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居住区案例分析

居住区案例分析
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
景观分析
庭院绿地系统 中心广场 水体 中央绿洲 林荫路
1. 环境景小区中心部位规划建设小区绿地
规划主要从生活空间、功配套等方
步行对营造城会
景观核心区,围绕这个环境景观核心区, 面着重加以考虑。从生活空间方面,分 生活非常关键,应当
布置休闲健身、文化娱乐、水系景观三 为室外空间内空间。室外空间为了更好 将住宅中心点、各共
功能概况
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
中心屋顶花园
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
空间层次分析
当代MOMA的建筑空间由三个层次组成,9栋不等高的大楼极度向外扩张地落在一个长形的基 地上。首先,地面层设有不同的商店和服务设施,环绕水池而立;第二个层次是屋顶花园;第三个 层次是在16层与19层,以及随着楼梯高度变化的楼板间,以悬浮的天桥彼此连接,并形成一个带开 口的环状空中布道。
观资源最大限度的使住区居民共享。给 等,给居民提供团体交间。室内空间主 汽车的依赖,保护环
住区居民以回归自然,共享自然景观的 要布置在园区南部的中心,包括棋牌室、 境。
生活感觉。
老年活动室、文化站、健身室等。
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
道路与停车系统分析
小区设计了三个出入口,北侧两个,南侧一个。其中在小区北侧路偏东的为小区的主要人行出入口,是 小区形象地带的开始;还有两个小区的车行出入口分别设在小区北侧偏西以及小区南侧偏西。会所及公建配 套综合楼设置在小区的东北角,有独立的形象,并设有相应的停车场。
通过周边用地功能分析,充 分说明规划地块周边主要功能设 施齐全,通过步行方式,均具有 较好的可达性。
规划形式——规划容积率为 1.14,提供给住户高品位的社区 室外空间和绿化条。
建筑类型上以板式高层为主, 提供给住户优秀的采光通风条件, 在减少开强度的同时创造多样化 的建筑空间

居住区案例分析课件

居住区案例分析课件
居住区规划设计
——案例分析
.
1
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
.
2
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
北京当代MoMa
.
3
项目名称: 北京当代MOMA 设 计 人: 斯蒂芬·霍尔 建造地点: 中国 北京 项目类别: 综合公寓 占地面积: 6.18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 22万平方米 施工时间: 2005年12月- 2008年6月
.
25
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
总规划布局
整个小区由13个院落, 五个地带空间(形象地带、景观地带、绿色走廊、休闲地带、院落), 一个公共配 套区(商业街、会所、幼儿园)组成。
小区的东北角布置商业街、会所、幼儿园, 5#、6#楼东侧设置底商, 与东侧的商业街共同形成小区的步行 商业街。8班全日制幼儿园(3个托儿班、5个幼儿班)为大区配套, 其出入口从商业街引入, 并设计了单独的儿 童活动场地。其余小区内配套的设备用房根据其服务的半径, 放于小区的相应位置。
.
26
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小区用地面积 9.8814公顷
配套建筑面 积
924平方米
小区建筑面积 住宅建筑面积
145852平方米(地上 112709平方米,地下: 33143平方米)
106419平方米
容积率 小区绿化率
1.14 30%
地下车库建筑面 31874平方米 积
结构体系
住宅部分为剪力墙
.
经济技术指标
4
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
区位分析
当代MOMA位于香河 园北街与左家庄西街交叉 口。(其中香河园北街是 通往首都机场的快速路。) 地处东直门商圈。坐拥东 直门、工体, 燕莎使馆区等 诸多核心区域, 附近有东直 门外医院、朝阳医院等多 家大中型医院;另外, 附近 还有北京五中、北京四中、 163中学、55中学、曙光 小学、十字坡幼儿园、北 海幼儿园等, 东城区集中了 许多著名的中小学。

7-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优秀居住区案例分析

7-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优秀居住区案例分析

7-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优秀居住区案例分析居住区规划设计-居住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Planning and Design of Residential Areas陶勇副教授居住小区分析•居住小区布局•居住小区道路交通•居住小区绿地及景观带•居住小区形态构成•居住小区经济指标居住小区分析案例一:案例一:居住小区分析居住小区分析居住小区分析居住小区分析案例二:案例二:居住小区分析居住小区分析案例三:案例三:居住小区分析居住小区分析居住小区分析案例四:案例四:居住小区分析居住小区分析居住小区分析案例五:案例五:居住小区分析居住小区分析居住小区分析居住小区分析居住小区分析案例六:案例六:基地概况:基地占地12.12公顷,现状为农田,地势平坦。

基地东北为小学、幼儿园预留地,北侧为商业用地,东南两侧均为住宅用地,西侧为政府用地及市民广场。

•居住小区分析规划理念•从城市空间和住区空间内部空间出发,寻求小区中不同类型住宅的合理分区和布局,使城市界面具有良好的尺度和丰富的轮廓,同时使居住小区内部形成与环境相结合的空间形态。

主讲教师:陶勇副教授居住小区分析规划特点•规划注重空间协调,小区形态为城市提供了适宜的尺度和丰富的城市轮廓线。

规划方案通过多、低层住宅建筑的相互穿插布置,高低错落有致,形成了空间上的互补。

•主讲教师:陶勇副教授居住小区分析•规划设计在打破单一的行列布局、寻求居住小区中不同类型住宅建筑合理分区,和有序布局上有一定创意,营造了较为丰富的、人性化的居住空间环境。

