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小故事看英美文化的差异
从《天生一对》看英美文化差异
[摘要] 外语电影是了解外语国家文化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资源。
《天生一对》以温情浪漫的喜剧方式,使观众得以鲜明直观地对比两个最重要的英语国家——美国和英国之间的文化差异。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对比影片中两国语言上的差异、国民性格的差异以及人文环境的差异,来揭示背后的国家文化差异,以期使读者及观众对美语和英语有正确的认识。
对两国的文化有基本的了解,从而能有效帮助解决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文化障碍。
[关键词] 英国文化;美国文化;差异一、故事梗概该片于1998年7月上映,中译名《天生一对》,以现代手法重拍了20世纪60年代经典同名作品,故事内容改编自德国小说Das Doppelte Lottchen。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对双胞胎姐妹花荷莉和安妮。
她们的父母尼克和伊丽莎白在一次航海旅行中在“伊丽莎白二世”号上相遇并在旅途中结为夫妇,可后来婚姻破裂。
尼克独自在自己的纳帕山谷葡萄园里抚养荷莉,而安妮则与当婚纱设计师的妈妈伊丽莎白一起生活在伦敦;直到她们在夏令营相遇以前,两人彼此都不知道自己还有一个孪生姐妹。
不过11年之后,命运却巧妙地让她们在缅因州一个夏令营的活动中相遇。
尽管她们的外貌惊人的相似,但是两人性格、气质、行为习惯等却大相径庭,从而引得两人冲突不断。
很快她们发现原来是一对双胞胎姐妹,为了更多地了懈她们的父母,她们两人决定交换身份,来到她们各自从未谋面的父亲或母亲身边。
她们本打算一直这样装下去,直到尼克宣布他要再婚,两姐妹决定帮助她们的父母破镜重圆。
虽然尼克那富有魅力但却让人讨厌的未婚妻给她们的计划带来很大麻烦,但姐妹俩合力设计痛整并气走了她。
最终在两个女儿的安排下,二人重拾旧爱,一家人开始了新的幸福生活。
影片充满情趣,两个小姐妹交换身份闹出不少笑话,搞笑情节层出不穷,而片中也穿插着温情情绪,让观众在观看电影的时候感到温暖而又愉悦。
二、影片中的美英文化差异由于本片两个小主人公分别生长于美国和英国,两个社会文化明显差异的家庭背景,因而片中从多个视角呈现了两种文化的差异,为片中的喜剧元素增色不少。
英美文化论文:分析宗教改革语境下英国戏剧中的宗教论战
分析宗教改革语境下英国戏剧中的宗教论战16、17 世纪,罗马教廷为阻扰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 1558 -1603)的宗教改革,在欧洲大陆发动了反宗教改革运动。
除组织宗教战争外,教皇重用耶稣会发动宗教论战。
在这种宗教改革的大语境下,戏剧渲染新教与罗马教廷的对峙,介入到宗教改革运动之中。
①当时的英国剧作家们已经内化了新教改革者的圣礼理论,指责偶像崇拜混淆字面意义和隐喻意义,暗示天主教神秘仪式是一种无知的迷信仪式。
他们经常使用“戏中戏”来隐喻和指涉相似的历史事件,借助符号或意象再现真理。
②观众通过“见证”以感受新教殉教者的壮举,通过移情使内心产生强大的信仰理想。
戏剧甚至成了揭示天主教灭亡命运的圣经启示录,在凸显新教正义中建设民族身份。
③除《戈波德克王》( Gorbo-duc,1561)讨论宗教战争外,戏剧《哈姆雷特》( Hamlet,1601)、《西班牙悲剧》( The SpanishTragedy,1587)、《马尔菲公爵夫人》( The Dut-chess of Malfi,1613)、《亨利五世》( Henry V,1600)等参与宗教论战。
基于此,本文运用新历史主义研究方法,在宗教改革语境下重点研究英国戏剧中的宗教论战。
一英国早期现代戏剧积极参与到英国新教改革运动之中。
例如,1561 年末至 1562 年初的圣诞节期间,托马斯·诺顿( Thomas Norton)( 1532 - 1584)和托马斯·萨克维尔( ThomasSackville)( 1536 - 1608)合着的《戈波德克王》在伦敦的内殿法律学院上演,作为律师学院季节性狂欢的一部分。
它从新教立场探讨王位继承人问题,讨论英国与西班牙、意大利等天主教国家之间的宗教战争。
此时,伊丽莎白女王的个人婚姻问题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
不少天主教势力试图通过与都铎家族的血统关系而获得王位继承资格,或试图与女王联姻而获得王位继承权,或通过武力铲除被罗马驱除出教的女王以征服英国。
浅谈英语系下英美文学对比与分析
校园英语 / 文艺鉴赏浅谈英语系下英美文学对比与分析重庆工程学院/林琳【摘要】在英语系中,英美文学是重点研究对象。
英美文学的对比与分析,需要从各个方面来谈。
本篇文章将从三大文学思潮: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在英美的发展来简单进行对比。
【关键词】英语系 英美文学 对比 分析英国文学与美国文学是当今社会影响范围最为深广的两类文学,对于英美文学的研究屡见不鲜。
英美两国的文化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但是美国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文化之间又有一定的共通性。
英国文学历史悠久,文学体系完备,文学发展依照历史的发展而逐渐变化,文艺复兴时期的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与文化的象征,十七世纪的革命诗人弥尔顿,十八世纪启蒙主义思想引导下的各个散文作家,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思潮影响下的诗人与剧作家,二十世纪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艾略特、乔伊斯……而美国文学与本土文化息息相关,体现着多元化与复杂性。
在殖民时期,美国作家的作品受到英国文学的深刻影响,例如泰勒的诗得益于约翰•多恩和乔治•赫伯特的影响。
在独立革命时期,美国文学逐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民族文学,在浪漫主义思潮影响下的超验主义,极具本土特色的废奴小说。
在南北战争时期,美国的现实主义文学逐渐开始发展,马克•吐温的乡土文学,詹姆斯的心理分析小说,以及黑人小说。
在两战期间,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了以海明威为代表的“迷惘的一代”。
二战后期,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垮掉的一代”,“黑色幽默”。
