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溶液知识点
中考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考点1】溶液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一、溶液的概念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组成:溶液是混合物,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汽油、酒精也可以作为溶剂。
二、溶液的基本特征①均一性: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如溶液中部分的浓度、密度和颜色完全一样。
②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是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③是混合物。
【规律】溶液的判别(1)澄清透明不代表是无色的。
(2)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
【举例】硬水、空气、纯净水属于溶液;泥水,油水,蒸馏水不是溶液。
【技巧】溶质、溶剂的判定①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水溶液。
②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做溶剂,液体做溶剂。
③当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叫做溶剂,量少的叫做溶质。
④当物质溶解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要正确判断溶质。
⑤溶质和溶剂是溶液所特有的概念,悬浊液和乳浊液不存在溶质和溶剂。
⑥溶质质量是指溶液中已溶解溶质的质量。
【拓展】影响物质溶解能力的因素:1、相似相容,溶质和溶剂的性质相似,溶解能力越强。
如:氯化钠易溶于水,难溶于油,碘易溶于汽油,那溶于水。
2、大部分物质稳定越高,溶解能力越强。
对于气体,压强越大溶解能力越强。
【考点2】溶液和浊液1、浊液:包括乳浊液和悬浊液。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悬浊液:固体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悬浊液3、溶液和浊液的区别项目溶液悬浊液乳浊液溶解性溶不溶不溶分散在水里的物质状态固、液、气固液分散在水里的粒子分子或离子许多分子的集合体许多分子的集合体外观通明均一浑浊、不均一浑浊、不均一久置后的变化稳定不变沉淀分上下两层不稳定【考点3】乳化现象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溶液
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溶液1.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单位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最大溶解量,通常用摩尔/升或克/升来表示。
溶解度受温度、压力和溶质性质的影响。
随着温度的升高,大多数固体溶质的溶解度增大,部分气体溶质的溶解度减小。
随着压力的升高,气体溶质的溶解度增大。
不同溶质在相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一般来讲,温度升高时,大多数固体溶质的溶解度增大,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在化学实验中,我们可以根据溶解度实验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图,从而了解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2. 溶解过程溶解是溶质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范德华力使溶质分子脱离固态晶格加入液态中形成溶液。
在溶解过程中,溶质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要克服固体晶格结构的作用力,而与溶剂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相互作用。
在一定温度下,如果溶质溶解的过程中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强于溶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溶质会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
而如果溶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于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则溶质不会溶解在溶剂中。
3. 溶解热溶解热是指单位质量的溶质在过饱和溶液中溶解时所需要的热量。
溶解热的大小与溶质与溶剂之间相互作用力密切相关,通常来说,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越强,其溶解热也就越大。
而反之,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越弱,其溶解热也就越小。
溶解热的大小也是影响溶解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4. 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在溶液中,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通常来说,在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发生在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化学反应,另一种是发生在溶质与溶剂分子之间的化学反应。
比如,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都可以在溶液中发生。
5. 溶液的浓度溶液的浓度是指单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摩尔数的多少。
