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冲突讲解

合集下载

文明的冲突

文明的冲突

法律全球化与文明的冲突[内容摘要]:法律全球化不仅仅表征着一体化与趋同化的单一过程,它本身应当是全球化与去全球化同时发生、进行的过程,因为社会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双向发展的过程,往往一种现象和原则发展的同时,与其相反的现象和原则也在发生。

这就意味着在全球化的过程应当是共同认同与自我认同的并存。

而文明的冲突则是基于文明的差异性产生的,它会造成四种不同的结果,这四种不同的结果对法律全球化将产生不同的影响。

如何把握文明冲突的实质,探究出四种结果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从而发掘出法律全球化与文明冲突二者关系的内在逻辑,是一个应当重视的问题。

同时,我们如何协调本土文明与法律全球化之间的关系,从而一方面寻求共同认同容入世界法律体系当中,一方面在普遍性要求之下保持自我认同?也应当成为我们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法律全球化文明冲突经济的全球化导致国际社会一体化趋势日益增强,但随着国际社会间联系的日趋紧密,各种因文明的差异而导致的新问题凸现。

这种基于地域、语言等原因而先天存在的文明差异所包涵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但不论是文化传统间的差异,还是政治经济条件的制约,都无疑会成为当下国际社会发展中一个两难的问题,它一面为社会的多元化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理论支持,一面却又成为社会冲突不断产生的诱因。

许多问题在这种文明差异下陷入尴尬的境地,它们在努力适应着全球化所带来的价值普遍性要求的同时,却无法回避自身的传统承继性问题。

法律的全球化作为一个过程,同样也要面对文明之间冲突所产生的各种问题。

一、法律全球化释义全球化这个概念被学术界广泛认同并使用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事情,虽然之前也有类似的称谓和说法,但是并没有使用“全球化”这个概念。

进入9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各个国家、地域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使得全球化成为世界上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全球化进程从发端以来,其主要特征有两个:一是西方势力在其经济实力和军事武力的支持下进行的世界范围的扩张;二是民族国家是全球化进程中最主要的活动者,全球化的这些特点使西方全球化理论带有明显的‘西方中心论’和‘国家中心论’倾向。

古代文明的交流与冲突分析

古代文明的交流与冲突分析

古代文明的交流与冲突分析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古代文明的发展犹如璀璨的繁星,照亮了人类前进的道路。

而在这些文明的演进过程中,交流与冲突始终是两个重要的主题,它们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古代世界的格局。

文明的交流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在古代,贸易是文明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例如,丝绸之路的开辟,连接了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罗马帝国。

通过这条贸易通道,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精美物品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方,而西方的香料、珠宝、玻璃制品等也传入了中国。

这种贸易往来不仅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文化、技术和思想的交流。

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等先进技术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了欧洲,极大地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而佛教则从印度传入中国,经过与本土文化的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

除了贸易,宗教的传播也是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后来传播到了亚洲的许多地区,包括中国、日本、韩国等地。

佛教的教义和哲学思想对这些地区的文化、艺术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也在其传播的过程中,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宗教的传播往往伴随着传教士的活动,他们不仅传播宗教教义,还带来了语言、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文明的交流还体现在人员的流动上。

在古代,由于战争、贸易、探险等原因,人们常常跨越地域的限制,迁徙到新的地方。

比如,古代希腊人在地中海地区的殖民活动,将希腊的文化和制度带到了新的地区。

蒙古帝国的西征,使大批蒙古人和中亚人涌入了欧洲和中东地区,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融合。

然而,与文明交流相伴而生的,往往还有文明的冲突。

资源的争夺是引发文明冲突的常见原因之一。

在古代,土地、水源、矿产等资源对于文明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当不同的文明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而发生冲突时,往往会引发战争。

例如,古代埃及和赫梯帝国为了争夺叙利亚地区的控制权,爆发了激烈的战争。

文化和价值观的差异也是导致文明冲突的重要因素。

每个文明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价值观,当这些差异无法得到相互理解和尊重时,就容易产生冲突。

文明的冲突读书笔记

文明的冲突读书笔记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书笔记一、简介《文明的冲突》是亨廷顿在20世纪90年代对其在《外交》季刊上发表的一篇名为《文明的冲突?》的论文的丰富和再阐释。

其核心观点在于,未来世界秩序的建立和发展方向主要由不同的文明主导,文明之间的合作、竞争和冲突将是世界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

为此,作者结合20世纪90年代末的历史实践对对当前世界既存的几类主要文明进行了简要描述和分析,并对文明的未来作了大致的期望。

二、简要分析《文明的冲突》一书包括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名为“一个多文明的世界”,对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发展趋向作了简要的概括,认为未来世界秩序的重建将是由七八个主要的不同文明之间主导的,这些文明之间的差异和共性影响着不同文明范围内的主权国家之间的关系。

