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明清 简答论述汇总
明清论述题
1、《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这种思想倾向如何决定了全书的结构模式与人物刻画?答:《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拥刘反曹,把曹操与刘备两大集团之间的斗争作为主要矛盾来展开。
结构模式:忠奸对立。
《三国演义》“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决定了以刘为忠,以曹为奸,二者对立的作品结构。
人物刻画:“拥刘反曹”其思想内涵是:提倡“仁政”,反对“暴政”。
历史上刘备借着中山靖王后裔之名成为统治阶级,有着明显的政治野心,有着统治阶级的奸诈和虚伪。
在他的观念当中,“仁”是手段,用以达到为“君”的目的;如果“仁”对于“君”没有帮助甚至阻碍了“君”天下,那么“仁”可以马上推开。
但“拥刘”的思想倾向决定了刘备忠厚仁慈的以正面为主的形象。
《三国》中,刘备是仁义之师,他不但有着争王图霸的胸怀和胆略,忠于友谊,礼贤下士,知人善任,还“仁慈爱民”,每到一地都广施仁政,与民“秋毫无犯”。
作者甚至借他的口说:“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
每与操反,事乃可成也。
”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兴屯田,抑兼并,统一北方,他有雄才大略和政治上的远见卓识,是一个发扬民主,广招贤才的军事家。
但“反曹”的思想倾向决定了人物塑造上以他狡猾奸诈的性格为主。
他阴险残忍,虚伪奸诈,信奉“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员我”的极端利己主义哲学。
通过逼献帝,杀伏后,称魏王,加九锡等情节,突出其欺君罔上;又通过杀吕伯奢全家,借王壁之头以抚军心,借扰乱军心之罪名杀死杨修,以及割发代首、梦中杀人等情节多方面地描写他的残忍奸诈。
除此之外,对关羽、张飞等刘备集团人物的塑造都偏于正面,反之,对曹操集团人物形象的描写大都负面多一些。
2、“四大名著”中的刘备、宋江、唐僧、贾宝玉的共同特征。
答:3、《水浒传》的线索?开篇为什么要写“洪太尉误走妖魔”?为什么先写高俅后写好汉?答:线索:有两条线索。
一是明的线索,以“忠”“义”二字贯穿全书,因“义”而聚于梁山(聚义厅),因“忠”而归顺朝廷(忠义堂)。
中国古代史明清部分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复习资料【精心整理】
中国古代史期末复习资料之名词解释《大札撒》札撒是古代蒙古部落对众人发布的命令。
1219年确立,形成初步的成文法。
它来源于蒙古社会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种种社会习惯或行为规范。
为适应开疆拓土的需要,成吉思汗十分重视法律风纪的作用。
《大札撤》即是成吉思汗召集制定的,其内容共65条,涉及国家制度、社会管理制度、役税制度、军事法、行为法、诉讼法准则等。
作为蒙古部族初创期的法律规范,它既不完备也不系统。
(大札撒》的特点之一是刑罚严酷,大量使用死刑,二是具有原始性,生活习惯与迷信禁忌在法律中占有重要地位,三维护贵族特权,取得贵族广泛支持。
《怯薛》蒙古、元朝禁卫军的称谓。
突厥、蒙古语,汉译为「宿卫」。
1204年秋,铁木真建立怯薛,成为他亲自控制的精锐部队。
蒙古见过蒙古建国后,成吉思汗(元太祖)加强怯薛的地位和实力,将数量由550人增加到1万人,挑选万、千、百户长及白身人中有技能,身体强健者为怯薛,负责大汗的保卫工作,作为大汗亲率部队参战。
怯薛长由博尔忽、博尔术、木华黎、赤老温(四杰)家族世袭。
元朝建立后,仍保留怯薛制,重要官员多由怯薛出身的人充任。
五卫亲军建立后,替代怯薛守卫皇城。
《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是指明朝初期郑和奉命出使7次下西洋的航海活动。
郑和是明代著名航海家,1405年,明成祖为了追踪建文帝下落,扩大明朝影响,同时为了发给西洋各国诏书,以完成他构建一个理想和谐的世界秩序,即“天朝礼制体系”,遂派遣郑和下西洋。
到1433年郑和先后7次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
它不仅在航海活动上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而且对发展中国与亚洲各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友好关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时,郑和庞大的舰队对沿海海盗进行打击,扫清了海上交通。
郑和等人的著作如《航海图》等,记载了所到各国的概况,增进了中国对这些国家各个方面的了解,是研究中外关系史和远洋航海史的重要资料。
但是,明政府实行“厚往薄来”的朝贡贸易体制,导致“中国未至费亦不资”《站赤》驿站的译称,蒙语音译,本意为司驿者,即管理驿站的人,兼指站官及站户。
明清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1)
一、填空1、《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的《水浒传》以发生在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为题材,生动叙述了起义的发生、发展与结局,揭示了农民起义的本质原因和历史局限,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在中国文学史、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吸收了大量民间故事、说话、戏剧以及农民战争、民族战争的史料而成的。
2、野梅烧不尽,时见两三花(刘基《古戍》)3、刘基的《卖柑者言》讽刺元末身居庙堂高官“金玉其外,败絮其内”本质。
4、徐渭的“青藤画派”《菊竹图》《水墨花卉图》。
5、徐渭杂剧的代表作是《四声猿》,由《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四个短剧组成,被人称为“明曲之第一”。
6、三大传奇;以李开先的《宝剑记》、无名氏的《鸣凤记》、梁辰鱼的《浣纱记》7、四大声腔: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昆山腔。
8、《西游记》作为文学作品,猪八戒首次出现是在元末明初人杨景贤所作的杂剧《西游记》中。
现存《西游记》最早版本为金陵世德堂所刊《新刻出像官版大字西游记》。
9、《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
其作者是“兰陵笑笑生”10、蒋剑人推出《古本金瓶梅》,是为第一本洁本。
11、“三言”:冯梦龙三部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总称,每集40篇,共120篇。
“三言”几乎收集了宋、元、明三代较优秀的白话短篇,包括旧本汇集和新作。
宋元旧作约占1/3,明代新作约2/3。
“三言”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代表了古代白话短篇小说主要成就。
12、二拍”:是凌蒙初著“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简称“二拍”。
崇祯初刊行,每集40篇,一篇重刻,一篇杂剧,故实有小说78篇。
它是个人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专集,标志着白话短篇小说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3、《今古奇观》是明末“姑苏抱瓮老人”编,选“三言”、“二拍”佳作40篇,民间流传较广。
古代文学考试要点(明清)
一、名词解释1、梅村体:诗歌体裁,得名于明末清初吴伟业(字梅村),吸取当时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和元稹《连昌宫词》等歌行的写法,重在叙事,辅以唐初四杰的采藻缤纷,温庭筠、李商隐的风情韵味,融合明代传奇曲折变化的戏剧性,在叙事诗里开出新境界。
梅村体的题材、格式、语言情调、风格、韵味等具有相对稳定的规范。
以怆怀故国和感概身世荣辱为主,又突出叙事写人,多了情节的传奇性。
他以人物命运浮沉为线索,叙写事实,映照兴衰,组织结构,设计细节,极尽俯仰生姿之能事。
“梅村体”叙事诗约有百首,如《永和宫词》、《圆圆曲》等。
2、诸宫调:诸宫调又称话本,是一种说唱文学,主要流行于宋金时期。
所谓诸宫调,是相对于限用一个宫调的说唱形式而言的。
其中唱的部分用多种宫调串接而成,其间插入一定的说白,与唱词配合,叙述有人物、情节的长篇故事。
是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组成套数,不同宫调的套数联在一起表演的艺术形式,说白歌曲分工,已经具备了戏剧的雏形。
如《刘知远诸宫调》、《西厢记诸宫调》。
3、格调说:沈德潜的诗论一般称为“格调说”,论诗歌体格尊唐抑宋。
论诗根本的前提,是要求诗有益于统治秩序,提倡“温柔敦厚”的“诗教”,有益于封建社会安定。
艺术表现上主张中正平和,委婉,含蓄而反对发露。
沈氏本人的诗作大抵平庸无奇。
4、台阁体:出现于明朝永乐至成化年间,主要人物有“三杨”:杨士奇、杨荣、杨博,官至大学士,同时期大多数高级官僚的创作都可以归属这一流派。
其形式以诗歌为主,散文也可以包容在内。
他们要求文起到“施政教、适性情”的功能,内容上多为应制、题赠、酬应而作。
要“颂圣德,歌太平”,在表达一己的感情时,要“适性情之正”,抒写“爱亲忠君之念,咎己自悼之怀。