英美文学的对比与分析范围比较广泛,本篇将以三大文学思潮: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在英美的发展来进行对比。
一、浪漫主义思潮时期浪漫主义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之上,以热情奔放的语言,绚丽多彩的想象,直白夸张的表现形式,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浪漫主义思潮比较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与抒发,具有浓烈的主观色彩。
一是英美文学都是以诗歌为奠基石,但所占的立场不同。
浪漫主义文学分为积极与消极,英国浪漫主义代表作家“湖畔诗人”就是消极派的代表,他们对资本主义的工业与文明十分的排斥,大力歌颂宗法制的自然与社会生活。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对口语交际的影响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对口语交际的影响作者:庞春芳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41期【摘要】:随着世界文化的大繁荣,国际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
口语交际在人们生活交流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但是,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宗教、习俗等,所以文化差异大大影响了交流。
本文主要研究文化差异对中学生交流的影响,这将有利于他们更好地进行口语交流。
〔关键词〕跨文化交流;口语交际能力;文化差异作为当今世界的一个大趋势,全球化正在给民族文化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在全球背景下,中国文化不可避免要与西方文化发生碰撞和冲突。
语言不仅承载着该民族的历史,而且还蕴藏着该民族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人生观等独具特色的文化背景。
这些文化特性在跨文化交际中尤为重要。
因此,要实现语言的交际功能,除掌握必要的语音、词汇知识外,还要理解不同语言间的文化差异,才能得体地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才能实现有效的文化迁移。
一、交往中的文化冲突误解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在美国学习的中国学生坐在窗前看书。
她听见有人喊Look out!(当心!)她以为人家说“往外看”呢,就把头伸到窗外去看。
上面掉下一块板子,差点儿砸着她。
她很生气,往上一看,见一个人在修屋顶。
那个人说:Didn’t you hear me call‘look out?’她回答说: Yes,and that’s what I did. 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不了解,很难理解西方人的语言习惯。
以至于在简单的交际时也往往觉得难以把握。
二、中西文化存在那些差异(一)中西语言交际行为差异1.寒喧言语行为。
寒暄在中西方各自的文化背景中各有不同。
中国人打招呼,一般都以对方处境或动向为话题,常问“吃了吗?”、“你去哪里?”或者“去上班呀?”,这些是最常见的客套话或打招呼。
若问西方人“Have you eaten?”,他们则会误会你邀请他们吃饭;若问他们“Where are you going?”,他们会认为你干涉他们的私人事务。
高考英语 最实用中学交际用语知识大全第三十一节 英美特殊习俗及其他
2012届高考最实用中学英语交际用语知识大全第三十一节英美特殊习俗及其他热狗、三明治和汉堡包热狗、三明治和汉堡包是英美国家倍受欢迎的三种食品,并且它们各自都有一个有趣的背景故事。
热狗(hot dog) 是一种特殊制作的红肠面包,中间夹有热的熏红肠,并配有介子酱、佐料等。
热狗最早可追溯到古代巴比伦。
但是它传入美国则是19世纪的事。
相传,在美国南北战争爆发之前不久,德国法兰克福(Frankfurt)的一个名叫查理斯. 费尔曼(Charles Feltman) 的人在美国纽约摆了一个小吃摊,专售熏烤的香肠卷。
由于这种香肠卷不仅味道鲜美可口,而且吃起来方便,这刚好迎合了美国人“快吃、快饮、快走”(Gobble, gulp and go)的快节奏生活习惯,所以很快地美国流传开来。
但是当时这种食物还并不叫“热狗”,而叫“法兰克弗香肠”(frankfurt)。
后来,1906年的一天,美国体育漫画家塔德. 多尔根(Tad Dorgan) 在纽约棒球赛场看到小贩们叫卖这种食品时,他发现它的外形看起来很像一条达克斯狗(dachshund),于是即兴画了幅漫画:一个小圆面包里夹着一节夸张了的狗香肠,并加说明词称之为“热狗”(hot dog)。
于是这种被称为“热狗”的食物在美国广为流传,并成为人们十分喜爱的食物。
三明治(sandwich) 是一种夹心面包,即在两块面包(通常先涂黄油)之间夹入某种食物(通常为冷食),如:果酱(jam)、干酪(cheese)、火腿(ham)、烤牛肉(roast beef)等,并分别叫做果酱三明治、干酪三明治、火腿三明治、烤牛肉三明治等。
关于“三明治”的来历有这样一个小故事:相传在18世纪的英国有一位叫约翰. 蒙塔古. 桑威奇伯爵四世 (John Montagu4th Earl of Sandwich)的人,这个人赌博成性,连吃饭的时候也不愿离开赌台,只是叫仆人给他拿两块夹着肉片和奶酪的面包片充饥。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和翻译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中文摘要同一句话,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反应有时是不同的,甚至会截然相反。
究其原因是说话双方没有真正了解对方的文化。
因此,完全有必要对中西文化差异进行研究。
习语是各国文化的精髓,反映各国的风俗习惯。
它作为语言的精华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充分反映出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
因此,本文从最能体现中西文化差异的习语着手,论述习语在文化上六个方面中所反映的中西文化差异,即生存环境、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历史典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数字习语的差异。
