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__酶学与酶工程_PPT幻灯片
合集下载
[课件]酶工程01-酶和酶工程概论1PPT
![[课件]酶工程01-酶和酶工程概论1PPT](https://img.taocdn.com/s3/m/964e29b66bec0975f465e235.png)
编著,科学出版社,2009
课 程 简 介
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学参考书
《酶工程》(第二版),罗贵民主
Enzyme Engineering
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现代酶学》(第二版),袁勤生
主编,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酶学原理与酶工程》,周晓云主
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专一性:一定条件下,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结构相似的底
物进行某种类型反应的特性。
绝对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底物进行一种反应。 相对专一性:一种酶催化一类结构相似的底物进行某种相同类型
的反应。
Enzyme Engineering
绝对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底物进行一种反应
构型专一性
—— 酶作用动力学说的提出
(亨利)—— 中间产物学说
ES
k2
1902年,Henri
E+S
k1 k-1
E+P
底物转化成产物之前,必须先与酶形成复合物
1913年,Michaelis(米彻利斯)和Menten
(曼吞)根据上述学说,推导出酶促反应动力 学方程 —— 米氏方程
V=
K m + S
考核方式
期末笔试(闭卷)
课 程 简 介
课程主要内容
Enzyme Engineering
酶和酶工程概论(第一章) 酶的生产
微生物发酵产酶(第二章)
动植物细胞培养产酶(第三章) 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第四章)
酶的改性
酶分子修饰(第五章)
酶、细胞、原生质体固定化(第六章) 酶非水相催化(第七章) 酶定向进化(第八章)
酶工程第一节酶的生物学功能PPT课件
![酶工程第一节酶的生物学功能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28abd22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ad.png)
酶与其他技术的结合
总结词
酶工程与其他技术的结合,如纳米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等,将为酶工程的发展带来新的 机遇和挑战。
详细描述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酶工程与其他技术的结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例如,将酶与纳米 技术结合,可以制备出具有优异性能的纳米酶;将酶与生物信息技术结合,可以实现酶 促反应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这些新的技术手段将为酶工程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代谢调控
总结词
酶在生物体内发挥着重要的代谢调控作用,通过影响代谢途径中关键酶的活性来 调节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详细描述
酶可以调控代谢途径的起始、分支和终止,从而调节生物体的能量转换、生长发 育和应激反应等生理过程。酶的合成和降解也受到严格调控,以维持机体代谢的 平衡。
免疫调节
总结词
酶在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免疫细胞的激活、增殖 和分化,以及免疫分子和免疫应答的调节。
03 酶的应用
生物工程领域
生物制药
酶在生物制药过程中用于合成药物、生产抗生素、疫苗等生物制品。
生物能源
酶可用于生物燃料的发酵生产,如乙醇、丁醇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生物环保
酶可用于降解污染物,如废水处理、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
医学领域
01
02
03
诊断试剂
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可用 于医学诊断试剂的生产, 如酶联免疫试剂盒等。
食品添加剂
酶可用于生产食品添加剂, 如甜味剂、防腐剂等,满 足消费者对食品多样化的 需求。
04
酶的未来发展
酶的改造与优化
总结词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酶进行改造和优化,提高酶的活性、稳定性和特异性,以满足不同工业和生物技 术的需求。
详细描述
酶学与酶工程 (2)优秀课件
![酶学与酶工程 (2)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4e6c5458762caaedc33d437.png)
退出
(二)国际系统命名法
国际系统命名法原则是以酶的整体反应为基 础的,规定每种酶的名称应当明确标明酶的底物 及催化反应的性质。如果一种酶催化两个底物起 反应,应在它们系统名称中包括两个底物的名 称,并以“:”号将它们隔开。若底物之一是水 时,可将水略去不写。
ATP+D-葡萄糖 ADP+D-葡萄糖-6-磷酸 国际系统命名为: ATP:D-葡萄糖磷酸转移酶
退出
2. 酶与底物的结合模型
a. 锁和钥匙模型 b .诱导锲合模型
退出
a. 锁和钥匙模型
认为整个酶分子的天然构象是具有刚性结 构的,酶表面具有特定的形状。酶与底物的 结合如同一把钥匙对一把锁一样
退出
b .诱导锲合模型
该学说认为酶表面并没有一种与底物互补 的固定形状,而只是由于底物的诱导才形成 了互补形状.
专一性
活性部位
必需基团
催化基团 催化性质
维持酶的空间结构
退出
三.酶的作用机制
1. 酶的作用过程 2. 酶与底物的结合模型 3 .酶的催化作用
退出
1. 酶的作用过程
酶的活性部位:
是它结合底物和将底物转化为产物的区域,通常是整个 酶分子相当小的部分,它是由在线性多肽中可能相隔很 远的氨基酸残基形成的三维实体。
退出
(三)国际系统分类法及酶的编号
国际酶学委员会,根据各种酶所催化反应的类型, 把酶分为6大类,即氧化还原酶类、转移酶类、水解 酶类、裂合酶类、异构酶类和连接酶类。分别用1、2、 3、4、5、6来表示。再根据底物中被作用的基团或 键的特点将每一大类分为若干个亚类,每一个亚类又 按顺序编成1、2、3、4……等数字。每一个亚类可 再分为亚亚类,仍用1、2、3、4……编号。每一个 酶的分类编号由4个数字组成,数字间由“·”隔开,编 号之前冠以EC(Enzyme Commision)。
(二)国际系统命名法
国际系统命名法原则是以酶的整体反应为基 础的,规定每种酶的名称应当明确标明酶的底物 及催化反应的性质。如果一种酶催化两个底物起 反应,应在它们系统名称中包括两个底物的名 称,并以“:”号将它们隔开。若底物之一是水 时,可将水略去不写。
ATP+D-葡萄糖 ADP+D-葡萄糖-6-磷酸 国际系统命名为: ATP:D-葡萄糖磷酸转移酶
退出
2. 酶与底物的结合模型
a. 锁和钥匙模型 b .诱导锲合模型
退出
a. 锁和钥匙模型
认为整个酶分子的天然构象是具有刚性结 构的,酶表面具有特定的形状。酶与底物的 结合如同一把钥匙对一把锁一样
退出
b .诱导锲合模型
该学说认为酶表面并没有一种与底物互补 的固定形状,而只是由于底物的诱导才形成 了互补形状.