”表现了洪武朝以后一段长时期里上层官僚的精神面貌和审美意趣,并作为典范而广泛地影响文坛。
缺乏对自我内在感情的切入,也缺乏对社会生活的关怀,并且缺乏艺术创造的热情。
5、桐城派: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因为倡导者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而得名,以程朱理学为内核,以前秦两汉散文及唐宋八大家古文为正统,以服务于当代政教为宗旨,在文章体格和作法上又有系统化的散文理论,并有具体作品与之结合。
元明清文学简答论述题汇总
元明清文学简答论述题汇总简答1、元代杂剧繁荣的原因是什么?首先,元杂剧的发祥地山西、河北一带,本身就有着民间艺术的深厚传统和较为频繁的演出活动,特别是诸宫调和金院本的演出,对北杂剧的形成和发展曾起了重要的作用。
山西、河北的一些地方,在宋、金、元时期受战争破坏较少,便于经济的发展和演员的相对集中,这在客观上为元杂剧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特别是元代的首都大都,更是成为集中北方各地的伎艺与优秀演员的中心,这对于各种艺术的相互竞争、吸收,对元杂剧的进一步发展与提高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在元代,科举考试制度被取消,大批知识分子为糊口、为发泄对元代统治者的不满而投身于杂剧的创作。
他们创作了许多作品,其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影响之大,对于提高元杂剧的整体艺术水平和思想内涵,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再次,元代统治者连年忙于征战厮杀,他们对汉文化了解不多,因而造成元代思想文化统治比较宽松,作家所受到的思想羁绊也就较少,创作比较自由。
这对元杂剧的繁荣十分必要。
蒙古统治者对元杂剧的喜爱也对它的兴盛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他们可以对儒学到底有什么用不大在意,但却很重视工匠、艺人的价值,他们中许多人的汉语文化修养不足以欣赏高雅的诗词,他们的民族性格也难以对这种纯粹的书面文艺发生兴趣,所以歌舞伎乐为他们所特别嗜好。
另外,元杂剧的繁荣,与它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样式,对广大观众有着比诸宫调、宋金杂剧更大的吸引力。
元朝统一南北之后,北杂剧也在向南发展,盛行于南北,构成了全国大繁荣的局面。
这显然与它得到广泛的喜爱与广泛的流传有密切的关系。
2、《三国演义》“拥刘反曹”的实质是什么?拥刘反曹表面上是个政治态度,但本质上却是对封建纲常的坚持。
在《三国演义》的作者看来,刘备虽然崛起草莽,但他是汉室皇族中山靖王之后,在血统上具备继承刘汉王室的资格,而曹操尽管“挟天子以令诸侯”,位为丞相,从血统和政治操作的角度却是汉贼。
因之拥刘反曹的实质,在作者那里是对君臣伦理的严明,对汉室正统的坚持。
元明清古代文学简答题
元代中国戏曲源流大概中国古代戏剧称“戏曲”,它是世界三大古老戏剧之一,即古希腊戏剧、古印度梵剧、中国古代戏曲。
中国戏曲从发轫到成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宋代是戏曲形成的时代。
宋代的表演艺术有自己固所,叫“瓦舍勾栏”。
宋杂剧、金院本、诸宫调,都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戏曲,但它们是戏曲的雏形,元代杂剧的母体。
南北宋之交,在南方温州地区孕育成南戏,其在元代发展成熟,并最终发展为明、清传奇。
元代是戏曲成熟的时代,出现了成熟的戏曲形态--元杂剧董解元与《西厢记诸宫调》诸宫调是以一人且说且唱,以唱为主的表演形式。
因唱的部分用多种宫调的曲子联套演唱,故名。
金代董解元把它改编成大型说唱文学样式《西厢记诸宫调》,世称《董西厢》,是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
约五万言,用了一百九十多个套数,实际上是规模宏伟的长篇叙事诗或诗体小说。
它虽然取材于《莺莺传》,但在主题思想、情节安排、人物性格等方面都作了脱胎换骨的“改造”,是一部具有独创性的新作。
元杂剧的结构元杂剧具有完整、严密的结构体制。
它一般由四折组成一个剧本,每折相当于今天的一幕;演剧角色可分末、旦、净三类。
末分正末、小末;旦分贴旦、搽旦、小旦。
在音乐上,一折只采用一个宫调,不相重复。
而全剧只能由正末和正旦一人主唱,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
关汉卿的生平与思想关汉卿是元代剧坛的杰出代表,他的杂剧作品以完整的戏剧形态摆脱了宋金杂剧相对散漫的结构方式,是元杂剧走向文体成熟的重要标志。
一方面,他对民生疾苦相当关切,对大众文化十分热爱,另一方面,在建设社会秩序的问题上,他认同儒家仁政学说,也流露出对仕进生活的向往。
就其全部文学创作的总体风格而言,既不全俗,又不全雅,而是俗不脱雅、雅不离俗,雅俗杂糅。
就其创作态度而言,既贴近下层社会,敢于为人民大声疾呼,又不失厚人伦、正风俗的儒学旨趣。
《窦娥冤》《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也是元杂剧悲剧的典范,该剧剧情取材自东汉“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讲述了一位穷书生窦天章为还高利贷将女儿窦娥抵给蔡婆婆做童养媳,不出两年窦娥的夫君早死。
古代文学史明清复习资料全解
明代文学1、名词解释:章回小说章回小说是在宋元讲史等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它的特色是分长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
段落整齐,但又前后勾栏连,首尾相接,将全书构成统一的整体。
《三国志演义》考核内容:《三国演义》的内容与艺术成就。
⏹一、《三国演义》的基本内容⏹纵向看,《三国演义》描写了从汉灵帝中平元年(184)至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共97年的历史。
全书120回,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1-33回)主要写汉末动乱和群雄并峙,曹操集团的崛起和壮大。
⏹第二部分(34-85回)主要写刘备集团的崛起和壮大,三国鼎立,蜀国南征北战,互相争雄的局面。
⏹第三部分(86-120回)写三国的衰落,最终为司马氏所统一,建立西晋王朝。
⏹横向看,《三国演义》描写了魏、蜀、吴三国间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展示了三国时期近百年的战争史;描写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外交手段;在政治、军事、外交斗争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经验,堪称是一部谋略百科,有相当的认识意义和借鉴价值。
⏹以浓墨重彩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
艺术成就:一、鲜明的人物形象塑造二、高超的叙事才能三、出色的战争描写1、《三国志演义》的语言特点是什么?历史演义体的语言1、名词解释“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既有史志文言的精华,又有讲史话本的通俗,半文半白,“易观易入”,雅俗共赏。
2、侧重叙述而简于描写。
叙述又长于简笔勾勒,简洁明快,富阳刚之气。
3、语言开始注意个性化。
但在善用口语乃至方言方面,与《水浒传》、《金瓶梅》仍有一定差距。
简答2、简述《三国志演义》的成书过程。
《三国志演义》属于世代累积型小说,它的成型有一段漫长的历史过程,主要经过了史书记载、艺人讲唱和作家加工等三个阶段,是史书与讲史相结合、民间智慧结晶和作家艺术天才相结合的产物。
论述3、简述《三国志演义》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
(二)塑造特征化性格的手法:1、出场定型。
人物一出场、一亮相,就对其性格给与概括性评论,为其性格定型,此后就不再发展变化。
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明清文学)部分简答论述整理一.《红楼梦》的人物塑造1.《红楼梦》写人物“打破了历来小说窠臼”,不再是凡写女子都是“如花似玉,一副脸面”,“凡写奸人,则用鼠耳鹰腮等语”,而是对现实世界的感受,体验而塑造出来的真实人物。
2.《红楼梦》写人物和改变了以往小说人物类型化,性格简单化的写法,一些主要人物性格有着多个侧面的,乃至是美丑互渗的表现,成为小说中的圆型人物,真实鲜活的人物.3.《红楼梦》中众多的人物是处在贾府内外的偌大的关系网中的,也自然形成了不同性质的系列,而其更为突出的优点是着意于人物之间的相互映照,互为补充,生发出更为丰富深刻的意思.二.《儒林外史》的叙事艺术1.冲破了传统通俗小说靠紧张的情节互相勾连,前后推进的通常模式,按生活的原貌描绘生活,写出生活本身的自然形态,写出随处可见的日常生活.把“片段的叙述”贯穿在一起,构成了小说的整体结构。
2.人物性格摆脱了类型化,而有丰富的个性。
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在有限的情节里,体现性格的发展变化。
3.掀掉了脸谱,代之以真实的细致描写,揭示出人物的性格。
4.自然景物的描写也舍弃了章回小说长期沿袭的程式化的韵语,运用口语化的散文,对客观景物作精确地,不落俗套的描绘。
