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江苏历史卷word版(含答案)
2019版高三历史人民版(江苏)《大一轮复习讲义》:必修第三册 专题13 第39讲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Word版含答案
![2019版高三历史人民版(江苏)《大一轮复习讲义》:必修第三册 专题13 第39讲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a0d762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c8.png)
第39讲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一、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1.背景(1)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的侵略不断加深,民族危机严重。
(2)清政府统治日益腐败,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高涨。
(3)1905年,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
2.提出:孙中山在为同盟会机关报——《民报》所写的发刊词中,首次提出三民主义。
3.内容(1)民族主义: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
(2)民权主义: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它是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
(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是孙中山用以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
[易错提醒]“平均地权”≠“平分土地”平均地权是孙中山用以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其用意是打击封建土地私有。
平均地权的实质是实行资产阶级土地私有制,并不是平均分配土地,更不是满足农民对土地所有权的要求。
(1)它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
(2)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愿望,代表了时代前进的方向。
(3)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鼓舞仁人志士进行革命斗争的理论旗帜。
(4)对结束封建君主专制、促成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起了巨大作用。
(5)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二、新三民主义的提出1.背景:多次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失败;孙中山认识到革命力量在人民群众之中;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2.提出: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3.含义(1)民族主义:突出反帝的内容;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
(2)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3)民生主义:提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承认“耕者有其田”,并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
4.意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是孙中山在近代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上迈出的崭新一步。
2019年高考新课标全国II卷文综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含答案)
![2019年高考新课标全国II卷文综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bda548f242336c1eb95ed4.png)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II卷)文综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A. 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 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 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 国家组织能力强大25.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
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 王国势力强大B. 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 现实统治需要D. 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26.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其体现的主旨是A. 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B. 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C. 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D. 无为而治思想理念27.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
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
这表明清代中期A. 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B. 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 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D. 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28.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
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 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B. 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C. 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D. 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29.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
”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A. 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B. 爱国觉悟得到提高C. 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D. 接受了马克思主义30.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
2019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以及答案解析
![2019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以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021d8f984254b35eefd3452.png)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分)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
这一记载反映了()A.井田制度松动B.世袭制度解体C.抑商政策弱化D.礼乐制度崩坏2.(3分)《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
”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A.实行察举制度B.独尊儒家学说C.实行郡国并行制D.全面推行郡县制3.(3分)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
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B.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C.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D.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4.(3分)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
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