主讲教师:陶勇副教授居住小区分析•在居住小区中央,通过东侧住宅建筑的扭转布局形成了由北向南逐渐开放的纵向居住小区集中绿化。

同事采用多层建筑围合方式以及小高层建筑加大间距的手法形成了住宅建筑的半公共绿化空间绿化布局合理。

主讲教师:陶勇副教授居住小区分析•居住小区道路系统合理,出入口设置得当,并按规定配设了地面停车泊位。

街坊东北部按规划设置了一所小学和幼儿园,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

从北京恩济里看多层 居住区规划案例

从北京恩济里看多层 居住区规划案例
邹蕴波



小区占地:9.98公顷 总建筑面积:140813 ㎡ 总户数:1885户 总人数:6226人 容积率:1.41 住宅平均层数:5.96层 东西向住户占总户数: 4.2%
小区位置图
小 区 用 地 及 周 围 现 状 图
甲 方 案
乙 方 案
规划条件分析图
最后实施的总平面图
北京四合院鸟瞰图 住宅组团布置吸收了北京传统 四合院的优点—内向、对外封 闭,屋子包围院子,组团只留 一个入口,进门后从外院到内 院,一进套一进,层层深入。
恩济里小区空间领域关系图
在分析传统空间处理的基础上,恩济里 小区把整个空间划分成4个性质不同的领域: 半公共空间(全体小区居民共有的领域)、 半私有空间(组团居民所有的领域)、私有 空间(每户居民私有的领域)和专有空间(小 学运动场,托幼活动场等)。要从公共空间 的城市道路到达每户住所必须经过半公共→ 半私有→私有这样一种空间层次,越进去越 私密、安全。
宅间绿地和组团绿地平面图(福苑) 组团绿地 宅间绿地
中心绿地放大图
1
2
3 1 乔木与灌木搭配 2南入口主路西侧绿化带鸟瞰 3中心绿地
国外邻里单位设计的一条 重要原则就是“城市道路在 邻里单位的外围,城市交通 不准穿越邻里单位内部”。 1933年美国的雷德朋地区 首先在邻里单位中采用了尽 端式的道路布局,实现了 “通而不畅,顺而不穿”, 尽端式为小区的组团内部保 持良好的室外活动环境提供 了条件。
恩济里小区空间划分图
领域空间的分隔可以是物质 的阻拦—围墙,也可以是心 理的阻拦。后者主要在小区 的主要入口和组团入口处。 设有碑柱等标志性构筑物或 小品,告诉人们超越了界限 乃是他人的领域,请勿任意 入内,从心理上起到无形的 门的作用。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是为了实现人们的居住需要和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因此在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如空间布局、交通设计、建筑风格、社区设施等。

本文将以小区规划设计案例为例分析,探讨其中的设计特点和优缺点。

该小区位于城市郊区,总占地面积较大,设计分为几个功能区域,包括住宅区、商业区、公园和社区设施。

首先是住宅区的规划设计,整个住宅区采用了错层布局,以增加建筑的可视性和通风性。

同时,高层建筑与独立别墅错开布置,形成多层次的景观效果,在视觉上能给人一种美感。

此外,住宅区内还设置了公共绿地和花园,增加了居民的活动空间和生活品质。

这种错层布局和绿地设计的方式,充分考虑了居住区的宜居性和美观性。

在交通设计方面,该小区采用了环形道路和交通小区设计,以减少交通流量和优化交通组织。

在小区内部,设置了多条交通主干道,方便居民出行和车辆通行。

此外,为了安全起见,小区内还设置了人行道和自行车道,并合理设置交通标志和交通信号设施。

这种交通设计体现了对居民出行需求的考虑,提高了小区交通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在建筑风格上,该小区采用了现代化的建筑设计,注重建筑的外观美感和内部功能布局。

建筑外部采用了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增加了建筑的采光和通风效果,同时还能为居民提供美丽的景观视野。

在内部功能布局上,注重了住宅的实用性和舒适度,每个住宅单元都有独立的阳台和公共空间,提供了更多的居住空间选择。

整体建筑风格简约大方,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景观相协调,给人以舒适宜人的感觉。

此外,该小区还注重社区设施的设置,包括幼儿园、学校、医院、商业设施等。

这些社区设施的设置可以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提高了小区居住的便利性和生活质量。

尽管该小区的规划设计具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住宅区的建筑密度较高,楼间的间距较小,可能会导致居住区域的通风性和采光效果较差。

其次,小区内交通组织相对复杂,可能会导致交通拥堵和较高的车辆流量。

再次,虽然社区设施设置了多个方面,但在一些设施的数量和布局上还有待改进,以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

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图文

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图文

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图文居住小区规划案例分析案例一:山东胜利油田孤岛新镇山东胜利油田孤岛新镇由8个居住社区成双组成四对,每对社区采用相同的规划结构。

第一期建成的振兴村采用环状道路系统,以居委会管辖户数作为基本的组成单位,每个社区由4-5个这样的单位组成,住宅层数2-4层,采用南北入口。

住宅群体采用环形里弄的组合方式,既有利于交通组织,又有利于形成较安静、安全和便于居民交往的居住环境。

该设计方案获1986年度建设部全国优秀规划金奖和科技进步一等奖。

案例二:香港戚富花园占地11.6hm2,居住区依山面海布置,规划布置有20幢高层住宅和7幢5层住宅,1个大型商业中心,3所学校和其他娱乐设施。

20幢28层塔式住宅楼和道路选线都结合地形布置,形成一条自由变化的曲线。

在居住区得南端布置7幢5层住宅楼,排列成新月形,视野开阔。

在住宅楼的中央部位,布置商店、餐馆、文化娱乐和体育设施,包括室内游泳池和保龄球场,构成一个内容丰富、设施齐全,满足居民多方面需求,具有吸引力的中心。

案例三:上海三林苑居住小区上海三林苑居住小区是建设部全国第三批城市住宅小区试点之一,小区总用地11.92hm2,小区由6个大小不等的住宅组团组成,采用院落式的住宅群体组合和人车部分分行的道路系统。

