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让练笔真正随文精编版
巧设随文练笔.论文
巧设随文练笔,提高读写能力关于写作,《语文课程标准》里倡导: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求教师“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但是,学生却普遍存在着惧怕作文的现象,在“为作文而作文”、“为考试而作文”的景况之下,何以写出好文章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感悟到,随文练笔不失为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桥梁,提高写作能力的阶梯,是达成“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的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
选入教材的课文大都语言凝练,情节生动,每篇课文都有练笔题材,那如何引导、升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体验,把握教学契机,激发学生随文练笔的空间和欲望呢?笔者在具体教学活动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究:一、善用教材,捕练笔时机讲究时机是随文练笔的关键,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教材,捕捉练笔的恰当时机,燃点学生的激情,诱发创作的欲望,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达到水到渠成的境界。
例如在教学《观潮》一课,随着对课文的层层深入理解,学生都被钱塘江大潮汹涌而来的壮观气势折服,当看到老师在黑板上把潮去时的情景板书上时,学生马上发现老师把课文内容板书成几句诗:“潮前塔立江面静,潮来万马飞奔急,潮去余波漫天涌,-----------------”学生兴致勃勃地翘首诵读,这时,有个学生提出:“老师,这首诗不完整!”我故作惊疑地答:“是吗?你真爱思考。
你能帮老师把它写完整吗?”顿时,学生情绪高涨,这个托腮抓耳,那个摇头晃脑,活像一个个小诗人,创作火花涌现:“天下奇观钱塘江”、“气势磅礴人称奇”、“自古人称天下奇”……成功的体验激起了学生创作的热情,正当他们沉醉在欣赏自己创作成果的喜悦中,我捉住这一好时机,向学生提出练笔:“你能再为钱塘江大潮写一首诗歌吗?”这时,我还利用多媒体播出了钱塘江大潮汹涌澎湃的情景,以及一些有关大潮的资料。
至此,学生被大潮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深深感动了,思维被激活了,表达成了一种迫切的需要,纷纷俯首执笔,写下了不少赞美诗句:“《钱江怒潮》——塔前钱江怒,白马奔盐官。
随文练笔,提高学生习作水平论文
随文练笔,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摘要】“随文练笔”,在阅读教学中相机进行写作训练。
关键是充分挖掘教材写作因素,找准落笔点,运用恰当的练笔方法,把写的训练有机融合于阅读教学之中,做到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关键词】随文练笔;读写结合;提高写作水平受“朗读感悟为主”的阅读教学模式的影响,我的课堂也以训练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并由此体会感悟为主。
几年下来,我的学生朗读水平大大提高,自读自悟能力也值得称赞。
可是到了五六年级,这些孩子的习作水平却叫我头疼。
向人请教,才意识到自己的课堂留给学生思考、动笔的空间少之又少。
课文学习和习作指导成了两张皮。
学生自然写不出好文章。
于是,在第二轮的教学中,我在阅读教学时,把写的训练有机融合于阅读教学之中。
适时的随文练笔,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模仿练笔,掌握结构我从仿写课文句子入手,让学生学习不同的文风,继而形成自己的风格。
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一课中,有两个比喻句,写得特别优美,“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啊扇啊,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啊飘啊,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课堂上,我先让学生欣赏四季变换的美丽图片,再展开联想,仿照这两个比喻句写句子。
有学生按照这样的句式写道:各种树叶象一个个淘气的娃娃,跑啊跑啊,投入了大地妈妈的怀抱。
结构式模仿,即用刚学的文章构成方式模仿着进行练写。
如在学完了《美丽的小兴安岭》后,我就让学生写一处景物,可以模仿课文按照一年四季的顺序写,也可以按照一天当中景物的不同变化写。
这样学生就可以学习运用按照时间顺序写作,达到了篇与篇读写迁移的目的。
技法仿写,就是对某些特殊写法的模仿。
如,在学完《落花生》一课,我告诉学生文中这种写法便是“借物喻人”,结合前面学过的《梅花魂》,补充资料《白杨》,让学生体会这一写法。
然后让他们想一想还有哪些事物像花生有着优良品质,可以给人以启示,值得我们学习。
让他们模仿“借物喻人”的写法写下来。
学生有的写蜡烛的无私奉献,有的写小草的顽强不屈。
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论文随文练笔,让习作快乐起航
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论文随文练笔,让
习作快乐起航
目前的语文教学现状是以阅读教学为主,但越来越多语文教师达成共识,语文课不只是帮助学生理解思想内容, 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随文练笔是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因素,选取内容精短、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进行练笔,把写的训练有机地融合于阅读教学中,做到读写结合教学方式。
这种练笔方法从一定程度上给学生提供了写作的材料,让学生下笔时较有话可写,因此能够消除学生惧怕作文的心理,使他们对作文产生浓厚兴趣,让他们在尽情表达中体验成功。
那么,如何抓好随文练笔呢?笔者针对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在阅读教学的实践中对习作
教学进行了的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本学段的习作要求是:“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三年级学生, 十来岁的孩子,生性活泼好动,喜欢直观形象思维,模仿能力较强,思维活跃,有着极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
但是他们语言积累较少,生活经验不丰富,想表达清楚并不容易。
因此笔者认为,在写作中只有孩子乐于表达,才会愿。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提升随文小练笔的有效性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提升随文小练笔的有效性人教版新课标新形势下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多方位发展已经成为小学语文课堂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
