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运动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健身指导课教案

体育健身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体育健身的重要性,培养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
2.掌握基本的运动技巧和方法,提高身体素质。
3.了解运动对身体的益处,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教学内容:1.体育健身的概念和重要性。
2.常见的健身运动和技巧。
3.合理的饮食搭配和休息方式。
三、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热身活动,如跑步、跳绳等,以准备身体做运动。
2.讲解体育健身的概念和重要性(10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例子和图片,向学生介绍体育健身的概念和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运动,培养良好的健身习惯。
3.学习常见的健身运动和技巧(25分钟):教师介绍常见的健身运动,如跑步、游泳、篮球等,并向学生演示正确的姿势和技巧。
学生根据老师的示范进行练习,教师巡视指导,纠正错误动作。
4.讲解合理的饮食搭配和休息方式(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合理的饮食搭配和休息方式,强调饮食的均衡和多样性,以及充足的睡眠对身体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的案例和建议。
5.活动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体育健身对身体和心理的益处,并鼓励学生继续坚持锻炼。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动作的正确性等。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记录自己的运动情况和饮食习惯,并提出改进建议。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对体育健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是,时间安排上可能稍显紧凑,可以适当延长学生练习的时间,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的运动技巧。
此外,教师在课堂上应给予更多的实际案例,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六、教学延伸:为了进一步推广体育健身的意识,学校可以组织一些体育健身俱乐部或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体育健身,并与其他同学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成果。
健身课程教学大纲

健身课程教学大纲1. 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健身知识和技能,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通过课程研究,学生将能够:- 了解健身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掌握基础健身动作和技能;- 培养良好的健身惯和生活方式;- 提高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 提升身体灵活性和协调性。
2. 教学内容2.1 健身理论- 健身的定义和意义- 健身原则和方法- 健身对身体的影响- 健身与心理健康的关系2.2 健身常识- 健康饮食和营养知识-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预防运动损伤和事故的基本知识- 常见体质测试方法和结果解读2.3 健身训练- 心肺功能训练:有氧运动、心率控制、跑步技巧等- 肌肉力量训练:基本力量训练动作、负重训练、核心肌肉训练等- 身体灵活性训练:伸展运动、瑜伽基础等- 身体协调性训练:平衡训练、球类运动等2.4 健身计划设计- 基于个人目标和特点的个性化计划设计- 训练计划的周期性和变化性- 计划评估和调整的方法3. 教学方法- 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 示范和指导实践操作- 小组讨论和合作研究- 反馈评估和个人指导4. 教学评估指标- 学生对健身知识的掌握程度- 基本健身动作的熟练程度- 健身惯和生活方式的养成情况- 健身目标的达成情况- 学生自我评估和课程反馈5. 参考资料- 张某某,《健身入门指南》- 李某某,《健身理论与实践》- ...- ...以上为《健身课程教学大纲》的大致内容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拓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相信学生们能够在健康活力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
综合健身专项体育课教学大纲

综合健身专项体育课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综合健身课是一门以力量素质、心肺耐力为主要锻炼目标,以科学健身的原理、方法及手段为主要授课内容,以全方位健康(wellness)为追求理念的体育选项课程。
综合健身课以前沿的健身理念为指导,以经典的健身方法为基础,详细介绍对上肢、下肢、腰腹等肌群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包括器械健身、徒手健身、核心力量训练,有氧运动、高强度间歇运动、肌肉拉伸法等。
