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感觉器官

合集下载

解剖--第十章感觉器官复习题答案

解剖--第十章感觉器官复习题答案

第十章感觉器官复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D3、D4、B5、D6、D7、D8、B(二)填空题1、嗅区呼吸区2、纤维膜血管膜视网膜3、房水晶状体玻璃体4、耳廓外耳道鼓膜5、鼓膜壁迷路壁(三)名词解释1、黄斑:在视神经盘的颞侧约3.5mm 处有一黄色小区称黄斑,其中央凹陷,叫做中央凹,此处视细胞最集中,感光敏锐。

2、视神经盘:在视网膜后部内面,由于节细胞轴突聚集,而形成一白色圆形隆起,称视神经盘,又叫视神经乳头,是生理性的盲点。

3、光锥:鼓膜紧张部的前下方有一三角形的反光区,称光锥。

是临床上判断鼓膜形态是否正常的一个反光标志区。

(四)问答题1、试述房水的产生、回归及生理意义房水由睫状体分泌,产生后先充满眼后房,然后经瞳孔流入眼前房,再由虹膜角膜角渗入巩膜静脉窦,再依次经下列途径回流:睫前静脉→眼静脉→海绵窦→岩上窦→横窦→颈内静脉→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

房水不断产生和回流,其产生的量与排泄的量保持动态平衡,该平衡一旦被打破,(如产生的量多于排泄的量)多余的房水就会潴留于眼内,使眼内压升高,导致青光眼。

房水除有屈光作用外,还具有营养角膜、晶状体及维持正常眼压的作用。

2、光线从外界到达视网膜视细胞需依次经过哪些层次结构?依次经过角膜→眼前房的房水→瞳孔→眼后房的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的节细胞层→双极细胞层→视锥视杆细胞层(感光)。

3、泪液是如何产生和排泄的?泪液由泪腺分泌后,经排泄管排入并充满结膜囊,起到润滑、冲洗、灭菌作用后,进入结膜囊内侧的泪点、再依次经泪小管、泪囊、鼻泪管、入下鼻道,排除体外。

第十章感觉器官PPT课件

第十章感觉器官PPT课件
分布部位分:内、外感受器。 刺激性质分:机械、化学、温度、光和声感受器等。 结构形式分:
简单:感受细胞、N末梢(痛、触等)。 复杂:感受细胞+非N附属结构=感觉器官
可编辑课件PPT
2
感觉器官:特化的感觉细胞连同它们的非神经性附属 结构,构成了各种复杂的感受觉器官。
如:视杆和视锥细胞 听觉毛细胞等
特殊感官:高等动物的视、听、平衡、嗅和味等感觉 器官。
折光能力↑
物像落在视网膜上
可编辑课件PPT
12
晶状体调节的能力有一定的限度。这个限度用 近点(能看清物体的最近的距离)表示。
近点越近,说明晶状体的弹性越好。
2.瞳孔调节
正常人的瞳孔直径变动在1.5~8.0mm之间。
⑴瞳孔近反射:
当视近物时,•除发生晶状体的调节外,还反射性的引
起双侧瞳孔缩小。
瞳孔近反射与通晶路状:体调节的反射通路相似,不同之处
意义: ①调节光入眼量:强光时缩小,保护视网膜;弱光时 散大,增加视敏度;
②减少球面像差和色像差; ③协助诊断:通过观察缩瞳的程度、速度和双侧 效应等,帮助判断中枢神经系统病变部位、全身麻醉 的深度和病情危重程度。
过程:
可编辑课件PPT
14
过程:
强光
视网膜感光细胞
视神经
中脑的顶盖前区(双侧)
动眼神经副交感核(双侧)
第十章 感觉器官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视 觉 器 官
第三节 听 觉 器 官
第四节 前 庭 器 官
第五节 嗅 觉 和 味 觉
可编辑课件PPT
1
第一节 概 述
一、感觉(sensation)
感觉:是客观事物在人脑的主观反映。 感觉的产生:
①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感受刺激 ②传导通路的信息传入 ③中枢的整合分析 二、感受器:是认识世界的第一环节,是能量转换 的特殊结构。其分类:

生理学教材 第十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生理学教材 第十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十章感觉器官的功能(The functions of sense organs)本章导读感觉使人类认识了多姿多彩的世界。

它是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的察觉,涉及复杂的生理及心理过程。

感觉形成的结构基础包括感受器或感觉器官、神经传导通路和皮层中枢。

机体通过感受器和感觉器官获取了丰富的环境信息,最简单的感受器是外周感觉神经末梢,一些高度分化的感受细胞连同附属结构一起构成了复杂的感觉器官。

适宜刺激、换能作用、编码功能和适应现象是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

感觉器官主要有眼、耳、皮肤、舌和鼻等。

人类对自然界的印象和记忆,大约70%~90%以上是通过眼睛看到的。

人眼可感受到的电磁波范围是370~740nm。

眼通过自身的折光系统将视物成像在视网膜上,视物成像经视网膜光感受器的感光换能和编码作用后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递到视觉中枢。