专一性
活性部位
必需基团
催化基团 催化性质
维持酶的空间结构
退出
三.酶的作用机制
1. 酶的作用过程 2. 酶与底物的结合模型 3 .酶的催化作用
退出
1. 酶的作用过程
酶的活性部位:
是它结合底物和将底物转化为产物的区域,通常是整个 酶分子相当小的部分,它是由在线性多肽中可能相隔很 远的氨基酸残基形成的三维实体。
退出
(三)国际系统分类法及酶的编号
国际酶学委员会,根据各种酶所催化反应的类型, 把酶分为6大类,即氧化还原酶类、转移酶类、水解 酶类、裂合酶类、异构酶类和连接酶类。分别用1、2、 3、4、5、6来表示。再根据底物中被作用的基团或 键的特点将每一大类分为若干个亚类,每一个亚类又 按顺序编成1、2、3、4……等数字。每一个亚类可 再分为亚亚类,仍用1、2、3、4……编号。每一个 酶的分类编号由4个数字组成,数字间由“·”隔开,编 号之前冠以EC(Enzyme Commision)。
第一章 酶学与酶工程 (1节) 酶工程课件
![第一章 酶学与酶工程 (1节) 酶工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5be1095f78a6529647d53e6.png)
60年代,用小分子化合物修饰酶分子侧链基 团,使酶性质发生改变;
70年代,修饰剂的选用、修饰方法上又有了新 的发展。
此外,对抗体酶,人工酶,模拟酶等方面,以及 酶的应用技术研究 ,在近20年均取得了较大 进展,使酶工程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显示
退出 出广阔而诱人的前景。
三. 酶工程的研究内容 21世纪酶工程的发展主题
退出
(一)新酶的研究与开发
3.人工模拟酶 人工合成的具有类似酶活性的高聚物。 人工模拟酶在结构上必须具有两个特殊部位,
即一个是底物结合位点,另一个是催化位点 4.杂合酶 是指由来自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酶的不同结构
片段构建成的新酶。 可以利用高度同源的酶之间的杂交,这种杂
交是通过相关酶同源区间残基或结构的交换 来实现。
退出
1878 德国的Kuhne 定义Enzyme 原意为在酵母中 1896 德国的Buchner证明了酵母无细胞提取液的酒精发酵
作用(1907年诺贝尔奖) 1926 美国的Sumner从刀豆中得到脲酶结晶(1946年诺贝
尔奖) 1969 日本固定化氨基酰化酶,第一次将固定化酶成功地应
用于工业生产。——酶工程诞生 1970 美国的Smith 发现限制性内切酶(1979年诺贝尔奖) 1986 美国cech和Altnan发现核酶(1989年诺贝尔奖)
酶的分子修饰可分为化学修饰和选择性遗传 修饰。
退出
(三)酶的高效应用
3.非水相催化 1984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从事非水系统内
酶反应的研究,取得成果,由此产生一个全 新的分支学科--非水酶学 非水相催化的特点: 大多数有机物在非水系统内溶解度高。 一些在水中不可能进行的反应,有可能在非 水系统内进行。 非水系统内酶的稳定性更好。 退出 在非水系统内酶很容易回收和反复使用。
70年代,修饰剂的选用、修饰方法上又有了新 的发展。
此外,对抗体酶,人工酶,模拟酶等方面,以及 酶的应用技术研究 ,在近20年均取得了较大 进展,使酶工程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显示
退出 出广阔而诱人的前景。
三. 酶工程的研究内容 21世纪酶工程的发展主题
退出
(一)新酶的研究与开发
3.人工模拟酶 人工合成的具有类似酶活性的高聚物。 人工模拟酶在结构上必须具有两个特殊部位,
即一个是底物结合位点,另一个是催化位点 4.杂合酶 是指由来自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酶的不同结构
片段构建成的新酶。 可以利用高度同源的酶之间的杂交,这种杂
交是通过相关酶同源区间残基或结构的交换 来实现。
退出
1878 德国的Kuhne 定义Enzyme 原意为在酵母中 1896 德国的Buchner证明了酵母无细胞提取液的酒精发酵
作用(1907年诺贝尔奖) 1926 美国的Sumner从刀豆中得到脲酶结晶(1946年诺贝
尔奖) 1969 日本固定化氨基酰化酶,第一次将固定化酶成功地应
用于工业生产。——酶工程诞生 1970 美国的Smith 发现限制性内切酶(1979年诺贝尔奖) 1986 美国cech和Altnan发现核酶(1989年诺贝尔奖)
酶的分子修饰可分为化学修饰和选择性遗传 修饰。
退出
(三)酶的高效应用
3.非水相催化 1984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从事非水系统内
酶反应的研究,取得成果,由此产生一个全 新的分支学科--非水酶学 非水相催化的特点: 大多数有机物在非水系统内溶解度高。 一些在水中不可能进行的反应,有可能在非 水系统内进行。 非水系统内酶的稳定性更好。 退出 在非水系统内酶很容易回收和反复使用。
最新第一章 酶学与酶工程 (2~5节) 酶工程课件教学讲义PPT课件
![最新第一章 酶学与酶工程 (2~5节) 酶工程课件教学讲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cbde9eb580216fc710afd0b.png)
退出
b. 共价催化
亲电试剂:一种试剂具有强烈亲和电子 的原子中心。
亲核试剂:就是一种试剂具有强烈供给 电子的原子中心。
退出
c. 邻近效应及定向效应
所谓邻近效应就是底物的反应基团与酶的催 化基团越靠近,其反应速度越快。
退出
d. 变形或张力
退出
e. 酶的活性中心为疏水区域
酶的活性中心为酶分子的凹穴 此处常为非极性或疏水性的氨基酸残基
退出
5.异构酶(Isomerase)
此类酶为生物代谢需要对某些物质进行分子 异构化,分别进行外消旋、差向异构、顺反 异构等
退出
6.连接酶(合成酶)(Ligase or Synthetase)
这类酶关系很多生命物质的合成,其特点是需要三磷酸 腺苷等高能磷酸酯作为结合能源,有的还需金属离子辅 助因子。分别形成C-O键(与蛋白质合成有关)、C-S键 (与脂肪酸合成有关)、C-C键和磷酸酯键。
专一性
活性部位
必需基团
催化基团 催化性质
维持酶的空间结构
退出
三.酶的作用机制
1. 酶的作用过程 2. 酶与底物的结合模型 3 .酶的催化作用
退出
1. 酶的作用过程
酶的活性部位:
是它结合底物和将底物转化为产物的区域,通常是整个 酶分子相当小的部分,它是由在线性多肽中可能相隔很 远的氨基酸残基形成的三维实体。
