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下第25课《诗词五首》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5课《诗词五首天净沙 秋思》课件3 语文

划
天净沙·秋思
分
马致远
节
奏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思考问题:
作者通过什么写作手法 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的?
枯藤老树昏鸦 夕阳西下
古 道 西 风 瘦 马
小桥 流水 人家
正面: 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侧面:小桥流水人家
对比手法
诗的写作手法
描写 抒情
借景抒情
心用 目自 中己 的的 《语 秋言 思描 》述
你
•1、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6、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失败。2022年1月2022/1/192022/1/192022/1/191/19/2022 •7、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2022/1/192022/1/19January 19, 2022 •8、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2022/1/192022/1/192022/1/192022/1/19
比
乡愁
较
余光中
小时候
后来啊
阅
乡愁是一枚 乡愁是一方
读
小小的邮票 矮矮的坟墓
我在这头
我在外头
母亲在那头 母亲在里头
七年级语文下册 25 诗词五首课件 语文版

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jiāxiāng)亲人深切的思念之 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 么?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或“海日生残夜,江春 入旧年”。
回答原因扣住“鸿雁传书”或“临近春节一家人团聚 的特定(tèdìng)环境”来表述。
第十二页,共30页。
内容 在线
第三页,共30页。
陶渊明(365—427),名潜, 字元亮,东晋时期著名的山水田 园诗人、辞赋(cífù)家、散文家。 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号 “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 生”。
第四页,共30页。
诗歌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述(xùshù),表现 了诗人“心远地自偏”、不慕功名利禄的高尚 节操和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 富的精神生活。
内容 在线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ɡǔ dào)西风瘦 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第二十五页,共30页。
马致远,大都(今北京)人,字 千里,晚年号“东篱”,以示效陶 渊明之志。与关汉卿、郑光祖、白 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 代时著名(zhùmíng)戏曲作家、散 曲家。代表作品为《汉宫秋》。
第十六页,共30页。
名句 欣赏
念天地(tiāndì)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两句意思是说:一想到(xiǎnɡ dào)天地的广阔无边与
永恒不息,就浩叹人生的短暂与渺小,吊古伤今,我怎能 不忧从中来,潸然泪下呢! 揭露和讽刺了统治阶级的奢侈 和残暴,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第十七页,共30页。
第十四页,共30页。
公元696年,契丹攻陷了营州,陈 子昂担任武攸宜的参谋奉命出征,武 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móulüè),接 连打了几次败仗,陈子昂提了很多建 议,也未被采纳。眼看着报国的良策 无法实现,有一天他登上了幽州台, 想起了战国时广招天下贤士的燕昭王, 悲愤之极,写下了这首《登幽州台 歌》。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25课《诗词五首》精品课件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1、客路:旅途。
译:旅途路过北固山下,船儿泛着 碧绿的江水前行。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1、阔:宽阔。 2、风正:顺风。
译: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பைடு நூலகம்
李贺(79 0—816),字长 吉,是中唐的 独树一帜的诗 人。李贺少年 时代就有才名, 可惜仕途坎坷, 怀才不遇,人 称为“诗鬼”。
【导读】 唐朝中期,某些少数民族统治集 团常常侵扰内地,所以当时常常引起 激烈的战争。这首诗既描写了唐朝将 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又表现了诗人甘愿为国家建功立业的 爱国思想。
陶渊明(36 5~427),名潜, 字元亮,自称五 柳先生。东晋文 学家。他开创了 山水田园派,并 将其推向高峰。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 《桃花源记》、《归园田居》、 《饮酒》。 《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酒 后写的,共20首。课文所选的 是其中的第5首。
东晋统治者重视门阀(出身),很多品 质低下,才能平庸的人占据高位,一些品德 良好,才能出众的优秀人才却屈居低位。 陶渊明当过十多年的地方小官,每逢上 级来地方巡视的时候,他都必须前去迎接, 曲尽礼节。久而,他很厌烦这种情形。结果 他就归隐田园,并写下很多诗来表现这种生 活。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气:气象,景色。 2、日夕:接近黄昏的时候。 3、相与:一起。
译:傍晚山色秀丽,飞鸟一起回巢。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意:意趣。 2、辨:辨别,说明。 译:这里边有隐居生活的真正意趣, 想说出来,却早就忘了该怎样用语 言表达。
语文七年级下册 古代诗歌五首PPT课件

第8页/共25页
岱宗夫如何? 泰山到底是什么样呢?请看,它那苍 齐鲁青未了。 翠的山色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地。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
大自然把所有的神奇和秀美都集中在泰山, 泰山如刀一样把照临的阳光切断,山的南 北两面形成明暗截然不同的两部分。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杜甫
第6页/共25页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朝伟大的现实 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瑰丽精确, 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高峰,杜甫则 被后世尊为“诗圣”。
他的诗作今存1400多首,真实深刻地 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这转折过程中的种 种社会现象,反映了人民的疾苦,谴责了 统治阶级的残暴,揭示了尖锐的社会矛盾, 历来被誉为“诗史”。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心情激荡;看 山鸟回旋归山,使人眼眶欲裂。
终要登山泰山顶峰,把周围矮小的群 山们,一览无遗!