巧用教材内容,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随文练笔已经成为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拓展学生知识视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依葫芦画瓢”开展文章仿写,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随文练笔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和设计要求,教学的手段和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果把握不好就会掉入俗套,呈现出一定的随意性和混乱性。
随文练笔其实不能随意,在设计上要突出针对性和有效性。
小学生天生好模仿,并且在模仿的过程中能凸显他们的个性,模仿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在借鉴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精挑细选的,无论是从美学的角度、情感教育的角,还是文学赏析的角度来看,都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和仿写性。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仿写语文句子和文章是提升写作水平的有效方式,这也是他们易于接受的学习模式。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挑选仿写段落和句子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认真,选择仿写性较强的部分进行创作。
比如在学习《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选取第二段“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
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这段文字以物喻人,突出了学生品质情感的教育,值得仿写。
学生A:“绳子谈不上锋利,如何确定目标,锲而不舍,就能把木头锯断。
如果我们也能像绳子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学生B:“愚公一个人的力量是非常微小的,可是他目标明确,毅力坚定,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如果我们在学习上能像愚公一定,我们的成绩一定会大大提升。
”学生的仿写也非常的有趣,源于教材启发,但不拘泥于形式,有自我的创新,这是值得肯定的。
二、抓住教材文章空白,尝试让学生填充内容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先生曾说:“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那凭借就是国文脚本。
随文练笔论文:随文练笔,打开学生写作的闸门
随文练笔论文:随文练笔,打开学生写作的闸门随文练笔论文:随文练笔,打开学生写作的闸门摘要当前的作文课作文训练间隔时间长,学生练笔的时间少、次数少,而且当前的作文教学普遍存在费时、费劲、低效的问题。
而随文练笔则是解决这一难题的一种有效手段。
结合了课堂教学的实际做法介绍了随文练笔的切入点,同时也介绍了随文练笔的一些注意点,旨在提醒我们老师要花心思找准切入点,找准时机,让阅读与作文训练有机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随文练笔训练写作一、随文练笔的意义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
小学作文教学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以后写作能力的发展,我认为最有效的写作训练,应该渗透于阅读教学之中。
因为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内容,它的主要功能是理解、积累和运用。
阅读中的“理解”不单是对文本内容的感悟,还有对文章写法的领悟;阅读中的“积累”不单是对文中优美词句的记储,还有对文章写作方法的习得;阅读中的“运用”主要是对文本相关信息的吸收、内化后的输出过程,多以口头和书面形式呈现,它是检验学生阅读效果、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
因此,我们应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的写作因素,把写的训练有机有度适时地融合于阅读教学之中,做到读写结合,真正贯彻《新课程标准》中:“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的精神。
二、随文练笔的切入点(一)模仿写作法课文是最好的写作范文。
因为这些课文都是编者精心选编的,有的更是出自名家之手,这些课文无论是谋篇布局还是段落描写都向学生传递着最精彩、最准确的语言写作方法,我们应该让学生把最基本的字词、结构等学会运用。
仿写随堂完成,操作简单,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模仿力,可谓事半功倍。
(二)填补空白法语文教材引入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名家经典,很多作品中都留有空白,或含蓄,或简练,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延伸的空间,让学生依据潜伏信息去想象创造,这就是空白艺术的精妙之处。
语文教学论文:随文练笔的有效途径
随文练笔的有效途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让学生尽可能多的直接接触更多的语文材料,可以让其在很多的语文运用实践中更好的掌握如何完美运用语文。
真正体现小学生对语言的掌握情况的就是其阅读以及写作的综合能力,而随文练笔是一种将读与写完美融合的简易的写作训练。
它具有篇幅短、写作快、小负担、高效率等的优点,所以很多小学教师很是喜欢这一写作教学方式。
如果可以寻找到合适的可以将随文练笔的效果充分体现出来的训练途径,那么这将是非常高效的事情,不仅对小学生的现在还可能会影响其以后的语言掌控能力及态度。
那么如何提高其训练的效率就成为一种值得探索的问题。
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途径探索找到小学语文随文练笔的有效训练途径是必要的,下面就本人自己的想法进行三个方面的探讨。
激发出小学生对随文练笔的兴趣总所周知的一个道理就是,对学习而言,不论是哪一方面,兴趣是其最好最有效的老师。
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出小学生对随文练笔的兴趣是提高训练效果的有效手段。
在平时的课堂中,教师就应该努力激发出学生其写作的兴趣、对随文练笔的兴趣、对动手写作的兴趣等。
如:小学课文中有一篇课文叫做《恐龙》,那么教师在讲课前就可以就恐龙的资料等对小学生进行一次随文练笔。
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来搜集和恐龙相关的资料,可以是有关恐龙的资料,也可以是和恐龙相关的电影等。
在教师进行充分的讲解之后,可以设计一个有趣的随文练笔:同学们,经过老师的讲解以及你们自己的学习,大家都知道恐龙种类很多,他们的外形、习性等等都是不同的,那么如果你是一名博物馆的恐龙解说员,那么你想向游客们解说哪一种类型的恐龙呢?为什么呢?那么就请大家运用课文中的说明方法为大家介绍一下恐龙的一类吧。