从总体上看,英汉习语在表现语义和文化特征方面,主要有三种类型,即对应关系、半对应关系和不对应关系。
在翻译时,对应关系的习语可采用直译的方法。
半对应关系和不对应关系的习语应该首先弄清它们的文化内涵和实际意义,再根据上下文的意思灵活处理。
因此,英汉习语的翻译不应只是两种语言的简单转换,更应是文化的交流。
掌握习语的翻译,对于培养语言的领悟力和跨文化的交际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习语;文化差异;翻译AbstractDifferent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may hav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s of the same sentence because they are ignorant of target cultures.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study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some fields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Idioms, which reflect customs, are the essence of culture in every country. Idiomatic phrases, the essence of languages, are loaded with rich cultural information and serve as a mirror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Therefore,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will discuss the idioms reflecting the difference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in six levels: living environment, custom, religion, allusion, the acknowledge of objective thing. When expressing linguistic meanings and cultural features, there are mainly three types of idioms: correspondent, semi-correspondent and non-correspondent. For the correspondent idioms, we can translate them word for word into the target language .But for the semi-correspondent and non-correspondent idioms, it’s better to make sure first of their cultural connotat ions and practical meanings, and then translate them appropriately according to the context. Therefore, translation of idiomatic phrases is mor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an simple translation of these two languages. The mastery of the technique for translating idiomatic phrases is a must to the cultivation of linguistic comprehension and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Key words: idioms; cultural differences; translation语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作为语言精华的习语更是如此。
以A Dill Pickle为例对比分析中西方象征意义的异同
������������������������������������������������������������������������������������������������������������������������������������������������������������������������������������������������������������������������������������������������������������������������������������������������������������������
象征主义是指19世纪后半期在法 国 兴 起 的 象 征 主 义 运 动中,所形成的一种创作方法和文学 流 派. 通 常 被 认 为 是 现 代派文学出现最 早、影 响 最 大、持 续 最 久 的 一 个 流 派. 它 的 主要特征是用象征和暗示来表现作者的精神世界和抽象的 人 生 哲 理.19 世 纪 上 半 期,象 征 主 义 文 学 流 派 还 处 于 酝 酿 阶段.A DillPickle的作 者 凯 瑟 琳 ������ 曼 斯 菲 尔 德 是 20 世 纪 英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其写作风格与写 作 手 法 受 现 代 主 义 影响,其表现之一是 将 象 征 手 法 贯 穿 于 行 文 中,通 过 使 用 具 体的意象来表达抽象的情感.象征借用一些具体可感的形 象或符号来表现概括的、抽象的事物. 象 征 是 含 蓄 地 表 现 思 想、概念和感情的重要手段,能将思想、意 念 和 心 理 状 态 形 象 化.用象征手法可以扩大艺术形象的 感 染 力 和 表 现 力,可 以 增加文章的容量,造成深沉、阔大的意 境,达 到 特 殊 的 艺 术 效 果.因此,象征与特 定 的 民 族 文 化 背 景、历 史 发 展 进 程 有 着 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对象征手法的 深 入 分 析,我 们 便 可 以 进一步了解英美历史文化等人文知识,使 英 语 学 习 从 语 言 表 面深入到语言内涵,知其然更要知其 所 以 然,从 而 将 语 言、文 化与思维三者结 合. 另 一 方 面,通 过 中 外 意 向 对 比 的 方 法, 可有效提高英语学 习 者 的 跨 文 化 意 识,为 国 际 交 流、跨 文 化 交际奠定基础. 三、以 A DillPickle 为例分析中分析 A DillPickle