5.改变了传统小说中说书人的评述模式,采用第三人称隐身人的客观观察的叙事方式,缩短了小说形象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三.《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1.通过精确地白描,写出常见,公然,不以为奇的人物的矛盾,不和谐,显示其蕴含的意义。
2.通过不和谐的人和事进行婉曲而又锋利的讽刺。
3.具有悲喜交融的美学风格。
四.《聊斋志异》的思想内涵1.揭露科举弊端。
例如:《司文郎》,《贾奉雉》。
2.通过众多的狐鬼花妖与书生交往的故事,表达作者个人的失落寂寞。
例如:《绿衣女》,《连琐》,《香玉》。
3.写出了众多带着非人的符号,从而摆脱了妇道闺范的拘束,同书生自主相亲相爱的女性,也写出了为道德理性所禁忌的婚姻之外的男女情爱,蕴含对两性关系的企望和思索,突出了精神的和谐。
【学姐带背】古代文学必背简答论述(十六)
【学姐带背】古代文学必背简答论述(十六)16古代文学1.简述明代文学的分期及各期概况。
答:明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成两个阶段:前期作为元代文学的馀波和明代中后期文学突变的准备,可以视作中国中古文学的最后阶段;嘉靖以后,文学变革迅猛异常,中国文学正式步入近古的新时代。
元明之际的社会动荡,形成了一股人心思治、崇拜英雄的思潮,涌现了一批精神上比较解放而且富有时代使命感的文人。
文学作品在崇尚酣畅雄健的阳刚之美时,常常浸透着作家深沉的忧患意识。
前期以《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的编著,南戏的中兴和宋濂、刘基、高启等诗文作家为代表,在文学创作领域出现了一时繁华的景象。
但明初经济的复苏,人民生活的相对安定,消蚀了士人的忧患意识;而思想文化上的专制主义和特务统治,又平添了创作上的不安全感。
生机勃勃的小说、戏曲创作受到了轻视和限制,“台阁体”的诗歌和讴歌富贵、道德、神仙的戏剧泛滥,文学创作导向贵族化、御用化而滑入了低谷。
明代中叶,随着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和统治集团的日趋腐朽.思想控制的松动以及王阳明心学的流行,文学逐步走出了沉寂枯滞的局面。
特别是在嘉靖以后,很快地由复苏而大踏步地向前迈进。
《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的刊刻和风行,《西游记》和《金瓶梅词话》的陆续写定和问世,兴起了编著章回体通俗小说的热潮;戏曲方面,从以《宝剑记》、《浣纱记》、《鸣风记》为代表的三大传奇问世,传奇体制的定型和昆腔的改革,到汤显祖写出“临川四梦”,戏曲创作被推向了继元杂剧之后的又一高峰;诗文方面,继李梦阳、何景明等前七子在弘治年间打着“复古”的旗号开展文学革新运动之后,不论是唐宋派、后七子,还是公安派、竟陵派等,都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为文学的变革作出了努力。
其他如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的白话短篇小说的繁荣,“挂枝儿”、“山歌”等民间文学的流行和整理等,都明显地体现了新的时代特征。
明末天启、崇祯年间,随着国事多艰,经世实学思潮抬头,部分作家开始与张扬个性、表露人欲告别,向着理性回归,重新强调文学的社会功用,开启了清代文学思潮的转变。
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答论述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简答论述整理1、神话的基本特征:一、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二、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只是它经过了“幻想”的加工,成为了想象中的“神化”了现实生活;三、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的愿望;四、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作出符合实际的解释时代的产物。
2、简述我国古代神话神话与传说的区别:一、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二、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三、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而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原则。
3、试论我国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一、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神话所开创的为人生的主题,事实上成为了我国文学发展的主流。
神话富于情感、富于形象、富于想象的特征,也极大地影响着后世文学的发展。
二、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如:屈原的楚词、庄子散文、李白诗歌等;明清小说如《西游记》《封神演义》等。
4、《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一、是依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
二、“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
“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
雅又分为小雅、大雅,也是缘于音乐的不同。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5、简述《七月》的内容梗概。
一、《七月》这首诗叙说农夫一年四季无休无止的辛苦劳作。
二、全诗八章,大体依照春耕、蚕桑、收割、打猎、修缮房屋和年关祭祀的次第,按月歌唱,平铺直叙一年四季适应不同节候的各种劳作,也反映了农夫在衣、食、住等方面的情况,有较大的史料价值。
6、试述《诗经》最具影响的两类作品——情爱诗和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社会政治诗的内容:A.下层人民抨击政治的诗:一、表达下层人民对统治者的讽刺和对治国政策的批评,形象生动,情感浓郁。
1、揭露宫闱丑行,如《邶风•新台》2、对于贵族统治者的荒淫无耻,人民极度愤慨,予以严厉批评,如《鄘风•相鼠》二、反映当时繁重的徭役给人民带来苦难,抒发愤怨情绪。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简答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简答题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简答题元代问答1.散曲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宋金之际,北方少数民族如契丹、女真蒙古相继入据中原,他们带来的胡曲番乐与汉族地区原有的音乐相结合,孕育出一种新的乐曲。
这样,逐渐和音乐脱离并且只能适应原有乐曲的词,在新的诗歌形式——散曲,便应运而生。
明代徐渭在《南词叙录》里曾对由乐曲的变化,导致词的衰落、“曲”的繁兴有过精辟的表述:“今之北曲,盖辽金北鄙杀伐之音,壮伟狠戾,武夫马上之歌,流入中原,遂为民间之日用。
宋词既不可被管弦,世人亦遂尚此,上下风靡。
"2.宋元话本的体制特征?①入话:稳定在场的人群,等待晚入场的观众,起到稳场的作用,依附性较强。
②头回:与正话内容相似或相反的故事,话本原著中称为“德胜头回”或“笑耍头回”,相比入话,头话已经能独立成篇。
②正话:话本的主体,核心内容所在,篇幅较长,故事结构完整。
语言上结合韵文与散文,口语和少量诗词文,并用一些固定的逃狱、习惯用语承接缝合,浑然一体。
③片尾:在话本的篇末,一般又以诗词点题作结,或劝诫听众,有的直接说散场的话,以示说话结束。
也称“下场诗”这种体制既在说书场地中产生,经历了反复考验和锤炼,能概括各部分特点和功能,又能兼顾话本的原有称谓,被人们认可。
3.元诗四大家都是谁?他们共同的艺术特色是什么?①元诗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②他们在当时都颇有诗名,作品多题咏寄赠,内容较空泛,崇尚“雅正”,宗法唐诗。
明人胡应麟评此期诗风特征,"皆雄浑流丽,步骤中程。
然格调音响,人人如一,大概多模往局,少创新规。
视宋人藻绘有馀,古淡不足。
"4.元杂剧的体制特点?①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基础上融合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的一种完整成熟的戏剧形式,它把歌曲、宾白、舞蹈、表演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产生了散韵结合、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②特点:有的剧本开头会有楔子,用以点明、补充正文。
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个别的有五六折,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一人独唱,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每一折包括曲词(唱)、宾白(词)、科范(动作)三个部分。
古代文学明清部分知识点总结
古代文学明清部分知识点总结
