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杂文经典
鲁迅的杂文集

鲁迅的杂文集
《鲁迅杂文集》精选鲁迅先生1918年至1936年杂文写作经典58篇。
鲁迅先生的杂文,有一种穿越时间的力量,他去世八十年了,他的文章仿佛还在为我们这个时代发声。
譬如关于当下流行的“女学课堂”,他说:“要我们保存国粹,也须国粹能保存我们。
保存我们,的确是第一义。
”——《随感录三十五》;关于恐怖主义,他说:“厌恶现世的人们还住着,这都是现世的仇雠,他们一日存在,现世即一日不得救……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
”——《杂感》;关于生二胎和留守儿童,他说:“中国的孩子,只要生,不管他好不好,只要多,不管他才不才。
生他的人,不负教他的责任。
虽然‘人口众多’这一句话,很可以闭着眼睛自负,然而这许多人口,便只在尘土中辗转,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随感录二十五》。
他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说的话,依然能说到现代人的心坎儿里。
鲁迅杂文精选

鲁迅杂文精选1、《野草》《野草》是鲁迅杂文的代表作之一,全书共收录了70篇文章。
这是鲁迅最为重要的杂文文集之一,被誉为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在《野草》中,鲁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观察,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深入剖析。
他通过对小人物、老百姓的描写,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人情世故、苦难与悲欢。
在揭露社会黑暗的同时,他也以对人性的关注和热爱,塑造了一批可爱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人类的尊严和美好。
2、《狂人日记》《狂人日记》是鲁迅杂文中最为著名的作品,也是其早期文学创作中的代表之一、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思想狂的男子的心路历程,描绘了人们在国家社会的重压下所产生的精神崩塌和社会变态现象。
鲁迅通过这个狂人形象,具有强烈的批判意味,倡导人民起来反抗奴役和压迫。
他认为,现代社会已经出现了一些“狂人”,这是现代社会制度和文化人格的崩溃所导致的结果。
他号召人们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不惧权势、不屈服压力,才能保持自己的人格。
3、《华盖集》《华盖集》是鲁迅晚年的杂文集合,总共58篇文章。
这些文章全面反映了中华民族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在《华盖集》中,鲁迅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见解,对当时社会的种种不平等、不公正和专制现象进行无情的批判。
他提倡个人自由和人权,坚信人只有经过自由的思想互相交流和斗争,才能发现真理,找到进步和发展的方向。
总之,鲁迅的杂文体现了他不畏艰险、敢言利市的精神,从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之一、他的笔触深刻入木三分,批判了当时现实社会的极端黑暗面,并为后人树立了明辨是非、坚定信念的文学标杆。
鲁迅 杂文 名篇

鲁迅杂文名篇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巨擘,他的杂文作品无疑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在他的杂文名篇中,不仅有着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和犀利批判,还有着对人性的思考和探索。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回顾鲁迅的几篇杂文名篇。
《狂人日记》《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杂文名篇,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篇杂文以一位疯狂的主人公的视角,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荒谬。
通过这位疯狂的主人公,鲁迅表达了他对旧社会的愤怒和不满,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性的思考和探索。
这篇杂文以独特的叙述方式和犀利的语言,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阿Q正传》《阿Q正传》是鲁迅的又一杂文名篇,也是他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这篇杂文以一个农村底层人物阿Q为主角,揭示了中国旧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不公。
通过阿Q的形象,鲁迅讽刺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残酷,同时也对人性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探索。
这篇杂文以幽默的语言和独特的叙事方式,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华盖集》《华盖集》是鲁迅的一部杂文集,其中收录了他的多篇名篇。
这部杂文集囊括了鲁迅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和犀利批判,同时也包含了对人性的思考和探索。
在这部杂文集中,鲁迅以他独特的视角和犀利的语言,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不公,同时也展示了他对现代文明的向往和追求。
《呐喊》《呐喊》是鲁迅的一部杂文集,也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这部杂文集收录了鲁迅的多篇名篇,其中包括了《孔乙己》、《药》、《未明》等。
在这些杂文中,鲁迅以他独特的观察力和犀利的笔触,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荒谬,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性的思考和探索。
这部杂文集以其犀利的语言和独特的叙事方式,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上就是鲁迅的几篇杂文名篇,它们不仅代表了鲁迅的思想和风格,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阅读这些杂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实,并对人性进行深刻的思考和探索。
鲁迅的杂文名篇无疑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我们应该继续传承和发扬鲁迅的精神,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最好的杂文和随笔鲁迅5篇

最好的杂文和随笔鲁迅5篇杂文是一种直接、迅速反映社会事变或动向的文艺性论文。
特点是"杂而有文",短小、锋利、隽永,富于文艺工作者色彩和诗的语言,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鲁迅先生的杂文写作近乎无所不包,写世道、写人心、写文学,都是他写得到位、写得入理、写到精髓。
最好的杂文和随笔鲁迅鲁迅1鲁迅从进化论进到阶级论,从绅士阶级的逆子贰臣进到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真正的友人,以至于战士。
他是经历了辛亥革命以前直到现在的四分之一世纪的战斗,从痛苦的经验和深刻的观察之中,带着宝贵的革命传统到新的阵营里来的。
……历年的战斗和剧烈的转变给他许多经验和感觉,经过精炼和融化之后,流露在他的笔端。
这些革命传统(Revolutionarytraditions)对于我们是非常之宝贵的,尤其是在集体主义的照耀之下:第一、是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第二、是“韧”的战斗……第三、是反自由主义……第四、是反虚伪的精神……自然,鲁迅的杂感的意义,不是这些简单的叙述所能够完全包括得了的。
我们不过为着文艺战线的新的任务,特别指出杂感的价值和鲁迅在思想斗争史上的重要地位,我们应当向他学习,我们应当同着他前进。
——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1933年)如问中国自有新文学运动以来,谁最伟大?谁最能代表这个时代?我将毫不踌躇地回答:是鲁迅。
鲁迅的小说,比之中国几千年来所有这方面的杰作,更高一步。
至于他的随笔杂感,更提供了前不见古人,而后人又绝不能追随的风格,首先其特色为观察之深刻,谈锋之犀利,比喻之巧妙,文笔之简洁,又因其飘溢几分幽默的气氛,就难怪读者会感到一种即使喝毒酒也不怕死似的凄厉的风味。
当我们见到局部时,他见到的却是全面。
当我们热衷于掌握现实时,他已把握了古今与未来。
要了解中国全面的民族精神,除了读《鲁迅全集》以外,别无捷径。
——郁达夫《鲁迅的伟大》(1937年)最好的杂文和随笔鲁迅鲁迅2鲁迅的文笔的特色是在哪几点呢?我所能举出的是如下的几点:第一是理论的形象化。
鲁迅先生随笔杂文5篇

