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理解和应用规范条文
关于楼板开洞

在建筑工程中,横隔板属于
结构构件,如楼板或屋顶板,它 起着下列部分或全部功能:
☆提供建筑物某些构件的支点,如墙、隔 断与幕墙,并抵抗水平力,但不属于竖向 抗震体系的一部分;
☆传递横向力至竖向抗震体系;
☆将不同的抗震体系中的各组成部分连成 一体,并提供适当的强度、刚度,以使整 个建筑能整体变形与转动。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BEIJING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五)小结
①综合以上所述,高规中提出楼板不宜开 洞超过楼层面积的30﹪的用意,是正确的。可 以提醒设计人注意,不可任意开洞,以免影响 其传力作用。但是,在条文说明中,未说清楚 楼板起着传递水平力的作用。
(1)开洞位置 如图5所示,有一段楼板,两
端为剪力墙,中部为框架。显然, 当建筑受到水平力时,其所受力需 由楼板传至两端的剪力墙。如果在 洞1位置有洞口,它将影响楼板所受 水平力传至左端剪力墙,因此,即 使洞口面积小于楼板面积的30﹪, 也是不宜设置的。
再看洞口2,位于楼板长度的中部,犹如一根梁在中部 有洞口,它对于梁的承载力,影响是较小的。因而,即使洞 口面积大于楼板面积的30﹪,只要构造得当,例如在楼板 上下两边适当加厚,布置梁以便受力,也是可以的。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BEIJING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2)楼电梯间的洞口 有的文献认为,楼、电梯间无楼板,将使
楼面产生较大消弱。我认为这是一种误解。楼、 电梯间如果四周有混凝土墙,实际上已对开洞 的“削弱”进行了很好的补偿。有人认为应将楼、 电梯间周边的剩余楼板加厚,并加强配筋。但 实际上楼电梯间周边的混凝土墙的补强作用, 要比加厚楼板大得多!
商品条码管理办法的条文与释义

商品条码管理办法的条文与释义作者:XXX日期:2020年6月7日此文档格式为word,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商品条码管理办法条文释义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商品条码管理,保证商品条码质量,加快商品条码在电子商务和商品流通等领域的应用,促进我国电子商务、商品流通信息化的发展,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释义】1. 本条是关于《商品条码管理办法》的立法目的和依据的规定。
2. 制定本办法的目的:一是通过明确商品条码各级管理部门、工作机构的职责,明确商品条码工作程序,来规范商品条码管理;二是通过规定商品条码的注册、编码、设计、印制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并贯彻执行有关国家标准,来保证商品条码质量;三是加快商品条码在电子商务和商品流通等领域的应用,促进我国电子商务、商品流通信息化的发展,实现商品生产、流通及商务的信息化,建立现代化的商品流通体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3. 本办法的立法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国务院批准的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三定”方案以及国务院1988年对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科委、外交部、财政部联合上报的《关于加入国际物品编码协会的请示》的批复。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商品条码包括零售商品、非零售商品、物流单元、位置的代码和条码标识。
我国采用国际通用的商品代码及条码标识体系,推广应用商品条码,建立我国的商品标识系统。
【释义】1. 本条是关于本办法管理的商品条码种类与范围的规定。
2. 本办法管理的商品条码主要应用于对零售商品、非零售商品、物流单元及厂商的物理位置等进行编码与条码标识,有EAN/UPC、ITF-14、UCC/EAN-128三种类型的商品条码。
1) EAN/UPC商品条码包括EAN-13、EAN-8和UPC-A与UPC-E四种形式。
主要用于对贸易项目中零售商品的条码标识。
EAN-13商品条码、UPC-A商品条码也可应用于对贸易项目中非零售商品的条码标识。
如何正确理解和应用规范条文

如何正确理解和应用规范条文设计人员经常需要查阅规范条文,以指导和协助自己的工作。
对于各本规范的条文,不但对于其中重要的条款应熟记,而且对于各条文的含意应当正确理解,以便正确应用。
规范中有相当一部分条文在使用时有一定范围,不是任何情况都适用;有的规范条文内容不明确,容易产生误导;个别规范条文甚至是强制性条文,可能无法执行;还有个别条文甚至出现概念错误。
因此,设计人员对于规范条文的正确理解和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错误地理解和应用了规范条文,轻则导致设计浪费,重则导致安全问题。
本文将分别对上述各类问题加以叙述。
1 对规范条文理解要透彻,需理解其制定目的《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1](简称高规)第3.6.2条: 房屋高度不超过50m时,8、9度抗震设计时宜采用现浇楼盖结构;6、7度抗震设计时可采用装配整体式楼盖,且应符合下列规定:其中第5款要求:楼盖每层宜设置钢筋混凝土现浇层。
现浇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并应双向配置直径不小于6mm、间距不大于200mm的钢筋网,钢筋应锚固在梁或剪力墙内。
高规制定本条的目的是:当地震发生时,地震产生的水平作用力要通过楼板传递并分配至各竖向构件。
而预制板楼盖的整体性不如现浇楼盖,所以要在预制板上面设置厚度不小于50mm的钢筋混凝土现浇层。
因此,对此条款的正确理解是:水平作用力需要楼盖来传递,如果不需要传递水平力,则现浇层不一定需要。
下面举个例子:北京某酒店高20层,其平面示意见图1,使用多年后需要翻新改建。
