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音乐教育融入情感倾注心灵论文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市一等奖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融合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融合摘要:“乐由情起”,这是说音乐是由情感引起的。
而正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颗童心。
“情”更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它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创作意境。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只有充分运用“情感”这一因素,以情激情,以情施教,利用情感资源点燃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之火,启发学生的情感资源,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领会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使学生在情感的氛围中感受音乐,融入音乐,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情感以情施教激发融入一、情感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音乐给人情感移入比其它艺术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更有力进入人的情感世界,情感贯穿于音乐的始终,情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也是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目标之一。
情感在音乐中占据主导地位,没有情感的音乐是空洞的,乏味的。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一旦具备了表现情感的意识,就会在学习时全心身地投入,运用各种技能技巧,主动地创造美妙的音响效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可以提高他们的音乐的表现能力,满足他们的自我表现欲望,还能增强学生音乐情感的启发和培养,唤醒丰富的情感心理活动,使器乐演奏、声乐演唱,包括理论学习都能更加有效地进行。
因而,如果只注重学生的音准、节奏、音色和技巧等技术层面的教学,而忽视对音乐情感的启发和培养,不但会使学生的音乐发展潜力受到限制,还会影响教师教学。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感受各种情感,并且要将各种情感要素的感受过程同音乐技术的学习同步进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去体验情感,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独特感受,再通过具体的演奏形式才能更好地演绎音乐作品,逐渐融入美妙的旋律,真正体验到音乐的无穷魅力。
情感涵盖了一个人的感悟力、自制力、刚毅力以及与人热忱相处的交往能力等内容,情感由自我感受、自我体验、情境评价、移情共鸣、反映选择五个部分构成。
情感也是一种智能,它是完美人格高尚情操的集合。
情感是先天性带有的,但情感品质不是先天自有的,而是教育实践的结果。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精选5篇]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bf652f3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7f.png)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精选5篇]第一篇:浅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浅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摘要】本文就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问题,认为心灵的沟通是最关键的问题,通过创设师生愉快的交流氛围、架设学生和作品之间的桥梁来达到这一教育目的,具体而言,主要应该做到以下几点:角色互换;做好评价;倾听心声;注重教学手段。
【关键词】音乐教学;情感教育;心灵沟通艺术课程标准前言中明确指出:“艺术教育有不同于科学教育与思想教育的特殊作用,它不是?v纯的艺术知识传授与艺术技能培养,而是一种提高学生智力和智慧,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合作意识和个性,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简而言之,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艺术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方法要有别于其他学科。
艺术更为讲究的是情感的投入与心灵的交流,否则如无源之水。
情感教育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教师如何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接受到这种情感教育呢?笔者近年的高专音乐教育实践,比较注意以下几点做法,并小有收获,现简述如下。
心灵的沟通――创设师生愉快交流的学习氛围专科学生已经形成较独立的个性,有自己的主张。
所以作为教师,上课先要做到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接受你、然后接受你的课。
为达到这一目的,我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
1.1 角色互换,拉近师生距离努力改变“传道、授业”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
不要让学生产生“上音乐课是一种负担,欣赏音乐作品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
一般情况下,在音乐教学活动的初始阶段,由于??生是从一种学习氛围进入到另一种学习氛围,他们的心情即便受此前其他教学活动的一定程度的影响,也仿佛自己进入了另一片天地,会产生一种豁然开朗之感,此时他们对音乐无疑是有兴趣的。
因此影响整个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问题,主要还是能不能保持学生初始的良好心态,以使学生对音乐具有持续的兴趣。
而学生良好心态以及艺术兴趣的保持,又主要来自两方面的强化,既学生自身所获得的内在愉悦体验的强化和教师所给予的外在积极的强化。
音乐教学与情感教育论文

音乐教学与情感教育论文推荐文章qq空间长篇情感类心情日志热度:最新朋友圈爱情说说情感语录热度:最新微信情感说说心理语录热度:精选的微信情感说说心情语录热度:最新微信情感说说心情语录热度:在小学音乐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中实施情感教育,有助于小学生提高参加音乐活动的兴趣,增强音乐意识,从小树立终身音乐观。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音乐教学与情感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音乐教学与情感教育论文篇一《音乐教学与情感教育》摘要:在小学音乐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中实施情感教育,有助于小学生提高参加音乐活动的兴趣,增强音乐意识,从小树立终身音乐观。
关键词:情感教育小学音乐教学组织教学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情感教育的优势,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进而使学生乐学、好学。
