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校园》
《永远的校园》教案(推荐)
![《永远的校园》教案(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2a21b426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d1.png)
《永远的校园》教案(推荐)第一篇:《永远的校园》教案(推荐)《永远的校园》一、作者简介肖复兴,当代作家。
1947年生,祖籍河北沧县,自幼长于北京。
曾到北大荒插队,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当过大、中、小学教师,后曾任《小说选刊》副总编、《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
肖复兴创作丰富,主要作品有:小说《我们曾经相爱》《早恋》《青春梦幻曲》等;散文集《音乐笔记》(获首届冰心散文奖)、《蓝调城南》等,报告文学集《多梦时节----肖复兴报告文学选》《国际大师和他的妻子》等,近著有《我的人生笔记》《绝唱老三届》《其实奥运会已经开始》。
二、听写下面的词语萧瑟花瓣流淌校徽与日俱增葳蕤适得其所偌大安谧超凡脱俗过滤弥漫世外桃源稍纵即逝喧嚣怅惘曲径通幽纷至沓来彬彬有礼绿意葱茏荡然无存沧桑巍峨馥郁三、成语释义与日俱增:随着时间一天天地增长。
形容不断增长。
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
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
纵,放;逝,消失。
彬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彬彬,愿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
曲径通幽:弯曲的小路,通到幽深僻静的地方。
曲,弯曲。
径,小路。
幽,指幽深僻静之处。
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
纷,众多。
沓,多,重复。
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
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
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四、近义词辨析(1)留恋流连“留恋”指心存依恋而不忍离去,对象通常指故乡、母校、亲人等与自己的经历有过密切关系的人和事。
“流连”指受吸引而不愿意返回,对象仅限于自然景色、名胜佳境等可供游乐观赏的处所、环境。
例如:那种生活没有什么可留恋的。
流连在迷人的海边景色之中。
(2)绿树成荫绿草如茵“绿树成荫”指树木枝叶茂密,遮蔽了阳光。
“绿草如茵”意为绿油油的草好像地上铺的毯子。
“荫”和“茵”的含义不同。
例如:我们坐在绿树成荫的峡谷里的岩石上。
山下青杉翠柏,绿草如茵,牛羊成群,牧民的毡房点缀其间。
永远的校园 教案
![永远的校园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4e3f9f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96.png)
永远的校园教案【教案】永远的校园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讲授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校园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校园文化的内涵,增强他们的校园归属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校园文化的定义和重要性;- 掌握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了解校园文化的传承方式和方法。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校园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增强学生的校园归属感和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教学重点1. 校园文化的定义和重要性;2. 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四、教学难点1. 如何培养学生的校园归属感和责任感;2. 如何传承和弘扬校园文化。
五、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2. 校园文化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3. 学生小组合作活动所需的材料。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校园文化相关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对校园文化的探索欲望。
2. 学习校园文化的定义和重要性(15分钟)- 通过讲解和讨论,给学生提供校园文化的定义和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校园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 展示校园文化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校园文化的魅力和影响力。
3. 学习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观(20分钟)-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如友爱、诚信、团结、奉献等。
-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并进行全班讨论,形成共识。
4. 培养学生的校园归属感和责任感(25分钟)- 分组活动:要求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校园文化项目,如校园环境整治、志愿者活动等,制定相应的计划和方案,并在一定时间内实施。
- 学生小组展示他们的成果,并进行班级评选和表彰。
5. 传承和弘扬校园文化(20分钟)- 邀请校园文化传承人或校园文化组织代表给学生讲解校园文化的传承方式和方法。
肖复兴《永远的校园》PPT课件
![肖复兴《永远的校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c7fb94f14791711cc7917c3.png)
.
Hale Waihona Puke 16❖ 北京大学,简称北大,创建于1898年,是中 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被公认为中国的最 高学府,也是亚洲和世界最重要的大学之一。 在中国现代史上,北大是中国“新文化运动” 与“五四运动”等运动的中心发祥地,也是 多种政治思潮和社会理想在中国的最早传播 地,有“中国政治晴雨表”之称,享有极高 的声誉和重要的地位。
❖比喻;把青春比作河,形象生动的 写出了校园对于一个人青春的重要 性;抒发了作者对青春的珍惜和对 校园的热爱。
.
22
❖ 到处是年轻学生青春洋溢的脸,到处是南方 特有的高大葳蕤的树,到处是亚热带的奇异 芬芳的花。
❖ 排比;三个到处充分写出了满园的青春学子 与满园的花草树木相互映衬的美好景象,给 人生机勃勃之感;抒发了作者对这所校园的 喜爱和羡慕之情。
.
13
❖ 中央戏剧学院是中央部属高校,教育部直属 艺术院校,是中国戏剧艺术教育的最高学府, 是世界著名的艺术院校,是我国戏剧、影视 艺术教学与科研的中心和亚洲戏剧教育研究 中心(ATEC),是从事戏剧影视艺术训练和 实践的重要基地。
.
14
❖ 厦门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学 校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 创建的,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 办的大学,也是中国唯一地处经济特区的国 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研 究型高水平大学(副部级)。
.