第9页/共25页
杜甫诗三首
3、背读—积累经典名篇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远望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近望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细望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愿望
1. 有一个字提挈全诗请找出来。
登幽州台歌——文学常识
选自《陈子昂集》。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现四川)
人。唐代诗人。年轻时性格豪爽。二十四岁 中进士,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直 言敢谏,多切中时弊。三十六七岁时随建安 王东征契丹,所提建议不被采纳,反而受到 降职处分。三十八岁解职还乡,被县令段简 陷害,死于狱中,时年四十一岁。
望
2.弄清意思,看看作者是在怎样望泰山的?
第10页/共25页
小结
岱宗夫如何? 泰山到底是什么样呢?请看,它那苍 齐鲁青未了。 翠的山色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地。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
大自然把所有的神奇和秀美都集中在泰山, 泰山如刀一样把照临的阳光切断,山的南 北两面形成明暗截然不同的两部分。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杜甫
第6页/共25页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朝伟大的现实 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瑰丽精确, 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高峰,杜甫则 被后世尊为“诗圣”。
他的诗作今存1400多首,真实深刻地 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这转折过程中的种 种社会现象,反映了人民的疾苦,谴责了 统治阶级的残暴,揭示了尖锐的社会矛盾, 历来被誉为“诗史”。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心情激荡;看 山鸟回旋归山,使人眼眶欲裂。
终要登山泰山顶峰,把周围矮小的群 山们,一览无遗!
第9页/共25页
杜甫诗三首
3、背读—积累经典名篇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远望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近望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细望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愿望
1. 有一个字提挈全诗请找出来。
登幽州台歌——文学常识
选自《陈子昂集》。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现四川)
人。唐代诗人。年轻时性格豪爽。二十四岁 中进士,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直 言敢谏,多切中时弊。三十六七岁时随建安 王东征契丹,所提建议不被采纳,反而受到 降职处分。三十八岁解职还乡,被县令段简 陷害,死于狱中,时年四十一岁。
望
2.弄清意思,看看作者是在怎样望泰山的?
第10页/共25页
小结
新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5诗词五首课件

关于本诗:
《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共二十 首,是陶渊明在归隐之初创作的,大 都表达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慨。 这里选的是第五首,是其中最有名的 一篇。本篇写在欣赏自然景物中所领 会到的一种特有的生活情趣与美的享 受
讨论:
1 解释下列诗句,说说你的理解。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里边有隐居生活的真正 意趣,想说出来,却早就忘了 该怎样用语言来表达。 诗人心旷神怡,若有所悟.其 间的意趣,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达 的.
思考:
通过读这首 诗,你看到了 什么?听到了 什么?联想到 了什么?感受 到了什么?