要让学生产生参加音乐活动的乐趣,通过各种音乐活动对他们加以引导和启发,有目的地在音乐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一、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1.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情感音乐是一种有声艺术,通过创设情境、采用听觉和视觉相结合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情感,有效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深入地体验音乐情感,在听觉与视觉中理解音乐语言所要表达的情感。
例如:四年级《红星歌》一课,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歌曲内容,激发表现音乐的情感。
教学难点就是学习音乐表现手段,有感情地唱好歌曲。
教师要以何种方法使学生了解这首歌曲的背景呢?首先我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观看电影《闪闪的红星》,让学生自己体会。
现在的学生是在和平年代里成长起来的,对祖国的历史几乎不了解,就是作为教师的我,也知之甚少。
因此,影片的观看和对历史的简介是非常有必要的,以便使学生了解歌曲的历史背景,理解歌曲的表现手段,通过不断实践提高表现能力、陶冶情操、升华情感。
2.挖掘学生在体验过程中的情感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实现审美体验价值的最佳载体。
我在音乐教学中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通过切身体验激发情感。
学科教育论文 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学科教育论文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音乐是独特的、抽象的、流动的艺术,他和其他的艺术不一样,例如美术、雕像、影视等等都是真实的呈现在表面上,而音乐作为听觉艺术它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这就是音乐和其他艺术表现上的不同。
情感,是说我们在受到外界的干扰或者是波动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它是一种精神状态的体现,其表现形式是,高兴、忧伤、生气等等情感感受。
从二者的自身特点出发,我们会发现,音乐是最适合表现人的情感的艺术,音乐作为抽象的艺术,变化多样,和声织体丰富,音响效果多变,似乎和人多变的情感性格更加贴切,音乐可以说是感情的代名词,所以音乐就是情感的的体现,而情感就是音乐的生命。
一、情感培养在音乐中的作用(一)情感培养的主导地位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不能单单去学习技术方面的东西、例如音准、节奏、音色等等进而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方面的培养,这样会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时候在很多方面受到限制,同样老师在教学当中也会因为声音对感觉的生涩而产生教学困难,在教学当中要培养学生不同的情感还要和所学的理论技巧同时配合进行,在培养学生的情感的同时也要让学生自身感受,感受到不同风格的情感,这样能大大增强对音乐情感的灵感,激发出内心丰富的情感,才能完美的演奏出来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
(二)情感培养的价值体现一个人对感情的把握包括了很多自身的综合性的潜能和他在社会上与人的交际能力的体现,对于情感的理解体现在自己的体验程度、环境的把握和对情感的把握这几方面来呈现的。
情感也体现在个人的能力上,它是高尚品质的的综合体。
每个人对情感的程度都不一样,但是最主要的还是靠教师在很多时候的引导。
我们在教授学生的时候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体现,在音乐的教学当中学生要有对情感很强的洞察力和对自我表现的欲望,需要自身的实践和自我的表达。
二、音乐教学中的感情培养(一)感情的投入1.加强音乐的文化修养。
在情感当中包括了多样、平衡、调节的情感状态和对自己的控制能力,老师在教学的时候,用音乐的情感去启发学生对情感的理解。
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论文范文

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论文范文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论文范文一、在声乐教学中培养情感的重要性(一)情感是声乐作品的艺术生命,是声乐教学的灵魂人们把“声情并茂”作为评价歌曲的艺术标准,从功能意义上说,歌唱的姿势、呼吸、发声、咬字只能解决“声”的问题,而“情”才是声乐作品中美感的核心。
因此,声乐教学也应该以此作为教与学的准则。
国内外声乐作品风格迥异,这就需要演唱者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用不同的情感表达出来,用自己的再创作还原作者的感情世界,体验声乐表演的乐趣。
例如:对于艺术歌曲《梁祝》中的主导旋律,歌唱者要勾画出一个失去恋人、备受封建社会压迫的女子,幻化成蝶后,与恋人双双飞舞的爱情世界,这就需要歌唱者演绎出亦画亦真的戏剧性画面。
由此可见,演唱者需要真情流露,融入画境中体验歌曲要表达的感情,这样才能打动听众的心,从而准确地演绎好原作品。
(二)培养情感是陶冶情操、增强音乐素质的手段审美导向是声乐技术中的感性因素,在声乐学习中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将声乐学习转化为一种审美意识,可以引导学生不断地体会、领悟声音审美效果。
声乐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教师不仅要传授歌曲作品的演唱技巧,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要有目标地引导学生把握演唱的情感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对歌曲作品的感受能力,使学生正确地、有创造性地塑造歌曲作品的艺术形象。
(三)情感是感染听众的关键情感是声乐作品的载体,从学生的创作能力上来体现。
也就是说,让学生能运用声乐技巧知识再加入自己对作品理解后的内心思想,通过对不同作品中的不同人物、景物等不同情感的诠释,启迪听众的想象力,丰富、准确地还原一首声乐作品,以此来感染听众,引领听众对作品进行共同再创造,以求满足听众的情感审美需求。
例如:对于甜美抒情的声乐作品,演唱出来就要带给听众柔美、轻缓的听觉感染力;对于激昂、雄壮的声乐作品,演唱出来就要带给听众豪情壮志的听觉感染力;对于活泼欢快的声乐作品,演唱出来就要带给听众轻松、减压的听觉感染力;对于舞动、繁琐的声乐作品,演唱出来就要带给听众宣泄、狂想的听觉感染力;等等。
在音乐教学中增强情感体验教育论文

在音乐教学中增强情感体验教育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
把音乐中蕴含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和谐美等都让学生在情感上受到教育和熏陶,是音乐教育的目的之一。
因此,体验是音乐的真谛,如何发挥音乐的情感教育在培养学生素质的优势与特长,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情境渲染创设一定的情境,将学生带入到音乐氛围之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验音乐创作的氛围,了解当时的背景,体会音乐蕴含的思想感情,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的情感随着音乐旋律的起伏而产生波澜。
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语言的渲染。