通过综合健身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较大水平的提高,而且通过学习和掌握科学合理的健身方法,激发学生和锻炼的兴趣,以达到强身健体、发达肌肉、改善形体和陶冶情操的目的。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多种健身方法,了解不同健身方法的优势与不足,学会科学搭配,制定科学且合理的运动处方。
通过了解肥胖、消瘦与健美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有规律的”,养成良好的生活与锻炼习惯,并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体质得到增强,并为终生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三、课程任务及课程要求1、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改善其形体,增强其体质;2、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并掌握一定的专项体育理论知识;3、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其成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大学生;4、使学生掌握多种健身方法,并对不同的健身方法进行科学合理搭配,为其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四、教学内容以及学时分配(一)综合健身课第一学期(体育Ⅲ)(二)综合健身专项课第二学期(体育Ⅳ)五、教学内容纲要(一)理论部分1、健身运动的不同流派及现状2、不同健身运动的锻炼目标和各自的优点与不足;如何通过搭配不同的健身方法,并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处方3、运动与营养,学会在健身后科学合理的补充膳食与营养(二)实践部分1、肌肉力量训练;器械力量练习,以杠铃、哑铃、壶铃为主;徒手力量训练,以单双杠、徒手、各种跳跃练习为主;悬吊训练;核心力量训练等。
2、通过中长跑进行心肺耐力训练;通过100米跑的练习进行速度素质练习;学习各种跑的专门性练习。
健身健美课教学大纲

健身健美课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身体素质,掌握健身健美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增强身体力量、耐力和柔韧性,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健身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健身理论知识a. 健身原理及其重要性b. 营养和饮食指导c. 健身装备和器械使用介绍2. 基础健美动作a. 瑜伽基本姿势和呼吸法b. 拉伸和放松训练c. 基本力量训练和塑形动作3. 有氧健身训练a. 快走、跑步和慢跑技巧b. 动感单车和有氧舞蹈训练c. 游泳和跳绳的健身效果4. 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a. HIIT概述和训练原理b. HIIT训练方法和技巧c. HIIT训练对身体的好处5. 功能性训练a. 功能性训练的定义和原则b. 核心力量训练和平衡训练c. 功能性训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6. 体态和形体训练a. 正确的站姿、坐姿和行走姿势b. 腹部平衡和脊柱保护训练c. 均衡的身体比例和线条训练7. 健身计划和个人指导a. 制定个人健身计划b. 监测身体变化和调整计划c. 鼓励学生自主健身和持续改善三、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与互动讨论:通过课堂讲解和互动讨论,向学生介绍健身健美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 示范和实践:通过示范教学和带领学生实践,让学生熟悉和掌握各项健身动作和训练方法。
3.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合作训练和互相监督,增强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4. 个体指导: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个别学生进行个体指导和调整,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当的锻炼和指导。
四、教学评估1. 学生自评:通过学生自我评价问卷,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身体变化和满意度。
2. 教师评估:教师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和进步情况进行评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3. 出勤记录:记录学生的课程出勤情况,及时跟进缺勤学生并提供额外辅导。
五、教学参考资源1. 健身健美教材:提供专业的健身健美教材,供学生参考和深入学习。
2. 健身器械与装备:提供各类健身器械和装备,帮助学生进行实践训练。
健身健美课教学大纲

健身健美课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健身健美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形体美感。
课程涵盖了力量训练、有氧运动、柔韧性训练等多个方面,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体态,提升整体健康水平。
二、教学目标1. 增强学生的肌肉力量和耐力,提高肌肉的质量和肌肉纤维的密度。
