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敏试验中常用的试验药物及其代表的药物

合集下载

临床药敏实验常用抗生素纸片一览表

临床药敏实验常用抗生素纸片一览表
028
029
030
031
032
033
妥布霉素
阿米霉素
庆大霉素
乙基西梭霉素
大观霉素
利福平
丁胺卡那
奈替霉素、立克菌星
淋必治
10ug
30ug
10ug
30ug
100ug
5ug
对G-菌、绿脓作用强,厌氧菌无效
对G-杆菌作用好,厌氧菌无效
用与对其他抗生素耐药菌的感染
用与多重耐药淋球菌的治疗




034
035
036
10/10ug
75/10ug
常与氨苄西林联用
AMS
单环B-内酰氨酶
023
氨曲南
尹刻单
35ug
流霉素类
024
伊米配能
泰能
10ug
链霉素类
025
链霉素
10ug
对G-杆菌、结核杆菌作用好,厌氧菌无效
新霉素类
026
新霉素
30ug
厌氧菌无效
卡那霉素类
027
卡那霉素
30ug
毒性大,现已少用,厌氧菌无效





10U
1hg
10ug
10ug
100ug
100ug
75ug
广谱抗生素,对G+菌G-球菌作用强
广谱,为耐敏青霉素,对葡萄球菌作用强,国内已停止不用
广谱抗葡萄球菌青霉素,耐酶
广谱,对假单胞菌无效,对绿色链球菌作用较优
广谱,抗菌谱同氨卞(口服)
对绿脓感染效果好,对G-杆尤其假单胞菌作用强
广谱对G-杆尤其假单胞菌作用强

正确解读药敏报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Word 文档

正确解读药敏报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Word 文档

正确解读药敏报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临床医师最大的抱怨是:医院有的药物不做药敏实验,医院没有的药物做药敏实验?临床医师最大的不解是:药敏报告显示敏感的药物,而临床治疗无效?这些问题使得临床医师不知道如何选择抗菌药物,本文对如何正确解读药敏报告,解决临床提出的问题,合理选择抗菌药物,进行解答。

一、正确的解读药敏报告需掌握以下知识。

1、药敏试验(AST):体外测定药物抑菌或杀菌能力的试验,以便准确有效的利用药物进行治疗。

2、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抑菌浓度是测量抗菌药至24小时后能抑制培养基内病原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

3、最小杀菌浓度(MBC):指杀死99.9%(降低级3个数量)的供试微生物所需的最低药物浓度。

4、NCCLS/ CLSI:美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5、多重耐药(MDRO):是指有多重耐药性的病原菌。

Multiresistance可以翻译成多药耐药性、多重耐药性、其定义为一种微生物对三类(比如氨基糖苷类、红霉素、β-内酰胺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耐药,而不是同一类三种。

6、泛耐药(XDR):广泛耐药细菌指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几乎全部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仅对黏菌素和替加环素敏感,革兰氏阳性球菌仅对糖肽类和利奈唑胺敏感。

7、全耐药(PDR):泛耐药细菌指对所有分类的常用抗菌药物全部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包括黏菌素和替加环素在内的全部抗菌药物耐药,革兰氏阳性球菌对包括糖肽类和利奈唑胺在内的全部抗菌药物耐药。

8、敏感S:表示被测抗菌药物普通剂量在体内达到的浓度大于被测定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治疗有效。

耐药R:表示被测抗菌药物最大剂量在体内浓度小于被测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即使用大剂量该抗菌药物治疗仍无效。

