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学案湘教版
(新人教版)最新高中地理 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三节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学案 湘教版选修5【
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学习目标] 1.分析地震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2.分析泥石流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3.分析滑坡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一、我国的地质灾害1.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地震、泥石流、滑坡、崩塌、地裂缝、火山、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海水入侵等。
2.我国地质灾害的特点:一是种类齐;二是分布广;三是危害大。
二、我国的地震灾害1.特点:一是分布范围广,全国大部分省(区)都发生过里氏6级以上的地震灾害。
二是频率高,强度大。
20世纪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发生一次里氏7级以上的地震。
三是震源浅,危害大。
我国绝大多数地震都是浅源地震,破坏力极大。
2.形成机制:我国地震的形成、分布与板块构造有着密切的联系,构造运动是大多数地震形成的最初动力。
我国位于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会处,加之又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所以发生频率高。
3.分布:我国地震灾害分布不均匀,震中分布上呈现出条带状,称为地震带。
总的来说,我国大陆东部地震活动比西部弱。
三、我国的泥石流灾害1.我国泥石流与滑坡分布范围之广、危害之大世界少有,其形成和分布与地形、地势有着明显的关系。
2.种类(1)暴雨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和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气候过渡带的山地环境中,干旱季节的风化提供了大量的松散物质,湿润季节的降雨成为泥石流暴发的主要激发因子。
(2)冰川泥石流:主要分布在102°E以西的高原上,由于这些地区人口稀少,致灾效应并不突出。
3.成因:泥石流的形成因素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在具备泥石流发生的地质和地形条件时,降雨往往成为决定性因素。
人为因素有时甚至变为主导作用。
4.分布(1)大体以燕山、太行山、龙门山、邛崃山、大凉山和乌蒙山一线为界分为两部分。
(2)该线以西的华北山地、黄土高原、秦岭山地、川滇山地和西藏高原东南部山地,是我国泥石流主要发育地区,呈带状或片状分布。
高中地理 2.3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学案 湘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 2.3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学案湘教版选修5【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基本特点和空间分布规律。
2.学会分析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产生机制)。
一、我国的地震灾害1.我国的地质灾害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我国地质灾害①__________;二是我国地质灾害②____________;三是我国地质灾害③________。
2.地震灾害的特点:一是④____________,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发生过里氏⑤______级以上的地震灾害;二是⑥______________。
20世纪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发生一次里氏7级以上的地震;三是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地震都是浅源地震,破坏力极大。
3.地震灾害的形成:我国地震的形成、分布与板块构造有着密切的联系,⑧____________是大多数地震形成的最初动力。
我国位于太平洋板块、⑨________板块和⑩__________板块交会处,又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⑪____________地震带和⑫____________________地震带之间,所以发生频率高。
4.地震灾害的分布:我国地震灾害分布不均匀,震中分布上呈现出条带状,称为⑬__________。
总的来说,我国⑭__________地震活动比⑮________弱。
二、我国泥石流与滑坡灾害1.我国泥石流与滑坡⑯________________、危害之大世界少有,其分布与地形、地势有着明显的关系。
2.泥石流的种类(1)暴雨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和⑰______________、⑱__________气候过渡带的山地环境中,干旱季节的风化提供了大量的松散物质,湿润季节的⑲________成为泥石流暴发的主要激发因子。
(2)冰川泥石流:主要分布在⑳________以西的高原上,致灾效应不突出。
3.泥石流的成因:泥石流的形成因素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高中地理 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三节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地质灾害多发区学案 湘教版选修5
地质灾害多发区【考点精讲】1. 地质灾害多发区——西南地区,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2. 地质灾害的关联性(1)地质灾害不是单一发生的,前灾往往是后灾的诱发因素。
小江流域的灾害链通常表现为“地震—水土流失—泥石流”的模式。
(2)地质灾害的链发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地震和暴雨会诱发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我国西南地区水源充足、降水丰沛,多暴雨;西南多山地,地形复杂、构造活跃,地表不稳;暴雨使岩体疏松,在重力作用下下滑,极易诱发滑坡和泥石流。
滑坡、泥石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它们发生的时间规律与西南地区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相一致,因此在同一个地区,暴雨可以引发滑坡、泥石流,形成灾害链。