退出
退出
退出
退出
1.氧化还原酶 2.转移酶 3.水解酶 4.裂合酶 5.异构酶 6.连接酶(合成酶) 7.核酸酶(催化核酸)
退出
1.氧化还原酶 (Oxidoreductase)
包括脱氢酶(Dehydrogenase) 、氧化酶 (Oxidase) 、过氧化物酶、氧合酶、细胞色素 氧化酶等
b. 共价催化
亲电试剂:一种试剂具有强烈亲和电子 的原子中心。
亲核试剂:就是一种试剂具有强烈供给 电子的原子中心。
退出
c. 邻近效应及定向效应
所谓邻近效应就是底物的反应基团与酶的催 化基团越靠近,其反应速度越快。
退出
d. 变形或张力
退出
e. 酶的活性中心为疏水区域
酶的活性中心为酶分子的凹穴 此处常为非极性或疏水性的氨基酸残基
退出
5.异构酶(Isomerase)
此类酶为生物代谢需要对某些物质进行分子 异构化,分别进行外消旋、差向异构、顺反 异构等
退出
6.连接酶(合成酶)(Ligase or Synthetase)
这类酶关系很多生命物质的合成,其特点是需要三磷酸 腺苷等高能磷酸酯作为结合能源,有的还需金属离子辅 助因子。分别形成C-O键(与蛋白质合成有关)、C-S键 (与脂肪酸合成有关)、C-C键和磷酸酯键。
专一性
活性部位
必需基团
催化基团 催化性质
维持酶的空间结构
退出
三.酶的作用机制
1. 酶的作用过程 2. 酶与底物的结合模型 3 .酶的催化作用
退出
1. 酶的作用过程
酶的活性部位:
是它结合底物和将底物转化为产物的区域,通常是整个 酶分子相当小的部分,它是由在线性多肽中可能相隔很 远的氨基酸残基形成的三维实体。
退出
退出
退出
退出
1.氧化还原酶 2.转移酶 3.水解酶 4.裂合酶 5.异构酶 6.连接酶(合成酶) 7.核酸酶(催化核酸)
退出
1.氧化还原酶 (Oxidoreductase)
包括脱氢酶(Dehydrogenase) 、氧化酶 (Oxidase) 、过氧化物酶、氧合酶、细胞色素 氧化酶等
酶工程 第一章 酶学与酶工程.ppt
![酶工程 第一章 酶学与酶工程.ppt](https://img.taocdn.com/s3/m/a0087593524de518974b7d46.png)
氧化还原酶类(oxidoreductase) 转移酶类(transferases) 水解酶类(hydrolases ) 裂合酶类(lyases) 异构酶类(isomerases) 合成酶类(ligase)
(1) 氧化还原酶 Oxidoreductase
催化氧化-还原反应。 包括:脱氢酶和氧化酶。 例,乳酸脱氢酶催化乳酸脱氢。
置中利用酶的催化性质,将相应原料转化成有
用的物质 。
酶工程范围(1971年第一次国际酶工程会议)
酶的生产
酶的固定化技术
酶的化学修饰
酶动力学研究
酶反应器
酶的应用
酶工程的新内容
(1)酶的化学修饰 (2)模拟酶(mimic enzyme) (3)抗体酶(abzyme) (4)核酸酶 (5)有机相酶反应 (6)酶标免疫分析 (7)酶传感器
1.4.1 底物浓度
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
丙酮酸 + CO2 草酰乙酸
酶用于生物催化的概况
类别
水解酶 hydrolases
氧化还原酶 oxidoreductases 转移酶 transferases 裂合酶 lyases 异构酶 isomerases 连接酶 ligases
占总酶比例% 26 27
24 12 5 6
利用率% 65 25
1.2.4 酶的作用机制 1.2.4.1 锁钥学说 酶分子的天然构象具有刚性结构,酶表面具有
特定的形状。酶与底物的结合如同一把钥匙对 一把锁一样
1.2.4.2 诱导契合学说
酶表面并没有一种与底物互补的固定形状,而只 是由于底物的诱导才形成了互补形状
小结
酶的分类:
氧化还原酶 转移酶 水解酶 裂合酶 异构酶 连接酶(合成酶)
(1) 氧化还原酶 Oxidoreductase
催化氧化-还原反应。 包括:脱氢酶和氧化酶。 例,乳酸脱氢酶催化乳酸脱氢。
置中利用酶的催化性质,将相应原料转化成有
用的物质 。
酶工程范围(1971年第一次国际酶工程会议)
酶的生产
酶的固定化技术
酶的化学修饰
酶动力学研究
酶反应器
酶的应用
酶工程的新内容
(1)酶的化学修饰 (2)模拟酶(mimic enzyme) (3)抗体酶(abzyme) (4)核酸酶 (5)有机相酶反应 (6)酶标免疫分析 (7)酶传感器
1.4.1 底物浓度
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
丙酮酸 + CO2 草酰乙酸
酶用于生物催化的概况
类别
水解酶 hydrolases
氧化还原酶 oxidoreductases 转移酶 transferases 裂合酶 lyases 异构酶 isomerases 连接酶 ligases
占总酶比例% 26 27
24 12 5 6
利用率% 65 25
1.2.4 酶的作用机制 1.2.4.1 锁钥学说 酶分子的天然构象具有刚性结构,酶表面具有
特定的形状。酶与底物的结合如同一把钥匙对 一把锁一样
1.2.4.2 诱导契合学说
酶表面并没有一种与底物互补的固定形状,而只 是由于底物的诱导才形成了互补形状
小结
酶的分类:
氧化还原酶 转移酶 水解酶 裂合酶 异构酶 连接酶(合成酶)
工学酶学及酶工程章节PPT课件
![工学酶学及酶工程章节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eddddd7376baf1ffd4fad05.png)
• NAD 与 NADH , NADP 与 NADPH 在 340nm处有6.02×103/M 的光吸收变化。
• 已糖激酶反应: • 葡萄糖+ATP→葡萄糖—6—磷酸+ADP • 测活可偶联G—6—P脱氢酶反应:
• 葡萄糖—6—磷酸+NAD第2P8→页/共63—3页磷酸葡萄糖酸+NADPH
酶活性计算
酸钠,硫酸铜 。 • 砷钼酸试剂:含钼酸铵,砷酸钠,硫酸。 • 测定方法:将酶和底物混和保温,反应一定时间后加入
Nelson试剂中断酶反应,沸水浴后加入砷钼酸试剂,
第27页/共33页
偶联测活法
• 为能使用连续监测法,将无特定光吸收变化的反 应产物做为另一个有特定光吸收变化反应的底物, 偶联反应应进行很快,且和被偶联反应可共存。
第二章 酶的性质及制备
第一节 酶的性质及活性测定
第1页/共33页
酶的性质:物化性质
• 1. 溶解性
• 影响溶解性的最主要因素:酶分子表面电荷。
• 调节酶溶解性的方法:
• 1)改变离子强度。盐溶:一定浓度的盐使盐离子吸附 在酶表面,增加表面电荷,促进与溶剂分子作用,提高溶 解度。盐析:进一步增加盐浓度则使水浓度降低,酶表面 水化作用减弱,造成相互聚集而沉淀。这个性质被用于酶 的提取及提纯。