这样的随文练笔不仅可以逐渐激发出小学生的兴趣,还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以及自觉性。
二、随时捕捉到可以进行随文练笔的练习点课本或者说课文是教学的有效载体以及最为普通的载体,如果想引导激发小学生进行阅读写作,那么就必须找出合适的训练点。
小学中段语文教学小论文基于教材的随文练笔
小学中段语文教学小论文基于教材的随文练笔“随文练笔”是指根据课文的特点设计相应的练习,立足课文特点,及时进行随文练笔,让课文成为学生模仿练笔的范例,充分发挥课文对习作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运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和表达方式。
苏霍姆林斯基把“随文练笔”看作是中小学生作文教学的基础,而反对将学生作文变成一些硬挤出来的、笨拙的、背诵下来的句子和词组。
他还把读书笔记列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以实现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实现这三种思维形式的有机结合和相互转化。
一、基于课程标准,落实随文设练。
《课程标准》针对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指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
”基于课程标准,结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我们采用抓关键词的方法,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按照事件的发展顺序,复述课文内容,落实随文设练。
如第七课《徐悲鸿励志学画》,课后第三题要求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尽可能用上下面的词语。
列举的词语依次为嫉妒、礼貌、激怒、励志、疲倦、陈列、临摹、优异、承认、震惊,这些词语正是表达课文主要内容以及人物情感变化的关键词,为此我们设计了一次小练笔。
第八课《虎门销烟》故事性很强,讲述了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我们引导学生抓住“壮举”一词,按照事件的发展顺序复述课文。
无论是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还是复述课文,我们不仅让学生口头表达,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写下来。
我们力求做到基于标准,有效训练,因课设练,读写结合,激发兴趣,提高能力。
二、依据课后练习,夯实随文设练。
四年级下册第一课《走,我们去植树》课后第五题为:选择学校的一种树木,查阅资料,按名称、外形特征和作用向同学们作介绍。
”看似很随意甚至是可做可不做的一次小练笔,实则和后面的大习作有密切关系。
习作五,教材安排了“写一篇关于植物的简单的研究报告。
”这就需要学生会观察植物的形状、色彩、气味、不同季节的变化。
小练笔正是为大习作积累丰富的素材,训练有效的方法,为此我们结合第一课课后练习设计了“我为校园植物做标签”的实践作业,夯实随文设练,为作文练习做准备。
六年级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训练方式例谈【可编辑版】
六年级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训练方式例谈六年级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训练方式例谈在阅读教学中,偏重朗读感悟、交流对话,往往“君子动口不动手”,很少安排随课练笔的活动。
不少教师平常注意引导学生随文练笔,读写结合,但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设计的随文练笔随意性大,缺少系列的、整体的训练目标;二是练笔的时机,方法难易度把握不当,致使训练低效甚至无效。
本人一直任教小学六年级语文,针对随文练笔的作用和现状,提出在六年级阅读教学中有效落实“随文练笔”的研究,以课堂教学为平台,在六年级阅读教学中进行随文练笔的实践探究,把作文课和阅读课融为一体,把语言训练放在首位,做到读写全程结合。
重点研究如何开发利用语文教材中的文本空白点,拓展延伸点,有效地挖掘文本中的练笔资源,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习作实践,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读中提炼,读后练笔,提高他们语文素养。
在具体实践中,我总结了随文练笔的几种训练方式。
一、模仿式练笔模仿式练笔:即例文仿写。
“模仿就是学习,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模仿是儿童发展的基本途径之一,模仿可以使儿童由不自觉到自觉,由无意识到有意识。
”仿写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
当我们把课本中的精彩片段展现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地理解、入情地朗读,并引导学生仿照他们的写法练笔。
1、句式模仿六年级教材中有许多优秀片断用了特殊句式,学生完全可以仿写。
积累并迁移这些句型,能帮助学生规范语言,提高语言文字驾驭能力。
这种练笔看似原始低级,却是学生习得语言的起始点,构建“万丈高楼”的地基。
如《安塞腰鼓》一课的第五自然段写道:“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让学生接下去仿写“……一样,是……”的句式。
再如《孔子游春》第8自然段,也可以让学生仿照句式:“水,,它好像”写出水的其他特点。
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论文 随文练笔,让习作快乐起航
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论文随文练笔,让习作快乐起航目前的语文教学现状是以阅读教学为主,但越来越多语文教师达成共识,语文课不只是帮助学生理解思想内容,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随文练笔是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因素,选取内容精短、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进行练笔,把写的训练有机地融合于阅读教学中,做到读写结合教学方式。
这种练笔方法从一定程度上给学生提供了写作的材料,让学生下笔时较有话可写,因此能够消除学生惧怕作文的心理,使他们对作文产生浓厚兴趣,让他们在尽情表达中体验成功。
那么,如何抓好随文练笔呢?笔者针对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在阅读教学的实践中对习作教学进行了的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本学段的习作要求是:“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三年级学生,十来岁的孩子,生性活泼好动,喜欢直观形象思维,模仿能力较强,思维活跃,《雪儿》说清楚。
23学中,《大作兴趣。
4二、根据教材,加强练笔。
