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前教育史》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八章+新中国的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史课件

第八章+新中国的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史课件
教育部通过不断地制定规程、计划等来促进新中国学前 教育教师的培养。截止1965年,全国已有幼儿师范学校18所, 在校学生数5267,。但是,受到“文革”的影响,1966年至 1976年,全国幼儿师范学校大多数被关闭,仅剩下浙江师范 学校举办短期培训班。这样,正规的中级学前教育师资的培 养中断了10年之久。
2.幼儿园教师资格制度的推行
幼儿园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幼儿园教师实行的一种法 定的职业许可制度,它规定了从事幼儿园教师职业必须具备 的基本条件。1995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 定,国务院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资格条例》,要 求中国公民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 教学工作,应当依法取得教师资格。自此,中国开始实施幼 儿园教师资格制度。
长期以来,幼儿园教师的职后培训实施以地方为主,以
幼儿园和教师自费为主,致使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长期处于低 水平状态。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 干意见》中的规划要求。2012年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发布了 《关于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2.学前教育法规的制定
(1)《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
1952年,中央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 (以下简称《暂行规程》),共分8章43条。《暂行规程》 规定了幼儿园的双重任务、培养目标、教养原则、教养活动 项目等。
2.幼儿园教师的培养
新中国主要采取正规师范教育与短期训练两种途径培养 幼儿园教师,前者通过在高等师范学校内设学前教育系或学 前教育专业培养幼儿师范学校教师。
(2)学前教育领域的思想批判
受“左”倾 思想的影响,学前教育界从50年代开始进行了 了一系列的思想批判。“文革”前较为典型的思想批判事件有 三:第一,1958年对北京师范大学草拟的《幼儿园教育工作 指南》的批判;第二,一批有真才实学、坚持实事求是的科 学态度的知识分子受到攻击;第三,1963年,对南京师范学 院附属小学优秀老师斯霞提倡的“母爱教育”进行了严厉的批 判,进而严重干扰了学前教育老师的工作热情。“文革”爆发 后,学前教育倍受冲击,许多理论与实践研究均无法开展。

2024年度-NO1中国古代学前教育史《学前教育史》教学课件

2024年度-NO1中国古代学前教育史《学前教育史》教学课件

NO1中国古代学前教育史《学前教育史》教学课件目录CATALOGUE•引言•中国古代学前教育概述•古代学前教育思想及代表人物•古代学前教育制度与机构•古代学前教育内容与方法•古代学前教育评价与展望01 CATALOGUE引言010204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中国古代学前教育史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特点。

了解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

分析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思想、制度和实践。

评价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03第一讲:导论(2课时)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概念、特点和历史地位。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史的研究对象、方法和意义。

先秦时期的教育概况和学前教育思想。

《周礼》中的学前教育制度和实践。

第二讲:先秦时期的学前教育(4课时)孔子、孟子等先秦诸子的学前教育思秦汉时期的教育概况和学前教育思想。

想。

第三讲:秦汉至隋唐时期的学前教育(6课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学前教育制度和实践。

隋唐时期的教育概况和学前教育思想。

《颜氏家训》等家庭教育文献中的学前教育思想。

第四讲:宋元明清时期的学前教育(6课时)宋元时期的教育概况和学前教育思想。

《三字经》、《百家姓》等蒙学教材的特点和影响。

明清时期的教育概况和学前教育思想。

《幼学琼林》等蒙学教材的特点和影响。

第五讲: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总结与评价(4课时)中国古代学前教育对现代学前教育的启示和借鉴。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特点和经验教训。

课程安排与时间02CATALOGUE中国古代学前教育概述学前教育的起源与发展起源中国古代学前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儿童公育,儿童在氏族公社中接受生产生活技能、宗教、艺术等方面的教育。

发展随着私有制的产生和国家的形成,学前教育逐渐从儿童公育向家庭教育转变。

在夏商周时期,学前教育主要以家庭教育为主,注重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春秋战国时期,学前教育开始受到重视,出现了专门的蒙养教育机构——孺子室。

