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今疾病名称对照
最全中西医病名对照
中西医的病名对照说明:中西医的病名对照只是一个大概的参考,实践技能第一站时还是要以主症辨病为主。
中医的病名基本是以主症为主,中西医考生对于中医病名的理解,详见“中医病名的概念”。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2、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咳嗽3、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喘证4、支气管哮喘:哮病5、肺炎:咳嗽,喘证6、肺结核:肺痨7、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 :胸痹(真心痛)8、心律失常:心悸9、高血压病:眩晕,头痛,中风10、急性胃炎:胃痛,血证(吐血),呕吐慢性胃炎:胃痛11、消化性溃疡:胃痛12、溃疡性结肠炎:泄泻13、急性胰腺炎:腹痛14、细菌性痢疾:痢疾15、病毒性肝炎:黄疸,胁痛,郁证16、急性肾小球肾炎:水肿,血证(尿血)慢性肾小球肾炎:水肿,虚劳,腰痛,血证(尿血)17、肾病综合症:水肿,腰痛,虚劳18、尿路感染:淋证,腰痛,虚劳19、糖尿病:消渴20、缺铁性贫血:虚劳21、再生障碍性贫血:虚劳2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证(紫斑)23、类风湿性关节炎:痹证24、脑梗死、脑出血:中风-中脏腑/中经络25、癫痫:痫病26、有机磷农药中毒:中毒27、急性阑尾炎:肠痈28、急性胆道感染:胁痛,腹痛29、乳腺囊性增生病:乳癖30、前列腺增生症:癃闭,虚劳31、急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盆腔炎/带下病(中西医大纲的中医病名直接用的就是“盆腔炎”,传统中医病名是“带下病”)32、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无排卵型):崩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有排卵型):崩漏,月经失调(“月经失调”未被列入中西、中西医实践大纲中的中医病种)33、围绝经期综合征:绝经前后诸证34、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腹痛,不孕症35、先兆流产:胎漏、胎动不安(“先兆流产”西医没要求,但“胎漏、胎动不安”中医有要求)36、小儿肺炎:肺炎喘嗽37、流行性腮腺炎:痄腮38、小儿腹泻.:小儿泄泻39、颈椎病:颈椎病40、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中医西医病名对照【一】内科糖尿病--消渴甲状腺功能亢进--瘿气、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胸痹、真心痛高血压病--风眩、眩晕、头风心律失常--心动悸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怔忡、水肿、痰饮、心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悸、眩晕、厥证--风湿性心脏病--心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喘证、痰饮、心悸、水肿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胀急性肺部炎性病变--肺热病气管--支气管炎--肺咳支气管哮喘--哮病肺脓肿--肺痈肺结核--肺痨胸腔积液--悬饮肺性脑病--肺厥胃溃疡--胃疡、胃脘痛胃炎--胃脘痛、痞满、纳呆胃下垂--胃缓胃石--胃结石幽门梗阻--胃反溃疡性结肠炎--腹泻、腹痛、大瘕泄肠结核--肠痨习惯性便秘--脾约急性胰腺炎--胰瘅慢性胰腺炎--胰胀乙型病毒性肝炎--黄疸、胁痛、积聚、虚劳肝硬化--肝积、胁痛、积聚、膨胀肝硬化腹水--膨胀肝脓肿--肝痈肝结核--肝痨脂肪肝--肝癖、肝痞肝昏迷--肝厥慢性肾盂肾炎--肾着、淋证肾病综合征--肾水、水肿急性肾小球肾炎--皮水、水肿慢性肾小球肾炎--石水、水肿慢性肾功能衰竭--关格、虚劳、水肿、呕吐、癃闭肾结核 --肾痨尿潴留--癃闭再生障碍性贫血--虚劳、血证、髓劳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紫癜病神经性失眠--不寐三叉神经痛--面风病癫痫--痈病、癫痫脑血管性痴呆--痴呆、呆病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风、偏头痛脑动脉硬化症--脑络痹、健忘、眩晕面神经麻痹--口僻帕金森病--颤病、脑风表脑血栓--中风、偏枯脑出血--中风高血压脑病--厥头痛、真头痛过敏性休克--风厥流行性感冒--时行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春温流行性乙型脑炎--暑温【二】外科肾结石--石淋、血淋泌尿系结石--石淋胆石病--胁痛、黄疸胆囊炎--胆胀急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肠痈肠梗阻--肠痹胰腺炎--胰胀乳腺炎--乳痈前列腺增生--癃闭、淋症、精癃前列腺炎--精浊血栓性静脉炎--脉痹、股肿睾丸炎、附睾炎--子痈附睾结核--子痰隐睾--子隐龟头炎--龟头痈男性不育--不育【三】妇科痛经--痛经闭经--闭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崩漏经前紧张综合征--经行情志异常、经行前后诸症更年期综合征--绝经前后诸症子宫肌瘤--石瘕子宫脱垂--阴挺女阴溃疡--阴疮乳房结核--乳痨乳腺囊性增生症--乳癖乳腺纤维腺瘤--乳核先兆流产--胎动不安习惯性流产--滑胎不孕症--不孕症、无子、断绪盆腔炎--带下、腹痛【四】儿科新生儿黄疽--胎黄新生儿破伤风--脐风婴儿湿疹--奶(胎)癣--新生儿脐炎--脐疮营养不良--疳病支气管肺炎--肺炎喘嗽脑性瘫痪、佝偻病--五迟、五软百日咳--百日咳、顿咳细菌性痢疾--痢疾麻疹--麻疹脊髓灰质炎--温病(早期)、痿证(后期)白喉--白喉流行性腮腺炎--痄腮【五】皮肤科带状疱疹--蛇串疮、蛇丹、缠腰火丹寻常疣--疣目、千日疣、枯盘箭扁平疣--扁瘊传染性软疣--鼠乳、水瘊尖锐湿疣--臊疣脓疱疮--黄水疮、滴脓疮、脓窝疮手癣--鹅掌风足癣--脚湿气、臭田螺甲癣--灰指甲趾甲癣--灰趾甲神经性皮炎--摄领疮、牛皮癣、顽癣荨麻疹--瘾疹、风疹块结节性痒疹--顽湿结聚银屑病--白疵、白壳风斑秃--油风脱发脂溢性皮炎--面游风寻常痤疮--粉刺药物性皮炎--药毒、膏药风日光性皮炎--日晒疮扁平苔癣--紫癜风多形性红斑--猫眼疮、雁疮结节性红斑--瓜藤缠盘状红斑狼疮--红蝴蝶疮、蝴蝶疮系统性红斑狼疮--蝶疮流注白塞病--狐惑白癜风--白驳风【六】眼科麦粒肿--针眼麦粒肿--胞生痰核、胞睑痰核沙眼--椒目眼睑炎--睑弦赤烂、风弦赤烂眼睑下垂--上胞下垂、睢目、睑废结膜结石--睑内结石睑内翻倒睫--倒睫拳毛急性泪囊炎--漏晴疮慢性泪囊炎--窍漏、眦漏、漏睛过敏性结膜炎--暴风客热慢性结膜炎--白涩症巩膜炎--炎疳、乌轮赤晕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聚星障化脓性角膜炎--凝脂翳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瞳神紧小慢性虹膜睫状体炎--瞳神干缺青光眼--五风内障老年性白内障--圆翳内障、如银内障玻璃体混浊--云雾移睛视神经萎缩--青肓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高风内障、高风雀目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络阻暴盲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目暴盲【七】耳鼻喉科外耳道炎--耳疮急性卡他性中耳炎--耳胀慢性卡他性中耳炎--耳闭化脓性中耳炎--脓耳、耳疳突发性聋--暴聋感音神经性聋--久聋慢性鼻炎--鼻窒萎缩性鼻炎--鼻槁化脓性鼻窦炎--鼻渊过敏性鼻炎--鼻鼽、鼽嚏鼻出血--鼻衄慢性咽炎--慢喉痹、虚火喉痹扁桃体炎--乳蛾扁桃体周围脓肿--喉关痈喉炎、声带炎--喉喑【八】口腔科智齿冠周炎--牙咬痈萎缩性牙周炎--牙宣复发性口腔溃疡--口疮、口疳白塞病--狐惑病口腔扁平苔癣--口蕈、口藓、口破、口糜舌脓肿--舌痈舌下血管神经性水肿--木舌中医古今疾病名称对照粘液性水肿。
实用中医病名及证型
3、汗证(自汗、盗汗)
辨证分型:肺胃不固、营卫不与、心血不足、阴虚火旺、邪热郁蒸
4、痰饮
辩证分型:1痰饮(脾阳虚弱、饮留胃肠)
2悬饮(邪犯胸肺、饮停胸胁、络气不与、阴虚内热)
3溢饮
4支饮(寒饮伏肺、脾肾阳虚)
5、消渴
辨证分型:1上消:肺热津伤
2中消:胃热炽盛
阴水:脾阳虚衰、肾阳衰微
2、淋证
辩证分型:热淋、石淋、气淋、血淋、膏淋、劳淋
【附】尿浊
辩证分型:湿热内蕴、脾虚气陷、肾元亏虚
3、癃闭
辨证分型:膀胱湿热、肺热壅盛、肝郁气滞、尿道阻塞、脾气不升(也称中气不足)、肾阳衰惫
4、关格
辨证分型:1脾肾亏虚,湿热内蕴;
2脾肾阳虚,寒湿内蕴;
3肝肾阴虚,肝风内动;
2内伤头痛(肝阳证、肾虚证、气血虚证、痰浊证、瘀血证)
2、痹病
第一种辨证分型:行痹、痛痹、着痹、热痹、尪痹、气虚血亏证
第二种辨证分型:风寒湿痹(行痹、痛痹、着痹),风湿热痹
3、痉病
辨证分型:邪壅经络、热甚发痉、湿热致痉、瘀血内阻、气血亏虚(阴血亏虚)
4、痿病
第一种辨证分型:肺热津伤、湿热浸淫、脾胃亏虚、肝肾亏损
6、痴呆
辩证分型:髓海不足、脾肾两虚、痰浊蒙窍、瘀血内阻
7、痫病
辩证分型:
发作期:阳痫(痰浊蒙窍,风火上扰,痰火内盛)、阴痫(寒痰蒙窍)
休止期:痰火扰神、风痰闭阻、心脾两虚、肝肾阴虚、心肾亏虚
8、癫病
辩证分型:肝郁气滞、痰气郁结、心脾两虚、气阴两虚
9、狂病
辩证分型:痰火扰神(痰火上扰)、火盛伤阴、痰结血瘀、瘀血阻窍、心肾失调
第二种辨证分型:1肺热津伤,筋失濡润;
中西医病名对照表25602
