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无机化学课件第四章氧化还原反应2
合集下载
大学无机化学课件氧化-还原
大学无机化学课件氧化-还原
目录
CONTENTS
•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 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 •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例 •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操作
0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CHAPTER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氧化-还原反应是电子在两个不同原 子间转移的反应,其中氧化是指电子 损失的过程,还原则是电子获得的过 程。
ABCD
还原剂是能够提供电子的 物质,通常是具有较低氧 化数的元素或化合物。
常见的氧化剂包括氧气、 高锰酸钾、硝酸等,常见 的还原剂包括氢气、金属、 碳等。
氧化数的变化与电子转移的关系
氧化数表示元素或化合物在氧化-还原状态下的电荷数, 可以用来描述电子转移的过程。
当电子从还原剂转移到氧化剂时,还原剂的氧化数升高, 而氧化剂的氧化数降低。
通过双线桥法或单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量,清晰地展示出氧化剂、还 原剂以及电子转移的过程。
电极反应式表示法
将氧化-还原反应拆分为两个半反应,分别表示为阳极和阴极反应式,有助于理 解和分析反应机理。
02 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
CHAPTER
电子转移过程
01 02 03 04
电子转移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核心,它决定了反应的进行方向和速率 。
金属与酸反应
金属与酸反应,通常会生 成氢气和对应的金属盐, 同时金属被氧化。
非金属的氧化
非金属氧化物生成
非金属与氧气反应,生成非金属氧化物,如二氧化碳 的生成。
非金属燃烧
非金属在氧气中燃烧,如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 硫。
非金属与碱反应
非金属与碱反应,通常会生成盐和水,同时非金属被 氧化。
目录
CONTENTS
•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 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 •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例 •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操作
0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CHAPTER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氧化-还原反应是电子在两个不同原 子间转移的反应,其中氧化是指电子 损失的过程,还原则是电子获得的过 程。
ABCD
还原剂是能够提供电子的 物质,通常是具有较低氧 化数的元素或化合物。
常见的氧化剂包括氧气、 高锰酸钾、硝酸等,常见 的还原剂包括氢气、金属、 碳等。
氧化数的变化与电子转移的关系
氧化数表示元素或化合物在氧化-还原状态下的电荷数, 可以用来描述电子转移的过程。
当电子从还原剂转移到氧化剂时,还原剂的氧化数升高, 而氧化剂的氧化数降低。
通过双线桥法或单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量,清晰地展示出氧化剂、还 原剂以及电子转移的过程。
电极反应式表示法
将氧化-还原反应拆分为两个半反应,分别表示为阳极和阴极反应式,有助于理 解和分析反应机理。
02 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
CHAPTER
电子转移过程
01 02 03 04
电子转移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核心,它决定了反应的进行方向和速率 。
金属与酸反应
金属与酸反应,通常会生 成氢气和对应的金属盐, 同时金属被氧化。
非金属的氧化
非金属氧化物生成
非金属与氧气反应,生成非金属氧化物,如二氧化碳 的生成。
非金属燃烧
非金属在氧气中燃烧,如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 硫。
非金属与碱反应
非金属与碱反应,通常会生成盐和水,同时非金属被 氧化。
