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复习
202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稳定性
1.信息概念:通常将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称作信息 2.信息三要素: ①信息源——信息产生的部位; ②信道——信息传播的媒介,如空气、水及其他介质; ③信息受体——信息接收的生物或其他部位; 3.常见的信息受体:
动物的眼、鼻、耳、皮肤; 植物的叶、芽以及细胞中的特殊物质(如光敏色素); 4.信息传递: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之间,以及它们内部都有信息的产生与交换,能够形成信息传递, 即信息流; 5.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包括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吗? 不包括 6.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有 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7.昆虫、鱼类以及哺乳类等生物的体内存在传递信息的 化学物质————信息素 8.含羞草的“害羞”算行为信息吗? 不算,行为信息的来源为动物 9.分别说出信息传递在不同水平中的作用※※※: ①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②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③群落和生态系统: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2)信息只能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 ) 提示:捕食者也会向被捕食者传递信息。
(3)信息传递过程中伴随着一定的物质和能量的消耗。( √)
有利于种群的繁衍
(4)在生态系统中,某些植物在长日照条件下才开花,说明信息传递有利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 )
(5)花香引蝶和孔雀开屏都属于物理信息。( × ) 提示:花香引蝶属于化学信息,孔雀开屏属于行为信息。
水(3×10-12)
度
再次理解:物质循环的全球性和循环性 1.生物圈是不是一个在物质上自给自足的系统?为什么? 课后题P67-拓展应用
是。因为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非生物环境的总和,通过物质循环构成一个物 质上自给自足的系统 思维判断1:任何一个生态系统,物质可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而不依赖于系统外的供应。× 思维判断2:比生物圈小的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不能独立进行物质循环。√ 思维判断3:任何生态系统,能量逐级递减,且单向流动不循环,必须从系统外获得能量√。 2.同碳元素一样,氮元素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也是不断循环的。为什么还要往 农田中不断的施加氮肥呢? ①农田土壤中含氮量不足以使作物高产 ②农产品不断从农田生态系统输出,其中的氮元素并不能都归还土壤
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单向传递、逐级递减
物质循环
往返循环、具全球性
范围 生物群落各营养级之间 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
渠道 食物链和食物网 (1)同时进行、相互依存,的载体。 (3)能量是物质反复循环的动力。
生物富集作用
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 中的一些污染物(如重 金属、化学农药),通 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大 量积聚的过程。因为这 些污染物一般具有化学 性质稳定而不易分解、 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 排出等特点,所以,生 物富集作用随着食物链 的延长而不断加强。
两者之间循环 ——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 生态系统 ——生物圈 物质循环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二、碳循环
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
单质和化合物。主要以碳酸盐的形式存在。
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的循环形式:
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的。
碳循环过程
(1)碳在自然界中的主要存在形式: 碳酸盐 (2)碳循环的主要形式: CO2 (3)碳在生物体内的主要存在形式: 有机物 (4)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 光合作用 (5)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 食物链和食物网 (6)碳返回大气的途径:①生物的呼吸作用 ②分解者有分解作用 ③化石燃料的燃烧
与社会的联系
如果乱砍滥伐森林、大量燃烧煤、石油等 化石燃料,对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及生态环境 有何影响? 破坏碳循环 的平衡 大气中CO2 含量增加 温室效应
极地冰川加速融化 温室效应的危害 沿海城市被淹没 农田减少,粮食减产
开发新能源
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 增大绿化面积
三、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项目 特点
C
1、右图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A、B、C、D是生态系 统的成分,D为大气,请据图回答:
202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以传递信息的
,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
等。化学物质
性外激素
驱蚊草
蝗虫
黄鼠狼
水葫芦根部的分泌 物可以明显地抑制
藻类的生长
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23、)行信为息信的息种:类生态系统中以生物的
等行为特征
传递的信息。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能表够现传和递动某作种信息,如孔雀开
屏、
。
蜜蜂跳舞
蜜蜂跳舞
孔雀开屏