中西医病名对照表(一)中西医内科部分甲状腺功能亢进---瘿气、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胸痹、真心痛高血压病---风眩、眩晕、头风心律失常---心动悸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怔忡、水肿、痰饮、心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悸、眩晕、厥证风湿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心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喘证、痰饮、心悸、水肿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胀急性肺部炎性病变---肺热病气管、支气管炎---肺咳支气管哮喘---哮病肺脓肿---肺痈肺结核---肺痨胸腔积液---悬饮肺性脑病---肺厥胃溃疡、胃炎---胃疡、胃脘痛胃下垂---胃脘痛、痞满、纳呆幽门梗阻---胃结石溃疡性结肠炎---胃反肠结核---腹泻、腹痛、大瘕泄习惯性便秘---肠痨急性胰腺炎---脾约慢性胰腺炎---胰瘅乙型病毒性肝炎---黄疸、胁痛、积聚、虚劳肝硬化---肝积、胁痛、积聚、膨胀肝硬化腹水---膨胀肝脓肿---肝痈肝结核---肝痨脂肪肝---肝癖、肝痞肝昏迷---肝厥慢性肾盂肾炎---肾着、淋证肾病综合征---肾水、水肿急性肾小球肾炎---皮水、水肿慢性肾小球肾炎---石水、水肿慢性肾功能衰竭---关格、虚劳、水肿、呕吐、癃闭肾结核 ---肾痨尿潴留---癃闭再生障碍性贫血---虚劳、血证髓劳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紫癜病神经性失眠---不寐三叉神经痛---面风病脑血管性痴呆---痴呆、呆病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风、偏头痛脑动脉硬化症---脑络痹、健忘、眩晕面神经麻痹---口僻帕金森病---颤病、脑风表脑血栓---中风、偏枯脑出血---中风高血压脑病---厥头痛、真头痛过敏性休克---风厥流行性感冒---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春温流行性乙型脑炎---暑温(二)中西医外科部分男性前阴病类睾丸(附睾)炎---子痈附睾结核---子痰睾丸恶性肿瘤---子岩隐睾---子隐阴囊急性化脓性感染---(肾)囊痈阴囊部特发性坏疽---脱囊阴囊湿疹---绣球风、肾(阴)囊风阴囊血肿---血疝精索静脉曲张---精疝睾丸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水疝阴茎海绵体硬结---阴茎痰核、玉茎疽包皮炎---旋螺风龟头炎---阴(龟)头痈阴茎癌---肾岩翻花、阴茎岩尿道口下裂---马口异位性神经衰弱症---遗精、梦遗、滑精颈瘿病类、乳房病类单纯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地方性甲状腺肿---气瘿甲状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肉瘿亚急性甲状腺炎---瘿痈甲状腺癌---石瘿甲状腺功能亢进---瘿气、瘿病甲减---瘿劳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侠瘿瘅(瘤)急性乳腺炎---乳痈乳房深部脓肿---乳疽浆细胞乳腺炎、乳腺导管扩张症---粉刺性乳痈乳房结核---乳痨乳房瘘管和窦道---乳瘘乳房部急性蜂窝织炎、乳房部坏死性蜂窝织炎---乳发、脱壳乳痈乳腺囊性增生症---乳癖男性儿童乳房异常发育症---乳疠乳腺纤维腺瘤---乳核乳腺癌---乳癌乳头乳晕湿疹样癌---乳疳溢乳症---乳泣乳头皴裂---乳头风、乳头破碎乳晕部湿疹---乳头湿疹疮疡病类疖、皮肤脓肿---疖、蝼蛄疖、疔疮颜面部急性化脓性感染---颜面部疔疮手足部急性化脓性感染---手足部疔疮急性淋巴管炎---红丝疔气性坏疽---烂疔全身性化脓性感染、颅内化脓性感染---疔疮走黄丹毒、网状淋巴管炎---丹毒浅表脓肿、急性淋巴结炎---痈口底部急性蜂窝织炎---锁喉痈臀部蜂窝织炎---臀痈手背部急性化脓性炎症---手背发痈---有头疽背痈---对脐发疽肘尖部痈---石榴疽足跗部痈---历疽急性化脓性感染之毒血症、脓毒血症、败血症、脓毒性休克---痈毒内陷系统性红斑狼疮---周痹、常伴内脏痹(心痹、肝痹、肺痹、脾痹、肾痹、肠痹、胞痹、三焦痹)盘状红斑狼疮---蝴蝶丹、阴阳毒、赤丹等硬皮病---皮痹、肠痹、食痹皮肌炎、多发性肌炎---肌痹、肌肤痹、瘘症干燥综合症---燥痹、燥病末梢血管炎、结节性多动脉炎---脉痹、血痹多发性大动脉炎---脉痹、无脉痹早期闭塞性脉管炎---脉痹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混合痹、复合痹成人斯蒂尔病---寒热痹、热痹结节性红斑--- 风雪痹、瓜藤缠、湿毒流注、梅核火丹白塞病---孤惑肠病性关节炎---肠痹骨关节炎---肘痹膝痹颈椎病---颈肩风腰椎肥大性关节炎---腰腿痛、腿股风、环跳风腰关节肥大性关节炎---着痹、骨痹、腰痛、鹤膝风手指退行性关节炎---鸡爪风跟骨骨刺增生症---足跟风髋关节肥大性关节炎---环跳风膝关节滑囊炎、膝骨关节炎---骨痹、鹤膝风多发性肋软骨炎---软肋痹强直性脊柱炎---龟背风、肾痹、骨痹、竹节风慢性纤维织炎---着痹、腰痹、肾着肌腱炎---筋痹痛风性关节炎---痛痹、热痹、着痹大骨节病---骨痹、历节脂膜炎---恶核肿、丹毒、痰核、冻烂疮巨细胞动脉炎---脉痹、偏头痛雷诺综合症、红斑性肢痛症---脉痹、血痹骨质疏松症---骨瘘、骨痹化脓性骨髓炎、骨关节炎---无头疽、附骨疽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急性附骨疽慢性骨髓炎---慢性附骨疽化脓性髋关节炎---环跳疽风湿热---行痹、热痹急性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痹、热痹慢性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湿痹、寒痹、着痹类风湿性关节炎---历节、白虎历节风、痛痹、顽痹、尪痹、瘘痹胸骨骨髓炎---井疽胫骨骨髓炎---胫疽化脓性距小腿关节炎---足踝疽急性、慢性化脓性腮腺炎---发颐多发性转移性肌肉深部脓肿---流注多发性深部脓肿---暑湿流注转移性肌肉深部脓肿---余毒流注血肿感染之脓肿---淤血流注髂窝脓肿---髂窝流注骨与关节结核---流痰(骨痨)髋关节结核---附骨痰胸椎结核---龟背痰腰椎结核---肾兪虚痰腰椎结核所致结核性瘘管---肾兪瘘指关节结核---蜣螂蛀膝关节结核---鹤膝痰(风)距小腿关节结核---穿拐痰跟骨结核---足跟疽颈部淋巴结核---癗疠结核性瘘管---鼠瘘锁骨上窝淋巴结核---缺盆疽胸腋部淋巴结核---渊疽小腿慢性溃疡---臁疮丝虫病感染所致下肢淋巴水肿---大脚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脱疽下肢血栓性深静脉炎---股肿血栓性浅静脉炎---静蛇毒下肢静脉曲张---青筋腿(三)中西医结合妇儿科更年期综合征---绝经前后诸征先兆流产---胎漏、胎动不安难免流产---胎动欲堕完全流产、不全流产--堕胎、小产、暗产过期流产---胎死不下习惯流产---滑胎妊高征---子肿、子晕、子痫产褥感染---产后发热子宫脱垂---阴挺营养不良---疳积婴儿腹泻---腹泻急性呼吸道感染---小儿感冒急性支气管炎---咳嗽泌尿感染---淋证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血虚、萎黄、虚痨、疳证风疹---风沙流行性腮腺炎---痄腮小儿急惊风(惊厥)---惊风、抽风。
西医疾病与中医古称对照
西医疾病与中医古称对照人类的健康问题是一个长期以来受到广泛关注的课题。
西医和中医作为两种主要的医学体系,对于疾病的分类和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西医疾病与中医古称进行对照,探讨两种医学体系在疾病观念和处理方式上的差异。
一、感冒西医疾病名:Common cold中医古称:伤风感冒感冒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
根据西医的分类,感冒属于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
而在中医中,感冒是属于外感病,主要是由于寒邪入侵人体引起的疾病。
因此,中医将感冒称为“伤风感冒”。
西医和中医对于感冒的治疗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西医倾向于使用抗病毒药物和对症治疗,而中医则注重通过调理人体内部阴阳平衡来恢复健康。
二、高血压西医疾病名:Hypertension中医古称:阳盛痹厥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西医认为高血压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血管壁的压力超过了其承受范围。
而在中医古书中,高血压被称为“阳盛痹厥”,指的是人体阳气过盛或阴气不足导致血液运行障碍而引发的疾病。
针对高血压的治疗方法,西医主要采用降压药物,而中医则强调调整饮食结构,加强锻炼和调整情绪来改善患者的整体体质。
三、糖尿病西医疾病名:Diabetes中医古称:消渴糖尿病是一种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的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血糖过高。
西医将糖尿病称为“Diabetes”,而中医古称之一则是“消渴”。
所谓“消渴”,是指患者常常感到口渴,并伴有多尿的症状。
西医治疗糖尿病主要通过控制血糖水平和改善胰岛素分泌来达到治疗效果,而中医则侧重于调整脾胃功能,通过中药和饮食疗法来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质。
四、哮喘西医疾病名:Asthma中医古称:喘证哮喘是一种以喘息、胸闷、咳嗽等症状为主的呼吸系统疾病。
西医将哮喘称为“Asthma”,而中医古称之一是“喘证”。
中医认为哮喘是由于外感风寒、湿热等外邪入侵或体内湿邪郁滞导致气机不畅所致。
治疗方面,西医主要依靠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和抗炎药物进行缓解和控制,而中医更加注重疏风化湿、活血通络来治疗哮喘。
古今中西医疾病对照大全集(收藏版)
古今中西医疾病对照大全集(收藏版)粘液性水肿。
中医古称阳虚水泛。
重症肌无力。
中医古称筋痿。
多睡症。
中医古称过力脱气。
性淡漠。
中医古称不欲近房。
阳萎。
中医古称阳萎。
肥胖性生殖无能症。
中医古称肥人不育。
多内分泌腺功能减退症—席汉氏综合症。
中医古称黑疸。
上呼吸道感染。
中医古称感冒。
急性气管炎。
中医古称风热犯肺。
大叶性肺炎。
中医古称肺热。
急性痢疾。
中医古称滞下。
急性胃肠炎。
中医古称食泻。
霍乱。
中医古称霍乱。
夏季热。
中医古称疰夏。
肝炎。
中医古称湿阻。
肝硬化。
中医古称水鼓(是肝炎后期出现腹水)。
性病。
中医古称花柳病。
糖尿病。
中医古称消渴。
糖尿病并发脑血栓。