无机化学氧化还原反应PPT共42页
分为两个半反应:氧化半反应Zn →Zn2+(aq)+2e 还原半反应Cu2+(aq) +2e→ Cu
电池负极(-)输出电子,即失电子的反应 (-) Zn →Zn2+(aq)+2e 电池正极(+)得到电子的反应 (+) Cu2+(aq) +2e→ Cu 两个电极反应相加就是电池反应
注意电极反应就是半反应,有关某个元 素的得或失电子的反应;同样需要配平。
②氯化银电极:AgCl(s)+e=Ag (s)+Cl- 标准态时:cCl-=1.0 ø AgCl /Ag=0.2223 V
几种不同电极的表示
氧化态还原态均为溶液:Fe3+ + e- =Fe2+
要加惰性电极,如Pt,C等:Pt |Fe2+, Fe3+
有气体参与反应:2H++2e=H2
也要加惰性电极: (Pt) H2 |H+(c)
有沉淀参与反应:AgCl+ e=Ag+ Cl-
Ag|AgCl,Cl-(c)
整反应→两个半反应→图式表示 ←(电极反应) ←
度有关
②只能用相对值
一、标准电极电势 ø
①参与反应的物质为标准浓度时的值 ②在规定 ø H2 (p0) |H+ (1.0mol.L-1) ≡ 0下得到的。 其他电极与标准氢电极组成电池得到的电动势就是
该电极的电极电势值。
1.标准氢电极
2H+(1.0)+2e=H2(po) øH+/H2=0 (V)
与标准锌电极组成电池:
无机化学氧化还原反应
1、 舟 遥 遥 以 轻飏, 风飘飘 而吹衣 。 2、 秋 菊 有 佳 色,裛 露掇其 英。 3、 日 月 掷 人 去,有 志不获 骋。 4、 未 言 心 相 醉,不 再接杯 酒。 5、 黄 发 垂 髫 ,并怡 然自乐 。
电池负极(-)输出电子,即失电子的反应 (-) Zn →Zn2+(aq)+2e 电池正极(+)得到电子的反应 (+) Cu2+(aq) +2e→ Cu 两个电极反应相加就是电池反应
注意电极反应就是半反应,有关某个元 素的得或失电子的反应;同样需要配平。
②氯化银电极:AgCl(s)+e=Ag (s)+Cl- 标准态时:cCl-=1.0 ø AgCl /Ag=0.2223 V
几种不同电极的表示
氧化态还原态均为溶液:Fe3+ + e- =Fe2+
要加惰性电极,如Pt,C等:Pt |Fe2+, Fe3+
有气体参与反应:2H++2e=H2
也要加惰性电极: (Pt) H2 |H+(c)
有沉淀参与反应:AgCl+ e=Ag+ Cl-
Ag|AgCl,Cl-(c)
整反应→两个半反应→图式表示 ←(电极反应) ←
度有关
②只能用相对值
一、标准电极电势 ø
①参与反应的物质为标准浓度时的值 ②在规定 ø H2 (p0) |H+ (1.0mol.L-1) ≡ 0下得到的。 其他电极与标准氢电极组成电池得到的电动势就是
该电极的电极电势值。
1.标准氢电极
2H+(1.0)+2e=H2(po) øH+/H2=0 (V)
与标准锌电极组成电池:
无机化学氧化还原反应
1、 舟 遥 遥 以 轻飏, 风飘飘 而吹衣 。 2、 秋 菊 有 佳 色,裛 露掇其 英。 3、 日 月 掷 人 去,有 志不获 骋。 4、 未 言 心 相 醉,不 再接杯 酒。 5、 黄 发 垂 髫 ,并怡 然自乐 。
最新大学无机化学课件氧化-还原
(1) 写出离子方程式:Cr2O72- + I- + H+ → Cr 3+ + I2+ H2O (2) 写出氧化半反应: I- - e - → I2
还原半反应: Cr2O72- + e - → Cr 3+
(3) 分别配平,使等式两边的原子个数和净电荷相等:
离子-电子式 2I- -2e - → I2
………………… ①
大学无机化学课件氧化-还原
(二)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
1. 氧化还原概念的发展 (1) 在化学发展的初期,氧化是指物质与氧化合的过程,
还原是指物质失去氧的过程。 例:2Hg + O2→2HgO ,2HgO →2Hg + O2 (2) 随后氧化还原的概念扩大了,认为物质失去氢的过程 也是氧化,与氢结合的过程则是还原。在有机化学和生 物化学中应用较为广泛。例:
(4)多原子离子中,所有元素的氧化值之和等于该离子所
带电荷数。 例:SO4 2-中,(Ⅵ)+(- Ⅱ)× Ⅳ = -2。
(5)O在化合物-中Ⅰ的/ Ⅱ氧化值一般为Ⅰ-2-,ⅠH为+1
-Ⅰ
但超氧化物KO2,过氧化物H2O2,金属氢化物如CaH2。
大学无机化学课件氧化-还原
【例1】求Cr2O72-中 Cr的氧化值。 解:设Cr2O72-中Cr的氧化值为x: 2 x + 7 ×(- Ⅱ) = - Ⅱ x = Ⅵ 则Cr的氧化值为Ⅵ 。
(+1)×2
(3) 调整系数,使氧化数变化值相等
2KMnO4 + 10HCl →2MnCl2 +5Cl2 (4) 原子数和静电荷数配平
2KMnO4 + 16HCl = 2MnCl2 +5Cl2 + 2KCl + 8 H2O
大学无机化学课件氧化-还原
描述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不同传递方式,包括直接接触和通过中间体的传 递。