(3) 若 将 本 题 图 修 改 为 该 生 态 系 统 的 能 量 流 动 示 意 图 , 可 将 D 的 含 义 改 为 ___非_生__物__环_境_____ , 其 他 字 母 及 文 字 代 表 的 含 义 不 变 , 还 需 要 修 改 之 处 有 : 增 加 “ 光 →A”、取消“→E→D”、 ___取__消__“__D__→__A_”____。
第三单元 生态系统
01
(一)物质循环的概念和特点
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 C、H、O、N、P、S等元素
都不
断进行着 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
,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
的 循环 过程。
2、范围: 生物圈(全球)
3、特点: 全球性 因此又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循环性 4、物质循环的主渠道:_食__物___链__和__食__物__网____。
值,单位是 J·hm-2·a-1)
青蛙摄入的能量
青蛙同化的能量 青蛙粪便中的能量
青蛙呼吸作用散失 C
的能量
1.05×109
7.95×108
2.55×108
m
3.55×108
分析可知,卷叶螟到青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1_1._36_______%(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小数),青蛙粪便中的能量属于__第__二__
第三节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⑤ 未喷洒农药的邻近地区一带生物体内也含有农药
的成分
A.①②
B.②④⑤
C.③④
D.②③
6.右图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A、B、C、D是 生态系统的成分,请据图回答:
(1)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 C ]
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生产者 C
(2)碳元素在大气中与A、B、C之间的传
递是以 ____C_O_2__形式进行的,在生态系
生物圈
(1)同时进行、相互依存
(2)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
联系
(3)能量是物质反复循环的动力
1.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 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A.二氧化碳 B.碳酸盐 C.碳酸 D.碳水化合物
2.在生态系统中,将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的过
程是 A.光合作用
练习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1)碳存在的形式 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 CO2 和 碳酸盐 形 式存在,在生物群落的存在形式是 有机物 。
(2)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
碳通过__光__合__作__用__和__化__能__合__成__作__用___两种代谢 反应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
(3)进入生物群落的形式: 碳以___C_O_2___形式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
D
统各成分中A为 消费者,B为 分解者。 A
B
(3)图中D C过程是通过 光合 作用实现的,C
D过程是通过 呼吸 作用实现的,B
D过程是通
过____分__解 作用实现的。碳循环始终与 能量 结
合在一起。
(4)生物群落中有一部分碳以__石__油__、__煤___炭__等__形式
储藏在地层中。
7.(1)写出①②③④的生理过程及⑤产生 CO2的方式。
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共78张PPT)
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它会
使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海平 面上升,气候异常,海洋风暴增多。
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 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 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摄氏度, 南北极地冰川将大幅度融化,导 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 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 包括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几 个国际大城市。
实验用具及药品:烧杯、纱布、玻璃棒、试管、酒精 灯、水、蒸馏水、碘液、斐林试剂、淀粉糊等。
)A
练习
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描述的是( )A
①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 用消耗
②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③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能够利用无机物中的化学能将二氧化碳和 水合成糖类
④根瘤菌将大气的氮气转化成为无机氮的化合物被植物利用,并将 无机氮的化合物通过反硝化作用返回到大气中
,是有机化合物的“骨架”,没有碳就没有
生命。
碳的循环过程
大气中的CO2进入生物群落,主要依赖于绿色植物的 光合作用,使CO2中的“C”变成为有机物中的“C”,再通过
食物链进入动物和其他生物体中,因此从“C”的循环可见
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除此之外, 还有化能合成作
用的微生物也能把CO2合成为有机物。不难看出,碳在生
(画出该生态系的结构模型)
用箭头表示它们之间的物质和能量关系:
蚕
粪
茎叶加工物叶Biblioteka 水稻粪粪尿
桑
塘
泥
鱼
鱼粉 猪
粪尿
粪尿
提示:将废料变原料,能量多级利用,物质循环利用。
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共21张PPT)
。
注意:
1.物质: C、H、O、N、P、S等基本元素。
2.范围: 生物圈
3.循环: 无机环境
生物群落
4.特点: 全球性,反复循环利用。
二、碳循环的过程
思考讨论: 1 碳在自然界以什么形式存在?
2
碳是如何分别进入生产者、消费者、 分解者各个环节的?
3 碳是通过什么途径进出生物群落的?