该酒店纵横方向均布置现浇的剪力墙,楼盖为每开间一块的预制双向预应力大板,板的尺寸为3.6m(5.5~7)m。
板面在预制时做成平滑表面,安装后即直接铺设面层(地毯或磁砖)。
负责改建设计的结构工程师认为原设计板面无现浇面层,不符合规范。
但是如果加现浇面层,将增加预制板以及剪力墙的荷载,出现超载。
于是甲方组织召开了专家讨论会。
笔者参加了此讨论会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由于该工程剪力墙布置很密,每开间均有剪力墙,因此地震产生的水平力将在各开间由当地的剪力墙承担,也即各自为战,不需要传递水平力,因此可以不考虑高规第3.6.2条的要求,不需加设钢筋混凝土现浇层。
操作规程的正确应用与理解解读

操作规程的正确应用与理解解读操作规程是指在特定领域或行业中,为了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步骤。
正确应用和理解操作规程对于保证工作质量、提高效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操作规程的正确应用和理解解读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一、操作规程的重要性操作规程的制定是为了规范工作流程,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正确应用操作规程可以帮助人们减少错误和失误,提高工作效率。
操作规程还可以保护员工的安全和健康,降低工作风险。
因此,正确应用和理解操作规程是非常重要的。
二、正确应用操作规程的方法1. 充分理解操作规程的目的和要求。
在开始工作之前,仔细阅读操作规程,并确保对其中的每一步骤和要求都有清晰的理解。
如果有任何疑问,及时向上级或相关专业人员咨询。
2. 按照操作规程的步骤进行工作。
操作规程通常会提供详细的步骤和指导,应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不可随意省略或更改步骤。
如果在操作过程中发现规程存在问题或不适用,应及时向上级报告并寻求解决方案。
3. 注意操作规程中的安全要求。
操作规程通常会包含一些安全要求,如佩戴个人防护装备、使用安全工具等。
在进行工作时,务必严格遵守这些安全要求,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4. 及时更新操作规程。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工作环境的变化,操作规程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作为从业人员,应及时关注操作规程的更新情况,并学习新的规程要求。
三、正确理解解读操作规程的重要性正确理解解读操作规程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用规程,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以下是一些正确理解解读操作规程的建议:1. 细致阅读操作规程。
在阅读操作规程时,应仔细阅读每一条规定和要求,确保对其含义和目的有清晰的理解。
不要忽略任何细节,因为一些看似细小的要求可能对工作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2. 理解规程的背景和原理。
了解操作规程的背景和原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规程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深入理解规程的原理,可以更好地应用规程,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3. 与他人交流和讨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重点条文理解与适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重点条文理解与适用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22.04.12•【分类】司法解释解读正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重点条文理解与适用作者:于厚森、郭修江、杨科雄、牛延佳本文刊载于《中国应用法学》2022年第2期内容提要:《行政赔偿司法解释》严格落实《国家赔偿法》《行政诉讼法》,以解决实践中突出问题为导向,注重规范的针对性、准确性和实效性。
规范行政赔偿诉讼受案范围、进一步明确行政赔偿范围和构成要件、规定举证责任倒置的情形并科学划分行政赔偿责任;合理确定“直接损失”范围、进一步明确财产损害赔偿标准、明确人民法院判决给予被征收人的行政赔偿不得少于被征收人依法应当获得的安置补偿权益、完善精神损害赔偿诉讼的规定;进一步明确行政赔偿诉讼原被告主体资格、完善行政赔偿请求时效和起诉期限制度、进一步解决一并及单独提起行政赔偿诉讼程序问题、完善公私法赔偿诉讼的衔接问题;强化法院释明义务,规范对损害赔偿的酌定标准,明确行政赔偿案件的裁判方式。
关键词:行政赔偿司法解释重点条文理解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22〕10号)(以下简称《行政赔偿司法解释》)于2021年12月6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55次会议通过,2022年3月20日公布,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
该司法解释是在“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以及全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之际,最高人民法院通过的一部重要的司法解释。
这部司法解释的发布,将对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在行政赔偿案件中的合法权益、实现对政府行为的精准监督、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推进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产生积极的、深远的影响。