此后,历代统治者都重视学前教育,不断完善教育内容和方式。

中国学前史部分讲课PPT

中国学前史部分讲课PPT

3 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1朱熹(1130-1200年),南宋徽州婺源人 2教育思想内容: (1)重视蒙养教育 (2)要求慎师择友 (3)强调学‚眼前事‛ (4)提倡正面教育 3教育思想评价: 是朱熹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对儿 童身心发展规律的直观理解
4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
1.王守仁(1472-1528年),明代中叶浙江余姚人 2.教育思想内容: (1)顺导性情,鼓舞兴趣 (2)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3)因材施教,各成奇才 (4)全面诱导,不执一偏 3.教育思想评价: 教育主张主要关注儿童的身理、心理 特点,符合儿童教育规律,与近代教育 学说多有一致。特别是‚顺导性情‛的‚自 然教学论‛比卢梭还早200年。
二、蒙养园的设立
星荫幼稚园
创办人:蔡琴孙 首任园长:张雪门 宁波历史上第一所由中国人 自己办的幼稚园。 课程设置:礼仪法、识字、 认数、 唱歌、手技、谈话、游戏、体操等。 宗旨是培植爱国新人,辅助家庭教育。
三、各类幼稚园的建立和发展
(一)公立幼稚园 1、浙江大学教育系培育院 2、南京高等师范附属小学下设的幼稚园 (二)私立幼稚园 1、厦门集美幼稚园 2、北京香山慈幼院 3、南京鼓楼幼稚园(1923)(我国第一个实验幼稚园) 4、南京燕子矶乡村幼稚园
二、蒙养院制度的确立
A.在癸卯学制中,为学前教育专门制定了《奏定蒙养 院及家庭教育法章程》,这是中国近代学前教育的第 一个法规。 B.蒙养院成为国家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同时规定设蒙养院作为学前 教育的专门机构。 C.《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 (1)蒙养院对象:3-7岁儿童 (2)蒙养院设置: 附设在育婴堂和敬节堂内 (3)保姆的来源与培训:训练乳媪和节妇
2、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1、慈恤孤制度 2、奴隶社会学前教育内容 3、宫廷教育: 保傅制度

《中国学前教育》课件

《中国学前教育》课件

教育政策法规
了解儿童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的特 点和规律,以及不同发展阶段儿童的学习特 点和需求。
了解国家和地方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包括幼 儿园管理、教育质量、安全等方面的规定和 要求。
幼儿园课程与教学
儿童心理健康与教育
学习幼儿园课程和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包括 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学历要求
教师资格证
申请幼儿园教师资格者,应当具备中 等师范专科学校及其以上学历;申请 小学教师资格者,应当具备大学专科 毕业及以上学历;申请初级中学、高 级中学教师以及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 、专业课教师资格者,应当具备大学 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
取得教师资格应当通过国家教师资格 考试,并由所在单位或相关部门颁发 《教师资格证》。
教师职业道德
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 表,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履行教师职 责。
中国学前教育教师待遇
工资待遇
学前教育教师的工资待遇应参 照当地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工
资标准,逐步提高。
福利待遇
包括五险一金、寒暑假、绩效工 资、职业年金等。
职业发展
学前教育教师职称评审、岗位晋升 、技能培训等方面均受到关注,为 学前教育教师提供了良好的职业发 展平台。
学前教育课程内容日益丰富,包括健康、语言、数学、科学、社会、艺术等多个领域,注 重幼儿全面发展。
中国学前教育发展挑战
教育资源不均衡
教育质量问题
学前教育普及率低
家庭教育缺失
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前教育资 源分配不均衡,一些地区的优质 幼儿园数量有限,影响了幼儿的 早期发展。
一些幼儿园存在教育质量不高的 问题,教师素质和教育内容有待 改进。
中国学前教育政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