常见的浓度单位有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等。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浓度单位进行计算和实验。
综上所述,溶液是化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涉及到溶解度、溶解过程、溶解热、溶液中的化学反应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完整版)初中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一、溶液和乳浊液1、定义: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2.溶液的特征:均一性: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如溶液中各部分密度、颜色等完全一样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里分离出来注意:(1)溶液的关键词:均一、稳定、混合物。
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
(2)判断某物质是否为溶液,一般看以下两点:①是否为均一、稳定的混合物;②一种物质是否溶解于另一种物质中。
(3)溶液是澄清、透明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
如CuSO4溶液为蓝色。
(4)一种溶液中可以含一种或多种溶质,但只有一种溶剂。
3、溶液的组成①从宏观上看,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②从微观上看,溶液的形成过程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均一地分散到溶剂分子之间。
③溶液、溶剂和溶质之间的量的关系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体积≠质体积+溶剂体积4、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①根据名称: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溶剂溶液,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如植物油的汽油溶液中,植物油为溶质,汽油为溶剂;当溶剂为水时,水可以省略,如食盐水中食盐是溶质,水是溶剂;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②若固、气体与液体混合,一般习惯将液体看作为溶剂,固、气体看作溶质③若是由两种液体混合组成的溶液,一般习惯上量多的作为溶剂,量少的看作溶质。
④两种液体混合且有水时,无论水多少,水一般作为溶剂•注意:a一般水溶液中不指名溶剂,如硫酸铜的溶液就是硫酸铜的水溶液,所以未指明溶剂的溶液,溶剂一般为水。
b、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且溶于水的生成物,如将足量的锌溶于稀硫酸所得到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且溶于水的生成物,如将足量的锌溶于稀硫酸所得到的溶液中,溶质是生成物硫酸锌,而不是锌;5. 影响因素溶解的因素有:①温度②溶质颗粒大小③搅拌6.乳浊液定义:由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初中溶液知识点公式总结
初中溶液知识点公式总结一、溶液的浓度1. 质量分数(w/w)=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0%2. 体积分数(v/v)=溶质的体积/溶液的体积×100%3. 摩尔分数(m/m)=溶质的摩尔数/溶液的摩尔数×100%4. 摩尔浓度(M)=溶质的摩尔数/溶液的体积(L)5. 质量浓度(C)=溶质的质量/溶液的体积(L)二、溶解度1. 反映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能力2. 溶解度主要与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3. 溶解度=单位质量溶剂中最大溶解的溶质的质量三、离子生成等级公式1. A+X-=AX2. A2++X-=AX3. A3++3X-=AX3四、溶解过程1. 溶液成分变化五、溶液的稀释1. 溶液濃度c1*体積V1=溶质的总物质量m12. 溶液濃度c2*体積V2=溶质的总物质量m23. 注:濃度的计算方式c=n/Vn=CMn'=C'M'4. 濃度稀釋公式:c1V1=c2V2六、溶液的反应1. 常见的溶液反应类型:酸碱中和反应、沉淀生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七、溶解度常数1. 反映固体化合物在水中溶解的特征2. Ksp=[A+][X-]八、溶解热1. 表示1 mol溶质溶解时伴随的吸热或放热的热量2. 表示为ΔH溶=ΔH1+ΔH2九、溶解度曲线1. 反映溶质在溶剂中随温度变化时溶解度的规律性2. 常见溶解度曲线类型:线性、曲线、不规则总结:溶液的浓度、溶解度、离子生成等级、溶解过程、溶液的稀释、溶液的反应、溶解度常数、溶解热和溶解度曲线是初中阶段学习的溶液知识点公式。
通过掌握这些公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溶液的性质和规律,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溶液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而不一定是无色的。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而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的质量加上溶剂的质量,但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质的体积加上溶剂的体积。
溶液的名称通常以溶质的名称和溶剂的名称加上“溶液”来表示,例如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
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当有水存在时,水通常被视为溶剂。
液体溶于液体时,量较多的通常被称为溶剂。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剂量的溶剂里面,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