在起草行政赔偿司法解释的过程中,我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以下简称《国家赔偿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以1997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发〔1997〕10号)的规定为基础,开展了多形式、多层次的调研,广泛征求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司法部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各巡回法庭等院内外相关部门的意见,还多次邀请行政法学界的专家教授参加调研座谈并听取意见。
对嵌固部位及相关规范条文的理解与应用

对嵌固部位及相关规范条文的理解与应用目前结构设计人员对嵌固部位刚度比等问题还没引起足够的重视。
正确理解其精髓是至关重要的。
笔者就此问题与大家讨论一下。
标签:底部加强部位;楼层侧向刚度比高层建筑工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日渐广泛,关于嵌固部位和刚度比等问题结构设计人员应是不陌生的。
怎么正确运用就需要设计人员查阅各个规范条文以指导工作。
不但对其中重要的条款要掌握熟悉,还要正确理解其含义和使用范围,从而避免概念错误,减少设计浪费,防止出现结构安全问题。
下面就几个相关规范条文的理解与应用进行简要阐述:一、结构底部嵌固层是指下端为嵌固部位的楼层:(即嵌固部位的上一个楼层)一般为上部结构的首层。
如果地下室顶板做为嵌固部位时,首层就是结构底部嵌固层。
当地下室顶板不能做为嵌固部位时,可下移至地下二层顶板(或其以下楼层),那么“结构底部嵌固层“为地下一层(或依此类推)。
二、结构底部嵌固层与其相邻上层刚度比仅对“有剪力墙的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板柱-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筒中筒结构等)需要进行结构底部嵌固层与相邻上层的侧向刚度比核算。
见”高规”公式3.5.2-2。
當地下室顶板做为嵌固部位时上部首层(即底部嵌固层)与二层的侧向刚度比宜满足Y2≥1.5。
其它情况可不用满足此要求。
(顺便说一下“楼层侧向刚度”就是指结构自身的刚度)。
应特别注意:此处“结构底部嵌固层与其相邻上层侧向刚度比的要求“与高规第5.3.7条”上结构嵌固部位“的侧向刚度比(是指嵌固部位以下的紧邻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层的侧向刚度与上部结构首层的侧向刚度的比值。
当地下室顶板做为嵌固部位时就是地下一层与地上一层的侧向刚度的比值)。
二者在计算部位和公式上均有差异。
因此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应根据结构特点工程的具体情况及计算部位采用合适的方法。
三、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也就是塑性铰出现的部位。
在进行结构计算分析之前必须首先确定嵌固端所在的位置。
嵌固部位的正确选取是高层结构计算中的一个重要假定。
认识规范、巧学规范、用好规范

认识规范、巧学规范、用好规范认识规范、巧学规范、用好规范1、认识规范规范是对过去经验和成熟技术的总结1)应充分尊重规范尊重人(专家)、尊重经验、尊重前人的积累、尊重。
,充分尊重规范、肯定规范的指导作用。
2)科学辨证地看待规范的具体内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过去经验、成熟技术(过去),理解规范规定的局限性和滞后性,不迷信规范。
一代结构宗师、现代预应力混凝土之父林同炎教授要求我们成为不断探求应用自然法则而不盲从现行规范的结构工程师。
要不盲从规范,就得先理解规范,学习规范的目的不是鼓励大家死抠规范,而是在正确理解规范的前提下灵活运用规范。
2、巧学规范1)首要的是理解学规范一定要看条文说明,知道为什么(这么规定),要边看边画,变枯燥的文字叙述为图表,增强记忆。
勤记录,规范上画得越多、越花,相信学得越好。
2)要纵、横穿通将相关条款串起来(综合应用),仔细理解规定背后的规定(直接或隐含)。
(说明:上述1、2选自我多次规范应用研讨班的开场白)。
3、用好规范结构设计工作枯燥且责任重大,我们有不少网友一遇到问题特别容易激动,在对规范还没有认真吃透的前提下,大发感慨,马上就说如果按规范的规定做就会如何如何,结果明显不合理,所以规范不对。
其实自己就是没有静下心来再好好看看规范,就是没有反问自己是不是自己理解错了?有几个例子对我印象很深刻:例1关于荷载规范表4.1.1中第8项,对双向板楼盖板跨不小于6mx6m的规定提问说:要求板跨不小于6mx6m,那对于十字梁布置就要求柱网12mx12m,对井字梁布置就要求柱网18mx18m,有消防车时,哪有做18mx18m柱网的呀,所以规范有问题。
例2关于地基规范8.2.7条第3款1)提问说:规范要求基础的宽高比大于2.5,那小于2.5怎么办,所以规范规定不全面。
与上述问题类似的情况在我的博客中并不少见,上述问题的出现就是没有认真再看看规范,是急躁、过于自信的结果。
其实对规范的理解和认识我有切深的体会也可以说是教训:那是在我工作三年后,我第一次担任工程的结构专业负责人,现在看来这个工程很简单,地上7层,无地下室,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围绕楼、电梯布置形成核心筒,也就是现在的框架-核心筒结构,采用桩基础。
技巧理解与应用法律条文的方法

技巧理解与应用法律条文的方法法律条文是法律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理解和应用法律条文的方法至关重要。
在法律实务中,掌握技巧来准确理解和有效应用法律条文是每位法律从业者的基本要求。
本文将介绍一些方法和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法律条文。
一、全面阅读在开始解读法律条文之前,首先应全面阅读相关法律文件的内容。
这意味着不仅要读明确描述的法律条文,还要仔细阅读前文和后文,包括考虑到法律背景、目的和立法意图等因素。
这有助于提供更全面的法律理解,并揭示出法律条文背后的目的和原因。
二、分析关键词法律条文中的关键词汇对于正确理解和应用法律条文至关重要。
