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产业结构演进的分析与思考

合集下载

南京市产业结构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南京市产业结构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南京市产业结构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近年来,随着南京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其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效应。

本文以南京市产业结构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其发展现状,分析其变化原因,探究产业结构调整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关系,以期为南京市的经济和生态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一、南京市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南京市拥有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和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格局。

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南京市的产业结构已经经历了多次调整和转型。

根据南京市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南京市的三次产业结构分别为:第一产业1.3%,第二产业47.6%,第三产业51.1%。

从产业分类来看,南京市的传统制造业产业很发达,占比9.9%。

而高科技产业、新能源产业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蓝色经济、文化创意产业逐步壮大,成为南京市产业结构的重要支撑。

二、南京市产业结构变化原因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实现产业价值链升级的需要。

结合南京市实际情况,南京市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国家政策的引导。

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实施高质量发展战略,推动转型升级,南京市顺应趋势,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结构调整和优化。

2. 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消费结构的升级,南京市产业结构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方向转变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

3. 自然环境与资源的限制。

南京市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污染物排放、能源消耗等问题对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是恢复生态环境的必要手段。

三、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关系产业结构调整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具有紧密的协同关系。

南京市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积极探索支持生态保护的新模式,如落后产能淘汰和环保技术的引进等政策。

同时,南京市也大力倡导绿色制造、节能环保理念,促进清洁能源、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的发展。

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降低污染,减少废弃物产生,也能够为南京市的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可持续的支撑。

南京这两年产业发展趋势

南京这两年产业发展趋势

南京这两年产业发展趋势南京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省会城市,也是江苏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转型升级,南京的产业发展也呈现出了一些新的趋势。

本文将从南京的产业结构调整、创新型产业的发展、服务业的崛起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来探讨南京这两年的产业发展趋势。

首先,南京的产业结构调整是南京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南京的传统产业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和压力。

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南京加大了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

一方面,南京加强了对传统产业的淘汰和优化升级。

比如,南京的制造业转型升级,传统制造业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逐渐向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以及新材料等领域发展。

另一方面,南京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比如,南京成立了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的产业。

此外,南京还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了对金融、文化创意等领域的支持和引导。

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南京正在逐步实现从传统产业向高端产业、新兴产业的转变。

其次,创新型产业的发展是南京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南京一直以来注重创新驱动发展,不断增加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近年来,南京在创新型产业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比如,南京成立了许多创新创业园区,吸引了大量的创新型企业和高科技人才。

同时,南京还加大了对科研机构的支持和投入,提升了科研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

南京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和提升,为南京的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第三,服务业的崛起是南京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服务化进程,服务业在南京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近年来,南京的服务业发展迅速,对南京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

特别是金融、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为南京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南京的金融业已经初具规模,金融机构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金融市场体系逐渐完善。

南京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路径研究

南京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路径研究

2013年第11期上总第378期产业发展摘要:现代产业体系是指现代元素比较显著的产业构成,涉及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布局、产业技术、产业链条等产业经济学的主要领域。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现代产业体系特征科学界定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

现代产业体系是涉及产业发展、制约整体生产力发展的重大课题,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对于提升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转方式、调结构,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实力至关重要。

面对新一轮科学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在“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的号角吹响后,客观分析南京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现状,积极探求战略对策,以创新带动产业的绿色发展具有实际意义。

本文以南京为基础,通过对南京产业发展的描述,分析传统产业发展模式的优劣,按照现代产业体系的基本理论,赋予各产业新的定位,从而提出南京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路径建议。

关键词:现代产业体系;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近两年来,在政策的支持和推动下,南京大批企业和研究院所投入新兴产业发展。

在石化、钢铁、汽车、电子等传统产业不断升级的同时,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生物医药、平板显示等一系列新兴产业持续发展壮大。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尽管南京的产业已率先完成了“三二一”调整,南京要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离不开现代产业体系的真正构建。

一、现代产业体系的基本理论1.现代产业体系产生背景现代产业体系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适应资源开发利用、经济结构演变、产业技术进步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经济关系一系列新变化所形成的产业演化的整体性结构。

对于我国产业发展而言,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实质上是要在基本完成初期工业化后,建立向工业化中后期推进所要求的更先进、更发达的产业体系。