15
❖ 天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重点大学,其前 身为北洋大学,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 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素以“实事求是”的 校训和“严谨治学,严格教学要求”的治学 方针享誉海内外。1951年经国家院系调整定 名为天津大学,是1959年中共中央首批确定 的16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是“211工程”、 “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大学。
《永远的校园》肖复兴
![《永远的校园》肖复兴](https://img.taocdn.com/s3/m/4748c5d58bd63186bcebbc9b.png)
• 秋风萧瑟 藤萝架 校徽 葳蕤 偌大 安谧 喧嚣 • 弥漫——迷漫 清澈 间或 彬彬有礼 绿荫 一刹那 • 高谈阔论 怅惘 纷至沓来 甬道 摇曳 巍峨 一沓纸 • 馥郁 嫉妒 嫉恶如仇
了解作者
肖复兴,(1947~),中国著名作家曾任《小说选 刊》副主编,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肖 复兴于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已出版50余部书曾多 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地区优秀文学奖 ,所写的报 告文学《海河边的一间屋》、《生当作人杰》分别 获全国第二、三届优秀报告文学奖,著有长篇小说 《我们曾经相爱》、《早恋》、《青春梦幻曲》, 中短篇小说集《四月的归来》、《北大荒奇遇》, 报告文学集《国际大师和他的妻子》、《多梦时节 ——肖复兴报告文学集》等。
课文感知
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各自展开了怎样 的内容?
时间 学校名称 与作者的关系 最深刻的印象 作者感慨 1978年冬 离开校园后的一些日子 离开校园后的一些日子 1998年 1998年的一个星期天
拓展 在作者心中,校园为 什么是永远的?
谢谢观赏
永远的校园谢冕课文解析
![永远的校园谢冕课文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b785c1b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e8.png)
永远的校园谢冕课文解析
《永远的校园》是巴洛克诗人斯特拉特尼的一首富有启发性的谢冕诗,它凝聚着对曾经美好的校园生活的深沉的思念和追忆。
该诗以特拉特
尼表达的抒情方式,表达他对曾经春语夏雨的校园生活的思念和怀旧。
他运用较为简单明快的语言,抒发出深深的情思,回顾校园里那些美
好的旧时光,从而使读者体会到了他对曾经美好校园生活的眷恋和怀念。
从第一句“永远的校园,让我怀念”起,作者就情不自禁地在诗中表
达出了他对校园生活的思念。
第二句“把一生的青春都进了校园”,
说明校园对他的重要性,也表达了他的思念之情。
此后,作者持续着
思念的气氛,描写了他在校园里所见到的一切,从春色浓浓的林径到
飞起的白云,从碧绿的湛江到清澈的湖水,一切都成了他抒发心中深
处思念之情的良好渠道。
最后,“经年离去,未曾变换”一句话留下了作者最深的追忆,表达
出了他对永远的校园美景的浓厚思念和眷恋之情。
作者希望这首诗可
以永久铭记在心中,永远保持着对校园的美好思念。
总之,《永远的校园》是一首充满抒情的谢冕诗,它凝聚着对校园生
活的美好追忆。
作者用简洁而有诗意的语言,深情地表达了他对校园
的思念,同时也对曾经美好的校园生活提出了怀旧的思考。
让读者也
能在这首诗里体会到曾经美好的校园生活。
永远的校园 教案
![永远的校园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74f45b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6e.png)
永远的校园教案【教案】永远的校园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校园的热爱和责任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校园文化的定义和意义;- 掌握校园文化的特点和内涵;- 了解校园文化的历史和发展。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创造力;-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培养学生对校园的热爱和责任感。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校园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校园文化的定义和意义- 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校园文化的定义和意义;-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校园文化对学生发展的积极影响。
2. 校园文化的特点和内涵- 通过展示校园文化的多样性,让学生了解校园文化的特点和内涵;-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3. 校园文化的历史和发展- 通过多媒体资料和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校园文化的历史和发展;- 鼓励学生进行个人研究,了解本校的校园文化发展历程。
四、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法:-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观察和实践,主动探索校园文化的定义和内涵。
2. 合作学习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资料和图片展示,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校园文化的典型场景,引发学生对校园文化的思考和讨论。
2. 知识讲解与探究(30分钟)- 讲解校园文化的定义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校园文化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校园文化的特点和内涵。
3. 学习活动(4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研究,了解本校的校园文化发展历程;- 学生设计并展示校园文化主题活动,发挥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永远的校园
![永远的校园](https://img.taocdn.com/s3/m/633566846529647d27285249.png)
永远的校园肖复兴《永远的校园》是肖复兴写的一篇具有浓郁抒情意味的回忆性散文,写于1999年,发表于《人民教育》。
文章的开头,作者首先简要交代了自己与校园相关的生活经历。
用作者自己的话说:“在我人生52岁中,我上了16年的学,当了大、中、小学的老师10年,一共26年,校园生活占去了一半还要多一点。
”可见,校园对于作者一生的重要性。
但作者却离开了刻印在他生命里的校园,而且当初离去时是那样的毅然。
随着时间的推移,作者常常为当初的选择自责,觉得这种离开是对校园的一种背叛。
因此,离开校园之后,常常想起校园的生活,也更加怀念校园。
这样,自然引发了下文对校园的回忆。
1.我离开校园的时间已经很长了。
我是1982年大学毕业,留校教了3年的书,而后自以为是要闯荡更广阔的生活,那样毅然离开校园的,算算至今已有14个年头了。
在我人生52岁中,我上了16年的学,当了大、中、小学的老师10年,一共26年,校园生活占去一半还要多一点。
可见,校园刻印在我的生命里,而我却离开了它。