当阅读法律条文时,应特别注意与该条文相关的主题词、动词和修饰词。
通过分析关键词的含义和用法,可以更精确地解读法律条文。
同时,要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关键词的含义,以确保逻辑的一致性和正确性。
三、比较相关规定在解读法律条文时,有时一个条文可能与另一条条文存在关联和相互依赖的关系。
因此,比较相关的规定是一个理解法律条文的有效方法。
通过对比法律文件中的其他规定,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和应用特定的法律条文。
同时,还可以避免对法律条文的孤立理解,从而帮助读者获得更全面的法律知识。
四、研究实践案例学习和研究实践案例是理解和应用法律条文的有效途径。
通过研究相关的实际案例,可以将法律条文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并帮助我们理解法律条文在实践中的应用。
实践案例可以提供具体的情境和背景信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法律条文的含义和适用范围。
五、请教专业人士如果对于某个法律条文的理解存在困难,或者需要更深入地探讨和应用法律条文,可以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和建议。
法律顾问、律师或相关领域的专家经常处理各种法律问题,并对法律条文的解读和应用有深入了解。
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可以提供有价值的指导,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法律条文。
在理解和应用法律条文的过程中,需要耐心和细心。
法律条文通常具有严谨的措辞和复杂的语法结构,因此仔细阅读和仔细理解非常重要。
如何正确解读法律条文

如何正确解读法律条文法律条文是法律的核心内容,它们规定了社会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然而,由于法律条文的语言通常较为严谨和复杂,很多人对其解读存在困惑。
正确解读法律条文对于维护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正确解读法律条文,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法律。
首先,正确解读法律条文需要注意其背景和目的。
法律条文往往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制定的,目的是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和需求。
因此,了解法律条文的背景和目的有助于我们理解其含义和适用范围。
例如,某个法律条文可能是为了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而设立的,我们在解读时应该将这一目的放在首位。
其次,正确解读法律条文需要注意其具体语言和表述。
法律条文的语言通常较为严谨和精确,因此我们需要仔细阅读每个词语和句子,并理解其准确含义。
如果遇到不熟悉的法律术语或概念,可以查阅相关的法律词典或请教专业人士。
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法律条文的逻辑结构和表述方式,例如使用的是肯定式还是否定式、使用的是绝对词语还是相对词语等,这些都对解读法律条文的含义和效力有重要影响。
第三,正确解读法律条文需要考虑其与其他法律条文的关系。
法律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法律条文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因此,在解读某个法律条文时,我们需要考虑其与其他相关法律条文的关系,并将其放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加以理解。
例如,某个法律条文可能是对另一个法律条文的具体解释或补充,我们在解读时应该将其放在相应的背景下进行分析。
第四,正确解读法律条文需要考虑其实际应用和效果。
法律条文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和维护社会秩序,因此我们在解读时需要将其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并考虑其可能产生的效果和影响。
例如,某个法律条文可能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困难或争议,我们在解读时应该考虑其可能的解释和适用方式,以实现法律的公正和合理。
最后,正确解读法律条文需要不断学习和研究。
法律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演变的领域,法律条文的解释和适用也会随着社会变化而发生变化。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强制性条文的理解与应用-secret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强制性条文的理解与应用2006年11月目录1 工程建设建筑技术制约机制概况 ............................................. - 1 -2 准确理解强制性条文内涵,做好技术控制 ..................................... - 2 -2.1 基本规定............................................................ - 3 -2.1.1 1.0.3条文..................................................... - 3 -2.1.2 14.3.3条文.................................................... - 5 -2.2 一般场地和地基 .................................................. - 7 -2.2.1 4.1.11条文.................................................... - 7 -2.2.2 4.1.17条文.................................................... - 9 -2.2.3 4.1.18条文.................................................... - 9 -2.2.4 4.1.20条文................................................... - 10 -2.2.5 4.8.5条文.................................................... - 11 -2.2.6 4.9.1条文.................................................... - 12 -2.2.7 7.2.2条文.................................................... - 13 -2.3 特殊场地和地基 ................................................. - 14 -2.3.1 5.1.1条文.................................................... - 14 -2.3.2 5.2.1条文.................................................... - 15 -2.3.3 5.3.1条文.................................................... - 16 -2.3.4 5.4.1条文.................................................... - 16 -2.3.5 5.7.2条文.................................................... - 17 -2.3.6 5.7.8条文.................................................... - 18 -2.3.7 5.7.10条文................................................... - 18 -3 结束语.................................................................. - 19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强制性条文的理解与应用1 工程建设建筑技术制约机制概况要保证建设工程质量,不但要有完善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而且还要有一个切实可行的技术制约机制。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条文理解及其应用详解

7.1.3 防火墙两侧门窗洞口距离≥2m,不足2m时应设固定或火灾时能自动 关闭的乙级防火窗。 7.1.4 防火墙位于内转角时,两侧门窗洞口边缘水平距离≥4m。
7.1.5 防火墙上门窗应设固定或火灾时能自动关闭的甲级防火门窗。
7.2.3 下列部位采用2小时耐火极限的隔墙和乙级防火门窗——一二级耐火等 级建筑的门厅、除住宅外其他建筑内的厨房。 7.2.5 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和空调机房等应采用2小时耐火极限的隔墙、 1.5小时耐火极限的楼板和乙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分隔。 7.2.7 建筑幕墙防火设计要求:
(b)防火隔间——其连通门可采用常开式甲级防火门,设有加压送风 设施。双重甲级防火门间水平距离应不少于4m。
(c)避难走道——其需要连接两部疏散楼梯,若避难走道只与一个防火分区 相连则可只设一部疏散楼梯。进入避难走道应设前室,前 室面积不少于6m2,前室门可采用常开式甲级防火门,且 前室设有加压送风设施。
(d)设有地下商场和歌舞娱乐场所的地下室,而地下层数为三层及以上时应 设置防烟楼梯间。地下层数为二层但其与室外出入口高差大于10m时也 应设置防烟楼梯间。
不属于上述情况即地 下一、二层的疏散楼 梯可采用封闭楼梯, 但封闭楼梯间在首层 应设有外窗,外窗可 开启面积不少于2m2。
5.3.13 民用建筑疏散距离的规定 (a)两个安全出口之间距离/尽端走道长度 托幼 50m/20m 医院 70m/20m 学校 70m/22m 其他 80m/22m ● 采用非封闭楼梯时,两个安全出口之间距离减少10m/尽端走道长度减少 2m。 ● 敞开式外廊建筑,两个安全出口 之间距离增加10m。 ● 全部设有喷淋时,疏散距离可 增加25%。 (b)楼梯间首层直通室外或采用扩 大封闭楼梯间。不超过4层时, 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离楼梯间 不超过15m。
《住宅室内防水工程技术规范》解读和应用(修正)

《住宅室内防水工程技术规范》解读和应用新《住宅室内防水工程技术规范》自2013年12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4.1.2、5.2.1、5.2.4、7.3.6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住宅的卫生间、厨房、浴室、设有配水点的封闭阳台、独立水容器等室内防水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质量验收”。
提示:独立水容器——现场浇筑或工厂预制成型的、不以住宅主体结构或填充体作为部分或全部壁体的水容器。
当户内泳池以及室内景观水池的池壁池底自成完整的刚性防水层,并独立于主体结构和建筑后砌围护墙隔墙的,方属于独立水容器范畴。
一、强制性规范(与设计有关的部分)(一)第4.1.2条“住宅室内防水工程不得使用溶剂型防水涂料。
”[提示]:主要指溶剂型橡胶沥青防水涂料不得在室内使用,原因是有污染挥发物及施工火灾隐患以及施工质量难以保证。
建议室内防水工程尽可能采用普遍但性价比较高的聚氨酯防水涂料和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JS Ⅱ型)。
(二)第5.2.1条“卫生间、浴室的楼、地面应设置防水层,墙面、顶棚应设置防潮层,门口应有阻止积水外溢的措施。
”[提示]:规范明确提出应进行防潮层设计和阻止积水外溢的措施。