所以,现代产业体系就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要求的产业体系。

江苏苏南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江苏苏南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加 工业 、 电气 机 械 及 器 材 制 造 业 、 学 原 料 及 化 学 制 品制 化
20 0 5年相 比 , 高新技术产业产 值增 长率依次 为 3 . 4 、 O2 %
3 .2 、6 7 、7 7 % 和 2 .7 。 3 1% 5 .% 3 .8 9 3 % …
造业五大行业为主体 。五大行 业产值 占规模 以上 工业 的
江苏苏南地 区产业结构优化 的思路 与对 策研 究
盛 海 潇
( 京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 院,江 苏 南京 南 2 00 ) 10 3
摘 要 : 业 结 构 优 化 是 “ 一 五 ” 划 提 出 的 当前 和今 后 国民 经 济 发 展 的重 大战 略 之 一 , 文 主 要 从 江 苏 产 十 规 本
重 分别为 3 .4 、4 5 % 、 1 3 、5 3 、5 8 ; 2 o % 2 .5 4 . % 1 . % 2 . % 与
据 20 0 6年统计数据显示 : 南京以通信设备 、 计算 机及其它 电子设备制造业 、 化学原 料及化学 制品制造业 、 黑色 金属
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 石油加工 、 炼焦及核燃料加 工业 、 交通 运输设备制造业五大行业为主导 , 五大行业产值 占全市规 模 以上工业 的比重达 到 6 . %。 苏州 以通信设 备 、 89 计算 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 造业 、 织业 、 纺 黑色金属 冶炼及压延
比重为 6.% ,] 37 C其中通信设备 、 2 计算机及其 它电子设备
收稿 日期 :0 9—0 20 1—1 0
3 苏南地 区重工业化现状 .
基金项 目: 本文为南京财经大学校级 研究课 题 “ 江苏苏南 地 区产业结 构 优化 问题研 究 ” 课题研 究 成果 的部 分 内容 ( 课题 编 号 :

南京产业结构发展状况分析

南京产业结构发展状况分析
3 . % 和 l . % , 0 0年 时 已 变 为 2 . % 、 4 7 78 97 20 62 3 .%
前 的产 业 结 构 高度 大 体 相 当 于 日本 2 O世纪 6 、7 o O
年代 的水平 ,那 时的 日本 正 处在 工业 发 展 的 中期 阶
段 。从 劳 动力结 构 的 同期 比较 值来 看 ,南京 与 日本
的 就 业 结 构 偏 离 度 ( 一SB 正 在 不 断 缩 小 。这 表 1 ^)
和 3 . % 。三 次 产业 间 劳动 力 比重 的变化 同它们 发 达 国家 的差 距 正在 逐 步缩 小 。 同时应 该 引起 注意 的是 :南 京 三次 产业 间 的产 值结 构 比同期 的劳 动力 结 构 偏高 ,南 京三 次 产业 的 产值结 构演 进只用 了 4 O多 年 的 时 间 (92—19 15 99
进 过程 中 出 现 了一 些 违 背 经 济 规 律 的 现象 ,主 要
到 的结 构高 度 ,而 劳动 力 的结 构 演进 则 几乎 与 日本 同步 。这 说 明 ,相 对于 南京 三次 产业 间的产 值结 构
演进 来 讲 ,劳 动 力 在 三 次产 业 间 的转 移 则 相 对 迟
有 :( ) 业产 值 比重 上 升 过 快 。15 1工 92年 时 ,南 京 工 业 产 值 比重 只 占总 产 值 的 2. % .可 到 了 17 34 98
3 — 2
维普资讯
MOD RN EC E ONOMI S AR C RE E CH
次产 业 比重 比 日本 、美 国和 英 国 的参照 年 代第 二 次 产 业 比重分 别 高 7 7 7 2和 18个 百 分点 ,而第 三 .、 . .
关 键 词 : 业结构 产 南京 状况 分析

南京工业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对策

南京工业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对策

企业角度:
1、加强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实现高质量发 展。
此外,企业迁移行为理论也在不断发展。企业迁移理论研究始于McLaughlin Robock在1949年的研究,进入60年代以后,企业迁移理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美 国经济地理学者普雷德在1967年提出了行为决策矩阵,并用其来解释企业的区位 选择的最优化问题。这一理论的提出,为我们理解企业为何进行区位调整提供了 新的视角。
背景分析
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之一,其产业发展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近 年来,上海的产业园区空间布局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同时,随着城 市化的加速,上海的新城融合发展也日益受到。产业园区与新城的融合发展不仅 能够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还可以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因此,研究上海产业 园区空间布局与新城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方法
本次演示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陕 西省休闲农业空间布局进行深入探究。首先,通过文献资料法梳理国内外休闲农 业空间布局的研究成果;其次,运用问卷调查法收集陕西省各地市休闲农业的发 展现状和问题;最后,利用统计分析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为发展对策 的提出提供数据支持。
工业产业布局理论的发展历经了多个阶段,从古典的最低成本原则,到现代 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再到考虑多种因素的综合分析体系,这些理论的变化与演进 反映了人类对经济活动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
在20世纪以前,工业产业布局主要遵循古典的最低成本原则。这一原则认为, 企业的最优区位是那些能够最小化生产成本的地方。这种理论在实践中得到了广 泛应用,并推动了早期的工业发展。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们 开始意识到市场的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响,这也促使了市场区位论的出现。

南京 产业 调研报告

南京 产业 调研报告

南京产业调研报告南京市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东部地区的经济、金融、科技中心之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南京市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逐渐从传统的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

本文将对南京市的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详细调研,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南京市的产业结构主要包括制造业、服务业和房地产业。