中医古称消渴偏枯。
糖尿病合并宫颈癌。
中医古称消渴倒开花。
腹膜后血肿。
中医古称瘀血腰疼。
子宫肌瘤。
中医古称经来结块。
红斑狼疮。
中医古称鬼脸疮。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中医古称历节风。
青春期精神分裂症。
中医古称书痴。
大发作型癫痫。
中医古称羊角风。
戒毒。
中医古称戒断大烟毒。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古称久痢。
胃溃疡。
中医古称胃脘疼。
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急性黄疸型肝炎。
中医古称萎黄急黄。
功能性子宫出血。
中医古称崩漏。
尿毒症合并乙型肝炎。
中医古称癃闭湿阻。
肾结石。
中医古称石淋。
心肌病。
中医古称心水。
过去,中医认为咳嗽低热消瘦是肺痨,其实肺痨之中就有肺癌。
乳腺癌是古老的疾病,中医古称乳岩。
阴茎癌是古老的疾病,中医古称肾岩。
结肠癌是古老的疾病,中医古称肠结。
恶性黑色素瘤是古老的疾病,中医古称翻花疮胰腺癌是古老的疾病,中医古称阴黄。
胃癌是古老的疾病,中医古称反胃。
子宫内膜癌是古老的疾病,中医古称血带。
甲状腺癌是古老的疾病,中医古称石瘿。
恶性淋巴瘤是古老的疾病,中医古称失荣食道癌是古老的疾病,中医古称噎膈卵巢癌是古老的疾病,中医古称腹块。
睾丸癌是古老的疾病,中医古称肾囊瘤。
膀胱癌是古老的疾病,中医古称溺血。
恶性骨髓瘤是古老的疾病,中医古称骨疽。
鼻咽癌是古老的疾病,中医古称真头痛。
完整版中西医病名对照表
完整版中西医病名对照表为了加强中西医交流与合作,准确对照中西医病名,以下为完整版中西医病名对照表:一、消化系统疾病1. 胃溃疡– Gastric Ulcer2. 肠病– Enteritis3. 肝硬化– Cirrhosis4. 胰腺炎– Pancreatitis5. 胆囊炎– Cholecystitis6. 胃癌– Gastric Cancer7. 肠梗阻– Intestinal Obstruction8. 肝炎– Hepatitis9. 胰腺癌– Pancreatic Cancer10. 胆结石– Gallstones二、呼吸系统疾病1. 支气管炎– Bronchitis2. 肺炎– Pneumonia3. 肺癌– Lung Cancer4. 鼻窦炎– Sinusitis5. 气胸– Pneumothorax6. 哮喘– Asthma7. 肺结核– Pulmonary Tuberculosis8. 鼻咽癌–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9. 百日咳– Pertussis10. 胸膜炎– Pleurisy三、循环系统疾病1. 心绞痛– Angina2. 高血压– Hypertension3. 冠心病– Coronary Heart Disease4. 风湿热– Rheumatic Fever5. 动脉硬化– Arteriosclerosis6. 心肌梗塞– Myocardial Infarction7. 脉络膜炎– Choroiditis8. 心力衰竭– Heart Failure9. 风湿性心脏病– Rheumatic Heart Disease10. 动脉瘤– Aneurysm四、神经系统疾病1. 中风– Stroke2. 头痛– Headache3. 癫痫– Epilepsy4. 多发性硬化症– Multiple Sclerosis5. 帕金森病– Parkinson's Disease6. 脑炎– Encephalitis7. 神经根型颈椎病– Cervical Radicular Syndrome8. 面瘫– Facial Paralysis9. 脑瘤– Brain Tumor10. 外伤后遗症– Sequelae of Traumatic Injury五、泌尿系统疾病1. 肾炎– Nephritis2. 膀胱炎– Cystitis3. 肾结石– Renal Calculus4. 肾衰竭– Renal Failure5. 前列腺炎– Prostatitis6. 肾癌– Renal Cell Carcinoma7. 尿道感染– Urinary Tract Infection8. 尿毒症– Uremia9. 膀胱癌– Bladder Cancer10. 尿失禁– Urinary Incontinence六、内分泌系统疾病1.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Hyperthyroidism2. 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3. 甲状腺结节– Thyroid Nodule4. 甲亢– Thyrotoxicosis5. 甲状腺炎– Thyroiditis6. 垂体瘤– Pituitary Tumor7.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Hypoparathyroidism8. 甲状腺癌– Thyroid Cancer9. 哺乳期乳腺炎– Lactational Mastitis10.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Hypothyroidism七、皮肤疾病1. 痤疮– Acne2. 银屑病– Psoriasis3. 湿疹– Eczema4. 白癜风– Vitiligo5. 疱疹– Herpes6. 紫癜– Purpura7. 风湿性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8. 蜂窝织炎– Cellulitis9. 老年斑– Age Spots10. 皮肤癌– Skin Cancer八、妇科疾病1. 子宫肌瘤– Uterine Fibroids2. 卵巢囊肿– Ovarian Cyst3. 子宫内膜异位症– Endometriosis4. 子宫肌腺症– Adenomyosis5. 乳腺增生– Breast Hyperplasia6. 月经不调– Irregular Menstruation7. 子宫脱垂– Uterine Prolapse8. 卵巢癌– Ovarian Cancer9. 子宫颈糜烂– Cervical Erosion10. 子宫内膜炎– Endometritis九、骨科疾病1. 骨折– Fracture2. 关节炎– Arthritis3. 骨质疏松症– Osteoporosis4. 腰椎间盘突出– Lumbar Disc Herniation5. 骨肉瘤– Osteosarcoma6. 脊柱侧弯– Scoliosis7. 骨性关节炎– Osteoarthritis8. 韧带损伤– Ligament Injury9. 骨关节结核– Osteoarticular Tuberculosis10. 骨裂伤– Bone Contusion十、眼科疾病1. 视力模糊– Blurred Vision2. 青光眼– Glaucoma3. 白内障– Cataract4. 玻璃体出血– Vitreous Hemorrhage5. 角膜炎– Keratitis6. 屈光不正– Refractive Error7. 眼外伤– Ocular Trauma8. 弱视– Amblyopia9. 视网膜脱落– Retinal Detachment10. 眼肌麻痹– Ocular Myasthenia总结:以上为完整版中西医病名对照表,希望能够为中西医交流与合作提供便利,加强疾病的准确对照,促进医学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中医和现代医学疾病名称对照表
中医和现代医学疾病名称对照表随着医学的发展,古代的很多疾病名称到了现在都变了样,以下整理的对照表可供大家参照,左边是现代名称,右边是古代名称。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胸痹、真心痛;2.高血压病≈风眩、眩晕、头风;3.心律失常≈心动悸;4.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怔忡、水肿、痰饮、心痹: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悸、眩晕、厥证;6.风湿性心脏病≈心痹;7.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喘证、痰饮、心悸、水肿;8.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胀;9.急性肺部炎性病变≈肺热病;10.气管、支气管炎≈肺咳;11.支气管哮喘≈哮病;12.肺脓肿≈肺痈;13.肺结核≈肺痨;14.胸腔积液≈悬饮;15.肺性脑病≈肺厥;16.胃溃疡、胃炎≈胃疡、胃脘痛;17.胃下垂≈胃脘痛、痞满、纳呆;18.幽门梗阻≈胃结石;19.溃疡性结肠炎≈胃反;20.肠结核≈腹泻、腹痛、大瘕泄;21.习惯性便秘≈肠痨;22.急性胰腺炎≈脾约;23.慢性胰腺炎≈脾瘅;24.乙型病毒性肝炎≈黄疸、胁痛、积聚、虚劳;25.肝硬化≈肝积、胁痛、积聚、膨胀;26.肝硬化腹水≈膨胀;27.肝脓肿≈肝痈;28.肝结核≈肝痨;29.脂肪肝≈肝癖、肝痞;30.肝昏迷≈肝厥;31.慢性肾盂肾炎≈肾着、淋证;32.肾病综合征≈肾水、水肿;33.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皮水、水肿;34.慢性肾功能衰竭≈关格、虚劳、水肿、呕吐、癃闭;35.肾结核≈肾痨;36.尿潴留≈癃闭;37.再生障碍性贫血≈虚劳、血证;38.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紫癜病;39.神经性失眠≈不寐;40.三叉神经痛≈面风病;41.脑血管性痴呆≈痴呆、呆病;42.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风、偏头痛;43.脑动脉硬化症≈脑络痹、健忘、眩晕;44.面神经麻痹≈口僻;45.帕金森病≈颤病、脑风表;46.脑血栓≈中风、偏枯;47.脑出血≈中风;48.高血压脑病≈厥头痛、真头痛;49.过敏性休克≈风厥;50.流行性感冒≈感冒;5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春温;52.流行性乙型脑炎≈暑温53.单纯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地方性甲状腺肿≈气瘿;54.甲状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肉瘿;55.亚急性甲状腺炎≈瘿痈;56.甲状腺癌≈石瘿;57.甲状腺功能亢进≈瘿气、瘿病;58.甲减≈瘿劳;59.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侠瘿瘅(瘤);60.急性淋巴管炎≈红丝疔;61.