雁 门
太 守 行 李 贺
战局紧张: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战场惨烈: 角色满天秋色里, 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誓死决心: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天 净 沙 秋 思 〃
思考:
请同学 们分析这首
曲中描写的
三组自然景 物意象,看 看有怎样的 联系
天
净 沙 秋 思
马致远
景 情 —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灰暗苍凉 —宁静安逸
断肠人在天涯 —游子乡愁
巩固练习
按要求背诵诗句:
1、《雁门太守行》中表达作者誓死 报国的感情的句子: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有关“散曲”:
元曲的一类(元曲包 括杂剧和散曲),分为小 令和套曲。小令每首能独 立,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阕 词,有不同的曲调。每个 曲调有一个名称,叫曲牌, 表示不同的谱式,规定着 不同的字数、句数、平仄、 韵脚。曲牌表示曲调,另 有题目。
马致远
马致远(约12511321),元代戏曲作 家、散曲家。号东 篱,大都(北京) 人。 与关汉卿、郑 光祖、白朴四人以 杂剧并称。
新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25、诗词五首 (共59张PPT)

走近作者
陶渊明(365~427),名 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 东晋文学家。他以田园生活为 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 派的开创者。诗风平淡自然, 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主 要作品有《归去来辞》、《桃 花源记》、《归园田居》、《 饮酒》。
写作背景:
东晋统治者重视门阀(出身),很多品质低下, 才能平庸的人占据高位,一些品德良好,才能出 众的优秀人才却屈居低位。陶渊明当过十多年的 地方小官,每逢上级来地方巡视的时候,他都必 须前去迎接,曲尽礼节。久而,他很厌烦这种情 形,有一次他终于说:“吾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 乡里小儿。”结果他就归隐田园,并写下很多诗 来表现这种生活,而且这些诗都达到了很高的水 平,所以后人称他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对唐 朝的王维、孟浩然等人影响很大。
采 菊 东 篱 下 , 悠 然 见 南 山 。
(2)、名句赏析:
此诗的神来之笔,亦 为陶诗中的经典名句。 表现的是一种超凡脱 俗的天真自然的意趣, 人与自然和谐合一的 诗情画意;哲理的意 境,是“无我之境”。 (物我合一的境界)。
3、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什 么描写?有何深刻意义?跟前两句的人物描写有 何关系? 诗句的表面意思是:太阳下山时,山色 十分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这两句是 景物描写。 深刻含义是: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 些人呢?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 不肯接受这种美好的归宿呢?不思返归这优美 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
这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与上两 句写人是紧密相关的,首先是悟理——飞鸟尚 知还,人亦更知还,用飞鸟相与还的现象类比 出人应“归真返朴”。而这个“理”,正好为 两句的“悠然”的行为提供了哲理基础。由此 可见,这几句写人写景,水乳交融,互为表里。
(4)、“此中有真意” 你认为所谓“真意” 指什么? 这里的“真意” 是指诗人远离世俗, 过着从容闲适的归 隐生活的乐趣。
25课《诗五首》课件

淮上,即扬州。江苏省 的城市,我国历史文化名城。
36
扬州火车站
37
古城扬州运河
38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
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 君向潇湘我向秦。
39
淮上与友人别
扬子江头/杨柳春,
长江边上杨柳依依,
杨花/愁杀/渡江人。
柳絮乱飞,愁坏了渡江的游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
晚风阵阵,从驿亭里传来几声笛鸣。
59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空吟:徒然地吟诵。
颔联通过用典,表现了诗人十分复 杂的心情。阔别已久,今朝归来,人事 全非,抒发了无限怅惘的心怀。
60
用典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 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 不满司马昭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 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勾 起了对故人的怀念。序文中说:自己经过 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 这个典故怀念被害的王叔文、被贬的柳宗 元等人。
我和你都是离乡远游以求仕途的人, 你去蜀州,我留长安,去和留虽有不同, 但此刻的惜别之意却是一样的啊!
48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海内: 四海之内,即全中国。 在这诗人忽然将笔锋一转,转而去宽慰那 即将远行的友人:“四海之内都有知心朋友, 远在天边就好像近在咫尺。
作者用广阔博大的胸襟去劝慰友人,表达 了作者相信真挚友情不因时空改变而改变。
7
诗五首 杂诗
夜雨寄北 淮上与友人别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8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
寒梅着花未?