制造业一直是南京市的支柱产业,主要包括汽车制造、电子信息、机械制造、化工等行业。

其中,南京汽车制造基地是中国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之一,吸引了一大批汽车和零部件企业入驻,形成了完整的汽车产业链,为南京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服务业方面,南京市的金融、科技、文化创意等行业发展较为迅速。

南京是中国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拥有多家国有和民营银行总部,金融业在南京的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科技产业也是南京市的重点发展方向,大量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在南京设立,推动了南京市的科技创新发展。

另外,南京市还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文化创意产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房地产业一直是南京市的重要支柱产业,在过去几年里,南京市的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快速增长。

然而,近年来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了调控,南京市的房地产市场也出现了降温迹象,但整体依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水平。

未来,南京市的产业发展将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南京市的制造业可能面临市场需求减少和成本上升的挑战,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提高产品附加值。

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南京市的服务业有望继续快速发展,尤其是金融、科技和文化创意等领域。

此外,南京市还应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打造更为完善的产业链和区域经济合作体系。

综上所述,南京市的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过科技创新、提高产业链水平、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南京市有望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同时,政府也应加强政策引导,优化投资环境,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项目进入南京市,为南京的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南京市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南京市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标, 对南 京市 农 村工业 主导产业 ( 化学 、 械等 ) 机 以及
业, 而化工 工业 和机 械 工 业包 括 的行 业 多属 于 资本

技术 密集 型行业 , 产 品多 为 中间 或最终 产 品 , 且 其
比重 的提 高反映 了农村 主导产业 资金 、 术 、 技 加工 深
度、 附加 值的提 高 。 2 农村产 业 结构 的 专业化程度 。本文 选择 产业 .
研 究思 路 。
关键词 : 产业结构 ; 优化 ; 指标 中圈分类号 : 2 F3 1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ID — 2 3幻∞) —08 —0 O1 8 6 ( 1 09 5


南 京市 农村产 业 结构优化 的 实证分 析
比, 化学 工业上 升 了 0 8 百分 点 , .9个 机槭 工 业 上 升
摘要 : 产业结构优化是 经济增长 的本质要求。本 文从 农村产业结构旨理 化和高级化 两个方面凡 手, 过 通 对主 导产 业产值 瘦动、 产业产值 区位商 、 产业结构相似 系教、 比较劳 动生产率等 一系列 指标测算 , 对南京 市农 村产 业结 构的特 点及优化现状进行 丁实证分析 , 为地 区农村 产业结 构优 化调整提 供 了一个可 以深 ^拓展 的
据计算 而得 , 南京 市统计局蝙。
全国( 省 j 或 ^部 门 产 恒 I 就业 ^ 敷 J÷全 国总 产 恒 ( 就 业 人 数 ) 或 或
当L )时. o 1 表明 A产业在该地 区专 业化 程度
高 于全国 ( 省 ) 产品 自给有 余 , 或 , 属于地 区专 业 化部

从 主导产 业 的产 值变 动看 ,99年与 19 相 19 95年

南京投资环境分析

南京投资环境分析

南京投资环境分析南京作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具有较为优越的投资环境。

下面将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政策支持和交通便利等方面对南京的投资环境进行分析。

首先,南京作为江苏省的省会城市,拥有较为发达的经济体系。

南京市国内生产总值(GDP)在全国城市排名中一直保持前列。

2024年,南京市的GDP超过1.4万亿元,人均GDP达到13万美元。

南京市经济结构日趋优化,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此外,南京还是全国重要的金融、交通和文化中心,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

其次,南京的产业结构多元化,为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南京的主要产业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现代制造业、金融和文化创意产业等。

南京市被誉为中国的硅谷,拥有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此外,南京还拥有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如富饶的农田、丰富的水资源和物产丰富的苏南平原等。

第三,南京市政府积极出台各项扶持政策,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

政府加大了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土地使用权优惠、创新创业基金支持等。

此外,南京还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经济开放体系,为外商投资提供了便利条件。

南京市政府高度重视产业转型升级,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最后,南京的交通便利度也是其投资环境的一大优势。

南京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之一,拥有便捷的陆路、水路和空中交通条件。

南京离上海只有2小时的高铁车程,距离扬州、无锡等周边城市也较近,形成了较为广泛的经济区域合作。

综上所述,南京作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城市,具有较为优越的投资环境。

其经济发展稳定,产业结构多元化,政府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交通便利度高。

因此,南京被视为投资者的重要选择之一,有着较大的发展潜力。

南京工业发展报告

南京工业发展报告

南京工业发展报告1. 引言南京作为中国东部重要的工业城市,其工业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南京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推动南京工业的持续发展。

2. 南京工业的现状分析2.1 主要工业领域南京的工业涵盖多个领域,其中制造业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制造业包括汽车制造、电子设备制造、机械制造等。