3. 灾害造成严重的损失①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②对交通干线的危害严重铁路:以成昆、宝成和云南的东川铁路支线最为严重。
公路:以川藏、川滇、川陕和川甘等线路最为严重。
③摧毁耕地和建筑物【典例精析】例题 1 (课标全国卷文综)某段高速公路(G)经过单面山(顺向山)地区,地质剖面如下图所示。
为防止滚石、滑坡等灾害,对施工立面H进行了加固,还在L坡面上打入“岩锚”,以固定表层岩层。
2010年春,该单面山的上部山体大规模滑落,导致约200米长的公路被毁。
分析这次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
思路导航:该题考查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
结合阅读材料和地质剖面图,分析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对考生而言是高难度层次的题目。
由图可以分析出顺向岩层因公路施工失去稳定性。
“岩锚”加固使得单面山上部岩层形成整体。
降水、地震等因素导致深处地层松软,使得该单面山上部山体滑落,对公路产生巨大推力,导致该段公路被毁。
答案:顺向岩层因公路施工失去稳定性。
“岩锚”加固使得单面山上部岩层形成整体。
(降水、地震等因素导致)深处地层松软(层面松动),使得该单面山上部山体滑落,对公路产生巨大推力,导致该段公路被毁。
例题2 在图中所示的山区自然灾害链中,①②③④依次是()A. 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B. 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C. 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D. 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思路导航:此题以地质灾害的关联性为出发点,重在突破地震主要由地质构造引起,逐一排除。
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学案湘教版选修5
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1。
识记我国地震带、泥石流与滑坡的空间分布。
2。
理解泥石流、滑坡的形成原因。
我国的地震灾害【自主学习】1.我国地质灾害的特点:种类齐、分布广、危害大.2.我国的地震灾害(1)基本特点①分布范围广。
②地震频率高,强度大。
③地震震源浅,危害大。
(2)成因******************①我国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会处.②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3.分布西部东部分布天山地震带、昆仑山地震带、喜马拉雅地震带等台湾地震带、东南沿海地震带等特点不均匀,呈条带状,大陆东部地震活动比西部弱1.我国为什么多地震灾害?提示:我国地处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交界处,加之又处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因而地震多发。
2.祁连山地震带、秦岭地震带、燕山地震带、昆仑山地震带、汾渭地震带等并非在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为什么这些地区也是地震的多发区呢?提示:内陆地区地震带大体上与我国山脉分布相吻合,而山脉本身就是地壳剧烈运动的结果。
【核心归纳】由于我国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构造断裂活动强烈,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地震灾害发生。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发生在我国的地震占全球大陆地震发生次数的1/3左右,地震死亡人数约占全球的1/2.我国地震的分布、成因与危害如下:(1)我国地震西多东少,这主要是由于西部地区地形地质条件比东部更加复杂,构造运动频繁,地壳更加脆弱所致。
但灾情却是西轻东重,这主要是由于东部地区人口、建筑物以及城市等密度大,所以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就特别大,灾情特别严重.(2)地震灾害是伤亡人口最多、造成社会恐惧心理最严重的灾害,地震造成的财产损失与地震烈度和财产的易损性有关.【跟踪训练】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台湾高雄市2016年2月6日凌晨3点57分发生里氏6。
7级地震,全台都有震感,其中台南市受损最为严重,多处建筑倾斜甚至倒塌。
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地震灾害学案湘教版选修5
地震灾害【考点精讲】1. 我国地震分布特点:西多东少(1)四个地震多发区:思考:从板块构造角度分析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地震多发区地质灾害的成因?华北地区、台湾地区地震多发的成因是由于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带,地壳活动强烈。
西南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的成因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挤压碰撞。
(2)地震的形成、分布与板块构造联系密切2. 我国地震灾情特点(1)灾情总体特征——东重西轻(2)灾情变化趋势——地震死亡人数减少,经济损失却有加重趋势。
原因: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了,灾害的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地震的预测能力提高、建筑物的加固、人的防震意识加强,使人员的伤亡减少。
(3)地震灾情隐患严重我国地震震源浅,烈度较高。
除浙江、贵州两省外,其他省区均遭受过6级以上地震的袭击。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表明,地震烈度Ⅷ级及以上地区的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1/2;位于这个烈度区域内的城市占全国城市总数的46%,其中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占70%;从受地震威胁的人口来看,在广阔的高烈度区生活的人口已接近9亿。
可见地震灾情隐患的严重程度。
思考:为什么我国地震西多东少,地震灾情却东重西轻?以东经105°为界,我国西部地区主要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相互作用区,不仅地质构造复杂,而且地壳运动特别活跃,是世界大陆地震最强烈、多发和密集的地区。
