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信号转导全章内容

合集下载

第9章 细胞信号转导

第9章  细胞信号转导
离子通道偶联的受体(ion-channel-linked receptor)
G-蛋白偶联的受体(G-protein-linked receptor)
酶偶连的受体(enzyme-linked receptor)
第9章 细胞信号转导
细胞表面受体信号转导
第9章 细胞信号转导
受体结合特异性的配体后而被激活,通过信号转导 (signal transduction)途径将胞外信号转换为胞内 信号引发两种主要的细胞反应。
第9章 细胞信号转导
翟中和 王喜忠 丁明孝 主编 细胞生物学(第4版)© 2011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节 细胞信号转导概述
一、细胞通讯(cell communication)
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并与其相 应的受体结合,通过细胞信号转导产生使靶细胞产生相应的 生理生化变化,使靶细胞产生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细胞间的通讯对于多细胞生物体的组织发生和形态构建, 协调细胞间的功能,控制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是必须的。细胞 信号转导是实现细胞通讯的关键过程。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翟中和 王喜忠 丁明孝 主编 细胞生物学(第4版)配套PPT 欢迎使用!
第9章 细胞信号转导
二、信号分子与受体
(一)信号分子(signal molecule)
• 气体信号分子(gaseous signal molecule ) NO CO • 疏水性信号分子(hydrophobic signal molecule ) 甾类激素和甲状腺素 • 亲水性信号分子(hydrophilic signal molecule ) 神经递质、局部介质和蛋白类激素
翟中和 王喜忠 丁明孝 主编 细胞生物学(第4版)© 2011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十二章细胞的信号转导ppt课件

第十二章细胞的信号转导ppt课件

医学细胞生物学
细胞的信号转导
Ligand
Receptor
Ion channel
Receptor
Kinase
Second messenger
Transcription factor
Gene Transcription
医学细胞生物学
第一节 细胞外信号
医学细胞生物学
化 学 信 号 分 子 的 类 型
Gs:刺激性G蛋白; Rs Gi:抑制性G蛋白;Ri Gt:与激活磷酯酶C的受体偶联; Go:与控制Ca2+通道的受体偶联; Gp:与激活磷酸二酯酶的受体偶联;
医学细胞生物学
第二节 受体
• G蛋白:
Ligand GTP
ab
PLC
g
GDP
AC
医学细胞生物学
第二节 受体
医学细胞生物学
第二节 受体
• 3.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 • 一条单次跨膜的多肽链 • 配体结合区域为胞外区 • 胞内区具有酪氨酸激酶
后作用于 Ras蛋白、AC和多种磷脂酶等。 • 2. 非受体型PTK: • 1)具有SH2/SH3结构域,游离于胞质中 • 2)与非催化型的受体耦联 • 3)与受体结合后被激活,进一步激活下游蛋白,
如STAT转录因子家族。
医学细胞生物学
第四节 信号转导与蛋白激酶
• 三、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TK) • 通过变构激活丝氨酸/苏氨酸残基磷酸化 • 磷酸化调节有放大级联效应,可逆性 • 作用底物:PKA(protein kinase A)、PKC、
神经传导、激素作用过程和感觉细胞中广 泛发挥作用
医学细胞生物学
G-protein
(Gliman和Rodbell,1994对G蛋白研究获诺贝尔奖)。

细胞生物学 第十二章 细胞的信号转导

细胞生物学 第十二章 细胞的信号转导

第十二章细胞的信号转导信号转导:细胞之间联系的信号有许多种,由细胞分泌的、能够调节机体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是一类重要的化学信号分子,它们通过与细胞膜上或胞内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将信号转换后传给相应的胞内系统,使细胞对外界信号做出适当的反应,这一过程称为信号转导。

第一信使:细胞所接收的信号包括物理信号、化学信号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由细胞分泌的、能够调节机体功能的一大类生物活性物质,它们是细胞间通讯的信号,被称为“第一信使”。

