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称谓、常识
高中语文 最全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最全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一、古代称谓1.谦称与尊称在古代,自谦称谓通常带有“卑、下、鄙、贱、愚、小”等语素,例如“卑人、下愚、鄙人、贱子、小可”等。
或者是带有这种意思的词语,例如“仆、臣、不肖、不才、不佞”等,表明自己地位卑微,才疏学浅。
不仅称呼自己有谦称,称呼自己的亲属也有谦称。
例如:家”常用作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长的人,例如家父、家母、家兄。
舍”常用作称比自己年幼的亲属,例如XXX、舍妹。
先”常用作称已去世的己方长者,例如先帝、先父、先母。
亡”常用作称同辈的去世者,例如亡妻、亡弟。
尊称称谓是直接向对方表达敬意。
其方法有四种:①称人之字。
例如:“故今具道所以,XXX或XXX也。
”(XXX《答司马谏议书》)“君实”是XXX的字。
②称人以美德之辞、美称词语。
古人多用“君”“子”“公”“先生”等。
③称人以爵位、职衔、身份。
④称人以其近侍、所在。
这类尊称多用于君王、尊者。
常用的词语有“陛下”“阁下”“殿下”“足下”“执事”等。
2.年龄称谓襁褓:未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总角:幼年泛称。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及笄:女子十五岁。
弱冠:男子二十岁。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半百:五十岁。
XXX之年:六十岁。
古稀之年:七十岁。
耄耋之年:八九十岁。
XXX:一百岁。
3.亲属关系称谓在中国古代的宗法社会中,家族是中心,以血统远近区分嫡庶亲疏的等级制度。
先解释两个概念:六亲:父母妻子兄弟。
九族:有两种解释,一是纵向的,指的是高祖、XXX、祖、父、自己、子、XXX、XXX、玄孙;一是横向的,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古代一人犯罪,常常牵连到亲属也被杀戮,所谓灭三族,指父母兄弟妻子;所谓诛九族,包括从高祖到玄孙的直系亲属,以及旁系亲属中的兄弟、堂兄弟等。
这是封建专制时代惨无人道的刑法。
再看古代的亲属称谓:父亲的父亲是祖父,父亲的母亲是祖母,祖父母的父母是曾祖父和曾祖母,XXX父母的父母是高祖父和高祖母。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一、古代称谓1.人物姓名称谓(1)直称姓名①用于自称: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指南录〉后序》)②用于所厌恶所轻视的人:不幸吕师孟...献谄于后。
(《〈指南录〉后序》)...构恶于前,贾余庆③用于作介绍,为人作传: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柳敬亭传》)④尊者对卑者称名:求.,尔何如?(《论语》)⑤在尊者面前,卑者互称用名:夫子何哂由.也?(《论语》)(2)称字、号、谥号、斋名这种情况是称呼者出于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
①称字: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
(《送东阳马生序》)②称号: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五人墓碑记》)③称谥号: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左忠毅公逸事》)④称斋名:蒲松龄为“聊斋...主人”。
..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3)称官爵①称官名:后人称杜甫为“杜工部...”。
...”,称韩愈为“韩吏部②称爵名:宁南..。
(《柳敬亭传》)..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4)称籍贯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
(“南海”代指康有为)(《谭嗣同传》)(5)兼称这种情况一般是先说官职,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6)特殊称谓①在姓氏后加上行第(或再加名号、官爵):韩愈《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
②职业+人名: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庄子·养生主》)③姓+之+人名: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烛之武退秦师》)④封地+人名:商鞅..姓卫,商为其封地。
2.谦、敬及贱称(1)谦称①王侯自称:孤.不度德量力。