颈部淋巴结核≈癗疠;62.锁骨上窝淋巴结核≈缺盆疽;63.流行性腮腺炎≈痄腮;64.睾丸(附睾)炎≈子痈;65.附睾结核≈子痰;66.睾丸恶性肿瘤≈子岩;67.隐睾≈子隐;68.阴囊急性化脓性感染≈(肾)囊痈;69.阴囊部特发性坏疽≈脱囊;70.阴囊湿疹≈绣球风、肾(阴)囊风;71.阴囊血肿≈血疝;72.精索静脉曲张≈精疝;73.睾丸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水疝;74.阴茎海绵体硬结≈阴茎痰核,玉茎疽;75.包皮炎≈旋螺风;76.龟头炎≈阴(龟)头痈;77.阴茎癌≈肾岩翻花、阴茎岩;78.尿道口下裂≈马口异位;79.性神经衰弱症≈遗精,梦遗,滑精;80.更年期综合征≈绝经前后诸征;81.先兆流产≈胎漏、胎动不安;82.难免流产≈胎动欲堕;83.完全流产、不全流产≈堕胎、小产、暗产;84.过期流产≈胎死不下;85.习惯流产≈滑胎;86.妊高征≈子肿、子晕、子痫;87.产褥感染≈产后发热;88.子宫脱垂≈阴挺;89.急性乳腺炎≈乳痈;90.乳房深部脓肿≈乳疽;91.浆细胞乳腺炎,乳腺导管扩张症≈粉刺性乳痈;92.乳房结核≈乳痨;93.乳房瘘管和窦道≈乳瘘;94.乳房部急性蜂窝织炎、乳房部坏死性蜂窝织炎≈乳发,脱壳乳痈;95.乳腺囊性增生症≈乳癖;96.男性儿童乳房异常发育症≈乳疠;97.乳腺纤维腺瘤≈乳核;98.乳腺癌≈乳癌;99.乳头乳晕湿疹样癌≈乳疳;100.溢乳症≈乳泣;101.乳头皴裂≈乳头风,乳头破碎;102.乳晕部湿疹≈乳头湿疹;103.营养不良≈疳积;104.婴儿腹泻≈腹泻;105.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小儿感冒;106.风疹≈风沙;107.小儿急惊风(惊厥)≈惊风、抽风108.疖、皮肤脓肿≈疖、蝼蛄疖、疔疮;109.颜面部急性化脓性感染≈颜面部疔疮;110.手足部急性化脓性感染≈手足部疔疮;111.气性坏疽≈烂疔;112.全身性化脓性感染、颅内化脓性感染≈疔疮走黄;113.丹毒、网状淋巴管炎≈丹毒;114.浅表脓肿、急性淋巴结炎≈痈;115.口底部急性蜂窝织炎≈锁喉痈;116.臀部蜂窝织炎≈臀痈;117.手背部急性化脓性炎症≈手背发;118.痈≈有头疽;119.背痈≈对脐发疽;120.肘尖部痈≈石榴疽;121.足跗部痈≈历疽;122.急性化脓性感染之毒血症、脓毒血症、败血症、脓毒性休克≈痈毒内陷;123.化脓性骨髓炎、骨关节炎≈无头疽,附骨疽;124.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急性附骨疽;125.慢性骨髓炎≈慢性附骨疽;126.化脓性髋关节炎≈环跳疽;127.胸骨骨髓炎≈井疽;128.胫骨骨髓炎≈胫疽;129.化脓性距小腿关节炎≈足踝疽;130.急性、慢性化脓性腮腺炎≈发颐;131.多发性转移性肌肉深部脓肿≈流注;132.多发性深部脓肿≈暑湿流注;133.转移性肌肉深部脓肿≈余毒流注;134.血肿感染之脓肿≈淤血流注;135.髂窝脓肿≈髂窝流注;136.骨与关节结核≈流痰(骨痨);137.髋关节结核≈附骨痰;138.胸椎结核≈龟背痰;139.腰椎结核≈肾兪虚痰;140.腰椎结核所致结核性瘘管≈肾兪瘘;141.指关节结核≈蜣螂蛀;142.膝关节结核≈鹤膝痰(风);143.距小腿关节结核≈穿拐痰;144.跟骨结核≈足跟疽;145.结核性瘘管≈鼠瘘;146.胸腋部淋巴结核≈渊疽;147.小腿慢性溃疡≈臁疮;148.丝虫病感染所致下肢淋巴水肿≈大脚风;149.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脱疽;150.下肢血栓性深静脉炎≈股肿;151.血栓性浅静脉炎≈静蛇毒;152.下肢静脉曲张≈青筋腿;153.急性支气管炎≈咳嗽;154.泌尿感染≈淋证;155.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血虚、萎黄、虚痨、疳证;156.风湿热≈ 行痹、热痹157.急性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痹、热痹158.慢性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湿痹、寒痹、着痹159.风湿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 心痹160.类风湿性关节炎≈ 历节、白虎历节风、痛痹、顽痹、尪痹、瘘痹161.系统性红斑狼疮≈ 周痹、常伴内脏痹(心痹、肝痹、肺痹、脾痹、肾痹、肠痹、胞痹、三焦痹)162.盘状红斑狼疮≈ 蝴蝶丹、阴阳毒、赤丹等163.硬皮病≈皮痹、肠痹、食痹164.皮肌炎、多发性肌炎≈肌痹、肌肤痹、瘘症165.干燥综合症≈ 燥痹、燥病166.末梢血管炎、结节性多动脉炎≈脉痹、血痹167.多发性大动脉炎≈脉痹、无脉痹168.早期闭塞性脉管炎≈脉痹169.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混合痹、复合痹170.成人斯蒂尔病≈寒热痹、热痹171.结节性红斑≈ 风雪痹、瓜藤缠、湿毒流注、梅核火丹172.白塞病≈孤惑173.肠病性关节炎≈ 肠痹174.骨关节炎≈ 肘痹膝痹175.颈椎病≈ 颈肩风176.腰椎肥大性关节炎≈腰腿痛、腿股风、环跳风177.腰关节肥大性关节炎≈着痹、骨痹、腰痛、鹤膝风178.手指退行性关节炎≈鸡爪风179.跟骨骨刺增生症≈足跟风180.髋关节肥大性关节炎≈环跳风181.膝关节滑囊炎、膝骨关节炎≈ 骨痹、鹤膝风182.多发性肋软骨炎≈软肋痹183.强直性脊柱炎≈龟背风、肾痹、骨痹、竹节风184.慢性纤维织炎≈ 着痹、腰痹、肾着185.肌腱炎≈ 筋痹186.痛风性关节炎≈痛痹、热痹、着痹187.大骨节病≈ 骨痹、历节188.脂膜炎≈ 恶核肿、丹毒、痰核、冻烂疮189.巨细胞动脉炎≈ 脉痹、偏头痛190.雷诺综合症、红斑性肢痛症≈ 脉痹、血痹191.骨质疏松症≈ 骨瘘、骨痹192.崇尚道德,悬壶济世!。
病的古代说法
病的古代说法在古代,人们对疾病的解释和命名方式与现代医学有很大的不同。
古代疾病的说法主要是基于对症状和疾病所导致的身体变化的观察和理解。
以下是一些关于古代疾病说法的参考内容。
1. 中风:古代常将中风称作“中气”、“中邪”等。
认为中风是由于人体失去平衡而受到外界恶劣环境的侵袭,导致病气凝聚在某一部位。
中风的治疗方法一般包括药物治疗、推拿按摩、针灸等。
2. 百日咳:古代称为“百日咳”或“百咳”。
古人认为这种疾病会持续百日之久,因此得名。
他们相信,百日咳是由于外界风寒或思虑过度等原因导致的。
治疗方法主要是运用中药治疗和推拿按摩。
3. 马蜂咬伤:古代将马蜂咬伤称为“马蜂刺”或“飞蛰”。
根据古人观察,马蜂咬伤后,会腐烂发炎并且剧痛。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用草药敷伤口、针灸、推拿按摩等。
4. 痔疮:古人将痔疮称为“痔”或“痔疾”。
他们认为这种疾病是由于消化不良、久坐或久立等原因引起的。
古代治疗痔疮的方法包括用中药洗浴、服用中药、搽药膏等。
5. 白癜风:古代称为“白脱”或“白水泡”。
古人认为白癜风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良、饮食不洁等原因导致的。
治疗白癜风的方法包括使用中药外敷、偏方内服、阳光照射等。
6. 结石:古代将结石称为“石。
”他们认为结石是肾脏或膀胱中的物质凝聚而成,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古人治疗结石通常采用中药煎剂、膏方、针灸等。
7. 黄疸:古代称为“黄水泡”或“黄bile”。
他们认为这种病是由肝脏功能失调引起的。
治疗黄疸的方法主要是使用中药调理肝脏,进行放血或汤药温灸。
8. 痧(即现代的疟疾):古代将疟疾称为“痧”。
古人认为痧是由于寒邪或湿气侵入体内所致,会引发高热、寒战和关节疼痛等症状。
古代治疗痧的方法包括使用中药剂、推拿按摩、针灸等。
古代对病症的说法主要基于对症状的观察和经验,缺乏现代医学的科学分析和解释。
因此,这些说法在现代医学中不被广泛接受。
然而,古代对疾病的认识与治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仍有一些参考价值,尤其是在草药治疗方面。
最全中西医病名对照
中西医得病名对照说明:中西医得病名对照只就是一个大概得参考,实践技能第一站时还就是要以主症辨病为主。
中医得病名基本就是以主症为主,中西医考生对于中医病名得理解,详见“中医病名得概念”。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2、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咳嗽3、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喘证4、支气管哮喘:哮病5、肺炎:咳嗽,喘证6、肺结核:肺痨7、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 :胸痹(真心痛)8、心律失常:心悸9、高血压病:眩晕,头痛,中风10、急性胃炎:胃痛,血证(吐血),呕吐慢性胃炎:胃痛11、消化性溃疡:胃痛12、溃疡性结肠炎:泄泻13、急性胰腺炎:腹痛14、细菌性痢疾:痢疾15、病毒性肝炎:黄疸,胁痛,郁证16、急性肾小球肾炎:水肿,血证(尿血)慢性肾小球肾炎:水肿,虚劳,腰痛,血证(尿血)17、肾病综合症:水肿,腰痛,虚劳18、尿路感染:淋证,腰痛,虚劳19、糖尿病:消渴20、缺铁性贫血:虚劳21、再生障碍性贫血:虚劳2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证(紫斑)23、类风湿性关节炎:痹证24、脑梗死、脑出血:中风—中脏腑/中经络25、癫痫:痫病26、有机磷农药中毒:中毒27、急性阑尾炎:肠痈28、急性胆道感染:胁痛,腹痛29、乳腺囊性增生病:乳癖30、前列腺增生症:癃闭,虚劳31、急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盆腔炎/带下病(中西医大纲得中医病名直接用得就就是“盆腔炎”,传统中医病名就是“带下病”)32、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无排卵型):崩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有排卵型):崩漏,月经失调(“月经失调”未被列入中西、中西医实践大纲中得中医病种)33、围绝经期综合征:绝经前后诸证34、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腹痛,不孕症35、先兆流产:胎漏、胎动不安(“先兆流产”西医没要求,但“胎漏、胎动不安”中医有要求)36、小儿肺炎:肺炎喘嗽37、流行性腮腺炎:痄腮38、小儿腹泻、:小儿泄泻39、颈椎病:颈椎病40、