据此可知()A.商税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B.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C.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D.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5.(3分)有学者认为,“传统上人们对贫穷抱有道德中立的认知”,但明朝晚期,“人们越来越怀疑贫穷是短视和懒惰的结果”。
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物质享受B.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C.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现象日益严重D.反正统思想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6.(3分)清末,江苏某师范学校的校歌唱道:“经义治事,安定(北宋教育家胡安定)遗风,体用贵兼通。
旧学沉沦,新知潮涌,两端执乎中。
”歌词体现的理念是()A.全面复兴旧学B.排斥西方新学C.新学消解旧学D.崇尚中体西用7.(3分)清末《卖宁波脚带》:“宁波小脚啥好看,脚背高起一大段。
如何脚带竟出名,四乡八镇销场远。
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江苏卷精编版)【含答案及解析】(1)
![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江苏卷精编版)【含答案及解析】(1)](https://img.taocdn.com/s3/m/a4a7923816fc700abb68fcdd.png)
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江苏卷精编版)【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国语》讲“祀,国之大节”。
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
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A. 农具________B. 礼器________C. 食具________D. 货币2.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
这一举措A.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________B. 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C. 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________D. 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3. 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
这表明A. 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________B. 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C. 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________D. 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4.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
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
这种解释A. 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 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 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 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5. 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
这种特点可概括为A. 天人合一________B. 诗画合一________C. 情景合一________D. 知行合一6. 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
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 贫富不均________B. 莠民作乱________C. 民性懦弱________D. 吏治败坏7. 《万国公报》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
2019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包含各市)
![2019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包含各市)](https://img.taocdn.com/s3/m/d694c6b3a1c7aa00b42acb6d.png)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历史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
这一记载反映了()〖KG9〗〖WB〗〖KG9〗〖WB〗〖KG9〗〖WB〗〖KH-1D〗A. 井田制度松动B. 世袭制度解体C. 抑商政策弱化D. 礼乐制度崩坏2. 《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
”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A. 实行察举制度B. 独尊儒家学说C. 实行郡国并行制D. 全面推行郡县制3. 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
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A. 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B. 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C. 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D. 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4. 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
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
据此可知()A. 商税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B. 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C. 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D. 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5. 有学者认为,“传统上人们对贫穷抱有道德中立的认知”,但明朝晚期,“人们越来越怀疑贫穷是短视和懒惰的结果”。
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物质享受B. 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C. 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现象日益严重D. 反正统思想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6. 清末,江苏某师范学校的校歌唱道:“经义治事,安定(北宋教育家胡安定)遗风,体用贵兼通。
旧学沉沦,新知潮涌,两端执乎中。
”歌词体现的理念是()A. 全面复兴旧学B. 排斥西方新学C. 新学消解旧学D. 崇尚“中体西用”7. 清末《卖宁波脚带》云:“宁波小脚啥好看,脚背高起一大段。
2019年江苏卷历史高考试题文档版(含答案).doc
![2019年江苏卷历史高考试题文档版(含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6e229dadaef8941ea76e057d.png)
绝密★启用前2019 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一致考试江苏卷·前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题,每题3 分,合计6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要一项最契合标题要求。
1.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运营手艺业获得财富和方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 13块犁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典礼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
这一记载反映了A.井田准则松动B.世袭准则崩溃C.抑商方针弱化D.礼乐准则崩坏2.《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背叛,小者不轨于法。
”呈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A.实施察举准则B.独尊儒家学说C.实施郡国并行制D.全面推行郡县制3.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高贵,而他“收支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泣诉。
