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药物动力学研究及进展[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药学研究进展PPT课件

中药学研究进展PPT课件

毒性药品的管理品种(中药部分):共28种
砒石(红砒 白砒)、砒霜、水银、生马钱子、
生川乌、生草乌、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
生南星、生巴豆、斑蝥、青娘虫、红娘虫、
生甘遂、生狼毒、生藤黄、生千金子、生天仙子、
闹羊花、雪上一枝蒿、红升丹、白降丹、蟾酥、
洋金花、红粉、雄黄
-
14
二、影响毒性的因素及 减毒增效的主要方法
石蜜 蜂子 蜜蜡 牡蛎 龟甲 桑蜱蛸 海蛤 文蛤 蠡鱼 鲤鱼
果(上品)
藕实茎 大枣 葡萄 蓬蔂 鸡头实
米谷(上品)
胡麻 麻贲
-
3
菜(上品)
冬葵子 苋实 瓜蒂 瓜子 苦菜
卷三 下品
《神农本草经》
玉石(下品)
石灰 礜石 铅丹 粉锡 代赭 戎盐 白垩 冬灰 青琅玕
草(下品)
附子 乌头 天雄 半夏 虎掌 鸢尾 大黄 亭历 桔梗 莨荡子 草蒿 旋复花 藜芦 芫华
性三氧化二砷中毒。因此无论是中医,还是现代
的健康饮食,都一直强调食用海、河鲜时禁食维
生素C及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和饮料。
-
18
人参
人参是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在我国, 食用人参已有很长的历史,早在《神农本草经》 里就将它列为上品
人参是名贵补药,久服健身延年
【用法与用量】 3~9g,另煎兑入汤剂服;
草(上品)
菖蒲 鞠华 人参 天门冬 甘草 干地黄 术 菟丝子 牛膝 充蔚子 女萎 防葵 柴胡 麦门冬
车前子 木香 署豫 薏苡仁 泽泻 远志 龙胆 细辛 石斛 巴戟天 白英 白蒿 赤箭 奄闾子
析蓂子 蓍实 赤芝 卷柏 蓝实 芎 蘼芜 黄连 络石 蒺藜子 黄耆 肉松蓉 防风 蒲黄 香蒲 续断叶
漏芦 营实 天名精 决明子 丹参 茜根 飞廉 五味子 旋华 兰草 蛇床子 地肤子 景天 茵陈 杜若 沙参

药物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ppt课件

药物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ppt课件
而药效动力学PD关心的是药物的浓度与抗菌活性间的关


抗生素给药方案传统的方法只是通过测定PK参数确


近年来,由于耐药菌株不断增加,PD变得更为重要,
因为PD参数对给药方案的制订,以防止耐药性的产生十
分重要
9

PD最主要测定抗生素活性的参数是
MIC

MIC是体外抑菌的活性

虽然MIC是抗生素作用强度最好的指
(与前者相比更具有临床意义)
3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两者的研究是分别
进行的,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被忽视,使得PK和
PD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方面,只有了解了药物的浓度与效应之间
的关系,PK研究才有意义;
另一方面,PD研究没有考虑到药物在体内的
动态变化对其药效强度和药效持续时间的影响,
因而其得到的信息也是不完整的。
确定用药剂量、体液中的浓度与药物
作用的强度和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应用最多的是抗菌药物的评价
PK-PD模型的应用有利于临床药学的剂量
设计和剂量调整,为不同患者群体的抗感
染治疗的最合理解释
7
PK/PD的应用目的
耐药性
改进治疗方案
8
药效学、药动学与疗效的关系

药代动力学PK关心的是抗生素在体内浓度的时程,
消除速率常数(Ke)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
11
12
13
14
15
16
药物动力学(PK)与药效动力学Biblioteka PD)的相互关系1目录
2
PK/PD的基本概念
药代动力学(pharmaeokineties,PK)

