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

合集下载

新版苏教版三年度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ppt

新版苏教版三年度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ppt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
23 每逢佳节倍思亲
滨海县东坎实验小学 王艾丰

1
重阳 异乡 思念 兄弟

2
阅读建议:
1.自由读二、三自然段。
2.用“
”画出描写人们欢度佳节的
语句,用“
”画出描写王维思念亲
人的语句,边读边体会。

3
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 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Hale Waihona Puke 4二、自古以来,描写“思乡”的古诗有很多,如 李白的《静夜思》,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选择其中的一首,搜集相关的资料,学着课文 的写法,试着写一写古诗背后的故事。

13
敬请指导!

14
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 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5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 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 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王维看 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 念家乡的亲人。

6
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 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 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 多么让人高兴啊!

10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11
想一想、写一写:
回忆你 “过节”的场景?你曾看到哪些 热闹的景象?听到了什么?想到了哪些人、哪 些事?可以选用下面的词语写一小段话。
一年一度 热闹 欢聚 每逢 总要 兴高采烈 思绪万千

12
一、积累“思乡”的诗句,看谁积累得多。 1 __________,低头思故乡。 2 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备课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备课

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内容:本单元包括2篇精读课文《每逢佳节倍思亲》、《孙中山破陋习》,习作8和练习8教材分析:1、《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篇课文是苏教版语文教材新创的一种新型文体——文包诗,诗中有文,文中藏诗,文诗相融,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王维独自身居外地,在重阳节这样的佳节里那份浓浓的思乡情怀。

2、《孙中山破陋习》课文讲述了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小时候目睹姐姐被迫缠足所受的痛苦,因而在辛亥革命后,首先废除缠足陋习的事。

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孙中山姐姐缠足前的活泼能干,缠足时和缠足后肉体及心灵上的痛苦,强烈地控诉了辛亥革命前缠足陋习对中国妇女的残害,字里行间讴歌了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从小就具有凡事独立思考,不盲从,敢于反抗封建陋习的独立人格,坚决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革命精神。

教学目标:1、学会本单元29个生字,认识15个生字。

能写好包围结构的字。

学习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词义,能用有关的词语造句。

能体会字里行间反映的人物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并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背诵诗句和成语。

3、拓展和课文、练习相关的内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通过收集、整理资料,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故事,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4、掌握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有条理地叙述方法,并能够运用这种方法,把自己对诗句的研究写成一篇研究报告。

5、学写请假条。

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并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背诵诗句和成语。

2、拓展和课文、练习相关的内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通过收集、整理资料,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故事,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教学难点:掌握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有条理地叙述方法,并能够运用这种方法,把自己对诗句的研究写成一篇研究报告。

课时划分:23、每逢佳节倍思亲……………………………………………………2课时24、孙中山破陋习………………………………………………………2课时习作 8…………………………………………………………………4课时课题23、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八单元知识点易错词扶老携幼头插茱萸辛亥革命受罪缠足临时残害兴高采烈登高远眺既然幼小废除陋习疼痛1、《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篇课文采用“文包诗”的形式,它以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后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为题。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前两句写自己思念家人,后两句推想家人也在思念自己,表达了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中“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是每当遇到美好的节日,就会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一个“倍”字,真切地道出了诗人思乡情浓。

因此,“每逢佳节倍思亲”成为许多身处他乡的“游子”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佳句。

2、《孙中山破陋习》课文写孙中山小时候目睹他姐姐被强迫缠足所受的痛苦,因而在辛亥革命成功后,他首先废除缠足陋习的事,表现出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破”是废除的意思。

“陋习”指的不合理、不文明的风俗和习惯。

课文中的“陋习”指缠足。

以前生活中还有男尊女卑,女子不能上学等陋习。

孙中山废除缠足陋习的原因是它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让她们受尽了肉体和心灵的痛苦。

3、《练习8》激励人们要勤奋学习,不断进取的成语:学海无涯书山有路九牛一毛沧海一粟孜孜以求全力以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学无止境笨鸟先飞人一己百勤能补拙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继日闻鸡起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韩愈)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顾宪成)4、《梅花》生动地描写了梅花在冰天雪地的季节里独自开放的情景,赞扬了梅花不畏严寒的坚强品质。