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平衡
讨论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平衡和化学方程式的写法,以及如何平衡复杂氧化 还原反应。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介绍
详细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性质、特点以及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作用和应用。
标准氧化还原电势的概念
介绍标准氧化还原电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氧化还原电位表的构成和使用
探讨氧化还原电位表的结构和使用,以及该表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和预测的重要性。
反应中电子的传递方式
大学无机化学课件氧化还原
大学无机化学课件氧化-还原是一个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详细介绍和讨论。我 们将探讨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重要性以及相关概念和实验技术。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含义,理解电子转移的过程,以及相关的定义和规则。
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性
探讨用。
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平衡
讨论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平衡和化学方程式的写法,以及如何平衡复杂氧化 还原反应。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介绍
详细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性质、特点以及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作用和应用。
标准氧化还原电势的概念
介绍标准氧化还原电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氧化还原电位表的构成和使用
探讨氧化还原电位表的结构和使用,以及该表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和预测的重要性。
反应中电子的传递方式
大学无机化学课件氧化还原
大学无机化学课件氧化-还原是一个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详细介绍和讨论。我 们将探讨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重要性以及相关概念和实验技术。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含义,理解电子转移的过程,以及相关的定义和规则。
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性
探讨用。
氧化还原反应 大学无机化学ppt课件
这种借助于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流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上述原电池叫做铜锌原电池。
❖ 原电池的表示方法:
(-) Zn|Zn2+ (C1) ‖ Cu2+ (C2)|Cu (+) “|”表示液-固相有一界面; “‖”表示盐桥。
在有气体参加的电池中还要表明气体的压力,溶液要表明浓度
原电池
给出电子的电极为负极 (发生氧化反应 ) 接受电子的电极为正极 (发生还原反应 )
4、若干关键元素在化合物中的氧化数有定值。
a. 氢在化合物中的氧化数一般为+1,但在活泼金属的
氢化物(NaH,CaH2 ,LiAlH4等中)其氧化数为-1。 (ZrH1.98则有不同的含义)
b. 氧在化合物中氧化数一般为-2。例外的有:H2O2,
Na2O2中O为-1;OF2中O为+2;KO2(超氧化钾)中O 为-1/2;O3-中氧为-1/3。
立了如下的平衡:H2 (100 kPa)
2H+ (1.0 mol kg-1)
产生在标准氢电极和硫酸溶液之间的电势
测定方法 规定标准氢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在任意温度下为零,其他
标准电极与它比较,便可测得标准电极电势之间的相对大小
从金属活泼性的角度来说, Eθ (Zn2+/Zn) = -0.763 V 意味着什么?
