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毒性中药炮制去毒的原理

合集下载

毒性中草药的炮制去毒原理

毒性中草药的炮制去毒原理

毒性中草药的炮制去毒原理提要:有一部分中草药具有一定的毒性,入药前必须按照药典规定,以法炮制去毒,方可使用,否则禁止使用。

毒性中药的炮制去毒原理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除去有毒副作用的部位。

(2)降低毒性成分的含量。

(3)使毒性成分分解。

毒性中药的炮制去毒方法:净制去毒除去有毒副作用的部位,达到去毒的目的。

如蕲蛇的头部有毒,除去头部入药能消除毒性。

水处理去毒用大量清水浸漂药物或采用水飞法处理,使毒性成分溶于水中,再弃水留药,以减低毒性。

如天南星用水浸漂,可使毒性成分溶于水,从而降低毒性。

加热去毒加热可破坏或减少毒性物质。

如马钱子经过砂炒后,其主要成分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含量显著减少,同时异士的宁的异马钱子碱等开环化合物的含量明显增加。

这是由于士的宁和马钱子碱中加热过程中醚键断裂开环,转变成它们的异形结构和氮氧化合物。

水火共制去毒加水、加热处理,使毒性物质水解或分解。

如川乌水煮后,使极毒的双酯型乌头碱C8位上的乙酰基水解或分解,失去一分子醋酸,得到苯甲酰单酯型乌头碱,其毒性较小;再进一步将C14位上的苯甲酰基水解或分解,失去一分子苯甲酸,得到亲水性氨基醇类乌头原碱,其毒性更弱,但保留或增强了某些生物活性。

加辅料去毒毒性中药在炮制过程中,加入一定的辅料如生姜汁、醋、甘草汁、黑豆汁、胆汁、白矾、豆腐后可以减低毒性。

如芫花经醋制后,能降低芫花酯甲的含量而降低毒性。

藤黄、硫磺用豆腐制后,由于豆腐具有较强的沉淀与吸附作用,亦可降低毒性。

中药炮制是一项传统的制药技术,是按着中医药理论,根据药材自身的性质以及临床辩证施治和调剂、制剂的需要,所采取的各种加工处理技术。

临床影响:清代徐灵胎将传统的制药原则归纳为:相反为制,相资为制,相畏为制,相恶为制。

其具体方法为:或制其形,或制其性,或制其味,或制其质。

理化影响:化学成分是中药作用的根本物质,而炮制则是最大限度的保留或增加有效成分降低或转变毒性成分,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

有毒中药的合理炮制方法研究

有毒中药的合理炮制方法研究

有毒中药的合理炮制方法研究中药炮制是我国传统医药学的一门制药技术,而毒性中药的炮制又是炮制技术的中药组成部分,如不经过适当的炮制,不但达不到临床治疗目的,而且可能引起中毒,甚至危及生命,所以药物的炮制尤其是毒性药物的炮制至关重要。

本文对毒性中药的炮制方法与原理进行了研究。

标签:毒性中药;炮制方法;合理在众多的中药中,有一小部分的中药疗效较高,而毒性也较大,如果没有经过适当的炮制,毒性大的中药品种就很难运用于配方,更难在临床上占一席之地,其必将失去应有的作用。

1毒性药物炮制的目的毒性药物炮制的目的,主要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解释的更为透彻一些,就是要减低或转变毒性成分。

许多中药材的毒性成分,同时又是有效成分,炮制的目的是使这些既有毒又有效的成分,控制到一个相当的量,用于临床安全有效,例如:炮制马钱子,主要目的是降低士的宁的含量,并使之酥脆,便于入丸散。

《中国药典》的规定也是主要以士的宁的含量来控制生药的含量,使毒性成分含量降低。

例如:川乌的浸漂,主要成分乌头碱生成次乌头碱和乌头原碱,同样具有祛风湿镇痛的作用,但毒性降低。

2毒性中药的炮制方法与原理我国第一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就有“药有……,有毒,无毒”,“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

”的记载。

归纳毒药的加工炮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2.1所含毒性成分与治疗成分(有效成分)不同药物的炮制(1)直接分离去除毒性成分,减少毒性。

中药中所含毒性成分的部位易与其它部位分离,则可直接将该非药用部位除去。

多用于动物药的炮制,方法有去头、足、翅等。

《雷公炮炙论》中就记载:白花蛇“头尾及骨俱有大毒,须尽去之。

”蛤蚧其“毒”在眼,炮制时须“去眼,去甲上,尾上,并腹上肉毛……。

”等。

有报道,蕲蛇头部毒腺中含大量出血性毒和溶血性毒,故应去除。

蕲蛇、乌梢蛇等多除去头;蛇虫、青娘子、红娘子等多去头、足、翅;蛤蚧去头、足、鳞片等等。

(2)采用一定的炮制方法将毒性成分分离。

中药炮制原理浅识

中药炮制原理浅识

中药炮制原理浅识中药炮制是中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中药材按照一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加工炮制后,使其具有更好的药用价值和疗效。

中药炮制原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药性转化、药效改善和毒性减低。

首先,中药炮制可以实现药性的转化。

在中药炮制过程中,通过加热、炒制、蒸制、煅炼等方法,可以改变药材的物理化学性质,促使药性的变化,使原本的寒热、升降、柔刚等属性得以转化。

例如,一些生药材具有辛凉寒性,通过炮制后可以使其性质更加温和,增加其药物稳定性和药效。

其次,中药炮制可以改善药效。

炮制过程中,可以去除杂质、杀菌消毒、浓缩有效成分等,从而提高药材的纯度和药效。

同时,炮制还可以激发药材的活性成分,使其更易被人体吸收和利用,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药效。

最后,中药炮制可以减低药材的毒性。

一些中药材在生理状态下含有一定毒性物质,经过炮制后可以降低其毒性,使药材更安全使用。

例如,一些具有口感孽味、不易入口的药材通过炮制后可以减轻其刺激性和难以接受的味道,增加药材的口感和使用舒适性。

总的来说,中药炮制是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对中药材进行加工处理,实现药性的转化、药效的改善和毒性的减低,从而提高中药的药用价值和疗效。