梅花(宋王安石)墨梅(元王冕)墙角数枝梅,我家洗砚池头树,凌寒独自开。

朵朵花开淡墨痕。

遥知不是雪,不要人夸颜色好,为有暗香来。

只留清气满乾坤。

5、古诗积累渭城区(唐王维)相思(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红豆生南国,客舍青青柳色新。

春来发几枝。

劝君更尽一杯酒,愿君多采撷,(xié)西出阳关无故人。

此物最相思。

6、“思乡”诗句:(1)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新版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pdf

新版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pdf

第八单元教材分析1、课文《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一篇文包诗。

这是苏教版的创造。

这类文章非常好教,学生学起来很轻松。

另外,这也是一种由诗变文的写作训练。

也就是说当学生这类文章学多了,诗背的多了,学生的年龄大了一点,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去研究,去惴摸,写这类文章。

这类文章好写。

但长期的作文训练,没有多少老师引导学生这么写。

《孙中山破陋习》。

这篇文章除了让学生认识孙中山以外,最重要的引导一部分人能去阅读孙中山方面的书,也就是说对新华书店或者图书馆中关于孙中山方面的书籍千万不要随意放过。

另外,这篇文章有一句话“可这是祖宗传下来的呀!”这句话应该引导学生反复阅读,结合着尽可能多的事例来理解。

这句话说明中国历史上不光彩的东西。

这句话应该成为讨论的话题。

2、习作八(1)写研究报告小学生能够研究吗?过去的习作教学,我们是没有这一内容的。

为什么中国学生怕写作?就是因为研究进行写作太少。

过去的习作训练主要集中在创作上。

这一点太难了。

研究报告好写,特别小学生的研究报告。

只要他们去阅读,只要他们能够搜集资料,只要他们愿意动脑子,只要他们的思考是有序的,只要他们有着兴趣,研究报告都能写出来。

(2)这是三年级上的最后一次训练我们写这篇文章应该全面思考一下本学期的八次习作安排。

从这种安排上,我们能够发现到什么?另外,我们也应该与过去使用的过的语文教材,或者其他版本的语文教材进行对比,看看,这八篇文章与其他的安排有什么不同?(3)本次研究报告集中的诗句上这是与三学期学生的积累是相关的。

另外,学生手中的诗是很多的,关于诗的解释方面的书也是非常多的。

这种研究其实就是引导学生去“抄”。

用写作来积累人生是非常好的方法。

学生怎么去“抄”我们要巧妙的引导。

所以这种类型的研究报告,可以让学生在学生阶段,学会全面的积累,初步学会研究的方法,有利于未来更广泛的研究。

从这次训练中,我们也可以明白习作的训练仍然是起点的训练,不是终点。

(4)莫把这种研究当作抄袭这一点,需要大家注意的。

苏教版三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期末知识清单汇总 (共16张PPT)

苏教版三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期末知识清单汇总 (共16张PPT)


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1.8.25**Aug-2125- Aug-21

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 Wednesday, August 25, 2021

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 己。21.8.2521.8.25**August 25, 2021

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2021年8月25日 星期三 **21.8.25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1年8月 *21.8.25*August 25, 2021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 *8/25/2021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 21.8.25
谢谢大家
2021/7/25
19
扶老携幼 天各一方 九牛一毛 百尺竿头
登高远眺 家家户户 沧海一粟 更进一步
2021/7/25
6
词语
2.近义词。
兴高采烈——兴致勃勃 欢聚——团聚 生气——气愤
思念——想念 异乡——他乡 笑话——嘲笑
2021/7/25
7
词语
3.反义词。
喜欢——讨厌
生气——高兴
痛苦——幸福
2021/7/25
8
句子
2021/7/25
11
背诵积累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
茱萸少一人。 2.《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021/7/25
12
背诵积累
3.古诗词名句。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 《水调歌头》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 《题西林壁》 (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宋)志南 《绝句》 (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唐)虞世南《蝉》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同步练习及答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同步练习及答案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同步练习及答案一、读拼音,写词语。

xiānɡfénɡ( ) jiājié( )fúlǎo xiéyòu( ) sīxùwàn qiān( )tiāo chái( ) chán zú( )tiān gèyìfāng( ) yìnián yídù( )二、用“”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空闲(kòng kōng) 重阳节(zhòng chóng)调查(diào tiáo) 照相(xiàng xiāng)差不多(chāchà) 坚强(qiáng qiǎng)三、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再任选一个词语造句。