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时期是古代文学的辉煌时期。
在这个时期,不仅有许多文学作品出现,而且也有许多文学理论的产
生和发展。
以下是对明清部分古代文学的知识点的总结。
1.文学理论: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文学理论家,如杨时、杨慎、詹春、归有光等。
他们提出了许多关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观点,对后
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诗歌:明清时期的诗歌表现出了既有唐宋诗的传统,又有自己的特色。
明代诗歌偏重于表现主观感情和社会现实,强调语言的流畅和音韵的
和谐。
清代诗歌注重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心灵的抒发,注重形式上的规范和
细腻。
3.戏曲:明清时期的戏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其中最重要的是曲艺。
曲艺是一种歌舞表演形式,有昆曲、京剧、评弹等多种类型。
曲艺在明清
时期成为大众娱乐方式的代表,对后来的戏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4.小说:明清时期的小说数量繁多,品种齐全,包括传统的志怪小说、史书小说、神魔小说等。
明代的长篇小说有《西游记》、《水浒传》等,
清代的长篇小说有《红楼梦》、《金瓶梅》等。
这些作品在叙事艺术、人
物塑造和社会思潮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
古代文学明清 简答论述汇总
1.明代文学的论争有何特点?(1)他们各有一套较为明确的文学主张,其结合不是停留在创作实践上的趣味相投,而是趋向理论观点上的人以群分,完成了从文学实践的流派向文学理论的流派的过渡;(2)他们不论高喊“复古”的口号,还是打着“反复古”的旗帜,主观上都有比较强烈的革新意识,希望能革除前弊,使文学创作符合各自心目中的规范。
(3)但晚明的时代风貌,使得多数文人缺乏学养和胸怀,在一些文学问题的论争上舍本逐末,拘泥于细枝末节;同时,为标新而故意立异,矫枉过正,陷入极端片面化的境地;在作风上党同伐异。
这使明代本来应该具有的一种学术自由争论的空气,被自以为是、相互攻击、抹煞一切的风气所污染。
2.“前七子”的文学复古有何主张?(1)复古论:因不满文坛萎弱卑冗的格局,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借助复古的手段达到变革的目的。
(2)主情说:贬斥文学“主理”现象,提出文学应重视真情表现的主情论调;认为“真诗乃在民间”。
这些都在强调文学自身价值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学观念与创作体持怀疑,具有某种挑战性。
(3)过多的重视古人诗文法度格调,强调“高古者格,宛亮者调”的诗歌审美标准。
3.李东阳的茶陵派有何文学主张?(1)针对台阁体卑冗委琐的风气,李东阳提出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强调宗法杜甫,“轶宋窥唐”。
(2)在对待如何学古的问题上,李东阳强调较多的是对法度声律的掌握。
(3)这些主张从文学本身立场出发去探讨文学的艺术审美特征,当时无可厚非的。
4.什么叫“八股文”?它的体裁特征是什么?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如何?(1)八股文是明代官方规定的科举应试文体,“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2)八股文的体材特征是对偶性。
(3)影响:八股文作为一种特殊文体而存在,是无可厚非的。
它的一些表现手法及理论曾对明清两代的散文、诗歌、乃至小说、戏曲的创作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明清文学部分简答题及诗词鉴赏综述
明代戏剧的基本特征(1)数量众多。
(2)题材多样。
出现了元杂剧中极为少见的讽刺喜剧和反映当时重大事件的时事剧。
(3)审美风格的雅化。
明代剧作家的文化素养和社会地位明显提高,客观上提高了戏曲的社会地位和艺术品位。
文人的审美情趣也不可避免地融注到戏剧艺术中,主要表现为戏剧的诗文化,甚至部分作品变成只供阅读的案头剧。
33、明代杂剧的演变趋势明初是杂剧艺术的高潮,一方面是因元代杂剧的余波所及,同时也与明初统治者的提倡和参与有关。
明中期杂剧处于转变时期,元杂剧的余波影响至此已经荡然无存。
与传奇相比,杂剧在这个时期明显处于颓势。
明后期是杂剧创作的巩固时期。
虽然在规模上不能与传奇相比,但就自身而言,中期作家所开创的杂剧体制风格的转变至此已经完成,得到巩固和发展。
34、明代戏剧的分期及特点(1)、明前期戏剧。
以永乐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半段的戏剧处于新旧形式的嬗变时期,永乐年间开始到嘉靖之前,戏剧创作基本上处于停滞和沉寂萧条局面。
(2)、明中期戏剧。
这个时期是明代戏剧的复苏时期,传奇取代杂剧的主导地位,这个时期的戏剧创作的社会现实意义大大增强。
(3)、明后期戏剧。
这是明代戏剧的繁荣时期,无论杂剧、传奇都取得辉煌的成就。
此期出现了具有人文主义精神的戏剧作品;传奇的主导地位愈加巩固;戏曲理论的探讨与研究也取得了空前的成就。
、《三言》在哪些方面体现了冯梦龙的文学思想?冯梦龙的文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他将李贽的“童心说”贯彻落实到文学领域,提出尚“真”主“情”的文学思想。
(2)他明确地将通俗文学的归宿概括为“适俗”的思想,主张将社会教化内容以通俗易懂的形式表现出来。
(3)他从时代发展、文学进化的角度阐述通俗文学值得肯定的原因所在。
26、《二拍》对市民文学的题材作了哪些开拓?①经商题材的时代特色。
经商的题材在《二拍》中占据较大的比重,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以。
这些故事不是《三言》同类题材的简单重复,而是较为深入地反映出经商题材的许多内在规律和动向。
古代文学明清部分知识点总结
古代文学明清部分重点知识点总结一、填空1.刘基的卖柑者言讽刺元末身居庙堂高官“金玉其外;败絮其内”本质..2.徐渭杂剧的代表作是四声猿;由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四个短剧组成;被人称为“明曲之第一”..3.明代中期三大传奇:李开先的宝剑记、署名王世贞等人的鸣凤记、梁辰鱼的浣纱记..4.四大声腔: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昆山腔..5.梁辰鱼的浣纱记在戏剧史上有着重要的位置;通常被认为是第一部用改革后的昆山腔谱曲并演出的传奇剧本..6.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其作者是“兰陵笑笑生”..7.“三言”:冯梦龙三部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亦称古今小说..8.二拍”:凌蒙初着“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9.今古奇观:明末“姑苏抱瓮老人”编选“三言”、“二拍”佳作40篇;民间流传较广..10.在文学理论中;李贽提出着名的“童心说”..11.冯梦龙编辑了两部民歌专集:童痴一弄·挂枝儿、童痴二弄·山歌..12.吴伟业;代表作秣陵春传奇、通天台、临春阁杂剧;借历史人物故事;抒发历史盛衰之感;寄寓身世之悲..13.吴伟业的“梅村体”叙事诗代表作圆圆曲、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14.两大传奇:康熙朝诞生长生殿和桃花扇..15.查慎行受学于黄宗羲;诗歌学苏陆;尤致力苏轼;得宋人之长;是浙派承前启后的大家..16.李玉为代表的苏州派剧作家;清忠谱.. 吴伟业、尤侗等以戏曲来抒写心意..李渔是我国第一个喜剧创作专家;剧作十种;总题为笠翁十种曲;其中风筝误是代表作..17.李渔的戏剧理论集中在闲情偶寄中的词曲部、演习部..18.李玉的戏曲创作:“以曲为史”的历史剧为清忠谱、千钟戮..“一人永占”为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19.南洪北孔:洪昇的长生殿与孔尚任的桃花扇..20.古文三大家:清前期文坛上;进行文学性散文创作的是侯方域、魏禧、汪琬;被称为清初“三大家”..21.江左三大家: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22.京华三绝:纳兰性德、曹贞吉、顾贞观..23.玄奘归国后;奉诏口述所见所闻;由门徒辨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一书..24.“三灯丛话”:瞿佑剪灯新话、李昌祺剪灯余话、邵景彦觅灯因话..25.汤显祖的“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为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紫钗记;并在剧中完整地展示了他的“至情”论..26.“四大奇书”:金瓶梅、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27.张岱的代表作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与琅嬛文集..28.陈子龙是复社与几社文人中的重要代表..29.沈德潜倡导格调说;尊唐抑宋;翁方纲论诗倡肌理说;包括义理与文理;袁枚标举性灵说..30.