在中药炮制的实践中,需要根据药材的性质和用途,采用适当的方法和程序,确保药材炮制的效果和质量。

同时,对于不同的中药炮制原理也需要有所了解,以便更好的理解中药的药效和用途。

在中药炮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的炮制方法:1.炙:通过用火烘烤或直接置于火上炙烤的方法,使药材表面焦黄,内部略有焦香味,以改变药材的药性,增加其温热性。

2.焙:将药材放入炉中,用中火烘烤,使药材温热至微焦,以增加药性,加强药效。

3.炒:将药材放在干净的锅中,以文火炒热至微焦,以增加药性,改善疏泄作用。

4.灸:将药材放在身体穴位上,用艾灸,以温热经络,活血化瘀。

5.捣:将药材放在研钵中,用研钵研磨,以增加药材的细腻性,增加药效。

6.汤:将药材放在锅中,加入水,煮至汤液减少,以增加药材的药效,浓缩有效成分。

浅析毒性中药的毒理作用及炮制原理

浅析毒性中药的毒理作用及炮制原理

雷公藤减毒炮制方法综述
王英晶1,彭伟文2+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广东广州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广东中山528401)
摘要 目的l介绍毒性中药雷公藤的几种炮制方法。方法:概要性地比较雷公藤炮制减毒方法的效果,包括净制去毒、
水煮去毒、经羊血炮制减毒、蒸制减毒、灵芝双向发酵解毒。结果:经羊血炮制减毒效果较好。结论:雷公藤解毒增效 炮制方法及原理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毒性中药;雷公藤:炮制解毒
李仁等,它们均含有苦杏仁苷,进入人体后须经酶水解产生氢氰酸,木薯也含有氢氰酸,后者为一种
极其强烈的细胞毒物质,人的致死量约为50mg。又如白果所含的白果酸和白果酚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 统,并能抑制呼吸中枢。对苦杏仁之类的中药,可采用炒、烫、蒸等热处理的炮制方法,目的是使苦 杏仁酶失去活性,保护苦杏仁苷不被破坏,防止产生氢氰酸有害物质。(3)含皂苷类。皂苷的毒性主 要是对局部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并能抑制呼吸,损害心肌,尚有溶血作用。如商陆毒素对交感神经有 刺激作用,促进胃肠道蠕动,并可刺激肠粘膜,引起腹痛、腹泻,能兴奋延脑运动中枢,引起中枢神 经麻痹,呼吸运动障碍,大剂量时可引起惊厥,并可抑制心肌,致使心肌麻痹、呼吸、循环衰竭而死 亡。对商陆可采用醋制方法来降低毒性。又如黄药子可损害肝脏,因为黄药子生物碱直接作用于肝脏, 损害肝细胞而发生黄疸。木通除含有常春藤碱皂苷之外,还含有马兜铃酸。马兜铃酸能导致肾小管及 间质,近端肾小管刷状缘脱落、坏死,出现肾性糖尿和低分子蛋白尿,同时有远端肾小管酸中毒及低 渗透尿。这些患者的治疗常常极为困难,往往逐步发展成终末期肾衰。木通对。肾脏的毒性,当木通单 次口服lOg时即可引起中毒,而该剂量非常接近常用量。有用大剂量关木通609可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的报道。(4)含黄酮苷的中药有芜花、广豆根等,其毒性作用多为刺激胃肠和对肝脏的损害,引起恶 心、呕吐、黄疸等症状。 3.有毒成份为毒蛋白类的中药 毒蛋白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种子内,其毒理作用是对胃肠粘膜具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能引起 广泛性内脏出血,如蓖麻子、巴豆、相思豆、苍耳子等,均含有毒蛋白。中毒反应多表现为剧烈吐泻、 呕血、血尿,甚至惊厥、死亡。由于毒蛋白不耐热,故对这些药物一般都采用热处理的方法炮制,如 巴豆采用去油成霜的方法使毒蛋白变性破坏,达到降毒的目的。 4.有毒成份为含萜及内酯的中药 这些含萜及内酯类衍生物结构较为复杂,其毒理作用对局部有强烈的刺激性,并对中枢神经系统 有抑制作用。如艾叶对皮肤有刺激作用,内服可刺激胃肠道并经门静脉入肝脏,引起肝细胞损害。马 桑所含马桑内酯可兴奋大脑及延脑,并降低体温,引起惊厥、窒息。含有毒树酯成分的中药多采用醋 制,煨制、炒制等方法炮制,目的在于破坏部分树酯及除去部分挥发油,达到去毒的目的。 5.有毒成分为含金属元素的无机物类中药 主要是矿物类中药,主含汞、铅、砷等化合物。如水银、轻粉、朱砂、红升丹、白降汞等含汞化

中药炮制减毒方法及原理

中药炮制减毒方法及原理

中药炮制减毒方法及原理
中药炮制减毒方法及原理相传已有千年历史,这些方法旨在消除或降低中药中毒性物质的含量,以确保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一种常用的减毒方法是水煎。

水煎是指将中药材加水煮沸后煎煮一段时间,然后再取下药液,称为煎剂。

水煎的原理是通过材料与水的热交换,使一些有毒成分溶于水中,在煎煮过程中被去除或减少。

另一种常用的减毒方法是泡制。

泡制是指将中药材浸泡在水中,然后再取下泡药液。

在泡制过程中,一些有毒成分会被水吸收,从而达到减毒的作用。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中药炮制减毒方法,如煅炼、制曲、酸洗等。

这些方法在具体操作上有所差异,但都是通过物质变化或处理,降低中药中有毒成分的含量。

中药炮制减毒的原理主要包括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

物理作用是指在炮制过程中,药材与热、水等物质之间的物理相互作用,促使有毒成分从药材中释放或转移到其他介质中。

化学作用是指中药炮制过程中,药材中的有毒成分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物质。

生物作用是指中药炮制过程中,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转化有毒成分,降低中药的毒性。

综上所述,中药炮制减毒方法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的协同作用,有效地降低中药中有毒成分的含量,提高中药的安全性和疗效。