目前的语文教学现状时是以阅读教学为主,越来越多语文教师达成共识,是语文课不只是帮助学生理解思想内容,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据成段的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根据课文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角度,使学生通过练笔,对课文的句式、段式、立意和写法上进行模仿。
1、仿写,依托文本,内化语言。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九课《少年王勃》第2小节,通过侧面描写,突出王勃的才华横溢。
在课堂上,教师创设情境,提出比较难的问题时,观察学生的表现,仿照课文内容进行仿写。
第10课《大作家的小老师》第2小节,他暗想:“”,指导学生写出心理活动,并且注意标点符号的用法。
安排练笔内容:今天是母亲节,我为她精心准备了礼物。
我想:。
第20课《恐龙》是一篇说明文,教学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初步体会说明方法,在第二小节分别运用了举例,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可以根据学生、学校的现有资源进行练笔训练。
小学语文论文随文练笔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_通用版-word文档
小学语文论文-随文练笔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通用版在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与实践中,笔者逐步总结并提出了“挖掘写点,随文练笔”的综合教学方法。
随文练笔是一种重要的语言训练,其选材小,内容简短,紧随阅读教学,而且形式多样,容易找到符合不同学年段儿童语言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举一反三,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训练目的。
一、模仿练笔在模仿中练笔是“内化练笔”最重要的形式。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领学生在课文学习中加强阅读,并从阅读中获得作文的方法,把课文的表达方式转化为自己会用的表达技能,掌握一定的语言规律和写作规范,再通过对范文的模仿、借鉴,加强由读到写的迁移。
1. 仿句式句子是文章最基本的构成单位,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应从最基本的句子开始。
低段的仿写要低起点、写具体、练扎实。
可从低年级的四素句到比喻句、排比句、总分句等做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
例如:在执教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假如》这首诗歌时,老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有感情地读背诗歌后,引导学生想象: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想画什么,寄托怎样的希望呢?让我们也像作者一样做一回小诗人吧。
学生们通过展开想象,创作了许多有新意的小诗。
如: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会给我家小狗画一个温暖的窝,让小狗有一个幸福的家……2. 仿顺序课标要求学生能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也就要求学生的语言表达要注意表达的顺序,如事情发展顺序、时间顺序、地点顺序,方位顺序等等。
教材中有许多这样的范例,我们可以有意识加以引导和训练。
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是按时间顺序描写的、条理清晰,可以安排学生仿写《美丽的森林公园》、《美丽的校园》等。
3. 仿结构结构的仿写可以是段式结构仿写,也可以是文章结构仿写。
在教材中学生接触较多的段式结构有:总分式、总分总式、并列式等。
教师可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进行结构仿写。
如《颐和园》一课,全篇课文是总分总结构,层次分明,据此可以指导学生用总分总结构仿写《我的家乡》;学了《白鹅》一课,就可以仿写《小白兔》等等。
小学语文教学中 “随文练笔” 的实施(最新版)
小学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 的实施(最新版)一、引言1、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正逐步从知识传授型向能力培养型转变。
其中,写作能力的提升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随文练笔"作为一种创新的写作教学方法,旨在结合阅读教学内容,通过即时、情景化的写作练习,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本论文旨在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的有效实施策略。
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本文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随文练笔”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
同时,本文详细阐述了“随文练笔”的具体实施步骤,包括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文本材料、设计练笔活动以及评价和反馈机制的建立,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随文练笔”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最后,文章讨论了“随文练笔”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对策,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一种有效的写作教学参考模式,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全面发展。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作文技巧的讲解和固定格式的训练,忽视了写作思维的培养和创造性表达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广,"随文练笔"作为一种新型写作教学方法逐渐受到重视。
该方法强调在阅读教学的同时进行写作训练,使学生能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创造性写作。
因此,研究“随文练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研究目的与内容本研究旨在探讨“随文练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具体目的包括:(1)分析“随文练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2)探索“随文练笔”的有效实施策略;(3)评估“随文练笔”对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影响。