判断一种溶液是饱和还是不饱和,可以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通过加溶质或蒸发溶剂来相互转化。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Ca(OH)2和气体等特殊情况外,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但也有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二、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固体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溶解度的含义可以通过一个例子来解释: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克,意味着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者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固体的溶解度受溶质和溶剂的性质(种类)以及温度的影响。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但也有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甚至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2、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溶质的加入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例如,当温度为t℃时,物质A的溶解度为80克。
在该温度下,点P表示物质A和物质C的溶解度相同。
N点温度为t℃时A的不饱和溶液,可以通过加入A物质、降温或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其变为饱和。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归纳一、溶液的定义溶液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在溶液中,一种物质称为溶剂,另一种或多种物质称为溶质。
二、溶液的组成1. 溶剂: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通常是溶液中量较多的物质。
2.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三、溶液的分类1. 按溶质的状态分:- 气体溶液:溶质为气体的溶液。
- 液体溶液:溶质和溶剂均为液体的溶液。
- 固体溶液:溶质为固体的溶液。
2. 按溶液的浓度分:- 稀溶液:溶质含量较低的溶液。
- 浓溶液:溶质含量较高的溶液。
四、溶液的性质1. 均一性:溶液各部分的性质完全相同。
2. 稳定性:在一定条件下,溶液不易发生分解或沉淀。
3. 透明性:大多数溶液是透明的。
五、溶液的浓度表示1. 质量分数:溶质质量与溶液总质量之比。
2. 体积分数:溶质体积与溶液总体积之比。
3. 摩尔浓度:溶质的摩尔数与溶液体积之比。
六、溶液的制备1. 计算所需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或体积。
2. 将溶质逐渐加入溶剂中,同时搅拌以加速溶解。
3. 将溶液储存于适当的容器中。
七、溶液的应用1. 化学实验中作为反应介质。
2. 医疗领域中的各种注射液。
3. 食品工业中的调味剂和防腐剂。
4. 农业中的肥料溶液。
八、溶液的分离与提纯1. 过滤法:利用过滤纸或滤网将不溶性固体与溶液分离。
2. 结晶法:通过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质结晶分离。
3. 蒸馏法:利用不同物质的沸点差异,通过加热使溶液中的溶剂和溶质分离。
九、溶液的酸碱性1. pH值:表示溶液酸碱性的量度,pH=-log[H+]。
2. 酸性溶液:pH值小于7的溶液。
3. 碱性溶液:pH值大于7的溶液。
4. 中性溶液:pH值等于7的溶液。
十、溶液的电离平衡1. 弱电解质:在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物质。
2.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物质。
3. 电离平衡常数:描述弱电解质电离程度的常数。
十一、溶液的渗透压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粒子对溶剂通过半透膜的吸引力。
溶液知识点总结
溶液知识点总结一、溶液的定义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例如,将食盐溶解在水中,食盐是溶质,水是溶剂,形成的盐水就是溶液。
二、溶液的特征1、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如浓度、密度等)完全相同。
无论从溶液的哪个部分取出,其成分和性质都不会改变。
2、稳定性只要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等)不变,溶液长时间放置也不会分层或析出溶质。
3、混合物溶液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
三、溶液的组成1、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例如,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钠(固体),酒精溶液中溶质是酒精(液体),盐酸溶液中溶质是氯化氢气体。
2、溶剂通常是液体,最常见的溶剂是水。
但汽油、酒精等也可以作为溶剂。
四、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断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如蔗糖溶液中,蔗糖是溶质,水是溶剂;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氯化氢是溶质,水是溶剂。
2、两种液体互溶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
但如果其中一种液体是水,不管水量多少,水都是溶剂。
例如,酒精和水混合形成的溶液,酒精是溶质,水是溶剂。
3、溶液中有水存在时,无论水的量多少,水一定是溶剂。
五、溶解过程1、扩散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
2、水合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
