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通信文献综述
通信系统文献综述
![通信系统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ed5a6718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32.png)
通信系统描述1光纤通信广义的说,把信息从一点传送到另一点就称为通信。
当信息跨越一段距离被传送时,就需要一个通信系统。
在通信系统中,信息传送时通过把信息叠加在电磁波上或对电磁波进行调制来实现的,电磁波起着载送信号的作用。
这一经过调制的载波随后被传送到要求到达的目的地,在那里被就收,并且通过解调还原成原始信息。
在运用电磁载波的领域,高新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比如射频、微波以及毫米波的频率都被用来作为载波频率。
在通信中,也可选择光波的频率做为载波频率。
典型的光纤通信系统如图1.1所示。
信源提供电信号给发射机,发射机组成一个平台来驱动光源以完成对光载频的调制。
光源是由发光二极管或半导体激光管构成的,他完成光—电变换。
传输媒介由光纤组成。
光接收机包括一个含光检测器的电路驱动平台,用以完成对已调光载波的解调。
用于检测光信号和进行光—电转换的器件由:光电二极管、发光三极管以及光敏电阻等。
因此,在光系统链路的两端都要求有电接口,并且在现阶段,信号处理通常时通过电路实现的。
图1.1 光纤通信系统模拟或数字的信号均可用来调制光载波。
模拟调制时指从光源处发射的连续光强度的变化,而数字调制则不然,他是通过光强度离散的变化来实现的。
模拟调制在光系统调制中调制效率较低,而且与数字调制相比,需要高的多的信噪比。
模拟调制所必需的线性不总时来源于半导体光源,尤其是在高频调制中。
基于上述原因,与数字光系统相比较,模拟通信链路通常被限制使用在更短的通信距离和更窄的带宽上。
首先,信源的数字信号被适当的编码以进行光传输。
激光器的驱动电路通过这些以编码的数字信号来直接调制激光器的发光强度,然后数字光信号被注入光纤。
在接收端,信号通过雪崩发光二极管后进入前置放大器和均衡器或滤波器,放大器用来提供增益,滤波器用来对信号进行线性处理和减少噪声带宽。
最后,信号通过解码得到原始信号。
2移动通信2.1 无绳电话系统无绳电话系统是全双工通信系统。
她通过无线电将手持机与一专用基站连接起来,而后再连接到PSTN上的某条电话线上。
WIFI文献综述
![WIFI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0fa5f88bbceb19e8b8f6ba84.png)
WIFI技术的应用由于互联网在全球的快速普及与发展.人们的工作与生活越来越依赖互联网。
人们随时随地都有可能需要上网,产生了大量的WLAN 服务需求。
随着智能天线技术的发展,笔记本电脑、手机、掌上电脑等支持WI兀的移动终端越来越普及。
进一步增加了人们对WLAN 服务的需求。
基于WIFI标准的WLAN网络是目前最为普及的无线网络形式。
由于WIFI技术无线接入和高速传输的技术优势,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作为对3G网络的补充。
而且基于WIFl标准的WLAN网络相对基于3G 标准的3G网络成本低廉。
对于正在抢占3G市场的中国各大电信运营商来说.WIFI技术无疑是具有强大吸引力的。
1、WIFI及其技术特点WIFI全称Wireless Fidelity。
实质上是一种商业认证,具有此认证的产品符合IEEE802.11系列无线网络协议。
该系列协议属于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该技术使用2.4GHz或5GHz附近频段。
WIFI网络是由AP(Access Point)和无线网卡组成的无线网络。
AP 一般称为网络桥接器或接入点,它是当作传统的有线局域网络与无线局域网络之间的桥梁,因此任何一台装有无线网卡的PC均可透过AP去分享有线局域网络甚至广域网络的资源,其工作原理相当于一个内置无线发射器的HUB或者是路由,而无线网卡则是负责接收由AP所发射信号的CLIENT端设备。
WIFI(Wireless Fidelity)技术即IEEE802.11协议.无线接入和高速传输是WIFI的主要技术优点.其中IEEE802.11b最高速度为11Mbps,IEEE802.11a与IEEE802.119的最高速度为54Mbps。
现在多用的IEEE802.11b与IEEE802.11g设备使用的频段为2.4~2.4835GHz的免许可频段。
在频率资源上不存在限制,因此使用成本低廉也成为了WIFI技术的又一大优势。
WIFI无线网络是由AP(Access Point)和无线网卡组成的无线网络。
中科院数字通信综述
![中科院数字通信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2439e6601eb91a37f1115c8d.png)
9、ATM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现有技术基础,研究主要内容ATM异步传输方式是当今通信领域的热门技术。
由国际电信联盟ITU-T制定标准,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快速分组交换,成为宽带综合业务数据网B-ISDN的信息传输模式。
该技术能把WAN和LAN融为一体,实现高速率、高宽带传输数据信息。
目前我国最早的ATM节点与1997年4月在上海开通并稳定运行。
并且已经和北京、南京、广州、杭州、西安、沈阳等地之间开通了155M电路。
另外,还有若干大容量电路开至其它省会城市。
全网业已全部联通,覆盖全国。
并且具有带宽高、延迟小等特点,成为移动多媒体应用的最佳选择。
作为新一代通信的主流发展方向之一,其安全性、与传统局域网兼容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继续做进一步研究完善。
从现有ATM技术上看,ATM分层可分为物理层、ATM层、ATM适配层。
其中ATM物理层包含两个子层:PM层及物理媒体子层和TC层传输汇聚子层,PM负责在物理媒体上正确传输和接收比特流。
TC负责实现信源流和比特流的转换,包括数据速率匹配、信源定界与同步、产生传输帧并恢复。
ATM层主要完成信源的复用与分路以及信元标识翻译。
ATM适配层主要曾江ATM层提供的服务,将高层的强非ATM信元的信息转换为ATM的信元格式。
适配层又可分为SAR和CS层。
目前ATM在运行期间进行了多种网络及业务的试验,包括高质量的会议电视等宽带新业务。
ATM和FR业务实验现阶段着重强调实际的技术和业务试验。
如ATM网络如何用于支持中低速率的FR业务。
通过DDN接入,可以提供端到端的帧中继通信。
同时可以为ADSL提供高速链接。
通过校园网提供ATM PVC连接,为ATM业务正式推出提供技术依据。
同时结合该业务实验,对在ATM网上实现LAN仿真、CIP等规程协议一击ADSL、FTTB等宽带接入方式进行实际的探索。