( )( )无涯书山( )( )扶( )携( ) 全( )以( )( )牛( )毛孜孜( )( )沧海( )( ) 汗如( )( )四、连线。

端午节正月十五登高中秋节九月初九吃粽子重阳节八月十五吃元宵元宵节五月初五赏月五、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近义词。

1.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一阵掌声。

( )2.手术中,一向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却双手微微颤抖。

( )3.那一次掌声给了我很大的鼓励。

( )六、按要求写句子。

1.把句子补充完整。

(1)公园里有,有,还有……(2)运动会上, 。

(3)今天, 吗?(4)六一儿童节到了,同学们兴高采烈地。

2.生活链接。

小青生病了,妈妈决定今天带小青去医院看病。

请你代小青给班主任李老师写一张请假条。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王维思绪万千,提笔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对的一种思念之情。

“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是。

2.“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中的“这件事”是指。

苏教版三上语文第八单元

苏教版三上语文第八单元

三(上)第八单元归类
一、易错词
相逢加倍陪伴天各一方一年一度已经扶老携幼兴高采烈欢度过渡句遍插茱萸登高远眺思念回忆情景缠足陋习既然(立即)应该(因为)年纪懂事领导异口同声废除残害妇女挑柴疼痛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眼泪空闲刺痛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gu 罪过)铸(zhu铸造)佞(ning奸诈谄媚的小人)臣忠骨:岳飞的遗骸
二、多音字
挑空重便
三、成语
1、激励人们要勤奋学习,不断进取:学海无涯书山有路九牛一毛沧海一粟
孜孜以求全力以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2、AABC:孜孜不断炯炯有神津津有味翩翩起舞色色俱全依依不舍
四、填空
1、《孙中心破陋习》陋习:。

文中的陋习指。

本文赞扬了孙中心从小就具有凡事独立思考,不盲从,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我们身边的陋习是: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拓展一首王维的诗《杂诗》。

3、《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梅花》。

赞扬梅花
的坚强品质。

五、拓展思乡诗句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六、背诵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七、请假条
谢哲平晚上睡觉着了凉,早上起来头疼,还有些发烧,上午要到医院去看病。

请帮谢哲平写张请假条。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⒉开火车背古诗。
⒊老师这儿也有几句诗(出示),谁来读一读?
二、小组学习,研究古诗
这些诗句,有的比较深奥,要到四五年级才能学到。这堂课,教师让你们自己研究、学习,你们有信心吗?
⒈小组同学共同合作,找出你不太明白的诗句进行研究。
研究指导:诗的出处、作者、意思等,都可作为研究的内容。
研究方法:可查阅资料,提供《唐诗三百首》。
二、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⒈审题:指名读题目,弄清本题要求。
⒉教学第一部分。
⑴学生自由读八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⑵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
⑶小组合作学习,大体了解八条成语的意思。
⑷练习:自由朗读,同桌练习背诵。
⑸反馈:集体齐背,指名读。
⒊教学第二部分。
⑴请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
⑵指名试读,教师正音。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说说写写
⒈审题
⒉指导。
⑴请学生默读课本上的要关内容,边读边想谢哲平在什么情况下写了请假条。
⑵指名说。
⑶归纳出请假条的格式。
小组合作学习:自学谢哲平写的请假条,然后讨论出请假条的格式。
⑷汇报,教师总结。
⑸想想在生活中还有什么情形需要写请假条。
⒊练习。
⑴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请学生练写。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学习活动设计
个性化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谈话
2、板书课题,解释题意。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备课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备课

第八单元教学目标:1、学会本单元20个生字,会认5个生字;能写好全包围或半包围结构的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结合语境理解词义;理解8个激励人勤奋进取的成语,熟读背诵《梅花》;学习写“请假条”2、学习“文包诗”这种体裁的课文,掌握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诗句意义的方法。

3、品读《每逢佳节倍思亲》,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是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了解《孙中山破陋习》的故事,了解缠足这一封建陋习曾对中国妇女的身心造成的严重伤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九月九日以山东兄弟》。