此外,南京还有发达的电子信息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

2.2 工业规模和产值南京的工业规模庞大,产值巨大。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南京工业总产值达到了X亿元,占南京GDP的X%。

这表明南京工业对当地经济的贡献非常重要。

2.3 人才支持南京作为一个工业重镇,拥有大量的工程师和技术人才,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南京的高校和专业技术机构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并为工业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储备。

3. 南京工业的优势3.1 地理位置优势南京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与上海、苏州等发达城市相邻,交通便利。

这为南京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便捷的物流和市场接触。

3.2 产业基础雄厚南京的工业基础雄厚,拥有完善的工业链条和配套设施。

各类工业园区和科技园区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支持。

3.3 政府支持力度大南京市政府对工业发展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措施。

这些政策包括税收优惠、土地政策、创新基金等,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

4. 南京工业发展的挑战4.1 环境污染问题随着工业规模的扩大,南京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大量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南京工业需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污染。

4.2 产业结构亟待优化南京工业的产业结构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过于依赖传统制造业,缺乏高技术产业的支撑。

需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支持力度。

4.3 人才流失问题南京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业城市,吸引了大量的人才。

然而,南京的人才流失问题也比较严重。

需要加大对人才的吸引力度,提高他们的待遇和发展空间,留住更多优秀的人才。

南京产业结构演进的分析和思考

南京产业结构演进的分析和思考

南京产业结构演进的分析和思考前言南京是江苏省的省会城市,也是我国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之一。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南京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本文将对南京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和思考。

一、南京产业结构的演进1.1 传统产业主导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南京的产业结构仍以传统的制造业和重工业为主导,其中以机械制造业、电子业、化学工业为代表。

在这一阶段,南京的工业发展主要依赖于国家的政府投资和计划经济模式。

在保护和垄断的产业环境下,南京企业的生产和管理都比较单一,缺乏竞争力。

1.2 转型升级阶段20世纪90年代开始,南京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信息技术和现代服务业方面开始迅速发展。

此时,南京逐渐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和现代服务业四大产业集群。

这一阶段南京的产业结构逐渐呈现出多元化、高科技化和服务型的特点。

1.3 发力高科技产业阶段2000年以后,南京进一步加快了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布局。

大力鼓励创新创业,加大对科技研发投入,从而培育了众多的高科技企业。

南京的产业结构也逐渐由传统的制造业向高科技产业转型,形成了以信息电子、软件、新材料、生物医药、环保节能、新能源等为特色的新兴产业。

二、南京产业结构的现状南京的经济总量已位列全国省会城市前五,而其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目前,南京的产业结构已逐渐呈现出以下特征:1.服务业成为主导。

现代服务业在南京的经济中占据了越来越大的比重。

2019年,南京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超过50%。

2.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

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

其创新能力和创新氛围得到了有效地提升。

3.制造业仍占据一定比重。

虽然南京已经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但是制造业仍占据了相当比重。

其中,汽车、电子、机械以及化工等传统制造业仍保持着较高水平的发展。

三、南京产业结构的未来思考3.1 加快优化传统产业传统制造业是南京产业结构的重要部分,发展仍具有重要意义。

南京产业结构演化趋势研究

南京产业结构演化趋势研究

南京产业结构演化趋势研究南京作为中国的四大古都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一直以来都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以及科技创新的推进,南京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从南京产业结构的演化趋势出发,分析了南京产业结构的变化原因、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南京产业结构的演化趋势1. 农业向工业转型在改革开放初期,南京的产业以农业为主,但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工业化的需求增加,南京的产业结构逐渐向工业转型。

1980年代开始,南京的机械、电子、化工等工业开始迅速发展,成为南京产业的重要支柱。

2. 服务业的快速崛起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南京的服务业开始快速崛起。

特别是在金融、教育、医疗、旅游等领域,南京的服务业发展迅速,成为南京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南京的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集聚,形成了金融科技产业的热点区域;南京的大学和研究院所众多,吸引了大量的科研人员和科技企业。

3. 高科技产业的崛起随着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的战略实施,南京的高科技产业开始快速崛起。

南京在计算机、电子、通信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基础,吸引了大量的高科技企业和创新人才。

尤其是南京软件园、江宁科学园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建设,为南京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4. 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随着经济的深度发展和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南京的产业结构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

传统的制造业开始向高附加值、高技术的方向转变,与服务业的融合趋势日益明显。

例如,南京的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制造业与高新技术服务业的融合趋势非常显著。

二、南京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1. 政策支持力度增强南京作为省会城市,政府对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通过政策优惠、资金扶持、土地资源配置等手段,鼓励企业投资兴业,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政府还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科研创新力度,提高技术水平,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2. 技术创新推动产业转型随着科技创新的推进,南京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南京自贸区建设:优势挑战与路径

南京自贸区建设:优势挑战与路径

南京自贸区建设:优势挑战与路径近年来,我国不断推动自贸区建设,为各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南京作为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化经济中心,一直积极探索自贸区建设的路径,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步伐。