设计时一定要写明,不应漏项,防潮层做法具体要求见本文后面详述。
阻止积水外溢的措施根据规范5.4.1条“楼、地面的防水层在门口处应水平延展,且向外延展的长度不应小于500mm,向两侧延展的宽度不应小于200mm”,见图5.4.1。
(三)第5.2.4条“排水立管不应穿越下层住户的居室;当厨房设有地漏时,地漏的排水支管不应穿过楼板进入下层住户的居室。
”[提示]:若下层为住户居室,上层必须采用同层排水措施,但需要注意楼面降板对下层住户户内净高的影响。
二、与防水材料选用有关的条文内容(一)第4.1.1,4.1.3及第4.1.10条“住宅室内防水工程宜使用聚氨酯防水涂料、聚合物乳液防水涂料、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和水乳型沥青防水涂料等水性或反应型防水涂料。
浅谈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4.1.8条的理解和运用

浅谈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4.1.8条的理解和运用作者:邓晓镜来源:《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2015年第09期[摘 ; ; ; ; ;要]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4.1.8条为强制性条文,在工程实践中必须严格执行,为了在实际勘察工作中更好地执行该条,结合工程实例浅谈对该条的理解和应用,供同行参考和借鉴。
[关 ; 键 ; ;词] ;建筑抗震;不利地段;地震动参数;放大系数[中图分类号] ;TU352 ;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5)27-0180-02一、引言《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以下简称为《抗规》)4.1.8条为强制性条文,可见其重要性。
山区地形、地貌复杂,开阔地势有限,建筑经常建造在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石和强风化岩石的陡坡、河岸和边坡边缘等不利地段,在山区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对位于上述不利地段的建筑应计算局部突出地形顶部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的放大系数。
目前,有些勘察单位在上述不利地段进行勘察时未严格执行该条,主要表现为勘察成果报告中对位于上述不利地段部位的建筑未建议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的放大系数值,或不计算直接建议放大系数取值为1.1~1.6,造成设计单位未考虑局部突出地形在地震时的地震放大作用或考虑不足,轻则造成地震时房屋开裂、变形,重则倒塌。
二、条文理解(一)条文原文《抗规》4.1.8:当需要在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石和强风化岩石的陡坡、河岸和边坡边缘等不利地段建造丙类及丙类以上建筑时,除保证其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外,尚应估计不利地段对设计地震动参数可能产生的放大作用,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乘以增大系数。
其值应根据不利地段的具体情况确定,在1.1~1.6范围内采用。
(二)条文理解该条明确了两大信息,其一是在上述不利地段建造丙类及丙类以上建筑时首先应保证场地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其二是估计不利地段对设计地震动参数可能产生的放大作用,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乘以增大系数。
法律法规的解读与适用

法律法规的解读与适用法律法规是规范社会行为的法律规范,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法律文本的晦涩难懂和具体适用情况的多样性,对于法律法规的解读和适用常常成为一个复杂而困难的问题。
本文将从解读和适用两个方面,探讨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法律法规。
一、法律法规的解读解读法律法规是指理解法律文本的真实含义和目的。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解读方法。
1. 文本解读法文本解读法是最基本的法律解读方法,即直接根据法律文本的文字来解读其含义。
此法解读基于文字的准确表述,力求按照规定的字面意思来理解法律规定。
然而,有时法律文本的措辞较为晦涩,需要通过其他方法辅助解读。
2. 预备解释法预备解释法是指通过法律的目的和背景来解释法律文本。
当法律文本的解释存在争议或不确定性时,可以参考法律的目的和背景来作出解释。
该方法需要对法律发展背景和立法意图进行研究,并结合相关的解释材料来进行理解。
3. 法理学解释法法理学解释法是指运用法律学中的各种理论来解释法律法规。
例如,可以运用比较法、历史法学或者公平正义原则等来解读法律规定。
这种解释方法注重法律的合理性和价值追求,有助于填补法律文本的漏洞和模糊之处。
二、法律法规的适用法律法规的适用是指将法律规定应用于具体案件的过程。
适用法律法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并根据当事人的权益和法律精神进行综合权衡。
1. 法律条文的解释和引用在适用法律法规时,首先需要仔细研读相关的法律条文,理解其含义和要求。
对于不同的案件,可能需要引用不同的条文,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解释和适用。
解释法律条文需要谨慎,避免误解或曲解法律的本意。
2. 案例分析和参考对于类似的案件,可以参考之前的判例和类似案件的裁决结果,从而对当前案件的处理提供参考。
案例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法律法规在实践中的具体适用情况,并根据类似情况进行类推和借鉴。
3. 利益平衡和公正在适用法律法规时,需要权衡当事人的权益,确保合理和公正。
标准规范应该如何正确理解和执行!