当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时,溶液温度升高,例如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当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时,溶液温度降低,例如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当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等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时,溶液温度不变,例如氯化钠溶于水。
六、乳化现象1、乳化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这种现象称为乳化。
2、乳化作用的应用用洗涤剂清洗油污,就是利用了洗涤剂的乳化作用。
最新中考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最新中考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化学溶液是指具有明确化学成分和一定体积的混合物。
根据溶质是否能够完全溶解,溶液可分为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下面将对化学溶液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溶解度和饱和度1. 溶解度:指单位温度下溶液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量。
通常用溶质在100g水中的质量或在100ml水中的体积来表示。
2.饱和度:指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达到最大值的程度。
二、溶解过程和溶解热1.溶解过程:溶质的颗粒在溶剂中逐渐分散并与溶剂分子相互作用,形成溶解体,即溶液。
2.溶解热:溶质在溶剂中溶解过程中吸热或放热的现象。
当溶解热为正值时,表示溶解过程是吸热的,即溶解是吸热反应;当溶解热为负值时,表示溶解过程是放热的,即溶解是放热反应。
三、浓度和质量浓度1.浓度:指溶液中溶质的含量,可用质量浓度、体积浓度、摩尔浓度等表示。
2.质量浓度:用单位体积(通常为1L或1m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来表示。
质量浓度的计算公式为:质量浓度=溶质的质量/溶液的体积。
四、稀释和溶液配制1.稀释:将浓溶液或溶液与溶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降低溶质的浓度的过程。
2.溶液配制:根据给定的浓度和体积,用溶质和溶剂配制出所需浓度和体积的溶液。
五、溶液的溶质和溶剂的选择1.溶液的溶质选择:根据需求和实际条件选择适合的溶质。
例如,若要配制含有Ca2+离子的溶液,可选择CaCl2、Ca(NO3)2等。
2.溶液的溶剂选择:通常水是常用的溶剂,因为水溶性好、安全无毒且廉价。
但在特殊情况下,如需要溶解有机物,可选择有机溶剂,如醇类、酮类等。
六、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是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关系的图线,可以用来分析其中一种溶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变化规律。
根据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特点,溶解度曲线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水溶液中晶体溶解曲线、固体-液体共享曲线和气体溶解曲线等。
七、共沉淀和背景反应1.共沉淀:在溶液中含有两种或多种溶质时,在沉淀生成前,其中的一些离子结合形成共沉淀物质。
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溶液(含解析)
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溶液(含解析)知识点一、溶液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组成及其特征:溶液由溶质和溶剂,最常用的溶剂是水;另外常用的溶剂还有酒精、汽油。
溶液的基本特征是均一、稳定、混合物。
3.溶解过程: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一种是扩散过程,此过程吸收热量,另一种是水合过程,此过程放出热量,氢氧化钠、浓硫酸、生石灰等物质溶于水放热,硝酸铵等物质溶于水吸热,食盐、蔗糖等物质溶于水温度不变。
4.乳化现象:洗洁精、洗发液等因为具有乳化作用,所以可去油污,它们使油类物质以细小的液滴的形态分散在水中,形成不易分层、比较稳定的混合物这种现象叫做乳化现象。
(用汽油洗掉油污是溶解作用,形成溶液;用洗涤剂洗油污是乳化作用,形成乳浊液。
)5.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的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方法:(对大多数固体物质)a针对大多数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b对于Ca(OH)2等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知识点二、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1.溶质质量分数定义:定量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化学上常用溶质质量分数来表示溶液的组成。
它是溶质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2.其定义公式为: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溶质质量×100%。
