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的新教学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的新教学模式初探【摘要】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实践与改进,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确立了以“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我反思”四步教学为基本流程的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通过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本文主要对这四步教学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情境体验探究合作反思和谐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我们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创设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并不断地自我反思,最终能灵活解决数学问题。
多年来,笔者一直致力于初中数学课堂教改实践,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确立了以“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我反思”四步教学为基本流程的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通过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下文是笔者在四步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明确学习目标
在众多教学改革的原则中,情境教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投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情境教学讲究强调学
生的积极性,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的运用,可以达到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的目的。
在实践中,我经常巧妙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害怕数学——厌恶数学——喜欢数学——爱学数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自主探究,激发学习欲望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理念的最高境界,要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就要解决学生学习的参与度的问题。
这就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教师所做的备课、组织教学、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用等等工作,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尽量地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培养刻苦钻研精神。
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
如果创设的情境达到了前面的要求,那么学生会自然地产生一种探究的欲望。
此时,教师只要适当地组织引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尝试、操作、观察、动手、动脑,完成探究活动,并和学生一起分享数学发现的欢乐,一起为解决某些数学问题而思考、猜测和尝试,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三、合作交流,提高数学能力
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合作小组内自主探索、交流、对话,获得成效。
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评价,达到教学互动、互促,形成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和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
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要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分组;(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且有思考价值;(3)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4)教师的激励性的评价是进一步促进合作的催化剂;(5)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
四、自我反思,深化知识结构
在教师组织下,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思维过程的重新整理总结,达到认识的深化与认知结构的完善,在反思中发现的新问题又可以深化进行探究和延伸。
通过实施激励评价,让学生反思探索过程,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与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勉励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将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以及克服困难的精神内化成主动发展的动力,提高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
为有效培养学生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和能力,教师可在课堂上许多环节适时“布白”,如在出现规律处留下思考的空白,在创设情境处留下悬念的空白,在新授部分结束后留下回味的空白……并给学生适度的时间和空间,采取“以提问促反思”的策略。
思考与体会:
实施以“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我反思”为基本
流程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并非是全盘否定传统的,而是应批判地吸收和继承。
如学生对知识的必要模仿、记忆、听讲和练习,教师的启发诱导等都不能丢。
2、在教学活动中,应建立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扬教学民主。
教师要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
3、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教师要善于利用章头图和“读一读”等引导、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教师要及时了解、研究并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教学中要鼓励和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水平,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指导——自主学习》福建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