标准规范应该如何正确理解和执行!无标准无以安全,怎么让安全标准为我们所用,相信这是许多EHS君都会碰到的问题。
标准就在那儿,怎么用好?怎么理解标准的用词?别急,手指往下滑!基本看法:一、规范标准是成熟经验的总结,不是对新技术的展望。
规范并不限制新技术的应用。
二、规范分强制性和推荐性,GB和GB/T是不同的。
条文有强制性(黑体字)和非强制性(宋体字)。
非强制性内容可协商,在合同中另行约定。
三、规范的适用范围不等同于该技术的适用范围。
四、条文规定有松严程度不同,不是一律执行。
必须,严禁;应,不应;宜,不宜;可,可不。
五、规范标准的从新原则:同一版本以新版为准;不同规范中对同一事物的规定以最新规定为准。
执行原则:一、实践在先,规范在后实践在先,规范在后。
规范是成熟经验的总结。
只有已经在工程中大量采用,经验丰富的技术,才能列入规范的条文。
所以,很多新技术是没有列入规范的。
规范并不限制新技术的应用。
相反,希望大家广泛应用,总结经验,待条件成熟时,列入规范。
不能以规范未包括为由,不许采用。
技术在发展,超规范是必然规律,应该抱欢迎态度。
二、掌握规范的松严程度并不是所有的标准和规范都要严格执行。
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GB是强制性标准,无特殊理由应当执行;GB/T是推荐性标准,倾向要按规定执行。
因此,是否按GB/T的规定执行要根据实际情况自己作出决定,GB/T的规定没有强制性。
比如,GB/T21086就属于推荐性标准:三、规范的适用范围规范总则明确规定“本规范”的适用范围,不是该技术的适用范围如:JGJ133-2001石材幕墙只管到100米,抗震只管到8度:条文写的是“本规范的适用范围是…..”,不是写“石材幕墙的适用范围是…..”或者“抗震设防的幕墙的适用范围是……”。
规范的适用范围只限定规范的管理范围,并没有涉及幕墙的适用范围,更没有限制幕墙的适用范围。
超出规范适用范围的幕墙设计与施工问题承建厂商自行决定和解决。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的理解与应用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的理解与应用滕延京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基础研究所一修订工作的基本情况二修订的基本原则三基本规定的理解与强制性条文四地基岩土的分类及工程特性指标五地基计算六山区地基七软弱地基八基础九基坑工程十检验与监测十一规范体系及配套使用条件一修订工作的基本情况根据建设部97建标字108号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进行全面修订。
参加修订工作的单位为:天津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建筑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建设部建筑设计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建设部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中南建筑设计院、广西建筑综合设计研究院、辽宁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云南省设计院、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天津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湖北省建筑科研设计院、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甘肃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1998 年1月,由于修订工作需要,增加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广东省基础工程公司两单位参加修订工作。
修订组成员共27人。
修订工作三年以来,共召开修订组全体会议6次,大型研讨会2次,专题研讨会9次,与相关规范标准协调会四次。
修订组对所有重要的修订内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反复讨论,并与相关标准规范取得基本一致的意见。
1998年底,提出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初稿,1999年底提出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讨论稿,2000年6月提出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
规范征求意见稿发往全国132个单位(其中设计院62个,科研单位40个,高等院校26个,施工企业4个)广泛征求意见,共征集到43个单位和个人对规范修订的意见和建议441条。
2001年2月19日至21日,《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修订送审稿审查会在北京召开。