而东部地区除了沿海以及华北地区外,大部分地区相对稳定,故地震较少。
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但灾情却东重西轻。
虽然我国西部地区地震频次高,强度大,但人口稀疏,资产密度小,因此灾情也就相对小得多;而东部地区有着占我国城市总数46%的城市,90%以上的人口,又是我国经济发达、资产密集区,这就决定了我国地震灾情必然是东部严重。
【典例精析】例题读“中国地震局发布的汶川8.0级地震烈度分布图”,完成(1)~(3)题。
(1)此次地震的烈度大致()A. 以汶川为中心呈同心圆状递减B. 从汶川—北川一线向两侧递减C. 由汶川向西南的衰减缓于向东北D. 重庆、西安两地未受地震的破坏(2)汶川地震发生后,出现了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这反映了自然灾害的()A.突发性B. 周期性C. 群发性D. 多因性(3)汶川抗震救灾中,政府部门利用遥感技术()A.为救援车辆定位、导航B. 提供灾区实时地理图片C.对救灾物品进行跟踪管理D. 确定人口伤亡数量思路导航:第(1)题,以汶川为中心存在东北-西南方向的大断层,诱发了地震,该线烈度大于两侧。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教案湘教版选修5
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2.3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教案[导入新课]同学们!还记得什么是地质作用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引导)地质作用有些进行得十分缓慢,不容易被人们觉察,如海陆变迁。
但有些就进行得非常迅速、激烈,如山崩、地震、火山喷发等,往往造成地质灾害,危及人民的生命财产。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阅读我国地质灾害的特点我国地质灾害的特点1.种类齐2.分布广3.危害大一、我国的地震灾害说明:中国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多的国家,地震不仅发生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而且危害大,是世界上地震灾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从有记载到2000年,我国已发生破坏性地震1 009次,其中8级以上地震22次。
20世纪中国发生6级以上地震650次,其中7~7.9级地震100余次,平均每年1次。
震级最大的地震是西藏察隅的8.6级地震。
20世纪以来,我国地震死亡人数约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0%。
【资料分析】阅读以下资料,分析总结我国地震灾害的特点。
资料一:我国地震记载史约有3800多年,记录史上的9000多次地震中,6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有800多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8级以上的大地震有l8次,最大震级为8.5级,共有三次,即:l668年山东莒县郯城地震、l920年宁夏海原地震、l950年西藏察隅地震。
l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l556年陕西华县发生8.2级强地震,死亡80多万人,是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
l949年以来,l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千米,房屋倒塌达700万间。
资料二:从我国地震发生的空间位置的分布特点看,我国的深源地震仅出现于吉林的安图、珲春和黑龙江的穆棱、东宁、牡丹江一带,深度一般为400~600千米。
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滑坡、泥石流灾害学案湘教版选修5
滑坡、泥石流灾害【考点精讲】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山地面积广、山高谷深、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上层岩性相对松软、受重力和水力作用以及山地开发程度不断加大等 时间分布特点 泥石流与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原因:爆发时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的激发) 滑坡表现出常发性,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一般在雨季或春季冰雪融化时多发,尤其是大雨、暴雨、久雨中更多空间分布特点主要发生在山区。
从太行山到秦岭,经鄂西、四川、云南到藏东一带滑坡发育密度极大;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级阶梯,特别是西南地区为我国泥石流、滑坡灾害的重灾区地域上的总特点【典例精析】例题1 读“我国泥石流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地区是我国泥石流多发地区,导致该地区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有哪些?(2)图中B地区泥石流较A地区少,试分析其原因。
(3)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也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诱发泥石流,这些人类活动主要有哪些?(4)人类认识和掌握了客观规律,也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就你所知,人类减轻泥石流危害的针对性措施有哪些?思路导航: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泥石流的分布、成因及防御等知识和读图分析、推理的能力。
由题目可知:①我国泥石流分布区主要是山地集中而且是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②A地位于我国的西南横断山区,地形崎岖;③B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地区。
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泥石流是一种地质灾害,它的发生与当地的地质条件、植被覆盖状况、气候特点关系密切。
答案:(1)地形崎岖,地势陡峻(坡面物质不稳定);地壳活跃(地震、断层发育,碎屑物质丰富);气候湿润,降水量大。
(2)B地地质地貌与A地相似,但位于干旱地区,降水稀少,缺乏形成泥石流的动力条件。
(3)毁林开荒;开矿;工程建设等。
(4)植树种草,恢复和保护地表植被;加强泥石流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系统;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等。