9
10
王维(701-761),字摩诘( jié), 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其诗、 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 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 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 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 “诗佛”。 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王维 在唐诗的范畴显然有更高的成就,他是唐代 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36
扬州火车站
37
古城扬州运河
38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
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 君向潇湘我向秦。
39
淮上与友人别
扬子江头/杨柳春,
长江边上杨柳依依,
杨花/愁杀/渡江人。
柳絮乱飞,愁坏了渡江的游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
晚风阵阵,从驿亭里传来几声笛鸣。
59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空吟:徒然地吟诵。
颔联通过用典,表现了诗人十分复 杂的心情。阔别已久,今朝归来,人事 全非,抒发了无限怅惘的心怀。
60
用典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 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 不满司马昭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 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勾 起了对故人的怀念。序文中说:自己经过 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 这个典故怀念被害的王叔文、被贬的柳宗 元等人。
我和你都是离乡远游以求仕途的人, 你去蜀州,我留长安,去和留虽有不同, 但此刻的惜别之意却是一样的啊!
48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海内: 四海之内,即全中国。 在这诗人忽然将笔锋一转,转而去宽慰那 即将远行的友人:“四海之内都有知心朋友, 远在天边就好像近在咫尺。
作者用广阔博大的胸襟去劝慰友人,表达 了作者相信真挚友情不因时空改变而改变。
7
诗五首 杂诗
夜雨寄北 淮上与友人别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8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
寒梅着花未?
9
10
王维(701-761),字摩诘( jié), 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其诗、 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 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 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 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 “诗佛”。 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王维 在唐诗的范畴显然有更高的成就,他是唐代 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诗词五首》教学PPT课件(2篇)

首联:借景点题说明漂泊他乡思乡
4.颔单联写击的此是什处么,编古来辑很母多人版称标赞这题两样句诗式气势逼人,意
境豪放,你感觉如何?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第宽级三级阔豪放的情感
• 第四级 • 第五级
颔联:宽阔之景宽阔胸襟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5.最耐人寻味的是颈联,你如何理解本句中蕴涵的哲理?译
• 第三级
• 放的踪眼影望,去• 第回哪四• 头有级第五以看级前看也贤人不
• 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 • 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见一个效仿古贤的今人。 • 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 想到那天悠悠而高远、 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
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 间,我独自忧伤啊,让 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
• 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 恻悲愁!
了衣襟!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这首诗,是古今一致公认的名篇。
诗• 人单登击上此幽处州编的辑蓟母北版楼文远本望样,式悲从中来,并以“山 河依旧,• 第人二物级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 “前不见古• 第人•三”第级四一级句五个字,但却包括了燕昭王在内 的许多古代贤王•,第他五级们知人善任,人尽其才,大约怎 么也不会任用像武攸宜这样的无能之人;至于作者自 己,如有像燕昭王这样的统治者,才能一定会得到施 展,抱负终会实现。但这一切不过是感慨而已,因为 前代的贤王已成过去,是见不着的。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17 诗词五首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第级四级饮 酒
次北固山下
• 第五级
登幽州台歌
雁门太守行
天净沙·秋思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饮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4.颔单联写击的此是什处么,编古来辑很母多人版称标赞这题两样句诗式气势逼人,意
境豪放,你感觉如何?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第宽级三级阔豪放的情感
• 第四级 • 第五级
颔联:宽阔之景宽阔胸襟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5.最耐人寻味的是颈联,你如何理解本句中蕴涵的哲理?译
• 第三级
• 放的踪眼影望,去• 第回哪四• 头有级第五以看级前看也贤人不
• 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 • 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见一个效仿古贤的今人。 • 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 想到那天悠悠而高远、 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
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 间,我独自忧伤啊,让 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
• 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 恻悲愁!
了衣襟!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这首诗,是古今一致公认的名篇。
诗• 人单登击上此幽处州编的辑蓟母北版楼文远本望样,式悲从中来,并以“山 河依旧,• 第人二物级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 “前不见古• 第人•三”第级四一级句五个字,但却包括了燕昭王在内 的许多古代贤王•,第他五级们知人善任,人尽其才,大约怎 么也不会任用像武攸宜这样的无能之人;至于作者自 己,如有像燕昭王这样的统治者,才能一定会得到施 展,抱负终会实现。但这一切不过是感慨而已,因为 前代的贤王已成过去,是见不着的。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17 诗词五首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第级四级饮 酒
次北固山下
• 第五级
登幽州台歌
雁门太守行
天净沙·秋思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饮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5课《诗词五首-天净沙 秋思》课件1 语文版

4、前三句写景与后两句抒情是什么关系?