我常想起校园,常责备自己当初那样的选择是不是对校园的一种背叛。
作者先写了自己读书的大学校园——中央戏剧学院。
1966年,肖复兴从北京汇文中学高中毕业后考入中央戏剧学院。
这一年,正是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开始。
由于十年内乱,他未能读成大学。
1968年,作为知识青年,他和那一代的许多同龄人一起到北大荒插队。
1978年,高考制度恢复后,他再次考入中央戏剧学院,成为高考恢复后的第一批大学生,这一年,他31岁。
1982年,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三年。
1985年,他毅然离开中央戏剧学院,只为了“要闯荡更广阔的生活”。
1999年,作者发表这篇散文时,正好是作者离开大学校园14个年头。
文章的第2、3段写的正是作者上大学的经历、情景及感受。
当作者第二次到中央戏剧学院报到,是在他阔别这所校园12年之后。
这12年,正是青春最好的年华。
但是,由于那段荒诞的历史,作者的青春岁月被荒芜了,应该流淌在校园里的岁月,却渗进了北大荒的土地。
永远的校园 教案
![永远的校园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38c8ab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30.png)
永远的校园教案一、教案背景和目标教案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校园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文化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我们制定了这份《永远的校园》教案,旨在通过校园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案目标:1. 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2.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4.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1. 活动一:校园文化展示活动目标:通过展示校园文化,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历史和传统,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
活动安排:- 学生分组,每一个小组选择一个校园文化主题进行展示。
- 学生采集相关资料,制作展板、PPT等展示材料。
- 学生进行展示,介绍学校的历史、校训、校歌等。
- 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分享各自小组的展示成果。
2. 活动二:义工活动活动目标:通过参预义工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活动安排:- 学生分组,每一个小组选择一个社区或者慈悲机构进行义工活动。
- 学生联系相关机构,了解需求并制定义工计划。
- 学生进行义工活动,如清洁环境、匡助老人、关爱留守儿童等。
- 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分享义工活动的收获和感受。
3. 活动三:创新科技展示活动目标:通过创新科技展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质。
活动安排:- 学生分组,每一个小组选择一个科技项目进行展示。
- 学生进行科技项目的研究和开辟,如机器人、智能家居等。
- 学生进行展示,介绍科技项目的原理、功能和应用。
- 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分享各自小组的科技项目成果。
4. 活动四:主题讲座活动目标:通过主题讲座,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活动安排:- 邀请专家或者校友进行主题讲座,如成功人士分享人生经验等。
- 学生聆听讲座并进行笔记和思量。
- 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分享对讲座的理解和感悟。
- 学生撰写心得体味,形成讲座反思报告。
永远的校园教案
![永远的校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1f70f7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5f.png)
永远的校园教案第一篇:永远的校园教案《永远的校园》教案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脉络,抓住作者的行文线索;2、领会“永远的校园”的含义,感受北大的精神魅力,体会作者从文字中流露出的深情厚谊。
3、领会文章多种表达技巧的作用,体会语言的抒情性和诗意美。
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刻理解“永远的校园”中“永远”的涵义;教学重点:理清文章脉络,抓住作者的行文线索。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刚来到我们的学校学习,我想问一下,我们的新学校感觉怎么样?在你们的印象中,我们学校的状况如何?诸如环境、设备、教学等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大家可以畅所欲言。
——校园面积小、拥挤、美丽、清净、明亮、宽敞、和善(的老师)等等。
(板书同学回答)很好,大家都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
我们来看一下同学们的回答。
同学们说到的这些印象都是比较表面化的,如风景优美、绿树葱茏等等。
有没有同学可以说出我们学校的校园精神是什么?她的本质内涵是什么?(稍停顿)大家可能因为刚到我们学校不久,接触到的东西来不多,所以回答不出来。
那么我们就来看一位在自己学校里一待就是半个世纪的老人,在他眼里,他的母校——北京大学留给他怎样的印象?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谢冕的《永远的校园》。
三、讲授新课(一)背景资料1、作者介绍:谢冕,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家、诗人,北大文学院当代文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担任中国文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务。
自他大学毕业以后,就一直在北大任教,一待就是50多年。
2、有没有同学知道北大的历史由来?北大,全称北京大学,前身是“京师大学堂”,成立于1898年12月,是清末戊戌变法、维新运动的产物。
1912年5月,改称北京大学。
严复是第一任校长。
北京大学也是“五•四”运动的发祥地,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在“五•四”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
当时,新文化运动的一些核心人物,如胡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都曾在北大任教。
后来为了纪念“五•四”运动,继承“五•四”精神,北大就将“5•4”定为校庆日。
永远的校园 肖复兴
![永远的校园 肖复兴](https://img.taocdn.com/s3/m/c04dce40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e0.png)
永远的校园肖复兴永远的校园校园是每一个人成长的地方,是我们的第二个家。
它承载着我们的青春记忆,见证着我们的成长。
永远的校园是一个关于校园的故事,讲述了一群学生在校园中度过的夸姣时光,以及他们在校园中收获的成长和友谊。