中介I:表示介于敏感和耐药之间的缓冲区域,需加大剂量使用才可能有效,在药物选择时应尽量避免使用此类药物。

剂量依耐性敏感SDD:依赖于患者所用剂量的菌株敏感性,患者应使用最大的允许剂量。

药敏试验药片上简称与相应药品名称

药敏试验药片上简称与相应药品名称

药敏试验药片上简称与相应药品名称
四:四环素庆:庆大霉素
舒:头孢哌酮/舒巴坦(舒普深)阿:阿奇霉素
克:克林霉素美:头孢西丁
环:环丙沙星万:万古霉素
氯:氯霉素复:复方新诺明
妥:妥布霉素V:头孢唑啉
洛:洛美沙星、头孢克洛(希克劳)呋:呋喃妥因
莫: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欣:头孢他啶、复达欣安:阿莫西林/棒酸(安灭菌、奥格门丁)必:头孢派酮
氟:诺氟沙星痢:痢特灵
特:替卡西林/棒酸(特美)羧:羧苄青霉素
杆:杆菌肽利:利福平
坦:氨苄西林/舒巴坦罗:美罗培南
肟:先锋噻肟、头孢噻肟丁:阿米卡星
他:哌拉西啉/他唑巴坦甲:米诺环素
多:多粘菌素B 氧:哌拉西啉
青:青霉素G 红:红霉素
马:头孢吡肟西:头孢呋辛。

如何解读药敏报告及选择抗菌药物

如何解读药敏报告及选择抗菌药物

如何解读药敏报告及选择抗菌药物?药敏试验报告对于临床有很多指导价值:帮助我们临床选择治疗的抗菌药物,鉴定细菌,能够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各种感染。

但临床医生对药敏报告却是一大堆抱怨,最大的抱怨是:报了一堆医院没有使用的药物,而医院使用的药在药敏试验中没有做?选择药敏报告敏感的药物,为什么临床治疗无效?要回答以上问题必须会解读药敏报告,并能正确选择抗菌药物。

首先必须了解以下概念:1、药敏试验(AST):体外测定药物抑菌或杀菌能力的试验,以便准确有效的利用药物进行治疗。

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抑菌浓度是测量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大小的一个指标,指在体外培养细菌18至24小时后能抑制培养基内病原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

最小杀菌浓度(MBC):指杀死99.9%(降低级3个数量)的供试微生物所需的最低药物浓度。

2、NCCLS/CLSI:美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

3、多重耐药(MDRO):是指有多重耐药性的病原菌。

Multiresistance 可以翻译成多药耐药性、多重耐药性、其定义为一种微生物对三类(比如氨基糖苷类、红霉素、β-内酰胺类)或三类以上抗生素同时耐药,而不是同一类三种。

泛耐药(XDR):广泛耐药细菌指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几乎全部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仅对黏菌素和替加环素敏感,革兰氏阳性球菌仅对糖肽类和利奈唑胺敏感。

全耐药(PDR):泛耐药细菌指对所有分类的常用抗菌药物全部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包括黏菌素和替加环素在内的全部抗菌药物耐药,革兰氏阳性球菌对包括糖肽类和利奈唑胺在内的全部抗菌药物耐药。

敏感S:用常规用量治疗有效,常规用药时到达的平均血药浓度超过细菌的MIC5倍以上。

耐药R:用常规用量治疗不能抑制细菌的生长。

MIC高于药物在血、体液中可能到达的浓度。

中介 I:被检菌MIC接近血、体液中药物浓度,治疗效果不肯定。

剂量依耐性敏感SDD:依赖于患者所用剂量的菌株敏感性,患者应使用最大的允许剂量。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药敏试验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药敏试验