视网膜的光感受器包括视杆系统和视锥系统。

视杆系统的光敏感度高,能感受到弱光刺激引起视觉,但仅能区别明暗,分辨率低,而且视物无色觉;视锥系统的光敏感度低,只被强光刺激激活,但可辨别颜色,看清楚物体细节,故分辨能力高。

视锥系统功能不全时,可以引起色弱甚至色盲。

听觉器官可感受到外界的声波振动,适宜刺激是16~20 000Hz的空气振动疏密波。

听觉形成过程包括声波经外耳、中耳等传音装置传到耳蜗后引起淋巴液和基底膜的振动,通过科蒂器官中毛细胞的感音换能作用,由听神经以特定的动作电位频率及组合形式编码声音信息,传送到听觉中枢引起听觉。

人体正常姿势的维持需要前庭器官、视觉器官和本体感觉感受器传入冲动所致反射活动的协同作用,以三个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构成的前庭器官传入冲动引起的反射最为重要。

半规管主要感受机体旋转变速运动,而椭圆囊和球囊则主要感受直线变速运动。

味蕾由多个味觉细胞聚集而成,味觉细胞顶端的纤毛是味觉感受的关键部位,人类的味觉系统能分辨由四种基本味觉即酸、甜、苦、咸组成的多种味道。

嗅细胞上的嗅纤毛可以感受到空气中气味化学物质的刺激,并将刺激能量转换成嗅神经冲动传至嗅觉中枢,引起嗅觉。

感觉器官

感觉器官

Na 内流(Na 通道开放)(暗电流) Na 外运(Na 泵主动转运)
静息电位
光 照
光照
感受器电位
部分Na 通道关闭,Na 外运Na 内流
超极化感受器电位 超极化的大小随光照的强度改变
动作电位
神经冲动
传向视觉中枢
视紫红质
1个光量子
变视紫红质Ⅱ
激活G蛋白(Gt,传递蛋白) 激活磷酸二酯酶(效应器酶) cGMP分解,cGMP↓ 外段视盘膜Na+通道关闭,Na+内流↓ 超极化型感受器电位 终足神经递质释放
视觉代表区:
1 、位置:枕叶距状裂 的上下缘(17区)。 2、投射特点: ①视网膜的鼻侧交叉投射 到对侧枕叶,颞侧不交叉投 射到同侧枕叶。 ②视网膜的上(下)半部投 射到距状裂的上 ( 下 ) 缘 ; 黄 斑区(周边区)投射到距状裂 的后(前)部。
七、与视觉有关的其他现象
(一)暗适应与明适应: 1.暗适应 从明亮处进入黑暗处时,最初什么都看不见,经过一定
到耳蜗的,耳蜗的感音装置又是如何把声
波的机械能转换成神经冲动的。
一、人耳的听阈和听域
1、听阈 对每一种频率的声波,都有一 个刚能引起听觉的最小强度,称为听阈 。 2、最大可听阈 当声音强度增加到一定 限度时,不但引起听觉,同时引起鼓膜的 疼痛,这个限度称为最大可听阈 。
3、听域 不同声波频率的听阈 连线与 不同声波频率的最大可听阈连线所包含的 面积称为听域 。
在感受器细胞出现一过渡性的局部电变化。
(三)感受器的编码作用 感受器在把刺激转换成神经动作电位 时,不仅是发生了能量形式的转换,而且 将刺激所包含的信息转变成神经动作电位 的某种特有的序列传入中枢,称为感受器 的编码作用。
(四)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当以恒定强度的刺激连续作用于感受器 时,虽然刺激持续作用,但传入神经的脉冲 逐渐下降,主观感觉可减弱或消失。

第十章感觉器官的功能优秀课件

第十章感觉器官的功能优秀课件

视近物时视像前移过程
调节力 Accommodation force:眼作最大调 节所能增加的折光力。可用近点表示。
近点 near point: 越近,晶状体弹性越好,调节
力愈强
眼调节前后晶状体形状改变 左:安静 右:视近物
睫状肌环 行肌舒张
睫状肌环 行肌收缩
2.瞳孔近反射 视近物→瞳孔缩小→减少球面像差 和色像差→增加清晰度
3. 老视 presbyopia:晶体弹性弱,调节力降低 远点正常、近点远移
4.散光(astigmatism)
角膜表面非正球面平行光线在视 网膜上形成焦线不清或变形
柱面镜矫正
二、感光系统的功能
Function of the photosensory system
(一)视网膜(retia)的结构特点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一)适宜刺激adequate stimulus : 特定的 最敏感(阈值最低)的能量变化形式。
(二)换能作用transduction :把刺激能量转 换为传入神经的AP。 1. 以电紧张形式扩 布至神经末梢AP 2.直接转为AP。 3.为局部慢电位,需总和后才转为AP。
光眼 声耳 化学 舌
reflex。
3.生理意义:调节入眼光量,不因过强而 损伤,不因过弱而影响视觉。
4.临床意义:判断麻醉深度;病危程度。
3. 辐辏反射 convergence reflex 当双眼注视某一物或被视物由远移近时,两眼视轴
向鼻侧会聚的现象,称为视轴会聚。
两眼成像在 对称点形成 单视;若成 像在非对称 点(如眼外 肌麻痹)则 出现复视 (diplopia)
结构特点 外段、内段、胞体 终足 外段:圆柱状
膜盘(近千) 视紫红质(100万)