2. 发展学生的心肺功能,提升有氧运动能力和耐力水平。
3. 培养学生的柔韧性,改善关节活动度,预防运动损伤。
4. 提升学生对健身的认识和兴趣,培养自律、坚持的健身习惯。
三、课程安排1. 前期准备a. 学生签到,检查器械和场地的安全性。
b. 导入热身运动,如拉伸、俯卧撑等,准备身体活动。
2. 力量训练a. 介绍主要肌肉群及其功能,并示范正确的力量训练动作。
b. 引导学生使用器械进行力量训练,注重姿势和呼吸的正确性。
c. 指导学生进行适当的负荷和重复次数,以促进肌肉力量的增长。
3. 有氧运动a. 引导学生进行有氧运动,如跑步、跳绳、椭圆机等,提高心肺功能。
b. 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适当调节运动强度和时间。
4. 柔韧性训练a. 介绍柔韧性训练的重要性及其对身体的益处。
b. 示范和引导学生进行拉伸、瑜伽等柔韧性训练,增加关节活动度。
5. 课程总结a.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和重点。
b.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运动习惯。
四、教学评估1. 进行学生体能测试,例如仰卧起坐、俯卧撑、柔韧性测试等,以评估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的提高情况。
2.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身体形态测量,记录学生的肌肉量、体脂肪率等指标变化。
五、教学资源1. 器械:哑铃、杠铃、跳绳、椭圆机、瑜伽垫等。
2. 媒体资料:提供合适的教学视频和图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动作和方法。
六、安全注意事项1. 学生在进行器械训练时,应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安全性。
2. 重视学生的体能状况和身体反馈,避免过度训练和运动损伤。
3. 确保课堂环境通风良好,保持教学场地的整洁与安全。
瑜伽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一、课程名称:瑜伽基础课程二、课程编号:XYZ001三、课程类型:健身与休闲四、课程总学时:40学时五、课程教学目标:1. 了解瑜伽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
2. 掌握瑜伽的基本呼吸法和冥想技巧。
3. 学会瑜伽的基本体位法和动作要领。
4. 培养学员的身体柔韧性、平衡性和力量。
5. 提高学员的心理素质,减轻压力,增进身心健康。
六、课程内容安排:1. 第一阶段(8学时):- 瑜伽基础知识介绍- 瑜伽呼吸法(乌吉呼吸、纳迪呼吸等)- 瑜伽冥想基础2. 第二阶段(16学时):- 瑜伽体位法(初级)- 瑜伽动作要领与技巧- 瑜伽体位法练习(初级)3. 第三阶段(16学时):- 瑜伽体位法(中级)- 瑜伽体位法练习(中级)- 瑜伽教学与实践七、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系统讲解瑜伽理论知识。
2. 演示法:示范瑜伽动作,帮助学员掌握动作要领。
3. 实践法:学员跟随教练练习,提高实践技能。
4. 互动法:组织学员讨论、分享心得,增强学习效果。
八、考核方式:1. 课堂参与度:占总成绩的20%。
2. 瑜伽理论知识考试:占总成绩的30%。
3. 瑜伽体位法实践考核:占总成绩的50%。
九、教材与参考书:1. 《瑜伽入门教程》2. 《瑜伽呼吸法》3. 《瑜伽冥想》十、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课程介绍、瑜伽基础知识2. 第二周:瑜伽呼吸法、冥想基础3. 第三周至第六周:瑜伽体位法(初级)4. 第七周至第十周:瑜伽体位法(中级)5. 第十一周至第十四周:瑜伽教学与实践十一、备注:1. 本大纲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2. 教学过程中,教练将关注每位学员的进步,并及时给予指导。
3. 鼓励学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共同提高。
健身健美选项课教学大纲

健身健美选项课教学大纲1、教学目的与任务(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健身健美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全面发展身体素质。
(2)增长力量,适度发达肌肉并有助于耐力的提高。
(3)改善体形、体态,矫正畸形;修塑形体,减少多余脂肪。
(4)提高运动器官的机能,均衡全身肌肉的发展。
2、教学要求了解和掌握健身健美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大肌肉群的训练方法,掌握若干健身健美训练组合,自行制定锻炼计划。
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养成终身锻练的习惯。
4、基本教材(1)理论教材①人体基础知识简介②健美运动概述③健身概述④女子形体训练⑤营养学基础知识⑥减脂与锻炼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健美运动概述及健身概述难点:营养学基础知识及减脂与锻炼(2)基本技术①健身健美的基本训练颈肩部肌肉练习法、胸部肌肉练习法、背部肌肉练习法、腰腹部肌肉练习法、臂部肌肉练习法、腿部肌肉练习法②健身健美的训练组合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健身健美的基本训练难点:健身健美的训练组合5、选用教材6、素质教材(1)柔韧、协调(2)速度、耐力(3)力量、弹跳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柔韧、力量难点:重视全面训练7、教学建议(1)本教材面向二年级选项课学生(2)课堂内容较丰富,进度较快,应加强课外练习8、参考书目(1)相建华,杨润琴,尹俊玉. 初级健美训练过程.