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精选教育第八章运动和力复习教案.doc(最新整理)
(完整版)第八章力与运动复习教案
(完整版)第八章力与运动复习教案第八章力与运动复习一、中考要求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理解“伽利略小车实验”的推理方法;2 ?知道惯性的定义,会用惯性解释有关现象;3?理解合力的概念;能运用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解决实际问题;4 ?知道力的平衡和二力平衡的含义;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会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二、知识结构三、知识复习建议1.本章的知识特点是抽象的概念多一些,每个概念的含义都有一定的深度,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高一些,复习过程中需要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记忆,多与实际现象相联系。
2?对于本章的基本规律和原理,如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等,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规律成立的条件和适用范围。
3?复习时要注意惯性不是力,是物体的属性,所以不能说物体受到惯性,只能说具有惯性,其大小只与质量有关。
四、解题方法建议1 ?和惯性有关的题目,可以按照这样的模式去思考:“物体在受力情况改变时,物体的哪一部分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将有什么样的现象发生。
”这样既可识别惯性现象,又可解释惯性现象。
2?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时,要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这也是初中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五、例题分析例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力是使物体保持静止的原因体运动必须有力维持,运动的物体失去力的作用,就会静止下来.就必须建立正确的概念: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而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解 A ?当物体不受任何力或受的合力为零时,它也可以保持静止状态,所以说,力不是使物体保持静止的原因. A 选项是错误的.B.力可以使物体速度大小改变,也可以使物体运动方向改变,所以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B 选项正确.力与运动亚里士多德错误观点 -「定义惯性[利用与防止「合力与分力力的合成“■>伽利略理想实验+牛顿第一定律匚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平衡状态力的平衡-平衡力I 二力平衡的条件( )B ?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C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D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就一定运动精析这道题考查学生对力的作用的理解,学生头脑中仍存在一些错误的概念,女口:“物为纠正这些错误概念,C. 当一个物体处于运动状态时,如果它不受任何力或所受合力为零时,仍可保持运动状态,所以说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D. 物体受平衡力时,可以保持静止状态,而不一定运动.例如:人用水平力F推动一个讲台桌,讲台桌仍静止,如图I,则此时讲台桌还受到一个静摩擦力f,F与f为平衡力,讲台桌没有运动?可见物体受到力,并不一定运动.D选项不正确.例如图2,弹簧所受重力不计,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下端悬挂一个小球,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几种说法中属于相互平衡的力是()A .天花板对弹簧的拉力和弹簧对天花板的拉力B. 球对弹簧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C. 弹簧对球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D. 球对弹簧的拉力和弹簧对球的拉力2精析此题从几个方面考查学生的知识:(1)相互平衡的两个力是物体上的;(2)考查了学生是否会进行受力分析. 在题目中,出现了三个物体:天花板、弹簧和小球,要会分析哪个力作用在哪个物体上.解A .天花板对弹簧的拉力,作用在弹簧上,而弹簧对天花板的拉力作用在天花板上,这两个力分别作用于两个物体,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 A选项不正确.B. 球对弹簧的拉力,作用在弹簧上,而球受到的重力作用在球上,尽管这一对力方向相反,但由于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所以这一对力也不是平衡力。
第八章运动和力(单元复习)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八章运动和力(单元复习)教案 20242025学年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单元复习课不仅是知识梳理的过程,更是学生能力提高和思维发展的过程。
因此,在设计本节课的时候,我力求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导向,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复习和巩固单元知识。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情境引入知识梳理实践操作巩固提高”的思路,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第八章《运动和力》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掌握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
2. 能够运用运动和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
难点:如何运用运动和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课本。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运动和力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力和运动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梳理(10分钟)通过PPT展示,引导学生复习力和运动的基本概念,如力的定义、作用效果、运动的状态等。
3. 实践操作(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力和运动的关系。
实验内容包括:力的作用效果实验、运动的状态实验等。
4. 巩固提高(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运动和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每组选取一个现象进行展示,其他组进行评价。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力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
难点:如何运用运动和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认真批改,了解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同时,我会关注学生在生活中的实践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和运用运动和力知识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实践等过程,深入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2.利用实验、案例分析等手段,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物理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成果展示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4.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通过分组讨论、成果展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5.注重差异化教学,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6.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强调力的相互作用,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尊重生命,培养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探究运动和力的过程中,体验到物理学习的乐趣。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运动和力的相关知识。