每一篇音乐作品都有它产生的意境和历史背景,教师通过语言描述或用生动的故事,或用谜语引人,或用问答的方式引入,如欣赏豫剧《花木兰》,教师问学生谁知道我国古代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谁能讲一下她的故事·谁能背几句语文中学习的《木兰诗》呢·谁又能唱几句“刘大哥讲话理太偏……”通过以上事例,你体会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二是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技术声情并茂,很能让学生体验到音乐作品当时的情境,体验作品的思想感情,受到感染和熏陶。
如,欣赏《黄河大合唱》教学片段,利用大屏幕播放纪录片《南京大屠杀》片段。
日军攻陷南京后,整整屠杀了一个月,美丽的南京城变成了最恐怖的人间地狱。
《黄河怨》描写的就是一位善良的中国妇女,面对滔滔的黄河水,强烈控诉日军的残暴兽行,哭诉她的灾难,最后投河自尽。
教师播放歌曲《黄河怨》,学生的情绪受到了很大的感染,不少学生含着眼泪在听这首歌,心中抱定必胜的信念:“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学生体验到了歌曲的真谛,触摸到了歌曲的灵魂。
二、给予学生体验的时空音乐教材中的大部分中文歌曲和乐曲学生都有所耳闻,有时唱得非常流畅,只是有时缺少一种情味,缺少对音乐作品所表达的真情体验,不能感染和打动人。
教学中,除指导学生学习音乐知识以外,还要给学生一个物理的空间,一个时线的空间,一个心理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和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初中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融入

初中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融入音乐是一门充满情感的艺术,它能够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引发共鸣和思考。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和综合素养。
本文将探讨初中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融入的重要性、方法和策略。
一、初中音乐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重要性1、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初中阶段是学生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对自我和周围世界产生更深刻的感受和认知。
音乐作为一种情感表达的艺术形式,能够让学生在欣赏和创作音乐的过程中,体验各种情感,如喜悦、悲伤、愤怒、宁静等,从而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促进情感的健康发展。
2、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音乐不仅仅是音符和节奏的组合,更是情感的载体。
当学生能够理解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时,他们才能真正走进音乐的世界,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情感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的情感表达以及音乐所传达的深层意义,从而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欣赏水平。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学生能够学会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培养对美的敏感度和判断力。
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往往具有独特的美感,能够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他们的审美素养。
4、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和情感特点。
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参与音乐表演和创作等活动,展现自己的个性和情感。
情感教育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表达和发展个性的平台,让他们在音乐中找到自我,树立自信,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方法1、创设情境,引发情感共鸣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动的音乐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音乐所传达的情感。
例如,在教学某一首歌曲时,可以通过讲述歌曲背后的故事、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等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歌曲情感相契合的氛围,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音乐作品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包括旋律、节奏、和声、歌词等方面。
论文《情感贯穿音乐课堂》 文档

让情感贯穿整个音乐课堂振兴街小学成潇摘要:进行情感渗透,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健全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音乐课堂要以“情感美”为核心,随时地进行美的熏陶,通过美育促进德育、智育的更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情感教学,创设情境,情感体验,心理、行为表现,审美一、情感教学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小学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培养学生成为全面的新型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优化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成为我国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题。
我们知道,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音乐教学,其基础性主要不是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是音乐学习的兴趣,而学习的兴趣来自于情感教学。
作为音乐教育者,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把情感教育贯穿在平时的教学过程当中,恰恰能达到这一预期的目标。
情感教育研究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这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
教育部已把情感培养目标列为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全国有识之士都在探讨教育教学中情感因素的作用,一些科研领域也在探索教育中的情感问题。
可以预料,情感教育模式会被越多越多的远见卓识者青睐,情感教育理论研究一定会被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所重视,情感教育必将成为21世纪优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成为21世纪教育改革的新课题,成为教育创新的必然趋势。
二、实施情感教学,丰富了教学手段,优化了教育效果,并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音乐是通过有规律的声音进行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从中得到美感的享受,艺术对学生心灵的熏陶,就在于多次的情感体现。