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2)杨斌. 形体训练纲论.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3)金福春.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选修课教材--体育与健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李书泉.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选修课教材--健美.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第一学期一、专项理论:4学时1、人体基础知识简介2、健美运动概述3、健身概述4、女子形体训练二、健身健美的基本训练:18学时1、颈肩部肌肉练习法2、胸部肌肉练习法3、背部肌肉练习法4、腰腹部肌肉练习法5、臂部肌肉练习法6、腿部肌肉练习法三、健身健美的训练组合:4学时四、身体素质:6学时1、柔韧:侧压腿、弓步压腿、头前屈、后屈和绕环2、灵敏:听信号起动、急停转身3、速度:30米加速跑、听信号后加速,150米弯道跑4、力量:引体向上、俯卧撑、半蹲、蛙跳、仰卧起坐5、耐力:12分钟跑、变速跑、1000米跑6、台阶试验7、介绍体质健康评价内容、测试方法五、考核4学时1、12分钟跑2、专项技术(1)卧推(2)屈腿硬拉3、专项素质(1)100米(2)立定跳远第二学期一、理论:4学时(一)专项理论1、营养学基础知识2、减脂与锻炼(二)基础理论1、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2、大学生心理健康评价3、运动与营养二、健身健美的基本训练:14学时1、颈肩部肌肉练习法2、胸部肌肉练习法3、背部肌肉练习法4、腰腹部肌肉练习法5、臂部肌肉练习法6、腿部肌肉练习法三、健身健美的训练组合:6学时四、身体素质:6学时1、柔韧素质2、力量:引体向上、双臂屈伸、俯卧撑、负重下蹲、蛙跳、腹背肌3、耐力:1500米跑、12分钟跑4、速度:50米加速跑五、考核:3学时1、专项理论2、专项技术:(1)深蹲(2)仰卧飞鸟(3)专项理论健身健美选项课考核内容及成绩评定标准第一学期一、专项技术:30%(一)卧推 15分1、考核方法:每人卧推三次(男生20kg,女生10 kg)2、评分标准:根据准备姿势、动作路线、示范讲解等方面进行评分(二)屈腿硬拉 15分1、考核方法:每人屈腿硬拉三次(男生40kg,女生20 kg)2、评分标准:根据准备姿势、动作路线、示范讲解等方面进行评分二、专项素质:20%(一)100米 10分1、考核方法:每人一次机会2、评分标准:参照原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二)立定跳远 10分1、考核方法:每人三次机会2、评分标准:参照原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三、基础素质:12分钟跑20%四、平时成绩:30%第二学期一、专项技术:50%(一)深蹲 15分1、考核方法:每人深蹲三次(男生40kg,女生20 kg)2、评分标准:根据准备姿势、动作路线、示范讲解等方面进行评分(二)仰卧飞鸟 15分1、考核方法:每人仰卧飞鸟三次(男生20kg,女生10 kg)2、评分标准:根据准备姿势、动作路线、示范讲解等方面进行评分(三)综合能力 20分1、考核方法:题库里抽题2、评分标准:根据答题情况、示范讲解、动作规范性等方面进行评分二、专项理论:20%三、平时成绩:30%第二学期。
健身田径必修课课程教学大纲

健身田径必修课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设单位: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课程名称:健身田径必修课适用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体育)专业;体育休闲专业;体育舞蹈专业课程编码:142506;142507;142421英文:The track and field optionai course课程类型:专业方向必修总学时:36 理论学时:4 实践学时:32 学分:1审定人:赛庆彬二.课程的目的任务1.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不断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全面系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手段,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2.较好地掌握田径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独立进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教育和教学,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体育道德作风,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和敬业精神。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理论部分(4学时)1. 田径运动概述(1学时)2. 田径运动竞赛组织工作(1学时)3.田径运动竞赛规则、裁判法(1学时)4. 田径运动场地(1学时)(二)技术与实践部分(32学时)1. 短距离跑技术(6学时)1.1 起跑技术。
1.2 途中跑技术。
1.3 冲刺跑技术。
1.4 弯道跑技术。
2. 跳高技术(6学时)2.1 建立跳高技术的概念。
2.2 2----3步各种起跳技术技术。
2.3 2----3步各种起跳过杆技术。
2.4 重点介绍背越式跳高的起跳过杆技术。
3. 掷实心球技术(6学时)3.1 学习前抛掷实心球技术。
3.2学习后抛掷实心球技术。
3.3学习侧抛掷实心球技术。
3.4学习原地推实心球技术。
3.5学习垫步、滑步推实心球技术。
4. 跳远技术(6学时)4.1 建立跳远的技术概念。
4.2 学习自然上步的节奏跳——“腾空步”。
