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支出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策略

合集下载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不足和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不足和对策

ACCOUNTING LEARNING65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不足和对策陈梨 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与管理局(筹)摘要:行政事业单位发展中,通过科学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能够有效降低自身成本,实现内部资源优化配置,有效提升管理水平。

但在预算绩效管理实际落实中,受到传统思想与模式的影响,一些单位在此项工作中仍面临预算绩效目标设定不合理等情况,严重阻碍了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水平的提升。

基于此,本文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进行分析,阐述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不足,并提出几点应对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对策引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发挥着重要作用。

与其他企业相比,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更关注社会效益,体现出“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并且在市场经济调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

实际上,预算绩效管理仍为预算管理模式,表示单位推动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相融合,实施一体化设计,将预算产出与结果作为关键,向项目库管理、预算申报、执行监督等过程融入绩效理念及方法的预算管理模式,对行政事业单位发展影响深远。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概述(一)内涵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体系中,预算管理属于关键的组成部分,此项工作具体涵盖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考核以及结果运用等内容。

而预算绩效管理实际上是将预算管理作为基础,将绩效管理理念及方法引入到各个环节,利用绩效指标,评估预算执行及财政资金使用情况。

通过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的良好结合,可以使单位内部管理得到进一步强化,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获得更高的资金使用效率及效益,有效促进单位预算管理精细化发展。

(二)特点第一,战略性。

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时,应与单位发展战略结合,对资金使用情况做出合理规划,同时对资金使用过程进行监控。

绩效目标及指标设置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短期工作目标,还应与长期发展目标结合,从而顺利实现单位战略目标。

第二,系统性。

当前财政部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2600字

当前财政部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2600字

当前财政部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2600字摘要:本文从财政预算、支出、绩效管理三个方面分别论述了当前财政部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作文关键词:财政部门;管理问题;解决方案改革开放使我国的财政体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渐由建设型财政转向公共财政的发展模式。

但是,以我国现行的财政管理体系而言,无论在财政预算、支出、还是由西方管理学引入的绩效管理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在社会实践中进行改造与解决。

1.当前财政部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1财政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财政预算是一种具有计划性质的财务反映,体现了政府的财政活动范围、政策策略、财政目标等,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财政预算管理方面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第一,预算的编审尚不够科学一体化。

目前的预算编制多以增量发展为目标,较少涉及到存量的改革,致使存量改革在近些年来裹足不前,无法获得与增量齐平的有效发展。

第二,对整体预算的调整随意性较大,约束力弱。

我国政府目前的部分预算分配还存在通过部门申请、领导批条、适当追加的隐性的分配方式,造成预算的实际调整未能通过人大常委会审批与认同,而对于已经做出调整的预算项目,人大常委也只能于事后进行“追加”来达到监督的作用。

作文第三,财政预算的执行与监督方面缺乏有效的力量制稀衡,造成预算管理的混乱和无序性。

目前我国财政预算的执行与监督机关还属于同一主体,因此对于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难以有效监控和及时发现,造成疏漏。

第四,对财政收入的虚报、瞒报,预算申报的扩大化,出现向上级“要钱要项目”的不良风气,是严重影响财政管理的因素之一。

1.2财政支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第一,财政支出相对较低的情况流于表面,实际支出却远远高出表面值。

目前我国财政支出远远低于其它国家,但这部分支出仅为预算数据,仍然存在许多制度外的支出项目无法被有效监管与把握。

第二,支出结构不合理,存在着缺位与越位的问题。

自我国财政改革以来,全国在基本建设方面的支出已经明显降低,造成在基本设施的投入方面缩减开支,引起经济建设疲软;行政管理的支出却获得了少量的提升;科研、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支出有一定的上升,却仍然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强的精神需求;农业投资性支出下降;社会保障支出仍然较少,制约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

企业行政管理的现状及优化对策

企业行政管理的现状及优化对策

企业行政管理的现状及优化对策摘要:对现代企业而言,行政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可以说是促进企业内部和谐、规范企业运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长期以来,各企业也对行政管理高度重视,并在运行发展过程中积极展开相应工作。

不过就实际成效来看,当前许多企业在行政管理方面都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与不足,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行和长远发展,必须尽快对此进行优化与完善。

本文简单介绍企业行政管理,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其优化对策展开探讨。

随着经济市场的竞争日渐激烈,现代企业要想在市场抢占先机、站稳脚跟,就必须要全面提升自身竞争力,而优秀的行政管理则是促进其竞争力提升的有效方式。

许多企业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在自身运行发展的过程中大力发展行政管理工作。

但不可否认的是,依旧有部分企业没有做好该工作,导致企业内部较为混乱,严重影响自身的正常运行与长远发展。

1 企业行政管理概述顾名思义,企业行政管理就是针对企业的行政事务展开管理工作,通常是指依照一定法律、制度、原则及方法对企业进行职能性管理,而管理主体则是由以领导为主导、由专门的行政部门负责。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行政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的“中枢神经”,其与企业的所有业务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在缺少行政管理的情况下,企业自身极易陷入混乱,更可能导致企业运行瘫痪。

总的来说,行政管理有三大特点,即层次性、实效性与灵活性。

这些特点决定了其在企业运行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就是保障企业制度良好践行、人员有效管理、运转合乎计划、紧急情况合理应对,从而全方位促进企业的正常、稳定运行,是企业运行发展的重要基础。

可以说,在优秀的行政管理支持下,企业能够充分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进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占据优势。

与此同时,优秀的行政管理更能强化企业的适应能力,这是因为前者本身具有极强的灵活性,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与环境的变化而作出相应调整,故而可以大幅强化企业的市场适应性。

