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绵阳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地理格局:三大板块
北山区、中平原、南丘陵 平原占18.6%、丘陵占20.4%、山地占61%
龙门山区
川东丘陵
来自百度文库绵阳
龙 泉
成都平原 山
1.4 特征四:山水城市
(2)山水格局
四山环抱、三江汇流的自然山水格局
安昌河
芙蓉溪 涪江
老龙山
西山
富乐山(东山)
南山
三江汇流
(涪江、安昌河、芙蓉溪)
四山环抱
(西山、东山、南山、老龙山)
(2)国家利益和地方利益的权重:
作为国家战略城市,需要处理好 国家利益与地方利益之间的关系, 寻找最佳结合点
国家利益:
国防军工机构云集,高端科研人 才荟萃
地方利益:
年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1%,技术 领先,但对地方经济带动较弱
图:绵阳市教育科研用地现状分布
1.2 特征二:区域中心城市
(1)历史上的中心地位
2005年 14.7 57.4
28.0
1.9
7.4 3.6
2006年 8.2 2007年 8.2 2008年 1.5 2009年 7.0
60.9
30.9
1.1
64.5
27.2
1.2
21.6
76.9
0.1
61.4
31.6
1.0
8.4 4.3 9.1 3.8 0.9 3.2 8.8 4.5
1.4 特征四:山水城市
(1)滨江建城, 单核集聚
(2)沿水伸展, 轴向扩张
(3)台地拓展, 沿路集聚
1.6 特征六:文化名城
巴蜀古郡
巴、蜀文化的交汇处
科技新都
强劲的科技实力,高素 质的科研人员,为绵阳 市今后吸引高端产业入 住,成为区域服务中心 奠定了良好基础
1.7 小结:科技实力逐渐增强,区域地位面临挑战
(1)科技实力逐渐增强
二产 三产
2000年 21.3 30.3
48.4
1.3
1.8 2.9
2001年 5.7
7.9
86.4
0.2
2002年 14.2 50.2
35.7
1.7
2003年 18.1 43.4
38.5
1.8
2004年 17.8 41.9
40.2
2.0
0.3 3.2 6.1 4.3 4.3 3.9 4.6 4.4
地理上的区域中心 四川盆地西北部,连接陕、甘的区域性 中心城市
历史上的川西北第一重镇 成都平原的北部屏障和要冲,“蜀道咽 喉”、“剑门锁钥”、“川西北第一重 镇”
建国后的交通枢纽
清代绵阳辖区范围:绵阳处于川西 北中心,德阳下属于绵州府,经济 联系与绵阳更为紧密
广 元
绵 德阳 阳
成 都
遂 宁
眉
山
乐
重
山
绵阳概况
绵阳: 中国唯一的科技城,成渝经济区西北部的中心城 市,四川省第二大城市 2010年:总人口542万,地区生产总值960亿元 市区建成区面积103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06万
市辖: 2个区:涪城,游仙 1个县级市:江油 6个县:三台,安县,平武,北川,梓潼,盐亭
1 特征与优势 2 问题与挑战 3 目标与定位 4 空间发展战略 5 行动指引
庆
1.2 特征二:区域中心城市
(2)第二梯队的领头羊
2010年GDP达到960亿元,稳居四川省第二位,离千亿元一步之遥
图:2010年四川省各城市GDP总量(亿元)
1.3 特征三:工业城市
(1)二产主导的产业结构
2007年之前绵阳市第二产业比重均低于45%,2007年的比重为44.6% 震后2010年绵阳市第二产业比重达到48.8%,达到历史高位
从2000年到2007年,绵阳全市 经济年均增长11.1个百分点
图:1990年—2010年绵阳全市经济增长情况
震后绵阳全市经济增速在省内的 排名迅速恢复,2010年为12位
图:2004年—2010年绵阳市经济增速情况
(1)总量:总量增加,地位不变,比重下滑
2010年绵阳市GDP960亿元,远远低于成都5508亿元,位于全省第二 1993年之前,绵阳市GDP占全省的比重持续上升,1993年7.96%,在经历了 1993-1998年的轻微震荡后,1998年之后GDP占全省的比重持续走低
(2)增速:增速平稳,排名快速恢复
我国重要的国防科研和电子工业生产基地;2010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三 网融合试点城市;全国“军转民科技兴市”、“技术创新”试点城市
(2)区域地位面临挑战
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在下降
