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岳霖知识论中主观与客观关系的理论

合集下载

论金岳霖的理势观与知识本体论的建构

论金岳霖的理势观与知识本体论的建构

论金岳霖的理势观与知识本体论的建构1. 引言1.1 论金岳霖的理势观与知识本体论的建构金岳霖是中国近现代哲学史上的重要思想家,他在理势观和知识本体论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构想。

本文旨在探讨金岳霖的理势观与知识本体论的建构过程,并对其在哲学领域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

金岳霖的理势观强调世界万事万物皆有其内在的规律和秩序,人类应当顺应这种规律而不是随意妄为。

他认为人类的行为必须符合自然界的规律,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和幸福。

金岳霖也提出了知识本体论,认为知识是人类认识对象的内在本质和结构。

他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并主张通过不断扩展和深化知识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金岳霖如何建构理势观与知识本体论的关系,是本文的重点之一。

他认为理势观和知识本体论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正确理解并运用这两者,才能真正把握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金岳霖的理势观与知识本体论在哲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和学术启示。

在最后的部分,本文将对金岳霖的理势观与知识本体论进行总结,分析其主要观点和思想内涵。

也将探讨研究金岳霖的理势观与知识本体论对我们的启示和帮助,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重要的哲学理论。

2. 正文2.1 金岳霖的理势观金岳霖的理势观是其哲学思想的核心之一,也是其独特的贡献之一。

金岳霖认为,世界的存在和发展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他把这种相互作用的关系称为“理势”,并主张通过理解和把握这种关系来认识和改造世界。

金岳霖认为,理势是世界客观存在的规律性、方向性和内在动力,是推动世界发展的力量,也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依据。

他强调,只有深入理解和把握理势,才能够找到问题的根源并解决问题,才能够实现人类的自我解放和自我发展。

金岳霖的理势观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实践性,对于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实现人类的自我解放和自我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金岳霖的知识本体论金岳霖的知识本体论是其哲学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他的思想体系具有深远的意义。

论金岳霖“非唯主的”知识论

论金岳霖“非唯主的”知识论
S HA0 Mi n g
( S i c h u a n T h i n k e r s R e s e a r c h C e n t e r , S i c h u a n , Y i b i n 6 4 4 0 O 0,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J i n Y u e l i n p r o p o s e d n o n—s u b j e c t i v i s m p a r t i c u l a r l y a g a i n s t We s t e r n m o d e n r e p i s t e m o l o g y .T h r o u g h s o l v i n g H u m e , s p r o b l e m, h e c i r t i c i z e d o r r e l f e c t e d c o n s t a n t l y t h e a n t e c e d e n t i d e a s a n d t h e o r e t i c a l r o o t s o f s u b j e c t i v i s m:s u b j e c t i v i s m, o n l y w i t h
s t r u c t i o n o f s u b j e c t i v e i d e n t i t y i n m o d e n r C h i n e s e p h i l o s o p h y . K e y w o r d s : J i n Y u e l i n ; H u me d i l e m ma ; s u b j e c t i v i s m; n o n—s u b j e c t i v i s m; t h e t h e o y r o f v e r i d i c l a p e r c e p t i v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金岳霖知识论读后感

金岳霖知识论读后感

金岳霖知识论读后感从牙牙学语的孩提时代起,人就不断地询问“这是什么?”“为什么如此?”之类的问题。

这种询问反映了人类特有的好奇的本性。

它是人类的知识所以能形成的根本动力之一。

在中国哲学中,知识论领域仍是一片无人耕耘的处女地。

当然,也并不是真正没有人窥视过她。

但真正填补中国哲学中知识论领域空白的,应是金岳霖的巨著《知识论》一书。

《知识论》一书使金岳霖成为中国知识论领域的开拓者,而不是中国哲学的认识论转向的奠基者。

理由是,金岳霖并不是像康德那样,把知识论看作是哲学的核心。

相反,他却仍然沿袭康德之前的哲学传统,坚持认为本体论或玄学是哲学的核心,是知识论的基础。

他指出:玄学(形而上学或本体论)是“统摄全部哲学的”,这种论调当然和康德是大相径庭的。

其实,康德对形而上学的要求太高,能够满足这样要求的形而上学微乎其微,或者说,这样的形而上学是难以建立起来的。

金岳霖在《知识论》引出了一种特点理论,即正觉中心论。

只有从正觉出发才能保证认识到外物及其理。

金岳霖在《知识论》的末尾指出:“这一整本书可以说是正觉底分析,不过开头注重正,现在注重觉而已。

……本书可以说是始于正觉终于正觉。

”正觉说是金岳霖整个知识论的基础。

所谓正觉是指正常的感觉者在感觉活动中正常地感知到外物或外物的一部分。

其要点在于感觉者的正常,感觉活动的正常。

有了这两点,就可以保证直接地感知外物。

金岳霖正是凭借正觉而把感觉内容和外物同一起来。

他认为正觉是感觉者和外物的“关系集合”。

正常的感觉或正觉的内容是特殊的,但它又同时是类型化的,即它可以为同类中的其他感觉者共有。

这样的感觉内容,金岳霖称之为“客观的呈现”或“所与”。

“所与”不只是感觉内容,而且是外物或外物的一部分。

就这样,感觉内容和外物就在所与的基础之上同一起来了。

论金岳霖的理势观与知识本体论的建构

论金岳霖的理势观与知识本体论的建构

论金岳霖的理势观与知识本体论的建构金岳霖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学术思想涉及广泛,其中理势观与知识本体论是他学术思想中的两个重要方面。

本文将就金岳霖的理势观和知识本体论进行阐述和分析,探讨其在哲学领域的重要意义。

一、金岳霖的理势观金岳霖的理势观可以追溯到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西方哲学的研究。

他认为,理势是存在于世界上的一种客观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在发展变化中所表现出来的规律,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

金岳霖强调理势是一种客观存在,是超越个体的普遍性规律,而不是主观的意志或抽象的理念。

他认为,理势贯穿于现象背后,决定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是一种客观统一的规律性存在。