两人的阅历反映了唐代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B.选官准则阻断贵族入仕C.中央政府掠夺宗室特权D.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平4.宋时,平和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贩子交易,稍稍茂盛。
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
据此可知A.商税成为政府收入首要来历B.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约束C.政府活跃扶持市镇经济展开D.宋代市镇经济现已恰当兴旺5.有学者以为,“传统上人们对赤贫抱有品德中立的认知”,但明朝晚期,“人们越来越置疑赤贫是短视和懒散的作用” 。
这种现象呈现的首要原因是A.新式资产阶层寻求财富和物质享受B.产品经济展开导致社会价值观改动C.贫富分解和品德沦丧现象日益严重D.反正统思维成为其时社会干流思维6.清末,江苏某师范学校的校歌唱道:“经义治事,安靖(北宋教育家胡安靖)遗风,体用贵兼通。
旧学沉沦,新知潮涌,两头执乎中。
”歌词体现的理念是A.全面复兴旧学B.排挤西方新学C.新学消解旧学D.崇尚中体西用7.清末《卖宁波脚带》:“宁波小脚啥美观,脚背高起一大段。
怎么脚带竟知名,四乡八镇销场远。
明诏近来禁缠脚,脚带虽好用勿着。
2019年高考历史江苏卷(附答案与解析)
![2019年高考历史江苏卷(附答案与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bfb08b3da38376bae1fae1e.png)
历史试卷 第1页(共10页)历史试卷 第2页(共10页)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历 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
这一记载反映了( )A .井田制度松动B .世袭制度解体C .抑商政策弱化D .礼乐制度崩坏2.《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
”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 )A .实行察举制度B .独尊儒家学说C .实行郡国并行制D .全面推行郡县制3.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
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 ( )A .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B .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C .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D .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4.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
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
据此可知( ) A .商税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 B .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 C .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 D .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5.有学者认为,“传统上人们对贫穷抱有道德中立的认知”,但明朝晚期,“人们越来越怀疑贫穷是短视和懒惰的结果”。
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物质享受B .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C .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现象日益严重D .反正统思想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6.清末,江苏某师范学校的校歌唱道:“经义治事,安定(北宋教育家胡安定)遗风,体用贵兼通。
旧学沉沦,新知潮涌,两端执乎中。
”歌词体现的理念是( )A .全面复兴旧学B .排斥西方新学C .新学消解旧学D .崇尚中体西用7.清末《卖宁波脚带》:“宁波小脚啥好看,脚背高起一大段。
2019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9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d9aa54561252d380eb6e6b.png)
2019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
这一记载反映了A.井田制度松动B.世袭制度解体C.抑商政策弱化D.礼乐制度崩坏2.《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
”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A.实行察举制度B.独尊儒家学说C.实行郡国并行制D.全面推行郡县制3.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
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B.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C.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D.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4.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
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
据此可知A.商税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B.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C.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D.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5.有学者认为,“传统上人们对贫穷抱有道德中立的认知”,但明朝晚期,“人们越来越怀疑贫穷是短视和懒惰的结果”。
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物质享受B.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C.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现象日益严重D.反正统思想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6.清末,江苏某师范学校的校歌唱道:“经义治事,安定(北宋教育家胡安定)遗风,体用贵兼通。
旧学沉沦,新知潮涌,两端执乎中。
”歌词体现的理念是A.全面复兴旧学B.排斥西方新学C.新学消解旧学D.崇尚中体西用7.清末《卖宁波脚带》:“宁波小脚啥好看,脚背高起一大段。
如何脚带竟出名,四乡八镇销场远。
明诏近来禁缠脚,脚带虽好用勿着。
我劝卖脚带人早弃行,免使女子缠脚遭凌虐。
2019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9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079868192e45361066f56e.png)
2019高考江苏卷历史试题
1.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
这一记载反映了
A.井田制度松动
B.世袭制度解体
C.抑商政策弱化
D.礼乐制度崩坏
2.《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
”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
A.实行察举制度
B.独尊儒家学说
C.实行郡国并行制
D.全面推行郡县制
3.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
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
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
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
B.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
C.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
D.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
4.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
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
据此可知。
2019年江苏卷历史高考真题
![2019年江苏卷历史高考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8d334858b7360b4c2f3f640b.png)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