鲁迅先生随笔杂文5篇鲁迅先生最好的随笔杂文1书本文章是有气质的,而离文人最近的气质,也许就是书卷气.所以,两部洋溢着书卷气的著作,我喜欢.毫无疑问,鲁迅是一个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在那个纷乱的时代里勇敢地呐喊,用手中的笔针砭时弊,写下过许多脍炙人口的伟大作品,不啻为一个真的猛士.留在人们印象中的鲁迅,永远是标志性的短发,浓密的眉毛和胡子,表情严肃刻板,甚至有些愤愤然,似乎与他绝大多数作品风格保持了高度一致.但其实鲁迅在骨子里是一个幽默的人,如同我们今天看到的电影里的葛优,看似极其高冷,猛不丁一张口,就让人忍俊不禁,回味无穷.段子手也有段位高下之分,那些极尽滑稽之能事,哗众取宠的段子手如今在网络上比比皆是,但往往很快就消失得不着痕迹,尤其在今日这样一个集体刷屏的快餐时代.像老树画画一样执着于写段子,而且把段子出写名堂的人并不多见.只有那些穿越时空的段子才是好段子,尤其是那些能把段子写成诗的人.鲁迅的诗虽然不多,大概有六十余首的样子,但其中打油诗亦写得相当精彩,而且在所有的诗作中大概占了五分之一,比例之高也算前无古人了.一部是穆涛的《先前的风气》.本书围绕〝老中国〞的精神元素,写了九个专辑,_3篇文章.有读书札记.身体风气与中医思辨等等,类型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作家将小小的文章做得如小河奔流,弯曲来回,呈现出意韵无限亦筋亦柔之美.比如他的《客气》:〝男女热恋的时候,都是客气的.情人眼里出西施,缺点也是美丽的.山盟海誓,囫囵吞枣,不计较,不清醒.但结婚过具体日子以后,就不客气了.〞写到这儿,笔锋一转,从中医气理引出了主气和客气,又引用《菜根谭》中对客气的描述,紧接着又是《左传》里的相关记载,一个客气,让他生发出了一地的古今文化.第二部是张炜的《疏离的神情:万松浦讲稿》,这是作家在万松浦书院_年春季讲坛的授课记录.共分为七讲,每讲二十余篇文章,涉及传统文化和区域文化.文学和传媒.历史和民俗.方言和地方掌故等,语言既十分朴素又妙趣横生,涉及写作学.艺术批评.文本分析.阅读欣赏等多个领域.张炜的著作告诉我们,一个作家,就应该博学多才,一个大作家,必须厚积薄发,一个浑身充满书卷气的作家,下笔自然有神.而一些才学浅陋的作家,一出手就捉襟见肘,自然出力不讨好.比如写一个古城,查阅许多资料,走了很多地方,写了很多古人古事,随后将当今城建写进去,如同一个穿着西装的人戴着瓜皮帽.鲁迅先生最好的随笔杂文2鲁迅是历史人物,也是永远的民族楷模.他用毕生之力铸造国人的灵魂,他自己也成为中华民族不朽的灵魂.他的精神品质对今日的国人来说,不应仅仅是敬仰,而应是实实在在地学习和传承.当纷纷扰扰的尘世一次次掀动生活的虚华,当此起彼伏的喧嚣毫无遮拦地淹没人类的思想,当浮躁.迷茫和虚妄充斥着人们的心灵,鲁迅究竟使我们想起什么呢?他难道仅仅是一个独异的〝过客〞吗?鲁迅是一位文学家,但他的志趣并不在文学本身,而是想利用文学的力量来改造社会,来改造人们的心灵.所以,他无论是写什么文章,都着重在对社会批评和对文明批评.但他越是这样的想去改造社会,社会就越是对他进行压迫.他是屈服,还是顽强地斗争?这,就是一个人精神的所在.换句话说,鲁迅不仅仅是一位作家,他更像是一位斗士,他向一切黑暗挑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的尊重与学习.在那个时代,鲁迅的不平,鲁迅的斗志,鲁迅的激昂,鲁迅的自省,又有多少人能做得到?至少屈指可数.近些年来,有人质疑鲁迅,有人辱骂鲁迅,可是,他们真正地了解鲁迅吗,他们真正知道鲁迅的内心世界吗?我想没有.在国家衰败时,在大多数人不敢于抗争时,偏偏出了这样一位勇士,用锋利的笔尖,攻击每一个庸人的心灵.难道,这不足以称之为伟大吗?鲁迅先生最好的随笔杂文3一张瘦削的脸庞,透露出刚毅与坚强;两道犀利的目光,仿佛能刺破四周沉沉的黑暗;一头不屈的硬发,一根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他,就是鲁迅.鲁迅先生是中国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教育家.革命家,以及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奠基人.鲁迅先生的一生都是坎坷不堪的.开始,他是一名医生,救死扶伤,到了后来他有弃医从文,放下手术刀,拿起手中的笔,用比作武器,用文字做军队,一次又一次鲁迅先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批判中,孤身一人走上了为民族.为人民的奋斗之路.这一路上,鲁迅先生一次又一次受尽迫害,尝尽辛酸.自己写的文章屡次被查封,但他依然不放弃,不惧迫害,顽强拼搏.他用满腔热血实践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生追求,他用笔划存漫漫长夜,挑出些许亮色.鲁迅先生不怕困难,三番五次地与黑暗势力作斗争.他是中国一颗璀璨的明珠,他是进步青年永远的导师.鲁迅先生关心青年.爱护青年,对青年的关心更是无微不至.他给予那些失落的,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进步青年鼓励,给予他们父亲般的慈爱,温暖的关怀.他还亲自接待了来访青年500名,亲自给青年回信3500多封,帮助过的青年更是不计其数.通过这一单元课文的学习,是我们更深地了解了鲁迅.在我心目中,鲁迅先生幽默风趣,平易近人,他关心做过的下一代,在危险与迫害面前毫不退缩,永不屈服的人,是一个不拍困难,忧国忧民,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爱憎分明的人.他用自己的文字呼吁人们,幽默中闪烁着睿智与深刻,虚弱的身体中却包含着中国人的骨气和一颗有份深沉的爱国之心.这,就我心目中的鲁迅;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之魂.鲁迅先生最好的随笔杂文4有人说他是异乡人.嶙峋的脊骨,生硬的线条,如绍兴那一块块青灰色的石板路,坚硬.冰冷.他脱下了白大褂,用锋利的笔尖做武器,闪着凛冽的寒光,直刺敌人的咽喉,直指人心.然而一个古老的水乡却沉蕴着柔美的风景.粉墙黛瓦,流水人家,糅杂着草与土的芳香,眼前的悠悠碧水,耳畔的欸乃浆声,勾画出一个充满诗意,纯粹柔情的绍兴.但水乡软玻璃似的明镜里,曲曲折折地倒映出棱角分明,一派豪情的鲁迅.那柔软的水玻璃上折射出一把明晃晃的刀,不,比刀更有杀伤力,〝哗〞地从水中掠起,撩开了众人的羞耻心.曾经,也是这片柔情的水乡,人民看见烈士的血从侵略者刀尖淌下,却仍是一副麻木的表情,甚至有人会用血裹着的馒头治病!一声呐喊,划破了寂寥的长空,激起满城碧波,也激起了鲁迅的愤恨.任人宰割的民族,没有骨气和灵魂,竟麻木地生活在狰狞和丑恶的社会之中!鲁迅暴怒了!他的笔锋直刺向这个暗无天日的社会,以笔的力度宣示着一个中国人的铮铮傲骨!!他最终登上了思想舞台,向旧中国开火,他不畏惧死,也不可能在文坛中倒下,他挥舞着笔,敌人被鲁迅打得满身血痕,魂飞魄散,但鲁迅还要用笔斗争下去,深思凝重的背影,震耳欲聋的话语,振兴了中华民族!也振奋了每个国民的心!!!提起鲁迅,往往会使人想起巍峨的华山,冷峻而稳重.他又似山巅上的一棵雪松,俯瞰神州.在他的故乡里,他写下了许多不朽的文章,但在他童真的记忆里也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随江南的水波在心头荡漾,随恬淡的月光濡染出宁静的水乡.〝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少年时套着银项圈的闰土,在雪地捕鸟中遗留下小小的秕谷,还有桑葚,皂荚,覆盆子,童年的纯真也不逊于笔锋的尖锐.鲁迅在弥漫着硝烟,却又无硝烟的战场上浴血奋战.〝横眉冷对千夫指,俯着甘为孺子牛〞,就是他一生的写照.鲁迅的早逝可能与他的尖锐有关.然而鲁迅的灵魂永远在天边微笑,他内心的仇恨在九泉之下也会与恶势力相拼.我认为鲁迅不是绍兴人,因为他的豪迈粗犷与绍兴的碧波柔情不相匹配.然而绍兴翡翠似的活水配上鲁迅的锐劲不就酿造成一碗浸透着绍兴悠久历史和豪气的酒了吗?酒气绕梁,千日不绝.鲁迅的的确确在水乡绍兴,那绍兴不就透着灵气和遒劲吗?遒劲与灵气,就是鲁迅,就是绍兴.鲁迅先生最好的随笔杂文5他是真正的巨人,他存在于我们不存在的地方,他做了我们不敢做的事情,他以双眼洞察了整个世界,他的形象比神更神.——题记鲁迅的名字是刻在我心中的,风吹不去,雨打不掉,可以说他是我甚至是全中国的骄傲和自豪.他总是能够时时刻刻地战斗在文学第一线,在一个特殊的世界里充当〝先锋模范〞.他用他的思想,他的灵魂,他的感情,他的智慧开启了那个时代中国人的心扉.他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有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硬汉风骨.他曾在自己的文章中这样说:〝生命的路是进步的,总是沿着无限的精神三角形的斜面向上走,什么都阻止他不得;生命不怕死,在死的面前笑着跳着,跨过了灭亡的人们向前进.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以前早有路了,以后也该永远有路.〞简单的几句话,却道出了鲁迅本人对整个民族,对整个中国以及他对后人们的殷切期盼.从他的语言中,我读出了一份沉甸甸的使命,不得不说,他是一个绝对的伟人.在他的一生中,他呐喊过,彷徨过,失望过,伤心过,甚至绝望过,但是他凭借着一种责任感和耻于屈服与停顿的性格,重新站起,用他的金笔写下了一个个感人励志的故事,他所激发的是对真理的追求,是奔赴生活的勇气和变革现实的热情.他以文字作为武器,扫荡了不公.愚昧.自私.懒惰.他耳闻了愚妄的欢呼和悲惨的哀鸣,目睹了淋漓的鲜血和升腾的地火,深尝人间的一切苦辛.在他的文字里透露出一种熠人的光辉.生命的活力.他在看不见但却是无比险恶的战场里,建树了超人一等的功勋.他的〝平凡〞甚至超过了任何一种伟大.鲁迅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没有把黄金世界轻易许诺给人类,却以蜡烛燃烧般的生命,成为千千万万追求者的精神火光.我深信,鲁迅同他的作品,会随历史的沉淀变得更加坚不可摧.鲁迅先生最好的随笔杂文与思想的天马行空相适应,鲁迅杂文的语言也是自由无拘而极富创造力的.他的杂文可以把汉语的表意抒情功能发挥。
鲁迅杂文精选每篇论证思路