金岳霖的理势观还强调了事物的历史性和客观规律性。

他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是一个历史过程,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而这种历史条件又制约和决定了事物的发展方向和变化轨迹。

理势的历史性使得每一个事物都处于一种特定的发展阶段,都受到特定的历史条件的制约和影响。

金岳霖强调了理势观对历史的重要性,认为理解并把握历史条件对于理解和把握事物所表现的理势是非常重要的。

金岳霖还强调了理势的统一性和整体性。

他认为,理势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是事物的统一运动,是无数个体现象所表现出来的共同属性。

他认为,不能脱离个别情境、局部条件来认识理势,只有从整体性的角度来认识事物发展变化中所表现的客观规律才能得到真正的理解。

金岳霖提出了“理势决定论”观点,认为理势对事物的发展变化有决定性的作用,事物的发展变化必须受到理势的制约和规范。

金岳霖的理势观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和哲学底蕴的思想体系。

他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哲学的研究中汲取营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势观。

他认为,理势是客观存在的客观规律,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因素,是历史条件下的统一整体。

他的理势观对于我们理解事物的发展变化、把握历史条件和认识事物的内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二、金岳霖的知识本体论的建构金岳霖的知识本体论是他学术思想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论金岳霖的理势观与知识本体论的建构

论金岳霖的理势观与知识本体论的建构

论金岳霖的理势观与知识本体论的建构金岳霖是中国现代哲学的重要代表之一,其理势观和知识本体论是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他的理势观和知识本体论的建构。

一、理势观金岳霖的理势观是由其对西方哲学传统和中国哲学传统的吸收与融合而形成的。

他广泛研究了西方哲学中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实用主义和现象学等流派,也深入研究了儒家、道家和佛家等中国哲学流派。

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理势观。

理势观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由两大基本要素组成的:一是物质,即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二是精神,即主体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意识和价值体系等精神现象。

理和势即是这两个要素的统一,是构成世界的本原力量。

其中理是固定、永恒、本体,势是变化、流动、现象,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金岳霖将理势观运用于社会、政治、文化等领域的研究,提出“理兼治国,理兼文化”的思想,即只有理与势的协调一致,才能实现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和谐与发展。

这为我们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对于现代化的思考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知识本体论金岳霖的知识本体论是建构在其理势观的基础上的。

他认为,知识是主体对于客体的反映,是人对世界的认识。

知识不仅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也是主体与主体、客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

知识是将个别的事物抽象出来,形成概念,形成普遍性认识的过程。

金岳霖将知识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知觉,即感性认识;二是概念,即理性认识;三是价值,即伦理认识。

他认为知觉是人类认识的起点,通过概念和价值的层层深入,最终实现对于世界的全面认识。

知觉、概念和价值是不可分割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构成了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体系。

在金岳霖的知识本体论中,还涉及了人、自我和社会等问题。

他认为人是在理与势的互动中诞生的,自我是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和反思,社会则是人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形成的复杂网络。

他强调了个体和社会的相互作用,认为知识不仅是个人内心的成果,也是社会共同创造的。

三、结语金岳霖的理势观和知识本体论是其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于我们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思考提供了新的视角。

论金岳霖的理势观与知识本体论的建构

论金岳霖的理势观与知识本体论的建构

论金岳霖的理势观与知识本体论的建构金岳霖(1908-1967),字非白,号秋涧,浙江绍兴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

他是20世纪中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也是中国当代哲学思想界最有名的人物之一。

金岳霖的理势观和知识本体论是他学术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他在哲学领域的独特贡献。

本文将从金岳霖的理势观和知识本体论出发,探讨其理论的内涵和建构,分析其在中国哲学思想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我们需要了解金岳霖的理势观是什么意思。

理势观是指金岳霖对“理”和“势”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和阐发。

金岳霖认为,“理”是普遍性的规律和原则,是客观存在的东西;而“势”则是个别性的特征和倾向,是理在具体情境中的表现。

他强调“理势二元”即理和势是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关系,理是对势的总纲,势是对理的具体化。

在金岳霖看来,理是永恒的,势则是在不断变化的,理和势共同构成了世界的动态运行。

金岳霖的理势观源自于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

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天道、人道和物道的思考,以及儒家对仁义礼智信的强调,都反映了中国人民对“理势”关系的认识。

金岳霖试图以此为基础,构建起中国哲学的独特理论体系。

他认为,理是普遍性的原则,与世界观念有关;而势则是独特性的特征,与世界形式有关。

这一思想体系强调了中国哲学在西方理论观念之外的独特性和深刻性。

而知识本体论则是金岳霖对知识的本质和来源的思考。

他认为,知识具有客观性和主体性的双重属性,是在客观世界与主体精神之间建立联系的产物。

金岳霖提出知识分为“形而上知识”和“形而下知识”,前者指的是对世界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后者指的是对具体事物和现象的认知。

他认为,这两种知识共同构成了人类对世界的理解和把握,而知识本体则是关于知识产生和认识本质的问题。

金岳霖的知识本体论受到了西方实证主义和现象学的影响,但又有自己独特的中国哲学风格。

他深刻而审慎地思考了知识的本质,试图以此来超越传统哲学中主客体的对立和唯心唯物之争,寻求一种全新的认识论立场。

论金岳霖的理势观与知识本体论的建构

论金岳霖的理势观与知识本体论的建构

论金岳霖的理势观与知识本体论的建构【摘要】金岳霖作为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其理势观和知识本体论为学术界所推崇和探讨。

本文通过对金岳霖思想的详细解读和分析,探讨了他关于理势观和知识本体论的核心观点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金岳霖强调“理与事实”的统一,认为知识的本体在于理,而理的基础则在于实践。

他也探讨了理势观与知识本体论的相互关联和互动。

结论部分总结了金岳霖思想的独特性,并提出了对他思想的启示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金岳霖的思想贡献,并为哲学研究提供新的启示和思路。

【关键词】金岳霖、理势观、知识本体论、独特性、启示、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格式等。