这一记载反映了A.井田制度松动B.世袭制度解体C.抑商政策弱化D.礼乐制度崩坏2.《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
”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A.实行察举制度B.独尊儒家学说C.实行郡国并行制D.全面推行郡县制3.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
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B.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C.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D.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4.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
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
据此可知A.商税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B.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C.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D.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5.有学者认为,“传统上人们对贫穷抱有道德中立的认知”,但明朝晚期,“人们越来越怀疑贫穷是短视和懒惰的结果”。
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物质享受B.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C.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现象日益严重D.反正统思想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6.清末,江苏某师范学校的校歌唱道:“经义治事,安定(北宋教育家胡安定)遗风,体用贵兼通。
旧学沉沦,新知潮涌,两端执乎中。
”歌词体现的理念是A.全面复兴旧学B.排斥西方新学C.新学消解旧学D.崇尚中体西用7.清末《卖宁波脚带》:“宁波小脚啥好看,脚背高起一大段。
如何脚带竟出名,四乡八镇销场远。
明诏近来禁缠脚,脚带虽好用勿着。
我劝卖脚带人早弃行,免使女子缠脚遭凌虐。
2019年高考历史江苏专版总复习课时作业:第13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Word版含解析
![2019年高考历史江苏专版总复习课时作业:第13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0abc936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9c.png)
第13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1949年,华北出现旱灾,粮食、棉花供应困难,司徒雷登希望美国经济合作总署的物资能运到中国。
此外,他认为提供大批借款和进行贸易,对中国工业化也有帮助。
中国外交人员告诉他,美国在断绝与国民党的关系上没有正式表示,实现这些事情并非易事。
此事件表明当时()A.美国改变了扶蒋反共的政策B.美国企图用经济封锁要挟新中国C.新中国对美交往的原则基本形成D.中国已经确立“一边倒”的外交战略2.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讲到:“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
因为虽然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帝国主义是绝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态度对待我们的。
”为此,新中国外交方针的实施与该论述一致的是()A.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B.经济建设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C.改变中国半殖民地位,在国际交往中坚持独立自主D.肃清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3.下表为周恩来某一天的行程安排,这些外交活动的内容表明当时他正在参加()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联合国大会D.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4.1950年1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年6月,中英互派代办;1972年3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
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A.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B.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C.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D.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逐渐消失5.印尼开国总统苏加诺谈到某次国际会议时说:“当中国龙、印度神牛、埃及斯芬克斯(即狮面人身像)、缅甸孔雀、泰国白象、越南九头蛇、菲律宾虎和印尼牛一起共舞时,殖民主义将被彻底粉碎。
”这次会议()A.实践了不结盟运动的政策B.促成了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C.改变了联合国的力量对比D.力图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6.基辛格回忆说:“阿尔巴尼亚提案以压倒多数通过了。
2019年高考全国卷Ⅱ文综历史试题(word档含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全国卷Ⅱ文综历史试题(word档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02b19b16529647d27285259.png)
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
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可知程颢强调的是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通过探究世间万物来求理,B选项符合题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属于道家的思想,A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C选项排除。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属于老子的思想,D选项排除。
原因:根据“之后实行粤海关一口通商。”“1843年”等信息得出清代中前期限制中外贸易,鸦片战争后国门被打开;根据“《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并结合鸦片战争的影响得出协定关税,海关主权丧失;根据“列强利用协定关税权,一再压低中国进口税率,使其长期低于出口税率”结合所学得出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
(2)特征:根据“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结合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得出完全自主;根据“在海关税率方面,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内需要予以调整,“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得出税率灵活,根据国家需要调整。
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41—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5—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37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康熙时解除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设立四处海关,管理对外贸易。海关设置后即制定税则,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包括正税和杂税,税率总计10%左右。乾隆时期对浙海关税率提高两倍,试图“寓禁于征”,但效果不显著,之后实行粤海关一口通商。
2019版高三历史人民版(江苏)必修3专题13 第38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Word版含答案
![2019版高三历史人民版(江苏)必修3专题13 第38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09f51ea6c30c2259019e36.png)
第38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新文化运动1.背景(1)政治:反动的政治势力妄图复辟帝制。
(2)思想: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3)文化:新式学堂建立和留学风气盛行。
(4)阶级基础:接受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队伍日益壮大。