5、读懂例文,初步懂得什么叫研究报告,如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6、背诵练习中的8个成语,培养勤学的好习惯;熟读背诵《梅花》,感受梅花的高贵品质;通过口语交际练习,掌握“请假条”这种应用文的基本写法,并能在生活中运用。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品读《每逢佳节倍思亲》,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是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了解《孙中山破陋习》的故事,了解缠足这一封建陋习曾对中国妇女的身心造成的严重伤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3、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知道文中的蕴意,并能用指定的词造句。

教学难点:1认真阅读古诗句,能了解其出处、作者、意思等,会用研究报告的形式写出来。

2学会写请假条,知道请假条的格式。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片、《唐诗三百首》教时安排:共计11课时23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兴高采烈”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感情朗读课文,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难点:能将课文中前部分的叙述内容与古诗对照阅读,体会孤身在外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作文教学设计习作8教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作文教学设计习作8教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作文教学设计习作8教案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作文教学设计习作8教案一、习作内容:(第五册习作八)请读读下面的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不识庐山真面貌,只缘身在此山中。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你知道以上诗句各出自哪首诗?你知道这些诗的作者是谁吗?他们是哪个朝代的人?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选择其中你不太明白的两句诗进行研究,把你的研究成果写出来。

相信通过研究,你会有许多新的感受,增长不少知识。

二、教学要求:.认真阅读古诗句,通过搜集资料,仔细研究,了解其出处、作者、意思等。

.抓住自己认为最为重要的或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决心研究,学会用研究报告的形式写出来,语言要清晰,表达要准确。

三、教学重难点:学会写关于古诗句的研究报告,用查阅资料的方法,研究古诗句,深刻理解其含义。

四、教学准备:.《中华经典诵读》、《唐诗三百首》;.研究结果汇报表一份。

五、教学过程:习作指导课(一)例文指导,学习写作。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有一个小朋友叫屈美生,他写了一篇关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研究报告,你们想看看吗?.指名读屈美生同学的《关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研究报告》。

思考:这份报告中讲到了些什么?小结小作者的写法:(1)先写诗的出处(作者、朝代、诗题、全诗)(2)再写两句诗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最后点明两句诗对人们的启发或激励作用(4)假如小作者收集资料充分,还可以写什么?(诗的写作背景、有关趣闻等).你打算怎样写自己的研究报告?你还想研究些什么吗?小结:步骤:提出问题——查找资料——研究资料——解决问题——撰写报告(二)小组学习,研究古诗请读读下面的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不识庐山真面貌,只缘身在此山中。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第8单元)复习资料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第8单元)复习资料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一、选择正确读音。

茱萸(yí yù) 更(ɡèng ɡèn)加重(chóng zhòng)阳至(zì zhì)今登(dēng dēn)高加倍( bèi biè)二、我会拼写。

yì xiāng xiōng dì jiā jié sī xù wàn qiān chā tú()()()()()()huí yì xiāng féng xìng ɡāo cǎi liè()()()三、眼金睛,比一比再组词。

挽 ( ) 倍 ( ) 逢 ( ) 佳 ( ) 柴( ) 祖( ) 痛( )晚 ( ) 培 ( ) 缝 ( ) 挂 ( ) 紫( ) 组( ) 疼( )亿()异()维()扶()既( ) 维()忆()导()唯()抚()即( ) 谁()四、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①不相同②特别③另外的④惊奇1、独在异乡为异客。

()2、大海深处景色奇异。

()3、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好!”()4、看到日全食的景象,我们惊异地喊道:“太神奇了!”()五、完成填空。

⒈重阳节指农历(),这一天,人们()。

⒉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到了,诗人王维不由思绪万千,写下了()这首诗。

诗中“()”表达了王维远离家乡的寂寞,思念亲人的心情。

“()”想象了今年重阳节亲人登高远眺的情景。

六、给句子加上合适的词,使意思表达得更具体。

⒈猴子()爬上了假山。

⒉灯光下,老师正在()批改作业。

⒊一阵秋风吹过,梧桐树叶()飘落下来。

⒋一只只五彩的气球()升上了天空。

七、我会改病句:1、看了这部电影,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2、同学们跳绳的积极性很大。