文化全球化的例子
文化全球化的例子【篇一:文化全球化的例子】首先是美国电影大片的入侵美国的电影是以美国人的价值观拍摄的电影他是美国的文化象征带有很浓重的美国思维模式所以国人对这些影片一定要提高警惕其次是西方的一些电视节目这里包括综艺的体育的等等这些节目带有很浓重的西方文化色彩再次是西方的餐饮文化的入侵特别是一些快餐文化的入侵包括肯德基麦当劳星巴克等等这些都是西方的价值观的体现所以请大众提高警惕提高识别度保护自己【篇二:文化全球化的例子】●全球化引起了文化的焦虑。
●中国传统文化经受了极大的考验,目前出现了一种再生,可以说是一种奇迹。
●中国文化完全能够与时俱进,跟得上现代化、全球化的步伐,同时又保持自己的性格。
●我们向全世界学习优秀文化,同时也向全世界传播我们的优秀文化。
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文化》,包括全球化与现代化、中国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大国等内容。
全球化与现代化是一致的,现代化的结果必然导致全球化关于全球化,我要说明一个观点,即全球化与现代化是一致的,现代化的结果必然导致全球化。
讲到全球化与现代化的一致性,我们能看到,凡是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很容易被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所吸收。
比如说,飞机,相对来说是最迅捷也是相当安全的交通工具,可以被各个国家所吸收。
一种技术,比如说电力、电脑,尤其是信息技术,会被不同语言、不同国家用不同的编码吸收,你挡不住。
我们中华民族有非常辉煌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但有今天的生活,从全世界吸收了多少现代的科学技术?比如说,电灯是现代技术,电脑是现代技术,我的眼镜也是现代技术等等。
如果不吸收现代技术,我们就无法想象有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的,而且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伟大祖国。
条形码、集装箱等都是全世界一致用的东西,它使我们的产品、商品、科技成果能够交流,能够共享。
如果没有全世界一致的标准,你造的电灯泡和我造的电灯泡之间互不相干,这个技术就不能够共享。
数码化、电脑的发明使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速了,所谓的信息高速公路已经实现了。
从《老友记》中解析中美文化差异
从《老友记》中解析中美文化差异作者:邓丹黎来源:《资治文摘》2016年第07期【摘要】《老友记》一直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美国情景剧之一。
在真实体现了当代美国年轻人的生活风貌的同时,它也深刻具体的反映了美国文化。
本文拟以《老友记》为切入点,就亲情观、友情观、爱情观者三方面的价值取向进行分析,以了解中美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老友记》;文化差异;美国文化中国文化《老友记》又叫《六人行》,英文原名为Friends。
于1994年9月开播,共十季236集。
它主要讲述了六位老友瑞秋(Rachel)、菲比(Phoebe)、莫妮卡(Monica)、罗斯(Ross)、乔伊(Joey)、钱德勒(Chandler)风风雨雨十年间所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以他们的亲情、爱情、友情为主线,充分体现了美国独特的幽默、思维方式和观念态度等。
文化差异中的“文化”是指一种习俗、价值观和社会体制等,是相对于一部分群体已经习惯了的,而对另一部分群体却不常见的综合体。
中国是五千年历史的古老文明国家。
而美国的历史只有比较短的两百多年历史。
由于各种方面的要素,中美文化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因此本文以《老友记》为例,从亲情观、爱情观、友情观这三方面来剖析其反映的中美文化差异。
一、亲情观很多中国人持有一种错误观念认为美国人家庭意识淡薄。
在《老友记》中我们不难发现美国人不是没有家庭观念,而是他们表现出的形式和中国人不一样而已。
例如,瑞秋的父母闹矛盾,她妈妈选择向瑞秋哭诉,感觉瑞秋妈妈把她当作好朋友一样,而并不是一位长辈。
在美国家庭中,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孩子可以直接称呼父母的名字。
而且根据法律,父母不能打孩子。
父母也不能干涉孩子的自由。
但是在中国,父母和孩子就是长幼分明。
从古至今,中国家长都有着崇高的权利,子女必须孝顺父母。
即使在现在社会中子女依然有赡养父母的义务和责任。
虽然在中国家庭中有着明显的辈分关系,但是其中也充满了浓浓的亲情。
到了春节的客运高峰就可以充分体现出,不管多远多累都要回家团聚。
中西文化差异小故事
中西文化差异小故事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中西文化差异小故事第一幕:一位学校领导向教师们介绍新来的美国老师Ladies and gentlemen, I’m delighted to introduce to you a very pretty girl, Miss Brown. She is a very good teacher from the USA.对这番话,美国女教师一脸难堪的样子。
文化差异:中国人介绍来宾,喜欢用褒扬的话语言辞。
但美国人认为,初次结识,相互介绍,不必评头论足。
凡是主观性的评论,尽管是美言,也会给人唐突、强加的感觉。
对以上那番话,美国女教师感到难堪的是pretty和good两个词。
在那种场合,介绍应该突出被介绍人的身份、学历、职务等,而不应该是外貌和抽象的评论。
相比之下,如果把pretty和good改成实际教育背景和经历,这样的介绍句比较客观,令人容易接受。
比较下面改变措辞的介绍:Ladies and gentlemen, I’m delighted to introduce to you a new teacher from the USA., Miss Ann Brown. She is a doctor of American Literature with experience of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特别忠告:介绍客人要介绍客观事实,不要主观评论。