1 碳在自然界以什么形式存在?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问题探讨:
为什么维持生态系统 所需大量物质,例如 氧、水、氮、碳和许 多其他物质,亿万年 来却没有被生命活动 所消耗完?
• 你所呼出的CO2都 去了哪里?
一、物质循环的概念
组成生物体的 C、H、O、N、P、S 等基本元
素,在 生物群落 和 无机环境 之间往返循环利
用的过程,又称为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2、温室效应的危害 极地冰川加速融化 沿海城市被淹没 农田减少,粮食减产
3、缓解“温室效应”措施 (1)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 (2)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新的洁净能源。
三、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
项目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形式 以有机物为载体
主要是无机物
特点 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全球性、反复循环利用
光合作用 化能合成作用
b 进入无机环境 呼吸作用 微生物的 分解作用
小结:碳循环的特点
(1)循环形式:主要CO2。 (2)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CO2和碳酸盐。 (3)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含碳有机物
(4) 与循 环有关 的活动
1.碳进生 光合作用 物群落 化能合成作用
2.碳在生物 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通 体之间传递:过食物链(网)进行。
《第5章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观点和过程。
2. 掌握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主要环节,并能够诠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 了解碳循环和氮循环的重要性,以及与物质循环的干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主要环节,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物质循环的过程和机制,并能够将其与实际环境问题相联系。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PPT课件,包含图片、图表和动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2. 准备一些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实际案例,以便在讲解过程中进行讨论。
3. 准备一些土壤、水和大气样本,以便学生亲手进行实验操作。
4. 准备一些关于碳循环和氮循环的基础知识,以便在讲解过程中进行补充。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四个环节,分别是课前预习、新课导入、知识讲解和教室小结。
1. 课前预习:在课前安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在家自行预习本节课的内容,通过查阅资料和小组讨论,了解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观点和过程。
通过预习,让学生对本节课有初步的了解,有助于提高教室效率。
2. 新课导入:起首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态系统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生态系统的构成和功能。
接着提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什么?其过程如何?”等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3. 知识讲解:通过实验演示和讲解,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
可以选择一些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如氮循环、碳循环等,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是如何流动和转化的。
同时,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和发言的形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 教室小结:在教室结束前,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重点和难点。
同时,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老师进行解答和指导。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教室上,老师应该注重突出重点和难点,让学生能够明确地知道哪些是学习的重点和需要掌握的内容。
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共46张PPT)
(5)碳进入大气的活动:
①生物的呼吸作用
②分解者有分解作用 ③化石燃料的燃烧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
年 份 1860 1960 19世纪末
浓度
283
320
(ppm)
375--400
冰川融化
城市淹没
热带风暴
土地干旱
社会热点:温室效应
1、温室气体:CO2过多
2、CO2增多的原因
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2NH3+3O2 亚硝化细菌 2HNO2+2H2O+能量
第二步:硝化细菌把亚硝酸盐转变为硝酸盐。
硝化细菌
2HNO2+O2
2HNO3+能量
3. 硝酸盐被植物吸收,用于合成蛋白质、核酸等含 氮有机化合物,在生物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这些含氮的有机化合物通过生物的新陈代谢又会使氮以代
谢产物(尿素和尿酸)的形式重返氮的循环圈。
1、在生态系统碳循环中,既能使CO 2进入生物群落,又能
将其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是( )
D
A.分解者 B.植食动物 C.肉食动物 D.绿色植物
2、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最为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 )
A.内B质网和高尔基体
B.叶绿体和线粒体
C.核糖体和叶绿体
D.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D 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发生在( )
C循环的图解
化石燃料 形成石油、天然气等
生产者
大气中的CO2
消费者
分解作用
分解者
碳的循环过程:
1、生物圈中的生产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 CO2和H2O合成糖类,进一步合成脂类和蛋白质等有机物,使CO2中 的碳成为有机物中的碳。
人教选择性必修2期末复习一轮复习思维导图第3章第3节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温室效应功能稳定性概念类型结构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物质循环碳循环过程:如右图形式: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以CO 2形式流动,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形式流动途径进入生物群落——生产者的光合作用(主要)和化能合成作用在生物群落内部——主要是食物链和食物网返回非生物环境——1.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2.分解者的分解作用3.化石燃料的燃烧原因:1.石油、煤、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2.森林、草原等植被破坏缓解措施:1.节能减排、开发新能源;2.植树种草、秸秆还田等奋斗目标: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概念:组成生物体的碳、氢、氧、氮、磷、硫等元素,都在不断进行着从非生物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非生物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要点强调:1.“物质”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而不是化合物、单质、离子等;2.“生态系统”指整个生物圈,因此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特点1.具有全球性2.不断循环往复生物富集概念: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称作生物富集富集的物质:1.重金属,如铅(Pb)、镉(Cd)、汞(Hg)等;2.人工合成的有机物:如DDT 、六六六等富集物的特点:1.在生物体和环境中存在的形式比较稳定;2.生物体能够吸收且不易排出;3.在生物代谢过程中不易被分解生物富集的主要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现象的特点:1.具有全球性;2.有害物质浓度沿食物链随营养级升高而升高探究实践: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案例名称 1.探究落叶是否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 2.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自变量土壤微生物的有无土壤微生物的有无对照处理实验组:避免土壤理化性质改变的前提下杀灭土壤微生物,如装塑料袋中60℃恒温处理1h对照组:不做处理实验组:土壤浸出液+淀粉溶液对照组:蒸馏水+淀粉溶液因变量落叶腐烂程度淀粉分解的情况检测指标落叶的剩余量加碘液或斐林试剂检测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1.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它们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2.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3.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公开课用)课件
生态修复
通过生态修复技术,如土 壤修复、水体净化等,改 善受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资源回收利用
推动废弃物的回收和资源 化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 的开采,促进物质循环的 可持续性。
物质循环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促进资源高效利用
减缓环境变化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物质循环利用,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可持续发展。
等,可以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03
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
水循 环
总结词
水循环是生态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它涉及到水 从地表、大气、生物体等不同来源的吸收、蒸发、降水和径 流等过程。
详细描述
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表面的不同形态之间不断转化的过程。 它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和生物体之间的水交换。水循 环对于维持地球表面的生态平衡和气候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案例
要点一
总结词
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分析传统农业模式的弊端,如对环境的影响、资源浪费等; 介绍可持续农业的核心理念和实践,如有机农业、生态农 业、精准农业等;探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如技 术创新、政策支持、教育培训等。
城市环境治理的案例
总结词
城市环境改善与治理
详细描述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 环(公开课用)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 物质循环的原理 • 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 • 物质循环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 案例分析
01
由生物群落和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详细描述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 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它是由生物群落(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和它的非生物环境(包括水、土壤、 气候等)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2023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3章第345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
__不__同__生__物____之间。
信息源:信息产生的部位
信道:信息传播的媒介 5.信息传递三要素信息受体:信息接收的生物或