根据建设部对试点小区的要求进行了许多实验和探索,如首次在上海的多层住宅中进行底层全面架空、及小区内动静态交通的组织等。

案例四:北京恩济里小区北京恩济里小区位于北京市西郊,小区总用地9.98hm2,规划布局吸收了北京胡同和上海里弄的特点,顺应窄长地块以南北走向的蛇形干道将小区划分为四个半公共组团空间,树枝状、尽端式组团道路可达每个单元入口,既杜绝外部车辆穿行,又防止闲人闯入。

公共设施布置遵循居民行为轨迹,商店、农贸市场等布置在南北两出入口处,车库分别置于各组团出入口,存取方便,小区管理处、活动站靠近南入口,便于使用,托幼处于背静位置,小学设于东侧,兼顾东边小区学生上学,主要路旁适中位置布置中心绿地和林荫带,对景位置有休息亭、石雕等小品。

居住区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居住区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居住区景观设计案例分析引言居住区景观设计是指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以及植物、水体、石头、雕塑等元素的组合,为居住区营造美丽的环境和舒适的居住体验。

本文将以几个实际案例为例,分析其景观设计的特点和效果。

案例一:某小区花园景观设计环境分析这个小区位于一座城市的郊区,周围环境青山环抱,空气清新。

但是由于社区居民众多,人口密集,所以需要一个宽敞明亮的花园作为居民活动和休闲的场所。

设计特点这个花园的设计特点是充分考虑到了居民的需求。

首先,设计师在花园中设置了多个儿童游乐设施,满足了家庭的需求,让孩子们可以在花园中玩耍。

其次,花园中分布有多个休息区,方便居民们进行休闲和聚会。

最后,花园里还有大片的绿地和花坛,美化了整个小区的环境。

效果评价这个花园的设计非常成功。

居民们在这里可以感受到自然的气息,孩子们也有一个安全且有趣的场所玩耍。

同时,花园的设计也提升了小区的整体品质,使其成为一个宜居的社区。

案例二:某高端住宅小区的庭院设计环境分析这个高端住宅小区位于城市的繁华商业区,周围是高楼大厦和繁忙的街道。

由于社区内的住户主要是高收入人群,所以需要一个高雅、私密、安静的庭院来提供他们一个优雅的居住环境。

设计特点这个庭院的设计特点是注重了隐私和安静。

首先,围墙和绿化植物将庭院与外部环境隔离开来,提供了良好的私密性。

其次,庭院内设计了多个休息区和水景,提供了一个静谧舒适的休闲场所。

最后,庭院内的植物选择了低维护和高观赏价值的品种,营造了独特的景观效果。

效果评价这个庭院的设计非常成功。

居民们在这里可以享受到安静和放松的氛围,远离繁忙的都市生活。

同时,庭院的设计也彰显了社区的高端和品味,为业主提供了一个舒适、优雅的居住环境。

案例三:某新建小区的公共空间设计环境分析这个新建小区位于城市的发展区域,周围是一片开发中的建筑工地和道路。

由于小区是新建的,所以需要一个多功能的公共空间来满足居民日常的活动需求。

设计特点这个公共空间的设计特点是注重了多功能性和开放性。

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

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
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
深圳万科坂雪岗万科城规划 北京恩济里多层住宅区 安亭新镇 圣彼得堡波罗的海明珠
新城市主义
重视区域规划;强调从区域整体的高度审视和解决问题: 1以人为中心,强调建成环境的宜人性以及对步行生活的支持 2)公共价值大于私有价值 3)尊重历史与自然,强调规划设计与自然,人文,历史环境的和谐
区位图
波罗的海明珠不仅是建造欧洲标准的综合社区;更在于营造 一种全新的 现代化、生态化、人性化的生活方式
010日景鸟瞰
03广 场
04生活大卖场
城市分析
城市变迁 城市文化
300年的帝都历史;满眼尽是巴洛克式 洛可可式的风格的 建筑
激发对自由意志的向往;弘扬圣洁,高尚,幸福与理想
城市精神
诗与剑的辉煌协奏曲--诗;浪漫主义的艺术之都;剑,一 座象征力量的英雄之城
居住区 居住小区 居住组团
住宅鸟瞰图
项目开发的第一幢建筑——建筑面积近1万平方米;集国家级贵
宾接待 展示、办公功能为一体的大型接待展示中心已经竣工,并投 入使用,首幢住宅楼也已动工修建,2008年内已开盘销售,全部工程 2013年完成并交付使用
Thanks
波罗的海明珠选址于圣彼得堡市沿波罗的海芬兰湾天然形成的“月牙状” 海岸线,冬宫、夏宫屹立两端。项目的设计规划、开发建设中将充分利 用这一自然联成的滨海发展带,联成一条集旅游、购物、休闲、餐饮、 工业博览为一体的城市经济带。通过象征俄罗斯文化、文明和历史的海 岸线将其与城市连为一体。预期该项目建成后,宛如芬兰湾畔一颗颗璀 璨的珍珠,串起一条具有无比魅力的珍珠项链,成为圣彼得堡市崭新的 标志性建筑群,在圣彼得堡这样一个充满文化的优雅城市树立起一座极 具代表性的“滨海之城”,因此称之为“波罗的海明珠”。