2.知识梳理: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牛顿三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等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
3.情感教育:教师强调运动和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4.课后作业:布置与运动和力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以下问题,并与同学分享你的看法:
a.运动和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运动和力复习教案
运动和力复习教案教案标题:运动和力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复习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2. 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提高学生对运动和力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教学资源:1. 教科书、课件或其他相关教学资料。
2.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小车、斜面等。
3. 图表、图片或视频资料,用于示例和讲解。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例如:什么是运动?什么是力?力的作用是什么?知识巩固:2. 通过示例和讲解,复习运动和力的关系,例如:物体的运动状态与力的大小和方向有关。
3. 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运动和力的应用,例如:推拉物体、抛掷运动等,引导学生思考力对运动的影响。
实验演示:4. 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演示,例如: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重力、使用小车和斜面观察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等。
5.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让他们尝试解释实验结果。
练习与讨论:6. 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例如:给定一个物体的质量和施加在物体上的力,计算物体的加速度。
7.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运动和力的理解和应用。
知识总结:8. 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运动和力的关系和应用。
9. 解答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澄清他们对运动和力的理解。
拓展活动:10.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探究,例如:观察不同物体在不同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进一步加深对运动和力的认识。
作业布置:11. 布置一些与运动和力相关的作业题,例如:解答应用题、设计实验等,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评估与反馈:12. 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估,并给予相应的反馈和指导。
教学延伸:13.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别辅导或提供额外的学习资源,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对运动和力的理解。
教学提示:1. 在引入活动中,可使用生动有趣的例子或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实验演示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8章《运动和力》复习教案+新人教版[推荐].doc -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8章《运动和力》复习教案+新人教版[推荐].doc -运动和力一、知识与技能 1、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又叫惯性定律)(2)惯性: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一种性质,与物体是否受力、运动状态如何无关。
2、物体受平衡力时怎样运动――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二力平衡条件:同体、等值、反向、共线。
3、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怎样运动――改变运动状态。
(1)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力;(2)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的判断方法:a、受力分析(看是否受非平衡过程与方法;力作用);b、运动状态分析(看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是否改变)。
情 4.会应用惯性知识解释惯性现象,会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感态度与价5、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系统复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值观)二、过程与方法归纳法:通过对本章知识的归纳总结,体验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系统复习本章知识.引导分析法:通过引导学生对典型事例的分析,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品质,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教材分析重点难点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的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物体受非平衡力的运动情况惯性现象的解释及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非平衡力下的物体怎样运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 1 -新授 1、合力(1)如果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那么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2)、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①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②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的方向相同。
八下人教版第八章运动和力复习教案
教案:八下人教版第八章运动和力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的复习课。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1. 机械运动:参照物、相对运动、绝对运动;2. 速度: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单位;3. 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加速、减速;4. 力和运动: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摩擦力;5. 重力:重力的概念、计算公式、重心;6. 压强: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单位。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机械运动、速度、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2. 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掌握牛顿定律的应用;3. 掌握重力和压强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机械运动中参照物的选择,速度公式的应用,摩擦力的计算;2. 教学重点:牛顿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重力和压强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机械运动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运动的概念。
