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教案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教案(新版)沪科版
第三节快与慢教学目标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了解测量速度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4.会用实验方法科学地判定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匀速运动状态还是变速运动状态。
教学重、难点1.重点(1)速度的概念。
(2)速度的测量一些方法。
(3)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2.难点(1)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3.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阅读法、实验法教具准备学生分组实验:小车、刻度尺、停表、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问题:生活中人们是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与慢?教师启发学生思维:跑一段相同的距离,看谁先到达终点。
也就是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所用时间越短,跑得越快;所以时间越长,跑得越慢。
用相同的时间,看谁跑得远。
也就是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通过路程的长短。
通过路程越长,跑得越快;通过路程越短,跑得越慢。
可见,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两种方法。
通常情况下,人们用在“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路程的多少米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在“相同时间内”最简单的情况是取单位时间,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就可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速度。
1.速度的物理意义。
师:速度用来表示什么?生:速度用来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
教师板书。
2.速度的概念。
师:在通常情况下,速度等于什么?生: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教师板书。
3.速度的公式。
师:如果用“s”表示路程,用“t”表示时间,用“v”表示速度,则主着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生:v=ts 教师板书。
4、速度的单位师:在国际单位制中,路程的单位是“米”(m ),时间的单位是“秒”(s ),那么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读作“米每秒”,可用符号“ms ”或“m ·s -1”表示。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教案一、三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知识与技能】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了解测量速度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1、会用实验方法科学地判定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匀速运动状态,还是变速运动状态。
2、通过探究活动,掌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解决问题的喜悦,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重、难点】1、速度的基本单位及其换算、公式;2、正确理解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3、会使用速度的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课堂引入复习引入:1、什么叫运动?什么叫静止?2、研究物体的运动,为什么首先要确定参照物?大家知道,人走时慢,跑时快,汽车行驶时更快。
说明物体的运动有个快慢问题。
因此,也就存在一个如何比较运动快慢的问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研究这个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速度的定义和单位1、请看下列事例:a、百米赛跑时,甲15秒跑完,乙18秒跑完,谁运动的快?b、一辆汽车一小时运行40千米,一架飞机一小时运行800千米,谁快?c、小云在30秒时间内浸泡了45米的路程,小明在80秒内走了200米路程,问谁走的快?2、学生自主探究得出:(1)在物理学中,把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称为速度。
它可以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用v表示。
(2)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为:v=s/t,其中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3)速度的单位:m/s5 m/s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呢?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基本单位是m/s,在交通运输中通常用km/h作速度的单位。
那么m/s 和km/h这两个单位哪个更大呢?引导学生推导这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1m/s=3.6km/h, 1km/h=1/3.6m/s.(二)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结合课本28页的两个事例来自主探究:以上两例所描述的运动有何不同?说明:(1)物体所做的直线运动可分为两类: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2-3快与慢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三节快与慢第一课时物体运动的快与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的公式和单位。
2.初步尝试测量、计算速度。
过程与方法1.借助多媒体让学生体会物理思维过程。
2.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堂学生自主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体验实验的乐趣。
重点难点重点1.速度的概念。
2.常见两种速度单位的换算。
3.速度的测量。
难点常见两种速度单位的换算。
教具准备皮卷尺、秒表、课件、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观看相关视频,问:大家看哪个动物跑得快呢?要知道哪个动物跑得快,我们必须要比较,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呢?本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阅读课本,完成本节学生用书“课前预习”部分。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探究点一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1.比较方法。
学校的运动会上,田径赛跑正在进行,你怎样判断谁跑得快呢?让两学生分角色来做判断。
(1)假如你是观众,你怎样判断谁跑得快呢?学生回答:看谁跑在最前面。
(2)假如你是裁判,你怎样判断谁跑得快呢?学生回答:看谁先到达终点。
[教师点拨]上面的从两个不同角度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都是正确的,只是比较的方法不一样,第一种是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第二种是用“相同路程比时间”。
两种方法,在物理学中我们采用观众的方法,即用“相同时间比路程”。
同时引入一个物理量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就是速度。