故事背景永远的校园的故事发生在一所名叫阳光中学的学校。
这所学校位于一个漂亮的小城市中,校园环境优美,设施齐全。
阳光中学以其严谨的教学和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而闻名。
主要角色1. 张明:男主角,阳光中学的学生,聪明、勤奋,是班级的学习委员,他在学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是同学们的学习楷模。
2. 王丽:女主角,阳光中学的学生,活泼开朗,善于交际,是班级的班长,她总是能够带领大家积极参预各种活动。
3. 李华:男配角,阳光中学的学生,体育特长生,热爱运动,是班级的体育委员,他时常组织大家进行各种体育活动。
4. 小红:女配角,阳光中学的学生,文艺特长生,喜欢写作和绘画,是班级的文艺委员,她时常组织文艺活动,丰富大家的校园生活。
剧情梗概《永远的校园》的故事主要环绕着张明、王丽、李华和小红展开。
他们是同班同学,也是好朋友。
故事开始,他们刚刚进入阳光中学,对于新的环境和学习内容感到目生。
但是,在班主任老师的匡助下,他们很快适应了新的学习生活,并且结识了许多新的朋友。
在学习上,张明是班级的学习楷模,他努力学习,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他时常匡助其他同学解决学习问题,受到了大家的恭敬和爱慕。
王丽是班级的班长,她总是能够带领大家积极参预各种活动。
她组织了许多班级活动,如运动会、文艺晚会等,丰富了大家的校园生活。
李华热爱运动,是班级的体育委员。
他时常组织大家进行各种体育活动,如篮球比赛、足球比赛等,让大家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增进了友谊。
小红是班级的文艺委员,她喜欢写作和绘画。
她时常组织文艺活动,如朗诵比赛、绘画展览等,展示了同学们的才艺和创造力。
除了学习和活动,他们还一起度过了许多夸姣的时光。
他们一起上学、放学,一起吃饭、聊天,一起经历了许多欢笑和泪水。
永远的校园 肖复兴
![永远的校园 肖复兴](https://img.taocdn.com/s3/m/3c6a5f2a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35.png)
永远的校园肖复兴一、引言永远的校园是一部由著名作家肖复兴创作的长篇小说。
该小说以校园为背景,通过描写主人公在校园中的成长经历,展现了青春期学生的内心世界、情感纠葛和成长历程。
本文将以《永远的校园肖复兴》为题,详细介绍该小说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以及对读者的影响。
二、主要情节《永远的校园肖复兴》以校园为背景,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李明的成长故事。
以下是小说的主要情节梗概:1. 李明的校园生活开始小说开篇,主人公李明作为一个普通的高中生,进入了一所声名显赫的高中。
他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困惑。
在新的校园中,他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一起经历了各种有趣的校园生活。
2. 李明的成长历程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明逐渐成长起来。
他在学习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为了班级的佼佼者。
同时,他也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和领导能力。
通过这些经历,他逐渐明白了自己的兴趣和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3. 李明的情感纠葛在校园中,李明也经历了一段复杂的情感纠葛。
他对班级里的一位女生产生了特殊的感情,但却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
他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经历了喜悦、失落和成长,最终明白了爱情的真谛和重要性。
4. 李明的成就与困惑在学业和社交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后,李明也面临着一些困惑和挑战。
他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意义和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与老师、家长和朋友的交流,他逐渐找到了自己的答案,并坚定了自己的目标。
三、人物形象《永远的校园肖复兴》中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他们各具特点,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下是其中几个主要人物的简要描述:1. 李明:本故事的主人公,一个普通但有梦想的高中生。
他勤奋努力,积极向上,通过努力和坚持,逐渐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学生和领导者。
2. 张婷:李明的班级同学,聪明、漂亮,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她和李明之间存在着微妙的情感纠葛,她的出现给故事增添了一丝浪漫和悬念。
3. 王老师:李明的班主任,是一位严厉但关心学生的老师。
永远的校园 肖复兴
![永远的校园 肖复兴](https://img.taocdn.com/s3/m/4a3a5597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df.png)
永远的校园肖复兴【永远的校园】一、背景介绍永远的校园是一部以校园为背景的青春剧,通过展现学生们在校园中的成长、友情、爱情和梦想等故事,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该剧由肖复兴执导,旨在呈现一个真实而温暖的校园世界,引起观众对校园生活的思量和共鸣。
二、剧情概述永远的校园以一所普通高中为背景,环绕几位主要角色展开。
故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初中、高中和大学。
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故事线索和主题,但都密切联系在一起,构成为了一个完整的校园生活画卷。
1. 初中阶段初中时期的校园生活是懵懂、纯真而又充满好奇的。
故事环绕着几位初中生的友情和成长展开。
他们互相支持、鼓励,一起度过了许多快乐和难忘的时光。
同时,也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问题,通过努力和团结,他们逐渐成长为更加坚毅和自信的个体。
2. 高中阶段高中时期是青春期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
故事中的主人公们进入了同一所高中,他们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选择。
在这个阶段,友情、爱情、学业和梦想交织在一起,每一个人都在寻觅自己的理想和幸福。
他们经历了考试的压力、友情的考验、爱情的纠葛,最终通过努力和坚持,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3. 大学阶段大学是一个开放和自由的环境,也是人生中最自由的时期之一。
故事中的主人公们进入了同一所大学,他们面临着更广阔的舞台和更多的机遇。
在这个阶段,他们遇到了更多的朋友,参加了各种社团活动,丰富了自己的人生经历。
他们通过实习、创业等方式,逐渐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主要角色介绍1. 小明(男主角):初中时期的校园玩具创造天才,高中时期成为一位优秀的科学家,大学时期创办了自己的科技公司。
2. 小红(女主角):初中时期的校园歌手,高中时期成为一位著名的歌手,大学时期成为了音乐制作人。