要注重身份,不要着眼外貌。
第二幕:一位美国同事感冒了,中国同事表示关心Chinese: You look pale. What’s the matter?American: I’m feeling sick. A cold, maybe.Chinese: Go and see the doctor. Drink more water. Did you take any pills Chinese medicine works wonderful. Would you like to try Put on more clothes. Have a good rest.American: You are not my mother, are you?文化差异:美国人比较看中个人的独立性。
_老友记_所折射出的中美文化差异_王瑰玮
影视传播MOVIE LITERATURE2013年第2期《老友记》所折射出的中美文化差异■王瑰玮(武汉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0)[摘要]《老友记》从20世纪末开播以来,一直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美国情景喜剧之一。
它通过讲述生活在纽约曼哈顿的六个好友10年间所发生的一系列幽默、感人的故事,向人们展示了他们深厚的友谊和美国的独特文化,令人印象深刻。
本文以《老友记》为切入点,分析和对比了中美两国文化在友谊观、爱情婚姻观和家庭亲情观三个方面的差异和分歧,以加强双方相互了解,尽量避免文化冲突,促进文化交流。
[关键词]文化差异;《老友记》;中国文化;美国文化《老友记》英文名为Friends ,又译为《六人行》,讲述的是六个朋友莫妮卡(Monica )、瑞秋(Rachel )、菲比(Phoebe )、钱德(Chandler )、罗斯(Ross )和乔伊(Joey )一起生活在曼哈顿一栋公寓时,所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六个朋友性格各异,其中莫妮卡好胜、控制欲强且有洁癖,瑞秋大大咧咧却可爱,菲比行为古怪却很善良,钱德幽默风趣却被人怀疑同性恋,罗斯憨厚专情还有点迂腐,乔伊天真开朗善良。
尽管如此,这六个美国普通青年却演绎了一系列故事,充分体现了美国特有的幽默、思维方式和观念态度等,让其他国家的人们在开心快乐的同时还能对美国的文化有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
这大概就是《老友记》从1994年9月起,连续播出10年共236集之后,至今依然备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文化差异中的“文化”指的是一种语言、习俗、世界观、关系体系及社会机制等,是一部分人习以为常,对另一部分人来说却截然不同的综合体。
中国作为文明古国,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其东方文化源远流长。
美国历史相对较短(仅两百多年),由于曾是英法殖民地,其文化受到欧洲文化的影响。
在其两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因素,美国文化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本文将围绕热播剧《老友记》来比较分析其中所折射出的友谊观、爱情婚姻观和家庭亲情观三个方面的中美文化差异。
五位英美作家作品中的异国人形象
五位英美作家作品中的异国人形象作者:夏宗霞来源:《世界文化》2020年第11期莎士比亚异国人形象是一国文学中对他国人的塑造和描述。
随着英国的海外贸易和工业革命的扩张,以及美国实力的日益崛起,作为白种人的种族优越感日益凸显,这种种族优越感也相应地体现在英美作家的创作中。
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中对犹太人夏洛克的塑造,夏洛蒂的《简·爱》中对牙买加人梅森·伯莎的描述,艾米莉的《呼啸山庄》中对吉普赛人希斯克利夫的丑化,杰克·伦敦的《黄祸》中对中国人的歧视,詹姆斯·库珀的《最后的莫西干人》中对印第安人的逐步驱赶过程,都体现了一些白种人潜意识中对其他有色人种的歧视和污蔑。
《威尼斯商人》一直以来都被称作是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之一,几乎剧中的所有角色都以喜剧结尾,唯独夏洛克,那靠放高利贷生存被无数人鄙夷唾弃的犹太富翁,承担了剧中几乎是所有的悲剧性色彩。
夏洛克是高利贷资本的代表,是一毛不拔的守财奴,是客居意大利威尼斯的犹太富翁。
夏洛克变成残酷无情的一个守财奴,其背后有不为人知的原因。
“安东尼奥先生,好多次您在交易所里骂我,说我盘剥取利,我总是忍气吞声,耸耸肩膀,没有跟您争辩,因为忍受迫害本来是我们民族的特色。
您骂我异教徒,杀人的狗,把唾沫吐在我的犹太长袍上,只因为我用我自己的钱博取几个利息。
”事实上,对于当时社会上的犹太人来说,是被禁止从事体面的职业的。
放债取利这一行当一定程度上实属被逼无奈之举。
而放债收取利息是有违基督教教义的,这也是犹太人遭到唾弃的主要原因。
犹太人是社会上孤独的一个群体。
夏洛克憎恨安东尼奥,坚持要取他的一磅肉,是因为他们属于不同的种族,有不同的宗教信仰。
安东尼奥是地道的英国白人,信仰基督教;夏洛克是犹太人,信仰犹太教。
在安东尼奥的眼里,夏洛克是异教徒。
“他曾经羞辱过我,夺去我几十万块钱的生意,讥笑我的亏蚀,挖苦我的盈余,侮蔑我的民族,破坏我的买卖,离间我的朋友,煽动我的仇敌;他的理由是什么?只因为我是一个犹太人。
译介和变形:《西游记》在英美的接受研究
译介和变形:《西游记》在英美的接受研究译介和变形:《西游记》在英美的接受研究引言:《西游记》是明朝小说家吴承恩创作的一部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
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西游记》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然而,它的影响力并不仅限于中国本土,它也渗透到了西方文化中。
本文将探讨《西游记》在英美的接受研究,包括翻译和改编等方面,以揭示其对西方文学和文化的影响。
一、《西游记》的翻译与传播1. 翻译历史《西游记》最早的翻译可以追溯到19世纪。
其中英国传教士塞缪尔·贝尔构成了第一部完整的英译本,并于1879年出版。