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中医西医病名对照【一】内科糖尿病—-消渴甲状腺功能亢进--瘿气、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胸痹、真心痛高血压病-—风眩、眩晕、头风心律失常--心动悸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怔忡、水肿、痰饮、心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悸、眩晕、厥证-—风湿性心脏病--心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喘证、痰饮、心悸、水肿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胀急性肺部炎性病变--肺热病气管--支气管炎-—肺咳支气管哮喘——哮病肺脓肿—-肺痈肺结核--肺痨胸腔积液--悬饮肺性脑病--肺厥胃溃疡——胃疡、胃脘痛胃炎—-胃脘痛、痞满、纳呆胃下垂-—胃缓胃石-—胃结石幽门梗阻-—胃反溃疡性结肠炎—-腹泻、腹痛、大瘕泄肠结核——肠痨习惯性便秘—-脾约急性胰腺炎--胰瘅慢性胰腺炎—-胰胀乙型病毒性肝炎-—黄疸、胁痛、积聚、虚劳肝硬化—-肝积、胁痛、积聚、膨胀肝硬化腹水--膨胀肝脓肿-—肝痈肝结核--肝痨脂肪肝--肝癖、肝痞肝昏迷-—肝厥慢性肾盂肾炎--肾着、淋证肾病综合征--肾水、水肿急性肾小球肾炎--皮水、水肿慢性肾小球肾炎--石水、水肿慢性肾功能衰竭--关格、虚劳、水肿、呕吐、癃闭肾结核——肾痨尿潴留——癃闭再生障碍性贫血--虚劳、血证、髓劳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紫癜病神经性失眠-—不寐三叉神经痛—-面风病癫痫——痈病、癫痫脑血管性痴呆--痴呆、呆病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风、偏头痛脑动脉硬化症--脑络痹、健忘、眩晕面神经麻痹——口僻帕金森病——颤病、脑风表脑血栓-—中风、偏枯脑出血--中风高血压脑病--厥头痛、真头痛过敏性休克--风厥流行性感冒--时行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春温流行性乙型脑炎—-暑温【二】外科肾结石-—石淋、血淋泌尿系结石--石淋胆石病—-胁痛、黄疸胆囊炎——胆胀急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肠痈肠梗阻--肠痹胰腺炎--胰胀乳腺炎--乳痈前列腺增生-—癃闭、淋症、精癃前列腺炎--精浊血栓性静脉炎--脉痹、股肿睾丸炎、附睾炎--子痈附睾结核—-子痰隐睾——子隐龟头炎—-龟头痈男性不育——不育【三】妇科痛经-—痛经闭经--闭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崩漏经前紧张综合征--经行情志异常、经行前后诸症更年期综合征--绝经前后诸症子宫肌瘤--石瘕子宫脱垂--阴挺女阴溃疡——阴疮乳房结核——乳痨乳腺囊性增生症--乳癖乳腺纤维腺瘤—-乳核先兆流产——胎动不安习惯性流产--滑胎不孕症--不孕症、无子、断绪盆腔炎--带下、腹痛【四】儿科新生儿黄疽--胎黄新生儿破伤风—-脐风婴儿湿疹--奶(胎)癣--新生儿脐炎-—脐疮营养不良——疳病支气管肺炎--肺炎喘嗽脑性瘫痪、佝偻病-—五迟、五软百日咳——百日咳、顿咳细菌性痢疾--痢疾麻疹-—麻疹脊髓灰质炎-—温病(早期)、痿证(后期)白喉—-白喉流行性腮腺炎—-痄腮【五】皮肤科带状疱疹--蛇串疮、蛇丹、缠腰火丹寻常疣—-疣目、千日疣、枯盘箭扁平疣-—扁瘊传染性软疣——鼠乳、水瘊尖锐湿疣--臊疣脓疱疮--黄水疮、滴脓疮、脓窝疮手癣--鹅掌风足癣--脚湿气、臭田螺甲癣--灰指甲趾甲癣——灰趾甲神经性皮炎--摄领疮、牛皮癣、顽癣荨麻疹-—瘾疹、风疹块结节性痒疹--顽湿结聚银屑病--白疵、白壳风斑秃--油风脱发脂溢性皮炎-—面游风寻常痤疮-—粉刺药物性皮炎——药毒、膏药风日光性皮炎—-日晒疮扁平苔癣——紫癜风多形性红斑—-猫眼疮、雁疮结节性红斑--瓜藤缠盘状红斑狼疮--红蝴蝶疮、蝴蝶疮系统性红斑狼疮-—蝶疮流注白塞病--狐惑白癜风-—白驳风【六】眼科麦粒肿-—针眼麦粒肿—-胞生痰核、胞睑痰核沙眼—-椒目眼睑炎--睑弦赤烂、风弦赤烂眼睑下垂--上胞下垂、睢目、睑废结膜结石——睑内结石睑内翻倒睫--倒睫拳毛急性泪囊炎—-漏晴疮慢性泪囊炎——窍漏、眦漏、漏睛过敏性结膜炎——暴风客热慢性结膜炎—-白涩症巩膜炎—-炎疳、乌轮赤晕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聚星障化脓性角膜炎——凝脂翳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瞳神紧小慢性虹膜睫状体炎—-瞳神干缺青光眼-—五风内障老年性白内障-—圆翳内障、如银内障玻璃体混浊-—云雾移睛视神经萎缩—-青肓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高风内障、高风雀目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络阻暴盲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目暴盲【七】耳鼻喉科外耳道炎-—耳疮急性卡她性中耳炎--耳胀慢性卡她性中耳炎—-耳闭化脓性中耳炎--脓耳、耳疳突发性聋—-暴聋感音神经性聋-—久聋慢性鼻炎--鼻窒萎缩性鼻炎--鼻槁化脓性鼻窦炎--鼻渊过敏性鼻炎——鼻鼽、鼽嚏鼻出血——鼻衄慢性咽炎——慢喉痹、虚火喉痹扁桃体炎--乳蛾扁桃体周围脓肿-—喉关痈喉炎、声带炎-—喉喑【八】口腔科智齿冠周炎-—牙咬痈萎缩性牙周炎—-牙宣复发性口腔溃疡—-口疮、口疳白塞病--狐惑病口腔扁平苔癣—-口蕈、口藓、口破、口糜舌脓肿-—舌痈舌下血管神经性水肿--木舌中医古今疾病名称对照粘液性水肿。
古今中西医病名对照表
古今中西医病名对照表疾病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在古今中西医学中都有不少病名。
由于医学理论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同一种病可能在不同的医学体系中有不同的名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逐渐编制出了古今中西医病名对照表,对病名进行统一规范。
本文将根据不同医学体系,列举一些古今中西医病名的对照,以供参考。
中医病名对照:1. 风热感冒(common cold):风热感冒是中医学中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症状有发热、咳嗽、咽喉痛等,与西医学中的common cold相对应。
2. 中风(stroke):中风是一种中医学特有的疾病,其症状为一侧肢体麻木、言语不清等,类似于西医学中的stroke。
3. 百日咳(whooping cough):百日咳是一种中医学中常见的传染病,其症状为咳嗽剧烈、持续时间长达数周,类似于西医学中的whooping cough。
西医病名对照:1. 肺结核(tuberculosis):肺结核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其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乏力等,与中医学中的病名对应。
2. 心脏病(heart disease):心脏病是一类疾病的统称,包括冠心病、心绞痛等,与中医学中的心脏病对应。
3. 糖尿病(diabetes):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系统疾病,其主要症状为血糖升高、多饮多尿等,与中医学中的病名对应。
古医病名对照:1. 瘟疫(plague):瘟疫是古代常见的传染病,主要症状有高热、淋巴结肿大等,类似于现代医学中的鼠疫。
2. 解颅(trepanation):解颅是古代医学中的一种手术,用以治疗颅内疾病,如颅内出血等,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开颅手术。
3. 中毒(poisoning):中毒是古代医学中常见的疾病,主要是指人体遭到外界有害物质的侵害,与现代医学中的中毒相对应。
以上是一些古今中西医病名的对照表,旨在解决不同医学体系中病名的混淆和统一。
虽然不同医学体系有不同的理论和诊疗方法,但相同的疾病症状是可以对应的。
疾病的治疗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医学体系进行,综合运用不同医学理论和技术,有助于提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古今中西医疾病对照大全集(收藏版)
古今中西医疾病对照大全集(收藏版)古代和现代中西医学各自发展出独特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法。
本文将为您呈现一份综合的古今中西医疾病对照大全集,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比较不同医学体系对同一疾病的认识和应对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疾病的对照表,供读者参考。
1. 感冒:古代中医诊断:感冒通常被归类为风寒、风温、风湿等不同类型。
主要症状有鼻塞、流鼻涕、咳嗽和喉咙痛等。
古代中医治疗:采用汤药,如麻黄汤和银翘散,以驱散体内的寒气、湿气或病邪。
现代西医诊断:感冒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主要症状与古代中医类似。
现代西医治疗: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休息、补充充足的液体、退烧药和抗病毒药物。
2. 高血压:古代中医诊断:高血压被称为“阳上犯”,主要症状包括头痛、头晕、心悸等。
古代中医治疗:通过调整饮食、生活习惯和服用中药方剂,如天麻钩藤汤,来平衡体内的阴阳。
现代西医诊断:高血压是指血压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疾病,主要症状包括头痛、胸闷、心悸等。
现代西医治疗:建议患者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同时还可以使用抗高血压药物进行治疗。
3. 糖尿病:古代中医诊断:糖尿病在古代中医中被称为“消渴”,主要症状包括口渴、多饮和多尿等。
古代中医治疗:中医常采用草药方剂,如玄参麦冬汤,来清热解毒、滋阴降火。