国际问题中的争论主要也是围绕文明之间的差异展开,政治经济的发展模式也应文明的不同有所差异等。

总之,未来的世界将是一个多文明的世界。

第二部分名为“变动中的各文明力量对比”。

在这一部分之中,亨廷顿对当前世界上占主流地位的几个文明的发展做了简要分析。

首先,西方文明由于历史上经济、军事权力等方面的优势经历了世界范围内的扩张,世界主要国家都曾不同程度地吸纳和模仿西方文明,如近代中国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埃及纳赛尔的全盘西化等。

但由于西方文明拥有的领土、人口、经济、和军事优势正在逐渐消失,西方文明正陷入相较于非西方文明的衰落之中。

与之不同的是,随着非西方文明内部实力的增长,非西方文明本身的复兴也与之相随。

作者借助亚洲的中华文明和中东,南亚地区的伊斯兰文明的复兴说明。

亚洲在历史上主要是以中华文明为核心发展的,地区内部的国家都主要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文明。

随着中国大陆经济的发展,华人群体在东南亚地区的广泛分布等因素,中华文明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日益增长,而西方文明的影响力则不断下降。

伊斯兰文明的复兴主要缘于人口的增长,这些新增的人口成为伊斯兰文明广泛传播的载体,二者互为支撑。

《文明的冲突》读书报告

《文明的冲突》读书报告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书报告该书作者为美国人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

作者在这本书中提出了自己对于世界政治冲突原因的观点——文明的差异。

这种独特的观点在当时的学术界中十分新颖,先不谈书中的观点是否正确,单就作者对世界格局标新立异的划分而言,这本书确实是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该书分为五个部分:多文明的世界、文明力量的对比、正在形成的文明秩序、文明的冲突、文明的未来。

“多文明的世界”部分从作者亨顿的角度将世界划分为7个文明的多极化共同体,这7个文明为中华文明(Sinic,不单单指中国,还包含了东南亚及其他地区的华裔文明)、日本文明(脱胎于中华文明却又与之相独立)、印度文明(Hindu,与前面的中华文明相似,不单指印度这个国家,而是以印度为首的包括其周边国家的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以欧洲、北美为主)、拉丁美洲文明、非洲文明。

“文明力量的对比”部分则主要针对西方文明、伊斯兰文明、中华文明、日本文明描述了这四个文明的兴衰与现代世界中这几个文明力量的差异。

在这一部分中作者将西方文明与其他文明相独立开来,着重叙述了非西方文明通过重新肯定自己的文化价值来逐渐摆脱西方文明统治的过程。

这一过程又主要分为亚洲文明对经济、军事、政治权力的扩张和伊斯兰文明的人口爆炸。

“正在形成中的文明秩序”部分写的是作者对于现代世界文明的区域化和政治格局向文明靠拢的趋势化的观点。

作者认为现代世界的政治格局正在逐渐演变成以文明界线划分的局面。

相同文明的国家间联系逐渐加强并成为一个整体,与此同时,不同文明间的矛盾与间隙也将不断加强。

国家的界线将会淡化为文明的界线,最后世界各国都围绕它们各自文明的领导或核心国家来划分自己的归属。

“文明的冲突”则提出了本书最核心的观点——文化差异是冲突的根本原因。

这一部分列举了西方文明与中国、伊斯兰国家之间的矛盾冲突来说明。

“文明的未来”则是作者对于当前世界格局的展望。

对文明冲突的理解

对文明冲突的理解

对文明冲突的理解对文明冲突的理解我们要想理解文明冲突,首先要搞清楚文明的概念。

文明是什么呢?文明这一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讲,它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从狭义上讲,它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是动态的历史现象,具有阶级性、民族性。

亨廷顿认为文明是“人群文化上的最高层的组合,是人们拥有的除了那种区别人类与其他动物的认同的文化认同的最广泛的水平”实际上他在谈论文明的冲突时,文明这一概念包括三大要素。

一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这是文明的原义。

二是文明的主体——人,即有共同的文化认同的人群。

三是人和文化的载体——区域。

我们理解文明之后,再来探讨一下对文明冲突的理解。

在世纪更替、千年交接的新时代,世界正逐步走向信息化、全球化、多极化;而与此同时,各种文明之间的局部冲突和动荡此起彼伏,尤其是东西方之间的文化摩擦以及以两种不同的文明模式、文化传统、民族信仰、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碰撞及冲突更为明显地凸现出来。

中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以一个有分量、有影响的发展中大国的姿态进入新世纪,面临各种机遇和挑战。

21世纪初,中国继续保持着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依然是世界上经济增长较快的国家之一。

正在进行复兴大业的中华民族必须顺应新的历史潮流,把振兴中华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结合在一起,积极参与多元文化交流的实践,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良性发展与融合。