贝尔采用了传统的直译风格,使得西方读者得以领略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后,《西游记》受到了广泛关注,相继有多个版本的英译本问世,如亨利·休斯(Henry Yule)和阚枭(Arthur Walters)等人的译本。
2. 翻译的挑战翻译《西游记》有着独特的挑战。
首先,源自中国文化的象征、传统和历史背景对外国读者来说是陌生的,所以译者需要进行大量的解释和注释工作。
此外,小说中的幽默和博大精深的神话背景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3. 翻译的意义翻译使得《西游记》在英美得以广泛传播,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理解。
通过翻译,《西游记》为西方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神话传统和价值观念。
二、《西游记》的改编与变形1. 文学改编《西游记》在英美的改编作品数不胜数,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艾略特(T. S. Eliot)的现代主义作品《荒凉山庄》。
艾略特将《西游记》的故事与他自己的现代主义文学风格相融合,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
2. 戏剧与戏曲改编《西游记》的戏剧和戏曲改编在英美也非常普遍。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英国剧作家沃特·斯科特(Walter Scott)的戏剧《变形记》。
斯科特以《西游记》为灵感,创作了一部具有浓厚史诗气息的戏剧作品,展现了西方读者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
浅谈讲授英美历史文化对于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问题研究新课程NEW CURRICULUM浅谈讲授英美历史文化对于英语教学的必要性任硕(吉林省敦化市第六中学)学习任何事物都有必要弄清其根基所在。
学习一门语言则也应是如此。
本文则试图通过对英美历史文化的讲授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的简单阐释来解决英语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作为一种舶来品,英语总是让学生感到既新鲜又陌生,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又总是受到种种本土思想的牵制。
如果一个老师总是扎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环境中进行英语教学,那么,我几乎可以断定,这个老师的英语教学永远都是滞留在语法抑或是词汇层面上的。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样的教育行为是失败的。
那么接下来,我要对在英语教学中讲授英美历史文化的必要性进行初步的阐释。
我仅选择相对重要的三点来讲。
一、英美历史文化的讲授有助于提升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刚接触英语这门学科的时候对英语学习实际上是抱有很大兴趣的。
然而琐碎的语法、大量的词汇让好多学生渐渐消退了热情,实属遗憾。
在这种情况下,于英语课堂上不失时机地穿插英美历史文化的讲授,无疑有助于消除传统意义上纯粹式英语教学带来的那份枯燥。
在原本枯燥的语法和词汇的讲授过程中加入一些地地道道的有关英美历史文化的小故事,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英语,这才是当今英语教学的主导趋势。
二、英美历史文化的讲授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感悟英语阅读等题型经常考查学生对英美历史文化的了解以及对西方人价值观念的感受。
有些时候,阅读中的内容恰恰就是老师在课堂上曾经提到过的英美历史文化故事。
举个最简单的真实案例、大连市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一位英语老师在课堂上曾经提到过感恩节的由来。
很凑巧的是,一次奥林匹克竞赛的阅读题就是讲述感恩节。
结果可想而知,对感恩节有了解的辽附中的学生做起这道阅读题自然是得心应手。
三、英美历史文化的讲授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任何人都不能否认一点事实,即学生的学习不应仅仅局限于书本。
所以,在新课标改革的新形势下,所有学科的老师都应当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中西文化差异小故事文化差异的例子
中西文化差异小故事第一幕:一位学校领导向教师们介绍新来的美国老师Ladies and gentlemen, I’m delighted to introduce to you a very pretty girl, Miss Brown、She is a very good teacher from the USA、对这番话,美国女教师一脸难堪的样子。
文化差异:中国人介绍来宾,喜欢用褒扬的话语言辞。
但美国人认为,初次结识,相互介绍,不必评头论足。
凡就是主观性的评论,尽管就是美言,也会给人唐突、强加的感觉。
对以上那番话,美国女教师感到难堪的就是pretty与good两个词。
在那种场合,介绍应该突出被介绍人的身份、学历、职务等,而不应该就是外貌与抽象的评论。
相比之下,如果把pretty与good改成实际教育背景与经历,这样的介绍句比较客观,令人容易接受。
比较下面改变措辞的介绍:Ladies and gentlemen, I’m delighted to introduce to you a new teacher from the USA、, Miss Ann Brown、She is a doctor of American Literature with experience of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特别忠告:介绍客人要介绍客观事实,不要主观评论。
要注重身份,不要着眼外貌。
第二幕:一位美国同事感冒了,中国同事表示关心Chinese: You look pale、What’s the matter?American: I’m feeling sick、A cold, maybe、Chinese: Go and see the doctor、Drink more water、Did you take any pills? Chinese medicine works wonderful、Would you like to try? Put on more clothes、Have a good rest、American: You are not my mother, are you?文化差异:美国人比较瞧中个人的独立性。