2. 知识点讲解:(1) 机械运动:介绍参照物、相对运动、绝对运动的概念,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机械运动的特点;(2) 速度:讲解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v=s/t)、单位(m/s),并通过示例进行计算;(3) 变速直线运动:讲解匀速、加速、减速的概念,让学生通过示例分析实际运动情况;(4) 力和运动:复习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F=ma),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5) 重力:讲解重力的概念、计算公式(G=mg)、重心,并通过示例进行计算;(6) 压强:讲解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P=F/S)、单位(Pa),并通过示例进行计算。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让学生现场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机械运动:参照物、相对运动、绝对运动;2. 速度:概念、计算公式、单位;3. 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加速、减速;4. 力和运动: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摩擦力;5. 重力:概念、计算公式、重心;6. 压强:概念、计算公式、单位。
人教版八年级第8章运动和力复习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第8章运动和力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第8章“运动和力”的复习课。
复习的主要内容包括:1. 机械运动的概念和种类;2. 参照物的选择;3. 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4.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5. 力的概念及其作用效果;6. 重力的概念及其方向;7. 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8. 牛顿第一定律。
二、教学目标1. 能够准确地描述机械运动的概念和种类,并能选择合适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2. 理解速度的概念,并能熟练地进行速度的计算。
3. 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并能解释实际生活中的运动现象。
4. 掌握力的概念,能够判断力的作用效果,并能画出力的示意图。
5. 理解重力的概念,能够确定重力的方向,并能计算重力的大小。
6. 理解摩擦力的概念,能够分析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并能计算摩擦力的大小。
7. 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并能解释其实际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速度的计算,重力和摩擦力的计算,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
2. 教学重点:参照物的选择,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力的作用效果,重力和摩擦力的影响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投影仪。
2. 学具:笔记本,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汽车的匀速直线行驶,引发学生对运动和力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复习机械运动的概念和种类:引导学生回顾机械运动的概念,并通过PPT展示不同种类的机械运动,让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3. 复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通过PPT展示速度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回顾速度的计算方法,并进行随堂练习。
4. 复习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引导学生回顾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并通过实例解释实际生活中的运动现象。
5. 复习力的概念及其作用效果:通过PPT展示力的示意图,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并能判断力的作用效果。
6. 复习重力的概念及其方向:通过PPT展示重力的方向,引导学生回顾重力的概念,并能计算重力的大小。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8章-运动和力复习课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第8章 运动和力一、力和运动的关系运动状态不改变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静止状态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不受力受平衡力受非平衡力物体受力情况物体运动情况1.牛顿第一定律2.惯性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是物体固有的一种属性;●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物体的惯性只跟物体的质量有关;●跟物体的运动情况无关。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inertia )。
3.平衡状态(运动状态不变)和平衡力4.二力平衡条件同体、共线、反向、等大的两个力静止状态受力为平衡力平衡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5.重点实验(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棉布表面木板表面比较小车滑行距离同一小车在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从静止下滑。
上图是研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图。
把小车放在_________上向挂在小车两端的小盘里加砝码,两边砝码时,小车静止;把小车横向移动,使两边拉力方向不,放开手后,观察到木块会;把小车原地转动一定角度,使两边的拉力方向相反但不在,放开手后,发现小车转动。
水平桌面质量相等相反运动一条直线上(2)二力平衡的条件F 1F 2相互作用的力平衡力受力物体力的变化作用在不同的两个物体上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一个力变化,另一个力不一定变化,可能会变为非平衡力6.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二、摩擦力力力重力重力弹力弹力摩擦力摩擦力产生条件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的趋势相反。
摩擦力产生的位置:接触面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控制变量法实验方法: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物重、速度、接触面积无关。
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②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2. 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① 增大物体间的压力;② 增加接触表面的粗糙程度。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复习《力与运动》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复习《力与运动》教学设计我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复习《力与运动》这一章节,帮助学生们巩固他们在这一章节中学到的知识。
设计思路是先通过一些实例来引起学生对力的作用的思考,然后通过实验和讨论来帮助他们理解力的作用原理,通过练习来检验他们的理解程度。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能够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改变,以及能够运用力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力的概念,理解力的作用效果,能够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改变,能够运用力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教学难点是力的作用效果的判断,教学重点是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原理的理解。
为了进行这节课,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一些日常用品,如气球、小车等,以及一些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滑轮组等。
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会特别关注一些重难点,如力的作用效果的判断,我会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和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课后,我会进行反思,看看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同时,我也会给出一些拓展延伸的任务,让学生在课后去完成,以此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这就是我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设计,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力与运动》这一章节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这些细节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力与运动》这一章节的知识至关重要。