(《隆中对》)②臣子自称: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③一般人自称: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某.自幼熟读兵书。
(《失街亭》)鄙人..不慧,将有志于世。
古代称谓常识
古代称谓常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代称谓常识:
- 直称姓名:
- 自称姓名或名。
- 用于介绍或作传。
- 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
-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
- 称郡望:如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 称官名:把官名用作人的称谓在古代相当普遍。
如《与妻书》:“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
- 称爵名:如诸葛亮曾封爵武乡侯,所以后人以武侯相称。
南北朝诗人谢灵运袭其祖谢玄的爵号康乐公,故世称谢康乐。
- 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
如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骆宾王曾任临。
文化常识一(称谓)
一、人物称谓(一)人物姓名称谓1.直称姓名①用于自称②用于所厌恶所轻视的人③用于作介绍,为人作传④尊者对卑者称名⑤在尊者面前,卑者互称用名2.称字、号、谥号、斋名是称呼者出于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3.称官爵①称官名②称爵名4.称籍贯5.兼称这种情况一般是先说官职,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6.特殊称谓①在姓氏后加上行第(或再加名号、官爵)②职业+人名③姓+之+人名④封地+人名(二)谦、敬及贱称1.谦称①王侯自称:孤②臣子自称:臣③一般人自称:愚、某、鄙人④女子自称:妾2.敬称①称君王:陛下②称庙号,多称已死的皇帝:高祖、太宗③称师长:夫子④称朋友、尊长:公3.上对下或平称:尔4.贱称:竖子5.表特定关系①加“从”表示叔伯关系②加“太”表示长一辈:③加“先”表示已经去世的尊长。
(三)“号”称1.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
谥号是对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
谥号按性质分为三类:①表扬性的②批判性的③表同情的2.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
从汉代起,每个朝代一般第一个皇帝的谥号太长,不便称呼,所以唐宋以来的皇帝都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
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
3.年号:是纪年的名称,也是帝王用的。
4.改元: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
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如汉武帝改了十一次年号,唐高宗用过十四个年号。
到了明代以后,才规定一帝一元,才有可能用年号来称呼皇帝。
5.尊号、徽号。
“尊”为尊敬,“徽”为美好。
古代文化常识人的称谓
古代文化常识人的称谓古代文化中,人的称谓是一种社会规范,用以表示不同身份、地位和尊卑关系。
这些称谓是根据不同的社会习俗、礼仪和文化传统而形成的。
在古代中国,人的称谓可以根据性别、年龄、职业、地位等因素进行区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代文化中的人的称谓。
1.君主:古代政权的最高统治者,如中国的皇帝、日本的天皇等。
他们被尊称为陛下、圣上等。
2.皇后:君主的配偶,作为国家的女主人,通常被尊称为皇后娘娘、娘娘等。
3.太后:尊贵的皇后或太子之母在君主去世后继承政权或辅助太子执政,被尊称为太后。
4.太子:君主的儿子,继承皇位的人,被尊称为太子殿下、太子爷等。
5.王子/公主:君主的子女,被尊称为王子殿下、公主殿下等。
6.父亲/母亲:指自己的亲生父母。
7.兄弟姐妹:指自己的兄弟姐妹关系。
8.先生/奶奶:对男性长辈的尊称。
9.女士/小姐:对女性的尊称,通常不带任何称谓修饰。
10.师傅/师父:对自己的老师或师长的尊称。
11.士子:指通过科举考试成为官员的读书人,被尊称为先生、贤人等。
12.进士:科举考试的最高级别,通过考试者可担任高级官职。
13.儒生:儒家学派的学生,通常指那些有读书人学识但未能通过科举考试的人。
14.丞相:古代最高官员之一,负责辅佐君主,被尊称为丞相大人、丞相等。
15.宰相:古代政府的高级官员,负责政务,被尊称为宰相大人、宰相等。
16.太监:指被阉割的男子,通常被任命为皇宫中的宦官,负责宫廷内务。
17.卿:古代官员的尊称,如刺史、太守、宰相等。
18.地位低下者:在古代社会中地位低下的人,如奴隶、苦力、佃户等。
这些称谓在古代社会中被广泛使用,体现了人们相互之间的社会地位、身份和尊卑关系。