本文将从南京自贸区建设的优势、挑战和路径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南京自贸区建设的优势1. 地理位置优势南京位于长江下游,是国家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

在长三角经济圈中,南京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城市,在江苏省的中心地带。

南京的区位优势为自贸区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2. 产业基础雄厚南京市拥有完善的产业体系,涵盖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制造等多个领域。

南京的产业体系完整、产业链配套度高,在自贸区建设中将为南京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3. 人才资源丰富南京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南京的高等教育水平一直居于中国前列,吸引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

这为南京自贸区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4. 政策扶持力度大国家近年来对自贸区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比如税收政策、外汇管理政策等,为自贸区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南京市也将通过各种政策来支持自贸区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

二、南京自贸区建设的挑战1. 人才引进难度大南京虽然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但自贸区建设需要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更加高素质的人才。

目前,南京还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户籍制度等,这对于引进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构成了一定的障碍。

2. 产业结构亟待优化南京的产业结构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些传统产业比较单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够充分。

在自贸区建设中,南京需要更加积极地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支持力度,加快新兴产业发展步伐。

3. 地方政府协同能力待提升自贸区建设涉及行政、税收、金融等多个领域,需要多个政府部门的协同合作。

南京市各部门协同能力还存在一定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提升整体的协同能力。

南京行业报告

南京行业报告

南京行业报告南京是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和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资源。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南京的各行业也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本报告将对南京市的主要行业进行分析和评估,以便了解南京市各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制造业。

南京市作为江苏省的重要制造业基地之一,制造业一直是南京市的支柱产业。

南京市的制造业涵盖了汽车制造、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

其中,汽车制造业是南京市的重点发展方向,南京市拥有一批国内知名的汽车制造企业,如南京依维柯、南京金龙等。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南京市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金融业。

南京市的金融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

南京市拥有多家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金融业涵盖了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多个领域。

南京市的金融业在服务实体经济、支持企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南京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三、科技创新。

南京市的科技创新能力较强,拥有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高校。

南京市的科技创新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企业。

南京市还拥有一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和国家级科技园区,为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孵化和发展环境。

四、文化创意。

南京市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人文景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南京市的文化创意产业涵盖了影视传媒、艺术设计、旅游文化等多个领域,为南京市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南京市还拥有多家知名的文化企业和艺术机构,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和保障。

五、现代服务业。

南京市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涵盖了物流、信息技术、旅游服务等多个领域。

南京市的现代服务业在支持制造业升级、促进城市经济转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南京市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六、环保产业。

南京市的环保产业发展迅速,成为南京市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南京市的环保产业涵盖了清洁能源、环保设备制造、环境治理等多个领域,为南京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南京考察调研报告

南京考察调研报告

南京考察调研报告南京考察调研报告一、引言南京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金陵”之称,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底蕴使其成为我国众多考察和调研的热点之一。

本次考察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南京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并对其进行全面分析与评估,以便更好地推动南京的发展。

二、经济发展分析南京作为江苏省的省会,其经济发展一直处于中国东部发达地区的前列。

近年来,南京经济发展持续保持较高速度,GDP总量稳步增长。

南京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吸引了大量的外来投资,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在产业结构方面,南京以发展现代制造业为主,特别是新兴的高科技制造业在南京的发展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除此之外,南京的金融、商贸、旅游等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三、社会发展分析南京的社会发展保持了较高的水平,并且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就。

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市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南京的高等教育制度日趋完善,各类高等院校拥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医疗卫生方面,南京的医疗服务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市民享受到了更好的医疗保障。

四、文化旅游分析南京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优美的自然风景,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南京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明故宫、夫子庙、中山陵等,这些景点不仅吸引了游客,也对南京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外,南京还举办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如江南丝绸之路文化节、南京国际艺术节等,丰富了市民和游客的文化娱乐生活。

五、问题与建议尽管南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南京的城市交通需要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在高峰时段,交通拥堵问题较为突出。

其次,南京的环境保护工作还有待加强,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环保问题亟待解决。

最后,南京的文化旅游产业仍有待进一步挖掘和开发,以提升其竞争力和吸引力。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建议南京市政府在城市交通方面继续加大投入,加快公共交通建设,提高交通效率,缓解交通拥堵。