有毒中药炮制减毒综述

有毒中药炮制减毒综述

有毒中药炮制减毒综述目录论文题目 (4)中文摘要 (4)关键词 (4)1、有毒中药的毒性机理 (4) (4) (4)2、有毒中药炮制的目的 (5)3、有毒中药减毒炮制原理 (5)3.1. 使毒性成分发生改变 (5) (5)3.2.1 净制除去有毒副作用的部位 (5)3.2.2 特殊的炮制工艺减少毒性成分含量 (6) (6)3.4. 除去非有效的水溶性毒性成分 (7)3.5 破坏局部酶,以防止有效成分在酶的作用下生成毒性物质 (7)3.6 破坏毒性成分结构,使之失去活性 (7)4、有毒中药的炮制方法 (7) (7)4.2 水浸泡去毒 (8)4.3 加辅料去毒 (8) (9) (9) (9) (9)4.4 压油制霜去毒 (9)4.4 压油制霜去毒 (9) (9)5、炮制减毒存在的问题 (10) (10) (10) (11) (11) (11)6、关于应对措施的思考 (12) (12)6.2 标准各地的炮制方法 (12)6.3 探索可控的可批量化的有效炮制方法 (12)6.4 有毒中药减毒整套方案的制定 (13)7、致谢 (13)8、参考文献 (14)有毒中药炮制减毒综述(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中药学专业2021级09406043)摘要本文对有毒中药的毒性机理、炮制目的、炮制原理、炮制方法、炮制减毒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加以进行总结思考。

着重总结有毒中药的炮制原理及方法,反思现有的炮制减毒上的问题与困境,力图通过本文进一步促进炮制学在此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有毒中药炮制减毒毒性机理炮制目的炮制方法中药是中医防病、治病的主要手段。

然而“是药三分毒〞 ,所谓“毒〞主要是指药物的偏性,利用“毒〞斑来纠正脏腑的偏胜偏衰,用之不当,可导致中毒,而引起人体功能起失调,疾病进一步恶化,甚至死亡。

炮制目的就是使药物经过炮制后,药理改变,治疗效果增加、消除药物毒性、副作用,使药物发挥最大疗效。

有毒中药只有炮制“适中〞,才能在降低毒性中药的同时保证药效。

毒性中药修治机明白得析

毒性中药修治机明白得析

毒性中药修治机明白得析【关键词】毒性中药;修治机理用于临床医治的毒性中药均需通过标准的加工炮制方可入药,其目的在于降低或排除药物的毒性,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平安、合理、有效。

因此,关于毒性中药选择合理的炮制方式是确保临床平安用药的前提条件。

笔者拟就毒性中药的炮制机理浅析如下,希望斧正。

1 净制制毒即除去药材中某些非药用的毒性部位,从而达到平安用药的操作方式。

如蕲蛇去头足入药,斑蝥去头、足、翅方可入药,还有诸如人参“去芦免吐”、山茱萸“去核免滑”等。

现代药理学研究说明,蕲蛇的头部毒腺中确实含有大量出血性及溶血性的毒质成份;而斑蝥所含的毒性成份斑蝥素其中相当一部份以镁盐的形式存在于动物软组织内,从斑蝥足关节处分泌。

2 水处置制毒系采纳清水对药材进行漂、浸,其间不断翻动和换水,从而使药材中的毒性成份水解或溶解于水中,以达到减低及排除毒性的操作方式。

如传统的水飞雄黄,即因夹杂于其中的As2O2为剧毒成份,且能够溶解于水中,在水飞研磨为极细粉的反复操作进程中,As2O2慢慢溶解于水而被除去,且水飞次数及用水量越多,雄黄内所含的As2O2含量就越低。

又如半夏及天南星在炮制之前,也要求用水漂洗至口尝无或微有麻辣感,以使毒质被水漂洗溶出,再行下一步炮制操作。

再如附子和乌头等经太长时刻的漂洗处置,可使乌头碱毒质随水而大量去除。

现代研究说明,将草乌总生物碱除尽后的水溶液仍然具有较强的毒性,因此,乌头中除含有剧毒的乌头碱外,还有其它水溶性的毒质存在。

因此,浸泡和漂洗进程关于去除乌头毒性成份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传统炮制马钱子有童便浸泡和甘草水浸泡等方式,因为长时刻浸泡可降低其要紧毒性成份番木鳖碱的含量。

最近几年来有人实验利用醋酸溶液浸泡取代传统浸泡法,以期通过酸与碱的结合增强番木鳖碱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其毒质含量而达到药用的标准。

3 热处置制毒干热制毒将毒性药材置于容器中加热拌炒,或加入必然量的固体辅料持续加热,其间不断翻动,通太高温破坏或分解毒性成份,以使药物毒性降低或排除。

中药的毒性及炮制原理

中药的毒性及炮制原理

中药的毒性及炮制原理标签:中药;毒性;炮制药物的毒性或毒药,在古代所指甚广。

正确理解中药的“毒性”,有助于临床适当选用药物和确定用量,避免中毒及不良反应,使中药在防治疾病中达到预期的疗效。

“毒药”在古代文献中常常是药物的总称;如《周礼·天官冢》上记载“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

”可见,周代“毒”与“药”是不分的,“毒”的概念是广义的。

药物各有偏性,这种偏性就是“毒”。

明代医家张景岳对药物偏性之”毒”的含义,作了明确解释和阐述:“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药,是以气味之有偏也……凡可避邪的安正者,均可称之为毒药,故曰毒药攻邪也。