英美文学PPT课件
对未来发展的启示
激发创新精神
英美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创新精 神和探索精神,可以激发读者的 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培养批判性思维
通过对英美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 读,可以培养读者的批判性思维 和独立思考能力。
引领社会进步
英美文学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问 题和人性的探索,可以为解决现 实问题提供启示,推动社会的进 步和发展。
《哈姆雷特》赏析
• 总结词:莎士比亚的经典悲剧之一, 讲述了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报父仇而 与亲人、爱人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哈姆雷特》赏析
• 详细描述 •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经典悲剧之一,讲述了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报父仇
而与亲人、爱人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故事中充满了复仇、背叛、爱情和人 性的挣扎等元素,通过这些元素的描绘,莎士比亚深刻地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 和悲剧的本质。 • 哈姆雷特是一个复杂多面的人物形象,他既是一个勇敢、智慧的王子,又是一 个内心充满矛盾和痛苦的人。他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纠葛是小说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他的经历,小说探讨了人性中的善恶、忠诚与背叛等问题。同时,《哈 姆雷特》中的其他人物形象也十分鲜明,如克劳狄斯王后的虚伪、奥菲利娅的 悲惨命运等。 • 《哈姆雷特》的语言优美、生动,情节曲折跌宕。莎士比亚运用了丰富的修辞 手法和文学技巧,使得小说的表达更加生动有力。同时,《哈姆雷特》作为一 部悲剧作品,深刻地探讨了人性的
《傲慢与偏见》赏析
• 总结词: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展现了19世纪英国乡村的 日常生活和婚恋观念。
《傲慢与偏见》赏析
• 详细描述 • 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是一部描绘19世纪英国乡村生活和婚恋观念的经
典小说。通过对班纳特家庭中五个女儿的婚恋经历的叙述,展现了当时社会对 于婚姻和家庭地位的看法。小说中通过对人物性格、社会习俗和道德观念的刻 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 《傲慢与偏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鲜明,伊丽莎白·班纳特和达西先生是小说 中最具代表性的角色。他们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纠葛是小说的核心内容。通过他 们的经历,小说探讨了人性中的傲慢、偏见、爱情和社会地位等问题。 • 《傲慢与偏见》的语言优美、幽默,情节紧凑。小说中通过对人物心理活动的 描写和对社会现象的讽刺,展现了简·奥斯丁独特的文学风格。同时,小说中 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乡村生活的描绘,展现了19世纪英国乡村的美丽风光和人 文风情。
绪论
【欧美文化】三个小故事看中外文化差异与礼仪各国间的文化差异巨大,我们自个儿行得通的礼仪到了西方就是另一回事啦!今天我们就来通过三个场景,了解一下中外文化间的一些不同吧~~第一幕:一位学校领导向教师们介绍新来的美国老师Ladies and gentlemen, I'm delighted to introduce to you a very pretty girl, Miss Brown. She is a very good teacher from the USA. 对这番话,美国女教师一脸难堪的样子。
文化差异:中国人介绍来宾,喜欢用褒扬的话语言辞。
但美国人认为,初次结识,相互介绍,不必评头论足。
凡是主观性的评论,尽管是美言,也会给人唐突、强加的感觉。
对以上那番话,美国女教师感到难堪的是pretty和good两个词。
在那种场合,介绍应该突出背介绍人的身份、学历、职务等,而不应该是外貌和抽象的评论。
相比之下,如果把pretty和good 改成实际教育背景和经历,这样的介绍句比较客观,令人容易接受。
比较下面改变措辞的介绍:Ladies and gentlemen, I'm delighted to introduce to you a new teacher from the USA., Miss Ann Brown. She is a doctor ofAmerican Literature with experience of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特别忠告:介绍客人要介绍客观事实,不要主观评论。
要注重身份,不要着眼外貌。
第二幕:一位美国同事感冒了,中国同事表示关心Chinese: You look pale. What's the matter?American: I'm feeling sick. A cold, maybe.Chinese: Go and see the doctor. Drink more water. Did you take any pills? Chinese medicine works wonderful. Would you like to try? Put on more clothes. Have a good rest.American: You are not my mother, are you?文化差异:美国人比较看中个人的独立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特别忠告:有)I'd like to make an appointment with you. When will you be free/available?
