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测井》-第1章 自然伽马测井

合集下载

自然伽马测井

自然伽马测井
C 为12的碳原子核可表示为 12 。 6
勘探开发工程监督管理中心
一、伽马测井的核物理基础
1
核衰变及其放射性
(2)、同位素和放射性核素
核素指的是原子核中具有一定数量的质子和中子并 在同一能态上的同类原子,同一核素的原子核中质 子数和中子数都相等。而同位素是原子核中质子数 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它们具有相同的化学性 质,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有同一位置。
一、伽马测井的核物理基础
1
核衰变及其放射性
(3)、核衰变
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一 种带电粒子( α或β),蜕变成另 外某种原子核,同时放射出γ射线的 过程叫核衰变。核能自发地释放α、 β、γ射线的性质叫放射性。
勘探开发工程监督管理中心
一、伽马测井的核物理基础
1
核衰变及其放射性
(3)、核衰变
勘探开发工程监督管理中心
一、伽马测井的核物理基础
1
核衰变及其放射性
(3)、核衰变
这里给出几种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
放射性核素 钾 铯 钡
铟 钴
符号 K 40
19
55 Cs137
Ba131 In113
Co60
半衰期T
1.3 109 年
3.3 年 11.8 天
100 分钟
5.27 年
勘探开发工程监督管理中心
2
伽马射线和物质的作用
γ光子和物质的这三种作用的几率和γ光子的能量有关,低能γ 光子和物质作用以光电效应为主,中能γ光子和物质发生康普顿 效应的几率最大,而电子对效应则发生在伽马光子的能量大于 1.022 MeV时。
低能
光电效应
中能
康普顿效应
大于1.022MeV
电子对效应

《地球物理测井方法》内容及复习提纲-2016

《地球物理测井方法》内容及复习提纲-2016

《地球物理测井方法》内容提纲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高杰2016一、地球物理测井概论(Introduction to Well logging)1. 测井方法、测井技术的分类2. 储层的概念、储层评价参数3. 井眼环境、环境影响因素4. 钻井液侵入、径向电阻率剖面二、电法测井(Electrical Logging)1.普通电阻率测井(1)Archie 公式(2)影响岩石电阻率的因素、影响视电阻率的因素(3)梯度电极系及电位电极系的概念、命名(4)基本测量原理公式、曲线特征(5)微电极测井及基本应用2.自然电位测井(1)自然电场产生原因:扩散、扩散-吸附、过滤(2)自然电位的基本原理公式、曲线特征(正、负异常)(3)自然电位曲线的基本应用:渗透层的划分、泥质含量、Rw、水淹层(4)标准测井的概念3.侧向测井(1)三侧向测井、七侧向测井、双侧向测井对比(2)比较说明侧向测井的“恒流法”、“恒流法”和“恒流法”测量的差别和联系(2)基本测量原理公式、影响因素及校正(3)曲线基本特征、基本应用(正负差异、Sw的计算)(4)微球聚焦测井及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4.感应测井及其它(1)感应测井几何因子理论(表达式)、感应测井测量公式(2)感应测井的探测特性:分辨率和探测深度(3)复合线圈系应用的原因、基本应用(深、中、浅) (4)感应测井影响因素、传播效应及校正(5)软件聚焦与阵列感应测井(6)随钻电磁波测井的测量量三、声波测井(Acoustic Logging)0.声波测井基础(1)声波的分类、全波列声波(2)滑行波的概念、临界角(3)弹性参数、声学参数(4)硬地层、软地层、单极子、偶极子(5)声波测井的主要应用1.声波速度测井(1)声速和声速测井的影响因素(2)临界源距、补偿声波测井(3)声速测井的基本应用(Wyllie公式)、周波跳跃(4)声波全波列测井的特点及应用(5)偶极子声波测井2.声波幅度测井(1)套管井中的声波模式(2)一、二界面(3)水泥胶结测井、变密度测井原理及应用(4)超声成像测井四、核测井(Nuclear Logging)1.自然伽马测井(1)岩石的自然伽马放射性及主要放射性元素(2)自然伽马测井原理及主要应用(3)自然伽马能谱测井的应用(4)自然伽马测井的API单位、去铀伽马(CGR)2.密度测井(1)伽马射线与地层的相互作用(2)密度测井核物理基础:体积密度与电子密度的关系(3)脊肋图、密度测井的石灰岩石刻度(4)地层密度和岩性密度测井的应用3.中子测井(1)中子与地层的相互作用(2)含氢指数概念、中子孔隙度测井(3)挖掘效应、中子测井的石灰岩刻度(4)热中子寿命测井、C/O测井和地层元素测井五、测井地层评价(Formation Evaluation from Well logs)1.岩性识别和储层划分(1)测井仪器系列选择;探测特性(分辨率、探测深度)(2)侧向与感应仪器的选择(深、中、浅)(3)9条曲线的主要特征(4)储层的划分、岩性识别的主要方法(5)泥质含量的求解方法2.流体识别与储层参数计算(1)岩石体积物理模型及三孔隙度测井的响应方程(2)储层有效孔隙度的计算、储层渗透率的影响因素与估算(3)Archie公式的中各参数的求解(4)储层流体性质快速识别方法、依据(5)泥质岩石的饱和度模型。

自然伽马测井PPT.