其部位
6.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往往在生态系统各
组分之生__命__活__动__的__正__常__进__行__,海豚的回声定位;莴苣种
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4)区别与联系。
类型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 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
含义 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 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
原状(不受损害)的能力 复到原状的能力
保持自身结构与功能相对 恢复到原来的结构与
区 实质 稳定
功能
别
核心 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高,营养 影响 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 因素
全球(生物圈) __全__球__性___、循环性
(2)联系。 ①二者均开始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固定太阳能,然后沿共同的渠道一起进行。 ②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 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 分解等过程。 ③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非 生物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总体上来说,二者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 可分割。
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1)正反馈调节与负反馈调节的比较。
比较项目
正反馈
负反馈
加速最初发生变化 调节方式 的那种成分所发生
的变化
抵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 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常使生态系统远离 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
结果
稳态
稳定
生物: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复习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2.右图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D为大气,请据图 回答: C (1)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 [ c ] 生产者 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2)碳元素在大气中与A、B、C 之间的流动是以 CO2 形式进行的, D 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中A为 ,B A B 消费者 分解者 为 。 (3)图中D C过程是通过 光合 作用实现的, C D过程是通过 呼吸 作用实现的,B D过程是通 过 微生物分解 作用实现的。碳循环始终与 能量流动 结合在 一起。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为什么维持生态系 统所需的大量物质,例 如氧、水、氮、碳和许 多其他物质,亿万年来 却没有被生命活动所消 耗完?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物质循环的概念 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 P、S等基本元素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运动叫生态系 统的物质循环。
(4)生物群落中有一部分碳以 化石燃料 形式储藏在地层中。 碳在无机环境中以 CO2和碳酸盐 形式存在。
;
/ 活动隔断
qsz84nts
地喝完了,这客人还是安详地坐在那里。耿直又给他换了一壶热茶,说:“您不忙,就喝着茶,多歇息一会儿吧!”然后,耿直迅速转到后边 的厨房,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哥哥和姐姐。他俩也感到这事儿实在是有些奇怪呢。耿英有些不安地说:“莫不是来找麻烦的吧!”耿正说:“你 先别着急,继续做饭炒菜,我去和他攀谈几句,咱们见机行事也就是了!”又对弟弟说:“你去招待其他客人,这个人交给我吧!”说着,他 放下手里的活计,解了围裙擦把手出来,看到这个中年汉子还坐在柜台一侧的饭桌前安详地喝茶呢。不过,看他的面目和表情,却也并不像是 一个不良的人。再将店内店外观察一番,发现饭店门外的泡桐树上拴了一挂骡车。此时已经过午,来吃饭的人大多已经吃罢走了,剩下的几个 都是本镇上经常来光顾的老顾客了,并没有一个外地人。因此耿正估计,这挂骡车应该就是此人赶来的了。想到这里,他大大方方地来到这个 饭桌前,对这个汉子点点头,然后也坐了下来,轻轻地问他:“客官贵姓?何方发财?请问门外的那挂骡拉板车是您的吗?”这个中年汉子笑 了,说:“看来,您就是这个饭店的掌柜的了吧?我免贵姓李,名山人,从杭州来。此趟来景德镇,是给东大街上的‘正大百货铺’送丝绸的。 今儿个上午刚刚交完货,门外的那挂骡拉板车是我的。说实话,我是奔您饭店招牌上的‘南北’二字进来的!听您和那位小哥的口音,你们不 是本地人,倒很像是我的老乡呢!”耿正忍不住一阵惊喜,心想,来景德镇已经三年多了,还一直没有遇到一个老乡,听不到乡音,更没有办 法给娘稍书信回去。眼前这位面带善容,且真带有一些乡音,也自称老乡的人,莫非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成!惊喜之余,耿正也笑了,说:“我 们这个小饭店是兄妹三人开的,我们姓耿,我是哥哥。您说得对,我们不是本地人。我听您这口音也挺顺耳的呢!请问您的老家在哪里啊?” 经过攀谈以后得知,这姓李的中年汉子的老家在山西稷山,十几岁上随母亲来到杭州,与在那里做小本生意的父亲团聚。父亲所以给他起‘山 人’这个名字,就要他记住,自己是山西稷山人氏。当年,父亲在杭州一直都是做一些小本生意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但到了他这一辈上,看到 做那些个小本生意不但很繁琐,而且也赚不得大钱,就开始改做丝绸远途货运生意了。他之前也经常来景德镇送货的,但每一次都是从镇东的 大道进来,送了货之后就原路返回了。今日送完货后看看天色尚早,加上春光明媚气温宜人,感觉心情特别好,就想着在这景德镇上到处走走 看看,却是惊喜地发现了“南北小饭庄”。也正是这个招牌上的“南北”二字勾起了他无限的思乡之情。耿正听了很高兴,起身给这个李老乡 再倒上一杯热茶,说:“我们兄妹三个开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巩固练习
4.
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 积的一小部分,可是远离施药地区的南 极,动植物内也发现了DDT,该现象说 明了: ( B )
A. B. C. D.
DDT使挥发性物质 DDT已加入全球性的生物地化循环 科考队将DDT带感谢各位指导!
巩固练习
5.