当然,优秀的行政管理更是企业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

中国当前财政存在的缺陷和策略

中国当前财政存在的缺陷和策略

中国当前财政存在的缺陷和策略财政体制是行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政体制逐渐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运行规律。

财政体制改革,目标应该是强调社会收入分配的公平性,特别要强调政府与社会之间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在财政体制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今天,仍有不少问题亟待重视和解决。

1财政支出我国目前的财政支出结构仍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和优化的过程中,虽然已取得显著的进展,但仍受到传统计划经济财政支出结构的基本框架的约束,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适应。

1.1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1.1财政资金供给范围不规范,存在“越位”与“缺位”现象。

具体表现在政府及财政在资源配置领域的定位不明确,财政的职能范围与支出责任未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而做出相应调整。

一方面,财政支出严重越位,即支出范围过宽,包括了许多包不了又包不好的事物。

另一方面,财政支出严重越位,即财力过于分散,支出重点不够明确,使得在应由财政供给的市场失灵的领域出现保障不足和无力保障的情况。

(1)经济支出仍然偏高,财政负担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本应与市场承担的支出。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在财政支出上表现为经济建设支出费用的居高不下,虽然这表现为一定的合理性,但是财政负担了应有市场承担的支出,造成了财政职能的严重错位和经济建设对财政的过度依赖。

(2)行政管理支出偏高,并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近些年行政管理支出费用增长速度高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财政支出和收入的增长速度,也明显高于其他市场经济国家的行政管理费用支出的增长。

过高的政府运行成本和过高的行政支出比重,加重了财政负担,不利于加快我国的经济发展。

(3)国防费用明显偏低。

中国国防支出的总体水平在世界上相对较低,这不仅反映在国防费的绝对值上,也反映在国防费占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上。

偏低的国防费用难以满足我国军队建设的需要,影响了现代化国防建设的速度。

(4)社会保障支出不足。

办公室行政事务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及优化策略

办公室行政事务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及优化策略

办公室行政事务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及优化策略标题一:对员工的培训不足在办公室行政事务管理中,员工的培训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许多员工的培训都不足。

首先,很多员工缺少实际操作的机会,往往只靠理论知识是难以掌握实际操作技巧的。

其次,在培训方面也存在缺陷,有时候培训计划没有详细的阐述员工需要掌握的技能和知识,员工也无从下手。

再次,培训的方式和内容也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有时候培训过程过于单一,内容不能满足员工的需求和兴趣点。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我们可以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员工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所学技能。

其次,我们需要更加详细地阐述培训计划的内容和目标,使员工能够更加明确掌握需求,并制定个人培训计划。

再次,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培训方式,针对性的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并且,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感兴趣的培训内容,更加有效地提高培训质量。

总结:通过优化员工培训制度,更加细化的培训计划,和多元化的培训方式,我们可以提高员工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为办公室行政事务管理提供更加专业和高效的服务。

标题二:文件管理不及时在办公室行政事务管理中,文件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一些文件管理并不及时,导致诸如文件丢失、错放、时间精力等方面的浪费。

首先,文件管理的政策法规还没有真正落实到位,使得管理程序显得模糊不清。

其次,文件管理模式缺乏前瞻性思考,在把关和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容易出现管理失误等问题。

最后,开放式的文件管理系统使得文档在存储和使用上直接对操作人员造成困难,而且管理人员也没有权限对这些文档进行有序管理。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确保文件管理的条款和规范得到全面落实。

其次,要加强文档管理系统的建设,尽可能提高文档管理的自动化程度,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对管理工作的干扰。

最后,可以将文档管理分为公共文档和私人文档两个部分,并确定管理员的权限,进一步简化操作人员使用文档的门槛,又保证文档的有序管理。

加强机关行政事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加强机关行政事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加强机关行政事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政府机关行政事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工程,涉及機关管理与服务的方方面面,要把握轻重缓急,确保各项事务有序开展。

党的十九大以来,各级政府机关进一步完善日常行政事务规范,也给机关行政事务管理带来新的改革挑战。

因此,各级政府机关应贴近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全面客观分析机关行政事务管理中的难题,采取有效的化解措施,更好地推动机关行政事务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鉴于此,文章结合新形势下县级机关行政事务管理要求,总结了机关行政事务的主要特点,分析当前各项工作开展中面临的困境,并提出针对性优化策略,以供参考。

一、新形势下机关行政事务管理工作特点政府机关是国家重要的行政机构,发挥着社会治理与服务的重要功能,政府机关各项事务的有序开展,对社会事业发展具有关键的影响,是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

尤其在新形势下政府机关工作有序有效扎实开展,更需要强大的管理保障能力,以推动机关事务的执行与落实。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

”只有真正理清政府机关工作思路,在实际工作中保证各项政策的有力实施,才能在各项事务管理中发挥出管理效能,确保行政管理工作质量,更好地打造服务型政府,提供让广大人民群众满意的行政服务。

目前,机关行政事务是实施社会治理的“窗口”,发挥着上传下达、对外交往等诸多功能。

提升机关行政事务的层次,必然需要更加科学、系统、完善的管理方式,以增强政府机关的执行力、保障力与服务力,切实满足新形势下对政府机关的职能要求。

相对而言,机关行政事务管理工作主要具备如下特征:第一,掌控机关事务管理工作核心,在工作中始终能够着眼全局,以敏锐的眼光综合考虑问题,竭力寻求解决方案;第二,推进全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建设,在实践中要把握工作重点,做到与时代同步、与群众需求一致;第三,强化各业务机关的沟通,在处理行政事务中能够统筹协调,进而产生综合的管理效应,保障各项事务快速贯彻落实;第四,做到随机应变处理复杂问题,尤其是事关发展、事关民生、事关权威的问题,以塑造政府机关的良好形象。