自然伽马测井PPT.

第一节 伽马测井的核物理基础
➢二、伽马射线和物质的作用形式
– 2.康普顿效应 • 中等能量的γ光子与原子的外层电子发生碰撞时,把一部分 能量传给电子,使电子从一个方向射出——康普顿电子, 损失了部分能量的射线向另一个方向散射出去——康普顿 射线。γ发生康普顿效应时,γ损失的能量与原子序数及单 位体积内的电子数有关。
自然伽马测井
第一节 伽马测井的核物理基础
➢一、原子核的衰变及其放射性
– 1、原子的结构 • 矿物、岩石、石油和地层水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 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离核 较远处核外电子按一定的轨道绕核运动。
第一节 伽马测井的核物理基础
➢一、原子核的衰变及其放射性
–2、同位素和放射性核素 • 核素:原子核中具有一定数量的质子和中子并在同一 能态上的同类原子(或原子核)。同类核素的原子核 中质子数和中子数都分别相同。 • 同位素: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 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有同一位置。 • 放射性:不稳定的核素所具有的自发地改变自身结构, 衰变成其它核素并释放射线(α、β、γ) 的性质。 • 放射性同位素: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
第一节 伽马测井的核物理基础
➢一、原子核的衰变及其放射性
–5.放射性射线 • α射线:是氦原子核2He4流,带有两个单位正电荷,容 易引起物质的电离或激发,极易被吸收,电离能力强, 在物质中穿透距离很小,在井中探测不到。 • β射线:高速运动的电子流,在物质中穿透距离较短。 • γ射线:频率很高的电磁波或光子流,不带电,能量高, 穿透力强。能够穿透地层、套管以及仪器外壳,可以 在井中被探测到。
汽车公司做培训的时候,曾问了他们几个问题:
大家想想看,你们的汽车公司里面有豫剧的CD吗?可能99%的回答是没有。但是这家店就有。销售人员立刻到总台把豫剧碟调出来,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
器进行计数解谱得到相应的铀、钍、钾 的含量。
二、自然伽马能谱测井的 应用
• 一)研究储集层 • 1、储集层的分类 • 1)陆源碎屑岩储集层 • 包括砾岩、砂或砂岩、粉砂或粉砂岩 • 2)火山碎屑岩储集层 • 主要由火山碎屑构成,按颗粒大小可
• 分为集块岩和火山砂、凝灰或火山灰 • 3)碳酸盐岩碎屑储集层 • 主要是由贝壳碎片或碳酸盐岩碎屑堆
一、自然伽马能谱测井原 理
•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仪器的井下仪器与自 然伽马测井基本相同,将入射的伽马射 线能量的大小以脉冲的幅度大小输出, 不同的是地面仪器,自然伽马能谱测井 仪器地面部分有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 该分析器将能量分为五个能量窗。
• W1: 0.15~0.5MEV • : 0.5~1.1MEV • W3: 1.32~1.575MEV • W4: 1.65~2.39MEV • W5: 2.475~2.765MEV • 五个能量窗输出的信号分别进入5个计数
2、环境监测
• 用伽马能谱测井可对放射性矿物的开采、 加工、各类核工业和科研部门的环境进 行定期监测,主要防范铀对水体的污染。 其方法是定期在观察井中做自然伽马能 谱分析,配合取样分析,观察铀系和锕 系子体的扩散。
• 式中Th为目的层钍曲线值(ppm); Thmin为邻近不含泥质地层的钍读数 (ppm);Thmax为邻近泥岩层的钍读 数(ppm)。
• (2)用经验公式求出泥质含量的估值, 如用公式
二)研究生油层
• 这里主要讨论用自然 伽马能谱测井从粘土 岩中定性识别生油岩 和定量估算生油指标
1、定性识别生油岩
• 1)普遍泥岩的钾、铀、钍响应 • 普通粘土岩的钾、铀、钍含量都比较高,
其中钾和钍和粘土矿产的体积含量比铀 相关性好。