激素:由内分泌细胞合成,经血液或淋巴循环到达机体各部位靶细胞的化学信号分子,如胰岛素、甲状腺素等,作用特点是距离远、范围大、持续时间长。

神经递质:由神经元的突触前膜终端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殊受体,如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等,特点是作用时间短、作用距离短。

局部化学介质:由某些细胞产生并分泌的一大类生物活性物质,包括生长因子、前列腺素和一氧化氮等,它们通过细胞外液的介导作用于附近的靶细胞。

胞外信号分子可根据与受体结合后细胞所产生的效应不同,分为激动剂和拮抗剂。

激动剂:指与受体结合后能使细胞产生效应的物质。

①Ⅰ型激动剂:与受体结合的部位与内源性配体相同,产生的细胞效应与内源性配体相当或更强者②Ⅱ型激动剂:与受体结合的部位不同于内源性配体,本身不能使细胞产生效应,但可增强内源性配体对细胞作用者拮抗剂:指与受体结合后不产生细胞效应,但可阻碍激动剂对细胞作用的物质。

①Ⅰ型拮抗剂:结合于受体的部位与内源性配体相同,可阻断或减弱内源性配体对细胞的效应②Ⅱ型拮抗剂:结合于受体的部位与内源性配体不同,能阻断或减弱内源性配体对细胞的作用。

受体:是一类存在于胞膜或胞内的特殊蛋白质,能特异性识别并结合胞外信号分子,进而激活细胞内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使细胞对外界刺激产生相应的效应。

配体(ligand):与受体结合的生物活性物质统称为配体,包括激素、神经递质、生长因子、某些药物和毒物等。

膜受体:主要为镶嵌在胞膜上糖蛋白,由与配体相互作用的细胞外域、将受体固定在细胞膜上的穿膜域和起传递信号作用的胞内域三部分构成,其配体是一些亲水的、不能直接穿过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的肽类激素、生长因子和递质。

第十九章-细胞信号转导

第十九章-细胞信号转导
—— 多种蛋白分子含同一相互作用结构域,但分 子结构不同,结合信号分子的选择性不同。细胞100多 种信号酶、蛋白含PH结构域。
—— 连接物蛋白(adaptor protein) 含有2个或数个蛋白质相互作用结构域,无其他功能结 构,连接上下游不同信号转导分子,传递信号。
连接物蛋白Grb2和Nck都含有几个SH2、SH3结构域。
已发现近千种蛋白激酶和磷酸酶。
1.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
*催化靶蛋白丝/苏氨酸或酪氨酸残基磷酸化 ,如增 加或抑制靶蛋白、酶的活性,进而开启信号途径。
—— 主要有蛋白丝/苏氨酸激酶(Ser/Thr- protein kinase, S/T-PK ),
第二信使激活的PKA、PKC、PKG,和丝裂原活 化蛋白激酶 (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 等。
内分泌 旁分泌 自分泌 细胞-细胞间作用
第二节 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和转导系统
一、 第二信使(secondary messenger)
应答肽类激素刺激,细胞产生,传递信号的小分子。
作用的特点:
* 应答信号刺激主要表现浓度的改变。 * 在细胞内扩散,改变分布状态,诱导靶分子变构
效应,改变其酶或离子通道活性; * 作用后迅速水解终止信号。
主要参与细胞应答辐射、渗压、温度变化的应激反 应。
——TAK1- MKK3/6- P38MAPK 途径, 主要涉及炎性细胞因子、凋亡相关受体等信号转导。
MAPK再磷酸化下游激酶(如RSK、MNK、 MSK),多级激酶级联,逐级传递信号。
(三)蛋白质相互作用结构域(protein interaction domain),
—— SH3结构域:50~100残基,识别富含脯氨酸 特异模体。

第八章-细胞信号转导

第八章-细胞信号转导

• 化学信号根据其溶解性分为: 亲脂性信号分子:分子小、疏水性强、可透膜与胞内受体结合。
如甾类激素、甲状腺素… 亲水性信号分子:分子较大、亲水性强、不能透膜、只能与胞 外受体结合。如神经递质、生长因子、局部化学递质、大多数 激素… 气体性信号分子(NO):可以透膜直接激活效应酶。
• 化学信号根据作用方式分为: 内分泌信号、旁分泌信号、突触信号、接触依赖性信号 P220
接触性依赖的通讯
细胞间直接接触,信号分子与受体都是细胞的跨膜蛋白。这种通讯方式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对组织内相邻细胞的分化具有重要作用。(胚胎诱导)
P218
细胞通讯方式
通过胞外信号介导的细胞通讯步骤