研究内容包括对“随文练笔”理论依据的阐述、实施过程的详细描述、以及实际教学案例的分析。
小学语文随文小练笔论文
小学语文随文小练笔论文概要:小学语文课堂随文小练笔的方法很多,在教学中一定要珍视学生感受,让学生喜欢练笔。
写作应当是“自鸣天籁”,是个人情感、灵性的外化。
要充分肯定和展示發自学生内心的声音,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要鼓励学生“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捕捉内心瞬息变化,把握情感活动走向。
要提倡学生写“放胆文”,鼓励学生随感而发,随情而抒,不拘形式,不管章法。
让学生“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心”。
冰心在《谈点读书写作的甘苦》中说:“我常常抄袭,就是说模仿别人更好的句子。
”课文是最好的写作范文,从课文中领悟规律,掌握写法,外向迁移写作片段或文章。
在教学实践中,我引导学生从典型句式、构段方式、写作顺序、文章结构和写作方法等五个方面进行了仿写。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文中的精彩句段,并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培养遣词造句的能力。
如学习《草原》时,我让孩子们找出课文中优美的语句,并说说自己的体会,有的孩子找到了这些句子“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孩子说作者将草原比作绿毯,可以让我们想象到那草地毛茸茸、蓬松松而又软绵绵的,羊毛也是这样的,所以把羊群比作绿毯上的大花,简直是太形象了。
我让同学们也向老舍先生学习,想象一下羊群在草原上还可以比作什么?孩子们进行仿写:“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无边的绿毯上撒上了一把把白色的珍珠。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碧绿的大海上扬起了点点白帆。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碧绿的湖面上飘着朵朵盛开的白莲花。
”其实我们只要能抓住事物的特点,也可以写出这么美的句子。
一、拓展情节,填补空白——扩写在我们的教材中,有些课文结尾(或中间)的语言嘎然而止,耐人寻味,有一种余音缭绕之感,这些空白是文章内容的深化,给学生留下了想象、延伸的空间。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随文阅读潜心预设,课堂练笔巧妙生成
随文阅读潜心预设,课堂练笔巧妙生成摘要:随文练笔,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把读写相结合的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
笔者认为,若要使“随文练笔”更能发挥效用,那么,教师在课前预设中,要敢于大胆的突破局限进行设计,并在阅读教学中随文而动笔,直至达到“文止笔不停”的境界。
关键词:随文练笔突破局限有效提升随文练笔的“随文”的特性,能大大提高阅读教学的“写”的密度,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语言文字训练的强度。
同时,我们也发现,人教版教材中选编的课文,文质兼美,或隽永潇洒,或激越昂扬,或空灵和谐……许多文章,言有尽而意无穷,许多言外之意须去研磨,诸多文本背后的精彩须去探寻。
许多鲜活的教学实践证明,“随文练笔”能有效地将解读的结果进行梳理、定格和提升。
显然,从这个意义上说,随文练笔不仅可行而且必要。
一、突破教材的局限,巧妙预设“练笔点”。
长期以来,我们语文教学的“随文练笔”常常是从教师的角度提出来的。
教师凭借教学经验确定每课的训练重点,以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因此,这也造成一个弊端——“学生的所练之笔,永远无法逃脱老师的五指山。
”当教师的思想机械化,缺乏敏锐度,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一味围绕着“教参”“教案集”设计练笔,可想而知,学生的练笔,也只能是刻板和呆滞,干涩寡味。
学生鲜活灵动的思想感情套在千人一面的形式里,使思想僵化,个性泯灭,让练笔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因此,要让随文练笔真正发挥作用,笔者认为,打破教师对教参,教案集的依赖性,进行彻底的独立思考,才能真正寻找到最能激发学生思维火花的练笔设计。
德国教育家克拉夫斯基提出:“衡量一个教学计划是否真有教学论质量的标准,不是看实际进行的教学是否能够尽可能与计划一致,而是看这个计划是否能使教师在教学中采取教学论可以论证的、灵活的行动,使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借以发展他们的自觉能力作出贡献——即使是有限贡献。
”何谓突破教材的局限设计“随文练笔”?笔者认为并非是一味寻思“另辟蹊径”,更不是“特立独行”。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随文练笔成为习作起步的铺路石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随文练笔成为习作起步的铺路石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是作文的启蒙阶段,学生因为阅读量少、语言积累少、生活经历少、情感体验少而无奈地使习作成为“无米之炊”。
在这个阶段,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保护好学生最原始的习作态度,让学生爱上写作文;而同样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丰富写作的内容,渐渐地让学生的笔头写开写顺。
为达到这个目的,我努力摸索、尝试、积累了不少方法,其中一种就是随文练笔。
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是吸取,写作是倾吐。
”“随文练笔”,即紧紧跟随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相机进行写作训练。
它就文取材,把学生的语言组织运用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
它机动灵活、形式多样、切入口小、难度低、完成速度快,是奠定习作基础、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紧扣三年级的文本,在阅读教学中,我认真研究把握教材,努力寻找阅读与习作的结合点,创设阅读中习作的情境,放飞学生阅读想象的翅膀,指导学生开心地练笔。
一、捕捉文本空白补写司马图《诗品》有云:“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小学课文中,有不少地方总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总有些省略号给人遐想的空间。
而这些恰恰是练笔的好机会,要引导学生巧妙地把文本中的空白补充起来,让故事情节更加充实完整,让学生的理解尽情释放,更重要的是丰富学生的语言和想象。
《金子》一课,彼得淘金一无所获,却无意中发现雨后的土地适合栽种花苗,于是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用来培育花苗……在这儿,我给学生设置一个小练笔,彼得付出了怎样的努力?有了怎样的收获?这“田里长满了美丽娇艳的鲜花”具体又是怎样的景象?学生联系实际想象了彼得为了培育花苗所付出的辛勤劳动:施肥、浇水、盖棚、销售等等,还真是有板有眼;然后又运用所学过的“五彩缤纷、争奇斗艳、竞相开放、色色俱全”等词汇描绘了满园的春色,真是呼之欲出。