现代西医诊断: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的抵抗而引起的疾病,主要症状与古代中医类似。
现代西医治疗:采用胰岛素注射和口服药物,以及改变饮食习惯和增加运动来控制血糖水平。
4. 心脏病:古代中医诊断:心脏病在古代中医中被称为“心痛”,主要症状包括胸痛、气短和心悸等。
古代中医治疗:中医常采用草药,如丹参麦冬汤,来活血化瘀、通络舒心。
现代西医诊断:心脏病是指心脏功能异常引起的一类疾病,主要症状与古代中医类似。
现代西医治疗: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改变生活方式,如戒烟、控制血压等。
通过这个对照大全集,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中医和现代西医对于相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不同的观点和方法。
中医病名大全
中医病名大全中医学是中国传统的医学体系,其疾病命名和分类与西医有所不同。
中医学认为疾病是由于人体内外环境变化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因此中医病名通常是根据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等综合而成。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医病名。
1.风寒感冒。
风寒感冒是指由风寒侵袭而引起的感冒。
其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鼻塞、流清涕等症状。
中医认为风寒感冒属于外感病,治疗时应根据病情选用相应的解表药物。
2.风热感冒。
风热感冒是指由风热侵袭而引起的感冒。
其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痛、咳嗽、黄痰等症状。
中医认为风热感冒属于外感病,治疗时应根据病情选用清热解毒药物。
3.湿热黄疸。
湿热黄疸是指由湿热蕴结而引起的黄疸病。
其临床表现为皮肤黄染、尿黄、口苦、食欲不振等症状。
中医认为湿热黄疸属于湿热病,治疗时应根据病情选用清热利湿药物。
4.肝郁气滞。
肝郁气滞是指由情志不畅而导致肝气郁结的病证。
其临床表现为胸闷、胁痛、情绪不宁等症状。
中医认为肝郁气滞属于肝病范畴,治疗时应根据病情选用疏肝解郁药物。
5.脾虚湿困。
脾虚湿困是指由脾气虚弱而导致湿邪困结的病证。
其临床表现为身重、乏力、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
中医认为脾虚湿困属于脾胃病,治疗时应根据病情选用健脾化湿药物。
6.肾阳虚。
肾阳虚是指由肾阳不足而引起的病证。
其临床表现为畏寒、腰膝酸软、尿频、阳痿、早泄等症状。
中医认为肾阳虚属于肾病范畴,治疗时应根据病情选用温补肾阳药物。
7.心火旺盛。
心火旺盛是指由情志不畅而导致心火亢盛的病证。
其临床表现为口干、口臭、失眠、健忘等症状。
中医认为心火旺盛属于心脏病范畴,治疗时应根据病情选用清心泻火药物。
8.气血两虚。
气血两虚是指由气虚和血虚共同引起的病证。
其临床表现为气短、心悸、面色苍白、月经量少等症状。
中医认为气血两虚属于气血病范畴,治疗时应根据病情选用益气养血药物。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中医病名,每种病名都有其独特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治疗时应根据病情选用相应的药物进行调理。
古文中的疾病
古文中的疾病古代疾病并不像现代那样有着确切的名称和医学解释,但我们通过古文里的描述可以了解到当时人们所面对的种种挑战。
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古文中的几种疾病吧。
1. 痨病痨病(也称肺结核)是古代常见的一种疾病,因其传染性极强,一旦发病往往易于恶化,致人于死地。
《红楼梦》中描述贾琏患上痨病后,全身瘦弱,面容黄瘦,形容憔悴,再次显现了这种疾病的凶险。
现代医学虽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仍需加强防范和宣传,预防其传播。
2. 疟疾疟疾在古代常被称为“瘟疫”,它是由蚊子叮咬所引起的细菌感染病。
这种疾病猛烈发作,会使人产生高热、头痛、寒颤等症状,连续发作直至虚脱。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拜祭火焰山就因为中了疟疾而差点丧命,可见这种病症对人的危害是极大的。
现代医学有疟疾疫苗和药物能够控制和治疗疟疾,但仍需进一步加强防火花和灭蚊工作,以避免疫情爆发。
3. 麻疹麻疹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高传染性疾病,症状包括发热、皮疹、耳痛、咳嗽等。
古人称之为“天花”,因其传染性极强,可引起大规模的疫情。
《红楼梦》中则有此情节:妙玉得了天花,被人们遗弃于庙中。
而现代则广泛使用疫苗来预防麻疹。
然而,随着全球旅游和人员流动的增加,疾病传播的速度也增加了,防范意识和病毒监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古代,生活条件落后、医疗水平低下,人们对疾病的了解、预防和治疗都非常有限,各种疾病泛滥,铸成千百年来的灾难。
如今,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应抓好防疫工作,防止各类疾病的传播,在健康生活与可持续性发展之间取得平衡,共同建设美好的未来。
中医病名与西医病名对照表
中医病名与西医病名对照表导言:中医和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各有其独特的理论基础和诊疗方式。
在中医中,疾病的命名通常采用中医病名,而在西医中,则通常采用西医病名。
本文将对中医病名和西医病名进行对照,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两种病名之间的关联和差异。
一、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中医病名和西医病名的对照表,以供参考:1. 中医病名:感冒西医病名:上呼吸道感染(URTI: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2. 中医病名:高血压西医病名:高血压病(Hypertension)3. 中医病名:糖尿病西医病名:糖尿病(Diabetes)4. 中医病名:胃炎西医病名:胃炎(Gastritis)5. 中医病名:失眠西医病名:失眠症(Insomnia)6. 中医病名:中暑西医病名:热射病(Heat Stroke)7. 中医病名:肺炎西医病名:肺炎(Pneumonia)8. 中医病名:便秘西医病名:便秘(Constipation)9. 中医病名:过敏性鼻炎西医病名: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10. 中医病名:脑卒中西医病名:中风(Stroke)二、对中医病名与西医病名的理解1. 中医病名的特点中医病名的命名通常基于中医的病理理论和中医诊断的表现特点。
中医病名常常通过观察症状、望诊舌诊、脉象等综合判断,从而确定疾病的名称。
中医病名通常采用简短的词语,直接描述疾病的特征。
2. 西医病名的特点西医病名的命名通常基于西医的病因病理学和医学分类系统。
西医病名通常采用拉丁文或希腊文命名,准确描述疾病的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西医病名通常较中医病名更加具体和科学。
三、中医病名与西医病名的联系和差异中医病名和西医病名虽有差异,但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通过对中医病名和西医病名的对照,可以更好地理解疾病的本质和诊断方法。
1. 命名理论的差异中医病名的命名理论主要基于传统的中医学说,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体内的平衡与失衡。
中西医病名对照表
中西医病名对照表中医与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自然疗法,而西医则注重科学诊断和药物治疗。
由于两种医学体系的不同,其对疾病的命名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为了方便跨医学体系的沟通和理解,中西医病名对照表应运而生。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常见的中西医病名对照。
一、消化系统中医名称:胃气逆乘西医名称: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中医名称:泄泻西医名称:Diarrhea中医名称:胃炎西医名称:Gastritis中医名称:胃溃疡西医名称:Gastric Ulcer二、呼吸系统中医名称:哮喘西医名称:Asthma中医名称:感冒西医名称:Common Cold中医名称:肺炎西医名称:Pneumonia中医名称:肺结核西医名称:Tuberculosis (TB)三、循环系统中医名称:高血压西医名称:Hypertension中医名称:冠心病西医名称:Coronary Heart Disease 中医名称:心绞痛西医名称:Angina中医名称:动脉硬化西医名称:Arteriosclerosis四、神经系统中医名称:头痛西医名称:Headache中医名称:中风西医名称:Stroke中医名称:癫痫西医名称:Epilepsy中医名称:帕金森病西医名称:Parkinson's Disease五、泌尿系统中医名称:尿路感染西医名称:Urinary Tract Infection (UTI)中医名称:肾结石西医名称:Kidney Stones中医名称:肾衰竭西医名称:Kidney Failure中医名称:尿毒症西医名称:Uremia六、妇科疾病中医名称:月经不调西医名称:Irregular Menstruation中医名称:子宫肌瘤西医名称:Uterine Fibroids中医名称:乳腺增生西医名称:Breast Hyperplasia中医名称:卵巢囊肿西医名称:Ovarian Cyst以上仅是一部分中西医病名对照表,涵盖了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和妇科疾病等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
A06.08.03
黄汗
A10.04.12
滞颐
A01.03.09
风疹
A06.08.04
血汗
A10.04.13
疳病
A01.03.10
水痘
A06.09.