沙门菌属的肠道外分离株应测试并报告 氯霉素和一种三代头孢菌素的敏感性
肠球菌对头孢菌素类、氨基糖甙类、磺 胺甲恶唑/甲氧苄啶和克林霉素在体外可 能有活性但临床耐药,不能报告敏感。
MRS 应 报 告 耐 受 所 有 β- 内 酰 胺 类 药 物 (包括其复合药)
从威胁生命的感染(脑膜炎、菌血症、 会厌炎和面部蜂窝组织炎)患者的血和 脑脊液中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常规应报 告氨苄西林、一种三代头孢菌素和氯霉 素的药敏结果。
与标准比浊管比浊,以有黑字的白纸 为背景调整其浊度相当于0.5号麦氏管。
平板接种
用无菌棉拭子蘸取菌液
在管壁上方旋转挤压几次去掉过多水分 用拭子涂布整个M-H培养基表面,反
复几次,每次将平板旋转60° 最后沿平皿周边绕两圈以保证涂布均匀
制备好的菌液必须在15min内使用 贴纸片前可将培养皿盖半开3-5min以使
来自血琼脂菌落可能带有足够的甲氧苄啶 或磺胺拮抗物,在SXT抑菌圈内细菌可沿敏 感菌株周围产生模糊生长。
检测苯唑西林和万古霉素对葡萄球菌和肠 球菌的抑菌环需要用透射光(平板对着光 源),抑菌环的边缘用放大镜才可发现小菌 落可以忽略。
在纸片周围的抑菌环内有任何可辨的菌落 或生长薄膜(包括针尖样菌落)提示耐药。
注意
纸片一旦贴下就不可再挪动位置,因纸 片中的药物已扩散到琼脂中。 需要时应在适当的地方贴新纸片
孵育
必须用35℃孵箱(苛氧菌药敏平板应置 于5% CO2 环境)
箱内平板最好单独摆放,不超过两个叠在 一起,否则中间的平板因达不到孵箱温度 而产生预扩散的作用。
平板孵育规定时间(一般为18-24h)后读 取结果,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必须孵育24h以 检测苯唑西林和万古霉素的耐药性。

药敏试验报告的准确解读与合理用药的分析

药敏试验报告的准确解读与合理用药的分析

敏感的细菌变为耐药菌。获得性耐药是目前临床 面临的最主要的耐药问题。由天然敏感菌基因突 变或获得一段基因片段,使其基因型改变而产生耐 药。获得性耐药不断在变化,其变化频率与抗生素 使用相关,不能预测,需要做药敏试验。 2.4 药敏试验药物的选择
目前,抗菌药物多达 200 种,药敏试验不可能 也没必要测定每 1 种药物。药敏试验药物的选择
bility Testing;Nineteenth Informational Supplement[S].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M100- S19 ed.2009,28(1):23. [8] 李傍娣,莫顺华.临床药效与药敏试验结果不符原因分析 [J].宜春学院学报,2011,33(12):116-117. (收稿日期:2013-07-22 修回日期:2013-08-10)
克林霉素
所有
林可霉素。
氨苄西林
肠球菌
青霉素。
青霉素 G
葡萄球菌属、淋病奈瑟菌
苯氧甲基青霉素,苯氧乙基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海他 西林,羧苄西林,哌拉西林,美洛西林,阿洛西林和替卡西林。
头孢噻吩
肠杆菌科
头孢匹林,头孢拉定,头孢氨苄,头孢克洛,头孢羟氨苄。
氨苄西林
所有
阿莫西林,巴氨西林和海他西林。
不作为敏感报告的抗菌药物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氨曲南
第 1、2 代头孢菌素、头霉素、氨基糖苷类 青霉素类、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头孢类和亚胺培南 氨基糖苷类(除高浓度外)、头孢菌素类、克林霉素和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异噁唑
β-内酰胺类抗菌药
生长;⑶苛养菌,如嗜血杆菌、军团菌、淋球菌等原 因,其培养基营养成份不佳或培养条件限制,导致 漏检;⑷特殊病原体,常规培养无法检测的病原体, 如厌氧菌、结核杆菌、衣原体、支原体、病毒等。

