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2021眩晕急诊诊断与治疗指南(全文)
![2021眩晕急诊诊断与治疗指南(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72457cadfe4733687f21aa38.png)
2021眩晕急诊诊断与治疗指南(全文)眩晕是指机体因对空间定位产生障碍而发生的一种运动性错觉或幻觉。
据统计以眩晕为主诉者在神经内科门诊中约占5%~10%,住院病例中约占6.7%,在耳鼻咽喉科门诊中约占7%。
眩晕多由前庭系统疾病引起,患者有明显的外物或自身运动感,如旋转、晃动、偏斜等,(1)眩晕(vertigo):是指在没有自我运动的情况下,头部或躯干自我运动的感觉,或在正常的头部运动过程中出现的失真的自我运动感,典型的就是天旋地转,有时候也表现为摇晃、倾斜、上下起伏、上下跳动或滑动的感觉。
包括自发性眩晕和诱发性眩晕两类。
其中诱发性眩晕包括位置性眩晕、头动诱发眩晕、视觉诱发的眩晕、声音诱发的眩晕、Valsalva动作诱发的眩晕、直立性眩晕等。
(2)头晕(dizziness):是指头空间定向力混乱或受损的感觉,而没有虚假或失真的运动感。
但没有运动错觉、幻觉或扭曲的感觉。
包括自发性头晕和诱发性头晕两类。
其中诱发性头晕包括位置性头晕、头动诱发头晕、视觉诱发的头晕、声音诱发的头晕、Valsalva动作诱发的头晕、直立性头晕、其他诱发性头晕。
另外还有前庭-视觉症状(vestibulo-visual symptoms)和姿势性症状(postural symptoms),这两类症状的患者主要在门诊就诊。
在此前庭症状分类的基础上,将前庭疾病分为三个综合征,分别是发作性前庭综合征(episodic vestibular syndrome,EVS)、急性前庭综合征(acute vestibular syndrome,AVS)和慢性前庭综合征(chronic vestibular syndrome,CVS)。
其中AVS和部分EVS在急诊多见。
AVS一般为眩晕首次发作,以急性起病、持续性眩晕/头晕或不稳为主要症状、时间上可持续数天至数周的临床综合征,具有单时相的特点。
常见的有:前庭神经炎、急性迷路炎、突发性耳聋伴眩晕、脑血管病、EVS急性或首次发作、惊恐发作等。
眩晕诊治的专家共识
![眩晕诊治的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8cad14417fd5360cba1adb38.png)
发作期的治疗
前庭抑制剂:
1
(1)抗组胺剂(异丙嗪、苯海拉明等) (2)抗胆碱能剂(东莨菪碱等)
(3)苯二氮卓类
内科 治疗
2 止吐剂:胃复安和氯丙嗪等
3
心理治疗: 帕罗西汀等抗抑郁、抗焦虑药物
4
微循环改善药物: 倍他司汀、氟桂利嗪、二氢麦角碱等
发作期的治疗
多卡因等。
中枢性眩晕-少见类型
偏头痛性 眩晕
癫痫性 眩晕
颈性 眩晕
外伤后 眩晕
少见的中枢性眩晕
周围性眩晕-分类
• 无听力障碍的周围性眩晕 ➢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 ➢ 前庭神经元炎(vestibular neuronitis,VN)
• 有听力障碍的周围性眩晕 ➢梅尼埃病(Ménières disease) ➢迷路炎(labyrinthitis)
周围性眩晕-梅尼埃病
• 病因未完全明确,病理机制多与内淋巴积水有关。无性别差 异,多发于20岁至70岁者。
• 诊断标准:
①发作性眩晕2次或2次以上,持续20min至数小时。常伴自主 神经功能紊乱和平衡障碍,无意识丧失。
②波动性听力损失,早期多为低频听力损失,随病情进展听力 损失逐渐加重,至少1次纯音测听为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可 出现重振现象。
(1)单次或首次:前庭神经炎、脑干或小脑 卒中或脱髓鞘、首次发作的MV、首次发作 的梅尼埃病、迷路炎、外淋巴瘘和药物性。
(2)复发性:BPPV、梅尼埃病、TIA、MV、 前庭阵发症、外淋巴瘘、癫痈性眩晕、自
体免疫内耳病、听神经瘤、耳石功能障碍、
常见眩晕发作时的症候学特点
发作持 续时间
伴随 症状
(1)数秒或数十秒:BPPV、前庭阵发症、变压性 眩晕、颈性眩晕、癫痫性眩晕和晕厥前等。
晕厥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晕厥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e70cd79a0242a8956bece480.png)
晕厥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全文)晕厥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病因很多,机制复杂,涉及多个学科。
因此,规范晕厥的诊断与治疗十分重要。
“晕厥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发布。
参照加拿大心血管学会有关晕厥的最新指导性文件并结合近年来的进展,国内本领域的专家撰写了《晕厥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全文发表于《中华内科杂志》。
该共识旨在制定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晕厥诊断与治疗的指导性文件,帮助临床医生确立晕厥诊断,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共识摘要如下:一、晕厥分类1.神经介导的反射性晕厥:反射性晕厥根据涉及的传出路径而分为交感性或迷走性。
