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心身疾病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心身疾病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心身疾病概述 原发性高血压 冠心病 溃疡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糖尿病
.
第一节 心身疾病概述
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de) 是一组由心理社会因素为主引起的躯体
疾患。介于神经症与躯体疾病之间。
.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发病因素:
.
二、心身疾病的特点与常见类型
(一)特点:
1.心身相关性。 2.具有易感素质及家族史。 3.具有明确的器质性躯体疾患,常伴有情绪障碍。 4.以心理治疗和躯体治疗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
(二)常见类型 原发性高血压 冠心病 溃疡病 甲亢 糖尿病
.
第二节 原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 指病因不明,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临 床表现,以全身细小动脉硬化为病变基础的全身性 疾病。常累及心、脑、肾等重要脏器。是常见的心 身疾病之一。
2.分泌系统的激活
中枢神经系统-----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激活。
中枢神经系统-----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激活。
中枢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
.
(1)中枢神经—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激活 皮质醇、皮质酮、醛固酮分泌↑
.
3.肾的病变 表现为原发性固缩肾。 (1)肉眼观:双肾对称性、弥漫性病变、体积缩小、重量
减轻、质硬、表面见弥漫的细小颗粒、皮质变薄。
.
(二)动脉病变期:
1.细动脉硬化 此为基本病变,细动脉管壁玻璃样变性而硬化,由于细 动脉持续性痉挛收缩 管壁损伤 血浆蛋白沉积
玻变。 镜下:在内皮与中膜之间见红染、均质的玻璃样物质。
.
管见 腔小 变动 窄脉
洋 葱 皮 样 改 变 及 细 动 脉 玻 变
.
2.小动脉硬化
内膜和中膜胶原纤维、弹性纤维、SMC大量增生 管 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 此期细小动脉硬化 血压持续性升高 心、脑、肾等轻 度病变。 (1)心:左心室代偿性肥大
.
(二)发病机制:
1.神经系统的中介作用 神经调节是人体功能的主要调节 方式,而且对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产生影响。
2.内分泌系统的中介作用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下,内 分泌系统的功能紊乱,导致激素分泌过多或过少,引起疾病。
3.免疫系统的中介作用 免疫力降低是心身疾病的重要诱 因,受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2)肾:轻度蛋白尿
(3)脑: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
此期的治疗应采取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措施。
.
(三)内脏病变期: 包括:心脏病变、脑病变、肾的病变、视网膜
病变等。 血压持续升高,引起内脏器官发生器质性 病变,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
1.心脏病变 早:左心室代偿性肥大 心肌收缩力 ,心输出量维持正常。 晚:左心室发生失代偿 心肌收缩力 心力衰竭。
3.多基因缺陷 血管紧张素原 血管收缩增强 血压
抑制Na+- K+泵-ATP敏活性的激素样物质
胞内Na+、Ca2+
SMC收缩力 ,肾上腺素能受体密度增
加,血管反应性加强 血压
.
二、良性高血压的病理变化与病理临床联系
病wk.baidu.com变化可分为三期:
(一)功能障碍期:
全身细小动脉间歇性痉挛 血压波动性升高。 此期偶有头晕、头痛、枕部明显,活动后可缓解。 经适当休息或心理治疗,血压可恢复正常。
血管收缩
肾小管对钠、水重吸收 ↑
外周阻力↑
血容量 ↑
血压 ↑
.
(2)中枢神经系统—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激活
儿茶酚胺 ↑
心肌收缩力 ↑
细小动脉收缩
心输出量 ↑
外周阻力 ↑ 血压 ↑
.
(3)中枢神经系统 — 肾素—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激活
血管收缩 外周阻力 ↑
钠、水重吸收 ↑ 血容量 ↑
血压↑
.
③基底节的供血血管豆纹动脉从大脑中动脉呈直角分 出,当中动脉血压较高时,可使已变脆变硬的豆纹 动脉破裂出血。
.
临床特征:
脑出血常为大出血,患者表现为突然昏迷、呼吸加深、 脉搏加快、腱反射消失、大小理失禁。严重病例出现瞳孔及 角膜反射消失,陈一施氏呼吸。若出血累及内囊,可引起对 测肢体偏瘫及感觉消失。左侧脑出血可引起失语。出血破入 侧脑室,可引起昏迷,甚至死亡。
性高 肥血 大压
所 致 的 心 脏 代 偿
.