5、第二句写景与一、三句写景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苍凉
枯藤老树昏鸦,
写景
恬静
小桥流水人家,
游子思乡
图
烘 托
古道西风瘦马。
荒凉
夕阳西下,
抒情
思
断肠人在天涯。
乡
对 比 反 衬 断肠
自由谈
可以围绕这首小 令的意境、写法作点 赏析。
教师小结
学习目标: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 歌及背诵。 二、理解《天净沙 *秋思》所描写 的景物和思想感情。 三、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的感情。
介绍作者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大都 人,是当时著名的元曲作家, 被人称为“元曲四大家”之 一,更被时人美誉为“曲状 元”。因为这首小令,他还 被称为“秋思之祖”
关于元曲
“曲”是一种合乐歌唱的诗 歌形式.
“曲”分 类
剧曲 散曲
散套 小令
解题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 思是题目。此曲是元 代小令中的名篇。
听
读
1、这首小令哪几句三写景的?哪几句是抒情的? 2、写景的句子分别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抒情的语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情? 3、综观这首小令,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来给这幅图画拟个恰当的名子。
诗的写作手法
描写 抒情
借景抒情
心用 目自 中己 的的 《语 秋言 思描 》述
你Leabharlann 比乡愁较余光中
小时候
后来啊
阅
乡愁是一枚 乡愁是一方
读
小小的邮票 矮矮的坟墓
我在这头
我在外头
母亲在那头 母亲在里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 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5、第二句写景与一、三句写景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苍凉
枯藤老树昏鸦,
写景
恬静
小桥流水人家,
游子思乡
图
烘 托
古道西风瘦马。
荒凉
夕阳西下,
抒情
思
断肠人在天涯。
乡
对 比 反 衬 断肠
自由谈
可以围绕这首小 令的意境、写法作点 赏析。
教师小结
学习目标: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 歌及背诵。 二、理解《天净沙 *秋思》所描写 的景物和思想感情。 三、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的感情。
介绍作者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大都 人,是当时著名的元曲作家, 被人称为“元曲四大家”之 一,更被时人美誉为“曲状 元”。因为这首小令,他还 被称为“秋思之祖”
关于元曲
“曲”是一种合乐歌唱的诗 歌形式.
“曲”分 类
剧曲 散曲
散套 小令
解题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 思是题目。此曲是元 代小令中的名篇。
听
读
1、这首小令哪几句三写景的?哪几句是抒情的? 2、写景的句子分别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抒情的语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情? 3、综观这首小令,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来给这幅图画拟个恰当的名子。
诗的写作手法
描写 抒情
借景抒情
心用 目自 中己 的的 《语 秋言 思描 》述
你Leabharlann 比乡愁较余光中
小时候
后来啊
阅
乡愁是一枚 乡愁是一方
读
小小的邮票 矮矮的坟墓
我在这头
我在外头
母亲在那头 母亲在里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 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确:“车马喧”是指世俗往来的纷扰, 并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车马喧闹的声音。 所以,当诗人“心远”时,也就是说诗人 精神超脱凡俗时,自然也就不热衷于世俗 的往来,因而即使身居闹市,也就像居住 在偏远安静的地方。开头的四句诗,表达 了诗人鄙弃追名逐利之心的人生态度。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 明领会到“真意”,却忘了该怎样表达, 诗中的“真意”是指什么?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1、黑云:比喻敌军。 2、金鳞:鳞片状的铠甲。 译:敌军像乌云压境,像是要把城 楼压垮,鳞片状的铠甲在日光照射 下金光闪闪。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气:气象,景色。 2、日夕:接近黄昏的时候。 3、相与:一起。
译:傍晚山色秀丽,飞鸟一起回巢。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意:意趣。 2、辨:辨别,说明。 译:这里边有隐居生活的真正意趣, 想说出来,却早就忘了该怎样用语 言表达。
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什么 “而无车马喧”呢?