谢谢!金岳霖作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其理势观和知识本体论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研究金岳霖的理势观与知识本体论,不仅可以深入理解金岳霖的思想体系,还可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对推动中国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金岳霖的理势观与知识本体论的深入研究仍然存在一定的空白和不足,亟待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和解析。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探讨金岳霖的理势观与知识本体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知识的本质和内涵,引导我们正确把握知识的价值和作用,促进我们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挑战。

研究金岳霖的理势观与知识本体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不仅可以拓展我们对中国传统哲学的认识,还可以为我们构建现代化的哲学思想体系提供启示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金岳霖作为中国现代哲学史上的重要思想家,其理势观与知识本体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金岳霖的理势观对于理解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理”、“势”概念以及其在当代哲学和社会科学中的现实意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金岳霖的知识本体论在当代知识论研究中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于认识论和形而上学的探讨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金岳霖对理势观与知识本体论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为理解传统哲学中的知识观和实践观提供了新的视野。

论金岳霖的理势观与知识本体论的建构

论金岳霖的理势观与知识本体论的建构

论金岳霖的理势观与知识本体论的建构金岳霖是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他提出了理势观和知识本体论等重要理论,对中国现代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讨论金岳霖的理势观和知识本体论,并探讨它们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一、理势观的基本思想金岳霖的理势观主要源自机械论的批判与启示,他认为事物不是僵化的、静态的,而是处于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的。

在金岳霖看来,一切事物都是具有内在趋向性的,即理。

理是无限的、振动的,是事物内在的本质力量,它是推动事物不断变化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而势则是事物实际表现出来的状态和状况,它是在理的作用下产生的结果。

理比势更为根本,是事物的原因和根源,而势则是现象和结果。

基于此,金岳霖提出了“理势观”,即认识和理解事物必须从它的内在结构、本质力量、内在趋向性出发,而不是只看外在现象和表象。

同时,金岳霖强调了理与势的相互关系,即理和势是辩证统一的。

理是内在的本原,是势存在的前提和根源,而势则是理实际表现出来的结果。

理和势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依存,只有抓住它们的辩证关系,才能真正地理解事物本质和发展规律。

二、知识本体论的建构除了理势观外,金岳霖还提出了“知识本体论”理论,认为知识存在于人和世界之间,是一个“主客辩证关系”问题。

他认为知识本体论的建构需要处理好三个问题,即知识主体、知识客体和知识本体的关系。

1. 知识主体知识主体是指人的认识能力和认识的过程。

金岳霖认为,知识主体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是认知和发展都在进行的过程。

人的认识能力源于自身的本能和经验积累,人在认识过程中会对客体进行主观判断和解释。

同时,人在对客体进行认识的过程中,又会受到客体的反作用和制约。

知识客体是指被认识的客观存在。

金岳霖认为,人和世界之间是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关系,人的认识能力是建立在这种客观存在的基础上,因此知识客体是认识的前提和基础。

知识本体是指知识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金岳霖认为,知识本体是人类认识的理性追求和理想境界。

论金岳霖的理势观与知识本体论的建构

论金岳霖的理势观与知识本体论的建构

论金岳霖的理势观与知识本体论的建构金岳霖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和思想家,他对于理势观和知识本体论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本文将从理势观和知识本体论两个方面对金岳霖的思想进行探讨,旨在揭示其中深刻的理论内涵和启示。

一、理势观1. 理势观的内涵金岳霖提出的理势观是他对现代社会和人类历史发展的深刻思考和理论总结。

在他看来,理势是指客观规律和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势则是指人的行为和历史发展的可能性。

理和势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二者共同构成了世界的运行规律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

2. 理势观的理论意义金岳霖提出的理势观具有广泛的理论意义。

它强调了客观规律和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反对了主观唯心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观点,为我们正确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理势观强调了人的行为和历史发展的可能性,提醒我们在社会实践中要灵活应对,不可机械地对待历史规律和社会变迁,以免走向极端和偏差。

3. 理势观对于当代世界的启示在当代世界,理势观对我们具有深刻的启示。

在国际关系领域,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战略眼光,把握国际格局的变化和趋势,科学地制定国家发展战略和外交政策。

在经济社会发展领域,我们应当秉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

二、知识本体论的建构1. 对知识本体的理论阐释金岳霖对知识的本体进行了深刻的理论阐释。

他认为知识的本体是真实和确定的,是客观存在的,因此知识具有客观性、真实性和稳定性。

他还强调了知识的历史性和现实性,指出知识的产生与发展是历史的和现实的过程,既受到过去的影响,又反映了当下的现实。

2. 对知识观念的批判金岳霖对知识观念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他认为一切知识都是有限的、相对的,都受到时代和主体的限制,因此不能真实地反映客观世界的全貌。

他还指出知识观念中存在着误导和偏见,需要通过批判和超越来逐步揭示和消解。

3. 对知识的辩证处理金岳霖的理势观和知识本体论不仅在理论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且在实践上也相互贯通、相互促进。

论金岳霖“非唯主的”知识论

论金岳霖“非唯主的”知识论

论金岳霖“非唯主的”知识论邵明【摘要】针对现代西方主流认知理论,金岳霖提出了独特的“非唯主的”知识论.他从解决休谟问题入手,不断反思西方现代知识论的前提性观念或理论根源,认为那种仅以主观的感觉内容为认知中介物的唯主方式是受到笛卡尔关于自我意识上的实体化理论的局限,也是盲目奉行自然科学方法的成见,导致对经验认知过程的错误理解.他提出正觉关系论这种全新的认知框架,给予事物和心灵以无限多样的可能性或渗透力.这种颇具中国特色的认知理论,为改变中国哲学传统上欠缺认识论意识的状况和建构中国现代哲学的主体意识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期刊名称】《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3(000)001【总页数】6页(P25-30)【关键词】金岳霖;休谟问题;唯主学说;非唯主的学说;正觉关系论【作者】邵明【作者单位】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四川宜宾64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259.9一般而言,很多人都会认为中国传统哲学存在逻辑和认识论的意识不够发达的缺陷。