自然伽玛测井知识介绍

自然伽玛测井知识介绍

膏盐剖 面中,石膏 层的数值最 低,泥岩最 高,砂岩在 二者之间。
用自然伽马曲线进行地层对比有如下几个 优点 (1)一般与孔隙流体无关。储层含油、含 水或含气对曲线影响不大,或根本没什么影响, 用自然电位和电阻率曲线进行对比,同一储层 由于含流体性质不同差别很大。含水时自然电 位异常幅度大,电阻率低。含油气时异常幅度 小,电阻率高。(2)与地层水和钻井液的矿化 度关系不大。(3)很容易识别风化壳,薄的页 岩等,曲线特征明显。(4)在膏盐剖面及盐水 钻井液条件下,自然电位和电阻率曲线变化较 小,就显示出了GR曲线对比的优越性。(5) 套管井也可以地层对比。
GNT-F或G型自然伽玛仪
1µg Ra-eq/ton
16.5
GNT-J或K型自然伽玛仪, GLD-K
1µg Ra-eq/ton
11.7
当自然伽马射线 穿过钻井液和仪器外 壳 进入探测器。经过 闪烁计数器,将伽 马 射线转化为电脉冲信号, 经放大器把电脉冲放大 后由电缆送到地面仪器。 地面仪 器把每分钟电 脉冲数转变成 与其成 正比例的电位差进行记 录 ,并 下仪器沿井身 移动,就连续记录出井 剖面上自然伽马强度曲 线,称为GR。
2、井的影响 (1)钻井液(泥浆密度和性能) (2)井径(井径大小) (3)套管(壁厚) (4)水泥环(水泥环厚薄) 夹在计数器和地层之间的 物质会吸收伽玛射线。
3、放射性涨落误差的影 响
在放射性源强度和测量条件不变 的情况下,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对 放射性射线的强度进 行反复测 量, 每次记录的数值不相同,而且总是在 某一数值附近变化, 这种现象叫放 射性涨落。 它和测量条件无关,是微观世界 的一种客观现象,并且有一定的规律。 这是由于放射性元素的各个原子核的 衰变彼此独立,衰变的次序是偶然原 因 造成的。这种现象的存在,使得 然伽曲线不光滑,有许 多起伏的变 化。 各种放射性测井都存在涨落误差。 各种放射性测井都存在涨落误差

第一章 自然伽马测井和自然伽马能谱测井

第一章 自然伽马测井和自然伽马能谱测井

‘0、核测井原理概述核测井这门课程是和《原子核物理基础》是相互衔接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的重点是自然伽马测井自然伽马能谱测井,密度测井,中子测井以及核磁测井方法原理的讨论,资料的解释应用只稍作提及。

核测井,在核磁共振测井出现之前,我们又叫做放射性测井。

放射性测井主要有三种方法:自然伽马测井测量地层的天然放射性;密度测井测量人工伽马源与地层作用后的γ射线;中子测井利用中子作用于地层作用,然后测量经地层慢化后的中子,或中子核反应产生的伽马射线。

这些测井方法主要用于了解地层的岩性和测量地层的孔隙度。

密度测井与中子测井结合也可用来判别储集层空间中的流体性质。

核磁测井严格地说不是放射性测井方法,核磁测井利用氢核具有核磁在外磁场作用下的共振吸收特性,测量地层中的氢核的状态和数目,进而求得地层的孔隙度,束缚水饱和度等参数。

第一章 自然伽马测井和自然伽马能谱测井自然伽马测井测量地层中天然放射性矿物放出的伽马射线来了解地层的岩性等方面的特性。

本章从五个方面来讨论:1.伽马射线的测量(自然伽马测井的物理基础);2.岩石的放射性来源(自然伽马测井的地质基础);3.井中自然伽马的测量;4. 自然伽马测井资料的应用;5.最后介绍自然伽马能谱测井的原理及其应用。

§1 伽马射线及其探测 1、 伽马射线及其性质(1)伽马射线: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核,回到基态时,放出伽马射线。

伽马射线是一种能量很高,波长很短的电磁波。

γ+→X X AZ mAZ △E=h ν=hλc式中 h ν是伽马射线的能量,h 是普郎克常数,ν是频率,c 是光速,λ是波长。

岩石地层中放出的伽马射线的能量范围为1kev~7Mev.(2)伽马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如前所述,伽马射线射入物质后主要与物质发生三种相互作用。

光电效应:伽马射线的全部能量转移给原子中的电子,使电子从原子中发射出来,伽马光子本身消失的现象,称为光电效应。

康普顿效应:入射的伽马光子与核外电子发生非弹性散射,光子的一部分能量转移给电子,使原子中的电子被反冲出来,而散射光子的能量和运动方向发生变化的现象。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第一节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第一节