2.速度定义:在物理学中,将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称为速度。
即:速度=路程时间如果用符号v 表示速度,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则上面的公式可写成计算公式:v =s t单位:米/秒(m/s)、千米/时(km/h)知道了公式,我们还需要知道速度的单位。
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和时间的单位合成的。
如果路程的单位用米,时间单位用秒,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这是速度的主单位。
八年级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教学设计
2.3快与慢 (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理解速度的定义、公式、会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掌握比较速度快慢的方法;通过利用速度公式的计算加深对速度意义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好物理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二、教学重点理解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速度的单位,会用速度公式求速度,能对不同单位的速度比较大小;规范物理计算格式。
三、教学难点初次接触物理学中的速度概念和单位,如何理解速度定义、物理意义及进行单位换算对于学生有些困难;四、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讲解等教学方法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运用多媒体展示运动的世界中的两种不同动物的运动情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问:同学们通过观察有什么发现?由此让学生认识到运动的世界中,不同的物体运动存在着快与慢。
设问:那么我们又是怎么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呢?由此引出本节课的课题:2.3快与慢(二)新课教学1、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请同学们观察一段田径赛场上的比赛视频。
思考:在这个过程中谁跑得快呢?引导学生从观众和裁判的角度来分析。
问:如果你是观众,你怎样判断谁跑得快呢?看谁跑在最前面。
问:假如你是裁判,你怎样判断谁跑得快呢?看谁跑完全程用的时间少。
总结:上面的从两个不同角度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都是正确的,只是比较的方法不一样。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第一种是:相同时间比路程;第二种是:相同路程比时间。
2、速度在物理学中我们采用观众的方法:相同时间比路程。
同时引入一个物理量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就是速度。
定义:在物理学中,把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即:速度=时间路程 如果用符号v 表示速度,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则上面的公式可 写成计算公式: t s v 知道了公式,我们还需要知道速度的单位。
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和时间的单位合成的。
八年级物理快与慢教案
八年级物理快与慢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
2. 让学生了解快与慢的相对性,能够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3.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速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2. 快与慢的相对性3. 实际生活中的快与慢现象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速度的概念,速度的计算公式,快与慢的相对性。
2. 难点:速度公式的运用,实际问题中快与慢的判断。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快与慢的概念。
2. 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速度和快慢。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快,什么是慢。
2. 新课:讲解速度的概念,速度的计算公式,快与慢的相对性。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快与慢现象,如交通工具、运动员比赛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快与慢的相对性。
5.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速度公式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7. 作业: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速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评价学生对速度计算公式的运用能力。
3. 评价学生对快与慢相对性的认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更多的快与慢现象,思考如何优化生活节奏。
2. 介绍速度在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八、教学资源1. 教材:八年级物理教材。
2.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3. 学具:练习题、笔记本、文具。
九、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2课时。
十、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对速度概念和快与慢相对性的掌握程度。
2.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1. 理解速度的概念: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通常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表示。
2. 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 路程÷时间。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教案
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
本节主要介绍速度及其计算公式,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速度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的计算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速度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物体运动快慢的规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速度的计算公式的运用,物体运动快慢的判断。
2. 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计时器、测量尺。
2. 学具:笔记本、课本、测量尺、计时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例子,如运动员百米赛跑的成绩,让学生思考如何判断运动员的运动快慢。
2. 知识讲解:介绍速度的概念,讲解速度的计算公式,并进行例题讲解。
3.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并学会运用速度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速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速度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物体运动快慢的规律,并分享各自的发现。