利用 底物 和产 物在 特定 波长 的光 吸收 差别
第15页/共33页
分光光度计原理
第16页/共33页
第17页/共33页
第18页/共33页
第19页/共33页
第20页/共33页
荧光分光光度计
• 荧光分光光度计和普通分光光度计的区别在于接收 的不是通过比色杯的透射光,而是在90°位置上接收 比色杯中荧光化合物被激发的荧光。
• 已糖激酶反应: • 葡萄糖+ATP→葡萄糖—6—磷酸+ADP • 测活可偶联G—6—P脱氢酶反应:
• 葡萄糖—6—磷酸+NAD第2P8→页/共63—3页磷酸葡萄糖酸+NADPH
酶活性计算
酸钠,硫酸铜 。 • 砷钼酸试剂:含钼酸铵,砷酸钠,硫酸。 • 测定方法:将酶和底物混和保温,反应一定时间后加入
Nelson试剂中断酶反应,沸水浴后加入砷钼酸试剂,
第27页/共33页
偶联测活法
• 为能使用连续监测法,将无特定光吸收变化的反 应产物做为另一个有特定光吸收变化反应的底物, 偶联反应应进行很快,且和被偶联反应可共存。
第二章 酶的性质及制备
第一节 酶的性质及活性测定
第1页/共33页
酶的性质:物化性质
• 1. 溶解性
• 影响溶解性的最主要因素:酶分子表面电荷。
• 调节酶溶解性的方法:
• 1)改变离子强度。盐溶:一定浓度的盐使盐离子吸附 在酶表面,增加表面电荷,促进与溶剂分子作用,提高溶 解度。盐析:进一步增加盐浓度则使水浓度降低,酶表面 水化作用减弱,造成相互聚集而沉淀。这个性质被用于酶 的提取及提纯。
利用 底物 和产 物在 特定 波长 的光 吸收 差别
第15页/共33页
分光光度计原理
第16页/共33页
第17页/共33页
第18页/共33页
第19页/共33页
第20页/共33页
荧光分光光度计
• 荧光分光光度计和普通分光光度计的区别在于接收 的不是通过比色杯的透射光,而是在90°位置上接收 比色杯中荧光化合物被激发的荧光。
酶工程第一章酶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酶工程第一章酶学基础知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278277a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8b.png)
酶的生物合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种酶的参 与和调控。这些酶的作用包括提供能量、合成原料 、修饰和加工等,以确保酶的正确合成和功能。
酶的生产方式
01 02
微生物发酵
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酶是一种常见的方法。不同微生物具有不同的代谢 途径和酶系,可以产生不同类型的酶。通过选择适当的微生物和发酵条 件,可以大规模生产酶。
酶的分离纯化
通过各种分离纯化技术手段,从生物材料中 提取和纯化酶。
酶的改造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手段对酶进行改造,以提 高酶的催化效率和稳定性。
酶的固定化
将游离酶或细胞固定在特定载体上,实现酶 的重复利用和连续化生产。
酶的生产与应用
通过生物工程技术手段实现酶的工业化生产, 并将其应用于各个领域。
酶工程的应用领域
1980年代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酶 工程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实现了酶的大规模生 产和应用。
02
酶的结构与功能
酶的活性中心
02
01
03
酶的活性中心是酶分子中与底物结合并催化反应的区 域,通常由少数几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这些氨基酸残基在空间结构上相互接近,形成一个凹 陷的空腔,能够与底物特异结合。
酶的活性中心具有催化作用,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加速化学反应速率。
酶的专一性
酶的专一性是指酶只能催化一 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性质。
酶的专一性分为绝对专一性和 相对专一性,绝对专一性是指 酶只催化一种底物反应,相对 专一性是指酶对底物的结构有 一定选择性。
酶的专一性是由酶的活性中心 决定的,活性中心的空间结构 和化学组成决定了酶对底物的 选择性。
03
拓展酶的应用领域,将酶应用 于生物医药、食品工业、纺织 工业等领域,提高产品质量和 降低环境污染。
酶的生产方式
01 02
微生物发酵
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酶是一种常见的方法。不同微生物具有不同的代谢 途径和酶系,可以产生不同类型的酶。通过选择适当的微生物和发酵条 件,可以大规模生产酶。
酶的分离纯化
通过各种分离纯化技术手段,从生物材料中 提取和纯化酶。
酶的改造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手段对酶进行改造,以提 高酶的催化效率和稳定性。
酶的固定化
将游离酶或细胞固定在特定载体上,实现酶 的重复利用和连续化生产。
酶的生产与应用
通过生物工程技术手段实现酶的工业化生产, 并将其应用于各个领域。
酶工程的应用领域
1980年代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酶 工程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实现了酶的大规模生 产和应用。
02
酶的结构与功能
酶的活性中心
02
01
03
酶的活性中心是酶分子中与底物结合并催化反应的区 域,通常由少数几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这些氨基酸残基在空间结构上相互接近,形成一个凹 陷的空腔,能够与底物特异结合。
酶的活性中心具有催化作用,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加速化学反应速率。
酶的专一性
酶的专一性是指酶只能催化一 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性质。
酶的专一性分为绝对专一性和 相对专一性,绝对专一性是指 酶只催化一种底物反应,相对 专一性是指酶对底物的结构有 一定选择性。