1)
2)
看图回答问题
碳 元素的循环。 这是____ 写出①~⑤所示过程的名 称: 光合作用 ①________________ 呼吸作用 ②③______________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④________________ 燃烧过程 ⑤________________
① O2 A
CO2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基 本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 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 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指地球上最大的生 态系统——生物圈
其中的物质循环具有 全球性,因此又叫生 物地球化学循环
反复出现、循环出现、全球性 特点:
其他物质循环
由该循环可见,生态系 统的物质循环具有以下 特点: 反复循环 ①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全球性
① O2 A
CO2
②
B
③ C
⑤
5)
④
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
D
煤,石油
巩固练习
1.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特点不包括下列的: ( C )
A. B. C. D.
带有全球性 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在群落的各营养级之间循环往复 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
巩固练习
2.
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密切的两种细胞 器是: ( B )
A.
B. C. D.
线粒体和染色体 叶绿体和线粒体 叶绿体和核糖体 线粒体和内质网
巩固练习
3.
下列关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叙 述不正确的是: ( C )
A.
B.
C. D.
物质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 动 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 境之间循环往复 先进行物质循环,后发生能量流动 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2
3
碳是通过什么途径进出生物群落的?
一
碳在自然界以什么形式存在?
1
无机环境中的碳
CO2、碳酸盐
2
生物群落中的碳
含碳有机物
3
碳循环的主要 形式
CO2
二
碳是如何分别进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 者各个环节的?
1
碳是如何由无机 环境进入生产者
光合作用 化能合成作用
2
碳是如何由生产 者进入消费者
动物摄食
3 碳是如何进入
②
B
③ C
⑤
④
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
D
煤,石油
3) 图中A、B、C、D各是什么生物? 绿色植物 A______________ 肉食性动物 C______________ 植食性动物 B________________ 腐生细菌、真菌等 D________________
巩固练习
5.
4)
看图回答问题
图中缺少的生理过程是 ___________________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 用箭头在图中表示出来。
循环形式 循环过程 吸收方式
水 水蒸气、液态水 蒸腾作用、吸收作用、降水 自由扩散 碳 硫 氮 CO2、有机物 SO2、SO42-、 有机物 N2、NO2-、 NO3-、有机物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分解 自由扩散 者分解作用、燃烧 吸收作用、分解者分解作用 自由扩散 、燃烧 主动运输 固氮作用、硝化作用、反硝 主动运输 化作用、分解者分解作用、 燃烧
本节聚焦: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过程如何?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是什么?
回忆
能量流动的过程 源头:阳光
流动总能量:
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沿食物链(网)逐级 流动途径: 能量流动的特点
单向流动(不循环) 逐级递减 10%——20%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碳循环
1
碳在自然界以什么形式存在? 碳是如何分别进入生产者、消费者、分解 者各个环节的?
分解者
动植物的遗体、 残骸和排遗物
三
碳是通过什么途径进出生物群落的?
1
碳如何从无机环 境进入生物群落
光合作用 化能合成作用
碳如何从生物群 2 落进入无机环境
呼吸作用 微生物的 分解作用
碳循环的图解
形成石油、 天然气等
化石燃料
生产者
呼 吸 作 用 光 合 作 用
形成石油、 天然气等。
无机环境
消费者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项目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主要以无机物形式 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 间反复循环 生物圈
反复出现,往复循环,全球性
形式 主要以有机物形式 沿食物链(网) 过程
单向流动
范围 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 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联系 1)同时进行、相互依存,2)物质是能量流 动的载体,3)能量是物质反复循环的动力。
分解者
碳循环的特点总结
(1)循环形式:CO2。 (2)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CO2和碳酸盐。 (3)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含碳有机物。 1.碳进生 生产者的光合作用。 我物群落 生产者的化能合成作用。 2.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 以含碳有机物 (4)与循环有 的形式通过食物链(网)进行。 关的活动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3.碳出生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我物群落 生产、生活的燃烧。 (5)循环具有全球性。
全球变暖是指地球表层大气、土壤、水体及植被温度年 际间缓慢上升的现象。全球地表气温的最新分析表明, 在过去的100多年中,全球地表温度平均上升了0.6 ℃。
温室效应 (1)形成原因:化学燃料短时间内大量燃烧使大 气中 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 CO2 的平衡。 碳循环 (2)危害: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 平面 ,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 上升 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3)防止和减缓温室效应的主要措施 ①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核能、水能 等),尽量减少煤炭的燃烧量(减少CO2的来 源)。 植树造林 ②大力推行 (增加CO2的去 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