中国学前教育史PPT课件

中国学前教育史PPT课件

.
31
三、各类幼稚园的建立与发展
◆公立幼稚园 1.南京高等师范附属小学下设的幼稚园 2.浙江大学教育系培育院
.
32
◆私立民办幼稚园
1.厦门集美幼稚园
2.北京香山慈幼院
3.南京鼓楼幼稚园
4.南京燕子矶乡村幼稚园
5.上海大同幼稚院
6.上海劳工幼儿团
.
33
四、幼稚园保教人员的培养
◆公立幼稚师范教育 1932年《师范教育法》 1933年《师范学校规程》
.
41
第六章 现代学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第一节 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 一、学前教育理论基础——生活教育
◆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
.
42
二、学前教育的服务方向——创办人民 大众、适合国情的幼儿园
◆创办适合国情的幼儿园 ◆建设省钱的幼儿园 ◆建设平民化的幼儿园
.
43
三、创造教育思想
1.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六大解放
.
18
二、儿童教育思想 ◆主张先入为主,及早施教 ◆要求慎择师友 ◆教育内容上学“眼前事” ◆要求形象生动,能激发兴趣 ◆提倡正面教育
.
19
第四节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 ◆顺导性情,鼓舞兴趣 ◆循序渐进,量力而施 ◆因材施教,各成其材 ◆全面诱导,不执一偏
.
20
第三章 中国近代学前教育
一、我国近代学前教育产生的背景
.
54
(三)家庭教育原则 ◆以身作则 ◆教养态度一致
.
55
二、幼稚园教育 (一)幼稚园教育的要求
◆1927年陈鹤琴在《我们的主张》一文 中,他提出办好幼稚园的15条主张。
.
56
(二)幼稚园的课程——活动课程模式

中外学前教育史.ppt

中外学前教育史.ppt
古代学前教育史(原始氏族公社-清朝中叶) 近代学前教育史(1840年-1919年五四运动) 现代学前教育史(1919年-新中国成立) (按研究对象分为两部分) 教育制度史 教育思想史
(三)基本要求
出勤 课前预习 认真听课 期末考试
第一部分 外国学前教育史
第一章 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 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第一阶段,文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对学前教育史的基本 概念、基本的思想理论和基本的知识要有 准确、系统、完整的认识,理请学科内容 之间的基本脉络,把握学前教育历史发展 的一般规律,并能指导、运用于学前教育 的实际工作。
(二)学习内容
横向:中国学前教育史和外国学前教育史。 纵向: (按历史发展阶段分为三大部分)
第二节 母系氏族时期的学前教育
对偶婚制,男女两性分工加强。在这种社 会中,女子出于主导地位。幼小儿童主要 在妇女身边受教育。男女儿童在8岁之前, 不分性别地生活在一起,统一由妇女负责 照管。8岁以后,男孩由成年男子指导,学 习男子应做的事情,女孩则由妇女教导, 学习女子应尽的职责。
第三节 父系氏族时期的学前教育
➢ 原始社会幼儿教育的内容
(一)生产劳动教育 (二)社会知识及道德规范教育 (三)其他
除上述内容外,宗教教育、美育、军事体 育在儿童教育中亦占有重要地位。
➢原始社会幼儿教育的方法
(一)观察与模仿 (二)尊长的讲授及示范 (三)其他
➢原始人的儿童观
原始人怎样看待儿童,持有一种什么样的儿童观呢? 一种占主导地位的意见认为,原始人的儿童观以及对 亲子关系的看法与现代人的有关观念存在巨大差异。 在许多原始部落中,人们不将新生婴儿当作人,而被 视作父母的隶属物品。在这些部落中还流行杀婴、弃 婴(特别是残疾婴儿)或杀婴献祭等 现象。

中国学前教育PPT课件

中国学前教育PPT课件

• 1、教育经费

从1993年到2012年,4%这个数字就像一根敏感的神
经,牵动着一个改革中的国家的各个方面。近20年来的历
任教育行政部门领导都为它头疼过。为了它,国务院原副
总理李岚清被人当面指出“政府说话不算话”。而今,现
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了。(以2011年
国内生产总值471564亿元计,4%就超过18862亿元)
18