目前研究的宽带网中的ATM业务以ATM-PVC业务为主,其具有支持实时和非实时的各种业务一击支持不同的服务等级Qos的特点,包括固定速率低的时延的CBR 业务,可变速率低时延的VBR业务,以及UBR和VBR业务满足实验需求较低的高层应用。
数字通信文献综述资料
![数字通信文献综述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e92933410a6f524ccbf85a0.png)
数字通信文献综述——时域均衡班级:姓名:学号:时域均衡一、均衡的基本概念数字通信系统中,由于多径传输、信道衰减等影响,在接收端会产生严重的码间串扰,增大误码率。
为了克服码间干扰,提高系统的性能,在接收端需要采用均衡技术。
均衡分为两种方式,一是频域均衡,二是时域均衡。
所谓频域均衡,利用可调滤波器的频率特性去补偿基带系统的频率特性,使包括均衡器在内的整个系统的总传输函数满足无失真传输条件。
而时域均衡则是利用均衡器产生的响应波形去补偿已畸形的波形,使包括均衡器在内的整个系统的冲激响应满足无码间串扰的条件。
目前数字基带传输系统中主要采用时域均衡。
二、时域均衡原理(一)、可用下图所示的传输模型来简单说明。
上图中,不满足式( 4-27 )的无码间串扰条件时,其输出信号将存在码间串扰。
为此,在之后插入一个称之为横向滤波器的可调滤波器,形成新的总传输函数,表示为( 4-47 )显然,只要满足式( 4-27 ),即则抽样判决器输入端的信号将不含码间串扰,即这个包含在内的将可消除码间串扰。
这就是时域均衡的基本思想。
(二)、利用横截滤波器的时域均衡设在基带系统接收滤波器与判决器之间插入一个具有个抽头的,如图 4-25 ( a )所示。
它的输入为,是被均衡的对象。
若该有限长横向滤波器的单位冲击响应为,相应的频率特性为,则( 4-52 )( 4-53 )下面我们考察该横向滤波器的输出的波形。
因为是输入与冲激响应的卷积,故利用为冲激序列的特点,可得( 4-54 )图有限长横向滤波器于是在抽样时刻有简写为上式说明,均衡器在第抽样时刻得到的样值,将由个与的乘积之和来确定。
但是,借助横向滤波器实现均衡是可能的,并且只要用无限长的横向滤波器,就能做到消除码间串扰的影响。
然而,使横向滤波器的抽头无限多是不现实的,大多情况下也是不必要的。
因为实际信道往往仅是一个码元脉冲波形对邻近的少数几个码元产生串扰,故实际上只要有一、二十个抽头的滤波器就可以了。
2024年文献综述范文范例
![2024年文献综述范文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25aa477a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89.png)
2024年文献综述在2024年,随着全球数字化趋势的不断推进,文献综述也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文献综述是一种通过收集、搜集、筛选、分析和综合以往研究成果来评价、总结和探讨特定领域研究进展和前沿的方法。
它已经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术论文、科研项目和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随着、大数据以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文献综述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和特点,其研究内容和方法逐步走向数字化、智能化和综合化的方向。
一、数字化数字化是社会科技发展的重要标志,它对于文献综述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数字化意味着文献采集、整理、存储、传播和利用从传统的纸质形式转向数字形式,大大提高了处理速度、范围和可靠性。
数字化文献库、文献数据库、文献搜索引擎、文献管理软件等数字化工具,大大方便了文献的检索和利用。
二、智能化智能化是技术不断发展的结果,它增强了文献综述的自动化、智能化和人性化。
智能化文献检索、文献分类、文献排名、文献分析等工具,可以更加精准地定位目标领域和研究问题,提高信息质量和效率。
同时,智能化技术还可以扩大文献综述的范围和深度,挖掘出更多的有用信息和见解。
三、综合化综合化是指文献综述不再是单一学科或单一领域的内容,而是涉及多个学科、多个领域和多个层面的综合性内容。
综合化的文献综述不仅可以扩大研究视野和深度,而且可以更好地反映出人类知识体系和社会发展趋势。
同时,综合化文献综述还可以促进学科交叉和跨界合作,有利于推进科学技术的全面进步和社会进步。
在数字化、智能化和综合化的大趋势下,文献综述正朝着更加精准、高效、全面和人性化的方向快速发展。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在文献综述领域取得更多的突破和创新,为学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可见光通信 数字通信文献综述
![可见光通信 数字通信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652db69f9b89680202d82528.png)
数字通信文献综述:可见光通信的关键技术和应用第1章可见光通信概述一、背景和概念光通信的发展最初是从可见光通信开始的,比如旗语以及古代军事上的烽火狼烟都可以看做是可见光通信的最原始形式,但是在现代通信中,由于缺乏实用的光源和高信道衰落,所以在光纤出现后,发展方向迅速转向光纤通信。
本世纪初,随着短路无线通信的兴起和基于固态新型照明的大功率LED的不断发展,人们提出了可见光通信(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VLC),VLC的理论基础在于通过让LED 通/断切换的足够快以至于人眼无法分辨从而来传输数据。
在足够先进的技术支持下。
每种新的LED灯也能以有线方式接入网络,是室内任何设备实现无所不在的无线通信,并且不增加已经拥挤不堪的射频带宽负担,形成了新的短距光无线通信的应用。
白光LED具有功耗低、使用寿命长、尺寸小、绿色环保等优点,特别是其响应灵敏度非常高,因此可以用来进行超高速数据通信。
利用这种技术做成的系统能够覆盖灯光达到的范围,接收设备不需要电线连接,与传统的射频通信和FSO相比,VLC具有发射功率高、无电磁干扰、节约能源等优点,在VLC系统中,白光LED具有通信与照明的双重作用,这是因为白光LED的亮度很高,且调制速率非常高,人的眼睛完全感觉不到光的闪烁,因而VLC技术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二、主要发展过程2000年,日本庆应大学的Tanaka等人和SONY计算机科学研究所的Haruyama提出利用LED灯作为通信基站进行信息无线传输的室内通信系统。
2002年,Tanaka和Komine等人对LED可见光通信系统展开了具体分析,并于同年正式提出了一套结合电力线载波通信和LED可见光通信的数据传输系统。
