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取经》课件.ppt
合集下载
《唐僧取经》PPT课件2 (共25张PPT)

PPT背景:/beijing/
PPT图表:/tubiao/
PPT下载:/xiazai/
PPT教程: /powerpoint/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
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过了整整一年, 玄奘终于到达了印 度。经过十几年的 学习,他成了最有 学问的高僧。
18
玄奘遍访了天竺当地的著名 佛教寺院,并在当时最有名的佛 寺——那烂陀寺学习了五年。 通过游历,他不但在佛学上取得 巨大成功,而且促进了东西方的 文化交流。公元645年,他带着 六百多部佛经,回到长安。历时 17年,行程5万里。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唐玄奘西行取经PPT

偷渡出 ),玄奘偷越国境,义无反顾的向 西而去。
(长安—凉州—玉门关—高昌—西域—天竺)
名震天竺
玄奘到印度以后,游历各地,朝 拜圣迹,向高僧学习,在印度留学期 间学习优异,为当时印度各国所推崇 。
学成回国
公元645年,玄奘带了六百多部佛经, 回到了长安 。
唐玄奘西天取经,西天为何方? 取何经?
印度:
天竺
南亚次大陆 印度河 恒河
玄奘著书称“印度”
佛教传播到中国后,佛经的翻译有误,所以要到天 竺,以问惑辨疑。
出行路线
• 出行的基本路线:公元627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偷渡
玉门关,取道伊吾(今新疆哈密),沿天山南麓西 行,经阿耆尼国(今新疆焉耆)、屈支国(今新疆 库车)、跋禄迦国(今新疆阿克苏),翻越凌山 (今天山穆素尔岭),来到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 坦托克马克西南)。后经飒秣建国(今撒马尔罕城 东)、翻越铁门(今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布兹嘎拉山 口)到达吐火罗(今阿富汗北境),由此南行,经 大雪山(今兴都库什山),来到梵衍那国(今阿富 汗之巴米扬),东行至犍驮罗国(今巴基斯坦白沙 瓦城),进入印度。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师授 课 教
玄奘
玄奘,世称唐三藏,俗姓陈,河南偃师人,生于隋文帝仁寿二年 (602),圆寂于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唐太宗贞观三年(629),自长安出发 去印度取经,时年玄奘二十八岁。当时的政府明令不许百姓私自出国,各 主要道路关隘的稽查很严,然而玄奘意志坚决,终得偷出国门。经过甘肃、 新疆、翻越天山、帕米尔高原、途经阿富汗、巴基斯坦、最后到达印度。 玄奘载满名震印度的声誉回到长安,夹道相迎的有数十万人之多。玄 奘的西行求法,往返共历十七年,行程长达五万里,大大促进了中印文化 的交流,并为佛教在中土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玄奘是中国佛教史上伟大的译经家,开辟中国译经史的新纪元,同时 他还积极讲经弘法,热心佛教教育,门下人才辈出。玄奘的译经传教,使 长安成为当时世界佛教的中心,日本和韩国的僧侣也纷纷投到玄奘门下, 再把中国佛教传到各国。玄奘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代伟人,他被称为“中 国佛学界第一人”,实在当之无愧!玄奘不愧为沟通中印文化的导师。
唐玄奘西行取经PPT课件

第1页/共13页
• 玄奘(zàng)缉拿(jī)高僧(sēng) • 天竺(zhú) 堡垒(lěi)朝拜(cháo)
第2页/共13页
• 束手无策:束、捆绑;策、计策,就像双手被捆住一样无法解脱,形容遇到问题 毫无解决办法。
• 百折不挠:折、挫折;挠、弯曲;比喻屈服,无论受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缩不屈服。 • 家喻户晓:喻、明白;晓、知道;家家明白,户户知道。形容人人皆知。
学成回国
公元645年,玄奘带了六百多部佛经,回 到了长安 。
第9页/共13页
翻译佛经。
•玄奘对许多以前佛经的翻译都不满意,为此他 有选择地进行了重译。在长安的大慈恩寺,玄 奘专心翻译从天竺带回来的佛经。
第10页/共13页
• 1.从学者的角度 玄奘敢于对前人的译作提出批判,严谨治学,敢
于探求真理。 • 2.作为一个高僧
玄奘
玄奘,世称唐三藏,俗姓陈,河南偃师人,生于隋文帝仁寿二年(602), 圆寂于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唐太宗贞观三年(629),自长安出发去印度 取经,时年玄奘二十八岁。当时的政府明令不许百姓私自出国,各主要道 路关隘的稽查很严,然而玄奘意志坚决,终得偷出国门。经过甘肃、新疆、 翻越天山、帕米尔高原、途经阿富汗、巴基斯坦、最后到达印度。
第3页/共13页
唐玄奘西天取经,西天为何方? 取何经?
