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七章 国家机构
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

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政治学概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1.政治的含义:国家的活动。
2.政治的实质和含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A.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B.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C.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根本问题。
国家是政治权力的最终载体。
D.政治活动室科学,是艺术。
3.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政治现象的科学。
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1.孔孟—儒家政治思想;老庄—道家政治思想(无为之治);韩非—法家政治思想;2.儒家主要典籍《论语》、《孟子》。
法家与儒家相对立。
3.西方的政治学最早发端于古希腊社会,其主要得代表人物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4.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被公认为西方政治学的真正开山之作。
5.神学政治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
6.文艺复兴是西方政治学发生历史性转折的阶段。
7.被马克思称为新时代第一个政治思想家的是马基雅维里,著有《君主论》、《共和六论》8.17-18世纪,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如荷兰(格劳秀斯、斯宾诺莎),英国(霍布斯、洛克),法国(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美国(杰弗逊、潘恩、汉密尔顿),他们的学说构成了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原则的理论基础。
9.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提出:“政治研究即是对于权力及拥有权力者的研究。
10.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出现,是政治学说史上的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折。
简答或论述题11.《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
它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其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原理作了比较系统的阐述:A.它提出了国家是阶级组织的观点;B.明确指出了人类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的核心是政权问题;‘C.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D.指出无产阶级在政治上不是用共和制来代替君主制,不是简单地要求国家形式的改变,而是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自考行政管理专科)

一、氏族制度的特点。 以氏族为核心,原始公社制度有氏族、部落、部落联盟几种形式。其特
4
点有: 1、氏族内部禁止通婚是氏族制度的根本规则; 2、氏族制度中的决策组织—议事会,是一切成年男女平等表达意见的议
事机构; 3、氏族成员有互相帮助、互相保护的义务。
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三次社会大分工的结果。 1、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与农业的分工。结社会带来了结果和变
齐) 5、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部门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价
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戴维·伊斯顿“权威性价值分配说”)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实质和含义的理解。 1、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
经济关系决定的。(经济作用) 2、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政治考虑的不是泛泛的利益关系问题,而是
3、道家(老子、庄子)——用消级无为的手段来进行政治统治,即“无 为而治”。
(二)西方政治学。 1、最早起源于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和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西 方政治学的奠基人) 2、神学政治论——奥古斯汀和托马斯·阿奎那 3、文艺复兴时期被马克思称为新时代第一个政治学家的是——马基雅维 里《君主论》(人性与权力);布丹的《共和六论》,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莫尔《乌托邦》和康帕内拉《太阳城》。 4、17 世纪 18 世纪——天赋人权学说、社会契约理论、分权制衡学说。 5、18 世纪末至 19 世纪末——自由主义和实验主义学说。
了国家,当阶级完全消灭,国家就消亡了。 2、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统治、阶级专政,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生产力发
展,生产关系改变,通过社会变革,国家的阶级性质也就随之改变。 3、国家是个实体物,是社会组织,是机器、工具。
m政治学概论》结课重点

《政治学概论》结课重点第一章绪论名词:1、政治简答:1、政治解释的多样性 2、马克思归纳政治的实质3、政治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4、西方政治学的发展三个阶段分别以什么为研究对象5、《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第二章国家与阶级名词:1、国家 2、氏族 3、家长制家庭 4、契约论 5、国家权力、简答:1、氏族的特点 2、三次社会大分工分别的结果3、恩格斯关于国家产生的论断4、国家产生3种形式5、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6、国家的三层含义7、国家权力与社会相分离的表现8、国家权力特征第三章国家历史类型及其更替简答:1、革命与改良的区别 2、中国和西方封建制国家的不同特征表现3、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僚制特点第四章:资本主义国家名词:1、自由资本主义国家 2、法西斯国家 3、福利国家简答:1、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途径2、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3、福利国家的政策措施第五章:社会主义国家名词:1、社会主义国家 2、南北问题3、新型专政 4、人民民主专政简答:1、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表现2、资本主义国家内外部的三大矛盾3、民主的含义4、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5、社会主义国家历史作用第六章:国家形式名词:1、国家形式 2、政体3、君主制 4、二元君主制5、共和制6、议会共和制6、总统共和制7、人民代表大会制8、国家结构形式 9、单一制 10、联邦制11、邦联制12、民族区域自治简答:1、国家形式的含义2、国体与政体的关系3、亚里士多德划分政体的标准4、马克思划分政体的标准5、简答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7、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第七章国家机构名词:1、国家机构 2、民主集中制 3、政府简答:1、国家机构的特点2、国家机构的构成3、国家机构设置的原则4、资本主义国家立法机关的权利5、司法独立6、民主集中制的含义7、民主集中制在国家中的体现第八章国家政权与民族问题名词:1、民族问题2、民族3、民族政策 4、大国沙文主义5、大民族主义6、民族自决权简答:1、民族问题的根源 2、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异同3、民族问题在当代国际政治生活中的地位4、资产阶级民族主义5、民族区域自治原则第九章:政党和政党组织名词:1、政党 2、两党制 3、压力集团简答:1、政党的特征 2、政党的功能 3、资产阶级政党基本特征4、资产阶级政党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5、美国两党制的特征6、两党制特点7、压力集团参与影响政治的主要方式8、无产阶级政党特征 9、党的具体领导方式10、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制的特点11、社会主义政治团体的作用第十章:政治文化名词:1、政治文化 2、政治社会化简答:1、政治文化特点 2、政治文化功能 3、政治文化的分类4、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的关系5、政治社会化的途径第十一章:政治发展名词:1、政治改革 2、政治体制 3、政治总格局简答:1、西方政治发展理论三个阶段2、政治发展的动力3、政治发展途径4、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的局限性5、政治改革的特征6、政治革命的特征7、政治改革的基本原则 8、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第十二章:国际政治名词:1、国际政治 2、国际组织 3、专门性国际组织 4、国际政治格局5、经济全球化简答:1、国际政治的内容 2、国际社会关系体系特点3、主权国家基本要素4、国际政治基本准则基本内容。
行政管理专业政治学概论复习(七)