2008年,在东京国际电子展上,日本太阳诱电公司向全世界首次现场展出了白光LED的通信系统,当时,它的最大传输距离仅20cm。
2009年,牛津大学的Brien等人利用均衡技术实现了100 Mbit/s的通信速率,并与次年展出了室内可见光通信演示系统,利用16个白光LED通信,完成了4路高清视频实时广播。
企业数字化转型:文献综述与研究展望共3篇
![企业数字化转型:文献综述与研究展望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50aa518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4d.png)
企业数字化转型:文献综述与研究展望共3篇企业数字化转型:文献综述与研究展望1企业数字化转型:文献综述与研究展望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全球企业普遍面临数字化转型的考验。
数字化转型是指采用数字技术重新设计企业的生产和营销模式,以此缩短流程周期、提高效率和决策速度的过程。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企业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但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它也是具有挑战性和风险的。
本文将对数字化转型开展知识梳理,归纳出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现实问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数字化转型的意义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效率的提高、客户服务的质量升级、产品品质的提高,有效地节约企业管理成本。
数字化转型可以实现智能生产、减轻人力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
数字化经营带来的效益不仅仅限于增加产值和提升利润率,还能降低运营成本、加速市场反应速度、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增加企业就业机会。
二、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现实问题1.资金和技术,资金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资本投入。
数字化转型不只是投资IT技术,还包括了人员培训、数据整合、管理系统更新等。
为了完成数字化转型,企业需要有持续的、充足的基础投资。
然而,在拥有顶级技术的基础上实现数字化转型也需要很高的投入。
这就是为什么数字化转型成为中小型企业难以克服的难点之一。
2.组织和文化,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大胆的变革。
它涉及到企业所有的相关部门,包括组织和人员管理,这是与数字技术和文化密切关联的。
数字化转型需要企业领导者拥有若干的领导品质,包括推动变革、建立数字化文化、协同管理和持续创新等。
3.安全和隐私,随着数据在企业中的重要性越来越高,保护私密信息的需求也将逐渐增加。
由此,企业集中讨论数字化转型的两个要求:数据安全和数据隐私。
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未来展望数字化转型是持续进行的变革过程。
数字化经营将是未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未来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趋势可以被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数字化转型将通过多层级和分布式决策架构向前发展。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eebe4a681ed9ad51f01df292.png)
文献综述主要内容和研究意义:随着数字通信的广泛应用,有线电视几乎已经覆盖全国的大部分区域,有线电视(CATV)网是高效廉价的综合网络,它具有频带宽,容量大,多功能、成本低、抗干扰能力强、支持多种业务连接千家万户的优势,它的发展为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就我国最近几年CATV网发展来看,全国已建有线电视台超过1500座,有线电视光缆、电缆总长超过200万公里,用户数达8000多万,在全国覆盖面达50%,并且每年仍以30%的速度增长。
电视机已成为我国家庭入户率最高的信息工具之一,CATV网也成最贴近家庭的多媒体渠道,只不过它还是靠同轴电缆向用户传送电视节目,还处于模拟水平。
宽带双向的点播电视(VOD〕及通过CATV网接入Internet进行电视点播、CATV通话等是CATV网的发展方向,最终目的是使CATV网走向宽带双向的多媒体通信网。
按照广电总局提出的2010年底基本实现“一省一网”的目标和要求,全国已有19个省份完成或大部分完成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工作,整合工作启动较晚的广东、辽宁、黑龙江、重庆等4个省市加大了网络整合工作力度,取得了重要成果,其余8个省市也正在研究制定网络整合方案和工作计划。
各省“一张网”的有线电视网络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据广电总局介绍,其中北京、天津、陕西、广西、海南、吉林、江苏、贵州等8个省全部完成省市县网络整合,河北、安徽、江西、湖南、云南、新疆、内蒙古、青海、宁夏、河南、浙江等11个省,在前期完成了大部分市县或主要城市的网络整合的基础上,正在进一步完善有线网络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加快网络整合进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各省“一张网”的有线电视网络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高频信号的应用范围已经非常广泛。
我们通常说的高频是频率在3——30MHz 的信号频率,这只是对高频的狭隘理解。
而高频是包括3MHz到X00GHz的频率范围都可以称为高频。
为了能够在空中传播电视信号,必须把视频全电视信号调制成高频或射频(RF-RadioFrequency)信号,每个信号占用一个频道,这样才能在空中同时传播多路电视节目而不会导致混乱。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7404c4d0d15abe23482f4d89.png)