(3) 取出盐桥,检流计指针回至零点; 放入盐桥,指针又发 生偏转,说明盐桥起了使整个装置构成通路的作用。
在整个装置的电流回路中,溶液中的电流通路是靠离子迁 移完成的。
上述装置中所进行的总反应是: Zn + Cu2+ = Zn2+ + Cu
但这种氧化还原反应的两个半反应分别在两处进行,一 处进行还原剂的氧化,另一处进行氧化剂的还原。电子不是 直接从还原剂转移给氧化剂,而是通过外电路进行转移。电 子进行有规则的定向流动,从而产生了电流,实现了由化学 能到电能的转化。
❖ 原电池的表示方法:
(-) Zn|Zn2+ (C1) ‖ Cu2+ (C2)|Cu (+) “|”表示液-固相有一界面; “‖”表示盐桥。
在有气体参加的电池中还要表明气体的压力,溶液要表明浓度
原电池
给出电子的电极为负极 (发生氧化反应 ) 接受电子的电极为正极 (发生还原反应 )
4、若干关键元素在化合物中的氧化数有定值。
a. 氢在化合物中的氧化数一般为+1,但在活泼金属的
氢化物(NaH,CaH2 ,LiAlH4等中)其氧化数为-1。 (ZrH1.98则有不同的含义)
b. 氧在化合物中氧化数一般为-2。例外的有:H2O2,
Na2O2中O为-1;OF2中O为+2;KO2(超氧化钾)中O 为-1/2;O3-中氧为-1/3。
立了如下的平衡:H2 (100 kPa)
2H+ (1.0 mol kg-1)
产生在标准氢电极和硫酸溶液之间的电势
测定方法 规定标准氢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在任意温度下为零,其他
标准电极与它比较,便可测得标准电极电势之间的相对大小
从金属活泼性的角度来说, Eθ (Zn2+/Zn) = -0.763 V 意味着什么?
(3) 取出盐桥,检流计指针回至零点; 放入盐桥,指针又发 生偏转,说明盐桥起了使整个装置构成通路的作用。
在整个装置的电流回路中,溶液中的电流通路是靠离子迁 移完成的。
上述装置中所进行的总反应是: Zn + Cu2+ = Zn2+ + Cu
但这种氧化还原反应的两个半反应分别在两处进行,一 处进行还原剂的氧化,另一处进行氧化剂的还原。电子不是 直接从还原剂转移给氧化剂,而是通过外电路进行转移。电 子进行有规则的定向流动,从而产生了电流,实现了由化学 能到电能的转化。
无机化学氧化还原反应32页PPT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无机化学氧化还原反应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无机化学课件:第四章(应化专业)
负极(Zn极) Zn - 2e- →Zn2+ 氧化反应 (电子流出的电极)
电池反应
Cu2+ + Zn →Cu + Zn2+
氧化还原电对:
氧化还原电对表示方法 氧化型物质/还原型物质
如 Cu2+/Cu、Zn2+/Zn、H+/H2、Sn4+/Sn2+
氧化型物质,还原型物质 如 Cu2+,Cu、Zn2+,Zn、H+,H2、Sn4+,Sn2+
(-)Pt, Cl2(p) Cl-(c) Cr2O72-(c1), H+(c2), Cr3+(c3) Pt(+)
原电池的表示方法课堂练习
2H2 + O2 → 2H2O
H2 - 2e- → 2H+ 氧化 O2 + 4H+ + 4e- → 2H2O 还原
(-) Pt, H2(p1) | H+(c1) || H+(c1), H2O | O2(p2), Pt(+)
而伽伐尼的朋友伏打则认为 他可以用任意两个金属和一 种潮湿的物质(食盐水)重 复上述现象,用伏打自己的 话来说:金属是真正的电流 激发者,而神经是被动的。 从而发明了伏打堆。 这一发现引起了极大地震动, 因为这是第一个可以产生持 续电流的装置。
公元1799年,伏打发明伏打電池。
一种利用两种不同的金属夹着盐水湿过的纸张、布片 的多种构造。相当于数个电池串联,故又称为伏打电 堆。
= 0V- 0.7626 V= -0.7626 V
3. 标准电极电势的意义
待测电极处于标准态时
物质皆为纯净物 有关物质的浓度为1mol·L-1 涉及到的气体分压为100kPa 此时测得的电极电势即为标准电极电势
电池反应
Cu2+ + Zn →Cu + Zn2+
氧化还原电对:
氧化还原电对表示方法 氧化型物质/还原型物质
如 Cu2+/Cu、Zn2+/Zn、H+/H2、Sn4+/Sn2+
氧化型物质,还原型物质 如 Cu2+,Cu、Zn2+,Zn、H+,H2、Sn4+,Sn2+
(-)Pt, Cl2(p) Cl-(c) Cr2O72-(c1), H+(c2), Cr3+(c3) Pt(+)
原电池的表示方法课堂练习
2H2 + O2 → 2H2O
H2 - 2e- → 2H+ 氧化 O2 + 4H+ + 4e- → 2H2O 还原
(-) Pt, H2(p1) | H+(c1) || H+(c1), H2O | O2(p2), Pt(+)