鲁迅杂文精选每篇论证思路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其杂文作品更是被广大读者所熟知和喜爱。
在众多鲁迅杂文中,有一些精选篇章更是具备了独特的论证思路,下面将对其中的几篇进行精选,以探讨其思路和指导意义。
首先,我们来看《狂人日记》。
作为鲁迅最为著名的杂文之一,这篇文章通过“狂人”的视角来展现当时中国旧社会的腐败和愚昧。
其中,鲁迅以一个疯狂的主人公作为讽刺的载体,直指传统社会的种种问题,如儒家思想的束缚、贫富差距的扩大等。
通过疯狂人物的形象,鲁迅展示了中国旧社会的不合理和堕落,引发了现代人对于改革发展的思考。
其次,我们来看《阿Q正传》。
这篇杂文以一个穷苦农民阿Q的形象,勾勒出了当时中国旧社会的封建伦理道德的虚伪和软弱。
作者通过讲述阿Q的屡战屡败,揭示了“阿Q精神”的世俗本质和社会的不公正。
鲁迅通过讽刺和冷嘲热讽,引导读者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思考,唤起人们的独立自主意识,并提出了人格自由和坚守自尊自爱的追求。
再次,我们来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这篇杂文通过对于百草园的变迁描述,展现了中国旧社会的文化衰败现象。
鲁迅以文化为切入点,通过对传统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对比,揭示了封建文化对于人的压迫和限制,以及现代化进程中文化的困境。
通过这样的描述,鲁迅呼吁人们要有独立思考和解放意识,追求自由和现代文明的发展。
最后,我们来看《中国人的精神》。
这篇杂文以对中国人精神状态的讨论为主线,展示了中国人在封建社会中的软弱和没落。
鲁迅通过对中国人面对压迫和困难的态度进行剖析,引导读者重新审视自己和这个社会。
通过这样的杂文,鲁迅预示了中国人精神的觉醒与振起,呼吁人们要有勇气面对困难和现实,追求真理和进步。
综上所述,鲁迅的杂文精选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论证思路和指导意义。
他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揭示和批判,引导读者思考现实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些思路和意义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影响,也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鲁迅杂文 鲁迅杂文优秀6篇