冷战结束后,美国干了三件大事:解放科威特、干预科索沃及报复阿富汗,成功巩固了其世界霸主的地位。

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落后民族及下层平民以和平的经济战争来对抗西方领先的全球化潮流根本不可能,只能以暴力的恐怖行动来孤注一掷。

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受恐怖袭击以及随后对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军事打击对中东和世界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

西方与阿拉伯世界、伊斯兰世界的关系首当其冲,面临严峻考验。

有杂志评论说:“在美国城市遭袭两个多月后,国际关系乃至整个国际新秩序变得同以前不一样了”。

历史中的文明冲突与融合知识点

历史中的文明冲突与融合知识点

历史中的文明冲突与融合知识点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子,记录了人类社会各个时期的兴衰成败。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文明的冲突与融合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从社会形成初期的部落冲突,到后来的国家间战争,再到现代国际关系,文明冲突一直贯穿着历史。

然而,与此同时,文明的融合也是一种重要的历史现象。

本文将从历史中的几个重要时期来探讨文明冲突与融合的知识点。

一、古代文明冲突与融合古代文明的冲突主要体现在各个民族之间的战争和争斗上。

例如,古代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为了争夺霸权进行了多次的战争,这些战争既是冲突的表现,也是文明融合的契机。

通过战争,各个诸侯国在冲突中逐渐吸收对方的先进文化和制度,形成了以秦国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制度。

这种文明的融合最终使得中国出现了秦统一和汉帝国的建立,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

另外一个例子是古埃及与古希腊文明之间的冲突与融合。

希腊人与埃及人在地理位置上相距遥远,但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却不可忽视。

希腊人向东扩张时曾侵占过埃及,这是一种冲突;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希腊帝国逐渐接受了埃及的宗教信仰和艺术风格,这是一种文明的融合。

此后,埃及文化对于希腊的影响不断增加,埃及的象形文字也逐渐被希腊化,形成了埃及化的希腊风格。

二、中世纪的文明冲突与融合中世纪是一个充满战乱的时代,同时也是文明冲突与融合最为显著的时期之一。

从东西方文明的交锋到宗教改革与宗教战争,中世纪见证了许多文明冲突的事件。

一方面,东西方文明的冲突在中世纪时期达到了高峰。

十字军东征是其中的重要事件,欧洲封建贵族为了追求荣誉和财富,组织了多次的东征,试图征服中东地区。

然而,这些东征并未实现持久的胜利,相反的是东方文明对于西方的影响很大,如阿拉伯数字、文化艺术等都对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另一方面,宗教改革与宗教战争也是中世纪文明冲突的重要表现。

宗教改革者马丁·路德挑战了天主教会的统治,引发了信仰的分裂与战争。

然而,虽然战争与分裂表明了信仰的冲突,但宗教融合也是不容忽视的。

《文明的冲突:战争与欧洲国家体制的形成》读书报告

《文明的冲突:战争与欧洲国家体制的形成》读书报告

《文明的冲突:战争与欧洲国家体制的形成》读书报告提起文明的冲突,大多数人首先会想到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及世界秩序的重建》,以及他在书中提出的,并在9•11后开始广为流行的“文明冲突论”。

但是实际上,从文明史的角度观察历史演进和现实政治并非亨廷顿一人,也并非从亨廷顿开始。

从从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到汤因比的《历史研究》,从布罗戴尔到沃勒斯坦,都从文明和文化的角度考察人类社会历史和社会政治的变迁。

《文明的冲突:战争与欧洲国家体制的形成》一书,也是从文明史角度研究西欧近代国家体制形成的一本著作。

《文明的冲突:战争与欧洲国家体制的形成》一书的作者为美国学者维克多•李•伯克(Victor Lee Burke),他在其导师美国社会学理论大师查尔斯•梯利(Charles Tilly)和梅耶•扎尔德(Mater Zald)以及英国社会学理论家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的影响下,对现代欧洲国家体制的形成提出了新的解释——“文明斗争冲突模式”,本书即是围绕着这个理论展开的。

一,基本内容本书共分为导论和6个章节。

在导论中,作者开宗明义地指出了自己的研究目的:一方面提出一种理论,要对欧洲现代国家体制的起源和形成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另一方面,作者要用这种理论对“战争与文明其他方面内容之间的相互作用究竟如何促进了西欧统治体制的发展进行历史经验式的考察”[1]。

