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南州六月荔枝丹》优秀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国南方有一种非常有名的水果被称作“果中珍品”,它就是荔枝。相信大家一定都品尝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贾祖璋的《南州六月荔枝丹》,看看荔枝是怎样的一种水果。
二、关于荔枝的简介:
荔枝属无患子科。古籍称荔支、离支、丽支,果实成熟时果皮色红艳可观,俗称丹荔。荔枝鲜果色、香、味、形均美,甜香可口,深受消费者的欢迎,荔枝全身都是宝,果实营养丰富,维生素种类多,且含量高,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水果。
三、解题
(一)假如要你写一篇介绍荔枝的说明文,你会给文章起个什么名呢?
课文题目用的是明代陈辉《荔枝》诗中的句子,共7个字,却表达了哪几层意思?
明确:南州——荔枝的产地,泛指我国南部地区。
六月——荔枝的成熟期。六月是旧历,按公历算是七月。
荔枝丹——荔枝的颜色。
提问:文章用诗句作题目有什么好处?
明确:好处——言简意赅、生动形象。(此题内涵丰富,突出了荔枝生态的主要特点产地、成熟期、颜色。充满诗情画意,而且引古诗为题,也与全篇广泛引证的风格统一起来。)突出了科学小品的文艺性风格。
(二)明确文体知识
1.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艺性说明文)。
2.科学小品:介绍科学知识的文艺性说明文。其特点是以通俗有趣的写法介绍科学知识,篇幅短小,形式灵活,语言生动,既有很强的科学性,又有一定的文学情趣。
四、作者简介:
贾祖璋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科普作家。他创作、编写、翻译了二十九部生物学著作。现任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早在30年代,他就出版了《中国植物图鉴》等专著,1931年出版的《鸟类概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现代鸟类学著作。他创作了大量的科普作品,《南州六月荔枝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都选自他的《生物学碎锦》。
贾祖璋的科普作品大多以绚丽多彩的生物为写作对象,把丰富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融为一体,有着当高的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
五、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一)读准下列字词
红缯zēng 紫绡xiāo 瓤ráng 醴酪lǐlào 粗糙龟裂jū
n 绛囊jiàngnáng 渣滓zhāzĭ萌蘖méngniè(龟甲guījiá)啖(dàn)
2.词语补释:
醴酪:甜酒和奶酪。酪,半凝固状的乳制食品。
龟裂:呈现许多裂纹。
渣滓:⑴物品提出精华后剩下的东西;
⑵比喻品质恶劣对社会起破坏作用的人。
兼程:一天走两天的路。
造化:⑴自然界的创造者,也指自然。⑵福气、运气。
萌蘖:指植物长出新芽。萌,生萌,发芽。蘖,树木砍去后又长出来的新芽。
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
次第:一个挨一个地。“次”、和“第”均作次序讲。
(二)要求学生带着以下问题浏览课文,完毕后,以小组形式讨论探究:
1.本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有关荔枝的知识?每个方面介绍了哪些具体内容?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列出全文的结构提纲。
2.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第二课时
一、把握结构和顺序
(一)教师明确结构图:
(二)明确说明顺序
1、提问:文章开头为什么引用白居易的《荔枝图序》?
文章开头引用白居易的《荔枝图序》并设置疑问,作用有三点:一是使读者对鲜荔枝的形态有个初步的印象;二是引起阅读的兴趣;三是引出下文。下文多次提到《荔枝图序》,有肯定它之处,也有指出它的不足或不正确的:壳如红缯——错(粗糙)膜如紫绡——错(误作)瓤肉莹白如冰雪——完全正确甘酸浆液如醴酪——对,文字生动活泼。
2、提问:作者介绍荔枝的生态是按怎样的先后顺序进行的?为什么不按先花后果的生长、成熟顺序说明,而要先说果实后说花?
明确:作者由外壳一直说到内核,亦即由表及里;这是符合人们认识
荔枝果先外观后内部的先后顺序的。
另外,本文题目是《南州六月荔枝丹》,可见重点是介绍成熟时的荔枝的果实,为了突出介绍的重点,把它作为主体,进行详细介绍,所以先说果、后说花先主后次也是恰当的。何况第1段摘引的《荔枝图序》中的片断也是关于果实部分的内容,因而先果后花也显得行文自然。
3、提问:第8段是否硬塞进本文的?
明确这一层里,第8段还介绍了荔枝的贮运,很明显,贮运不属果实的范畴,但贮运主要是解决荔枝肉鲜美而易变质,与果实关系甚密,何况不耐贮运实际上也是荔枝肉的一个特性,所以放在“肉”后一并介绍。
4、提问:介绍荔枝生产方面的有关知识为什么按照由实而虚的顺序进行安排?
明确:因为产地和荔枝谱是客观存在,而且与现实中的荔枝生产有直接关系,理应先说,而有关移植以及生产销售的前景,是发展方向,是对将来的展望,显然是虚的,理应后说。
5、提问:从荔枝的生态到生产,以荔枝的生态特点为主,其它生产方面相关知识为次,为什么这样安排呢?
明确:因为荔枝的果实是有关荔枝知识的重点,同时也是一般读者最感兴趣、最乐于了解的知识,因此作者写作时,把它作为主体,进行详细介绍;同时荔枝的生态特点已经基本稳定,人们认识已经很充分,而后者还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所以这种安排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的。
6、小结:
从全文看,先介绍荔枝的生态结构,再介绍荔枝的生产情况,这是按照由主到次的顺序进行的,符合普通读者对荔枝的认识要求。
从介绍果实的层次看,先介绍壳,次介绍膜,再介绍肉,最后介绍核,这是按照由表及里的顺序说明的。
从介绍外壳的层次看,先介绍壳面构造,次介绍颜色,再介绍外形,最后介绍大小、重量,这是按照观察顺序说明的。
从介绍有关荔枝生产的一些情况的层次看,先介绍产地历史,次介绍果谱,再介绍移植教训,最后提出发展生产的建议,这是按照了解历史经验到借鉴历史经验的由实而虚的逻辑顺序来写的。
二、说明方法总析
师生共同回顾所学的说明方法,常见的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引用、下定义、分类别、作解释、列图表等。
(一)引用是本文最突出的说明方法。
本文引征的诗文资料极其丰富,而且贯串行文的始终。标题暗引明人的诗句,开头段即引白居易《荔枝图序》收引人入胜之效,且为后文写对荔枝的不同看法提供依据,同时引出下面关于荔枝形态的说明;后面引用郭明章、邓肃、陈辉的诗句来描绘荔枝成熟时色彩的绚丽和景象的热烈;引用《四川果树良种图谱》和《中国果树栽培学》的记载来说明荔枝的大小、重量;引徐勃的诗句状写壳内薄膜的色美、质薄;再引《荔枝图序》中的一句来说明荔枝肉的色泽莹白与滋味的鲜美;仍引该文中的句子来说明荔枝不耐贮藏的特性,并引杜牧一首绝句来佐证;在说到荔枝在我国栽培历史的悠久时,又援引了宋代蔡襄、清代陈鼎的有关专著;在说到荔枝的产地北限时,又引述了汉武帝迁怒养护人、宋徽宗移植福建荔枝于宣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