住宅区规划结构及案例分析

住宅区规划结构及案例分析
“集约式”布局由于节约用地,可以同时组织和丰富居民的邻里交往及生活活 动,尤其适用于旧区改建和用地较为紧张的地区。
居住区规划结构与形态
规划结构的研究、调整与确定是一项包含有创造性活动的工作 过程,是根据居住区的功能要求,综合解决住宅与公共服务设 施、道路、公共绿地等相互关系而采取的组织方式。规划结构 本身具有一定的基本形式,在结构形态上也可归纳为若干模式。
2021/10/10
1
1 影响居住区规划结构的主要因素
定义: 轴线设计手法作为控制城市空间的重要方法,不仅适用于城市 中心、广场等公共空间,而且也适用于居住区。空间轴线常为线性的道 路、绿地、水体等,具有强烈的聚集性和导向性。通过空间轴线的引导 ,轴线两侧的空间对称或不对称布局,通过轴线上的几个主、次节点控 制节奏和尺度,整个居住区呈现出层次递进、起落有致的均衡特色。
优点:各居住分区围绕中心分布,既可 用同样的住宅组合方式形成统一格局也 可以允许不同的组织形态控制各个部分, 强化可识别性。 缺点:资源分配存在一定的不均匀性
适用范围:往往选择有特征的自然地理 地貌(水体、山脉)为构图中心,同时 结合布置公共服务设施,形成居住中心。
2021/10/10
26
向心式布局---成都龙泉驿国际名城
2021/10/10
17
风园
山园
2021/10/10
叶园
松梅竹园
18
• 建筑单体设计:
1)立面是传统庭院基调的红色和稳重的灰色搭配,突出内敛不张扬的外在 美,注重细部和建筑的材质感,统一中富有变化
2)内部建筑竖向交通直通停车库,相对独立安全,室内外高差为0.6米,人 车分流,便于居民出行
2021/10/10
2021/10/10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报告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报告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报告引言居住小区规划设计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合理规划设计的小区可以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促进社区居民的交流和互动,同时也能最大程度地利用和保护城市资源。

本报告将以某小区规划设计案例为例,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估。

项目背景本规划设计项目位于某市市中心地带,总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计划建设住宅楼共计20栋,总户数1000户。

目前项目已完成规划设计,并进入施工阶段。

设计理念该小区规划设计以“人文关怀,生态环保”为设计理念,旨在打造一个舒适宜居、绿色环保的住宅小区。

设计团队从社区居民的需求出发,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空间的美感和功能的合理性。

分析与评估整体布局项目整体呈现出低密度、高绿化的特点。

不同楼栋之间保留了足够的距离,以保证居民的隐私和居住质量。

小区中心设计了一个综合服务中心,包括商业区、健身中心、图书馆等,便于居民的日常生活。

小区四周环绕了绿地公园,提供了户外休闲娱乐的场所。

建筑设计住宅楼设计采用了现代简约风格,外立面采用清水混凝土和玻璃幕墙的组合,在保证采光和通风的同时,也提升了小区整体的美观度。

楼栋间设置了步行道和自行车道,方便居民的出行。

绿化设计小区内部的绿化设计充分考虑了居民的养生需求。

设计团队增加了大面积的绿化带,种植了各种各样的树木和花卉,使小区呈现出一片绿意盈盈的景象。

并在小区内设置了多个休闲花园和游乐设施,提供了宜人的休闲空间。

交通规划小区内设置了多条步行道和自行车道,方便居民进行健身和通勤。

小区外部连接了公交站点和地铁出入口,方便居民出行。

同时,在小区四周划定了停车位,解决了居民的停车问题。

公共设施综合服务中心是小区内最重要的公共设施之一,它集合了商业区、健身中心、图书馆等功能,为居民提供了一站式服务。

此外,小区内还设置了儿童乐园、智能快递柜和垃圾分类回收站等设施,方便居民的生活。

环保设计小区规划设计充分考虑了环保因素。

在绿化设计中,采用了天然的植物和花卉,避免使用有毒的化学草坪和植物;在建筑设计中,采用了节能材料和绿色建筑技术,提高了建筑的节能性能;在交通规划中,鼓励居民步行和骑行,减少汽车使用,降低环境污染。