"行政管理专业"政治学概论复习(七)第七章国家机构注:国家机构是公共权力的载体和公共权力运作的政治组织系统,是阶级统治和政治统治体系核心,是社会的正式代表,是体现国家本质和执行国家基本职能的组织第一节国家机构的含义、构成、特点和组建一、国家机构的含义所谓国家机构,又称为国家权力组织、国家机器、国际政权机关,是国家机关体系的总和,包括立法、行政、司法、军队、警察武装力量以及全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是统治阶级在实现其阶级统治的政治组织中,最主要有力的政治组织,是一个纵向层次和横向部分的政治统治组织系统、复杂严整而有活力的政治统治组织体系。
从3个方面理解含义:1.国家机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结构性;3.国家机构是一个动态功能组织系统。
二、国家机构的构成注: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共同构成国家机构的最基本的主要的组成要素。
1.国家元首,功能充当一个国家对内对外的代表、政治,依据国内法处于国家领导地位,特点A:处在国家机关体系的地位;B:象征着国家的统一;C:体现着国家权力;D:象征着国家的主权,行使元首的各项职权"。
2.立法机关:它是行使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即有权审议、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以及进行执法监督的国家机关,其基本职能是立法和执法监督。
3.行政机关:即负责拟定和执行法律、制定和执行国家政策、管理国家对内对外事务的机关。
4.司法机关:即代表国家行使司法权的国家机关,包括法院和检察院。
三、国家机构的特点:1.阶级性。
国家机构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是由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所组建、掌握和运用来为维护其在经济上政治上的统治服务的,为维护统治阶级所必需的社会秩序服务的。
2.社会性。
国家机构的社会性,从根本上说来是由国家机构执行国家基本职能决定的。
国家基本职能一是政治职能,一是社会职能,而且政治职能是以社会职能的实施实现为前提和基础的。
3.整体性。
自考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七章

自考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七章1、国家机构定义国家机构是国家机关体系的总和,包罗全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
在现实上,它是实现国家权力,执行国家本能机能,进行日常活动的组织体系。
国家机构承担着实现国家权力、执行国家本能机能、进行日常国家办理的繁重任务。
由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这些主要国家机关构成的统一整体国家机构。
2、国家机构的组成(1)任何国家都要设置国家元首这一国家机关以代表国家主持表里国家事务。
国家元首的功能是充当一个国家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最高政治领导者,依据国际法处于国家最高领导地位,按照国际惯例享有最高规格的国际礼遇,充当一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国际政治行为主体。
(2)立法机关是行使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即有权审议、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以及进行执法监督的国家机关。
国家立法机关的基本本能机能是立法和执法监督。
(3)行政,含有“执行”和“办理”两方面的含义。
行政机关即负责拟订和执行法律、制订和执行国家政策、办理国家对内对外事务的机关。
(4)司法机关是代表国家行使司法权的国家机关。
狭义的司法机关仅指行使审判权的审判机关即法院;广义的司法机关除法院外还包罗行使法律监督权的检察机关。
3、国家机构的主要特点(1)阶级性:国家机构是为统治阶级办事的。
(2)社会性:国家机构一般以全社会正式代表身分,以全社会名义进行活动。
(3)整体性:国家机构是统一的整体,是有机构成的政治组织体系。
(4)强制性:统治阶级通过国家机构的活动遍及地约束全体社会成员,这样做一是依靠法律强制,一是依靠暴力强制。
4、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三权分立与制衡的基本原则的基本含义是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种权力,它们别离由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掌握,各自独立行使,形成鼎立之势,而又彼此制约和平衡。
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在各国的具体实施形式也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国家机构机制。
例如:美国的三权在宪法上是平等的,英国是“混合权力体制”——议会权力最高。
政治学概论复习笔记—第七章国家机构