公立幼儿园的报名和上小学划片不一样,没有户口
的限制,表面上好像所有的孩子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但
实际上分母增加了,分子不变,想进幼儿园更难了。在北
京大约是5比1,甚至更高的比例,让很多家长感慨比高考
难。最难的就是报了名以后不知道如何能被录取,靠得是
什么?
蒋女士:90个孩子都没问。他让你写,你是干什么的, 你老公干什么的。当时报名报亲子班的时候说,你觉得你 对幼儿园会有什么贡献?都是这样,现在的社会都是找人, 不找人肯定不行,尤其是好幼儿园。
19
20
• “天价”幼儿园到底贵在哪里呢?记者以家长的身份咨 询了位于永旺购物中心的某早教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该机构总面积达800多平方米,拥有两间面积达130平方 米以上的欢动课教室,由国际著名设计师特别设计,采用 独特的秋千系统、太空飞行、攀岩墙等全套美国进口的教 学设备,休息室甚至还提供高档的现磨咖啡、花茶、绿茶 等,这些硬件设置投入不菲,若请外教,花费会更“可 观”。高昂的成本迫使他们不得不提高收费,在该早教中 心,上12节课就要花费2000元,90节课一万余元,一节 课最高花费近200元。
• 美国大多数的州就都有立法,要求其它的 车辆在有儿童上下校车时,必须两个方向
都停下来等小孩子上下车结束之后才能行驶

2024版中国学前教育史(一)PPT课件

2024版中国学前教育史(一)PPT课件
需要和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加强师资培训
为了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近现 代学前教育实践中注重加强师资 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
育能力。
2024/1/30
12
近现代学前教育特点与影响
特点
近现代学前教育具有儿童中心、全面发展、课程改革等特点,强调儿童的主体 地位和个性发展。
影响
近现代学前教育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教育观念的更新 和教育制度的变革。同时,近现代学前教育也为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奠定了坚 实的基础。
当代学前教育改革策略与措施
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鼓励社会力 量参与办学。
2024/1/30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完善培训 机制和激励机制。
25
05
中国学前教育史(一)总结与展 望
Chapter
2024/1/30
26
中国学前教育史(一)总结
古代学前教育
家庭教育为主,注重德育 和礼仪教育,为儿童打下 坚实的道德基础。
近现代学前教育思想强调儿童在教育 中的中心地位,注重儿童的个性发展 和自主学习。
2024/1/30
11
近现代学前教育实践
建立学前教育机构
在近现代,中国建立了许多学前 教育机构,如幼稚园、托儿所等, 为儿童提供了接受学前教育的机
会。
推行课程改革
近现代学前教育实践中,不断推 行课程改革,以适应时代发展的
18
当代学前教育发展趋势与挑战
2024/1/30
01
教育方式多样化,注重游戏化教学 和环境创设。
02
家园合作共育成为重要趋势,强调 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
19
当代学前教育发展趋势与挑战
挑战

中国学前教育史ppt课件

中国学前教育史ppt课件

二、婴幼儿身体的养护(P10) (一)“正本”优生观 1.同姓不婚 2.门当户对 3.反对早婚,主张
优生、少育 4.重视胎教 (二)抑爱节欲的保健观 1 .戒饱暖 2 .节嗜食 3 . 任啼哭 4 .绝惊扰 5 .避险物
第二章古代的胎教
(一)先秦胎教传说 1、地位:是世界上提倡和试行胎教
最早的国家,并建立在养胎医学和早期教育的 理论之上。
总结:
是孕妇对自身的严格要求。
视听方面,“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 举止行为方面,要做到“立而不跛,坐而不 差”; 情绪涵养方面,要做到“笑而不喧,虽怒不 骂。” 饮食方面,做到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
二、封建社会胎教的发展
(一)汉代胎教学说 的形成 儒家思想的影响
贾谊:是西汉的政治家、保傅教育家。
三、慈幼与禁溺女婴
重男轻女观念,政令保护女婴
措施:受罚;奖励收养
溺婴原因:1.计产育子,直接发硬了人 口增长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2.害怕多子分家
3.人丁税荷重,
不堪承受。由于福建历史上多数朝代都
有重税现象,所以,负担不起税收一直
是产生溺婴的重要原因。
第三节慈幼礼俗与婴儿养护
定义:慈幼礼俗是慈幼观念与文化在民间普遍流 行的通俗形式(P9)
2、概念:指母亲在怀孕期间所采取 的一系列自成的和外部的措施,用以对胎儿发 生作用,使胎儿得到良好的发展。(P13)
3、西周在宫廷中已施行胎教。
第一节 胎教的产生和发展
一、中国是胎教的策源地之一
最早在西周时期(王室)。
“目不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 出敖言,能以胎教。”
《烈女传》
——
“周妃后妊成王于身,立而不跛; 坐而不差,笑而不諠,独处不倨,