鲁迅杂文鲁迅杂文优秀6篇精选鲁迅杂文(推荐篇一暑假中读了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其中有十篇散文,十分的优美。
它记叙了鲁迅先生成长的经历,书中即描写了他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对师友的怀念,又侧面衬托了鲁迅先生对旧社会种种恶习的强烈批判。
在《朝花夕拾》中,生动地描绘出了旧社会生活的场景。
如“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中描写到的,观菜畦、吃桑葚、听鸣蝉与油蛉和蟋蟀的音乐会等生活场景,无不体现了小孩子追求自由,热爱大自然的心态,也表现了社会对孩子们的束缚。
鲁迅先生在描写人外貌特征和习性时,即生动地表现出一个人的特点,又增加了幽默感。
在鲁迅先生的童年时光中,提到最多的一个人,就是“长妈妈”。
里面说到:阿长喜欢“切切察察”和夏天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的睡姿,刻画了她质仆而唠叨、略带粗野的性格。
在那个浑浊、昏暗和落后的时代,人们被黑暗压制着,不知有多少爱国者起来反抗。
“范爱农”就是一个例子。
他对革命前的黑暗社会强烈的不满和追求革命的精神,体现了旧社会人民对束缚的反抗,向往自由、安乐的心。
再想想我们现在安定幸福的生活,都是那些革命英雄前仆后继的结果啊!《朝花夕拾》中,描写最鲜明的人物,就数“藤野先生”了。
《藤野先生》回忆鲁迅在仙台留学时期的生活,记叙了鲁迅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的过程和对他的怀念。
藤野先生一直鼓舞着鲁迅从事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热爱学生、理解学生,使藤野先生具有了强大的人格魅力,以至于影响鲁迅先生的一生。
总之,读了《朝花夕拾》后,让我了解了鲁迅先生的成长经历,也让我了解了那个封建,压迫,剥削的年代。
《朝花夕拾》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而有内涵的童年故事,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体现了鲁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
精选鲁迅杂文(推荐篇二2、走上人生的旅途吧。
前途很远,也很暗。
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
鲁迅3、学习专看文学书,也是不好的。
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轻重,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
摘抄鲁迅杂文精选300字

摘抄鲁迅杂文精选(选)1.街灯的光穿窗而入,屋子里显出微明,我大略一看,熟识的墙壁,壁端的棱线,熟识的书堆,堆边的未订的画集,外面的进行着的夜,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我存在着,我在生活,我将生活下去,我开始觉得自己更切实了,我有动作的欲望——但不久我又坠入了睡眠。
2.给名人作传的人,也大抵一味铺张其特点,李白怎样做诗,怎样耍颠,拿破仑怎样打仗,怎样不睡觉,却不说他们怎样不耍颠,要睡觉。
其实,一生中专门耍颠或不睡觉,是一定活不下去的,人之有时能耍颠和不睡觉,就因为倒是有时不耍颠和也睡觉的缘故。
然而人们以为这些平凡的都是生活的渣滓,一看也不看。
3.人往往喜欢说得稀奇古怪,连一个西瓜也不肯主张平平常常的吃下去。
其实,战士的日常生活,是并不全部可歌可泣的,然而又无不和可歌可泣之部相关联,这才是实际上的战士。
4.第二天早晨在日光中一看,果然,熟识的墙壁,熟识的书堆……这些,在平时,我也时常看它们的,其实是算作一种休息。
但我们一向轻视这等事,纵使也是生活中的一片,却排在喝茶搔痒之下,或者简直不算一回事。
我们所注意的是特别的精华,毫不在枝叶。
5.为了不给我开电灯,我对于广平很不满,见人即加以攻击;到得自己能走动了,就去一翻她所看的刊物,果然,在我卧病期中,全是精华的刊物已经出得不少了,有些东西,后面虽然仍旧是“美容妙法”,“古木发光”,或者“尼姑之秘密”,但第一面却总有一点激昂慷慨的文章。
作文已经有了“最中心之主题”:连义和拳时代和德国统帅瓦德西睡了一些时候的赛金花,也早已封为九天护国娘娘了。
尤可惊服的是先前用《御香缥缈录》,把清朝的宫廷讲得津津有味的《申报》上的《春秋》,也已经时而大有不同,有一天竟在卷端的《点滴》里,教人当吃西瓜时,也该想到我们土地的被割碎,像这西瓜一样。
自然,这是无时无地无事而不爱国,无可訾议的。
6.(病情)有了转机之后四五天的夜里,我醒来了,喊醒了广平。
“给我喝一点水。
并且去开开电灯,给我看来看去的看一下。
鲁迅杂文精选内容介绍

鲁迅杂文精选内容介绍
鲁迅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伟大作家和思想家,他的杂文作品以其犀利的观察力和批判精神而著名。
以下是鲁迅杂文精选的一些内容介绍:
1. 《狂人日记》:这是鲁迅最著名的杂文之一,描写了主人公在一个疯人院中记录自己的日记。
通过疯人的口吻,鲁迅揭露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和荒谬,对封建道德和社会伦理进行了痛刻的批判。
2. 《孔乙己》:这个杂文以孔乙己这个贫穷下层人物的形象展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残酷和不公。
它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贪婪和虚伪,批判了社会的偏见和歧视。
3. 《阿Q正传》:这是鲁迅最长的杂文作品,通过主人公阿Q的形象,展现了中国人民普遍的自卑感、懦弱和自欺欺人的心理。
鲁迅通过描写阿Q的悲剧命运,引发了对中国国民性的深度思考。
4. 《华盖集》:这是鲁迅的一本论文集,其中包括了许多有关文化、教育、历史和政治等方面的杂文。
这些杂文以犀利的观点和深入的分析,对当时中国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批判和解读,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考和建议。
5. 《呐喊》:这是鲁迅的一本短篇小说集,其中包括了一些以现实主义手法描写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杂文。
这些作品以真实的细节和生动的语言,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悲哀,对
人们的冷漠和社会的冷酷展开了严厉的批判。
总的来说,鲁迅的杂文精选内容丰富多样,以深入的观察和犀利的批判精神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弊端和人性的复杂性。
这些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为中国文学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鲁迅的30句杂文

鲁迅的30句杂文1、从来如此,便对么?——《狂人日记》2、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野草》题辞3、惟沉默是最高的轻蔑。
——《且介亭杂文附集》4、人必生活著,爱才有所附丽。
——《伤逝》5、我曾经尝得,失望无论大小,是一种苦味。
——《坟》6、人世间真是难处的地方,说一个人'不通事故',固然不是好话,但说他'深于世故',也不是好话——《南腔北调集·世故三昧》7、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
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无声的中国》8、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
9、我将用无所为和沉默求乞。
我至少将得到虚无。
——《野草.求乞者》10、只有那暗夜为想变成明天,却仍在这寂静里奔波。
——《明天》11、天地有如此静穆,我不能大笑而且歌唱。
天地即不如此静穆,我或者也将不能。
——《野草.序》12、中国各处是壁,然而无形,像'鬼打墙'一般,使你随时能'碰',能打这墙的,能碰而不感到痛苦的,是胜利者。
——《碰壁之后》13、记得有人说过,回忆多的人是没有出息的了,因为他眷念从前,难望再有勇猛的进取;但也有人说回忆是最为可喜的。
——《华盖集·忽然想到九》14、猛兽是单独的,牛羊则结队;野牛的大队,就会排角成城以御强敌了,但拉开一匹,定只能牟牟地叫。
人民与牛马同流,——此就中国而言,夷人别有分类法云,——治之之道,自然应该禁止集合:这方法是对的。
——《春末闲谈》15、中国的孩子,只要生,不管他好不好,只要多,不管他才不才,生他们的人,不负教他的责任。
虽然'人口众多'这一句话,很可以闭了眼睛自负,然而这许多人口,便只在尘土中辗转,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随感录廿五》16、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
鲁迅杂文名篇