我们要以“动之以情”为教学目的,在“情”字上狠下工夫,这是音乐教学中的主要途径。
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真理的追求。
”所以,在音乐课本中“进行情感渗透,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健全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是音乐课最核心的目标。
声乐教学与情感教育的整体统一论文

声乐教学与情感教育的整体统一论文一、声乐教学的本质是情感教育情感本身就是心理主要品质,情感是对客观世界的内部感受,是人与人之间存在关系的反映,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台自身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通过声乐表演将内心体验呈现并供观众感受欣赏,将这种内心体验转化为听得到看得见的艺术形式,是以自身需要为基本前提的,与自身毫无关系的事物,就难以产生感情。
声乐教学是教师以敬业的责任心去教授歌唱的技能技巧,而学生是以渴望的心态去学习掌握歌唱的技能技巧,这种共同的需要是声乐教学产生并依存情感心理的现实基础。
凭借着这个基础,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该关爱学生,并能富有情感地进行教学;学生也应该敬爱老师,以积极的态度,满怀热情地进入声乐的学习境界。
这种以“尊师爱生”为基础的情感现象,是一般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情感特征。
声乐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以审美为核心的,它有着更广阔、更深邃、更有意义的情感世界,它是以歌曲及其演唱为中介的审美情感。
声乐教学的内容,包括有歌唱基础知识讲授,呼吸、发声等基本技能训练和不同的歌曲演唱方法及技巧练习。
但是其最核心的本质内容和最基本的教学目标无疑是通过声乐作品的演唱,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歌声把歌曲的情感内容生动、准确地表现出来,从而逐步掌握和提高声乐的演唱技能技巧。
因此,对歌曲情感、意境、艺术风格的认识与把握是声乐教师在教学中特别注意的内容。
声乐艺术,是歌词与旋律的有机结合,它生动而形象地抒发了人们的生活感情,这种情感是高于生活的,它不是简单的纯生理的喜怒哀乐,而是一种富有思想内涵的审美情感。
声乐的奇妙在于它能通过人的歌喉,将书面的歌谱转化并升华为生动的歌唱。
不仅可以把歌曲的审美情感抒发出来,而且还能激起听众的情感回应,形成一种互动心理效应。
这种“二度创作”体现并实现了歌曲“表情达意”的审美价值。
因此,在歌唱过程中,必须以情感的体验、情感的表达为前提,让情感成一条主线,贯穿歌曲的始终。
人们常把“声情并茂”作为评价歌唱艺术的基本标准,声乐教学也应该以此来进行教与学的要求和评价。
音乐的情感共鸣 作文(精选2篇)

音乐的情感共鸣作文(精选2篇)篇一:音乐的情感共鸣音乐,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却能触动人心,唤起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每一首音乐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故事,让人沉浸其中,舒缓身心,释放压力。
曾经,我在一个安静的夜晚,听着一首钢琴曲,那美妙的旋律如同流淌的清泉,轻轻拂过我的心灵。
在悠扬的琴音中,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梦想和希望,在音符的跳动间,我感受到了内心深处的激荡和震撼。
这样一首简单的曲子,竟然能引发我心灵上的共鸣,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奇妙和美好。
除此之外,音乐还能让人情感共鸣,感同身受。
当我们听到悲伤的旋律时,或许会感受到负面情绪的涌动;而当我们听到欢快的节奏时,或许会感受到幸福和喜悦。
音乐是一种疗愈心灵的良药,它能治愈伤痛,激励人们勇敢前行,成为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
因此,音乐的情感共鸣是如此珍贵而强大,它超越了语言文字的限制,直击人心,让人们在瞬间找到归属感和共鸣点。
让我们保持对音乐的热爱,并让其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让情感在音符间流淌,收获内心的平静与温暖。
篇二:音乐的情感共鸣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有着神奇的魔力,能够触动人心,激发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每一个音符、每一段旋律,都是一种抽象的情感表达,将听者带入一个充满神秘和情感的世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感,比如喜悦、忧郁、爱恋、孤独等。
而音乐,恰恰就是一种能够表达这些情感的工具。
当我们沉浸在柔美的琴声中,或者被激昂的节奏所感染时,我们不仅是在欣赏音乐,更是在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体会到情感上的共鸣。
除了情感共鸣,音乐还能够传递思想和情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许多经典的音乐作品,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莫扎特的《天鹅湖》等,都能通过音乐的形式让人们领略到作者的思想情感,引发人们对生命、爱情、理想等问题的深思。
因此,音乐的情感共鸣之所以如此深远而广泛,是因为它能够以独特的方式触动人心,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振。
让我们珍惜音乐,感受其中蕴含的美好和力量,让情感在旋律中得到宣泄,让心灵在音符中得到净化和滋养。
音乐学科情感投入尝试论文

音乐学科情感投入的尝试音乐学科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审美教育不容忽视的一门学科。
不管是2001版音乐课标还是刚修改的2011版音乐课标,都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总目标之首,真正体现“以言育情、以情传情,以情育人”的目的。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学生通过音乐学科学习和参与,使其情感世界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健全他们的人格。
笔者是一线专职音乐教师,非常重视情感投入,始终把握“情感”这根主线进行文本解读、课堂教学、师生交流的。
下面笔者就谈谈音乐学科情感投入的点滴收获。
一、文本解读需要情感投入音乐学科的文本包括很多内容,入选教材的内容都是文质兼美,意蕴深远的,例如:歌词、旋律、节奏、插图等,利用这些载体,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和接受,更乐意地自主参与。
作为音乐老师,我们应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和教材上的文本及文本后的词曲作者进行认真对话,静心凝神地加以研读,做好解读文本的第一人。
教师只有当对文本解读情感投入、真情流露的时候,备课才会充满灵动,学生在情感上才会有所触发,才会被音乐课深深吸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机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
但现在有的老师在备课中对文本解读浅尝辄止,缺少对教材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
对文本解读缺少情感投入。
这样,没有参考必备的资料进行文本解读,没有做到集思广益,精益求精,也就无法让自己的课堂发出光彩。
每一首歌曲或欣赏曲,都渗透了词曲作者的思想情感。
所以文本解读很重要,需要情感投入。