图:1978-2010年绵阳市GDP、二产、三产占全省比重变化
2 问题与挑战
2.1 区域地位的分析 2.2 经济发展的解读 2.3 空间问题的研判 2.4 城乡发展的认识
游仙经济
试验区
“十一五”
绵阳科技 城决策和 建设, 2001年起, 绵阳省级 经济技术 开发区、 科创园, 现代农业 科技示范 区相继成 立
2005年10 月,国务 院批复 《绵阳科 技城2005 -2010年 发展规划》
大规模灾 后重建
1983年科 学城建设
高新区
经开区 科创园
灾后重建
1.1 特征一:国家战略城市
三线建设:内迁一批工业企业、科研 单位,一大批国防科研单位在绵阳布 点兴建
1958年 长虹建厂
1983年, 九十年代 1994年国 建设绵阳 的开发区 务院、中 “科学城”。 建设,绵 央军委批 1985年撤 阳国家高 准建设绵 销绵阳地区, 新技术产 阳南郊机 设立地级绵 业开发区、 场,2001 阳市,代管 永兴工业 年建成通 一市六县 开发区、 航
1 特征与优势
1.1 特征一:国家战略城市 1.2 特征二:区域中心城市 1.3 特征三:工业城市 1.4 特征四:山水城市 1.5 特征五:单中心城市 1.6 特征六:文化名城 1.7 小结
1.1 特征一:国家战略城市
(1)国家政策驱动:国家战略布局对绵阳城市发展的影响深远
156项国 家重点建 设项目中 长虹与九 洲在绵阳 建厂
图:1978-2010年绵阳市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情况
1.3 特征三:工业城市
(2)工业一直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增强,贡献率达到61.4%。在14.4% 的GDP增长中贡献了8.8个百分点。
表:绵阳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贡献率(%)
拉动(%)
一产 二产
三产
一产
1.4 特征四:山水城市
(3)旅游资源丰富
以喀斯特地貌为代表的地文景观;
以涪江为代表的水域风光;
以大熊猫为代表的生物景观;
以北川地震遗迹、李白故里为代表 的遗址遗迹资源;
以现代工业科技城和古代宗教寺庙、 名人故居为代表的建筑与设施资源;
以藏羌民俗文化为代表的人文活动 资源
1.5 特征五:单中心城市
北山区、中平原、南丘陵 平原占18.6%、丘陵占20.4%、山地占61%
龙门山区
川东丘陵
来自百度文库绵阳
龙 泉
成都平原 山
1.4 特征四:山水城市
(2)山水格局
四山环抱、三江汇流的自然山水格局
安昌河
芙蓉溪 涪江
老龙山
西山
富乐山(东山)
南山
三江汇流
(涪江、安昌河、芙蓉溪)
四山环抱
(西山、东山、南山、老龙山)
(2)国家利益和地方利益的权重:
作为国家战略城市,需要处理好 国家利益与地方利益之间的关系, 寻找最佳结合点
国家利益:
国防军工机构云集,高端科研人 才荟萃
地方利益:
年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1%,技术 领先,但对地方经济带动较弱
图:绵阳市教育科研用地现状分布
1.2 特征二:区域中心城市
(1)历史上的中心地位
2005年 14.7 57.4
28.0
1.9
7.4 3.6
2006年 8.2 2007年 8.2 2008年 1.5 2009年 7.0
60.9
30.9
1.1
64.5
27.2
1.2
21.6
76.9
0.1
61.4
31.6
1.0
8.4 4.3 9.1 3.8 0.9 3.2 8.8 4.5
1.4 特征四:山水城市
(1)滨江建城, 单核集聚
(2)沿水伸展, 轴向扩张
(3)台地拓展, 沿路集聚
1.6 特征六:文化名城
巴蜀古郡
巴、蜀文化的交汇处
科技新都
强劲的科技实力,高素 质的科研人员,为绵阳 市今后吸引高端产业入 住,成为区域服务中心 奠定了良好基础
1.7 小结:科技实力逐渐增强,区域地位面临挑战
(1)科技实力逐渐增强
二产 三产
2000年 21.3 30.3
48.4
1.3
1.8 2.9
2001年 5.7
7.9
86.4
0.2
2002年 14.2 50.2
35.7
1.7
2003年 18.1 43.4
38.5
1.8
2004年 17.8 41.9
40.2
2.0
0.3 3.2 6.1 4.3 4.3 3.9 4.6 4.4
地理上的区域中心 四川盆地西北部,连接陕、甘的区域性 中心城市
历史上的川西北第一重镇 成都平原的北部屏障和要冲,“蜀道咽 喉”、“剑门锁钥”、“川西北第一重 镇”