消渴类病
A10.04.14
积滞
A01.03.11
瘟毒病
A06.09.01
上消
A10.04.15
小儿厌食
A01.03.12
大头瘟
A06.09.02
中消
突起睛高
A03.05.
虫螫伤类病
A07.06.18
大偻
A11.04.06
辘轳转关
A03.05.01
蜈蚣螫伤
A07.06.19
膝痹
A11.04.07
鹘眼凝睛
A03.05.02
蜂螫伤
A07.06.20
腿风
A11.04.08
雀目
A03.05.03
蝎螫伤
A07.06.21
足跟痹
A11.04.09
视物异色
A03.05.04
A07.11
肥胖病
A12.08
耳瘘
A03.09
电击伤
A07.12
糙皮病
A12.09
耳眩晕
A03.10
自缢
A08.01.
皮肤类病
A12.10
耵耳
A03.11
溺水
A08.01.01
热疮
A12.11
异物入耳
A03.12
卒死
A08.01.02
蛇串疮
A12.12
暴聋
A04.01.
心系病
A08.01.03
古今中西医病名对照表
古今中西医病名对照表背景介绍:自古以来,人类对于疾病的认知和治疗方式不断演变和发展。
各个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的医学体系,产生了许多不同的病名及其对应治疗方法。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将中西医结合成为一种趋势,研究古代医学对病名的定义和对应疾病的认知,对于今天的医学研究和防治有着重要意义。
一、中医古病名1. 伤寒病 - 寒性现代对应:急性感染性疾病古代人们对于受寒引起的身体不适的统称,与现代慢性寒冷引起的疾病不同,治疗方法主要是温补。
2. 大风疫 - 病毒性肺炎古代对于传染性疾病的称呼,现代又称为大风疫。
3. 小儿惊风 - 癫痫古代对于癫痫病的称呼,由于患者出现抽搐、抽风等症状,所以称之为小儿惊风。
4. 风疹 - 麻疹古代对于麻疹的称呼,现代医学将其病名改为风疹。
二、西医病名1. Influenza - 流感西方对于流感的命名。
2. Tuberculosis - 肺结核肺结核古代称之为痨病。
3. Meningitis - 脑膜炎古代对于脑膜炎的称呼。
4. Asthma - 哮喘古代对于哮喘病的称呼。
三、中西医病名对照表中医疾病名西医疾病名-----------------------------伤寒病急性感染性疾病大风疫病毒性肺炎小儿惊风癫痫风疹麻疹--------------------------Influenza 流感Tuberculosis 肺结核Meningitis 脑膜炎Asthma 哮喘结论:中西医病名对照表的编制能够使得现代人对古代医学命名的疾病有着清晰的认知,并能够借鉴古代医学对于疾病认知的方法和治疗经验。
同时,中西医结合的发展趋势也对于解决现代医学面临的难题有着积极的作用。
我们应当从古人的智慧中吸取养分,不断推进医学的发展与进步。
古今中西医疾病名称对照大全集
古今中西医疾病名称对照大全集中医和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尽管在治疗方法和理论基础上存在差异,但两者的目标都是同样的:为患者提供最佳的医疗服务。
在中医和西医的交流和合作中,了解疾病名称的对照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古今中西医疾病名称对照的大全集,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两种医学体系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1. 呼吸系统疾病1.1 中医疾病名称:- 咳嗽:指患者症状为反复发作的咳嗽,可能伴有痰、声音嘶哑等。
- 哮喘:指患者常见的症状是喘息、气促以及胸闷等。
- 肺炎:指患者常见的症状是咳嗽、咳痰、胸闷以及发热等。
1.2 西医疾病名称:- 咳嗽:指患者症状为持续性或间歇性的咳嗽,可能伴有痰或者无痰。
- 哮喘:指患者常见的症状是气急、喘息、咳嗽以及胸闷等。
- 肺炎:指患者肺部炎症引起的感染,可导致咳嗽、发热、胸痛以及呼吸困难等。
2. 消化系统疾病2.1 中医疾病名称:- 胃痛:指患者感到腹部疼痛或不适。
- 腹泻:指患者大便次数增多、稀软或水样,并可能伴有腹痛、腹胀等症状。
- 便秘:指患者排便困难、便意减少或者大便干燥等。
2.2 西医疾病名称:- 胃痛:指患者持续或间歇性的腹部疼痛,可能伴有消化不良、恶心等。
- 腹泻:指患者大便次数增多、稀水样,并可能伴有腹痛、腹胀等症状。
- 便秘:指患者排便困难、大便干燥,可能伴有腹胀、腹痛等。
3. 循环系统疾病3.1 中医疾病名称:- 心悸:指患者感到心脏跳动加快、明显或不适。
- 高血压:指患者血压持续升高,可能伴有头晕、头痛等症状。
3.2 西医疾病名称:- 心悸:指患者感到心脏跳动加剧或不规则,并可能伴有胸闷、气短等症状。
- 高血压:指患者血压持续升高,在没有明显症状的情况下可能导致心脏病、脑卒中等并发症。
4. 泌尿系统疾病4.1 中医疾病名称:- 尿频:指患者尿量增多,尿频或尿急。
- 尿痛:指患者排尿时感到疼痛或不适。
- 血尿:指患者尿液中可见到明显的血液。
4.2 西医疾病名称:- 尿频:指患者尿量增多,尿频或尿急,但没有尿路感染的证据。
古今中西医病名对照表
古今中西医病名对照表古今中西医病名对照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胸痹、真心痛;高血压病≈风眩、眩晕、头风;心律失常≈心动悸;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怔忡、水肿、痰饮、心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悸、眩晕、厥证;风湿性心脏病≈心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喘证、痰饮、心悸、水肿;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胀;急性肺部炎性病变≈肺热病;气管、支气管炎≈肺咳;支气管哮喘≈哮病;肺脓肿≈肺痈;肺结核≈肺痨;胸腔积液≈悬饮;肺性脑病≈肺厥;胃溃疡、胃炎≈胃疡、胃脘痛;胃下垂≈胃脘痛、痞满、纳呆;幽门梗阻≈胃结石;溃疡性结肠炎≈胃反;肠结核≈腹泻、腹痛、大瘕泄;习惯性便秘≈肠痨;急性胰腺炎≈脾约;慢性胰腺炎≈脾瘅;乙型病毒性肝炎≈黄疸、胁痛、积聚、虚劳;肝硬化≈肝积、胁痛、积聚、膨胀;肝硬化腹水≈膨胀;肝脓肿≈肝痈;肝结核≈肝痨;脂肪肝≈肝癖、肝痞;肝昏迷≈肝厥;慢性肾盂肾炎≈肾着、淋证;肾病综合征≈肾水、水肿;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皮水、水肿;慢性肾功能衰竭≈关格、虚劳、水肿、呕吐、癃闭;肾结核≈肾痨;尿潴留≈癃闭;再生障碍性贫血≈虚劳、血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紫癜病;神经性失眠≈不寐;三叉神经痛≈面风病;脑血管性痴呆≈痴呆、呆病;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风、偏头痛;脑动脉硬化症≈脑络痹、健忘、眩晕;面神经麻痹≈口僻;帕金森病≈颤病、脑风表;脑血栓≈中风、偏枯;脑出血≈中风;高血压脑病≈厥头痛、真头痛;过敏性休克≈风厥;流行性感冒≈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春温;流行性乙型脑炎≈暑温单纯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地方性甲状腺肿≈气瘿;甲状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肉瘿;亚急性甲状腺炎≈瘿痈;甲状腺癌≈石瘿;甲状腺功能亢进≈瘿气、瘿病;甲减≈瘿劳;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侠瘿瘅(瘤);急性淋巴管炎≈红丝疔;颈部淋巴结核≈癗疠;锁骨上窝淋巴结核≈缺盆疽;流行性腮腺炎≈痄腮;睾丸(附睾)炎≈子痈;附睾结核≈子痰;睾丸恶性肿瘤≈子岩;隐睾≈子隐;阴囊急性化脓性感染≈(肾)囊痈;阴囊部特发性坏疽≈脱囊;阴囊湿疹≈绣球风、肾(阴