”魏晋以后,毒药的含义逐渐演变成专指那些药性强烈,服后易出现毒副作用甚至致死的药物。

隋·巢元方在《诸病源侯论》中提到:“凡药物云有毒及大毒者,皆能变化,于人为害,亦能杀人。

”这种认识与现代对毒药的认识比较接近。

“毒”不再指药物的偏性了。

本草书籍在药物性味下标有“小毒”、“大毒”、“剧毒“等,就是指这些药物有大小不等的毒性或副作用。

这时,药物的毒仅指药物的有毒成分。

如乌头,其毒性成分为剧毒的双酯类生物碱,人口服4mg即可导致死亡。

但不少中药的毒性成分至今尚不清楚。

尽管毒药具有不良反应或毒副作用,但临床上又常常必须利用某些毒药的特殊作用,来治疗或控制一些疾病,这些药物的毒性成分往往又是治病的有效成分。

前人通过对药物的加工炮制以达到减轻或消除药物有害作用的目的。

归纳毒药的加工炮制方法主要有五种。

1 分离去除毒性成分,减少毒性如巴豆性烈有大毒,外敷可起泡,一般巴豆仁含巴豆油约53%~57%,巴豆油服后至肠中与碱性肠液发生作用,析出巴豆酸后,引起剧烈的峻下作用,有时能导致肠炎并使肠蠕动旺盛。

巴豆经炮制压榨去油制成粉后,使含油量为18%~20%,降低了毒性,缓和了峻下作用。

2 加热挥发,升华有毒成分,以减少毒副作用如斑蝥:有毒成分为斑蝥素,对皮肤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内服能引起严重的吐泻等症状。

常用毒性中药炮制方法与原理探讨

常用毒性中药炮制方法与原理探讨

1537表3我院抗菌药物联用及标本送检率统计科别调查病应用抗菌抗菌药二联应三联应细菌培养历数药例数应用率用率用率送检率普外科201890.0%65.0%25.0%20.0%心胸外科201995.0%60.0%30.0%15.0%骨科201575.0%25.0%30.0%10.0%泌尿外科2020100.0%40.0%45.0%0.0%脑外科2020100.0%45.0%40.0%0.0%妇产科201365.0%50.0%10.0% 5.0%儿科201995.0%40.0%25.0%0.0%心血管科201050.0%25.0%20.0%0.0%神经内科20840.0%20.0%15.0%10.0%呼吸内科2020100.0%50.0%40.0%25.0%消化内科20945.0%20.0%15.0%15.0%内分泌科201260.0%30.0%10.0%0.0%肾内科20840.0%15.0%10.0%0.0%传染病科2020100.0%45.0%30.0%20.0%合计28021175.4%37.8%24.6%8.6%3讨论抗菌药物是治疗各种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的最主要药物,其应用的合理性与患者的康复及医院的医疗质量密切相关。

应用不合理或应用不当,将造成细菌(及其它病原菌)出现耐药性问题,增加不良反应和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给患者造成经济负担,因此,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院抗菌药物的用药结构和水平,通过数据和一些典型病例,也发现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现象。

3.1抗菌药物应用率较高、品种集中、预防用药时间过长本次调查表明,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率为75.4%,与世界卫生组织要求的抗菌药物应用率低于30%和国家医院管理规范中提出的抗菌药物应用率力争控制在50%以下的目标[1]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调查显示,我院手术科室的脑外科、泌尿外科抗菌药物应用率均为100%,妇科最低为65.0%;非手术科室呼吸内、传染病科抗菌药物应用率最高为100%,神经内科最低为40.0%。

观察中药各类毒性成分的中毒机制及其炮制减毒原理

观察中药各类毒性成分的中毒机制及其炮制减毒原理

观察中药各类毒性成分的中毒机制及其炮制减毒原理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各类毒性成分的中毒机制及炮制减毒原理。

方法各取150 g山慈菇、草乌、吕宋果及白花曼陀罗,将每种中药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比组,各75 g。

实验组进行炮制减毒,对比组不作处理。

对比两组中药的毒性成分含量。

结果实验组中四种中药炮制后毒性成份含量显著低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熟练掌握各类中药的毒性成分,通过严谨炮制等手段可减轻其毒性成分的含量,为临床使用安全性提供依据。

关键词中药;毒性成分;中毒机制;炮制减毒现如今很多人“迷信”中药,认为中药药性溫和,可以大胆过量地服用也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古语说“是药三分毒”,中药也不例外,我国对中药毒性的认识历史悠久,早就传说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

如果乱用、滥用中药,也会有引起药物中毒[1],临床上中药中毒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

怎样减小中药的毒性,充分发挥其疗效成为医生与患者普遍关注的问题[2]。

炮制是有效降低中药毒性的方法与手段之一[3]。

本次研究对中药的中毒机制及炮制减毒原理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因为中药成分中的秋水仙素、乌头碱、番木鳖碱与阿托品类是中药中毒的主要几类药物,因此此次研究选择了含有秋水仙素的山慈菇、含有乌头碱的草乌、含有番木鳖碱类成分的吕宋果以及含有阿托品类成分的白花曼陀罗四种中药作为研究对象,各取150 g。

每种中药平均分成实验组与对比组,各75 g。

1. 2 方法1. 2. 1 实验组取山慈菇、草乌各15 g,放入盛有25 ml水的容器中,取15 g吕宋果放在加热板上,取15 g白花曼陀罗放入盛有25 ml醋的容器中,分别观察其变化。

对比组取四种中药各15 g,不作任何处理。

1. 2. 2 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两组中药的毒性成分含量进行检测,每种中药检测5次,取其平均值。

1. 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对中药炮制原理的研究

对中药炮制原理的研究

对中药炮制原理的研究中药炮制是将中药材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以改变其性状、质量和药效的过程。

中药炮制原理是通过对中药材的加热、煮熬、晒干、浸泡等处理方法,调整中药材的化学成分和药理特性,提高中药的药效和安全性。

中药炮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中药炮制对中药药物活性成分的保护作用:中药炮制可以保护中药材中的活性成分,防止其在储藏和使用过程中的挥发、氧化和降解。

研究表明,中药炮制可以改变中药材的结构,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延长其保质期。

2.中药炮制对中药毒性成分的降解作用:一些中药材中含有一定的毒性成分,在经过炮制处理后,可以降低或消除这些毒性成分的作用。

例如,经过炮制的附子中毒性成分麻黄碱含量大大降低,从而减少对人体的不良反应。

3.中药炮制对中药材中的维生素、矿物质和不溶性纤维等营养物质的影响:中药炮制可以改善中药材中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生物利用度,提高药材的营养价值。