这样的练笔不但让学生明白了文本中所蕴含的“勤劳致富”的道理,而且让学生用自己的积累享受到习作的乐趣和成就感。
小学语文随文练笔训练方法论文
小学语文随文练笔训练方法论文概要:随文练笔的形式还有很多,只要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对语言拥有“尖锐的敏感,极端的谨严”,定能找准读写结合点,架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使读写无痕,相得益彰。
于永正老师说:“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不应游离于课文之外,要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很显然,如果我们能以课文为写作的突破口,及时地把写作训练有机地揉进阅读教学,就能进一步发挥课文的“典型”优势,使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学会读写结合,就能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写作兴趣,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最终切实有效地提高我们的语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因此本人着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开展随文练笔,尝试着把阅读和写作协同共奏,以减轻学生的习作负担,减缓学生的习作难度,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以下是本人曾经尝试过的几种较为有效的随文练笔的方法。
一、练在典型句段处,学会语言的迁移运用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语文的学习说白了,其实就是对课文规范语言的吸纳后融会贯通,为我所用。
所以,让语文走在回家的路上,切不可丢弃文本的语言示范作用。
现行义务教育教材里的文章大多文质兼美,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把最精彩的句子或段落积累起来,让学生反复诵读,在品味好词好句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开展随文练笔,仿写佳句,从中体会到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匠心所在,悟出表达方式的真谛,这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仿写佳句可以针对全篇进行,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片断练习,还可以是句式表达、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总分结构等模仿。
如《伯牙绝弦》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这两句话,设计这样的随文练笔:伯牙善鼓琴,请你想象一下,他的琴声里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景色呢?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景物来写一写。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教学的随文练笔综述通用版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教学的随文练笔综述通用版一、组织学生对课文中的空白进行补写小学教材中的文本往往都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一字一句都包含着深刻的内涵。
这些优秀的文本还常常采用留白的形式,给人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间。
拓展文章的空间,使有限的篇幅能得到更大的延伸。
在阅读教学中,留白是学生进行品读,发散学生想象的重要落脚点,让学生将自己的想象、体悟写出来,又能成为练笔的重要载体。
1.在文本空白地带补写。
写作需要生活的积累,但写作更需要思维的作用,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文章的主观因素。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作者在文本中的留白,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写一写,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在学习《莫高窟》这一课时,文中就有很多的空白地带,等着读者去品味、去想象。
如第二自然段作者细写一尊卧佛,从它的长度、姿态、神态三方面进行详细的描写。
其他三种彩塑只是简要描述。
此时,可引导学生根据插图选择其中一种彩塑具体描述。
在第三自然段中有一段描写了奇姿异态的飞天,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再写几种飞天的姿态。
学生在补写中,放飞想象,提高了写作能力。
2.对文章末尾进行续写。
优秀的文章不仅让读者在阅读中产生丰富的想象,在文章的末尾还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给人余音绕梁的感觉。
让学生结合对文本的理解,续写文本,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例如,学习《谁的本领大》这一课,风和太阳比本领的大小,但是双方还没有分出输赢,太阳却说是风赢了。
接下来,风会怎么说呢?你又觉得谁才是真正的胜利者呢?这样的续写话题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他们根据教师的问题引领,展开了续写,提升了对文本的理解,也锻炼了写作的能力。
二、指导学生通过练笔抒发情感文章本是有情物,情感是文章的软实力,很难想象没有情感的文章,能吸引读者的注意。
所以,在品读文本时,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情感的交流,是阅读快乐的源泉。
在随文练笔教学中,抓住文本的“情”字做文章,不仅能提高对文本的理解水平,更能丰富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写作的情感表达能力。
随文练笔巧设计 文思泉涌笔生花论文
随文练笔巧设计文思泉涌笔生花“语文课堂要书声琅琅,也要静思默想,还要妙笔生花。
”是呀,纵观当下的语文课堂,我们欣喜地发现,小练笔已经是”春色满园关不住”,成为我们课堂教学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我们的语文课堂注重的是读写结合,只有将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神”的境界。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都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尝试着融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小练笔,做到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下面,我就结合随文练笔的几种策略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想法。