鲁迅杂文名篇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文学家之一,其作品影响着无数读者。
尤其是鲁迅的杂文,更是他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作品。
鲁迅曾写过许多杂文,而其中尤以《故乡》、《狂人日记》、《药》、《朝花夕拾》、《平凡的世界》等为名篇。
《故乡》是一篇巨大的叙事文,它描述了鲁迅自小在江苏苏州田园般美好的生活,也反映了鲁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与此同时,他还联系了过去和现在的对比,表达了他的思想。
他的描写深刻,令人动容。
《狂人日记》写的是鲁迅在病床上狂躁的病情。
文中,鲁迅用他自己的眼睛来描写病魔侵袭时的悲惨景象,把他心中痛苦和抗争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令人不禁震撼。
《药》讲述的是鲁迅与他的医生之间的对话。
鲁迅通过他的言论,表达了他的思想,让人深刻的体会到他的不甘心和挣扎。
文中蕴含着鲁迅生命的深刻思想,反映出他的坚定信念。
《朝花夕拾》由鲁迅的日记构成,记录了鲁迅的生活、思想和文章的创作过程。
其中,鲁迅把自己的生活状态和文学创作相结合,通过浓缩反映和精辟的言语,呈现出一副宏大的人生画卷。
《平凡的世界》是鲁迅自觉性文章中一篇精品。
它描绘了贫困家庭生活的普遍状况,同时也表达了鲁迅绝望而又憧憬自由的心情。
整篇文章渗透着鲁迅关于人性的思考,他用此文来诠释贫穷的痛苦和人生的艰辛。
鲁迅的这些杂文名篇,不仅展示了鲁迅非凡的文学天赋,更重要的是,他以一种独特的视角,把中国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呈现出来,以及鲁迅对未来的期望。
正是因为这些文章,我们今天才能更深入地了解鲁迅,能够更清楚地感受到中国近代史上人们的思想和情感。
鲁迅的杂文集

鲁迅的杂文集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巨匠,他的文学创作不仅在中国广为传播,也影响了整个亚洲地区。
鲁迅的代表作不仅有小说、散文,还有众多的杂文集。
他的杂文性质严肃,思想深刻,思维敏捷,常常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这也是他深得广大读者喜爱的原因之一。
以下是鲁迅的杂文集,共左右。
一、《呐喊》《呐喊》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收录了当时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比如《故乡》、《药》等,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深入分析,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丑陋和人性的扭曲。
鲁迅的文风犀利,批判犀利,对时代的诟病犀利,声音尖锐地贯穿着读者的心灵。
二、《狂人日记》《狂人日记》是鲁迅的杰作之一,是一篇以第一人称叙述的小说。
该小说主要描述了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因为社会和家庭的种种苦难,最终导致了他的心理崩溃。
这篇小说融入了对传统社会的讽刺和现代社会的批评,是一篇具有鲜明时代意义的文学作品。
三、《伪自由书》《伪自由书》是鲁迅写给一位境外友人的一封信,主要批判当时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殖民政策和对中国人民的不公正待遇。
他强烈地谴责西方国家通过文明或者宗教传播来祸害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行为,并肯定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团结,呼吁全体民众在思想上、文化上和各级政府的支持下,一起抗击侵略,构建和谐社会。
四、《华盖集》《华盖集》是鲁迅生前最后一部杂文集,这一集专注于对当时文化问题的批判,分析了当时文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的危机。
他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对比,展现了传统与现代、自由与束缚、文明与野蛮的差异。
鲁迅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指出它的弊端,同时也批评了现代文化对人民生活的侵蚀。
五、《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鲁迅在1934年出版的,是他的回忆录杂文集。
这一集主要通过对回忆过往岁月中的点点滴滴,来反映社会历史和人物形象。
他回忆了自己在病愁中度过的三个月,回忆了自己的童年、青年和成年时期的缺失。
他讴歌了中国民间艺术,对当时中国文化的贫弱进行了深入反思和探讨。
总之,鲁迅的杂文集是现代中国文学中的典范之作。
鲁迅杂文精选名篇

鲁迅杂文精选名篇鲁迅杂文精选名篇在血雨腥风年代,鲁迅以杂文作“匕首和投枪”向着对手的营垒冲锋陷阵,因而给古代杂文注入了批判性和战斗性的新鲜血液,为现代杂文正了名。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鲁迅杂文精选名篇,希望大家喜欢。
鲁迅杂文精选名篇1:上海的儿童上海越界筑路的北四川路一带,因为打仗,去年冷落了大半年,今年依然热闹了,店铺从法租界搬回,电影院早经开始,公园左近也常见携手同行的爱侣,这是去年夏天所没有的。
倘若走进住家的弄堂里去,就看见便溺器,吃食担,苍蝇成群的在飞,孩子成队的在闹,有剧烈的捣乱,有发达的骂詈,真是一个乱烘烘的小世界(中国的儿童——狗狗注)。
但一到大路上,映进眼帘来的却只是轩昂活泼地玩着走着的外国孩子,中国的儿童几乎看不见了。
但也并非没有,只因为衣裤郎当,精神萎靡,被别人压得像影子一样,不能醒目了。
中国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两种法。
其一,是任其跋扈,一点也不管,骂人固可,打人亦无不可,在门内或门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到外面,便如失了网的蜘蛛一般,立刻毫无能力。
其二,是终日给以冷遇或呵斥,甚而至于打扑,使他畏葸退缩,仿佛一个奴才,一个傀儡,然而父母却美其名曰“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放他到外面来,则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
现在总算中国也有印给儿童看的画本了,其中的主角自然是儿童,然而画中人物,大抵倘不是带着横暴冥顽的气味,甚而至于流氓模样的,过度的恶作剧的顽童,就是钩头耸背,低眉顺眼,一副死板板的脸相的所谓“好孩子”。
这虽然由于画家本领的欠缺,但也是取儿童为范本的,而从此又以作供给儿童仿效的范本。
我们试一看别国的儿童画罢,英国沉着,德国粗豪,俄国雄厚,法国漂亮,日本聪明,都没有一点中国似的衰惫的气象。
观民风是不但可以由诗文,也可以由图画,而且可以由不为人们所重的儿童画的。
顽劣,钝滞,都足以使人没落,灭亡。
童年的情形,便是将来的命运。
我们的新人物,讲恋爱,讲小家庭,讲自立,讲享乐了,但很少有人为儿女提出家庭教育的问题,学校教育的问题,社会改革的问题。
鲁迅 杂文 名篇