3. 小刚(男配角):初中时期的校园篮球明星,高中时期成为一位职业篮球运动员,大学时期成为了篮球教练。
4. 小美(女配角):初中时期的校园画家,高中时期成为一位知名的艺术家,大学时期成为了艺术学院的教授。
永远的校园 教案
![永远的校园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a8b633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90.png)
永远的校园教案【永远的校园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创设一个永远的校园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对校园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学生将了解校园的历史、校训、校园环境保护等内容,以及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了解校园的历史、校训、校园环境保护等内容。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参与各种活动,提高对校园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校园文化的热爱,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通过情境创设,帮助学生理解校园文化的重要性。
2. 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对校园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预先了解校园的历史、校训等相关知识。
2. 学生准备:纸笔、手机等学习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约5分钟)利用PPT播放校园美景图片,激发学生对校园的向往之情。
2. 学习校园的历史(约15分钟)a. 教师简要介绍学校的历史,包括建校时间、重要事件等。
b.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回答问题:你们对学校的历史了解多少?你们觉得学校的历史对你们有什么影响?c. 学生展示小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
3. 学习校训(约20分钟)a. 教师介绍学校的校训,解释校训的含义。
b. 学生分组进行校训解读,每个小组选择一条校训进行深入解读,并准备展示。
c. 学生展示小组解读结果,教师进行点评。
4. 学习校园环境保护(约30分钟)a. 教师播放相关视频,介绍学校的环境保护工作。
b.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回答问题:你们觉得保护校园环境的重要性是什么?你们能为校园环境保护做些什么?c. 学生展示小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
5. 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约20分钟)a. 教师介绍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项目,如校园艺术节、校园志愿者服务等。
b. 学生自由选择参与校园文化建设项目,并进行准备。
c. 学生进行展示,教师进行点评。
6. 总结(约10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强调校园文化的重要性。
谢冕《永远的校园》
![谢冕《永远的校园》](https://img.taocdn.com/s3/m/d72fdd91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ee.png)
谢冕《永远的校园》一颗蒲公英小小的种子,被草地上那个小女孩轻轻一吹,神奇地落在这里便不再动了——这也许竟是夙缘。
已经变得十分遥远的那个八月末的午夜,车子在黑幽幽的校园里林丛中旋转终于停住的时候,我认定那是一生中最神圣的一个夜晚:命运安排我选择了燕园一片土。
燕园的美丽是大家都这么说的,湖光塔影和青春的憧憬联系在一起,益发充满了诗意的情趣。
每个北大学生都会有和这个校园相联系的梦和记忆。
尽管它因人而异,而且也并非会一味的幸福欢愉,有辛酸烦苦,也会有无可补偿的遗憾和愧疚。
我的校园是永远的。
因偶然的机缘而落脚于此,终于造成决定一生命运的契机。
青年时代未免有点虚幻和夸张的抱负,由于那个开始显得美丽、后来愈来愈显得严峻的时代,而变得实际起来。
热情受到冷却,幻想落于地面,一个激情而有些飘浮的青年人,终于在这里开始了实在的人生。
匆匆五个寒暑的学生生活,如今确实变得遥远了,但师长那些各具风采但又同样严格的治学精神影响下的学业精进,那些由包括不同民族和不同国籍同学组成的存在着差异又充满了友爱精神的班级集体,以及战烟消失后渴望和平建设的要求促使下向科学进军的总体时代氛围,给当日的校园镀上一层光环。
友谊的真醇、知识的切磋、严肃的思考、轻松的郊游,甚至失魂落魄的考试,均因它的不曾虚度而始终留下充实的记忆。
燕园其实不大,未名不过一勺水。
水边一塔,并不可登;水中一岛,绕岛仅可百余步;另有楼台百十座,仅此而已。
但这小小校园却让所有在这里住过的人终生梦绕魂牵。
其实北大人说到校园,潜意识中并不单指眼下的西郊燕园,他们大都无意间扩展了北大特有的校园的观念:从未名湖到红楼,从蔡元培先生铜像到民主广场。
或者说,北大人的校园观念既是现实的存在,也是历史的和精神的存在。
在北大人的心目中,校园既具体又抽象,他们似乎更乐于承认象征性的校园的精魂。
我同样拥有精神上的一座校园。
我的校园回忆包蕴了一段不平常的记忆。
时代曾给予我们那一代青年以特殊的际遇,及今思来,可说是痛苦多于欢愉。
《永远的校园》教案
![《永远的校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ab2b360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ad.png)
《永远的校园》教案引言概述:《永远的校园》是一份教案,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校园文化,培养他们对校园的热爱和归属感。
本教案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校园历史与文化、校园建筑与环境、校园活动与组织、校园精神与价值观以及校园未来发展。
每个部分将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校园的各个方面,以期激发学生对校园的兴趣和思考。
一、校园历史与文化1.1 学校的创办背景和历史沿革- 介绍学校的创办初衷和历史背景,包括学校的创建者、创办目的和重要里程碑事件。
- 探讨学校的历史对校园文化的影响,如学校的传统、校训和校歌等。
1.2 校园文化的特色和内涵- 分析学校的特色文化,比如学校的艺术氛围、学术氛围和体育氛围等。
- 引导学生思考学校文化的内涵,如学校的核心价值观、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等。
1.3 学校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探讨学校历史文化的传承方式,如校友资源的利用、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等。
- 分析学校历史文化的发展趋势,如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和创新的教育模式等。
二、校园建筑与环境2.1 校园建筑的特色和功能- 描述学校建筑的特点和风格,如现代化建筑和传统建筑的融合。
- 分析不同建筑的功能,如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和体育馆等。
2.2 校园环境的打造与管理- 探讨学校对校园环境的规划和管理,如绿化工程、环境卫生和安全保障等。