第七章国家机构注:国家机构是公共权⼒的载体和公共权⼒运作的政治组织系统,是阶级统治和政治统治体系核⼼,是社会的正式代表,是体现国家本质和执⾏国家基本职能的组织第⼀节国家机构的含义、构成、特点和组建⼀、国家机构的含义所谓国家机构,⼜称为国家权⼒组织、国家机器、国际政权机关,是国家机关体系的总和,包括⽴法、⾏政、司法、军队、警察武装⼒量以及全部中央和地⽅国家机关,是统治阶级在实现其阶级统治的政治组织中,最主要有⼒的政治组织,是⼀个纵向层次和横向部分的政治统治组织系统、复杂严整⽽有活⼒的政治统治组织体系。
从3个⽅⾯理解含义:1.国家机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结构性;3.国家机构是⼀个动态功能组织系统。
⼆、国家机构的构成注:国家元⾸、⽴法机关、⾏政机关、司法机关共同构成国家机构的最基本的主要的组成要素。
1.国家元⾸,功能充当⼀个国家对内对外的代表、政治,依据国内法处于国家领导地位,特点A:处在国家机关体系的地位;B:象征着国家的统⼀;C:体现着国家权⼒;D:象征着国家的主权,⾏使元⾸的各项职权”。
2.⽴法机关:它是⾏使⽴法权的国家机关,即有权审议、制定、修改和废⽌法律以及进⾏执法监督的国家机关,其基本职能是⽴法和执法监督。
3.⾏政机关:即负责拟定和执⾏法律、制定和执⾏国家政策、管理国家对内对外事务的机关。
4.司法机关:即代表国家⾏使司法权的国家机关,包括法院和检察院。
三、国家机构的特点:1.阶级性。
国家机构作为阶级统治的⼯具,是由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所组建、掌握和运⽤来为维护其在经济上政治上的统治服务的,为维护统治阶级所必需的社会秩序服务的。
2.社会性。
国家机构的社会性,从根本上说来是由国家机构执⾏国家基本职能决定的。
国家基本职能⼀是政治职能,⼀是社会职能,⽽且政治职能是以社会职能的实施实现为前提和基础的。
3.整体性。
国家机构是统⼀的整体,是有机构成的政治组织体系。
各个机关之间不是分离或对⽴的,⽽是既各⾃分⼒⼜密切联系,既各⾃分⼯⼜相互配合,既分权⾏使⼜统⼀于⼀个国家权⼒系统。
成人自考00312《政治学概论》主观题复习资料(必背!尤其要注意红色关键字!)

模块一:名词解释1.【名词解释】契约论。
答:契约论的基本观点,即把国家的产生说成是人们相互之间或人民统治者之间相互订立契约的结果,即国家是共同协议的产物。
2.【名词解释】国家权力。
答:国家权力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的代表,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
3.【名词解释】国家职能。
答:国家职能是国家本质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是国家活动的总方向、基本使命、基本目的,是指全部国家机器的基本职责和整体功能。
4.【名词解释】共和制。
答:共和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
5.【名词解释】议会共和制。
答:议会共和制是指政府(内阁)由拥有多数议席的政党组成,并对议会负责的政权组织形式。
6.【名词解释】委员会制。
答:委员会制是指最高行政权由委员会集体行使的一种制度,亦称“合议制”。
7.【名词解释】国家机构。
答:国家机构是组成国家机器的一切,国家机关的总和,包括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
在现实上,它是实现国家权力,执行国家职能,进行日常活动的组织体系。
8.【名词解释】国家元首。
答:国家元首的功能是充当一个国家对外的最高代表、最高政治领导者,依据国内法处于国家最高领导地位,根据国际惯例享有最高规格的国际礼遇,充当一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国际政治行为主体。
9.【名词解释】行政机关。
答:行政机关即负责拟定和执行法律、制定和执行国家政策、管理国家内外事务的机关。
10.【名词解释】政党。
答: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分子所组成,具有共同的政治纲领和理论主张,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参与、取得和维护政权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11.【名词解释】两党制。
答:两党制是指在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中,由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取得议会多数席位,或者赢得总统选举的胜利而轮流执政的政党制度。
12.【名词解释】多党制。
答:多党制指在一个国家中,多党并立,各党单独或联合竞选和执政的政党制度。
政治学概论

