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复习要点整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动机过程与认知模式
三、感觉和知觉的种类
二)需要与动机
1.动机是当某种需要被人意识到并变成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原因后,便形成了动机

1.感觉的种类:根据感受区的不同,可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
2.需要和动机的关系: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动机是需要的具体表现形式。 3.动机的种类 ( 1)按动机的社会价值分为正确的动机和错误的动机。 ( 2)按复杂活动的多重动机分为主导动机和次 要动机。
2. 意识是一种能对自身及心理活动进行审查的功能 3. 意识也是以情感、态度的方式体现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种带倾向性的内心状态 4. 意识是使人的行动具有目的性(意图)并促使其实现的内部调节和控制力量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 1)所谓主观能动的反映, 指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个人态度和经验的影响从而使反映带有个人主 体的特点;个人的经验也左右着的现实的反映。

( 2)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把记忆分为:瞬时记忆(感觉记忆)
、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瞬时记忆持续的时间是 0.25— 2 秒。
短时记忆持续的时间不超过一分钟,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7± 2 个组块。组块、复述对短期记忆的保存有
重要意义
长时记忆持续的时间一分钟以上,甚至终身。
这三中记忆是相互联系的: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它所留下的痕迹就是瞬时记忆;如果加以注意就转入短
二、感觉的相互作用 (一)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 ( 1)感觉的适应。适应是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引起感受性的变化。
一、、注意的种类
视觉适应较明显,可分为明适应和暗适应。嗅觉、味觉、触觉等均有适应现象。只有痛觉很难适
1.根据注意产生和维持有无预定目的以及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2. 无意注意: 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
(一)人脑的结构 人脑由延脑、桥脑、中脑、间脑、小脑、大脑组成。
1.大脑是高级神经中枢,大脑以下部位是低级中枢。 2.大脑两半球皮质分四叶:额叶、顶叶、颞叶、枕叶。
3.低级中枢包括延脑、桥脑、中脑、间脑、小脑,低级神经中枢受高级神经中枢控制。 (二)大脑的功能
1.高级神经活动学说与心理 ( 1)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创建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是揭示大脑机能的最有影响的学说。 级神经活动指的是大脑皮层的活动。 ( 2)神经系统最基本活动的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机体的神经系统对刺激作出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应,正因如此,才对生命具有保护意义。 ( 2)感觉的对比 这是两种刺激物同时作用与一种感受器而是感受器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包括同
3.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
时对比和先后对比
( 1)刺激物特点: 刺激物的强度; 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 刺激物的新异性。 (2)
(二)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
所谓高
( 3)反射按起源可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固有的、不变的反射;条件 反射:是后天形成、易变的反射。形成条件反射的信号:有具体信号和抽象信号两类。
( 4)条件反射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2.大脑的机能与心理 ( 1)大脑的主要机能是接受、分析、综合、贮藏和发布各种信息。 ( 2)大脑两半球的机能是不对称的。它们各自管理着身体相反的那一半。 ( 3)皮层上四个叶在机能上有所分工。
5.心理学基本任务: 理论任务( p9 通过对自己对象的研究,不断揭示心理意识与外部世界及脑的关系及
其起源的奥秘,从而以最新的科学成就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起到论证和充实的作用)
,应用任务(通过对
心理活动的揭示去解决各实践领域中凡是与人的心理密切相关连的问题
p10)
二、心理学与教育关系密切:
1.要提高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必须了解心理学 2.结合教育实际开展研究,有助于心理学的发展 3.心理学与当代教学改革 . 三、研究方法 p16
心理是脑的机能,但人脑并不会自发地产生心理。只有当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时,人脑才能形成对外界 的映象,产生心理。客观现实,无论是物质环境还是社会环境,都是人类心理的源泉,是人脑加以反映的对 象,是人的心理的实际内容,相比较而言,社会环境对人的心理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二、心理是脑的机能, 脑是心理的器官。
两方面影响因素:一知觉对象的特点,二知觉者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
标示出来。
二、注意的稳定性:指把注意集中保持在某一对象(事物或操作活动)上时间的长短。
( 4)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条件发生一定的变化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
分为广义(集中于一活动)的注意稳定性和狭义(集中于一事物)的注意稳定性。
一、知觉的特性
( 2)加深对任务的理解,不断组织自己的活动。
( 1)知觉的相对性。 我们的知觉不是孤立的反映某事物, 而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进行反映的。
( 3)利用间接兴趣,特别是稳定的间接兴趣的作用 ( 4)发展自我控制能力
A 对象与背景人有选择地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对象,其它事物作为知觉的背景。 个标准
四、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第三节 关于学习的基本看法
第三章
动机与学习
第一节 动机的概述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二节 动机过程与驱力模式
感觉是脑反映现实的最简单的心理过程。
(一)什么是需要
1. 需要是当个体或群体因缺乏某种刺激时会呈现一种不平衡状态,对这种不平衡状态以及要求达到新 的平衡的体验。
2. 知觉:是人对于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是直接作用于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在脑中的 反映。 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
教育,遗传,环境
1.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作用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某一因素的作用大小、性质依赖于另一
因素 2. 遗传与环境的作用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遗传可以影响环境,环境也可以影响遗传
3. 遗传与
环境对心理发展的相对作用不是始终不变的,在不同阶段的不同性质的心理机能上是有所不同的
三、成熟与学习对准备的影响
一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第二节 感觉的一般规律
二、生理机制,大脑的激活状态是选择性激活的必要条件
一、感受性和感受阈限
三、注意的理论 1.过滤器模型
1.感受性即对刺激物的感觉的能力。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的最小刺激强度叫绝对阈限。
2.衰减模型 3.中枢能量模型
第二节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学习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备
欢迎下载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 心理与教育
一、心理现象与心理学
1.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是人的心理现象。
2.心理现象也叫心理活动(简称心理) 。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其中核
心是思维。
个性心理 (简称个性)包括个性倾向性、自我意识、个性心理特征。
1.原则:客观性,分析与综合,教育性
2.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实验室实验,自然实验) ,问卷调查及相关法 第二章 心理及其发展与学习
科学心理学认为, 心理是头脑的机能, 是客观世界的反映, 而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
第一节
心理的实质
一、 心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 (心理具有物质基础)
反映是物质的普遍特性。 P26 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p28 心理具有客观源泉 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源泉,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与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 )
第二节
个体心理的发展
一、心理发展:广义上,从受精卵开始到衰老的心理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狭义上,从不
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是对个体客观现实反映活动的扩大改善和提高的过程。
基本规律: 1.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 2.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 3.各种心理机能相互关联协调发展 4
具有个别差异性 二、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取和输出。
二、记忆的分类
( 1)根据记忆的内容,把记忆分为:形象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语词—逻辑记忆) 。
形象记忆是指以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情绪记忆是指以情绪和情感体验为内容的记忆。
运动记忆是指以实际行动、动作、技能为内容的记忆。
(语词—逻辑记忆是指以概念、判断、推理等抽象思维为内容的记忆。
3.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发生的。它们共属于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
2.需要的种类 (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二、感觉和知觉在认识客观世界中的作用 (一)感知觉是认识的开端,是获得知识(经验)的源泉。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层:第一层
生理的需要,第二层 安全的需要,第三层
二、影响知觉的心理因素 1.知识经验 2.定势 3.需要和情绪
三、注意的分配:指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的时候,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
第四节 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四、注意的转移:指根据新任务,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对象上。
第四节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第六章 记忆
第五章 感觉与感知
第一节 记忆的概述
时记忆;如果加以复述,就转入长时记忆。
三、记忆的生理机制
四、记忆表象 1.记忆表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头脑中任然能够再现出来的形象。 2.表象的特征 表象具有形象性和概括性的特征。 3.记忆表象的作用
感觉 知觉
认识过程(知) 记忆 想象 注意
心理过程
思维
研究
心理学
心理现象
情感过程(情) 意志过程(意)
需要 兴趣
个性倾向性 志向 世界观
个性心理
自我意识
自我认识 自我体验 自我监控
能力
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 性格
3. 心理学 : 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人自身的科学。
4. 1879 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设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心理学作为 一门独立的科学,至今才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 2)人的心理的主观能动性还表现在它能支配和调节人的行为,
能反作用于客观现实, 改造自然,
改造社会,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
( 3)人们心理的主观能动性的大小依赖于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水平,
并且也要接受社会道德标
准的衡量。
总之,人的心理一方面受客观现实的制约,一方面又受人的主观条件的折射。因此,心理是主观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一、 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一、什么是感觉和知觉 1.感觉:是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从信息加工论的观点看,识记就是信息的输入和加工;保持就是信息的储存;回忆就是信息的提
规律是微弱的刺激能提高对同时起作用的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
人的内部因素:需要和兴趣;情绪状态;知识经验。
而强烈的刺激则降低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
4. 有意注意: 是指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还需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5.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 1)消除与完成活动任务无关的干扰。
三、感受性与训练。要使个体感受性从根本上提高,则与实践活动的训练有关。 第三节 知觉的特性和引起知觉的心理因素
(二)感知觉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使个体与环境保持平衡。