六、板书设计1. 速度的概念2. 速度的计算公式3. 物体运动快慢的判断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句话描述速度的概念。
2. 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计算一个物体的速度。
3. 举例说明如何运用速度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但在物体运动快慢的判断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究其他与速度相关的物理现象,如加速度、减速度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在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的教学中,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快与慢 教案
教案: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快与慢一、教学内容1. 比较运动的快慢2. 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3.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4. 图像表示运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运动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速度的计算方法,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理解。
2. 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速度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物理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如汽车行驶、自行车骑行等,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比较这些运动的快慢。
2. 知识讲解:介绍速度的概念,讲解速度的计算方法,如 v = s/t。
3. 例题讲解: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一辆汽车行驶100 公里所需的时间。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有关速度计算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图像表示运动:引导学生观察速度时间图像,理解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概念。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速度计算和应用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速度的概念2. 速度的计算方法:v = s/t3.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4. 速度时间图像七、作业设计1. 计算一辆汽车行驶 100 公里所需的时间。
2. 计算一辆自行车骑行 5 分钟所通过的路程。
3. 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一名学生跑步 100 米所需的时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情况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训练,提高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运动现象,学会用物理知识分析这些现象,如交通状况、运动员比赛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速度的计算方法及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理解在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快与慢”的教学中,速度的计算方法及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理解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 第三节 快与慢”教案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了解测量速度的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过程与方法1.会用实验的方法科学地判断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匀速运动状态,还是变速直线运动状态。
2.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掌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解决问题的喜悦,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速度及其单位难点: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区别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教师提问:步行的人、骑自行车的人、汽车都在笔直的马路上运动,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运动的快慢不同)讨论:火车30分钟行驶了20千米,汽车5分钟行驶了3千米。
火车和汽车哪个运动得快?(让学生通过计算回答。
)2.我们都知道人在走路时慢,奔跑时快,而汽车行驶更快,说明物体的运动有个快慢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就存在一个如何比较快慢的问题,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及师生互动一、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举例:在学校田径运动会上百米赛跑正在进行,谁能获得冠军,观众正在试目以待。
老师提问:如果你们是观众,用眼睛看,谁运动得快?学生甲:跑在前面的人运动得快。
老师提问:作为裁判员,你认为谁运动得快?学生乙:最早到达终点的人运动得快。
老师小结:观众和裁判员判断谁快谁慢所用的方法是不同的。
观众看谁跑在前面是用“相同时间,看谁跑的远”的方法。
裁判员看谁先到达终点是用“相同距离,看谁先到达终点”的方法。
2.速度物理学中比较运动快慢则采用观众的方法并引进“速度”这个物理量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下面我们来认识速度。
举例:甲同学跑48 m用了8 s,每秒钟通过的路程是6 m,而乙同学跑50m用了10s,每秒钟通过的路程是5 m。
老师提问:甲和乙两同学谁运动得快?为什么?学生丙:甲同学快,在相同时间里甲同学通过的路程比乙同学大。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快与慢》教案
第三节快与慢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展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制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速度及其单位难点: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区别三、教学设备和用具多媒体图片,?快与慢?教学光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蜗牛爬行、人走路、汽车行驶、飞机飞行、卫星运转等运动情况。
师:它们运动的快慢一样吗?生:不同。
有些运动得快,有些运动得慢。
师:你是如何知道的?你是如何比拟的?生:〔略〕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新授一、怎样比拟物体运动的快慢1.比拟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举例:在学校田径运动会上百米赛跑正在进展,谁能获得冠军,观众正在试目以待。
提问:如果你们是观众,用眼睛看,谁运动得快?作为裁判员,你认为谁运动得快?总结:观众和裁判员判断谁快谁慢所用的方法是不同的。
观众看谁跑在前面是用“一样时间比路程〞的方法。