不过在金岳霖(1895—1984年)看来:“中国哲学家没有发达的逻辑意识,也能轻易自如地安排得合乎逻辑;他们的哲学虽然缺少发达的逻辑意识,也能建立在以往取得的认识上。

”[1]67而且,“中国哲学没有打扮出理智的款式,也没有受到这种款式的累赘和闷气。

”[1]68更重要的是,在认识论的根本性观念上,中国哲学家还有着与西方哲学家全然不同的理解。

金岳霖在上个世纪40年代写就的皇皇巨著《知识论》中,构筑了一个相当完整的知识论体系,涉及认识理论方方面面的问题[2]。

与一般人比较单纯地引进西方知识理论的做法不同,该体系从一开始的构思就匠心独运。

他把西方现代所流行的知识理论都归结为“唯主学说”,而把他自己的知识论针锋相对地冠名为“非唯主的”学说。

这会成为一种堂吉诃德式的自大吗?从下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正是基于对西方主流认知理论的前提性观念不断地反思批判,才使他提出这个大异寻常的“非唯主的”学说,作为我们理解事物的一种全新认知模式。

论金岳霖的理势观与知识本体论的建构

论金岳霖的理势观与知识本体论的建构

论金岳霖的理势观与知识本体论的建构金岳霖是中国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的理势观和知识本体论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金岳霖的理势观和知识本体论展开讨论,分析其对中国哲学的影响和建构。

我们来介绍一下金岳霖的理势观。

金岳霖认为,理与势是相互关联的,理是静态的东西,而势是动态的东西。

理是客观存在的规律和规范,而势是它们运动变化的形式。

金岳霖强调,理与势是相互联系的,二者不能割裂开来。

他认为,理是指导势发展的基础,势是具体表现理的动力。

理和势的关系是相互贯通的,二者相辅相成,不能孤立地看待。

金岳霖的理势观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提出的这种观点丰富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内涵,为中国哲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我们来谈谈金岳霖的知识本体论。

金岳霖提出了“知识的本体是心灵”的观点,他认为,知识是心灵的产物,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能力和活动。

金岳霖强调,知识不是客观存在的东西,而是人类主体活动的产物。

他指出,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是在人类认识活动中完成的,知识的本体就是心灵。

金岳霖的知识本体论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突破了传统对知识本体的理解,为中国哲学注入了新的思想和理论。

金岳霖的理势观与知识本体论的建构是一种对中国哲学传统的承继和创新,他以自己的独特视角重新审视和解释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问题,为中国哲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金岳霖的理势观强调了理和势的内在联系和互动关系,为中国哲学注入了新的理论思想和范式。

金岳霖的知识本体论则突破了传统对知识本体的理解,强调了知识的主体性和人类活动的中心地位,为中国哲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和积极意义。

金岳霖所与理论研究——兼与新实在论的意识理论、张东荪、牟宗三所与理论比较

金岳霖所与理论研究——兼与新实在论的意识理论、张东荪、牟宗三所与理论比较


幻觉 , 可以等 同于金岳霖知识论 中的“ , 从 呈现在幻觉 中的视觉现象并没有任何神经末梢的 觉” 但 上面这段话来看, 我们 又可 以把意识等同于广义 刺激 , 只 是 “ 经 中 枢 所 引 生 的 感 觉 和 映 而 神 [(1 第二 , 有些神 经受到异乎寻常 的刺 ]3) “ 的感觉 ; 其次 , 实在论把握 的外物是本然的外 像 ”2P1; 新 物, 金岳 霖所 与理论 把握 的外 物是官 觉 的外 物 , 并 激所激动的时候 , 产生出来 的感觉仍旧像受平 常 适 刺 [(1 这 ]3) 且 承认 官觉与外 物 的分 别 , 新 实 在论 则 有 意 识 或 ‘ 当 的 ’ 激 时 一 样 ”2P2, 里 的异 乎 寻 而 的物理化 的倾 向 : 新 实 在 论 由 肯定 感 觉 内容 与 常 的刺 激类 似 于不 通 过 神经 末 梢 的刺 激 ( 如 日 “ 譬 对 象 的同一 , 进而 表现 出忽 视二者 区别 的倾 向 。 又 常对 于光 源 的接 受 ) 直 接 对 神 经 中枢 的刺 激 。 而 在 他们看来 , 如果 把 意识 与外 物视 为两种存 在 , 那 缪勒借此认为“ 只有神经纤维或大脑中枢神经的 后者是近代 的见解 ) 才有力量在心灵 便是一种二元论 , 因而他们常常把感觉 内容与对 特殊能力( 象 的一致 理 解 为 外 物 直 接 进 入 意 识 ”3ro1) [(3 3 , 1]- ] 中激起第二性质 , 虽然 它本身没有类似第二性质 ” 蹦 j 特殊能力 但是所谓意识的物理化对于不 同的新实在论者是 的东西 。 ( 由于缪勒希望 以这种“ 有 所差异 的 , 种批评 或强 或 弱 , 这 以美 国的新实 在 说 ” 来证实康德 的形而上学 , 以霍尔特讽刺这 所 论 者 蒙太 格为 例 , 提 出 物灵 论 , 种学 说 主张 : 他 这 种特殊能力学说是康德 的范畴学说 的生理学副 “ 意识是 在一个 空 间或 时 间 的某 一 事 物 的潜 能 或 本 。霍 尔特 指 出特殊 神经 能力 学说所 面 临的困难 蕴涵的存在, 而该事物并不现实地出现于这种潜 在 于 “ 神经生 理 学还 未 能 发 现特 殊 的神 经 能力 的 能的或蕴涵的存在 中” 12 “ [(s 一切物质都充满 痕迹。所有神经冲动似乎 ‘ 2 eO, 性质 ’ 相同, 只是强度 着某种认识作用 ; 主张每一客观的事件都有超越 不 同: 知觉神经的冲动甚至和运动神经 的冲动也 自我的对其他事物 的蕴涵作用 , 种蕴涵作用当 没有什么不 同。然而这 问题仍 旧是 : 这 心如何能受 它 以在我们 的脑 过 程 中发 生 的那 种 水 平 发 生时 , 性质上相同的神经冲动的影响而有不同的感觉方 我们称之为意识 。 C (8 亚历 山大认为 : 我 毫 式呢。这不仅是了解中枢神经引起的幻觉和被反 ” 1P4 2 2) “ 不 怀疑 叫做 我 的意 识 的 这个 东 西 是 存 在 的 , 也不 常的 、不 适 当 的 ’ 激 产 生 的正 常 感 觉 问题 , ‘ 刺 而 ( ¨ , 仅 如 剐 )不 怀疑它是心理的活动。但是在性质上它并非不同 且 是一 个 意 义 更 广 泛 的 问题 】 于所 意识 的蓝 、 或 太 阳 。 - ( 皮 特 金认 为 : 此 , 绿 ”2 J 霍尔 特又 接着 追 寻 并 否 认 了这 种 特 殊 能力 来 “ 机体把 这 些 被 选 的对 象 投 入认 识 的 领 域 , 有 和 源 于“ 经原纤 维 的不 同 ” “ 脑 皮 层 细 胞 的 差 神 、大 把 它们投到 视 网膜 上是 同样 的物 理 作 用 。 J 异 ” “ 经细胞 之 间 的突触 之 间 的差异 ” 因为 根 ” ( 仞’ 、神 , 相对 而言 , 尔特在 这 一点上 则表 现得 更为 强烈 , 据 生理学 的实 证 研究 , 这 方 面并 没 有 发现 有 什 霍 在 他 的证据 主 要 是 引 用 神 经 生 理 学 方 面 的研 究 成 么差 异 。而孟斯 特 伯 的 “ 动 学 说 ” 是失 败 的 , 行 也 果 , 为一般 的视 听触 嗅 ��

研究金岳霖所与理论的力作——读邵明的《金岳霖所与理论研究》

研究金岳霖所与理论的力作——读邵明的《金岳霖所与理论研究》

为 复杂 、也是 最 为 困难 的所 与理论 来做 研究 。

般 而 言 ,知 识 可 以分 为 两 类 ,即 先 验 的 知 识
和 经验 的知 识 。
避 免 的 前 提 , 即 ,让 我 们 问 接 知 道 外 在 事 物 的 感 觉
必 须 是 正 觉 , 而 决 不 可 能 是 梦 觉 、 幻 觉 或 错 觉 。但
梦 觉 ? 显 然 ,我 们 只 是 站 在 感 觉 的 立 场 上 ,这 样 的
真 或假 不 决 定 于 有 无 外 界 事 物 与 之 相 对 应 。代 数 学 、几 何 学 、 逻 辑 学 等 学 科 的 知 识 就 似 乎 具 有 这 样
的 性 质 。 因 此 ,这 样 的 知 识 几 乎 与 我 们 在 此 讨 论 的 所 与毫 无关 系 。 与 先 验 知 识 截 然 不 同 ,经 验 知 识 则 是 关 于 外 界 经 验 事 物 的 知 识 ,是 对 外 界 事 物 的 解 读 。 经 验 知 识
明 博 士 选 取 金 岳 霖 知 识 论 中 的 所 与 理 论 来 研 究 ,也 就 相应 地具 有重 要意 义 。 站 在 知 识 论 的 角 度 来 考 察 和 分 析 ,我 们 知 道 , 认 识 主体通 过感 觉 经 验 只 能 间接 地 知 道外 在 事 物 。 而 且 ,这 种 间 接 知 道 也 必 须 设 定 这 样 一 个 绝 对 无 法
问题 也 就 得 不 到 根 本 的 解 决 。 于 是 , 问 题 也 就 在 于 , 即 便 有 了 充 足 的 理 由使
我们 能够确认 当下 的感 觉是 正觉 ,我们就 能 够进一
步 断 定 ,通 过 这 样 的 正 觉 得 到 的 关 于 外 在 事 物 的 印 象 就 是 事 物 本 身 吗 ? 要 能 够 回答 这 样 的难 题 ,我 们 必 须 能够 真 正 地 了 解 人 类 的 感 觉 机 制 ,如 视 觉 机 制 、 听 觉 机 制 、 触 觉 机 制 、 味 觉 机 制 等 。如 果 我 们 不 能 够 对 上 述 的 感 觉 机 制 有 深 入 的 科 学 研 究 ,恐 怕

论金岳霖的理势观与知识本体论的建构

论金岳霖的理势观与知识本体论的建构

论金岳霖的理势观与知识本体论的建构笔者认为,金岳霖的理势观和知识本体论相互密切相关,二者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他的哲学体系。

其次,金岳霖的知识本体论认为,知识是一种艺术或技能,是人类在不断实践中建立起来的。

在这里,“本体”即指知识本身的实存意义,以及人与知识之间的关系。

金岳霖主张,知识的本体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知识的实体,即知识的内容和意义;二是知识的方式,即知识的产生、传播和应用的方法和规律;三是知识的社会属性,即知识与社会的联系和互动。

可以看到,知识的本体在很大程度上关注的是知识与社会的关系,强调了知识是一种社会实践的结果。

那么,我们如何将两个哲学观点联系起来呢?金岳霖认为,理势观和知识本体论的相互关系在于它们都强调了客观存在和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在理势观中,理势是客观存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行为和社会发展的方向;而在知识本体论中,知识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具有客观存在的实体和方式。

可以说,知识是对理势的感知和理解,是人类对于客观存在的一种认知和反思。

因此,理势观和知识本体论共同构成了一个哲学体系,强调了社会实践和客观规律的重要性,从而对于我们深入理解现实和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金岳霖的理势观和知识本体论也存在着一些类似的问题和争议。

例如,关于理势是否具有主体能动性、知识的产生和应用是否依赖于社会和历史背景等问题,在哲学界都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争议。