如何看药敏报告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如何看药敏报告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一类抗菌药物(预报药)。 ➢ 对葡萄球菌一代头孢比三代头孢治疗效果好,
故不需要检测三代头孢的药敏结果。
药敏试验中常用的试验药物及其代表的药物
试验药物
菌种
可被推测的抗菌药物结果
苯唑西林/头孢西丁耐药 四环素敏感
葡萄球菌属 所有菌属
所有β-内酰胺类,包括酶抑制剂复合药和碳青霉烯类均 耐药
对多西环素、米诺环素敏感
最小杀菌浓度(MBC):指杀死99.9%(降低 级3个数量)的供试微生物所需的最低药物浓度。
报了一堆医院没有使用的药物,而医院 使用的药在药敏试验中没有做?
1、药敏试验是参照美国NCCLS/ CLSI(美 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 化协会)每年发布的标准执行,同时作为卫 生部部颁标准执行。
感染致病菌
抗菌药物选择
可供更换的抗菌药物
————————————————————————————————
G+杆菌(需氧)
炭疽杆菌
青霉素,氨苄西林
新氟喹诺酮类(左氧沙星,
环丙沙星,氧氟沙星 莫西沙星,加替沙星)
G+杆菌(厌氧)
艰难梭状芽孢杆菌
甲硝唑,万古霉素
替硝唑,去甲万古霉素
头霉素类(头孢西丁,
天然耐药的药物 万古霉素(中介)
酪黄肠球菌
万古霉素(中介)
粪肠球菌
林可酰胺类、头孢菌素类
屎肠球菌
林可酰胺类、头孢菌素类
克雷伯菌属 沙雷菌属 阴沟肠杆菌
氨基青霉素 、羧基青霉素类 氨基青霉素类、一代头孢、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呋辛 头孢西丁
产气肠杆菌 奇异变形杆菌 普通变形杆菌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 铜绿假单胞菌
如何看药敏报告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细菌药敏试验实验报告解读

细菌药敏试验实验报告解读

细菌药敏试验实验报告解读“医院有的药物不做药敏实验,医院没有的药物做什么药敏实验?”在临床上经常能听到临床医生们抱怨。

“药敏报告显示敏感的药物,而临床治疗无效?”有时也让大夫们感到不解。

这些问题使得临床医师不知道如何选择抗菌药物,那么如何正确解读药敏报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报告呢。

我们先来了解几个概念:最低抑菌浓度(MIC):测量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大小的一个指标,指在体外培养细菌18至24小时后能抑制培养基内病原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

最小杀菌浓度(MBC):抗菌药物能能使受试菌最初的活菌总数减少99.9%以上所需要的最低抗菌药物浓度。

折点:是最低抑菌浓度或者抑菌圈直径,用于区分离株为敏感、剂量依赖性敏感、中介、非敏感还是耐药敏感(S):通过折点来定义,指当对感染部位采用推荐剂量时,具有MIC值等于或低于敏感折点(或抑菌圈等于或高于敏感折点)的菌株通常可被抗菌药物所达到的浓度水平所抑制,产生可能的临床疗效。

中介(I):通过折点来定义,包括这些MlC或者抑菌圈直径在中介范围内的菌株,其抗菌药物MIC接近于血液和组织中通常可达到的水平,而抗菌药物治疗的疗效可能低于敏感株。

耐药(R):通过折点来定义,指按常规用药方案,在药物通常可达到的浓度水平时,菌株不能被抑制,表明MIC值或抑菌圈直径可能在一个产生了某种特殊的耐药机制(如β-内酰胺酶)的范围内,而且治疗研究显示该药的临床疗效不可靠。

多重耐药(MDR):是指有多重耐药性的病原菌。

其定义为一种微生物对三类(比如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等)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耐药,而不是同一类的三种。

泛耐药(XDR):广泛耐药细菌指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几乎全部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仅对黏菌素和替加环素敏感,革兰氏阳性球菌仅对糖肽类和利奈唑胺敏感。

全耐药(PDR):泛耐药细菌指对所有分类的抗菌药物全部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包括黏菌素和替加环素在内的全部抗菌药物耐药,革兰氏阳性球菌对包括糖肽类和利奈唑胺在内的全部抗菌药物耐药。