①信号分子的产生; ②运送信号分子至靶细胞; ③信号分子与靶细胞受体特异性结合,并激活 受体; ④活化受体启动胞内一种或多种信号转导途 径; ⑤引发细胞功能、代谢或发育的改变; ⑥信号的解除并导致细胞反应终止。
G-蛋白耦联的受体(G-protein-linked receptor)
酶连受体(enzyme-linked receptor) 受体的两个功能区域:配体结合区(结合特异性)
效应区(效应特异性)
P221
亲水性信号
胞 外 受 体
亲脂性信号
胞 内 受 体
胞外受体和胞内受体
三种类型的细胞表面受体
NO合酶 (NOS)
L-Arg+NADPH
NO+L-瓜氨酸
• NO没有专门的储存及释放调节机制,靶细胞上NO的多少 直接与NO的合成有关。
P229
Guanylate cyclase
内源性 NO 由 NOS 催化合成后,扩散到邻近细胞,与鸟苷酸环化酶活 性中心的Fe2+结合,改变酶的构象,导致酶活性的增加和cGMP 合成增 强。 cGMP作为第二信使介导蛋白质的磷酸化,引起生理生化反应。

第十二章细胞信号转导ppt课件

第十二章细胞信号转导ppt课件
➢ 激素(hormone):内分泌细胞分泌 特点:低浓度、长距离、长时效、全身性
➢ 神经递质:神经突触释放 特点:短距离、短时间
➢ 局部介质:各种细胞 旁分泌(paracrine)或自分泌(autocrine) 的生长因子、细胞因子、NO 特点:短距离、长时效
细胞内信号分子:传导方式
a. 2 b. 5 c. 4 d. 3
9、生长因子是细胞内的(
)。
a. 营养物质
b. 能源物质
c. 结构物质
d. 信息分子
比较题
1、酪氨酸蛋白激酶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 酶
2、磷脂酶C和蛋白激酶C
cAMP作用的靶分子
cAMP-PKA通路调节基因转录
cAMP信号传递模型
钙信号的消除
两种鸟 苷酸环 化酶: mGC、
(3)丝\苏氨酸激酶
通过变构而激活蛋白,催化底物蛋白丝\苏氨酸残 基磷酸化。 包括: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 PKA)、PKB、PKC、 PKG、CaMK和丝裂原激的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anse, MAPK)、Raf-1等均属此类。
信号转导与信号传导(cell signalling)
➢ 信号转导强调信号的转换, 胞外信号转换为胞内信 号,包括即信号的识别与转换。
➢ 信号传导强调信号的传递,包括信号的产生、分泌 与传递
细胞通讯(cell communication):
细胞与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
细胞通讯的几种方式
1.信号分子 2.细胞接触 或连接 3.细胞外基质
A 与配体有高度亲和力和特异性 B 受体与配体的结合有可逆性 C 受体与配体的结合有一定的数量限度 (饱 和性) D 立体构型决定受体的特异性 E 磷酸化与去磷酸化调节受体的活性