古道西风瘦马。 1、古道:古老的驿道。 2、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译: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 难地前行。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 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译:夕阳已经从西边落下,我这个孤独 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枯藤
老树
昏鸦
天 净 沙 · 秋 思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的“生”和“入” 好在哪里? 明确:①诗人把个昼夜更替的壮观景象与新旧相接的 时光荏苒描绘的传神入化,给人开辟出自由想象的无 限空间。②诗人把“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与 “一江春水向东流”相关联,道出流年似水、岁月暗 换的人生感悟。③诗人把思归盼归的乡情暗暗融入这 “海日、江春”之中,人在此昼夜更替、新旧相接之 时萌发思归盼归的乡情是自然而然。④诗人借物言志: “海日”能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喷薄而出,“江春”能 跨越天堑奋力北上,人也应顺应天时在一元复始的大 好春光中有所作为。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一句写景好在哪里?
明确:这一句完全是写景,其中“平”“阔”“正” “悬”都是诗眼。潮平两岸即阔,风正一帆正挂着, 表明积雪已慢慢融化,因汇集了千山万壑雪化之水, 长江的水量逐渐大了起来,江面因之愈发宽广,再加 上江水中央一片船帆高高挂起,第二参照物的切入, 使得长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渐渐上涨的江水与恰 到好处的正风吹拂二者相合,才有这“风正一帆悬”, 句内的因果呼应,一是勾勒出壮美的大江行船图,二 是承接首联、引发下联的巧妙过渡。江春悄悄闯入旧 年,山才会青,水才会绿,才会有“潮平两岸阔。” 这两句以白描的手法写出了江面的景象,构图精美, 意境开阔。
明确:这里的“真意”是指诗人远 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的归隐生活 的乐趣。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Hale Waihona Puke :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 “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了诗人 远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生活的乐趣。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 “见”能不能改为“望”?为什么? 明确:不能改。“见”写出了诗人在东篱 旁采摘菊花,无意中看到郁郁葱葱的南山 时,心中的那种欣喜之情,符合作者“悠 然”的情趣。而“望”是眼睛盯着看的意 见,用这个字,诗句就变得平淡无味了。
写 小桥 流水 人家 景
古道 西风
瘦马
凄 凉 之 情
游 子 之 悲
抒 情
夕阳西下 断肠人 在天涯
羁 旅 之 思
1、归纳这首小令的主旨。
明确:这首小令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 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 之情。
2、分析这首小令的主要表现手法。
明确:这首小令寄情于物,把凄苦愁楚之 情,通过众多自然景物的鲜明形象,浓重 的深秋色彩,刻画得淋漓尽致。因此,此 曲被后人称为“秋思之祖”。
译:往前看不到往古的人,往后看 不见来世的人。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悠悠:辽阔,遥远。
2、怆然:悲伤的样子。
3、涕:眼泪。
译: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 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1、归纳本诗主旨。 明确: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 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 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 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
陈子昂(65 9~700),字伯 玉,梓州射洪人。 初唐文学家。初 唐诗文革新人物 之一。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1、古人:往古的人,特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 下士的圣君。 2、来者:后世的人,特指后世那些重视人 才的贤明君主。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1、结庐:盖房子。 2、人境:人世间。 译: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而没有 世俗往来的纷扰。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1、尔:这样。 2、偏:偏僻。
译:请问先生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 自己的精神超凡脱俗,地方也就变 得偏僻安静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悠然:悠闲自得的样子。 2、南山:课文指庐山。 译:在东边篱笆下采摘菊花,无意 中看见了庐山。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1、角:号角。 2、燕脂:即“胭脂”。
译: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 空;夜色中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 浓艳得近似紫色。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1、临:动词,抵达。 2、声不起:指鼓声低沉。 译: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 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 声低沉。
李贺(790—81 6),字长吉,是中 唐的独树一帜的诗 人。李贺少年时代 就有才名,可惜仕 途坎坷,怀才不遇, 人称为“诗鬼”。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雁门太守行
“曲”:在中国古代文学长廊中,宋 以前一直以诗最盛行,宋不仅继承了唐 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又 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新兴的体 裁就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剧曲, 一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包括 散套和小令。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就是有标题的小令。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乡书:家信。
译: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 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1、《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哪一句直接抒情? 哪些句子属于写景?能说出来这是什么写 作手法吗?