2.兴起(1)序幕: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蔡元培、鲁迅等。
(3)前期指导思想: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
(4)运动中心:北京大学。
(5)学术方针: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其实质是让新文化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
3.内容(1)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
①陈独秀:科学与民主是当今人类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两大因素;从历史进化的观点看,民主制取代君主制是不可抗拒的潮流。
②李大钊:妄想复辟的人都是国家公敌;批判尊孔复古思潮就是反对复辟帝制。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①陈独秀指出,“三纲五常”完全违反了自由、平等、独立的原则。
②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指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①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②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
4.评价(1)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文化启蒙运动(思想解放运动),也是文学革命运动。
(2)意义①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②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
③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3)局限性: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把一切中国文化都看作是落后的,甚至把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也当作封建文化加以否定。
新文化运动把一切西方文化都看作是进步的。
这种形式主义的偏向,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1)十月革命前①梁启超是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的人。
2019年高考江苏历史卷word版(含答案)
![2019年高考江苏历史卷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a723ffbb4cf7ec4afed0d5.png)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
这一记载反映了A.井田制度松动B.世袭制度解体C.抑商政策弱化D.礼乐制度崩坏2.《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
”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A.实行察举制度B.独尊儒家学说C.实行郡国并行制D.全面推行郡县制3.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
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B.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C.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D.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4.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
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
据此可知A.商税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B.城市商业话动打破时空限制C.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D.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5.有学者认为,“传统上人们对贫穷抱有道德中立的认知”,但明朝晚期,“人们越来越怀疑贫穷是短视和懒惰的结果”。
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物质享受B.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C.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现象日益严重D.反正统思想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6.清末,江苏某师范学校的校歌唱道:“经义治事,安定(北宋教育家胡安定)遗风,体用贵兼通。
旧学沉沦,新知潮涌,两端执乎中。
”歌词体现的理念是A.全面复兴旧学B.排斥西方新学C.新学消解旧学D.崇尚中体西用7.清末《卖宁波脚带》:“宁波小脚啥好看,脚背高起一大段。
如何脚带竟出名,四乡八镇销场远。
明诏近来禁缠脚,脚带虽好用勿着。
我劝卖脚带人早弃行,免使女子缠脚遭凌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
这一记载反映了A.井田制度松动B.世袭制度解体C.抑商政策弱化D.礼乐制度崩坏2.《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
”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A.实行察举制度B.独尊儒家学说C.实行郡国并行制D.全面推行郡县制3.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
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B.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C.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D.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4.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
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
据此可知A.商税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B.城市商业话动打破时空限制C.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D.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5.有学者认为,“传统上人们对贫穷抱有道德中立的认知”,但明朝晚期,“人们越来越怀疑贫穷是短视和懒惰的结果”。
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物质享受B.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C.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现象日益严重D.反正统思想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6.清末,江苏某师范学校的校歌唱道:“经义治事,安定(北宋教育家胡安定)遗风,体用贵兼通。
旧学沉沦,新知潮涌,两端执乎中。
”歌词体现的理念是A.全面复兴旧学B.排斥西方新学C.新学消解旧学D.崇尚中体西用7.清末《卖宁波脚带》:“宁波小脚啥好看,脚背高起一大段。
如何脚带竟出名,四乡八镇销场远。
明诏近来禁缠脚,脚带虽好用勿着。
我劝卖脚带人早弃行,免使女子缠脚遭凌虐。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观念变化已致脚带无人问津B.诏令颁布引发妇女普遍解放C.女子缠足当时仍然普遍存在D.废止缠足已成当时社会共识8.近代上海报纸刊登《纪苏州一车夫》:昨日经过观前街,见一日本人,正在叫车,大呼:“至盘门(租界)大日本领事馆去!”车夫操吴侬软语道:“只拉我国的大国民,矮奴是不拉的。
”这一记载可能出现于A.1840—1894年B.1895—1911年C.1912—1945年D.1946—1949年9.观察时事漫画《不许戎衣有泪痕》(见右图),对其涵义理解正确的是A.夫唱妇随赴战场B.抗战流血不流泪C.国共北伐齐协力D.解甲归田喜而泣10.民国时期,有学者认为,“在发展过程中,为着帝国主义间,彼此有矛盾,所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某限度的蓬勃,但总不能蓬勃到可以脱离半殖民地的地位”。
在他看来A.民族资本主义在当时的中国没有发展空间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依赖于帝国主义间矛盾C.民族独立以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为前提D.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以民族独立为前提11.1949年10月3日,《解放日报》发表张乐平的新闻漫画《大旗招展全球》(见右图),对这幅漫画所含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A.新中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B.国民党政权统治已被推翻C.人民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D.国际社会普遍承认新中国12.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同时开展了一万多个工矿建设单位的施工……从而使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国民经济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