GSM网络接通率优化的分析和研究的文献综述1.前言随着GSM网络规模的高速发展,通信网络正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方面由于移动用户数快速增加,GSM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网络质量虽然也得到不断提高,但频率资源逐渐匮乏,无线网络的频率复用系数越来越小,网络规模庞大导致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样化,仅靠单纯的日常维护已无法切实的为广大移动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的通话服务,使得各运营商不得不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员进行网络优化;另一方面,电信企业的再次重组,使得电信企业移动通信业务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如何提高网络通信质量,提升用户的感知并使网络达到最佳的运行状态,提高系统设备的利用率,降低运营成本,已成为电信运营商的首要任务。
特别是我国GSM网络在建设和扩容时普遍存在周期短,速度快的情况,导致无论是在规划还是在工程建设中都留下了一些质量问题,需要在后期的网络优化中进行解决。
GSM 网的系统接通率是表针网络通话接通情况的一个关键指标,若该项指标良好,说明网络运行健康稳定,系统各个方面均工作正常,协调一致;若该项指标偏差,说明网络中存在一些问题,对手机接通会有影响,这样对运营商而言就不是好事,就会产生用户投诉等问题,所以日常监控分析该指标尤为重要。
2. GSM的发展和优化知识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是由欧洲主要电信运营者和制造厂家组成的标准化委员会设计出来的,它是在蜂窝系统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
蜂窝系统的概念和理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就由美国贝尔实验室等单位提了出来,但其复杂的控制系统,尤其是实现移动台的控制直到七十年代随着半导体技术的成熟,大规模集成电路器件和微处理器技术的发展以及表面贴装工艺的广泛应用,才为蜂窝移动通信的实现提供了技术基础。
直到1979年美国在芝加哥开通了第一个AMPS(先进的移动电话业务)模拟蜂窝系统,而北欧也于1981年9月在瑞典开通了NMT(Nordic 移动电话)系统,接着欧洲先后在英国开通TACS系统,德国开通C-450系统等。
文献综述参考
![文献综述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4fbb38ea04a1b0717fd5dd69.png)
文献综述——LTE接收机同步的Matlab实现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摘要:同步技术是任何一个通信系统能够有效工作的前提,同步性能直接影响着整个通信系统的性能。
近年来,基于MIMO+OFDM的LTE系统得到了广泛发展,针对该系统的同步技术研究也成为热点。
关键词:LTE 小区搜索同步跟踪同步性能仿真引言LTE(Long Term Evolution)作为3G技术的演进具有很好的发展趋势,与3G相比,LTE具有一系列的技术优势,如:①通信速率更高;②频谱利用率更高;③无线网络时延降低;④兼容性更强。
OFDM技术通过将信道分解为多个正交子信道的方法实现了频率选择性多径衰落信道向平坦衰落信道的转化,有效地减小了多径衰落的影响。
MIMO技术能在空间中产生多个独立的并行信道同时传输数据,在不增加系统带宽的情况下提高了频谱利用率。
然而,OFDM+MIMO系统对相位噪声和载波频偏十分敏感。
因此,接收机良好的同步性能对于LTE系统是至关重要的。
本设计主要针对现有的各种时间同步及载波频率同步算法进行Matlab 仿真,并对各种同步方法进行评估比较。
正文1、LTE技术概述LTE技术始于2004年3GPP的多伦多会议,它是3G与4G技术之间的一个过渡。
与第三代移动通信相比,3GPP LTE物理层传输技术、空中接口协议、网络结构等方面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LTE系统具有高数据率,低时延,基于全分组等技术特点。
LTE物理层上行传输方案选择了单载波SC-FDMA,下行链路传输方案定为OFDM技术[2]。
目前,LTE公布了两种EUTRA帧结构[1]:一型帧结构,也称做通用帧结构;二型帧结构,也称做可选帧结构。
一型帧结构应用在FDD模式和TDD模式下,二型帧只能应用在TDD模式下。
下面主要介绍一型帧结构。
一型帧结构如图1-1所示。
1 无线帧,T =10ms1时隙其中,每个时隙传递的信号被描述为一个个子载波, OFDM 符号的资源网格。
OFDM传输技术与研究文献综述
![OFDM传输技术与研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305eab3f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6c.png)
OFDM传输技术与研究文献综述文献综述一研究意义随着移动通信和无线因特网需求的不断增长,高速无线系统显得尤其重要,对高速无线系统设计越来越需要,在这其中的一个最直接的挑战就是,严重的频率选择性衰落是我们需要严重克服的。
OFDM 其实说白了就是正交频分复用,多音调制技术是他的主要技术,而且这种技术是不连续的,我们可以称它是一种单一的信号,这种信号是在不同频率中的大量信号合并成的,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来完成信号的传送。
这种技术能够非常有效的克服频率选择性衰落,而且它是一种非常好的而且非常高效的,优点贼多,非常棒,所以我们说这种技术是最核心的技术了。
二国内外现状纵观现代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已经经历了三代,但是3G 的后续技术也在非常快速的研究当中。
在当代,无线传输技术正在快速的发展,快速的进步,再加上在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推动下,它的传输速率已经从从2Mb/s 向100Mb/s 和1000Mb/s 在发展,而人们对4G 的定义也不陌生了,慢慢开始明白。
随着技术的进步,OFDM/OFDMA、MIMO和智能天线等这几个技术都将变为4G 最主要的技术[1]。
由于OFDM 相关的技术非常多,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它具有很高的复杂度。
所以,我们要对其建立一个模型,这个模型首先必须要适合自己研究方向,然后通过这个模型我们还可以更加的了解它的理论,对以后的研究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OFDM并不是新生事物,它由多载波调制发展而来的。