感觉器官的功能教学教案

感觉器官的功能教学教案

感觉器官的功能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材第十章“人体的感觉器官”,详细内容涉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重点解析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以及嗅觉、味觉和触觉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各种感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2.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视觉、听觉的形成过程及其功能;嗅觉、味觉和触觉的作用。

难点:视觉、听觉的形成过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眼球结构模型、耳朵结构模型、幻灯片、味道瓶等。

学具:显微镜、放大镜、嗅觉瓶、触觉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感觉器官的作用。

2. 新课导入:讲解视觉、听觉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了解嗅觉、味觉和触觉的功能。

3. 例题讲解:讲解教材例题,分析视觉、听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分发触觉板、嗅觉瓶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各种感觉器官的作用。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感觉器官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感觉器官。

六、板书设计1. 感觉器官的分类及功能视觉:眼球结构,形成过程听觉:耳朵结构,形成过程嗅觉、味觉、触觉:作用与功能2. 感觉器官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

(2)举例说明嗅觉、味觉和触觉在生活中的应用。

(3)谈谈如何保护感觉器官。

答案:(1)视觉:光线经过眼球各部分,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传递到大脑皮层形成视觉。

听觉: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毛细胞产生神经冲动,传递到大脑皮层形成听觉。

(2)略(3)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对感觉器官的理解。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感觉器官的研究进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第十章感觉器官

第十章感觉器官

第十章感觉器官一、眼的折光系统眼的折光系统包括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光线进入眼睛要通过角膜的前、后表面,晶状体的前、后表面。

这四个折射面的曲率半径不同,曲率半径越大,其折光率越小;曲率半径越小,其折光率就越大。

晶状体的曲率半径可以受神经反射性调节,所以在眼的折光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眼的调节眼的调节:正常眼看6米内的物体时,随着物体的移近,物体发出的光线是辐射的,经过眼的折光系统后,物像不能落在视网膜上,但经过眼的神经反射性调节,使折光力增大,光线仍可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物像。

眼的这一反射性调节活动称为眼的调节。

眼的调节包括三个方面:1.晶状体的调节:看近物时,眼的调节主要通过晶状体变凸使折光力增大来进行的。

通常把眼作充分调节后所能看清眼前物体的最近距离称为近点。

晶状体的弹性越好,变凸的程度越大,近点也就越近。

近点越近,表明眼的调节能力越强。

2.瞳孔的调节:瞳孔的大小可随视物距离和光线强弱而改变,这种改变受神经调节,包括瞳孔近反射和瞳孔对光反射。

瞳孔近反射:是指看近物时,两侧瞳孔反射性缩小。

瞳孔对光反射:是指眼在强光照射下,两侧瞳孔反射性缩小;在弱光下瞳孔反射性扩大。

瞳孔对光反射中枢在中脑,临床上常把瞳孔对光反射的异常或消失作为判断全身麻醉的程度、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部位和病人危害程度的指标之一。