例题2 (新课标文综)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如图所示)。
(浙江专用)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学案湘教版选修
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学考要求分析主要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一、我国的地震灾害1.根本特点:分布范围广,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危害大。
2.原因〔1〕地震的形成、分布与板块构造有着密切的联系,构造运动是大多数地震形成的最初动力。
〔2〕我国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会处,加之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所以地震发生的频率较高。
3.分布我国地震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西部有六大地震带,东部有七大地震带,总体上大陆东部地震活动比西部弱。
4.预报:地震监测系统。
我国地震成因及分布由于我国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构造断裂活动强烈,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地震灾害发生。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发生在我国的地震约占全球大陆地震发生次数的1/3左右,地震死亡人数约占全球的1/2。
[特别提示]我国大陆东部地震活动比西部弱,灾情却比西部严重的原因灾情的大小除与灾害本身的强度有关外,还与经济开展水平上下有关。
西部地区:人口、城市、建筑物密集程度小,经济开展水平低,经济密度小,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小,灾情轻。
东部地区:人口、城市、建筑物密集程度大,经济开展水平高,经济密度大,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大,灾情重。
读“我国地震带和主要地震震中分布图〞,完成以下问题。
〔1〕根据图示,说明我国地震的分布特点。
〔2〕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但地震灾情为什么东重西轻?答案〔1〕地震分布广;地震地区分布不均,西多东少;地震呈带状分布,地震带多与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一致。
〔2〕我国西部地区主要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相互作用区,不仅地质构造复杂,而且地壳运动特别活泼,是世界大陆地震最强烈、多发和密集的地区。
而东部地区除了沿海以及华北地区外,大局部地区相对稳定,故地震较少。
虽然我国西部地震频次高,强度大,但人口稀疏,资产密度小,因此灾情也就相应小得多;而东部地区有着占我国城市总数46%的城市,90%以上的人口,又是我国经济兴旺、资产密集区,这就决定了我国地震灾情必然是东部严重。
湘教版选修V:第二章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学案Word版含答案
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学习目标] 1.剖析地震灾祸的产活力制与发生过程。
2.剖析泥石流灾害的产活力制与发生过程。
3.剖析滑坡灾祸的产活力制与发生过程。
一、我国的地质灾祸1.主要地质灾祸种类:地震、泥石流、滑坡、倒塌、地裂痕、火山、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海水入侵等。
2.我国地质灾祸的特色:一是种类齐;二是散布广;三是危害大。
二、我国的地震灾祸1.特色:一是散布范围广,全国大多半省(区)都发生过里氏 6 级以上的地震灾祸。
二是频率高,强度大。
20 世纪以来,我国均匀每年发生一次里氏 7 级以上的地震。
三是震源浅,危害大。
我国绝大多半地震都是浅源地震,损坏力极大。
2.形成体制:我国地震的形成、散布与板块结构有着亲密的联系,结构运动是大多半地震形成的最先动力。
我国位于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会处,加之又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所以发生频率高。
3.散布:我国地震灾祸散布不均匀,震中散布上体现出条带状,称为地震带。
总的来说,我国大陆东部地震活动比西部弱。
三、我国的泥石流灾祸1.我国泥石流与滑坡散布范围之广、危害之大世界罕有,其形成和分布与地形、地势有着显然的关系。
2.种类(1)暴雨泥石流:主要散布在我国西部和半润湿、半干旱地域天气过渡带的山地环境中,干旱季节的风化供给了大批的松懈物质,润湿季节的降雨成为泥石流暴发的主要激发因子。
(2)冰川泥石流:主要散布在102°E以西的高原上,因为这些地域人口稀罕,致灾效应其实不突出。
3.成因:泥石流的形成要素能够分为自然要素和人为要素。
在具备泥石流发生的地质和地形条件时,降雨常常成为决定性要素。
人为要素有时甚至变成主导作用。
4.散布(1)大概以燕山、太行山、龙门山、邛崃山、大凉山和乌蒙山一线为界分为两部分。
(2)该线以西的华北山地、黄土高原、秦岭山地、川滇山地和西藏高原东南部山地,是我国泥石流主要发育地域,呈带状或片状散布。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2.3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和滑坡-学案(无答案)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学习目标】1.掌握中国地震形成的原因、分布及造成的危害。
2.结合中国人口分布,理解中国地震灾情的主要分布特点。
3.理解滑坡、泥石流灾害形成的自然和人为原因,掌握时空分布特点。
【学习重难点】理解滑坡、泥石流灾害形成的自然和人为原因,掌握时空分布特点。
【学习过程】一、地震灾害1.特点:________、频度高、________、危害大。
2.分布特征:多少多发区:青藏、、华北和规律:地震带的分布基本上遵循的分布3.灾情特点原因空间差异东重西轻东部______、建筑物及________等密集,西部人烟稀少变化人员伤亡有所____________进步,防震、抗震设施逐步趋于完善经济损失呈______趋势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__________加大二、滑坡、泥石流灾害1.成因地形:面积广,山高沟深,地势地质:地质构造和上层岩性相对松软气候:多、暴雨【达标检测】考查点1我国的地质灾害1.我国最主要的地质灾害种类有()A.泥石流、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B.地震、泥石流、滑坡C.地裂缝、地面塌陷、地面沉降D.地震、火山、海水入侵考查点2我国的地震灾害2.对我国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是()A.地震B.火山喷发C.滑坡D.泥石流考查点3我国的滑坡灾害3.受强降雨影响,福建永定县坎市镇发生山体滑坡,导致7人被困遇难。