鲁迅杂文名篇鲁迅,中国现代作家,文化名人。
他的杂文作品以其犀利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而闻名于世。
这些杂文作品以其独特的观点和批判精神,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学和社会思潮的发展。
其中一篇名篇是《狂人日记》,这是鲁迅的第一篇杂文作品,也是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通过讲述一个狂人的日记,鲁迅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腐败和无法无天的一面。
他以犀利而讽刺的笔触,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社会现象的不满和愤怒。
在《狂人日记》中,鲁迅以狂人的视角,描述了一个充满伪善和虚伪的社会。
他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问题,比如封建礼教的束缚、权贵阶级的残暴和无耻、普通人民的无助和被剥削等等。
通过狂人的观察和思考,鲁迅对于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且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在杂文《论雷锋》中,鲁迅对于时下流行的雷锋精神进行了批判和反思。
他指出,雷锋精神的背后隐藏着一种虚假的道德标准和不切实际的价值观。
他认为,真正的英雄应该是那些默默无闻,为国家和人民默默奉献的人,而不是那些通过宣传和炒作来获取名利的人。
通过对雷锋精神的批评,鲁迅呼吁人们要明辨是非,不要盲目追随虚假的偶像。
鲁迅的杂文作品还涉及到了许多其他的社会问题,比如妇女地位、教育问题、文化传统等等。
他以独特的观点和批判精神,剖析了这些问题的根源和实质,并且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他的杂文作品不仅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更重要的是,它们揭示了社会问题的本质,唤起了人们的思考和反思。
鲁迅的杂文作品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独特的观点,对于中国文学和社会思潮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而且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他的杂文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思考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同时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指导我们面对当下的社会问题和挑战。
鲁迅的杂文作品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瑰宝,它们通过犀利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问题。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更重要的是,它们唤起了人们的思考和反思,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鲁迅 杂文 名篇

鲁迅杂文名篇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他的杂文作品影响了几代读者。
他的杂文以犀利的笔触、深刻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而著称。
在他的杂文中,他常常直言不讳地批评社会的种种弊端,呼吁人们觉醒和改变。
以下是几篇鲁迅的杂文名篇,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思想世界。
《狂人日记》是鲁迅最著名的杂文之一。
这篇杂文以第一人称的形式,讲述了一个疯狂的主人公的日记。
通过主人公的疯狂言行,鲁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荒诞与虚伪。
他揭露了当时的文化界虚伪的风气,批判了媚俗的艺术作品,呼吁人们追求真实与自由。
这篇杂文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了鲁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触动,对读者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
《阿Q正传》是另一篇鲁迅的杂文名篇。
这篇杂文通过讲述一个平凡的农民阿Q的故事,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不公与不平等。
阿Q 虽然是个失败者,但他的嘴巴和自尊心却是无与伦比的。
鲁迅通过这个形象,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封建习气和人们的软弱无能。
他尖锐地批评了中国人民的自负和虚伪,呼吁人们要勇敢面对现实,追求真理与进步。
这篇杂文被誉为中国社会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孔乙己》是鲁迅的又一篇杂文名篇。
这篇杂文以小人物孔乙己的故事,揭示了社会的冷漠与残酷。
孔乙己是一个贫穷的酒保,他为了生存而自嘲自卑,但他的真诚和善良却被社会所忽视和伤害。
鲁迅通过这个形象,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人性的扭曲。
他批判了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冷漠和歧视,呼吁人们要关爱他人,追求公正与人道。
这篇杂文以其真实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让读者深受触动。
除了上述几篇名篇外,鲁迅还有许多其他优秀的杂文作品。
例如《药》、《白光》、《华盖集》等,都是鲁迅思想的精华所在。
这些杂文作品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社会问题,揭示了人性的扭曲和社会的种种弊端。
他用尖锐的语言和深刻的洞察力,深刻地剖析了社会现实,引起了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鲁迅的杂文名篇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他的杂文作品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社会的镜子。
经典散文短篇鲁迅

经典散文短篇鲁迅1.《狂人日记》:这是鲁迅先生的一篇短篇小说,通过疯狂的主人公讲述了一个被愚昧束缚的社会。
故事中的狂人通过他的言行,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愚昧,呼唤着人们的觉醒和革命。
2.《药》:这是一篇以药物为主题的散文,鲁迅先生通过描写母亲因为贪图小利而误食了奇怪的药物,最终导致身体状况恶化和死亡的悲剧,表达了对社会上以追求利益为中心的无情和冷漠的批判。
3.《故乡》:这是一篇回忆故乡的散文,鲁迅先生通过对自己童年时光的回忆,描绘了一个贫穷而落后的乡村社会,以及人们生活的艰辛和无奈。
文章中流露出对家乡的痛苦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4.《阿Q正传》:这是鲁迅先生的一部小说,通过讲述阿Q这个悲剧性人物的故事,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丑恶和压迫,以及人们心态的软弱和无力。
在这个故事中,鲁迅先生批判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封建伦理观念和道德沦丧。
5.《自序》:这是鲁迅先生的一篇自序文章,他在文章中回顾了自己的成长历程和思想转变的过程。
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揭示了中国社会的种种问题,并呼吁人们要有觉醒和行动。
6.《热风》:这是一篇描写鲁迅先生对社会现象的批判的散文,他通过对盲目追求西方文明的现象的讽刺,批判了中国社会中的愚昧和盲从,呼吁人们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7.《华盖集》:这是鲁迅先生的一本杂文集,其中收录了他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对现实社会的忧虑,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这本集子中的文章包含了鲁迅先生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洞察和独到见解。
8.《伪证》:这是一篇批判封建道德观念的散文,鲁迅先生通过对一个家庭的描绘,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伪善和虚伪的现象。
他呼吁人们要有真诚和正直的品质,摆脱封建道德的束缚。
9.《明天》:这是一篇对未来的期望和呼唤的散文,鲁迅先生在文章中表达了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希望和对新一代人的期待。
他呼吁人们要有勇气和智慧,为中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10.《野草》:这是鲁迅先生的一本散文集,其中收录了他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鲁迅且介亭杂文经典句子