3.眼球会聚的调节:当看近物时,出现两眼视轴向鼻侧会聚的现象,称为眼球会聚反射。

三、眼的折光能力和调节能力异常1.近视原因:眼球前后径过长,或角膜、晶状体曲率过大,折光力过强。

表现:看远物时不清楚,看近物时无需调节就能看清楚。

矫正方法:配戴适度的凹透镜。

2.远视原因:眼球前后过短,多为遗传。

表现:经过眼的调节,看远物时可看清;但看近物时由于晶状体进一步变凸的余地较小,所以看不清楚。

远视眼看近看远都需要调节。

矫正方法:配戴适度的凸透镜。

3.散光原因:多是由于角膜表面各个方向上曲率半径不同,致使光线通过角膜后不能全部聚焦在视网膜上。

(2024年)《感觉器官》ppt课件

(2024年)《感觉器官》ppt课件
鼻腔功能
具有呼吸、嗅觉、共鸣、过滤、加温 加湿等功能,其中鼻黏膜上的嗅觉受 体对嗅觉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16
嗅觉形成过程
气味分子进入鼻腔
气味分子随着呼吸进入鼻 腔,与鼻黏膜上的嗅觉受 体结合。
2024/3/26
嗅觉受体传递信号
嗅觉受体将气味分子转化 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 皮层进行识别。
大脑皮层识别气味
睫状体
分泌房水,营养角膜和晶状体, 并调节眼压。
8
视觉形成过程
01
光线通过角膜和晶状体 折射,在视网膜上形成 倒立的图像。
2024/3/26
02
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 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 将图像转化为神经信号 。
03
04
神经信号通过视神经传 送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 枢。
9
大脑皮层对信号进行处 理和解释,形成视觉感 知。
常见眼部疾病及预防
近视Leabharlann 远视青光眼白内障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折光系统折 光能力过强,导致远处物体无 法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预防 措施包括控制用眼时间、保持 正确用眼姿势、增加户外活动 时间等。
2024/3/26
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折光系统折 光能力过弱,导致近处物体无 法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预防 措施包括定期进行视力检查、 佩戴合适的眼镜或隐形眼镜等 。
大脑皮层对神经信号进行 处理和识别,形成嗅觉感 知。
17
常见鼻部疾病及预防
鼻炎
表现为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可由过敏、感染等引 起。预防措施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 。
鼻息肉
鼻腔内的良性增生性病变,表现为鼻塞、流涕、嗅觉减退 等症状。治疗措施包括手术切除息肉、药物治疗等。
2024/3/26

第十章感觉器官

第十章感觉器官

视网膜内除上述神经细胞外,有一种神经 胶质细胞,称放射状胶质细胞,又称米勒 氏(Muller)细胞,位于神经细胞之间,细 胞呈纤维状,分别向内外伸展,并反复分 支,形成致密的胶质网,对神经元有营养、 支持、绝缘和保护作用。还有星形胶质细 胞、少突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
视网膜的4层细胞依其分布及其相互间的联 系,在光镜下由外向内可分为10层:①色 素上皮层,由色素上皮细胞组成;②视杆 视锥层,由视杆和视锥细胞的内外节组成;
(2)巩膜 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呈乳白色, 坚韧而不透明,具有保护和支持眼球的作用。 与角膜交界处称角膜缘,其内侧有环形的巩 膜静脉窦,为房水循环的重要通路。
2. 中膜又称血管膜,贴于巩膜内面,是含 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细胞的疏松结缔组织, 由前向后可分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三 部分。
(1)虹膜 为血管膜的最前部分,位于角 膜和晶状体之间。虹膜为环状薄膜呈圆盘 状,中央的孔称瞳孔。虹膜与角膜之间的 腔隙为眼前房,与玻璃体之间的腔隙为眼 后房。前房和后房之间借瞳孔相通。在眼 前房的周边,虹膜和角膜交界处构成一个 角,称虹膜角膜角,房水由此渗入巩膜静 脉窦。
视网膜视部除中央凹和视神经盘外,其他 部位主要由四层细胞组成,自外向内依次 为色素上皮层、视细胞层、双极细胞层和 节细胞层
1)色素上皮层:最外层,单层立方色素上 皮,细胞之间紧密连接、缝隙连接等,具 有屏障作用。细胞基部紧贴玻璃膜,当视 网膜脱离时,不随之脱离。含大量黑素颗 粒及吞噬体,贮存维生素A,参与视紫红质 形成。
人的视网膜内约有600~800万个视锥细胞, 12000万个视杆细胞,分布于视网膜的不同部位。 在黄斑中央凹处只有视锥细胞,在中央凹的边缘
才开始有视杆细胞,再往外视杆细胞的数目逐渐

10第十章-感觉功能评定PPT课件

10第十章-感觉功能评定PPT课件
疼痛区域的涂盖。
.
26
(三)视觉模拟评分(VAS)
1.直线法:被评定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感觉在直线上 标出疼痛的程度表。
2.数字评分法(NRS):以无痛的0的11个点来描 述疼痛强度,0表示无疼痛,10表示最剧烈的疼 痛。
3.注意事项
1)间歇评定。
2)周期性动态评分不宜过度频繁。(以免加重患者 焦虑)
(一)感觉评定的设备 1.大头钉若干个(一端尖、一端钝)。 2.两支测试管及试管架。 3.一些棉花、纸巾或软刷。 4.4~5件常见物:钥匙、钱币、铅笔、汤勺等。 5.感觉丧失测量器,或心电图测径器头、纸夹和 尺子。 6.一套形状、大小、重量相同的物件。 7.几块不同质地的布。 8.音叉(256Hz)、耳机或耳塞。
有限的急性发作。
.
22
三、常用的评定方法
(一)压力测痛法
1.压力测痛法 适用于肌肉骨骼系统疼痛。 2.评定方法 找准痛点将压力测痛器的探头对准痛点
逐渐施加压力并观察和听取评定者反应,记录被评 定者诱发疼痛第一次出现所需的压力强度和最高疼 痛耐受限度所需的压力强度。
3.注意事项 (1)合适体位以提高检查准确性。 (2)测痛器探头须平稳地放在待测部位。
.
28
( 五 ) 简 化 McGill 疼 痛 问 卷 ( SF-MPQ )
SF-MPQ疼痛问卷在临床应用上具有 简便、快速等特点适用于对疼痛特性进 行评定的评定者和存在疼痛心理问题者。
.
29
(六)疼痛日记评定法
1.适用范围:适用对疼痛发展过程的评定, 特别适于癌性疼痛的镇痛治疗应用。
2.评定记录:由评定者、评定者亲属或护士 记录。以日或小时为时间段记录与疼痛有 关的活动、使用药物名称及剂量、疼痛的 强度等。疼痛强度用0~10的数字量级来表 示。睡眠过程按无疼痛记分。