紧接着,作者说明了自己理论创新所依据的各种社会理论与学说,以及自己的写作重点。

在理论基础方面,作者把“梯利—吉登斯的战争与国家创建有着密切关联的原理和汤因比的关于在理解社会变革时文明是分析的关键单位的观念”[2]作为自己研究分析的基础。

至于研究的重点,作者指出“本书将战争事物至于首位”[3];“本人的研究中心集中于文明的层面上”[4]。

总的说来,就是“在本书中,我将主要关注各种文明冲突和战争在创造和改变欧洲国家体制上的方法模式”[5]。

名词解释文明冲突论

名词解释文明冲突论

名词解释⽂明冲突论美国哈佛⼤学政治学者亨廷顿提出的“⽂明冲突论”,⾄今影响巨⼤。

这⼀理论试图以⼀种新的视⾓来解读当今的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为西⽅特别是美国制定新的国际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此论⼀出,⽴即在国际上引起了⼴泛的关注和强烈的反响。

“⽂明冲突”⼀词也频频出现在国际媒体中,形成⼀股颇有影响的思潮。

亨廷顿⾸次提出“⽂明冲突论”是在1993年,1996年他出版了《⽂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书,对这⼀观点进⾏了全⾯的总结归纳,“⽂明冲突论”基本定型。

基本观点第⼀,导致未来冲突的根本原因是⽂明的差异性,⽂明之间的分界线将成为未来的战线。

⼈类在经历了君主冲突、民族国家冲突和意识形态冲突之后,将进⼊⼈类⽂明冲突的阶段。

按照亨廷顿的说法,⽂明是⼀种⽂化的统⼀体,⽂明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不是种族或民族,⽽是宗教。

世界将由七⼋种主要⽂明相互作⽤下形成,它们包括西⽅、儒教、⽇本、伊斯兰、印度、南斯拉夫⼀东正教、拉美及⾮洲⽂明。

未来的冲突将在把这些⽂明分隔开的⽂明交界处爆发。

第⼆,导致⽂明冲突的原因,即⽂明的差异是根本性的,不同⽂明的相互影响加深、强化了⼈们的⽂明意识,加剧了⽂明之间的敌对情绪,全球经济和社会变⾰正在把⼈们从地域属性中分开,削弱了民族国家的地位。

西⽅处于权⼒顶峰,刺激了其他地区⽂明意识的发展;⽂化特性和差异不易改变,也难以⽤妥协的⽅式解决,等等。

第三,西⽅和⾮西⽅的对抗将成为冲突的焦点。

亨廷顿认为,西⽅与⾮西⽅冲突的根源在于军事、经济、社会制度的竞争和与基本价值观念及思想信仰有关的⽂化差异。

未来国际政治的核⼼因素,将是西⽅与⾮西⽅的冲突。

⾮西⽅社会希望⾛⼀条现代化但却不西化的道路。

在可预见的未来,冲突焦点将集中在不屑加⼊西⽅的儒教和伊斯兰教国家与西⽅阵营间爆发的纷争。

第四,⽂明冲突的主要形式⼀般有两种。

⼀是地区或微观层次上的冲突,即属于不同⽂明的毗邻国家或⼀国内不同⽂明的集团之间的断层线冲突;⼆是全球或宏观层次上的冲突,即不同⽂明的主要国家之间的核⼼冲突。

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文本解读

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文本解读

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文本解读前言在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P. Huntington)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对世界政治格局的观测方式,称之为“文明冲突论”(Clash of Civilizations)。

他认为,未来冲突不再像以往纯粹基于意识形态构诉的斗争,而是将会是基于着各种文化和宗教区别而展开的升级和升高的斗争。

该理论一发布便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论。

本文将结合亨廷顿的原始著作以及相应的后续评论和拓展,对该理论进行进一步解读和探讨。

文明冲突的概念亨廷顿在其著作《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明确指出,“文明是人类文化和社会制度的高度综合体,是共同的历史、语言、习俗、信仰、价值观和制度的总和,被限定在一个明确定义的地理边界内。

”在这里,文明的定义就不再仅仅是指个别国家或地区特有的文化习俗,而是更加广泛、复杂的一种文化整体。

文明是超越个人或民族的概念。

基于这个信仰的人们不仅在内部维护自己的文明,而且在面对其他文明时也有着强烈的意识和行动。

因此,文明冲突的概念是指“各种文明体制之间的一种基本性的对抗。

它是因为不同群体之间的意识形态或者物质需求以及各自的文明体制之间的差异而引发的。

文明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种冲突或者一种联结的过程,它并非类似单纯的战争或者和平的问题。

“文明冲突的核心假设及其争议点在亨廷顿看来,文明冲突并非一时一地的现象,而是一种长期存在的趋势。

他认为,在未来的全球政治格局中,文明之间的冲突将成为主要的矛盾。

在这个基础上,亨廷顿提出了三个核心假设,分别为:文明间的对抗性比政治、经济等其他领域的对抗性要更明显;各个文明对自身的认同和维护优先于对世界和平的追求;不同文明之间的对抗性不是表面上的政治和军事冲突至关。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理论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反对者指出,亨廷顿错误地将各种文明视为单一、统一的整体,忽视了文明内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同时也没有注意到文明之间认同和交流的重要性,而过分强调了对抗性;而且还有些批评者指出,亨廷顿的理论似乎是在为美国通过使用文明对抗和矛盾来实现其国家利益寻找理论依据。

