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海洋经济产业结构及空间模式演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0-8462(2010)03-0443-06

辽宁省海洋经济产业结构及空间模式演变

王丹1,2

,张耀光3,陈爽1

(1.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江苏南京210008;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北京

100049;

3.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辽宁大连116029)

摘要:

1990年代以来辽宁省海洋经济迅速发展,海洋产业结构和产业空间布局相应发生转变。基于产业功能的角度,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辽宁省1997年、2006年海洋经济产业功能结构,总结出辽宁省海洋经济产业

功能结构演变模式:支柱产业地位稳定,主导、

潜导双向转移。应用Weaver Tomas 组合系数法对辽宁省1997年、2006年各沿海地区海洋经济进行空间层次划分,总结出其以大连为稳定核心发展的空间模式。在此基础上,针对产业功能结构及空间布局对辽宁省沿海经济带构建提出发展建议。关键词:海洋经济;产业功能结构;空间模式;沿海经济带中图分类号:P7;F121.3文献标识码:A

辽宁省海洋经济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崛起,海洋经济总产值从1997年的246.3亿元发展至2006年的1468.6亿元,年平均增长速度21.9%,明显快于同期GDP 的增长速度[1-2](11.3%)。伴随经济总量高速增长,海洋产业结构和产业空间布局也相应发生转变[3]。正确把握海洋经济产业结构和产业空间布局模式的演变,合理引导产业和空间结构优化升级,对辽宁省沿海经济带的构建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对于区域海洋经济的产业结构研究,主要

基于三次产业和传统、

新兴、未来海洋产业的产业结构划分[4]。如张红智将我国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

构与世界平均海洋产业结构和美国海洋产业结构进行了比较[5]。张耀光等应用三轴图法描绘了海洋三次产业演进过程及产业结构发展阶段,并指出不同时期我国各沿海省新兴与传统海洋产业构成的变化[6]。产业功能结构是经济地理学中研究较多的产业结构之一,基于产业功能研究最为常见和重要的是区域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选择:楼东等就我国海洋产业发展趋势问题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指出了1990年代以来我国及沿海主要省份的海洋支柱、主导产业[7];张耀光应用层次分析法对辽宁省海洋经济主导产业进行选择[8];吴凯等通过对沿海地区各海洋产业区位熵分析来确定区域优势海洋产业[9]。另外,在海洋产业结构调整研究中,多位学者提出通过正确的主导产业选择,使海洋产业结构重心由传统产业向新型产业、由第一向第二、三产业逐步转移,优化升级的观点[10-12]。产业功能结构的

演变是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

对于海洋经济的空间研究多数针对海洋经济空间差异、空间集聚扩散程度及其演变,而对于空间结构的量化研究并不多见。海洋经济空间结构,在海洋经济发展进程中表现为在一定地域上的极化与扩散,从而引导区域经济从均衡向非均衡、再向更高层次的均衡发展[13]。张景秋指出我国临海地带经济空间结构由近代工业萌芽时的双港结构演变为现在的多核心多组密集带状结构[12]。本文应用Weaver Tomas 组合系数法对辽宁省沿海6个地区的海洋经济进行空间层次划分,得出其海洋经济的空间结构模式,并进一步分析其1997—2006年空间模式的演变。

1辽宁省海洋经济产业功能结构演变

对海洋产业功能结构的研究主要是明确哪些海洋产业属于海洋经济的主导产业,哪些属于支柱产业、潜导产业;主导、支柱、潜导等功能产业在各产业之间的转移演变构成了整个产业功能结构的演变。

在辽宁省海洋经济产业功能结构演进过程中,其三次产业结构逐步向高级化推进,三次产业比例由1997年的54∶30∶16转变为2006年的37∶23∶40,由一、二、三的产业结构直接转变为一、三、二结构,表现出与陆域产业不同的演进模式[14]。原有海洋产业部门(海洋渔业、海洋石油与天然气、海盐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

收稿时间:2009-12-18;修回时间:2010-02-20

第30卷第3期经济地理Vol.30,No.32010年3月ECONOM IC GEOGRAPHY M ar.,2010

在10年间都有长足发展,同时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制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工程建筑等新兴产业也在近两年开始蓬勃兴起,并进入统计数据[2]。但是由于海洋第二产业发展比陆域难度大,基础设施与工程建筑、海洋科技的发展较陆域落后[15-16],新兴海洋产业在海洋经济中的比重只有2.7%,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7]。所以,一方面考虑新兴海洋产业所占比重较低,另一方面保持数据连续性,本文主要针对6个原有海洋产业部门的功能结构和空间布局演变进行分析。