“乾隆三大家”又称“江右三大家”分别为袁枚、蒋士铨、赵翼..31.桐城派奠基者方苞树起“义法”说的大旗;刘大櫆以“义理、书卷、经济”的“行文之实”扩大“言有物”的内容;姚鼐提倡“义理、考据、词章”合一..32.姚门之后有管同、梅曾亮、方东树、姚莹“四大弟子”..33.李兆洛与恽敬、张惠言合称“阳湖三家”..34.常州词派张惠言开山;至周济发扬光大;蔚为宗派..35.吴中四才子:唐寅、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36.嘉靖年间洪楩编刊的清平山堂话本;是现知最早的话本小说总集..37.水浒传的版本有两个系统;为简本和繁本..38.王骥德的曲律是明代最重要的曲论理论成果;是关于中国戏曲创作规律的比较系统的总结..39.康熙诗坛上的南朱北王指的是朱彝尊和王士禛..40.近代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41.吕天成的曲品是继南词叙录之后第二部着录和评论明代传奇的书..42.清初小说续书的两种方法:仿造和假借..43.徐渭的南词叙录是第一部研究宋元南戏和明初戏文的专着..44.三国演义的语言特色: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二、名词解释1.台阁体:是明代初期以杨士奇﹑杨溥﹑杨荣为代表的作家群及创作;这些作家多是太阁重臣;故称其诗为“台阁体”..在创作上内容平乏;以歌功颂德;粉饰太平为主;但他们也表现出一个共同的倾向;即十分重视诗歌的艺术形式;在风格上显得典雅华丽..2.茶陵派:明初以李东阳为领袖的诗歌流派;其论诗强调宗法汉唐;重视诗歌的声律、法度等艺术表现;对当时的文坛产生较多影响;成员有谢铎、张泰、陆釴、邵宝等人..3.八股文: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规定的文体..从表现特点来说;八股文的一个重要体裁特征是它的对偶性;内容上要求贯穿“代圣人立说”的宗旨;形式上又有严格的限制;加上它以官方规范文体的面目而出现;严重束缚了作者的创作自由;给文学的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4.前七子:主要活动于弘治和正德时期..他们是: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他们以李梦阳为核心;他们以复古自命;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反对台阁体和八股文..实际上是以复古为手段探索文学创作的新途径..5.后七子:主要活动于嘉靖、隆庆年间;以李攀龙、王世贞为核心;他们是: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他们的文学观念与前七子差不多;主张复古;但他们的在学古的过程中更讲究诗文创作的法度和格调;提出要“以汉魏盛唐为第一要义”;即并不单纯地学盛唐和秦汉..同时他们强调诗歌的情感因素;鼓吹真情..6.唐宋派:明代散文流派..嘉靖时;归有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等散文家;极力反对前后七子的模拟主张;认为不一定“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特别是唐宋的散文更值得效法..他们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散文创作上..由于宗唐拟宋;所以被称为唐宋派..唐宋派中成就最突出的是归有光..7.吴江派:明代后期;在沈璟的影响下;出现了大批用昆山腔创作传奇的作家和戏曲理论家;从而形成了一个重要的戏曲流派;因沈璟是吴江人;故后人称之为吴江派..此派作家认为传奇创作要严守音律;强调曲辞必须本色;比较注重舞台演出实践;作品大多以伦理教化或惩劝风世为主旨..主要作家有卜世臣、吕天成、王骥德、袁于令等;但他们的理论主张并不完全等同于沈璟;创作也取得一定成就..8.临川派:明万历年间出现的戏曲文学流派;因开创者汤显祖为临川人;故追随、效仿汤显祖较为明显并有所成就的剧作家被称为临川派..汤显祖论曲强调“曲意”;主张兼顾“意趣神色”;讲究文采;崇尚“丽词俊音”;要求格律服从内容、文辞;偏重于剧作的文学性;临川派作家大多继承了汤显祖的重才情、重文采、不受形式、格律束缚的特点;作品也大多叙写男女之情;但往往忽略了他重视立意、以情反理的倾向..此派作家主要有孟称舜、吴炳、阮大铖等..9.明清传奇:“传奇”最早特指唐代的短篇文言小说;宋代话本小说中也有“传奇”一类;但元末明初的学者们也有人将元杂剧称为“传奇”;原因之一在于许多唐传奇都曾被元杂剧改编成剧本;而大部分杂剧也都带有浓郁的传奇色彩..自从宋元南戏在明代规格化、文雅化、声腔化和全国化之后;传奇便渐渐成为不包括杂剧在内的明清中长篇戏剧的总称..10.三言二拍:明代中后期短篇小说;以冯梦龙的“三言”;凌蒙初的“二拍”为代表..“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的总称..为宋元明三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总集;标志古代短篇白话小说整理与创作高潮的到来..二拍是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它是个人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专集;标志着白话短篇小说的创作进入一个新阶段..11.“童心说”:李贽对文学持有的与传统文学思想根本不同的一种见解..李贽认为:“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处于通信焉者也..”童心说所谓“童心”;就是真心;赤子之心;李贽解释为“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亦即人的自然性情;包括不依傍他人的独立见解和表现自我的纯真之情..12.公安派:明后期的一个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为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故称..“性灵说”是公安派的理论核心;他们在理论上提倡“独抒灵性;不拘格套”的创作原则;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风气;意图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儒家思想对文学的束缚;在内容上;则有抒写闲情逸趣的倾向;在当时产生较大的影响..13.“格调说”:沈德潜论诗;主张“格调说”尊唐抑宋;以儒家诗教为根本;强调诗歌须“格高、调响”;更有高华雄壮;富于变化的美感..同时;更加强调诗歌“和性情;厚人伦;匡政治”的教化作用;恪守“温柔敦厚”;“中正和平”的创作原则..14.“肌理说”:翁方纲论诗主张“肌理说”..主张“为学必以考证为准;为诗必以肌理为准..”肌理是指诗中的义理和文理;义理为“言有物”;指以六经为代表的合乎儒家道德规范的思想和学问;文理为“言有序”;指诗律、结构、章法等作诗之法..义理为本;变通于法;以考据、训诂增强诗歌的内容;融词章、义理、考据为一..15.“性灵说”:袁枚的论诗主张..强调诗歌创作应抒写性情;表达个性灵趣..辞贵自然;追求独创..反对以程朱理学来束缚诗歌创作;反对拟古倾向和“温柔敦厚”的诗教..对诗人而言强调要有“才”、有“灵机”;追求凭借天才发露而造成;“忽正忽奇;忽庄忽俳;忽沉鸷忽纵逸”等超越陈规的变化多端的风格..16.竟陵派:明代后期的一个文学流派;因其代表人物钟惺、谭元春为湖北竟陵人;故得名..其文学主张与公安派基本相同;要求抒写灵性;反对模拟;认为诗歌创作要抒发内心的真实感情;读古人作品;也要体察古人的真情实感..针对公安派的俚俗与浮浅之弊;希求通过幽深孤峭来加以矫正;以致出现艰涩之弊..17.梅村体:清初词坛;吴伟业号梅村..梅村体是吴伟业创作的一种七言歌行体;其有元、白歌行体;重在叙事之长;辅以初唐“四杰”的华艳词藻;温庭院、李商隐的风情韵味;融合明代传奇的曲折变化的戏剧性;创造了自成一体的“梅村体”..“梅村体”词有100余首;以圆圆曲为代表..18.晚明小品文:小品文体制较为短小精练;体裁上则不拘一格;轻俊灵巧而有情韵..小品文在晚明时期趋向兴盛;晚明小品文创作风格上的一个显着特点是趋于生活化、个人化..公安派袁氏三兄弟的作品在这方面具有代表性..19.“神韵说”:王士禛的诗论主张..其论诗吸收司空图“韵外之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与严羽的“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理论;主张“兴会神到”..追求“得意忘言”;以清淡玄远的风神韵致为诗歌的最高的境界;要求诗歌要有含蓄深蕴言尽而意不尽的特点;以王维、孟浩然为诗歌创作的典范..20.桐城派:清代中期重要的散文流派;其代表人物有方苞﹑刘大櫆﹑姚鼐;他们都是安徽桐城人;故称“桐城派”..“桐城派”散文的基本理论特征是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清王朝政权为服务目的;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作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化的散文理论..21.复社:崇祯初年;太仓人张溥、张采等发起带有政治团体性质的文社——复社..以复古学为宗旨;企图从文化上复兴传统精神;挽救明朝政治危亡..22.虞山诗派:清初常熟地区受钱谦益影响产生的以冯班为代表人物的诗歌流派;因家乡常熟有虞山而得名..反对前后七子、公安派、严羽宋、竟陵派;主要表达故国之情;讽刺南明王朝不能有效抗清;诗风含蓄有味..成员有冯班、钱曾等..23.阳羡词派:以陈维崧为宗的词派..