策略一:补充想象——大珠小珠落玉盘教材中的语言都是精炼的,有许多引人深思、让人遐想的余地,同时也是最好的读写训练点。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教材中的这些内容,让孩子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巧妙地引导学生推测、构思,以小练笔的形式加以补充,收到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功效,为写作教学搭建良好的平台。
如《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篇课文对于谈迁再次编撰《国榷》的艰辛历程作了这样的描述:”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
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
”虽然只有短短的一段话,但在这些文字的背后却蕴含着一幕幕感人的场景,由此老师出示了这样一道训练题:”也许,这是一个烈日炎炎的夏天,谈迁在干什么?也许,这是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谈迁又在干什么?穷困潦倒的他病了,又是怎么做的?……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场景进行想象,写一段话。
”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语言比较单调,就提醒学生可根据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来写。
看似简单而无意的一个提醒,带来的教学效果却是立竿见影。
有的学生写道:”也许,这是一个烈日炎炎的夏天,年老体弱的谈迁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
汗水浸湿了他的衣衫,他也毫不在意。
饿了,就嚼几口干粮;渴了,就喝几口溪水。
”有的学生写道:”也许,这是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一袭破衫的谈迁面对孤灯,奋笔疾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论文让练笔真正随文精编版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让“练笔”真正“随文”【摘要】“随文练笔”是伴随着阅读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有关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
在实际教学中,随文练笔设计的随意性,练笔的时机、方法、难易度把握不当等,往往导致训练低效甚至无效。
如何实施有效的“随文练笔”是我们当前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本人就学习前人的经验以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出当下随文练笔的几处误区,整理及提出课堂教学中随文练笔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随文练笔误区对策策略《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方式,它以课文内容为素材,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彼此交融。
但是深入课堂,我们却遗憾地发现,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在我们的课堂实践中却存在着一些误区。
那么,怎样才能力求“练笔”真正“随文”呢?一、课堂中“随文练笔”的误区及对策当下课堂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存在着很多误区,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误区一:有读必写:忽如一夜春风来,关注“言语形式”的习得在语文课堂上被一次次激情演绎。
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将学生引入文章的字里行间,引领学生揣摩言语形式,寻找文章表达上的秘妙,成了我们一线教师解读文本、演绎课堂的执着追求。
更有甚者,将阅读教学课变成了作文训练课,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人教版第五册叶绍翁《夜书所见》时,粗浅理解诗意后,就让学生花二十多分钟进行古诗改写,这显然不符合《语文课程标准》。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而不能只是以写作为核心目标。
每节课都寻找读写结合的点,进行课内的写作训练,那样会占用学生很多的阅读感悟时间,致使阅读教学半生不熟。
对策:读写结合,适时适度所谓“读写结合”,就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
通过读写训练,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
作为对其起推波助澜作用的随文练笔,教师一定要准确把握好火候,要适时适度,不能将阅读课演变成作文课。
同时,练习时间一般不超过十分钟。
所以教师在设置随文练笔时,一定要考虑到时间的紧凑性,并提出分层次的要求,让每一类学生在练笔的同时,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误区二:落点有误:由于教者自身教材挖掘、教学设计能力受到局限,无法准确找到随文练笔的内容切合点,常出现“落点不准,切入偏离”的情况。
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五年级《桥》一文时,提问:“你的家乡有桥吗?也许家乡的桥也有动人的故事,来介绍一下家乡的桥吧!”然后让学生写……一生写道:我家乡的桥是一座石拱桥,它有5年的历史,栏板上雕刻着“双龙戏珠”……另一生写道:我的家乡有一座木桥……文本用“桥”来传达老汉这位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但教师却提到了家乡的桥,于是学生介绍的是家乡桥的构造、历史、用途,让人明显感觉到与文本有很大出入。
这样的练笔,落点不准,脱离课文语境,为写而写,有什么效果呢?对策:抓准落点,言意兼得在选择语言训练点的时候,教师还要根据文本特点,联系单元训练重点,结合学生年段特点,选择那些重要的、难度适宜的言语形式。
如低段要重点关注优美的词句,中段重点是典范的语段,高段则是文章的选材立意,以及细节描写、场景描写、心理描写等写作手法。
例如《穷人》这篇课文,有环境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
托尔斯泰真实细腻的心理描写,才是《穷人》这篇小说的重点。
误区三:拔苗助长:上学期听了本校的一堂教研课人教版第五册《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了后,布置了学生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读后感,这实在是拔苗助长。
有一个问题必须面对,这项要求只有到了小学高年段才是最合适的,这遵循了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语文的阶段性要求。