当直立位血管收缩反应降低导致的低血压为主要机制时,即为血管抑制型,当心动过缓或心脏收缩能力减弱是主要机制时为心脏抑制型,这两种机制均存在时则为混合型。
2.体位性低血压及直立不耐受综合征:与反射性晕厥相比,自主神经功能衰竭时交感神经反射通路传出活性慢性受损,因此血管收缩减弱。
起立时,血压下降,出现晕厥或近似晕厥。
体位性低血压为起立时收缩压异常减低。
在病理生理上,反射性晕厥和ANF没有重叠之处,但二者的临床表现常有相同之处,有时会造成鉴别诊断困难。
直立不耐受是指直立位时血液循环异常导致的症状和体征。
晕厥是其中一种症状,其他症状包括:头晕,先兆晕厥;虚弱、疲劳、心慌、出汗;视觉异常(模糊、光感、视野缩小);听力异常(听力受损、耳鸣);颈部疼痛(枕部/颈部周围和肩部区域)、后背痛或心前区疼痛。
各种临床直立位不耐受综合征的临床特征见表1。
其中也包括直立位为主要诱发因素的反射性晕厥。
3.心源性晕厥:心源性晕厥包括心律失常性晕厥和器质性心血管疾病性晕厥。
(1)心律失常性晕厥:心律失常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导致心输出量和脑血流明显下降。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为窦房结自主功能异常或窦房传导异常。
这种情况下,晕厥是由于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导致长间歇所致。
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突然终止时经常出现长间歇(快-慢综合征)。
获得性房室传导阻滞的严重类型(莫氏Ⅱ型、高度以及完全房室传导阻滞)与晕厥相关。
《眩晕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眩晕处理原则
![《眩晕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眩晕处理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12d848fe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55.png)
《眩晕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眩晕处理原则
《眩晕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对于眩晕的处理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根据病史、体检和辅助检查,明确病因并针对病因治疗。
眩晕是一种非特异性症状,其病因可能与多个系统相关,包括内耳、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
因此,在治疗眩晕时需要明确其病因,根据不同的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对于急性眩晕患者,首先需要进行安全评估,确定是否存在危及生命的情况。
如有危及生命的情况,应优先处理,如心肺复苏、颅脑损伤等。
对于眩晕发作期间,患者应保持安静,避免运动、劳累和精神紧张等刺激,避免头部快速转动等动作。
针对不同的病因,可以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如梅尼埃病可采用激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药物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可采用位移操纵疗法等物理治疗方法。
对于慢性眩晕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听力检查、前庭功能检查等。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总之,眩晕的治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处理,同时要注意安全,避免不必要的刺激,对于病因不明确的患者,应进行全面的评估,以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2020 血管源性头晕/眩晕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0 血管源性头晕/眩晕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52d9f5a66edb6f1afe001f9a.png)
2020 血管源性头晕/眩晕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血管源性头晕/眩晕是指由血管病变引起的头晕或眩晕症状,其中脑卒中是其最常见的病因。
国外流行病学资料表明脑卒中约占急性头晕/眩晕病因的3%~5%,最常见于由后循环供血的小脑或脑干卒中,少数为前循环供血的前庭皮层区病变。
上述部位卒中所致的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一般缺乏特异性,是造成临床漏诊率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引起孤立性眩晕的病因分类中,中枢性病变所占比例约为0.6%~10.4%,其中80%以上归因于血管源性病因,因缺少神经系统症状与定位体征,极易被误诊为外周性前庭病变,导致延误治疗时机,增加预后不良风险;此外,大量良性前庭疾病患者常易被误诊为后循环卒中,并接受相关检查、药物及有创性治疗,增加医疗风险,并造成公共医疗资源浪费。