会议由部标准定额司主持,由18位国内知名专家组成的审查组认真听取规范修订组工作汇报后,对规范逐章逐节逐条进行了讨论和审查,一致肯定了规范修订工作,认为3年来修订组通过广泛调查、分析研究,在完善规范内容,努力与国际标准接轨,保证工程质量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修订后的《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突出了地基基础变形控制设计的原则,满足建筑物使用功能的要求;增订的基础工程、岩石边坡、复合地基、筏形基础等内容能满足工程实践的需要,增订的质量检验与施工监测内容,为信息法施工优化设计创造了条件;增订的有限压缩层地基变形计算、回弹变形计算、桩基沉降计算等内容,完善充实了原规范内容,使地基基础设计更加合理、便于操作。
标准规范的法律解读与适用技巧

标准规范的法律解读与适用技巧法律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学科,涉及到各个方面的规定和条款。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解读和适用法律,在各种法律问题面前,标准规范的解读和适用技巧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法律解读和适用技巧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法律解读技巧法律解读是理解法律的基础,对于法律的准确理解,可以避免出现解读偏差,确保出发点和目的符合法律的原意。
以下是一些解读技巧:1. 剖析法律条文:法律条文是法律解读的基础,我们需要仔细研读法律条文的语言表达和结构,理解法条的构成要素和含义。
可以通过拆解法条,分析每个关键词的含义和作用,从而全面理解法律的规定。
2. 掌握法律解释文件:法律解释文件是法律解读的重要依据之一。
掌握并借鉴相关的法律解释文件,可以对法律条文进行具体细化和解释,避免解读的主观偏差。
3. 运用相关法律理论:法律理论是法律解读的理论依据,掌握相关的法律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法律的要义和目的,从而正确解读法律条文。
4. 引用先例:在解读法律时,可以借用前人的解释和裁判案例。
先例是法律解释中的重要参考依据,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具体情形下的法律适用。
二、法律适用技巧法律适用是指根据具体案情和相关法律规定,判断适用什么法律条文进行裁决。
以下是一些适用技巧:1. 确定案件事实:在适用法律前,首先需要准确把握案件的具体事实。
只有对案件事实有全面准确的了解,才能找到适用的法律依据。
2. 定位法律问题:确定案件中的法律问题,找出与案件事实相关的法律规定。
通过定位法律问题,可以缩小适用范围,准确找到合适的法律条文。
3. 分析法律条文:对适用的法律条文进行仔细分析,理解其具体规定和内涵。
在适用过程中,要遵循法律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原则,确保适用的准确性。
4. 考虑先例和判例:在适用法律时,要仔细考虑相关的先例和判例。
先例和判例是类似案件的法律裁决,可以提供有关案件适用法律条文的有益参考。
5. 辅以道义和公平:在适用法律时要辅以道义和公平的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正确理解和应用规范条文
设计人员经常需要查阅规范条文,以指导和协助自己的工作。
对于各本规范的条文,不但对于其中重要的条款应熟记,而且对于各条文的含意应当正确理解,以便正确应用。
规范中有相当一部分条文在使用时有一定范围,不是任何情况都适用;有的规范条文内容不明确,容易产生误导;个别规范条文甚至是强制性条文,可能无法执行;还有个别条文甚至出现概念错误。
因此,设计人员对于规范条文的正确理解和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错误地理解和应用了规范条文,轻则导致设计浪费,重则导致安全问题。
本文将分别对上述各类问题加以叙述。
1 对规范条文理解要透彻,需理解其制定目的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1](简称高规)第3.6.2条: 房屋高度不超过50m时,8、9度抗震设计时宜采用现浇楼盖结构;
6、7度抗震设计时可采用装配整体式楼盖,且应符合下列规定:其中第5款要求:楼盖每层宜设置钢筋混凝土现浇层。
现浇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并应双向配置直径不小于6mm、间距不大于200mm的钢筋网,钢筋应锚固在梁或剪力墙内。
高规制定本条的目的是:当地震发生时,地震产生的水平作用力要通过楼板传递并分配至各竖向构件。
而预制板楼盖的整体性不如现浇楼盖,所以要在预制板上面设置厚度不小于50mm的钢筋混凝土现浇层。
因此,对此条款的正确理解是:水平作用力需要楼盖来传递,如果不需要传递水平力,则现浇层不一定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