裁判员看谁先到达终点是用“一样路程比时间〞的方法。
2.速度师:假设物体运动路程和时间都不同。
例如:一个物体在3s内运动了6m,另一个物体在5s内运动了10m,该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快慢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后再答复。
〔1〕、速度的定义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称为速度。
〔2〕、公式假设用s表示路程,用t表示时间,用v表示速度,那么速度公式为v=s/t,变形公式:s=vt,t=s/v。
〔3〕、国际单位:米/秒,读作“米每秒〞,可用符号“m/s〞或“m·s-1〞表示。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2.3快与慢教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2.3快与慢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二、能力目标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德育目标1.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及单位.教学难点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及速度单位的换算.教学方法观察比较法: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练习法:通过学生练习,学会应用速度公式的简单计算及速度单位的换算.教具准备投影仪、录像机及资料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请同学们观看课前准备的录像资料:·动画片“龟、兔赛跑”的片断·战争题材电视片中立体战的片断[师]刚才的画面中,同学们看到了在地面上沿直线爬行的乌龟、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在空中沿直线飞行的飞机……结合同学们上节课学习的知识,你认为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生](以地面为参照物)它们都在运动.[生]它们运动的路线都是直的.[生]它们都在做机械运动.[师]它们做机械运动的情况有没有什么区别呢?[生]有.它们有的在天上飞,有的在地上爬.[生]它们运动的快慢不一样.[师]运动有快有慢,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二、新课教学1.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1)概念[想想议议][师]请同学们继续观看学校田径运动会上100 m 决赛的盛况.[放录像]·学校田径运动会100 m 决赛[师]在一片欢呼声中,100 m 决赛的冠军产生了.同样是跑100 m 的运动员,如何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呢?[生]都是百米运动员,他们跑的路程一样长.先到达终点的运动员用的时间短,他运动得就快.[生]通过相等的路程,用的时间短的人运动得快.[师]同学们归纳得很好.大家接着观看另一场精彩的比赛片断[放录像]·24届奥运会万米赛片断[师]比赛还在进行中,怎样比较运动员们运动的快慢呢?[生]看看他们谁跑在最前面,跑在最前面的人跑的路程最长,而时间一样.[生]在相等的时间内,跑的路程长的运动员运动得快.[师]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时间的长短来判断运动的快慢;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路程的长短来比较运动的快慢.请同学们继续关注下面的问题.[投影]学校百米赛冠军的成绩是12 s ,24届奥运会万米赛冠军的成绩是28min ,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生]根据前面的方法,可以比较他们一段相同路程内的时间或比较他们一段相同时间内的路程.[生]可以比较他们在1 s 内运动的路程.[师]请同学们分别计算他们在1 s 内的路程.一名同学板演学生演算、教师巡视.百米冠军:sm 12100=8.33 m /s 万米冠军:s m 168010000=5.95 m /s [师]在物理学中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velocity)表示.同学们刚才求出的就是两名运动员各自的速度.速度等于什么呢?[生]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生]刚才计算的是1 s 内运动员跑的路程,所以说速度等于1 s 内的路程.[师]能不能分别计算出两名运动员在1 min 内、1 h 内跑过的路程,来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呢?[生]可以.[师]“1s 、1 min 、1 h ”都叫做单位时间,所以可以把速度定义为“单位时间内的路程”.[板书]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2)公式[师]在以前的学习中,同学们肯定已经注意到,每一个物理量都有自己的表示符号.物理学上,路程用“s ”表示,时间用“t ”表示,速度用“v ”表示.如果一个运动物体在“t ”时间内运动的路程是“s ”,那么这个运动物体的速度该如何表示呢?请大家写出速度的表示式.[生]v =ts [师]这就是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式.即速度的公式.(3)单位[师]同学们可以由速度的公式,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讨论一下速度的单位应该是什么.[生]根据速度的公式可以看出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所以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的单位除以时间的单位组成.如果路程的单位用米(m),时间的单位用秒(s),速度的单位就是米(m)除以秒(s).[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国际单位制中: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速度的单位就写成米/秒(m /s),其中“/”表示除的意思,读作“每”,所以.米/秒(m /s)就读作“米每秒”.[投影]练习1:读出课本P 27“小数据”中物体的运动速度,说明哪个物体运动得最快,哪个物体运动得最慢.人步行和骑自行车时的运动速度分别是多少?[生]蜗牛爬行最慢,光速最快.因为蜗牛爬行的速度最小,光的速度最大.[生]人步行的速度约1.1 m /s ,自行车的速度约5 m /s .[师]同学们已经了解的“m /s ”是速度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千米/时(km /h)”作单位,应该怎样读?[生]“千米/时”中的“时”应该是“小时”,所以可以读作“千米每小时”.[师]读得非常正确.“时”是“小时”的简称.在计算和用中文符号书写单位时,要用简称.所以写作“千米/时(km /h)”,读作“千米每小时”.同学们还要注意在物理课中不要沿用小学数学中以长度单位作速度单位的方法,不要说:“速度是每秒××米或速度是每小时××千米”.[生]米/秒和千米/时都是速度的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师]问题提得很好,请同学们看下面的问题.[投影]练习2:火车的速度是72 km /h ,汽车的速度是30 m /s ,是火车跑得快还是汽车跑得快?[生]谁的速度大,谁就跑得快.由于单位不一样,没有办法比较快慢.[师](引导同学们明白)要比较两车谁跑得快,就要比较两车速度的大小,要比较两车速度的大小,就要统一单位.[生]可以把km /h 化成m /s .72km /h 就是72个1 km /h ,1 km 就是103m ,1 h 就是3600s 等量代换以后,进行计算就可以换算成m /s.[学生板演]72km /h=72×hkm 11=72×s m 3600103=20m /s . [生]也可以将m /s 换算成km /h .[学生板演]30m /s =30×s m 11=30×h km 36001103 =108km/h . [师]同学们表现得太棒了.单位统一以后,很容易就能比较出谁运动得快了,谁快呢?[生]汽车的速度比火车大,所以汽车跑得快.[师]从同学们刚才进行的单位换算的过程中,是不是能总结出单位换算的一般规律呢?[生]第一步:数值和单位分离;第二步:等量代换;第三步:进行计算.[师]请同学们完成下列练习.[投影]练习3:(1)10 m /s =______=_____=______.(2)36 km /h =______=______=_____.(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错)(1)计算例题1:一位百米赛跑运动员跑完全程用了11 s ,而一辆摩托车的速度表指示为40km /h ,哪一个的速度比较快?