• 光阴极发射光电子的效率随入射光波长而改变的现象称 光电倍增管的光谱响应。
• 光电倍增管的灵敏度和光谱响应都和光阴极的材料有关。
暗电流
• 由于次阴极的热电子发射,光电倍增管没有入射光时, 阳极上仍有微小电流流过,约为10-7~10-9A,这个电流 称为暗电流。 • 应该降低光电倍增管的工作温度和提高其灵敏度。
能窗设置
• 在高能域设置三个能窗,W3、W4和W5,分别探测 1.46、1.76和2.62MeV三个特征峰。
• 在低能域设置二个能窗,W1和W2,探测地层中康普顿 散射后的伽马射线。
稳谱
• 晶体和光电倍增管对温度十分灵敏,温度变化将引起光 电倍增管输出脉冲幅度的改变,等效于能谱的漂移。因 此,在测量过程需调整电压和电子线路参数保证能量谱 的稳定。
灵敏度
• 光电倍增管的灵敏度是用来描述光电倍增管的光电转换 性能。
• 光阴极灵敏度是指一个光子在光阴极上打出一个电子的 几率。
• 总灵敏度是指入射一个光子在阳极上收集到的平均电子 数,单位是μA/lm(微安/流明)。
光谱响应
• 光电倍增管的灵敏度实际上与入射光的波长有关,波长 过长或过短的光子入射到光阴极打出电子的几率都极低。源自用Th和U的比值研究沉积环境
• 从化学沉积物到碎屑沉积物,Th和U的比值增大: • 碳酸盐岩的Th/U为0.3~2.8 • 粘土岩的Th/U为2.0~4.1 • 砂岩的U含量变化范围很大,因而Th/U值变化范围也大。
某些矿物、岩石的U、Th和K的含量
岩石矿物名称 典型的泥岩 膨润土 蒙脱石 高岭石 伊利石 黑云母 白云母 绿泥石 硬石膏 岩盐 砂岩 碳酸盐岩 K,% 2.4~4.0 <0.5 0.16 0.42 4.5 6.7~8.3 7.9~9.8 <0.05 0.1~0.2 0.1~0.2 0.7~3.8 0.1~2.0 U,ppm 2.0~6.0 1.0~20.0 2.0~5.0 1.50~3.0 1.50 0.5 0.5 0.2~0.6 0.1~9.0 Th,ppm 8.0~16.0 6.0~50.0 14.0~24.0 6.0~19.0 <0.01 <0.0l 0.8~1.40 0.8~1.40 0.7~2.0 0.1~7.0

自然电位、自然伽马测井基本原理

自然电位、自然伽马测井基本原理

自然电位测井方法原理在早期的电阻率测井中发现:在供电电极不供电时,测量电极M在井内移动,仍可在井内测量到有关电位的变化。

这个电位是自然产生的,故称为自然电位。

使用图1所示电路,沿井提升M电极,地面仪器即可同时测出一条自然电位变化曲线。

自然电位曲线变化与岩性有密切关系,能以明显的异常显示出渗透性地层,这对于确定砂岩储集层具有重要意义。

自然电位测井方法简单,实用价值高,是划分岩性和研究储集层性质的基本方法之一。

图 1自然电位测井原理一、井内自然电位产生的原因井内自然电位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但对于油井,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地层水的含盐量(矿化度)与泥浆的含盐量不同,地层压力和泥浆柱压力不同,在井壁附近产生了自然电动势,形成了自然电场。

1.扩散电动势(Ed)的产生如图2所示,在一个玻璃容器中,用一个渗透性的半透膜将其分隔开,两边分别装上浓度为Cl和C2(C1>C2)的NaCl溶液,并且在两边分别放人一只电极,此时表头指针发生偏转。

此现象可解释为:两种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接触时,存在着使浓度达到平衡的自然趋势,即高浓度溶液中的离子受渗透压的作用要穿过渗透性隔膜迁移到低浓度溶液中去,这一现象称为离子扩散。

在扩散过程中,由于Cl-的迁移率大于Na+的迁移率,扩散结果使低浓度溶液中的Cl-相对增多,形成负电荷聚集,高浓度溶图2扩散电动势产生示意图液中Na+相对增多,形成正电荷聚集。