文明冲突与东方文化自觉

文明冲突与东方文化自觉

文明冲突与东方文化自觉乐黛云一、“文明冲突论”的提出“文明冲突论”最早提出是在1993年。

我国对此颇为重视,当时曾在《参考消息》上7天连载《文明的冲突?》一文,引起了普遍的关注。

作者塞缪尔·亨廷顿原来是美国哈佛大学国际和地区问题研究所所长、美国政治学会会长、《外交政策》杂志主编。

《文明的冲突?》1996年发展为《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1999年被译成中文。

他的主要论点如下:第一,文明是人的最高文化归属,是人必不可少的文化认同的最大层面,是人区别于其他物种的根本。

冷战后的世界是由七、八个主要文明构成的。

主要行为者不再是一般的民族国家,而是文明的核心国家。

文明和文化的不同在于文化的指称范围小一些,文化是一组共有的信念,主要由宗教信仰、情绪、情感、思想和价值、风俗习惯及其所产生的行为模式所构成。

文明则是文化认同的最大层面。

文化是人所创造的,同时人又是文化的产物。

文明是人的最高文化归属,是比文化更大的概念。

文明框架集中形成于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的精神过程中,由中国的孔、老、墨、法,印度的奥义书和佛陀,波斯的查拉图斯特拉(前628——551)和希伯莱先知以及希腊的哲学家们所代表,后来演变为多种文明。

过去存在过12个主要文明,7个已不复存在(如埃及文明、苏美尔文明、拜占庭文明等),尚有:中华文明、印度文明、西方文明、伊斯兰文明(起源于阿拉伯半岛,包括阿拉伯、土耳其、波斯和马来文化)、日本文明(中华文明的后代,却是独特文明),还有拉丁美洲土著文明和非洲文明。

第二,文明之间的权力均势正在变更。

亚洲文明正在壮大其经济、军事、政治力量;伊斯兰文明人口激增。

非西方文明都在重新肯定他们自身的文化价值。

人类将经历非西方文明与权力的复兴,经历非西方文明内部相互之间以及与西方文明之间的冲突。

过去,文化传播很慢,中国8世纪发明印刷术——11世纪有活版印刷——15世纪才传到欧洲;中国2世纪发明造纸术——7世纪传到日本——13世纪才传到欧洲。

12第十二讲民族文化的冲突

12第十二讲民族文化的冲突

文明冲突论的缺陷
一,以文明为单位的冲突与文明导致冲突是 两个概念。文明差异也许会加强冲突,但 是文明差异并不决定冲突,而是利益决定 冲突。
二,文明的差异导致的冲突能否上升为暴力 冲突二者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
文明冲突论观点
随着冷战的结束,人们对国家的认同和忠诚正在转向对文明 的认同和忠诚,并且这种转换正在产生一种多极和多文明的 世界秩序。由于认同方面的这种变换,文明间冲突将成为世 界和平的最大威胁,因为文明或文化的差异才是人类的各种 差异之中最根本性的,这种差异基本上是不可更改、不可消 除的:如共产党人可以转变成民主主义者,富人可变成穷人, 穷人可变成富人,但是,俄罗斯人不能成为爱沙尼亚人,阿 塞拜疆人成不了亚美尼亚人。
种族中心主义表现
在现代化模式的选择上,即是一例。 – 西方文化中的中心主义倾向,使他们把凡是与西方现代化模式不 同的道路都视为错误的、邪恶的,他们总是以对立的方式看待非 西方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因此对非西方社会的发展和道路选择采 取一种反对态度,他们不仅对苏中的社会主义模式特别反感,而 且对阿拉伯国家的伊斯兰模式也采取压制态度。而客观上说,非 西方国家现代化的成功也是对西方发达国家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 战,是对其文化优越感的挑战,也是对西方中心主义的挑战,直 接威胁着西方的权威和主导秩序,因此被西方国家所反对。西方 发达国家不仅在现实中极力排斥和打击与西方国家意识形态不同 的国家,而且在文化话语系统中更是贬低和丑化与西方国家价值 观念不同的非西方国家。在西方文化的语境中,非西方文化是落 后和愚昧的代名词,这事实上从文化观念上把西方文化对非西方 文化优越感固定化了。例如在美国的政治宣传中,有关其它民族 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的报导中,负面因素占主导地位。第三世界 的民族文化被书写成是落后和过时的,贬低他们的技能、情感与 成就,把他们看作是低劣愚昧的民族,需要美国的拯救,而第三 世界对美国霸权的抵制则是拒绝先进文明,因此发达国家有权对 之干涉并采取一切手段来对付他们的抵制。