4.3 学习跳远的腾空姿势4.4 重点介绍挺身式跳远技术。
5.健身走、跑技术(4学时)5.1 介绍健身的各种走法。
5.2 介绍健身的各种跑法。
公选课健美操教学大纲

公选课健美操教学大纲公选课健美操教学大纲健美操是一门集健身、舞蹈和音乐于一体的综合性运动项目,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为了更好地组织和规范健美操课程的教学,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探讨公选课健美操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要求,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一、课程目标公选课健美操的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体能、协调性和美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自信心。
通过健美操的训练,学生将能够掌握基本的健美操动作和技巧,培养良好的姿势和协调性,增强肌肉力量和柔韧性,提高心肺功能和身体的耐力。
二、教学内容1. 基本动作和技巧: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年龄和身体素质,逐步教授健美操的基本动作和技巧,包括跳跃、扭腰、摆臂等。
通过反复练习和指导,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掌握和运用这些基本动作和技巧。
2. 舞蹈元素的融入:健美操是一种融合了舞蹈元素的运动项目,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舞蹈的基本要素,如节奏感、身体协调等。
通过音乐的选择和编排,将舞蹈元素与健美操动作相结合,使学生在运动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舞蹈的美感。
3. 柔韧性和力量训练:健美操的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柔韧性和力量。
教师应设计相应的训练计划,包括伸展运动、肌肉锻炼等,使学生能够逐渐增加柔韧性和肌肉力量,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抗压能力。
三、教学方法1. 示范引导法:教师应通过示范和引导,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模仿正确的健美操动作和技巧。
教师要注重动作的细节和要领,指导学生正确地掌握和运用。
2. 分组训练法: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教师可以采用分组训练的方式进行健美操课程。
每个小组由几名学生组成,互相协作完成一套健美操动作的训练。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和交流,提高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
3. 音乐配合法:音乐是健美操课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的音乐进行课堂教学。
音乐的节奏和旋律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激情,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和表现健美操动作。
健身健美课程教学大纲

使用教材:《 体育基础理论》,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0 年 7 月第二版
主要参考书:《形体健美大全》裔程洪编著,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96 年 2 月第 一版
4
第一章 体育基础理论
1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理论知识,建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增强现代体育意识,了解锻 炼身体的科学方法和原理,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
内容提要: 一年级学生:1、体育的本质与功能 2、高校体育的目标、地位与作用 3、实现高校 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与要求 4、高校体育的教育学基础 5、高校体育的心理学基础 6、高校 体育的生理学基础 7、人体基本运动素质的构成 8、人体基本运动素质的培养 二年级学生: 1、论人体健康 2、大学生体质健康与评价 3、运动处方 4、常见运动 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5、竞技体育赏析 6、常见竞技体育场地介绍 7、小型体育竞赛活动的组 织与编排
《健身健美》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健身健美课是师范院校公共体育课中的一门必修课。他主要以课的组织形式,运用科学 的体育手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结合健身健美的基本特点,运用徒手和器械的技术动作练习 方法对身体进行训练,以此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⒈ 系统全面的传授健身健美理论、方法、手段,培养合理运用各种体育资源,运用体 育科研成果指导健身健美的科学实践观。 ⒉ 树立运动—健康—文化—生活一体化的健身健美新观念,有效增强体质、增进健康、 培育优良的心理品质,丰富大学生业余文化生活。 ⒊ 建立与素质教育相符合的综合评价指标,培养自我评价与设计的能力,自觉参加锻 炼,树立终身体育观。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男生;1000 米、立定跳远、握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身运动》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简介