酶的专一性是由酶的活性中心 决定的,活性中心的空间结构 和化学组成决定了酶对底物的 选择性。
03
拓展酶的应用领域,将酶应用 于生物医药、食品工业、纺织 工业等领域,提高产品质量和 降低环境污染。
《酶学与酶工程》PPT课件
![《酶学与酶工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bd18fcefc4ffe473268ab8e.png)
约有60%以上的酶制剂已用基因改良 菌株生产,
NOVO公司使用的菌种有80%是基因 重组菌株。
二类是非水解酶
主要是分析试剂用酶、医药工业用酶、 淀粉加工用酶、乳制品工业用酶
第二节 酶的分类、组成、结构特 点和作用机制
精品医学
23
一、酶的分类 (一)酶的命名法 1、习惯命名法 (1) 依据底物来命名(绝大多数酶):蛋白酶、淀粉酶; (2) 依据催化反应的性质命名:水解酶、转氨酶; (3) 结合底物和催化反应的性质命名:琥珀酸脱氢酶; (4) 有时加上酶的来源:胃蛋白酶、牛胰凝乳蛋白酶。
精品医学
24
(二)国际系统命名
➢ 基本原则:明确标明酶的底物及催化反应的性质(底物为 水时可略去不写)。
➢ 举例:
谷丙转氨酶的系统名 称 : 丙 氨 酸 :- 酮 戊 二酸 氨基转移酶
丙氨酸:α-酮戊二酸氨基转移酶
精品医学
25
(三)国际系统分类法及编号(EC编号)
(1)按反应性质分六大类,用1、2、3、4、5、 6表示:氧、转、水、裂、异、合;
➢ 1:氧化还原酶 2:转移酶 ➢ 4:裂合酶 5:异构酶
是酶学和工程学相互渗透结合、发展而成的 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
是酶学、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与化学工程有 机结合而产生的边缘科学技术。
(2)酶工程的历史
1894年,日本科学家首次从米曲霉中提炼出淀粉酶, 治疗消化不良,开创人类有目的地生产和应用酶 制剂的先例。
1908年,德国科学家罗门等利用胰酶 (胰蛋白酶、胰 淀粉酶和胰脂肪酶的混合物),用于皮革的鞣制。
第一章 酶学与酶工程
第一节 酶工程概述
1、酶学发展历史
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基础,是生命活动 最重要的特征。
NOVO公司使用的菌种有80%是基因 重组菌株。
二类是非水解酶
主要是分析试剂用酶、医药工业用酶、 淀粉加工用酶、乳制品工业用酶
第二节 酶的分类、组成、结构特 点和作用机制
精品医学
23
一、酶的分类 (一)酶的命名法 1、习惯命名法 (1) 依据底物来命名(绝大多数酶):蛋白酶、淀粉酶; (2) 依据催化反应的性质命名:水解酶、转氨酶; (3) 结合底物和催化反应的性质命名:琥珀酸脱氢酶; (4) 有时加上酶的来源:胃蛋白酶、牛胰凝乳蛋白酶。
精品医学
24
(二)国际系统命名
➢ 基本原则:明确标明酶的底物及催化反应的性质(底物为 水时可略去不写)。
➢ 举例:
谷丙转氨酶的系统名 称 : 丙 氨 酸 :- 酮 戊 二酸 氨基转移酶
丙氨酸:α-酮戊二酸氨基转移酶
精品医学
25
(三)国际系统分类法及编号(EC编号)
(1)按反应性质分六大类,用1、2、3、4、5、 6表示:氧、转、水、裂、异、合;
➢ 1:氧化还原酶 2:转移酶 ➢ 4:裂合酶 5:异构酶
是酶学和工程学相互渗透结合、发展而成的 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
是酶学、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与化学工程有 机结合而产生的边缘科学技术。
(2)酶工程的历史
1894年,日本科学家首次从米曲霉中提炼出淀粉酶, 治疗消化不良,开创人类有目的地生产和应用酶 制剂的先例。
1908年,德国科学家罗门等利用胰酶 (胰蛋白酶、胰 淀粉酶和胰脂肪酶的混合物),用于皮革的鞣制。
第一章 酶学与酶工程
第一节 酶工程概述
1、酶学发展历史
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基础,是生命活动 最重要的特征。
-酶工程简介ppt课件
![-酶工程简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a8e481fed630b1c59eeb59d.png)
33
Buchner兄弟的试验:
用细砂研磨酵母细胞,压取汁液,汁液 不含活细胞,但仍能使糖发酵生成酒精和二 氧化碳。 证明:发酵与细胞的活动无关。
34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1907
"for his biochemical researches and his discovery of cell-free
19
生物催化剂发展的工业展望
Competitive Imperative
Speed to Market
Current Chemical Varieties
2-5 years
Current Biocatalyst
s
10 years
Biocatalyst of the Future
2-3 years
Cost to Manufacture
机结合而产生的边缘交叉科学。
• 应用主要集中于食品工业、工业和医药工业等领 域。
• 酶工程是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二、酶工程相关概念
生物工程(Bioengineering)又称生物技术 或生物工艺学(Biotechnology). 20世纪70 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综合性技术学科。 综合运用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技术,改造 物种、创造新物种,改造生物体中的某些组 分(如酶、蛋白质、核酸、细胞器),利用生物 体的某些特殊机能(如酶的催化功能、抗体 的免疫功能等) 为工农业生产以及医疗卫生 服务。
that enzymes
virus proteins in a pure form"
can be
crystallized"
James Batcheller Sumner
Buchner兄弟的试验:
用细砂研磨酵母细胞,压取汁液,汁液 不含活细胞,但仍能使糖发酵生成酒精和二 氧化碳。 证明:发酵与细胞的活动无关。
34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1907