在尊称他人时,使用正确的称谓是一种对古代文化传统的尊重,并且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古代文化常识之人的称谓
古代文化常识之人的称谓
古代人的称谓,主要以贵族为主。
一、帝王称谓
1.天子(皇帝):是指上古三王四帝创立的封建政权,是封建王制的最高权力中心,无上的统治者。
2.诸侯:是诸侯国王的称谓,是封建王朝中的贵族,与皇帝并列,统治着自己管辖的地域。
3.太子:太子是皇帝之子,是万民所服从的君主的继承人,又称为太子太傅。
4.公卿:是封建王朝中最高的官职,在仕途中占据非常关键的位置。
二、贵族称谓
1.皇亲:指皇帝的亲属,是封建社会中的高层贵族。
2.贵族:是指封建王朝中的贵族,具有极高的地位,有权力,也有特殊的礼仪。
3.大夫:是封建王朝中的中级贵族,职务是执行朝廷政令,监督百姓履行职责,监察节廉勤政,总结百官经验,批示一般性文书。
4.士:是封建王朝中的普通贵族,多用来担任一般性官职或者担任一些特定的机构。
5.大官:是封建王朝中的一级官员,以官爵称谓。
6.小官:是封建王朝中的二级官员,主要从事一般性行政任务,没有官爵称谓。
三、民间称谓
1.老百姓:是指民间的百姓,是封建社会中最底层的群众,贫穷受压迫的群体。
2.庶人:是封建王朝中的贫困民众,在社会中处于最底层,经济状况很糟糕,母仪天下。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人物称谓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人物称谓
一、男子称谓。
1、名谓:任何男子出生或成年后,父母给他起的名字就叫做名谓。
2、尊称:以父亲的字或自己的名字取一个大的字作为尊称,如:父亲叫张云,尊称可以取“万”字作为尊称,称为“万彦”,“云”字也可以作为尊称,称为“云彦”等。
3、对僚称谓:当男子超过30岁时,家人和同伴就以“僚”为尊称,如“老僚”,“子僚”,“师僚”等。
4、大人称谓:男子超过50岁以后,家人称他为“老人”,同伴尊称他为“大人”等。
5、贵族称谓:皇室的父辈或他的后代,称他们的称谓为“宗室”、“宗派”或“族长”等。
二、女子称谓。
1、名谓:女子出生或成年后,父母给他起的名字就叫做名谓。
2、尊称:以母亲的字或自己的名字取一个大的字作为尊称,如:母亲叫沈雪,尊称可以取“安”字作为尊称,称为“安雪”,“雪”字也可以作为尊称,称为“雪安”等。
3、对僚称谓:当女子超过20岁时,家人和同伴就以“娘”为尊称,如“老娘”,“子娘”,“师娘”等。
4、大人称谓:女子超过40岁以后。
文学常识之称谓
文学常识之称谓称字:幼时命名由父亲长辈命名,成年取字沈德鸿字雁冰,鲁迅字豫才。
称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年龄不限,如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着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如范仲淹称文正,欧阳修称文忠。
称籍贯:以人的出身地命名,如孟浩然称孟襄阳,柳宗元又称柳河东。
称官名:以人的官名来命名,如杜甫称杜工部。
称官地:以人做官的地方来命名。
如岑参:岑嘉州柳宗元称柳柳州古代帝王对贵族功臣的封赐爵号:公、侯、伯、子、男1、自称:愚、敝、卑、臣、仆2、帝王自称:孤、寡、朕3、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4、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6、其他自谦词:尊长者自称:在上晚辈自称:在下老人自称:老朽、老夫女子自谦:妾1、对帝王:万岁、圣上、天子、圣驾、陛下、大王2、对将军:麾下3、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贤令:令尊令堂令兄令郎令爱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物。
尊上尊公、尊君、尊府尊堂尊亲尊命尊意贤:称平辈或晚辈。
贤家贤郎贤弟仁: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
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
4、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
唐以后称岳父为丈人,又称泰山。
妻母为丈母,又称泰水。
5、称谓前加“先”表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
称死去的父亲:先考、先父。
称死去的母亲:先妣、先慈。
已死的有才德的人:先贤。
死去的帝王:先帝。
6、君对臣敬称:卿、爱卿。
7、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表敬称,“孔子”为“圣人”,“孟子”为“亚圣”“杜甫”为“诗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
1、百姓的称谓:布衣、黎民、庶民、苍生、氓。
2、伯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