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1、如何理解“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2、简述马克思主义政治观(1)政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2)政治是以一定阶级利益和阶级关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关系;(3)政治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有其自身运行和发展的规律。
3、简述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1.西方的政治学最早发源于古希腊社会2.中世纪,政治学成为神学统治的思想工具,具有浓厚的蒙昧主义色彩,主要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和阿奎那。
3.文艺复兴是西方政治学发生历史性转折的阶段。
4.15世纪至16世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形成时期5.17世纪至18世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繁荣阶段6.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发展和变革阶段。
7.19世纪后期,资产阶级政治学,已经成为一个拥有众多研究学者的专门学科,包括三个历史阶段:<1>第一个阶段从19世纪末开始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是从法律的角度出来研究国家、政府与法律之间的关系,宪法成为了政治学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
<2>第二阶段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3>第三阶段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政治学研究方向转变为公共政策的研究,反映了资产经济对于政治学理论研究的新要求。
4、“行为主义政治学是政治学史上的一种有趣现象。
”,为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等层面上的,对人本身的关注较少。
5、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特点有哪些?①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把政治现象理解为一种客观的、按一定规律发展的社会现象,同时又把它看成是一种受各种物质条件制约的,反映一定经济基础状况的相对独立的现象.因此,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不是从现象到现象,而是从决定政治现象的社会生活内在规律和社会经济基础,来研究和把握政治现象的本质,从而科学地揭示人类社会政治活动的基本规律.②阶级性.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把对政治现象的研究与人类的彻底解放密切结合起来,完全是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利益服务的.③革命性.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改造世界的学说.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第19页).这种改造世界的思想赋予马克思主义政治学革命性的特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公开宣布废除私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现象.④实践性.体现在理论和实践统一的原则上.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不是抽象的教条,而是科学考察历史和社会的结果,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实践的理论总结..⑤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历史使命决定了它不是从静态层面上研究各种政治现象,而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来透视和把握政治现象,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和判断一切政治现象.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实践性决定了它的内容必将在不同的时代、社会和文化背景下,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从而使它更好地指导实践活动,并在指导实践活动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身.6、学习、研究政治学有什么意义(1)有助于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2)有助于我们科学的认识当今世界复杂的政治问题(3)有助于学习好政治学专业其他课程(4)有助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实践1、学习和研究政治学,有助于我们确立共同的政治理念,广泛地形成政治共识2、学习和研究政治学,有助于我们探索合理的政治安排,合理地规划政治生活。
自考“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

说明:复习资料包含了简答、论述和名词解释部分,用黑体字标出的是名词解释,★标出的是简答论述部分相对重要的内容;选择题还需大家多做平时练习。
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无为而治中国古代道家思想家的以无为而达到有为的一种治国思想。
一、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政治的论述,我们可以将政治的实质和含义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第二,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第三,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利。
第四,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三、《共产党宣言》主要内容是《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
它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并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原理做了系统的阐述,其主要内容是:第一,《宣言》提出了国家是阶级组织的观点。
第二,《宣言》明确提出了阶级斗争的核心是政权问题。
第三,《宣言》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第四,《宣言》强调指出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真正的民主。
第五,《宣言》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政党学说四、行为主义行为主义方法是20世纪以来西方政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的主要特征是运用行为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影响人的政治行为的各种因素,并力图从中找出人类政治行为的规律性。
行为主义政治学在方法论上存在着致命的缺陷,即单纯使用现象调查和计量的方法来说明政治行为的动机和规律性,因而无法认识政治现象的本质。
第二章国家及阶级名词解释:家长制家庭,是以一个男子为首的大家庭公社,包括一家之长及其晚辈也包括一些奴隶。
公共权力,是指武装的人----军队、警察和物质的附属物----监狱和强制机关。
神权论,这种理论认为,国家源于神,是根据神的意志建立的,国家的权利来源于神,及上天或上帝。
国家权力(亦称政治权力、公共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的代表,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物的权力。
政治学概论资料复习必备重点

3、18世纪未至19世纪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发展和变革阶段。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家于是逐渐抛弃了革命时期的批判精神,开始鼓吹自由主义和实证主义的政治学说,为资本主义的社会秩序进行辩护,自由主义代表人物:孔斯坦、边心。实证主义代表:孔德、斯宾塞企图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论证资本主义制度下阶级“合作”和社会“团结”的必然性,主张用“社会政体”来代替国家;用“社会团结”来调和阶级对立;无产阶级代表人物: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他们的政治学说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政治学与法学虽然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但它们各自的研究重点是有所不同的。
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一、中国古代政治学和西方政治学的历史演变
中国古代社会实行的是君主专制的政体形式,是奴隶主阶级、封建阶级掌握政权的时代。产生的著名思想家:孔子、孟子、荀子、墨子、老子、庄子、韩非子等等。
孔孟代表儒家政治思想;老庄代表道家政治思想;韩非代表法家政治思想;儒、道、法三家。
儒家政治思想:
由孔丘所创立、孟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汉代以后又屡加改造的儒家政治思想,是我国政治思想史上也许最大的学派,长期占据着统治地位。儒家的主要典籍是《论语》和《孟子》两书。A、“为国以礼”(《论语.先进》)的政治原则,这就是所谓的“礼治”。B、“为政以德”(《论语.为政》)的治国之道,即所谓的“德治”思想。
3、神学政治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奥古丁和托马斯.阿奎那,这两个人的政治思想虽然不尽相同,但其共同的特点都是从上帝意旨来解释一切,极力鼓吹人的原罪学说、神创等级理论和君权神授论,主张神权高于王权,世俗王权必须服从于教权。
政治学概论1至12章

政治学概论1至12章第一章绪论政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特殊的历史现象。
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冲突,是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通过建立以暴力为基础的国家政权,利用法律这种强制性的手段来调节利益分配,解决社会冲突的活动。
政治学是研究人类政治活动的规律性的一门科学。
任何一种政治学说,都是某些阶级的利益和意志的直接反映。
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色彩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的根本特征,在于它是建立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的基础之上的学说,它集中地反映了人类社会中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和要求。
第一节政治学研究对象政治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领域,是研究政治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古希腊:城邦,城市国家。
亚里士多德:国家的活动。
中国古代:主要是统治的意思。
古往今来主要分两种观点:(一)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以及当代西方政治学者的解释。
(二)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一)对政治的解释共分五种:(1)道德观点,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2)法律现象,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3)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4)“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5)围绕着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
(二)对政治的本质和含义归纳:(1)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2)实质:是阶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政治的基本特性。
(3)核心:是政治权力,政治权力的中心问题是国家。
(4)活动:是科学、艺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来研究它。
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提示了政治现象的范围,主要有两点:一是时间范围。
二是界定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的标准。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活动的核心是国家政权问题。
国家政治是所有阶级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是政治上层建筑的主体。
政治学概论 - 第七章