这就在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间产生了电动势,所以可测到电位差。

离子在继续扩散,高浓度溶液中的Cl-,由于受高浓度溶液中正电荷的吸引和低浓度溶液中负电荷的排斥,其迁移速度减慢;而高浓度溶液中的Na+,由于受高浓度溶液中正电荷的排斥和低浓度溶液中负电荷的吸引,其迁移速度加快,这使得电荷聚集速度减慢。

当接触面附近的电荷聚集使正、负离子的迁移速度相等时,电荷聚集就停止了,但离子还在继续扩散,溶液达到了动平衡,此时电动势将保持一定值:这个电动势是由离子扩散作用产生的,故称为扩散电位(Ed),也称扩散电动势,可用下式表示:EE dd=KK dd lg cc1cc2式中EE dd为扩散电位系数,mv;cc1,cc2为溶液盐类的浓度,g/L。

自然伽马测井原理

自然伽马测井原理

自然伽马测井原理自然伽马测井是一种常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它通过测量地层中的自然伽马辐射来获取地层的物性参数,对地质构造和油气藏进行识别和评价。

自然伽马测井原理是基于地层中放射性元素的存在,这些元素会发出自然伽马辐射,通过测量这种辐射的强度和能量分布,可以了解地层的岩性、厚度、孔隙度等信息,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的地质信息。

自然伽马辐射是地球物理测井中常用的一种测井方法,它利用地层中含有的放射性元素(如钾、钍、铀等)所产生的自然伽马辐射进行测量。

这些放射性元素在地层中的含量和分布会影响自然伽马辐射的强度和能谱特征,因此可以通过测量自然伽马辐射来推断地层的性质。

自然伽马测井常用的测量工具是自然伽马测井仪,它能够实时测量地层中的自然伽马辐射,并将数据传输到地面进行分析和解释。

自然伽马测井原理的核心是利用地层中放射性元素的存在来获取地层的物性参数,通过测量自然伽马辐射的强度和能谱特征,可以获取地层的厚度、密度、孔隙度等信息。

在实际应用中,自然伽马测井可以用于识别地层的岩性,划分地层的界面,评价地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识别油气层和水层等。

因此,自然伽马测井在油气勘探和开发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自然伽马测井原理的实现依赖于自然伽马辐射的测量和解释。

自然伽马辐射的测量需要使用自然伽马测井仪,它能够实时测量地层中的自然伽马辐射,并将数据传输到地面进行分析。

自然伽马辐射的解释则需要借助地质、物理和数学等知识,通过对自然伽马辐射数据的处理和解释,可以获取地层的物性参数,并进行地质分析和油气勘探评价。

总的来说,自然伽马测井原理是基于地层中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利用自然伽马辐射来获取地层的物性参数,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的地质信息。

通过自然伽马测井,可以实现对地层岩性、厚度、孔隙度等参数的快速获取,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自然伽马测井原理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油气勘探和开发技术的进步,为油气田的发现和开发提供重要的技术手段和支持。

自然伽马测井

自然伽马测井

• 闪烁计数管的工作原理
• a 伽马射线进入NaI晶体,从它的原子中打出电子 伽马射线进入NaI晶体,从它的原子中打出电子 NaI晶体 来。 • b 次级电子使NaI晶体激发,产生闪烁光。 次级电子使NaI晶体激发,产生闪烁光 NaI晶体激发 闪烁光。 • c 将闪烁光光子收集到光电倍增管的光阴极上, 将闪烁光光子收集到光电倍增管的光阴极上, 产生光电子 光电子。 产生光电子。 • d 光电倍增管中电压逐级增大,光电子数量逐级 光电倍增管中电压逐级增大, 倍增,使阳极电压下降,产生电压负脉冲 负脉冲。 倍增,使阳极电压下降,产生电压负脉冲。 • e 脉冲信号被传送到地面系统,处理并记录。 脉冲信号被传送到地面系统,处理并记录。 • 原理图
放电计数管和 放电计数管和闪烁计数管
• 放电计数管由于对伽马射线的记录率很低 ),基本上不被采用 (1%~2%),基本上不被采用。 ),基本上不被采用。 • 闪烁计数管:由光电倍增管和碘化钠晶体及电子 闪烁计数管: 元件组成。 元件组成。 • 一般光电倍增管联极的极数为 一般光电倍增管联极的极数为9~11个,放大倍数 个 左右, 为105~106左右,由光电倍增管和碘化钠晶体构成 的计数管具有计数效率高,分辨时间短的优点。 的计数管具有计数效率高,分辨时间短的优点。