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血管源性头晕/眩晕诊疗指南或专家共识,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临床证据、检查技术和治疗方法不断涌现,有必要对血管源性头晕/眩晕的病因机制、功能解剖相关临床特征及诊疗原则等进行多学科专家交流形成共识,以便提高临床医师对血管源性头晕/眩晕的早期识别与规范诊疗能力。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血管源性头晕/眩晕主要病因包括缺血性与出血性卒中。
其中缺血性卒中包括脑梗死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 IA),常见病因包括心源性栓塞、动脉粥样硬化与夹层,少见病因包括椎甚底动脉延长扩张、血管炎等。
出血性卒中包括自发性颅内出血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高血压是自发性颅内出血最常见病因,其他病因还包括脑淀粉样变性、梗死后出血转化、颅内静脉血栓形成、动静脉畸形等;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病因是颅内动脉瘤破裂。
急性前庭综合征(A V S)和发作性前庭综合征(E V S)是血管源性头晕/眩晕最主要的前庭综合征类型。
其中表现为A V S的血管源性头晕/眩晕常见病因包括后循环梗死与小脑出血,少见病因则包括外伤性颅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椎动脉夹层;而表现为E V S的血管源性头晕/眩晕病因以后循环TI A最为多见,少见病因包括表现为短暂性前庭症状的小梗死灶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第四脑室邻近部位卒中所致中枢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等。
2018晕厥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2018晕厥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fca41c37c77da26925c5b0ee.png)
(二)晕厥的
分类
反射性晕厥(神经 OH及直立不耐
介导)(NMS)
受综合征
心源性晕厥
1.血管迷走性晕厥:
1.药物:最常见
1、心律失常:
直立位:站立位出现,坐 血管舒张剂,利尿剂, 心动过缓:窦房结功能障
位不常发生
抗抑郁药物
情绪性:恐惧疼痛(躯体 2.血容量不足:
或内腔)、器械、晕血 出血、腹泻、呕吐
既往病史 体格检查
心电图
高危因素
低危因素
新进出现的胸部不适,呼吸困难, 典型的反射性晕厥的前驱症状;
腹痛头痛;
不愉快的视觉、声音、气味、
站立时晕厥;
疼痛刺激后;
用力或卧位时晕厥;
长时间站立或拥挤、炎热环境;
突然出现心悸后晕厥;
用餐时或餐后、咳嗽、排便、
年轻时不明原因猝死的家族史 排尿诱发;
卧位变立位
• 可疑阳性:无症状 性血压下降,与基 线值相比SBP下降 ≥20 mmHg,或 DBP下降≥10 mmHg ,或收缩压 降至90 mmHg以下
直立位评价(直立倾斜试验)
• 诊断反射性晕 厥的重要检查
• 分为血管减压 型、心脏抑制 型或混合型。
• 心脏抑制型的 反应对临床心 脏停搏导致的 晕厥具有高度 预测价值
基于危险分层和发病机制的晕 厥治疗策略
晕厥的评估
反射性和直立不 耐受
不可预 测或 高频率 可以特 异性治 疗或等 待心电 监测结 果在做
治疗
可预 测或 高频 率
患者教 育,避 免引起 晕厥的 诱因
心源性
心律失 常
心律失 常的具 体治疗
器质性 心肺疾
病
治疗心肺 疾病
具有SCD高风险的 不明原因晕厥(冠
头晕眩晕的鉴别诊断及治疗【34页】
![头晕眩晕的鉴别诊断及治疗【34页】](https://img.taocdn.com/s3/m/4d377b58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3f.png)
发作性、短暂的头晕: 系统疾病(体位性低血压、晕厥前、贫血、感 染、发热、糖尿病、药物副作用)
头晕的分类
根据病变部位及眩晕性质不同分为 1.系统性头晕(前庭性头晕)
前庭系统病变所致,是眩晕的主要原因,可伴眼球震颤、平衡 及听力障碍。根据病变部位又分前庭周围性眩晕和前庭中枢性眩晕。
止吐、抗晕、安定 曲坦类、麦角类
颈性眩晕
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倾向于采用排除法 特征:头晕或眩晕伴颈部疼痛;发作多在颈部活动 后;部分患者转颈征阳性;颈部影像学异常;多有 颈部外伤史;排除了其他疾病。 治疗建议:纠正不良的头颈部姿势 、理疗、局部 封闭
其它头晕相关疾病
非系统性头晕
头昏头脑不清晰感,自身不 全身疾病性头晕:自身不稳感
头晕
2006年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 2009年头晕的诊断流程建议 2010年眩晕诊治专家共识
头晕的概念
眩晕 特异性症状 周围物体或自身明显旋转的运动错觉或幻 觉,各方向皆有,头活动后加重
失衡 不稳或不安全感,站立和行走困难,无旋转
头重脚轻 漂浮、晕或摇摆感
晕厥前 一过性、马上要失去知觉、晕倒的感觉
3.脑源性晕厥 常见于供应脑部的主要血管发生循环障 碍,导致一过性脑缺血所致。如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偏头痛、低血糖、严重贫血、失血及脱水等。
眩晕的治疗
治疗原则
➢病因治疗至关重要
➢近1/4的眩晕难以明确原因
➢对症治疗的目的
减轻发作期患者的眩晕感受 止吐 控制心悸等症状