南京郊县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问题及可能的解释

南京郊县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问题及可能的解释
调整。
关键 词 : 结构调 整 ; 南京 郊县 ; 业 结构 产 中图分 类 号 : 1 1 3 F 2. 文献 标识 码 : A
同样 , 结构变 换率越 高 , 总量增 地 区产 业 结 构是 地 区 内各 产业 部 门间互 相 关联 、 结 构变换率 也就越 高 , 长 也就愈加 迅速 。 这里 , 们通过 计算南 京郊 县产业结 我 互相 依存 的结合 方式 ,不 同的产业 结构具 有不 同的整
摘要 : 南京 郊县 经济 发展 过程 中 , 在 存在 经济增 长 速度 加 快 , 而产 业 结构调 整 却趋 缓 的 现 象 。
本 文运 用产 业 结构 调 整对 G P的 贡献 、 移一 份 额 分析 方 法 以及 结构 相似 系数 等 指 标和 方 法 ,试 D 转
图对 此现 象加 以解释 ,并得 出 南京郊 县今 后应 按 照各 自经 济发展 的条件 和 特 点 ,加 强产 业 结构 的
期产值 ; S t 部门 i P为 期 的产 出增 长速 度 ;
维普资讯
产 业 经济研 究 ( 刊 ) 试
江苏财经高等 专科学校学报
20 0 2年 第 2期
南京郊县产 业结构调整 中的 问题及 可 能 的解 释
口 羊 文辉 口 钟 甫 宁 口 吕开 宇
( 京 农 业 大 学 经 贸 学 院 ,江 苏 南 京 2 0 9 ) 南 10 5
体效 应 。协调 的产业 结 构是 国 民经 济合 理配 置生 产要 构 变动率 与 G P增长速 度 , 而考察 两者之 间是否 存 D 从
素、 实现均 衡运 行和高效 产 出的基础 条件 , 可从 整 体上 在 上述关 系 。产业 结构 变动率 的计 算公 式 如下 ①:

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互动影响与协调思路―――以南京市为例

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互动影响与协调思路―――以南京市为例

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互动影响与协调思路―――以南京市为例【摘要】南京市作为中国发展较为成熟的城市之一,其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

人口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体现在不同人口群体对不同产业的需求和劳动力供给上;而产业结构对人口结构的影响则表现在就业机会和经济活力对人口流动的影响上。

为了协调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南京市需要从吸引人才、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教育水平等方面着手,构建人口与产业之间的良性循环。

政府还需要出台相关政策以引导人口与产业的良性互动,实现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协调。

未来,南京市的发展将更加依赖于人口和产业的良性互动,促进城市持续繁荣发展。

【关键词】南京市,人口结构,产业结构,互动影响,协调思路,互动机制,政策建议,未来发展1. 引言1.1 南京市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背景介绍南京市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城市,也是长江流域经济带的核心城市之一。

南京市人口数量稳步增长,2019年末人口总量已达886万。

南京市人口结构呈现出以城市居民为主体,农村居民数量逐渐减少的趋势。

南京市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逐渐成为支撑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南京市的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人口结构的变化会对产业结构产生直接影响,而产业结构的发展也会对人口结构产生反馈作用。

在未来发展中,南京市需要深入研究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的互动机制,制定相应的政策建议,实现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良性互动与协调发展,为南京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 正文2.1 南京市人口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南京市人口结构的变化对产业结构的需求产生直接影响。

随着南京市人口结构的年龄化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对健康、服务业等行业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这就促使南京市产业结构向这些高附加值的领域转变,如医疗保健、文化创意产业等,满足市民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

人口流动对南京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南京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南京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南京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南京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城市之一,也是江苏省的省会城市,位于长江南岸。

作为中国六大中心城市之一,南京具备良好的地理位置和基础设施,吸引了大量的资金和人才流入,形成了独特的产业发展格局。

本文将从南京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南京的产业现状呈现多元化和高端化特点。

南京拥有完善的交通网络和优质的资源,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南京的制造业是其主要产业之一,尤其是汽车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业领先于全国其他地区。

例如,江铃汽车是中国最大的商用车制造商之一,其总部和主要生产基地都位于南京。

此外,南京还有许多世界知名的电子信息公司,如华为、中兴等,它们在南京设立了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

另外,南京还有发达的金融和现代服务业,如金融、软件开发、设计等。

这些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南京的经济增长,并且为城市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其次,南京的产业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南京将进一步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南京将加大对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投入,加快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南京将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南京拥有得天独厚的制造业基础和人才资源,具备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优势。

此外,南京还将加大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支持力度,提升南京在新药研发和医疗器械领域的竞争力。

另外,南京还将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国际化的金融中心和商贸物流中心,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和投资者。

此外,南京还将加强创新创业环境的建设。

南京拥有多所高水平的大学和科研院所,这为创新创业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南京市政府也积极推动创新创业政策,为创业者提供优惠的税收政策和资金支持。

此外,南京还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推进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这些举措将进一步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为南京的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综上所述,南京作为中国重要的城市之一,具备良好的地理位置和基础设施,吸引了大量的资金和人才流入。

南京经济结构研究-江苏统计局

南京经济结构研究-江苏统计局

南京经济结构研究引言南京既是国内经济大省江苏的省会,又是位居长江三角洲的重要经济中心城市之一,各产业的基础和发展空间巨大,融合进国际行列能力较强。

进入21世纪以来,南京经济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显著变化,经济运行质量得到改善,自主增长动力增强,结构调整成效明显。

目前,保持合理并有效的经济结构,将是南京提高经济竞争力的主要任务,也是当今经济竞争致胜的法宝。

本报告试图通过对近几年来在经济结构方面的回顾和研究,为“十一五”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南京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