"for his biochemical researches and his discovery of cell-free
19
生物催化剂发展的工业展望
Competitive Imperative
Speed to Market
Current Chemical Varieties
2-5 years
Current Biocatalyst
s
10 years
Biocatalyst of the Future
2-3 years
Cost to Manufacture
机结合而产生的边缘交叉科学。
• 应用主要集中于食品工业、工业和医药工业等领 域。
• 酶工程是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二、酶工程相关概念
生物工程(Bioengineering)又称生物技术 或生物工艺学(Biotechnology). 20世纪70 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综合性技术学科。 综合运用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技术,改造 物种、创造新物种,改造生物体中的某些组 分(如酶、蛋白质、核酸、细胞器),利用生物 体的某些特殊机能(如酶的催化功能、抗体 的免疫功能等) 为工农业生产以及医疗卫生 服务。
that enzymes
virus proteins in a pure form"
can be
crystallized"
James Batcheller Sumner
酶工程精品PPT课件
![酶工程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0234951ba1aa8114531d951.png)
工业生物技术 (生物催化)
动力学 反应工程 反应器设计
采矿
药物 食品、营养 动物饲料 植物保护 造纸和纸浆 化学品
以生物催化法合成的主要产 品
产品名称
产量
丙烯酰胺
10万吨/年
聚乳酸
1.3万吨/年
阿斯巴甜
2万吨/年
生物柴油与汽油
1000万吨/年
抗菌素中间体6-APA
0.9万吨/年
趋势判断和需求分析
开发生物催化剂:催化性能更好、更快,成本更低 开发生物催化剂工具合:催化反应更广泛,功能更多
样 改善性能: 稳定性, 活性,溶剂兼容性 开发分子模型: 新酶的快速重新设计 创造新技术: 用于新生物催化剂的开发
生物催化剂工程技术瓶颈
对生物催化剂作用机理缺乏深入的认识 对次级代谢产物代谢途径(包括途径间相互关系)缺
新兴、前沿学科往往在学科交叉中产生
生物技术的具体应用
生物技术
医药生物技术 农业生物技术 工业生物技术 环境生物技术 材料生物技术
。 。 。 。
生物技术产业化的三个浪潮
医药生物技术 农业生物技术 工业生物技术
医药生物技术产业
1982年重组人胰岛素上市 至2000年已有基于48种重组蛋白的117种基因工程
乏理解 细胞工程化的方法十分有限(即代谢工程) 生产酶和辅因子的成本过高
当前生物催化的研究热点
新酶或已有酶的新功能的开发 根据已有底物开发新的酶反应 利用突变或定向进化技术改善生物催化剂性能 利用重组DNA技术大规模生产生物催化剂 利用有机溶剂或共溶剂开发新的反应体系 体内或体外合成的多酶体系 克服底物和产物抑制 精细化工品或医药合成技术的放大 辅因子再生 生物催化剂的修饰
生物催化剂的固定化
酶与酶工程绪论PPT课件
![酶与酶工程绪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f865283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a0.png)
酶是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生物大分 子。
1982年Cech小组发现RNA本身可以是一 个生物催化剂,称之为核酶Ribozyme。
事先设计好的过渡态类似物为半抗原,按 一般单克隆抗体制备程序获得具有催化活 性的抗体。称之为抗体酶Abzyme。
酶有两大类别:
主要由蛋白质组成称为蛋白类 酶(P酶);
改造酶的特性最有效的方法是定位突变 (Site-directed Mutagenesis)和定向进 化(Directed Evolution in Vitro)。
定位突变技术只对某些氨基酸残基进行 替换、删除、天加或修饰,并不能从根 本上改变酶的高级结构,故有一定的局 限性。
体外定向进化不需要酶的结构、功能关系 和催化机制方面的信息。
生物酶工程则是以酶学和以基因重组 技术为主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 合的产物,
主要包括:
①用基因工程技术大量生产酶(克隆 酶);
②修饰酶基因产生遗传修饰酶(突变 酶);
③设计新的酶基因,合成自然界不曾有 的新酶。
1.3 分子酶学工程(Molecular Engineering)
是酶工程在分子水平上的体现。
❖ 一是发展构建工程酶的理论、策略和方法; ❖ 二是在考察和研究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发现
新的酶及其工程化; ❖ 三是扩大工程酶的应用领域。
分子酶学工程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1)在对酶结构与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应 用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包括分子进化) 技术改变或完善天然酶某些性质并构建出 更加实用的新酶,如进化酶、模块酶和杂 和酶等;
蛋白质工程 生物催化过程的开发流程
生物催化过程又是典型的高度不均一过 程,理论上
需要特殊设计的硬件部分, 需要有高催化效率的生物催化剂, 需要实施计算机控制的软件, 需要能降低成本的回收和再利用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约有60%以上的酶制剂已用基因改良 菌株生产,
NOVO公司使用的菌种有80%是基因 重组菌株。
二类是非水解酶
主要是分析试剂用酶、医药工业用酶、 淀粉加工用酶、乳制品工业用酶
第二节 酶的分类、组成、结构特 点和作用机制
一、酶的分类 (一)酶的命名法 1、习惯命名法 (1) 依据底物来命名(绝大多数酶):蛋白酶、淀粉酶; (2) 依据催化反应的性质命名:水解酶、转氨酶; (3) 结合底物和催化反应的性质命名:琥珀酸脱氢酶; (4) 有时加上酶的来源:胃蛋白酶、牛胰凝乳蛋白酶。