利用书中的例题,作为速度计算及单位换算的巩固练习.解:由公式v=t s 可知运动员的速度为:v 1=t s =sm 11100=9.1m /s 摩托车的速度:v 2=40km /h =40×hkm 11=40×s m 3600103=11.1m /s 因为v 2>v 1,所以摩托车的速度较快.例题2:火车提速后,在北京和上海之间的运行速度约为104 km /h ,两地之间的铁路线长1463 km ,火车从北京到上海大约要用多长时间?利用书中例题2作为速度变形公式的应用练习.解:由v =t s 得:t =v s =hkm km /1041463=14h . 火车从北京到上海大约要用14 h .强调:解题过程要写出所依据的公式,把数值和单位代入时,单位要统一,计算过程和结果都应带单位.2.匀速直线运动[想想议议][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想想议议”中的内容,看能获得什么信息.[师]照片上两个球之间的时间间隔是相同的.[生]照片甲中相邻两个球之间的距离相等,照片乙中相邻两个球之间的距离不相同.[师]甲、乙中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相同吗?[生]照片甲中小球在相同时间间隔内运动的距离也是相同的,所以小球的运动速度是不变的;照片乙中两球间的时间间隔也相同,但相邻两个球之间的距离不相同,说明照片乙中小球的运动速度是变化的.[师]我们把类似于照片甲中小球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照片乙中小球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大家能说出这两种运动的定义吗?[生]物体沿直线快慢(或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师]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在平直的轨道上行驶的列车可以近似地看作匀速直线运动,但常见物体的运动大多是变速运动.同学们可以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吗?[生]车辆进站和出站,起动和刹车,上坡和下坡,都是变速运动.[生]物体做变速运动时,速度有时快,有时慢,怎样描述它的运动情况呢?[师]变速运动比匀速运动复杂,在不要求很精确,只作粗略研究的情况下,也可以用公式v =ts 计算变速运动物体的速度,不过求得的速度v 表示的是物体在时间,内通过路程s 中的平均快慢程度,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平均速度.[投影]练习4:火车从北京行驶1小时到天津,通过的路程是140 km ,求火车的速度. 全体同学练习,一名学生板演.解:v==t s =hkm 1140=140km /h . [师]火车从北京出发到天津停止,虽然时快时慢,但我们设想火车在1小时内匀速行驶了140千米,火车平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就是火车在这段路程或在这一个小时内的平均速度.提醒同学们注意:(1)v=ts 中的v 表示物体在通过路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t 是通过路程s 所用的时间.即v 是在s 或t 内的平均速度,离开了某一段时间或某一段路程,平均速度便失去了意义.(2)实际问题中所说的速度一般都指的是平均速度.[科学世界][师]当今的科技摄影集科学与技术于一身,两者的结合创造了奇迹般的作品.同学们可以在课后阅读“时间放大镜”及相关的资料,探究科学世界的奥秘,欣赏科学中蕴涵的美.三、小结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1)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2)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计算公式是v=ts . (3)速度的单位是米/秒(m /s)、千米/时(km /h).2.在变速运动中,v =ts 求出的是平均速度, 四、板书设计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ts 速度 单位:米/秒(m/s,m ·s -1)千米/时(km/h )(veiocity ) s=vt计算:v= ts t=v s 概念平均速度计算。
八年级物理快与慢教案
八年级物理快与慢教案八年级物理快与慢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了解测量速度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4、会用实验方法科学地判定一个直线运动是处于匀速运动状态还是变速运动状态。
〖重点重点〗利用速度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重点难点〗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授课教具〗〖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李白诗《朝发白帝城》中,告诉我们的是小般的运动,用小船由早到晚经过了“万重山”这么远的路程,这里,描述的是小船的速度很快,而有时,如,早上我们到学校上课,有时候,起得早,我们走路就可以慢一点,有时候,起得迟,我们就得快一点,那么,我们是怎样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新课教学1、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过几天,就是校运会了,在运动会上,我们是如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呢?除了这种办法可以比较运动的快慢之外,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呢?总结归纳:①可以通过要相同的路程之内,比较所用的时间,用的时间越少,说明越快。
②可以在相等的时间之内比较所通过的路程,通过的路程越多,则运动得越快。
除了这两种办法之外,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呢,有时候,如果两个人运动的时间或路程不相同,例如,长跑运动员和短跑运动员,他们运动的时间不同,运动的路程也不同,那我们如何比较他们的快慢呢?一物体在3s内运动了6m,另一物体在5s内运动了10m,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快慢?让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我们可以比较长跑运动员和短跑运动员在单位间之内所通过的路程。
谁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比较多,就谁跑得快。
⑴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叫速度,它是用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⑵公式:注意各符号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⑶单位:m/s km/h P28信息窗速度等于路程除了时间,因此,速度的单位也应等于路程的单位除以时间的单位。
①单位的读法:米每秒,千米每小时②单位的物理意义:③单位的换算:2、关于速度的计算例1:声音在空气听速度为340m/s,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听到相距你1km处产生的雷声?。
八年级物理快与慢教案
八年级物理“快与慢”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感受物理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速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2. 生活中的快与慢现象3. 相对速度的概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速度的概念,速度的计算公式。
2. 难点:相对速度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速度的概念。
2. 运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快与慢现象。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生活中的快与慢现象,如汽车行驶、运动员比赛等,引导学生关注快与慢的概念。