而伽伐尼的朋友伏打则认为 他可以用任意两个金属和一 种潮湿的物质(食盐水)重 复上述现象,用伏打自己的 话来说:金属是真正的电流 激发者,而神经是被动的。 从而发明了伏打堆。 这一发现引起了极大地震动, 因为这是第一个可以产生持 续电流的装置。
公元1799年,伏打发明伏打電池。
一种利用两种不同的金属夹着盐水湿过的纸张、布片 的多种构造。相当于数个电池串联,故又称为伏打电 堆。
= 0V- 0.7626 V= -0.7626 V
3. 标准电极电势的意义
待测电极处于标准态时
物质皆为纯净物 有关物质的浓度为1mol·L-1 涉及到的气体分压为100kPa 此时测得的电极电势即为标准电极电势
第四章无机化学氧化还原反应
第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氧化数法: 4.1.1 氧化数法: 氧化数——某元素一个原子的形式荷电数,可由假设把每个键 某元素一个原子的形式荷电数 1、氧化数 某元素一个原子的形式荷电数, 中的电子指定给电负性大的原子而求得。相当于化合价 化合价. 中的电子指定给电负性大的原子而求得。相当于化合价. 规则: 在单质中,元素原子氧化数为零。 规则:①在单质中,元素原子氧化数为零。 ②H的氧化数一般为+1,在活泼金属的氢化物(如NaH、CaH2等)中 的氧化数一般为+ 在活泼金属的氢化物( NaH、 为-1。 氧化数一般为在过氧化物中为氟化物中( ③O氧化数一般为-2,在过氧化物中为-1,氟化物中(O2F2、OF2) 分别为+ 分别为+1、+2。 在离子化合物中,元素原子的氧化数= ④在离子化合物中,元素原子的氧化数=该元素原子的离子电荷数 如Ca+2、Br-1。 +1 −2 共价化合物中,电子对偏向于非金属性强的原子, ⑤共价化合物中,电子对偏向于非金属性强的原子,如 H 2 O 。 在中性分子中, 各元素原子的氧化数的代数和为零; ⑥ 在中性分子中 , 各元素原子的氧化数的代数和为零 ; 在复杂离 子中,各元素原子氧化数的代数和等于离子的总电荷数。 子中,各元素原子氧化数的代数和等于离子的总电荷数。 Cr的氧化数 的氧化数x=? 例:K2Cr2O7 Cr的氧化数x=? (+1)×2+2×x+(-2)×7=0,∴x=+6
θ
2Zn, 仍为2Zn, Eθ仍为-0.7626V
θ
E ( Fe3+ / Fe 2+ =+0.771V,E ( Fe ( OH )3 / Fe ( OH ) 2 )=-0.56V =+0.771V, =)
θ
2Zn, 仍为2Zn, Eθ仍为-0.7626V
θ
E ( Fe3+ / Fe 2+ =+0.771V,E ( Fe ( OH )3 / Fe ( OH ) 2 )=-0.56V =+0.771V, =)
无机化学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3Cu 8HNO3(稀) 3Cu(NO3)2 2NO 4H2O
第四章 氧化还原
4.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4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氧化值法 配平技巧 (3)自身氧化还原(歧化)反应方程式,宜从生成物开 始配平。(逆向配平)
Cl2 KOH KCl KClO3 H2O
3Cl2 6KOH 5KCl KClO3 3H2O
第四章 氧化还原
4.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4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离子电子法
(3)分别配平两个半反应: MnO4-+8H+→ Mn2++4H2O SO32-+H2O→SO42-+2H+
少氧的一边加H2O,多氧的一边加H+ 。酸性溶 液中不能出现OH-。再加电子使两边的电荷数相等:
MnO4-+8H++5e-=Mn2++4H2O (a)
H2SO3、HSO3-、SO32-、Br-、I-、Fe2+
第四章 氧化还原
3 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 具有中间氧化值的物质
4.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如H2O2、SO2、HNO2、H2SO3)视反应条 件的不同,既可做氧化剂也可做还原剂。
第四章 氧化还原
3 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
4.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第四章 氧化还原