3
三、国家机构与政府机构的联系与区别 广义上的政府,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 所有国家机关在内的国家机构整体。 狭义上的政府仅指国家行政机关。 人们日常使用“政府机构”概念时,多只狭义上的政府, 即国家行政机关。 四、国家机构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家机构都不是各个国家机关的简单排 列组合,而是一个复杂严整的权力组织体系,形成一个有机 整体。 国家机关是国家权力的分工部门,国家机构是国家机关 按照总体要求和一定的结构组织形式组合而成。 各国家机关之间有机联系,共同组成一个实行国家统治 的统一整体。 各国家机关有自己的组织体系结构性,其也是一个整体。
10
三、立法机关 产生: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机关即议会(国会), 其实资本主义时代的产物。起源于中世纪后期欧洲国 家召开的等级会议(由君主召集,由僧侣、贵族新兴 市民阶级的代表组成),当代表会议被资产阶级代表 控制后,其演变为现代议会。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立 法机关,议会最早产生于英国,其后在美国和法国等 国普遍建立。 结构形式: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形式一般分为一 院制和两院制,大多为两院制。两院制即议会由两院 组成,一般称为参议院和众议院,或上议院和下议院。 代表国家: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等。一院制的代 表国家:瑞典、葡萄牙、丹麦、新西兰等。一个国家 实行一院制还是两院制,由各国历史决定。
14
练习
1、最典型的三权分立国家是: A、英国;B、美国;C、法国;D、德国 2、主张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联盟权的是: A、孟德斯鸠;B、亚里士多德;C、洛克;D、卢梭 3、违宪审查采用“事后审查”方式的典型国家是: A、日本;B、加拿大;C、澳大利亚;D、美国 4、资本主义国家立法机关的主要职权包括: A、立法权;B、公布法律实施权;C、财政同意权; D、监督权;E、询问权
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

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政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特殊的历史现象。
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冲突,是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通过建立以暴力为基础的国家政权,利用法律这种强制性的手段来调节利益分配,解决社会冲突的活动。
政治学是研究人类政治活动的规律性的一门科学。
任何一种政治学说,都是某些阶级的利益和意志的直接反映。
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色彩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的根本特征,在于它是建立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的基础之上的学说,它集中地反映了人类社会中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和要求。
第一节政治学研究对象政治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领域,是研究政治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古希腊:城邦,城市国家。
亚里士多德:国家的活动。
中国古代:主要是统治的意思。
古往今来主要分两种观点:(一)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以及当代西方政治学者的解释。
(二)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一)对政治的解释共分五种:(1)道德观点,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2)法律现象,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3)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4)“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5)围绕着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
(二)对政治的本质和含义归纳:(1)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2)实质:是阶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政治的基本特性。
(3)核心:是政治权力,政治权力的中心问题是国家。
(4)活动:是科学、艺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来研究它。
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提示了政治现象的范围,主要有两点:一是时间范围。
二是界定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的标准。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活动的核心是国家政权问题。
国家政治是所有阶级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是政治上层建筑的主体。
政治学概论每一章的简答题

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1.简述马克思关于政治的实质和含义。
答:①政治的根源是经济。
②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③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利。
④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第一章2.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为什么说共产党宣言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原理作了比较系统的阐述?)答:①提出了国家是阶级组织的观点。
②提出了阶级斗争的核心是政权问题。
③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④强调指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目的是实现真正的民主。
⑤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政党学说。
第二章1.简述原始氏族制度的主要特点。
答:①氏族内部禁止通婚是氏族制度的根本原则。
②设议事会,实行原始民主制。
③所有社会成员平等,有相互帮助和保护的义务。
第二章2.简述国家与氏族组织的区别。
答:(1)国家是按地区划分居民,氏族组织是以血缘关系划分居民。
(2)公共权力的设立,也就是国家强制机关的出现。
第二章3.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定义及其含义。
答:(1)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统治的机器;(2)含义:①国家是阶级社会的组织;②国家是阶级统治;③国家是个机器,有特殊权力。
第二章4.简述恩格斯关于国家的著名论断。
答:①国家是个历史现象,它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③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内。
第二章5.简述国家权力与社会相分离的具体表现。
答:①管理者的常任化和管理机构的专门化。
②职业性常备军的建立。
③赋税制度的确立。
第二章6.马克思关于国家本质理论的分析,说明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联系与区别?答:(1)联系①都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②都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
(2)区别①建立的经济基础不同;②专政的对象不同;③国家权力和人民大众是否对立和分离不同。
第二章7.论述国家的基本职能分类及其相互关系。
答:(1)分为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
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内部职能是外部职能的保障,外部职能使内部职能更好的巩固和发挥。
行政管理专业政治学概论复习七