在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世界上第一个MCM系统被建立了,它是由美国军方创建的。
但是到了1970年,通过人们的不断努力,再加上技术的不断进步,研究出了一个新的系统,那就是子载波和频率重叠的OFDM系统。
等到了20世纪80年代,人类又做出了更大的进步,MCM技术有得到了升华和突破,这就使得FFT技术从理想向现实迈进了一大步,使其他的一些以前不可能实现的现在都变成了可以解决的。
正是由于这项技术的突破,而迫使更早的进入了数字移动通信领域。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5dcb7311cc1755270722084d.png)
基于MATLAB + GUI的数字基带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文献综述姓名:方宇班级:12电子2班学号:2012132221一、引言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是数字通信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本课题以应用广泛的MATLAB工具进行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仿真,设计出交互界面和各个数字调制通信系统子模块,并有机的结合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数字调制解调系统。
利用MATLAB强大的仿真能力产生单、双极性NRZ码并生成图形;单、双极性RZ 码并生成图形;完成HDB3码、AMI码编码并生成图形;并生成眼图;并完成仿真分析其传输性能。
利用MATLAB所建立的系统进行时域和频域的取样从而进行分析基带通信系统对信号的时、频域进行分析。
二、数字基带通信系统在数字通信中,从消息传输的角度看,数字传输系统包括了两个重要的变换,即消息与数字基带信号之间的变换;数字基带信号与信道信号之间的变换。
通常,前一个变换由发收终端设备来完成,它把无论是离散的还是连续的消息转换成数字的基带信号,而后一变换则由调制和解调来完成。
然而有一种传输系统不会经过调制和解调直接传输基带信号。
这种不使用载波调制解调装置而直接传送基带信号的系统则称之为基带传输系统。
1、数字基带通信系统概述及模型分析和设计数字基带通信系统在实际通信系统中虽然没有频带传输应用广泛,但是仍然有着相当多的应用范围。
而且数字基带通信的基本理论也同样适用于数字频带传输系统。
在现有的通讯方式中同轴电缆和双绞线有线信道均属基带信道。
数字基带信号通过基带信道进行传输,则称此传输系统为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数字基带通信系统是把基带信号直接送往信道,不经过调制直接传输的系统。
研究数字基带通信系统是研究数字通信的基础。
在基带传输系统中,一系列的基带信号波形被变换成相应的发送基带波形后,就被送入信道。
信号通过信道传输,一方面要收到信道特性的影响,使信号发生畸变;另一方面信号被信道中的噪声所叠加,造成信号随机畸变。
因此到达接收端的信号已经发生了畸变。
6.文献综述-通信101_010705121-杨志椿
![6.文献综述-通信101_010705121-杨志椿](https://img.taocdn.com/s3/m/23afe712fc4ffe473368abd4.png)
一种基于MATLAB的WCDMA信号仿真方法文献综述杨志椿(信息工程学院指导教师:张萍)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移动通信市场经历了第一次模拟技术,在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市场的蓬勃发展中被引入的。
在当今,Internet数据业务不断提升的背景下,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也看到市场的曙光,越来越被电信运营商和普通用户所关注。
移动通信技术原来是各自发展,美国有Amps和D-Amps,欧洲则是GSM。
但这种局面很快被打破,因为造成地区间的隔离。
在这种背景下,国际电联在1985年启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规范工作。
国际电信联盟(ITU) 最终接受WCDMA作为IMT-2000家族3G标准的一部分。
后来WCDMA被选作UMTS的无线介面,作为继承GSM的3G技术或者方案。
WCDMA已成为当前世界上采用的国家及地区最广泛的,终端种类最丰富的一种3G标准。
现在经中国联通的努力研究与投入现已可升级至HSPA+,4G制式,已在上海开通试验田,网速可达21.9MBPS的传输速率。
目前世界各地的第三代移动通信都在不断发展中,WCDMA作为一种全新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方案,是一种能提供多种类型,高质量的多媒体业务,能实现全球无缝覆盖[1]。
3G的用户量也在不断增加,运营商的3G业务收入不断提高,在我国,在合并了中国网通之后的中国联通是WCDMA制式的3G运营商。
WCDMA系统下的用户仍然在增长之中,WCDMA技术作为3G时代最成熟的技术,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发展前途。
一、研究背景及动态历史上,欧洲电信标准委员会(ETSI)在 GSM 之后就开始研究其 3G 标准,其中有几种备选方案是基于直接序列扩频分码多工的,而日本的第三代研究也是使用宽带码分多址技术的,其后,以二者为主导进行融合,在3GPP组织中发展成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UMTS,并提交给国际电信联盟(ITU)。
日本于1993年在ARIB中建立了研究委员会来进行日本3G的研究和开发,并通过评估将CDMA技术作为3G的主要选择。
基于PIC单片机的双机通信数字电压表 文献综述
![基于PIC单片机的双机通信数字电压表 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6b842d8cd4d8d15abe234e96.png)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基于PIC单片机的双机通信数字电压表文献综述题目pic单片机和数字电压表的研究学院理学院专业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姓名xx班级09075312学号09075363指导教师xxpic单片机的研究1、前言:在当今社会中,各种用途的电量的测量都很重要,其中电压作为最基本的测量量之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广泛运用于学校教学,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数字化、智能化、科技化、信息化为主的今天。