药物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课件PPT

药物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课件PPT
药物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
临床最佳给药方案
• 最低有效血药浓度(MEC)
– 能获得治疗作用的最低血药浓度
• 最低中毒血药浓度(MTC)
– 能够产生毒性反应的最低血药浓度
• 有效治疗浓度
– 在MEC与MTC之间的血药浓度范围
临床最佳给药方案
• 设计临床给药方案的目的 • 在于力求使患者血药浓度达到并维持在有效治
– T>MIC——给药后血药浓度大于MIC的持续时间
药物动力学-药效学相关性模式图
• 根据其PK/PD特征,抗菌药物可分为:
– 浓度依赖型抗菌药物 – 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
表13-1 抗菌药物的PK/PD分类
抗菌药物分类 浓度依赖型
时间依赖型
PK/PD参数 AUC0~24/MIC或 Cmax/MIC
防突变浓度(MPC)是指突变的发 生频率是10-7~10-8,接种菌量为 1010CFU的琼脂上应用稀释法测定 药敏,在此数量级细菌与抗生素孵 育不出现菌落生长的抗生素浓度。
③本类药物有首剂效应(FEE)
即细菌首次接触氨基糖苷类抗生 素时,能被迅速杀灭,当未被杀 灭的细菌再次或多次接触同种抗 生素时,杀菌效果明显降低。
– 第四类为慢效抑菌剂如磺胺类药物、环丝氨酸等。
第一类与第二类合用常可获得协同作用,这是由于细菌 细胞壁的完整性被破坏后,第二类药物易于进入菌体 内作用于靶位。
第三类与第一类药物合用时有导致后者活性减弱的可能, 这是由于第三类药物可迅速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使细菌基本处于静止状态。
第三类与第二类合用可获得相加或协同作用。
– 根据已知有效治疗血药浓度范围,按药物动力学方 法计算最适给药剂量
– 前三步确定的试用方案用于病人,观察疗效与反应, 监测血药浓度,进行安金性和有效性评价与剂量调 整,直至获得临床最佳给药方案

《中医药学研究进展.ppt课件》

《中医药学研究进展.ppt课件》

中草药及其功效
介绍常用的中草药和中医药方的功效与应用,让观众了解中药的多样性和其在中医药学中的重要性。
中医药学的诊断方法:四诊法
详细介绍中医药学最重要的诊断方法之一,四诊法,即望、闻、问、切。揭示中医师如何通过观察和询问患者 来诊断疾病。
中医药学的治疗方法
探索中医药学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艾灸、拔罐等。说明这些方法的原理和疗效,以及它们在临床实践 中的应用。
中医药学研究进展
探索中医药学的历史、理论基础以及临床应用,展望其现代化进程和国际化 发展。深入了解中医药学的魅力和潜力。
中医药学概念与历史
从中医药学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上,探索其中的哲学思想和核心原理,理解其 在中国文化和医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中医药学理论基础
深入了解中医药学的理论基础,例如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等,探索中医药学的特殊视角和独特的治疗哲学。
中医药学的现代化展望
展望中医药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技术创新、科学研究、教育培训等方面,为中医药学的现代化进程提供思 路和方向。
中药材质量控制的技术手段
探讨中药材质量控制的关键技术,包括化学分析、活性成分检测、生物学评 价等,以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
中医药学国际化的发展现状
介绍中医药学在国际舞台上的发展现状,探讨中医药学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和应用前景。
中医与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应 用探索
深入研究中医与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和理论基础,探讨两者在疾病治疗方面 的互补性和协同效应。
中医药学临床应用案例分析
通过精选的临Leabharlann 案例,展示中医药学在治疗常见病和慢性疾病方面的优势和 疗效。让观众了解中医药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中医药学在健康养生中的应用

中药药物动力学PPT参考课件

中药药物动力学PPT参考课件
10
药物处置的动力学过程
二、药物消除类型 1.一级动力学(first-order kinetics)(或称线 性动力学)是指药物在体内某部位的转运(或转 化)速率(dC/dt)与该部位药物浓度(C)的一 次方成正比。
dC/dt = -KC
常用对数式:logCt=logC0 - Kt/2.303
(式中Ct表示在时间t时的药物浓度,C0为初始浓度。)
13
药物处置的动力学过程
二、药物消除类型 2.零级动力学(zero-order kinetics): 特点: 1)消除速度与药量无关—恒量消除; 2)时量关系用普通座标表示时为直线,b=-k; 3)t1/2随药物血浆浓度高低而变化; 4)多次用药增加剂量时,血药浓度增比例上升, t1/2延长,易产生蓄积中毒。
11
药物处置的动力学过程
二、药物消除类型 1.一级动力学(first-order kinetics): 特点: 1)血药浓度随时间按一定比例衰减—恒比衰减; 2)时量关系用普通座标表示时为曲线,纵座标改
为对数时则为直线,斜率为-k/2.303; 3)t1/2恒定; 4)多次用药增加剂量时,血药浓度上升,但不能
和依据 3.促进新药开发和剂型改进,为中药新药研制提
供理论依据 4.评价中药及其制剂的内在质量,促进中药质量
控制科学化、标准化 5.促进中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6
研究对象
(l)中药有效成分:如丹参素、灯盏乙素、喜树碱等中药的 单一成分。
(2)中药有效部位:如三七总皂昔、山植叶总黄酮、银杏叶 总黄酮和总内酷等组分基本明确的多成分体系。
9
药物处置的动力学过程
一、药时曲线 药物在体内的浓度随时间而变化,通常在给药后 间隔一定时间连续采取血样,并分别测定其药物 浓度。以时间为横座标,血药浓度为纵坐标,绘 制出反映血药浓度随时间动态变化的曲线,称为 血 药 浓 度 时 间 曲 线 ( drug concentration-time xurve)。又称时量曲线。如以药物效应为纵坐标, 则该曲线为时效曲线。