第五章 细胞的信号转导

第五章 细胞的信号转导
细胞效应
举例: 硝酸甘油治疗缺血性心脏病:
硝酸甘油→细胞→NO→GC 活化→cGMP →激活 PKG→肌动蛋白-肌球蛋白复合物抑制→平滑肌松 弛,血管扩张→缺血缓解
三、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
G蛋白偶联的信号通路 L-R →PLC活化→PIP2分解为DAG和IP3(第二信使)
第四节 信号转导途径的主要特点 一、蛋白质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
β亚单位的作用: 调节G蛋白作用强度。
浓度高→静息G蛋白→ G蛋白作用小 浓度低→游离α亚单位→ G蛋白作用大
效应蛋白种类: 取决于细胞的类型和α亚单位类型
第四节 第二信使及其介导的下游信号途径
第一信使(first messenger): 各种细胞外信息分子,激素,神经递质,局部化 学介导因子等。
霍乱 霍乱毒素A亚基入细胞→NAD+中的ADP核糖基不 可逆的结合到G蛋白α亚基→G蛋白持续激活→CA 持续活化→cAMP大量增加→CL-和HCO3-通道持续 开放,释放入肠腔→肠道渗透压改变→大量水分 入肠腔→剧烈腹泻
思考题
一、 概念: 受体与配体、G蛋白、第一信使与第二信使 二、问答题 1、膜受体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分类。 2、cAMP信号传导通路。 3、试述G蛋白偶联受体作用机制。
举例
2、配体门控性离子通道 常为多亚基 配体-受体→通道状态改变
每个亚单位带4个疏水跨膜区; 每个亚单位的羧基端和氨基端均朝向细胞外基质; 每个亚单位M2越膜区与离子通过有关。
3、G蛋白偶联受体 一条多肽链组成,7个跨膜疏水区 氨基端朝向胞外,羧基端朝向胞内 氨基端具糖基化位点,胞内具有可被磷酸化的位点
➢ 两条以上多肽链构成的受体为复合型受体,例胰 岛素受体、N-乙酰胆碱受体(α2βγσ)。

9 第九章 细胞信号转导

9 第九章 细胞信号转导
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配体,信号分子)传递到 靶细胞,与靶细胞的受体作用,通过信号转导产生细胞内 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最终表现为靶细胞整体生物学效应 的过程。
Gene transcription Cell proliferation Cell differentiation Cell death Cell mobility Immune responses
离子通道偶联受体 细胞表面 受体类型 G蛋白偶联受体 酶偶联受体
受体至少有2个功能域: 结合配体的功能域 产生效应的功能域
7
根据受体引发细胞反应作用过程的时间特 点,可以分为2种主要的细胞反应:
一、细胞内存量蛋白活性或功能的改变,进 而影响细胞代谢功能的短期反应(快反应); 二、通过转录因子的修饰激活或抑制基因表 达的长期反应(慢反应)
双信使系统
→DAG→激活PKC→蛋白磷酸化或促 Na+/H+交换使胞内pH DAG-PKC途径
35
IP3-Ca2+ 和DAG-PKC 双信使信号通路
36
1、IP3-Ca2+途径
激素
受体
G蛋白
PLC
IP3
CaM 钙调蛋白
内质网上的配 体门Ca2+通道
Ca2+
Ca2+ CaM复合体 Ca2+—CaM复合体 结合并激活靶酶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GPCRs) 是细胞表面受体中最大的多样性家族; 统计表明:现有25%的临床处方药物是针对GPCRs所介 导信号通路为靶点研制和开发的。
23
一、G蛋白偶联受体的结构与激活

G蛋白偶联受体---配体受体复合物与靶 蛋白(酶或离子通道)的作用要通过G 蛋白偶联,才可产生第二信使。 G蛋白是三聚体GTP结合调节蛋白 (trimetric GTP-binding regulatory protein)的简称,由α,β,γ三个亚基组成, α 亚基和βγ二聚体亚基共价结合脂分子 锚于质膜PS面。 当配体结合受体后, α 亚基与受体胞内 部分偶联,引起α 亚基构象变化,使得 GDP被GTP交换, α 亚基脱离受体,产 生游离的活化α 亚基以及游离的活化βγ 二聚体。

