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基本要素设计与布局规划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政道路基本要素设计与布局规划设计

作者:蒲江云

来源:《建材发展导向》2015年第02期

摘要:市政道路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市政道路规划直接展示出该城市的市容风貌与市容环境,高水平的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一方面要确保道路被高效使用,另一方面又要满足庞大的车流量与人流量,并兼具环保功能。因此,一定要加强市政道路的设计规划,提高市政道路设计质量。文章分析了市政道路基本设计要素与布局规划方案。

关键词:市政道路;设计要素;布局规划策略

市政道路是城市化建设的一部分,当前的城市道路已经不再局限于交通运输,而是要在交通运输的基础上支持城市科学布局与合理规划,可以说市政道路的布局规划水平从整体上影响着市容市貌。因此,必须做好市政道路的布局规划工作,明确道路设计的基本要素,科学设计、合理规划,在满足交通运输需求的基础上,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市容环境。

1 市政道路设计的原则与要素

1.1 线性设计原则。线性设计是市政道路设计需要考虑的基本要素,不同的线性风格具有不同的通行效果,主要的线性设计包括:直线、短线与曲线等等。通常城市主干道或者交通要道应该选择直线设计、短线设计,从而为车辆提供直线快行的空间,然而,普通的道路,特别是4-6级公路则适合选择曲线设计,或者直线与短线配合的设计模式,这是因为曲线设计能够降低车速,维护车辆交通安全,同时,司机或乘客眼中的风景变化不断,这样就实现了交通运输同风景欣赏融合的目标,能够减轻车辆的交通压力,维护交通安全。

1.2 彰显城市特色原则。不同地域的城市拥有不同的地域风情与地方文化,这些文化风俗可以从道路规划中体现出来,因此,市政道路规划也要顾及到文化因素,随着精神文明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市民对生活环境质量、文化气息、文化氛围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市政道路规划一方面要满足交通出行需求,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也要融入一些文化因素,在遵循自然规律、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要反映出地方特色,例如:道路旁种植地方性性植物,实现道路规划同自然环境的融合。

1.3 以人为核心的规划原则。市政道路规划的最终目标就是满足市民的交通需求,为市民提供便捷、和谐、美好的市政道路交通环境。因此,市政道路的设计规划也要以人为核心。市政道路的设计规划要立足城市整体,为最大范围的人们提供最便捷的交通服务,使市民都能够享受到出行的便利,确保交通运输不发生拥堵,同时,还要从当地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等方面出发,进行绿化规划,要尽量使所有的市政道路都享受到绿化美化装饰,从而营造出优美、环保的市政道路。

同时,为了确保城市其他基础设施,例如:地上、地下管线等功能的发挥,维护城市人们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就要将一切相关性因素纳入市政道路规划考虑范围,有效预防不同工程之间的干扰,同时,也要结合市政道路规划建设的中长期目标,本着立足长远的原则进行综合规划、科学布局,也要为一些老幼病残的社会弱势群体提供特别的交通服务设施,例如:路边儿童休息椅等等,全面反映出市政道路的人性化设计、规划与布局。

2 市政道路宽度与车道设计

市政道路宽度就是规划道路用地控制范围,通常称为“红线宽度”。这其中包括车行道、停车道、人行道等道路的宽度总和。市政道路规划要有一个长期的打算,有一个近半个世纪左右的远景计划目标,而且要本着“安全第一、便捷通行”的原则,来确保交通安全,创造和谐良好的市容环境。

2.1 机动车道宽度。对于机动车道来说,车道宽度在

3.76m-

4.0m之间比较科学,要根据道路的等级来决定路面车道数量,同时,也要对未来进行预测,明确在未来的15-25年之内,不同路段的平均交通运输量以及高峰期的车流变化,通过考虑多方因素,照顾到各方利益来决定机动车道宽度。现阶段,一级、二级城市的主干道通常选择八车道,次干道通常选择双向六车道。规模较小的地级市的主干道选择双向六车道,次干道则选择四车道。通常情况下,八车道的宽度为31-33米,六车道为22-25米。

2.2 设定非机动车道宽度。对于非机动车道的宽度设计,通常则是参照现实中非机动车的数量、行驶要求等等,通过观测数据的分析,采用横向排列组合的方式来运算决定。单条非机动车道的宽度则需要根据不同非机动车的型号尺寸、行车宽度、并列行驶、前后行驶等所需的安全距离等来确定,通常科学的宽度为1米-2.5米,自行车通常为1米,其他体形稍微庞大的非机动车道宽度适度加宽,2-2.5米为最佳。

2.3 科学设计人行道宽度。人行道是满足市民步行通行的需要所设置的道路,这部分道路同时兼具管道埋藏、植树绿化等功能,因此,人行道宽度的设计需要结合这些功能因素,要确保所设置的人性道宽度能够满足地下管道埋藏、地上竖杆立线等需求,满足市民安全通行的需要。总体来看,目前一二级城市的人行道宽度不小于3米。通常情况下,人行道应该设置在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形成单独的人行道,维护市民乘车方便与出行安全。

3 市政道路布局规划设计模式

3.1 市政道路结构形态。市政道路结构形态的规划设计要结合该城市的整体结构、分布状况、地质条件、地形特征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要最大程度地满足城市长远发展,既要支持城市建设、又要实现最便捷的交通。所以,必须结合城市所在地的自然条件、经济状况、社会发展等来正确选择该城市的道路结构形态。从目前来看,城市道路结构形态主要包括:网格形态、环状放射形态、沿河条状分布等等,我国目前的大多数省会城市都采用方格网式的结构形态,然而,环状放射式形态则适合一些大型或特大型国际化大都市,也就是以城市的市中心为

核心,围绕这一核心设置环形道路,同时,从这一核心向四周放射出多条主干道,从而实现整个城市同市中心的有效联系。

3.2 形成总体的规划思路。市政道路的布局规划既要结合以往的经验,又要科学分析现状,又要着眼于未来。例如:分析当前城市建筑建设施工概况、地形条件,城市建设未来的发展方向与趋势等等,明确眼下城市道路规划中出现的问题及其成因,在做出细致全面考虑之后,再进行整体上的优化规划与设计,最终达到一个合理的目标,那就是:交通运输安全、通达、便利,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相适应,能够支持城市的长远建设与未来发展。例如:非机动车辆的间距设计要在100-150米,其他大型机动车辆的间距设计则应该在250米。要避免错口交叉,善于发挥分支道路对主干道交通的舒缓作用,中心商业区最好形成能够通向四面八方的道路,实现整个城市同市中心的有效联系,方便交通运输与市民出行。

4 结语

市政道路设计与规划影响到该城市的交通安全度,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必须加强市政道路设计,科学规划与布局市政道路,既要满足交通运输的便利需求,又要同当地的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使市政道路成为支持城市规划建设的公共基础设施,发挥市政道路积极的交通服务功能和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林志.市政道路存在的问题与规划改进设计分析[J].民营科技,2011(9).

[2] 陈瑞华.浅议现代城市道路的合理规划与设计[J].中华民居:学术刊,2011(07).

[3] 唐明德.市政道路平面交叉口的规划设计与实施[J].中国科技纵横,2011(5).

[4] 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研究所.玉林市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Z].2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