《中药药动学》PPT课件

《中药药动学》PPT课件

中药药动学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70):活性成分的体内过程研究;
第二阶段(1970-1990):血药浓度测定(气相、液相, 生物效应法)。
第三阶段(1990年至今):辩证药动学、证治药动学、 LC-MS, GC-MS ,血清药理学、血清药物化学,中药药 代-药效结合。
第二节 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内容
中药药动学
第一节 概 述
中药药理学既研究中药对机体的作用规律,又 研究机体对中药的处理规律,前者称为中药药效学, 后者称为中药药动学。
中药药动学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借助于动力 学原理,研究中药单、复方及中药活性成分、组分 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动态变化规律 及其体内时量-时效关系,并用数学函数加以定量描 述的一门学科。
(2)效应作用期法
药效作用期指药效持续时间而言,在ED20-ED80范围内按一 定比率选3-5个剂量,对同一对象先后给药或对不同对象分组 给药,观察剂量和药效作用期的关系,以对数剂量为横轴就药 效作用期作图,若基本成线性则按直线回归求斜率b,则效量半 衰期t1/2=0.03b
优点是简便,适用于中药,但仅当药效作用期明确无误时才 适用,且不能提供更多的药动学信息,指标的选择也较困难。
药物入体后因体内过程ADME诸方面的影响,机体 内总药量以及各部位药物的量或浓度随着时间的推移 而处于一种动态变化之中,即“时量关系”(T-D关 系)。药物的效应随时间由体内尤其是靶部位的药量 或浓度所决定,此即“时效关系”(T-E关系)。时量 关系和时效关系可统称为经时变化,药动学最重要任 务之一就是研究药物经时变化的规律。
2、毒理效应法
急性累计死亡率法
采用动物累计死亡率测定药物蓄积性的方法与药动学中多点 动态检测的原理结合以估测药动学参数,实际是对体存量、时 间和毒性进行三维转换而求测时量关系。以急性累计死亡率为 指标,适用于各种能使小鼠致死的中药及方剂。

中药药剂学-药物动力学在新药研究中的应用 PPT课件

中药药剂学-药物动力学在新药研究中的应用  PPT课件

4.受試者的選擇 Ⅰ期臨床藥物動力學試驗時,應選擇健康志願 者。年齡以18~45歲為宜。體重符合標準。不吸煙、不嗜酒。
5.劑量確定 一般選用低、中、高三種劑量。高劑量組劑量必須 接近或等於人最大耐受的劑量。
6.藥時曲線的數據測定 單劑量和多劑量試驗時,均確定12例以上受試者。 多劑量試驗時,根據給藥次數不同而確定不同的服藥
臨床前藥物動力學研究內容
藥物的吸收研究 藥物的分佈研究 血漿蛋白的結合研究 藥物的代謝研究 藥物的排泄研究
藥物的吸收研究
1.劑量的選擇:在有效安全範圍內,要選擇三種劑量 2.給藥後取血時間應注意到下列三個相的時間點分佈。血管外
給藥時應體現吸收相、平衡相和消除相。實驗觀察期不小 於3個半衰期。 3.口服給藥,一般在給藥前禁食12h。研究口服給藥,不宜選用 兔和反芻動物如羊等。 4.儘量從同一動物多次採樣以避免採用多只動物合併樣品。
第二節 生物利用度與生物等效性
一、生物利用度與生物等效性的概念 二、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在新藥研究中的作用 三、生物等效性評價方法 四、生物利用度研究方法 五、生物等效性統計分析
生物利用度的概念
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 BA)是指劑型中的藥 物被吸收進入體循環的速度(rate of bioavailability, RBA)與程度(extent of bioavailability, EBA)。
必須證明藥物與半透膜本身有無結合,並做對照予以校正。 可被血漿轉化的藥物,應加入少量酶抑制劑,以終止其轉化。 建議進行比較試驗 對於蛋白結合率大於90%以上的藥物,建議開展體外藥物
競爭結合試驗。
藥物的代謝研究
考察轉化類型、代謝途徑、代謝物結構及量、代謝酶等 其中對藥物代謝酶的影響:

《药物动力学》课件

《药物动力学》课件
药物动力学PPT课件大 纲
汇报人:
目录
添加目录标题
01
药物动力学模型
04
药物动力学概述
02
药物代谢过程
03
药物动力学参数
05
药物动力学在临床上 的应用
06
添加章节标题
药物动力学概述
药物动力学的定义
药物动力学研究药物在体内 的行为和作用机制
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 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 科学
药物动力学的发展历程
19世纪初:药物动力学概念提出 19世纪末:药物动力学理论初步形成 20世纪初:药物动力学实验方法建立 20世纪中叶:药物动力学模型建立 20世纪末:药物动力学计算机模拟技术发展 21世纪初:药物动力学与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等交叉学科融合
药物代谢过程
药物的吸收
吸收途径:口服、 注射、吸入等
药物动力学参数
表观分布容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概念:表观分布容积是指药物在体内分布的体积,通常用Vd表示
计算方法:Vd=Dose/Cmax,其中Dose为给药剂量,Cmax为最大血药浓度
影响因素:药物的脂溶性、血浆蛋白结合率、组织亲和力等
临床意义:表观分布容积是药物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参数,对于药物剂量设计和给药方案制定具有重 要意义。
给药方案的制定和优化
药物动力学在临床上的应用:根据 药物动力学原理制定给药方案
给药方案的优化:根据患者的个体 差异和病情变化进行优化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给药方案的制定:考虑药物的吸收、 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药物动力学在临床上的应用实例: 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治疗
药物疗效的评估和预测
药物动力学模型:描述药 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 代谢和排泄过程

药物动力学概述-PPT

药物动力学概述-PPT
4
第二节 药物动力学研究内容及与相关 学科的关系
一、研究内容
1.建立药物动力学模型;
(建立数学模型,找出药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求有关动力学参数)
2.探讨药物动力学参数与药物效应之间 的关系; 3.探讨药物结构与药物动力学规律的关 系,开发新药;
(通过结构改造,定向寻找高效、低毒新药。)
5
4. 探讨药物剂型因素与药物动力学 规律的关系,开发新型给药系统;
1 ekt ...... fss
1 ekt
33
如以 t1/2的个数(n)来表示时间,达到坪 浓度某一分数需要n。无论任何药,无论t1/2长短 都一样。 ∵kt=0.693/t1/2nt1/2=0.693n ∴C=ko/kv(1-e-0.693n)=Css(1-e-0.693n) C/Css=1-e-0.693n fss=1-e-0.693n 1-fss=e-0.693n 两边取对数 ㏒(1-fss)=-0.693n/2.303 n=-3.32㏒(1-fss) n:达坪浓度某一分数需t1/2的个数。
keX 0 k
(1 ekt )
keX 0 k
e kt
两边取对数
lg(
X
u
X
u
)
kt 2.303
lg
ke X0 k
通过斜率可以求出K,截距可以求出Ke
27
注意: 静注动力学参数求法有四种: 1.㏒C-t 2.㏒Cm-t 3.㏒(dXu/dt)-t 4.㏒(X∞-Xu)-t 斜 率 均 为 -k/2.303, 四 条 线 平 行 ,
有时根据消除某一百分数所需半衰期的个数计算
14
3.表观分布容积 (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 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间相互关系的比例常数。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第十五章药物动力学研究进展-推荐优秀PPT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第十五章药物动力学研究进展-推荐优秀PPT