行政管理专业政治学概论复习(七)第七章国家机构注:国家机构是公共权力的载体和公共权力运作的政治组织系统,是阶级统治和政治统治体系核心,是社会的正式代表,是体现国家本质和执行国家基本职能的组织第一节国家机构的含义、构成、特点和组建一、国家机构的含义所谓国家机构,又称为国家权力组织、国家机器、国际政权机关,是国家机关体系的总和,包括立法、行政、司法、军队、警察武装力量以及全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是统治阶级在实现其阶级统治的政治组织中,最主要有力的政治组织,是一个纵向层次和横向部分的政治统治组织系统、复杂严整而有活力的政治统治组织体系。
从3个方面理解含义:1.国家机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结构性;3.国家机构是一个动态功能组织系统。
二、国家机构的构成注: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共同构成国家机构的最基本的主要的组成要素。
1.国家元首,功能充当一个国家对内对外的代表、政治,依据国内法处于国家领导地位,特点A:处在国家机关体系的地位;B:象征着国家的统一;C:体现着国家权力;D:象征着国家的主权,行使元首的各项职权。
2.立法机关:它是行使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即有权审议、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以及进行执法监督的国家机关,其基本职能是立法和执法监督。
3.行政机关:即负责拟定和执行法律、制定和执行国家政策、管理国家对内对外事务的机关。
4.司法机关:即代表国家行使司法权的国家机关,包括法院和检察院。
三、国家机构的特点:1.阶级性。
国家机构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是由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所组建、掌握和运用来为维护其在经济上政治上的统治服务的,为维护统治阶级所必需的社会秩序服务的。
2.社会性。
国家机构的社会性,从根本上说来是由国家机构执行国家基本职能决定的。
国家基本职能一是政治职能,一是社会职能,而且政治职能是以社会职能的实施实现为前提和基础的。
3.整体性。
国家机构是统一的整体,是有机构成的政治组织体系。
政治学概论简答题

第五章1.简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特点。
答: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以下特点:
①是中国式的无产阶级专政。
②反映了我国国家政权基础的广泛性。
③采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统一的、多民族的单一制国家形式。
④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
第九章6.简述压力集团影响政治过程的主要方式。
答:①参与选举,影响竞选。②包围议会,影响政治决策过程。
第八章1.产生民族问题的根源是什么?(6分)
答:①民族差异的存在是产生民族问题的基本前提。
②剥削制度是产生民族问题的根源。
③各民族事实上的不平等是社会主义时期产生民族问题的根源。
第八章2.简述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联系。
答:①民族问题是由不同阶级组成的,世界上不存在只有一个阶级的民族。阶级问题处于主导地位,民族问题处于从属地位。
第二章2.简述国家与氏族组织的区别。
答:(1)国家是按地区划分居民,氏族组织是以血缘关系划分居民。
(2)公共权力的设立,也就是国家强制机关的出现。
第二章3.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定义及其含义。
答:(1)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统治的机器;
(2)含义:①国家是阶级社会的组织;②国家是阶级统治;③国家是个机器,有特殊权力。
②民族压迫的实质是阶级压迫,它是压迫民族的统治阶级对压迫民族的压迫。民族问题的实质就是阶级问题。民族压迫的根源是剥削制度。
第八章3.论述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区别。
答:①民族与阶级的含义不同。
②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范围不同,民族问题是民族与民族之间的问题,核心是民族平等团结问题;阶级问题是通过政治斗争获取政治权利的问题。
政治学概论

1.国家三要素说:把国家看成是由国家主权、领土‘居民为特征的组织。
这是从国家的表面现象,从政治地理意义上解释国家。
它的要害是抹煞国家的阶级实质,掩盖国家的本质和阶级使命,因而是不科学的。
2.国家主权:是统治阶级专政的全权在政治、法律上的表现。
剥削阶级国际权力的根本特征是同人民大众的对立和分离。
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一定组织形式行使国家权力,体现国家权力同人民大众根本利益的一致性。
3.地主占有制:是我国封建社会占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
与西方领主制相反,地主制经济允许土地买卖。
在这种制度下,地主获得土地的主要手段是购买。
他们把自己占有的大量土地分别出租给佃农种,并通过收缴地租的方式榨取农民的剩余劳动。
4.福利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一整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以调节和缓和阶级矛盾,保证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统治的一种方式。
5.新型专政: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对少数剥削者的专政,是居民中绝大多数对少数人的统治。
6.原始积累:就是强使劳动者同生产资料分离,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霸占村社土地,实行殖民制度,国债制度,保护关税制度等等。
7.国家形式: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本阶级的统治而组织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是组织、管理和控制国家机器的制度和体制的总和。
8.国家机构:是组成国家机器的一切,国家机关的总和,包括全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
在现实上,它是实现国家权力,执行国家职能,进行日常活动的组织体系。
9.大国沙文主义:是指大国在对待小国的关系问题上表现出来的一种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反动资产阶级民族主义。
大国沙文主义者抱着大国的民族优越感,把本民族,本国家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唯我独尊,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对小国,弱国不是平等对待,尊重对方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而是粗暴地干涉他国内政,侵犯他国人民的利益,损害他国的利益和主权,甚至侵略、颠覆、控制、干涉和欺侮他国。
自考“政治学概论”串讲笔记(第七章)