关于滑坡的正确叙述是()A.该滑坡是由山洪水流激发的,是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B.该滑坡的发生具有突发性,没有任何的先兆C.该滑坡是持续降雨导致岩体顺斜坡滑动,在重力作用下发生的D.该滑坡的形成完全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考查点4我国的泥石流灾害4.下列各图中,正确表示引发泥石流因子的是()图示法理解我国地震多发的原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地震多发区分布图材料二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31°N,103.4°E)发生里氏8.0级地震。
2017-2018学期浙江区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2.3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课件湘教版选修5
1.理解我国地震灾害的基本特点及我国地震带的主要
学习目标
分布。 2.理解我国泥石流、滑坡的成因及主要分布区。
3.分析主要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一、我国的地震灾害
1.我国的地质灾害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我国地质灾害种类齐; 二是我国地质灾害分布广;三是我国地质灾害危害大。 2.地震灾害的特点:一是分布范围广,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发生过里氏 6级以上的地震灾害。二是频率高,强度大。20世纪以来,我国平均 每年发生一次里氏7级以上的地震。三是震源浅,危害大。 我国大 部分地区的地震都是浅源地震,破坏力极大。 3.地震灾害的形成:我国地震的形成、分布与板块构造有着密切的 关系,构造运动是大多数地震形成的最初动力。我国位于太平洋板 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会处,又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 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所以发生频率较高。 4.地震灾害的分布:我国地震灾害分布不均匀,震中分布上呈现出条 带状,称为地震带。总的来说,我国大陆东部地震活动比西部弱。
10滑坡是斜坡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带),整体地 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我国某滑坡区域面积频率分布图
该滑坡区域土质类型结构示意图
(1)据图说明最容易发生滑坡的条件。 (2)为防止该区域滑坡的发生,请提出应采取的措施。 解析第(1)题,发生滑坡的条件可以从坡度、岩质等方面回答。第(2) 题,防治滑坡的措施可以从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植 树造林等方面回答。 答案(1)坡度15°~20°滑坡发生的可能性最大;砂质土壤发生滑坡 的可能性最大。 (2)岩土体改造工程(加固稳定变形土体);加强监测与预警预报;加强 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等;植树造林(封山育林)。
浙江专用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章末归纳提升学案湘教版
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章末归纳提升专题一影响我国的气象灾害【例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沙尘天气基本上是一种和风雨雷电等一样的自然现象,它的发生必须具备以下两个基本条件:第一,物质基础,也就是沙尘源,例如沙漠、沙质戈壁和裸露地表等;第二,气候和天气条件,例如大风等不稳定的大气状态。
材料二沙尘天气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四类,判定标准是:浮尘:尘土、细沙均匀地浮游在空中,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扬沙: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至10千米;沙尘暴: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强沙尘暴:大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非常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500米。
材料三华北地区A、B两地多年平均沙尘天气日数的逐月分布示意图。
(1)受图示天气系统影响,我国发生强沙尘暴天气的地区最有可能是。
A.塔里木盆地 B.黄土高原C.内蒙古高原 D.柴达木盆地(2)A、B两地沙尘天气的多发季节是,该季节内有利于沙尘天气形成的主要气象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B两地位于同一沙漠区的下风地区,其中距沙漠区较远的是地,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防止图示阴影地区演变成新的沙尘源地,请给该地制定合理的对策。
答案(1)A(2)春季冷锋活动频繁,大风日数较多;降水少,加之气温回升,蒸发加强,春旱严重(3)B 源于同一沙源区的沙尘天气,向下游方向去,随着距离的增加,风力减弱,沙尘天气强度降低,沙尘物质的构成逐渐以浮尘为主。
浙江专用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课件湘教版
环太平洋 地震带和_________ 地中海 —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所以地震 地震带——____________
发生的频率较高。
3.分布 六大 地震带,东部有______ 七大 地震带, 不均匀 的,西部有______ 我国地震的分布是__________ 弱 。 总体上大陆东部地震活动比西部______
(2)多发时间:每年的6~8月。 (3)分布 ①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稀疏 ,西部_______ 稠密 。 ②特点:东部_______
秦岭—川西—滇西 山地。 ③我国滑坡分布极密集区:___________________
四川 省,其次是陕西、云南、甘肃、青海、贵州等省。 我国滑坡灾害频率最高的省是______
解析
本题以图的形式考查我国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的分布及其成因。