行政管理支出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策略

行政管理支出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策略

定义:行政管理费用是一种社会消费性费用,它是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要的费用,这些行政机关提供的服务是为了全体公民共同享受,为了满足公共需要,具有明显的外部效应。

下面我们就具体分析一下我国财政支出中的行政管理费用。

一、行政管理支出现状分析1.行政管理支出总量规模逐年递增。

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增长趋势明显,总量上,从1978年的49.1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4835.4亿元,增长了97.5倍;从相对比重看,行政管理支出占一般预算财政支出的比重从1978年的4.37%增加到2005年的14.25% ,增加了9.88个百分点;行政管理支出占GDP的比重从1978年的1.35%,增长到2005年的2.64%,增加了1.29个百分点。

按当年价格计算,行政管理支出的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8.53%。

这一速度要高于经济建设、社会文教、国防等支出的年均增长速度。

2.行政管理支出增长迅速。

行政管理支出是财政支出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一般说来,随着财政支出的增长,行政管理支出也会相应地增长。

不过,由于行政经费属于纯消耗性支出,因而其增长速度应小于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这样才有利于政府把财政支出增长的大部分用于经济建设和发展社会公共事业,对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更应如此。

行政管理支出弹性这一指标可以从动态角度反映行政管理支出增长与财政支出增长之间的相对关系,计算公式为:行政管理支出弹性=行政管理支出增长率/财政支出增长率。

它表明财政支出每增加1个百分点时相应的行政管理支出增加的百分点数。

该指标的理想取值范围应在0~1之间。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各年的行政经费支出弹性情况为:1980—1996年行政管理支出弹性的实际值在1以上,最低时(1993年)达到1.09,最高时(1980年)则达到了3.79,即财政支出每增长1个百分点,行政管理支出最少也要增加1.09个百分点,最多时甚至要增长3.79个百分点。

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问题与对策作者:孙进来源:《经营者》 2020年第3期孙?进摘?要?随着行政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健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水平,就需要重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管控,行政事业单位活动经费多来源于国家财政,重视对财政资金的管控和合理利用,可以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缓解财政拨款压力。

行政事业单位受国家财政部门及审计部门监管,重视资金管控,既便于国家对其的审计监督,又能够促使单位良性发展,防范资金风险。

本文探析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分析单位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问题?对策?探析一、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重要性第一,优化收支结构,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多来自国家财政拨款,因此必须保障每一笔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资金预算与实际执行应保持相对一致,不允许偏差较大;通过加强资金管理,可以优化财政资金的收支结构,明晰每一笔资金的来源和去向,并合理地计划、安排资金的用途,规避收支不符的情况。

加强资产管理,可以根据项目情况合理制定资金使用标准,提升财政资金利用率。

第二,强化内控监督。

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资金管理,可以发挥监督、制约作用;通过动态跟踪资金的使用过程、明确资金使用者权限、开展资金使用效益评价,可以及时发现资金运转中的一系列问题,便于对资金追根溯源,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约束资金活动,防范贪腐,维护公共利益。

第三,为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科学的资金管理,可以确保单位的财务报表等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确保如实反映单位的收支情况,这能够为单位的决策活动提供数据支持和依据。

[1]财政资金盈余情况对单位的决策具有导向作用,可以指导单位科学地制定决策。

二、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其一,资金管理意识薄弱,缺乏科学性。

行政事业单位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行政事业单位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行政事业单位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在成本管理方面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作为公共服务提供者,行政事业单位承担着广泛的社会责任,需要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而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内容,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和高效运作至关重要。

由于其特殊性质和职能,行政事业单位在成本管理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和难题,如成本信息不透明、成本控制不到位、成本核算体系不完善以及缺乏成本管理意识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效益和服务水平,还可能导致资源浪费和不合理支出的情况发生。

如何有效解决行政事业单位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已成为当前亟需研究和探讨的议题。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指对行政事业单位成本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探讨和解决对于整个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和运营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有效的成本管理可以帮助行政事业单位明确成本的构成和分布,有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建立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可以帮助行政事业单位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绩效评价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实现单位整体经营运作的可持续发展。

成本管理的完善也有助于规范单位内部过程和制度,提高管理的透明度和规范性,减少成本浪费和不合理支出,有利于单位整体形象的提升和社会责任的履行。

深入研究行政事业单位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对策和建议,对于推动行政事业单位成本管理水平的提升,增强单位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价值。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分析行政事业单位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措施,从而实现成本管理的有效运作。

通过本研究,可以帮助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地把握成本管理的核心要点,提升财务绩效和管理效益。

也可以为相关研究领域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成本管理理论的不断深化和完善。

本研究旨在帮助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压力和挑战,提高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推动单位可持续发展。

我国教育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我国教育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我国教育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引言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而教育财政支出则是保障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

然而,我国在教育财政支出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不合理的分配、资金缺口等。

本文将对我国教育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问题一:不合理的分配在我国,教育财政支出存在不合理的分配现象。

一些地区和学校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等原因,得到了较多的财政支持,而另一些地区和学校则相对较少。

这导致了资源不均衡、教育质量差异大等问题。

另由于行政干预和利益关系等因素影响,一些项目和领域得到了过多的财政拨款,而其他重要领域则被忽视。

优化策略:1.建立公平公正的教育财政分配机制,确保资源合理配置。

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指标和评估体系来科学确定各地区和学校的财政支出额度,同时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学校的支持力度。