生理学:第十章 感觉器官

生理学:第十章 感觉器官


空间分辨能力 弱

视 色 素 视紫红质
视锥色素(3种)
会聚现象 多

2021年7月26日星期一
(二)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
1. 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如下图)和夜盲症
暗处 (合成)
视紫红质 视蛋白
光照 (漂白)
11-顺型视黄醛 11-顺型视黄醇
异构酶 (耗能)
NADH + H+ 视黄醇脱氢酶
NAD+
2021年7月26日星期一
三、与视觉有关的几种生理现象
(一)视敏度:即视力。 含义:指眼对物体微细结构的分辩能力。即分辩二点间
最小距离的能力。
2021年7月26日星期一
• 视力通常以视角的大小作为衡量指标。 • 视角:指物体上二点光线射入眼球在光心前的夹角。 • 视角大,成像大;视角小,成像小。 • 同一物体:距离远,视角小 • 同一距离:物体小,视角小; 能看清,视力好。 • 正视眼能分辩的最小视角均为1分角(1/60度)
2021年7月26日星期一
(二)换能作用
概念:感受器的换能作用是指它具有转换能量形式的作 用。能把剌激能量转变为感受器电位,最终触发 神经冲动(AP)
感受器电位:感受器在换能过程中,先在感受器细胞内 引起过渡性电位变化称感受器电位。
感受器电位特点: 1.局部电位:阀下去极化,随刺激强度加大而加大。 2.电紧张扩布 3.可以总和
第九章 感 觉 器 官
2021年7月26日星期一
感觉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感觉是 认知过程的开始,是一切知识的源泉,它可为思维活 动提供素材。感觉的产生过程,首先是感受器或感觉 器接受环境的刺激,并将其转变为生物电信号,然后 通过一定途径传入中枢的相应部位,再经过脑的分析 处理而产生主观意识上的感觉。所以感觉是由感受器 或感觉器官、传入通路和感觉中枢三个部分共同完成。

生理—第十章感觉器官 课件

生理—第十章感觉器官  课件
b. 远视: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折光力过弱 c. 散光:眼球在不同方位上的折光力不一致引起
31
32 32
33
二、视网膜的结构和两种感光换能系统
23
(四)眼的调节
6m 以外的物体:近似于平行光,无需调节 6m以内的物体:调节后光线经折射后恰好聚
焦在视网膜上
24
(四)眼的调节
晶状体的调节、瞳孔的调节和两眼会聚 1.晶状体的调节
6米以外
1/F2=1/a+1/b
F2 后主焦点
a:物距 b:像距 a=∞,b≈F2; a<∞,b>F2
25
晶状体调节的过程
2.瞳孔的调节
➢瞳孔的直径:变动于1.5-8.0 mm之间
➢瞳孔的调节刺激:(1)所视物体的远近
(2)进入眼内光线的强弱
➢瞳孔的近反射:视近物,缩小
➢瞳孔的对光反射:直接对光反应 间接对光反应
双侧互感性
强光,缩小
28
➢对光反射通路
强光 视网膜 视神经
中脑的顶盖前区
动眼神经副核
动眼神经中的副交感纤维
2.刺激的强度
与传入纤维上动作电位的频率和被兴奋 的感受器的数目或参与信息传递的神经纤维 数目的多少有关。
11
12
(四)感受器的适应(adaptation)现象
当同一刺激持续作用于感受器时,经过 一段时间后,与该感受器相连的感觉传入 神经纤维上的冲动频率会逐渐减少,这种 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adaptation)。
瞳孔括约肌收缩
瞳孔缩小
29
3.两眼会聚
看近物时,两眼视轴同时向鼻侧聚合 的现象。 意义:使看近物时,物像仍可落在两眼 视网膜相对应的位置上,产生清晰视觉

第十章 感觉器官

第十章 感觉器官

对光线敏 颜色 感光 感性 分辨 色素
与双极细胞及 节细胞的联系
分辨率
视杆 高(弱光) 系统 暗视觉

1种
会聚程度高

视锥 差(强光) 系统 明视觉

3种
会聚程度低 甚至单线联系

第三种感光色素:Melanopsins(黑视素)
夜视盲点 生理性盲点
Two blind spots
(三)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
Helmholtz
个人简历
德文姓名:H.V. Helmholtz
中文姓名:赫尔姆霍茨
性别:男
籍贯:德国·波茨坦
出生:1821.8.31 职业:(天才)教授
出身:健身房老板的儿子
学习经历: 1838-柏林医学院;1842-医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848-71:先后任柯尼斯堡大学、波恩大学、 海德堡大学、柏林大学解剖学、生理学、物 理学教授; (测定过蛙坐骨神经的传导速度)
2、双眼视觉 3、视野
视觉器官小结
/
感光系统
折光系统
组成 细胞类型
视网膜
(感光细胞、双极细胞、节细胞等)
感光细胞
视锥细胞(3)
视杆细胞
角膜、 房水、 晶状体、 玻璃体
感光物质
视锥色素
视紫红质
( 11-顺视黄醛+视蛋白)
调节作用 晶状体
功能 相关疾病
意义在于调节进入眼内的光线 对光反射中枢位于中脑