我将对这些重点细节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我需要重点关注通过实例引入力的概念的过程。
这一步骤是学生对力的理解的基础,通过吹气球、拉弹簧等实例,我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力的存在和力的作用效果。
我会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确保他们能够理解力的概念,并能够将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存在联系起来。
我需要重点关注实验和讨论的过程。
实验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力的作用原理的重要手段,而讨论则是他们分享和深化理解的平台。
在这一环节中,我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并通过讨论来分享自己的理解和发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复习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的复习课。
复习的内容包括本章的主要知识点,如:力的作用效果、运动和力的关系、重力、摩擦力等。
二、教学目标1. 回忆和掌握力的作用效果,能运用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掌握牛顿第一定律、二定律,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3. 掌握重力和摩擦力的概念,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力的作用效果的运用,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理解,重力和摩擦力的计算。
2. 重点:力的三要素,牛顿三定律,重力和摩擦力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力传感器、小车等。
2. 学具:物理课本、笔记本、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力的作用效果,如:抛掷物体、拉扯物体等,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2. 知识回顾:复习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引导学生用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牛顿运动定律:复习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引导学生掌握运动和力的关系。
4. 重力和摩擦力:复习重力和摩擦力的概念,引导学生运用重力和摩擦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如:力的作用效果的运用,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分析,重力和摩擦力的计算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7. 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包括力的作用效果、运动和力的关系、重力和摩擦力等关键知识点。
8. 作业设计:布置一些有关力的作用效果、运动和力、重力和摩擦力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学生是否掌握了力的作用效果、运动和力的关系、重力和摩擦力等知识点?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力的更多作用效果,如:力的作用能否改变物体的形状?力的作用是否会影响物体的速度?如何计算复杂情况下的力?七、作业设计1. 请列举三个力的作用效果的例子,并解释力的作用效果。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本章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运动和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组织小组展示和分享,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 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总结运动和力的物理规律,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5. 教学策略灵活运用: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灵活运用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策略。这种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
2. 提出问题:“运动和力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并探讨本节课的主题。
3. 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 引导学生学习机械运动、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并通过示例和公式进行讲解。
2. 讲解二力平衡、力的作用效果等物理规律,并通过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 介绍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力的性质和产生的条件,并通过实验和示例进行验证。
1. 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梳理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物理规律及应用。
2. 强调运动和力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 教师进行课堂小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五)作业小结
1. 布置具有针对性和巩固性的作业,让学生进行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评价能力。
4.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提出改进建议。
2019-2020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复习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 运动和力复习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受力分析,结合它们所处的状态认识什么叫平衡力(2)通过讨论生活实例和实验探究,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3) 知道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力与运动的关系【知识梳理】一、力与运动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作用时,总保持________________运动状态或_______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通常又叫做________定律。
2.惯性(1)物体具有保持________________运动状态或________状态的性质,叫做物体的惯性。
(2)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________有关,而与其它无关。
3.力与运动的关系(1)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物体的________大小或________发生改变,只要其中有一个发生改变,我们就认为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了。
(2)物体在非平衡力作用下它的________________要发生改变。
所以,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二、 二力平衡1.平衡状态分两种:一是物体处于(保持)________状态;二是物体做_____________运动。
2.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如果处于平衡状态,则这几个力称为__________。
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就称作__________平衡。
3.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上的两个力,大小______、方向______,且在同一条________上。
(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保持________________运动或_____________状态。
5.一对平衡力和一对相互作用力是两个不同概念的力,它们的相同点是:都满足__________相等,_________相反,作用在________直线上,不同点是:一对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而一对相互作用力是作用在________物体上的。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 运动和力》复习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一复习目标1.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惯性现象,能用惯性知识分析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2. 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能利用二力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平衡问题。