第十五章细胞信号转导左ppt课件

第十五章细胞信号转导左ppt课件
(二)根据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胞内受体又可分为胞质受体和核受体 胞内受体的配体多为脂溶性小分子甾体类激素,以类固醇激素类较为常见;此外,也包括甲状腺素类激素、维生素D等。这些小分子可直接以简单扩散的方式或借助于某些载体蛋白跨越靶细胞膜,与位于胞质或胞核内的受体结合。
胞内受体通常为由400~1000个氨基酸组成的单体蛋白,其氨基末端的氨基酸序列高度可变,长度不一,具有转录激活功能,其羧基末端由200多个氨基酸组成,是配体结合的区域(E/F),此外,这一区域对于受体二聚化及转录激活也有重要作用,其DNA结合区域由66~6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C),富含半胱氨酸残基,具两个锌指结构,由此可与DNA结合。
二、根据其分布,受体可分为膜受体与胞内受体
根据靶细胞上受体存在的部位,可将受体分为细胞表面受体(cell surface receptor)和细胞内受体(intracellular receptor)。此外,还有一种类型的受体,存在于细胞膜上,当配体与这种受体特异性结合介导了细胞的内吞作用,形成内吞体从而将配体分子带入细胞。
(一)细胞表面受体是存在于细胞膜上的受体 膜受体大约包括了20个家族,研究得比较清楚的包括受体酪氨酸激酶、G蛋白偶联受体、细胞因子受体、配体闸门通道、鸟苷环化酶(guanylyl cyclase)受体、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oll样受体、Notch受体、Hedgehog受体、Wnt受体、Notch 受体等。除此以外,还有一种重要的膜受体就是配体闸门通道。
第三节 信号转导中的蛋白质
细胞质中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蛋白质主要涉及蛋白激酶、蛋白磷酸酶、GTP结合蛋白以及衔接蛋白。
蛋白激酶、蛋白磷酸酶和GTP结合蛋白通过几乎同样的方法调控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即都涉及到磷酸基团的简单添加或去除。

植物生理学第七章 细胞信号转导

植物生理学第七章 细胞信号转导

第二信使:Ca 2+
cAMP cGMP IP3 H+ 某些氧化还原剂:抗坏血酸、谷胱甘
肽、H2O2
一、Ca 2+/CaM在信号转导中 的 作用 2+浓度≤0.1µmol/L 静态胞质Ca 而细胞壁、内质网、液泡中Ca 2+ 浓度比胞质中高2-3个数量级。 2+浓度 细胞刺激后胞质内Ca 短暂明显升高或区域梯度变化。 2+与CaM等结合而起作用 Ca
第七章
细胞信号转导
生长发育是基因在一定时间、空间上顺序表
达的过程,除受遗传因素支配外,还受周围环境 的调控。
植物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耦联各种刺激信号与
其引起的特定生理效应之间的一系列分子反应机 制。
4个步骤:1、信号分子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
2、跨膜信号转换 3、细胞内信号转导网络进行信号的 传递、放大、整合 4、导致生理生化变化 图7-1
细胞壁——胞外钙库 质膜上Ca 2+ 通道控制Ca 2+内流 质膜上Ca 2+泵负责胞内的Ca 2+泵出 胞外 胞内钙库(液泡、内质网、线粒体): 膜上存在着Ca 2+通道(外流) Ca 2+泵和Ca 2+/nH+反向运输体(泵 入) 图7-4
钙调蛋白:耐热球蛋白,有148个氨基 酸单链多肽 CaM两种作用方式: 1、可以直接与靶酶结合,诱导构 象变化和调节靶酶的活性 2、与Ca 2+结合,形成活化态的 Ca 2+· CaM复合体,再与靶酶结合,将 靶酶激活 CaM的三维结构:哑铃型,长650nm 图7-5
氨酸激酶、酪氨酸激酶和组氨酸激酶
1、钙依赖型PK酶(CDPK)属丝氨酸/ 苏氨酸激酶 图7-8
2、类受体蛋白激酶(RLK) 植物中RLK大多属于丝氨酸/苏 氨酸激酶 由胞外结构区、跨膜螺旋区 、 胞内蛋白激酶催化区三个部分组成 根据胞外结构区不同,将RLK 分为三类:含S结构域的RLK、含 富亮氨酸重复的RLK、类表皮生长 因子重复的RLK