2.脑的病变 脑出血、脑软化、高血压脑病。
(1)脑出血: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常见死亡的原因。 部位:基底节,内囊多见,其次是大脑白质、脑干、小脑。
机制:①脑组织中细小动脉变硬/变脆,血压突然升高,可使 血管破裂出血。
②脑组织中细小动脉易形成微小动脉瘤,血压剧烈波 动可使动脉瘤破裂出血。
(一)发病因素:
1.心理因素 不良心理状态,情绪反应,紧张等。 2.社会因素 政治、经济、文化、人际关系等。 3.遗传因素 原发性高血压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4.其他因素 年龄、肥胖等。
.
(二)发病机制:
1.心理社会因素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使血管收缩作用占优势 → 外周阻力↑ → 血压 ↑ 。
.
2X2CM
组内 织囊 水处 肿可
见
的 出 血 灶 , 并 有 脑
.
(2)脑软化:缺血脑组织发生贫血性梗死,液化。坏死脑 组织由胶质细胞增生修复,因病灶较小,一般不引起严重后 果。
(3)高血压脑病:脑内细、小动脉硬化使血压骤升。导致 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的症候群,表现为脑组织水肿 或点状出血,颅内高压,头痛、呕吐、视力障碍及意识模糊 等。
.
原发性高血压可分为:
1.良性高血压(benign hypertension): 又称为缓进型高血压。
2.恶性高血压(malignant hypertencion): 又称急进型高血压。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收缩压≥140mmHg(18.6Kpa)和(或)舒张压≥90mmHg
(12.Kpa)。
.
一、良性高血压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生物因素包括 (1)原生理始基:指器官病变的结构基础。 (2)器官易罹患性:器官发生病变的难易程度。 (3)遗传因素。 (4)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5)内分泌功能紊乱。
2.心理因素:心理应激源(psycho-stressor)、心理特征、 情绪反应、行为因素等。
3.社会因素:政治、经济制度;生活、学习、工作环境等。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心身疾病概述 原发性高血压 冠心病 溃疡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糖尿病
.
第一节 心身疾病概述
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de) 是一组由心理社会因素为主引起的躯体
疾患。介于神经症与躯体疾病之间。
.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发病因素:
.
二、心身疾病的特点与常见类型
(一)特点:
1.心身相关性。 2.具有易感素质及家族史。 3.具有明确的器质性躯体疾患,常伴有情绪障碍。 4.以心理治疗和躯体治疗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
(二)常见类型 原发性高血压 冠心病 溃疡病 甲亢 糖尿病
.
第二节 原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 指病因不明,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临 床表现,以全身细小动脉硬化为病变基础的全身性 疾病。常累及心、脑、肾等重要脏器。是常见的心 身疾病之一。
2.分泌系统的激活
中枢神经系统-----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激活。
中枢神经系统-----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激活。
中枢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
.
(1)中枢神经—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激活 皮质醇、皮质酮、醛固酮分泌↑
.
3.肾的病变 表现为原发性固缩肾。 (1)肉眼观:双肾对称性、弥漫性病变、体积缩小、重量
减轻、质硬、表面见弥漫的细小颗粒、皮质变薄。
.
(二)动脉病变期:
1.细动脉硬化 此为基本病变,细动脉管壁玻璃样变性而硬化,由于细 动脉持续性痉挛收缩 管壁损伤 血浆蛋白沉积
玻变。 镜下:在内皮与中膜之间见红染、均质的玻璃样物质。
.
管见 腔小 变动 窄脉
洋 葱 皮 样 改 变 及 细 动 脉 玻 变
.
2.小动脉硬化
内膜和中膜胶原纤维、弹性纤维、SMC大量增生 管 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 此期细小动脉硬化 血压持续性升高 心、脑、肾等轻 度病变。 (1)心:左心室代偿性肥大
.
(二)发病机制:
1.神经系统的中介作用 神经调节是人体功能的主要调节 方式,而且对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产生影响。
2.内分泌系统的中介作用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下,内 分泌系统的功能紊乱,导致激素分泌过多或过少,引起疾病。
3.免疫系统的中介作用 免疫力降低是心身疾病的重要诱 因,受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2)肾:轻度蛋白尿
(3)脑: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
此期的治疗应采取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措施。
.