解除恐惧心理
发作期常用药物
重要经验
症状重于体征,多为周围性 体征重于症状,多为中枢性 奇怪的症状需要有客观体征,否则多数由非器质
《精神性头晕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要点
![《精神性头晕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a8928641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c7.png)
《精神性头晕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要点一、概念精神性头晕的概念最早由FURMAN提出,随着半个多世纪以来对精神性头晕认识的不断加深,目前认为除了由独立的精神心理因素引起的头晕之外,前庭器官功能障碍或全身其他系统病变引起的头晕同时伴有精神心理因素也可以归属于精神性头晕的范畴。
精神性头晕是一个不断更新的概念,既往称为心因性头晕、慢性主观性头晕等,包括恐惧性姿势性眩晕、空间运动不适、视觉眩晕和慢性主观头晕等,2015年开始使用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这一诊断术语,近年来的流行病学资料多以PPPD表达。
精神性头晕在概念上与慢性主观性头晕及PPPD,存在交叉,但也有不同,精神心理问题可作为一个触发因素,发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也有共同的部分。
慢性主观性头晕主要以头晕的躯体症状为主要特点,PPPD以持续性头晕、不稳、非旋转性眩晕为核心症状,并且以姿势改变及对空间运动刺激感知过敏常导致症状加重为主要特点,两者均非单纯精神心理因素引起。
精神性头晕主要表现为精神心理因素可以完全或部分解释患者的头晕症状,可同时伴有前庭器官功能障碍或全身其他系统病变。
二、流行病学精神性头晕占门诊头晕患者的15%~20%,在耳科听力下降和眩晕的患者中,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偏低,但在持久眩晕的患者中,精神因素的影响居第2位,10%~25%的眩晕由于精神因素引起;而在精神病特别是恐慌症或焦虑症患者中,主诉眩晕和平衡功能下降者极为常见。
精神性眩晕的发病年龄较年轻,男性发病年龄多在20~40岁,女性20~50岁者居多,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
三、精神性头晕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个性因素:多数研究发现精神性头晕存在神经质样个性基础,与焦虑症患者的人格特征相似,事实上多数精神性头晕在临床上被诊断为焦虑障碍或焦虑谱系障碍。
条件反射假说:包括经典和操作性条件反射(classical and operant conditioning)假说,临床观察发现部分精神性头晕患者既往存在前庭或其他可导致眩晕的相关病史。
眩晕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眩晕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695f39b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aa.png)
眩晕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眩晕(vertigo,dizziness)是一种主观感觉障碍。
按感觉的不同可分为真性眩晕和假性眩晕。
前者是指患者感到自身或其周围环境物体在旋转,后者是指患者只有头昏眼花和头重脚轻而无旋转感。
引起眩晕的病因很多,但最常见的是前庭系统病变,由此引起周围性眩晕(耳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脑性眩晕)。
【诊断提示】1周围性眩晕是指内耳前庭至前庭神经颅外段之间的病变所引起的眩晕。
常见于以下疾病。
(1)梅尼埃(Meniere)病:也称内耳眩晕症,是引起周围性眩晕的最常见疾病,多见于中年人。
以发作性眩晕伴耳鸣,波动性、渐进性、感音性的听力减退及眼球震颤为主要表现,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
其眩晕为旋转性,常突然发作伴有恶心、呕吐。
面色苍白和出汗,发作多短暂,很少超过2周。
(2)迷路炎:为中耳炎的常见并发症。
如中耳炎患者出现阵发性眩晕,伴有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听力丧失、平衡失调及外耳道检查有鼓膜穿孔等则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3)前庭神经元炎:病前多有发热或上呼吸道感染史,发病突然,眩晕时伴有恶心、呕吐,但少有耳鸣、耳聋,眩晕持续时间较梅尼埃病持续时间长,可达6周,痊愈后很少复发。
(4)内耳药物中毒:以链霉素为多见,多为慢性中毒,常于用药后2~4周开始逐渐出现眩晕,7~10d症状达高峰,常伴有平衡失调、步态蹒跚、听力下降、口周及四肢远端发麻,但通常无眼球震颤,闭目难立征阳性。
卡那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也可引起眩晕,但程度较轻。
(5)晕动病:由于乘坐车船或飞机时,内耳迷路受到机械刺激而引起前庭功能紊乱所致。
主要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可伴有面色苍白,出冷汗,女性多于男性。
2.中枢性眩晕指前庭神经颅内段、前庭神经核及其纤维联系、小脑、大脑等的病变所引起的眩晕。
