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明清 简答论述汇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明代文学的论争有何特点?
(1)他们各有一套较为明确的文学主张,其结合不是停留在创作实践上的趣味相投,而是趋向理论观点上的人以群分,完成了从文学实践的流派向文学理论的流派的过渡;
(2)他们不论高喊“复古”的口号,还是打着“反复古”的旗帜,主观上都有比较强烈的革新意识,希望能革除前弊,使文学创作符合各自心目中的规范。
(3)但晚明的时代风貌,使得多数文人缺乏学养和胸怀,在一些文学问题的论争上舍本逐末,拘泥于细枝末节;同时,为标新而故意立异,矫枉过正,陷入极端片面化的境地;在作风上党同伐异。这使明代本来应该具有的一种学术自由争论的空气,被自以为是、相互攻击、抹煞一切的风气所污染。2.“前七子”的文学复古有何主张?
(1)复古论:因不满文坛萎弱卑冗的格局,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借助复古的手段达到变革的目的。
(2)主情说:贬斥文学“主理”现象,提出文学应重视真情表现的主情论调;认为“真
诗乃在民间”。这些都在强调文学自身价值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学观念与创作体持怀疑,具有某种挑战性。
(3)过多的重视古人诗文法度格调,强调“高古者格,宛亮者调”的诗歌审美标准。
3.李东阳的茶陵派有何文学主张?
(1)针对台阁体卑冗委琐的风气,李东阳提出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强调宗法杜甫,“轶宋窥唐”。(2)在对待如何学古的问题上,李东阳强调较多的是对法度声律的掌握。
(3)这些主张从文学本身立场出发去探讨文学的艺术审美特征,当时无可厚非的。
4.什么叫“八股文”?它的体裁特征是什么?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如何?
(1)八股文是明代官方规定的科举应试文体,“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2)八股文的体材特征是对偶性。
(3)影响:八股文作为一种特殊文体而存在,是无可厚非的。它的一些表现手法及理论曾对明清两代的散文、诗歌、乃至小说、戏曲的创作产生过深刻的影响。但从总体上说,他在内容上贯穿“代圣人立说”的宗旨,刻板地阐述所谓圣贤的僵化说教,形式上又有严格的限制,且它以官方规范文体的面目出现,严重束缚了作者的创作自由,给文学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造成萎靡不正的创作风气。
5.简说宋濂散文的成就。
宋濂专长散文,论文主张文道合一,宗经师古,文章颇有波澜变化,是“开国文臣之首”。
(1)传记文最为出色,深得史记笔法,寓褒贬于自然叙述之中,生动形象,传神写照。如《秦士录》、《王冕传》等,文学性强,多通过具体故事情节和对话刻画人物性格,感染力强。
(2)写景散文质朴简洁,不落俗套,特别是一些局部描写颇具艺术欣赏价值。
(3)议论性散文,行文从容,于章法变化中透出一股雍容典雅的气度。如《送东阳马生序》。
6.简述李贽“童心说”的具体主张。
(1)李贽是晚明时期思想与文学革新的旗手,他把文学作为宣扬其反传统、肯定个性精神的社会思想的有效工具,并把代表人的赤子真心的“童心”作为文学创作和评价的最高准则。
(2)李贽在《童心说》中称:“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所谓“童心”即是“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是表达个体的真实感受与真实愿望的“私心”,是真心与真人得以成立的依据。李贽将认知的是非标准归结为童心。他认为文学都必须真实坦率地表露作者内心的情感和人生的欲望。
(3)在李贽看来,要保持“童心”,使文学存真去假,就必须割断与道学的联系;将那些儒学经典大胆斥为与“童心之言”相对立的伪道学的根据,这在当时的环境中有它的进步性与深刻性。
7.晚明小品文的创作有何特色?