第4页/共13页
印度: 南亚次大陆 印度河 恒河
天竺 玄奘著书称“印度”
佛教传播到中国后,佛经的翻译有误,所以要到天 竺,以问惑辨疑。
第5页/共1பைடு நூலகம்页
出行路线
• 出行的基本路线:公元627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偷 渡玉门关,取道伊吾(今新疆哈密),沿天山南麓 西行,经阿耆尼国(今新疆焉耆)、屈支国(今新 疆库车)、跋禄迦国(今新疆阿克苏),翻越凌山 (今天山穆素尔岭),来到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 坦托克马克西南)。后经飒秣建国(今撒马尔罕城 东)、翻越铁门(今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布兹嘎拉山 口)到达吐火罗(今阿富汗北境),由此南行,经 大雪山(今兴都库什山),来到梵衍那国(今阿富 汗之巴米扬),东行至犍驮罗国(今巴基斯坦白沙 瓦城),进入印度。
• 玄奘(zàng)缉拿(jī)高僧(sēng) • 天竺(zhú) 堡垒(lěi)朝拜(cháo)
第2页/共13页
• 束手无策:束、捆绑;策、计策,就像双手被捆住一样无法解脱,形容遇到问题 毫无解决办法。
• 百折不挠:折、挫折;挠、弯曲;比喻屈服,无论受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缩不屈服。 • 家喻户晓:喻、明白;晓、知道;家家明白,户户知道。形容人人皆知。
学成回国
公元645年,玄奘带了六百多部佛经,回 到了长安 。
第9页/共13页
翻译佛经。
•玄奘对许多以前佛经的翻译都不满意,为此他 有选择地进行了重译。在长安的大慈恩寺,玄 奘专心翻译从天竺带回来的佛经。
第10页/共13页
• 1.从学者的角度 玄奘敢于对前人的译作提出批判,严谨治学,敢
于探求真理。 • 2.作为一个高僧
玄奘
玄奘,世称唐三藏,俗姓陈,河南偃师人,生于隋文帝仁寿二年(602), 圆寂于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唐太宗贞观三年(629),自长安出发去印度 取经,时年玄奘二十八岁。当时的政府明令不许百姓私自出国,各主要道 路关隘的稽查很严,然而玄奘意志坚决,终得偷出国门。经过甘肃、新疆、 翻越天山、帕米尔高原、途经阿富汗、巴基斯坦、最后到达印度。
第3页/共13页
唐玄奘西天取经,西天为何方? 取何经?
第4页/共13页
印度: 南亚次大陆 印度河 恒河
天竺 玄奘著书称“印度”
佛教传播到中国后,佛经的翻译有误,所以要到天 竺,以问惑辨疑。
第5页/共1பைடு நூலகம்页
出行路线
• 出行的基本路线:公元627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偷 渡玉门关,取道伊吾(今新疆哈密),沿天山南麓 西行,经阿耆尼国(今新疆焉耆)、屈支国(今新 疆库车)、跋禄迦国(今新疆阿克苏),翻越凌山 (今天山穆素尔岭),来到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 坦托克马克西南)。后经飒秣建国(今撒马尔罕城 东)、翻越铁门(今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布兹嘎拉山 口)到达吐火罗(今阿富汗北境),由此南行,经 大雪山(今兴都库什山),来到梵衍那国(今阿富 汗之巴米扬),东行至犍驮罗国(今巴基斯坦白沙 瓦城),进入印度。
《唐僧取经》PPT课件

不畏艰难 锲而不舍
过了整整一年,玄奘终于到达了印度。 经过十几年的学习,他成了最有学问的高僧。
说一说: 你喜欢课文中的唐僧,还是喜欢《西游记》中的唐僧?