2.加强财政支出监管,防止资金流失和浪费。

建立健全的审核制度和审计机构,对教育财政支出进行监督和审计,确保资金使用合规、高效。

问题二:资金缺口尽管我国教育财政支出在近年来有所增加,但仍然存在资金缺口的问题。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需求的增长,财政支出跟不上需求。

另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任务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是现有财政预算难以满足这些需求。

优化策略:1.提高教育财政预算比例。

政府应将教育事业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并逐步提高教育财政预算比例,确保足够的资金投入。

2.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投入。

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各方面参与到教育事业中来,通过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增加教育财政的来源,缓解资金缺口。

问题三:财政支出效益不高尽管教育财政支出不断增加,但是其效益并不总是能够得到最大化。

由于一些地区和学校在财政支出上过分依赖,缺乏自主创新和发展能力,导致了资源浪费和效益低下。

另一些教育项目和政策的实施效果不佳,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优化策略:1.加强对教育财政支出的管理和监督。

建立绩效评估体系,对各项教育项目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行政事业单位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行政事业单位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行政事业单位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成本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实现高效运作和合理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就行政事业单位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对策。

问题一:成本核算不准确。

行政事业单位通常面临着多元化的活动和项目,如何准确核算成本成为一个难题。

由于许多费用是共享的或难以直接归集到某一项活动或项目上,导致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不高。

对策一:建立合理的成本归集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建立包括费用归集和成本分摊等环节的成本归集体系,确保费用能够准确地分配到各个活动或项目上。

可以利用先进的成本管理软件进行辅助操作,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问题二:成本控制能力不强。

行政事业单位往往由于行政决策的特殊性,导致成本控制能力相对较弱。

成本的增长常常超出预算,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效益的下降。

对策二:加强成本控制意识。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成本控制意识,从上至下形成一种节约用水的风气。

通过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制度和各级领导的严格监督,确保成本控制能力的提升。

问题三:利润考核机制不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通常没有明确的利润考核机制,导致员工缺乏积极性和责任心,难以形成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

对策三: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各个岗位的特点和职责,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

考核重点应当放在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方面,鼓励员工在成本管理方面发挥主观能动性。

问题四:缺乏成本优化策略。

行政事业单位往往只关注成本的控制,而忽视了成本优化和效益提升。

这导致成本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但也限制了单位的发展空间。

对策四:推行成本优化策略。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并推行合理的成本优化策略。

可以通过技术革新、流程优化等手段来降低成本,并提高单位的效益和竞争力。

问题五:缺乏专业化的成本管理人员。

行政事业单位往往缺乏专业化的成本管理人员,导致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存在一定的困难。

当前国有企业行政服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修改版]

当前国有企业行政服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修改版]

当前国有企业行政服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行政服务对于促进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企业正常运营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但是在现阶段国有企业行政服务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的生产、管理和发展。

因此文章就对现阶段国有企业行政服务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提升对策,以供参考。

在现阶段国家为各行各业发展营造了极其良好的条件,但是市场内部之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对于企业的实力、发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行政服务作为企业日常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只有积极创新和优化行政服务管理工作,为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提供更好的行政服务,才能够加快自身发展速度,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在企业之中,行政服务部门需要为各个部门以及员工提供相关服务管理工作,其综合性非常强,肩负着串联整个企业的重要责任,如果行政服务能力较差,就会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和管理,因此在现阶段研究提升国有企业行政服务能力的对策,对于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国有企业行政服务概述(一)企业行政服务的概念及其意义在国有企业日常运营管理中,内部组成部门非常多,为了保证企业的稳定有序运行,需要围绕行政服务来做好对各相关信息资源的采集分析和管理,协调和处理好各种投诉和要求,从而为国有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条件。

因此,在国有企业发展中,需要结合国有企业自身发展、卫生环境、国家政策等,不断创新和优化行政服务工作,降低成本,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和质量。

(二)行政服务的实现方式在现阶段国企行政服务工作中,围绕行政服务工作的要求和特点,不断对其创新,在具体工作中可以通过下述方式来进行体现:首先,根据具体工作要求,严格落实相关工作要求和工作计划,确保工作目的的实现,提高行政服务的效率;其次,对行政服务中的各责任主体进行清楚划分,协调好各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以及管理互助,在企业内部营造起一个畅通综合的行政服务渠道。

行政管理支出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策略

行政管理支出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策略
维普资讯
20 0 7第 1 1期
改 革 与 战 略
R EF0 RM A T1 N & 0 STRA TEG Y
N O .1 2 07 1. 0
第2 3卷 ( 第 1 1 ) 总 7期
( mu ai ey,NO. 7 ) Cu ltv l 1 1
出 , 而 影 响 整 个 公 共 产 品 配 置 的 从 效 率 。最 后 , 政 管 理 支 出 具 有 稳 行 定性 。政 府 职 能 在 一 定 时 期 内 相 对 稳 定 , 政 机 构 的 设 置 是 根 据 政 府 行 履行其职 能 的实 际需 要 确 定 的, 并 经过一定 的 法律 或 制 度程 序 确立 。 它 与 各 级 政 府 之 间 或 职 能 机 构 之 间 的 职 权 划 分 相 联 系 , 现 了 国 家 在 体 既 定 时 期 之 内管 理 社 会 经 济 工 作 的
重 新设 定 、 务 员工 资待遇 差 别的调 整等 方 面对行 政 管理 支 出进 行优 化 。 公
[ 键词 ]行 政 管理 支 出 ; 关 结构 ; 优化 [ 中图分 类号 ]F 1 20 [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 号 ] 10 0 2—7 6 2 0 ) 1— 0 1— 3 3 X(0 7 1 0 3 0 一 Nhomakorabea、
行 政 管 理 支 出现 状 分 析
于 财 政 支 出 的 增 长 速 度 , 样 才 有 这 利 于 政 府 把 财 政 支 出 增 长 的 大 部 分
供 的经 费 一 经 使 用 , 会 引 起 对 社 就
会 物 质 产 品 的 消 耗 。 因 此 , 经 济 在
1 .行 政 管 理 支 出 总 量 规 模 逐 年 递 增 。 我 国 行 政 管 理 支 出 增 长 趋 势 明 显 , 量 上 , 1 7 年 的 总 从 98 4. 9 1亿 元 增 加 到 2 0 0 5年 的 4 3 . 8 5