4.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1 氧化值
确定氧化值的一般原则: ④在单原子离子中,元素的氧化值等于该离子所带的 电荷数 。 ⑤中性分子中,各元素原子的氧化值的代数和为零, 复杂离子的电荷等于各元素氧化值的代数和。
第四章 氧化还原
4.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1 氧化值
第四章 氧化还原
4.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4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氧化值法 配平技巧 (3)自身氧化还原(歧化)反应方程式,宜从生成物开 始配平。(逆向配平)
Cl2 KOH KCl KClO3 H2O
3Cl2 6KOH 5KCl KClO3 3H2O
第四章 氧化还原
4.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4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离子电子法
(3)分别配平两个半反应: MnO4-+8H+→ Mn2++4H2O SO32-+H2O→SO42-+2H+
少氧的一边加H2O,多氧的一边加H+ 。酸性溶 液中不能出现OH-。再加电子使两边的电荷数相等:
MnO4-+8H++5e-=Mn2++4H2O (a)
H2SO3、HSO3-、SO32-、Br-、I-、Fe2+
第四章 氧化还原
3 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 具有中间氧化值的物质
4.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如H2O2、SO2、HNO2、H2SO3)视反应条 件的不同,既可做氧化剂也可做还原剂。
第四章 氧化还原
3 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
4.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第四章 氧化还原
4.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1 氧化值
确定氧化值的一般原则: ④在单原子离子中,元素的氧化值等于该离子所带的 电荷数 。 ⑤中性分子中,各元素原子的氧化值的代数和为零, 复杂离子的电荷等于各元素氧化值的代数和。
第四章 氧化还原
4.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1 氧化值
大学无机化学第四版第四章课件
EMF
=
EMF
0.0592 V Z
lg
J
对于非标准态下的反应:
EMF > 0.2V EMF > 0 反应正向进行; EMF < - 0.2V EMF < 0 反应逆向进行。 0.2V < EMF < 0.2V 用 EMF 判断
例:判断在酸性溶液中H2O2与Fe2+混合 时,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若能反应,写
3
4.1.2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配平原则:
① 电荷守恒:氧化剂得电子数等于 还原剂失电子数。
② 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各元素原子 总数相等。
配平步骤:
①用离子式写出主要反应物和产物(气 体、纯液体、固体和弱电解质则写分子式)。
②分别写出氧化剂被还原和还原剂被氧 化的半反应。
③分别配平两个半反应方程式,等号两 边的各种元素的原子总数各自相等且电荷数 相等。
= E (Ag+ / Ag) + 0.0592V lg {c(Ag+ )} = E (Ag+ / Ag) + 0.0592V lg Ksp (AgCl) = 0.799V + 0.0592V lg1.8×1010 = 0.222V
AgCl(s)+ e Ag(s)+ Cl (aq) 当c(Cl ) = 1.0mol L1 时 , c(Ag+ ) = Ksp (AgCl)
①
MnO
4
+
SO
2 3
SO
2 4
+
Mn 2+
②
MnO
4
+ 8H +
+ 5e
=
无机化学Lect04 氧化还原反应共87页
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较弱 较弱 + 还原剂 氧化剂
1.氧化还原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据