2. 新课导入:介绍速度的概念,解释速度的计算公式。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快与慢现象,如交通工具的速度、运动员的速度等,让学生理解速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布置讨论题目,让学生分组讨论相对速度的概念及应用。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板书设计:速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速度= 路程÷时间7.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成功与不足之处,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速度概念和计算公式的掌握程度。
3. 知识应用评价:通过课后实践题,评估学生是否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快与慢问题。
七、教学资源:1. 图片和视频素材:用于展示不同快慢现象的图片和视频。
2. 练习题库: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小组讨论工具:如白板、便签纸等,用于小组讨论和分享。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速度概念,讲解速度计算公式。
八年级物理上 第二章 第三节 快与慢教案
一、教学内容: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二、考点点拨本节内容主要学会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的概念,单位,计算公式。
以及速度单位m/s 和km/h之间的换算关系。
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三、跨越障碍1、比较快慢的方法(1)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例如在110m的跨栏比赛中,刘翔第一个冲过终点,我们观众就会说刘翔运动得最快,因为刘翔最先冲过终点。
同学们细想一下此过程中,当刘翔冲到终点的那一刻,而其他运动员还在半程中,刘翔和其他运动员在相同时间内跑的距离不一样,刘翔跑了110m,而其他的运动员没有跑到110m,所以我们说刘翔跑得快的原因是——在相同的时间内,刘翔跑得距离大。
这就是比较快慢的方法——相同的时间内,比较路程。
路程越大,运动得越快。
(2)相等的路程比较时间计时员会对每个到达终点的运动员记录各自的成绩,如刘翔跑110m时,计时员记录的是12.91s,而计时员对其他运动员记录的成绩要大于12.91s。
所以计时员说刘翔最快。
那是因为跑相同的路程刘翔用的时间最少。
这就是另一种比较快慢的方法——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所用时间越少,运动得越快。
例1:(a)、(b)两图分别表示比较运动员游泳快慢的两种方法:其中图(a)表明__________.图(b)表明__________.点拨:图(a)表明,在相同的时间内,中间的运动员通过的路程最长,所以中间的运动员运动得最快;而图(b)表明三个运动员在通过相同的路程时,中间的运动员所用的时间最短,所以中间的运动员运动得最快(3)物理上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长短”的方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相同的时间比路程,路程多的速度快;取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所用时间少的速度快.在物理学中,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长短”的方法.2、速度: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路程:S时间:t速度:v公式v=t S(给出任意两个量一定可求出第三个量)速度的国际单位是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组合而成的。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二章《第三节 快与慢》教案
第三节快与慢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绘物体的运动。
〔2〕理解速度公式,能用速度公式进展简单计算。
〔3〕会读、会写速度单位,会进展单位换算。
〔4〕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持征。
〔5〕会用实验方法科学地断定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匀速运动状态还是变速运动状态。
2、才能目的〔1〕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才能和初步的探究才能。
〔2〕初步体会双元相关物理量建立的一般思想方法。
〔3〕培养学生理论联络实际、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
3、情感目的〔1〕通过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课堂活动,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感,进步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结合我国长跑运发动王军霞获得冠军及游泳运发动杨文意荣获金牌。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是速度的概念2、教学难点是:〔1〕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是一个定值,与路程、时间的大小无关。
〔2〕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与路程、时间的对应性。
〔3〕速度的单位换算。
教材分析宇宙万物都在运动着,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人们经常在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因此让学生学习一些与速度有关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描绘了运动学的初步知识。
全章共分四节,第一节动与静与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是第三节快与慢的根底,而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那么是第三节的拓展与应用。
同时,速度问题是以后高中运动学学习的根底。
所以本节是全章的核心内容。
教学思路八年级学生由于刚刚接触物理,分析、归纳、概括才能相对薄弱,对研究物理的方法感到比较陌生。
形象思维是他们学习物理知识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
爱好和兴趣是他们学习物理的主要动力,学生普遍喜欢参与自已动手操作的课堂活动。
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些特点。
设计思路如下:1、从生活出发,引出课题。
2、创设物理情景,确定研究方法,自主探究。
3、比较分析,建立概念。
4、动手实验,理解测量速度的根本方法。
5、稳固反响,知识扩展。
6、小结,布置作业。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2.3快与慢教案
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2.3快与慢一、教学内容1. 速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3. 速度的单位及换算;4. 速度的变化及其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2. 掌握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3. 能够运用速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速度的计算方法;2.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应用;3. 速度单位及换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快车和慢车吗?它们有什么区别?2. 知识讲解:讲解速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举例说明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
3.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讲解速度的计算方法,如:一辆汽车行驶100公里,用时2小时,求这辆汽车的速度。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教师巡回指导。