促使泥石流发生的条件一般考虑四个方面:一是地形,地形上坡度陡险、山谷深的 地方易发生泥石流;二是植被覆盖情况,植被覆盖好的地方一般不易发生泥石流, 而植被覆盖差的地方因缺少植被的保护,易形成泥石流;三是岩石状况,岩石比较
破碎、松散的地方易发生泥石流;四是多暴雨、降水强度大的地方易引发泥石流。
带多与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一致。 (2)我国西部地区主要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相互作用区,不仅地质构造复 杂,而且地壳运动特别活跃,是世界大陆地震最强烈、多发和密集的地区。而东 部地区除了沿海以及华北地区外,大部分地区相对稳定,故地震较少。
虽然我国西部地震频次高,强度大,但人口稀疏,资产密度小,因此灾情也就相
解析
由图示分析可知,该地区滑坡危险性最严重的自然因素是坡度。坡度在
20°~35°时最易发生滑坡,而坡度小于20°或大于40°的地区发生滑坡的几率较小。 因此,大于20°的山地丘陵地区应加强对坡地的保护,避免开垦耕种。此外,一些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2.3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教案设计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地震灾害的基本特点、形成和分布。
(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能正确评价地质灾害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3)增强学生面临地质灾害时的应变能力。
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通过材料分析,掌握我国地震灾害的基本特点。
(2)通过读图分析,理解我国多地震灾害的原因及我国地震带的分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我国地震灾害的学习能够增强学生防灾、减灾意识。
【教学重难点】我国地震的基本特点、形成原因、主要的地震带及防灾减灾的措施。
【教学过程】【课件演示】播放汶川地震的视频影像资料。
【教师引导】刚才我们看了有关汶川大地震的一些图片和文字资料,我们发现,陆地环境的变化有时异常激烈,这些自然现象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它们常常给人类环境造成极大的损害和威胁,我们称为地质灾害。
请同学们思考,你所了解的地质灾害有哪些,能举例说明吗?【学生回答】略【课件演示】主要地质灾害目录【教师引导】我国地质灾害有哪些特点呢?【观看录像】观后由学生归纳我国地质灾害的特点。
【点评并板书】1.我国地质灾害种类齐。
2.我国地质灾害分布广。
3.我国地质灾害危害大。
【教师转承】下面我国来具体了解我国的地震灾害。
【课件呈现】我国地震的相关资料,要求学生分析归纳我国地震灾害的基本特点。
资料一:我国地震记载史约有3800多年,记录史上的9000多次地震中,6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有800多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8级以上的大地震有l8次,最大震级为8.5级,共有三次,即:l668年山东莒县郯城地震、l920年宁夏海原地震、l950年西藏察隅地震。
l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l556年陕西华县发生8.2级强地震,死亡80多万人,是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
l949年以来,l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千米,房屋倒塌达700万间。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第二章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教学课件
影响烈度的因素:
• ① 震级:震级越大,烈度也越大,每次地震 震级只有一个,而烈度有无数个 • ② 震中距:震中距越大,烈度越小 • ③ 震源深浅:震源越浅,烈度越大
i
• ④ 人口密度 • ⑤ 地面建筑 • ⑥ 经济发达程度
i
i
第一展厅——地震的危害
i
i
i
i
i
i
i
第一展厅——地震的危害
我国地震灾情特点? 东重西轻
i
• 为什么我国地震西多东少,地震灾情却东重西轻?
以东经105°为界,我国西部地区主要是亚欧板块与印度 洋板块的相互作用区,不仅地质构造复杂,而且地壳运动特 别活跃,是世界大陆地震最强烈、多发和密集的地区。而东 部地区除了沿海以及华北外,大部分地区相对稳定,故地震 i 较少。 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但灾情却东重西轻。虽然我国西部 地震频次高,强度大,但人口稀疏,资产密度小,因此灾情 也就相应小得多;而东部地区有着占我国城市总数46%的城 市,90%以上的人口,又是我国经济发达、资产密集区,这 就决定了我国地震灾情必然是东部严重。
灾情发展趋势
我国地震死亡 人口总体下降
经济损失迅速上升
i
探究分析:我国近年来死亡人口下降与经济损失
上升的原因?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了, 灾害的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地震的预测、建筑物的加固、 人的防震意识加强,使人员的伤亡减少。
第三展厅——我国地震的特点
地 震 灾 害
地 震 灾 情
地震的防灾减灾措施
政府 加强地震监测,完善立法监督。 社会 加强宣传教育。
学校 组织防震演练。 个人 学习自救互救知识,学习逃生方法。
i
【案例分析】
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五 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二章第三节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教学课件 (共21张PPT)
2019年4月8日
1
认识泥石流、滑坡灾害
概念 分类
泥 石 流
滑 坡
认识
概念
暴雨泥石流 认识
分类 概念
冰川泥石流 泥石流
泥 石 流
滑 坡
认识
概念
2
研究泥石流、滑坡灾害
分布规律 发生机制
1.我国滑坡、泥石流的时空分布特点。
2.分析贵州滑坡、泥石流的形成原因。
3.总结归纳地质灾害成因分析的基本方法。
泥石流、滑坡的概念 泥石流的分布
泥石流、滑坡的时空分 布
时间分布 空间分布
泥石流、滑坡的成因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泥石流、滑坡的危害和防 治
危害 防治措施
OVER
谢谢
102°E
中国地形图
中国干湿状况图
燕山 太行山 龙门山 邛崃山 大凉山 乌蒙山
大兴安岭
太行山
巫山 雪峰山
研究
分布
1.与地形地势关系密 切,主要分布在我 国地势的阶梯转换 处 泥石流 2.东部地区稀疏,西 部地区密集 3. 秦岭山地、川滇 山地是集中分布区 滑 坡
认识
分类 概念
我们来讨论解读泥石流、滑坡的形成原因?