在书中勾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我立志去西天取经,就是死在路上也心甘情愿。
沙漠里真热呀!玄奘解开皮水袋想喝口水,一不小心,水袋落到了地上,水全洒了。
玄奘忍着干渴,继续前进。他一直坚持了四五天,最后渴得昏倒在地。
是什么力量使玄奘能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继续前行的呢?
执著
读一读
取经 和尚 研究 发源 瓜州 劝告 拿着 甘甜 解渴 忍受 挣扎 狂奔 一汪清泉 绿洲 坚持 整个
多音字
挣
zhēng (挣扎)
zhèng ( 挣钱、挣断)
唐玄奘取经途中遇到怎样的困难?他是怎样做的?
唐僧取经
- .
《西游记》
沙僧
猪八戒
孙悟空
唐僧 原型:玄奘
唐代高僧,旅行家,本姓陈,名祎,俗称唐僧,唐三藏,他早年在全国各地学佛讲经,有感于佛经的翻译版本中错误很多,各派对经的解释、理解
过了整整一年,玄奘终于到达了印度。 经过十几年的学习,他成了最有学问的高僧。
说一说: 你喜欢课文中的唐僧,还是喜欢《西游记》中的唐僧?
在书中勾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我立志去西天取经,就是死在路上也心甘情愿。
沙漠里真热呀!玄奘解开皮水袋想喝口水,一不小心,水袋落到了地上,水全洒了。
玄奘忍着干渴,继续前进。他一直坚持了四五天,最后渴得昏倒在地。
是什么力量使玄奘能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继续前行的呢?
执著
读一读
取经 和尚 研究 发源 瓜州 劝告 拿着 甘甜 解渴 忍受 挣扎 狂奔 一汪清泉 绿洲 坚持 整个
多音字
挣
zhēng (挣扎)
zhèng ( 挣钱、挣断)
唐玄奘取经途中遇到怎样的困难?他是怎样做的?
唐僧取经
- .
《西游记》
沙僧
猪八戒
孙悟空
唐僧 原型:玄奘
唐代高僧,旅行家,本姓陈,名祎,俗称唐僧,唐三藏,他早年在全国各地学佛讲经,有感于佛经的翻译版本中错误很多,各派对经的解释、理解
冀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30课《唐僧取经》ppt课件1

玄奘西行取经的原因是什么? 唐朝和尚玄奘 为了研究佛经,踏 上了去佛教发源 地—印度的万里征 途。
取经过程中,玄奘遇到哪些困 难,他是怎么对待的,从中你感到 他拥有一种怎样的品质?
你从“挣扎”中体会到了什么?
玄奘他有着坚定的信念,顽强 的意志。
学习课文第三部分,理解取经的意义。
1.轰动长安 2.成果巨大:翻译佛 经,写《大唐西域记》3.神话流传: 吴承恩据此写成《西游记》。
玄奘(zàng)
唐僧(sēng)
佛、源、遇、劝、冒、
险、死、谢、喝、渇、
奔、泪、历、终、达
默读课文,了解各个自然段的 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1)取经原因。(1自然段) (2) 取经经过。(2自然段) (3)取 经影响。(3自然段)
运用多种方法 识记生字。
劝 死 喝
渴 泪 达
忍受 发源 热泪 到达 经历 遇险 清醒 狂奔 印度 佛教 坚持 终于
你觉得唐僧是一个怎样的人?