当然酶工程的研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各个 学科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
(3)酶工程的内容
酶工程主要指酶制剂在工业上的大规模应用 及其相应的研究,由以下部分组成: ① 酶的生产; ② 酶的分离纯化; ③ 酶的固定化; ④ 酶分子的改造和修饰 ⑤ 酶抑制剂的研究 ⑥ 生物反应器。
化学酶工程和生物酶工程
我国酶制剂工业诞生于1965年。现有100多 家生产厂,最大的是无锡酶制剂厂。万吨以 上企业有10家。品种有20多种,应用在食品、 饲料、制革、洗涤剂、纺织、酿造、造纸、 医药等许多行业。
使用的酶制剂类型:
一类是水解酶类
淀粉酶、纤维素酶、蛋白酶、脂肪酶、 果胶酶、乳糖酶等,占有市场销售额的 75%以上。
Boyer和walker阐明了ATP合酶(ATP synthase)合成与分解ATP的分子机制,于 1997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ATP合酶的鉴定出4000多种酶,数百种酶已得到结 晶。
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都与酶学知识和理 论的掌握有直接的关系。
2、酶工程简介
➢ 1:氧化还原酶 2:转移酶 ➢ 4:裂合酶 5:异构酶
3:水解酶 6:合成酶 (连接酶)
(2)根据底物中被作用的基团或键的特点, 将每一大类分为若干个亚类,编号用1、 2、3等;
(3)每个亚类又可分为若干个亚一亚类, 用编号1、2、3表示。
➢ 酶的编号由4个数字组成,中间以“·”隔开。 第一个数字表示大类,第二个数字表示亚类, 第三个表示亚-亚类,第四个数字表示在亚-亚 类中的编号。
1971年,第一次国际酶工程学术会议在美国 召开,会议的主题就是固定化酶的研制和 应用。
20世纪70年代大规模开展了固定化细胞、辅 酶共固定、增殖细胞固定、动植物细胞固定等 研究。建立多种类型的酶反应器, 酶工程蓬勃 发展。 近20年来,酶分子修饰技术、酶的化学合成以 及酶的人工合成等方面的研究,也在积极地开 展中,从而使酶工程更加显示出广阔而诱人的 前景。
切赫T.R.Cech(1947-) 奥尔特曼S.Altman(1939-)
1986年Schultz与Lerner等人研制成功抗体 酶(abzyme),这一研究成果对酶学研究具 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集生物学、免疫学、化学于一身,采用 单克隆、多克隆、基因工程、蛋白质工 程等高新技术,开创了催化剂研究和生 产的崭新领域。
1878年,Kuhne才给酶一个统一的名词,叫 Enzyme, 希腊文意思是“在酵母中” 。
1958年,Koshland提出了“诱导契合”理 论,以解释酶的催化理论和专一性。
1965年Phillips首次用X射线晶体衍射技术 阐明了鸡蛋清溶菌酶的三维结构。
80年代初Cech和Altman分别发现了核酶 (ribozyme), 开辟了酶学研究的新领域, 1989年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化学酶工程指自然酶、化学修饰酶、固定化 酶及化学人工酶的研究和应用
生物酶工程是酶学和以基因重组技术为主的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主要包括 3个方面:
① 用基因工程技术大量生产酶(克隆酶) ② 修饰酶基因产生遗传修饰酶(突变酶) ③ 设计新的酶基因合成自然界没有的新酶
全世界著名的酶制剂企业有: 丹麦Novozymes公司、美国杰能科国际公司 (Genencor)。
乙醇脱氢酶 EC1.1.1.1 , 第一个数字表示大类: 氧化还原酶类 第二个数字表示反应基团:醇基 第三个数字表示电子受体:NAD+ 第四个数字表示此酶底物:乙醇。
(二)国际系统命名
➢ 基本原则:明确标明酶的底物及催化反应的性质(底物为 水时可略去不写)。
➢ 举例:
谷丙转氨酶的系统名 称 : 丙 氨 酸 :- 酮 戊 二酸 氨基转移酶
丙氨酸:α-酮戊二酸氨基转移酶
(三)国际系统分类法及编号(EC编号)
(1)按反应性质分六大类,用1、2、3、4、5、 6表示:氧、转、水、裂、异、合;
1917年,法国人用枯草杆菌产生的淀粉酶作纺织工业 上的退浆剂。
1949年,日本采用深层培养法生产α-淀粉酶获得成 功,使酶制剂生产应用进入工业化阶段。
1959年, 葡萄糖淀粉酶催化淀粉生产葡萄糖新工艺 研究成功, 大大地促进了酶在工业上应用的前景。
1953年,德国科学家首先将聚氨基苯乙烯树 脂重氮化,然后将淀粉酶等与这种载体结 合,制成了固定化淀粉酶。
是酶学和工程学相互渗透结合、发展而成的 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
是酶学、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与化学工程有 机结合而产生的边缘科学技术。
(2)酶工程的历史
1894年,日本科学家首次从米曲霉中提炼出淀粉酶, 治疗消化不良,开创人类有目的地生产和应用酶 制剂的先例。
1908年,德国科学家罗门等利用胰酶 (胰蛋白酶、胰 淀粉酶和胰脂肪酶的混合物),用于皮革的鞣制。
(1)酶工程的产生 (2)酶工程的历史
(3) 酶工程研究内容
(1)酶工程的产生
生物工程学(biotechnology)也叫生物技术或 生物工艺学,是20世纪70年代初在分子生物学和 细胞生物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技术领 域。
酶工程(enzyme engineering)是生物工程的 主要内容之一 。
第一节 酶工程概述
1、酶学发展历史
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基础,是生命活动 最重要的特征。
约公元前21世纪夏禹时代,人们就会酿酒。 公元前12世纪周代已能制作饴糖和用豆类做 酱。
1810年Jaseph Gaylussac发现酵母可将糖转 化为酒精 。
1833年Payen和Persoz从麦芽得到淀粉酶制 剂(diastase),其意思是“分离” 。首先发 现了酶。
NOVO公司使用的菌种有80%是基因 重组菌株。
二类是非水解酶
主要是分析试剂用酶、医药工业用酶、 淀粉加工用酶、乳制品工业用酶
第二节 酶的分类、组成、结构特 点和作用机制