3.变形公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剂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4.溶液的稀释问题(1)通过向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中加入水或蒸发水,改变其溶质质量分数,在此过程中,浓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2)稀释前浓溶液质量×浓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稀释后稀溶液质量×稀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知识点三、配制溶液1.步骤(1)计算;需要食盐8克;需要水42克;即42毫升。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必背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必背知识点一、溶液的概念与组成1.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均一性:溶液各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完全相同。
稳定性:在温度、压强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质和溶剂不会分离。
混合物:溶液一定是混合物,至少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
2.溶液的组成: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通常是液体,如水、汽油、酒精等。
在溶液形成过程中,若两种液体互溶,则一般把量多的液体称为溶剂,量少的称为溶质;若有水参与,则水通常被视为溶剂。
二、溶液的性质1.颜色:溶液不一定无色,如硫酸铜溶液为蓝色,硫酸亚铁溶液为浅绿色,硫酸铁溶液为黄色。
2.密度与体积: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之和,但溶液的体积并不等于溶质体积与溶剂体积的简单相加。
3.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溶解吸热:如硝酸铵溶解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
溶解放热:如氢氧化钠、浓硫酸溶解时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
既不吸热也不放热:如氯化钠溶解时无明显热现象。
三、溶解度与饱和溶液1.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通常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但氢氧化钙等少数物质例外。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所得到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所得到的溶液。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增加溶剂、升高温度 (对于大多数物质)。
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增加溶质、降低温度 (对于大多数物质)、蒸发溶剂。
四、溶液的配制1.配制步骤:计算所需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或体积,然后进行称量(或量取)、溶解。
2.所需仪器:天平 (用于称量固体溶质)、量筒 (用于量取液体溶质或溶剂)、烧杯、玻璃棒 (用于搅拌加速溶解)等。
化学九年级溶液知识点总结
化学九年级溶液知识点总结溶液是化学中常见的物质状态,涉及到溶解和溶质在溶剂中的分散等概念。
下面将对九年级化学中与溶液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溶液的定义及基本概念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溶质指的是被溶解的物质,溶剂则是溶解溶质的物质。
在溶液中,溶质以分子、离子或者原子的形式存在。
二、溶解度与饱和溶液溶解度指的是在特定温度下,单位体积溶剂中所含溶质的最大量。
饱和溶液是指在某一温度下,溶液中溶质已经达到溶解度的最大限度。
三、溶解过程与溶剂的溶解能力溶解过程中,溶质的晶体结构被破坏,分子离子散开并与溶剂分子进行相互作用。
溶剂的溶解能力与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一般来说,极性溶剂更容易溶解极性溶质,而非极性溶剂更容易溶解非极性溶质。
四、浓度的计算及表示方式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物质量或物质的摩尔数与溶液的体积之比。
常用的表示方式有质量分数、体积分数、质量体积分数、摩尔浓度等。
计算浓度时需要根据所给数据选择合适的计算公式。
五、质量守恒定律及溶液配制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在溶解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质量不变。
在配制溶液时,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例来控制溶液的浓度。
六、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影响溶解度的因素主要有溶质溶剂的性质、温度和压力。
对于大多数固体在液体中的溶解过程来说,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对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来说,则是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七、溶解热与溶解过程的热效应溶解热指的是单位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当溶解过程吸热时,称为溶解吸热过程;当溶解过程放热时,称为溶解放热过程。
溶解热的大小与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
八、晶体的结构与溶解性晶体是由离子或分子按照一定的几何规律排列组成的固体。
晶体的结构特征直接影响着其溶解性,晶体结构越紧密、晶格能越大的物质,其溶解度越小。
九、溶解与电离电离是指电解质在溶液中分解成离子的过程。
强电解质能够完全电离,而弱电解质只能部分电离。
(完整版)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