同时,中药炮制还可以降低中药材中的不溶性纤维含量,提高中药的口感和消化吸收。

4.中药炮制对中药材中的微生物和传染病的消灭作用:中药炮制过程中经过高温处理可以杀灭中药材中的细菌和传染病的病原体,保证中药的卫生安全。

5.中药炮制对中药材中的糖类和蛋白质的分解作用:中药炮制可以分解中药材中的糖类和蛋白质,加速其水解和酶解过程。

通过这种分解作用,中药炮制可以改变中药材的味道和口感,提高中药的适口性。

总之,中药炮制原理的研究在中药学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深入研究中药炮制原理,可以优化中药材的炮制工艺,提高中药制剂的质量和药效,并为中药的临床应用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浅析中药炮制降低药物毒性的方法和机理

浅析中药炮制降低药物毒性的方法和机理

浅析中药炮制降低药物毒性的方法和机理赵熙子2010级药学3班学号1010307323【摘要】中药经过炮制减毒的方法很多,可具体地归纳为净制去毒、水制去毒、加热去毒和辅料制去毒等。

炮制的作用机理又可归纳为去除毒性部位、破坏或改变药物的毒性成分、降低毒性成分含量、去非有效的水溶性毒性成分、辅料解毒、以及破坏部分酶,以防止有效成分在酶的作用下生成毒性物质等。

【关键词】中药炮制方法作用机理【正文】很多植物都是中药的原料药材,然而这些植物一般具有不同种类不同程度的毒性。

中药的炮制减毒是使用中药的重要指导原则,其对于降低甚至消除药物毒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文将主要介绍中药炮制的方法及其作用机理。

1.中药炮制的方法中药经过炮制减毒的方法很多,归类的方法也有很多,本文采取一种较为细致的分法,将中药炮制方法归纳为净制去毒、水制去毒、加热去毒和辅料制去毒。

其中后两者为去毒的主要方法。

加热去毒又包括干热去毒和湿热去毒;辅料制去毒又可分为固体辅料制去毒及液体辅料制去毒。

净制去毒:是指药物通过净制处理,除去有毒副作用的部位。

如自首乌外皮中含有有毒金属元素量高达946.1lmg/kg,去皮自首乌饮片有毒金属元素量为36.50mg/kg,含量大为降低,所以必须去皮。

水制去毒:是指药物经过水洗、水漂、水泡、水浸等过程处理时,其所含的某些毒性成分溶于水而随水流失或水解。

如乌头、附子等经水浸泡,可使部分乌头碱部分水解而流失,降低了毒性。

加热去毒又可分为干热去毒和湿热去毒。

干热去毒:是炮制去毒使用最早的方法,历代曾用于斑蝥、马钱子等毒性药物的炮制。

干热去毒方法又可分为不加辅料及加辅料去毒方法。

不加辅料的干热去毒方法有清炒法、煅法、去油制霜法等。

其中,去油制霜法是指,药物经过去油制成松散粉末的方法,经去油制霜,使某些富含油性成分的果实种子类药物脂肪油含量下降,毒性降低。

如巴豆油、千金子油、大风子油等,易导致强烈腹泻,需去油制霜以降低其毒性。

炮制降毒性

炮制降毒性

科学炮制使中药减毒增效有毒中药经炮制后,除便于储存、调剂和服用外,更重要是能降低或消除毒性和副作用,改变药物的性能,增强药物的疗效。

因此,有毒中药的炮制十分重要,历代都给予高度重视。

其减毒原理如下。

1.炮制使毒性物质破坏有些药物通过加热可使毒性物质破坏,从而使毒性减低。

如马钱子含有毒成分木鳖碱和马钱子碱,通过砂烫高温处理后,此成分即被破坏或挥发,使之含量降低至安全范围内。

2.炮制可使毒性物质分解(或水解)有些药物通过炮制使毒性物质分解后,转化成为低毒或无毒的物质。

如附子、川乌、草乌的毒性成分为生物碱(尤其是乌头碱),遇水或加热后,被水解(或分解)转化成为毒性较低的乌头次碱及几乎没有毒性的乌头胺,从而使毒性减低。

3.炮制可使毒性物质衍化在炮制过程中,如果同时对有毒中药配加某种辅料,这种辅料中的某些成分与有毒成分作用,衍变成一种无毒而又不影响疗效的物质,使毒性降低。

如大戟含有毒的三萜类化合物,用醋炮制后,即可与乙酸作用变成衍生物,使之无明显刺激性及毒性。

又如用甘草为辅料炮制某些有毒中药,由于甘草含有的甘草酸水解后生成葡萄糖醛酸,能与含羟基等有毒物质混合,生成难于吸收的结合型葡萄糖醛酸而达到解毒目的,故许多药物炮制都用甘草。

如加明矾炮制某些有毒药物,明矾是铝的复盐,在水中分解为氢氧化铝,呈凝胶状,带负电荷,可吸附生物碱、苷等而解毒。

4.炮制使毒性部位直接去除有些中药的某部分有毒,通过去除毒性部位使该药无毒或低毒。

如蝮蛇、蕲蛇的头部毒腺含有强烈的毒素,去头后降低毒性,保证了用药的安全。

5.炮制可使毒性成分逸出如斑蝥中有毒成分斑蝥素,与米同炒至85℃时即开始升华,因而降低了毒性。

露蜂房内含有的蜂房油是一种含有毒成分的挥发油,经炒黄后,能使部分油挥发而降低毒性,同时又矫正臭气。

6.炮制使毒性成分降低在安全范围之内有些药物中所含的有毒成分即是有效成分,炮制时须采用使其毒性成分降低在安全范围之内的方法。

如巴豆有效成分与毒性成分均存在于油脂中,传统的炮制方法采用压油用霜法,不能全部去除巴豆油,要求保留在18%~20%之间为宜。

浅谈中药炮制的解毒机理

浅谈中药炮制的解毒机理

浅谈中药炮制的解毒机理【关键词】中药炮制;解毒机理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按照医疗调配、制剂的要求,以及药材自身的性质,所采用的一项制药技术。

广大医药工作者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总结探索,证明中药炮制能消除或降低部分中药的毒性,提高中医临床用药的安全系数,扩大中药资源。