行政事业单位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办公室在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但使各个部门得到有效协调,还提高了办公室行政事务处理工作的效率。

实际上,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质量会直接影响整个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有效性,因此,积极优化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流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办公室行政事务处理的重要性,通过创新工作方法促进行政管理工作的高效化发展,从整体上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对社会公众的服务质量。

一、行政事业单位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办公室侧面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的形象。

办公室作为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工作周转的轴心,承担着处理基础文件和信息的重要职责,这意味着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要借助办公室的工作效率来保证自身的办公效率。

在办公职能上,既需要向上级领导反馈基层的意见,又需要向下级传达上级的指令,还需要处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谈和接洽事务。

此外,办公室还需要为行政事业单位决策工作的落实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依据,通过有效收集、调研以及整理文件信息来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决策的准确性。

因此,办公室必须对行政管理工作处理中涉及的信息有基本了解和认知,同时,高效化处理信访、档案处理、接待等各项基础的事务性工作。

此外,办公室肩负着事业单位部门与部门、领导与领导之间的协调工作,同时负有监督领导布置的工作任务落实情况,以及及时向上级部门和领导提供反馈意见的职责。

二、行政事业单位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社会公众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当前我国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办公室行政管理制度缺乏一定的时效性,在管理模式上也存在明显弊端,无形中阻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办公室行政事务还具有繁琐、要求高的特点,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始终保持端正的工作态度和认真负责的思想意识。

但当前个别工作人员带着负面情绪完成自身工作任务,使整个办公环境充斥着作风不严谨的问题,尤其是个别工作人员缺乏创新意识、务实精神、严谨的工作态度及自律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对行政事业单位办公室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内部控制优化策略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内部控制优化策略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内部控制优化策略研究作者:黄贞贞来源:《今日财富》2023年第31期本文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强化内部审计功能、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加强财务信息系统建设、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方法以及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监控体系六个方面,详细阐述了优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策略,旨在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率的提升,增强财务规范,预防财务风险,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的高效能发展。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概述行政事业单位是指由国家或地方政府设立、依法行使行政管理职能,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但不追求盈利的特殊组织形式。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对于实现其公共服务使命至关重要,它包括预算编制、资金筹措、支出安排、会计核算、财务报告等内容,通过合理的财务管理,可以确保单位的资金使用更加合规、透明,并保障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與最大化利用。

二、内部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一)内部控制的基本定义内部控制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为实现经济效益和财务信息可靠性等采取的各种管理措施和方法。

其目标是保护单位资产免遭损失,保证财务信息准确可靠,促进经济活动正常运行。

同时又是为了管理层能够更好地管理单位,让各级管理人员按照既定的规范和程序开展工作,防止疏漏和差错。

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二者有着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联系。

(二)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是贯穿于整个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的关键理念。

其核心目标在于确保组织的运营效率和财务信息的可靠性。

1.原则是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控制环境,强调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持续关注。

2.确定明确的内部控制目标,即设立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和业务目标,使其与组织的整体目标相一致。

3.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确保各项管理措施能够有效执行。

同时,内部控制要求明确责任分工,明晰各级管理者的职责和权限,从而保障权责一致。

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ACCOUNTING LEARNING13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刘柏凤 农安县哈拉海镇综合服务中心摘要:2020年2月,财政部印发的《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试行)》对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定义是:以统一预算管理规则为核心,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为主要载体,将统一的管理规则嵌入信息系统,提高项目储备、预算编审、预算调整和调剂、资金支付、会计核算、决算和报告等工作的标准化、自动化水平,确保这一项工作高效且规范地开展。

随着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流程的有序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也逐渐展现,本文主要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开展预算管理体系一体化的意义,财务工作当中存在的不足以及相对应的对策措施,旨在推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深度建设。

关键词:预算管理一体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引言预算管理一体化是按照全国统一的业务和数据标准建立的,可以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变得更加标准、规范,推动数字化财务管理体制的建立,有利于提高这一工作的质量。

预算指标核算管理是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的“控制中枢”,其实施本质是对预算管理过程的规范,同时它也是检验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质量的“试金石”。

通过建立全国统一的预算指标核算科目编码和核算规则,将统一的、固化的会计复式记账规则嵌入预算管理各个节点,系统自动记录、反映预算指标的增减、来源及状态,使各级财政按统一的核算口径、统一的核算规则完整反映预算指标运行状态和结果。

如此一来,各级财政部门在具体开展工作的时候,其预算管理全过程是可以被控制与追踪的。

一、行政事业单位开展预算管理体系一体化的重要意义(一)提升整体管控能力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本身就有着非常繁多的工作,其财务管理工作自然也涵盖非常多的内容,提升整体管控能力才有助于这项工作更好地开展,而预算管理一体化体系则能够为其提供非常大的帮助,最主要的意义就体现在能够提升单位整体管控能力这一点上。

行政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行政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行政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行政单位主要是负责对国家各项行政事务进行组织、管理和指挥,通过加强全面预算管理,能够科学配置、应用各类资源,以提高工作效率、服务质量。