亨廷顿关于文明的冲冲突的解读

亨廷顿关于文明的冲冲突的解读

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文本解读摘要:苏联的解体,冷战的结束,让那些精通“预测”的现实主义大师们哑口无言,实际上,无论是新自由主义还是新现实主义都不能为苏联的解体自圆其说。

理论通过使现实简单化,使我们相信世界是不断变化的,而且理论还提供了政治的理性基础,所以一旦理论失去了这些功能,当理论不能说明重大事情的来龙去脉,不能向我们展示“当前的世界到底是怎么样?”的时候,我们就必须反思一下我们的思路和观念。

冷战的结束实际上给众多新型理论——例如两枝世界理论,软权力思路研究,地缘经济理论,世界秩序新论,文明冲突论等——以崭露头角的机会。

而其中,以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最有影响力,也是最引起人争鸣的一个重要理论话题。

而在对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大加挞伐的同时,许多的学者并没有很好的理解或者诠释作者的思想,人云亦云,出现了很多似是而非的观点。

因此,本文的主旨就是通过对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的文本进行解读,以期能够更好的了解亨廷顿的思想脉络,以及隐藏在文本背后的真实意图等。

关键词:文本解读文明文化宗教文明的冲突文明的共存(I) “文本解读”简介“文本解读”——这种解读的方法更多的运用在文学或者某些哲学的对象领域中。

例如,在哲学范畴内的文本研究方法,主要有胡塞尔的“现象学的进入”,加达默尔的“解释学语境”、巴赫金的“复调逻辑”,阿尔都塞的“症侯阅读法”以及巴特—克里斯多娃的“后现代互文性文本理论”。

【1】而所谓的“文本”,根据当代法国著名哲学家保罗·利科的理解,其就是通过书写固定下来的任何话语。

一定的文本的存在,对于读者当然是确定的,但文本所表达的内容具有什么样的思想性质,却并不是对于所有读者都是一样确定无疑的。

而作为解释学所积极提倡的一种研究方法,文本(text)研究所极力强调的是解读文本,努力做到对文本的正确理解和避免误读。

当然,正如聂锦芳先生所言:“……然而同时又必须保持警觉,即文本与原始思想之间其实不可能是完全对应的关系,就是说作者的思想未必已经完全通过文本表达净尽了。

文明的冲突的名词解释

文明的冲突的名词解释

文明的冲突的名词解释文明的冲突是指不同文明之间的价值观、信仰体系、文化表达等方面的冲突和对抗。

它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和多元化进程中的必然产物,也是人类历史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本文将对文明的冲突进行深入解析,探讨其根源、特征以及可能的解决途径。

一、文明的冲突的根源文明的冲突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历史的早期。

人类社会进化过程中,不同地域和民族形成了不同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

这种多元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文明的差异和冲突。

此外,资源争夺、领土争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因素也是文明冲突的常见根源。

二、文明的冲突的特征1. 多样性与对立性:文明的冲突表现出多元性和对立性并存的特征。

不同的文明拥有自己的独特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它们之间的冲突往往是由于价值观的差异引起的。

2. 全球化的影响:在全球化进程中,文明的冲突逐渐趋于全球范围。

全球化带来了信息的快速传播和交流,同时也加剧了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

全球文化冲突的复杂性和多层次性,给国际社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3. 影响深远的后果:文明的冲突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它不仅破坏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还会引发大规模的战争、恐怖主义等暴力冲突,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痛苦和伤害。

三、解决文明的冲突的途径解决文明的冲突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

以下是几个可能的途径:1. 对话与交流:通过对话和交流,不同文明可以增进对彼此的了解和理解,促进相互间的文化交流与和谐共存。

只有通过开放、包容和互相尊重的态度,才能有效解决文明冲突。

2. 跨文化共识与价值观的对话:不同文明应寻求共同点,探索建立跨文化共识的方式。

尊重文化多样性,并且接纳和尊重不同民族、宗教和文化的习俗和传统,是减少文明冲突的基础。

3. 教育与跨文化交流:通过教育和跨文化交流,可以培养人们的文化包容性和理解力,减少文明冲突的潜在因素。

加强国际教育交流和跨文化培训,有助于减少误解和偏见,促进和平与发展。

4. 国际合作与治理:在全球化进程中,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与治理机制的建设,同时发挥国际组织的重要作用。

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文明的冲突与融合----结合世界文明史而谈针对本课程的学习后,学生有了很深的了解。