学前教育史课件

学前教育史课件

古代儿童教材
封建社会对于用作幼儿识字启蒙教育的字书
教材的编写颇为重视。 秦时李斯著有《苍颉篇》,赵高作《爰历 篇》;汉时司马相如撰《凡将篇》,史游作 《急就篇》;南朝周兴嗣的《千字文》与宋 代王应麟的《三字经》,以及无名氏的《百 家姓》,简称“三、百、千”,则是古代蒙 学字书编写的代表作,它们流传极广,甚至 为朝鲜、日本所学习。
主要思想:
顺导性情,鼓舞兴趣 循序渐进,量力而施 因材施教,各成其材 全面诱导,不执一偏
第五节 张履祥的家庭教育思想
生平:
(1611-1674年),浙江嘉兴府桐乡县人。 明末清初的理学家、教育家。家境贫寒,勤
奋好学;开馆设教,教人子弟。 有关家庭教育的言论,主要散见于《愿学 记》、《初学备忘录》、《训子语》及《训 门人语》中。
(二)方法


1.游戏 2.讲故事 3.体罚
三、封建社会学前教育总的特点
1.打破了过去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使学前 教育成为普通平民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 象) 2.学前教育的内容大为丰富,涵盖了德、智、体诸 方面,并出现了许多专为幼儿编写的用于思想教育、 文化知识教育等方面的教材; 3.学前教育界的实施具有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在 实施过程中,总体上是重教轻养; 4.儒家思想规范指导着学前教育的实施。
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 “爱师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等) 提倡正面教育为主
第四节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主张
生平: (1472-1528年),浙江余姚人。
明代中叶著名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教育
家。隐居修道、授徒讲学。 王守仁为中国古代主观唯心主义之集大成者。 认为心是天地万物之主,心即理,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中国学前教育》课件

《中国学前教育》课件

和社会性发展有重要影响。
教育延伸
03
家庭教育是学前教育的延伸和补充,两者相互配合,促进儿童
全面发展。
社区教育资源在学前教育中的利用
资源整合
社区教育资源丰富,包括图书馆、博物馆、体育设施等,可以为 学前教育提供多元化的教育内容和实践活动。
拓展教育空间
社区教育资源的利用,可以将学前教育的空间从幼儿园延伸到社 区,打破传统的教育边界。
重要性
学前教育在个体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建设 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个体,学前教 育能够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习惯, 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对于社会, 学前教育能够提高国民素质,减少社会差距 ,促进社会和谐;对于国家,学前教育是培
养人才、增强国家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中国学前教育发展历程
在职培训
参加各类学前教育教师培训班、研讨 会等活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自我学习
积极阅读学前教育领域专业书籍、报 刊,关注行业动态,拓宽知识面和视 野。
实践反思
在日常教育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反 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以实现持续改进 和提高。
学前教育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前景
职业生涯规划
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制定可行的 职业发展规划,分阶段实现职业成长。
增强教育实效性
通过社区教育资源的利用,可以让儿童在真实的社会环境教育的合作模式与实践
家园共育
建立家园共育机制,加强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共同促 进儿童成长发展。
社区支持
幼儿园应积极寻求社区的支持和配合,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为 儿童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发展空间。
教育与保育结合
政策倡导学前教育与保育的结合,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提供全面 而关怀的教育环境。

《中国学前教育》课件

《中国学前教育》课件
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学习借鉴国际上优秀的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结合国情进行本土化改造,推动我国学前教育 事业的发展。
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挑战与对策
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挑战
如体制机制不健全、投入不足、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制约了学前教育事 业的发展。
应对学前教育政策法规挑战的对策
加大政府投入,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和投入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 进学前教育公平和发展均衡等。
近代学前教育理论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学前教 育逐渐受到重视,许多教育家 开始研究学前教育理论,如意 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奥地利
教育家弗洛伊德等。
现代学前教育理论
20世纪以来,随着心理学、教 育学的发展,学前教育理论得 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
茨基的社会建构理论等。
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趋势
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策略和措施
策略
加强政策引导,加大投入力度,推进学前 教育立法,完善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
措施
推广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加强师资培训和 专业化建设,推进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 加强与家庭、社区的合作。
THANKS
管理创新
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应积极探索管理创新模式,如教师导师制 度、教学团队建设等,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化水平。
05
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
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背景和意义
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同时,随着教育改革的深 入,学前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意义
学前教育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和智力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是儿童人格形成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关键 时期。
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 PPT课件