明确:第四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 边。”直接抒情,其他三句属于写景。先 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 是诗歌里常用的情景交融写作手法。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黄金台:燕昭王招纳贤士筑的台。 2、玉龙:宝剑的代称。
译: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 手执宝剑甘愿为他血战到死!
1、本诗通过哪三个画面描写军旅生活? 明确:《雁门太守行》诗人选取三个画面 描写军旅生活: 一个在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 一个在黄昏前,表现刻苦练兵; 一个在中夜,写官军出其不意的袭击 敌人。
2、归纳全诗主旨。
明确:这首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 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 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 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 风云。
马致远(约1251 一1321):字千里, 号东篱,大都(今北 京市)人,元代戏曲 作家、散曲家。他 的散曲描写景物意 境优美,语言凝炼, 流畅自然。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老树昏鸦, 1、枯藤:枯萎的枝蔓。 2、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译: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 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流水人家, 1、人家:农家。
译: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 呈现几户人家。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1、客路:旅途。
译: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 前行船。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1、阔:宽阔。 2、风正:顺风。
译: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残夜:夜将尽之时。 2、旧年:一年将要结束的时候。 译: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 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 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王湾,唐朝诗 人,洛阳人。 北固山,在今 江苏镇江北,三面 临长江。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陶渊明(365~ 427),名潜,字元 亮,谥号靖节,人 称靖节先生,自称 五柳先生。东晋文 学家。他开创了山 水田园派,并将其 推向高峰。
《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酒后写 的,共20首。课文所选的是其中的第 5首。这首诗大约写于作者归田后12 年(417年),诗人通过眼前景物的 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 恬适之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 明领会到“真意”,却忘了该怎样表达, 诗中的“真意”是指什么?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1、黑云:比喻敌军。 2、金鳞:鳞片状的铠甲。 译:敌军像乌云压境,像是要把城 楼压垮,鳞片状的铠甲在日光照射 下金光闪闪。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气:气象,景色。 2、日夕:接近黄昏的时候。 3、相与:一起。
译:傍晚山色秀丽,飞鸟一起回巢。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意:意趣。 2、辨:辨别,说明。 译:这里边有隐居生活的真正意趣, 想说出来,却早就忘了该怎样用语 言表达。
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什么 “而无车马喧”呢?
古道西风瘦马。 1、古道:古老的驿道。 2、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译: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 难地前行。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 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译:夕阳已经从西边落下,我这个孤独 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枯藤
老树
昏鸦
天 净 沙 · 秋 思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的“生”和“入” 好在哪里? 明确:①诗人把个昼夜更替的壮观景象与新旧相接的 时光荏苒描绘的传神入化,给人开辟出自由想象的无 限空间。②诗人把“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与 “一江春水向东流”相关联,道出流年似水、岁月暗 换的人生感悟。③诗人把思归盼归的乡情暗暗融入这 “海日、江春”之中,人在此昼夜更替、新旧相接之 时萌发思归盼归的乡情是自然而然。④诗人借物言志: “海日”能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喷薄而出,“江春”能 跨越天堑奋力北上,人也应顺应天时在一元复始的大 好春光中有所作为。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一句写景好在哪里?