第八章细胞信号转导

第八章细胞信号转导
◆由第一信使同其膜受体结合后最早在细胞膜 内侧或胞浆中出现
◆仅在细胞内起作用 ◆能启动或调节细胞内稍晚出现的信号应答 ◆对信号的转导起到逐级放大和终止的作用
第十九页,共九十六页。
(2)分子开关:对信号转导进行精确调控
蛋白激酶 蛋白磷酸酶
激活
去活性
通过磷酸化传递信号
通过GTP结合蛋白传递信号
Fig. 细胞内信号转导过程中两类分子开关蛋白
第三节 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由三部分组成: 7次跨膜的受体 G蛋白 效应物(酶)
第三十三页,共九十六页。
一 、G蛋白耦联受体的结构与激活
G蛋白耦联受体
第三十四页,共九十六页。
◆ G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G蛋白(GTP结合蛋白):参与细胞的多种生
命活动:细胞通讯、核糖体与内质网的结合、小泡 运输、微管组装、蛋白质合成
在该系统中,G蛋白在信号转导过程中起着分子开
关的作用,将信号从受体传递给效应物。包括 三个过程:
● G蛋白被受体激活
配体(信号分子)+受体 受体的构型改变, 提高与G蛋白的亲和力
● G蛋白将信号向效应物转移
受体+ G蛋白 受体-G蛋白复合物 α 亚基-GTP G蛋白活化 激活效应物 (腺苷酸环化酶)
第三十九页,共九十六页。
(一)以 cAMP为第二信使的信号通路
细胞外信号与相应受体结合,导致细胞内第二信 使cAMP的水平变化而引起细胞反应的信号通路。
cAMP作为第二信使主要通过激活蛋白激酶A进行
信号放大。
第四十页,共九十六页。
★cAMP信号通路组成
受体 激活型(Rs) 抑制型(Ri)
活化型(Gs)
受体
生长 因子
类胰岛素样生长因 -1、质膜 表皮生长因子、 血小 受体 板衍生生长因子

细胞生物学 第8章 细胞信号转导

细胞生物学   第8章 细胞信号转导

Adenylate cyclase

④环腺苷酸磷酸二酯酶(cAMP phosphodiesterase, PDE):降解
cAMP生成5’-AMP,起终止信号
的作用。
Degredation of cAMP

⑤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由两个催 化亚基和两个调节亚基组成。cAMP与调节亚基结合, 使调节亚基和催化亚基解离,释放出催化亚基,激 活蛋白激酶A的活性。
通过与质膜结合的信号分子与其相接触的靶细胞质膜上的 受体分子相结合,影响其他细胞。如精子和卵子之间的识 别,T与B淋巴细胞间的识别。
3.细胞间隙连接
两个相邻的细胞以连接子(connexon)相联系。
连接子中央为直径1.5nm的亲水性孔道。允许小分 子物质如Ca2+、cAMP通过,有助于相邻同型细胞
1. 信号分子的产生
信号分子
2. 细胞识别(Cell recognition)
受体蛋白 3. 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 4. 引发生物学效应 5. 信号的解除
细胞信号转导
指细胞外因子通过与受体(膜受体或核受体)
结合,引发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以及蛋
白间相互作用,直至细胞生理反应所需基因开始
一、G蛋白耦联受体的结构与激活
(一)、 G蛋白 (三聚体GTP结合调节蛋白)
(1) 组成:αβγ三个亚基, β 和γ亚基属于脂锚定蛋白。 (2) 作用:分子开关,α亚基结合GDP处于关闭状态, 结合GTP处于开启状态。α亚基具有GTP酶活性, 能催化所结合的ATP水解,恢复无活性的三聚体 状态。α亚基具有三个功能位点:①GTP结合位点; ②鸟苷三磷酸水解酶(GTPase)活性位点; ③腺苷 酸环化酶结合位点。