经济结构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经济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关系的总和;狭义的经济结构则专指产业结构,它主要从资源配置的效率角度,研究全部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产业及其关联性。

本报告主要依据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近年来南京经济结构的演进过程及存在问题,对下一阶段结构变化的趋势进行了预测,并就如何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提出了对策建议。

方法简介:本课题采用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南京经济结构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研究,将客观数据融入数学模型,通过多种数学模型的分析,得出了较客观、科学的分析结果,并运用回归模型和灰色预测模型对一些重要产业及行业指标进行了预测。

通过分行业以及和国内外先进地区及城市的对比分析,对南京经济结构水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在具体的分析过程中,主要用到了聚类分析法、因子分析法以及灰色预测法等常见的多元统计方法和计量模型,并运用SPSS、STATISTICA、DPS和EVIEWS等常用统计软件和计量软件进行分析。

内容阐述:一、产业及行业结构分析本部分从三次产业结构的现状、变化及其影响,主导产业及优势产业的分析等来描述南京产业发展现状,指出了目前南京产业发展中总体优势和劣势,各行业发展的特点。

本部分采用多元统计中的因子分析方法,选用一些综合指标和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进行对比分析,对南京的产业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产业结构演进的分析与思考改革开放以来,南京的经济增长方式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不断向集约型方向转变,产业结构也日趋合理。

但由于南京作为制造业相对发达的城市,重化工业又占有相对较高的比重,加之自然资源比较贫乏,在未来经济发展中,要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对于全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从数据变化的视角,对近年来南京产业结构演变过程进行分析,通过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不足和问题的剖析,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以期促进南京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可持续地发展。

一、发展状态的基本表现(一)三次产业总体结构分析近年来,南京市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态势。

2008年初步测算全市GDP完成3775亿元,是2000年的3.5倍。

从产业结构来看,2008年我市三次产业GDFt匕重依次为:2.5 : 47.5 : 50,呈现“三、二、一”结构形态。

1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轨迹2008年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795、1887亿元,占GDP 比重达到97.5%,成为南京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推动南京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

近五年来南京三次产业生产总值及其所占GDP比重(表1-1)由表1-1可知,近五年来,南京市产业结构基本呈现以下变化:一是第一产业增加值不断上升,但所占GDPt匕例逐步下降。

2004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为75.27亿元,到2008年增至93.00 亿元,年均增长3.3% (可比价)。

从所占GDP比重来看,第一产业占GDP比重始终最低,并呈逐步下降的趋势。

从2004年的3.6% 逐渐下降到2008年的2.5%,五年下降了1.1个百分点。

二是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较快,所占GDP比重呈下降趋势。

2004年南京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004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大关。

2008年,全市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1795亿元,年均增长15.8%。

第二产业增加值所占GDP比重由2004年的48.6%降至08年的47.5%,比重呈下降趋势。

三是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呈连续增长态势。

2004年南京第三产业增加值为987.92亿元,2008年达到1887亿元,总量比2004年增加了约九成,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5.1%;占GDP t匕重由2004年的47.8%升至2008年的50%图1-1近五年来南京市各产业增加值变化图(单位:亿元)由图1-1可知,近五年来,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与第二、三 产业的增加值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其总量远远低于第二、三产业。

而第二产业增加值和第三产业增加值日益接近, 200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反超第二产业 92亿元。

(二)主要产业内部结构状况分析 1、工业结构的基本状况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6472.23亿元,轻、重工 业总产值比例为16.2 : 83.8,相差67.6个百分点。

从所有制结构来看,通过多年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非公经 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在工业 经济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但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仍占支配地 位。

改革开发以来“三资”工业企业快速发展,在工业经济中的 地位不断提高。

2004年全市三资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24.41亿元,占规上工业的 35.7%,到2008年全市三资企业累计完成 工业总产值2505.30亿元,占比为38.7%,比5年前提高了 3个 百分点。

从规模结构来看,企业规模不断壮大,户均年资产、户均年 产值和户均年收入均大幅增长。

与2004年相比,2008年户均年资产、户均年产值和户均年收入的增幅分别达到60.3%、95.9%、99.6%。

大中型企业对全市工业经济的支柱性作用日益显现。

2008年大中型企业完成工业总值4573.9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70.7%。

小企业的发展步伐加快,通过多年的开发搞活,小企业的产能得到集中释放,并充分发挥了小企业“船小好掉头” 的优势,在全市的工业发展中较为突出。

2008年全市小型企业工业总产值比2004年增长131.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6.2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增幅达139.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1.8 个百分点;利税总额、利润总额的增幅更是高达107.6%和82.6%,远远优于全市平均发展水平。

从行业结构来看,2008年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化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四个行业实现总产值3771.52亿元,增长7.1%,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8.3%。