数字电压表已经成为发展主要趋势[1]。
数字电压表以高精度微处理器进行运算控制,配合不同的互感器可满足可各种测量量程的要求,可对电压进行高精度的显示、控制及变送输出。
数字电压表的功能特点[2]:●多重保护、隔离设计、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良好的软件平台,具备二次开发能力,以满足特殊的功能要求●具有自校准、人工校准和对传感器修正的功能有些数字电压表甚至有完善的网络通讯功能,与各种带串行输入/输出的设备进行双向通讯,组成网络控制系统[3]。
而传统的指针式电压表虽然在测量微小信号和连续测量方面有些微优势但是其精度低、功能单一,不能满足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要求,采用PIC单片机的数字电压表具有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可扩展性强、集成方便等优点,还可以与PC进行实时通信[4]。
因此相对于传统的指针电压表而言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发展前景良好。
2、主题:数字电压表作为数字技术的成功应用,发展相当快。
数字电压表(Digital V olt Me-ter,DVM),以其功能的齐全、精度高、灵敏度高、显示直观等突出优点深受用户欢迎。
特别是以A/D转换器为代表的集成电路为支柱,使DVM向着多功能化、小型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DVM应用单片机控制,组成智能仪表;与计算机接口,组成自动测试系统[5]。
现代数字电压表按测量功能可分为直流数字电压表和交流数字电压表。
数字电压表一般由模拟部分和数字部分组成,模拟部分主要功能是获取电压并将其转换为相应的数字量,数字部分完成逻辑控制、译码和显示等功能[6]。
通信工程及其产业背景的文献综述
![通信工程及其产业背景的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88989b76f8c75fbfc67db218.png)
通信工程及其产业背景的文献综述引言通信技术是以现代的光、电技术为硬件基础,辅以相应软件来达到信息交流的目的。
上个世纪末,多媒体的广泛推广、互联网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通信工程专业的发展,展望这个世纪初期,宽带技术、光通信也已经崭露头角。
通信工程专业所研究的内容涵盖了当今最流行、发展最迅猛的领域。
在美国发展速度最快的公司中,像Cisco(思科)、3Com等都是以通信技术作为其发展的主体的。
一、通信工程专业的发展史通信工程以现代的声、光、电技术为硬件基础,辅以相应软件来达到信息交流的目的。
上个世纪末,多媒体的广泛推广、互联网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通信工程专业的发展,展望这个世纪初期,宽带技术、光通信也已经崭露头角。
它跨电子、计算机专业,所修课程兼有两者的特点,一些课程,如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属于计算机类,另外,信号处理、高频电路、电路原理等属于电子类,还有本专业基础的通信原理等课程,所学范围比较宽。
纵观通信的发展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语言和文字通信阶段。
在这一阶段,通信方式简单、内容单一。
第二阶段是电通信阶段。
1837年,莫尔斯发明电报机,并设计莫尔斯电报码。
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机。
这样,利用电磁波不仅可以传输文字,还可以传输语音。
由此大大加快了通信的发展进程。
1895年,马可尼发明无线电设备。
从而开创了无线电通信发展的道路。
第三阶段是电子信息通信阶段。
通信技术实际上就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技术。
通信系统是指点对点通信所需的全部设施。
而通信网是由许多通信系统组成的多点之间能相互通信的全部设施。
而现代的主要通信技术有数字通信技术、程控交换技术、信息传输技术、通信网络技术、数据通信与数据网、ISDN与ATM技术、宽带IP技术、接入网与接入技术。
信息传输技术主要包括光纤通信、数字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以及图像通信。
毕业论文二、通信工程专业的研究内容通信工程是应用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
如今它已被应用到人们通讯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调制技术研究综述【文献综述】
![调制技术研究综述【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304ad25c360cba1aa811dac0.png)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电子信息工程调制技术研究综述摘要:文章对调制技术做了较为全面的介绍。
概括了调制技术的定义、应用以及较为详细的分类情况。
对2ASK、2PSK和2FSK数字调制方法进行了比较。
然后对调制技术的发展走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电子通信;调制;数字调制1.引言现代数字通信虽然只有二十几年的历史,但由于其抗干扰性强,易于保密,便于对数字信号进行处理,传输系统易于同光纤通信、卫星通信等新的传输系统配合等特性,因此其应用越来越广泛。
数字调制技术在数字通信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对系统传输的有效性和传输的可靠性有着很大的影响[1]。
2.调制技术概述2.1调制的定义所谓调制就是使基带信号(调制信号)控制载波的某个(或几个)参数,使这一(或几个)参数按照基带信号的变化规律而变化的过程[2]。
调制后所得到的信号称为已调信号或频带信号。
带通信号叫做已调信号,而基带信号叫做调制信号。
调制可以通过使高频载波随信号幅度的变化而改变载波的幅度,相位或者频率来实现[3]。
2.2调制的分类最常用和最重要的调制方式是用正弦波作为载波的调制。
根据调制信号的不同,可以分为模拟调制和数字调制两种基本的调制方式[4]。
根据已调信号频谱与基带信号频谱之间的关系,又可以分为线性调制和非线性调制。
如果已调信号的频谱是基带信号频谱的线性搬移,则称为线性调制,在这种调制方式中,没有产生新的频率成分;如果已调信号的频谱不是基带信号频谱的线性搬移,在这种调制方式中,产生了新的频率成分,则称为非线性调制。