因此,对于这些问题的探讨和辩论也是我们深入研究金岳霖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综上所述,金岳霖的理势观和知识本体论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哲学观点。

通过理解这两个观点之间的联系和互动,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金岳霖哲学的核心思想,为我们探索现实世界和推动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和借鉴。

论金岳霖的翻译思想及翻译哲学思想

论金岳霖的翻译思想及翻译哲学思想

论金岳霖的翻译思想及翻译哲学思想刘邦凡(燕山大学文法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摘要:金岳霖的翻译思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翻译要意味并进,“翻译”需要哲学。

而他的翻译哲学思想主要包括:翻译的方法是非唯主,翻译的本质是官能对外物(语言和文化)的非唯主呈现,翻译的过程是语言间的实证与分析。

关键词:金岳霖,翻译思想,翻译哲学思想,《知识论》。

一、翻译与翻译哲学关于“翻译”的定义,一直是翻译界争论不休的问题,可以肯定地说,不同的翻译家都有对“翻译”定义或内涵的不同理解与把握,这是由翻译的复杂性与外物性所决定的。

尽管翻译理论中有很多关于翻译的定义,但这些定义大多是语言学及翻译工作者和研究者从文化、语言翻译角度去理解的,较少看到从哲学的角度去把握,也较少看到哲学工作者(尤其是哲学家们)考虑这个问题。

贺麟先生很早就给“翻译”下了明确定义,他:“从哲学上讲,所谓翻译又是什么意思呢?翻译乃是译者(interpreter )与原本(text )之间的一种交往活动(communication ),这种活动包含了理解、解读、领会、翻译等诸多环节,其客观化的结果即为译文(translation ),它是译者与原本之间交往活动的凝结和完成”。

“翻译”概念事实上是包含三个外延,一是通常所说的不同语言间所进行的语言翻译行为、过程或结果;二是同一语言内,不同时代或不同地域所造成的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与符号之间的转译和理解;三是同一语言内的不同语言符号单位之间的解释与沟通。

同时,这三种翻译还有人为的和机器的区别,不过我们认为一切诸如以电脑为手段的机器翻译都最终是受人的操纵的,因此我们撇开机器翻译而只管人为的翻译了。

第一种“翻译”可以称之为“语言翻译”(translation ),可以理解为狭义的“翻译”,通常我们所说的“翻译”也就指这种“翻译”。

第二种“翻译”可称之为“释义翻译”,简称“释义”(comprehension ),第三种“翻译”可称之为“注释翻译”,简称“注释”(annotation n)。

金岳霖知识论中主观与客观关系的理论

金岳霖知识论中主观与客观关系的理论

北京大学学报(国内访问学者、进修教师论文专刊)2002年哲学研究金岳霖知识论中主观与客观关系的理论刘俊哲摘要:金岳霖知识论中的主观是指个体观和普遍的理念及特殊的事意,客观是指类观和外在对象的普遍的理和事的客观实在。

主观与客观的基本关系是主观理念、事意和客观实在在官觉活动和思想活动中的统一。

这一思想通过对正觉、所与、事实、思想、命题的真假等方面的全面论述体现出来。

金岳霖的主观与客观之间关系的理论有不少合理因素和真知灼见,但也存在着一些有待修正和深化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主观;客观实在;正觉;所与;事实金岳霖是中国现代哲学史上的知识论大家,他在其5知识论6巨著中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知识论体系。

在金岳霖看来,他的知识论是素朴实在主义的知识论,这是因为他把人类本能信仰中的常识作为知识论基础,且以官觉经验(即感觉经验)为知识的大本营。

但是,无论是本能信仰的常识,还是科学知识和哲学知识都具有主观性特征,而常识或官觉经验的获得又是对客观外在事物的直接感知的结果。

因此,在金岳霖知识论中充分体现着对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关系的论述。

一、主观与客观的涵义我们要准确地把握金岳霖知识论中主观与客观关系的理论,首先就必须弄清楚他是如何阐述主观与客观涵义的。

金岳霖所说的主观是同有观密切联系着的。

他认为,外部世界分为本然世界和自然界,本然是无观的,它是本然的现实。

现实的本然界有时间的川流,空间的占据,个体和个体的变动,还有自身的固有的条理即共相的关联。

本然世界既然无观,就没有官觉者的官觉呈现,因此是无明的/黑漆一团0。

但是,它又是可以认识的。

自然界与本然界不同,它是官觉者官觉到的世界。

自然的时空也是如此,它是官觉者直接呈现出来的时空。

毫无疑问,有观的自然是无观的本然界的一部分,无法逃出本然界的范围之外。

就有观的官觉者来讲,有个体的官觉者,有类的官觉者。

金岳霖是人类中心观的反对者,他认为类的官觉者既包括人类,又不止于人类,还有诸如牛类、马类、鸟类,等等。

金岳霖的知识论概念及其当代比较

金岳霖的知识论概念及其当代比较

金岳霖的知识论概念及其当代比较
崔治忠
【期刊名称】《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3(000)002
【摘要】知识论概念是哲学家对知识论研究内容的总体描述。

不同的哲学家对知
识论概念的理解不同。

金岳霖认为,知识论是研究知识的学问,而知识是客观存在的。

其知识论是为客观知识提供解释的学问。

与此不同,当代知识论学家并不直接肯定知识的客观存在,而是试图对知识概念进行分析并为我们的知识宣称提供辩护。

因此,在他们看来,知识论包含知识理论和辩护理论两个部分。

比较研究发现,金岳霖的知识论具有重视理论客观性和知识结构性的独特之处;同时存在忽视怀疑论挑战和缺乏理性论证的内在问题。

【总页数】5页(P68-72)
【作者】崔治忠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上海,20023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26
【相关文献】
1.论当代知识论的“合理证明”概念——兼与陈嘉明教授商榷 [J], 文学平
2.浅析金岳霖《知识论》中的命题真理论 [J], 景豪;
3.知识和真命题的关系——回到金岳霖的《知识论》 [J], 桂海斌
4.金岳霖知识论体系的构建及其现代性考察 [J], 赵慧雪
5.从个体知识论到社会知识论——当代知识论的另一个转向 [J], 顾林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大学学报(国内访问学者、进修教师论文专刊)2002年哲学研究金岳霖知识论中主观与客观关系的理论刘俊哲摘要:金岳霖知识论中的主观是指个体观和普遍的理念及特殊的事意,客观是指类观和外在对象的普遍的理和事的客观实在。