(三)内脏病变期: 包括:心脏病变、脑病变、肾的病变、视网膜
病变等。 血压持续升高,引起内脏器官发生器质性 病变,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
1.心脏病变 早:左心室代偿性肥大 心肌收缩力 ,心输出量维持正常。 晚:左心室发生失代偿 心肌收缩力 心力衰竭。
3.多基因缺陷 血管紧张素原 血管收缩增强 血压
抑制Na+- K+泵-ATP敏活性的激素样物质
胞内Na+、Ca2+
SMC收缩力 ,肾上腺素能受体密度增
加,血管反应性加强 血压
.
二、良性高血压的病理变化与病理临床联系
病wk.baidu.com变化可分为三期:
(一)功能障碍期:
全身细小动脉间歇性痉挛 血压波动性升高。 此期偶有头晕、头痛、枕部明显,活动后可缓解。 经适当休息或心理治疗,血压可恢复正常。
血管收缩
肾小管对钠、水重吸收 ↑
外周阻力↑
血容量 ↑
血压 ↑
.
(2)中枢神经系统—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激活
儿茶酚胺 ↑
心肌收缩力 ↑
细小动脉收缩
心输出量 ↑
外周阻力 ↑ 血压 ↑
.
(3)中枢神经系统 — 肾素—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激活
血管收缩 外周阻力 ↑
钠、水重吸收 ↑ 血容量 ↑
血压↑
.
③基底节的供血血管豆纹动脉从大脑中动脉呈直角分 出,当中动脉血压较高时,可使已变脆变硬的豆纹 动脉破裂出血。
.
临床特征:
脑出血常为大出血,患者表现为突然昏迷、呼吸加深、 脉搏加快、腱反射消失、大小理失禁。严重病例出现瞳孔及 角膜反射消失,陈一施氏呼吸。若出血累及内囊,可引起对 测肢体偏瘫及感觉消失。左侧脑出血可引起失语。出血破入 侧脑室,可引起昏迷,甚至死亡。
性高 肥血 大压
所 致 的 心 脏 代 偿
.
2.脑的病变 脑出血、脑软化、高血压脑病。
(1)脑出血: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常见死亡的原因。 部位:基底节,内囊多见,其次是大脑白质、脑干、小脑。
机制:①脑组织中细小动脉变硬/变脆,血压突然升高,可使 血管破裂出血。
②脑组织中细小动脉易形成微小动脉瘤,血压剧烈波 动可使动脉瘤破裂出血。
(一)发病因素:
1.心理因素 不良心理状态,情绪反应,紧张等。 2.社会因素 政治、经济、文化、人际关系等。 3.遗传因素 原发性高血压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4.其他因素 年龄、肥胖等。
.
(二)发病机制:
1.心理社会因素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使血管收缩作用占优势 → 外周阻力↑ → 血压 ↑ 。
.
2X2CM
组内 织囊 水处 肿可
见
的 出 血 灶 , 并 有 脑
.
(2)脑软化:缺血脑组织发生贫血性梗死,液化。坏死脑 组织由胶质细胞增生修复,因病灶较小,一般不引起严重后 果。
(3)高血压脑病:脑内细、小动脉硬化使血压骤升。导致 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的症候群,表现为脑组织水肿 或点状出血,颅内高压,头痛、呕吐、视力障碍及意识模糊 等。
.
原发性高血压可分为:
1.良性高血压(benign hypertension): 又称为缓进型高血压。
2.恶性高血压(malignant hypertencion): 又称急进型高血压。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收缩压≥140mmHg(18.6Kpa)和(或)舒张压≥90mmHg
(12.Kpa)。
.
一、良性高血压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生物因素包括 (1)原生理始基:指器官病变的结构基础。 (2)器官易罹患性:器官发生病变的难易程度。 (3)遗传因素。 (4)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5)内分泌功能紊乱。
2.心理因素:心理应激源(psycho-stressor)、心理特征、 情绪反应、行为因素等。
3.社会因素:政治、经济制度;生活、学习、工作环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