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 PPT课件

羊舍
仓库
养老
NARRATIV
BOARYT
儿童 教育
第一讲
一、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
NARRATIV
BOARYT
(三)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特点
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 原始群落的老人是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主要承担者; 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与儿童日后将要进行的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 原始社会教育方法主要是观察模仿、口传身授,在实际活动中进行教育。
秦汉时 • 《黄帝内经》,“胎病”,中国最早从医学角度探讨胎教问题的论述。

• 孙思邈著《千金方》,提出“外象内感”,孕妇接触的外界物象会直接感应到体 唐代以 内胎儿,注重孕妇所处的外界环境。

• 《妇人良方》《格致余论·慈幼论》分别指出孕妇饮食宜忌。
宋元北 齐
• 《逐月养胎法》按月为孕妇制定相应食谱。
时间 来源
内容
• 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8世纪(奴隶社会鼎盛时期)
• 西周王公贵族在家族中对儿童实施的学前教育计划
• 生活自理能力和日常礼仪的训练; • 初步的文化知识启蒙 • 已经能够有意识地顾及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并随着儿童的年龄增长循
序渐进提高要求 • 已经出现男女之别。
意义
• 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关于学前教育的记录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
第一讲 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
目录
一、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 二、奴隶社会的儿童教育 三、封建社会的儿童教育

中国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
在原始社会中一直存在着以社会公育形式进行的儿童教育。
第一讲
一、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
(一)原始社会儿童社会共育的实施
基本形式——社会公育

学前教育史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学前教育史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02 古代学前教育
古代学前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古代学前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儿童公育,随着家庭及氏族的出现,儿童的教 育逐渐由家庭承担。
发展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学前教育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统 治地位,开始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并设立专门的机构来负责学前儿童的教育 工作。
古代学前教育的特点与影响
D
近代学前教育的典型案例
福禄贝尔幼儿园
陈鹤琴“活教育”思想
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创立的幼儿园, 以“自由、自我活动、自我教育和自 然发展”为原则,注重儿童的自由发 展和创造性。
中国教育家陈鹤琴提出的“活教育” 思想,主张让儿童在自然、社会环境 中自由活动和学习,注重儿童的实践 和经验。
蒙台梭利教育法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创立的教育法 ,强调儿童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 通过“工作”和“自由”来促进儿童 的身心发展。
古代学前教育的典型案例
案例一
颜之推的家庭教育
背景介绍
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教育家,他的家庭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育内容与方法
颜之推主张家庭教育应注重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和学习习惯,他提倡“早教”和“严教” ,强调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责任和作用。同时,他还注重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鼓 励儿童自主学习和思考。
以家庭教育为主
古代学前教育主要在家庭中进行,父母或长辈是儿童的主要 教育者。
重视德育
古代学前教育注重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强调孝亲敬长、尊 师重道等观念。
古代学前教育的特点与影响
• 注重蒙养教育:古代学前教育重视儿童的启蒙教育 ,通过识字、背诵经典等方式培养儿童的记忆力和 理解能力。
古代学前教育的特点与影响