微生物学检验(第3版)药物敏感试验

微生物学检验(第3版)药物敏感试验

抗生素的种类 一.目的:
四、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按其来源分为:①由链霉菌属发酵滤液提 取获得,有链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 核糖霉素、巴龙霉素、新霉素;②由小单 胞菌属发酵滤液中提取,有庆大霉素、福 提霉素;③半合成氨基糖苷类,有阿米卡 星、奈替米星、地贝卡星等。
抗生素的种类 一.目的:
五、喹诺酮类抗生素 第一代为窄谱抗生素,有新恶酸、奈啶 酸和恶喹酸。 第二代为广谱类抗生素,抗菌强度依次 为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洛美沙 星、氟咯沙星、培氟沙星、诺氟 沙星。 第三代为超广谱类抗生素,有司帕沙星、 妥舒沙星、左氟沙星等。
纸片的名称,然后用棉试子蘸取菌液,在试管内
壁轻挤去多余菌液后均匀涂布于整个平板表面3次, 每次旋转平板60度,最后沿平板内缘涂一周。放 置约5分钟后用镊子分别挟取所选择的药敏纸片贴 上。室温放置10分钟左右,恒温箱培养24h。
验操实作
• (4)、MH平板涂布均匀,放置5分钟再贴纸 片,纸片放置应该迅速准确,不得在平板 上拖动纸片,纸片间的距离和位置要均匀。 离平板边缘不小于15mm,两纸片间距离不 小于24mm。
实验原理 1.原理:
实验操作(接种与培养)
• (1)、取待测菌平板,观察菌落形态,涂片镜检, 革兰阴性杆菌做氧化酶试验,革兰阳性球菌做触 决定选择何组、何种药敏纸片。
酶实验。并根据实验结果对该菌株作出初步判断,
药敏试验选择纸片
• 触酶阳性的G+球菌:青、苯唑、克林、庆大、环
丙沙星、万古、红霉素、头孢唑林 庆大、环丙沙星、万古
(一)苛养菌药敏试验抗生素的选用
A组一级试验并常规报告的抗微生物药 , 如肺炎链球菌用红霉素和青霉素。 B组一级试验有选择报告的抗微生物药 , 如肺炎链球菌用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 。 C组补充试验有选择报告的抗微生物药, 如肺炎链球菌用头孢呋辛 。

需要药敏试验的药物、浓度以及皮试配置方法

需要药敏试验的药物、浓度以及皮试配置方法

各种需要药敏试验的药物、浓度以及皮试配置方法(1)青霉素G钠(钾)①皮试溶液的配制a.用 lml注射器取每毫升含 20万 u的青霉素溶液0.lml,加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至 lml,摇匀即成(含青霉素2万U)。

b.取上液0.lml&上法稀释至 lml(含青霉素2000u)。

c.取每毫升含青霉素2000u的溶液0.sml按上法稀释至2ml,摇匀即成(含青霉素500u)。

②皮试方法及结果观察(皮内试验)a.用75%酒精消毒前臂屈侧关节上6.6cm处皮肤。

b.抽取皮试液 0.lml(合青霉素 50u),作皮内注射成一皮丘(小儿注射0.02—0.03ml)。

c.等20min后,如局部出现红肿,直径大于1cm或局部红晕或伴有小水泡者为阳性。

对可疑阳性者,应在另一前臂用生理盐水做对照试验。

③注意事项a.极少数患者可在皮肤试验时发生过敏性休克,常于注射后数秒至5min内开始。

先是皮肤蜃痒、四肢麻木,gy则气急、胸闷、发给、心跳加快、脉细、血压下降、大量出汗等。

如不及时抢救,可导致病人死亡。

应做好抢救准备,如盐酸签上腺素肌注;氢化可的松静滴;及10%葡萄糖酸钙液与高渗葡萄糖液20ml缓慢静注;以及使用中枢兴奋药和抗过敏药。

b.试验用药含量要准,配制后在冰箱中保存不应超过24h,注射器应用 lml刻度者。

C.更换同类药物或不同批号或停药3天以上,最好重新作皮内试验。

(2)头胞菌素(先锋霉素) back①皮试溶液的配制取头抱菌素0.5g加生理盐水5ml溶解,然后抽取0.lml稀释至 5ml后,再抽取 0.15ml稀释至 5ml即成(每毫升含头抱菌素60ug)。