常见于以下疾病。
(1)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各种原因导致椎-基底动脉管腔狭窄时,均可发生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眩晕,常突然发作并伴有头痛、运动障碍(面瘫、肢瘫、吞咽困难等)、站立不稳,感觉异常及恶心、呕吐、出汗、呼吸节律失调、血管舒缩功能紊乱等症状。
急诊眩晕疾病分类、鉴别要点、诊断流程、临床急诊眩晕诊断流程及急性前庭综合征和发作性前庭综合征疾病表现
![急诊眩晕疾病分类、鉴别要点、诊断流程、临床急诊眩晕诊断流程及急性前庭综合征和发作性前庭综合征疾病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3da36a68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4d.png)
急诊眩晕常见原因、疾病分类、处理步骤、鉴别要点、诊断流程、急诊科和神经耳科临床急诊眩晕诊断流程及急性前庭综合征和发作性前庭综合征疾病临床表现急性眩晕最常见的原因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但在年轻人中,前庭性偏头痛可能更常见。
眩晕患者可能被误诊为良性内耳疾病,如迷路炎或梅尼埃病,远远超过应该诊断的BPPV和前庭性偏头痛。
良好的病史和检查是达到正确诊断的关键,并确保卒中或其他危险的病变不被漏诊。
急性眩晕的中枢性(脑)病因比外周(内耳)病因更有可能需要紧急分诊和处理。
急诊眩晕分类根据目前前庭疾病国际分类,前庭疾病可分为急性前庭综合征(AVS)、发作性前庭综合征(EVS)和慢性前庭综合征。
急诊眩晕主要包括所有的急性前庭综合征和发作性前庭综合征首次及病程早期的部分发作;发作性前庭综合征在其病程的中后期,由症状的反复发作性,患者已部分适应并了解眩晕的规律,恐慌程度多显著低于急性前庭综合征患者。
急性前庭综合征是:①急性发作的前庭症状,常持续数十分钟以上乃至数天;②前庭功能检查常可见到前庭功能障碍的证据(自发性或诱发性眼震、视眼动障碍、前庭-眼反射(VOR)障碍及姿势或步态障碍);③常需要首先确定有无急性脑血管病,其次完善其他中枢性和外周前庭疾病的鉴别。
发作性前庭综合征指的是:①反复发作的前庭症状,常持续数秒~数小时;②发作间期的前庭功能检查或可见前庭功能障碍的证据;③需要完善外周与中枢性眩晕的鉴别。
急性眩晕急诊全科处理步骤:①生命体征监测:血压呼吸、脉搏等;②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③瞳孔和眼动检查;④检查脑膜刺激征、病理反射、肌力与肌张力;⑤其他有关的颅神经检查: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及迷走神经、舌下神经等。
异常者可先行头颅CT或者头颅MRI检查。
如果是神经耳科医生接诊,由于专业知识、检查手段的便利,更快进入眩晕鉴别诊断流程。
急诊眩晕鉴别要点根据眩晕症状的特征,可以基本确认是急性前庭综合征还是发作性前庭综合征,然后酌情配合专科检查,如:在急性发作期可以选择进行自发性眼震、位置性眼震和头脉冲试验(vHIT),前庭双温、转椅试验等需要急性期过后择期进行。
眩晕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ppt课件
![眩晕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b9a9cdbba1aa8114531d922.png)
• 惊恐发作的处理。静脉缓慢注射地西泮或口服阿普唑仑、 氯硝安定、劳拉西泮可以缓解急性症状。过度换气的患者, 可以把纸卷卷成桶状罩住口鼻,减少过度换气导致的碱中 毒。后续维持治疗可以转诊精神专科处理进行长期抗焦虑 治疗。
(3)躯体形式障碍
• 患者临床表现为躯体症状,头晕可以是常见的主诉,症状 多种多样,反复变化,可以波动,对躯体症状和身体健康 过分担心和关注,缺乏合理解释的客观证据,患者反复就 医对患者社会功能造成影响。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
2018
定义
眩晕是因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的一种运动性或位置 性错觉。
据统计以眩晕为主诉者在神经内科门诊中约占5%-10%,住院 病例中约占6.7%,在耳鼻咽喉科门诊中约占7%。
眩晕可由眼、本体感觉或前庭系统疾病引起,也可以由心血 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贫血、中毒、内分泌疾病及心理疾病引起, 它涉及多个学科,患者有明显的外物或自身旋转感,常伴有恶心、 呕吐,常突然发病并伴有明显的恐惧感,而就诊于急诊。本文从 中枢性眩晕和周围性眩晕及精神心理性眩晕三方面介绍其常见疾 病的临床表现及基本诊治原则,旨在使急诊医生能够鉴别眩晕的 病因,并及时准确地进行有效处理或转诊相关亚专科,使患者能 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1.2.2 中枢性眩晕的辅助检查
• 在急诊科,临床怀疑中枢性眩晕者应该立即进行头颅CT检 查。头颅CT能够排除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少数以眩 晕起病)、部分脑梗死和肿瘤等。怀疑后循环缺血者应尽 快完善头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以及磁共振 血管造影(MRA)或CT血管造影(CTA)或数字减影技术 血管造影(DSA),如果没有条件可以暂时行经颅三维多 普勒替代。其他检查包括血脂血糖,电解质,毒物筛查, 以及脑血管病的相关检查等。必要时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 排查炎性或脱髓鞘性疾病等。