城市规划 居住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1

城市规划 居住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1
住宅设计?考虑到项目的市场定位本项目分为底层多层小高层各占比例为24751并设计了60多种户型建筑面积100平方米到350平方米不等户均134平方米以两室两厅一卫100平方米110平方米两室两厅两卫110平方米120平方米三室两厅两卫120平方米150平方米为主配以少量三室三厅两卫150平方米180平方米连排以及独栋200平方米350平方米户型
A单元各层平面图
户型
每套建筑面积: 108.97平方米(含阳 台)
使用面积:90.12平 方米
K=82.7%
B单元标准层平面图
每套建筑面 积:153.59平方米 (含阳台) 使用面积:126.26 平方米 K=79.6%
C单元标准层平面图
甲户型每套建筑面 积:106.39平方米(含 阳台) 使用面积:81.81平方 米 K=76.9% 乙户型每套建筑面 积:111.83平方米(含 阳台) 使用面积:83.92平方 米 K=75.0%
绿化景观
以水环境为主, 景观绿化渗透到每栋 楼,做到户户有景观。 景观优良率达80%。
通风及日照
建筑布局错落有 致,每栋楼都有充足 日照,合理组织通风, 形成舒适的人居环境。
住宅设计
• 考虑到项目的市场定位,本 项目分为底层、多层、小高 层,各占比例为2%、47%、 51%,并设计了60多种户型, 建筑面积100平方米到350平 方米不等,户均134平方米, 以两室两厅一卫(100平方 米—110平方米),两室两厅 两卫(110平方米—120平方 米),三室两厅两卫( 120 平方米—150平方米)为主, 配以少量三室三厅两卫 ( 150平方米—180平方米), 连排以及独栋( 200平方 米—350平方米)户型。
节能保温
保温:住宅均采用外墙外保温。低层、多层采用混凝土装饰砌 块砌筑聚苯板夹心保温,小高层采用保温砂浆保温 ,外檐门 窗采用双层中空玻璃,屋顶采用150厚的水泥聚苯板保温, 地下室顶板粘150厚水泥聚苯板保温,均达到二步节能要求, 保证外墙面不裂。 供热:利用热电厂余热实行冬季集中供热,分户计量收费, 分 室控温。 分质供水 自来水:生活用水 中水:雨、污水经市污水处理场集中处理后送回小区,中水用 于湖水补充、冲厕、浇洒地面、洗车、水景等。 直饮水:居住小区统一设置直饮水净化系统,铜制管网直接入 户,方便引用,节约水资源,提升小区品质。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人性化与个性化
未来小区规划将更加注重人性化和个 性化设计,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提 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历史与文化保护
未来小区规划将更加注重对历史和文 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城市的历史文 化底蕴。
谢谢聆听
生态环保原则
注重绿色生态和节能减排, 合理利用资源,降低环境 负荷。
创新性原则
结合新技术和新理念,打 造具有特色的居住小区。
可持续性发展
资源节约
优化建筑布局,提高土地 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环境友好
采用环保材料和绿色技术, 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社区参与
鼓励居民参与规划设计过 程,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03 规划设计方案
总体布局
总结词:合理布局 总结词:协调性 总结词:可持续性
详细描述:居住小区的总体布局应充分考虑地形、气候 等自然条件,合理安排住宅、公共设施、道路、绿化等 空间,形成功能完善、空间利用高效的规划结构。
详细描述:总体布局应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充分利 用现有资源,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同时保持小区内 部的和谐统一。
部分小区存在管理不规范的问 题,如乱停车、乱搭建等,影 响居民的生活质量。
忽视历史保护
在旧城改造中,部分小区规划 忽视对历史建筑和古迹的保护 ,导致历史文化遗产的消失。
未来展望
绿色可持续发展
未来小区规划将更加注重绿色可持续 发展,通过节能减排、绿色建筑等措 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科技智能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小区规划 将更加注重智能化建设,为居民提供 更加便捷、高效的生活服务。
详细描述:道路交通规划应注重景观性,通过道路绿化 、景观设计等手法,营造优美的居住环境,提升小区的 整体品质。

居住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居住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100总平面图道路交通分析图车辆主入口步行街入口主入口城市主干道道路交通分析图车辆主入口步行街入口主入口城市主干道道路交通分析?从图上可以看出该交通流线清晰明确人车分流互不干扰主入口处于城市干道之上一条环形的道路将各个小区连接成为一个整体每个小区的居住组团之间的交通流线也很清晰道路通而不畅景观分析图水域休憩半岛小区住户景观观向小区住户景观观向景观分析图水域休憩半岛小区住户景观观向小区住户景观观向环境景观分析?该居住区风景秀丽中心广阔的水域形成较为开敞的空间在水域中心建了一座人工岛屿不仅能够提供休息场地同时也使得原有的水域变得生动机灵起来小区住户景观都朝向水域和休憩半岛争取保证每一户都有一个良好的景观朝向?围合的空间?空间丰富?亲近自然?围而不闭特点特色分析?居住区居住小区组团居住区结构分析户型分布沿山四层沿湖五层沿湖十层多层住宅五层户型八层户型小高层别墅社区会所幼儿园小学零售商铺?居住区中心商业服务区?设施齐全?交通便捷?功能布局?住宅底层当做门面?沿湖景商业街?教育设施齐全?谢谢观赏
居住区规划方案评析
万科四季花城总体规划
姓名:梅则 学号:012301855123
基实地分例析分析
居住区总平面图 道路交通分析 环境景观分析 特点特色分析 功能布局分析
基地分析
佛山
广州
该基地东 接广州, 南临佛山, 且该基地 位于国道 和城市干 道的交点, 有着不错 的区位条 件。
谢谢观赏
空间丰富 亲近自然 围而不闭
围合的空间
居住区结构分析
居住区—居住小区—组团
户型分布 沿山四层 沿湖五层 沿湖十层 多层住宅 五层户型 八层户型 小高层 别墅 社区会所 幼儿园 小学 零售商铺
居住区中心商业服务区
设施齐全 交通便捷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1. 引言居住小区是城市中人们生活的重要场所,一个合理的规划设计对居住小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案例,探讨其中的设计思路、实施效果以及对居住环境的影响。

2. 案例背景选择一个典型的居住小区作为分析案例。

该小区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带,总占地面积为100亩,包括住宅楼、商业综合体和公共设施。

规划设计目标是打造一个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居住小区,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3. 设计思路3.1 可持续发展在设计过程中,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指导原则。

该小区注重环保、节能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通过选用绿色建材、设置太阳能发电设施、建设雨水收集系统等措施,实现小区的可持续发展。

3.2 社区化管理为了提高居民的居住体验,设计师采用社区化管理模式。

通过建设社区活动中心、公园和健身设施等,鼓励居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同时,设立便民服务点和物业管理中心,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3.3 人性化设计设计师充分考虑人的需求和行为习惯,对小区进行人性化设计。

例如,合理设置公共交通站点、购物中心和医疗机构,方便居民出行和生活。

此外,景观绿化和休闲设施的设置,也增加了居住环境的舒适性。

4. 实施效果经过几年的建设和运营,该居住小区取得了显著的实施效果。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成果:4.1 居住环境改善设计方案中注重绿化、景观和公共空间的规划,使得小区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居民可以在美丽的园林景观中漫步,享受自然的宁静和清新空气。