3. 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能举例说出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4. 能运用科学方法(如实验推理法、控制变量法等)去研究物理问题。
重点:1.惯性的应用和防止,2.二力平衡的条件,3.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难点:1.判别物体受到的平衡力,2.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及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学习方法:听练结合。
二.教学过程(1).知识再现与疑难点拔知识再现一: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1.学生看书、讨论完成导学案上的知识再现填空2.出示例1,交流分析,学生回答,质疑。
教师点播考查的知识点出示例2交流分析,学生回答,质疑。
教师点播考查的知识点知识再现二: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应用1.学生看书、讨论完成导学案上的知识再现填空2.出示例3,交流分析,学生回答,质疑。
教师点播考查的知识点知识再现三:摩擦力1.学生看书、讨论完成导学案上的知识再现填空2.出示例4,交流分析,学生回答,质疑。
教师点播考查的知识点出示例5交流分析,学生回答,质疑。
教师点播考查的知识点知识再现四:重点实验赏析(科学研究方法)出示例6、7、8,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分析每个实验重点考查的知识点,点播得出各题的答案。
(2)拓展训练见导学案,学生独立完成,讨论评析(3)教学反思:。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8章 运动和力复习教案
运动和力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持
物体就会慢慢停下来
它的惯性就消
质:物体受
相关内容,
)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旱冰鞋装有滚轮
图
A.甲图中汽车突然起动时,人会后仰.乙图中飞船返回舱落地前打开降落伞
茶杯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是一对程度相同的水平桌面上,小明水平拉动木块,在木块匀
图7.3-3
.木块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木块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减小
.绳对木块的拉力和桌面对木块的摩擦力是一
妈妈做饭时,小军在旁边仔细观察。
于是相互作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8章运动和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8章运动和力复习课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设计的重要性,下面是我根据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8章运动和力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巩固和加深对运动和力的理解。
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了解其相互作用关系,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理解其相互作用关系,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相互作用关系。
难点:运动和力的相互转化,运动和力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验器材(如滑轮组,弹簧秤等)。
学具:笔记本,笔。
五、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如滑轮组的演示,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运动和力。
2. 理论知识讲解:通过PPT展示,讲解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如运动的定义,力的分类等。
3. 实验与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如弹簧秤的拉伸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和力的相互作用关系。
4. 讨论与交流: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观察心得,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相互作用关系。
难点:运动和力的相互转化,运动和力的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巩固和加深了对运动和力的理解。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动手能力强,对运动和力的相互作用关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但同时,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实验操作的指导和训练。
运动和力复习教案
运动和力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运动和力的概念;(2)掌握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3)学会运用运动和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2)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运动和力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健康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2. 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3. 运动的描述方法;4. 力的作用效果;5. 摩擦力、重力、弹力的性质和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2)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3)运动的描述方法;(4)摩擦力、重力、弹力的性质和特点。
2. 教学难点:(1)运动和力之间的定量关系;(2)摩擦力、重力、弹力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运动的描述方法、力的作用效果等知识点;2. 实验法:观察和分析摩擦力、重力、弹力的实验现象,探讨其性质和特点;3. 讨论法:分组讨论运动和力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4.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运动和力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讲解知识点:分别讲解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运动的描述方法、力的作用效果等知识点;3. 实验观察:组织学生进行摩擦力、重力、弹力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探讨其性质和特点;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运动和力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5.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运动和力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6. 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新人教版第八章运动和力复习教案
原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力 永远保持静止状态
原来运动的物体不受力 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
疑难点拔2: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的4个步骤如下:一、先确定研究对象原来的运动状态;二、突然发生变化的情况;三、由于惯性研究对象继续保持原来的状态;四、所以研究对象会发生……。
过程与方法
能运用科学方法(如实验推理法、控制变量法等)去研究物理问题。
通过构建知识框架和网络,使学生牢记基础知识,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运动和力的实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增加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
知识梳理,对学生理解不到位、易错的知识点再次强化
难点
在应用中提高综合能力、审题能力、解题能力
教学环节