根据调制信号改变载波参数的不同,调制方式又可以分为幅度调制、频率调制和相位调制三种方式。
在模拟通信系统中,幅度调制包括幅度调制(AM)、双边带调制(DSB)、单边带调制(SSB)和残留边带调制(VSB);数字调制根据基带信号是二进制还是多进制,可以分为二进制调制和多进制调制;根据调制信号改变载波参数的不同,数字调制方式又可以分为ASK、FSK和PSK调制[5]。
关于教育数字化的文献综述
![关于教育数字化的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4a6b7b67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f9.png)
关于教育数字化的文献综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也迎来了数字化转型的浪潮。
教育数字化作为教育改革的一种重要方式,正在逐渐改变传统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为教育体系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本文将从教育数字化的现状、影响和挑战等方面进行综述。
一、教育数字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随着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进步,教育数字化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开始引入数字技术,将传统课堂教学转变为在线教学或混合式教学。
在一些发达国家,数字化技术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推动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开放教育的发展。
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教育数字化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较快增长。
教育部门不断加大对数字化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学校和教育机构开展数字化教学实践。
越来越多的教育科技公司涌现,提供各种教育数字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学校和教师的需求。
教育数字化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智能化教学工具的广泛应用,例如智能白板、虚拟现实技术等,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二是个性化教学的实践,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为每个学生提供量身定制的学习内容和教学资源;三是在线教育的普及,促使学习者跨越时空限制,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四是开放教育资源的共享,推动全球教育资源的互联互通。
二、教育数字化的影响及意义教育数字化对教育体系和教学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教育数字化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实现个性化学习;教育数字化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教学工具,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习效果;教育数字化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精细化教学,有效提高教学水平。
教育数字化还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互动,推动了教育的开放和创新。
在数字化环境下,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参与各种教育活动和讨论,扩展了学习的范围和深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通信文献综述——时域均衡班级:姓名:学号:时域均衡一、均衡的基本概念数字通信系统中,由于多径传输、信道衰减等影响,在接收端会产生严重的码间串扰,增大误码率。
为了克服码间干扰,提高系统的性能,在接收端需要采用均衡技术。
均衡分为两种方式,一是频域均衡,二是时域均衡。
所谓频域均衡,利用可调滤波器的频率特性去补偿基带系统的频率特性,使包括均衡器在内的整个系统的总传输函数满足无失真传输条件。
而时域均衡则是利用均衡器产生的响应波形去补偿已畸形的波形,使包括均衡器在内的整个系统的冲激响应满足无码间串扰的条件。
目前数字基带传输系统中主要采用时域均衡。
二、时域均衡原理(一)、可用下图所示的传输模型来简单说明。
上图中,不满足式( 4-27 )的无码间串扰条件时,其输出信号将存在码间串扰。
为此,在之后插入一个称之为横向滤波器的可调滤波器,形成新的总传输函数,表示为( 4-47 )显然,只要满足式( 4-27 ),即则抽样判决器输入端的信号将不含码间串扰,即这个包含在内的将可消除码间串扰。
这就是时域均衡的基本思想。
(二)、利用横截滤波器的时域均衡设在基带系统接收滤波器与判决器之间插入一个具有个抽头的,如图 4-25 ( a )所示。
它的输入为,是被均衡的对象。
若该有限长横向滤波器的单位冲击响应为,相应的频率特性为,则( 4-52 )( 4-53 )下面我们考察该横向滤波器的输出的波形。
因为是输入与冲激响应的卷积,故利用为冲激序列的特点,可得( 4-54 )图有限长横向滤波器于是在抽样时刻有简写为上式说明,均衡器在第抽样时刻得到的样值,将由个与的乘积之和来确定。
但是,借助横向滤波器实现均衡是可能的,并且只要用无限长的横向滤波器,就能做到消除码间串扰的影响。
然而,使横向滤波器的抽头无限多是不现实的,大多情况下也是不必要的。
因为实际信道往往仅是一个码元脉冲波形对邻近的少数几个码元产生串扰,故实际上只要有一、二十个抽头的滤波器就可以了。
抽头数太多会给制造和使用都带来困难。