健身运动是一项根据人体生命科学及相关学科的原理,运用不同的运动方式,方法,并通过各种形式练习,以增强人们体质,提高生活质量,延长人类生命为目的的体育运动,是所有健身运动项目的概括,包括健美运动、康复健身、体形塑造及娱乐健身。
健身运动课程是体育系本科社会体育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在社会体育专业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
它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学习与实践,在懂得相关健身健美运动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修塑体形、陶冶情操,促进人体健美,并在此基础上,懂得相关健美指导知识,指导他人进行科学合理的健身锻炼。
三、课程目标与任务
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提出本课程要达到的目标。
这些目标包括: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健身运动起源、发展、作用、特点,理解并掌握健身健美运动科学的锻炼方法;技术上熟知健身房内各健身器械的名称、相对应
发达的身体肌肉部位,通过编写训练计划,掌握健美训练的最佳动作与锻炼方法;技能上培养其组织指导健身锻炼的能力。
主要的知识点和技能分为:健身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动作练习、身体各部分肌肉的练习锻炼方法,同时,熟悉健美竞赛中规定动作的展示,能自行创编健美竞赛中自由造型的表演。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初步学会运用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技术从事健身运动的指导与教学,通过学生自我实践与练习,制定训练计划,培养学生指导业余健身健美爱好者的训练能力;使学生理解健身健美竞赛规则与裁判知识,初步具备组织健身健美比赛和担任健身健美裁判工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
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端庄的体态,健美的体形,自觉投入到科学的体育健身运动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改善其精神面貌,充分体现“生命在于运动”。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健身运动是体育专业的基础学科,其前置课程可以是《健美操》《体操》《形体训练》《舞蹈》《瑜伽》。
学好这门课程有助于学生身体协调性以及运动技术技能的提高,进而能更好的掌握其它的各门学科。
《运动生理学》、《运动处方》、《运动解剖学》、《运动营养学》可作为本课程的后续课,可提高其理论水平和实践指导能力。
五、教材选用
1、选用教材:《健身健美运动》张先松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1月
六、课程进度表
表1 理论教学进程表
表2 技术教学进程表
七、教学方法
本课程主要教授健身健美身体肌肉锻炼方法与基本技术,训练计划的制定以及掌握健身健美竞赛规则与裁判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终身体育思想。
教学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本课程主要采用教学方法有:讲解示范法、完整与分解法、提示法、自主学习法、提示与激励法。
八、对学生学习的总体要求
1、学习本课程的方法、策略及教育资源的利用。
在课堂上老师将按照集中讲解-示范领做-分散练习-检查,这样几个教学环节来进行,学生需要在第一个环节认真听、用心记老师讲的动作要领与易犯错误;在第二个环节中跟随老师的示范,体会和熟悉动作;第三个环节时学生通过自主练习,掌握动作要领,体会技术动作;第四个环节在老师检查完动作以后进行纠错和进一步巩固动作。
课后,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在网络上登陆相关网站以及搜寻有关的各肌肉练习锻炼视频,通过观看比赛视频更加了解健身健美竞技运动。
2、学生可登陆浏览的网站:中国健美协会官方网站,了解健身健美运动的相关信息。
3、学生完成本课程每周须耗费的时间。
掌握本课程内容,学生每周需花费2个课时的时间,课外最少花费1个课时的时间巩固或预习课程内容。
4、学生的上课、实验、讨论、答疑、提交作业、期末考试等方面的要求。
本课程主要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认真投入,通过实践与学习,熟练掌握身体各肌肉群的练习锻炼方法,通过实践掌握基本动作知识和技能。
课下适当抽出时间对技术动作进行加深巩固练习,尽快掌握技能。
另外,学生在每堂课的自练环节中应仔细检查自己的动作有无疏漏,不明白的部分积极向老师提问,老师将给其进行单独的指导。
5、学生参与教学评价要求。
每学期课程结束前1-2周内,学生需按照学校统一安排,通过网上评教系统,回答调查问卷,实事求是地对本课程及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这是学生的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将对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九、成绩评定方法及标准
十、院(系)教学委员会审查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