《溶液》知识点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为黄色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有水,水为溶剂液体溶于液体,一般把量多的叫溶剂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概念:饱和溶液,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剂量的溶剂里面,不能继续溶解溶质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二、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克(2)溶解度的含义: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中关于溶液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溶液的定义,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均
匀的体系。
溶质是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溶剂是能溶解其他物质的
物质。
2.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单位溶剂中在一定温度下最多能溶解多
少溶质的量。
溶解度受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3. 饱和溶液和过饱和溶液,当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达到最大值时,称为饱和溶液;当溶质的溶解度超过饱和溶液的最大溶解度时,称为过饱和溶液。
4. 浓度,溶液中溶质的含量多少可以用浓度来表示,常用的浓
度单位有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等。
5. 溶解过程,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过程是一个热力学过程,根
据溶解过程的热效应,可以分为吸热溶解和放热溶解。
6. 溶解规律,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遵循一定的规律,如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溶解度与溶剂种类的关系等。
7. 溶解的应用,溶解是化学中常见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例如溶解可以用于分离纯净物质、制备溶液、熔融盐类、溶解吸热等。
以上是初三化学中关于溶液的主要知识点的归纳,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完整版一、溶液的性质1.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给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溶质质量被溶解的速率的度量。
溶解度亦称溶质的溶解度或溶质的溶解率。
溶解度越大,表明溶质越容易溶解;溶解度越小,表明溶质越不容易溶解。
一定条件下,相同物质的溶解度是一定的,是不随外界因素改变的。
2. 极性:极性是指由原子或分子组成的物质中,具有电荷不均匀分布的性质。
每个原子或分子都有一些电子充电,它们可以表示为正电荷或负电荷。
极性决定了沉淀物的稳定性,极性更强的物质的溶液的稳定性更低;极性更弱的物质的溶液的稳定性更高。
3. 气味:气味是指一定条件下溶液可以很明显地闻到的气体的气味。
气味的性质主要取决于溶质的特性,而不是溶液的性质,所以要判断溶液是苦味还是咸味,就可以闻一闻溶液的气味。
二、化学反应1. 前置反应:前置反应是指在溶液中发生前,必须准备好充分配分的物质,以促使反应发生的反应。
这类一般是可逆反应,反应产物可以再次发生反应,结果产生新的产物,多用于改变溶液的参数,如酸碱度、Ph值等。
2. 溶解反应:溶解反应是指在溶液中离子或分子被完全拆分的反应。
这种反应的特点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不可能通过另一对反应引起游离离子或原子的重新组合,只能提供单一离子或原子。
3. 水解反应:水解反应是指某些化合物与水反应,当化合物与水反应时,会引起改变,因此得到新的有机物或无机物的反应。
这类反应一般是可逆的,可以表示为水的添加或分解的形式。
三、物质的溶解过程1. 吸收:当溶质溶解在溶剂中时,溶质与溶剂之间会发生电荷的传递,溶质的电荷会被溶剂的电荷所吸收,从而使溶质分子更加稳定、更容易进行溶解。
2. 团簇化:当溶质在溶剂中溶解时,溶解过程会随着溶剂量、温度、压强等参数的改变而改变。
当溶质质量足够时,溶质分子之间会形成团簇,从而促进溶解过程。
3. 渗入:溶质分子吸收溶剂后,会分子局部溶质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以促进其质量的渗入溶剂中,使溶质稳定溶解在溶剂中,完成溶质的溶解过程。
初中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混合物,其中溶剂是数量较多,溶质是溶剂中溶解度较小的物质。
溶液是化学中的重要概念,下面对初中化学中关于溶液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一部分:溶液的基本概念1. 溶质和溶剂:溶质是指在溶剂中可以溶解的物质,主要指固体、液体或气体。
溶剂是指可以溶解其他物质的液体,常见的溶剂包括水、酒精等。
2.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单位溶剂中溶解一定量溶质所达到的最大浓度。
溶解度与温度、压力、物质性质有关。
3. 饱和溶液:指溶解度达到最大值的溶液。
当继续向饱和溶液中加入溶质,无法再溶解,会产生沉淀。
4. 浓度:指溶液中溶质的含量或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比例。
常见的浓度表示方法有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等。
第二部分:溶液的分类1. 按溶解度分类:(1) 可溶性溶液:溶解度较大,可以溶解的溶质。
如氯化钠溶液。
(2) 不溶性溶液:溶解度极小,无法溶解的溶质。
如沉淀。
2. 按物质的电离程度分类:(1) 电离型溶液:溶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生成离子。
如盐酸溶液。
(2) 非电离型溶液:溶质在溶液中不电离,不生成离子。
如蔗糖溶液。
3. 按溶剂分类:(1) 极性溶剂:分子之间有较强极性,能溶解极性溶质。
如水。
(2) 非极性溶剂:分子之间没有或极性较小,不溶解极性溶质。
如醚类溶剂。
第三部分:溶液中的物质变化1. 溶质溶解的过程: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分子间力和离子间力。
2. 溶质电离的过程:电离型溶液中,溶质分子在溶液中解离成离子。
3. 溶质溶解速度:与溶剂的搅拌程度、溶质粒子的大小和溶质溶解度有关。
