以线勾描物象表现其形神,不着颜色的画法。也有略施淡墨渲染。多用于花卉和人物画。在文学创作中,以简练的笔墨,刻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不加烘托者,也称“白描”。

中国花鸟画主要以折枝花卉的形式规划画面,以小见大,塑造典型的自然空间。花鸟画应如何处理构图呢?以文章作比喻,就是要处理好“起”、“承”、“开”、“合”这几个阶段。下面我们就以王雪涛的《梅花喜鹊图》构图处理,来了解画面章法的处理。

《梅花喜鹊图》中梅花是主体部分,自下而上在画面中的表现经过了几个阶段:起——由右下方近角处,粗干的梅枝和细干的山茶一并发干;承——承前启后,取弧形顺势向上,引发花枝;开——梅枝与山茶左右展开,花繁叶茂,且有回首双鹊,热闹非凡;合——主干引发向上急向右转,一喜鹊俯身转回,首与左面的双鹤相应,俯身又与右下角昂首的喜鹊相迎,于是整个画面达到应合统一。

由于画面的尺幅大小和表现景物的不同,所以“起”、“承”、“开”、“合”,各部也应有繁简、强弱的差异,以使整体协调。特别是较大的画面,还应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阶段变化,这样画面就能显得充实。其中“开”、“合”更是关键。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中对此曾有精辟的分析:“千岩万壑,几令浏览不尽。然作时只须一大开合,如行文之有起结也。至其中间虚处,承接处,发挥处,脱略处,隐匿处,一一合法,如东坡长文,累万余言,读者犹恐易尽,乃是此法。于是会得,方可作寻丈大幅。”

十八描【资料】

2012-11-20 12:23:47

一、高古游丝描:最古老的工笔线描之一,常见于顾恺之的画作。线条提按变化不大,细而均匀,多为圆转曲线。顿笔为小圆头状。

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画法之一。因线条描法形似游丝,故名。其画法为:用中锋笔尖圆匀细描,要有秀劲古逸之气为合。《绘事雕虫》:“游丝描者,笔尖遒劲,宛如曹衣,最高古也。”《点石斋丛画》:“鍊笔擎纳,衣褶苍老紧牢。”此描法适合表现丝绢衣纹圆润流畅之感,古人多用于描绘文人、学士、贵族、仕女等。如顾恺之的《女史箴图》等。亦称“春蚕吐丝描”。工艺绘画的刺绣、壁画等常用。

二、琴弦描:略比高古游丝描粗些,多为直线。有写意味道,线用颤笔中锋,线中有停停顿顿的变化,大多为直线的感觉。

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画法之一。其线条外形平直、挺成,形如琴弦,故名。描法特点《点石斋丛画》:“用正锋,腕中无怒降,要心手相应,如琴弦乱不断。”清·王瀛:“用中锋悬腕笔法,须留得住,如颇笔皴法,心中相应不乱。”迮朗:“行笔如莼,直而朗涧,周举所造也”等多种。此描法适合于表现丝绢质地垂降衣纹。

三、铁线描:相比琴弦描又粗些,但用笔方硬,是最常见的描法之一。转折处方硬有力,直线硬折,似铁丝弄弯的

形态。用笔中锋,顿笔也是圆头。

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画法之一。线条外形状如铁丝,故名。是一种没有粗细变化,遒劲有力的圆笔线条,由铁线描钩勒成形的衣纹线条常常稠叠下坠,有若“曹衣出水”。清·王瀛:“用中锋圆劲之笔描写,没有丝毫柔弱之迹,方为合作。”从绘画作品看,顾恺之、阎立本、李公麟等画家在作品中的勾线,都誉为“铁线描”。此种描法产生于魏

晋隋唐之际。为表现硬质布料重要技法。

四、混描:基本上是一种写意画法。先用浓墨皴衣纹,墨未干时,间以浓墨,讲“浓破淡”的墨法变化。

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描法之一。见于古代人物画中,后人据其描法特点命名。画法是先以淡墨钩衣纹褶,

继而以浓墨醒之,最后用赭石复勾,使其深厚。清·迮朗说:“随笔勾描。”意谓钩描之随意性,能增强线条的生动感。张瞿的《题壁图》是此种描法代表作。

五、曹衣描:即为曹衣出水描的简称。来自于西域的画家曹仲达,其画佛像衣纹下垂、繁密,贴身如出水状,故称“曹衣出水”。受印度健陀罗艺术的影响,用笔细而下垂,成圆弧状,讲求线之间的疏密排列变化。