E > 0 ;E(氧化剂)>E(还原剂) (1) 标准态时
只需比较E (氧化剂)和E (还原剂)大小
例1 试判断下列反应:Pb2++ Sn Pb + Sn2+ 在标准态时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
电对 E /V
2014-11-3
Pb2+/Pb -0.126V
Pb2+/Pb -0.126V
无机化学
>
Sn2+/Sn -0.136V
反应自发向右进行
1.氧化还原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据
E > 0 ;E(氧化剂)>E(还原剂)
(2) 非标准态时 先根据 Nernst 方程求出 E(电对),再计算电动势E或比较E(电对) 例2 试判断下列反应:Pb2++ Sn Pb + Sn2+ 2+) c (Pb 0.0010 时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 在 = c(Sn2+) 1.0 E (Pb2+/Pb)/V E(Pb2+/Pb)/V E (Sn2+/Sn)/V < -0.126 -0.215 -0.136
c(H+) 强酸性介质 强碱性介质
酸度
HAsO2+I2+2H2O
E(H3AsO4/HAsO2) E (I2/I-) 反应 介质 方向 molL-1 V V 4.0 0.60 酸性 > 0.5355 向右 0.086 碱性 1.0×10-8 < 0.5355 向左
2014-11-3 无机化学
H3AsO4+2I-+2H+ (1) 酸性介质
lg K = 0.0592V = 例
z E
z { E (+)- E (-)}
0.0592V
反应: Pb2++Sn Pb +Sn2+ , 计算 平衡常数;若反应开始时(Pb2+)=2.0molL-1, 计算达平衡时Pb2+和Sn2+的浓度。 解 Pb2+ + Sn Pb + Sn2+ 平衡浓度/molL-1 2.0-x x 2+)/ c (Sn x c = =2.2 x = 1.4 K = c(Pb2+)/c 2.0-x c(Sn2+) = 1.4 molL-1 , c(Pb2+) = 0.6 molL-1
< > >
E (Fe3+/Fe2+)
2014-11-3
无机化学
4-3-2 氧化还原反应的限度 G z FE lgK = =r m
2.303RT 2.303RT R = 8.314 J K-1 mol-1 , T = 298.15 K F = 96485 J V-1 z { E(+)- E(-)} z E lg K = 0.0592V = 0.0592V 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电子数 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 (K )
强酸性介质
强碱性介质
HAsO2+I2+2H2O
c(H+)=4.0 molL-1, 其它物质浓度均为1.0 molL-1
电极反应:H3AsO4+2H+ + 2eHAsO2 + 2H2O E(H3AsO4/HAsO2)=E (H3AsO4/HAsO2) 0.0592V [c(H3AsO4)/c ]· [c(H+)/c ]2 + lg 2 c(HAsO2)/c 0.0592V E(H3AsO4/HAsO2)=0.560V+ lg [4.0]2 2 2014-11-3 =无机化学 0.60V
E(H3AsO4/HAsO2) = 0.560V + 0.0592V lg[1.0×10-8]2 2 = 0.086V 2014-11-3 无机化学
H3AsO4+2I-+2H+ (2) 碱性介质
强酸性介质
强碱性介质
HAsO2+I2+2H2O
c(H+)= 1.0×10-8 molL-1 其它物质浓度均为1.0 molL-1 电极反应:H3AsO4+2H+ + 2e- HAsO2 + 2H2O E(H3AsO4/HAsO2)=E (H3AsO4/HAsO2) +)/c ]2 0.0592V [ c (H AsO )/ c ]· [ c ( H + -) 反应 3 4 c (H ) E (H AsO /HAsO ) (I /I E 3 4 2 2 lg 介质 + 2 方向 molL-1 V c(H3AsO4)/cV 碱性 × 10-8 E1.0 (H3 AsO ) < 0.5355 向左 4/HAsO20.086 = 0.560V + 0.0592V lg[1.0×10-8]2 2 = 0.086V 2014-11-3 无机化学
H3AsO4+2I-+2H+ (1) 酸性介质
强酸性介质
强碱性介质
HAsO2+I2+2H2O
c(H+)=4.0 molL-1, 其它物质浓度均为1.0 molL-1
电极反应:H3AsO4+2H+ + 2eHAsO2 + 2H2O