• (2)Let's get together some time next week. What date do you suggest?
• (3)How about coming to my place for dinner this Saturday?
• (4)I'd like to... What time would be convenient for you? • (5)Would... suit you? • (6)I wonder if we could arrange a meeting... • (7)Do you happen to be free on...? • (8)Have you got any plan for this weekend? How
• 第三幕:有空来坐坐 一位美国教师在中国任教,中国同事总
是对她说:“有空来坐坐”。可是,半年 过去了,美国同事从来没有上过门。中国 同事又对她说:“我真的欢迎你来家里坐 坐。如果没空的话,随时打电话来聊聊也 行。”一年下来,美国同事既没有来电话, 也没有来访。奇怪的事,这位美国人常为 没人邀请她而苦恼。
• 比较下面改变措辞的介绍:
• Ladies and gentlemen, I'm delighted to introduce to you a new teacher from the USA., Miss Ann Brown. She is a doctor of American Literature with experience of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 特别忠告:介绍客人要介绍客观事实,不要 主观评论。要注重身份,不要着眼外貌。
• 第二幕:一位美国同事感冒了,中国同事 表示关心
• Chinese: You look pale. What's the matter?
• American: I'm feeling sick. A cold, maybe.
各国间的文化差异巨大,我 们自个儿行得通的礼仪到了西方 就是另一回事。今天我们就来通 过三个场景,了解一下中外文化 间的一些不同。
• 第一幕:一位学校领导向教师们介绍新来 的美国老师
Ladies and gentlemen, I'm delighted to introduce to you a very pretty girl, Miss Brown. She is a very good teacher from the USA.
about...? • (9)I am having some friends around during the
weekend. Would you like to join us?
• Chinese: Go and see the doctor. Drink more water. Did you take any pills? Chinese medicine works wonderful. Would you like to try? Put on more clothes. Have a good rest.
• 对这番话,美国女教师一脸难堪的样子。
• 文化差异:
• 中国人介绍来宾,喜欢用褒扬的话语言辞。 但美国人认为,初次结识,相互介绍,不必 评头论足。凡是主观性的评论,尽管是美言, 也会给人唐突、强加的感觉。对以上那番话, 美国女教师感到难堪的是pretty和good两个 词。在那种场合,介绍应该突出背介绍人的 身份、学历、职务等,而不应该是外貌和抽 象的评论。相比之下,如果把pretty和good 改成实际教育背景和经历,这样的介绍句比 较客观,令人容易接受。
• American: You are not my mother, are you?
• 文化差异:美国人比较看中个人的独立性。受人照 顾往往被视为弱者。给对方出主意或提建议时,不 能使对方认为自己小看他的能力。美国人对上面第 一句话的反应通常是"Take care of yourself. I hope you'll be better soon."不必教人怎么做。中国人则以 出主意提建议表示关心,而且以兄弟姐妹或父母亲 人的口吻,或以过来人的口气,这对美国人行不通。
• 特别忠告:对病人表示关心,不必尽提建议。 • 可以使用下列句型: • (1) I'm sorry to hear that (you've got a bad cold). • (2) I hope you'll be all right very soon. • (3) Take extra care of yourself. • (4) That's too bad. What's the matter? • (5) How are you feeling now?
• 文化差异:
• 中国亲朋好友合同事之间的串门很随便,邀请 别人来访无需为对方确定时间,自己去探访别 人无需郑重其事征得同意。美国人则没有串门 的习惯。一年内遇到大节日,亲朋好友才到家 里聚一聚。平时如果有事上门,实现要有时间 确切的预约。没有得到对方的应允,随时随地 随便上门时不礼貌的行为。因此,美国同事对 “有空来坐坐”这句话只当作虚礼客套,不当 作正式邀请。无事打电话闲聊也是美国人视为 打乱别人私人时间和活动安排的毛是行为。若 想邀请美国人上门,应当诚意的于对方商定一 个互相都方便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