唐僧是一个有着坚定的信念,顽 强的意志的人,有不畏艰难,锲而不 舍的。
再见
30 唐僧取经
玄奘(公元602年—664年) 少年时就出家做了和尚, 认真研究佛学,精通佛教 经典。他发现翻译过的佛 经错误很多,于是就决心 到佛教发源地文仔细听读,画出文中的 生字、生词。 B.根据取经的原因、经过、影响把 课文分为三部分。
《唐玄奘西行取经》精品课件

• 1.从学者的角度 玄奘敢于对前人的译作提出批判,严谨治学,敢于探
求真理。 • 2.作为一个高僧,
他历经艰险,百折不挠,远赴无竺,学习真经,弘扬 佛法,发展佛教,功德无量,是中国佛教史上继往开来的 人物。 • 3.作为一个翻译家,教育家,
他翻译方面的贡献,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 4.他又是一个文化交流的使者,
偷渡出国
玄奘早就想申请去天竺,但唐朝政府不批准。 贞观三年(629 ),玄奘偷越国境,义无反顾的向西 而去。
(长安—凉州—玉门关—高昌—西域—天竺)
名震天竺
玄奘到印度以后,游历各地,朝拜圣 迹,想高僧学习,在印度留学期间学 习优异,为当时印度各国所推崇 。
学成回国
公元645年,玄奘带了六百多部佛经,回 到了长安 。
• 玄奘(zhàng)缉拿(jī)高僧(sēng) • 天竺(zhú) 堡垒(lěi)朝拜(cháo)
• 束手无策:束、捆绑;策、计策,就像双 手被捆住一样无法解脱,形容遇到问题毫 无解决办法。
• 百折不挠:折、挫折;挠、弯曲;比喻屈 服,无论受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缩不屈服。
• 家喻户晓:喻、明白;晓、知道;家家明 白,户户知道。形容人人皆知。
翻译佛经。
•玄奘对许多以前佛经的翻译都不满意,为此他 有选择地进行了重译。在长安的大慈恩寺,玄 奘专心翻译从天竺带回来的佛经。
著述游历
玄奘根据沿途的所见所闻,在归国不久写了一部《大唐西域记》, 介绍印度各国的物产、制度、种族、语言、宗教信仰、风俗、人口 等。提到的国家亲身经历的有110个国家,没有到过而听说的有28 个,从后来的地图看,几乎是印度现在国境的全部。
玄奘西行,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
• 这些都体现了玄奘严谨治学,百折不挠的精神。
唐僧取经课件ppt

唐僧在面对妖魔鬼怪的阻挠时,能够运用智慧和勇气化险为夷。这告诉我们,在面对挑战时,要善于运用智慧和勇气,克服困难。
自我反省与修正
唐僧在取经过程中不断反省自己的错误,及时修正自己的行为。这启示我们要善于自我反省,不断改。
追求和谐
03
取经之路也是追求内心和谐的过程。唐僧通过自我修行和感悟,达到心灵的平静与和谐。这启示我们要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共同营造一个美好的社会环境。
文学经典
《西游记》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深入人心,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价值观传承
唐僧取经的故事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如正义、勇敢、智慧和仁慈等,这些价值观对后世具有重要意义。
唐僧取经
目录
唐僧取经的背景和起源唐僧取经的旅程和遭遇唐僧取经的意义和影响唐僧取经的艺术表现和传播唐僧取经的启示和思考
01
CHAPTER
唐僧取经的背景和起源
唐僧取经的故事发生在唐朝,当时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唐朝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唐朝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艺术表现
唐僧取经的故事也被广泛运用于绘画、雕塑、戏曲等艺术形式中,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弘扬中华文化
唐僧取经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播和推广有助于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倡导团结协作
唐僧取经的故事强调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这种精神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与团结。
追求真理和正义
唐僧取经的故事中,孙悟空等人物形象追求真理和正义,这种精神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同样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自我反省与修正
唐僧在取经过程中不断反省自己的错误,及时修正自己的行为。这启示我们要善于自我反省,不断改。
追求和谐
03
取经之路也是追求内心和谐的过程。唐僧通过自我修行和感悟,达到心灵的平静与和谐。这启示我们要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共同营造一个美好的社会环境。
文学经典
《西游记》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深入人心,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价值观传承
唐僧取经的故事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如正义、勇敢、智慧和仁慈等,这些价值观对后世具有重要意义。
唐僧取经
目录
唐僧取经的背景和起源唐僧取经的旅程和遭遇唐僧取经的意义和影响唐僧取经的艺术表现和传播唐僧取经的启示和思考
01
CHAPTER
唐僧取经的背景和起源
唐僧取经的故事发生在唐朝,当时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唐朝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唐朝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艺术表现
唐僧取经的故事也被广泛运用于绘画、雕塑、戏曲等艺术形式中,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弘扬中华文化
唐僧取经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播和推广有助于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倡导团结协作
唐僧取经的故事强调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这种精神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与团结。
追求真理和正义
唐僧取经的故事中,孙悟空等人物形象追求真理和正义,这种精神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同样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玄奘西行取经精品PPT教学课件

日期:
演讲者:蒝味的薇笑巨蟹
2020/12/6
7
2020/12/6
不达到目 的,决不 后退一步。
8
2020/12/6
9
2020/12/6
10
2020/12/6
11
感谢你的阅览
Thank you for reading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皆为可修改式文档,下载后,可根据读者的需求 作修改、删除以及打印,感谢各位小主的阅览和下载
难点:通过学习课文,体会玄奘严
谨治学、百折不挠的精神。
2020/12/6
4
2020/12/6
5
2020/12/6
6
主人公简介:
玄奘:俗称“唐僧”本姓陈, 名祎,他在国内遍访名师, 感到所学有不同,难以下结 论,便决心到天竺学习,历 经一百一十个国家和听到二 十八个国家的地理情况,最 终编写了《大唐西域记》著 作。
语 文
2020/12/6
1
25、
2020/12/6
2
同学们你喜欢看《西游记》 吗?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剧 中的唐僧?