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之交:贱而地位低下的时结交的朋友。
古代文化常识——人物称谓
古代文化常识——人物称谓
一、谦称
(1)王侯自称
朕、寡人、孤、寡君、不穀(gu)
(2)臣子自称
臣、老臣
(3)一般人自称
仆、愚、小人、鄙人、不才、不肖、不敏、不佞、贱子
(4)女子自称
妾、贱妾、婢子
(5)自称家人
家严、家慈、舍弟、拙荆(自己妻子)、贱息(自己子女)、犬子(儿子)、弱息(女儿)、息女(女儿)、小女
二、敬称
(1)称君王
陛下、天子、殿下、东宫、车驾
(2)称臣子、侍从
麾下(对将帅)、足下(下称上或同辈)、执事、阁下、左右(近臣)、近侍、君
(3)称师、长
夫子、丈人、老、父、亚父、母,膝下、高堂、泰山、先考(对已故父亲)、先妣(对已故母亲)
(4)称朋友、同辈
先生、卿、子、公、吾子(比“子”更亲热)
(5)称对方亲眷
令堂:对对方母亲的尊称
令尊:对对方父亲的尊称
令兄:对对方哥哥的尊称
令弟:对对方弟弟的尊称
令妹:对对方妹妹的尊称
令坦:对对方女婿的尊称
令郎:对对方儿子的尊称
令爱:对对方女儿的尊称
千金:尊称别人的女儿为千金
三、上称下或平辈之间的称呼
尔,渠
四、贱称
小子、竖子。
古代文化常识之称谓
古代文化常识之称谓
称谓是指按照社会规范和要求,采用不同的语言、文字称谓的事物、
人和社会职务的名称制度,是社会秩序及人身地位的重要标志。
在中国古
代文化中,称谓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家庭称谓
1、父亲:古代常以“父老”“祖宗”、“父公”,“公父”等称呼父亲;现代则一般以“爸爸”或“父亲”称呼。
2、母亲:古代常以”母老“”祖母“”母公“”公母“等称呼母亲;现代则一般以“妈妈”或“母亲”称呼。
3、兄弟姐妹:古代常以“兄弟”“兄嫂”“弟兄”等称呼同父异母
或同母异父的兄弟;现代则一般以“弟兄”、“姐妹”称呼。
4、爷、奶:古代常以“爷”“奶”称呼爷爷、外祖父和奶奶、外祖母。
5、堂兄弟、堂姐妹:古代常以“堂兄弟”、“堂姐妹”称谓同父同
母的兄弟姐妹。
二、官称
1、皇帝:古代常以“天子”、“皇帝”、“圣上”称呼皇帝;现代
一般以“皇帝”称呼。
2、皇后:古代常以“皇后”、“后妃”、“太后”称呼皇后;现代
一般以“皇后”称呼。
3、皇太子:古代常以“太子”、“长子”称呼皇太子;现代一般以“皇太子”、“太子”称呼。
4、太子妃:古代常以“太子妃”称呼太子的妻子。
5、太监:古代常以“太监”称呼宫廷官吏。
古代礼仪常识称呼礼仪
古代礼仪常识称呼礼仪
父母、儿女、兄弟间的称谓:
1、家严(家君、家尊):旧时在别人面前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2、家慈:旧时对别人称自己母亲的谦辞,由严父慈母而来。
3、高堂:古代称父母。
4、膝下:古代儿女与父母通信时用的敬辞,书面语。
5、泰山:妻父为泰山。
6、东床:女婿为东床。
7、犬子:对小儿的爱称或对自己儿子的谦称。
8、伯仲叔季:古时兄弟间老大为伯,老二为仲,老三为叔,最末为季。
9、息女:年幼弱小的子女。
对别人父母、兄妹的称谓:
1、令堂:用于古时称呼对对方母亲的敬称。
2、令尊:用于古时称呼对对方父亲的敬称。
3、令兄:用于古时称呼对对方哥哥的敬称。
4、令弟:用于古时称呼古时对对方弟弟的敬称。
5、令妹:用于古时称呼古时对对方妹妹的敬称。
6、令坦:用于古时称呼古时对对方女婿的敬称。
7、令郎:用于古时称呼古时对对方儿子的敬称。
8、令爱:用于古时称呼古时对对方女儿的敬称。
9、千金:用于古时称呼尊称别人的女儿为千金,有金贵之意。
古代称谓文化常识
古代称谓文化常识古代称谓文化是指在古代社会中人们用来称呼彼此的一套口头表达方式,包括对于父母、兄弟、长辈、朋友、子女等身份的称呼规范。
这些称谓在古代社会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是人们交际沟通的一种方式,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等级、身份分明和家庭的文化传承。
在古代中国,家庭地位和身份有着明显的等级划分,各个社会层次之间的人们之间的交往要求必须遵循着一套明确的称谓规范。
最常见的称呼形式是以“父亲”、“母亲”、“儿子”、“女儿”、“祖父”、“祖母”等称呼,而在亲近朋友之间,则可以直接称呼对方的名字。
在传统中华文化中,长辈与晚辈之间的称谓是必须遵循的一种关系方式。
例如,兄弟姐妹之间的长幼关系和男女之间的年龄大小都要求用相应的称谓表达。
在同辈之间,好友之间通常使用“兄弟”、“姐妹”互相称呼,以显示亲密友谊。
在古代社会中,男女父母的称谓也有差别。
女儿的父母通常称呼为“爹娘”,而儿子的父母则分别称呼为“父亲”、“母亲”。
这些称谓的使用,不仅彰显了文化传统和规范,同时也反映了家庭地位和家族文化传承。
此外,在不同的场合和环境下,人们的称谓也会发生变化。
例如,在古代官场中,人们要用官职名称的高低来区分不同的地位。
并且,在官吏和平民之间,也存在着要求相安无事的特殊称呼方式。
总的来说,古代称谓文化是古代社会的一种文化传统,它包括了人们对于社会等级、身份分明、家庭文化传承和社交礼仪等方面的一套规范。
在现代社会中,尽管我们的称谓方式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对于人们相互之间的尊重和重视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古代称谓文化常识
古代称谓文化常识