岩石的自然放射性
• 1 伽马放射性高的岩石 深海相的泥质沉积 如海绿石砂岩,高放射性独居石, 物,如海绿石砂岩,高放射性独居石,钾 钡矿砂岩,含铀钒矿的石灰岩以及钾岩等。 钡矿砂岩,含铀钒矿的石灰岩以及钾岩等。 • 2 伽马放射性中等的岩石 包括浅海相和 陆相沉积的泥质岩石,如泥质砂岩、 陆相沉积的泥质岩石,如泥质砂岩、泥灰 岩和泥质石灰岩。 岩和泥质石灰岩。 • 3伽马放射性低的岩石 砂层、砂岩和石灰 伽马放射性低的岩石 砂层、 煤和沥青等。( 。(煤和沥青放射性含量 岩、煤和沥青等。(煤和沥青放射性含量 变化较大) 变化较大)

自然伽马测井原理

自然伽马测井原理

自然伽马测井原理自然伽马测井是一种测量地层中放射性元素含量的方法,通过测量地层中的自然伽马辐射强度,可以推断出地层的物性参数,如密度、孔隙度、渗透率等。

本文将介绍自然伽马测井的原理、仪器、应用及优缺点。

一、原理自然伽马辐射是指地球表面及地下物质中,由于天然放射性元素(如钾、铀、钍)的存在而产生的辐射。

这种辐射可以穿透物质,被探测器捕获后转化为电信号,再通过信号处理系统转化为伽马射线强度。

地层中的自然伽马辐射强度与地层中放射性元素的含量有关,因此可以通过测量自然伽马辐射强度来推断地层中放射性元素的含量,从而推断出地层的物性参数。

二、仪器自然伽马测井仪器主要由辐射源、探测器、信号处理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等部分组成。

辐射源通常是钚-铍源或铯-137源,探测器通常是锂离子探测器或硅探测器,信号处理系统通常是多道分析器或微机处理器,数据采集系统通常是电缆或无线传输系统。

三、应用自然伽马测井广泛应用于石油、天然气、地热、水文等领域,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测量地层中放射性元素的含量,推断地层的物性参数,如密度、孔隙度、渗透率等。

2.判断地层中矿物成分的类型和含量,如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等。

3.判断地层中的岩性类型,如砂岩、泥岩、灰岩、页岩等。

4.判断地层中的构造类型,如断层、褶皱、岩浆侵入等。

5.判断地下水的分布和含量,预测水文地质条件。

四、优缺点自然伽马测井具有以下优点:1.测量范围广,可以测量地层中放射性元素的含量,推断地层的物性参数,如密度、孔隙度、渗透率等。

2.测量速度快,可以在钻井过程中进行实时测量,提高钻井效率。

3.测量精度高,可以达到0.1%的测量精度。

4.测量成本低,仪器价格相对较低,使用成本也较低。

但自然伽马测井也存在以下缺点:1.受地层中其他元素的影响,如矿物质、水等,容易受到干扰。

2.无法直接测量地层中的水含量和流速,需要通过其他方法进行补充。

3.无法测量地层中的化学元素含量,如碳、氢、氧等。

《自然伽马测井》PPT课件

《自然伽马测井》PPT课件

(2) 、 与 地 层 水 和 钻 井 液 的 矿化度关系不大。
(3) 、 很 容 易 识 别 风 化 壳 、 薄的页岩等,曲线特征明 显。
(4) 、 在 膏 盐 剖 面 及 盐 水 钻 井液条件下,自然电位和 电阻率曲线变化较小,就 显示出了自然伽马曲线进 行对比的优越性。
(5) 、 在 套 管 井 也 可 以 进 行 地层比。
绝对误差 1: n1
22
(2)某段地层内测量的平均记数率的涨落误差σ2
即以某一深度上一次测量的测井读数代替应由多 次重复测量计算的平均值时所带来的误差
相对误 2差
1 N
v hn
N-厚度为 h的地层脉冲总数
绝对误 2差 n2
vn h
(3)放射性的涨落误差: (12)
放射性测井曲线涨落误差
即是每一点的涨落误差范围(2σ1)加上每次测量的平均计数率的涨落误差范围
n
GCUR=3.7
GCUR=2
2GCURIGR 1 Vsh 2GCUR1
IGR
或者考虑体密度 对自然伽马的数 值影响
VshsbhG GsR h R BB 00
这 里 : B0 是 不 含 泥质纯地层的背
B0 sdGsR d
景值
3)、经验法:用统计法得到Vsh~GR的 经验公式
利用IGR确定泥质含量Vsh的图版 13
位移和形态畸变随之加剧。