成因
研究
分布
认识
分类 概念
探究活动二:贵州地区泥石流、滑坡的形成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小组间进行讨论,探讨贵州地区泥石流、 滑坡的形成原因?
2、保护植被是防止水土流失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不仅可以防 止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根据土质条 件和气候特点选择适当造林方法,科学种植。 3、进行滑坡、泥石流的调查勘测,圈定危险区域,制定防治 规划,对—些重要的危险区采取必要的工程保护措施。
高中地理 2.3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同步学案 湘教版选修5
2.3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同步学案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31°N,103.4°E)发生
10月8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9 229
人。
紧急转移安置1 500.634 1万人,累计受灾人数根据材料一,说明我国地震的分布特点。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此次地震造成巨大损失和伤亡的原因。
方法技巧
教材题解
.河北省、台湾省、云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都属于多地震地区;湖南省不属于多地震地区;黑龙江省地震较少。
(市、区)与我国地震带的分布位置对照来判断。
①修路使岩体下部遭到破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学考要求分析主要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一、我国的地震灾害1.基本特点:分布范围广,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危害大。
2.原因(1)地震的形成、分布与板块构造有着密切的联系,构造运动是大多数地震形成的最初动力。
(2)我国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会处,加之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所以地震发生的频率较高。
3.分布我国地震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西部有六大地震带,东部有七大地震带,总体上大陆东部地震活动比西部弱。
4.预报:地震监测系统。
我国地震成因及分布由于我国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构造断裂活动强烈,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地震灾害发生。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发生在我国的地震约占全球大陆地震发生次数的1/3左右,地震死亡人数约占全球的1/2。
[特别提示]我国大陆东部地震活动比西部弱,灾情却比西部严重的原因灾情的大小除与灾害本身的强度有关外,还与经济发展水平高低有关。
西部地区:人口、城市、建筑物密集程度小,经济发展水平低,经济密度小,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小,灾情轻。
东部地区:人口、城市、建筑物密集程度大,经济发展水平高,经济密度大,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大,灾情重。
读“我国地震带和主要地震震中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图示,说明我国地震的分布特点。
(2)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但地震灾情为什么东重西轻?答案(1)地震分布广;地震地区分布不均,西多东少;地震呈带状分布,地震带多与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一致。
(2)我国西部地区主要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相互作用区,不仅地质构造复杂,而且地壳运动特别活跃,是世界大陆地震最强烈、多发和密集的地区。
而东部地区除了沿海以及华北地区外,大部分地区相对稳定,故地震较少。
虽然我国西部地震频次高,强度大,但人口稀疏,资产密度小,因此灾情也就相应小得多;而东部地区有着占我国城市总数46%的城市,90%以上的人口,又是我国经济发达、资产密集区,这就决定了我国地震灾情必然是东部严重。
二、我国的泥石流与滑坡灾害1.泥石流(1)类型:包括暴雨泥石流和冰川泥石流。
(2)分布①分界线:燕山—太行山—龙门山—邛崃山—大凉山—乌蒙山。
②暴雨泥石流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气候过渡带的山地环境中。
③冰川泥石流主要发生在102°E以西的高原上。
(3)原因①自然原因:多山、森林覆盖率低、暴雨多。
②人为原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植被破坏、工程建设)。
2.滑坡(1)形成原因①内部因素:岩体或土体的性质、内部结构、外表形态等。
②外部因素:地下水活动、暴雨、地震、河流冲刷、人工爆破等。
(2)多发时间:每年的6~8月。
(3)分布①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②特点:东部稀疏,西部稠密。
③我国滑坡分布极密集区:秦岭—川西—滇西山地。
我国滑坡灾害频率最高的省是四川省,其次是陕西、云南、甘肃、青海、贵州等省。
泥石流与滑坡的形成机制1.泥石流的形成机制2.滑坡的形成机制[特别提示]我国西南地区滑坡、泥石流灾害严重的原因西南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和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使该地区成为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地区,具体如下:(1)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2)地貌类型多变,地势起伏大,坡度较陡的山体多;(3)降水集中,多暴雨;(4)开垦、开矿、破坏植被。
读“我国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直方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读图分析,我国六大区中,出现特大型、较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多的地区是,这些灾害在本区多发的主要自然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发生特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多的省区是,该省灾害点数为,主要分布在该省的地区处和地区处。
(3)我国中南地区发生的山崩、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以图的形式考查我国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的分布及其成因。