鲁迅且介亭杂文经典句子
1. "读书越多,越发现自己的无知。
”——《狂人日记》
2. "我不愿意吃人,但我也不愿意人吃我。
”——《孔乙己》
3. "凡是不成材的艺术家,都以自己的失败——不论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为悲剧。
”——《艺术论》
4. "我本是个天生的懒人,而且是个天生的懒人,而且是个天生的懒人。
”——《朝花夕拾》
5. "我对这世界没有什么希望,这世界对我也没有什么希望。
”——《野草》
6. "我如今已经不敢对什么人说话,对什么人写信,甚至对什么人做手势。
”——《狂人日记》
7. "我不怕鬼,我怕鬼的人。
”——《阿Q正传》
8. "人生的道路上,真正的成功者并不多,大多数人都是失败者。
”——《朝花夕拾》
9. "人是最可怜的动物,他们连自己的毛病都不知道。
”——《狂人日记》。
且介亭杂文中的经典语录

且介亭杂文中的经典语录(鲁迅先生)《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1、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2、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拿破仑与隋那》杀人者在毁坏世界,救人者在修补它,而炮灰资格的诸公,却总在恭维杀人者。
这看法倘不改变,我想,世界是还要毁坏,人们也还要吃苦的。
《从孩子的照相说起》1、我相信自己的主张,决不是“受了帝国主义者的指使”,要诱中国人做奴才;而满口爱国,满身国粹,也于实际上的做奴才并无妨碍。
2、驯良之类并不是恶德。
但发展开去,对一切事无不驯良,却决不是美德,也许简直倒是没出息。
《忆韦素园君》1、我也还有记忆,但是,零落的很。
我自己觉得我的记忆好像被刀刮过了的鱼鳞,有些还留在身体上,有些是掉在水里了,将水一搅,有几片还会翻腾,闪烁,然而中间混着血丝,连我自已也怕得因此污了鉴赏家的眼目。
2、认真会是人的致命伤的么?至少,自那时以至现在,可以是的。
一认真,便容易趋于激烈,发扬则送掉自己的命,沉静着,又啮碎了自己的心。
3、他既非天才,也非豪杰,活的时候,既不过在默默中生存,死了之后,当然也只好在默默中泯没。
4、文人的遭殃,不在生前的被攻击和被冷落,一暝之后,言行两亡,于是无聊之徒,谬托知己,是非蜂起,既以自衒,又以卖钱,连死尸也成了他们的沽名获利之具,这倒是值得悲哀的。
《门外文谈》1、因为文字是特权者的东西,所以它就有了尊严性,并且有了神秘性。
2、但士大夫们也正愿其如此,如果文字易识,大家都会,文字就不尊严,他也跟着不尊严了。
3、未有人类以前的许多动植物,就因为太专化了,失其可变性,环境一改,无法应付,只好灭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杂文经典鲁迅讲愤青古来很有几位恨恨而死的人物。
他们一面说些“怀才不遇”“天道宁论”的话,一面有钱的便狂嫖滥赌,没钱的便喝几十碗酒,——因为不平的缘故,于是后来就恨恨而死了。
我们应该趁他们活着的时候问他:诸公!您知道北京离昆仑山几里,弱水去黄河几丈么?火药除了做鞭爆,罗盘除了看风水,还有什么用处么?棉花是红的还是白的?谷子是长在树上,还是长在草上?桑间濮上如何情形,自由恋爱怎样态度?您在半夜里可忽然觉得有些羞,清早上可居然有点悔么?四斤的担,您能挑么?三里的道,您能跑么?他们如果细细的想,慢慢的悔了,这便很有些希望。
万一越发不平,越发愤怒,那便“爱莫能助”。
——于是他们终于恨恨而死了。
中国现在的人心中,不平和愤恨的分子太多了。
不平还是改造的引线,但必须先改造了自己,再改造社会,改造世界;万不可单是不平。
至于愤恨,却几乎全无用处。
愤恨仅仅恨恨而死的根苗,古人有过很多,我们不要蹈他们的覆辙。
我们更不要借了“天下无公理,无人道”这些话,遮盖自暴自弃的行为,自称“恨人”,一副恨恨而死的脸孔,其实并不恨恨而死。
恨恨而死古来很有几位恨恨而死的人物。
他们一面说些“怀才不遇”“天道宁论”的话,一面有钱的便狂嫖滥赌,没钱的便喝几十碗酒,——因为不平的缘故,于是后来就恨恨而死了。
我们应该趁他们活着的时候问他:诸公!您知道北京离昆仑山几里,弱水去黄河几丈么?火药除了做鞭爆,罗盘除了看风水,还有什么用处么?棉花是红的还是白的?谷子是长在树上,还是长在草上?桑间濮上如何情形,自由恋爱怎样态度?您在半夜里可忽然觉得有些羞,清早上可居然有点悔么?四斤的担,您能挑么?三里的道,您能跑么?他们如果细细的想,慢慢的悔了,这便很有些希望。
万一越发不平,越发愤怒,那便“爱莫能助”。
——于是他们终于恨恨而死了。
中国现在的人心中,不平和愤恨的分子太多了。
不平还是改造的引线,但必须先改造了自己,再改造社会,改造世界;万不可单是不平。
至于愤恨,却几乎全无用处。
愤恨仅仅恨恨而死的根苗,古人有过很多,我们不要蹈他们的覆辙。
我们更不要借了“天下无公理,无人道”这些话,遮盖自暴自弃的行为,自称“恨人”,一副恨恨而死的脸孔,其实并不恨恨而死。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奴才总不过是寻人诉苦。
只要这样,也只能这样。
有一日,他遇到一个聪明人。
“先生!”他悲哀地说,眼泪联成一线,就从眼角上直流下来。
“你知道的。
我所过的简直不是人的生活。
吃的是一天未必有一餐,这个餐又不过是高粱皮,连猪狗都不要吃的,尚且只有一小碗……”“这实在令人同情。
”聪明人也惨然说。
“可不是么!”他高兴了。
“不过做工是昼夜无休息:清早担水晚烧饭,上午跑街夜磨面,晴洗衣裳雨张伞,冬烧汽炉夏打扇。
半夜要煨银耳,侍候主人耍钱;头钱从来没分,有时还挨皮鞭……。
”“唉唉……”聪明人叹息着,眼圈有些发红,似乎要下泪。
“先生!我这样是敷衍不下去的。
我总得另外想法子。
不过什么法子呢?……”“我想,你总会好起来……”“是么?但愿如此。
不过我对先生诉了冤苦,又得你的同情和慰安,已经舒坦得很多了。
可见天理没有灭绝……”但是,不几日,他又不平起来了,仍然寻人去诉苦。
“先生!”他流着眼泪说,“你知道的。
我住的简直比猪窝还不如。
主人并不将我当人;他对他的叭儿狗还要好到几万倍……”“混帐!”那人大叫起来,使他吃惊了。
那人是一个傻子。
“先生,我住的仅仅一间破小屋,又湿,又阴,满是臭虫,睡下去就咬得真能够。
秽气冲着鼻子,四面又没有一个窗子……”“你不会要你的主人开一个窗的么?”“这怎么行?……”“那么,你带我去看去!”傻子跟奴才到他屋外,动手就砸那泥墙。
“先生!你干什么?”他大惊地说。
“我给你打开一个窗洞来。
”“这不行!主人要骂的!”“管他呢!”他仍然砸。
“人来呀!强盗在毁咱们的屋子了!快来呀!迟一点可要打出窟窿来了!……”他哭嚷着,在地上团团地打滚。
一群奴才都出来,将傻子赶走。
听到了喊声,慢慢地最后出来的是主人。
“有强盗要来毁咱们的屋子,我首先叫喊起来,大家一同把他赶走了。
”他恭敬而得胜地说。
“你不错。
”主人这样夸奖他。
这个天就来了很多慰问的人,聪明人也在内。
“先生。
这回因为我有功,主人夸奖了我了。
你先前说我总会好起来,实在是有先见之明……。
”他大有希望似的高兴地说。
“可不是么……”聪明人也代为高兴似的回答他。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好的故事灯火逐步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油的已经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的,早熏得灯罩很昏暗,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