眩晕诊治专家共识
![眩晕诊治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e9c2ea0aa8114431b90dd8da.png)
Arnold-Chari 畸形
6.药物源性眩晕 可能损害前庭的药物:
卡马西平:小脑 苯妥英钠:小脑 有机溶剂甲醛/二甲苯/苯乙烯/三氯甲烷:小脑 汞/铅/砷等重金属:耳蜗、前庭器和小脑 急性酒精中毒:半规管和小脑的可逆性损害
6. 药物源性眩晕 6.药物源性眩晕 常见的耳毒性药物有:
氨基糖甙类、万古霉素和紫霉素 磺胺类 顺铂、氮芥和长春新碱等 奎宁 大剂量水杨酸盐 速尿、利尿酸等 部分耳部外用药
7.其他少见的中枢性眩晕
7.其他少见的中枢性眩晕
偏头痛性眩晕
癫痫性眩晕
颈性眩晕
外伤后眩晕
偏头痛性眩晕
偏头痛性眩晕
确定标准:
①中度或重度的发作性眩晕(视物旋转,自身或其他物体 的运动幻觉,位置性眩晕,不敢转头,如转头可诱发自 身或其他物体的运动或不平衡幻觉) ②符合IHS标准的偏头痛 ③至少两次眩晕发作时出现下列一项:搏动样头痛、畏 光、畏声、视觉或其他先兆 ④排除其他病因
癫痫性眩晕 癫痫性眩晕
属于部分性癫痫;通常持续数秒或数十秒,发作与姿 势改变无关 “单纯癫痫性眩晕 ” 临床实属罕见;常是颞叶癫痫 的先兆症状
颞叶后上回、顶叶中后回、左侧额中回、颞顶叶交界
区等 EEG相应导联异常有助于确诊 若头晕之前没有癫痫发作,首次诊断要慎重。
颈性眩晕 颈性眩晕
椎动脉型颈椎病 颈椎退行性变导致的关节不稳 颈椎椎管狭窄
眩晕特点
多由强声诱 发; 中耳或颅内 压力改变也 可诱发
振动幻视 常 发生在直 线 运动中
持续数分钟; 数年后出现 振 动幻视; 常伴偏头痛; 常有家族史
飞行或潜水 过程发生; 常持续数秒 到数分钟。
持续5分钟 到 24小时;
辅助检查
中国晕厥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中国晕厥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7c50f716f78a6529647d53cd.png)
适应证(2)
6. 对于在转头时诱发晕厥的患者推荐首先进行颈动脉 窦按摩。 7. 劳力中或劳力后发生晕厥的患者应首先检查超声心 动图和运动试验。 8. 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神经系统表现的患者应作出 相应诊断。 9. 晕厥频繁反复发作伴有躯体其它部位不适的患者, 通过初步评估发现患者有紧张、焦虑和其他精神疾病, 应该进行精神疾病评估。 10. 所有检查后晕厥原因仍不明确的患者,如果ECG 或临床表现提示心律失常性晕厥;或者反复晕厥发作 引起摔伤,应植入式心电事件记录仪。
倾斜试验阳性反应的分类
1型 混合型 晕厥时心率减慢但心室率不低于40bpm或低 于40bpm的时间短于10秒伴有或不伴有时间短于3秒的 心脏停搏,心率减慢之前出现血压下降。 2A 型 心脏抑制但无心脏停搏。心率减慢,心室率低于 40bpm,时间超过10秒,但无超过3秒的心脏停搏,心 率减慢之前出现血压下降。 2B型 伴有心脏停搏的心脏抑制。心脏停搏超过 3秒,血 压下降在心率减慢之前出现或与之同时出现。 3型 血管减压型。晕厥高峰时心率减慢不超过10%。
基于初步评估的诊断标准(I类)
1.典型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有促发事件如恐惧、剧烈疼痛、悲痛、
吹奏或长时间站立导致典型的前驱症状。 2.条件性晕厥:在排尿、排便、咳嗽或吞咽期间或紧跟其后发生的 晕厥。 3.直立性低血压性晕厥:证实直立性低血压与晕厥或先兆晕厥有关。 建议平卧5分钟后站立,随后每分钟测量一次直立位血压,测量3 分钟。如果在3分钟时血压仍然降低,测量可持续更长时间。如果 患者在此间不能耐受站立,应该记录直立体位的最低收缩压。不 管是否出现症状,收缩压降低≥20㎜Hg或收缩压降低到 90㎜Hg以 下定义为直立性低血压。 4. 心脏缺血:无论发生机制如何,有症状并伴有急性缺血(有或 无心肌梗死)的ECG证据,则诊断与晕厥有关的心肌缺血。
眩晕诊治专家共识
![眩晕诊治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e7ac8f76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7b.png)
目录
• 眩晕概述与流行病学 • 眩晕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 •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 鉴别诊断思路与误区提示 • 治疗原则及方法论述 • 预后评估及随访管理建议
01 眩晕概述与流行病学
眩晕定义及分类
眩晕定义
眩晕是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错觉 ,造成人与周围环境空间关系在 大脑皮质中反应失真,产生旋转 、倾倒及起伏等感觉。
听力学检查
如纯音测听、声导抗等, 有助于明确听力损失程 度和性质,对于耳源性 眩晕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血液学检查
如血常规、血糖、血脂 等,有助于排除全身性 疾病引起的眩晕。
04 鉴别诊断思路与误区提示
类似疾病鉴别要点
01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
表现为短暂、与头位变动相关的眩晕发作,常伴有特征性眼震。
02
前庭神经炎