②应试方法及结果观察每次取应试液 0.lml 做皮内试验,具体操作及结果观察均同青霉素试验。

注:也有的医疗单位采用每毫升含0.25、0.3、0.5mg浓度的头泡菌素为皮试液。

每次抽取0.05—0.lml作皮试。

(3)链霉素①皮试溶液的配制a.取链霉素 1g(100万u)加生理盐水3.sml溶液后即成4ml(每毫升含25万u)。

临床药敏试验的选药原则及报告解读

临床药敏试验的选药原则及报告解读

铜绿假单胞菌
主要耐药机制:外膜通透性下降、主动外 排机制、-内酰胺酶介导耐药 连续监测显示该菌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 及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逐年上升。

铜绿假单胞菌
由于存在膜通透性低、生物被膜、
产生头孢菌素酶、金属酶及主动外排等耐 药机制,对许多抗菌药物天然耐药。即使 对其作用比较强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 培南和美罗培南、三代头孢菌素的头孢他 啶、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复合制剂 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氨基糖甙类的阿米卡星及喹诺酮类的环丙 沙星,近年大医院的耐药监测发现其敏感 率均在85%以下。

这可能是在使用三代头孢菌素治疗革 兰阴性菌的过程中由于药物的诱导作 用使细菌逐渐产生对ß -内酰胺类药物 的耐药。
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MRSA对所有ß -内酰胺类药物如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 类和含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即使体 外敏感也应视为耐药,并常表现为 对其他类抗生素的多重耐药。
临床药敏试验的选药原则
及报告解读
药பைடு நூலகம்试验的作用
常规药敏试验的局限性
目前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的数目不断增 多,大多数实验室不可能将所有的药物 均同时进行药敏试验 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导致新的耐药机制 不断被发现,使药物选择更加困难

病原学诊断中存在的问题
不重视,送检率低 标本采集不规范 实验室设备和技术落后,观念陈旧 临床与实验室缺少沟通 临床医师不会分析细菌培养和药敏报告 不能区分定植与感染
肠球菌报告修正
对于肠球菌属,头孢菌素类、氨基糖
甙类、复方新诺明和克林霉素在体外可 能有活性,但在临床上耐药,所以不能 报告对这些药物敏感。
VRE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于1986年在

福建省临床微生物学室间质评药敏试验建议选用药物

福建省临床微生物学室间质评药敏试验建议选用药物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米诺环素。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
头孢他啶、复方新诺明、美洛培南、米诺环素。
奈瑟菌属
青霉素G、头孢呋辛、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头孢克肟、四环素、环丙沙星、大观霉素(淋病奈瑟菌)。
福建省临床微生物学室间质评药敏试验建议选用药物
附录:微生物实验室常规试验和报告的药敏分组(来自检验医学信息网“2013年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计划及通知”)
β溶血链球菌
青霉素G、氨苄西林、红霉素、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头孢吡肟、万古霉素、利奈唑胺。
草绿色链球菌
头孢噻肟、头孢吡肟、万古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利奈唑胺。
肠球菌属
青霉素G、氨苄西林、庆大霉素(120μg)、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尿液标本加测呋喃妥因。
嗜血杆菌属
志贺菌属、沙门菌属
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
铜绿假单胞菌
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氨曲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
不动杆菌属
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哌酮/舒巴坦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米诺环素。
细菌类别
药敏试验建议选用的药物(包括但不限于)
葡萄球菌属
青霉素、苯唑西林、头孢西丁、庆大霉素(或阿米卡星)、红霉素、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复方新诺明、四环素,尿液标本加测呋喃妥因。
肺炎链球菌
青霉素G、苯唑西林、红霉素、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复方新诺明、四环素、利奈唑胺。
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呋辛、头孢克罗、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美洛培南。(注:须测定β-内酰胺酶)

常用药物的皮肤敏感试验

常用药物的皮肤敏感试验

常用药物的皮肤敏感试验
有些药品如抗生素中β-内酰胺类的青霉素、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链霉素、庆大霉素;有机碘照影剂;生物制品等药品在给药后极易引起过敏反应,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