陈思想上尊崇词体;摒弃词为“小道”“艳科”的传统观念;继承诗经与白居易“新乐府”的精神;创作了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有“词史”之称..风格上;学习苏、辛以豪放为主;有迦陵词、陈迦陵文集等..该派主要成员有:万树、蒋景祁、吏唯园、陈维岳等..24.浙西词派:以朱彝尊为宗的词派..朱论词宗法南宋;崇高清空醇雅风格;主张向姜夔、张炎学习;认为“世人言词;必称北宋;然词至南宋始极其工;至宋季而始极其变..姜尧章氏最为杰出..”注重锻炼字句;讲求独出机杼..该词派其他主要作家还有李良年、李符、沈皞日、沈登岸、龚翔麟..25.性灵派:清中叶以袁枚为代表的性灵派;在文学创作上主张直报“性情”;即说诗生于性情;性情是诗的本源和灵魂;诗人要“自把新诗写性情”..这种性情表现诗人的独特个性;“作诗不可无我”;“有人无我;是傀儡也”;没有个性;也就丧失了真性情;所谓“字字古有;言言古无”;明确提倡写有我之境..以“吟咏性情”构成整体性的诗歌理论;冲破了传统与时代风尚;是晚明文艺思潮的隔代重兴;为清诗开创了新的局面..26.常州词派:清代的重要词派..由常州人张惠言开创;周济进一步加以发展而成;其论词反对浙西词派寄兴不高的词风;提出创作要依据儒家的“诗教”尊崇词体;强调词的“意内言外”、“比兴寄托”的作用以及“深美宏约”的审美特点..对其时平庸词风的扭转和词风的倡导起到积极作用;而其末流;又流于穿凿附会..27.沈汤之争:汤沈之争涉及到明代两大戏曲创作观念的争论;汤即指汤显祖;沈即指沈璟..其中汤显祖的戏曲创作观念影响较大..沈璟与汤显祖作为明代曲坛上的两大巨人;对戏曲格律与文辞的关系看法不同;汤显祖重格律;要求格律服从文辞;服从内容..沈璟则强调文辞服从格律;服从观众..两人持论相对;发生过碰撞文辞;并把同时的许多曲论家卷入其中参与讨论;这就是戏曲史上着名的“汤沈之争”..28.红学:红楼梦问世后;引起了人们对它评论和研究的兴趣;并形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红学..关于红楼梦的作者问题、版本、文本思想内涵、人物形象、艺术特征和评论等方面的探讨解析..包括曹学、版本学、探佚学、脂学等..三、简答、论述1、三国演义的艺术特点:1)虚与实的结合:“七分实事;三分虚假”2)非凡的叙事才能:完整细密的宏大结构3)全景式的战争描写:高度的史学修养与高度的叙事技巧相结合4)特征化性格的艺术典型:描绘人物的个性差异5)历史演义体语言:语言文白夹杂;简练而不失流畅6)缺点:道德评判的截然分明;人物形象的“类型化”..2、三国演义刻画人物的特点、方法突出甚至夸大了历史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舍弃性格中的次要方面;创造了一批具有特征化性格的典型..1.特征化性格的特点:单一性:指这类形象都有一个主要的突出的特征;它在形象内部因素中占决定性地位..如曹操的奸、诸葛亮的忠贞、关羽的义、刘备的仁等..稳定性:作品中人物的主要特征及其它因素基本上稳定不变..和谐性:回避了性格的复杂性..2.方法:①出场定型②反复皴染③善用对比、烘托等手法④多用传奇故事和生动的细节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3、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特点、语言特色1、出色的战争描写;写出军事斗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①犯中求避;同中见异;千变万化;特点鲜明..②注重表现战争中的智谋③注重在战争中写人④注重场面气氛的渲染;多用张弛结合;动静结合手法..2、历史演义体的语言:①“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既有史志文言的精华;又有讲史话本的通俗;半文半白;“易观易入”;雅俗共赏.. ②侧重叙述而简于描写..叙述又长于简笔勾勒;简洁明快;富阳刚之气..③语言开始注重个性化4、水浒传的语言艺术成就娴熟运用白话;为白话语体成熟的标志:①口语化②人物语言个性化③小说语言简洁明快;生动准确;表现力强④景物描写与人物活动;环境气氛融为一体水浒传作为一部长篇小说;就是用这种在民间口语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净化了文学语言;塑造了一大批传奇的英雄..这不但标志着我国古代运用白话语体创作小说已经成熟;而且对整个白话文学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5、水浒传的写人艺术①多层次的刻画人物的性格②同而不同;犯中求避;写出个性..③依据人物的身份经历写出人物的性格及发展④传奇性与现实性结合;生动、逼真的细节描写⑤烘托、对比、夸张⑥个性化的语言6、“前七子”的复古主张:“前七子”成员包括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七人;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文学主张复古:①重视文学中真情的表达;反对道的说教②诗歌创作上;主张古体学汉魏近体学盛唐;而文章则以西汉以上文为典范;这就是所谓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③主张学习古人格调;遵循古人创作7、“后七子”的文学主张:“后七子”成员包括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和吴国伦..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文学主张:①偏激的复古理论②格调法度的强化、具体化③格调说中的重情色彩8、前后七子文学复古的得失与影响:(一)积极意义得:首先;他们在复古的旗帜下;努力为文学寻求一席独立的地位..其次;在重视文学独立地位的基础上;前后七子增强了对文学本质的理解;也正是在这一点上;他们对旧的文学价值观念和创作实践发起了一定的冲击..(二)消极影响失:首先;他们的文学主张与创作实践存在着距离;求真写实的观念并未在他们的作品中充分体现出来;为数不少而缺乏真实情感的模拟之作影响了他们的创作水准..其次;前后七子发起的文学复古思潮;在当时的文学领域产生过不小的震动;同时也给后世带来了直接与间接、正面与负面的种种影响..9、沈璟的戏剧创作理论主张:1.基本出发点:沈璟创作的思想倾向偏于保守;倡导封建伦理道德的气息比较浓厚..2.“本色论”:推崇本色语言;强调语言的通俗自然..3.“声律论”:严守格律10、西游记的艺术表现特色:1)极幻与极真:①极幻:浪漫主义;夸张..突破时空;突破生死;突破神人物的界限;创造了光怪陆离的世界..②极真:幻中有真;有现实的影子..如天宫是朝廷的影子;妖魔也有人情味..2)人物形象的塑造:①物性:是人性和神性的统一..妖精是变来的;但具有本来的物性;如鸟精会飞..②神性:成精后均神通广大..③人性:均有人的性情..3)多角度、多色调刻画人物形象:写优点;也写缺点;走出类型化的俗套..如猪八戒这个人物形象的刻画;既描绘了他的憨厚朴实;也描写了他的人性的缺点;贪小便宜;好吃懒做..4)充满喜剧色彩与诙谐气氛:很大程度是通过“戏言”的方式实现的..“戏言”即开玩笑的话;显得亲切和蔼..11、金瓶梅的艺术成就和文学史地位:1)艺术成就:①以一家写及天下国家:用现实主义的方法;通过西门庆一家人的兴衰反映整个国家的现实..②暴露社会黑暗具有广度:上至朝廷;下至一个家庭甚至是各色人物;形相毕露;批评性很强..③暴露社会黑暗具有深度:把暴露的矛头指向两个集团;即统治集团和商人集团..主要是官商勾结;欺压百姓;制造腐败..但对商人态度又是复杂的;一方面写商人的罪恶;另一方面又写商人是精明能干..④善于暴露人性的弱点:人性扭曲的表现;西门庆贪财好色..压抑人性和纵欲一样;都要走向灭亡..2)文学史地位:金瓶梅是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白话小说;是白话长篇小说发展的里程碑..金瓶梅是第一部世情小说;推动了世情小说高潮的到来..金瓶梅完成了中国古典小说的结构创作;形成中心人物;主要的故事情节贯穿始终的结构模式..完成了说话体向阅读体转变的模式..①创作题材上最显着的特征是“寄意于时俗”;从反映历史神话转变为反映现实..②创作主旨上从歌颂转变到暴露;用冷静、客观的笔触;描绘了人间的假、丑、恶..③人物形象塑造上首先表现在小说描写的重心开始从讲故事向写人物转移..其次人物由帝王将相、英雄、神怪转向平凡人物..最后是注意多色调、立体化地刻画人物的性格;使刻画人物走出类型化..④创作结构上从说话体小说向阅读体小说的过渡;也反映在从线性结构向网状结构的转变上..⑤创作语言上表现为在口语化、俚俗化、个性化方面作出了可贵的尝试..12、归有光散文的特点、主要作品:归有光的散文其长处在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一些平凡琐事及普通人物;状情摹志;细心刻画;寄予作者真实的生活感受;富有感情色彩;因此读来使人感到真切生动;回味无穷..他的先妣事略、项脊轩记、思子亭记等篇或记述平常事;或抒写亲人之情;具有描写朴质自然、抒情真切感人的特点..但在归有光的文集中;这类文章数量不多;大量文章还是散发着迂腐的说教气息..13、李贽与“童心说”:李贽是晚明时期杰出的思想家;也是一位标新立异对当时文坛产生很大影响的文学家..他的思想极具叛逆色彩和反抗精神;肯定人的欲望的合理性;反对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强调人的个性与自身价值;否定传统思想权威至高无上的偶像地位;对晚明社会反抗传统价值体系起着启蒙作用..提出“童心说”;即“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意思是不受程朱理学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干扰;具有明显反理学色彩..13、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1)“一书而兼二体;”体现了出于六朝志怪和唐人传奇而胜于六朝志怪和唐人传奇的创作特征..2)用传奇法以志怪;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委曲多变;人物性格鲜明、富有变化..3)花妖狐魅;各具人情..是艺术形象的共同属性;既有人的思想感情;又有动物原型的自然特征..4)描写委曲;序次井然..语言特点;虽写幻境;并不玄虚;凡所藻绘;多用白描;叙事简洁含蓄..14、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成就:讽刺的生命是真实的;通过写不和谐进行讽刺..儒林外史将中国讽刺小说提升到与世界讽刺名着并列而无愧的地位;这是吴敬梓对中国小说史的巨大贡献..1)讽刺的最大特点:真实性..在冷静如实的叙述中使人物自身的言行构成讽刺..如马二先生原型是冯粹中;他他被科举制弄得昏头昏脑却仍坚信科举天经地义..。