群体药物动力学的临床应用
特殊人群 生物利用度 合并用药 药动药效学 新药开发 优化个体化给药方案
第二节 生理模型药物动力学
一种在药物的体内过程、机体的解剖学特性、生 理生化参数三者之间建立一定数学关系的模型,简称 生 理 学 模 型 (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 model,PBPK )。
胃液pH在08:00最高,22:00最低; 胃液分泌量在06:00最低,22:00最高; 胃排空的速率和小肠的蠕动速率都是白天大于晚上; 血流量在活动期较高,休息期较低。
(二)药物分布的时辰差异
器官血流量
呈现昼夜节律的变化
血浆及组织蛋白的结合率
生物活性分类: 优对映体具有药理作用;两个对映体的作用相同、相反、完全不同
药物动力学的立体选择性: 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第五节 时辰药物动力学
时辰药物动力学(chronopharmacokinetics)
是研究药物及其代谢物在体内过程中的节律性变化以及规律和机 制的科学;
是介于时辰生物学与药物动力学之间的一种新的分支学科。
一、血药浓度和药理效应的关系
血药浓度和药理效应呈线性关系
E=m lgC + e
( E: 20%~80% )
血药浓度和药m 理效应呈非线性关系
Emax • C E= EC5m0 + Cm
E lg Emax-E
=mlgC- mlgECm50
EC5m0:药理效应强度达最大值的一半时所对应血药浓度。
m:反映出浓度-效应关系曲线形态的常数
模型误差
实验设计与数据收集
数据的完整性:详细资料
固定效应(确定性变异):年龄、体重、身高、性别、种族、肝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学药物动力学研究及进展
概括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研究内容
3
研究的新进展
4
总结
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意义
中药及其复方的药物动力学研究主要是研究药物在体 内的吸收、分布、代Ad谢d y和our排tit泄le i,n h用ere数学模型来定量描 述药物在体内的动态过程。它对中药药理学及中医临 床医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进展
以有效成分为观察 指标
1.使用新的检测技术和方法
2.联用技术(色指标的动力 学研究
从中医的整体观念出发,结合药物的功效和临床用药为目的进行研究
中药学研究学的新概念—— 2.证治药动学
1.中药胃肠药动学 3.中药血清药理学
资料来源
• 《中医药通报》2003年2期“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进展” 作者:赵春丽 刘建芳 刘会臣
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内容
• Contents
药浓度测定
定量分析检测一种或数种成分,用 数学模型进行处理

生物效应法
反映中药中多种成分的协同和综合 效应及药物的量在体内变化的情况
中药体内 揭示药物及其代谢物在体内的消长规律 代谢
药浓度测定法
• 毛冬青甲素(IA)的药物动力学——单剂量静注或口服, 二房室模型描述IA体内动力学过程,用统计局分析方法。
• 冰片体内动力学过程——气相色谱法检测比较冰片在脑内 和血清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研究冰片对血脑屏障的作用。
生物效应法
• 药理效应法
• 该法以给药后药效强度的变化为依据,通过适当剂量的时间-效应曲 线,进行药效动力学参数计算,其消除半衰期称为药效半衰期。富杭 育等按足趾汗腺分泌的观察方法,应用本法观测大鼠麻黄汤的药代动 力学。通过量效、时效和曲线的转换,得体存量-时间曲线,从曲线 分析属二室模型。
• 《中医药通报》2002年3期“中医药动力学研究进展” 作者:王宁生 宓穗卿
A d d You r C o m pan y S lo g a n
Thank You!
• 药物积蓄法
• 基本原理是将药物代谢动力学中的血药浓度多点测定原理与用动物急 性死亡率测定药物蓄积性的方法结合起来;黄衍民等对乌头注射液对 小鼠的毒效动力学研究,得出药物的消除级动力学过程,符合一室模 型,其表观半衰期为59.23min。从而指出目前临床一日2次给药间隔 时间太长,如果每8小时给药1次且首次倍量,可能会进一步提高疗效 降低毒副作用。
中药体内代谢
• 许多中药药效成分是在体内产生的,或是代谢而来,或是 在肠道菌群激活下产生的,因此中药代谢物动力学研究具 有重要的意义。
• 小柴胡汤的体内代谢:研究服用小柴胡汤后,体内黄酮类 化合物的代谢及其排尿速率。从各黄酮化合物的尿排速 率—时间曲线进行分析。
药物动力学研究的局限性
• 药物的制剂工艺也会直接影响到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可以 以穿心莲制剂为例,文献中将新工艺和传统工艺制剂的穿 心莲对比,从对溶出速率和体内的吸收速率入手,比较达 峰时间和血药浓度曲线下面积,可以得出制剂工艺对生物 利用度的影响。其中还要考虑到中药成分的多样性,具有 多靶作用机制,直接以其中某一成分来研究药物动力学具 有局限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