疑难点拔3:力与运动的关系如下:(1)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时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运动状态不变;(2)受非平衡力时物体做变速运动,即运动状态改变。
疑难点拔4:一对平衡力与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异同:
相同点是。
不同点是。
知识再现三:摩擦力
8.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__________________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生活中的摩擦有三种,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回忆知识点
练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学生讨论,答案不能确定。
三、课堂小结
说说你对本章知识点的认识
四、课后作业
学导精练对应练习
2019精选教育第八章运动和力复习教案.doc(最新整理)
运动和力适用学科初中物理适用年级初三适用区域人教版课时时长(分钟)2课时知识点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现象及简单解释2、二力平衡概念、二力平衡的条件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摩擦在实际中的意义、滚动摩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知道惯性的概念。
3、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以及二力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
4、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和对物体运动的作用。
5、知道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6、认识摩擦的利与弊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知道日常生活中由于惯性而产生的简单现象。
会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2.运用演示实验,对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所受力进行分析,归纳得到二力平衡的条件。
3.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
培养一定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以物理现象、事实为依据,以生活实际为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产生对身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对物理学科产生兴趣。
2.通过生活实际使学生感悟到物理来自生活,物理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惯性概念、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应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学难点运用惯性知识解释现象、判断摩擦力的大小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本章我们通过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引出了伟大的牛顿第一定律,然后又通过活动体验到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感受到其实科学就在身边。
本章的另一个重点就是摩擦力,他是初中所学三大性质力中的之一。
通过对摩擦的分析,激发了我们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养成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生产问题的习惯。
二、知识讲解考点/易错点1、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不可能简单的从实验中得出,它是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和科学推理得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本章我们通过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引出了伟大的牛顿第一定律,然后又通过活动体验到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感受到其实科学就在身边。
本章的另一个重点就是摩擦力,他是初中所学三大性质力中的之一。
通过对摩擦的分析,激发了我们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养成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生产问题的习惯。
二、知识讲解考点/易错点 1、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不可能简单的从实验中得出,它是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和科学推理得到的。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4)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中,每次都要让小车从同一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滑至水平面上的初速度相等。
(5)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①揭示运动和力的关系。
②证实了力的作用效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③认识到惯性也是物体的一种基本性质。
2.惯性(1)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
③要把“牛顿第一定律”和物体的“惯性”区别开来,前者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后者表明的是物体的属性。
④惯性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但并不是“产生”惯性或“消灭”惯性。
⑤同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运动快还是运动慢,不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而且惯性大小是不变的。
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3)在解释一些常见的惯性现象时,可以按以下来分析作答: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弄清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
③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变化。
④由于惯性研究对象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于是出现了什么现象。
考点/易错点 2、二力平衡1.力的平衡(1)平衡状态:物体受到两个力(或多个力)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平衡力: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两个力(或多个力)叫做平衡力。
(3)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二力平衡的条件可以简单记为:同物、等大、反向、共线。
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两个力平衡。
2.一对平衡力和一对相互作用力的比较(1)己知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可确定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2)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或寻求物体平衡的方法、措施。
4.力和运动的关系不受外力静止状态受平衡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不变(合力为零)匀速直线运动受力情况运动状态速度大小改变受非平衡力的作用运动状态改变(合力不为零)运动方向改变(拐弯)考点/易错点 3、摩擦力1.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1)两物接触并挤压。
(2)接触面粗糙。
(3)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
3.摩擦力的分类(1)静摩擦力:将要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相对运动属于滑动,则产生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
(3)滚动摩擦力:相对运动属于滚动,则产生的摩擦力叫滚动摩擦力。
4.静摩擦力(1)大小:0﹤f≦Fmax(最大静摩擦力)(2)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5.滑动摩擦力(1)决定因素:物体间的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4)在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匀速直线拉动木块。