)囊风;阴囊血肿≈血疝;精索静脉曲张≈精疝;睾丸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水疝;阴茎海绵体硬结≈阴茎痰核,玉茎疽;包皮炎≈旋螺风;龟头炎≈阴(龟)头痈;阴茎癌≈肾岩翻花、阴茎岩;尿道口下裂≈马口异位;性神经衰弱症≈遗精,梦遗,滑精;更年期综合征≈绝经前后诸征;先兆流产≈胎漏、胎动不安;难免流产≈胎动欲堕;完全流产、不全流产≈堕胎、小产、暗产;过期流产≈胎死不下;习惯流产≈滑胎;妊高征≈子肿、子晕、子痫;产褥感染≈产后发热;子宫脱垂≈阴挺;急性乳腺炎≈乳痈;乳房深部脓肿≈乳疽;浆细胞乳腺炎,乳腺导管扩张症≈粉刺性乳痈;乳房结核≈乳痨;乳房瘘管和窦道≈乳瘘;乳房部急性蜂窝织炎、乳房部坏死性蜂窝织炎≈乳发,脱壳乳痈;乳腺囊性增生症≈乳癖;男性儿童乳房异常发育症≈乳疠;乳腺纤维腺瘤≈乳核;乳腺癌≈乳癌;乳头乳晕湿疹样癌≈乳疳;溢乳症≈乳泣;乳头皴裂≈乳头风,乳头破碎;乳晕部湿疹≈乳头湿疹;营养不良≈疳积;婴儿腹泻≈腹泻;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小儿感冒;风疹≈风沙;小儿急惊风(惊厥)≈惊风、抽风疖、皮肤脓肿≈疖、蝼蛄疖、疔疮;颜面部急性化脓性感染≈颜面部疔疮;手足部急性化脓性感染≈手足部疔疮;气性坏疽≈烂疔;全身性化脓性感染、颅内化脓性感染≈疔疮走黄;丹毒、网状淋巴管炎≈丹毒;浅表脓肿、急性淋巴结炎≈痈;口底部急性蜂窝织炎≈锁喉痈;臀部蜂窝织炎≈臀痈;手背部急性化脓性炎症≈手背发;痈≈有头疽;背痈≈对脐发疽;肘尖部痈≈石榴疽;足跗部痈≈历疽;急性化脓性感染之毒血症、脓毒血症、败血症、脓毒性休克≈痈毒内陷;化脓性骨髓炎、骨关节炎≈无头疽,附骨疽;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急性附骨疽;慢性骨髓炎≈慢性附骨疽;化脓性髋关节炎≈环跳疽;胸骨骨髓炎≈井疽;胫骨骨髓炎≈胫疽;化脓性距小腿关节炎≈足踝疽;急性、慢性化脓性腮腺炎≈发颐;多发性转移性肌肉深部脓肿≈流注;多发性深部脓肿≈暑湿流注;转移性肌肉深部脓肿≈余毒流注;血肿感染之脓肿≈淤血流注;髂窝脓肿≈髂窝流注;骨与关节结核≈流痰(骨痨);髋关节结核≈附骨痰;胸椎结核≈龟背痰;腰椎结核≈肾兪虚痰;腰椎结核所致结核性瘘管≈肾兪瘘;指关节结核≈蜣螂蛀;膝关节结核≈鹤膝痰(风);距小腿关节结核≈穿拐痰;跟骨结核≈足跟疽;结核性瘘管≈鼠瘘;胸腋部淋巴结核≈渊疽;小腿慢性溃疡≈臁疮;丝虫病感染所致下肢淋巴水肿≈大脚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脱疽;下肢血栓性深静脉炎≈股肿;血栓性浅静脉炎≈静蛇毒;下肢静脉曲张≈青筋腿;急性支气管炎≈咳嗽;泌尿感染≈淋证;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血虚、萎黄、虚痨、疳证;风湿热≈ 行痹、热痹急性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痹、热痹慢性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湿痹、寒痹、着痹风湿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 心痹类风湿性关节炎≈ 历节、白虎历节风、痛痹、顽痹、尪痹、瘘痹系统性红斑狼疮≈ 周痹、常伴内脏痹(心痹、肝痹、肺痹、脾痹、肾痹、肠痹、胞痹、三焦痹)盘状红斑狼疮≈ 蝴蝶丹、阴阳毒、赤丹等硬皮病≈皮痹、肠痹、食痹皮肌炎、多发性肌炎≈肌痹、肌肤痹、瘘症干燥综合症≈ 燥痹、燥病末梢血管炎、结节性多动脉炎≈脉痹、血痹多发性大动脉炎≈脉痹、无脉痹早期闭塞性脉管炎≈脉痹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混合痹、复合痹成人斯蒂尔病≈寒热痹、热痹结节性红斑≈ 风雪痹、瓜藤缠、湿毒流注、梅核火丹白塞病≈孤惑肠病性关节炎≈ 肠痹骨关节炎≈ 肘痹膝痹颈椎病≈ 颈肩风腰椎肥大性关节炎≈腰腿痛、腿股风、环跳风腰关节肥大性关节炎≈着痹、骨痹、腰痛、鹤膝风手指退行性关节炎≈鸡爪风跟骨骨刺增生症≈足跟风髋关节肥大性关节炎≈环跳风膝关节滑囊炎、膝骨关节炎≈ 骨痹、鹤膝风多发性肋软骨炎≈软肋痹强直性脊柱炎≈龟背风、肾痹、骨痹、竹节风慢性纤维织炎≈ 着痹、腰痹、肾着肌腱炎≈ 筋痹痛风性关节炎≈痛痹、热痹、着痹大骨节病≈ 骨痹、历节脂膜炎≈ 恶核肿、丹毒、痰核、冻烂疮巨细胞动脉炎≈ 脉痹、偏头痛雷诺综合症、红斑性肢痛症≈ 脉痹、血痹骨质疏松症≈ 骨瘘、骨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古今疾病名称对照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粘液性水肿。
中医古称阳虚水泛。
重症肌无力。
中医古称筋痿。
多睡症。
中医古称过力脱气。
性淡漠。
中医古称不欲近房。
阳萎。
中医古称阳萎。
肥胖性生殖无能症。
中医古称肥人不育。
多内分泌腺功能减退症—席汉氏综合症。
中医古称黑疸。
上呼吸道感染。
中医古称感冒。
急性气管炎。
中医古称风热犯肺。
大叶性肺炎。
中医古称肺热。
急性痢疾。
中医古称滞下。
急性胃肠炎。
中医古称食泻。
霍乱。
中医古称霍乱。
夏季热。
中医古称疰夏。
肝炎。
中医古称湿阻。
肝硬化。
中医古称水鼓(是肝炎后期出现腹水)。
性病。
中医古称花柳病。
糖尿病。
中医古称消渴。
糖尿病并发脑血栓。
中医古称消渴偏枯。
糖尿病合并宫颈癌。
中医古称消渴倒开花。
腹膜后血肿。
中医古称瘀血腰疼。
子宫肌瘤。
中医古称经来结块。
红斑狼疮。
中医古称鬼脸疮。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中医古称历节风。
青春期精神分裂症。
中医古称书痴。
大发作型癫痫。
中医古称羊角风。
戒毒。
中医古称戒断大烟毒。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古称久痢。
胃溃疡。
中医古称胃脘疼。
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急性黄疸型肝炎。
中医古称萎黄急黄。
功能性子宫出血。
中医古称崩漏。
尿毒症合并乙型肝炎。
中医古称癃闭湿阻。
肾结石。
中医古称石淋。
心肌病。
中医古称心水。
过去,中医认为咳嗽低热消瘦是肺痨,其实肺痨之中就有肺癌。
乳腺癌是古老的疾病,中医古称乳岩。
阴茎癌是古老的疾病,中医古称肾岩。
结肠癌是古老的疾病,中医古称肠结。
恶性黑色素瘤是古老的疾病,中医古称翻花疮
胰腺癌是古老的疾病,中医古称阴黄。
胃癌是古老的疾病,中医古称反胃。
子宫内膜癌是古老的疾病,中医古称血带。
甲状腺癌是古老的疾病,中医古称石瘿。
恶性淋巴瘤是古老的疾病,中医古称失荣
食道癌是古老的疾病,中医古称噎膈
卵巢癌是古老的疾病,中医古称腹块。
睾丸癌是古老的疾病,中医古称肾囊瘤。
膀胱癌是古老的疾病,中医古称溺血。
恶性骨髓瘤是古老的疾病,中医古称骨疽。
鼻咽癌是古老的疾病,中医古称真头痛。
中医知道脑胶质细胞瘤。
不过中医称作脑风。
中医知道前列腺癌。
不过中医称作癃闭。
胆囊癌是古老的疾病,中医古称胆胀。
肝癌是古老的疾病,中医古称血鼓,是肝癌出现腹水,才能确诊。
慢性呼吸衰竭。
中医古称肺痿。
慢性气管炎。
中医古称痰喘。
慢性肺心病。
中医古称肺水。
支气管哮喘。
中医古称气喘。
支气管扩张。
中医古称肺痈。
急性化脓性炎症——疮疖。
扁桃腺炎反复发作。
中医古称乳蛾。
阑尾炎反复发作。
中医古称肠痈。
急性胆囊炎。
中医古称胆热。
急性胰腺炎。
中医古称脾心病。
女孩子性早熟。
中医古称经早。
原发性高血压病。
中医古称眩晕。
脑血栓。
中医古称偏枯。
冠心病。
中医古称胸痹。
震颤麻痹。
中医古称振掉。
亚健康。
中医古称交病。
未病已病之交。
谓之交病。
皆胃气不足而生。
其险有二。
一者饮食不化。
营血亏虚。
一者百病将至。
浑然不知。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古称进食疼。
胆结石。
中医古称胆黄。
小儿无名热。
中医古称小儿假热。
小儿多动症。
中医古称小儿阳盛。
精神抑郁症。
中医古称思虑伤脾。
肥胖。
中医古称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