时间常数RC对放射性测井曲线的影响
不同测井速度对自然伽马测井曲线的影响
深度位移:指根据实测自然伽马测井曲线的分层原则(如用半幅值点)定出的岩 层界面深度与实际深度之间有一偏差,而且前者比后者偏浅。
实际测井要选择合适的提升速度和仪器时间常数,同时,在整理资料时,需通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随着钾盐和某些放射性矿物的增加而增加。
第1章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
• 三、自然γ辐射场的分布特征
• 1、源强密度:含有铀、钍、钾的岩石样品就是一
种分布在有限空间的伽马源;每种放射性核素的
活度和单位时间里发射的光子数成正比;伽马源
在单位时间里发射的光子总数称为源强;单位体 积的源强称为源强密度。 • 假设地层含有一种放射性物质,地层密度为ρ,每 克岩石中含有q克该种元素,每克核素每秒钟平均
第1章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
• 一、伽马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 1、光电效应: γ光子与靶物质原子发生电磁相互 作用,结果是吸收一个γ光子,并将γ光子的能量 全部转移给某个束缚电子,该束缚电子摆脱原子 对它的束缚之后发射出来,这个过程称为光电效
应。
• 发生光电效应后光子消失。
第1章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
放出a个光子,则源强密度为: A aq
第1章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
• 2、无限厚均匀地层中γ射线的通量 • 为了便于研究,先考虑无限均匀放射性地层的原始
状态,即在尚未钻井之前地层中伽马射线的强度。
dV r
P
• 当伽马光子能量为1.5MeV时,纯水、石英、方解石
的线性吸收系数分别为0.0575cm-1、0.1444cm-1、 0.1404cm-1.
前面的计算知反散射γ光子的能量为0.184MeV。
• D为x射线峰,是由137Ba K层特征x射线通过光电效应 产生的,Ex=32keV。 • 由于能量为0.661MeV,所以不会发生电子对效应。
第1章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
• 6、放射性测量的统计性 • 放射性物质含有许多不稳定的原子核,每个原子核只有
E ( x p ) Gx p E0
• 式中,xp—峰位; E0—对应零道所代表的能量;
G—每道对应的能量间隔,又称为增益。
第1章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
• (4)伽马射线响应能谱
第1章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
• A峰为光电全能峰,是由光电效应及多次效应形
成,因此光电效应形成的脉冲幅度直接反映了入
射粒子的能量,对应的峰称为光电峰。
N N
N N N 1 N
第1章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
• 二、岩石的自然伽马放射性
• 1、伽马辐射体 • 地层中的自然γ射线主要是由238U放射系和232Th放 射系的放射性核素以及40K衰变产生的。 • 铀系中最重要的γ辐射体是214Bi,其次是214Pb,主
要特征γ射线为0.609MeV、1.12MeV、1.76MeV和
第1章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
• 5、伽马射线的探测
• 伽马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主要通过光电效应、康
普顿效应和电子对效应产生次级电子,这些电子使
组成探测器灵敏元件的原子电离或激发,测到的伽 马能谱实际上是次生电子的能谱。
• 目前常用的闪烁体探测器主要有碘化钠[NaI(Tl)]、
BGO、GSO和LSO等。
第1章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
• 沉积岩按放射性浓度可粗略分为三类: 1) 放射性高的岩石:包括粘土岩、火山灰、海绿石砂
岩、独居石砂岩、钾钒矿砂岩、含铀钒矿的灰岩及钾
盐等。深海相泥岩的放射性浓度常达90×10-12克镭当
量/克;浅海相泥岩的放射性浓度为(20-30)×10-12 克镭
当量/克。钾盐中的40K可达60×10-12克镭当量/克; • 2) 放射性中等的沉积岩:包括砂层、砂岩和含有少量 泥质的碳酸盐岩等,其放射性浓度为(1-8)×10-12克镭 当量/克;
第1章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
• 2、铀、钍和钾在岩石中的分布
• 在岩浆岩中酸性岩的铀、钍含量最高,大约比中
性岩高1倍,比基性岩高6倍,比超基性岩高1000 倍。酸性岩和中性岩中的钾的含量比基性岩和超 基性岩高。大体上说,岩浆岩中铀的含量随着钠、 钾和硅的含量的增高而增高;花岗岩富铀,碱性
岩则相对富钍。
的探测范围大约是直径小于1m的球体,在球心观测 不到超出这一范围的伽马辐射体的初始能量伽马。
第1章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
• 能谱:伽马光子从发射点到达球心的过程中,要 经受地层的散射和吸收,在球心可能观测到的包
括:①未经受散射直接到达球心的光子,保持着
初始能量;②经受一次或多次散射,能量降低,
但最后到达球心的光子,能谱是连续的。在地层
• 2、康普顿效应: γ光子与原子的核外电子发生非
弹性碰撞,一部分能量转移给电子,使它脱离原
子成为反冲电子,同时光子发生散射,散射光子
的能量和运动方向发生变化,即康普顿效应。 • 3、电子对效应:当γ光子从原子核旁经过时,在 原子核的库仑场作用下,γ光子转换为一个正电 子和一个负电子 ,这种过程称为电子对效应,是
第1章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
• 估算自然伽马测井的探测范围:
J J0 1 e
J
r
• 当 r 4 . 605 时, 99 % ,即测量得到的伽马射 J 0 线通量是无限均匀地层的99%。 • 若取μ分别为0.10cm-1和0.15cm-1,则相应的球半径为
46.05cm和30.7cm。可以认为,自然伽马测井对地层
n N0 n
第1章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
• 在放射性测量中把经过无限多次测量得到的平均值m 或者随机数取值n的平均位臵。 • 当N0很大而p很小时,二项式分布的一种极限就是泊 松分布:
P ( n) N0
n
称为期望值,即表示单位时间内平均衰变的原子核数,
p e
n
N0 p