4.2 社区活动丰富通过建设社区活动中心和公园,设计方案有效促进了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居民可以在社区活动中心举办各种文化活动,提高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4.3 便民服务完善设计方案中设置了便民服务点和物业管理中心,为居民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

居民可以方便地办理各种手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5. 对居住环境的影响通过这个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居住小区规划设计对居住环境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提供了美丽的居住环境,增加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了社区的活跃度,增加了居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方便居民的生活,提高了居住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

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
12
挑战 T (threats)
1. 如何处理基地内居住与商业文化的融合。 2. 如何解决好基地内混杂的人流、车流状况。 3. 如何处理好基地和周围居住区的关系。 4. 如何处理传统文化和现代理念的相互冲击碰撞。 5. 如何结合上位规划与基地自身的发展对基地进行新一轮rch And Analysis 相关案例研究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居住区规划设计
RESIDENTIAL DISTRICT PLANNING
1
CONTENT
目录
1
Project Overview 项目概况
Location Analysis 区位分析
Higher-level Planning 上位规划解读
Analysis Of Geography 地形分析
(二)新城市主义
新城市主义遵循三大原则: · 重视区域规划 · 以人为中心 · 尊重历史与自然
邻里单位模式示意图
借鉴: 1. 以人为本 2. 自然、人文、环境的融合 3. 功能复合、网络结构多元化
14
新城市主义模式示意图
2. 02 实例
(一)杭州良渚文化村
良渚文化村,总占地面积约为11000 亩(约8km2),它在规 划中有着完善的配套设施和舒适的生活环境,便捷的交通连接都市 中心,有充分的商业活力和独特的文化氛围,同时又保持了小镇所 特有的宜人尺度和生活气息,而这一切都将在充分尊重环境的前提 下得以实现。
区位图 1:江北在南京的位置
本地块位于江北新城纬七路和纬三路两条发展轴交汇处,东南方紧邻浦口新城,基 地前有长江,后有老山国家森林公园,自然禀赋独特,是南京拥江发展,走向滨江时代 的重要突破口。
4
区位图 2:地块在浦口的位置

居住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居住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居住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居住区规划设计是指对于一定范围内的居民区所进行的规划及设计,它的目的是为了使居民在这个区域内能够拥有舒适便捷的生活条件并为未来的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

其中,设计师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包括人口密度、环境因素、设施配置等等。

下面以某居住区规划设计为例,进行简要的分析。

该居住区总面积为300亩,由若干小区组成。

在设计时,设计师首先考虑了小区之间的联系和交通出行的便捷性。

因此,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设计师采用了集中式布局,将横向和纵向交通导向主要公共设施和各个小区,方便了居民行动,有利于其生活。

同时,在建筑设计方面,设计师采用了多层结构,通过增加楼层数度量,容纳更多的居住人口,缩小占地面积。

建筑的高度均匀,美观大方。

在小区内部,设计师铺设了茂盛的草坪和花园,用于居民休闲娱乐和植树造林,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

在设施配置上,设计师同样采用了人性化设计,考虑到居住区内居民的不同需求。

居住区内设置了商店、超市、图书馆、健身房、医院等一系列设施,为居民提供便捷的服务。

此外,在园区结构设计中,设计师还考虑到了社区生活的空间。

他们设计了一个大型的户外公共活动广场,可以用于开展各种活动,例如节日庆祝、演唱会等等。

此外,园区还设置了多个庭院,可供居民开展小团体活动,增强居民之间的交流和温情氛围。

总的来说,该居住区规划设计充分考虑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而且其结构设计生态环境、设施配置以及公共活动场所等方面都很完善。

像这样的设计既符合城市管理的要求,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为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的便利和美好的体验。

居住区设计案例分析)

居住区设计案例分析)



青岛麦岛居住区改造规划方案
C区
利用地形高差将商业及配套公建布置在 南面沿海口路的台地之下; 10栋8至28层住宅。
E区 用地西侧3栋超高层(45层办公楼、 36层、27层综合楼)及3层会所、用 地东侧14栋18至30层住宅。
幼儿园搬走
B区东组团高层住宅 东部2栋超高层底部二层增加一处会所 原规划南侧5栋3至6层住宅 5栋2层低层
区位图
“波罗的海明珠”不仅是建造欧洲标准的综合社区,更在于营造一种全新的、 现代化、生态化、人性化的生活方式。
03广场
01-0日景鸟瞰
04生活大卖场
城市分析
城市变迁 300年的帝都历史,满眼尽是巴洛克式、洛可可式的风格的建筑
城市文化
激发对自由意志的向往,弘扬圣洁,高尚,幸福与理想
城市精神
“诗与剑的辉煌协奏曲”---诗,浪漫主义的艺术之都;剑,一 座象征力量的英雄之城
小区内以组团作为基本构成元素,每个组团160-250 平方米 的十余户住宅组成,既强调每套住宅的独立性,又重视营造融 洽的邻里氛围。社区中保留了9000 平方米东西向自然河道,设 计开挖了8000 平方米人工水系,丰富了蓝山的自然视界。项目 周边有杉达大学等多所高校,文化氛围良好,是一处符合现代 居住观的生态型花园式共有别墅区。
客厅挑高位置设计夹板,使得南向多一卧室位置,但由于开间过小,仅可 作为书房使用。 二楼北向通过改造预留较大空间,设置成儿童房位置。
㎡ )
三楼将挑空位置设置成衣帽间,北向设置成超大浴室SPA,将三楼形成独 立套房。
更改后实际的使用面积达400平米,在牺牲一采光性的同时,极大提升了产品附加值
项目亮点
一、富含底蕴的历史会所