第九章 细胞信号转导

第九章 细胞信号转导

主要过程:刺激性激素(配体)→刺激性激素受体→G蛋白 上Gα亚基→受体配体复合物解离→Gα结合并激活腺苷酸 环化酶→cAMP含量增加→激活蛋白激酶A(PKA)的两 个调节亚基→释放催化亚基→酶的迅速活化→调节各种生 命代谢。
在细胞内还有另一种酶即环线甘酸磷酸二酯酶(PDE),可 降解 cAMP,导致细胞内cAMP水平下降,从而终止信号反应。
细胞通讯3种方式: 一、分泌化学信号 分泌化学信号作用方式4种: • 内分泌 • 旁分泌 • 自分泌 • 化学突出传递神经信号
二、细胞间接触性依赖通讯:
①细胞-细胞黏着
②细胞-基质黏着
三、间隙连接或胞间连丝:
• 动物细胞间的间隙连接或植物细胞间的胞 间连丝同属于通讯连接。
• 通讯连接:详见第十七章
信号转导系统及其特性: (一)基本组成及信号蛋白的相互作用 • 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5个步骤: 受体激活→活化信号蛋白→级联反应→反 应回答→受体脱敏
信号转导系统: • 是由细胞内多种行驶不同功能的信号蛋白 所组成的信号传递连。
• 细胞内信号蛋白的相互作用是靠蛋白质模 式结合域所特异性介导的。
细胞因子与质膜受体特异性结合→细胞因子受体二聚化→JAK活化→ 磷酸化受体胞内段酪氨酸残基→与具有SH2结构域的STAT蛋白结合 →STAT被JAK磷酸化,STAT分子从受体上解离→两个磷酸化的STAT形 成同源二聚体→转位到细胞核内,与 特异基因的调控序列结合,调节相
关基因的表达
第五节 其他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
二、G蛋白偶联受体所介导的细胞信号通路 按效应器蛋白不同可分为:
①激活离子通道的G蛋白偶联受体。 ②激活或抑制Ac,以CAMP为第二信使的G蛋白偶 联受体。 ③激活PLC,以IP3和DAG作为双信使的G蛋白偶联 受体。

医学细胞生物学:第十二章 细胞信号转导

医学细胞生物学:第十二章  细胞信号转导
乳腺癌组织HER2受体 基因过表达。
与HER2受体结合阻碍 其自身磷酸化与二聚体形 成及下游信号通路,进一 步抑制细胞增殖。
适用于HER2过度表达 的转移性乳腺癌。
FDA批准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4、细胞因子受体 5、受体丝/苏氨酸激酶 6、鸟苷酸环化酶受体 7、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8、Hedgehog受体 9、Notch受体
发现G蛋白
Alfred G. Gilman
Martin Rodbell
1994年 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
G蛋白是由三个不同亚基组成的GTP结合蛋白
嗅觉受体
1000多个基因
Linda Buck Richard Axel
2004年 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
3、酪氨酸激酶受体
胞外区:N端配体结合 胞内区:酪氨酸激酶 功能区:SH2结合位点 跨膜区:疏水a螺旋
二、甘油磷脂是第二信使的重要来源
脂类第二信使分子形成及其靶标 动画
三、Ca 2+参与了多条信号转导通路
IP3和DAG的作用
四、一氧化氮(NO)以自由基形式参与信号转导 NO合成酶催化NO形成
一氧化氮信号通路与心血管疾病药物
作用过程
酪氨酸激酶受体作用过程
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
肿瘤治疗的主要方法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可弥补 传统放、化疗的不足
“枪打出头鸟”,针对生长快速的肿瘤 细胞;正常生长增殖快速细胞也会受到攻击。
1、血液细胞 2、毛囊、粘膜细胞 3、肝脏细胞 4、生殖细胞
HER2信号与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药物 (HER2单抗Herpectin贺赛汀)
根据作用方式与作用距离分为
气体分子
内分泌
旁分泌
旁分泌 自分泌
扩散