中药炮制解毒机理成为广大医药工作者研究课题之一,现笔者就中药炮制解毒的一些机理试行分析。

1 加热解毒加热需要火,而“火”与中药炮制关系密切,如煮、蒸、炒、焙、炙、炮、煅、炼等炮制方法都与火有关,绝大部分中药都需经“火”炮制。

现代科学证明,加热能使中药所含的某些毒性成分解破坏、凝固变性、升华散失或部分减少,以达到解毒的作用。

1.1 加热使中药有毒成分分解破坏中医认为马钱子有大毒,临床服用前必须炮制,以减少有毒成分士的宁的含量,经过高温砂炒后,士的宁部分分解破坏,砂烫后马钱子中士的宁含量降为1.85%左右,毒性降低,提高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疗效[1]。

干漆含干漆酚50-60%,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毒性,不能生用,焖煅后,干漆酚约减少70%,毒性、刺激性显著降低[2]。

川楝子生用有毒,炒制后毒性蛋白被分解破坏,降低了毒性。

1.2 加热使中药有毒成分凝固变性蜈蚣的毒液内含有两种类似蜂毒成分,即组胺样物质及溶血性蛋白质,此外尚含有酪氨酸、蚁酸、脂肪油及胆固醇等,其中蚁酸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小蜈蚣咬伤可产生局部刺痛及红肿,大蜈蚣咬伤可引起局部坏死、发热、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严重时发生昏迷及过敏性休克[3]。

加热可使其有毒成分凝固变性而失去活力,所以蜈蚣使用前都要用烘焙法加工炮制,以降低毒性。

白扁豆含有一种植物蛋白质(红细胞非特异性凝集素),对人体有害,炒制或炼制后,该成分凝固变性而失去活力,达到降低毒性效果。

1.3 加热使中药有毒成分升华挥发或减少红娘子、斑蝥均有大毒,有毒成分斑蝥素对皮肤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口服斑蝥素量超过30mg即中毒死亡。

浅析毒性中药的毒理作用及炮制原理

浅析毒性中药的毒理作用及炮制原理
T CM me d i c i n e c o n t a i n s ma n y c h e mi c a l c o n s t i t u e n t s , i n c l u d e a c t i v e i n re g d i e n t s a n d t o x i n s . T o x i c o l o g y nd a p r o c e s s i n g p r i n c i p l e i n t o x i c T CM me d i c i n e h a s re g a t s i g n i i f c a n c e i n d i a n o g s i s f o r d o c t o r s .
降低 毒性。
1 含有生物碱 的毒性 中药
含有生物碱 的中药 ,其毒性成分 为生 物碱 ,毒性强弱和炮 制原理均不 同。藜芦全株有毒 ,毒性最强 的就是藜芦碱 ,藜芦 的 中毒通常是 急性 中毒。藜芦碱对 消化道粘膜有强烈 的刺激作 用,引起 恶心、呕吐以及食道和 胃肠炎症 。藜芦碱作用于 中枢 神经系统 ,使大脑先兴奋后抑制 ,出现痉挛 、抽搐 以及 昏睡 昏 迷等意识障碍症状 。藜芦碱 刺激延脑迷走神经核 ,使迷走神经 兴奋性增高 ,导致血压下降 ,心率变慢 ,心率不齐,大量 出汗, 肠 蠕动增强 , 呼吸抑制 。 藜芦醋制 以后藜芦碱转化成藜芦新碱 , 毒性 减弱 。乌头 中含有双 酯型的生物碱【 钔 ,其毒性最 强,乌头 碱可 以兴奋迷走神经 ,对其 他神 经末梢有兴奋后麻痹作用 ,过
成分 , 了 解这 些毒 性成分的毒性作用和炮制原理对运 用 中药诊 病有重大的意义。 【 关键词 】 毒性 中药;毒理作用;炮制原理
[ Ab s t r a c t ] T h e t r e a t me n t p i r n c i p l e o f T C M me d i c i n e wa s wo r k i n g t o g e t h e r o f t h e v a i r o u s i n g r e d i e n t s o f T C M me d i c i n e . E v e r y

中药炮制原理浅识

中药炮制原理浅识

中药炮制原理浅识
中药炮制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特定的炮制方法,将生药进
行处理,使其具有更好的药效和适用性。

中药的炮制原理主要包括去毒、
破坚、化滞、增效等几个方面。

1.去毒
中药炮制过程中,有些药物可能存在毒性或副作用,需要通过炮制方
法去除或减轻其毒性。

常见的方法包括先炙或炒热药材,然后再进行其他
炮制操作。

这样做可以破坏一些有毒物质的化学结构,并改变其药效,从
而降低药物的毒性。

2.破坚
中药炮制中一部分药材常常因为含有坚硬的纤维或鞣质,影响其研磨
粉碎和溶解,降低药效。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药炮制时通常采用破坚的
方法,如用锤子或石锤砸打、用锅煎煮、用熨斗烫煮等,使药材纤维破碎,提高其药效。

3.化滞
中药炮制中,有些药材可能具有较强的粘性或黏附性,容易粘连在一
起或黏附在容器壁上,导致研磨困难或炮制过程中药材不易均匀受热。


时可以采用一些方法进行化滞,如用水浸泡、加入适量的酒精进行浸泡或
加入辅料等,使药材变得柔软易用,便于研磨、煎煮和提取。

4.增效
中药炮制过程中,也会有一些药材需要通过特殊的炮制方法来增强其
药效,使其更具疗效。

例如,有些药材经过炒热可以提高其温热作用,有
些药材通过煮沸可以激化其药效,还有一些药材需要经过特定时间的蒸煮才能发挥其最佳药效等。

总之,中药炮制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特定的炮制方法,可以使药材具有更好的药效和适用性。

不同的药材具有不同的特性和炮制要求,掌握其炮制原理对于中医药学的学习和临床运用都非常重要。

有毒中药的炮制

有毒中药的炮制

有毒中药的炮制有毒中药的炮制有毒中药的炮制【1】【摘要】目的通过对有毒中药的正确炮制使其减毒增效。

方法从有毒中药炮制减毒的原因到确定炮制的原则进行探讨。

结果有毒中药经不同炮制后,能增强疗效,克服毒副反应,提高高效低毒的作用。

结论通过正确炮制能发挥有毒中药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有毒;中药;炮制有毒中药是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独特的疗效,一些疑难顽症离不开它,但又很难使用,稍不谨慎就会有中毒的危险,甚至致残、致死。