5. 速度单位及换算:讲解速度的单位及换算方法,如:1米/秒 = 3.6千米/小时。
6. 速度的变化:讲解速度的变化及其计算方法,如: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加速,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某一速度,求这段时间的平均加速度。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速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3. 速度的单位及换算;4. 速度的变化及其计算。
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辆自行车行驶10公里,用时30分钟,求这辆自行车的速度。
答案:速度 = 路程÷ 时间 = 10公里÷ 0.5小时 = 20公里/小时。
2. 题目: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加速,经过5秒后达到20米/秒的速度,求这段时间的平均加速度。
答案:平均加速度 = 速度变化÷ 时间 = (20米/秒 0米/秒) ÷ 5秒 = 4米/秒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较为基础,学生掌握情况较好。
(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三节快与慢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三节快与慢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三节快与慢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的公式和单位初步尝试测量、计算速度2.过程与方法借助多媒体让学生体会物理思维过程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堂学生自主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体验物理实验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1.速度的概念2.常见两种速度单位的换算3 .速度的测量教学用具: 皮卷尺、秒表、课件、多媒体等教学过程一、快慢的比较播放录象,比较奥运会游泳运动员游泳的快慢?学生分析讨论,得出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方法1.相同时间比路程方法2.相同路程比时间举例:飞机与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学生用上述方法比较两者谁运动的更快?提出问题:如果飞机与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均不同,如何比较快慢?启发导出“速度”的概念。
师生讨论板书:速度的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关系式:速度=路程/时间单位:米/秒生活中速度的常用单位―――km/h单位换算:1m/s=3.6km/h引导学生:观察汽车仪表盘加强速度单位的印象。
讨论速度两个单位的换算值,比较两者的大小。
二、速度的大小学生估测自己步行的速度,感受大小。
质疑:学生的估测是否准确?如何测出自己步行时的速度?学生讨论,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选取实验器材。
学生自主实验,3位同学从教室的一端步行到另一端,第4位同学利用秒表测出步行的时间,第5位同学利用皮卷尺测出步行的路程,并记录实验数据,全体同学处理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路程时间速度123教师只作适当指导,并点评刚才的学生实验。
利用学生测量的路程和时间,说明计算题的规范解题格式。
观察“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学生了解常见物体运动的速度,并与自己的步行速度相比较,增加感性认识。
学生板书练习计算题的规范解题格式。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三节快与慢教案沪科版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第三节 快与慢一、教学目标:一、明白得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二、了解测量速度的一些方式,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3、明白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4、会用实验方式科学的判定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匀速运动状态仍是变速运动状态。
二、教学重点:明白得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速度的单位,会用速度公式求速度,能对不同单位的速度比较大小。
三、教学难点:一、第一次接触物理中的速度概念和单位,如何明白得速度概念、物理意义及进行单位换算关于学生有些困难。
二、学生对运动的快慢已经有必然的熟悉,但关于物理计算格式及单的利用还比较陌生。
四、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玩具汽车、米尺、秒表。
五、教学方式:启发、引导、讲解教学法。
六、教学进程(一)、温故知新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大体单位为______,其他单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________m =______dm =_______mm3.测量时,由于客观或主观因素的阻碍,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老是有不同的,这种不同称为________,为了尽可能的减小这种不同,咱们常常采纳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解读点拨知识点1: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式:(1)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学中比较运动快慢那么采纳上述两种方式中的_____方式,并引进“速度”那个物理量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速度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符号_____表示,速度的计算公式为______________,在国际单位中,速度的大体单位为_________,读做____________。
【说明】“1米/秒”的物理意义:某物体1秒内移动的距离为1米。
【注意】经常使用的速度的单位还有:千米/时,在汽车等交通工具中,常经常使用该单位表示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内容: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二、考点点拨本节内容主要学会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的概念,单位,计算公式。
以及速度单位m/s 和km/h之间的换算关系。
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三、跨越障碍1、比较快慢的方法(1)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例如在110m的跨栏比赛中,刘翔第一个冲过终点,我们观众就会说刘翔运动得最快,因为刘翔最先冲过终点。
同学们细想一下此过程中,当刘翔冲到终点的那一刻,而其他运动员还在半程中,刘翔和其他运动员在相同时间内跑的距离不一样,刘翔跑了110m,而其他的运动员没有跑到110m,所以我们说刘翔跑得快的原因是——在相同的时间内,刘翔跑得距离大。
这就是比较快慢的方法——相同的时间内,比较路程。
路程越大,运动得越快。
(2)相等的路程比较时间计时员会对每个到达终点的运动员记录各自的成绩,如刘翔跑110m时,计时员记录的是12.91s,而计时员对其他运动员记录的成绩要大于12.91s。
所以计时员说刘翔最快。
那是因为跑相同的路程刘翔用的时间最少。
这就是另一种比较快慢的方法——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所用时间越少,运动得越快。