3、我们要讲究卫生的习惯。

4、如果不专心学习,学习成绩很难增加。

八、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⒈当时,孙中山的家里很穷,他的姐姐一点也不怕吃苦,、、、,。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知识点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知识点

三上语文第八单元知识要点一、熟练听写课本里划的词语,要求书写规范,无错别字。

二、二类字:(要求会写拼音,读准音)每逢fénɡ扶老携xié幼头插chā手挽wǎn手登高远眺tiào三、近义词:思念—想念热闹—喧闹兴高采烈—兴致勃勃祖宗—祖先陋习—陋俗空闲—空暇五、反义词:热闹—冷清高兴—难过兴高采烈—垂头丧气喜欢—讨厌经常—偶尔穷—富六、词语积累:1、勤奋学习:学海无涯书山有路九牛一毛沧海一粟孜孜以求全力以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2、关羽红脸忠勇;包公黑脸正直;秦桧白脸奸诈;孙悟空猴脸红、黑忠勇与正直3、梅花 <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七、课文知识要点:1、《每逢佳节倍思亲》(1)这是用文包诗的形式。

课文表达了唐朝诗人王维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2)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理解词语:天各一方:指各在天底下的一个地方。

形容相隔极远,见面困难。

一年一度:度:次。

每年一次的意思。

扶老携幼:携:拉着,带领。

搀着老人,领着小孩。

兴高采烈:兴,指兴致;采,指精神;烈:旺盛。

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4)佳节是什么意思?文中指的是什么节日?有什么习俗?你还知道哪些佳节?答:佳节是美好的节日,文中指重阳节,在重阳节人们登高插茱萸,还有春节、中秋、元宵等节日。

(5)每逢佳节倍思亲是什么意思?答:每到节日的时候会更加思念自己的亲人。

(6)其他表现思乡的诗。

如《静夜思》2、《孙中山破陋习》(1)文章讴歌了孙中山从小就具有凡事独立思考,不盲从,敢于反抗封建陋习,坚决与封建势力作斗争。

(2)陋习指不好的风俗习惯,在文中指缠足,破是废除的意思。

为什么要废除?因为它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

(3)“姐姐缠了脚,还能下地干活吗?”(换一种说法)姐姐缠了脚,不能下地干活了。

【梅】2018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梅】2018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第八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教材分析《大作家的小老师》讲了著名作家萧伯纳和苏联小姑娘的故事,本文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记叙一个小小的生活细节,成功地塑造了大作家萧伯纳谦逊的形象。

故事以写人物的对话为主,简短的对话传神地表现出小姑娘的天真可爱和萧伯纳的严于律己。

《菩萨兵》讲述了在长征途中,朱德总司令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族同胞春耕春种,以实际行动使藏族同胞返回了自己的家园,赢得了藏族同胞的信任与感激。

课文语言朴实,却字字包含真情。

全文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双线并进。

一条线正面写朱德领导的红军部队,一条线侧面写藏胞。

写红军部队,着重写典型人物的典型语言,从而体现红军的菩萨心肠,略写红军怎么找藏胞,怎么搞春耕,详略得当。

《孙中山破陋习》讲述了中国辛亥革命先驱孙中山小时候目睹自己的姐姐被迫缠足所受的痛苦,因而在辛亥革命后,首选废除缠足陋习的事。

这篇文章运用对比手法。

写出了孙中山姐姐缠足前的活泼能干,缠足后的肉体及心灵上的痛苦,强烈地控诉了辛亥革命前缠足陋习对中国妇女的残害,字里行间讴歌了中国苦命先驱孙中山从小就具有凡事独立思考,不盲从,敢于反抗封建陋习的独立人格,坚决与封建气力作斗争的革命精神。

二、单元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单元2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0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感悟肖伯纳热爱孩子、严于律己的可贵精神,学习萧伯纳谦逊自律,体会其宽广胸怀。

学习朱德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尊重、关心与爱护,感悟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体会红军对少数民族同胞的赤诚爱心,领悟军爱民的优良作风与优良品质。

知道缠足这一封建陋习曾对中国妇女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学写请假条知道请假条的格式,了解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写请假条。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精品教案2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精品教案2