自考“政治学概论”串讲笔记(第七章)
第七章国家机构
国家机构:公共权力的载体和公共权力运作的政治组织系统,是阶级统治和政治统治体系的核心。
第一节国家机构的含义、构成、特点和组建
国家机器在政治科学上就叫做国家机构。
国家机构是国家机关体系的总和,包括全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
是实现国家权力,执行国家职能,进行日常
活动的组织体系。
国家机构是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掌握和行使国家权力的需要。
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统治阶级要掌握和行使国家权力,凭借一定的权力设施。
国家是阶
级统治的政治体系,由此决定国家机构具有组织体系结构性。
是一个复杂严
整的权力组织体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国家机构是一个动态功能组织系统。
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相应地把国家机关划分为分立与制衡的三个机关-
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国家机构第一节国家机构的概念和一般原理国家机构是公共权力的载体和公共权力运作的政治组织系统,是阶级统治和政治统治体系的核心。
国家机构整体为国家机器。
国家机构是社会的正式代表,是体现国家本质和执行国家基本职能的组织表征和保证。
一、国家机构的含义统治阶级在实现其阶级统治的政治组织中,最主要最强有力的政治组织是国家权力组织。
所谓国家机构,可以定义为组成国家机器的一切国家机关的总和,包括全部的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
1.国家机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国家机构是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掌握和行使国家权力的需要。
国家机构为国家政治生活所必须。
2.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结构性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政治统治体系,由此决定国家结构具有组织体系结构性。
3.国家机构是一个动态的功能组织系统任何国家结构都是一个动态功能组织系统,要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
二、国家机构的特点1.阶级性2.全社会性3.整体性和系统性4.强制性1.阶级性:是由国家的阶级本质决定的,国家结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国家机构的鲜明阶级性集中体现在和表现在国家统治集团身上。
2.全社会性:任何国家机构都是以全社会的名义进行活动的,国家机构的全社会性,从根本上说是由国家机构执行国家基本职能决定的。
3.整体性和系统性:国家机构是统一的整体,是有机构成的政治组织体系和国家权力系统。
4.强制性:统治阶级的国家机构活动是以强制力为后盾和支持的。
在依法治国的情况下,强制性包括法制强制和暴力强制。
法制强制适用于所有人,暴力强制施用于少数犯罪分子。
三、国家机构的构成亚里士多德最早对雅典国家机关进行了分析,认为政体都具有三种机能,即议事机能、行政机能、审判机能。
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与制衡”理论,分立与制衡的三个机关为——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
此后,三权分立与制衡的国家结构体制,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化。
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共同构成国家机构的最基本的主要的组成要素,缺一不可。
1.国家元首国家元首是处于国家机关体系的最高地位,象征着国家的统一,体现着最高国家权力,象征着国家主权,行使国家元首的各项职权。
其功能是充当一个国家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和国家权力的象征。
2.立法机关是行使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有权审议、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及进行执法监督的国家机关。
一个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通常是处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地位。
3.行政机关行政,包含有执行和管理两方面的含义。
执行是指执行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和决定。
管理是指管理国家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的事务。
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就是通常说的中央政府,它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有关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等一切内政外交的重大决策和政策。
4.司法机关指代表国家行使司法权的国家机关。
狭义的司法机关仅指行使法律解释权和审判权的机关即法院;广义的司法机关还包括行使法律监督权的检察机关。
四、国家机构的组建(一)制约国家机构的设置的主客观因素1.国体的制约国家结构是国家政权本质的实体体现和表征,国体的性质决定国家结构的性质,决定国家结构的设置和国家机关划分及其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
2.统治阶级统治方式的制约统治阶级统治方式主要是其政治统治方式,包括国家治理形式、国家管理形式、国家结构形式。
国家治理形式,即实行人治还是法治,是主导性制约因素,国家管理形式即政体,直接决定国家结构的设置。
国家结构形式直接决定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
3.国度国情诸因素的制约一个国家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条件,诸如历史状况、文化传统、种族民族、物质文化发展水平、人口数量、结构与素质、疆域与资源,以及国家面对的国际环境。
都会影响国家机构的设置。
(二)国家机构设置的原则和形式的差异性国家机构设置的原则包括理论原则和法制原则。
理论原则表现为国家结构的体制;法制原则表现为法制化。
国家机构的具体设置和形式,在不同的国家会有种种差别,不会完全相同,甚至完全不同。
第二节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机构一、三权分立与制衡的国家机构组织原则三权分立与制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含义是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种权力,它们分别由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掌握,各自独立行使,形成鼎立之势,互相制约和平衡。
美国是实行严格三权分立的国家。
英国是以立法之上为特点的混合权力体制国家,议会权力最高,国王权力名义上最高,但内阁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行政与立法分立。