4. 溶液中溶质的平衡:饱和溶液中维持溶质浓度稳定的平衡状态。
第四部分:溶液中的热效应1. 溶解过程的吸热和放热:溶质溶解时可以吸收热量或释放热量。
2. 热溶液的稀释:溶液的稀释会引起温度的变化,可以根据热量守恒定律进行计算。
第五部分:溶液中的酸碱反应1. 溶液中的酸碱溶质:溶液中可以被水电离产生氢离子(H+)的溶质称为酸,可以被水电离产生氢氧根离子(OH-)的溶质称为碱。
九年级溶液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溶液知识点归纳在九年级化学学习中,溶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能够溶解在一起形成均匀混合物。
下面,我们将对九年级溶液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溶质和溶剂1. 溶质:指的是能够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的物质。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 溶剂:指的是溶质溶解于其中的物质。
常见的溶剂有水、酒精等。
二、溶解度和饱和溶液1. 溶解度: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单位质量的溶剂最多可以溶解多少质量的溶质。
溶解度可以用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或摩尔分数来表示。
2. 饱和溶液:当添加到溶剂中的溶质无法再溶解时,溶液称为饱和溶液。
三、浓度的计算方法1. 质量浓度:质量浓度等于溶解物的质量除以溶液的体积。
质量浓度的单位可以是克/升或克/毫升。
2. 体积浓度:体积浓度等于溶解物的体积除以溶液的体积。
体积浓度的单位可以是毫升/升或立方厘米/升。
3. 摩尔浓度:摩尔浓度等于溶质的摩尔数除以溶液的体积。
摩尔浓度的单位是摩尔/升。
四、溶解过程中的溶解热和溶解度1. 溶解热:指的是在溶质溶解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当溶解热为正值时,溶解是吸热的;当溶解热为负值时,溶解是放热的。
2. 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大多数固体溶解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而气体在溶解于水中的溶解度则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五、常见的溶解现象1. 酒精的溶解:酒精能够与水形成可溶性液体。
水和酒精之间的相互溶解性称为共溶性。
2. 气体的溶解:氧气和二氧化碳能够在水中溶解。
溶解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与压强的关系则符合亨利定律。
六、溶液的分离1. 结晶法:通过溶液中溶质的结晶过程来分离溶液中的溶质。
结晶法适用于溶质是固体的情况。
2. 蒸发法:通过将溶液放置在开放容器中,让溶剂逐渐蒸发,从而得到溶质的分离。
蒸发法适用于溶质是固体的情况。
3. 蒸馏法:通过加热溶液,使溶剂蒸发并重新凝结,从而将溶质和溶剂分离。
蒸馏法适用于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沸点差异较大的情况。
九年级化学溶液必背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溶液必背知识点化学溶液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质状态。
通过溶解物质,溶液可以实现物质的混合和传递,对于我们理解化学变化以及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物质转化至关重要。
在九年级化学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溶液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九年级化学溶液必背的知识点。
一、溶液的定义及分类1. 溶液的定义: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均匀混合物,其中溶剂是溶解度较大的物质,而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
2. 溶液的分类:根据溶质的物质状态,溶液可分为固体溶液、液体溶液和气体溶液。
形成溶解度较大的稳定固体溶液的例子包括盐水、糖水等。
二、溶解度与溶解过程1. 溶解度的定义: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溶剂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量。
2.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溶解度与温度、压力以及溶质溶剂间相互作用力有关。
通常情况下,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而固体溶液的溶解度随压力变化较小。
三、溶解热和溶解过程的热效应1. 溶解热的定义:当溶质和溶剂发生溶解反应时,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溶质在溶解过程中吸收的能量称为溶解热。
2. 溶解过程的热效应:固体溶质的溶解热通常是吸热过程,而气体溶质的溶解热则是放热过程。
四、饱和溶液和过饱和溶液1. 饱和溶液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达到最大值,无法再溶解更多溶质时,称为饱和溶液。
2. 过饱和溶液的定义:通过增加溶质的量或溶质的温度超过饱和点,溶液中的溶质质量超过最大溶解度,形成的溶液称为过饱和溶液。
五、浓度和溶液的稀释1. 浓度的定义: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摩尔数与溶剂的质量或体积之比。
常见表示浓度的方法包括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等。
2. 溶液的稀释:溶液的稀释是指增加溶剂的量或减少溶质的量,从而使溶液变得更加稀薄的过程。
六、溶液中的离子反应1. 离子的定义:在化学反应中,能够自由运动并且可以单独存在的带电原子或原子团。
2. 离子反应的示例:当水中溶解离子化合物时,溶质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会与水分子发生反应,形成水合离子。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化学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一种混合物。