植物生理学-第七章 细胞信号转导

植物生理学-第七章 细胞信号转导

RTKs的失敏:
催化性受体的效应器位于受体本身,因此失敏即酶活性速发抑制。 机制:受体的磷酸化修饰。EGF受体Thr654的磷酸化导致RTK活性的 抑制,如果该位点产生Ala突变,则阻止活性抑制,后又发现C 端的Ser1046/7也是磷酸化位点。磷酸化位点所在的C端恰好是 SH2蛋白的结合部位。
激活。CaM与Ca2+有很高的亲和力,一个CaM分子可与4个Ca2+结合。
Ca2+ CaM的靶酶
激素激活的基因调控蛋白(胞内受体超家族)
细胞表面受体: 为胞外亲水性信号分子所激活
细胞表面受体分属三大家族:
离子通道偶联的受体(ion-channel-linked receptor) G-蛋白偶联的受体(G-protein-linked receptor) 酶偶连的受体(enzyme-linked receptor)
红光刺激后大麦叶肉原生质体的钙离子浓度变化
钙调素(CaM)
耐热的球蛋白,等电点4.0, 分子量约为16.7 kD。它是具有148个氨 基酸的单链多肽。
作用方式: 直接与靶酶结合,诱导靶酶的活性构象,而调节靶酶的活性 与Ca2+结合,形成活化态的Ca2+ CaM复合体,然后再与靶酶结合将靶酶
●细胞信号传递的基本特征:
具有收敛(convergence)或发散(divergence)的特点
细胞的信号传导既具有专一性又有作用机制的相似性
信号的放大作用和信号所启动的作用的终止并存 细胞以不同的方式产生对信号的适应(失敏与减量调节)
●蛋白激酶的网络整合信息与信号网络系统中的cross talk
跨膜信号转导无需中间步骤 主要存在于神经细胞或其他可兴奋细胞间的突触信号传递 有选择性:配体的特异性选择和运输离子的选择性

第八章细胞信号转导

第八章细胞信号转导

量。
35
一氧化氮的产生
36
NO很容易从制造的细胞中扩散 出来并且进入到邻近的细胞。由于NO 的半衰期很短(5-10秒钟),所以它只 能作用于相邻细胞。NO作用的靶酶是
鸟苷环化酶,使GTP转变成cGMP。
37
一氧化氮的信号作用
38
• 1998 年 R . Furchgott 等三位美国科学家因对 NO 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
●结构: The inactive form of protein kinase A consists of two regulatory (R) and two catalyticinds to the regulatory subunits, leading to their dissociation from the catalytic subunits. The free catalytic subunits are then enzymatically active and able to phosphorylate serine residues on their target proteins. ?
◆C端结构域:
◆中间结构域:
◆N端结构域:
32
胞内受体的结构
33
二、NO
• NO可快速扩散透过细胞膜,作用于邻近细胞。 • 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是 NO的生成细胞,NO的生成由 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催化,以L精
氨酸为底物,以 NADPH 作为电子供体,生成 NO 和 L 瓜氨
抑制型的GTP结合蛋白传递抑制性信号,降低腺苷酸 环化酶的活性。
◆效应物
腺苷酸环化酶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UNCTIONS OF CELL COMMUNICATION
Gene transcription Cell proliferation Cell survival Cell death Cell differentiation Cell function Cell motility Immune responses
细胞信号转导
内容提要
一. 细胞信号转导概述 (一) 细胞间的信号传递方式 (二) 信号分子与受体 (三) 蛋白质的可逆磷酸化与信号转导 (四) 信号转导与细胞效应
二. 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一) 核受体的基本特性 (二) NO激活的信号转导通路
三.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一) G蛋白偶联受体 (二) G蛋白 (三) cAMP信号通路 (四) 磷酯酰肌醇信号通路
• 1998年R.Furchgott等三位美国科学家因对NO信号转导 机制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
Robert F. Furchgott Louis J. Ignarro
Ferid Murad
Glycogen breakdown in skeletal muscle
Intracellular receptors (Steroid hormone receptors )
Guanylate cycntractility of arterial smooth muscle by NO and cGMP
内容提要
四. 酶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一) 受体鸟苷酸环化酶 (二) 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 (三) 受体酪氨酸蛋白磷酸酶 (四) 受体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 (五) 酪氨酸蛋白激酶偶联受体
五. 细胞信号转导的调控与整合 (一) 受体功能的调节 (二) 信号在转导中的强度变化 (三) 胞内多种信号的整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