一、酶的分类 (一)酶的命名法 1、习惯命名法 (1) 依据底物来命名(绝大多数酶):蛋白酶、淀粉酶; (2) 依据催化反应的性质命名:水解酶、转氨酶; (3) 结合底物和催化反应的性质命名:琥珀酸脱氢酶; (4) 有时加上酶的来源:胃蛋白酶、牛胰凝乳蛋白酶。
当然酶工程的研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各个 学科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
(3)酶工程的内容
酶工程主要指酶制剂在工业上的大规模应用 及其相应的研究,由以下部分组成: ① 酶的生产; ② 酶的分离纯化; ③ 酶的固定化; ④ 酶分子的改造和修饰 ⑤ 酶抑制剂的研究 ⑥ 生物反应器。
化学酶工程和生物酶工程
我国酶制剂工业诞生于1965年。现有100多 家生产厂,最大的是无锡酶制剂厂。万吨以 上企业有10家。品种有20多种,应用在食品、 饲料、制革、洗涤剂、纺织、酿造、造纸、 医药等许多行业。
使用的酶制剂类型:
一类是水解酶类
淀粉酶、纤维素酶、蛋白酶、脂肪酶、 果胶酶、乳糖酶等,占有市场销售额的 75%以上。
Boyer和walker阐明了ATP合酶(ATP synthase)合成与分解ATP的分子机制,于 1997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ATP合酶的鉴定出4000多种酶,数百种酶已得到结 晶。
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都与酶学知识和理 论的掌握有直接的关系。
2、酶工程简介
➢ 1:氧化还原酶 2:转移酶 ➢ 4:裂合酶 5:异构酶
3:水解酶 6:合成酶 (连接酶)
(2)根据底物中被作用的基团或键的特点, 将每一大类分为若干个亚类,编号用1、 2、3等;
(3)每个亚类又可分为若干个亚一亚类, 用编号1、2、3表示。
➢ 酶的编号由4个数字组成,中间以“·”隔开。 第一个数字表示大类,第二个数字表示亚类, 第三个表示亚-亚类,第四个数字表示在亚-亚 类中的编号。
1971年,第一次国际酶工程学术会议在美国 召开,会议的主题就是固定化酶的研制和 应用。
20世纪70年代大规模开展了固定化细胞、辅 酶共固定、增殖细胞固定、动植物细胞固定等 研究。建立多种类型的酶反应器, 酶工程蓬勃 发展。 近20年来,酶分子修饰技术、酶的化学合成以 及酶的人工合成等方面的研究,也在积极地开 展中,从而使酶工程更加显示出广阔而诱人的 前景。
切赫T.R.Cech(1947-) 奥尔特曼S.Altman(1939-)
1986年Schultz与Lerner等人研制成功抗体 酶(abzyme),这一研究成果对酶学研究具 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集生物学、免疫学、化学于一身,采用 单克隆、多克隆、基因工程、蛋白质工 程等高新技术,开创了催化剂研究和生 产的崭新领域。
1878年,Kuhne才给酶一个统一的名词,叫 Enzyme, 希腊文意思是“在酵母中” 。
1958年,Koshland提出了“诱导契合”理 论,以解释酶的催化理论和专一性。
1965年Phillips首次用X射线晶体衍射技术 阐明了鸡蛋清溶菌酶的三维结构。
80年代初Cech和Altman分别发现了核酶 (ribozyme), 开辟了酶学研究的新领域, 1989年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化学酶工程指自然酶、化学修饰酶、固定化 酶及化学人工酶的研究和应用
生物酶工程是酶学和以基因重组技术为主的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主要包括 3个方面:
① 用基因工程技术大量生产酶(克隆酶) ② 修饰酶基因产生遗传修饰酶(突变酶) ③ 设计新的酶基因合成自然界没有的新酶
全世界著名的酶制剂企业有: 丹麦Novozymes公司、美国杰能科国际公司 (Genencor)。
乙醇脱氢酶 EC1.1.1.1 , 第一个数字表示大类: 氧化还原酶类 第二个数字表示反应基团:醇基 第三个数字表示电子受体:NAD+ 第四个数字表示此酶底物:乙醇。
(二)国际系统命名
➢ 基本原则:明确标明酶的底物及催化反应的性质(底物为 水时可略去不写)。
➢ 举例:
谷丙转氨酶的系统名 称 : 丙 氨 酸 :- 酮 戊 二酸 氨基转移酶
丙氨酸:α-酮戊二酸氨基转移酶
(三)国际系统分类法及编号(EC编号)
(1)按反应性质分六大类,用1、2、3、4、5、 6表示:氧、转、水、裂、异、合;
1917年,法国人用枯草杆菌产生的淀粉酶作纺织工业 上的退浆剂。
1949年,日本采用深层培养法生产α-淀粉酶获得成 功,使酶制剂生产应用进入工业化阶段。
1959年, 葡萄糖淀粉酶催化淀粉生产葡萄糖新工艺 研究成功, 大大地促进了酶在工业上应用的前景。
1953年,德国科学家首先将聚氨基苯乙烯树 脂重氮化,然后将淀粉酶等与这种载体结 合,制成了固定化淀粉酶。
是酶学和工程学相互渗透结合、发展而成的 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
是酶学、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与化学工程有 机结合而产生的边缘科学技术。
(2)酶工程的历史
1894年,日本科学家首次从米曲霉中提炼出淀粉酶, 治疗消化不良,开创人类有目的地生产和应用酶 制剂的先例。
1908年,德国科学家罗门等利用胰酶 (胰蛋白酶、胰 淀粉酶和胰脂肪酶的混合物),用于皮革的鞣制。
(1)酶工程的产生 (2)酶工程的历史
(3) 酶工程研究内容
(1)酶工程的产生
生物工程学(biotechnology)也叫生物技术或 生物工艺学,是20世纪70年代初在分子生物学和 细胞生物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技术领 域。
酶工程(enzyme engineering)是生物工程的 主要内容之一 。
第一节 酶工程概述
1、酶学发展历史
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基础,是生命活动 最重要的特征。
约公元前21世纪夏禹时代,人们就会酿酒。 公元前12世纪周代已能制作饴糖和用豆类做 酱。
1810年Jaseph Gaylussac发现酵母可将糖转 化为酒精 。
1833年Payen和Persoz从麦芽得到淀粉酶制 剂(diastase),其意思是“分离” 。首先发 现了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