从世界近现代历史进程的角度来看待文明的冲突与融合,就必须先了解其产生的背景。

“文明的冲突”出现在冷战后,这是由于美苏两国以意识形态为基础的对立与冲突不在,亨廷顿提出《文明的冲突》。

在文章里他指出“文明的冲突”中的“文明”是冲突的主体,以“文明”为界,世界将重新划分阵营。

在当今世界上,“文明”有以下若干种类:“西方文明”、“伊斯兰文明”、“印度教文明”、“斯拉夫—东正教文明”、“儒家文明”、“日本文明”等等。

亨廷顿的观点主要是,在后冷战时代冲突将不再以意识形态冲突为主,而让位于不同文明(西方、儒家、日本、伊斯兰、印度、斯拉夫—东正教、拉丁美洲以及可能还有非洲文明)之间的斗争。

进而大胆预言:第一,未来世界的政治划分将以文明划界。

第二,将来的冲突将出现在西方和非西方世界之间。

第三,西方政府应该警惕伊斯兰世界同儒教国家(即中国)联手。

由费廷顿的观点看来,学生不敢妄加评论,但也略知一二。

就目前的世界近现代历史表明,不同文明的碰撞不一定导致冲突。

学生认为,冲突是文明之间的接触与交往间导致的,这是矛盾点不可避免。

我们不能夸大了文化差异的影响,世界史是一部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历史,文明之间的交流日渐频繁。

同时也在互相吸取对方文明的养分而不断壮大,虽然其中不乏冲突,但各个不同文明之间的和平共存、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乃至交融互变则是主流。

举个例子就是1798年拿破仑远征埃及,自然是不可避免地导致西方文明与伊斯兰教文明的冲突,但拿破仑的远征对埃及等伊斯兰教国家甚至整个尼罗河流域也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法国大革命的精神在埃及的传播。

他释放穆斯林奴隶,尊重埃及传统的伊斯兰教并支持宗教信仰自由,在政治上实行资本主义民主改革,在经济上废除特权和不合理税制,并模仿法国科学院创立了埃及科学院。

这些都是其积极意义,远远大于负面影响。

从这点上我们不难看出,不同文明之间由于思想和观念的不同难免会产生某些冲突,但是不同文明的交流也促进了融合。

《文明的冲突》课件

《文明的冲突》课件

3 协商解决
我们将介绍协商解决文化 冲突的方法,以建立和平 与合作。
第五部分:结论
1 文明冲突的根源
我们将总结文明冲突的根源,包括文化差异和资源争夺。
2 化解文明冲突的方法
我们将回顾已讨论的方法,如推进文化多样性、尊重差异和协商解决。
3 未来展望
我们将展望未来,探讨建立和谐世界的可能性。
2 东方与西方的冲突
我们将研究东方与西方之间的冲突,包括起因、表现形式和影响。
3 文化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与全球化
我们将讨论文化冲突是如何随着全球化趋势而加剧,并探索全球化对文化冲突的影响。
第四部分:如何化解文明冲突
1 推进文化多样性
我们将探讨如何推动文化 多样性,以促进尊重和理 解。
2 尊重文化差异
我们将探讨如何尊重文化 差异,并通过接纳和对话 来化解冲突。
《文明的冲突》PPT课件
欢迎大家来到本次《文明的冲突》的PPT课件。在这个课件中,我们将探讨文 明之间的冲突以及如何化解这些冲突。让我们开始这个旅程吧!
第一部分:介绍
1 研究背景
了解为什么存在文明之间的冲突是至关重要 的,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些 挑战。
2 研究目的
我们的目标是分析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并 探索化解冲突的方法,以促进和平与稳定。
第二部分:文明的概念
1 定义
我们将解释文明的含义,探讨文明的核心特征,以及文明是如何定义的。
2 特征
我们将介绍文明的共同特征,例如社会组织、科技发展和价值观念。
3 历史演变
我们将追溯文明的历史演变,从古代文明到现代文明的变革过程。
第三部分:不同文明的冲突
1 西方与伊斯兰世界的冲突

(完整)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及其意义

(完整)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及其意义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及其意义美国出版的国际政治和事务的权威刊物《外交》,在其1993年夏季号上,发表了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政治学教授萨缪尔、亨延顿的“诸文明的冲突吗?”一文.亨廷顿教授是研究国际政治和文化发展的专家,“诸文明的冲突吗?”一文则是作者站在国际政治及全球文化战略发展的角度,对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及其主要矛盾冲突所作的新的概述,该文及其所主张的“文明冲突”论一发表,就在欧美国家、亚洲国家,尤其是中国大陆及港、台学都中引起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论。

“文明的冲突”(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一词,已见于近年来西方及世界的主要报刊杂志的政治理论和评论中。

因此可以说“文明冲突论”,是20和21世纪末仍直现在影响最大的国家政治理论之一.一、文明冲突论的主要内容在亨廷顿看来,一种文明就是一个文化实体,每一种文明都有区别于其他文明的文化特征,无论这种文明就人口和国土规模看是大的(中国),还是小的(讲英语的加勒比人)。