可通过炮制减毒或严格掌握剂量而安全应用。

使用有毒中药的关键是掌握药材鉴别、炮制及用药规律。

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就有毒中药炮制减毒原因及炮制减毒原则做以粗浅探讨。

炮制,是祖国传统医学中的一门制药技术,是来自中医辨证用药的经验总结,一般是将药物经过修治后,再进行火制、水制或水火共制等加工处理,以增强疗效,减除其毒性和副作用,便于药物的贮藏和服用等。

所以中药的炮制会直接影响中药的性能和治疗效果,有毒中药的炮制尤显重要。

1 有毒中药炮制的减毒原因有毒中药炮制的重要目的就是增强疗效,克服毒副反应,探索创制高效低毒的中医用药理论,其减毒原因如下:1.1 通过炮制可使毒性部位直接去除浸泡能减少部分有毒成分,但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有效成分丧失,亦不宜直接曝晒。

如有大毒的雷公藤清水浸泡至五成透,洗净泥土,捞起以麻布保润,每日淋清水2-3遍。

待润透后,切成马蹄状薄片,阴干的炮制方法去毒。

1.2 通过炮制去油制霜减毒大风子的油脂内服毒性猛烈,对胃肠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对视神经有毒害作用。

去油制霜的目的是减低辛烈之毒性,且制霜后入丸剂时,易于粉碎。

1.3 通过炮制使毒性物质含量降低有些药物通过加热(如醋炒)可使毒性物质含量降低或破坏。

如芫花含有对皮肤具有强烈刺激性的脂肪油,内服能刺激消化系统,使人产生呕吐及剧烈腹泻等毒副反应。

用醋炒后,可除掉一部分脂肪油,以降低毒性,便于应用。

1.4 通过炮制使有毒物质水解降低毒性雪上一支蒿是云南白药的主要成分,经证明雪上一支蒿含乌头碱、次乌头碱,属于萜类双酯结构。

中药炮制减毒方法及原理

中药炮制减毒方法及原理
2 . 5 制霜制毒 将油脂性毒性药材去油制 成松散粉末来减毒
1 . 1 生物碱类
含生物碱类 毒性 的常用 中草药 包括曼陀罗 、
莨菪 、 乌头 、 附子 、 雪上 一枝蒿 、 马钱子 等。中毒 的临床表现 多 以中枢神经系统 、 自主神经 系统 的功能紊乱为主 J 。
1 . 2 毒苷类 毒苷类易 引起 中毒 的中药 主要包 括强心苷类 、 氰苷类 、 皂苷类。强心 苷类主要有 夹竹桃 、 万年青 、 罗 布麻 、 五
油炸后 能使番木鳖及其他生物碱受到不同程度 的破坏 , 从 而降 低 了药物的毒性 , 保证 了用药安全 。
3 . 3 加辅料 制毒的作用机 制 如半夏 的炮 制方法较多 , 但 以
1 . 6 动物性 毒性 药物类
常见 的主要有 : 蟾酥 、 全蝎 、 斑蝥 、 红
娘子等。其 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对心 、 脑、 肝、 肾产生广泛性病 理损害 ”。

1 3 4・
临 床合 理 用 药 2 0 1 3年 8月 第 6卷 第 8期 中
C h i n J o f C l i n i c a l R a i t o n lD a r u gU s e . A u g u s t 2 0 1 3 . V o L 6 N o . 8 B
中药 , 通过加热 去油制 霜可 大大 降低 巴豆 的毒性。又如 千金 子、 柏子仁等也是通过去油制 霜, 而信石则是采用升华制霜 。
3 常用毒药炮制原理 3 . 1 净制去毒的作用机制 净制去毒主要是去除药 物中含毒
1 . 3 毒性蛋 白 毒性蛋 白主要含在种子 中, 如 巴豆 、 相思子 、
1 . 4 萜 类及内酯 类 本类毒性物质 的代表 中药有艾 、 苦楝 、 红 茴香 、 樟树等 , 其 中毒症状 主要表 现在消化道 、 肝脏 、 心血 管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毒性中药炮制去毒的原理
卢红星
摘要:中药炮制去毒常用净制、水浸泡、加热、去油制霜、水飞、提净等方法,以去除毒性成分,破坏、减少毒性成分,改变毒性成分结构,降低毒性成分含量等。

通过对炮制去毒方法及原理的探讨,有利于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关键词:毒性中药;炮制;去毒;原理
doi :10.3969/j.issn.1003-8914.2013.01.107
文章编号:1003-
8914(2013)-01-0195-02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市中医院(安阳455000)
中药大多来源于天然的植物、动物和矿物,需经炮制后才可应用于临床,
这是中医药学的一大特色,特别是毒性中药的炮制更应引起重视。

毒性中药对于疾病的防治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尤其在救治疑难重症方面每起沉疴。

正确掌握毒性中药的炮制方法和去毒原理,能使中药材更符合临床治疗需要,充分发挥疗效,也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

1
净制直接去除含毒性成分的部位
净制是除去中药材杂质和非入药部位,使其达到药用纯度标准的方法。

如人参“去芦免吐”、山萸肉“去核免滑”等,苦楝皮外层毒性较大,用时应彻底剥离。

再如蕲蛇头部毒腺含有较多出血性毒素、少量神经性毒素,内服后可引起内脏广泛性出血而死亡,去头后降低毒性。

斑蝥净制去头足翅,去头翅后镁、锌、钙等抗癌成分相对含量较高,去足翅后有害元素铅含量降低[1]。

2
水浸泡使毒性成分水解或转化为毒性较低成分和有效治疗成分
乌头、半夏、南星、附子等用大量清水长时间浸泡,
使毒性成分溶于水中,并多次换水使毒性成分流失以降低毒性。