+) -) 反应 E(H3AsO )=3 E (H4 AsO4/HAsO ) c(H E2 (H AsO ) (I /I E 4/HAsO 3/HAsO 2 2 2 介质 +)/c方向 2 mol L-1 V AsO )/c ]· V 0.0592V [c(H [ c ( H ] 3 4 + lg 向右 c(H3AsO )/c 4.0 2 0.60 > 40.5355 酸性
引起反应方向发生改变
无机化学
2.影响氧化还原反应方向的因素
例 判断反应2Ag+ +Cu 2Ag+Cu2+进行方向
(1) 标准态
E (Ag+/Ag)= 0.7991 V
∨
E (Cu2+/Cu)= 0.340 V
反应向右进行
2014-11-3 无机化学
2.影响氧化还原反应方向的因素
例 判断反应2Ag+ +Cu (2) 非标准态 2Ag+Cu2+进行方向
0.0592V E(H3AsO4/HAsO2)=0.560V+ lg [4.0]2 2 2014-11-3 =无机化学 0.60V
H3AsO4+2I-+2H+ (2) 碱性介质
强酸性介质
强碱性介质
HAsO2+I2+2H2O
c(H+)= 1.0×10-8 molL-1 其它物质浓度均为1.0 molL-1 电极反应:H3AsO4+2H+ + 2e- HAsO2 + 2H2O E(H3AsO4/HAsO2)=E (H3AsO4/HAsO2) 0.0592V [c(H3AsO4)/c ]· [c(H+)/c ]2 + lg 2 c(HAsO2)/c
只与标准电动势(E )有关,与物质浓度无关 E 值越大,K 值越大,正反应进行得越完全
2014-11-3 无机化学
lg K = 0.0592V = 0.0592V 例 反应:Pb2++Sn Pb +Sn2+ , 计算 平衡常数;若反应开始时(Pb2+)=2.0molL-1,计 算达平衡时Pb2+和Sn2+的浓度。
没有导致反应方向的改变 = 0.72V
E (Ag+/Ag)/V E(Ag+/Ag)/V E (Cu2+/Cu)/V
0.7991
2014-11-3
1
0.72
无机化学
>
0.340
反应向右进行
2.影响氧化还原反应方向的因素
对于某些有含氧酸及其盐参加 的氧化还原反应, 溶液的酸度有可能导 致反应方向的改变 H3AsO4+2I-+2H+
2014-11-3 无机化学
-
3. 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次序
反应首先发生在 电极电势差值较大的两个电对之间
例
在Br- 和I-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Cl2 , 哪种离子先被氧化? 电对 E Cl2/ClBr2/BrI2/ I-
解
1.3583
1.065
0.5355
{E (Cl2/Cl-) -E (Br2/Br-)}<{E (Cl2/Cl-)-E (I2/ I-)}
无机化学多媒体电子教案
第四章 氧化还原反应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的 方向和限度
2014-11-3 无机化学
4-3-1 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1.氧化还原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据
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据
而 rGm= -zFE 法拉第常数
2014-11-3 无机化学
4-3-1 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1.氧化还原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据
2014-11-3 无机化学
lg K = 0.0592V =
z E
z { E (+)- E (-)}
0.0592V
1.当z = 2 时
2014-11-3 无机化学
lg K = 0.0592V =
1.当z = 2 时
z E
z { E (+)- E (-)}
0.0592V
E (氧化剂)- E (还原剂) >0.2V <-0.2V K >6×106 <2.0×10-7 反应进行程度 很完全 极小 例 H2O2 + 2Fe2+ + 2H+ 2H2O + 2Fe3+ E (H2O2 /H2O)- E(Fe3+/ Fe2+) = 1.763V - 0.771V = 0.992V>0.2V z E 2 × 0.992V lg K = 0.0592V = 0.0592V =33.5 K = 3.2×1033 反应进行得很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