突发眩晕,多伴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症状,无耳鸣、耳聋等耳蜗症状,
多有感冒等诱因。
03
梅尼埃病
反复发作的眩晕、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和耳闷胀感,眩晕常持续20分
钟至12小时。
误诊原因分析
病史采集不全面
未详细询问患者眩晕发作的特点、伴 随症状及既往病史等。
体格检查不仔细
辅助检查选择不当
未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辅助检查, 如前庭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确定治疗方案
根据最终诊断结果,确定治疗方案,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
05 治疗原则及方法论述
药物治疗策略
01
02
03
04
对症治疗药物
包括抗眩晕药、止吐药、镇静 剂等,用于缓解急性眩晕发作
时的症状。
改善内耳循环药物
如银杏叶提取物、倍他司汀等 ,可改善内耳血液循环,减轻
老年人头晕眩晕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解读护理课件
![老年人头晕眩晕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解读护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7f74d58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1b.png)
详细描述
高血压会导致脑部血管压力增大,影响血液循环,进而引发头晕和眩晕的症状。 对于高血压引起的头晕眩晕,控制血压是关键,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压,遵医嘱 服药,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盐饮食、适量运动等。
案例二:颈椎病引起的头晕眩晕
总结词
颈椎病也是头晕眩晕的常见原因之一,与颈部姿势和长期劳累有关。
心理护理
关注老年人的心理状态,提供心理疏 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 。
基础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 保持床铺整洁,协助患者保持舒适的 体位。
饮食护理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避免过度摄入盐 、糖和脂肪,鼓励适量摄入富含蛋白 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运动护理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指导进行适量 的运动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以 增强身体素质。
护理效果评估
01
02
03
症状缓解情况
评估患者头晕眩晕症状的 缓解程度,记录症状变化 情况。
生活质量改善
观察患者在护理后的生活 质量是否得到提高,如日 常活动能力、精神状态等 。
并发症发生率
统计患者在护理后头晕眩 晕并发症的发生率,以评 估护理效果。
05
典型案例分享
案例一:高血压引起的头晕眩晕
总结词
治疗方法Leabharlann 010203
04
药物治疗
针对不同类型的头晕眩晕,选 择合适的药物治疗,如抗组胺
药、止晕药等。
康复治疗
对于一些慢性头晕眩晕患者, 可进行康复治疗,如前庭功能
训练、平衡训练等。
生活方式调整
建议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如保 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③ 耳硬化症:一般为双耳进行性“加重的”耳聋、 耳鸣、头晕。耳镜检查:双耳鼓膜多表现为正常, 可以有Schwartze征,听力多表现为传导性耳聋, 骨导听力可有Carhart切迹,随病情发展可表现为 混合性聋或神经性聋。
• ④ 上半规管裂:耳聋、耳鸣、听觉过敏,Tullio现 象。耳镜检查阴性,听力检查为传导性耳聋,颞 骨CT有阳性特征性表现。
1.1.1 常见外周眩晕
• (1)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病史中患者出现短暂的、有头位方向性 变动相关的眩晕,伴有眼球震颤。通过特殊的位 置性试验检查,可以发现特异性眼球震颤,通过 特异性手法复位治疗,大多患者眩晕和眼球震颤 消失。大多无耳聋、耳鸣症状。
1.2.3 中枢性眩晕的处理
•除了对症治疗,中枢性眩晕的处理原则为针对病因治疗。炎 症和脱髓鞘疾病应考虑给予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抗生 素等治疗;肿瘤需要请神经外科协助诊治;脑出血应管控血 压,降颅内压,存在三、四脑室梗阻者应脑室外引流,小脑 出血可以考虑外科清除血肿。后循环缺血是常见中枢性眩晕 的病因,改善脑血循环的药物如天麻素(天眩清)、银杏叶 制剂、倍他司汀等药物有助于改善患者症状。急诊科医生一 旦怀疑患者为后循环缺血,应该高度重视,并交由神经内科 医生处理。作为接诊的急诊科医生首先应该重视此类患者的 气道管理,维持气道通畅,防止误吸。其他治疗方案一般包 括静脉溶栓、血管内取栓、支架植入手术、抗栓、他汀类用 药、扩容等,大面积小脑梗死者可以考虑去骨瓣减压治疗。
1.3 精神疾患相关性眩晕