25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词,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话,感悟肖伯纳严于律己的可贵精神.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重难点]:通过人物对话的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内涵,感悟人物形象.[教学准备]:搜集一些有关肖伯纳的资料及他的作品以及关于谦虚方面的格言.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自学生字词,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由题设疑,引发思考自读课文,思考:1、作家是什么意思?大作家呢?2、这篇课文中的大作家指的是谁?是哪一国的人?3、小老师是谁?是哪国人?4、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小姑娘”怎么会成了大作家的老师的?二、读文解疑,弄清事情学习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1、思考、答问:萧伯纳在莫斯科与一个小姑娘相遇后,为什么会和这个小姑娘“玩了好久”?(萧伯纳非常喜欢这个孩子,萧伯纳童心未泯。

)这个孩子为什么让萧伯纳这么喜欢?(“小姑娘白白胖胖,一对大眼睛很有神,头上扎着大红蝴蝶结,真是可爱极了。

“)2、小结:萧伯纳与小姑娘相遇,一起玩耍。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从萧伯纳的话中体会其谦逊自律的宽广胸怀,学会做人。

教学过程:一、学习第二部分(第二到四自然段)1、思考、答问:(1)临别时,萧伯纳对这个小姑娘说了怎样的话?(“别忘了回去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萧伯纳。

“)(2)萧伯纳称自己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反映了萧伯纳怎样的思想?要点:得意。

自以为了不起。

有点瞧不起别人的意思。

希望别人崇敬他。

(3)你是从课文哪里的描写中看出来的?(“他暗想:当小姑娘知道跟自己玩的是一位世界大文豪时,一定会惊喜万分。

”)(4)小姑娘听了萧伯纳的话后,是怎样的反应?她是怎么说的?(“出乎预料的是,小姑娘竟学着萧伯纳的口吻说道:‘请你回去后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苏联小姑娘娜塔莎。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8单元知识要点汇总PPT课件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8单元知识要点汇总PPT课件

苏教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知识要点汇总一、会认的字。

萧(xiāo)(萧声)(吹箫)(萧蔷)扎(zā)(扎着)(包扎)(扎辫子)吻(wěn)(口吻)(亲吻)(吻别)娜(nà)触(chù)(感触)(触动)(抵触)虚(xū)(谦虚)(虚弱)(虚假)菩(pú)(菩萨)(泥菩萨)译(yì)(翻译)(译文)(口译)糊(hú)(糊涂)(迷糊)(养家糊口)涂(tú)(糊涂)(涂抹)(涂色)怨(yuàn)(怨恨)(埋怨)(怨气)蹋(tà)(糟蹋)(跳蹋)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小学语文饶(ráo)(饶恕)(求饶)(饶命)播(bō)(播种)(广播)(播放)孙(sūn)(孙子)(儿孙)(姓孙)陋(lòu)(陋习)(丑陋)(简陋)疼(téng)(心疼)(疼痛)(疼爱)既(jì)(既然)(既而)(既望)统(tǒng)(总统)(统一)(统率)残(cán)(残害)(残疾)(残缺)二、会写的字。

访(访问)(拜访)(采访)遇(遇到)(偶遇)(机遇)预(预告)(预备)(出乎预料)料(预料)(材料)(香料)震(震动)(地震)(震撼)事(事情)(事故)(好事)取(取得)(收取)(领取)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小学语文待(等待)(接待)(平等相待)途(途中)(路途)(旅途)段(一段)(段落)(手段)胞(同胞)(胞弟)(双胞胎)糟(糟蹋)(糟糕)(糟粕)紧(赶紧)(紧张)(紧凑)帮(帮助)(帮忙)(帮手)助(帮助)(助手)(助理)抢(抢先)(争抢)(抢夺)破(破旧)(破败)(打破)挑(挑柴)(挑选)(挑毛病)份(一份)(份数)(股份)宗(祖宗)(宗庙)(正宗)纪(年纪)(纪律)(法纪)导(领导)(导演)(教导)废(废除)(废弃)(废品)除(废除)(除去)(除法)三、辨字组词。

四、词语积累。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小学语文1.近义词。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苏教上册第八单元知识梳理.doc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苏教上册第八单元知识梳理.doc