明确:这一句完全是写景,其中“平”“阔”“正” “悬”都是诗眼。潮平两岸即阔,风正一帆正挂着, 表明积雪已慢慢融化,因汇集了千山万壑雪化之水, 长江的水量逐渐大了起来,江面因之愈发宽广,再加 上江水中央一片船帆高高挂起,第二参照物的切入, 使得长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渐渐上涨的江水与恰 到好处的正风吹拂二者相合,才有这“风正一帆悬”, 句内的因果呼应,一是勾勒出壮美的大江行船图,二 是承接首联、引发下联的巧妙过渡。江春悄悄闯入旧 年,山才会青,水才会绿,才会有“潮平两岸阔。” 这两句以白描的手法写出了江面的景象,构图精美, 意境开阔。
明确:这里的“真意”是指诗人远 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的归隐生活 的乐趣。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Hale Waihona Puke :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 “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了诗人 远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生活的乐趣。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 “见”能不能改为“望”?为什么? 明确:不能改。“见”写出了诗人在东篱 旁采摘菊花,无意中看到郁郁葱葱的南山 时,心中的那种欣喜之情,符合作者“悠 然”的情趣。而“望”是眼睛盯着看的意 见,用这个字,诗句就变得平淡无味了。
写 小桥 流水 人家 景
古道 西风
瘦马
凄 凉 之 情
游 子 之 悲
抒 情
夕阳西下 断肠人 在天涯
羁 旅 之 思
1、归纳这首小令的主旨。
明确:这首小令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 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 之情。
2、分析这首小令的主要表现手法。
明确:这首小令寄情于物,把凄苦愁楚之 情,通过众多自然景物的鲜明形象,浓重 的深秋色彩,刻画得淋漓尽致。因此,此 曲被后人称为“秋思之祖”。
译:往前看不到往古的人,往后看 不见来世的人。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悠悠:辽阔,遥远。
2、怆然:悲伤的样子。
3、涕:眼泪。
译: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 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1、归纳本诗主旨。 明确: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 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 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 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
陈子昂(65 9~700),字伯 玉,梓州射洪人。 初唐文学家。初 唐诗文革新人物 之一。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1、古人:往古的人,特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 下士的圣君。 2、来者:后世的人,特指后世那些重视人 才的贤明君主。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1、结庐:盖房子。 2、人境:人世间。 译: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而没有 世俗往来的纷扰。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1、尔:这样。 2、偏:偏僻。
译:请问先生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 自己的精神超凡脱俗,地方也就变 得偏僻安静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悠然:悠闲自得的样子。 2、南山:课文指庐山。 译:在东边篱笆下采摘菊花,无意 中看见了庐山。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1、角:号角。 2、燕脂:即“胭脂”。
译: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 空;夜色中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 浓艳得近似紫色。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1、临:动词,抵达。 2、声不起:指鼓声低沉。 译: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 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 声低沉。
李贺(790—81 6),字长吉,是中 唐的独树一帜的诗 人。李贺少年时代 就有才名,可惜仕 途坎坷,怀才不遇, 人称为“诗鬼”。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雁门太守行
“曲”:在中国古代文学长廊中,宋 以前一直以诗最盛行,宋不仅继承了唐 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又 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新兴的体 裁就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剧曲, 一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包括 散套和小令。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就是有标题的小令。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乡书:家信。
译: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 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1、《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哪一句直接抒情? 哪些句子属于写景?能说出来这是什么写 作手法吗?
明确:第四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 边。”直接抒情,其他三句属于写景。先 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 是诗歌里常用的情景交融写作手法。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黄金台:燕昭王招纳贤士筑的台。 2、玉龙:宝剑的代称。
译: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 手执宝剑甘愿为他血战到死!
1、本诗通过哪三个画面描写军旅生活? 明确:《雁门太守行》诗人选取三个画面 描写军旅生活: 一个在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 一个在黄昏前,表现刻苦练兵; 一个在中夜,写官军出其不意的袭击 敌人。
2、归纳全诗主旨。
明确:这首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 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 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 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 风云。
马致远(约1251 一1321):字千里, 号东篱,大都(今北 京市)人,元代戏曲 作家、散曲家。他 的散曲描写景物意 境优美,语言凝炼, 流畅自然。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老树昏鸦, 1、枯藤:枯萎的枝蔓。 2、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译: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 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流水人家, 1、人家:农家。
译: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 呈现几户人家。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1、客路:旅途。
译: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 前行船。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1、阔:宽阔。 2、风正:顺风。
译: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残夜:夜将尽之时。 2、旧年:一年将要结束的时候。 译: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 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 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王湾,唐朝诗 人,洛阳人。 北固山,在今 江苏镇江北,三面 临长江。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陶渊明(365~ 427),名潜,字元 亮,谥号靖节,人 称靖节先生,自称 五柳先生。东晋文 学家。他开创了山 水田园派,并将其 推向高峰。
《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酒后写 的,共20首。课文所选的是其中的第 5首。这首诗大约写于作者归田后12 年(417年),诗人通过眼前景物的 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 恬适之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