1.1支柱产业演变

参考王永生列举的我国海洋产业评价指标[17],选择各产业产值、增加值和产量三方面的指标,力求从产业本身发展、在全省海洋经济中的地位、在全国产业区际分工所起作用三个角度衡量各海洋产业在产业功能上的差异(表1)。

表1辽宁省海洋经济产业功能评价指标

Tab.1Evaluation index of industrial function

of marine economy in Liaoning

类别指标

产值指标X1产值(亿元)

X2占全省海洋经济总产值的比重

X3占全国相应产业产值的比重

X4产值增长率(1995—1997,2004—2006)

增加值指标X5增加值(亿元)

X6占全省海洋经济增加值的比重

X7占全国相应产业增加值的比重

X8增加值增长率(1995—1997,2004—2006)

X9增加值率*

产量指标X10产量在全国相应产业产量中的比重

X11产量增长率(1995—1997,2004—2006)注:*增加值率=增加值/总产值。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辽宁省6个主要海洋产业进行产业功能分类。取1997年产业功能结构作为辽宁省海洋经济1990年代的横剖面,取2006年作为本世纪初的横剖面,将两个剖面进行对比,得出辽宁省海洋经济10年来各功能产业的演变趋势。

将1997、2006年数据分别输入SPSS13.0软件,提取λ>1、累计贡献率>85%的主成分。两次提取均为三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分别为98.15%和97.05%,均能够涵盖整个评价指标的绝大部分内容(表2)。

表2主成分提取结果

Tab.2Principal component explained

19972006

成分特征贡献率累积贡献特征贡献率累积贡献值/%率/%值/%率%

1 4.10137.27837.278 4.80143.64943.649

2 3.94035.81673.094 4.08637.14880.797

3 2.75625.05898.152 1.78816.25697.053

在主成份载荷表(表3)中可以看到,X

1

、X2、X5、

X6指标在1997年和2006年的第一主成分上载重均在0.95以上。这指标分别代表产值、增加值及其在全省的比重,可以用该主成分来衡量产业在全省海洋经济中的重要程度,作为支柱产业选择的标准[18]。

表3主成份载荷

Tab.3Component matrix

1997主成分2006主成分

123123

X10.991-0.0200.1340.9710.212-0.093 X20.991-0.0200.1340.9710.212-0.093 X30.0850.9180.3870.2020.9700.088 X4-0.0990.969-0.214-0.2770.4260.859 X50.993-0.037-0.1120.988-0.125-0.059 X60.993-0.037-0.1120.988-0.125-0.059 X70.0260.9690.2440.5040.858-0.033 X8-0.1330.970-0.201-0.3120.7450.530 X90.0630.131-0.9660.300-0.948-0.040 X100.1820.3850.8930.1880.796-0.487 X11-0.033-0.0140.933-0.074-0.1830.920 1.2主导产业演变

X3、X4、X7、X8为该产业在全国的地位和发展速度指标,它们在1997年第二主成分上的载重均在0.9以上;虽然X4(产值增长率)在2006年第二主成

分上的载重仅为0.426,但X

10

(产量比重)的载荷却较大(0.796)(表3),所以第二主成分可用来衡量产业在全国海洋经济中起到的分工作用和产业的发展前景,即主导产业选择标准[19,20]。

表4中,海盐业在1997年第二主成分上的得分最高为1.845,是该时期海洋经济的主导产业。2006年主导产业转为船舶制造业(1.983),在第二主成分上的得分远远高于其他产业,表现出比上一时期的主导产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更为重要的产业地位。可见,辽宁省海洋经济主导产业从1990年代末期的海盐业转为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船舶制造业。

1.3潜导产业演变

1997年的第三主成分集合了产业的产量指标

(X

10

、X11);2006年除产量指标外,产值和增加值增

长率指标(X

4

、X8)在第三主成分上的载荷也很大(表3)。由于产量指标的选取突出了产业产量在全国的比重和增加速度,而产业的发展速度更是潜导产业选择的重要标准,所以第三主成分可以作为区域潜导产业的选择指标[19]。

表4中1997年第三主成分得分最高为船舶制造业,即该产业在1990年代末期为辽宁省海洋经济的潜导产业,到2006年发展为主导产业。2006年海洋石油天然气业在第三主成分上的得分最高,但指标

444经济地理第30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