2、三产结构的初步分析从增加值比重来看,2008年全市各行业增加值所占第三产业比重最大的五个行业依次为:批发和零售业(22.7%)、金融业(16.0%)、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10.5%)、房地产业(8.6%)、教育(7.6%)。

由此可见,第三产业现已形成以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房地产业和教育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如图1-2所示:7.60%16.00%图1-2 2008年全市第三产业主要行业增加值比重从发展进程来看,由表1-3可知,2004年至2008年,南京市第三产业内部14大产业的结构比例变动不大,说明在目前的条件下,要促进其变化发展需要有新的发展思路。

表1-3 南京市第三产业内部14大行业结构变化状况通过上述对全市产业总体结构及主要产业内部结构状况的分析,近几年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有较大幅度升高,表明产业结构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呈现出优化提升的态势。

但面对当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确保南京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经济社会保持健康、稳定、可持续地发展,南京的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状况仍然存在着某些不合理之处。

二、产业结构的主要问题1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一是主导产业(行业)发展不均衡。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时电子、石化、钢铁、汽车四大产业成为南京的“四大支柱产业”。

近5年四大支柱产业的发展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是产业的发展相当不均衡。

(见图1-3,2003-2007年四大支柱产业总产值图表)。

-—电子产业…石化产业•钢铁产业|汽车产业图3-1 2003-2007 年四大支柱产业总产值图(单位:亿元)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支柱产业之间的发展不均衡,甚至个别产业出现了萎缩趋势。

比如,汽车产业五年间产业的规模没有多大变化,以其工业总产值为例,2007年仅比2003年增长12.6%,甚至在2005年总体规模出现了下滑现象。

二是商贸、交通仍占服务业的主导地位。

服务业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制造业升级提效的重要支撑。

加快发展服务业,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有效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南京市服务业尽管取得了较快发展,但产业层次有待进一步提高。

2008年,南京市批零贸易住宿餐饮业和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两大行业增加值达699.84亿元,占服务业总量的比重为37.1 %;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仅5.8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占比 5.6 %。

三是对资源的依赖程度偏高。

由于南京是以重化工业结构为主的工业型城市,特别是我市石油化工、钢铁和建材等行业生产对原油和煤炭等能源的消费需求较大。

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我市高耗能产业的能源消费占总能源消费的比重虽有所下降,但我市偏重化工业的经济结构并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2008年南京市综合能源消耗量达2878.31万吨标准煤,列全省第二位;其中,石化、钢铁、建材、电力四个主要耗能行业实际综合耗能,占全市综合耗能量的70%^上。

较重的产业结构导致南京对能源、原材料的巨大消耗和高度依赖,受国际、国内环境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较大。

同时,在南京的能源消费结构中,原油和原煤几乎全部从外部调入,能源自给率只有25%左右,能源消费的对外依存度很高, 受国际市场变化的影响巨大,企业经营状况也随之大幅起伏。

图(1-4)2009年一季度工业重点耗能行业耗能状况图厂黑色金属冶炼 及压延加工业13.4%四是环境保护的压力不断加大。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 推进现代化与建设生态文明的 有机统一,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

我市能源消耗高、 污染多的行业和企业所占比重依然过高,能源资源消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依然过大,经济增长付出的能源、资源代价过大, 在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的情况下,治理环境污染方面的投入成本也越来越大。

2008年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已达 3.77亿吨,工业 粉尘排放量4.31万吨,工业废气排放量4383亿标立方米。

2008 年全市污染源治理投资总额达到113.2亿元,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达到74.7亿元。

如果我们不在经济增长方式、产业 结构调整方面有所作为,长此以往,必将导致资源支撑不住,环 境容纳不下,社工业重点耗能行业耗能状况图.1其他 6.0%一化学原料及化 学制品制造业43.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9.0%■石油加工、炼 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23.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5.0%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的后果。

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更要求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致力于南京市产业结构的调优、调高、调轻。

只有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产业才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2、产业发展的可持续能力问题一是存量上与“第一梯队”渐行渐远,且在在长三角中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

以工业总产值为例,2004年南京与上海、苏州、无锡、杭州、宁波的差距分别为9472.43亿元、4095.04亿元,1345.79亿元、1167.01亿元、477.68亿元,但到2008年这个差距已经分别扩大到17932.74亿元、12157.9亿元、3809.44 亿元、2859.94亿元、2419.55亿元。

同时,放眼长三角16城市,南京制造业各项主要指标在长三角中的比重呈现出不升反降现象。

2008年南京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利税总额等4项指标占长三角的比重分别为5.7%、4.6%、2.7%、4.6%,与2004年相比4项指标所占的比重依次下降0.7、1.7、4.6、3.1个百分点。

2004年到2008年的五年间,南京的总产值增长了105.2%,除了上海市因为基数较大增长速度低于南京外,其余14个城市增长均超过南京。

这说明南京制造业的发展速度已经跟不上长三角的平均水平,在制造业新一轮的发展大潮中已经慢人一步甚至多步,赶超的压力相当的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