对此“变化”表述正确的是A.初步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B.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C.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迅速恢复D.实现了农轻重各部门协调发展13.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回忆录中指出:“中国和美国在七十年代初谋求和解,这是世界环境所决定的。
”当时的“世界环境”是A.中国重返联合国改变了美苏对峙格局B.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基本消除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已经出现D.中美苏成为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力量14.“以前的地位显赫的国家官员现在变成了轮流坐庄的‘贵族’,因而就没有多大的影响力了。
另外,国家公务由这么多公民承担,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是一段十分有益的人生经历。
因此,同其他古代国家相比,雅典拥有更多有智慧的公民。
”这意在说明雅典A.国家官员不再履行管理职责B.民主政治提高了公民素质C.国家事务应由贵族最终决定D.公民教育有利于处理公务15.美国学者约翰·梅里曼认为,古罗马诗人维吉尔长篇史诗《埃涅阿斯纪》的主人公埃涅阿斯是罗马公民理想人格的典范,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此进行神学解读,他们将埃涅阿斯的旅程诠释成基督徒的灵魂之旅。
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A.推崇罗马神权统治B.利用宗教表达诉求C.否定天主教会教义D.主张灵魂自我救赎16.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经过长达四个月的激烈辩论,通过了联邦宪法,各州批准宪法情况见右图。
据此可知,当时的美国A.联邦体制确立经历艰难历程B.各州的矛盾和分歧已经消除C.南方与北方处于对立的状态D.邦联政治体制尚未正式建立17.“风雪里一个满身乌黑的小东西,‘扫呀,扫呀’在那里哭哭啼啼!……‘因为我原先在野地里欢欢喜喜,我在冬天的雪地里也总是笑嘻嘻’。
”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在《经验之歌》中用组歌描绘了扫烟囱孩子,从侧面反映了工业化初期的英国社会。
这首诗歌A.以浪漫主义风格表达不满情绪B.以现实主义笔触揭露社会黑暗C.以现代主义手法表现自我追求D.以印象主义技巧展现真实历史18.马克思说:“新思潮的优点就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
”这表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A.新旧理论的杂糅相济B.在否定传统中预知未来C.在批判中继承和创新D.新旧世界的渐进式结合19.1919年5月219日,英国皇家学会科考队在几内亚湾普林西比岛拍摄的日蚀照片和随后的计算证实了如下观点:引力是因质量的存在而引起的时空连续场的弯曲。
本次科考活动支持了A.经典力学B.相对论C.进化论D.量子论20.“在世界许多地方,普遍的商业化和通过外来影响对国家或地区文化的重塑,刺激人们寻找回归,寻求他们本身的传统和价值。
”作者意在强调,在全球化进程中应重视A.传统文化的价值B.文化理念的趋同C.商业的文化功能D.外来文化的影响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60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
其中第21题~第23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24题为选做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
21.(13分)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和标志,影响巨大而深远。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青铜器作为文字的载体有一个很大的局限就是面积太小,无法刻写太多的文字,而且铸造工艺也比较复杂……严格地说,轻便而实用的竹简、木牍才是中国文献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书籍”……缣帛成本较高,产量有限,这就使得帛书的使用范围不能像简册那样广泛,只有朝廷和贵族之家才有条件使用。
——王恩全《论中国汉字的栽体演变及其文化功能》材料二纸张的轻薄柔韧、价廉易得使其成为汉字书写和传播最理想的载体……借助于纸张的普及,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的各种书体:篆隶草行楷已发展完备……(唐宋时期)纸张的运用也推动了印刷术蓬勃兴起、为达到便于阅读的视觉效果,印刷的字体刻意追求方正规范、整齐划一。
——陈虹《器物裁体与汉字书写的美学风貌》材料三汉字的传播及汉字系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东亚地区乃至全世界最为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之一。
历史上,在以我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随着汉字的广泛传播和深刻影响,先后形成了包括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日文、越南喃字等在内的十多种汉字系民族文字,构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文字家族和文化宝库。
这些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汉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密切交流的成果,也是汉字符号多、语言适用性强的体现。
——摘编自王锋《追寻汉字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足迹》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分析简牍在文字载体中一度取得优势地位的原因。
(5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技进步对汉字发展的作用。
(3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字对中国、东亚和世界文化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5分)22.(13分)翁仕朝(1874—1944),一位乡村塾师,世居香港,历经英国殖民扩张、日本攻陷香港等重大世局之变,始终秉持志节,期望政治清明、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充满着时代赋予的家国情怀。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翁氏对于世界地理颇有浓厚兴趣,出于其手编亲辑之简明著作为《天下寰球中外交通分五大洲图》,简明清晰,并系史志……了解世界,求取新知,自以阅览世界地志为重要入手,自鸦片战争时期,魏源、徐继畲、梁廷枏、姚莹等均循此途,当知知书儒生多具共同意趣,翁氏遗留著作,惟此一种最有贡献。
——王尔敏《儒学世俗化及其对于民间风教之浸濡》材料二孙逸仙,想报仇,行革命,灭满洲。
数十年,不变志,以三民,为主义……前者仆,后者继,不自由,枉人世。
若学买卖,是为商家,有人办丝,有人办茶……中国所用,多是洋货,利归外国,每年甚多。
——翁仕朝授课教材《新三字经》《三、四、五字书》(20世纪初)材料三民国政府纪念期,列明以后:正月一号,南京政府成立纪念。
二月一号,北京宣布共和纪念……(五月)九号,条约(廿一条)国耻纪念……(八月)廿九号,《南京和约》国耻纪念。
九月七号,《辛丑条约》国耻纪念。
——翁仕朝手稿(20世纪30年代)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翁仕朝和魏源等人具有怎样的“共同意趣”,并分析这种“意趣”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4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翁仕朝的家国情怀提炼观点,并从内涵和成因方面进行论证。
(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23.(14分)新航路开辟之后,出现了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被称为“哥伦布大交换”,其影响深远。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在美洲被征服的过程中,大量印第安人死于屠杀和折磨。
更悲惨的是,新大陆没有天花、白喉等疾病,印第安人对这些疫病毫无免疫力,欧洲人带来的这些疾病造成他们死亡的数量可能更大,有的村子因此整个灭绝。
据估计原来有1000万到2500万人口的新西班牙(阿兹特克帝国),到17世纪初只剩下不到200万人,同时期印加人从约700万减少到只有约50万……随着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劳动力来源日趋紧张,于是殖民者又从非洲运来黑人,迫使他们在种植园里劳动。
——王加丰《世界文化史导论》材料二 (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