对策:依据年段,循序渐进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训练应依据不同的年段进行适当要求,在低年段,重在模仿,以句子训练为主。
中年段,以段的训练为主,依然是重在模仿。
高年段,才能从整体的表达顺序和方法上进行迁移、训练,引导学生仿中有创。
这样循序渐进,才能使随文练笔的训练落到实处。
如上例中的写训练可以改为,仿照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描写“窗外十分安静”有关句子的写法,学习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写几句通顺的话。
切不可“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对待课堂小练笔,我们要遵循学生情感的体验,智慧的提升,使小练笔成为学生情感、智慧的踏脚石。
误区四:流于形式:学生在课堂中,只有小部分学生能写出教师设计的练笔,更大多数人只是走马观花,拿起笔不一会儿就得放下。
对于这样的练笔,不服务于全体,只是适用于优等生,写完后安排个别学生读一下就算完事,每次都是“蜻蜓点水”走过场。
设计等于没有设计,不面向全体的练笔,等于放弃一部分学生,练笔成了一种赶时髦,练笔成了流于形式。
对策:给足时间,聚焦评价既然要安排学生写,就一定要给学生留足空间,让学生定定心心地写,有写就应有评,通过反馈交流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有一个清晰的判定,优在哪,劣在哪?使写作水平、认识水平有所提高,也能更好地为学习课文服务。
而评要讲究效率,课堂上的时间有限,不可能花费很多时间去充分评,全面评,因此教师应有所引导评价的主要标准,让学生聚焦评价。
如《老人与海鸥》一课,教师设计了“海鸥还会有怎样的举动?或许他们还会回忆起当年和老人在一起时的幸福画面。
学习课文抓住细节表达情感的方法,选择一个角度写一段话。
”这一设计很好,既深化了文中那令人震撼动容的感情,又与课文阅读衔接紧密,如果能适当评价,并突出学生是否运用了抓住细节表达情感的方法,相信练习的实效会大大提高。
二、课堂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策略对于选择随文练笔的切入点,我们常常会有“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的困惑,其实在备课的时候,我们能够潜心会文,何愁天涯无芳草呢?(一)练在“符合课标”的语言模块处随文练笔如果缺乏明确的训练目标与序列,如果不注意依据课标的年段要求,结合文本的语言特点合理筛选,很容易出现重复、拔高等现象,学生的练笔兴趣也会受到影响。
因此,读写结合就应该练在“符合课标”的语言范式处,让学生“习教材之例”。
如语文新课标中五、六年级的教学要求提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这里提到了细节描写,那么五六年级的老师就可以在教材中挖掘类似的语言模块,在充分阅读理解课文之后,寻找模块规律,迁移练笔。
如教学《老人与海鸥》,有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十多年来,老人就是和海鸥如亲人一般,当我们回顾这十多年来的点点滴滴,那一幕幕场景仿佛就在眼前……那一天,天下着倾盆大雨,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一天,太阳炙烤着大地,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一天,老人患了重病,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选择其一,抓住老人的言行把句子写完整吧!这样的设计,细化了老人与海鸥相处的鲜活的生活场景,有利于学生进行细节描写,而细节描写恰恰是小学生作文中的难点。
这种阅读教学与习作训练有机结合,使“作文”指导无痕,又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值得学习。
(二)练在典型句段处1、言语形式的仿写现行义务教育教材里的文章大多文质兼美,阅读教学时,让学生把最精彩的句子或段落积累起来,让学生反复诵读,在品味好词好句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开展随文练笔,仿写佳句,从中体会到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匠心所在,悟出表达方式的真谛,这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言语形式的仿写,包括句式仿写与段式仿写。
句式仿写对象为比喻句式、拟人句式、排比句式等具有形式感又具有较强表现力的句式。
段式仿写对象为总分句段、并列句段、承接句段等一些形式感较强、表达效果独特的句段。
如《伯牙绝弦》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抓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这一句,学生体会知音的含义,感悟伯牙和钟子期的真挚友情。
在此基础上,设计这样的小练笔,仿照课文句式写一写:“伯牙鼓琴,志在------- 。
钟子期曰:“善哉, ------兮若-------”生:伯牙鼓琴,志在青山。
钟子期曰:“善哉,巍巍兮若青山”伯牙鼓琴,志在烟雨。
钟子期曰:“善哉,茫茫兮若烟雨”伯牙鼓琴,志在大海。
钟子期曰:“善哉,茫茫兮若大海”伯牙鼓琴,志在春雨。
钟子期曰:“善哉,绵绵兮若春雨”伯牙鼓琴,志在杨柳。
钟子期曰:“善哉,依依兮若杨柳”伯牙鼓琴,志在白雪。
钟子期曰:“善哉,皑皑兮若白雪”……这样的随文仿写,学生信手拈来,水到渠成。
学生在言语的训练同时,领悟到了伯牙琴艺已达到了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的境界,也感悟到了钟子期具有极高的音乐鉴赏力,同时还真正理解了“知音”,真切地感悟到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这样,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典型句式的迁移训练不但实现了对课文中经典语句的有效吸纳,使学生在模仿中创生出自己独特的言语,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提升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言语材料的仿写所谓“言语材料的仿用”,就是一种“移植”,即将课文情境中的某些言语材料提取出来,用来表现其他生活情境。
这种言语“移植”对学生语言学习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移植”过程是两种情境叠加状态下,对言语材料的理解与判别;其次,“移植”过程也是两种情境比较状态下,对言语材料的调适与重组。
这是学生对课文言语的内化过程、建构过程,其积累意义远大于传统的读读、背背。
例:人教版课标本第8册第26课《全神贯注》一问描写罗丹如痴如醉地修改雕像的那些语句极其生动,极富积累、运用价值。
对此,我设计了如下读写训练:学了《全神贯注》这篇课文,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塑像的情景已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里了吧?你能不能选用课文中的相关语句来描绘一下自己或同学全神贯注地读书或写作业的情景?下面是一篇学生的课堂练笔,言语学习的价值可见一斑:黄琼叶坐在窗前,捧着一本书全神贯注地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