归属和爱的需要,第四层 尊重的需要,第五层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种层次的需要是逐级实现的,必须较
二、感觉与直觉的生理机制
低层次的需要得到一定满足后,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产生。
( 2)研究小学儿童需要发展时,一般将需要分为四种:活动需要、认知需要、交往需要、成就需要。
b 知觉的参照系。一
二、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关系 p108
( 2)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对象由不同部分和属性组成, 人在知觉时, 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
第三节 注意的特征
体。
一、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所注意到对象的数量。
( 3)知觉的理解性。 在知觉过程中, 人总是用过去的经验对感知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概念把它们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 :脑是心理的器官,是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它的活动产生并制 约着人的心理活动。
二、 人的心理(意识)的能动性
意识是人所特有的一种高级反映形式和人脑的机能,它是社会的产物。 特点: 1.意识借助于整个认知过程特别是抽象思维,在人脑中形成关于外部世界的较完整的图景、 经验与知识的总和。
感觉 内部感觉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
2.知觉的种类: 按知觉中起主导作用的感觉为分类标准,可将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肤知
第四节 学习动机的激发与鉴别
觉。
第二编 认识过程和教学
按知觉的对象为分类标准,可将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觉对象不同分为物体
第一节 注意的概述
知觉和社会知觉、自我知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