(1)晚明散文的一大亮点;是公安、竟陵“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文学主张的又一产物。
(2)小品文体制较为短小精练,体裁上则不拘一格,序、记、跋、传、铭、赞、尺牍等文体都可适用。
(3)晚明小品文内容题材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趋于生活化、个人化。不少作家喜欢在文章中反映自己日常生活状貌及趣味,渗透着晚明文人特有的生活情调。公安派袁氏三兄弟的作品在这方面具有代表性。
(4)晚明小品文的另一个特点是率真直露,注重真情实感,不论是描写个人日常生活,表达审美感受,还是评议时政,抨击秽俗,时有胸臆直露之作。如张岱《自为墓志铭》。
(5) 晚明小品文还有适意性的特点,即文章是作者随意抒写的。
1.遗民诗人作品的共同特点
(1)坚持民族气节,或悲思故国,或讴歌贞烈,或谴责清兵,或表白气节,具有抒发家国之悲和同情民生疾苦的共同主题。作品自然流显露关注现实的重实倾向,内容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2)笔力遒劲,呈现出慷慨苍凉、沉痛悲壮的艺术风格,开清诗发展的新天地。
(3)与明末诗歌相比,他们的诗歌显然有回归诗骚和汉魏风骨传统的倾向,表现出诗歌服务与社会的道统文学观念。
2.吴伟业诗歌创作特点
(1)推崇前后七子,也不排斥公安派的性灵说;取法唐诗又吸收宋诗精华,五七言律绝具有声律妍秀、华艳动人的风格特色。开启清代宗唐一派。
(2)诗歌重叙事,强调风情韵味,开创了叙事诗的新境界。以明清易代的史实为题材,反映社会变故,感慨朝代兴亡;吸取白居易、元稹歌行写法,侧重叙事写人,辅以初唐四杰的采藻缤纷,晚唐温、李的风情韵致及明代传奇曲折变化的戏剧性,自成“梅村体”。代表作《圆圆曲》。
(3)早年诗歌华艳绮丽,藻采风流;明亡后则苍凉凄楚,风骨遒劲。后期作品代表了诗歌创作成就。(4)诗歌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明清易代之际社会的动荡局势和亡国之痛、各色人等的不同处境和心态等,有“一代诗史”之誉。
3.清词的中兴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1)创作数量:超过元明甚至宋代,叶恭绰《全清词钞》共录词人3196人,词作8260多首,超过宋词两倍以上。
(2)词学理论:从朱彝尊《词综》到张惠言《词选》、万树《词律》出现一大批立论精审的词学专著。(3)词作整理、编辑:成就巨大,有王鹏运辑《四印斋所刻词》、朱孝臧辑《强村丛书》、江标辑《宋元名家词》等。
(4)词派繁多:出现了以陈维崧为首的阳羡词派、朱彝尊为首的浙西词派和“京华三绝”(纳兰性德、曹贞吉、顾贞观)。
4.方苞主张的“义法”内涵是什么?
“义法”是“桐城派”尊奉的论文纲领:方苞首先提出“义法”主张。“义”即“言有物”,指文章的思想内容,以儒家经典为宗旨;“法”即“言有序”,指文章的作法,包括形式、技巧问题,如布局、章法、文辞等。“义”“法”合起来说就是言之有物而文有条理。两者的关系是义决定法,法体现义。但他要求文章形式服从内容,内容醇正,文辞“雅洁”。
5.姚鼐散文理论
(1)他主张“道与艺合,天与人一”,让儒家道义与文学结合,天赋与学力相济;又提倡“义理、考据、词章”合一,以达到调和汉学、宋学之争,写出至善极美文章的目的。充实了散文的写作内容,是对方苞“义法”说的补充和发展。
(2)运用传统的阴阳刚柔说,将文章的风格归纳为“阳刚”“阴柔”两类,主张刚柔相济、不可偏废,这一看法触及了文学审美风格的实质问题,在美学理论上有新开拓。
(3)把文章的艺术要素提炼为“神、理、气、味”和“格、律、声、色”八字,从掌握形式(格、律、声、色)进而重视精神(神、理、气、味),最终达到高境,细密、完善了刘大櫆音声求气说。
6.简述清初传奇创作流派
清初传奇创作主要有三种流派:
(1)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派,是现实主义戏剧流派,成员有朱素臣,朱佐朝、毕魏、丘园、叶雉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