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

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

马赛公寓 柯布西耶为普通人 计划理想的住宅: 垂直城市,各家面 对室内街道,公用 设施自自动洗衣店 到商店则安排在一 特别的街道上,乃 至幼儿园、运动场 及剧院。底层架空 保持自然景观连续 渗透,并兼做停车 场使用。
东云住宅
1999 山本理显主持规划设计的东云集合住宅 区是一个内庭周边式高层住宅区。共分 6个组团,一条S型区内道路贯穿其中。 各组团的内庭院大多设有高架平台,并 在S型道路两侧的底层部分集中设有各 种商业及健身保健中心、托儿所、集会 所、保龄球馆等生活服务设施。二层设 有屋顶花园,从而使位于其上的生活 “基本单元”与底部服务设施既有适当 的阻隔,又有便捷的联系。
雕塑/建 筑画廊
十三层: 眺望平台
十二层: 酒吧
试听空间
MOMA
在设计当代MOMA时,我试图 以空中连廊串连起居住者的大部 分休闲活动,艺术与建筑画廊, 健身房,图书馆,餐厅,爵士俱 乐部等等。私人与公共空间的关 系连接取代了单调又乏味的包围 方格给人的感觉。同时,人们又 可鸟瞰都市的活动,体会21世 纪城市生活的时尚与繁华。此外, 这种设计也力图促进人们的互动 关系,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鼓励人们在空间邂逅,增加邻里 之间亲密交流的机会,创造和谐 健康的居住环境。
MOMA
北京传统邻里关系是由街巷和院落所构成,发 展到今天变成大规模“居住小区”模式,实践 证明这种模式有诸如造成周边交通压力、邻里 关系消失等多种弊端。因而霍尔将诸多功能碎 化重组,各功能块尽可能面向城市开放,并增 加各功能块网状联系,包含水平及竖向联系。
MOMA
从老北京柔和的水平性到新北京强烈的 竖直感,霍尔决定采用“竖直的水平 性”。以竖向进行功能分区、动静分区、 公私分区。以水平性改善消失的邻里关 系。 将车辆全部引入地下,在保证地面层居 民的步行安全的同时,提高人们散步、 行走过程中的心理愉悦感,增加人们相 遇、停留、交流的机会,减缓城市快速 生活节奏所带来的心理不安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8-13
3
2.居住区规模分级构成

城市居住区 一般称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 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 (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 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 地。 居住小区 一般称小区,是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 人口规模(70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 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 居地。 居住组团 一般称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 (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 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居住区的道路规划,应遵循下列原则: 根据地形、气候、用地规模和用地四周的环境条件,以及居民的出行方式,应选择经济、便捷的道路系 统和道路断面形式; 使居住区内外联系通而不畅、安全,避免往返迂回,并适于消防车、救护车、商店货车和垃圾车等的通 行; 有利于居住区内各类用地的划分和有机联系,以及建筑物布置的多样化; 小区内避免过境车辆的穿行。当公共交通线路引入居住区级道路时,应减少交通噪声对居民的干扰; 居住区内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四级。 其道路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居住区道路:指一般用以划分小区的道路。在大城市中通常与城市支路同级。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小区路:指一般用以划分组团的道路。路面宽5~8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采暖区不宜小于14m; 非采暖区不宜小于10m; 组团路:指上接小区路、下连宅间小路的道路。路面宽3~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采暖区不宜小 于10m;非采暖区不宜小于8m; 宅间小路:指住宅建筑之间连接各住宅入口的道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m;
居住区的空间与环境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建筑应体现地方风格、突出个性,群体建筑与空间层次应在协调中求变化; 合理设置公共服务设施,避免烟、气(味)、尘及噪声对居民的污染和干扰; 精心设置建筑小品,丰富与美化环境; 注重景观和空间的完整性,市政公用站点、停车库等小建筑宜与住宅或公建 结合安排;供电、电讯、路灯等管线宜地下埋设; 公共活动空间的环境设计,应处理好建筑、道路、广场、院落、绿地和建筑 小品之间及其与人的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2013-8-13
22
四.住宅用地规划设计
1.住宅建筑的合理选择与布置
一.住宅建筑选型要点 住宅建筑的规划设计,应综合考虑用地条件、选型、朝向、间距、绿地、层数与密度、布 置方式、群体组合和空间环境等因素确定。
住宅按层数划分如下: 一、低层住宅为一层至三层; 二、多层住宅为四层至六层; 三、中高层住宅为七层至九层; 四、高层住宅为十层及以上。 住宅设计必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遵守安全卫生、环境保护、节约用地、节约能 源、节约用材、节约用水等用关规定。 住宅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及居住区规划的要求,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创造方便、舒 适、优美的生活空间。 住宅设计应推行标准化、多样化,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促进住宅产业现代 化。 住宅设计应在满足近期使用要求的同时,兼顾今后改造的可能。 住宅设计应以人为核心,除满足一般居住使用要求外,根据需要应满足老年人、残疾人的特殊 使用要求。