(三)、最小均方误差算法修正每一个加权系数的自适应算法......输入信号误差均衡器的输出设置为或已知的发送序列1-z1-z1-z∑∑ky 1-k y 2-k y Nk y -k f 0kf 1kf2Nkfke-+kx kd定义均衡器的输入信号为向量k y ,[]TN k k k k k y y y y y ---= (21),权系数向量为[]Nk kk kk f f f f f ...321=,均衡器的输出为:∑=-=Nn n k nk ky f d 0ˆ (4-1) 用向量可以表示为:kT k k T k k y f f y d ==ˆ (4-2) 假设k k x d =,则误差信号k e 可以表示为kk k k k d x d d e ˆˆ-=-= (4-3) 将式(4-2)带入式(4-3)可得:k T k k k Tk k k y f x f y x e -=-= (4-4)为了计算最小均方误差2k e ,将式(4-4)带入可得:k Tk k k T k k T k k k f y x f y y f x e 222-+= (4-5)求2ˆk e的均值为 [][][][]k Tk k kT kkT kkkf y x E fy y E f x E e E 222-+= (4-6)假定滤波器的权值k f 已经收敛到最佳值,不再随时间变化,故没有将权值包含在时间平均中。
设互相关矢量p 和输入相关矩阵R 为:[][]N k k k k k k kk k k y x y x y x y x E y x E P ---== (11)(4-7)[]⎥⎥⎥⎥⎥⎦⎤⎢⎢⎢⎢⎢⎣⎡==---------------221121211212*........................N k k N k k N k kN k N k k k k k k k N k k k k k k k k k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Ey y E R (4-8)将式(4-7)、(4-8)带入式(4-6)得: 均方误差()[]f P Rf f MSE TT 2x E 2k -+=≡ξ (4-9)对k f 求最小,就能得到它的最佳值。
为确定最小的 MSE(MMSE),可以利用上式的梯度,只要R 是非奇异矩阵,当k f 的取值使梯度为 0,则 MSE 最小,ξ的梯度可以定义为:TN f f f f ⎥⎦⎤⎢⎣⎡∂∂∂∂∂∂=∂∂≡∇ξξξξ (1)(4-10) 将式(4-9)带入式(4-10)可得:P 2Rf 2-=∇ (4-11)令0=∇,则 MMSE 对应得到的k f 最佳权值为P R f1ˆ-= (4-12) 将上式带入(4-9)可得最小均方误差为:[]()[][]f P x E f P P R P x E f P P P R x E MMSE T kT T k T T k ˆˆ2ˆ221212-=-+=-+=--(4-13)(四)迫零算法峰值失真定义为均衡器输出端的最大码间干扰,它的最小化称作峰值失真准则。
首先考虑均衡器有无数多个抽头,传统信道可以用一个具有冲激响应为{}n h 的离散时间线性模型来模拟,k y 表示均衡器的输入信号,k d 表示发送信号,则通过信道的响应为∑-=-+=1M n k nk n k w dh y (4-1)其中,k w 是高斯白噪声,由于冲激响应{}n h 的离散时间模型与具有冲激响应{}n f 的均衡器级联可以用一个等效滤波器来表示,它的冲激响应用{}n g 表示,等于{}n f 和{}n h 的卷积:∑+∞-∞=-=j jn j n hf g (4-2)在第k 个抽样时刻,均衡器的输出可以表示为∑∑≠+∞-∞=--++=kn j jk jn k n kk wf g d d g d 0ˆ (4-3)从式(4-3)中可以看出,第一项为期望的检测符号k d ,第二项为码间干扰,第三项为白噪声,码间干扰的最大值叫最大失真,即∑∑∑+∞≠-∞=+∞≠-∞=+∞-∞=-==,0,)(n n n n j jn j n hf g k D (4-4)理想情况下没有码间干扰,应使 D(f)=0,即10=g ,且对任意0,0=≠n g n ,也就是∑+∞-∞=-⎩⎨⎧≠===j j n j n n n h f g 0,00,1 (4-5) 对上式进行 Z 变换可得G ( z ) = F ( z ) H ( z) =1 (4-6) 由上式可知,均衡器的传递函数 F ( z )是线性滤波器 H ( z )的逆滤波器,而这是由式(4-5)得到的,所以称为迫零均衡器。
在实现时,抽头的个数通常是有限的。
它可以完全消除 ISI ,但噪声增强比较显著,而且求信道滤波器的逆滤波器实现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在实际中并不常用。
三、时域均衡的实现时域均衡的实现方法有多种,但从实现的原理上看,大致可分为预置式自动均衡和自适应式自动均衡。
预置式均衡是在实际传数之前先传输预先规定的测试脉冲(如重复频率很低的周期性的单脉冲波形),然后按“迫零调整原理”自动或手动调整抽头增益。
下面将重点介绍自适应均衡器。
自适应均衡器本质上是一个能够自动对系数进行调整的滤波器,自适应均衡器由于是对未知的时变信道作出补偿,因而它需要有特别的算法来更新系数,以跟踪信道的变化。
自适应算法的研究是很复杂的,从总体上可分为迫零算法、最小均方(LMS)算法、递归最二乘(RLS)算法和盲自适应算法。
其中抽头延迟的线性滤波器结构是均衡器结构中最简单最常用的模型。
下面介绍的自适应均衡器是一种基于最小均方畸变算法的数字式自适应横截均衡器。
对于这种均衡器,其输出信号yk如下式所示:它的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图中x(t)为经过信道扰动后的模拟信号,经过取样电路和A/D转换电路后,它变成了每个码元所对应的电压值x(n)。
y(n)是经过均衡后每个码元对应的电压值,a(n)为y(n)经过判决后,每个码元的电压值。
图中的均衡器抽头增益系数Ck是依据最小均方畸变算法进行调整的。
具体来说,图中的相关器进行的运算,对于某一Ck,若运算结果大于零,则在调整时使其抽头增益下降Δ值,反之则增加Δ值,直至所有相关器对应输出趋于零为止。
以上为自适应均衡实现方法,即在传数过程中连续测出距最佳调整值的误差电压,并据此电压去调整各抽头增益。
自适应均衡不仅可以使调整精度提高,而且当信道特性随时间变化时又能有一定的自适应性。
这种均衡器过去实现起来比较复杂,但随着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处理机的应用,其发展十分迅速。
四、参考文献【1】.《自适应时域均衡器分析与仿真》井敏英(陕西理工学院物理系)【2】.《数字通信系统中自适应均衡技术的研究》孙永梅, 李晖( 大连交通大学电气信息学院, 大连116028)【3】.《均衡技术文献综述报告》刘小玲(电子科技大学)【4】.《基于LMS算法的时域均衡器的设计及仿真》新疆大学科学技术学院【5】.《自适应均衡器的研究与仿真设计》张小曼(武汉理工大学)【6】.《自适应均衡器的MATLAB实现方法研究》李国峰,马世亮,闫静堃,郭杰辰,俞先忠(南开大学信息技术学院,天津,300071)【7】.《DMT系统时域均衡算法及实现》吴国伟司锡才栾心芙(哈尔滨工程大学电子工程系)【8】.《基于LMS算法的自适应均衡器设计》廖新妍(海军驻昆明705所军代室)【9】.《基于LMS和RLS的自适应滤波器的应用仿真》(湖南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10】.《数字通信》郝建军桑林刘丹谱罗涛(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