明清小说简答题
明清小说简答题明清小说简答题一、文言小说三个小说文体的基本要素。
答:1,必须是写人、以人为中心的;2,必须有故事,有情节,反映社会生活中一定的矛盾冲突;3,必须有非纪实性特征。
二、史传文学、寓言故事与小说文体有哪些异同?答:1,寓言故事与小说都重视故事,但寓言的目的在于说理,而小说则要通过形象塑造来反映生活、表现作者的思想倾向。
2,史传文学和小说都重视叙事和人物描写;但史传文学要符合史实,不容夸饰、虚构,而小说则离不开夸饰和虚构。
三、神话、寓言故事、史传文学对古典小说产生了哪些影响?答:1,小说创作的要素故事、人物、思想在神话中已经具备了;神话对中国古典小说讲神怪传统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2,寓言以故事来说理、教人,这影响了中国小说训诫传统的形成。
3,史传文学在叙事和人物描写上为小说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四、志怪小说有哪些特点?答:1,将神鬼怪异之事当作信史来写,缺乏自觉的小说创作意识;2,短小、有简单的故事情节,注意描写人物。
但内容简单,艺术上比较粗糙。
五、为什么说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真正走向成熟?答:1,作者有了自觉的小说创作意识和由此决定的小说新的审美特征;2,由神怪走向现实,反映了广阔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3,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上有很大的提高。
六、宋元话本小说有哪些特点?答:1,创作目的与唐传奇有很大不同,是为了满足听众的文化娱乐需要;2,题材内容上几乎都是反映现实生活的,尤其是作为听众的市民阶层生活;3,表达工具是在口语基础上加工提炼而成的白话,通俗性是最鲜明的特色;4,故事性强,有头有尾,线索清楚,生动曲折;5,注意写人物,特别注意展示人物的命运;6,在结构形式和表现手法上,开头常有“入话”,中间或结尾常穿插诗词韵语。
七、明清小说的发展倾向和特点。
答:1,从无名群众和文人相结合的集体创作发展为文人独立创作;2,题材内容上,从写历史题材发展为写现实题材,特别是通过日常家庭生活反映重大社会主题;3,艺术表现上,从重情节发展到重人物刻画,在人物描写上,从带理想色彩的传奇式夸张描写发展为写实;4,产生了几种最具特色的小说类型;5,出现了两部总结性的作品《红楼梦》和《聊斋志异》。
古代文学史明清(简答和名词解释加答案)
【“三言”名词解释】1是指明代冯梦龙所编的三部白话短篇小说集,即〈喻世名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
2每集四十篇,共一百二十篇。
其中三分之一的作品是宋元旧篇。
三分之二是明代的话本和拟话本。
3明代的作品约有半数是直接反映现实生活的,关数是取材城历史或宗教传说故事。
这些作品基本上反映了封建地主阶级衰落和市民阶层逐渐兴起的时代特征。
4艺术特点有:一从现实生活中取材,主题思想更为集中,二是继承话本传统,情节曲折动人,三是人物描写更为细致,人物性格更为丰满。
5“三言”代表作有:《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卖油郎独占花魁》《杜十娘恕沉百宝箱》。
【简要分析明末拟话本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
】(即“三言”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思想内容:一、商人成为正面主角,重情尚义的商人形象二、婚恋自主和女性意识的张扬:1、市民的爱情理想,不计门第,只重温暖的小康生活2、尊重女性三、情理矛盾与向礼的回归四、因果报应与教化思想艺术成就:一、将平凡的故事写得曲折工巧1、巧合误会2、小道具的巧妙运用3、结构模式多样4、悲喜情节穿插二、细致入微的写心艺术:重视细节描写,达到人物审美的均衡,细腻的心理描写三、因果报应的结构四、话本体式的变化1、对宋元话本题目的改动:从重视故事价值到重视人物价值2、入话的改动:与正文联系紧密3、韵文的改动:大量删改4、结尾的改动:略去五、语言通俗生动:“文心”与“里耳”相谐的叙事典范:“合乎文心”,“谐于里耳”【杜十娘形象】“千古女侠”、“女中豪杰”、“真情人”1、《杜十娘怒成百宝箱》中的杜十娘,就是一个维护女性人格尊严的典型。
她作为一个名妓,并不像传统文学作品中的妓女那样以“从良”为生活目标。
她追求的是一种建立在人格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的爱情,对至诚真爱有着执着的追求,对做一个有尊严的真正的人有着强烈的渴望。
当美好、高尚追求的被糟践,人生的难堪、悲哀、与绝望;投江而死是十娘向那个冷酷的社会、丑陋的人性发出的最强烈的控诉与呐喊。
元明清文学复习大全(填空、简答、分析论述)
1.汤显祖的《南柯记》出自于唐人李公佐的小说《南柯太守传》。
2.徐渭著有《南词叙录》,是第一部研究南戏的著作。
3.《醒世姻缘传》又名《恶姻缘》,写的是冤冤相报的两世姻缘的故事。
4.“红学”是指研究《红楼梦》的一种专门学问,“五四”前的代表是(索隐派)。
5.(京剧)的诞生,标志着花部对雅部的胜利。
6.清前期推崇南宋姜夔、张炎词风的代表词人是(朱彝尊)。
7.王士禛诗歌理论的主要主张是(神韵说)。
8.代表清骈文最高成就的作家是(汪中)。
9.晚明思想和文学革新的旗手是(李贽)。
10.以创作水浒戏知名的元杂剧作家有(康进之、高文秀)。
11.下列小说属于四大“谴责小说”的是(《老残游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形记》、《孽海花》)12.公安派提出的主要主张是“_独抒性灵,不拘格套_”。
13.夏完淳《别云间》:“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南冠”意为_囚犯___。
14.《狱中杂记》的作者方苞是清代重要古文流派__桐城__派的开创者。
15.在元散曲作家中,(马致远)是成就最高、最有影响的一家。
16.反对前后七子拟古主义最有力的文学流派是(公安派)。
17.汤显祖的名作《牡丹亭》属于(传奇)18.《登太白楼》的作者王世贞是(明代人)19.《席方平》中主持正义的神是(九王)20.元代剧作家纪君祥创作的《赵氏孤儿》是一部著名的历史悲剧,剧中表现了屠岸贾的残暴奸诈,突出了程婴等义士赴汤蹈火的牺牲精神。
21.明代很多剧作取材于《水浒传》,如李开先创作的《宝剑记》演林冲被逼上粱山的故事.沈憬的《义侠记》演英雄武松的故事。
22.四大南戏之—的《拜月亭》是根据元杂剧作家关汉卿的杂剧《闺怨佳人拜月亭》改编的。
23.明代剧作家王骥德的杂剧《男王后》反映了晚明文人的激情纵欲、追求世俗享乐的感情。
24.在元杂剧剧本中,剧中人物的言语称为宾白。
25.明代剧作家孟称舜的杂剧《桃源三访》,集中体现了他对戏曲婉丽风格的理论主张。
26.(科范),简称“科”,指的是元杂剧中的动作、表情的舞台提示,或指舞台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明代文学的论争有何特点?(1)他们各有一套较为明确的文学主张,其结合不是停留在创作实践上的趣味相投,而是趋向理论观点上的人以群分,完成了从文学实践的流派向文学理论的流派的过渡;(2)他们不论高喊“复古”的口号,还是打着“反复古”的旗帜,主观上都有比较强烈的革新意识,希望能革除前弊,使文学创作符合各自心目中的规范。
(3)但晚明的时代风貌,使得多数文人缺乏学养和胸怀,在一些文学问题的论争上舍本逐末,拘泥于细枝末节;同时,为标新而故意立异,矫枉过正,陷入极端片面化的境地;在作风上党同伐异。
这使明代本来应该具有的一种学术自由争论的空气,被自以为是、相互攻击、抹煞一切的风气所污染。
2.“前七子”的文学复古有何主张?(1)复古论:因不满文坛萎弱卑冗的格局,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借助复古的手段达到变革的目的。
(2)主情说:贬斥文学“主理”现象,提出文学应重视真情表现的主情论调;认为“真诗乃在民间”。
这些都在强调文学自身价值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学观念与创作体持怀疑,具有某种挑战性。
(3)过多的重视古人诗文法度格调,强调“高古者格,宛亮者调”的诗歌审美标准。
3.李东阳的茶陵派有何文学主张?(1)针对台阁体卑冗委琐的风气,李东阳提出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强调宗法杜甫,“轶宋窥唐”。
(2)在对待如何学古的问题上,李东阳强调较多的是对法度声律的掌握。
(3)这些主张从文学本身立场出发去探讨文学的艺术审美特征,当时无可厚非的。