3、眼球会聚
辐辏反射,意义在于避免看近物时 产生复视
二、眼的感光功能
(一)视网膜结构特点
外 色素细胞层 感光细胞层 双极细胞层
节细胞层 内

解剖学课件: 感觉器官

解剖学课件: 感觉器官
Page 4
(2)视网膜分层
Page 5
(二)眼球内容物 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有屈 光作用。 1.房水 是眼房内无色透明的液体,由睫状 体产生,有营养角膜和晶状体、维持眼压和折光的 作用。 眼房:是角膜和晶状体之间的间隙,被虹膜分 为前房和后房,前房和后房借瞳孔相通。 房水循环:睫状体→后房→瞳孔→前房→虹膜 角膜角→巩膜静脉窦→眼静脉。
Page 6
2.晶状体 在虹膜与玻璃体之间,双凸透镜 状,无色透明,无血管和神经,富有弹性。 3.玻璃体 在晶状体与视网膜之间,为无色 透明的胶状物质,有屈光和支撑视网膜的作用。
Page 7
二、眼副器 (一)眼睑 (二)结膜
Page 8
(三)泪器
(四)眼球外肌 上睑提肌提上睑。内直肌使瞳孔转向内侧。外 直肌使瞳孔转向外侧。上直肌使瞳孔转向上内。下 直肌使瞳孔转向下内。
Page 12
2.咽鼓管 是连接鼻咽与鼓室之间的管道, 能保持鼓膜内外压力平衡。 小儿咽鼓管:短宽,水平,故咽部的感染易导 致中耳炎。 3.乳突小房 是颞骨乳突内互相连通的蜂窝 状小腔隙,最大的一个为乳突窦。
Page 13
三、内耳 内耳又称迷路,位于颞骨岩部内,分骨迷路和 膜迷路。 (一)骨迷路 骨迷路是颞骨岩部骨质内复杂的小隧道,内面 有膜迷路,骨迷路与膜迷路之间充满外淋巴,骨迷 路由前内向后外可分为耳蜗、前庭和骨半规管。
Page 14
1.骨半规管 为3个互相垂直的半环形小管 ,分前、后、外骨半规管。 2.前庭 呈椭圆形,前部连耳蜗,后部连骨 半规管,外侧壁有前庭窗和蜗窗。
Page 15
3.耳蜗 由蜗螺旋管环绕蜗轴旋转两圈半而 成。蜗轴发出骨螺旋板,与蜗管一起将蜗螺旋管分 为前庭阶、蜗管、鼓阶。 (二)膜迷路 膜迷路位于骨迷路内,由蜗管、椭圆囊和球囊 、膜半规管组成,它们相互连通,充满内淋巴。 四、声波的传导(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杆细胞的代谢方式是外段的根部不断生成而顶部不断 脱落。 视锥细胞的代谢方式可能与此不同。
3.神经细胞层 细胞层间 存在着复杂的 突触联系,有 化学性突触和 电突触,可纵 向和水平方向 传递信号。 当最初产 生的视觉电信 号,将首先在 这些细胞层中 处理与加工。
4. 两种感光细胞
与神经细胞的联 系方式: ①视锥细胞:
电紧张方式扩布 终 足 电-化学-电 双极细胞 (去或超极化型) 电-化学-电 神经节细胞 (动作电位)
4.视锥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和色觉 ⑴视锥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 视锥细胞有分别含有感红光色素、感绿 光色素、感蓝光色素三种。 三种视锥色素的区别是视蛋白的分子结构 稍有不同,这种微小差异决定了对特定波长光 线的敏感程度。 视锥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目前认为与视 杆细胞类似。 视锥细胞的功能特点是分辨力强,并具有 辨别颜色的能力。
⑵色觉
色觉是感光细胞受到不同波长的光线刺激后 ,产 生的视觉信息传入视觉中枢引起的主观感觉。色觉 是一种复杂的物理和心理现象。
19世纪初,Young和Holmholtz依据物理学上三原色混合理 论提出了视觉三原色学说:假设视网膜中存在着分别对红、 绿、蓝光特别敏感的3种视锥细胞或3种感光色素;• 当这3种视
绿 红 蓝 白
生理盲点投射区位于视野的颞侧15°处。
• ∵物体是交叉成像 ( 上下、左右交叉 ) 于 视网膜上,∴视野检查 协助诊断视网膜疾患 时,视野的缺陷应根据 交叉成像原则诊断视 网膜的病变部位。 视野在军事上也 有很大意义,例如飞行 帽和防毒面具的眼窗 一定要合适,否则会影 响正常视野,妨碍战斗 动作。
绿 红 蓝