建国后的交通枢纽
清代绵阳辖区范围:绵阳处于川西 北中心,德阳下属于绵州府,经济 联系与绵阳更为紧密
广 元
绵 德阳 阳
成 都
遂 宁
眉
山
乐
重
山
绵阳概况
绵阳: 中国唯一的科技城,成渝经济区西北部的中心城 市,四川省第二大城市 2010年:总人口542万,地区生产总值960亿元 市区建成区面积103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06万
市辖: 2个区:涪城,游仙 1个县级市:江油 6个县:三台,安县,平武,北川,梓潼,盐亭
1 特征与优势 2 问题与挑战 3 目标与定位 4 空间发展战略 5 行动指引
庆
1.2 特征二:区域中心城市
(2)第二梯队的领头羊
2010年GDP达到960亿元,稳居四川省第二位,离千亿元一步之遥
图:2010年四川省各城市GDP总量(亿元)
1.3 特征三:工业城市
(1)二产主导的产业结构
2007年之前绵阳市第二产业比重均低于45%,2007年的比重为44.6% 震后2010年绵阳市第二产业比重达到48.8%,达到历史高位
从2000年到2007年,绵阳全市 经济年均增长11.1个百分点
图:1990年—2010年绵阳全市经济增长情况
震后绵阳全市经济增速在省内的 排名迅速恢复,2010年为12位
图:2004年—2010年绵阳市经济增速情况
(1)总量:总量增加,地位不变,比重下滑
2010年绵阳市GDP960亿元,远远低于成都5508亿元,位于全省第二 1993年之前,绵阳市GDP占全省的比重持续上升,1993年7.96%,在经历了 1993-1998年的轻微震荡后,1998年之后GDP占全省的比重持续走低
(2)增速:增速平稳,排名快速恢复
我国重要的国防科研和电子工业生产基地;2010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三 网融合试点城市;全国“军转民科技兴市”、“技术创新”试点城市
(2)区域地位面临挑战
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在下降
图:1978-2010年绵阳市GDP、二产、三产占全省比重变化
2 问题与挑战
2.1 区域地位的分析 2.2 经济发展的解读 2.3 空间问题的研判 2.4 城乡发展的认识
游仙经济
试验区
“十一五”
绵阳科技 城决策和 建设, 2001年起, 绵阳省级 经济技术 开发区、 科创园, 现代农业 科技示范 区相继成 立
2005年10 月,国务 院批复 《绵阳科 技城2005 -2010年 发展规划》
大规模灾 后重建
1983年科 学城建设
高新区
经开区 科创园
灾后重建
1.1 特征一:国家战略城市
三线建设:内迁一批工业企业、科研 单位,一大批国防科研单位在绵阳布 点兴建
1958年 长虹建厂
1983年, 九十年代 1994年国 建设绵阳 的开发区 务院、中 “科学城”。 建设,绵 央军委批 1985年撤 阳国家高 准建设绵 销绵阳地区, 新技术产 阳南郊机 设立地级绵 业开发区、 场,2001 阳市,代管 永兴工业 年建成通 一市六县 开发区、 航
1 特征与优势
1.1 特征一:国家战略城市 1.2 特征二:区域中心城市 1.3 特征三:工业城市 1.4 特征四:山水城市 1.5 特征五:单中心城市 1.6 特征六:文化名城 1.7 小结
1.1 特征一:国家战略城市
(1)国家政策驱动:国家战略布局对绵阳城市发展的影响深远
156项国 家重点建 设项目中 长虹与九 洲在绵阳 建厂
图:1978-2010年绵阳市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情况
1.3 特征三:工业城市
(2)工业一直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增强,贡献率达到61.4%。在14.4% 的GDP增长中贡献了8.8个百分点。
表:绵阳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贡献率(%)
拉动(%)
一产 二产
三产
一产
1.4 特征四:山水城市
(3)旅游资源丰富
以喀斯特地貌为代表的地文景观;
以涪江为代表的水域风光;
以大熊猫为代表的生物景观;
以北川地震遗迹、李白故里为代表 的遗址遗迹资源;
以现代工业科技城和古代宗教寺庙、 名人故居为代表的建筑与设施资源;
以藏羌民俗文化为代表的人文活动 资源
1.5 特征五:单中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