中国学前教育史第一二章 ppt课件

中国学前教育史第一二章 ppt课件
◆隋唐至两宋时期,是我国胎教理论和实 践深化发展的阶段。
◆元明清时期,随着医学的分化,使得我 国胎教学说又有了一定的充实与提高。
第二节胎教的作用
良好的胎教能孕育出健康、少疾、长寿、 形貌端正的后代。(P16)
第三节 古代胎教的内容 ◆精神 (一)“目不观恶色” (二)“耳不听恶声” (三)“口不出恶言”
2、概念:指母亲在怀孕期间所采取的一系 列自成的和外部的措施,用以对胎儿发生作用, 使胎儿得到良好的发展。(P13)
3、西周在宫廷中已施行胎教。
第一节 胎教的产生和发展
一、中国是胎教的策源地之一
最早在西周时期(王室)。
“目不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 教。” ——《烈女传》
“周妃后妊成王于身,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笑而不諠, 独处不倨,虽怒不骂,胎教之谓也。” ——《新书·胎教》
二、慈幼观念的发展与家庭教育
发展方向:1、强国、治国;2、家庭教育私有制产生, “公养公育”→→→“个亲其子”
三、慈幼与禁溺女婴
重男轻女观念,政令保护女婴 措施:受罚;奖励收养 溺婴原因:1.计产育子,直接发硬了人口增长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2.害怕多子分家 3.人丁税荷重,不堪承受。由于福建历史上多数朝代都有重税现 象,所以,负担不起税收一直是产生溺婴的重要原因。 4.害怕厚嫁破产,中国历史上有句谚语,“盗不过五女之门”, 是说女儿养多了家要穷,连盗贼都不愿意光顾。
◆饮食 ◆环境 (一)“居处简静” (二)“行坐端严” (三)“避寒暑” (四)“劳逸结合” ◆起居与生活习惯
三、评价 ◆古代胎教的经验: 第一,注重外界环境对胎儿的影响 第二,注重母体的精神因素对胎儿的影响 第三,重视母亲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第四,注重胎教和母教的结合

《中国学前教育》课件

《中国学前教育》课件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涉及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的课程。
语言领域
涉及口头表达、语言理解、文学欣赏等方 面的课程。
科学领域
涉及数学、科学探究、逻辑思维等方面的 课程。
社会领域
涉及社会交往、人际关系、社会文化等方 面的课程。
学前教育中的游戏
身体游戏
通过身体活动和运动促进幼儿身体 发展和协调能力。
角色游戏
通过扮演角色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 和社交技能。
掌握幼儿教育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01
包括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幼儿教育方法、幼儿卫生保健等方面
的知识。
பைடு நூலகம்
具备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02
包括制定教育教学计划、组织和管理幼儿教育活动、与家长沟
通等方面的能力。
拥有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03
热爱幼儿、尊重幼儿、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教师
形象和行为规范。
学前教育教师的培训和提高
益智游戏
通过各种益智游戏培养幼儿的思维 能力和创造力。
音乐游戏
通过音乐和节奏培养幼儿的听觉和 身体协调能力。
学前教育教材的选择
教材内容
应符合幼儿的认知和发展规律,内容应贴近幼儿 生活,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
教材形式
应多样化,图文并茂,色彩鲜艳,吸引幼儿的注 意力。
教材难度
应适中,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使用,难度逐步 提高。
学前教育的家庭教育指导
家庭教育指导原则
尊重家庭、注重沟通、关注发 展、培养习惯等。
家庭教育指导内容
宣传科学育儿理念、指导家庭教 育方法、提供亲子沟通技巧等。
家庭教育指导途径
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亲子活动 等形式进行指导,促进家园合作, 共同推进幼儿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 了解中国学前教育的历史传统,把握 学前教育发展的国情所在。
• 2 .充分利用历史资源,汲取历史经验教 训,更好地为现实教育事业服务。
• 3. 增强文化底蕴,提高个人素质。
(四)学习方法和学好的条件
教学为主,自学为辅。学好的条件:
1.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作指导。 2.要具备基本的历史知识,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
乳母
• 4.奴隶社会的胎教 • 我国最早提出和实施胎教 《列女传》西汉 刘向 《新书·胎教》汉 贾谊 胎教制度
• 5奴隶社会学前教育总特点 (1)由社会共育变为家族承担 (2)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 (3)阶级性鲜明,注意到年龄与学前教育的
关系
(4)学前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明确的年龄划分 (5)统治者对学前教育高度重视,建立了保
• 教育场所:中国进入部落联盟与军事民主 时期公元前2700年前后(五帝时期)
第二节 中国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
• 一 学前教育计划的制定 《礼记》由戴德,戴圣所编纂。是研究中国
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 要著作。 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 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大学》 《中庸》《礼运》等篇有较丰富的哲学思 想。
•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
第一节:中国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
• 一·原始社会儿童社会公育 • 教育内容(“德智体美劳”) • 1.劳动技能和社会生活经验 • 2.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 • 3.美育:歌舞 音乐 绘画 • 4.军事教育 :使用武器,作战方法,坚强
体魄
• 一·原始社会儿童社会公育
第二节 中国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
• 前言: 公元前21世纪,中国开始产生阶级,进入 奴隶社会(夏商周)。学校教育的产生, 意味着与之相对应的正规的学前教育也开 始出现。
第二节 中国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
• 一 学前教育计划的制定 《礼记·内则》
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 男鞶革,女鞶丝。六年,教之数与方名。 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 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 九年,教之数日。十年,出就外傅,居宿 于外,学书计。
• 二 奴隶社会的学前宫廷教育 • 2.目的和意义 嫡长子继承制的隐患 人们意识到教育的作用 政治与教育的关系——防患于未然
• 二 奴隶社会的学前宫廷教育 3.保傅教育制度 (1)保傅之教与乳保之教 建于殷商,发展于西周 三公:太保,太傅,太师 副职:少保,少傅,少师 三母:子师,慈母,保母
德智体
• 计划制定者:西周奴隶主贵族
• 时间:B.C11世纪~B.C8世纪
• 教育内容:生活自理能力,日常礼仪,文 化知识等。
• 特点:丰富,适龄而教,循序渐进,男女 有别
• 意义: (最早关于学前教育的记录) 当时学前教育发展的一个标志
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的实施产生一定 的影响
二 奴隶社会的学前宫廷教育 1. 教育对象: 2. 学龄前的世子
•(二)学习内容
• 横向:中国学前教育史和外国学前教育史。
• 纵向:(按历史发展阶段分为三大部分)
•Hale Waihona Puke 古代学前教育史(原始氏族公社-清朝中叶)