4.什么叫“八股文”?它的体裁特征是什么?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如何?(1)八股文是明代官方规定的科举应试文体,“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2)八股文的体材特征是对偶性。
(3)影响:八股文作为一种特殊文体而存在,是无可厚非的。
它的一些表现手法及理论曾对明清两代的散文、诗歌、乃至小说、戏曲的创作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但从总体上说,他在内容上贯穿“代圣人立说”的宗旨,刻板地阐述所谓圣贤的僵化说教,形式上又有严格的限制,且它以官方规范文体的面目出现,严重束缚了作者的创作自由,给文学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造成萎靡不正的创作风气。
5.简说宋濂散文的成就。
宋濂专长散文,论文主张文道合一,宗经师古,文章颇有波澜变化,是“开国文臣之首”。
(1)传记文最为出色,深得史记笔法,寓褒贬于自然叙述之中,生动形象,传神写照。
如《秦士录》、《王冕传》等,文学性强,多通过具体故事情节和对话刻画人物性格,感染力强。
(2)写景散文质朴简洁,不落俗套,特别是一些局部描写颇具艺术欣赏价值。
(3)议论性散文,行文从容,于章法变化中透出一股雍容典雅的气度。
如《送东阳马生序》。
6.简述李贽“童心说”的具体主张。
(1)李贽是晚明时期思想与文学革新的旗手,他把文学作为宣扬其反传统、肯定个性精神的社会思想的有效工具,并把代表人的赤子真心的“童心”作为文学创作和评价的最高准则。
(2)李贽在《童心说》中称:“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
”所谓“童心”即是“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是表达个体的真实感受与真实愿望的“私心”,是真心与真人得以成立的依据。
李贽将认知的是非标准归结为童心。
他认为文学都必须真实坦率地表露作者内心的情感和人生的欲望。
(3)在李贽看来,要保持“童心”,使文学存真去假,就必须割断与道学的联系;将那些儒学经典大胆斥为与“童心之言”相对立的伪道学的根据,这在当时的环境中有它的进步性与深刻性。
7.晚明小品文的创作有何特色?(1)晚明散文的一大亮点;是公安、竟陵“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文学主张的又一产物。
(2)小品文体制较为短小精练,体裁上则不拘一格,序、记、跋、传、铭、赞、尺牍等文体都可适用。
(3)晚明小品文内容题材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趋于生活化、个人化。
不少作家喜欢在文章中反映自己日常生活状貌及趣味,渗透着晚明文人特有的生活情调。
公安派袁氏三兄弟的作品在这方面具有代表性。
(4)晚明小品文的另一个特点是率真直露,注重真情实感,不论是描写个人日常生活,表达审美感受,还是评议时政,抨击秽俗,时有胸臆直露之作。
如张岱《自为墓志铭》。
(5) 晚明小品文还有适意性的特点,即文章是作者随意抒写的。
1.遗民诗人作品的共同特点(1)坚持民族气节,或悲思故国,或讴歌贞烈,或谴责清兵,或表白气节,具有抒发家国之悲和同情民生疾苦的共同主题。
作品自然流显露关注现实的重实倾向,内容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2)笔力遒劲,呈现出慷慨苍凉、沉痛悲壮的艺术风格,开清诗发展的新天地。
(3)与明末诗歌相比,他们的诗歌显然有回归诗骚和汉魏风骨传统的倾向,表现出诗歌服务与社会的道统文学观念。
2.吴伟业诗歌创作特点(1)推崇前后七子,也不排斥公安派的性灵说;取法唐诗又吸收宋诗精华,五七言律绝具有声律妍秀、华艳动人的风格特色。
开启清代宗唐一派。
(2)诗歌重叙事,强调风情韵味,开创了叙事诗的新境界。
以明清易代的史实为题材,反映社会变故,感慨朝代兴亡;吸取白居易、元稹歌行写法,侧重叙事写人,辅以初唐四杰的采藻缤纷,晚唐温、李的风情韵致及明代传奇曲折变化的戏剧性,自成“梅村体”。
代表作《圆圆曲》。
(3)早年诗歌华艳绮丽,藻采风流;明亡后则苍凉凄楚,风骨遒劲。
后期作品代表了诗歌创作成就。
(4)诗歌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明清易代之际社会的动荡局势和亡国之痛、各色人等的不同处境和心态等,有“一代诗史”之誉。
3.清词的中兴的具体表现是什么?(1)创作数量:超过元明甚至宋代,叶恭绰《全清词钞》共录词人3196人,词作8260多首,超过宋词两倍以上。
(2)词学理论:从朱彝尊《词综》到张惠言《词选》、万树《词律》出现一大批立论精审的词学专著。
(3)词作整理、编辑:成就巨大,有王鹏运辑《四印斋所刻词》、朱孝臧辑《强村丛书》、江标辑《宋元名家词》等。
(4)词派繁多:出现了以陈维崧为首的阳羡词派、朱彝尊为首的浙西词派和“京华三绝”(纳兰性德、曹贞吉、顾贞观)。
4.方苞主张的“义法”内涵是什么?“义法”是“桐城派”尊奉的论文纲领:方苞首先提出“义法”主张。
“义”即“言有物”,指文章的思想内容,以儒家经典为宗旨;“法”即“言有序”,指文章的作法,包括形式、技巧问题,如布局、章法、文辞等。
“义”“法”合起来说就是言之有物而文有条理。
两者的关系是义决定法,法体现义。
但他要求文章形式服从内容,内容醇正,文辞“雅洁”。
5.姚鼐散文理论(1)他主张“道与艺合,天与人一”,让儒家道义与文学结合,天赋与学力相济;又提倡“义理、考据、词章”合一,以达到调和汉学、宋学之争,写出至善极美文章的目的。
充实了散文的写作内容,是对方苞“义法”说的补充和发展。
(2)运用传统的阴阳刚柔说,将文章的风格归纳为“阳刚”“阴柔”两类,主张刚柔相济、不可偏废,这一看法触及了文学审美风格的实质问题,在美学理论上有新开拓。
(3)把文章的艺术要素提炼为“神、理、气、味”和“格、律、声、色”八字,从掌握形式(格、律、声、色)进而重视精神(神、理、气、味),最终达到高境,细密、完善了刘大櫆音声求气说。
6.简述清初传奇创作流派清初传奇创作主要有三种流派:(1)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派,是现实主义戏剧流派,成员有朱素臣,朱佐朝、毕魏、丘园、叶雉斐等,他们都是苏州人,且创作倾向和创作风格都有共同特点,故称苏州派。
作品时代气息浓郁,现实意义强烈,地方色彩浓厚,结构精炼,戏剧性强,曲词质朴,较适合舞台演出。
对剧坛上产生一定影响。
代表李玉的“一人永占”、《清忠谱》。
(2)以吴伟业、尤侗等人为代表的文化名流也以戏曲来寄托悲愤、抒写心意,创作了众多抒情剧。
其作品追求雅化,增强戏剧的抒情性,减弱戏剧性,脱离舞台演出实际,作品具有案头化倾向。
代表吴伟业的《秣陵春》。
(3)以李渔为代表的形式派,将追求戏曲的娱乐功能和形式技巧作为最高目标,创作了众多风情趣剧。
他们的戏曲理论集中在李渔的《闲情偶寄》中。
但剧作大多在男女风情的范围内变化翻新,格调不高,有媚俗倾向。
代表李渔《风筝误》。
7.简述李渔的戏剧创作特色(1)李渔强调剧本创作要适合场上演出的目的,是为了突出戏曲为市民阶层服务的娱乐消遣功能,因此他的剧本创作将戏曲的娱乐和消遣功能放在首位。
(2)“一夫不笑是吾忧”出于这种目的,剧本充满喜剧色彩。
大多情节曲折,关目新颖,引人入胜,总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如《风筝误》。
(3)还善于使用偶然性、意外性,以及冒允、误会、错认、逆转等艺术手法,使关目情节出人意料、变化莫测,常使观众被剧中的悬念吸引,同时陶醉在作品的幽默诙谐中。
8.孔尚任的《桃花扇》最后张瑶星道士喝斥国破家亡后的侯方域和李香君说:“呵呸!两个痴虫,你看国家哪里?家在哪里?君在哪里?父在哪里?偏是这点花月情根,割它不断么?”这番话的意义是什么?孔尚任借张道士之口说的这番话,实际上就是孔尚任关照南明兴亡的基本点,这对晚明崇尚情欲的思潮是一个反拨、修正,但也不是回归到以君臣之义为首要的封建伦理中,而是把国家放在了人伦之最上,以国家为君、臣、民赖以立身的根本。
即张道士“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
其意义超越了作者表现的明清易代之悲。
9.简述《桃花扇》的思想内容(1)《桃花扇》以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离合之情为线索,展示南明弘光小王朝兴亡的历史。
作者“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展示正义与邪恶的搏斗,揭示南明王朝覆亡的原因。
从一定程度上说是他对历史的反思,归根结底是清初痛定思痛、反观历史的文化思潮的反映。
(2)是一部政治历史剧,重视历史的真实,揭露了南明王朝那些阉党余孽的腐化堕落;但它又不是史书,而是通过人物形象、戏剧冲突来反映社会生活,塑造了坚贞不屈、疾恶如仇的李香君形象,并通过对李香君的悲剧命运,反映出南明亡国的痛史,蕴含民族的沦落、失意之悲,表现出国家至上的爱国情绪。
10.《桃花扇》中“扇子”喻意何在?剧本将“扇子”作为主要道具和中心关目,通过“赠扇”、“溅扇”、“寄扇”“撕扇”等情节,把多个人物命运与一系列矛盾冲突串联起来。
使一把宫扇成为“离合”、“兴亡”的见证,从而把“离合之情”与“兴亡之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烘托全剧主题思想,表现作者亡国之悲。
(1)喻李香君,她随扇出场,最后以血溅扇,扇子是李香君美貌,勇敢与坚贞的象征。
(2)喻侯李爱情,扇子出自侯方域,是侯李定情之物,扇子在剧中经历的曲折坎坷等于侯李爱情经历的风风雨雨。
(3)喻国家命运,桃花扇最终的撕毁状态预示着南明王朝的最终覆灭。
11.《长生殿》的思想内容。
(1)展现帝妃情缘,宣扬李隆基和杨玉环的挚爱。
(2)穿插朝政事件,寄寓垂戒之意。
围绕李杨爱情的一系列军国朝政事件,反映皇帝昏庸、不理朝政,杨家弄权、酿成祸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