我闭了眼睛,向后一仰,靠在椅背上;捏着《初学记》的手搁在膝踝上。
我在蒙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
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
很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象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
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
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
凡是我所经过的河,都是如此。
现在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
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个篇的结束。
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
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缕缕的胭脂水,不过没有晕。
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
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迸的红锦带。
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退缩了。
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了。
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
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我就要凝视他们……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
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
我真爱这个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
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个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一九二五年二月二十四日鸭的喜剧⑴俄国的盲诗人爱罗先珂⑵君带了他那六弦琴到北京之后不久,便向我诉苦说:“寂寞呀,寂寞呀,在沙漠上似的寂寞呀!”这应该是真实的,但在我却未曾感得;我住得久了,“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⑶,只以为很是嚷嚷罢了。
不过我之所谓嚷嚷,或者也就是他之所谓寂寞罢。
我不过觉得在北京仿佛没有春和秋。
老于北京的人说,地气北转了,这里在先是没有这么和暖。
仅仅我总以为没有春和秋;冬末和夏初衔接起来,夏才去,冬又开始了。
一日就是这冬末夏初的时候,而且是夜间,我偶而得了闲暇,去访问爱罗先珂君。
他一向寓在仲密君的家里;这时一家的人都睡了觉了,天下很安静。
他独自靠在自己的卧榻上,极大的眉棱在金黄色的长发之间微蹙了,是在想他旧游之地的缅甸,缅甸的夏夜。
“这样的夜间,”他说,“在缅甸是遍地是音乐。
房里,草间,树上,都有昆虫吟叫,各种声音,成为合奏,很神奇。
其间时时夹着蛇鸣:‘嘶嘶!’不过也与虫声相和协……”他沉思了,似乎想要追想起那时的情景来。
我开不得口。
这样奇妙的音乐,我在北京确乎未曾听到过,所以即使如何爱国,也辩护不得,因为他虽然目无所见,耳朵是没有聋的。
“北京却连蛙鸣也没有……”他又叹息说。
“蛙鸣是有的!”这叹息,却使我勇猛起来了,于是*说,“到夏天,大雨之后,你便能听到很多虾蟆叫,那是都在沟里面的,因为北京到处都有沟。
”“哦……”过了几天,我的话居然证实了,因为爱罗先珂君已经买到了十几个科斗子。
他买来便放在他窗外的院子中央的小池里。
那池的长有三尺,宽有二尺,是仲密所掘,以种荷花的荷池。
从这荷池里,虽然从来没有见过养出半朵荷花来,不过养虾蟆却实在是一个极合式的处所。
科斗成群结队的在水里面游泳;爱罗先珂君也常常踱来访他们。
有时候,孩子告诉他说,“爱罗先珂先生,他们生了脚了。
”他便高兴的微笑道,“哦!”不过养成池沼的音乐家却仅仅爱罗先珂君的一件事。
他是向来主张自食其力的,常说女人能够畜牧,男人就应该种田。
所以遇到很熟的友人,他便要劝诱他就在院子里种白菜;也屡次对仲密夫人劝告,劝伊养蜂,养鸡,养猪,养牛,养骆驼。
后来仲密家果然有了很多小鸡,满院飞跑,啄完了铺地锦的嫩叶,大约也许就是这劝告的结果了。
从此卖小鸡的乡下人也时常来,来一回便买几只,因为小鸡是容易积食,发痧,很难得长寿的;而且有一匹还成了爱罗先珂君在北京所作的小说《小鸡的悲剧》⑷里的主人公。
有一天的上午,那乡下人竟意外的带了小鸭来了,咻咻的叫着;但是仲密夫人说不要。
爱罗先珂君也跑出来,他们就放一个在他两手里,而小鸭便在他两手里咻咻的叫。
他以为这也很可爱,于是又不能不买了,一共买了四个,每个八十文。
小鸭也诚然是可爱,遍身松花黄,放在地上,便蹒跚的走,互相招呼,总是在一处。
大家都说好,明天去买泥鳅来喂他们罢。
爱罗先珂君说,“这钱也能够归我出的。
”他于是教书去了;大家也走散。
不一会,仲密夫人拿冷饭来喂他们时,,在远处已听得泼水的声音,跑到一看,原来那四个小鸭都在荷池里洗澡了,而且还翻筋斗,吃东西呢。
等到拦他们上了岸,全池已经是浑水,过了半天,澄清了,只见泥里露出几条细藕来;而且再也寻不出一个已经生了脚的科斗了。
“伊和希珂先,没有了,虾蟆的儿子。
”傍晚时候,孩子们一见他回来,最小的一个便赶紧说。
“唔,虾蟆?”仲密夫人也出来了,报告了小鸭吃完科斗的故事。
“唉,唉!……”他说。
待到小鸭褪了黄毛,爱罗先珂君却忽而渴念着他的“俄罗斯母亲”⑸了,便匆匆的向赤塔去。
待到四处蛙鸣的时候,小鸭也已经长成,两个白的,两个花的,而且不复咻咻的叫,都是“鸭鸭”的叫了。
荷花池也早已容不下他们盘桓了,幸而仲密的住家的地势是很低的,夏雨一降,院子里满积了水,他们便欣欣然,游水,钻水,拍翅子,“鸭鸭”的叫。
现在又从夏末交了冬初,而爱罗先珂君还是绝无消息,不知道究竟在那里了。
只有四个鸭,却还在沙漠上“鸭鸭”的叫。
一九二二年十月。
⑴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二年十二月上海《妇女杂志》第八卷第十二号。
⑵爱罗先珂(1889—1952):俄国诗人和童话作家。
童年时因病双目失明。
曾先后到过日本、泰国、缅甸、印度。
一九二一年在日本因参加“五一”*被驱逐出境,后辗转来到我国。
一九二二年从上海到北京,曾在北京大学、北京世界语专门学校任教。
一九二三年回国。
他用世界语和日语写作,鲁迅曾译过他的作品《桃色的云》、《爱罗先珂童话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