第八单元知识梳理一、生字佳(jiā)节倍(bèi)数重(chóng)逢扶(fú)贫扶老携幼(yòu)神采(cǎi)怀念(niàn)父兄(xiōng)回忆(yì)单独(dú)插(chā)秧挽(wǎn)救眺(tiào)望子孙(sūn)挑(tiāo)水头痛(tòng)疼(téng)痛受罪(zuì)列祖列宗(zōng)既(jì)然应该(gāi)统(tǒng)一废(fèi)除相逢(féng)二、多音字重(chóng zhòng)少(shǎo shào)挑(tiāo tiǎo)当(dāng dàng)便(biàn pián)三、近义词思念——想念(怀念) 欢度——欢庆(庆祝)欢聚——团聚远眺——远望(眺望)情景——情形兴高采烈——兴致勃勃家乡——故乡陋习——恶习(陋俗)废除——废止临时——暂时空闲——空暇(闲暇) 残害——迫害(伤害)喜欢——喜爱痛楚——痛苦四、反义词欢聚——离别热闹——冷清远眺——近观兴高采烈——垂头丧气经常——偶尔临时——永久喜欢——厌恶(讨厌) 空闲——繁忙(忙碌)残害——保护五、词语积累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天各一方【形容亲情的词语】手足之情血浓于水寸草春晖骨肉相连舐(shì)犊(dú)情深【形容思念家乡的词语】归心似箭魂牵梦萦故土难离朝思暮想【关于勇敢的词语】兵强士勇无所畏惧英勇无畏赴汤蹈火勇往直前临危不惧【表示憎恶的词语】深恶痛绝咬牙切齿恨之入骨嫉恶如仇口诛(zhū)笔伐(fá)六、词语搭配(一年一度)的重阳节(欢乐)的重阳节(兴高采烈)地登高游玩(兴致勃勃)地登高游玩(含)着眼泪(废除)陋习(长长)的布条(软软)的布条(深深)地刺痛(猛烈)地刺痛(幼小)的心(善良)的心(一道又一道)地缠(紧紧)地缠七、积累句型第23课每逢佳节倍思亲感叹句: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第24课孙中山破陋习关联词:(既然)知道缠小脚不好,(就)不该去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及诗的含义。
2、体会诗人王维独在异乡的孤独,以及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
1、会认会写并能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能有感情地吟诵古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1、4
一、导入:
1.背诗《鹿柴》。(注意背诗的节奏和停顿)
(5)王维仅用7个字便说明了他此时的境况及心情。(示“独在异乡为异客”)诗中哪些字一语道破了他的孤独?(独、异、异)
板书:异乡、异客
边板书边总结:对于王维来说,长安是他求学的地方,是异乡,不是自己的家乡。虽然他在长安学习生活了两年,但对他自己而言,他终究是长安的异客罢了。
(6)再读“独在异乡为异客”,体会王维的孤独,体会他思亲的原因。
23、每逢佳节倍思亲
学案:
一、课前预习
1、读课文:标出课文的自然段,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联系上下文或查资料了解诗人王维,并理解词语的意思。
二、课中反馈:
1、听写词语:
2、理解词意:
a一年一度()、欢度节日()
b登高处()、住处()
三、合作探究
1、人们是如何过重阳节的?在文中相关的语句下画“ ”。
带着思念之情齐读第四自然段。
4.齐读全文,注意诗诗人“思绪万千”,带着这种情感再读古诗。
2.全班加动作配乐背诵。
五、拓展练习
生自由说:背诗。说说诗意。为课文配图。学习本课方法,根据古诗编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1、5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两组词语:
一年一度、登高、欢度佳节、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注意:不觉、已、两年了。突出独居时间长。再指名读;全班齐读。师板书:独居长安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师生评议,体会重阳节的长安城是个什么样子的?再指名读,生体会。师板书:又到重阳。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想想诗人的心情?生自由说;引导学生重点体会诗人心里由回忆过去团聚时的欢乐而想到今天孤身一人的失落。文章的省略号处开始转折。再指名读;生齐读。
二、读诗学文。
1.自由读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认读词语“茱萸”并说说它是什么,有什么象征作用。学生说。
3.“你知道这首诗的意思吗?”
4.那我们就来读读课文吧。
5.自由读课文。认读本课生字词。(读字卡;随字卡理解:每逢、扶老携幼、回忆;提出多音字:重)