法国采用了“以行政权为重点的分权”,提高总统的地位,限制议会权力。
二、主要国家机关(一)立法机关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机关即议会。
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机关的议会最早产生于英国。
英国、美国、法国三国议会结构和议会制度,是资本主义国家立法机关和立法制度的典型代表。
资本主义各国的议会组织结构,一般有一院制、两院制两种形式,大多为两院制。
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作为立法机关有较宽泛的权力,包括立法权、财政权和监督权三项。
1立法权: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
这是议会最基本的权力。
2财政权:监督和控制政府的税收和开支。
3监督权:即议会对政府及其政策和政府官员行为进行监督的权力。
第一、决定和监督政府的组成;第二、议会制国家的议会拥有倒阁权;第三、弹劾,对弹劾案进行审理的结构(英国是上议院、法国是高等法院、美国是参议院);第四、质询权。
(二)行政机关资本主义国家的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即中央政府,一般由政府首脑和各部部长组成,又称内阁,所以组织政府常称为组阁,内阁是核心决策中心机构。
主要职权:A.执行法律,执行法律是政权的基本权力;B.管理全国公共事务和行政事务。
C.处理对外关系事务即外交权,包括制定外交战略和政策,与外国建立外交关系,谈判和缔结条约和协定、参加国际组织和国家会议,指导外交机构和驻外使节的活动;D.军事权;F.立法参与权,立法参与权指政府有权参与立法程序,构成行政机关对立法机关的制衡。
包括立法创议权(议会制国家)和法律否决权(总统制国家)。
(三)司法机关司法权采用狭义概念,主要是指审判权和法律解释权,司法权属于法院。
检察机关归属政府领导。
司法机关的职权主要表现为:A.审理各种诉讼案件,审批权为法院所独有,其他国家机关不得侵犯。
B.处理某些非诉讼性的事务;C.违宪审查。
行使违宪审查权的两种类型:普通法院行使和专门法院行使。
违宪审查的形式:事后审查(美国)和事前审查(法国)。
资本主义国家司法机关违宪审查权的含义及其审查类型。
(1)违宪审查是司法机关审查和裁决国家机关的行为是否违反宪法,审查对象包括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法令,政府根据法律颁布的行政法规、发布的行政命令以及采取的行政措施。
(2)行使违宪审查权的机构有两种类型,一是由普通法院行使;二是由专门的宪法法院行使。
(3)各国司法机关行使违宪审查权的方式有“事后审查”与“事前审查”两种。
司法机关的原则和制度:A.司法独立原则;B.无罪推定原则;C.不告不理原则;D.辩护制度;E.法官保障制度。
第三节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机构一、民主集中制——社会主义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一)民主集中制原则的由来民主集中制原则最初是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原则提出来的。
民主集中制原则运用于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建设并确定其为国家机构组织原则是经由巴黎公社委员会组织原则—“议行合一”发展而来的。
(二)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国家机构中的体现1.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由人民代表大会行使2.保证国家机关之间的合理分工,协调运作,依法进行权力制约。
3.保证立法和决策民主化和执行的集中化与分工责任制4.保证合理划分中央国家结构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和管理权限,充分发挥中央与地方的两个积极性。
二、主要国家机关1.国家权力机关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全国人大行使国家一切权力,包括立法权。
是由人民选举的代表组成,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不受任何其他国家机关的限制,不允许其他国家机关与之抗衡。
它在国家机关的体系中处于最高的地位,拥有最高权力,其他一切国家机关均由它产生,并向它负责。
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议机关既是国家权力机关,同时也充当国家立法机关。
主要职权有:A.立法权:制定、修改、废止和补充法律的职权;B.决定权:就国家重大问题和事项做出决定的权力;C.任免权:国家主席、副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最高院院长、最高检检察长等的选举,决定国务院总理;D.监督权:对工作报告进行审议和质询;对工作进行检查、调查、督促和纠正;执法检查,解释宪法,督促法律的贯彻实施;审查和批准经济计划执行和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对特定问题进行调查,做出决议。
(二)行政机关:负责拟定和执行法律,制定和执行国家政策。
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即国务院,它作为中央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国务院由全国人大产生,向它报告工作,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主要职权:1.行政立法权;2.议案权;3.行政管理权。
4.行政区划管理权。
5.领导和管理经济和城乡建设权6.社会管理权:负责维护公共秩序,保护保障公民权利,领导和管理科教文卫事业,领导和管理民政、公安、司法工作,以及少数民族和华侨事务等。
7.行使全国人大和常委会授予的其他权力。
(外交权等)(三)司法机关是依照宪法和法律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和法律监督权的机关,由审判机关人民法院和法律监督机关人民检察院共同构成,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对其负责,受其监督。
法官和检察官由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和任免。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刑事案件、和行政诉讼案件。
人民法院实行四级两审终审制,设有基层、中级、高级、最高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行使法律监督权,提起公诉,对法院的错误判决和裁定,依法提出抗诉。
中国司法机关的活动原则:A.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B.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C.司法独立;D.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E.保障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F.审判案件公开进行的原则;G.民主集中制原则(合议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