随着行政单位改革持续深入,推行全面预算管理获取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实现预算精细化管理,保证各项财政支出透明化、可追溯,但也面临一些难题无法消除,阻碍了行政单位预算管理水平的提升,影响行政单位良性发展。

为此,需要掌握行政单位业务开展特征,正视预算管理面临的困境,继而提出改善措施,高质量地做好全面预算管理,以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实现财政资金合理应用,帮助行政单位稳定、健康发展。

一、行政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全面预算管理涉及行政单位经济活动各方面,是一项全员参与、全方位管理和全过程控制的管理活动,对于科学配置资源、提高行政单位服务质量、防范经营风险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新形势下,行政单位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首先,确定人员职责,以此提高管理水平。

当前不少行政单位资金源于财政拨款,通过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制定规范、统一的资金支出标准,从而确定各环节业务实施人员职责,激发财务主体主动性,实施责任到人,节省行政单位业务实施不必要资金支出,以提高管理水平。

其次,合理控制财政资金支出,提升单位工作质量。

行政单位的主要职责是高质量完成国家赋予的行政管理任务,其工作质量关系着社会发展状况,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可以根据各机构、责任部门业务资金需求、缓急程度,科学配置各类资源,适当地倾向于重点项目,调整和优化行政单位财政资金支出结构,以提高行政单位工作质量,完成国家赋予的使命。

最后,实现行政单位工作总目标。

全面预算管理水平的高低关系着财政资金应用效率,对行政单位是否发挥内部、外部管理职能、实现社会服务价值最大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通过实施全面预算,可以将行政单位部门具体部门进行拆分,逐层将总目标划分到各职能机构,以有效执行每个小目标,更有利于达成行政单位的总目标[1]。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的问题及优化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的问题及优化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的问题及优化作者:赵高雷来源:《财经界·中旬刊》2020年第08期摘要: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财政预算管理和改革力度,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体系日趋优化和完善,但单位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单位的健康发展。

基于此,本文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中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和策略,旨在为一线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预算执行; 优化策略预算执行是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是行政事业单位开展有序财政工作的重要依托。

在行政事业单位转型发展的今天,积极探究单位预算执行的问题及优化策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中的问题(一)思想认识不到位预算执行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活动,涉及单位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

预算执行不单单是财务部门一个部门的事情,还离不开单位各个职能部门的鼎力配合与支持,特别是单位领导的预算意识强弱直接决定着预算执行的难易程度。

然而,当前相当一部分单位领导缺乏对预算执行的正确认识,认为预算执行是财务部门单方面的工作,导致单位全员对预算执行不够重视,难以形成预算执行的良好环境。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各级人员未能积极认真完成自己分管的工作,对预算执行抱着随意应付的态度,最终造成单位实际支出结果与预算情况出现很大偏差。

(二)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国针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的法律、制度包括《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等,但相关人员对预算执行不够重视,一些具体实施制度办法并没有被落到实处,也有的实施办法本身就不够详细,可操作性不强,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效率难以得到提升,甚至有的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执行脱离实际,随意性较大。

(三)预算监督不到位一般来说,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监督采用内部监督形式,同时也由财政部门及单位主管部门负责外部监督。

虽然有财务审计机构会定期或不定期地抽查单位预算执行情况,但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不强,加之部门之间的不协调,导致预算监督形同虚设,很难发现单位预算执行中存在的真实问题。

行政管理中的资源优化策略

行政管理中的资源优化策略

行政管理中的资源优化策略在行政管理领域,资源的优化利用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

行政管理者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以确保资源的最佳运用,从而实现组织的整体优化。

本文将介绍几种行政管理中常见的资源优化策略。

一、人力资源优化策略1. 合理分配工作任务:根据各员工的能力和特长,将任务合理分配,确保不浪费人力资源,并提高工作效率;2. 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其最大潜能,同时对不合格人员及时进行优化调整;3. 提供培训与发展机会:通过持续的培训和发展计划,提升员工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水平,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财务资源优化策略1. 预算控制与资金管理:建立严格的预算管控机制,确保收入与支出的平衡,并优化资金的配置,降低财务风险;2. 资产管理与财务规划:合理安排和管理企业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金等,制定科学的财务规划,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3. 节约成本与降低负债:通过采取节约成本的措施,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同时有效管理和减少负债,实现财务资源的最优利用。

三、信息资源优化策略1. 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引入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包括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等,提高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分析水平;2. 数据整合与共享:整合不同部门和业务线的数据资源,实现信息共享,避免信息孤岛,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3. 信息安全与保护:加强对信息的安全保护,防止信息泄露、滥用等安全风险,确保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四、物资资源优化策略1.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建立有效的采购渠道和供应链管理机制,优化物资的采购流程,降低物资成本,保证物资供应的及时性和可靠性;2. 库存管理与仓储布局:合理制定库存控制和仓储布局策略,避免过多的库存积压和仓储空间浪费,实现物资资源的最优配置;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注重物资资源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在采购和使用过程中,选择符合环保标准的物资,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优化节约型行政管理体系

优化节约型行政管理体系

优化节约型行政管理体系一、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行政机关在管理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如管理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等。

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提高行政机关的管理水平,本文将对节约型行政管理体系进行优化探讨,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行政效率的提升。

二、现状分析1. 管理效率低下目前,行政机关在管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效率低下问题,表现为审批流程繁琐、办事效率不高、信息传递不畅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行政资源的浪费,影响了行政效能。

2. 资源浪费严重行政机关在人力资源、物资资源、财力资源等方面存在浪费现象。

如:重复建设、设备闲置、过度消耗等。

这不仅影响了行政效能,还造成了财政负担。

3. 信息化程度不高目前,行政机关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导致信息传递不畅、数据共享困难。