古代称谓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古代社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这里介绍一些古代称谓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代常见的称谓主要分为尊卑、男女、亲疏、职业和习惯五类。
尊卑称谓是古代社会中最为重要的称谓之一,用于表示人们在社会地位和尊卑等级上的差别。
例如,皇帝被称为“陛下”,官员被称为“大人”,平民百姓被称为“老百姓”。
男女称谓是区分男女性别的称呼,男性被称为“公”,女性被称为“婆”。
古时候一些地方还有君主称位中女太监称之为“婢”。
亲疏称谓用于表示某人与自己的关系亲疏程度,亲近的人可用宗亲或亲贤尊长称之,如父亲、母亲、祖父母、岳父母、兄弟姐妹等。
对于自己非近亲却地位尊崇的人,也有一定的称呼,如师傅、恩公、养老大夫、大夫娘等。
职业称谓是用于表示人们从事的职业的称谓,古代社会中各种职业都有相应的尊称,如“医圣”、“文圣”、“华佗”等。
习惯称谓则是因地域、风俗、习惯等因素而产生的相应称谓,如巴蜀地区称师母为“师父夫人”,江南地区称太太为“夫人”。
以上这些称谓都有各自的文化含义和社会背景,对于研究古代社会文化和礼仪制度以及了解古代人际关系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总之,了解古代社会称谓文化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社会的风土人情,还有助于我们在现代社会中更好地维系社会关系,体现出我们中国人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温情。
古代人称谓常识
古代人称谓常识称呼是一种文化现象,从一个时代的称呼中,我们可以窥见一个时代的风貌。
称呼也是一面镜子。
称呼的变化是文化的变化,同时也被视为历史文化的折射。
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古代人称谓常识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古代人称谓常识1、宗族称谓祖上:最早的祖先称为始祖。
后世的皇帝一般以他们可知的祖宗作为始祖,如宋朝以僖祖作为始祖。
后世的人在修家谱、作家传时,也往往喜欢攀附古代的名人为自己的始祖。
如曹操、曹植、曹睿祖孙三代就分别把曹振铎、姬姓、虞舜称作曹氏家族的始祖。
太祖:始封之君也就是王朝的建立者为太祖。
如三国魏以曹操为太祖,唐以李渊为太祖,宋以赵匡胤为太祖,明以朱元璋为太祖,清以努尔哈赤为太祖。
太祖是一朝的开国之君,所以他的太庙百世不迁。
祖宗:是对始祖及先世中有功德者的尊称。
从我国汉代开始,凡是创业的国君死后,他们的庙号一律为祖,如汉称刘邦为高祖,唐称李渊为高祖等等。
凡是有功德的帝王死后,他们的庙号一律称为宗,如汉称文帝刘恒为太宗,唐称李世民为太宗等。
子嗣、太宗、小宗:古代宗法制度规定,同一始祖的嫡系长房继承系统为大宗、余子为小宗。
宗子:大宗的嫡长子叫宗子。
对大宗来讲,他是家长;对于小宗来讲,他是族长,宗子继承始祖的爵位,主持始祖庙的祭祀。
世子:世子也就是太子,古代的“世”与“太”字意义相通。
支子:古代把嫡长子以外的其它儿子称为支子。
嫡子:古代把正妻所生的儿子称作嫡子。
同时也指正妻所生的长子。
嫡子有继承父亲地位的权力,在社会地位上远远高于庶子。
别子:古代把诸侯嫡长子以外的儿子都叫别子。
庶子:古代把妾所生的儿子称作庶子,庶子的地位比嫡子低,不能承奉祖庙的祭礼和承袭父祖的地位。
嗣子:无子而以他人之子作为儿子,既为嗣子。
嗣子一经礼法认可,地位与亲子等同。
古代礼法对嗣子问题,有明确的规定。
一、必须是同姓。
二、必须是同宗的支子。
三、辈分必须相当。
公子:诸侯王(公)嫡长子以外的其它儿子称为公子。
另外诸侯的女儿也可以称作公子。
古代文化常识(解析版)
古代文化常识一、称谓和姓名(一)谦称、敬称、贱称1.谦称(1)王侯自称。
①朕本为古人自称之词,意谓“我”“我的”,后为自称专用。
从秦始皇时专为皇帝自称,他人不得擅用。
例如:朕.为始皇帝。
《史记》②寡人在秦始皇之前的君主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常用,译为“我”。
例如: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 (《孟子·梁惠王上》)③孤皇帝王侯的谦称,汉以后盛行,译为“我”。
例如:权叹息曰:“诸人持议,甚失孤.望。
” (《赤壁之战》)④寡君对别国人谦称本国君主。
例如: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
(《左传》)⑤不谷不善,古代诸侯的谦称,译为“我”。
例如: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左传·僖公四年》)(2)臣子自称。
①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
男性谦称,可译为“我”。
例如: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②老臣官吏对君主的自称,多指年长者。
例如:老臣..贱息舒祺,最少。
(《战国策·赵策》)(3)一般人自称。