其他用地
规划用地范围内,除居住区用地以外的各种用地.
5
2013-8-13

居住区内各项用地所占比例的平衡控制指标,应符合下 表规定
2013-8-13
6
三.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与布局
1.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与布局概述
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 区、小区、组团三级。其规划组织结构可 采用居住区-小区-组团、居住区-组团、 小区-组团及独立式组团等多种类型。 居住区的配建设施,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 相对应。其配建设施的面积总指标,可根 据规划组织结构类型统一安排、灵活使用。
2013-8-13 23
住宅建筑的常用术语
住宅 residential buildings 供家庭居住使用的建筑。 单元(板)式高层住宅 tall building of apartment 由多个住宅单元组合而成,每单元均设有楼梯、电梯的高层住宅。 塔式高层住宅 apartment of tower building 以共用楼梯、电梯为核心布置多套住房的高层住宅。 通廊式高层住宅 gallery tall building of apartment 以共用楼梯、电梯通过内、外廊进入各套住房的高层住宅。 跃层住宅 duplex apartment 套内空间跨跃两楼层及以上的住宅。
2013-8-13
19
二.公建系统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也称配套公建),应包括:教育、 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市政公用、 行政管理和其他八类设施。
居住区配套公建的配建水平,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 应。并应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和同时投入使用。 居住区配套公建的项目,应符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 规范>规定。
2013-8-13
14
围合式布局
2013-8-13
15
五.集约式布局
将住宅和公共配套设施集中 紧凑布置,并开发地下空间, 使地上地下空间垂直贯通,室 内外空间渗透延伸,形成居住 生活功能完善,水平垂直空间 流通的集约式整体空间.这种 布局形式节地节能,适合在有 限的空间里满足现代居民的 各种要求.
2013-8-13
24
2.9 技术经济指标计算 套内使用面积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套内使用面积包括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卫生间、餐厅、 过道、前室、贮藏室、壁柜等的使用面积的总和; 2、跃层住宅中的套内楼梯按自然层数的使用面积总和计入使用面积; 3、烟囱、通风道、管井等均不计入使用面积; 4、室内使用面积按结构墙体表面尺寸计算,有复合保温层,按复合 保温层表面尺寸计算; 5、利用坡屋顶内空间时,顶板下表面与楼面的净高低于1.20m的空间 不计算使用面积;净高在1.20m~2.10m的空间按1/2计算使用面积;净 高超过2.10m的空间全部计入使用面积; 6、坡层顶内的使用面积单独计算,不得列入标准层使用面积和标准 层建筑面积中,需计算建筑总面积时,利用标准层使用面积系数反求。 阳台面积应按结构底板投影面积单独计算,不计入每套使用面积或建 筑面积内。
2013-8-13
10

轴线式布局
2013-8-13
11

三.向心式布局 将一定空间要素围绕占主导 地位的要素组合排列,表现出 强烈的向心性,中心感很强.
2013-8-13
12
向心式布局
2013-8-13
13
四.围合式布局 住宅沿基地外围周边布置,形成一定数量的次要空间并共 同围绕一个主导空间.围合成的中央主导空间往往尺度较 大,统率次要空间,也可以以其形态的特异突出其主导地 位.
2013-8-13
16
六.隐喻式布局
将某种事物概括提炼,抽象成建筑与环境的形态语言,使人产生视觉和心理上 的某种联想与领悟.实例见教材.
实际设计中往往不是单纯一种布局形式,而常常以一种形式为主兼容其 他多种形式而形成组合式或自由式布局.
2013-8-13
17
3. 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分析
一.道路系统 道路网布置基本形式:贯通式、环通式、尽端式.2013-8-137来自2. 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
一.片块式布局 将用地成片成块,成组成团地布置,形成片块式布局形式
2013-8-13
8
片块式布局
2013-8-13
9
二.轴线式布局 一定的空间要素沿轴布置,或 对称或均衡,形成具有节奏的 空间序列.空间轴线可见或不 可见,可见者常为线形的道路、 绿化、水体等构成,但不论轴 线的虚实,都具有强烈的聚集 性和导向性.
2013-8-13
4
3.居住区用地项目构成
居住区规划总用地包括两类:居住区用地和其他用地

居住区用地
是可规划可操作用地,是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 绿地等四项用地的总称。它们即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结.
1.住宅用地 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绿地和宅 间小路等)的总称。一般占45%以上,是比重最大的用地 2.公建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是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 施的用地,应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 车场等。 3.道路用地 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小汽车、单 位通勤车等停放场地。 4.公共绿地 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 享的游憩绿地,应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它 块状带状绿地等。
2013-8-13 21
四.空间环境
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应综合考虑路网结构、公建与住宅布局、群体组合、绿 地系统及空间环境等的内在联系,构成一个完善的、相对独立的有机整体, 并应遵循下列原则: 方便居民生活,有利组织管理; 组织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公共活动中心,方便经营、使用和社会化服务; 合理组织人流、车流,有利安全防卫; 构思新颖,体现地方特色。
2013-8-13
20
三.绿化系统 公共绿地指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集中绿 地,应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它块状带状绿地等。 绿地率 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即道路红线 内的绿地),其中包括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 筑的屋顶绿地,不应包括屋顶、晒台的人工绿地。 绿地率:新区建设不应低于30%;旧区改造不宜低于25%。 居住区内绿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切可绿化的用地均应绿化,并宜发展垂直绿化;宅间绿地应精心规划与设计。 居住区内的绿地规划,应根据居住区的规划组织结构类型、不同的布局方式、环境特 点及用地的具体条件,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并宜 保留和利用规划或改造范围内的已有树木和绿地。 居住区内的公共绿地,应根据居住区不同的规划组织结构类型,设置相应的中心公共 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居住区级)、小游园(小区级)和组团绿地(组团级),以及儿童游 戏场和其它块状、带状公共绿地等。公共绿地的位置和规模,应根据规划用地周围的 城市级公共绿地的布局综合确定。 居住区内公共绿地的总指标,应根据居住人口规模分别达到:组团不少于0.5m2/人, 小区(含组团)不少于1m2/人,居住区(含小区与组团)不少于1.5m2/人,并应根据居住 区规划组织结构类型统一安排、灵活使用。旧区改造可酌情降低,但不得低于相应指 标的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