为安全起见,需在注射给药前进行皮肤敏感试验,皮试后观察15-20分钟,以确定阳性或阴性反应。

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破伤风抗毒素等易致过敏反应的药品,注意提示患者在用药前进行皮肤敏感试验,在明确药品敏感试验结果为阴性后,在调配药品;对尚未进行皮试者、结果阳性或结果未明确者拒绝调配药品,同时注意提示有家族过敏史或既往有药品过敏史者在应用时提高警惕性,或采用脱敏方法给药。

鉴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可引起过敏性反应或过敏性休克,同时与青霉素类抗生素存在有交叉过敏性,概率在3-15%,但目前头孢菌素应用前是否做皮肤试验的临床意义尚有极大争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05版)等相关著作尚无定论。

国外文献证实:若患者以前发生过青霉素过敏性休克者,应禁用头孢菌素,若过敏反应较轻微,必要时可在严密监护下,给予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但近年来有多例报道,头孢菌素可致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为慎重起见和对患者的安全用药负责,建议在应用前做皮肤试验。

另外,具体到药物是否需要做药物皮肤敏感试验,请参照药品说明书和官方的药物治疗指南。

鉴于各药品生产企业的产品标准不同而对皮肤试验的要求不一,
在用药前宜仔细阅读说明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05版)中必须做皮肤敏感试验的药物情况。

此外,在部分权威性较高的二次文献中,对部分常用药品也记载应做皮肤敏感试验。

微生物室药敏实验及生化实验名称

微生物室药敏实验及生化实验名称
MI
美满霉素
CIP
环丙沙星
TET
四环素
FD
呋喃妥因
NOR
诺氟沙星
RIF
利福平
MRP
美罗培南
IPM
亚胺培南
CFZ
头孢唑啉
LEV
左氧氟沙星
CXM
头孢呋辛
GEN
庆大霉素
TEC
替考拉宁
DL-96STERP板
生化代码
生化名称
生化代码
生化名称
生化代码
生化名称
MANs
甘露糖产酸
SORs
山梨醇产酸
RAFs
棉子糖产酸
LACf
乳糖发酵
SUCf
蔗糖发酵
MELf
密二糖发酵
RHAf
鼠李糖发酵
INOf
肌醇发酵
RAFf
棉子糖发酵
ESC
七叶苷水解
SALf
水杨苷发酵
MDGf
α-甲基-D-葡萄糖苷发酵
ONPG
β-半乳糖苷酶
GEL
明胶水解
SORf
山梨醇发酵
ADOf
侧金盏花醇发酵
MALf
麦芽糖发酵
CELf
纤维二糖发酵
MOT
动力
药敏代码
药敏代码
药敏名称
药敏代码
药敏名称
药敏代码
药敏名称
CFX4
头孢西丁4
LNZ4
利奈唑胺4
PEN
青霉素
LAT
拉氧头孢
AMC
阿莫西林/棒酸
Er
诱导克林霉素耐药
NOV
新生霉素耐药
OXA
苯唑西林
ERY
红霉素
AZ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磺胺异噁唑
所有
所有磺胺类
萘啶酸(敏感)
肠杆菌科
所有喹诺酮类(敏感)
头孢噻吩/头孢唑啉(敏感)
肠杆菌科
所有头孢菌素敏感
万古霉素
所有
替考拉宁
药敏试验中常用的试验药物及其代表的药物
试验药物
菌种
药敏结果可被推测的抗菌药物
苯唑西林
葡萄球菌属
所有青霉素、头孢菌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药、碳青霉烯类和氯碳头孢
四环素
所有(除了葡萄球菌属和不动杆菌属)
多西环素、米诺环素、金霉素、地美环素、土霉素、美他环素
红霉素
革兰阳性球菌
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地红霉素、
克林霉素
所有
林克霉素
氨苄西林
肠球菌属
青霉素
青霉素G
葡萄球菌属、淋病奈瑟菌属
苯甲氧青霉素、苯氧乙西林、海他西林、羧苄西林、美洛西林、阿洛西林、替卡西林、哌拉西林
头孢噻吩
肠杆菌科
头孢匹林、头孢拉定、头孢氨苄、头孢克罗、头孢羟氨苄
氨卞西林
所有
阿莫西林、巴氧西林、氧环己西林、海他西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