这使得行政机关在决策过程中难以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手段,影响了决策的科学性。

三、优化策略1. 简化审批流程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

可以借鉴“一网通办”、“一次办好”等成功经验,提高办事便利性。

2. 强化资源整合加强行政机关内部资源整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如: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合理利用物资资源、控制财力支出等。

3. 推动信息化建设加强行政机关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共享、数据融合。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统一信息化平台:构建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业务协同。

- 引入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 培训信息化人才:加强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提高行政机关整体信息化水平。

4. 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激发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行政效能。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设置多元化考核指标:既注重考核工作成果,也关注工作过程、服务质量等方面。

- 实施动态考核:对公务员的工作表现进行实时跟踪、评估,及时调整工作策略。

- 强化考核结果应用:将考核结果与公务员的晋升、奖惩等挂钩,激发工作积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义:行政管理费用是一种社会消费性费用,它是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要的费用,这些行政机关提供的服务是为了全体公民共同享受,为了满足公共需要,具有明显的外部效应。

下面我们就具体分析一下我国财政支出中的行政管理费用。

一、行政管理支出现状分析1.行政管理支出总量规模逐年递增。

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增长趋势明显,总量上,从1978年的49.1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4835.4亿元,增长了97.5倍;从相对比重看,行政管理支出占一般预算财政支出的比重从1978年的4.37%增加到2005年的14.25% ,增加了9.88个百分点;行政管理支出占GDP的比重从1978年的1.35%,增长到2005年的2.64%,增加了1.29个百分点。

按当年价格计算,行政管理支出的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8.53%。

这一速度要高于经济建设、社会文教、国防等支出的年均增长速度。

2.行政管理支出增长迅速。

行政管理支出是财政支出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一般说来,随着财政支出的增长,行政管理支出也会相应地增长。

不过,由于行政经费属于纯消耗性支出,因而其增长速度应小于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这样才有利于政府把财政支出增长的大部分用于经济建设和发展社会公共事业,对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更应如此。

行政管理支出弹性这一指标可以从动态角度反映行政管理支出增长与财政支出增长之间的相对关系,计算公式为:行政管理支出弹性=行政管理支出增长率/财政支出增长率。

它表明财政支出每增加1个百分点时相应的行政管理支出增加的百分点数。

该指标的理想取值范围应在0~1之间。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各年的行政经费支出弹性情况为:1980—1996年行政管理支出弹性的实际值在1以上,最低时(1993年)达到1.09,最高时(1980年)则达到了3.79,即财政支出每增长1个百分点,行政管理支出最少也要增加1.09个百分点,最多时甚至要增长3.79个百分点。

这说明财政支出增长的相当部分都被用于应付不断膨胀的行政管理支出。

显然,这种财政分配格局是极不合理的。

1997年以后,行政管理支出弹性的实际值在1以下,说明行政经费膨胀的趋势得到了控制,财政支出增长的部分更多地用在了社会性支出和经济性支出。

3.行政管理支出的内部结构。

从行政管理支出的内部结构来看,整个行政管理支出包括两大类,即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前者包括工资、福利费、离退休人员费用等,后者包括公务费、招待费、修缮费、设备购置费和业务费等。

从人员经费来看,个人经费除取决于从政人员的数量外,还取决于在职从政人员的工资水平、保险福利水平及向退休职工、退职职工所支付的费用等。

在人员经费中,离退休费用的增长速度最快,超过同期其他各项费用的增长速度,甚至超过行政管理支出的增长速度。

另外,从公用经费来看,许多本不应该列入的项目也挤入到公用经费支出中,如公费旅游、公款吃喝、超标准住房、公款安装私宅电话等。

从各地所提出的公用经费支出控制重点及对公用经费超预算原因的分析结论来看,其费用主要集中在会议费(包括各种庆典纪念活动支出)与出国费、小汽车购置费与燃修费、电话费(特别是移动电话费)、差旅费及招待费等项目上。

这些方面的实际支出额已大大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标准。

二、行政管理支出存在的主要问题1.接待开支庞大。

接待开支,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为执行公务或开展业务活动需要合理开支的接待费用。

包括在接待地发生的交通费、用餐费和住宿费。

国家相关政策文件对业务招待费都有明确规定,如地方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开支标准,由各地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但不得超过当年单位预算中“公务费”的2%。

中央级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不得超过当年单位预算中“公务费”的1%。

但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业务招待费往往超过规定的标准。

目前,关于公务接待费并没有权威统一的总体数字。

2006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任玉岭在《关于党政机关带头发扬艰苦奋斗传统的建议》议案中透露,2005年各级行政机关公款吃喝2000亿元。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政策动向课题组报告中引用的有关数字为,2004年全国公款吃喝3700亿元。

这一数字富有争议,但人们从自身周边实际来感受,认为公务接待开支确实是惊人的。

2.公车消费巨大。

公车是国家行政机关和社会团体用公款购买、用于公务活动的车辆。

财政部预算司根据《2004年度行政事业单位决算》有关科目数据,对公车消费进行初步估算,2004年末全国共有各种公车180万辆,全年公车消费大约为1000亿元(包括交通费、交通工具购置费、司机工资)。

其中,中央106亿元,地方894亿元;上述数据是根据中央和地方决算报表所列数据统计的(未包括转嫁到企事业单位的相关开支),实际数字略高。

公务用车的高额支出已成为各级财政的沉重负担。

其主要问题除财政开支很大外,还普遍存在公车私用、公车使用效率低、超标准配车等现象。

3.公费旅游支出难以控制。

目前公务人员和一些事业单位人员借考察、学习、培训、研讨、招商、参展等名义变相公费旅游(包括国际旅游)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各级政府行政管理支出中,公费旅游开支中已占有相当比重,而且很难控制。