①仆谦称,译为“我”。
例如:仆.非敢如此也。
(《报任安书》)②愚愚蠢的人,谦称,译为“我”。
例如: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赤壁之战》)③某代替自己的名字,谦称,译为“我”。
例如: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答司马谏议书》)④小人谦称,译为“我”。
例如:小人..之食矣。
(《左传·隐公元年》)..有母,皆尝小人⑤鄙人古人表谦卑的自称。
本指居住于郊野之人,又引申为见识短浅的“鄙俗”之人、“鄙陋”之人,后常用以表示自己地位不高,见识浅薄。
⑥不才本意为没有才能的人,古人表谦卑的自称。
例如: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有深感焉。
(《报刘一丈书》)..,则不才⑦不肖即“不似”“不贤”,旧时表谦卑的自称,自谦自己没有本事,不能继承祖辈德行,多用于长辈死后。
⑧不佞(nìnɡ)。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1.基本称谓在古代,人们使用不同的称谓来称呼别人,这些称谓包括直称姓名、称字、称号、称绰号、称谥号、称小名、称庙号、称尊号、称年号、称斋名和称籍贯等。
直称姓名通常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自称姓名或名,例如“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XXX自序其诗”。
第二种是用于介绍或作传,例如“左将军XXX之妻也”,“XXX与友期行”。
第三种是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例如“不幸XXXXXX 于前,XXX献谄于后”。
称字是古人在成年(男20岁、女15岁)时取的名字,与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例如,XXX被称为XXX,XXX被称为XXX。
称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例如,陶潜号五柳先生,XXX号XXX居士,XXX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XXX号玉溪生。
称绰号又叫外号或诨名,是根据某人的外貌、性格、行为等特征而另起的“名字”。
绰号有褒有贬,例如XXX外号“XXX”,XXX绰号“西楚霸王”等。
称谥号是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
例如,XXX被称为XXX征士,XXX被称为XXX。
称小名是称呼对方小时候的名号,以示亲密或侮辱。
例如,XXX被称为“阿瞒”。
称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例如宋朝XXX称太祖,其后的XXX称XXX。
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按照典制,只有XXX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
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
称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
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
追加者亦可视为谥号。
尊号一般认为产生于唐代。
实际早在秦统一中国之初,XXX等人就曾为当时的秦王献上尊号曰“XXX”。
文学常识称谓
导语:中国一大文化体现在各种称谓上面,这可不像现代人那么随便,简单的你我他就可以涵盖一切称呼。
例如我们介绍自己的父亲做“家父”,对别人的父亲便
称作“令尊”,这可不能乱来的哦,下面我们来看看古代的一些称谓吧。
一、人的称谓:
(一)称字:幼时命名由父亲长辈命名,成年(男20,女15)取字沈德鸿字雁冰,鲁迅字豫才。
(二)称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年龄不限,如
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三)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着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如范
仲淹称文正,欧阳修称文忠。
(四)称籍贯:以人的出身地命名,如孟浩然称孟襄阳,柳宗元又称柳河东。
(五)称官名:以人的官名来命名,如杜甫称杜工部。
(六)称官地:以人做官的地方来命名。
如岑参:岑嘉州柳宗元称柳柳州
(七)古代帝王对贵族功臣的封赐爵号(位):公、侯、伯、子、男(五等)
二、谦称:
1、自称:愚、敝、卑、臣、仆
2、帝王自称:孤、寡、朕
3、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
4、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
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