例如,著名诗人光未然作词,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黄自、韦翰章词,黄自作曲的《抗敌歌》;乔羽作词、刘炽作曲的《我的祖国》;晓光作词、放光南作曲的《在希望的田野上》等等,都表现了不同时期、不同的历史背景下词曲作者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美好的憧憬。
教师对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创作意图等有一个比较详尽的解读,然后声情并茂地介绍给学生,让学生置身于词曲作者的生平、经历、情感和立场中,用自己的真情拨动学生心灵的“情感”弦,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苗,从而产生强烈的“爱国”情感效应。
中学音乐教学情感教育论文

中学音乐教学情感教育论文摘要:情感教育是中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提高中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手段。
音乐教育的实质和时代发展都需要中学音乐教学以情感教育为基础,改变以往音乐教学中单纯的音乐知识及技能的教育,忽视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对音乐课根本无兴趣可言的现状。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
音乐和其它艺术相比,能更直接、更有利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
托尔斯泰说过“音乐是人类情感的速记”。
在音乐课堂中,注重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措施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在学生体验感受音乐美的过程中,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一、情感教育与音乐教学的关系情感教育是人全面发展的应有内容。
音乐教学可以利用音乐自身丰富的人文性、艺术性、情感性,使学生的感知、联想、想象、理解等感性方面在一种自由、和谐的状态中发展,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格,促成其个性品质向着完善和优化的方向发展。
1.情感教育是音乐教学的独特使命。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教学目标的情感性。
新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审美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并将对学生的情感培养放在首位。
(2)教学内容的情感性。
在所有艺术形式中,音乐是最擅长于抒发情感,最能拨动人心弦的艺术形式,它借助声音来真实地传达、表现和感受审美情感。
(3)教学形式的情感性。
唱奏赏演是音乐教学的基本手段,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的感觉、知觉和表象,这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情感因素,而在知觉、表象基础上进行的想象活动更推动情感活动的自由扩展和抒发。
2.情感教育是音乐教学的紧迫任务。
情感教育是解决青少年情感问题的迫切需要。
从学生的成长过程来看,青少年阶段不仅是长身体、学知识、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也是培养高尚情操的关键阶段,如何帮助青少年克服不良情绪,让他们健康成长、愉快生活,是音乐教育面对学生情感领域问题的紧迫任务。
情感培养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情感培养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情感培养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摘要:在声乐教学中,情感的融入会使得教学效率有较大的提高。
本文从我国音乐教学中的背景出发,分析了我国音乐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最后基于情感培养的方式,研究了情感培养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声乐教学;情感培养;应用;问题随着我国的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从物质上的追求发展到了精神上的享受,对于各种娱乐方式要求越来越高。
而艺术可以让人们感受内心世界,交流情感。
特别是音乐、舞蹈以及乐器等,在艺术领域中属于人们的重点精神追求。
因而,在教学过程中,人们也越来越注重艺术的灵魂。
老师们不是只完成教学任务就可以了,还应该传播艺术的感受能力以及艺术所具备的思想能力,让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欣赏艺术作品,还能激发他们主动思考以及创作的能力。
而将情感运用在声乐教学过程里,让学员们对艺术作品充满感情,有利于他们去充分理解作品,感受艺术的灵魂。
声乐属于艺术中非常需要情感表达的一门艺术。
演唱者要演唱好声乐,不仅需要高超的演唱技巧,还需要懂得如何将歌曲中包含的情感表达出来,如此才能在演唱过程中将这首歌曲发挥到淋漓尽致,引发听众的共鸣。
如果演唱者只具备演唱技巧,却不具备丰富情感并将作品的情感表达到位,只会使得演唱死板无趣,不能直击人心。
因此在声乐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应该在传授演唱技巧的同时,注重对歌曲内在感情的理解。
一、我国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不重视艺术中的情感培养若想一首艺术作品被大家认可,不能只有歌词以及曲调的优秀,还需要表演者的表演功力。
而演唱者的演唱是否能打动人心,关键就在于其对歌曲的理解与表达,只有将歌曲的创作和演唱者的演唱结合起来,才能让该音乐作品得到大家喜爱。
而现在很多高校是将声乐艺术简单地理解成声音艺术,不注重艺术所要表达的情感,而是只注重歌曲本身的演唱技巧,在某方面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例如有些学生可以给人声音优美的印象,但是由于表现能力不够以及精神内涵不足使得其不能被大家接受。
论初中音乐教学与情感教育的完美融合

论初中音乐教学与情感教育的完美融合摘要在初中的音乐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明确音乐不分国界,并且深受大众的喜爱,通过音乐可以体现人的情感,因此音乐是人们生活当中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
在初中,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正是好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结合情感教育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因此本文针对初中音乐教学与情感教育的融合意义进行了分析,并详细的阐述了初中音乐与情感教育的融合。
关键词:初中音乐;情感教育;融合引言对于大部分的初中生而言,他们都非常喜欢音乐,因为音乐本身有着很强的魅力。
在学习音乐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对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并积极的渗透情感教育,使得学生能够深刻的感知音乐的律动美,结构美。
同时还可以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在初中的音乐教学当中,教师更加应该积极的渗透情感教育,使得学生通过音乐的学习来陶冶情操,形成正确的三观意识,并且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初中音乐教学与情感教育融合的意义在初中的音乐教学过程当中,如果能够积极的和情感教育进行融合,可以有效的提高音乐的实际教学价值,让学生能够充分的感受音乐的魅力,因为在初中的音乐教学过程当中,通过情感教育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使得学生能够学会自主的鉴赏音乐作品。