如乌头毒性成分为乌头碱,在水中溶解度较小,但其水解产物乌头次碱及乌头原碱较易溶于水。

通过水漂使生物碱大量流失而使药物毒性降低。

商陆在淋润软化过程中,其毒性成分商陆毒素溶解和水解,使商陆毒性降低。

3
加热法使毒性成分破坏、减少或转化
加热法即是通过炒、煨、砂烫、蒸煮等方法加热破坏、减少或转化毒性物质,达到去毒目的。

如川乌水煮后,使极毒的双酯型乌头碱C 8位上的乙酰基水解或分解,失去一分子醋酸,得到苯甲酰单酯型乌头碱,其毒性较小;再进一步将C 14位上的苯甲酰基水解或分解,
失去一分子苯甲酸,得到亲水性氨基醇类乌头原碱,其毒性更弱,
但保留或增强了某些生物活性。

马钱子经过砂炒或油炸后,其主要成分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含量显著减少,同时异士的宁和异马钱子碱等开环化合物的含量明显增加。

这是由于士的宁和马钱子碱在加热过程中醚键断裂开环,转变成它们的异形结构和氮氧化合物
[2]。

乳香、没药为树脂类药物,含大量挥发
油,对胃有强烈的刺激性,常引起难以忍受的恶心、呕吐,经炒焦后喷醋,使挥发油含量大减而降低了毒性。

露蜂房内的蜂房油是一种含有毒成分的挥发油,经炒黄后,能使部分油挥发而降低毒性,同时又矫正臭气。

4
加辅料共制使毒性成分分解、中和、被吸附或与毒性成分产生沉淀
炮制所用辅料如醋、甘草、生姜、黑豆、白矾、麦麸、面粉等可以减低毒性。

如芫花经醋制后,能降低芫花酯甲的含量而降低毒性。

大戟含毒性成分为大戟苷,有类似巴豆油和斑蝥素的刺激作用,用醋炮制后,可使大戟苷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为苷元和糖,苷元的毒性低,又难溶于水,故可降低刺激性及毒性。

藤黄常用豆腐蒸制,由于豆腐含碱性蛋白质,藤黄毒性成分为藤黄酸,共煮后酸碱中和而降低毒性。

同时豆腐蒸制后呈蜂窝状可吸附毒物。

天南星的毒性成分是苛辣性毒性成分,炮制用生姜、白矾、甘草,生姜本身有解毒功能,并与天南星有协同作用。

白矾在水中溶解后生成带负电荷的氢氧化铝,呈凝胶状,可吸附生物碱、甙等而解毒。

甘草含有的甘草酸具有类似活性炭的吸附作用,甘草酸水解后生成葡萄糖醛酸,能与含羟基等有毒物质混合,生成难于吸收的结合型葡萄糖醛酸而达到解毒目的。

现代药理研究,甘草甜素对破伤风毒素、蛇毒、细菌毒素以及药物、食物中毒,均有一定解毒作用。

5
去油制霜使毒性成分含量下降
去油制霜即是将富含油脂性的药物去油制成松散·
591·光明中医2013年1月第28卷第1期CJGMCM January 2013.Vol 28.1
的粉末以降低毒性的方法,多用于毒性种子类药材的炮制。

巴豆含脂肪油40% 60%,能引起剧烈腹泻、呕吐,甚至大量失水而死亡。

制霜除去大部分油脂,使脂肪油含量在18% 20%的安全范围内。

巴豆种仁还含一种溶血性毒性蛋白质(巴豆毒素)约18%,通过加热“制熟”可使其变性,失去活性。

降低毒性,从而验证了巴豆“见火则良”的传统认识[3]。

千金子含脂肪油40% 50%,对胃肠道有刺激,产生峻泻,制霜后缓和泻下,降低毒性。

千金子霜的含油率为28% 32%[4]。

6水飞法除去水溶性毒性成分
水飞是将某些不溶于水的矿物药,利用粗细粉末在水中悬浮性不同,分离制备细腻粉末的方法。

如朱砂主含硫化汞,毒性成分为游离汞和可溶性汞盐,研磨水飞法可降低可溶性汞盐的含量使朱砂毒性减小;又如雄黄主含二硫化二砷,其中夹杂有剧毒性成分三氧化二砷,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胃肠系统均有毒性,易致人死亡。

但其可溶于水和稀酸溶液,故可用水飞法或酸奶飞法或酸洗法来降低其含量。

7燀法破坏部分酶,防止有效成分在酶的作用下生成毒性物质
苦杏仁中含苦杏仁苷,在苦杏仁酶和野樱酶作用下产生氢氰酸,氢氰酸对呼吸系统具有镇咳和祛痰的作用,同时也是毒性物质,人的致死量是0.05g。

通过炮制,可破坏部分酶,防止苦杏仁在煎煮过程中产生大量氢氰酸而中毒。

8提净法除去非有效的水溶性毒性成分
提净法是将某些矿物药经溶解、过滤除去杂质后,再进行重结晶,进一步纯净药物的方法。

如硇砂主含氧化锌,尚含铁、镁、硫等离子,在胃酸的作用下会产生硫化氢,当游离的硫化氢在血液中来不及氧化时,就会引起全身中毒反应。

硇砂提净后,铁、镁、硫等离子含量下降,毒性降低。

综上所述,合理炮制毒性中药是临床安全用药的关键,对有毒药物的炮制从减毒的角度出发,应根据药物的毒性、毒理与药效的关系等方面来确定炮制基本原则。

不能把重点只放在有毒成分的去除与破坏上,不去考虑其对有效成分的影响,也会失去炮制的意义。

通过对炮制方法和去毒原理的研究,严格控制毒性成分的含量,制定科学的质量标准,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崔树德.中药大全[M].哈尔滨:黑龙江科技出版社,1998:339.[2]叶定江,张世臣,吴皓.中药炮制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98-99.
[3]王宁.论巴豆的炮制[J].中成药,1996,18(7):18-19.
[4]李群,王琦,陈建新.千金子炮制发展研究[J].中药材,1996,19(5):240.
(本文校对:黄丽收稿日期:2012-06-25)
·
691
·光明中医2013年1月第28卷第1期CJGMCM January2013.Vol2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