6、其他自谦词:
尊长者自称:在上
晚辈自称:在下
老人自称:老朽、老夫
女子自谦: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常见借代词语: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15、伛偻,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22、庙堂:朝廷二、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21、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三、中国文学之最: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古代最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是鲁迅;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是茅盾的《子夜》;现代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集是鲁迅的《呐喊》。
四、文化常识: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5、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6、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9、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称为“元帅诗人”;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田间被闻一多誉为“时代的鼓手”(擂鼓诗人)。
10、岁寒三友:松、竹、梅。
1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2、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1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4、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1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1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17、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
18、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19、“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20、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21、五金:金、银、铜、铁、锡。
22、五味:酸、甜、苦、辣、咸。
23、五行:金、木、水、火、土。
24、“永字八法”是说“永”字具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画。
25、古代的学校有庠、序、太学等名称,明清时最高学府为国子监。
26、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27、古代科举考试(从隋代至明清):A 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B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è)员。
C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D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
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正式科举考试,时间每年一次,地点府(州)县,应试者儒生、童生,获取功名秀才乡试,时间三年一次(秋),地点省城,应试者秀才,获取功名(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时间三年一次(春),地点礼部(京城),应试者举人,获取功名(贡士)第一名为会元殿试,时间会试后同年4月,地点宫殿,应试者贡士,获取功名(进士)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正式的科举考试分类: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连登三甲(三元及第):解元——会元——状元古代科举考试。
五、诗句与人:①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诸葛亮②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③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诸葛亮④已知天下三分鼎,犹竭人谋就出师。