(三)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 1.双眼视觉: ⑴概念:指双眼同视一物体时的视觉。 ⑵特点: ①双眼视觉是由于来自物体同一部位的光线, 成像于两侧视网膜的“对称点”上,经视觉 中枢整合后只产生一个“物体”的感觉; ②双眼视觉的视野大部分重叠,互相弥补, 故无生理盲点投射区; ③ 双眼视觉视野比单眼视觉大得多; ④双眼视觉能增加对物体距离、三维空间的 判断准确性,从而形成立体感。
2.明适应: ⑴概念 : 从暗处→明处 , 最初看不清 ( 耀眼的光
感)→片刻后恢复明视觉的过程(约1min)。 ⑵机制:是视紫红质分解的过程。 ∵杆素在暗处大量蓄积 + 对光的敏感度强,∴到 明亮处被迅速大量分解 , 产生和传入大量视觉冲动 , 从而出现耀眼的光感。
[附]:为什么从事暗环境工作者配带红色眼镜?
弱光 高(弱光→兴奋) 弱(分辨粗大轮廓) 暗视觉 + 黑白觉 弱
2.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
视 紫 红 质

视蛋白+11-顺视黄醛
视黄醛异构酶
(暗处,需能)
全反型视黄醛+视蛋白 醇脱氢酶
视黄醛还原酶 11-顺视黄醇(VitA) 异构酶
全反型视黄醇(VitA) 11-顺视黄醇→
注:①贮存在色素细胞中的全反型视黄醇→
2.远视眼:多数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折光系
统的折光能力过弱。故远处物体的平行光线被聚焦 在视网膜的后方 ,• 以 致视远物模糊不清 ; 而近处物体 发出至眼的辐射光线 , 眼需作更大程度的调节 ,• 才能 使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而看清近物。因此 ,远视眼的 近点比正视眼的远 , 看远物、看近物都需要调节 , 故 易发生调节疲劳。 矫正:配戴适宜凸透镜。
锥细胞受到不同比例的三原色光刺激时 ,各自将发生 不同程度的兴奋 , 这样的信息由专线传入中枢 , 经视 中枢整合后便产生各种色觉。
若红、绿、蓝三种视锥细胞兴奋程度=1∶1∶1→白色觉; • 若红、绿、蓝三种视锥细胞兴奋程度=4∶1∶0→红色觉; 若红、绿、蓝三种视锥细胞兴奋程度=2∶8∶1→绿色觉。
3.鼓膜-听骨链-卵圆窗:
⑴功能:构成传音的有效途径,具有中耳传音增压
效应(17×1.3≈22倍) 。 ⑵机制: ①∵鼓膜有效振动 面积与卵圆窗面积 之比为: 55mm2∶3.2mm2=17∶1 ∴鼓膜的传递 将使声压增强17倍; ② 经听骨链的传递 使声压增强1.3倍;
4.咽鼓管:
(1)结构特点:
第三节
概述:
耳是听 觉的外周感 觉器官。 ●外耳:耳 廓、外耳道。 ●中耳:鼓 膜、听小骨、 咽鼓管和听 小肌。 ●内耳: 耳蜗。
听 觉 器 官
●人耳的适宜刺激:
听阈曲线
是空气振动的疏密波 (16~20000Hz) 。 与声频及声强有关 = 如图缩示。 最大可听阈曲线 ※听阈:某一声频引起听觉 的最小声强。 ※最大可听阈:听觉忍受某 一声频的最大声强。 ※听域:听阈曲线与最大可听阈曲线之间的面积。
复习思考题
1.眼在看物体时是如何进行调节的? 2.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的功能有什么区别? 3.简述视杆细胞接受光线产生视觉的基本过程。 4.在夜间视物时,为什么注意力越集中,视物效 果反而更差? 5.生理性盲点对人的视觉有无影响?为什么我们 一般感受不到视野的缺损? 6.试述眼的各组成部分发生病变时,对视力将产 生什么影响?各有何特点? 7.晶状体摘除的病人视物有何特点?如何进行矫 正? 8.肝脏功能严重障碍时对视觉有何影响?可采用 什么对症治疗措施?
是鼓室与咽腔相通的管道,其鼻咽部的开口通常 呈闭合状态,• 当吞咽、打呵欠或喷嚏时则开放。 (2)功能作用: ①调节鼓膜两侧气压平衡、维持鼓膜正常位臵、• 形状和振动性能。 如: 潜水、加压仓、飞机降落时→鼓室内压<外界 →鼓膜内陷→耳鸣、听力↓、疼痛甚至鼓膜破裂。 如:上感、耳咽部慢性炎症时→咽鼓管粘膜水肿 , 管腔狭窄或闭锁→鼓室内的气体被吸收→鼓室内压 力↓→鼓膜内陷→耳闷、耳鸣及重听的症状。
2.立体视觉:
⑴概念:指双眼视觉对物体的“深度”(三 维特性)的视觉。 ⑵特点:
① 立体视觉只是对物体感知相对“深度”的
经验:即判断一点比另一点的远近(判断有一 定的限度:1m远的物体两点差1.5mm);
② 产生立体视觉的主要因素是视网膜像位差,
故单眼视物时,也能产生一定程度的立体感 觉(但比双眼视觉的准确性差)。
①可遮蔽来自巩膜 侧的散射光线(光线 过强时,伸出伪足样 突起包被视杆细胞外 段,减少光刺激); ②吞噬感光细胞外 段脱落的视盘; ③传递来自脉络膜 的营养物质。
2.感光细胞层 外段呈圆盘状 重叠成层,感光 色素镶嵌在盘膜 中,是光 - 电转换 产生感受器电位 的关键部位。 产生的感受 器电位以电紧张 方式扩布到终足。
2.听小骨: ⑴结构特点:
外耳道
鼓膜
半规管
由锤骨-砧骨-镫骨 依次连接成呈弯曲杠杆 状的听骨链。 这一杠杆系统的长 臂为锤骨柄、短臂为砧 骨长突、支点恰好在整 个听骨链的重心上。 锤骨 砧骨 镫骨 长臂长度∶短臂长度 = 1.3 ∶ 1 ⑵功能作用: 增强振压(1.3倍),减小振幅(约1/4),防止卵圆 窗膜因振幅过大造成损伤。
1’角的物 像可分别刺激 不相邻的两个 感光细胞,其 各自的感光信 息传入才能分 辨两个点。
1.近视眼:多数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角膜和
晶状体曲率半径过小 , 折光能力过强。故远处物体的 平行光线被聚焦在视网膜的前方 , 以致视远物模糊不 清;而近处物体发出至眼的辐射光线,眼不需调节或作 较小的调节 , 就能使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而看清近物。 因此 , 近视眼的远点比正视眼的近 , 远视力差 , 近视力 正常。 矫正:配戴适宜凹透镜。
3.散光眼:角膜或晶状体 (常发生在角膜)的表面
不呈正球面 , 曲率半径不同 , 入眼的光线在各个点不 能同时聚焦于一个平面上 ,造成在视网膜上的物像不 清晰或变形,从而视物不清或视物变形。 矫正:配戴适当的柱面镜,• 在曲率半径过大的方 向上增加折光能力。
二、眼的感光系统及其功能
(一)视网膜的结构 1.色素细胞层 内含黑色素颗 粒 和 VitA , 对 感 光细胞有营养和 保护作用:
三原色学说可以较好地解释色盲和色弱的发病 机制。
⑶色觉障碍: ①色盲:指对某一种或某几种颜色缺乏分辨能力。
色盲有红色盲、绿色盲、蓝色盲和全色盲。 ●分类:
(通常将红-绿色盲认为全色盲,因视紫红质也可分辨蓝色)
色盲绝大多数是遗传性的(可能因为缺乏 ●原因: 对相应颜色敏感的视锥细胞所致),极少数是因视网 膜病变引起的。
②色弱:指对某些颜色的分辨能力比正常人稍差。
●原因: 色弱的产生并不是由于缺乏某种视锥细 胞 ,• 而是由于某种视锥细胞的反应能力较正常人为弱 ; 多为后天因素引起。
三、几种视觉生理现象
(一)暗适应与明适应 1.暗适应: ⑴概念:指从明处→暗
处 , 最初看不清→逐渐恢 复暗视觉的过程 ( 约 25 ~ 30min)。 ⑵机制:是视紫红质的 含量在暗处恢复的过程。 ∵在亮处视锥和视杆细胞中的感光色素都被分解 →杆素剩余量低+锥素对光的敏感度低→最初看不清 任何东西。当锥素的合成量↑+对光的敏感度↑→第 一时相;当杆素的合成量↑+本来对光的敏感度高→ 第二时相(暗视觉)。
cGMP含量高 cGMP依赖性Na+通道开放 外段膜Na+持续内流 (内段膜Na+泵泵出Na+) 静息电位 (-30~-40mv)
分解cGMP→cGMP↓ cGMP依赖性Na+通道关闭 外段膜Na+内流↓(内段膜Na+泵继续) 感受器电位(超极化型) 电紧张方式扩布 终 足
视杆细胞 感受器电位 (超极化型)
※声强的表示:贝尔(bel)=log
E0 ←为标准听阈值 E ←为实测听阈值
临床上常用分贝(dB)表示听觉敏感度丧失程度: 1 bel=10 dB,若听力↓10dB=听阈↑10倍 若听力↓30dB=听阈↑1000倍

听 觉 的 产 生 过 程 声波振动→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 听小骨→卵圆窗)→内耳(耳蜗的内淋巴液→螺旋器 →声-电转换)→神经冲动→听觉中枢→听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