2020/12/6
3教学目标ຫໍສະໝຸດ 会写“奘、缉、僧、垒、竺5个生 字。
了解玄奘西行取经的艰苦过程和传奇
经历,体会玄奘严谨治学、百折不挠
的精神。
重点:了解玄奘西行取经的艰苦过
程和传奇经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僧取经
《西游记》
孙悟空
沙僧 猪八戒
唐代高僧,旅行家, 本姓陈,名祎,俗称 唐僧,唐三藏,他早 年在全国各地学佛讲 经,有感于佛经的翻 译版本中错误很多, 各派对经的解释、理 解也不一致。于是, 他决定前往佛教的发 源地天竺(zhú)——古 印度学习,求法取经。
唐僧
原型:玄奘
取
州
尚 劝
研 拿
究 甘
源
解
狂
忍 奔
坚 汪
挣 洲
扎
读一读
取经 和尚 劝告 拿着 挣扎 坚持 狂奔 整个 研究 甘甜 发源 解渴 瓜州 忍受 绿洲
一汪清泉
多音字
挣
zhēng (挣扎) zhèng ( 挣钱、挣断)
唐玄奘取经途中遇到怎样 的困难?他是怎样做的?
在书中勾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我立志去西天取经,就是死在路上 也心甘情愿。
不畏艰难 锲而不舍
说一说: 你喜欢课文中的唐僧, 还是喜欢《西游记》中的唐 僧?
比一比
展示你收集的资料:
沙漠里真热呀! 玄奘解开皮水袋想 喝口水,一不小心, 水袋落到了地上, 水全洒了。 玄奘忍着干渴,继前
进。他一直坚持了四五 天,最后渴得昏倒在地。
是什么力量使玄奘能在这样艰 难的条件下继续前行的呢?
执著
过了整整一年,玄奘终于到达了印度。 经过十几年的学习,他成了最有学问的高僧。
《西游记》
孙悟空
沙僧 猪八戒
唐代高僧,旅行家, 本姓陈,名祎,俗称 唐僧,唐三藏,他早 年在全国各地学佛讲 经,有感于佛经的翻 译版本中错误很多, 各派对经的解释、理 解也不一致。于是, 他决定前往佛教的发 源地天竺(zhú)——古 印度学习,求法取经。
唐僧
原型:玄奘
取
州
尚 劝
研 拿
究 甘
源
解
狂
忍 奔
坚 汪
挣 洲
扎
读一读
取经 和尚 劝告 拿着 挣扎 坚持 狂奔 整个 研究 甘甜 发源 解渴 瓜州 忍受 绿洲
一汪清泉
多音字
挣
zhēng (挣扎) zhèng ( 挣钱、挣断)
唐玄奘取经途中遇到怎样 的困难?他是怎样做的?
在书中勾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我立志去西天取经,就是死在路上 也心甘情愿。
不畏艰难 锲而不舍
说一说: 你喜欢课文中的唐僧, 还是喜欢《西游记》中的唐 僧?
比一比
展示你收集的资料:
沙漠里真热呀! 玄奘解开皮水袋想 喝口水,一不小心, 水袋落到了地上, 水全洒了。 玄奘忍着干渴,继前
进。他一直坚持了四五 天,最后渴得昏倒在地。
是什么力量使玄奘能在这样艰 难的条件下继续前行的呢?
执著
过了整整一年,玄奘终于到达了印度。 经过十几年的学习,他成了最有学问的高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