——诸葛亮⑤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司马迁⑥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李白⑦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李白⑧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欧阳修⑨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辛弃疾⑩世上苍痍,诗中圣哲;人间疾苦,笔底波澜。
——杜甫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文天祥深思高举洁白清忠,汩罗江上万古悲风。
——屈原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
——范仲淹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李清照译著尚未成书,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鲁迅毛泽东称朱自清:“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人。
”列宁赞高尔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
”芭蕾舞的化身:乌兰诺娃。
关汉卿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六、一句话评书:①《三国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②《红楼梦》: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曹雪芹语)③《梦溪笔谈》: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
(英·李约瑟)④龙争虎斗:《三国演义》⑤帝王的镜子:《资治通鉴》⑥隽永的说辞:《战国策》⑦不朽的战争艺术:《孙子兵法》⑧旧时代的葬歌:《骆驼祥子》七、人的称谓:(一)称字:幼时命名由父亲长辈命名,成年(男20,女15)取字沈德鸿字雁冰,鲁迅字豫才。
(二)称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年龄不限,如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三)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如范仲淹称文正,欧阳修称文忠。
(四)称籍贯:以人的出身地命名,如孟浩然称孟襄阳,柳宗元又称柳河东。
(五)称官名:以人的官名来命名,如杜甫称杜工部。
(六)称官地:以人做官的地方来命名。
如岑参:岑嘉州柳宗元称柳柳州(七)古代帝王对贵族功臣的封赐爵号(位):公、侯、伯、子、男(五等)八、谦称:1、自称:愚、敝、卑、臣、仆2、帝王自称:孤、寡、朕3、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4、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6、其他自谦词:尊长者自称:在上晚辈自称:在下老人自称:老朽、老夫女子自谦:妾九、敬称:1、对帝王:万岁、圣上、天子、圣驾、陛下、大王2、对将军:麾下3、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贤令: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物。
尊上(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的亲戚)尊命(对方的吩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称平辈或晚辈。
贤家(指对方)贤郎(对方儿子)贤弟(对方弟弟)仁: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
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
4、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
唐以后称岳父为丈人,又称泰山。
妻母为丈母,又称泰水。
5、称谓前加“先”表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
称死去的父亲:先考、先父。
称死去的母亲:先妣、先慈。
已死的有才德的人:先贤。
死去的帝王:先帝。
6、君对臣敬称:卿、爱卿。
7、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表敬称,“孔子”为“圣人”,“孟子”为“亚圣”“杜甫”为“诗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