例1:(a)、(b)两图分别表示比较运动员游泳快慢的两种方法:其中图(a)表明__________.图(b)表明__________.点拨:图(a)表明,在相同的时间内,中间的运动员通过的路程最长,所以中间的运动员运动得最快;而图(b)表明三个运动员在通过相同的路程时,中间的运动员所用的时间最短,所以中间的运动员运动得最快(3)物理上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长短”的方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相同的时间比路程,路程多的速度快;取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所用时间少的速度快.在物理学中,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长短”的方法.2、速度: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路程:S时间:t速度:v公式v=t S(给出任意两个量一定可求出第三个量)速度的国际单位是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组合而成的。
写作“米/秒”(也可以用m/s ,或者m ·1s -)读作“米每秒”辅助单位“千米/时”(也可以用km/h ,km ·1-h )读作“千米每时”单位之间的换算 1km/h =s 3600m1000≈0.28m/s 1m/s=h 36001km1013-⨯=3.6km/h例2:换算下列单位120km/h= m/s10m/s= km/h例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 小明在距离小强500m 的地方喊话,另一端的小强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听到小明的声音?已知:声音传播的速度为v=340m/s ,路程S=500m求:小强听到小明的声音需要的时间为t解:由 v=t S得t=v S =s /m 340m 500=1.47s答:小明的声音传播1.47s 后小强就能听见。
例4: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为1000m ,小明上学的速度为1m/s ,由于小明早晨晚起,当起床后上学时,离上课只有5分钟了,请你判断一下小明是否能按时到校。
已知:学校到家的距离为S=1000m ,速度v=1m/s求:小明走路需要的时间t解:由 v=t S得到 t=v S =s /m 1m1000=1000s而5分钟=300s所以行走的时间大于5分钟,那么小明将要迟到答:小明行走的时间为1000s ,所以小明将要迟到。
点拨:对于我们初二的学生来说,一定要掌握好计算的解答步骤,即已知,求,解,答四项都不能缺少。
只有通过规范的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
才能将问题各个击破。
3、生活中一些物体的运动速度人步行:1.2m/s ;自行车:5m/s ;火车:28m/s ;子弹:900m/s光:3.0s /m 1084、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注意: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大小不会变化,并且运动方向也不变化。
例如:小明在平直的公路上行走,行走的速度保持1m/s 不变,那么就是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例:100m 跑步过程中,速度并不是不变的。
所以此时的运动为变速直线运动。
例5:小明参加100m 比赛,成绩为13s ,那么小明跑步的速度是多大?(注意:因为小明在100m 赛跑中,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所以根据速度计算公式 v=t S计算出来的速度为此路段的平均速度。
)已知:路程S=100m ,时间t=13s求:速度v解:v=t S=100m/13s=7.7m/s答:小明的速度为7.7m/s 。
点拨: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平均速度。
四、本章小结:本节内容需要重点掌握:比较物体快慢的方法。
速度的计算。
能够对速度的不同单位进行换算。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25分钟)1、一首歌中唱道“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后句中物体运动的参照物分别指什么?2、一位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飞机在向上运动,直升飞机相对地面的运动是[ ]A、一定上升B、一定下降C、一定静止D、无法判定3、乘客坐在“女王”号游轮中,游轮沿长江顺流行驶,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A、江岸的码头B、游轮的船舱C、迎面驶来的汽艇D、奔流的江水。
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高空驾机飞行时,在脸旁抓到一颗德国子弹。
据你判断,这颗子弹是从法国飞机的哪个方向射来的?(当时飞机的速度约为几十米/秒,子弹出膛速度约为几百米/秒。
) [ ]A、前方B、后方C、侧方D、下方5、试分析下列各题以谁作参照物。
①上升的电梯里的人是静止的;②静止的汽车有人感到它在运动;③下降的电梯上的人看到墙向上运动;④同向行驶的汽车里的人看对面的汽车时,感觉自己向后退。
6、一个物体沿平直路运动,由静止起在10s内加速到20m/s,共运动了80m,该物体在10s 内的平均速度是[ ]A、20m/sB、10m/sC、8m/sD、都不对7、某汽车沿直线运动时,前半段路程用20m/s的速度行驶,后半段路程用30m/s的速度行驶,在整个路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多大?试题答案1、【解答】前句竹排运动的参照物是地球。
后句青山运动的参照物是竹排。
2、【分析】跳伞员看到直升机在向上运动时是以自身作参照物。
由于跳伞员相对地球是在向下运动,若直升机相对地球向上运动或静止时,跳伞员都会看到直升机与自身距离变大,即看到直升机向上运动。
若直升机相对地球向下运动,且下降速度比跳伞员下降速度慢,跳伞员同样会看到直升机与自身距离变大,即认为直升机向上运动。
由此可见,跳伞运动员无法依据自己看到的现象来判定直升机相对地球的运动情况。
【解答】D【说明】若跳伞员看到直升机下降,则根据以自身为参照物对于地球处于下降的状态就可以判断直升机相对地球在下降,而且下降速度比跳伞员下降速度还要大。
3、【分析】本题需要将题目中四个物体逐个选为参照物,分别考察研究对象——“乘客”的运动情况。
【解答】根据题意,A 和C 都符合题意;B 不符合题意—“坐在游轮中”,应该与船舱相对静止;D 则要加以分析,游轮顺流“行驶”,不同于木筏、竹排顺水“漂流”:前者“行驶”——相对于水运动;后者“漂流”——相对于水静止!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C 、D 。
4、【分析】本题考查相对运动的知识。
子弹能被手“抓到”,应大致与法国飞行员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也就是同向同速。
【解答】A 、C 、D 都不能使射出的子弹与法国飞机同向同速;而B 虽同向,却不同速(子弹速度>飞机速度),但考虑到下述情况:(1)追及速度为两速度之差;(2)飞机做匀速运动,子弹受空气阻力做减速运动,所以,从飞机后方较远处射出的子弹,到达飞行员脸旁时,有可能与飞行员同向同速,因此,正确答案是“B ”。
5、【解答】分析参照物的方法是,先根据题意弄清楚是谁相对于谁运动或静止,那么后一个谁(物体)便是参照物。
①“上升的电梯”应为电梯对地面上升,因此地面为参照物,而“人是静止的”,应是人对电梯静止,因此,电梯是参照物。
②“静止的汽车”是以地面作参照物,而“有人感觉它在运动”应为汽车对观察的人在运动,因而,人是参照物。
③“下降的电梯”是以地面作参照物,“墙向上运动”应是墙对人是向上运动的,因此,人(或电梯)是参照物。
④“同向行驶的汽车”是以地面为参照物,而“感到自己向后退”应是“自己对于对面的汽车向后退”,因此,对面的汽车是参照物。
【说明】运动或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说的,参照物不同,运动的描述也就不同了。
6、【分析】平均速度应是运动的路程与所需时间的比值。
即.s /m 8s 10m 80t S v ===【解答】C7、【分析】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可得出前半段和后半段的运动时间,再利用平均速度公式即可得全路程的平均速度。
【解答】设全路程为S ,前半段运动时间为t1,后半段运动时间为t2,则 ,s /m 30s 5.0t ,s /m 10s 5.0t 21==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 s /m 24s /m 30s 5.0s /m 20s 5.0S t t S t S v 21=+=+==答:汽车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4m/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