主观与客观的基本关系是主观理念、事意和客观实在在官觉活动和思想活动中的统一。

这一思想通过对正觉、所与、事实、思想、命题的真假等方面的全面论述体现出来。

金岳霖的主观与客观之间关系的理论有不少合理因素和真知灼见,但也存在着一些有待修正和深化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主观;客观实在;正觉;所与;事实金岳霖是中国现代哲学史上的知识论大家,他在其5知识论6巨著中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知识论体系。

在金岳霖看来,他的知识论是素朴实在主义的知识论,这是因为他把人类本能信仰中的常识作为知识论基础,且以官觉经验(即感觉经验)为知识的大本营。

但是,无论是本能信仰的常识,还是科学知识和哲学知识都具有主观性特征,而常识或官觉经验的获得又是对客观外在事物的直接感知的结果。

因此,在金岳霖知识论中充分体现着对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关系的论述。

一、主观与客观的涵义我们要准确地把握金岳霖知识论中主观与客观关系的理论,首先就必须弄清楚他是如何阐述主观与客观涵义的。

金岳霖所说的主观是同有观密切联系着的。

他认为,外部世界分为本然世界和自然界,本然是无观的,它是本然的现实。

现实的本然界有时间的川流,空间的占据,个体和个体的变动,还有自身的固有的条理即共相的关联。

本然世界既然无观,就没有官觉者的官觉呈现,因此是无明的/黑漆一团0。

但是,它又是可以认识的。

自然界与本然界不同,它是官觉者官觉到的世界。

自然的时空也是如此,它是官觉者直接呈现出来的时空。

毫无疑问,有观的自然是无观的本然界的一部分,无法逃出本然界的范围之外。

就有观的官觉者来讲,有个体的官觉者,有类的官觉者。

金岳霖是人类中心观的反对者,他认为类的官觉者既包括人类,又不止于人类,还有诸如牛类、马类、鸟类,等等。

官觉者呈现的世界是特殊的,因而各官觉类有着特别的世界。

各官觉类虽然有自己特别的世界,但还有其共同世界。

这个共同世界不是无观的本然的现实个体,而是指共相底关联的理,即/共相底关联底世界0¹。

每一类官觉者的共同世界和各自的特别世界就是该类的自然界。

有了无观的本然世界和有观的自然界的区分,就为金岳霖的知识论奠定了可供依据的客观前提。

由此可见,从整体上讲,他的知识论的直接对象就是有观的自然界。

金岳霖说:/所谓有观,即有关系质,无观即无关系质0。

º有观里面有主观与客观的两个因素,于是就有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从而就能把主观与客观纳入到一个统一体中来考察。

那么在金岳霖的知识论中什么叫主观,什么又叫客观呢?纵观金岳霖的5知识论6,主观与客观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涵。

其一,从知识者的官觉呈现层面上讲,主观与客观有着明确界定。

金岳霖说:/所谓客观既是类观,就不止于个体观,所谓主观只是个体观而已。

照此说法,主观的呈现只是某官能个体所得的呈现,客观的呈现不只是某官能个体底呈现,而且是同种中正常的官能者所能得到的正常呈现。

0»简言之,主观是指个体观,客观主要是指类观。

其二,从知识的内容与对象上看,金岳霖指出,知识论/是以知识为对象而作理论的陈述底学问0¼。

知识论的对象知识包括知识内容和知识对象。

知识内容是普遍的理念和特殊的事意。

知识对象是对象的理和事。

理是共相的关联,事是事体事实、情形、现象,它占有特殊时空。

作为理念和事意的内容之理是思想图案或结构,它是随思想或想像活动而俱来,随思想或想像活动的生灭而生灭的主观意识。

作为知识对象的事物之理和事,不随思想或想像活动的生而生,不随思想或想像活动的灭而灭,是客观实在的。

金岳霖认为,客观实在具有三个特征:实在感、硬性、独立性。

他说,/我们底主要要求是理论底真正感,而理论底真正感要靠对象底实在感。

对象(知识论底对象)底实在感要靠被知(知识底对象)和被觉(官觉底对象)底实在感。

这二者底实在感要靠二者底实在。

实在是有硬性的,而这硬性分析起来有独立存在成分0½。

在这里,实在感、硬性和独立成分是同一个意思,即外在事物是不依赖于我们的/心思意志0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知识对象就具有上述三个特征,因而它是客观实在的。

总之,主观是知识者的主观意识,客观是独立于知识者的主观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这就是金岳霖知识论的主观与客观的基本含义。

二、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关系是主观内容与客观事物在官觉活动或思想活动中的统一金岳霖认为,主观与客观之间有一种关系质,二者的关系是主观内容和客观对象即外物在官能活动或思想活动中的统一。

这也就是金岳霖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关系的基本思想,这一思想从多方面体现出来。

1、正觉是主观呈现的内容和客观对象的外物的统一。

在金岳霖看来,知识的获得在于官觉。

所谓官觉,就是正常生活中的官能活动,它有正确与错误之别,由此分出正觉、错觉和野觉。

正觉是正常的官能活动。

错觉和野觉的对象是被扭曲了的外物在官觉中的映象,它们是非正常的官能活动。

对于错觉和野觉我们以正觉为标准去加以校对,同时正觉也以正觉为自身的标准。

正觉是呈现官觉内容的,那么它同外物究竟是什么样性质的关系呢?在此问题上,西方近现代哲学史上有洛克的/代表说0,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觉说0,罗素的/因果说0等。