• 精神疾患相关的眩晕/头晕是一个不断更新的概念,曾有 不同的命名,如恐惧性姿势性眩晕,视觉性眩晕,持续性 位置感觉性头晕,近年来更多称为慢性主观性头晕。其特 征以慢性非旋转性头晕为主要表现形式,亦可表现为不为 外人觉察的主观不稳感,同时对运动刺激敏感性增高,不 能耐受精细视觉或复杂的视觉刺激,前庭功能检查没有代 偿不全的证据,患者通常有易患的人格特质,如敏感、焦 虑、情绪不稳定、神经质。部分患者有精神疾患的家族史 以及可问及的心理应激因素。精神疾患相关性眩晕/头晕 的诊断,要建立在充分的病史询问、查体及辅助检查的基 础上,排除中枢性眩晕、周围性眩晕及全身系统性疾病后, 方可慎重作出诊断。
1.2.2 中枢性眩晕的辅助检查
• 在急诊科,临床怀疑中枢性眩晕者应该立即进行头颅CT 检查。头颅CT能够排除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少数 以眩晕起病)、部分脑梗死和肿瘤等。怀疑后循环缺血者 应尽快完善头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以及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或CT血管造影(CTA)或数字 减影技术血管造影(DSA),如果没有条件可以暂时行经 颅三维多普勒替代。其他检查包括血脂血糖,电解质,毒 物筛查,以及脑血管病的相关检查等。必要时腰椎穿刺脑 脊液检查,排查炎性或脱髓鞘性疾病等。
定义
眩晕是因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的一种运动性或位置 性错觉。
据统计以眩晕为主诉者在神经内科门诊中约占5%-10%, 住院病例中约占6.7%,在耳鼻咽喉科门诊中约占7%。
眩晕可由眼、本体感觉或前庭系统疾病引起,也可以由心 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贫血、中毒、内分泌疾病及心理疾病 引起,它涉及多个学科,患者有明显的外物或自身旋转感,常 伴有恶心、呕吐,常突然发病并伴有明显的恐惧感,而就诊于 急诊。本文从中枢性眩晕和周围性眩晕及精神心理性眩晕三方 面介绍其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基本诊治原则,旨在使急诊医 生能够鉴别眩晕的病因,并及时准确地进行有效处理或转诊相 关亚专科,使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1.眩晕的分类及处理原则
1.1 周围性眩晕 周围性眩晕(外周性)眩晕是指由于前庭神经
末梢感受器(球囊、椭圆囊、半规管)、前庭神经 或前庭神经节病变引发的眩晕,一般认为,是在前 庭神经核团以下的前庭通路病变。根据流行病学研 究结果,常见疾病包括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 石症)、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少见疾病包括和 中耳病变相关的疾病。
• (2)梅尼埃病。病史中患者出现发作性眩晕、波 动性耳聋、耳鸣和耳胀满感四联症表现,大多单 耳发病,排除其他眩晕疾病后,镇静、利尿等药 物治疗有效。
• (3)前庭神经炎。上呼吸道感染史,患者发作性 眩晕症状重,有时伴有剧烈眼球震颤;具有自限 性,激素治疗有效,建议康复训练,不建议抗病 毒药物治疗。
1.2 中枢性眩晕
• 中枢性眩晕是中枢前庭通路病变导致的。中枢前庭通路包 括从前庭核团开始,到动眼神经核,中脑的整合中枢,前 庭小脑、丘脑以及颞顶叶的多感觉前庭皮层区。
1.2.1 中枢性眩晕的病因和临床症状
中枢性眩晕病因比较复杂,如血管病(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 等)、外伤、炎症、脱髓鞘疾病、中毒、神经变性病以及肿 瘤等。常见症状包括眩晕、恶心、呕吐,以及其他脑干的症 状与体征,比如吞咽障碍、共济失调、眼球震颤、眼动神经 麻痹、视野缺损、突然发病的感音神经性听力减退、肢体或 颅神经无力或感觉障碍、下肢病理征阳性、意识障碍甚至晕 厥等等。不合并脑干小脑疾病相关症状而以孤立性眩晕为临 床表现的中枢性眩晕很少见,但临床上最容易漏诊,一旦漏 诊,后果凶险,急诊眩晕疾病鉴别中需要格外重视。
(4)中耳相关的疾病
•中耳炎: •① 分泌性中耳炎,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或航空史,伴 有耳聋、耳鸣、耳痛,检查发现中耳积液。
•② 化脓性中耳炎,有反复患耳流脓病史,检查发现 患耳鼓膜穿孔或外耳道、鼓室内有脓性分泌物,合 并迷路瘘管、迷路炎、乳突炎时,出现眩晕和眼球 震颤。此时应警惕脑膜炎、小脑脓肿等颅内感染, 尤其反复流脓患者,突然流脓症状减轻或消失,并 出现头痛、发热时眩晕症状加重。
• (5)突发性聋伴眩晕。突发性聋伴发的眩 晕可以表现为前庭功能正常或低下,部分 患者可以表现为BPPV,且耳蜗症状一般理原则
•对于首次就诊的周围性眩晕患者建议对症治疗,可以短期使 用前庭抑制剂,控制眩晕症状后,进一步检查,确诊或会诊; 剧烈呕吐的患者,可以止吐治疗,常用药物有眩晕停、乘晕 宁、胃复安、非那根等。对于有反复发作病史的患者,既往 已有明确诊断,根据病因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良性阵发性 位置性眩晕建议手法复位治疗;梅尼埃病选择药物治疗参见 “梅尼埃病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前庭神经炎患者可以激 素和止晕药治疗;中耳炎患者请耳鼻喉科医生会诊,一旦发 现化脓性中耳炎合并颅外、颅内并发症,急诊行外科手术治 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