m
n
e
m
n!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n!
• 当M较大时,泊松分布的极限是高斯分布,即:
第1章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
• 3) 放射性低的沉积岩:包括石膏、硬石膏、岩盐、纯
的石灰岩、白云岩和石英砂岩等。
• 根据实验和统计,沉积岩的自然放射性变化规律有:
• (1) 随泥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 (2) 随有机物含量增加而增加。如沥青质泥岩的放射 性很高。在还原条件下,六价铀能被还原成四价铀, 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沉淀在地层中,且有机物容易吸 附含铀和钍的放射性物质。
中发生了光电效应的光子是到不了球心的;来自 球体内半径不同层的光子,对球心总的通量和能
谱的贡献不同,离球心越远对高能伽马的相对贡
(108100) 2100
2
P ( n)
1 2

e

1 2 3.14 10

e
0.029
第1章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
• 放射性测量的统计误差: • 由于放射性核衰变具有统计分布,测量过程中射线与
物质的相互作用过程也具有随机性,因此在某个时间
内对样品进行测量得到的计数值可以看作是一个随机
2.204MeV;
第1章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
• 钍系中最重要的γ辐射体是208Tl,其次是228Ac,主要
特征γ射线的能量分别为0.239MeV、0.583MeV、
0.908MeV、0.960MeV和2.62MeV;
• 地层中存在的40K,其丰度为0.018%,能够放出能量
为1.46MeV的单一γ射线。
第1章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
• 在放射性原子核的衰变中,任何一个原子核在时间t
内衰变的概率为:
p 1 e
• 不衰变的概率为 :
t
q 1 p e
t
• 假设为N0时刻的原子核数,若在时间t内发生原子核 衰变数为n的概率,即放射性统计的二项式分布为:
P ( n) N 0! ( N 0 n)!n! p (1 p )
第1章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
• 1935年,Atlas公司的前身Well Surveys Inc. 用电
流型电离室首次实现了对井下岩石天然放射性的
测量,自然伽马测井就此问世。自然伽马测井是
核测井中第一个提供服务并到今天仍在广泛应用 的测井方法,测量的是自然伽马射线的总强度。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不仅能测量总强度,而且还能 分析伽马能谱。
第1章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
• (1)探测效率:探测效率是指一个光子进入闪烁体而
引起闪光的几率,在光子能量一定时,与闪烁体
的几何形状、大小、组成物质的密度及平均原子
数有关。 • NaI(Tl)晶体密度较大(ρ=3.67g/cm3),对光 子的探测效率高;而BGO的密度为7.13g/cm3,平 均原子序数也大,探测效率更高 。
P ( n) 1 2m
( nm) 2m
2
e

1 2

( nm) 2
2
2
e
第1章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
• 例题:若在时间t内,放射源放出粒子的平均值 为 m 100 ,试求在相同时间内放出108个粒子 的概率。 • 解:
m 100
( nm ) 2
2 2

m
100 10
• B为康普顿平台,是光子发生康普顿散射产生的 电子的连续谱,由康普顿散射公式可知,散射电 子的最大能量为0.4779MeV,因此康普顿散射产 生的脉冲幅度对应的能量范围为0~0.4779MeV。
第1章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
• C为反散射峰,有一部分未被吸收而穿过闪烁体,又
被闪烁体后而物质散射回来,发生光电效应,根据

4 r
aq
2
dVe
r

aq 4

r
r r
2 2
e
r
dr
0


sin d
0

2
d
0


(1 e
r
)
A

(1 e
r
)
对于无限大均匀放射性地层, r 则在P点处产生的γ射线通量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