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可知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大小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
6.增大与减小摩擦的方法(1)增大摩擦的主要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变滚动为滑动。
(2)减小摩擦的主要方法:①减少压力;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用滚动代替滑动;④ 使接触面分离(加润滑油、用气垫的方法)。
三、例题精析【例题1】【题干】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量大的物体惯性一定大B.速度大的物体惯性一定大C.跳远运动员助跑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D.航天员在宇航仓中没有惯性【答案】A【解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度量。
质量较小的物体惯性较小,质量较大的物体惯性较大。
由此可知 BCD 都错,A 正确。
【例题2】【题干】“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前后(公历大约为3 月20-21 日期间),《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 春分是玩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
如图所示当鸡蛋在水平桌面上竖起静止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鸡蛋的重力和鸡蛋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B.鸡蛋的重力和桌面对鸡蛋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鸡蛋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鸡蛋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桌子受到的压力和桌子受到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答案】B【解析】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四个条件缺一不可.A. 鸡蛋的重力作用在鸡蛋上,鸡蛋对桌面的压力作用在桌面上,二力方向相同、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符合二力平衡条件,不是一对平衡力,故 A 错误;B. 鸡蛋的重力和桌面对鸡蛋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一对平衡力,故 B 正确;C. 鸡蛋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鸡蛋的支持力,两个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 C 错误;D. 桌子受到鸡蛋的压力、地面的支持力和重力的作用;桌子受到的压力和桌子受到的支持力,它们的大小不相等,不是一对平衡力,故 D 错误。
【例题3】【题干】在奥运会上,体操运动员在上单杠之前,总是要在手上抹一些镁粉,而在杠上做回环运动时,手握杠又不能太紧,他这样做的目的是()A 、前者是增大摩擦,后者是减小摩擦; B、前者是减小摩擦,后者是增大摩擦;C、两者都是增大摩擦;D、两者都是减小摩擦。
【答案】A【解析】镁粉是比较粗糙的,抹在手上,增大了手和单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摩擦;手握单杠不能太紧,是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摩擦的;故选 A.【例题4】【题干】如图所示,在水平放置足够长的平板上,重为5N 的铁块在水平向左的拉力F 的作用下铁块沿直线水平向左运动,此时铁块受到的摩擦力为1.2N。
铁块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大小随时间 t 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2s 内,铁块做匀速直线运动B.2—6s 内,铁块做匀速直线运动C.0—2s 内,拉力等于 1.2ND.2—6s 内,拉力等于 1.2N【答案】BD【解析】由图乙可知,在 0~2s 内,铁块的速度是变化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 A 错误。
在 2~6s 内,铁块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故 B 正确。
在2~6s 内,铁块在水平向左的拉力F 的作用下沿水平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平衡力的作用,拉力 F 和摩擦力大小相等,所以此时拉力 F 等于 1.2N。
在 0~2s 内,铁块对平板的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摩擦力大小不变,此时拉力F 大于摩擦力,铁块做加速运动,故 C 错误,D 正确。
答案为 BD。
四、课堂运用【基础】1、甲、乙两车发生相撞事故,两车司机均前额受伤,以下关于两车相撞的判断中错误的是()A. 运动的甲、乙两车迎面相撞B. 甲、乙两车追尾相撞C. 运动的乙车与静止的甲车迎面相撞D. 运动的甲车与静止的乙车的迎面相撞【答案】B【解析】运动的甲、乙两车迎面相撞,两车司机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而使前额受伤;运动的甲车与静止的乙车迎面相撞或运动的乙车与静止的甲车迎面相撞时,两车司机由于惯性可能会使前额受伤;故 A、C、D 选项中的现象中,两车司机均前额受伤,都可能使前额受伤,B选项中,追尾的话后边车上的司机会向后仰,前额不会受伤.故选 B2、下列关于力和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所受两个力的合力为零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B.当物体静止时,物体所受合力一定为零C.物体所受两个力的合力为零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D.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则这两个力的合力可能为零【答案】B【解析】若两个力的合力为零,则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物体在受到平衡力作用时,会处于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A 错误;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知道,物体不受力可以处于处于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以B 正确;两个力的合力为零时,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故C 错误;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物体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这两个力不是一对平衡力,则这两个力的合力必不为零,故 D 错误,故选 B。
3、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足球在静止时没有惯性,运动时才具有惯性B.跳远运动员起跳以前要助跑,是为了获得惯性C.赛车在高速行驶时不容易停下来,是由于速度越大,惯性越大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答案】D【解析】A.惯性是一切物体固有的属性,一切物体不管它是否受力,也不管它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都具有惯性,故 A 错误。
B.跳远运动员起跳以前要助跑,是为了利用惯性,从而跳的更远,故 B 错误。
C.由于赛车具有惯性,在高速行驶时不容易停下来。
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运动速度无关,故 C 错误。
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故 D 正确为答案。
【巩固】1、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
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根据图象可以判断()A.0 ~5s 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0.4m/sB.0~7s 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1.5m/sC.2s~5s 内,小车受到的合力不为零D.5s~7s 内,小车受到的合力不为零【答案】A【解析】由图象知道,在 0-5s 的时间内小车运动的路程为 2m,小车的平均速度v=s/t=2m/5s=0.4m/s,故 A 正确;由图象可知,在 0-7 的时间内小车运动的路程为 6m,小车的平均速度v=s/t=6m/7s≈0.86m/s,故 B 错误;由图象知道,在 2s-5s 的时间内小车运动的路程为 0m,小车是静止的,静止状态时受到的是平衡力,故小车受到的合力为零,所以 C 错误;由图象知道,在 5s-7s 的时间内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即小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一种平衡状态,小车受到的合力为零, D错误,故选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