溶质是指能够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而溶剂则是指溶解其他物质的介质。
化学溶液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使用溶液来进行实验、制备药品、清洁物品等等。
下面是对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的总结:一、溶液的分类溶液可以分为饱和溶液、非饱和溶液和过饱和溶液。
1. 饱和溶液:当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量达到一定极限,无法再溶解更多的溶质时,称为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的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物质量保持不变,称为稳定的饱和溶液。
2. 非饱和溶液:当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量小于饱和溶解量时,称为非饱和溶液。
非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物质量可以继续增加。
3. 过饱和溶液:当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量超过饱和溶解量时,称为过饱和溶液。
过饱和溶液是不稳定的,溶质可能会从溶液中析出。
二、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剂中可以最多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溶解度随温度和溶质种类的不同而变化。
1. 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固体溶解于液体的溶解度会增加,气体溶于液体的溶解度会降低。
2. 溶质种类对溶解度的影响:不同的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极性溶质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比非极性溶质更大。
三、溶解过程和溶解度的测定溶解过程是由于溶剂分子和溶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溶解过程中需要消耗或释放能量,这取决于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
1. 吸热反应:当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比溶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更大时,溶解过程会吸收热量。
例如,氯化铵溶解于水的过程就是吸热反应。
2. 放热反应:当溶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比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更大时,溶解过程会释放热量。
例如,氯化钠溶解于水的过程就是放热反应。
测定溶解度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来完成。
常用的方法有饱和溶液质量法、饱和溶液浓度法等。
四、溶液的浓度计算溶液的浓度是指溶质在溶剂中的相对含量,可以通过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等来表示。
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大全
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溶液的定义和特点1.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稳定混合物,在其中溶质分子被溶剂分子包围并逐渐稀释。
2. 溶液具有均匀、透明、稳定、具有电导性等特点。
二、溶解度和饱和溶液1. 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单位溶剂中,能溶解溶质的最大量。
2. 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已经溶解了最大量溶质的溶液。
三、溶解过程和溶解度规律1. 溶解过程是指溶质分子被溶剂分子包围、分散、扩散的过程。
2. 溶解度规律包括三种类型:固体溶解度、气体溶解度和晶体生长规律。
四、溶液的浓度和计量单位1. 溶液的浓度是指溶质在溶液中的相对量的度量。
2. 常用的溶液浓度的计量单位有质量浓度、体积浓度、摩尔浓度、百分浓度、以及摩尔分率等。
五、溶解过程的热效应1. 溶解过程会伴随热效应,当溶解过程吸热时,为热吸收过程,反之则为放热过程。
2. 溶解热是指单位物质在一定温度下溶解所需要或所释放的热量。
六、溶液的电导性1. 强电解质溶液在溶液中电导率较高,弱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较低。
2. 非电解质溶液不具有电导性。
七、共晶现象和挥发性1. 多组分溶液中会发生共晶现象,此时溶液的温度会低于混合物各组分的熔点。
2. 各组分在溶液中的蒸气压,取决于各组分在溶液中的摩尔分数。
八、溶液的物理性质1. 溶液的物理性质包括沸点、结晶点、密度、黏度等。
2. 溶质溶解后会引起溶液的性质发生变化,如沸点升高、结晶点降低等。
九、溶质溶解性和溶解度变化1. 溶质的溶解度受溶剂性质、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2. 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但也有一些例外情况。
十、凝固点和固液平衡1. 溶液在凝固过程中,固相和液相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2. 凝固点降和凝固点升是指溶液相对于溶剂的冰点降低或升高。
十一、溶液的分离和提纯1. 溶质可以通过蒸馏、结晶、结晶析出、离心、吸附、析出等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
2. 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和挥发性差异可以用于溶液的分离和提纯。
十二、溶液的作用和应用1. 溶解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重要方式,可以改变物质的性质和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