进而为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并且通过情感教育,还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能够在音乐课堂当中,释放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帮助学生与歌曲的情感表达产生共鸣。
此外,还可以使得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因为初中生本身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初中生正处于叛逆时期,因此情绪非常不稳定,如果教师没有采取正确的方式,很可能让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反感。
而采取情感教学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平缓学生的情绪,使得学生能够通过一些比较舒缓类型的音乐,陶冶学生的情操,可以让学生在音乐的学习当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论初中音乐教学与情感教育的完美融合

论初中音乐教学与情感教育的完美融合
初中音乐教学应该注重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
教师应该注重在音乐教学中创设情感温馨、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音乐课堂上感受到快乐、愉悦、放松和愿意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教学中,可以运用音乐作品、音乐歌曲等具有鲜明情感特征的艺术形式,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愉悦与激情,引起学生内心深处的共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与追求。
在音乐教学中要重视情感体验的培养。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用心去体验音乐,用心去感受音乐所蕴含的情感和内涵,在音乐中感受到美和情感,并且从而培养学生对美与真善美的认识,通过情感体验,引发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在音乐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音乐作品等形式去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通过音乐展现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和渴求。
要加强音乐与生活情感的联系。
音乐教学应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生活情感。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音乐去感受生活、理解生活、表达生活,让学生在音乐中领略生活的酸甜苦辣,增强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操。
初中音乐教学与情感教育的完美融合是当下音乐教育的迫切需求和时代要求。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促进学生情感体验的培养,加强音乐与生活情感的联系,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情操,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和审美情操,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希望教师能够在教学中重视音乐与情感教育的完美融合,从而为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全面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情感教学小学音乐论文

情感教学小学音乐论文情感教学小学音乐论文范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
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情感教学小学音乐论文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重视音乐课在小学教学中的地位虽然教学体制改革的步伐从来没有停止推进的脚步,但是应试教育和传统教学模式依旧占据当今教育体制的主导地位。
小学教学工作一般来说,重视语文、数学等科目,对于音乐、自然、劳动、美术、品德等课程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及这些科目。
笔者认为,首先要重视音乐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并不是要求教学安排上同语文、数学等核心文化科目相对等,至少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要为了应付期末考试来牺牲音乐这种文化课。
其次,要纠正对于音乐课的一些误解。
不少的教学工作者对于音乐等科目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这种科目无非就是打开嗓子嚎两句,每个学期教学生唱会几首歌就行了,不用投入过多的教学精力。
到了期末考试等重要时刻,牺牲音乐课也是适宜的。
种种错误的.认识,是与小学音乐课教学的精神背道而驰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当尽量避免出现这些不当的教学观念。
再次,要加大对于小学音乐教学设备的投入。
城市小学大部分都有电子琴、手风琴、专门的音乐教室等优秀的教学设施,而相当一部分农村小学则没有这么好的条件,往往就是在一个教室里边学习文化课和音乐课,没有这些器材,单靠音乐教师用自己的教学魅力来吸引学生的兴趣。
因此,要把教学资源适当地向农村小学倾斜,增加它们的教学设备,配备专业的音乐教师,全方位地刺激学生感官,让他们快乐地翱翔在音乐的领域里。
二、教学过程要倾注情感元素音乐本来就是一门艺术,也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精神财富,能够有效的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和思维能力。
据科学研究证明,人类对于歌词的记忆力往往比一些古诗词、大篇幅的文章要深刻得多,而且过了很久学生依旧不会忘记。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毕业论文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摘要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