4.会议开支繁多。

会议费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举办会议发生的费用,包括伙食费、住宿费、公杂费、工作人员就餐费等项目,耗费大量的财政经费。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议种类繁多,有“文山会海”之称。

5.办公楼建设和装修、装备开支超比例。

不少地方政府和部门的办公楼越盖越大而且装修高档化、装备现代化,不仅浪费大量财政资金,而且影响其他有利于民生的公共产品的供给。

6.公务员工资开支差别大。

截至2003年,我国狭义的公务员(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人数为653万;广义的公务员(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人数为1050万左右。

最广泛意义上的公务员即财政供养人员(包括各级行政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及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004年全国各地区财政供养人数为4489.4万人。

财政供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高达3.5%,差不多29个人养一个财政供养的人。

面对这样庞大的财政供养人口,一方面使我国财政开支一直保持很高的增长速度;另一方面财政也日益呈现“吃饭财政”的特点,特别是一般预算更主要用于养人,这样就大大降低了财政对社会经济的调节控制功能。

而且,财政供养人口的待遇的地区差别很大。

同是国家公务员或事业单位人员,同资历、同职务、同级别的,在不同地区的收入差距很大。

以公务员为例,据调查,浙江、江苏等经济较发达地区公务员年收入约在3万~5万元之间;江西和安徽等中部地区的公务员年收入约在1.5万~2.5万元之间;海南等地,包括西部部分省区市的公务员年收入约在1.8万~3万元之间。

在同一个地区,因部门不同,公务员收入待遇也存在很大差别。

公务员工资福利待遇差距大的根本原因是公务员薪酬制度不科学、不完善和不合理。

公务员工资福利待遇的地区差距严重挫伤了落后地区公务员工作的积极性,并造成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流失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落后地区的发展。

三、行政管理支出的优化策略1.行政机构改革。

首先要打破“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

一是遵循政事分开的方向,即行政机构和事业单位合理划分,对事业单位实行全额拨款、差额补贴和自收自支等分类管理;二是减少行政层级,取消不符合法律规范的“地级市政府”(一律改为县级建制),建立和完善实行“省直管县”或“省直辖市”的地方行政管理新体制;三是行政机构的设置,应根据市场经济下政府职能而定,政府职能主要集中在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

2.接待开支的控制。

有效的办法是对接待开支实行经费包干制度。

这种制度可以使接待费的总额得到一定的控制,也有助于相关人员自行控制,节约支出。

但接待开支限额包干法,可能出现向下属单位或管理对象转移负担,或领导“请客”、下属单位“买单”,或上级“挂名”、被监管对象“挂账”的情况。

经费指标或经费包干后,一些人为了节省开支,可能出现办事不积极、工作不主动等现象,影响正常的工作。

接待开支的控制,需要合理界定公务接待范围,科学核定公务接待标准;加强公务接待制度建设,提高公务接待制度化水平;积极采用财务技术、电子技术等技术手段规范公务接待;加大公开力度,强化公务消费监督;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制度,加大违规公务接待的处罚力度,严肃查处违规公务行为。

3.差旅费控制。

差旅费是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因公外出时所发生的费用,包括出差人员的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补助费等。

目前,差旅费在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公用经费中相当比重。

控制差旅费的主要措施有:一是严格实行差旅费报销审批制度;二是确定年度差旅费总额,按经费比例确定各部门差旅费控制数额,依照有关差旅费管理办法严格使用和管理;三是差旅费实行包干制,因公出差要在保证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人数,缩短时间。

4.公车改革和管理。

从建立节约型社会、消除腐败及鼓励私人购车、拉动消费诸多方面看,都亟需改革公车消费。

公务用车改革的目的是解决超编制和超标准配车、运营成本高、行政成本开支过大以及公车私用等问题。

具体办法有:控制公车的规模,适当调整国家公车配置标准,有条件的实施货币化改革;把好采购关,实行公务用车统一定点保险、加油和维修;实行节假日“公车封存”长期化。

5.办公设施的定额控制。

制订科学、合理的办公设备配置定额标准。

在财力可能情况下,按细编部门预算的要求,根据行业工作特点,增加办公设备定额标准的档次,适当提高办公配置的定额标准,不断完善办公设施支出分类分档定额标准体系。

办公设施的配备标准应遵循功能优先实用为主的原则。

6.公务员工资待遇差别的调整。

(1)采取措施逐渐缩小地区差距和部门差距。

首先考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实行公务员津贴补贴统筹发放制度,制定全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务员的津贴补贴标准,准津贴补贴将列入工资统一发放范围,实行国库集中统一支付,并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禁止各单位私设“小金库”,乱发津贴补贴。

逐步过渡到全国范围的公务员津贴补贴统筹发放。

同时,公务员应该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地区附加津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岗位津贴等,享受住房、医疗等补贴,在定期考核中优秀、称职的公务员,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年终奖。

(2)采取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来审议决定各级国家机关、团体、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的制度,并由纳税人听证旁议,使公务人员的工资待遇法制化、市场化。

实施动态工资体系,每年进行企业工资水平调查、国家公务员工资调查,经比较后科学地确定公务员工资标准。

标准明确、公开透明,也就减少了由公务员加薪减薪问题引发的社会舆论纷争。

也可以借鉴国外的成熟做法,将工资水平明确纳入一定的国民生产和财政统计数据体系,如GDP或物价指数等,对公务员工资标准做出更为科学和明确的界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