金岳霖指出,洛克认为官觉呈现代表外物,这就把官觉内容与外物视为两个不同的东西,实际上它们不是两种不同的东西;贝克莱把被知的外物看作是依赖于主观官觉的,把独立存在的外物取消了;罗素把官觉内容与外物看作不是一个东西,且认为外物是不能知晓的,这就需要由果溯因,其实正觉与因果应付不相干,即使呈现的是外物之果,我们仍然不能由因果关系推论出外物。

金岳霖指出,官觉内容与外物的真实关系是同一关系,/在正觉中呈现就是所与,呈现或所与就是外物或外物底一部分0¾。

外物又是什么样的外物呢?金岳霖认为,外物不是主观官觉者的,是不靠官觉者的官觉,自身有形色状态的占有特殊的时空位置的,又有其同一性的客观实在或独立存在的外物。

外物的客观实在性和独立性是金岳霖所反复强调的,并且对唯主学说否认外物的实在性和独立性进行了尖锐地批评。

他指出,唯主学说以主观的或心理上的官觉内容的无可怀疑的原则出发,从主推客或从主推人,因此唯主学说得不到真正的客观和真假,也得不到独立存在的外物。

因为外物不是建立或推论出来的,外物的独立存在是常识所不怀疑的,实在主义的知识论就是直接承认和肯定外物之有,无论采取官觉立场,还是采取逻辑立场,也不强迫我们放弃/有外物0。

/有官觉0也是如此。

/有官觉0同/有外物0一样都是本能的信仰,二者都同样地给我们以真正感和实在感。

金岳霖还把/有外物0和/有官觉0作为他的知识论的出发方式。

官觉作为一种官能活动是主观的。

官觉中又以正常的官能活动即/正觉0为基本,正觉是知识的大19 专刊刘俊哲:金岳霖知识论中主观与客观关系的理论20北京大学学报(国内访问学者、进修教师论文专刊)2002年本营,任何知识材料,从活动而言,都直接或间接地根据于正觉。

因此金岳霖认为,他的5知识论6整本书可以说都是对正觉的分析,始于正觉,也终于正觉。

正觉虽然是呈现内容的主观性的东西,但正觉又是官能者与外物的关系集合,它本身就是外物或外物的一部分。

因此,正觉就是主观内容和客观实在的内在统一。

2、所与是其呈现的主观性和客观实在的外物或外物的一部分的统一。

金岳霖在阐释了正觉之后,紧接着谈所与。

他认为,所与是知识对象的基本材料。

所谓所与就是正觉的呈现,所与中有内容,所与的内容是呈现,所与既然是呈现,就有主观与客观的分别。

所与究竟是客观的呈现还是主观的呈现呢?金岳霖认为,所与是客观的呈现,客观的呈现不是个体观,而是类观。

官觉者类型同正常的官能者是同一的。

因此所与是客观的呈现,也就是正常官能者所得到的呈现,当然也就是正觉的呈现。

个体官能者的呈现是主观的私的呈现,因而不是所与。

/无论主观也好,客观也好,呈现总是有观的0¿。

而有观的呈现就有/自己认为如何如何0À。

因此,所与作为客观的呈现(即内容)就有与客观实在相对的主观成分,其主观成分主要是指官觉经验或意像图案。

所与的内容是主观的,那么它有无客观实在性呢?金岳霖强调指出,所与是具有客观实在性的,这是因为/所与就是外物或外物的一部分0Á。

不仅如此,他还以外在关系说作为所与中有外物的坚实可靠的理论前提。

外在关系说是西方现代哲学家罗素和摩尔针对新黑格尔主义者布拉德雷的内在关系说提出来的。

根据内在关系说,处在内在关系的任何关系者由于受到其它关系者的影响,便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人们要认识一个事物,必须认识与之相关的一切事物,因而认识具体的、部分的真理就根本达不到。

由此可见,如果坚持内在关系说,人的知识根本不可能,即使可能,知识的对象在知识中和不在知识中就完全不一样,从而人的知识就不是外在客观对象的知识。

正如金岳霖所说:/如果我们坚持内在关系论,我们所知道的决不是事物底本来面目0Â。

这是金岳霖不能接受的。

因此,他运用西方哲学史上的外在关系论作为捍卫他的实在主义知识论中有外物的思想武器。

他认为,在关系集合中,各个关系者与以前所处的关系虽不一样,但各个关系者的性质并未发生变化,只是关系上的影响。

在金岳霖看来,官觉者与外物的关系也可以是这样的外在关系,因为一官觉者对一外物的呈现,虽然要受到官觉者特殊的影响,但这特殊的影响可是官觉者代表的官觉类(正常的官能者)的影响,这样的影响不改变外物的性质,即官觉对外物的呈现中可以有客观的呈现,这就是所与;所与又是外物或外物的一部分,因而所与中有客观实在的外物。

既然所与是客观的呈现,呈现具有主观内容,而所与又是外物或外物的一部分,因此所与就是主观内容和客观实在的外物的统一。

3、事实是客观的所与和呈现意念的混合物。

金岳霖在5知识论6中的/事实0是他的知识论的一个重要理论,它同西方哲学史上的事实理论有着根本的区别。

在西方哲学史上,经验主义者大多把/事实0看作是独立于感性经验之外的客观事物,理性主义者与此相反,把/事实0当作一种观念的东西。

罗素最初把/事实0当作客观事物本身。

他说:/-事实.这个词照我给他的意义来讲只能用实指的方式来下定义。

世界上的每一件事物我都把它叫做-事实.0 l v。

后来他把事物的性质和关系称为事实。

维特根斯坦认为/事实0虽离不开事物,即包括事物,但它比事物更根本。

他说:/世界是事实的总和,而非事物的总和。

0 l w由此可见,西方哲学史上的事实理论都没有把外在事物和主观意识或意念纳入到一个统一体中来考察。

金岳霖又是怎样看待事实的呢?他认为,事实中有意念,它包括时空意念和秩序意念。

时空意念是接受或安排时空的基本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