近代学前教育史(1840年-1919年五四运动)

现代学前教育史(1919年-新中国成立)
• (按研究对象分为两部分)
• 教育制度史
• 教育思想史
(三)学习意义
年版。 • 乔卫平、程培杰《中国古代幼儿教育史》,安徽教育出版社1989
版。 • 李定开《中国学前教育》,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 马镛《中国家庭教育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 中国学前教育史编写组编《中国学前教育史资料选》,人民教育
版社1989年版。 •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 杜成宪、王伦信著《中国幼儿教育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
基本线索。 3.还要有一定的古文基础来阅读史料。 4.还要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基础和联系现实的能力。
二、参考资料
• 喻本伐编著《中国幼儿教育史》,大象出版社(郑州)2000年11 版。
• 何晓夏等《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 • 唐淑、钟昭华主编《中国学前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
傅制度,提出了实施胎教的要求。
第三节中国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
• 前言 公元前770年(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学
风下移,私学大兴,教育对象扩大。
• 1.目的: (1)培养统治人才服务 (2)齐家治国的基础 (3)光耀门楣——“不孝有三”
• 2.学前家庭教育内容 • (1)儿童生活常规的教育与培养 儿童自身行为举止 儿童与家长(召见,求见) 卫生习惯
科基础课程。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学前教育理论和 实践的历史发展过程,提高学生的教育理论素养,培养学 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审视、评价当前的学前 教育问题提供思路,为学前教育的改革创新提供值得借鉴 经验。
•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对学前教育史的基本概念、基本的 思想理论和基本的知识要有准确、系统、完整的认识,理 请学科内容之间的基本脉络,把握学前教育历史发展的一 般规律,并能指导、运用于学前教育的实际工作。
• 为善
刘备 “

孙叔敖打蛇。
• 文化知识的教育 重点与起步:识字教育 欧阳修……郑氏督教 蒋示铨 母以竹丝代笔合成字 把笔——描红——临摹——自己书写
• 身体保健教育 对婴幼儿:反对过暖。
“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
绪论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 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 辑修辞使人善辩 。”
——英国·培根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 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唐代·魏征
一、《中国学前教育史》学科概述
• (一)学习目的
• 《学前教育史》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
• (2)初步的道德教育 • 孝悌 冬温夏凊,昏定晨省 24孝“郭巨埋儿”
• 孔融让梨——兄友弟恭 • 箭束难断
• 崇尚节俭 《礼记·曲礼》——童子不衣裘裳 司马光 《资治通鉴》——《训俭示康》<由
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李商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 诚信 孟母教子 司马光与核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