- 引导学生思考校园环境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如舒适的学习氛围和健康的生活环境。
2.3 校园建筑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分析学校在建筑和环境方面的可持续发展举措,如节能减排和资源回收利用等。
- 引导学生思考校园建筑和环境的未来发展方向,如绿色建筑和环保意识的培养等。
三、校园活动与组织3.1 学校的重要活动和节日- 介绍学校的重要活动和节日,如开学典礼、运动会和毕业典礼等。
- 分析这些活动和节日对学生的影响,如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等。
3.2 学生社团和组织- 探讨学校的学生社团和组织,如学生会、文艺社团和科技团队等。
永远的校园 教案
![永远的校园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5811504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80.png)
永远的校园教案【教案】永远的校园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创设一个永远的校园的情景,匡助学生回顾和体验校园生活的夸姣,并通过相关活动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二、教案目标1. 通过回顾和讨论,让学生体验和表达自己对校园生活的情感和回顾。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创作和表演展示自己对永远的校园的理解和想法。
三、教学准备1. PPT或者黑板、白板等教学工具。
2. 学生的回顾材料,如照片、文字描述等。
3. 小组合作活动的相关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校园的照片或者视频,引导学生回顾起自己在校园的夸姣时光,并提问学生对校园的印象和感受。
2. 回顾与分享(15分钟)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分享自己在校园的夸姣回顾,可以通过展示照片、讲述故事等形式进行。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享的内容,如校园的风景、老师和同学的关系、校园活动等。
3. 情感认知(15分钟)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量和表达自己对校园的情感认知,如校园对自己的意义、在校园中获得的成长和收获等。
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向全班汇报自己的观点。
4. 合作活动(20分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例如,让学生合作设计一个永远的校园的平面图,或者合作创作一首关于校园的歌曲等。
5. 创作和表演(25分钟)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段关于永远的校园的小品或者短剧,并进行表演。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经验,创作出有趣、富有情感的表演内容。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创作的指导和建议,并提供必要的道具和服装。
6. 总结与展示(10分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展示,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创作和表演成果,并讨论对于永远的校园的理解和想法。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量和讨论。
五、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预情况、听取学生的表达和观点,以及对学生创作和表演的评价,来评估学生对于永远的校园的理解和想法,以及他们的情感认知、合作意识和创造力的发展情况。
龙迪勇《永远的校园》读后感
![龙迪勇《永远的校园》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a7aedac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81.png)
龙迪勇《永远的校园》读后感作者龙迪勇创作的《永远的校园》,虽然前几年,我曾经阅读过这篇文章。
现在重新阅读这篇文章《永远的校园》,感觉到还是那样的新鲜、好奇、优美、神奇。
我非常非常喜欢阅读《永远的校园》,作者的文采、文章里面的好词好句,我久久地阅读、欣赏、研究、回味无穷,感觉到是一种精神上的美好的享受,给我带来的美好、快乐多多,是我精神上的营养大餐,我咀嚼、思考、记忆,反复研究和阅读。
我感觉到《永远的校园》这篇文章,我即使是阅读一百遍也不会感觉到厌倦,我看了又看,感觉到文笔这样优美的文章实在应该让更多的读者来阅读,让更多的读者知道和分享。
我阅读这篇文章时,沉浸于其中的愉悦的心情真是妙不可言。
这样的文章思想境界就是高,作者的思路新奇、作者的才华横溢,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做一个文化的香客”,说的多好,那些我加粗了的字体,我都认为是神来之笔,让我赞叹不已,让我感觉到这就是大师的作品,这就是大师的风范,我很是敬仰,我在仰望,这就是我希望能够阅读到的精美文章,这就是我梦寐以求的精神食粮,这就是我追求的理想境界,虽然我没有达到这种境界,我距离很远很远很远,但我感觉到阅读也是一种靠近,也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缘分。
《永远的校园》这篇文章,对于我来说,就是具有永恒的魅力,那是让我永远年轻的地方,那是让我远离浅薄的地方。
这篇文章里,有文学的神韵,有文化的倒影,有历史多情的呢喃……我阅读这篇文章,就有种初恋般的美好的新奇的感觉,这样优美的文章我真是太喜欢了,太喜欢了,太喜欢了……我就喜欢阅读这样短小精悍的优美的文章,能够引起我的共鸣,能够让我阅读上瘾,能够让我爱不释手,能够让我热爱有加,我反复研究和阅读,揣摩其中的美感,回味其中的韵味,我想把这篇优美的文章深深地记住,永远留在我的脑海里,不但要阅读多遍,我还要把这篇优美的文章通过我的双手在电脑的文档里打出来,发送到我的博客上去,保存在我的心底,让这种甜蜜蜜的感觉与岁月同在,来表达我的最爱。
永远的校园 教案
![永远的校园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48e9d8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2e.png)
永远的校园教案【永远的校园教案】一、教案背景在现代社会中,校园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和成长的环境。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校园教育也需要不断适应新的需求和挑战。
本教案旨在探讨如何建设一个永远的校园,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永远的校园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建设永远的校园的关键要素;3. 能够设计一个符合永远的校园理念的教育方案。
三、教学内容1. 什么是永远的校园?永远的校园是指一个持久存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教育环境。
它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2. 建设永远的校园的关键要素(1)优质教育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包括教师、教材、设施、技术等,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创新教学模式: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辅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潜力。