6.理解诗句:你能用自己的话或课文里的话来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吗?
7.指名一句句依次说。重点:独、异、倍。师相机板出重点字词的意思。
三、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1.谈话:课文里讲的这个故事,就是诗人王维写诗的原因,你能感受到他当时的心情吗?(思念家乡)
2.再读课文。带着思乡之情同桌一起再来读读这篇文章吧。
3.指名分段读,教师用师生互评,学生评等评价方式指导学生读好课文,读出情感。
(3)示王维图。看,这便是王维,此刻,长安街上到处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只有王维;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只有王维;人们幸福团圆,享受着天伦之乐,只有王维。(学生据前面的理解把握,随着老师的指引补充上王维的感受。)
(4)示表示孤独的词:
背井离乡举目无亲寂寞难耐形单影只孤孤单单孑然一身
这就是王维内心的真实写照,谁来把王维的感受读出来。(练读)
3.练读找出的词语,读出热闹来。
4.练读第二自然段前三句。(谁能通过朗读把我们带到热闹的大街上去看一看?/让我们一起去长安街上,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吧!)
三、合作探究:
过渡:是啊,重阳节多么热闹啊!就在这举家欢庆的佳节之时,为什么王维却有“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慨呢?
1.示学案内容:
在这举家欢庆的佳节之时,为什么王维却有“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慨呢?
重阳、倍思亲、天各一方
2.复习课题
(1)你知道课题的意思吗?用书上的话说说看。
(2)这里的“倍”如何理解?
(3)“佳节”在这里特指的是什么节?
二、感受节日气氛:
1.用一个词来概括重阳节的气氛。(热闹)
2.将能体现热闹的四字词语圈出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或体会。(其中“扶老携幼”需加以理解,“兴高采烈”用同义词转换的方式来学习)
2、(课后练笔)请仿照本文的写作方法,写一篇文包诗式的小文章。试试看,你一定能写得很棒。
五、课外拓展
课后搜集关于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在班里办一个赛诗会。
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兴高采烈”造句。
第二节
(1)示之前学生找到的表现热闹的四字词语。再示上面总结的孤独的四字词语。
扶老携幼
兴高采烈
登高游玩
家家户户
欢度节日背井离乡举目无亲
jìmò zhī
寂寞难耐形单影只
jié
孤孤单单孑然一身
(2)王维看到的是别人的快乐,而自己却只能默默地呆在书斋中,独处咀嚼思亲的苦涩。男生读热闹的词语,女生读孤独的词语。再次感受王维的孤寂。
2、用书中的一个词来概括重阳节。并圈出能体现这一词语的四字词语加以理解。
★3、在这举家欢庆的佳节之时,为什么王维却有“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慨呢?
(学习提示:a为什么会“思亲”?b为什么王维在“佳节”之时“倍思亲”呢?)
在相关的句段下面画“~~~~~~~~”,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读中感悟。
四、读写结合
1、(当堂练笔)给正在外地工作,不能回来的家人写段话,诉说你对他(她)的想念。
谈话:《鹿柴》的作者是?(王维)你知道诗人王维吗?(生自由说:他是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还会画画;他少年丧父,母亲向佛,21岁考取进士……;王维十四岁就会写诗了;王维是太原人,师相机:太原在华山以东,所以是忆山东兄弟……)
2.齐读课题;
3.谈话:“你知道农历九月初九是什么节吗?”
4.小结:在这样一个合家团聚的节日里,诗人王维在哪里?在干什么呢?
(学习提示:a为什么会“思亲”?b为什么王维在“佳节”之时“倍思亲”呢?)
在相关的句段下面画“~~~~~~~~”,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读中感悟。
2.学生先自学,再在小组内交流、学习。
3.交流展示:
第一节
(1)列数字的写作方法,感悟“15”、“两”,体会王维的年少,王维离家时间之长,体会思亲的原因。
(2)示现在中国地图,了解唐代的“山东”和“长安”现在的位置。(通过介绍地理位置,结合唐代交通的不便,体会诗人会思亲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