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和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情感”,培养,小学音乐教学审美学生情感音乐作品情感体验创设情境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一、引言 (1)(一)“情感”的概述及小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 (1)(二) 本文的研究依据(三) 小学生音乐教学中情感的研究现状 (2)(四) 本文的研究内容 .................................................... 4 6二、情感在音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 xx xx三、情感在音乐教学中的孕育与培养(一) 讲解作品创作背景,挖掘内涵,体验歌曲情感(二) 教师深情范唱,激发学生情感(三) 创设情境,体验情感的升华1.美术与音乐相结合2.角色的扮演 (xx)四、研究结论 ...................................................................................................................... x x五、结束语 (xx)参考文献 .............................................................................................................................. x x附录 (xx)致谢 ...................................................................................................................................... x x一、引言(一)“情感”的概述及小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1,情感的概述“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感能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
毕业论文:浅析大学音乐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毕业论文:浅析大学音乐教育中的感情教育摘要:音乐是一门感情的艺术,大学音乐堂上感情教学的融入是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重要手段。
科学的感情融入教学不仅能够辅助学生通过对音乐作品的了解来感知多彩的生活,还可以通过知识和素养的积累体会歌曲所赋予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获得丰富的音乐艺术感知和领悟能力,还包孕健康的心理品质、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方式以及学习成果等。
关键词:大学音乐;教育;感情;应用人们在欣赏一个音乐作品时,首先要对音乐美的现象产生深刻的感触感染,才能升华到对艺术本质的理解和感悟。
大学音乐堂上,丰富的感情体验是对学生心灵的一次洗礼,在充沛的感情中感触感染音乐的韵律美和感情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敏感度,更好地理解和领悟作品。
学生首先要对音乐的感情美产生必然的感触感染,才能升华到对艺术本质的理解和感悟。
作为音乐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审美概念,重视感情体验的过程,引导学生感触感染生活和音乐作品的美与丑,让学生们在音乐的学习中尽情地领略美、创造美。
一、大学音乐教育中感情教学的重要感化(一)感情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浮现力音乐艺术最明显的浮现特征是抒发感情,透过音乐作品感知作者的内心世界,可以说,感情是音乐审美的中心。
大学音乐堂上,融入感情教学,引导学生体会音乐表达的感情,演唱音乐作品时,让学生有投入真挚的感情,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浮现力。
(二)通过感情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作品蕴含着巨大的艺术魅力,摄人心魄的艺术美能够净化人们的心灵,作品的意境美将人们的思想和灵魂带入另一个世界。
艺术是心灵的体操,在感情体验的过程中可以改变和调节学生的精神状态,在美妙的音乐作品中陶冶性情、净化心灵、娱乐身心。
通过教师创设的感情氛围来引导学生在审美活动中更好地学习音乐知识,提高审美情趣。
(三)通过感情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个性化的感情教学能够进一步增强师间生感情的交流,有利于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堂上营造的感情氛围和艺术情调让学习者获得更好的艺术享受,共同表达艺术感情,经过师生的共同欣赏和再创造,让音乐活起来。
小学音乐论文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投入_通用版-word

小学音乐论文-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投入通用版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情感因素的重要。
把情感投入到教学中,其中作用是无法估量的。
那么,在具体工作中如何加强情感投入呢?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备课的情感投入。
无论是歌曲,还是器乐曲,都渗透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就要求教师在反复熟习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充分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领会作者创作时的心境,只有这样才能把独特的思想感情挖掘出来,才算是真正理解了作品,也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备课。
二是将情感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教学如何,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否将情感贯彻到教学过程中,并引起学生的共鸣,是音乐课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它着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教学过程中音乐语言的情感化。
音乐作品,重在表现情感。
无论什么体裁、题裁的作品,都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爱憎情感。
音乐创造者与音乐接受者之间,或者音乐的接受者与接受者之间要达到相互的了解,靠的是音乐。
而这种音乐,我们可以比喻为“语言”。
这种“语言”,就是我们常说的“音乐语言”。
构成音乐语言的要素有许多种,其中有四种最基本的要素,即节奏、旋律、和声和音色。
它们是作曲家们编织“音响网”最基本的素材,集中地表现作者特定的情感,呈示音乐作品的内容,并完成音乐语言的传递功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艺术交际。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语言的传递是通过教师的范唱、范奏的引导实现的,教师带着备课时对音乐作品深刻理解所获得的情感去范唱、范奏,会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第一印象深刻化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只有通过教师生动、形象、准确、富有情感的音乐语言把学生带入作品中去,使他们进入角色,领会作者创作时的心境,去同主人公一起同呼吸、共命运,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其次是课堂语言的情感化。
课堂语言与音乐语言是不一样的概念。
人类的语言是由语音和语义结合而构成词汇——事物的符合号,而又由词汇和语法逻辑构成一种符号系统,以此来传递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音乐教育融入情感倾注心灵
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学校要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
教师与学生相互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
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科技日新月异,对“人”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进入一个关注生命的新世纪,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终生发展,更应多关爱学生的生命,培养学生独立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让音乐走进孩子的心灵。