(4)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
3. 设计一个符合永远的校园理念的教育方案(1)教育目标:明确教育的目标,包括学科知识的掌握、综合素质的培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等。
(2)教学内容:根据学科和学生需求,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评价方式:建立科学、公正的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包括学科成绩、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
四、教学流程1. 引入(5分钟)介绍永远的校园的概念和意义,引发学生对建设永远的校园的思考和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详细讲解建设永远的校园的关键要素,包括优质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模式、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等。
永远的校园 肖复兴
![永远的校园 肖复兴](https://img.taocdn.com/s3/m/78e5d8c3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16.png)
永远的校园肖复兴永远的校园一、背景介绍永远的校园是一部以校园生活为主题的电视剧,由知名导演肖复兴执导。
该剧以描绘校园生活中的友情、爱情、成长为主线,展现了年轻人在校园中经历的各种故事和情感。
二、剧情概述《永远的校园》讲述了一群大学生在校园中度过的四年时光。
剧中主要围绕着几位主要角色展开,他们分别是:李子涵、张晓宇、陈雨欣和王鹏飞。
李子涵是一个乐观开朗的女孩,她对于校园生活充满了热情和憧憬。
她在大学期间结识了张晓宇,两人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张晓宇是一个有才华的音乐人,他在校园中展现了自己的音乐才华,并且在音乐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陈雨欣是一个温柔善良的女孩,她对于学习非常认真,并且在课堂上表现出色。
她和王鹏飞是一对恋人,他们在校园中经历了许多甜蜜和难忘的时刻。
剧中通过展现这些主要角色的校园生活,描绘了他们在学习、友情和爱情上的成长和变化。
剧情中充满了欢笑和泪水,触动了观众的心灵。
三、角色介绍1. 李子涵(饰演者:XX)李子涵是一个乐观开朗、热情活泼的女孩。
她对于校园生活充满了憧憬,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并且在校园中结识了许多好朋友。
她在大学期间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但她总是能够积极面对,并且从中学到了许多。
2. 张晓宇(饰演者:XX)张晓宇是一个有才华的音乐人。
他在校园中展现了自己的音乐才华,并且在音乐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他是李子涵最好的朋友,两人在校园中经历了许多难忘的时刻。
3. 陈雨欣(饰演者:XX)陈雨欣是一个温柔善良、认真学习的女孩。
她在课堂上表现出色,成绩优秀。
她和王鹏飞是一对恋人,两人在校园中经历了许多甜蜜和难忘的时刻。
4. 王鹏飞(饰演者:XX)王鹏飞是一个阳光帅气的男孩,他对于陈雨欣非常宠爱。
他在校园中展现了自己的领导才华,并且在学生会中担任了重要职务。
他和陈雨欣的爱情故事令人动容。
四、剧集亮点1. 校园氛围浓厚:《永远的校园》通过细腻的描绘,将观众带入了一个真实而充满活力的校园世界,让人仿佛回到了自己的大学时代。
《永远的校园》教案
![《永远的校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5f518e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e6.png)
《永远的校园》教案引言概述校园是每个人成长的地方,是我们永远难忘的回忆。
《永远的校园》教案旨在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和资源,让学生在校园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永远的校园》教案的内容和实施方法。
一、教案内容1.1 通过校园探索活动,让学生了解校园的各个角落,增强对校园的归属感。
1.2 利用校园资源,开展实地考察和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
1.3 设计校园文化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校园文化的魅力。
二、教案实施方法2.1 组织学生参加校园探索活动,引导他们发现校园中的美丽和奇妙。
2.2 制定详细的实地考察计划,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3 定期举办校园文化体验活动,如校园音乐会、戏剧表演等,让学生感受校园文化的魅力。
三、教案目标3.1 培养学生对校园的热爱和归属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3.2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3 增强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四、教案评估4.1 制定评估标准和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进行评估。
4.2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和完善教案内容和实施方法。
4.3 定期组织教师团队进行教学反思和研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五、教案总结5.1 通过《永远的校园》教案的实施,学生对校园的了解和感情更加深厚。
5.2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了提升,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5.3 《永远的校园》教案不仅让学生在校园中学习,更让他们在成长中感受到快乐和幸福。
结语通过《永远的校园》教案的实施,我们可以让学生在校园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实施《永远的校园》教案,让学生在永远的校园中茁壮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清文章思路,归纳课文主旨
请大家速读《永远的校园》一文,把你对北大的理解 告诉我,把‚永远‛的原因告诉我。 请找出课文中
的原话或者用自己的话概括。
一是北大的生活经历是我永久的记忆;
二是北大学子代代相传,使北大精神精神成为永远;
三是北大精神是中国魂的代表的缩影,必须随中国魂绵延不绝成为永恒。
美丽风景 成就事业
2008年5月,在广州他认识了同为北大校友、同是‚卖肉佬‛的陈生。2009年8月,陈 生邀他赴广州相商,提出开办‚屠夫学校‛,两个‚卖肉佬‛一拍即合。陈生也悄悄进入 养猪行业,并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在广州开设了近100家猪肉连锁店,营业额达到2个亿,被 人称为广州‚猪肉大王‛。陈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十多年前放弃了自己在政府中让人羡慕
理清文章思路,归纳课文主旨