促使泥石流发生的条件一般考虑四个方面:一是地形,地形上坡度陡险、山谷深的地方易发生泥石流;二是植被覆盖情况,植被覆盖好的地方一般不易发生泥石流,而植被覆盖差的地方因缺少植被的保护,易形成泥石流;三是岩石状况,岩石比较破碎、松散的地方易发生泥石流;四是多暴雨、降水强度大的地方易引发泥石流。
答案(1)西南区西南区地处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和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坡陡谷深。
地震频繁,岩石比较破碎松散,加上这些地区遇上暴雨天气或冰雪大量融化,就可能产生特大或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2)四川省102西部一、二级阶梯交界东部二、三级阶梯交界(3)东部地区的低山丘陵与平原交界地带教材P51活动提示 1.河北省、台湾省、云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都属于多地震地区;湖南省不属于多地震地区;黑龙江省地震较少。
2.根据自己家乡所在省(市、区)与我国地震带的分布位置对照来判断。
教材P53活动提示 1.泥石流暴发前的征兆有:山沟内有轰鸣声;河流洪水急剧上涨或正常流水突然断流等。
2.泥石流形成的条件有:降水持续时间长或有暴雨;地表有疏松碎屑物质;地表坡度大或沟谷发育;植被破坏或稀少等。
3.泥石流危害: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们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教材P55活动提示①修路使岩体下部遭到破坏,岩体上部因失去支撑而诱发滑坡;②依山建房破坏了山体结构;③岩石上部透水、下部不透水会使上部岩体的重量增大;④土石体中存在断层使岩体的连接性和完整性受到破坏;⑤长时间暴雨既会增加岩体或土体的重量,又对岩体运动有润滑作用。
1.读我国地震和泥石流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各种地质灾害中,危害最大的是;它在我国多发的原因是;其分布特点是,灾情分布特点是。
(2)图示各种地质灾害中,由外力作用引起的是;它在我国分布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中看出我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与泥石流分布区有明显的相关性,试分析其原因。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我国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分布及自然灾害之间的关联性。
第(1)题,我国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地质灾害频发,地震造成的危害最大,其规模是西部大于东部,但灾情却是东重西轻。
第(2)题,地震、火山是由内力作用引起的,滑坡、泥石流是由外力作用引起的。
第(3)题,地震多发区,往往引起断裂发育,岩石破碎,若暴雨集中,则很容易引发泥石流,我国西南地区就很典型。
答案(1)地震我国处在三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且处在两大地震带的交会处西多东少东重西轻(2)泥石流山地面积广,地形起伏大,地质构造复杂;夏季多暴雨;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使地表结构破坏严重,上层岩性相对疏松(3)地震频发使山体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之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促使泥石流突发。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某地区位于川东三峡库区的腹心地段,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形多为褶皱山地,地下常有软硬相间的岩层。
滑坡灾害危险性因素分析与评价坡度与滑坡次数的关系(某地区)(1)指出该地区滑坡危险性最严重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2)说明该地区滑坡发生次数与坡度的关系,并从滑坡危险性的外在因素分析,怎样避免和降低坡度对滑坡危险性的影响?解析由图示分析可知,该地区滑坡危险性最严重的自然因素是坡度。
坡度在20°~35°时最易发生滑坡,而坡度小于20°或大于40°的地区发生滑坡的几率较小。
因此,大于20°的山地丘陵地区应加强对坡地的保护,避免开垦耕种。
此外,一些工程建设项目要避开地质脆弱地带,易发生滑坡的地区可进行工程护坡。
答案(1)自然因素:坡度;人为因素:土地利用。
(2)关系:坡度为20°~35°时,最易发生滑坡;而坡度小于20°和大于40°的地区滑坡发生几率较小。
措施:①坡度大于20°的山地丘陵地区,应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植被,避免开垦耕种;②应避免在地质脆弱地带进行交通、工矿等工程建设;③在滑坡易发地带河流两岸建设护坡工程。
1.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北京时间2010年6月3日中午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连续发生8次3级以上地震,其中5级以上地震3次,6月3日13时35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33.3°N,96.3°E)发生5.3级地震,震源深度约7千米。
(1)许多自然灾害往往诱发出一系列次生灾害,请说出该地地震可能诱发的主要次生灾害。
(2)日本是地震多发的国家,与该地相比,在地震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经济损失比该地大得多,但人员伤亡少得多,试分析日本经济损失大而伤亡人数却少的原因。
解析①玉树的地理环境→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其他地质灾害、水文灾害等②灾情“放大”与“缩小”→经济密度、防抗灾能力等→经济发达,防抗灾能力强答案(1)滑坡、泥石流、火灾、瘟疫。
(2)日本经济发展水平高,故经济损失大;防范意识强,基础设施抗震性强;灾中应急措施有效,灾后救护措施得力,故人员伤亡少。
2.下图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
2013年4月20日,这里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2013年4月21日夜至24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
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
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
解析由文字材料可知,图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多地震,导致岩石破碎、岩体松动,这是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内因;图中又显示多处地方等高线密集,山高坡陡,震后出现降雨,这是发生滑坡、泥石流的外因。
答案图示区域(地处断裂带)岩石破碎,山高、坡陡、谷深,强烈地震造成震区岩体松动、破裂,形成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降雨致滑坡、崩塌加剧,引发泥石流。
3.图1为2001~2005年云南滑坡、泥石流灾害发生次数分布图(单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