一、培养信心,激发兴趣
音乐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
鉴于这一特征,“新标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
可是在现实音乐教学中,也有学生对它兴趣索然,这种现象的形成主要是来自于学生对自已学习能力缺乏正确的认识而表现出的信心不足。
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学习主动性,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能行的一面。
二、爱心鼓励,展示情境
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人人都积极参与,并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和创新思维,需要教师用爱心鼓励他们大胆探究,大胆创新。
让每个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对学生每一个思维的闪光点都给予充分鼓励。
在音乐教学中要尽量设置情境教学,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创一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场景,这种场景能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氛围中,师生在此情此景中进行情景交
融的教学活动。
音乐教学不能只把学生拘泥于室内的学习,应当让他们回归生活,走进自然,在大自然中体味音乐的存在。
比如:课外郊游时,带领同学们在森林里漫步,树叶沙沙作响,小溪欢快地流淌,鸟儿放声歌唱,这不就是大自然演奏出的美妙乐曲吗?在不知不觉中,同学们都随着这美妙的自然音响哼唱起来,曲调清新、自然、淳朴,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感受到了音乐的存在,生活的美好。
现在人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很多孩子用mp5、手机,或坐父母的汽车时也能听到很多流行音乐,这对他们是很好的锻炼。
三、用心启迪,寓教于乐
音乐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人、培养人,但我们决不是把每个孩子都有培养成音乐家,而是为众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鼓励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从音乐中得到启迪,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并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中,对中小学音乐课程的任务作了明确的规定。
其间主要学习我国优秀民族音乐作品,接触了解外国优秀音乐作品,初步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增强对音乐的兴趣、爱好,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表现和鉴赏力,以及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真正能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就能使音乐教育以其形象性、感染性和愉悦性有效地调节学生的心理,激发学
习积极性,调动非智力因素,发展身心潜能;还能通过爱国主义歌曲的学习和演唱,加速德育内化过程。
运用音乐教学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引导学生始终在形象的感染中进行抽象的思考。
四、当前小学音乐教育倾注倾注人文关怀
小学音乐新大纲指出“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
社会为人格的完美发展提供了物质和环境基础,作为独立个性的人只有具有了独立的创造性、完美的人格,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才能成为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如何关爱学生的生命,让学生在课堂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呢?
1、在教学内容中倾注人文关怀。
音乐是人文性的学科,它用优美的旋律和生动的歌词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培养爱美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在教学中应做到:进行思想的熏陶,道德情操的培养。
小学音乐教材里的每首歌、乐曲都经过了编者精心的挑选和设计,充溢着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美:有的刻画了美的人物形象;有的描绘了美的自然景色;有的表达了美的心愿。
在学唱歌曲的同时,引导学生体验美与丑,分辨善与恶,是与非,形成正确的健康的审美观。
2、在教学方法上倾注人文关怀。
现在的孩子家庭条件好的,周末或暑假在少年宫或社会上的培训学校学习各种技能,吹、拉、弹、唱…还有各种表演形式,教师要多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动脑设置问题,把他们平时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课堂上。
学生在音乐中各方面能力发展有所不同,有的学生吹奏能力较强,有的歌唱能力不错。
将学生按各种特长分成若干小组,共同思考和学习新知,合作中既促进了学生情感交流,又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协调性,团结友爱精神。
3、在教学过程中倾注人文关怀。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业在圣诞、元旦、司庆等重大节日时常搞庆祝娱乐活动越来越多,很多家长也带孩子参与其中,这不仅扩大了孩子的视野,也丰富了他们的音乐天地,有的单位还给机会让孩子上台表演,这更上难得的锻炼机会,这是他们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
回归到课堂,教师要善于挖掘潜力,让学生尽量自学自悟,掌握学习方法。
要使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使学习者成为获得知识的主人,而不是消极的知识接受者。
让学生多听,多唱,多表演,利用第二课堂,课外活动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类音乐实践活动。
由于学校里每个学生因智力、兴趣爱好、家庭环境的不同,存在一定差异性,教师公正、无私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只有胸襟广博、关注社会、心中有爱的师者,才能打开学生精神领域的大门,教会学生自尊、自爱、自强不息,为学生展现一个多姿多彩的精神世界。
没有创造性就缺乏生命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为个性的丰富创造了多层次的社会关系。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倾注人文关怀,以培养学生独立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目标,做到“以人为本”关爱学生生命,才能让音乐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总之,教师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平等相处,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并让美的音乐去触动他们的心弦,让音乐与孩子的心灵靠得再近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