理清文章思路,归纳课文主旨。 提问:本文可分为哪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校园生活的永久记忆。 第二部分(第6—15自然段):北大精神代代相传。
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结尾照应开篇,不朽的北大精神至中国魂
绵延不绝。
归纳主旨:作者以充满诗情的语言,回顾自己在北大校园中希望与失 望交相纠缠的青春岁月,深情抒写这座校园特殊的精神魅力。
谢冕
美丽的东西湖职业技术学校
走进作家
谢冕,著名作家、诗人,北大 文学院教授,自他大学毕业以 后,就一直在北大任教,一待 就是50多年。
你了解北大吗?
北大于1898年12月成立,原名‚京师大 学堂‛,是清末戊戌变法、维新运动‚改革 维新,兴学图强‛的产物,京师大学堂章程: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甲午海战海战失 败,有识之士主张向西方学习,改革的产 物);辛亥革命后,1912年5月改名为‚北 京大学‛; 严复是第一任校长。 1917年,学者、教育家、民主主义革命家蔡元培 任校长,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网罗大批人才,活跃了学术氛围,陈独秀、李大钊、 鲁迅、胡适先后执教,毛泽东也在图书馆任职,这一 时期是北大历史上非常活跃的时期,也成为了民主运 动、革命运动的中心; 在‚五•四‛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当时,新 文化运动的一些核心人物,如胡适、陈独秀、李大钊、鲁 迅等都曾在北大任教。后来为了纪念‚五•四‛运动,继承 ‚五•四‛精神,北大就将‚5•4‛定为校庆日。 1916年10 月,国家‚211工程‛中首批支持的两所大学之一。‚小平, 你好‛口号的提出者,表现了对改革开放的支持。
憧(chōnɡ)憬(jǐnɡ)
失(shī)魂(hún)落(luî)魄(pî)
梦(mânɡ)绕(rào)魂(hún)牵(qiān) 肃(sù)杀(shā) 催(cuī)化(huà)
心(xīn)甘(ɡān)情(qínɡ)愿(yuàn) 萌(mãnɡ)动(dînɡ)
泥(ní)泞(nìnɡ)
耿(ɡěnɡ)介(jiâ)不(bù)阿(ē)
北大精神: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厚德载物,自强不息‛
学术前沿,战斗阵地 ‚科学与民主‛的口号
北大人物: 李大钊、冰心、邵飘萍、毛泽东、 陈独秀、周作人、马寅初、冯友兰、 梁实秋、季羡林、谢冕,哪一个不 是响当当的人物。
北大建筑
燕园、校门、红楼等
一塔湖图( 戏称‚一塌糊涂‛ )
词语学习
梦(mânɡ)寐(mâi)以(yǐ)求(qiú) 夙(sù)缘(yuán) 切(qiē)磋(cuō) 扬(yánɡ)帆(fān)启(qǐ)航(hánɡ) 真(zhēn)醇(chún) 包(bāo)蕴(yùn)
理解关键词句
①‚蒲公英小小的种子,被草地上那个 小女孩轻轻一吹,神奇地落在这里便不 再动了--这也许竟是夙缘。‛ ②‚燕园其实并不大,未名不过一勺
水。边一塔,并不可登;水中一岛,
绕岛仅可百步余;另有楼台百十座, 仅此而已。‛
③‚科学与民主是未经确认却是事实上的北大校训。二者作为刚柔结合
的象征,构成了北大的精神支柱。‛
难以言喻的神奇魅力──精神的魅力、信仰的魅力、学术的魅力和人格的魅 力。‘北大’这个品牌式的校名是一种永恒的精神、永久的信仰和永存的人 格力量的隐喻……北大始终是中国学界猎猎飘扬的一面旗帜,北大永远与祖 国血脉相连。‘敢为天下先’是北大代代传承且生生不息的精神,是北大人 共有的精神基因。‛
爱因斯坦说:‚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 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猪栏的理想‛在如今的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 ,本文作者却让我们懂得,精神的魅力是永远的。阅读课文,联系实际,谈 谈自己在青春岁月中有着怎样的精神追求,课文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永远‛的原因
自由灵魂
治学精神 独立思想 自由乡土
理性思考
①优秀人物和传统: a.郁达夫上第一堂课的故事 b.朱光潜评《中国哲学史》的故事 c.北大校园流传的段子
②现实中的北大暴露出的阴暗面: a.网上有人称‚北大,你已经无耻到了极点‛ b.北大教授贫富分化严重。 c.北大毕业生卖猪肉的报道
理性思考
课后作业
课文运用排比、比喻、象征, 句式整齐,语言优美,摘抄 出你喜欢的句子。
说到这里,我们的心情已经变得沉重,兴冲冲的脚 步或许已不大迈得开了。我们分明感到:北大虽然脱俗, 但也难于免俗,甚至还有丑陋的地方。但‚永远的校 园‛,这又是一个多么具有诱惑力的题目呀!
请同学们根据你们的理解 ,对比谢冕心中的北大与 现中北大的差异,揣摩产生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 当今社会,人的价值趋向物质化、表面化,急功近利、贪图虚 荣,社会上流行庸俗的实用主义。 包括北大在内的诸如某教授的 抄袭事件都反映了这种社会的不良风气。而在学校的管理制度方面, ‚学术‛玩不过‚权术‛,官僚体系严重,丞需改革。
理性思考
我们东西湖职业技术学校也有自己的校园精神,有哪些同学有所了 解?请畅所欲言!
“努力让每个人都有 人生出彩的机会!”
作为一所大学校园, 北大真的能存在那么久远 吗?
永远的校园
空间物质层面的北大校园 ‚历史的和精神的存在‛的抽象的校园(重点)
①向习惯思维和因袭势力抗争——敏感锐气; ②不单纯、富有个性——复合丰富的精神气质; ③机智、聪慧;洒脱、充满活力; ④民主与科学——北大的精神支柱 ⑤代代传承,使北大精神成为永远。 ⑥北大魂与中国魂共生与永存。 →北大的灵魂(社会精英意识、被选择的庄严感、献身精神和使命)中 国魂
的公务员职务毅然下海,倒腾过白酒和房地产,打造了‚天地壹号‛苹果醋,如今卖猪肉卖
成了千万富翁。
理性思考
对此,网上也有激烈的争论诸如:
网友‚红太阳帽‛:你不管是毕业于什么学校, 只要自食其力,就是好事情。对得起父母,对得 起社会就可以了。华罗庚没有毕业于什么大学, 但他为人类做出很大贡献,一些名牌大学毕业的 人默默无闻工作,养家糊口活得平平安安。只要 没有犯法、没有造成社会危害,都是好的。 贵州网友:卖猪肉没有什么丢脸的,这也是社会需要。关键问题是卖猪肉的人是否需要大 学文凭,有大学文凭的人猪肉能卖出什么花样出来吗?尤其是北大是中国著名高等学府, 这个学校不是培养学生卖猪肉的,如果有卖肉专业我想没有家长会让孩子去报这个专业, 现今中国还没有发展到连卖猪肉都需要大学文凭的时代。 陆步轩说:北大毕业的不要自视太高了,北大毕业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北大毕业只能证明 曾经学习好。而社会上还有很多知识,需要在社会中不断地实践学习。现在年轻人讲究有 一份‚体面‛的工作,他觉得,体面不体面是自己的感受,要看拿什么衡量。
分组讨论并回答:
①作者在前5个自然段写了什么?校园在他眼中是怎样一个概念? ②第6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如何?
分组讨论并回答:
③作者在7—12自然段谈到了哪些抽象的校园精神? ④在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又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⑤大家思考一下,‚永远‛的内涵。
小结
‚ 燕园──这座熔历史意象和时代气息于一炉的人文景观,积淀着 Nhomakorabea大
另一方面,我们再来讨论一下‚北大
理性思考
毕业生卖猪肉‛,它算阴暗面吗?
陆步轩,长安人。1966年出生,1985年以 陕西省长安县(今为西安市长安区)文科状元的 成绩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分配至‚长安 县柴油机厂‛工作,后来下海经商,做过多种 职业。1999年,在长安开了‚眼镜肉店‛。 2003年,因本报报道‚北大才子街头卖肉‛而 出名,一时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