西方人倾向于把民族国家看作是全球政治的主导因素,但实质上,只有几个世纪的历史情形能与引此符合,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候都是文明的历史而不是民族国家的历史,因此,文明的历史意义比国家更大,为弄清世界的发展趋势和格局,更值得去探索文明之间的冲突的原因。

亨廷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他的观点的主要论据:文明之间的冲突将是现代世界冲突演化过程中的最新阶段,亨廷顿认为:一般说来从标志着现代国家体系建立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署以来为,世界范围的冲突经历了几种重大形式。

在《和约》之后的150年间,首先是王子之间、皇帝之间、君主专制与君主立宪制之间的冲突。

这种冲突所争斗的最重要的资源是土地,还有企图扩大自已的官僚机构、军队、重商主义意义上的经济实力等等.这场冲突的结果是在冲突中逐渐产生了民族国家.其后,是法国大革命后开始的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冲突。

这种19世纪的冲突模式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结束。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优秀读书笔记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优秀读书笔记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优秀读书笔记《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优秀读书笔记(通用6篇)导语: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讲述了冷战后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

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优秀读书笔记(通用6篇),欢迎阅读与借鉴!《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优秀读书笔记篇1读完亨廷顿的这本《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很明显的一种感觉就是,这是由一个西方学者站在西方国家政治立场上分析所谓“非西方文化”国家对他们的体系所构成的威胁的一次精彩演说。

并且仅仅是演说。

他的一些观点的形成是在意识形态差异所造成的心理上的偏见下产生的,而不是站在各个文化的角度分析不同国家、经济体系合作或者冲突的原因。

在全书一开篇,作者就说“在这个新的世界里,最普遍的、重要的和危险的冲突不是社会阶级之间、富人和穷人之间,或其他以经济来划分的集团之间的冲突,而是属于不同文化实体的人民之间的冲突。

”分别列举了非洲的部族冲突,塞尔维亚及附近的民族争端,两德、两朝及台海等问题,意在说明的就是“在冷战后的世界,文化既是分裂的力量,又是统一的力量。

”我认为这是一种欠成熟的观点。

首先,作者把在南斯拉夫战争中俄罗斯向塞尔维亚人提供外交支持与沙特阿拉伯、土耳其、伊朗和利比亚向波斯尼亚人提供资金和武器等做法看作是“由于文化亲缘关系”而造成的,但他却没有看到其中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

如果就按作者所说,那么二战前一直排斥犹太人的欧洲国家为什么又要在中东战争中与美国一道支持以色列复国呢?难道西方国家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对立仅仅是因为不同的宗教、文化的差异造成的么?如果放在几百年前,这个理由也许还成立,但在当今的世界格局下,造成他们两种文化体系冲突的最直接原因只有一个——能源。

几百年前,凶残的“十字军”打着驱除异教徒的“圣战”旗帜东征耶路撒冷,实际上很大一部分目的是为了掠夺东方的财富;几百年后的今天,北约帮助以色列复国的间接目的是为了在阿拉伯世界建造一个据点,直接目的还是为了沙漠中的石油。

《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内容结构

《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内容结构


“国家都倾向于追随文化相似的国家,抑制与它们没有文化共性

的国家”。各国都围其文明的核心国来划分归属,形成了一个新 的文明的秩序。文明就像是一个扩大了的家庭,而核心国家就像

是家庭里一个年长的成员,为其他亲属提供支持和制定纪律。当
文明缺少核心国家时,在文明内部建立秩序或者在文明之间通过

谈判建立秩序的问题就更困难。欧盟、俄罗斯、中国分别是西方
若存在普世文明,则持此观点者认为普世文明的来源:第一,苏联共产 主义的垮台以为着历史的终结和自由民主制在全世界的普遍胜利;第二, 民族之间的相互作用----一般来说包括贸易、投资、旅游、媒体和电子 通讯----的增长正在产生一个共同的世界文化。第三,将其看成是自18 世纪以来持续进行的广泛的现代化进程的结果。
中国的崛起则是核心国家大规模文明间战争的潜在根源。



西方与伊斯兰和中国: 作者分析了伊斯兰与西方,中国与西方冲突的原因和影响冲突程度的

因素,包括人口、经济、技术和宗教等,并指出“亚洲经济成就将为

其带来政治阴影”。“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规模 、经济活力 和自我形象,都驱使它在东亚寻求一个霸权地位。”其它各国对于中
心 国
文明、东正教文明和中华文明的核心国家,而伊斯兰文明却没有 核心国家。




关于世界秩序:

文明的核心国家是文明内部秩序的源泉,而核心国家之间的谈判

则是文明之间秩序的源泉。文明的共性使核心国家对成员国及外 部国家和机构的领导和加强秩序的租用合法化。




第四部分 文明的冲突
第八章
西方和非西方: 文明间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