六、钉头鼠尾描:任伯年最常用的线描方法。叶顿头大,而顿时由于大的转笔,行笔方折多,转笔时线条加粗如同

兰叶描,收笔尖而细。

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画法之一。其线条起笔及收尾形似钉头与鼠尾,故名。传统人物画重要技法之一。其特点,在起笔时须顿笔,收笔时渐提渐收。清·王瀛说:“钉头鼠尾描,画有大兰叶、小兰叶两种描法,如写兰叶法。”《夷门广牍》:“此描法首创于北宋武洞清。”宋·李唐作《炙艾图》衣纹线条,用中锋劲利笔法,线形前肥后锐,出锋不可削薄;清·任伯年的《风尘三侠》衣纹线条更逼肖此种描法。 又,丁为“钉”的古字。因此钉头鼠尾描

也写作丁头鼠尾描。 明代汪砢玉在《珊瑚网》中将其中钉头鼠尾作钉头鼠尾描,撅头丁作撅头描,其余同。

七、橛头钉描:秃笔线描,是一种写意笔法,马远、夏圭多用之。顿头大而方,侧锋入笔,有“斧劈皴”之笔意。线

条粗而有力。

八、马蝗描:马和之用之。近似兰叶描,顿头大,行笔曲折柔软,但很有力。

九、折芦描:用笔粗,而转折多为直角,折笔时顿头方而大,线多为直线,是一种写意画的线描方法。梁楷《六祖

劈竹图》用之。

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的一种画法。其线条形似芦叶折转,故名。勾线时尖笔细长,长于撇捺,由圆笔转为方笔之法,仍须方中有圆,圆用隶法为之。然待干后勒以淡墨能使之厚重,并增强立体感。梁楷《六祖劈竹图》属

此一描法典型。其衣纹方棱削劲,锐利,给人以刚劲、强烈之感。

十、橄榄描:顿头大如同橄榄,元代颜辉等人多用,行笔稍细,但粗细变化亦大。

橄榄描,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描法之一。用尖大笔。下笔顿挫撆纳,落笔收笔须藏锋,区别于“钉头鼠尾”。清王瀛说:“起讫极轻,中极沉着。……”元颜辉《蛤蟆铁拐仙像》中的李铁拐棉衣褴褛,其衣纹线条头尾细尖,中

间粗如蛇腹,形似橄榄状。敦煌唐人佛像也用此法。

十一、枣核描:顿头如同枣核状,线条行笔中亦有枣核状的用笔变化。

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画法之一。汪阿玉说:“尖大笔也。”运用大笔挥洒,中间转折顿挫圆浑,成枣核状,以表现麻布质感衣纹,故名。用笔须藏锋。王瀛说:“枣核描亦如橄榄描”。其实二者外形相似。传为吴道子《观音像》石刻、衣纹曲折中鼓起,显示线之节奏韵律。当属此一描法。工艺绘画中常用之。枣核描为古十八描之一,顿

头如同枣核状,线条行笔中亦有枣核状的用笔变化。

十二、柳叶描:用笔两头细,中间行笔粗。十八描中无兰叶描。柳叶描和竹叶描类似,都是虚入虚出的笔法。吴道

子用之。

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画法之一。其线条形如柳叶飘动,后人因之命名,《点石斋丛画》“笔下忌钉头怒降,心手相应而如柳叶”。《绘事雕虫》:“柳叶描者,风姿飘逸,道子观音也。”史载吴道子的“吴带当风”莼菜条、兰叶描、柳叶描、战笔水纹描等。上述描法之间,有其类似性,系宜于表现质地轻薄衣料之描法,行笔忌浮滑轻薄。清·罗聘《醉钟馗图》中的衣纹细而短促,似片片柳叶编缀而成。

十三、竹叶描:与柳叶描类似,也是中间粗两头细。

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画法之一。宋代画墨竹盛行,以此技法写人物,其线条近似竹叶,因而得名。《点

石斋丛画》:“用笔横卧,为肥短撆纳,如竹叶”。清·迮朗说:“撇纳微短,似个、介也。”说明描法结构近似画墨竹。王瀛说:“视芦叶为短,似柳叶为长。”其实三种描法近似,只是腕中用力的轻重,徐疾有不同变化。《芦叶达摩图》中达摩的粗麻衣裳从领口到足上,线条极似竹叶,属竹叶描的典型。

十四、战笔水纹描:如山水画水纹之画法。表现薄而褶多的衣纹。明代唐寅作仕女图多用。

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画法之一。此描法近似水纹波浪,故名。用中锋下笔尤宜藏锋,衣纹重叠似水纹

而顿挫,疾如摆波。《萱和画谱》“周文矩……善画,行笔瘦硬战掣,有煜(南唐李后主)书法。”传为周文矩作

《重屏绘棋图》其衣纹线条简细、流利,呈曲折战颤。属此一描法典型。

十五、减笔描:指的是马远、梁楷等作大写意用的笔法。用笔粗,一气呵成,一笔中有墨色变化。大多只画个外轮廓,用笔简练到极致。

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画法之一。画法是用侧锋疾驰行笔,线条富有变化,遒劲有力。减笔者,是高度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